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理論的發展

經濟理論的發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24 16:49: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理論的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理論的發展

篇(1)

關鍵詞:分享經濟;發展;啟示

傳統分享經濟理論的形成以1984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的馬丁•威茨曼的《分享經濟》一書的出版為標志。該理論的產生主要是為消除西方國家“停滯膨脹”現象提供一種理論的方法。認為產生“滯脹”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制度中現存工資結構的不合理,提出了采用分享制度代替工資制度的主張。如果說如何分享企業利潤是分享經濟研究的內容,那么馬克思應該是研究分享經濟的鼻祖。因為馬克思畢其一生所研究的《資本論》,就是在探索一種沒有剝削的,更加公正、公平的經濟形態。那么在指導下,所建立的社會主義經濟就是一種典型的分享經濟。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是1981年由中國學者李炳炎提出的。他提出的“凈收入分成制”就是將凈收入在國家、企業、職工個人三個經濟主體之間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發展成果。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及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領域的應用,傳統分享經濟理論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擴大。從傳統企業內部利潤分享的模式發展到現在“使用而不占有”的模式。

一、威茨曼分享經濟理論

馬丁•L•威茨曼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麻繩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他的分享經濟理論是西方發達國家最有代表性的。先是針對失業間題發表了《報酬遞增和失業理論基礎》(1982)一文,對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關于失業的觀點進行了總結,認為經濟系統自我調整能力的有限性(工資豁性)是非自愿失業存在的重要原因。次年,他又發表了《選擇性薪酬制的宏觀經濟意義》(1983),對傳統工資制和分享制進行比較,并提出了分享經濟的幾個主要觀點。當哈佛大學1984年出版了他的標志性成果《分享經濟》著作后,作者又補充發表了《利潤分享的樸素宏觀經濟學性質》(1985)等文。由此,馬丁•L•威茨曼教授的分享經濟理論正式形成。馬丁•L•威茨曼教授的分享經濟理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出現“滯脹”是因為現存工資制度的不合理。傳統工資制度下,工人工資與企業經營好壞無關,只與外部經濟環境有關。如果遇到經濟蕭條,總需求減少,企業出于盈利的目的只能通過裁員的方式來節省成本,工人的大批失業勢必加深需求不足,使經濟進一步惡化。那么如何改變現存工資制度呢,威茨曼認為“我們要選擇一種具有自動抵制失業和通貨膨脹功能的報酬機制,即工人的工資與某種能夠恰當反映廠商經營的指數相聯系?!?/p>

二、傳統分享經濟理論對現代分享經濟的啟示

威茨曼的分享經濟理論并未觸及西方經濟學原有的經濟范疇,只是為了對資本主義制度加以改良,通過分享制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挽救資本主義私有制服務。所以難以克服資本主義“滯脹”危機。而李炳炎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理論的分享經濟理論以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從社會主義商品特殊的價值構成出發,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出重大突破和發展基礎上的新設想??梢酝ㄟ^改革分配制度,實現按勞分配,以鞏固壯大公有制,使勞動者致富,為勞動人民的共同富裕服務。所以,傳統分享經濟理論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兩點:一是必須適應我國國情;二是必須具有中國特色。

三、分享經濟理論必須契合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

傳統分享經濟理論主要是通過企業內部利潤分成來改善現有工資制度,從而提高工人的抗風險能力與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公平。傳統的分享經濟理論僅僅停留于企業的微觀層面,現有的分享經濟理論無論在廣度、深度還是影響力上都遠遠超過以前,是傳統理論的深化發展?,F代分享經濟理論更多聚焦于整個社會層面,是通過全社會層面的閑置資源使用權分享,通過化解產能過剩、提高資源使用率以及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真正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戰略背景,從而避免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風險。我國分享經濟的發展,分享經濟理論體系的形成,必須充分適應我國國情,必須充分契合經濟新常態的背景。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對分享經濟的發展進行謀篇布局,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四、加快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分享經濟理論體系

我國分享經濟的發展,在立足于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必須加快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建設。這就啟示我們要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大背景,根植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土壤,必須加強理論的指導,努力培塑具有中國特色話語權的理論體系。一方面是加強“理論自信”的使然。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必須通過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來實現。如何促進我國分享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樣必須增強中國特色分享經濟的理論自信。這種理論自信就根植于理論的指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支撐。另一方面是增強我國分享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必然。從數量與體量上看,我國分享經濟在全球名列前茅。從參與人數和參與廣度與深度上,我國分享經濟在全球也是名列榜首??芍^正在領跑全球經濟。如果我國分享經濟的理論基礎只是建構在西方理論體系之上,如何能保持我國的核心競爭力?理論體系就是話語權,就是核心競爭力。要想真正領跑全球經濟,搶占分享經濟的跑道,就必須抓住分享經濟的話語權,用理論說話。

參考文獻:

[1]李炳炎.社會主義成本范疇初探[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文科版),1981(4).

[2]李炳炎.勞動報酬不構成產品成本的內容[J].經濟研究,1982(2).

[3]李炳炎.關于建立以凈產值為中心的企業核算新體系的設想[J].財政與會計,1983(6).

[4]李炳炎.新成本論—-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及其實踐形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4.

[5]代明,姜寒,程磊.分享經濟理論發展動態紀念威茨曼(分享經濟)出版30周年[J].經濟學動態,2014(7):106-14.

篇(2)

在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消費經濟始終作為該學科的基礎理論單元而備受學者重視。1776 年,批判總結近代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經驗的《國富論》出版問世,作者亞當斯密認為消費是一切生產的目的和終點,消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決定了經濟增長的方式、消費決定個人的效用水平,因而與社會福祉緊密關聯。在亞當斯密之后,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通過社會觀測而主觀判定消費多少取決于實際收入,消費隨收入增長而增長,收入增加量高于消費增加量,這一表述被稱為消費基本心理法則,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基石。20 世紀40 年代,經濟學家庫茲涅茨通過解構美國19 世紀的國民消費和收入數據,發現長期消費和收入的比重關系是相對穩定的,邊際消費遞減趨勢只存在于短期狀況下。1926 年,從反思凱恩斯消費經濟理論出發,美國經濟學家費雪認為消費取決于人一生各期的收入和利率水平,消費的貼現值等于收入的貼現值,消費者究竟選擇寅吃卯糧還是量入為出取決于其不同時期的消費偏好;1949 年,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提出消費是當期收入、消費習慣、周圍人消費水平等因素的綜合函數、消費習慣帶來的消費慣性被稱為棘輪效應、效仿周圍人消費水平的行為稱為示范效應。

經濟學家莫迪格里亞尼從費雪的跨期消費選擇理論中得到靈感,提出人傾向將一生的收入高峰和低谷進行轉移以平滑消費,這就是消費的生命周期假說弗里德曼繼續補充可以持續到未來的收入能夠增加消費、暫時性收入為消費者提供儲蓄和借貸便利的永久收入假說羅伯特霍爾認為在生命周期假說和永久收入假說能夠成立的條件下,消費時間序列是隨機游走的,因為理性預期會使消費者不斷修正消費水平,只有意外事件才會導致消費大起大落,而意外事件是隨機的。然而,隨后的一系列實證檢驗證實,消費的隨機波動性遠小于現實的收入變動影響,更符合實際的消費模型有待建立。

20 世紀末和21 世紀初,以預防性儲蓄和流動性約束為代表的新消費經濟理論逐漸得到主流經濟學界的認同。預防性儲蓄理論指出消費者傾向于在不確定情況下謹慎消費,以額外儲蓄來應對不確定情況的發生、效用函數對消費的三階導數大于零流動性約束理論是指消費者由于收入較低而不能或很難通過金融手段來獲取消費能力的現象,消費者的消費數量不僅是其收入的函數,同時也是其現有資產規模的函數,資產規模越小,消費者面臨的流動性約束就越大,通過借貸和提取金融資產來補充消費能力缺失的難度就越大。預防性儲蓄和流動性約束由于和現實消費行為契合較強,具有普遍的政策實踐研究價值。

二、中國社會消費率變化趨勢

從宏觀層面考察一國經濟的實際消費狀況,可選的較為適宜的指標是最終消費率,即一國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最終消費率還可以區分為居民和政府最終消費率。我國1978 年改革開放至2014年全社會的最終消費率變動情況。整體而言,我國社會最終消費率在近三十年呈現出整體下降的發展態勢,而將居民消費率和政府消費率區分來看,近三十年政府消費率始終保持在15% 左右,波幅相對穩定;居民消費率則連年走弱,從1978 年接近50%到2014年不足40%,消費體現出的國進民退現象十分突出,居民消費率的持續走低是我國全社會消費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消費。1978-2014 年,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消費率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發展態勢,1992 年,城鎮居民消費率開始超越農村居民消費率,至2014 年,城鎮居民消費率29.40%,農村居民消費率8.52%,城鄉間巨大的消費水平差異決定了我國居民消費率的整體走低,即廣大農村地區消費水平的連年疲軟導致我國社會居民消費率的整體低下,這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的城鄉有區分的經濟發展政策在消費傳導上已經顯示出了不利的一面,城鄉經濟總量問題得到緩解的同時,結構性問題卻日益突出,全社會對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差異的政策關注較為迫切。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地理空間劃分來看,最終消費率在東中西部地區的分布同樣顯示出不均衡狀態。根據《中國統計年鑒》計算整理數據顯示,我國東部地區最終消費率從1998 年至今始終徘徊在45% 左右,而中部和西部地區最終消費率則分別從1998 年的57%、64% 回落至47%、52%,降幅均超過10%。這一方面說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消費能力與經濟發展程度實現了同步提升,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既定國策在這些地區持續醞釀福利;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西部大開發經濟政策存在的局限和低效,同時中部崛起戰略政策也具有國土空間經濟發展差異日漸擴大的無奈性質。

三、居民消費率低下的原因

首先,在預防性儲蓄和儲蓄目標層面,我國農村和城鎮居民消費率走勢差異、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居民消費率走勢差異的最終原因在于預防性儲蓄的抑制。如圖3 所示,我國國內儲蓄率近三十年來持續攀高,在國民消費和儲蓄習慣之外,體現更多的是居民對于收入不確定性的擔憂,失業、醫療、養老、教育等保障不完善、不充足的社會現實使得落后地區居民無錢可花、有錢不敢花,地區經濟發展的歷史原因和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造成了這種高儲蓄和消費壓抑的現象。

其次,在收入層面,我國居民消費率整體低下的重要誘因是不斷增加的社會收入差距和扭曲的收入分配格局,2015 年,我國官方統計的社會基尼系數高達0.462,說明社會財富大量集中于少數人群,由于同等條件下窮人的邊際消費傾向大于富人,造成了社會總體消費量的低下;另一方面,從我國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來看,我國政府、企業以及個人的財富分配嚴重失衡,政府和企業的收入不斷增加,但這是建立在擠占居民收入的基礎上的,這種扭曲的收入配置格局導致居民缺乏具備實際支付能力的消費意愿,相對較高的恩格爾系數也使得非生存類消費很難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流動性約束是我國居民消費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在對消費經濟理論歷史演變進行總結時,筆者提及了金融發展落后引起的流動性約束。事實上,在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過程中,本土金融市場、金融制度和消費金融理念的進步都與快速攀升的GDP總量出現了脫節,消費信貸的不完善使得居民的跨生命周期消費很難實現,國外學者的相關實證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四、提升居民消費率的對策

(一)從解決高儲蓄比率入手

首先,要降低我國社會畸形高企的全民儲蓄率,提升居民的勞動及財產性收入非常必要。一方面,提升我國居民勞動收入占比要依靠政府激勵結構的轉變,努力促進勞動力要素的市場化發展,在我國全社會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客觀現實面前,以能者多勞、勞者多得的勞動收入分配思想替代事實上還廣泛存在于國企和偏遠地區的大鍋飯收入分配方式,促進民營經濟的市場化發展;另一方面,要提升房地產以外的我國居民金融資產配置比例,以金融財產性資產重構以活期、定期儲蓄為主的僵化儲蓄格局。

其次, 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國民收入分配政策也是從收入方面降低高儲蓄率的有效措施,這同時也是我國十三五時期消費經濟改革的重點領域。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方面,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農副產品定價機制應盡早提上日程;國有資本的收益分配不應局限于城鎮,而應實現全民共享;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改革應充分考慮東中西部收入差距,考慮城鄉收入差距,減輕低收入人群的稅收負擔;政府和企業部門應降低一次收入比例,藏富于民,在供給側改革的同時提振消費經濟。

最后,解決居民高儲蓄率的關鍵還要仰仗完善的社會基本保障制度。在十三五計劃中,國家要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城鎮職工醫療基本保險、城鎮居民醫療基本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等應共同推進、共同對待;在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方面,要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礎上,為之創造獲取勞動收入的經濟環境;在對待全國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和充足性方面,以多渠道引進和多角度監管確保資金的及時和有效利用。

(二)從解決流動性約束入手

深化消費金融制度改革是解決我國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流動性約束的主要發力點,通過完善我國目前的個人征信體系和在落后地區進行小微消費金融改革,居民跨時期消費的財富平滑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發揮。從我國消費信貸資金的配置效率角度來看,目前東部發達地區的消費金融改革已經具備了一定成效,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使得小貸、短貸等個人信用消費日漸成熟,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經驗對于部分中部城市而言完全具備借鑒意義。當然,解決流動性約束要建立在居民增收和縮小地區間收入差距的基礎上。

篇(3)

 

一、對中國農業經濟學有重要影響的三種農業經濟理論

 

目前對中國農業經濟學影響較大的理論大致有三種:一是由前蘇聯農業經濟學教科書演變而來的中國農業經濟學,也被稱為“傳統農業經濟學”;第二種是以美國的農場管理理論和西方農業理論為代表的西方農業經濟理論;第三種是二戰以后興起的發展經濟學中的農業理論。

 

所謂的“傳統農業經濟學”是在中國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對中國農業經濟現象進行解釋的過程中形成的。從形成的淵源上看,它有兩個理論來源。一個是來自前蘇聯的農業經濟學,這是以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融進了前蘇聯農業政策解釋。到20世紀50年代己經演變成了一個教條體系。第二個淵源則來自中國經濟建設政策的詮釋,是在中國農業政策尋求理論解釋過程中對引進的理論的改造結果?!皞鹘y農業經濟學”就是這個體系較常用的稱謂。

 

也正因為這個體系有上述兩個主要的理論淵源,所以,這個體系理論形式上一方面注重理論的邏輯演繹,注重從“經典”出發進行理論的推演,表現出極強的思維理性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偏重于對現行政策的解釋,這種解釋往往又與己有的理論嚴重脫節,顯得十分牽強而缺乏理性。這種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幾乎貫穿了傳統農業經濟學體系的全部,成為它的一個主要特征。

 

另一個對中國有較大影響的農業經濟理論是西方的農業經濟理論。作為現代農業經濟理論,它是近二十年才引入中國并發展起來,對中國農業經濟理論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該種理論基本上是以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為理論基礎,具有強烈的經濟理性。就其理論本身而言,它由兩方面的內容構成:一是以美國的農場管理理論為代表的農業經濟微觀理論。這種研究是以既定的宏觀農業政策為前提,立足于農業微觀行為的研究和分析,致力于農業企業(農場)的微觀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西方農業經濟學的這種微觀研究己經有越來越多的微觀管理理論滲透其中,出現了與管理學理論合流的傾向。另一方面,在西方國家農業政策的研究者更多的是理論經濟學者,也就是說,農業的宏觀經濟理論在西方己經融于一般的經濟理論之中,任何農業經濟政策的研究都是以更大的經濟系統的運行狀況為背景,而農業經濟理論只是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內容或方面。所以,在西方的經濟學理論中,沒有相對獨立的農業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是第三個對中國農業經濟理論有重大影響的經濟理論。發展經濟學是以發展中國家的開發與發展為目標,用西方的經濟理論和方法,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増長與發展,并在這個研究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學領域。嚴格地說,發展經濟學是一個“理論群%它是由眾多學說集合而成的。在發展理論中,農業經濟理論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為發展中國家幾乎都是不發達的農業國,農業在這些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份額。研究這些國家的經濟増長與發展,不可能不以農業的増長與發展為其開端和立足點。發展經濟學是西方經濟理論系統中的一個內容,它的理論源于西方的經濟學理論。但從另一方面看,它又直接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開發與社會發展。發展經濟學的進展己經越來越多地引起發展中國家農業理論研究者的關注。

 

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經濟學越來越多地與其他相關學科融匯在一起。西方學者在研究發展問題時更傾向于使用“發展理論’,他們主張將經濟開發與社會進步的研究融于一體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視角研究經濟開發,成為發展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特別應該提到的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由于其他相鄰學科一如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學科對發展問題的積極介入,引致發展理論在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上的創新,使發展理論的研究進入了微觀領域所提出的宏觀政策主張更注意其微觀基礎和可操作性。

 

二、三種農業經濟理論的評價

 

對經濟理論的評價如果離開了特定的背景、目標和準則,評價將不可能科學地進行。對三種農業經濟理論評價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國農業經濟理論發展趨向和路徑,這個探索應該植根于中國現實的經濟運行和深遠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對這三種農業經濟理論評價也是立足于中國經濟的現實和中國的文化價值觀。這個評價應該在三個層面上的進行:理論的目標、研究方法和經濟學的價值觀。

 

“傳統農業經濟學”是建立在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之上的,受到政治經濟學追求社會公平的價值取向強烈影響。因此,它作為“社會主義農業經濟學”,將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新的農業經濟體系,并為此進行了大量的探索。這個探索因深受蘇聯模式的影響而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

 

50年代初,中國從前蘇聯引進經濟學理論以及原封不動地復制過來,并在以后的本土化過程中不斷地被強化和走向極端。相反,蘇俄時期那些有價值的農業經濟理論,如恰亞諾夫的農民經濟理論(或被稱為小農經濟理論)卻從未為中國的農業經濟理論研究者們所關注。因此,中國農業經濟理論探索從開始就進入了一個人為的誤區,這個探索除了人為的設置了許多禁區外,在研究方法論上也帶有強烈的主觀傾向,即從“經典著作”中找到既定的“最優解”,然后設法尋求達到這個最優解的路徑,而從根本上忽視了這個‘最優解”的基本前提。在這種方法論引導下的理論探索,只能越來越遠地脫離中國農業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不可能對中國農業經濟運行作出準確的描述、分析和判斷,最終必然遠離中國農業經濟理論研究的目標。

 

中國農業經濟之所以在50年代能迅速地接受前蘇聯的農業經濟理論,中國傳統價值體系中固有的平均主義特質是一個重要原因。前蘇聯的農業經濟理論中突出的追求社會公平的價值取向,和中國傳統的平均主義價值觀有較高的一致性。前蘇聯的經濟理論在中國沒有遭到任何排斥和抵抗,價值觀的暗合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潛在功能。

 

“傳統農業經濟學”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到今天己經具有了更多的政策解釋傾向,這種越來越強的政策解釋和政策解釋取向,使中國農業經濟理論陷入停滯和封閉,日益脫離作為其母體的理論經濟學的發展。

 

西方農業理論(在中國被稱為西方農業經濟學)是以西方理論經濟學為基礎的,它甚至沒有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西方經濟學是在西方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中逐漸完善起來的。也就是說,西方的經濟學理論是在解決其工業化的問題中完善起來的。因此,西方的經濟理論從其開端即具有較廣闊的視野,它隨著國民經濟的一體化逐漸將其理論延伸的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西方經濟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由于較早地完成了國民經濟一體化過程,很少有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的條塊分割的經濟現實,所以,不可能有相對獨立的“部門經濟學”如工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等,但卻不乏將一般的、抽象的經濟理論運用于部門經濟分析的理論框架。西方的農業理論就是以一般的經濟理論為基礎的農業經濟研究框架,它就是理論經濟學的一部分。

 

在西方的農業理論被引進中國時,人們往往愿意農業經濟理論的時候,斯大林模式的農業經濟理論被將西方的農業理論“拿來”直接解釋中國的農業經濟現實,企圖在這種解釋中完成對傳統農業經濟學的改造。這種努力多歸于失敗。在傳統的思維模式引導下,將經濟學理論體系中一個部分的農業理論割裂出來作為“西方農業經濟學”學習和應用是不可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效率優先是西方經濟理論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不可能不影響西方的農業經濟理論和農業微觀管理理論。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經濟學領域曾發生過的關于“公平與效率”的討論,其實質就是傳統經濟學面臨西方經濟學大舉“入侵”時的一種必然的、本能的反應,即兩種價值觀的沖突,并不是真正的經濟學意義上的“公平與效率”的討論。在研究的技術路線上,西方的農業理論更傾向于用實證的方法,以效率為目標去選擇技術途徑,而不是企圖用制度去創造技術。

 

發展經濟學沿襲了西方經濟理論的基本方法。在早期的發展經濟學理論中,同樣表現出強烈的經濟學理性,這種經濟理性以西方的價值觀為基礎。所以,在早期的發展經濟理論中蘊涵著根本的、甚至是致命的矛盾,即價值沖突。這種沖突在發展理論切入了發展中國家較深層次問題時就凸現出來。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早期發展理論引導下,雖然獲得了短暫的經濟増長,卻付出了沉重的社會發展代價,最終延遲了經濟増長。

 

早期發展經濟學是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經濟結構的研究,而沒有進入微觀領域。這種研究其實是以發展中國家具有與發達國家相同或相似的微觀結構為隱含前提的,這個前提下的宏觀研究提出的政策,在發展中國家也許能暢行一時,但在進入更深層的經濟領域涉及到社會、經濟資源的重新分配等領域時,這個經濟理論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發展經濟學一旦進入了發展中國家微觀經濟結構,立即強烈地意識到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研究,僅僅有經濟學的理性是不夠的。經濟學的理性可以解釋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結構規律,但在結構的深處,卻可能遇到諸如價值觀這樣的非理性因素的強烈抵抗,這是經濟學的理性無法逾越的,也不能要求經濟學的理性具有解釋和消融這種非理性因素的擾動的能力。所以,現展理論的外延遠遠超過了“發展經濟學”所能覆蓋的范圍。影響經濟増長與發展的諸多非理性因素進入了這個理論的視野,強調基本價值觀的融合在經濟増長與發展中的意義;注意非經濟行為對微濟増長和發展的拉動或阻礙等等,這些都引起發展經濟學者的廣泛關注和興趣。發展理論的這種變化,己經對中國農業經濟理論產生了微妙的影響。近年來,中國的農業經濟學者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農村微觀社會的非經濟因素與經濟増長和發展關系,“農業經濟學”己經悄悄地演變成為“農村經濟學”。

 

與此同時,發展理論的研究方法也有了許多變化。古典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如邊際分析在發展經濟學中的統治地位仍是不可動搖的。但是,現展理論除了一如既往地使用經濟學的經典方法外,越來越多鄰近學科的方法論被吸收成為發展理論方法論體系的內容。其中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對社會結構研究的方法大量地被經濟學研究者吸收,用以在微觀和宏觀的層面上研討社會結構與經濟結構的互動關系。這樣,發展經濟學在進入微觀領域后就突破了經濟學的傳統邊界,與其他社會人文學科相融合。這種方法論上的突破己經影響了中國的農業經濟學者,從而對中國農業(農村)經濟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帶動中國農業經濟學全面突破舊的理論和方法論框架。

 

三、中國農業經濟理論未來的展望

 

傳統的農業經濟在過去20中己經逐步地開始了對自身的理論改造。這個改造過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將農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整體的一個產業部門,農業經濟學逐漸成為產業經濟學的一個部分,農業經濟學也因此漸漸融入理論經濟學之中;②將農業經濟現象與農村社會結構結合在一起研究,農業經濟學的研究逐漸由過去的“部門經濟學”演變成為區域經濟學,農業經濟學漸漸地演變為農村經濟學;③由政策解釋功能轉變為政策研究功能。

 

(1)農業經濟學融入理論經濟學。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農業經濟。在舊的條塊分割體制下,特別是50年代以來形成的二元經濟格局中,農業經濟的運行相對地獨立于其它經濟部門,具有較強的封閉性。在對這種具有相對獨立性、封閉的農業經濟運行過程的解釋中形成的傳統農業經濟學,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和封閉的研究方法。這種傳統的研究領域和方法對中國農業經濟理論研究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雖然如此,現代經濟學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己經很深入的影響了傳統農業經濟學,并逐漸地改造了它,農業經濟學作為現代產業經濟學的一個部分正在融入現代經濟(2)由部門經濟學向區域經濟學轉變。傳統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按國民經濟部門的分工來劃分的。這種學科劃分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條塊分割的經濟運行狀態是一致的。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后,這種條塊分割的局面被沖破,農業經濟的研究對象被擴展為農村經濟。傳統農業經濟學要繼續解釋農村經濟的新情況,就必須改變舊的研究框架,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在對改革過程的不斷跟進和解釋中,逐漸朝具有區域經濟理論特征的方向演變。

篇(4)

關鍵詞:中國經濟學;發展;認識;把握;探索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7-0001-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多年尤其改革開放30余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經濟學也伴隨著中國經濟建設一路成長。中國經濟建設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理論概括和經驗總結,為中國經濟學理論奠定了初步基礎。隨著改革向縱深領域的發展,中國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構建一支完整的中國經濟學體系,推動中國經濟理論走向成熟,讓理論更好地對實踐加以引導,成為中國理論界和實踐部門的共識。在如何推動中國經濟學發展問題上,筆者認為,首先應科學認識中國經濟學的發展現狀,進而挖掘中國經濟學發展的內在規律,并在此基礎上遵循規律,探索推動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有效途徑,發揮理論的前瞻性和指導性作用,解決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和難題,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不斷發展、繁榮。

一、科學認識中國經濟學的發展現狀

(一)中國經濟學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就中國經濟學的發展來看,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首先,中國經濟思想源遠流長,但卻從未形成系統和邏輯的經濟知識積累過程。無論與的經濟體系還是與西方經濟學體系相比,中國經濟學都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其次,中國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理論為理論和方法論基礎的理論。隨著經濟理論在中國廣泛傳播,大批的經濟學者運用經濟理論認識中國問題,解決中國問題,并由此形成了中國化的經濟理論。第三,中國經濟學是在中國經濟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完善的理論。隨著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以及現代化建設的大規模展開,大批的經濟學人立足于中國的現實,從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制度變遷中,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實證分析、案例解析的基礎上,通過歸納、總結、提升,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第四,中國經濟學是在不斷吸收借鑒世界經濟理論成果基礎上成長的經濟理論。改革開放以后,大量世界經濟學理論傳入中國,中國大批的經濟學者通過各種形式吸收和借鑒世界經濟學理論的成果,豐富和發展中國經濟學,形成了開放的經濟理論。

(二)中國經濟學的發展與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經濟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獲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中國經濟學研究開始出現一些良好的開端,研究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規范性提高。隨著經濟學知識的普及,理論研究的深入,中國經濟學在專業語言、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逐步與國際接軌,研究規范性有了很大提高。第二,應用性增強。經濟學是一門致用的科學。中國經濟學正在擯棄對西方經濟研究的簡單移植,立足于中國問題,解決中國問題,走向基于中國問題導向的研究模式。面對中國經濟發展出現很多需要研究的新特征、新問題,中國大批理論工作者從實際中研究問題,從理論高度上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根植于中國經濟建設實踐的很有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的成果。第三,實用性增強。經濟學不是掛在嘴邊的術語的堆砌,而是實用的科學。經濟學理論的實用性在于可以通過指導政策的制定,通過每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發揮理論的作用。2008年在發端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在經濟理論指導下,采取了一系列正確的經濟舉措,平穩渡過艱難時期,率先實現經濟復蘇,可見中國經濟學的實用性有所增強。

(三)中國經濟學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當然,中國經濟學研究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如:基礎性研究和理論前沿研究還很缺乏;數據不完整和信息不透明制約了量化研究;專門研究機構的研究和實際部門的研究沒能有機地融合,等等。此外,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迫切需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中國經濟學理論為經濟建設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支持,而與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相比,中國經濟學的創建與發展還遠遠落后于實踐,尚不足以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因此,如何推動中國經濟學的發展,選擇怎樣的路徑來構建并完善中國經濟學體系,成為擺在當代中國經濟學理論界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把握中國經濟學發展的內在規律

中國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理論為理論和方法論基礎,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它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同時,它的發展也具有內在獨特的規律性。探索推動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有效路徑,必須在科學認識中國經濟學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遵循其發展的內在規律。

(一)中國經濟學要堅持經濟理論的指導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從中國經濟學已經取得的成果來看,中國經濟學要想取得新的進展,首先必須堅持經濟學理論的指導地位,以經濟學理論為“行動指南”。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出現了形形的經濟理論“過時論”,一些人認為經濟學已不能為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提供良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不能全面、準確、科學地理解經濟學,并不善于在新的實踐活動中豐富和發展它。經濟理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之所以這么說就在于它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它總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中國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為理論和方法論基礎的,中國經濟學要想實現發展,不僅要在堅持經濟學理論的指導地位,還要不斷地在中國經濟建設的實踐過程中豐富和發展經濟理論,用發展了的經濟理論來指導中國經濟學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二)中國經濟學的發展要立足中國經濟現實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自身特殊的文化傳統與民族傳統,都有其特殊的國情。中國經濟學的構建和發展應立足本國國情,符合中國的發展需要。國情是中國經濟學的基本出發點,中國經濟學必須面對中國經濟現實,為支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速工業化進程提供合理的理論依據。當前,中國的經濟現實是:第一,中國的經濟實踐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進行的。第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多,且發展不均衡。第三,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階段。制度的特殊性、國情的特殊性和發展階段的特殊性,要求中國經濟學要著眼中國現實,為解決中國問題提供明確注釋。這種注釋應該是建設性的,而不是滯后的;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是本質的,而不是表面的。發展中國經濟學應當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從中國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中提煉和歸納出相應的中國經濟學范疇、規律和理論體系。

(三)中國經濟學要在兼收并蓄中豐富發展

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構建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新問題和新矛盾,這就需要在立足本國國情的基礎上,解放思想,充分吸收和借鑒世界經濟學理論的有益成果,包括現代經濟學的精髓?,F代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既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又對發達的市場經濟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并為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研究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方法論空間,這無疑對中國認識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構建中國經濟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中國經濟學的發展需要吸收和借鑒現代經濟學中的有益成分,特別是利用其方法論上的優勢。實踐一再告誡我們,盲目信奉一種理論,把其推向終極地位,同時打擊其他理論和思想,如盲目推崇西方經濟學,或對西方經濟學的持絕對排斥態度,都是錯誤的和有害的。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應該是開放、動態發展的理論體系,它的構建和發展需要處理好堅持經濟學理論的指導地位與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有用成分之間的關系。

三、探索推動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有效路徑

創建科學、系統的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是諸多中國經濟學理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中國從理論界到實際工作部門的一項重大任務。然而成熟的理論來源于成熟的實踐,中國特色的經濟學體系的構建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系統工程,目前中國的經濟建設仍處在發展和進行之中,因而不可能寄希望于在短期內形成完善的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但理論上的個別突破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這一點點的突破會逐漸構筑起中國經濟學的宏偉大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至少應從研究方法、研究視野和研究方式等方面入手,從中探索推動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

運用什么樣的方法來研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中國經濟學理論發展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對中國經濟學者來說,需要立足在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基礎上,既能熟練地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還能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將兩者運用到推動中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中,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經濟學研究提供科學的研究方法,奠定可行的知識基礎。在研究方法上還應注意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以定性分析為體,定量分析為用,定量分析要服從和服務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在準確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引入西方經濟學數學定量分析方法,為經濟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以此來分析中國經濟問題。此外,在經濟學邏輯體系構筑方法上,應鮮明的反對用西方范式理論來取代馬克思邏輯體系構筑理論體系的言論,提倡借鑒范式理論的合理成分,把范式理論納入馬克思邏輯體系之中來共同構筑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

(二)拓寬研究視野

在構建中國經濟學體系,推動中國經濟學發展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研究視野的拓寬。一是要從單純的理論研究拓展到對現實經濟改革和實踐的提煉和總結上。加強調查研究、實證研究、案例研究,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實證分析、案例解析的基礎上,通過歸納、總結、提升,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體系。二是要從對國內研究拓展到國際的比較研究。中國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樣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工程,要完成這一工程,就需要在立足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大膽地研究和借鑒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組織和管理市場經濟運行的成功經驗,汲取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理論的發展有益的東西。三是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性視野的經濟學專門人才,使他們從國內走出去,置身于國外的經濟理論研究與實踐中,融貫中西經濟學知識,以中西結合的視角來研究中國經濟問題,推動經濟理論發展。

(三)應用創新研究方式

在研究方式上,要實現四個結合:一是在研究中要將經濟學理論和西方經濟學理論相結合,以經濟學理論為魂,以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為體,以西方經濟學理論為用。二是在具體經濟問題研究中要將國內研究和國際研究相結合,既立足本國實情,從國內實際出發,又結合國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組織和管理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和教訓。三是要將古今相結合,在經濟學研究中,既充分注重現階段經濟理論的應用和發展,同時,還要繼承中國傳統經濟理論中的寶貴資源,促使其為當代經濟研究所用。四是要將傳統的經濟研究手段與現代先進的科技研究手段相結合,通過歷史研究、比較研究、實證研究、案例解析、量化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式,在研究中實現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有機結合,從而為中國經濟問題提供更為科學、準確的理論支持,更好地為中國經濟理論的構建和發展所用。

參考文獻:

[1] 黃麗珠.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與中國經濟學家的歷史使命[N].金融時報,2007-01-22(5).

[2] 張旭.社會科學方法論系統與中國經濟學結構構建[J].學術月刊,1999,(8).

[3] 覃巍.略論中國經濟改革、現代經濟學發展與中國經濟學建立[J].廣西大學學報,2007,(8).

篇(5)

一、馬克思的宏觀經濟理論馬克思以勞動價值論、剩余勞動價值理論為基礎,創建了完整的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學說,確立了較為系統和完善的宏觀經濟理論。該理論主要包括宏觀經濟運行、宏觀經濟平衡和宏觀經濟調控等內容,蘊含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結構優化的思想

馬克思對宏觀經濟運行的考察,抽象化為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問題,其核心就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資本主義的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由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 和剩余價值(m) 三部分組成;在實物形態上,由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種不同經濟用途的產品組成;與此相適應,社會生產也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和消費資料的生產。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是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前提和基礎,是宏觀經濟順暢運行的根本和關鍵。只有當社會總產品的價值組成部分和物質構成在保持一定比例的條件下,社會總產品的各個部分才能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在實物上得到替換,整個社會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即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才能順暢,社會資源才能實現合理配置。馬克思在分析社會再生產時,不僅研究了生產需求即投資需求,也強調了消費需求在社會再生產中的重要性。馬克思指出,在簡單再生產的前提下,每年生產的消費資料的總價值,等于年價值產品,即等于社會勞動在當年生產的全部價值。其所以如此,因為在簡單再生產中,這全部價值將被消費掉。在社會再生產即社會總需求中不能忽視消費需求??偟膩碚f,馬克思的社會再生產理論從總供給和總需求兩端研究了宏觀經濟的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馬克思的擴大再生產理論是一種增長理論,蘊含結構優化的思想。在擴大的社會再生產中,馬克思明確指出積累的源泉來自于剩余價值,并且必須轉化為一定的可追加的不變資本和可追加的可變資本,才有可能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從而在社會范圍內實現宏觀經濟總量的增加即經濟增長。馬克思還論證了,在相同的價值總量下,兩大部類中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和剩余價值M三者之間分別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由簡單再生產實現擴大再生產。換句話說,通過要素重新配置,進行結構優化,也能夠實現經濟總量增長。

二、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

1936年,凱恩斯的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標志著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的創立。在該書中,凱恩斯拋棄了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將經濟系統行為視為一個整體,包括總收入、總利潤、總產出、總投資和總儲蓄等,對其進行了宏觀經濟總量分析。在政策上,凱恩斯認為要實現充分就業,政府就必須拋棄放任自流的傳統政策,采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由于凱恩斯在經濟理論、分析方法和經濟政策三個方面對西方傳統經濟學進行了徹底的變革,因此,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被稱為凱恩斯革命。

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的最大特點是把分析宏觀經濟平衡的重心放在需求上,政府干預經濟的重心在于需求管理。有效需求原理是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的實質性內容。凱恩斯認為,一國國民收入取決于有效需求,即商品的總供給和總需求達到均衡狀態時的總需求。有效需求在內容上包括對消費品的需求和對投資品的需求,在數量上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規律、資本邊際效率規律和流動性偏好規律三大基本心理規律。由于這三大規律的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生產達不到充分就業的程度,失業必然出現。因此,只有通過增加消費需求,擴大投資需求,提高資本邊際效率,降低利息率,才能從根本上克服經濟衰退,實現充分就業。

在投資和儲蓄的關系上,凱恩斯提出二者必然相等的觀點。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凱恩斯創立了收入、儲蓄和投資的簡單模型。他認為收入=產出的價格=消費+投資,而儲蓄=收入-消費。因此,儲蓄=投資。這一模型的理論寓意在于為宏觀經濟總量平衡提供了一種公式分析。但是,在現實中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才能實現:(1) 國民收入必須全部轉化為投資支出和消費支出;(2) 儲蓄能夠全部轉化為投資;(3) 無論是投資支出,還是消費支出都能得到實物保證。顯然,這在現實中是難以做到的,凱恩斯的總量平衡模型存在不足。

三、馬克思與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比較馬克思的宏觀經濟理論與凱恩斯的西方宏觀經濟理論是根本不同的兩種理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分析范式和邏輯起點的分野

馬克思的宏觀經濟理論,以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生產和流通中存在的社會關系為線索,以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理論及其統一利潤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分析為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建構了具有微觀基礎的邏輯體系和較為完整的宏觀經濟理論。馬克思創立的剩余價值理論科學地揭示了資本家與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對立關系,論證了資本積累與平均利潤率下降的客觀關系,指出了資本主義宏觀經濟失衡,即發生經濟危機進行強制平衡的客觀必然性。馬克思所揭示的這一規律,不僅適用于資本主義早期的商品經濟,也適用于較為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

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以有效需求為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建構了政府干預的理論框架。但由于缺乏正確的價值分析和分配理論,始終沒有構建好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從而出現了經濟學微觀與宏觀的區分、對立與割裂。這也成為國外反對和批判凱恩斯主義的強力武器。例如,上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出現經濟滯脹現象,傳統凱恩斯主義難以給出合理解釋,也沒有提出有效治理方案。以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等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趁機進行了一場凱恩斯革命的逆轉,凱恩斯主義由此進入低谷。

(二)研究方法和內容構造的不同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均衡分析之外,馬克思更多地強調動態分析。馬克思關于社會擴大再生產的理論,本身就是對經濟增長理論的一種描述。簡單再生產只能維持總量不變的社會總產品生產,擴大再生產則可以增加社會總產品數量,推動經濟增長。他還指出,在簡單再生產條件下,兩大部類通過對c、v和m的重新配置,進行結構優化,也可以進行擴大再生產。這就為經濟增長理論增添了新的表現形式,即在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優化結構,也可以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更多的強調橫截面的靜態分析和靜態比較分析,缺乏長期的動態分析。

在內容構造上,馬克思的宏觀經濟理論更為系統完整。以宏觀平衡為例,馬克思的這一理論不僅包括價值平衡,也包括實物平衡;不僅包括總量平衡,也包括結構平衡。凱恩斯在《通論》中關于儲蓄與投資相等的宏觀平衡理論,只是在價格形式上分析總量的平衡,而忽視了實物的平衡。在實際經濟過程中,總供給是否等于總需求,不僅取決于等號兩端用貨幣計算的價格總額是否相等,還取決于等號兩端的商品在實物形式上是否符合對方需要。如果在實物形式上不符合,單純的價值平衡也難以達到經濟總量的平衡。凱恩斯的宏觀平衡理論也缺乏結構平衡分析。如果投資結構比例失調,產業結構違背合理化發展,即使投資在總量上等于儲蓄,也難以實現宏觀經濟的真正平衡。

四、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宏觀經濟理論的現實意義

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宏觀經濟理論,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實現宏觀經濟的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這對于當前我國在擴大消費需求的同時,加強供給側改革,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具有重大理論指導意義。

(一)宏觀經濟運行要注重消費需求管理

馬克思的宏觀經濟理論既研究了生產需求也研究了消費需求,強調了消費需求在社會再生產中的重要性。從現實生活來看,消費需求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節,決定著商品(抑或勞務)價值總量的實現程度,關系著宏觀經濟運行的態勢。滿足消費需求是生產的出發點,也是生產的目的。實踐證明,如果不根據消費需求進行生產,生產的產品就賣不出去,就會造成積壓,最終影響生產的發展。通過消費滿足勞動者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能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而消費結構和需求結構的變化,則會引起產業結構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變化,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是努力方向,且消費第一,投資第二,出口第三。擴大內需主要是擴大消費需求,鼓勵消費。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的增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物質文化消費的質量、品味和層次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內生動力。從需求的角度來講,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立足于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宏觀經濟運行必須注重需求側管理。在消費需求領域,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在投資需求領域,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在出口需求領域,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增強對外投資和擴大出口結合度,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

(二)宏觀經濟平衡要重視供給側改革

馬克思在論述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時強調,生產生產著消費:是由于生產為消費創造材料,因而,它生產出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消費的動力。要實現宏觀經濟的平衡,達到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性,就必須重視供給側管理。從實踐來看,一國的生產供給能力,不僅可以用來衡量該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還可以作為平衡宏觀經濟運行的物質保障,反映出該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態。

篇(6)

一、循環經濟理論對西部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的指導意義

(一)循環經濟理論指導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大效益的實現

“循環經濟理論摒棄單線程發展理論的那種完全以經濟效益實現為唯一目的的思路,而以全面的、可持續的視野構筑了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大效益的共同實現目標。它所主張提倡的經濟發展模式內涵是和諧共處的經濟發展與生態系統關系格局,而實現這一格局的基礎在于要求節制資源開發使用、提高資源利用次數和效率、對資源廢料的回收利用等?!保?]從這個角度來講,西部地區要實現三大效益,就必須要以循環經濟為基本的指導。首先,西部地區開發過程中由于要嚴禁至少盡量減少對原生態自然資源的破壞和過度低效利用,要秉承一種保護性開發的態度對待生態資源,并通過強有力的措施諸如一票否決制等進行嚴格控制,嚴肅懲治那些因一時經濟利益和政績沖動所引發的隨意開發行為。這是從旅游資源的提供方而言。其次是針對旅游資源的消費方,也就是廣大旅游觀光者。循環經濟理論也能夠教育他們形成一種文明、節制的消費觀念。一般而言,旅游消費從順序來講,包括交通、餐飲、住宿、游玩、購物、休閑等等,每一個消費環節都要直接或間接的耗費一定的資源,尤其是在旅游資源所在地的消費,如若消費觀念不健康,以不文明的方式消費固定的生態資源,必然會在日積月累的效應下造成生態資源的流失和生態系統的整體失序。而循環經濟理論能夠起到很好的教育塑造作用,讓游客形成文明的旅游觀并指導文明的旅游消費。可以說,循環經濟理論的現實意義,就在于它力求遏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保持生態平衡的目標,是建立在一個全過程基礎上的,包括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工程環節、設計和營銷生態旅游產品環節和循環利用“后”資源工程環節。

(二)循環經濟理論指導西部地區生態旅游支撐系統的建立

在自然觀視野中,生態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人與自然關系決定于人與人的關系。因此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包括政府、企業、專業機構、市民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對于繁復龐雜的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項目工程,必須要有一個事無巨細的支撐系統?!霸谘h經濟理論視野下,這套支撐系統從微觀講包括經濟政策支撐系統、法律法規支撐系統、專業評估支撐系統和技術支撐系統等,都對西部生態旅游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保?]基于我國西部地區在生態旅游發展戰略上存在的宏觀政策定位不明確、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專項評估能力弱及不到位、科技及創新能力不足、公眾參與不積極等問題,都可以通過對循環經濟理論的靈活掌握和運營得到解決。比如,可以通過循環經濟理論中常用的綠色核算系統來構筑西部地區生態旅游的整體經濟指標評估體系,用以整體上、宏觀上把握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和對資源的消耗的量化程度,從而深刻而直觀地認識到生態旅游的必要性和實實在在的效益。而另一方面,西部地區有必要將循環經濟理論中的技術元素活用到生態旅游建設中去。比如一些比較普遍的技術類型,廢物利用技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污染等污染類型的治理技術等。積極采取無害或低害的新技術、新工藝,生產清潔耐用的生態旅游產品,從而真正實現高產出、低投入和少污染。值得注意的是,循環經濟理論作為一種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理論,必須要大眾化和通俗化,才能成功的吸納廣大社會民眾的真正認同、參與和踐行,才能真正促進生態旅游的真正有序發展。特別是要通過生態旅游教育以綠色消費理念引導游客,使西部生態旅游走上良性發展的軌跡。

(三)循環經濟理論指導西部地區生態旅游推動經濟發展

循環經濟理論指導西部地區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合理地進行經濟維度的生成。首先是可以指導其生態旅游產品的多元化功能實現?!把h經濟理論認為GDP增長不僅有數量的增長,還有價值的增長,而對于生態旅游發展而言,尤為重視這種價值的增長,即內涵式增長?!保?]因此在循環經濟模式的指導下,西部地區生態旅游產業可以通過對其生態旅游產品進行充分的展示和解釋,并在此基礎上強調其產品質量內在所體現的生態旅游功能,包括觀光游覽的旅游功能、促進社區協調發展的功能、生態環境的保護功能和生態環境的教育功能等。而只有真正將生態旅游的各種功能落到實處,找到抓手,才能真正實現生態旅游精品的升級和創新性塑造。其次是可以指導其服務品質的提升。旅游業本身就是一種以服務為中心的產業類型,而生態旅游在循環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則要實現對服務質量的提升和優化處理。這種產業升級具有一個重大的社會意義,即推動社會結構從生產型轉向了服務型。

二、循環經濟視野下西部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策略

(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生態旅游是生態經濟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因此從產業結構和整體產業鏈的角度來講,要先從宏觀上構筑一個完整的、貫通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西部地區各產業資源之間的良性互動和高效利用,并從產業類型形成一種補給與攀升的此消彼長的常態發展模式。首先在生態工業建設上,通過文明、集約化生產模式的實施,率先在企業層次實現循環經濟,通過各種生產模式創新和變革,從根本上限制生產對生態的不利影響。通過各種新興技術的運用,積極循環利用各種工業廢棄物,在工業生產體系內實現“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模式,從而實現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基本生產目標底限。其次是在生態農業建設上,主要遵循“立體式農業系統”,即“太陽—沼氣—耕地—畜牧業”和“魚塘—雞鴨鵝”共生的多層次農業系統,以及各種形式多樣但遵循生態規律所開展的有效的農業耕作模式。最后是在生態旅游業的“總結式”綜合發展上,在生態工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基礎上進行整合式、聯動式的發展,以文明、集約、節制的態度對待待開發利用的生態旅游資源,要適度、有底限、有分寸地開發,要始終在承載力的允許范圍內進行挖掘利用。同時還要不遺余力地修復和補償被破壞的生態資源,以盡量小的代價去實現生態旅游資源的轉化和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生態環境的基本平衡。

(二)建設循環生態文化以促進西部生態旅游的全方位宣傳

篇(7)

1、生態經濟理論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所謂生態經濟理論。簡單的說,就是在生態系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利用生態經濟學的原理與系統工程方法,致力于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變革,并盡可能的將所有可用的資源與潛力挖掘出來,進而發展生態高效、經濟發展的產業,并為此創立景觀適宜、生態健康、建設體制合理和社會文化和諧的環境,最終促進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騰飛、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人類生態與自然生態之間高度統一的具有可持續性的現代經濟發展的理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所以就提出要在重視經濟單方面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生態環境。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結合科學發展觀,以及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生態經濟應運而生。就當前來看,生態經濟是未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未來的經濟建設中,其重點就在于確保生態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與傳統的經濟理論而言,在注重眼前利益的同時更加注重長遠利益的規劃,換句話說,就是在注重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要注意生態效益,將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等因素與經濟發展理論進行有機的融合,進而形成立體化現代化的經濟發展理論模式。

2、生態經濟理論與建筑經濟觀念結合的必要性分析

要將生態經濟的概念融入到建筑經濟,就不僅僅要考慮建筑本身要環保,更要考慮建筑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比如對資源的使用,對建筑周邊景觀的影響等等方面。就目前來看,我國建筑業的發展雖然正朝著智能化、低碳化和環?;姆较虬l展,但是往往因為多方面的因素導致進展緩慢,尤其是一些建筑企業在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經濟效益時,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以破壞還款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使得我國很多建筑企業難以走出能耗高、投資大、污染大、回報低的粗放型經濟怪圈。而將生態經濟理論與建筑經濟觀念結合,能有效的轉變建筑企業的建筑經濟觀念,將落戶的經濟發展模式轉換成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能耗低、污染少的現代新型工業化經濟發展模式,既能恢復生態環境。環境污染壓力,還能節約大量的成本。因此,將生態經濟理論與建筑經濟觀念結合具有強烈的必要性,而且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生態經濟理論的支持與引導。

二、在生態經濟下來分析建筑經濟的特征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生態經濟理論的定義、 形成的背景及其與建筑經濟觀念結合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為了更好的轉變現代建筑企業的建筑經濟觀念,必須從傳統和現代兩個方面對建筑生命周期的經濟觀進行比較,才能更好的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現生態經濟理論與建筑經濟的有機結合。

1、新的成本觀念和評價標準。建筑行業是我國四大經濟發展支柱型行業,但也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行業。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乃至當前的新時代,一些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依然只限于工程成本、進度和質量三方面的控制,往往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盡可能地采取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時間追求最高的質量,但是往往忽視對生態環境方面的保護,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資源,還導致了周圍環境被破壞。

就傳統的建筑生命周期經濟觀來看,主要包含了生命周期中的經濟價值與效益,并沒有提到環境,只注重初期資源投資,而對建筑生命周期中的環境的保護盒垃圾的處理等費用則完全沒有考慮,但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初期資源的投資往往只有整個建筑生命周期的10%,加上對經濟費用缺乏科學的評估與計算,導致建筑生命周期效益率低下。

傳統成本觀念中對于這些費用的忽視,存在有嚴重的成本評價缺陷,也使得人們難以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去考慮問題。因此,樹立新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觀是非常必要的,使得人們能夠客觀的對建筑成本進行評價,客觀的反映建筑的經濟效益及其市場價值,還應建立相應的新型的建筑生命周期的評估系統,并將生態經濟理論中關于生命周期成本評估的辦法應用于看著生命周期的評估之中,尤其應做好建設期、使用期以及生態環境等成本的評估,才能更好的體現新的建筑生命周期經濟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實現生態經濟理論與建筑經濟有機結合的重要體現

2.1 建設生態建筑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分析。在建筑中應用生態經濟理論是促進建筑經濟學領域發展與創新的重大舉措。加強生態建筑的建設一項重要的說明。而生態建筑,主要是把建筑作為生態系統,其本質就在于將大量的人整合并居住在超級建筑之中,利用精心的組織和設計建筑內部外空間的物態因素,確保能源和物質能在建筑的生態系統內部實現有序的循環的轉換,從而得到高效化、無污染化、低消耗化、無廢化且生態平衡的和諧的建筑環境。在生態建筑建設過程中,應結合工程所在地的實際,尤其是自然生態環境,必須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并利用建筑技術科學和生態學的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基本原理,建成滿足現代人民生活和居住的舒適的環境,實現建筑與人以及自然生態環境間的良性循環。因此,在未來的建筑事業發展過程中,應致力于生態建筑的建設,從而在降低建筑經濟成本的同時提高其使用壽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以世界上著名的生態建筑的納米亞結晶。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而言,建筑生態建筑都具有較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是實現生態經濟理論與建筑經濟有機結合的重要體現。

2.2可持續性建筑。生態經濟理論與建筑經濟相融合,對于經濟的發展以及環境的保護和節約能源具有重要作用,給現代建筑行業的設計帶來了深遠的改革意義。在生態經濟的研究體系內,對于建筑經濟觀念重構的一大重要體現就是綠色生態住宅區。綠色生態住區系統的實施與建設過程應充分體現整個系統發展過程的動態性和反饋平衡性。在實施過程中所收集的信息是綜合的、全方位的。從綠色生態住區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到單位住宅設計;從政府各部門到業;從自然經濟環境到地方建材質量、價位??傊詫崿F可再生能源及其資源伏陽能、地能、生物質能、風能、雨水資源、中水資源等)的利用為目標,并確定適應地域發展的主導能源和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誠然,必須考慮開發項目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支撐以及諸多條件是否可行。如像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和利用,需要采取的生態措施,變廢棄有機物為可利用物質,成為清潔型能源。并對所獲取的反饋信息、能源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從而形成系統的良勝循環,實現系統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丰满人妻在公车被猛烈进入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偷窥熟女高潮精品视频|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日产学生妹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丁香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图片|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黑人处破女免费播放| 青青国产线免观|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免费无码成人片| 高潮迭起av乳颜射后入| 无套内谢老熟女| 国模肉肉超大尺度啪啪|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