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社區治理的基本理論

社區治理的基本理論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24 16:49: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區治理的基本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社區治理的基本理論

篇(1)

第一,加強社區教育,落實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項任務。

開展社區教育,要圍繞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著力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教育,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要宣傳和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認真研究社區居民思想活動的新變化,結合不同人群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尤其是抓住那些對居民思想活動有影響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做好解釋釋惑工作.要注重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組織多鐘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社區居民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單位做個好職工,在家庭做個好成員。

第二,加強綜合治理,創建一個整潔優美、序良好的社區環境。

創建文明社區要從解決臟亂差入手,加強日常保潔管理,加強對煙塵、噪音和污染的治理,拆除各種違章建筑,清理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現象.要大力綠化美化社區,尤其在老城區,要向墻體、樓體垂直綠化美化發展.要注重社區設施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善社區的公益性設施,如環衛、服務、醫療、交通、文體等,同時,鼓勵駐區單位向社區居民開放文化設施和服務設施,實現社區資源共享.要建立和完善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網絡,按照”一區(社區)一警”的模式配齊民警,劃清責任區,設立社區警務室,落實各項防范和管理措施,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掃黃、賭、毒等各種社區丑惡現象,切實保障社區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第三,完善社區服務制,努力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要大力發展社區服務,組織社區服務隊伍,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務網絡,廣泛開展社區福利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社會福利服務,一是對老年服務,建立孤老服務站、托老所、老年人公寓、老年人活動室、老年人醫療保健站、老年人婚姻介紹所等.二是對殘疾人服務,建立殘疾人服務站、殘疾人醫療站、康復中心、殘疾人婚姻介紹所等.三是少兒服務,建立托兒所、幼兒園、兒童醫療保健站、實足青少年幫教組.便民利民服務,一是家務勞動服務,包括家庭代買菜、洗衣、搞衛生、護理病人、送氣送水等.二是居民生活服務,包括便民小吃、便民理發、便民租車、便民家電修理等.三是文體服務,包括青少年的校外教育、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建立文藝演出團隊、文學藝術創作室、科技咨詢站、法律服務站等。

篇(2)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高等學校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5-0253-01

如何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著重解決的重大課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的問題尤其值得關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的基本含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可以從教學的實踐前提、實踐過程和實踐結果三個方面加以界定。一般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得以實現是通過教學的實踐過程來衡量的,只要教學持續了一個既定的階段,完成了既定的程序,就足以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已經完成。而實際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實踐只有通過教育實踐的前提和實踐的結果才能加以衡量。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的前提是: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把握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脈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在此基礎上實現教學的良好效果,即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協調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的動態分析

與其他專業課教學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具有較強的變動性特征。其教學實踐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觀念的變化、受教育者情況的變化而變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適應這些變化,適當調節教學實踐過程和教學環節。以增強教學的時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體現為思想政治理論“入耳一人腦――入心”的動態過程。

(一)入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的初始階段

所謂“入耳”,就是指通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并樂于接受。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會對學生的興趣選擇起著導向作用。有著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氛圍的學校,學生必然樂于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2.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為學生內在的強烈需求

首先,從實際出發,提高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動性。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增強教學內容的可讀性。最后,在教學實踐中可提出一些具有“震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

(二)入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的中間環節

所謂“入腦”,就是指通過通俗易懂、密切聯系實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能力。“入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過程的中間環節,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興趣既是“入耳”的重要前提。也是“入腦”的重要途徑。解決“入腦”問題的另外一個途徑就是教師必須把握心理學的基本規律,掌握基本的記憶方法。

一是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心理學規律,提高學生記憶的效率。心理實驗證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淺,關系到記憶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記憶就快,也會記得牢。根據這一原理,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力使學生對所要記憶的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為長久記憶打下基礎。

二是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主要是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規范.這就決定了對該內容的記憶僅僅是簡單的背誦是不夠的.必須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密切聯系實際,盡可能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根據遺忘規律安排復習。克服遺忘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復習。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實驗證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闈4記住的材料最初幾個小時內遺忘的速度最快,以后

逐漸緩慢。如果四至七天內不復現,記憶將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在遺忘還沒開始的時候就進行有效的密集多樣的復習,無疑會對大腦產生強烈刺激,留下深刻痕跡,這對于長時記憶會有很大作用.從而提高,記憶效率。.

(三)入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有效實踐的完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研究和遵循思想道德觀念內化和外化的規律,積極探索思想道德觀念內化和外化的方法和途徑,使思想政治理論“人心”。從學生原有的思想認識水平出發,充分了解學生的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能真正領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意義。發揮學生在思想道德認知中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真正把思想和道德的要求內化為思想意識,外化為行為習慣。組織學生到企業、農村和社區參觀、調查,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獲取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把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感知以論文或調查報告的形式寫出來,通過整理思想,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參考文獻:

[1]吳潛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王青耀.淺談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個創新”[N].光明日報,2006-05-23.

篇(3)

關鍵詞 刑事執行法學 發展狀況 困局

中圖分類號:DF61 文獻標識碼:A

刑事執行法學,是研究刑法中規定的各種刑罰的執行制度與活動的一門法學學科。按照刑事一體化的基本理論,刑事執行法學與刑事實體法學(刑法學)、刑事程序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同為刑事法學的三大支柱,刑事實體法與刑事程序法主要目標在于實現對犯罪人的定罪與量刑,而對犯罪人處以刑罰后刑罰目的真正實現,則有賴于刑事執行法的發展水平與完善程度。現代刑事法律的任務不僅僅在于維護社會秩序,懲罰犯罪及犯罪人,更在于矯正犯罪人促使其回歸社會,預防與減少犯罪,而矯正犯罪人并使其回歸社會,實現預防與減少犯罪正是刑事執行法的任務。

總的來說,我國的刑事執行法學根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誕生的勞改法學,該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得到了繁榮與發展。隨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以來歐美監獄學著作與理論傳入我國,勞改學理論傳統受到了巨大沖擊。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的頒行標志著我國監獄學的正式確立。但是,隨著我國社會法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升,學界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監獄法學其實不能涵蓋刑事執行的全部內容,監獄法只能適用于有期徒刑、拘役以及死刑緩期兩年的兩個半刑種的執行,而其他非監禁刑罰的執行以及生命刑、財產刑、資格刑的執行都需要建立一門規范的學科來予以系統研究。在這種社會條件下,我國刑事執行法學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應運而生。

一、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發展狀況

縱觀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研究發展歷程,基本上可劃分為下面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繁榮期(1998年—2002年)。

上世紀末至新世紀之初的前三年,國內刑事執行法學總體顯示出較為繁榮的景象。尤其是對刑事執行法學基本理論研究來說,在老一輩刑事執行法學學者和一批中青年學者的推動下,國內掀起了一個刑事執行法學的研究。這一時期國內學術期刊上以“刑事執行”為題的論文數量較多, 部分高質量且能夠代表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研究水平的專著陸續出版。在研究學術活動方面,自1998年7月國內首次召開刑事執行立法理論研討會后,為改革我國刑事執行體制推進刑事執行統一立法的進程,進入21世紀來國內數家刑事執行重要研究機構又召開了兩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刑事執行法學基本理論研討會。因此,我們基本上可將該時期稱為刑事執行法學研究的“繁榮期”。

兩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討會分別是:2000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中國監獄學會、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犯罪與監獄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等機構在北京舉辦了刑事執行體制改革理論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8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本次研討會對我國刑事執行體制存在的問題,改革的思路以及如何完善刑事執行立法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在會議中有的學者首次就刑事執行體制提出了在司法部內部設立社區刑罰執行局,與監獄管理局并列,負責緩刑、假釋和管制刑的執行 ,從2010年12月司法部社區矯正管理局的設立來看,該次研討會的一些理論觀點還是具有相當的前瞻性。可以說,本次研討會的理論成果對未來我國刑事執行體制的發展和變革起著較為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研討會后,《犯罪與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組織了專刊,刊載了一系列國內著名學者關于刑事執行體制改革與刑事執行一體化的學術論文。

2002年1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研究中心、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犯罪與監獄學研究所、中國監獄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德國與歐盟法律研究中心等機構在北京聯合舉辦了“刑事執行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會議就刑事執行理念、刑事執行立法、非監禁刑、勞動教養等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在本次研討會上,力主刑事執行法一元論的我國著名監獄法學學者邵明正教授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執行法》建議稿,建議稿主張刑事執行主體向一元化轉變,對特赦制度進行了專章規定,主張擴大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刑罰的執行,突出了對刑事執行被執行人的權利保護。 雖然該建議稿還不夠完善,但這是我國刑事執行法學學者第一次就制定統一的刑事執行法做出的大膽而有益的嘗試,為未來的刑事執行立法工作積累了經驗。

第二階段:探索期(2003年—2006年)。

應當說,上一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學者們嘗試突破我國現有刑事執行格局,力圖推動刑事執行制度向一體化、科學化格局發展,但是實踐中這一嘗試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刑事執行制度的變革涉及到國家權力的再分配,處于刑事實體法和刑事程序法從屬地位的刑事執行法欲確立自己的獨立地位需要社會條件的成熟來予以推動。有學者撰文犀利地指出,我們追求的不應是(刑事執行)立法的外在形式,更應注重立法的社會反應;當我們向往一種理想化的立法模式時,更應當清醒考慮,社會環境、立法資源、立法技術為此能提供多大的生存能力與生存空間。 在社會條件尚未成熟之際,要想在短期內推進我國刑事執行制度整體格局變革并且看到成果似乎困難重重。在這幾年中,刑事執行領域中專業理論研究骨干人才的流失開始發生。刑事執行學特別是“監獄學理論研究面臨著人才斷檔的更大危險:一批年老的理論工作者退休;一些中年骨干研究人員流失;年輕人中有潛力的研究人員數量少,要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尚需時日,而且在成長過程中很有可能繼續流失。這種后繼乏人的現象,令人十分擔憂”。 因此,從2003年到2006年,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相對沉寂的時期,與發展第一階段繁榮期相比,學術質量較高的專著與論文數量明顯減少,以刑事執行法學為主題的大型研討會再也沒有召開,學者們試圖在等待社會條件成熟的過程中摸索我國刑事執行制度改革的出路,少部分學者看到行刑社會化的國際大趨勢,開始進入在國內具有前瞻性的行刑社會化領域的研究,因此,我們姑且把這一時期稱為“探索期”。

第三階段:突破與發展期(2007年至今)。

2003年7月兩高兩部頒發了《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等六省(市)為進行社區矯正工作的試點省(市),社區矯正工作在國內逐漸展開。隨著2011年刑法第八修正案以及2012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正式規定社區矯正為非監禁性刑罰執行方式,以及2012年《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出臺以規范各地司法機關的社區矯正行為,社區矯正工作在全國大步推進。而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研究在歷經了新世紀前十年中期的沉寂與探索以后,社區矯正在全國的推進為其尋求突破及發展拉開了序幕。在國際行刑社會化的潮流下,學者們的注意力不再著眼于官方不太認可的刑事執行整體體制的變革,而是順應寬嚴相濟的時代背景,更為實際與穩健的轉向社區矯正在我國的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審視確立社區矯正制度對刑事執行體制改革的意義,有學者指出,社區矯正的推行對刑罰觀念的更新,刑罰結構的調整,行刑權的配置以及刑事執行體制的改革都將產生影響,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社區矯正執行交由司法行政機關執行實際上已經突破了當時法律中刑罰應由監獄、法院和公安機關來執行框架,對我國刑事執行既有體制提出了挑戰,因而社區矯正的實施必然推動我國刑事執行體制改革。正是看到社區矯正制度已成為我國刑事執行體制改革與發展研究的突破口,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到社區矯正的研究中,從2007年起國內大量關于社區矯正的論文和專著開始出現。

與此同時,在監獄學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部分地方院校和監獄管理局,如上海政法學院、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江蘇省監獄管理局等在監獄學方面的研究與著作尤其活躍,研究成果頗豐,僅江蘇省監獄管理局就推出了21世紀監獄管理創新叢書與21世紀監獄人文探索叢書共十余本監獄學論著。總的來說,近年來刑事執行專著出版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以2010年為例,有關監獄學和社區矯正方面的專著達到了歷史上少有的年出版量30余本的盛況。因此,基本上可以把2007年至今這段時間視作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研究的突破與發展期。

二、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的發展陷入困局的原因

我國刑事執行法學自誕生以來,無論從專著與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還是從學術研討活動的數量和質量來看,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縱觀刑事執行法學的整體發展,在經歷初期的繁榮后之后似乎就一直處在發展的困頓中,沒有形成學者們起初預想的發展態勢。部分早期比較活躍的刑事執行法學研究者歸于沉寂,一些法律院校的刑事執行法學教育在萎縮,就連國內較早設立的刑事執行法學專業的西南政法大學都從2013年起停止招收刑事執行法學專業學生。

分析造成刑事執行法學發展困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刑事執行法學的學科獨立性問題。

目前,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的作為一門學科無論從研究力度上還是從研究體系上還不夠獨立,它沒有能像犯罪學那樣成為刑事法學的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學科獨立性直接影響著刑事執行法學的發展。對于處于刑事實體法學和刑事程序法學從屬地位的刑事執行法學,如何能從刑法學與刑事訴訟法學中剝離出來,確立自己的獨立學科地位,是影響刑事執行法學研究發展水平的核心因素。

按照中國學科分類國家標準(GB/T 13735-92)的規定,學科是一種“依據研究對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學科的派生來源、研究目的、研究目標等五個方面進行的分類”的“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 刑事執行法學相對于刑法學與刑事訴訟法學的確有自己獨立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但由于種種原因,多年來并沒有受到學界和官方的足夠重視,使其上升為一門與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相并立的獨立的刑事法學分支學科。這是時至今日刑事執行法學水平不能得到整體發展和提升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確立刑事執行法學的學科獨立性,對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發展意義重大。國家對學科分類的目的在于對科研政策與科研發展規劃服務,而刑事執行法學一旦成為獨立學科,國家在科研經費投入,科研人才的儲備,科研項目的規劃等各方面的重視程度都會大大提高,這將直接促進我國刑事執行法學研究的繁榮與研究水平的大幅提升。

(二)刑事執行法學內部理論體系的合理性問題。

陳興良教授曾經指出:“在刑事法學各學科中,行刑法學是相對滯后的研究領域,這主要表現其研究成果要么是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簡單注釋,要么是對行刑實踐經驗的總結。在這個意義上,行刑法學沒有建構起自身的專業槽。” 換言之,刑事執行法學沒有像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或犯罪學那樣有自身一套嚴謹且科學的理論體系。這其實也是影響刑事執行法學學科獨立的一個主要因素。

目前學界一般將刑事執行法內部理論體系劃分為:刑事執行法學總論(包括刑事執行的范圍、刑事執行權的性質、刑事執行的主體、刑事執行立法等問題);監獄學(包括監獄立法問題、監獄體制改革、監獄分類、罪犯權利、獄政管理問題、刑罰執行制度即減刑與假釋、罪犯矯治問題等);社區矯正學;其他刑罰的執行制度研究(包括死刑執行、罰金刑執行、沒收財產刑執行、資格刑的執行以及赦免制度等)。

如此建構的理論體系有如下一些問題:

第一,不同的刑罰剝奪和限制的是犯罪人不同的權利,而不同刑罰的執行方式和執行特點不一樣,涉及的社會領域與學科領域也不一,這導致刑事執行法學難以形成自己獨立且成系統的理論體系。比如財產刑的執行,它涉及到犯罪人的民事財產權利,金融配套制度的研究等;資格刑的執行,它涉及到犯罪人的憲法性權利,也涉及到出入境管理等行政法規;監禁刑的執行涉及到罪犯的矯正教育、監獄的管理等;而生命刑的執行涉及到剝奪人的生命的方式和制度,在國際社會普遍呼吁廢除死刑的今天似乎缺乏學術研究發展的外在社會條件。

第二,將監獄學納入刑事執行法學后,導致研究內容過于繁雜,研究方法難以統一。

監獄學涉及到法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史學、社會學、建筑學、統計學等多個學科,不同學科之間的研究方法差異較大,研究監獄學某一分支學科領域的學者都很難跨越自己的學科知識背景對另一分支學科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即使有的學者跨界研究也大多涉及皮毛,這就造成了一種尷尬局面——要將監獄學統一到刑事執行法學門下,刑事執行法學研究者似乎是小馬拉大車,難以駕馭監獄學眾多的分支學科,不能建立統一的研究理論體系。

總而言之,刑事執行法學亟待構建合理的學科理論體系,從宏觀上探索本學科的研究規律,找到本科學科特有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才能進一步明確自身作為獨立學科的意義,

(三)刑事執行法學發展的外部社會條件問題。

外部社會條件是推動法學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刑事執行法學也不例外。當前刑事執行主體多元化的刑事執行格局,是國家多年來刑罰權配置的結果。要改變現有刑事執行格局的不合理局面,改變刑事執行主體亂象,將生命刑、財產刑與資格刑的執行權統一收歸司法行政部門行使,或者更理想的來說設立國家刑事執行總局,這實際上都涉及到了國家權力的再分配問題。國家權力的再分配牽涉各方利益,改革起來困難極大。單以看守所劃歸司法部管理這個問題為例,學界呼吁與倡議多年,但是涉及到公安部與司法部權力的重新分配,一直不能提上議事日程。由此可想見,要打破現有刑事執行權配置格局,把刑事執行權從法院與公安機關剝離的難度極大。

社會現實條件決定了刑事執行法學的發展前路漫漫,也許還需要研究人員在今后很長一個階段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拉開刑事執行權改革的帷幕。而刑事執行體制改革等外在社會需要的才能進一步促進刑事執行法學的研究水平提高,如是,理論研究與社會改革也才能實現良性的交互影響。

三、結語

一個國家的刑罰執行制度的研究水平是該國法治水平的指針,因為刑罰執行制度中涉及的犯罪人的權利保護等內容能夠最好的反映一個國家的人權保護狀況。當今世界各法治國家都相當重視對刑事執行各項制度的研究。刑事執行法是與刑法、刑事訴訟法并立的三大刑事法律之一,三者共同構成一個國家完整的刑事法律體系,保證犯罪與刑罰問題能夠得到全面、有效的解決。而刑事執行法學是刑事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刑事法學學科體系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的研究與發展,對于落實和實現其他刑事法學環節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刑事執行法學的研究對于國家和社會所起到的作用是刑法學與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無法替代的,隨著社會法治水平的發展,它必然成為一個獨立刑事法學分支學科,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作者:唐彥,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在讀,講師,任職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政治理論教育學院;楊蓓,裝備學院昌平士官學校講師)

注釋:

根據筆者利用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的統計,從2000年到2013年十三年間國內學術期刊中以“刑事執行”為題的學術論文約145篇,而僅僅在2000年至2002年三年內就達到了近40篇,從論文數量上足可窺見刑事執行法學基本理論研究的早期繁榮。

數據統計來源見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http:///Visitnew.asp

魯蘭:《刑事執行體制改革理論研討會在京召開》,載《犯罪與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

王平,柳波:《刑事執行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綜述》,載《犯罪與改造研究》2002年第5期。

就目前刑事執行法立法現狀來看,我國《社區矯正法》的立法工作正在進行中,初步形成了《監獄法》規定監禁刑的執行,《社區矯正法》規定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的刑事執行立法格局。應當說,刑事執行法多元論受到了官方的立法認可。

余諍:《一元與多元:對我國行刑規范設置模式的再思考》,載《中國監獄學刊》2004年第3期

吳宗憲:《2005年度中國監獄學研究述評》,載《犯罪與改造研究》2006年第1期。

王平、羅剛:《現行刑事執行體制改革探討》,載中國監獄學會主編《中國監獄學會20年》,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

見2013年5月10日《重慶晚報》

見百度百科“學科”詞條,http:///view/145919.htm

篇(4)

[關鍵詞]合作治理;實訓基地;地方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3)04-0134-03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GJXHC110058。

一、基于合作治理視角的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內涵

1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內涵

旅游實訓基地是指旅游院校根據本行業各崗位的技能要求而設立的較為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場所,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指旅游院校與旅游企業簽訂協議,由旅游企業提供實習崗位,讓學生到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訓練的場所。建立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基地主要是為了培養和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旅游管理技能、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因此,在做好實訓基地建設之前要做好實訓基地的選擇。

2合作治理理論的內涵

治理理論主張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的多元、民主、合作,以實現公眾利益的最大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等多元利益主體的發展和作用日益擴大。在多元治理主體并存的條件下,治理主體間的平等互動和合作是一種必須加以接受的治理模式。合作治理是開放的治理,在合作治理模式中,雖然政府在治理過程中發揮著引導的作用,但是,參與到治理過程中的每一個治理主體都能夠平等地在治理活動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關系到公共利益的每一項公共事務,都能夠平等地發表意見和積極地采取合作行動。治理過程處在一個始終與整個社會互動的過程之中,能夠把一切積極的、對治理有益的因素都吸納到治理活動中來。所以,在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政府、高校、企業、家長、學生等各個主體間的相互合作關系,而不是僅僅依賴政府或者高校等某一個單一主體,要各個主體間在平等基礎上實現互惠互利的積極合作,以此推動和促進我國旅游行業和院校及旅游產業的長效可持續發展。

二、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存在的問題

我國加入WTO之后,旅游業迅速發展,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伴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我國高等旅游教育也得到較快發展。然而,高等旅游教育的快速增長只是實現了規模的擴張,質量的提升并不明顯。為此,我們要注重旅游專業質量的提升,做好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與建設已成為提升旅游品牌、推動旅游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實訓基地選擇存在以下問題:

1實訓基地選擇目標不明確

地方院校由于地域限制、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各個高校旅游專業發展極不平衡,有的院校發展優勢明顯,而有的院校只能依靠政府和學費支撐。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高等學校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和沖擊,因此地方院校要通過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優秀畢業生,以提高獲取生源的競爭力。然而在地方院校旅游專業建設中,對于旅游實訓基地存在著“輕選擇,重建設”的問題,各個院校或有憑借個人關系或企業需要臨時廉價員工主動請纓建立實訓基地等現象,高等院校則缺少對于實訓基地的自主選擇,不利于實訓基地的長遠發展。

2實訓基地選擇機制不健全

地方院校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時,多是旅游院系和企業之間的相互選擇,忽略了政府、學生、教育主管部門等相關利益主體間的交互作用,這樣很難實現合作治理,出了問題院校和企業相互推諉,以致“一拍兩散”。缺乏系統的科學合理的選擇機制,很難實現實訓基地選擇機制科學有效。

3實訓基地選擇缺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地方院校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大多依賴當地具有的旅游資源,在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也是以本地知名旅游景點、知名旅游企業、星級酒店為主,然而在選擇過程中,缺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主要體現在對于當地旅游資源認識不足,對于季節性因素、學生興趣愛好等考慮不足,地方院校在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選擇上缺少計劃,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和多方面實踐能力鍛煉的需求,造成實訓基地的選擇與建設嚴重缺乏梯度。使學生在實訓基地實習或見習過程中出現無事可做、不愿意做和實訓效果不佳的局面。

4實訓基地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在旅游專業實訓基地發展過程中,由于基地硬件和軟件不健全,經常出現實訓基地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踐相脫節的現象。諸如學生只是定崗實踐以技能提升為主,相關企業對其培訓不夠,大多“重使用,輕培養”,或者是校內實訓基地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缺少實踐環節。因此在實踐基地選擇過程中,要將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踐相統一。

5實訓基地建設缺乏長效機制

由于在實踐基地設立之初,對其應有的考察與選擇機制不足,致使旅游專業實訓基地出現“重使用,輕建設,更輕維護”,進而出現實訓基地的發展持續動力不足,難以形成長效發展機制。

三、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中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1應具備實訓的基本功能

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的基本功能體現在幫助學生選擇良好的創造職業崗位的實踐環境,提供學有所用的場所。良好的實訓基地有助于培養愛崗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職業素質和敬業精神。通過實訓基地的良性選擇可以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職業氛圍,激發他們實現職業夢想的熱情,為地方旅游院校長效發展贏得良好前景,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努力方向。

2確保實訓目標與任務的完成

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的選擇要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轉化為核心的目標,因此實訓基地應立足為本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應用型合格人才的目標。凸顯旅游行業的實際需要,幫助學生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后能順利投入到職業角色實踐中。

3彌補院校辦學條件的不足

目前,我國地方院校發展不均衡,相當多的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場所條件較差、功能較少,因此在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選擇實訓基地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和有效彌補院校辦學條件的不足。通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

4有利于調動各治理主體的積極性

在合作治理模式下,在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注重實訓基地的選擇,有利于充分調動高校、企業、地方政府、社區、學生等多個治理選擇主體的積極性,在各個主體踴躍參與過程中,實現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之前,要科學合理地進行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在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選擇符合各方實際的、可持續發展的實訓基地。

四、基于合作治理視角的旅游管理實訓基地選擇的策略

1明確選擇目標

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有著自身的特點,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無論是校外實訓基地選擇還是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選擇,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院校發展的規劃,與相關治理主體通力合作,協商對話,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互利共贏,不能僅注重院校的自身短期利益,忽視長遠發展。所以,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時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企制宜,因行業和學生制宜,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提升學校長久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2健全選擇機制,嚴格合作方資質審查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地方經濟也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要良性長久發展,就要尋找合作伙伴,若要實現與合作伙伴的長期合作,就要考察合作伙伴是否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規范合格的實訓環境,能否具有相關資質為學生職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及職業夢想提供必要指導,能否與地方院校建立長期的教學與實踐合作關系。在健全選擇機制時,要從院校所在區域的企業或景區的資質、經營規模、管理理念、崗位設置等多個角度考慮是否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然后從中優選。

3規劃選擇梯度,實現多方利益主體需求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是多層次的,要培養既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論,又要掌握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企事業單位的管理運作規程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考慮到學生實踐知識的掌握和畢業后的就業方向,旅游管理的實訓基地應該是多樣的,至少在旅行社、旅游景區及三星、四星、五星級酒店中都有實訓基地,滿足不同學生、企業等主體的相關需求。

4充分考慮季節性因素

旅游行業有自身的特點,受到地理位置、環境、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地方院校在選擇實訓基地時一定要考慮季節性因素。以黑龍江省為例,該省景點眾多,各有特色。但是由于氣候原因,每個景區的旅游旺季各異,國家5A景區哈爾濱太陽島旅游旺季在冬季,牡丹江鏡泊湖5A景區、林都伊春的旅游旺季卻在夏季,所以在選擇實訓基地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季節性因素。如果選擇牡丹江的鏡泊湖作為實訓基地,學生的實訓、實習時間應選在6 月~10月,要避免和常規教學的沖突,做好相關的教學安排。

5遵循“四個”基本原則

第一,所選實訓基地要滿足旅游管理實踐教學與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需要。既能為學生提供實踐能力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實踐環境,又可以對校內實訓基地設備、場地和功能缺陷做有效補充,能有效解決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所需經費和空間不足的矛盾;第二,所選實訓基地要為地方經濟與發展服務,能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第三,所選實訓基地的合作伙伴間的合作能夠可持續發展。雙方共同制定校企利益共融的發展戰略規劃,企業為院校提供實訓和就業崗位。院校主動為企業開展訂單式的員工培養,實現雙方互動共贏,實現多方主體的和諧發展;第四,建立誠信合作和協調機制。要明確院校與合作伙伴的職責與利益,再充分溝通,通過協議、合同等法律文書的形式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的處理,使院校、合作伙伴、學生等的利益能夠受到法律的保護。與此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能夠對院校、合作伙伴、學生等進行客觀的評價與考核,并通過激勵機制促進實訓基地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永芬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9(15)

篇(5)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了解和學習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陣地和主渠道,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是,由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一系列問題,盡管老師和學生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投入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前仍有部分老師采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單純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導致老師一言堂。在課堂上,老師往往是在進行“獨角戲”表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就忘記的現象,同時也失去了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陳舊。課堂中,教師往往采取“一部PPt演示文稿,一張嘴”,進行填鴨式的滿堂灌,不但會顯得枯燥無味、缺乏說服力,而且會使學生產生抵觸、逆反的心理,失去其育人的作用。

(三)教學手段簡單。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教學手段往往是黑板和粉筆,即便使用多媒體,但由于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水平有限,也僅僅是把教材中的文字內容放到課件中,課件制作質量不高。教學手段過于簡單,會使學生產生聽課疲勞,難以全方位地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單調枯燥,這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學生難以接受,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教學方式單一。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長期以來是以傳統的課堂授課的方式即灌輸的方式進行的,灌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需的一種方式,但是往往忽視了實踐教學等教學方式的運用。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創設情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愿學”。青年大學生具有好動、善疑、思維活躍等特點,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善于調動學生情感因素,使內容顯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興趣,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觀點。

(二)改變“一言堂”,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多是采用一般講授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按照講義或教材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方法,這是思想政治課最主要的教學方法。

1、互動教學法。所謂互動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師和學生都置于主體地位上,讓師生雙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和相互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助手,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使教與學成為動態的、發展的、富于個性化的創造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擴大學的活動,多讓學生做一些開放性的練習,以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和個別交談,來代替原來的老師嚴格控制的課堂。每節課的開始,可以安排一位或多位同學根據上節課的內容自編自演對話、短劇或故事,這就促使學生在課外自覺練習、模仿,準備的過程就是對知識的鞏固消化過程,是寓教于實踐的過程。也可以進行師生角色互換。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經過充分的準備,上臺講授部分內容。讓學生參與教學環節,可以啟發誘導學生自覺學習、積極思考、主動實踐。

2、反思性教學法。反思性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所依據的觀念、教學結果、教學倫理、教學背景,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主體性的過程,也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與教學目的、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反思性教學法可以采用聽課觀摩、教學過程錄像回放、多名任課教師討論的方式進行。可以在觀摩其他任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服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找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利用錄像回放可以找出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優化課堂教學進度,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多名任課教師集體討論,可以及時發現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思廣益找出解決方法。

(三)積極運用教具和現代媒體演示法。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抽象性,教師在講授理論時,如果能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增強教學直觀性,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感性認識,對于增強教學效果很有幫助。電影、幻燈、錄像、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是當今電化教學的先進教學工具,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看一些電影、電視、錄像或相關片斷。通過多媒體設備可組織大量材料,圖文聲像俱全,能多層次、多角度形象地反映內容,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使理論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容易激起學生興趣,便于學生深刻掌握理論知識。

(四)組織社會實踐教學。把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與生動具體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于改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偏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就是在完成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具體實踐途徑,達到對思政課課堂上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吸收、內化,實現對思政課基本理論、原理的應用,從而進一步樹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辯論賽。采取辯論賽的形式,讓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學生組團進行辯論,可以促進他們在活動中主動學習,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思辨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可以與學生處、學生會、學生團體協調,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如演講、書畫展、圖片展、攝像、征文等,寓教育功能于趣味性,可促進學生自覺強化、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3、參觀考察。根據理論教學內容安排,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具體地區或單位的具體情況,并思考解決問題。參觀考察后要撰寫觀后感和調查報告。

4、調查研究。結合課程選擇社會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如留守兒童、校園文化、青年價值觀、社會道德等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通過接觸社會、探討社會、適應社會、改造社會來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調查結束后,每個學生要提交一定字數的調研文章。

5、社會服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區服務、企事業單位服務,為殘疾、貧困者獻愛心活動,參加法律咨詢,參加抗災救災以及義務生產勞動。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切實的鍛煉,把他們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并能服務社會,在實踐過程中檢驗所學的理論。

(五)創新考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是對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不斷深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評價體系已不能適應實際發展的需要,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也要求考核評價機制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作出改革。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小組論文+小組答辯”等形式破除了學生在傳統考試方式下“考試機器”和“知識被動接受者”的角色,使考核成為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又一環節。

(作者單位:平頂山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歡.試論反思性教學法在高校《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時空,2009.6.20.

篇(6)

一、黨校培訓長知識。

充分發揮黨校培訓育人的陣地作用,積極選派黨政人才到各級黨校參加培訓,每5年將全市黨政人才輪訓一遍。每年選派40名科級黨政人才到市委黨校,深入學習黨的政治理論,增強統籌全局的意識,強化學習業務知識,努力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每年分類別選派350名黨政人才到市委黨校中青班、公務員培訓班、團干班、婦干班、招商引資培訓班等特色班次,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專門業務知識,努力提高黨政人才的綜合素養。

二、掛職鍛煉練能力。

堅持內外結合,采取靈活方式培養鍛煉黨政人才。對外,堅持選送人才到省直、市直部門掛職鍛煉。目前,我市有3名正科級干部在省直部門掛職鍛煉,有1名干部在市委組織部跟班學習。對內,堅持實施“五個一批”人才培養鍛煉計劃,即:選派一批市直機關干部到鎮(街辦)、村(社區)掛職鍛煉;選派一批鎮(街辦)干部到市直機關跟班學習;選派一批行政事業單位人才到經濟開發區和市招商局直接參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協調服務等重點或專項工作;選派一批新提拔的副科級干部到市局擔任督查專員,從鎮(街辦)選派一批年輕干部到市局跟班學習;選派一批人才到企業幫助工作。目前,已先后選派50名年輕干部到崗鍛煉。

篇(7)

[關鍵詞]公共管理;實驗教學;應用型

秉承鹽城師范學院“面向公共服務中心和社區發展、面向鹽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個面向”辦學宗旨,落實“問題導向、能力本位、實踐創新”的實踐教學理念,進一步優化實驗教學體系和內容,大力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和方法,著力建設實驗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深化完善“中心+基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運行機制,努力培養公共管理領域的創新人才。為此,中心將從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平臺、實驗教師隊伍、實驗管理模式四大方面進行資源整合、優化配置,著力推進公共管理類專業應用型實驗教學的發展。

一、構建“三分三統四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

面對公共管理日益增長的多領域、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新要求,中心以公共問題為立足點,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實踐創新為最終目的,依據公共管理實踐流程,在原有“三層次三模塊”實驗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構建“三分三統四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三分三統四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是指分層次、分階段、分類別設計實驗教學體系及其內容,并將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統一、實踐教學與研究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構建基礎實驗模塊、技能實驗模塊、綜合實驗模塊、研究創新模塊四大實驗模塊,以提高學生公共管理技能與實踐創新能力。“三分”:分層次的能力培養定位、分階段的實驗課程設計、分類別的實驗教學過程。分層次的能力培養定位。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及社會需求,分層次培養公共管理人才的各種能力,具體培養以下公共管理能力:①專業認知能力,即對公共管理專業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的熟悉和了解;②專業應用能力,即行政管理事務、社區管理事務、應急管理事務、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公共關系等專業技能的操作與應用能力;③專業創新能力,即在公共管理的專業認知能力與專業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研究創新能力。分類別的實驗課程設計。根據能力培養側重點的不同,分類別設計實驗課程體系:①專業基礎實驗,主要是通過專業基礎認知實驗和專業基礎驗證實驗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使學生了解普通邏輯、信息管理、數據處理、政府結構、政府過程、人事行政等基本理論與知識;②專業技能實驗,主要是通過專業技能實驗和綜合實踐實驗培養和訓練學生公文寫作與處理、社區工作實務、行政管理事務、公共危機預警與預測等專業技能;③綜合實踐實驗,主要是通過專業綜合模擬和專業綜合實踐培養學生的公共政策分析、社區服務、電子政務、應急媒體管理、應急決策模擬等綜合專業技能;④研究創新實驗,主要是通過推演仿真與實踐創新實驗培養學生,進行政府流程再造、結構設計和治理治理創新以及運用知識參與公共管理相關問題研究創新的能力。分階段的實驗教學過程。根據學生學習過程及其個性化特征,分階段實施實驗教學:①低年級學生的初級實驗教學;②中階段學生的中級實驗教學;③高年級學生的高級實驗教學。“三統”: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統一、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統一、實踐教學與研究創新統一。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統一。實現實驗場所的統一,把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的教育實驗教學與合作單位鹽城市政府部門、鹽都區公共服務中心、城南新區區行政服務中心的校外實踐教學有機地統一起來,使學生能夠在校內中心和校外基地實現輪訓,有效地訓練實踐技能。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統一。實現課程設置上的統一,推動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的統一。例如危機事件推演、應急資源調度仿真演練、沙盤推演、虛擬政府、虛擬社區等模擬仿真課程與社區工作實務、行政管理實務、管理職能實踐、危機預警與預測、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等現場實踐的課程有機地搭配起來進行課程設置,實現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的統一。實踐教學與研究創新的統一。實現科研與教學的統一,推動科研反哺教學。一方面,通過實驗教師主持和參與實踐教學課題,提升教師對實驗教學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理解,用理論指導教學,提升實驗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學生主持參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挑戰杯、學科競賽等激發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和提升科研創新的能力。“四模塊”:①基礎實驗模塊,主要面向一、二年級學生,注意學生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方面的均衡發展;②技能實驗模塊,主要面向二、三年學生,強調具體分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走向社會、崗前培訓創造條件;③綜合實驗模塊,面向二、三年學生,強化對知識點和理解,為后續的綜合模擬實踐打下基礎,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④研究創新模塊。主要面向全校高年級學生,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建設五大實驗教學平臺

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的實驗教學平臺,有效地整合中心資源,充分發揮平臺的實驗載體功能。具體完善如下五大平臺:

(一)應急管理推演仿真模擬平臺

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實踐危機預警與預測、危機問題發現與應急、危機事件推演,危機方案優化設計等。

(二)實踐案例研發平臺

這平臺建設的總目標是建設一個智能型的公共管理案例實驗教學數據庫,為中心實驗教學提供決策咨詢和文獻支持,為政府、社區管理決策提供決策依據與咨詢服務。

(三)電子政務實踐平臺

基于此平臺,學生可將理論結合實際,深入學習和掌握電子政務,讓實驗者在模擬實踐中體會電子政務給政府傳統辦公帶來的巨大變革,掌握大量電子政務系統的操作技巧,領悟實現電子政務的真正意義。

(四)社區管理與服務實踐平臺

以鹽都區行政服務中心為依托,聯合鹽都區多個社區,建立社區實踐實習基地,構建一個社區管理與服務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參與社區管理與服務,實驗社區工作實務、社區管理等內容。

(五)創新實踐項目孵化平臺

組建專門的實驗教學隊伍、培訓與指導等學生教學科研創新,主要通過采取集中培訓、團隊學習、集體討論、模擬競賽、中心選拔賽等系列措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

三、打造一支多元化實驗教師隊伍

通過實驗教師的培養、引進、激勵等制度設計與機制創新,打造一支多樣化的實驗教師隊伍。

(一)教師來源多元化

采用“雙導師制”“非全職聘任”“雙聘制”“月薪制”等制度措施,從實踐教育中心的合作基地、基層政策、社區委員會、科研院所等聘用實驗教師隊伍;從鹽城市政府部門、鹽都區公共服務中心、城南新區區行政服務中心聘請高水平的實踐管理者與中心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形成人才培養的“雙導師制”;采用“非全職聘任”引進政府、社區管理人員充實實驗教師隊伍。非全職聘任人員是指根據中心任務,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采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吸納政府、社區人員參與到實驗教學之中,將公共管理實踐技術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采用“雙聘制”引進科研院所人員充實實驗教師隊伍。

(二)教師結構多元化

在實驗教師年齡結構上實現老中青的優化組合,在實驗教師的智能結構上,實現多種氣質類型的實驗教師合理搭配,在實踐教師的能力結構實現專家與實務家合理組合;在實驗教師的知識結構上實現多學科知識背景的完美呈現。總之,在建設期間,要打造一支多元化的年齡、智能、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實驗教學教師隊伍。

(三)教師培訓多元化

主要包括:①校內實驗教師的崗前培訓和專題培訓;②選派教師到政府、社區組織中進行實地考察和關注鍛煉,深入實踐部門培訓;③國際化培訓。這是中心的一大特點。選派中心的實驗教師,到國外進修。(四)保障機制多元化通過多元化機制創新,保障多元化教師隊伍建設:①建立定期聘任機制,定期在國內外聘請一定數量兼職實驗教師,逐步在實踐教育中心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兼職教師隊伍;②建立教學評估機制,中心要結合兼職教師工作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規范簡便的評估辦法,用制度和機制來保障院外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③建立溝通聯系機制,中心培訓教學管理部門要建立專家教學信息庫,為兼職教師收集整理教學信息資料,并與他們開辟有效的溝通聯系渠道;④建立咨詢合作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征求兼職教師對中心事業發展、培訓教學、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發揮他們的咨詢和智囊作用。

四、完善“三化”集成管理模式

中心將以信息化管理為基礎,以網絡化和一體化管理為基本運行特征,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網絡化、一體化“三化”教育實踐集成管理模式。

(一)信息化管理

在實踐教育中心與校外合作單位之間建成一個實驗教學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和共同利用開發,實現實驗資源、實踐教學體系、協同育人模式、國際化實驗教學、實驗教師隊伍、實驗管理體系等資源整合、優化配置和共建共享。在具體建設中,結合中心的實際情況,依托鹽城師范學院校園網絡構建的一個多功能的開放的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采用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方法,運用統一建模語言(UML)建模,基于B/S和C/S的混合模式和三層邏輯體系結構,采用ASP.NET2.0和AJAX作為主要技術,SQLServer2007作為后臺數據庫進行開發和實現。

(二)網絡化管理

主要是要研究和開發一個網絡化實驗教學信息服務平臺,解決目前中心和實踐基地公管的共管的實驗室在空間場地、儀器設備、人力資源配置及其管理方式存在“分割”的問題。具體建設步驟是:在功能、用例、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基礎上,構建了基于Stmts、Spring、Hibemate三種框架相結合的網絡化實驗教學信息服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整合實踐教育中心與基地所有的實驗資源,在資源網絡共享模塊、實驗預約排課等模塊、虛擬網絡教學模塊的基礎上實現實驗資源、實驗教學、實驗教師網絡化管理。以實驗教學資源共享為例,通過這個平臺,就可以實現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學計劃、實驗內容、實驗指南、多媒體課件、典型教案、實驗習題、實驗成績評定辦法、實驗環境、參考資料和網絡資源、實驗預約、典型學生設計實驗報告等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利用。

(三)一體化管理

一體化是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的高度整合,是信息化集成管理的最突出表現。中心在管理體制上實行校內兩級管理、校外合作協同管理模式。在組織體制上實行主任負責制,由主任統籌調配、使用實驗教學資源,實現了實驗教學資源管理的一體化。同時通過“三分三統”的實踐教育體系,分層次、分階段、分類別設計實踐教育內容,并將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實踐教學與研究創新高度地統一起來,實現教育實踐體系的一體化。在具體的實驗教學環節中,采用先進的“三種能力、四個層次”教學過程,實現人才培養的高度一體化。在一體化管理中,集成實驗教學資源、管理體制、教學體系、實驗教師、實驗管理人員等基本要素,實現智能性一體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高燕妮.公共管理類實驗教學模式探究[J].電子政務,2008(09):54-58.

[2]王帆.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體系探討[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0(04):96-98.

[3]潘娜,陸輝.可視化:公共管理課程實驗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3):257-260.

[4]藺雪春,傅志明,于秀琴,彭誦.公共管理學科實驗教學體系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09):220-222+2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69影院一|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巨大乳hd免费看|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网址|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伦费免费全部午夜最新| 国产 浪潮av性色四虎|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 欧美熟妇free性xxxx|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少妇xxxxx性开放|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中文字字幕人妻中文|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天堂|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纯爱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花蒂被吸嘬的越来越爽| 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欧美交换配乱吟粗大|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少妇脱了内裤让我添|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