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6: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殘疾人就業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殘疾人就業政策與廣大殘疾人的切身利益,對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為使殘疾人就業問題能夠有所改善,從20世紀80年代起,一系列由國家制定了鼓勵福利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陸陸續續的展開,殘疾人就業的問題逐漸得到改善,殘疾人合法權益因也有了一定保障,同時,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從而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并且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但是,在日漸深入的經濟體制改革和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下,特別是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企業改組、改制的推進,現行福利企業稅收政策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而且現行政策本身以及征管方面也暴露出許多問題。
1.文獻綜述
1.1 國外殘疾人就業及保障政策的相關研究
國外有關殘疾人就業和其他相關權益保障的立法,始于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逐步發展完善起來。1920年美國制定的《職業康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專門針對殘疾人就業方面的法律。美國在保障殘疾人權益方面做得尤為出色。1990年6月,經過社會各界的努力,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了《1990年美國殘疾人法》(American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簡稱ADA),為殘疾人提供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保證了殘疾人在就業、公共交通、電訊服務等領域享有同健全人平等的權利。Richard V.Burkhauser和Mary C.Daly指出,《1990年美國殘疾人法》以文化壓力促使殘疾人融入社會,使美國的殘疾人政策更加具有就業導向(Richard V.Burkhauser and Mary C.Daly,2002)。
1.2 殘疾人就業及保障政策的文獻
在促進就業的政府政策的方面,Helen Baker(1945)認為,職業康復項目的最終目標是使殘疾人成功地從事某項工作,雖在短期內無法獲得明顯的效果,但從長遠看,殘疾人必然能在不遠的將來獲得足夠多的就業機會。在政府推進殘疾人的社會福利保障中,在傳統的慈善與供養思想逐漸被社會公平、公民權利、社會模式的殘疾觀等進步的價值理念所替代的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特別是美國、英國和日本三國,在殘疾人的醫療康復、勞動就業、特殊教育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不斷探索,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殘疾人社會福利體系。
1.3 文獻及政策評述
通過對相關國內外文獻及政府政策的查閱和對比,以美、英、日為首的發達國家在20世紀初就開始逐步發展國外有關殘疾人就業和其他相關權益保障的立法,我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各國的相關政策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地域細化的劃分;(2)各國出臺的相關殘疾人保障制度及政策在惠及群體上進行了簡要的劃分,然而卻忽略了不同的行業領域亟需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3)我國并沒有頒布相關法律、政策規定企業不得隨意解雇殘疾人職工;(4)部分先天性殘疾人士會對生活和工作報以消極態度,時刻封閉自己;(5)政府相關部門對于殘疾人保障制度及政策的宣傳和普及力度不夠而造成的。
2.政策建議
作為影響民生安定、社會維穩的重要因素,促進殘疾人就業一直是民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四川作為殘疾人比例全國第一的省份,殘疾人就業工作更是舉足輕重。2008年汶川地震后,殘疾人安置一躍成為四川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調研發現,本項稅收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殘疾人就業,但行業性、地域性區分明顯。同時伴隨該政策實行出現了一些規則性問題,殘疾人自身擇業就業問題。
2.1深化宣傳面,強化導向性
助殘扶殘政策本著主觀扶持殘疾人就業,客觀引導全社會關注殘疾人群體,必須扣好”制定”與”執行”中間這一環節,即增大宣傳面、普及面,以發揮稅收政策的導向性作用。稅收優惠政策在制定過程中面面俱到、環環相扣,但宣傳普及階段的疏漏會大幅降低該政策的落實度。
2.2細化稅收政策,弱化執行難度
為了量化社會對促進殘疾人就業的責任,《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極好地調動了全社會接納殘疾人的積極性。同時,該政策與之前的殘保金制度相結合,獎懲相并地激勵部分企業大幅招收殘疾人員工。通過”實行前——實行后”的對照分析方式,以2007年為時間分隔段進行對比,該政策實行后,極大地促進了殘疾人的就業與再就業:分行業細化政策,不同領域量身定制稅收優惠方針;分地域細化政策,不同經濟職能區域定制相應的方案。
2.3優化配套措施,軟化殘疾人心理障礙
本項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即使是經過完善和修訂,分行業、分地域細化后,仍舊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殘疾人不同的殘疾類型、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求職需求等都會影響該政策的落實情況,因而必須輔以全面而有效的配套措施,以保障殘疾人群體真正感受到該項政策帶給他們的關懷和溫暖:放寬小額信貸,建立專項財政預算;增加就業培訓,增強殘疾人上崗能力;建立殘疾人就業信息化平臺,全面溝通殘疾人與企業關系。
2.4規范企業用人,彌補政策漏洞
縱覽《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不難發現整項政策能達到的最終目的是為殘疾人謀求到一份職業。然而,進入企業的殘疾人的真實工作情況、工作待遇如何,卻是這項政策鞭長莫及的。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護法》為殘疾人群體設下了權利保護屏障,然而就該項稅收優惠政策而言,相關部門還可以做出一些規范監管措施以配合稅收優惠政策發揮相應效用:為避免待業殘疾人,定期核實殘疾人工作近況;為防止虧待殘疾人,及時幫助殘疾人維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yfind”為你整理了這篇關于推進支持幫扶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關于推進支持幫扶殘疾人就業工作調研報告
近年來,太平莊鄉致力于推進支持幫扶殘疾人就業工作,點燃了人們的就業熱情,厚植了新優勢,培育了新動能。但綜合各方面的反饋,在推進殘疾人開展新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障礙和問題。就此,太平莊鄉政府開展了專題調查研究。
一、全鄉幫扶殘疾人就業工作現狀
近些年,太平莊鄉不斷優化就業制度和文化環境,有效帶動了就業主體,為全鄉的殘疾人就業提供了有效幫助,匯聚了新能量。
截止11月底,太平莊鄉共有殘疾人451個,一級66人,二級97人,三級104人,四級184人。為幫扶殘疾人就業,太平莊鄉政府組織相關培訓11場。目前,太平莊鄉殘疾人從事的領域主要有種植養殖、三輪車運營、家電維修以及盲人按摩等工作。
近年來,太平莊鄉政府經過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努力穩定殘疾人集中就業,鼓舞和扶持殘疾人個體就業創業,殘疾人就業率逐步提高,日子狀況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從深度分析,殘疾人就業還存在很多問題。
二、存在的障礙和問題
目前,在殘疾人就業幫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就業市場情況不容樂觀
殘疾人由于自身條件的缺陷,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長、擇業工種受限等,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的局面還是嚴重。此外,社會認識對殘疾人就業重視不夠,認為健全人甚至大學生就業尚且困難,何況殘疾人。部分企業仍存在卑視殘疾人的現象,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企業認為接納了殘疾人,有損企業形象,寧愿繳納保障金也不情愿安置殘疾人。
(二)就業收入普遍偏低
從殘疾人就業的收入看,工資普遍偏低。不少企業給殘疾人的工資普通在800元以下,基本沒有實現同工同酬,各種保險也很難依法詳實。有些福利企業甚至不讓殘疾人上班,每月只給100元補貼,這就從全然上失去了就業的意義,對如此的企業來說是鉆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殘疾人利益。
(三)就業渠道單一
太平莊鄉的殘疾人的就業幫扶工作主要是政府組織安排,缺少專業化、規范化的就業渠道。解決殘疾人就業關鍵是把對殘疾人從傳統意義上的日子救安置中解脫出來,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市場的軌道。殘疾人勞動服務機構在仔細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內容外,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積極探究具有地區特點的多元化市場就業模式。
(四)創新意識缺乏
太平莊鄉遠離市中心,第三產業匱乏,以農業為主要的生產生活方式,除一些自營工作方式外,主要以養殖種植業為幫扶方式,對于一些餐飲、網絡等行業涉及甚少,甚至無法涉足。禁錮了人們思想,致使創新意識缺乏。
(五)思想高度不夠
部分殘疾人好高騖遠,尤其是年輕殘疾人由于聽力語言和身體方面缺陷,他們生活的空間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對社會了解不夠,在看待人生問題和選擇就業方面往往脫離現實。尤其是依賴思想嚴重,缺乏主動擇業意識,在他們看來,國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殘疾人就業是政府和社會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因此等待政府來安排,缺乏主動性。
三、關于幫扶殘疾人就業的意見建議
(一)提高認識,廣泛宣傳,正確樹立提高殘疾人就業的觀念。
做好殘疾人工作,既是殘聯的工作,也是社會共同的責任,同時對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興媒體的作用,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宣傳“平等、參與、共享”的殘疾人觀念,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殘疾人和對待、處理殘疾人問題,充分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把關心、關愛、關注殘疾人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外化為公眾的自覺行動,使全社會更加了解殘疾人,更加支持殘疾人事業,更加關注殘疾人切身利益
(二)高度重視,完善機制,繼續出臺殘疾人就業的政策。
一是完善培訓機制。建議人社局和殘聯建立培訓常態機制,加強殘疾人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更多實用技術,首先以需求為導向,精準為目標,根據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的精準需求和殘疾人自身精準的需要,有計劃的組織社會各類培訓機構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其次以創業意識為關鍵點,大力加強創業培訓。強化對殘疾人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發展創業培訓,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二是出臺扶持政策。殘疾人作為弱勢群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舉步維艱,應根據殘疾人實際,出臺關于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自行創業,增強自信心。三是爭取部門支持。爭取財政、地稅等相關支持,加大對殘保金的收取力度,確保應交,保障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有資金。
(三)拓寬思路,極大投入,廣泛開辟挖掘殘疾人就業渠道
要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就業市場建設,完善就業登記、信息服務、中介、再培訓等服務,打破部門之間、城區之間、城鄉之間的隔離,將殘疾人就業市場納入社會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當中,為殘疾人廣開就業渠道,保障殘疾人的就業標準和崗位穩定性,不斷增加殘疾人收入,使他們逐漸擺脫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
首先,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蒞臨我縣檢查指導工作的州政府哈副州長一行表示熱烈歡迎。下面,我就縣殘疾人工作做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縣共轄鎮鄉,總面積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萬人,殘疾人萬人,其中:肢殘疾人,視力殘疾人,聽力、言語殘疾人,智力殘疾人,精神殘疾人。全縣共有重度殘疾人人,其中肢體殘疾人,智力殘疾人,聽力殘疾人,視力殘疾人,言語殘疾人,精神殘疾人,他們中的人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沒有自理能力,靠親屬和家屬供養占,靠社會救助和國家低保救濟,享受城鎮低保的占。縣是一個殘疾人比例高、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縣。近年來,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殘疾人事業,把殘疾人工作由過去的一般性慈善、福利事業,提高到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將殘疾人工作作為政府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籌安排,綜合協調,狠抓基礎工作。××年建成平方米的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現已開展殘疾人康復、培訓、就業、盲人按摩和用品用具供應等服務項目,積極創造有利于提高殘疾人自身素質和改善生活狀況的環境。通過努力,我縣××年獲工作目標考核第二名,××年獲自治區殘疾人康復先進縣、工作目標考核第一名。殘疾人工作逐步走向經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和規范化管理的軌道,殘疾人合法權益進一步得到維護,殘疾人的生活狀況有了很大改觀。
二、殘疾人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殘疾人就業培訓力度,努力改善殘疾人就業狀況。一是切實加強殘疾人就業工作領導。每年政府專門召開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協調會議,進一步加大殘疾人就業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繳工作力度。二是強化殘疾人就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培訓信息檔案,對各鄉鎮、單位殘疾人就業現狀進行摸底調查,隨時掌握全縣殘疾人就業情況。三是抓好殘疾人職業培訓工作。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采取集中、依托社會機構和“科技之冬”等三種方式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以提高殘疾人的就業能力。近年來,我縣共培訓殘疾人人,其中通過科技之冬培訓人,依托社會機構培訓人,集中培訓人;安排殘疾人就業名,其中個體就業人,集體就業人,按比例就業人;收取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萬元,通過培訓和就業有效改善了殘疾人就業狀況。
(二)大力實施殘疾人康復工程,增強殘疾人社會適應能力。爭取自治區白內障復明手術定點醫院和低視力康復門診設在縣人民醫院,極大的方便了我縣白內障和低視力患者。同時建起縣殘疾人用品用具供應、盲人按摩、康復訓練的殘疾人康復中心和馬王廟社區康復站,使名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其中:名白內障患者通過手術重見光明,名低視力配上助視器,名聾人配上助聽器,名肢殘人、聾兒、腦癱兒、智殘兒得到訓練和服務,為殘疾人提供輪椅輛,安裝假肢例,拐杖、盲杖件,康復補助共計萬元。通過康復治療和訓練使一部分殘疾人改善了功能,增強了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狠抓殘疾人扶貧工作,改善殘疾人生活現狀。一是縣、鄉都將殘疾人扶貧工作納入政府扶貧計劃,統籌安排,同步實施。二是發動全社會力量為殘疾人獻愛心。縣、鄉、村各級單位、領導職工和貧困殘疾人結對子包扶,助殘志愿者紛紛為殘疾人做好事、辦實事。三年來,全縣共為殘疾人協調貸款萬元、贈送物資萬元,為戶殘疾人提供生產技術指導,修建、維修房屋平方米。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戶貧困殘疾人發放萬元有償扶持資金,為戶殘疾人提供萬元的定期補助和困難救濟。四是落實優惠政策。為殘疾人減免義務工萬多元,減免各種稅費萬元、學雜費萬元、治安費和衛生費萬多元。五是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范圍。近三年,全縣共有名城鎮特困殘疾人先后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累計發放保障金萬元,有名孤寡殘疾人納入五保供養范圍,有人得到民政部門臨時救濟,人得到定期救濟,累計發放救濟金達萬元。各項扶貧措施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殘疾人貧困戶的生活現況。
(四)營造扶殘助殘、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的氛圍,豐富殘疾人精神生活。一是以“助殘日”和“國際殘疾人日”等節日為契機,充分利用現代媒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扶殘助殘宣傳活動。近年來,殘聯與廣播電視局聯合攝制播放了《身殘志堅、走出自己的天地》、《真情回報社會》、《關愛》等專題片,開辟了《殘疾人保障法》、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規定、老年性白內障防治知識等專題講座欄目。加強外宣工作,三年累計在各大媒體刊稿篇,其中州級以上刊稿篇;走訪慰問殘疾人戶,發放慰問物資折合人民幣萬元。二是舉辦了兩屆殘疾人運動會,有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包括輪椅、中國象棋、套圈、飛鏢四個項目的比賽;篩選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年的第一屆殘疾人運動會,獲金、銀、銅,羽毛球團體總分第一名、乒乓球團體總分第二名、田徑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組織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自治區第三屆運動會,獲自治區金、銀、銅的好成績;××年舉辦了縣首屆殘疾人工藝美術作品展,展出了名殘疾人的件精選作品,這些展品包括石材、雕塑、刺繡、編制、剪紙和書法等;組織名殘疾人參加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分別取得聲樂、器樂第一名的好成績;今年月,我縣還舉辦了縣首屆殘疾人卡拉比賽。這些活動的開展使殘疾人自強、自立的精神風貌得到了充分展示。
(五)加快項目建設步伐,努力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啟動農牧區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根據區州農牧區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我縣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對殘疾人危房改造提出總體要求。制定任務目標為每年完成戶殘疾人危房改造,年完成—戶危房改造;改造標準為每戶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并符合國家安居防震工程要求。××年我縣安排了個鄉鎮的戶殘疾人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州財政、殘聯投資萬元,縣財政、殘聯出資萬元,平均每戶補助元。工程月日動工,目前已有戶竣工,戶正在修建中,預計月中旬全部完工。二是積極啟動農牧區殘疾人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根據自治區、自治州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管理辦法的精神,我縣于今年月召開動員會,成立領導機構,制定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草案)。實施辦法規定了參加合作醫療的對象及權利義務、資金的籌集和使用、醫療衛生服務及費用補償等,自治區、、縣財政給每人每年補助元,農牧民個人每人每年交納元;殘疾人和正常人一樣被納入試點范圍,并規定鄉鎮的五保戶、特困戶、殘疾人困難戶個人交納部分由民政部門、殘聯負責協調解決。目前試點時間待自治區批準,工作尚在準備之中。
(六)加強殘疾人教育工作,進一步優化殘疾人教育環境。一是縣人民政府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管理之中,特殊照顧,同步實施,使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率達到以上,輕度弱智、弱視和肢體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二是大力實施“春雨行動”扶殘助學和“彩票公益金助學”工程,有名殘疾學生每人每年可得到元的救助,給予名大中專及特教學校的殘疾學生共萬元資助,幫助指導名殘疾考生填報中、高考志愿,努力為殘疾學生提供優質服務,以改善殘疾人接受教育的環境。
(七)加快法制建設步伐,切實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縣、鄉人民政府相繼出臺殘疾人優惠政策,成立了縣法律援助中心,已為名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減免費用萬元,幫助殘疾人追回案款萬元,并與司法部門聯合組織多名殘疾人參加了《殘疾人保障法》知識問答,同時組隊參加了州殘聯舉辦的《殘疾人保障法》知識競賽,獲得二等獎。近年來,全縣共接待殘疾人來信來訪人,幫助解決就業、就學,婚姻、生活等方面問題件,辦理殘疾人證本。
三、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殘疾人就業難度大,困難多,就業形式日趨嚴峻,加之我縣財政困難,行政事業單位的殘疾人保障金收取有難度。
(二)我縣重度殘疾人口多,群體大,生活極度貧困,只靠零星救濟、幫助已無法維持生活。建議上級部門出臺有關政策,將農村重度殘疾人納入五保供養范圍,每年提供元的生活補助;并將農村重度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按月、按標準發放生活補貼。
(三)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殘疾人享受的優惠政策項目單一,數額很小。建議重新制定符合現狀統一的殘疾人優惠政策,為殘疾人提供扶助。
殘疾人就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認證過于繁雜。
財稅[2007]92號和國稅發[2007]67號文件對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做出了具體規定,陜西省也制定了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認定辦法,但因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責任不清,認證手續過于繁雜,審批時限不明確,監督機制不完善等等,導致一些用人單位對繁瑣的程序和資料望而生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申報福利企業(含其他集中安置殘疾人單位)資格的積極性,從而也制約了殘疾人集中安置就業工作的有效開展。
按比例就業政策措施缺乏力度。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錄用公務員及工作人員,逢進必考已成定律。殘疾人因其殘疾在“苛刻”的錄用條件下難以參與競爭,“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要帶頭安置殘疾人就業”就難以落實。另外,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經費為財政預算,經費和編制的限制,成為推卸安排殘疾人就業責任的一種托辭;財政部門既然沒有將其應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列入預算,就無法監督其履行法定義務,殘聯和地稅部門更是難以足額征收這些單位應繳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促進殘疾人就業的保障措施在此就形同虛設。
另外,勞務派遣單位及鐵路等中省單位,因條塊分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工作難以推動;一些政府部門在招商引資上有意無意施以不履行安排殘疾人就業義務的優惠;違法成本及懲罰措施乏力等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的依法開展。
個體就業的優惠政策操作性不強。
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優惠政策,普惠多于特惠,在城鄉二元結構中,多以城鎮殘疾人為受益對象,涵蓋稅務、工商、勞動保障、衛生、物價等多個部門,因條款分散,缺乏可操作性,加之宣傳不夠和條塊分割,難以形成合力等原因,很多優惠政策流于形式,受益殘疾人十分有限。而數量龐大的農村殘疾人在農村稅費取消的背景下,針對促進其就業和勞務輸出的特惠政策少之又少。
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退兩難。
各級勞動保障、扶貧、教育部門組織實施的各種培訓工程,給殘疾人技能培訓工作創造了一定機遇。但是由于殘疾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難以取得一技之長,只能參與簡單的實用技術培訓;而且受就業因素的影響和無障礙設施的匱乏,許多培訓機構不愿接收殘疾人參訓。諸如此類的局限,使殘疾人技能培訓工作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市、縣兩級殘疾人勞服機構建設急需加強。
安康市有市、縣11家殘疾人勞服機構,僅有6家得到了同級編辦的批復,其中3家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另外5家為內設機構。無論從機構性質,人員配備,還是基礎設施、服務載體等方面,離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標準還有很大差距,離社會和廣大殘疾人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主體淡化、職責不清,導致各級殘聯所屬勞服機構忙于征收保障金,疏于就業服務;忙于應付上級安排的中心工作,疏于拓展自身業務。
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幾點建議
一要加大《殘疾人保障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落實力度,盡快制定《殘疾人就業條例》實施辦法,修訂完善《陜西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強化各級政府在殘疾人就業工作中的主導和表率作用,將新增殘疾人就業列入年度考評體系,開發適合于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保障殘疾人就業權益。
二要完善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政策措施,變普惠為特惠,明確有關職能部門職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在下達錄用公務人員計劃時,要留出一定比例用于招錄殘疾人;要將殘疾人就業納入執法檢查和監督范圍,將城鄉殘疾人納入就業困難人員援助對象,簡化相關補貼費用兌現手續。財政部門要全額將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殘保金列入預算,通過國庫集中支付,協助殘聯代征代扣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稅務、工商部門要進一步明確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的辦法措施,促進殘疾人個體就業和集中就業。對未在殘聯辦理按比例就業年審的單位不予辦理年檢,督促用人單位履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義務。地稅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收盡收。涉農部門幫助農村殘疾人發展生產實現就業。
一、新疆巴州殘疾人概況
根據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新疆巴州有各類殘疾人67 827人,占全州總人口的5.66%。其中,視力殘疾5 667人,聽力殘疾4 498人,言語殘疾667人,肢體殘疾17 804人,智力殘疾1 966人,精神殘疾2 383人,多重殘疾人997人。城鎮殘疾13 795人,農村殘疾20 187人,重度殘疾人12 002人。截至2015年3月31日,新疆巴州在冊的殘疾人31 175人。據不完全統計,貧困線以下殘疾人6 630人。
新疆巴州認真貫徹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的相關政策,堅持按比例就業為主的模式,輔以集中就業模式和自主就業模式,同時拓展其他就業渠道的原則。2015年,共計安置4 639人城鎮殘疾人就業,其中,集中就業人數為683人,按比例就業人數為1 958人,個體就業人數為1 666人,公益性崗位就業人數為210人,輔就業人數為122人。共計安置9 117人農村殘疾人就業,主要通過提供康復扶貧貸款、實用技術培訓、殘疾人扶貧就業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扶持,幫助農村殘疾人實現就業。
二、新疆巴州殘疾人就業總體狀況
根據“巴州殘疾人聯合會”統計數據可知,2008―2015年新疆巴州殘疾人就業總人數有波動,總體呈遞增―遞減―遞增―遞減的趨勢。其中,2008年就業總人數最少,為12 231人;2009年就業總人數最多,為17 346人,比2008年增加了5 115人。
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就業比重遠遠高于城鎮殘疾人就業比重,占到殘疾人就業總人數的七成以上,這也與目前新疆巴州殘疾人七成以上集中在r村相對應。并且,近些年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就業比重總體呈小幅上升的態勢,相應的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就業比重總體呈小幅下降的趨勢。
三、新疆巴州殘疾人就業具體情況分析
(一)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就業狀況
1.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各種就業形式就業情況。按比例就業、個體就業、集中就業,是目前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就業所采取的三種主要形式。
在三種就業形式中,按比例就業所占比重最高,始終保持在50%左右,這說明按比例就業是近幾年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最主要的就業形式;其次是個體就業及其他就業,其所占比重也始終保持在30%左右;最后是集中就業,其所占比重在14%~20%之間。
在2008―2015年期間,按比例就業人數呈現出遞增―遞減―遞增的趨勢,其中2010年就業人數最高,為2 485人,此后2011―2014年這幾年的就業人數變化不大,始終在2 000人上下浮動;集中就業人數呈現出遞增―遞減―平緩的趨勢,總體保持較平穩的態勢,其中2010年就業人數最多,達到980人;個體就業及其他就業人數呈現出遞增―遞減―遞增的趨勢,波動比較大,其中在2014年就業人數也最多,達到1 998人。
此外,三種就業形式的就業人數在2008―2010年總體呈現極速增加的現象,在2011年出現減少的情況,到2012年又開始有個緩慢增加的過程。2008年是集中就業和個體就業及其他就業在就業人數方面的一個低谷點,2009年開始出現極速增加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與2007年以來全球發生經濟危機,致使大多數國家出現了經濟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疆巴州殘疾人近二年的就業情況,而從2009年開始,全國采取了多種舉措來拉動內需,刺激國內經濟穩定發展,從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疆巴州殘疾人的就業。
2.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各種就業形式的新增就業人數情況。2008―2015年期間,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新增的就業人數2014年最少,為89人,2015年最多,為181人。2008―2011年這四年平均每年新增的就業人數保持在160人左右,較為穩定,2012年之后,平均每年新增的就業人數波動較大;集中就業新增的就業人數2015年最少,為19人,2009年最多,為290人,近八年平均每年新增的就業人數波動較大;個體就業及其他就業新增的就業人數2013年最少,為62人,2012年最多,為274人,近八年平均每年新增的就業人數波動較大。
在2008―2015年這八年期間按比例就業是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新增就業采取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現在2008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都相較于其他兩種就業形式新增人數比例較大;集中就業新增就業人數僅在2009年這一年新增人數較大,其他各年份新增人數均偏低;個體就業及其他就業新增的就業人數在2012年和2015年增長趨勢明顯,其他各年份新增人數均偏低。
3.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分性別就業狀況。2008―2015年新疆巴州城鎮男性殘疾人就業比重約在65%左右,高于城鎮女性殘疾人35%左右的就業比重。同時,近八年新疆巴州城鎮男性殘疾人就業比重呈減少趨勢,但減少幅度不大;新疆巴州城鎮女性殘疾人就業比重呈較平穩增長的態勢,但增長幅度也不是很大。
2015年,新疆巴州城鎮男性殘疾人就業比重為57.36%,比2008年下降了7.47個百分點,新疆巴州城鎮女性殘疾人就業比重為42.64%,比2008年上升了7.47個百分點。從總量上看,2015年新疆巴州城鎮男性殘疾人就業人數為2 559人,比2008年減少了36人,新疆巴州城鎮女性殘疾人就業人數為1 902人,比2008年增加了494人。
4.新疆巴州各市(縣)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2011―2015年新疆巴州9個市(縣)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變化不大。在巴州9個市(縣)中,庫爾勒市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在2011―2015年均居于首位,2015年達到2 736人;其他8個縣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從幾十到幾百不等,尤其是且末縣的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均不到100人,在2015年還出現0人的狀況。這說明,新疆巴州城鎮殘疾人就業存在明顯的地域不平衡性。
5.新疆巴州各市(縣)城鎮殘疾人未就業人數。在巴州九市(縣)中,在2011―2013年期間,在近三年的城鎮殘疾人未就業人數方面,總量基本保持一致,在770人左右。其中,和碩縣未就業人數偏多,在410人左右,庫爾勒市、焉耆縣、輪臺縣未就業人數為0,其余各縣未就業人數偏低,除尉犁縣在150人左右,其他各縣在100人以內。
(二)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就業狀況
1.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各種就業形式就業情況。2008―2015年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殘疾人數占農村殘疾人就業總人數的81%以上,這說明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就業形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為主。從總量上看,近八年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的人數呈現遞增―遞減―遞增―遞減的過程,變化平緩。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數2015年為7 615人,比2008年增加了740人;從事其他形式就業的人數2015年為1 522人,比2008年增加了169人。
2.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分性別就業狀況。2008―2015年新疆巴州農村男性殘疾人就業比重在58%~70%之間,遠遠高于巴州農村女性殘疾人29%~41%的就業比重。同時,近八年新疆巴州農村男性殘疾人就業比重呈現遞增―遞減―遞增的趨勢,新疆巴州農村女性殘疾人就業比重呈現遞減―遞增―遞減的趨勢,總體小幅下降的態勢。2015年,新疆巴州農村男性殘疾人就業比重為70.47%,比2008年增加了12.19個百分點,新疆巴州農村女性殘疾人就業比重為29.53%,比2008年減少了12.19個百分點。從總量上看,2015年,新疆巴州農村男性殘疾人就業人數為6 439人,比2008年增加了1 644人,新疆巴州農村女性殘疾人就業人數為2 698人,比2008年減少了735人。
3.新疆巴州各各市(縣)農村殘疾人就業人數。2011―2015年新疆巴州9個市(縣)農村殘疾人就業人數變化不大。在巴州9個市(縣)中,和靜縣農村殘疾人就業人數在2011―2015年均居于首位,人數在2 900人左右。其他8個市(縣)農村殘疾人就業人數從幾百到幾千不等,尤其是尉犁縣的農村殘疾人就業人數較低,均為185人。這說明,新疆巴州農村殘疾人就業存在明顯的地域不平衡性。
4.新疆巴州各各市(縣)農村殘疾人未就業人數。在巴州9個市(縣)中,在2011―2013年期間,近三年的農村殘疾人未就業人數方面,量基本保持一致,在1 400人左右。其中,和碩縣、和靜縣未就業人數偏多,在400―430人之間,焉耆縣、輪臺縣未就業人數為0,其余各市(縣)未就業人數偏低,除庫爾勒市在228人左右、且末縣在150人左右,其他各縣在100人以內。
(三)新疆巴州各市(縣)殘疾人就業培訓支出情況
在巴州9個市(縣)中,在2011―2013年期間,近三年的巴州各市(縣)殘疾人就業培訓支出方面,2011年66.54萬元,2012年105.74萬元,2013年250.4萬元。從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各市(縣)殘疾人就業培訓支出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這說明巴州各市(縣)對于殘疾人就業培訓越來越重視。
2011―2013年,新疆巴州各市(縣)殘疾人年度培訓支出額度最高的地區是庫爾勒市,支出金額分別為40.55萬元、79.23萬元、223.6萬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尉犁縣,支出金額分別為6.39萬元、6.39萬元、9萬元;其余各市(縣)支出金額在0.5萬~8萬元之間。
(四)新疆巴州各市(縣)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建設情況
在巴州9個市(縣)中,在2011―2015年期間,近五年的巴州各市(縣)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建設方面,2011年4個單位,2012年6個單位,2013年7個單位,2014年8個單位,2015年8個單位。從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各市(縣)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建設數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這說明巴州各市(縣)對于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建設越來越重視,對殘疾人就業也是十分重視。
2011―2015年,尉犁縣在巴州對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建設貢獻突出,近五年已建成10個職業培訓基地,其余各市(縣)也在為巴州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建設方面貢獻著微薄之力。
四、促進新疆巴州殘疾人就業的建議
(一)加大對農村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的建設力度
新疆還處于工業化初期,勞動密集型企業較多,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人數多,按比例就業的基數就大,政策上應該調整,鼓勵企業向高新技術行業轉型。新疆地區大部分還是第一、二產業,在國家調結構、轉型過程中造成部分企業產能過剩或兼并破產而導致殘疾人暫時性失業,應該加強殘疾人再就業和創業的政策資金支持。培育試點企業向現代產業轉型發展,起到輻射、傳帶作用。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新疆農村殘疾人占殘疾人口總數的七成之上,這說明,新疆的殘疾人集中在農村。但是,農村殘疾人存在自身素質和技能比較低、教育程度不高且所在地區經濟比較落后等不利條件。所以,自治區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殘疾人就業的扶持力度,對于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使用可以向農村傾斜。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農村殘疾人就業形式過于單一,近40%的農村殘疾人從事的是農業勞動。因此,應加大對農村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的建設,創造條件使農村殘疾人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
(二)加大對少數民族殘疾人就業扶持力度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新疆殘疾人口中,少數民族殘疾人占殘疾人總量近七成。少數民族殘疾人就業的安置應為新疆殘疾人工作的重點,對于少數民族集中的區域應有政策傾斜。首先,加大對于少數民族集中區域的就業保障金的投入;其次,加大少數民族集中區域殘疾人雙語及就業培訓的力度;最后,結合當地區域特點,把發展當地特色經濟和殘疾人就業相結合。
(三)重視社區服務力量,豐富殘疾人就業渠道
社區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和作用越來越大,社區的經濟功能和保障功能在逐步凸顯。因此,可以充分依托社區的基礎構架,加強社區的公益性崗位建設,并積極爭取財政資金,通過社區單位為殘疾人就業提供契機。在開發殘疾人就業渠道過程中,需要和專業機構相互合作,一方面完善法律規章,另一方面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推動政府相關部門設立公益性崗位,鼓勵企業按比例吸納殘疾人就業,定期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工作,通過政府、企業和公益組織等多方主體的共同努力,拓展殘疾人就業渠道,完善殘疾人就業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賴德勝,廖娟,劉偉.我國殘疾人就業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1).
[2] 張英.小城鎮殘疾人就業現狀與分析――以浙江省平湖市為例[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0,(3).
[3] 趙啟峰.殘疾人就業中的政府責任[J].中國殘疾人,2011,(1).
[4] 楊發興,曹騫.殘疾人就業現狀及問題調查分析[J].電子制作,2013,(12).
[5] 單瑞杰.淺析我國殘疾人就業的現狀[J].經營管理者,2015,(12).
使用2010年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數據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數據,對4000位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以及進行教育、培訓等對城鎮殘疾人就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所得數據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經過卡方檢驗,回歸曲線等方式對其進行相關性研究。從結果中能夠看出,殘疾人的就業情況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響,教育程度越高,就業率越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進行職業培訓能夠有效的增加城鎮殘疾人的就業率,所以,本人提議應重視并且有效的開展殘疾人教育以及就業培訓,并增加培訓的種類,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社會價值,增加平等參與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
教育培訓;城鎮殘疾人;就業影響
1前言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被視為勞動力資源最多的國家,但是在2013年初開始,國內16-59歲這一階段的勞動人口比上一年要少345萬人,這一數據是對國內勞動力進行統計時首次出現減少的情況,因此也有很多地方出現了工作人員短缺的現象,這種情況提示我們不僅僅需要增加勞動人員的工作以及保障等,幫助以及鼓勵未就業人員進行就業,更需要注重在適合就業年齡人群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人群———殘疾人群。根據統計,從1996年到2005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殘疾人就業人數從16.22萬人增加到39.1萬人,增長了1.41倍。在2006年時進行了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檢測,結果表明,我們國家殘疾人數共計8296萬人,占據了當時全國人口數量的6%以上,已經遍布到了7050萬個家庭中,且殘疾人家屬人口已達到3億。增加殘疾人的就業率,這樣能夠增加他們的尊嚴,減少由于殘疾所帶來的傷害,改善家庭的經濟情況,對社會的勞動力給予補充,做一個對社會以及國家有用的人群。
在世界各個地區中,在對殘疾人就業情況進行研究時主要將其致力于生活保障上,就是將殘疾人的生存能力作為基礎,提高就業的培訓能力,從而能夠幫助殘疾人士增加自身的技能,可以自主工作,并改善目前的經濟條件。國內諸多的研究資料顯示,殘疾人士由于受到社會某些歧視,而這一原因也直接影響了殘疾人士的就業率較低。殘疾人士大部分的綜合文化素質較低,專業能力較差,這也是影響其就業的第二大因素。近年來,與非殘疾人相比,殘疾人就業形勢相當嚴峻,盡管殘疾人的就業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和非殘疾人相比,就業形勢仍很嚴峻。根據相關的統計,在各個年齡段,殘疾人的就業率都低于非殘疾人。所以本文使用2010年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數據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數據,對4000位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以及進行教育、培訓等對城鎮殘疾人就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殘疾人群的就業情況提出更多的建議。重視并且有效的開展殘疾人教育以及就業培訓,并增加培訓的種類,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社會價值,增加平等參與社會的能力。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使用2010年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數據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數據,對4000位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以及進行教育、培訓等對城鎮殘疾人就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將2009年-2010年期間內殘疾人的具體情況依照抽樣調查的數據編碼進行匹配,對諸多因素展開分析。
2.2方法將研究對象“是否有工作”作為因變量,使用0作為無工作,1作為有工作,應選擇使用因變量的模型,并應用二分類回歸曲線進行研究。首先需要確立三個模型,使用的都是一般模型,自變量為研究對象的人口學變量。在第一個模型的基本條件下第二個模型增加了社會經濟條件,這里包括了關于殘疾的培訓因素與條件,在第二個變量的基礎上第三個變量增加了社會的幫助情況等相關因素。
2.3統計學方法將本研究所應用的所有數據結果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16.00,經過統計學分析后,發現所有數據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本實驗主要對本地區勞動年齡殘疾人口的樣本信息以及其他地區勞動年齡殘疾人口的樣本信息進行對比,并分析對其他地區勞動年齡殘疾人進行培訓以及對再就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即對計量數據使用方差檢驗,對計數數據使用t值檢驗,并對所有數據進行回歸分析。
3統計結果
3.1變量解釋通過對殘疾人的工作情況展開調查,變量為“是否有工作”的設置當中,將其“有工作”編碼成1,“無工作”編碼成0,對其采用卡方檢驗并了解其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3.2樣本敘述以及卡方檢驗通過相關的數據結果表明,本文共選取了4000個樣本,其中有工作的數量是1276位,占據總比例的31.9%;其中沒有工作的數量是2724位,占據總比例的68.1%。因為絕大部分的變量為分類變量,所以針對其年齡等多個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處理與分析,所以在此過程中應選用卡方檢驗對其進行判定。
3.3回歸模型構建以及結果通過對其采用卡方檢驗我們能夠了解到,每一個變量與工作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而且在每一個變量之間都會產生一定的交互效果,所以,把“是否有工作”當作本文的主要因變量,之前所闡述的諸多變量為自變量,對其使用Logistic回歸建模。
4討論
通過對其進行調查研究之后,在實驗結果中可明確的了解到以下幾點內容,這就是:(1)殘疾人的文化程度與其是有無工作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較之于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的殘疾人來說,接受過教育的殘疾人更加容易獲得工作,并且其文化水平越高的話,所面臨的就業機會也就隨之而增多,其適當社會的生存能力也隨之增強。(2)殘疾人是否進行職業培訓對其今后的工作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殘疾人在接受培訓之后,其所面臨的就業機會較之于沒有接受訓練的殘疾人機會多。(3)男性殘疾人以及已婚殘疾人的就業率較之于女性殘疾人以及未婚殘疾人的幾率更高。(4)沒有得到過社會保障以及沒有領取相應生活保障的殘疾人較之于有保障的群體,其就業率更高一些。經調查結果顯示,提升殘疾人的文化水準以及加強其職業培訓能夠顯著提升其就業率。研究結果還顯示,教育與培訓對殘疾人的就業情況均有著一定的正相關聯系,由此我們則可得出提升城鎮殘疾人的文化水平與培訓可以促使其迅速找到工作這樣的結論。在其他國家的諸多研究結果中均對本文的這一觀點有所證實。在1990年,國際著名學者Benz與Yovanoff通過進行實驗調查了解到殘疾人群體的就業情況以及文化程度之間均有著一定的正相關,并且伴隨著文化水平以及工作經驗的提高其績效也會隨之而增加,并且對各種類型的殘疾人的就業方面均有著重要的幫助。
對此,相關的政策提出應重點展開殘疾人的文化教育以及職業培訓工作。經過相關的調查結果我們可明確的了解到,在我們國家,可采用提升殘疾人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工作培訓的方式,使殘疾人盡快找到工作。在為他們供應福利保障的過程中,應當按照一定的標準與要求去選擇目標,在對其進行篩選之后予以最有需要的殘疾人,防止使其產生一種懶惰心理,進而嚴重降低就業率。與此同時,也應加大殘疾人的就業培訓范疇。在對其實施教育培訓工作的過程中,不但要極易接受培訓的殘疾群體提供幫助,例如肢體殘疾以及言語障礙等,也要為情況比較嚴重且不能夠進行溝通的殘疾人提供相應的幫助。增加殘疾人的就業情況,能夠維護他們的尊嚴,減少由于殘疾所帶來的傷害,并且能夠改善家庭的經濟情況,也能夠對社會的勞動力給予補充,做一個對社會以及國家有用的人群,所以該人群一定要受到社會的重視。
綜上所述,進行職業培訓能夠有效的增加城鎮殘疾人就業情況,加大殘疾人就業安置力度,開展訂單式培訓。培訓前聯系好適合殘疾人就業培訓的企業,提高殘疾人就業培訓的對接性,解決培訓與就業脫節問題,解除廣大殘疾人的后顧之憂,所以,建議需要重視并且有效的開展殘疾人教育以及就業培訓并且增加培訓的種類,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社會價值,增加平等參與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仕勇,梅紫.公共服務狀況對殘疾人就業影響研究[J].調研世界,2015,04:20~25.
[2]楊宇,王灝晨.教育培訓對城鎮殘疾人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5,01:55~61.
[3]許巧仙.我國城鎮殘疾人就業問題研究綜述[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34~38,91.
[4]楊偉國,代懋.中國殘疾人就業政策的結構與擴展[J].學海,2007,04:48~55.
[5]沙澄深.北京市殘疾人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殘疾人,1997,04:18~20.
鄭磊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在他看來,聽力障礙并不影響他的設計與創意;通過手語及書寫輔助,他也可以和人交流。但從國內頂尖的特殊教育學院畢業三個月后,他還是沒能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用人單位或嫌棄他缺乏溝通能力,或認為他沒有實踐經驗。
“普通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況我們殘疾人?”他似乎很認命。
但他不知道,中國有一項“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本應能給他提供幫助。這項制度規定,用人單位必須拿出1.5%-2%的崗位聘用殘疾人;如果招聘了殘疾人,該單位可以享受不同額度的社保、崗位等補貼及稅收優惠,而不愿或不適合招收殘疾人的單位,則要按人頭差額繳納不菲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下稱殘保金)。殘保金的主要用途,是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和培訓。
可是,看似精巧的制度設計,其實早已走進誤區。絕大多數企業情愿交錢,也不愿意聘用殘疾人;與此同時,隨著各地對殘保金征繳力度加強,殘保金數額越來越大,但殘疾人就業難依舊。2006年,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總人數達到歷史最高峰后,隨后幾年波動下行,2009年達到近七年來最小值。
眼下,新一年用人單位申報安排殘疾人就業、征繳殘保金的工作已經開始。殘疾人就業困境未有改善,企業也因強制繳費抱怨連連。中國的殘疾人就業保障政策,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殘保金滾雪球
因殘疾人在就業市場的弱勢地位,中國政府更多以“福利政策”的定位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保障。殘保金制度亦由此思路演化而來。
據統計,中國就業年齡段殘疾人有3200萬,占殘疾人總數的38%。15歲以上的殘疾人中,有勞動能力者占27.42%,有部分勞動能力者占42.99%。
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殘疾人僅占殘疾人口的1.13%,文盲率更是高達43.29%,殘疾人本身就業能力極弱。有勞動能力殘疾人的就業率,只是非殘疾人的一半左右,平均工資也只有非殘疾人的一半。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殘疾人就業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就業,即被安排到政府興辦的福利企業。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福利企業遭遇市場競爭的挑戰。1996年后,其數量逐步減少,不少企業發展艱難,安置殘疾人的能力下降。截至2011年6月,中國福利企業已不足2.2萬個,較1995年減少3.8萬個,安置的殘疾人職工則減少30萬。
從1990年開始,中國倡導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制度。無法安排的企業則罰繳殘保金。2008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此做出明確的強制性規定。
但由于相關政策制定過程中,缺乏民主化參與,加之對用人單位“一刀切”,上述政策實施至今仍遭到不少企業的排斥。
根據殘聯的有關調查,90%的企業實際上并未安排殘疾人就業。青島4萬多家企業中,只有4.5%的企業按比例安排了殘疾人就業;廣西有1860家直屬單位,只有233家中有殘疾人就業;北京市44.5萬家用人單位中,聘用殘疾人的有2.1萬家,僅占4.7%。
即使在安排了殘疾人就業的企業中,“掛靠”現象也十分普遍。企業與殘疾人簽訂勞動合同,按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待遇;同時又與殘疾人簽訂私下協議,他們不用到崗上班,企業也無須對其承擔支付工資外的任何責任。
“他們覺得殘疾人是累贅,會拖累他們。”深圳市殘疾人協會專職委員許平說,通過這種方式,用人單位不用繳納殘保金,又可享受稅收、社保等配套補貼。由此,殘保金數額滾雪球般擴大。事實上,殘保金征收數量越多,說明殘疾人就業情況越差。
但有不少政府官員以為多收殘保金是一件好事,甚至認為征繳的殘保金越多越好。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介紹,不少地區或政府官員還提出相應的目標、指標。
資金去向模糊
自2004年起,全國各地的殘保金由最初的殘聯征收,改為由地稅部門代征,亦有地區由社保部門代征。如此一來,企業漏繳、拒繳的局面大為改善,各地殘保金征繳數額驟然增加。
在北京,2005年以前由殘聯征收,12年間總共才收到7.5億元,而在2006年由地稅代征后,當年即收取了9.5億元,2007年則達到11.65億元。不過,到目前為止,全國殘保金的數額是多少、使用情況如何,卻是一筆不向公眾公開的賬目。
只有一些零星數據,可供判斷殘保金的規模。根據公益性網絡平臺――殘疾人就業促進網的《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與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研究報告》,2006年北京征收殘保金9.5億元、上海6億元、四川3億元、湖南1.4億元。由于殘保金的征收主要在市區兩級,即便是中國殘聯,也不掌握全國的殘保金征收情況。
根據《殘疾人保障法》,殘保金被納入財政預算,專項用于殘疾人職業培訓以及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1995年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管理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殘保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由縣級以上(含縣級)殘疾人勞動服務機構具體負責,并接受本地區殘疾人聯合會的領導。
2010年,深圳市殘疾人協會專職委員許平曾向深圳殘聯申請信息公開,要求公布殘保金的征收使用情況,結果不了了之。“到目前為止,全國沒有一個地方的殘聯能把殘保金使用的詳細情況給公開出來。”許平說。
在《暫行規定》中,殘保金的用途大致有四個方向:一是用于殘疾人職業培訓;二是獎勵和扶持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單位;三是扶持殘疾人集體從業、個體經營;四是補助殘疾人勞動服務機構的經費和其他開支。
殘保金的使用方向,均指向促進殘疾人就業的目標。但據財新《新世紀》了解,在不少地區,“養機構”反而成為殘保金的主要用途。在殘聯的機構設置中,殘疾人勞動服務機構乃是其下屬的事業單位;在中西部地區,不少殘疾人勞動服務機構還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殘保金成為機構運營、職工工資福利發放的主要資金來源。
各級殘聯中,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之外的聘用人員,也需要殘保金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浙江省曾對省級及50個縣(市、區)2005年至2007年殘保金的支出進行審計,實際支出的9.64億元中,用于殘疾人職業培訓及提供就業服務支出為1.32億元,僅占13.69%;而用于綜合服務設施及補助服務機構經費支出達3.79億元,占支出總額的39.32%。
在一些縣級機構,尤其是財政困窘的貧困地區,由于殘保金總額不高,機構行政經費支出在殘保金支出中占比更為突出。在湖北省來鳳縣,殘保金用于支付殘疾人勞動就業管理所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的比例一度占到45%,經費開支則有20%,此外還有15%補貼殘聯工作人員津貼福利。
“拿保障我們殘疾人就業的錢,去養了那么一群人。”許平對此十分不滿。他介紹,深圳某區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有16名雇員,參照公務員工資級別發放福利待遇,每月最低4000元,最高7000元。而殘聯為殘疾人所設計的公益崗位,每月工資不過2500元。
低效陷阱
用殘保金向為殘疾人就業提供服務的人員支付工資,有其合理性。亦能亦行殘障研究所研究員張熙政介紹,國外的殘保金也有一部分用于補貼社工的工資待遇。關鍵在于,這些人員和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是否有效。
當前,在對殘疾人的就業培訓和服務中,殘聯下屬的殘疾人勞動服務機構幾乎處于壟斷地位。無論是殘保金的使用效率還是職業培訓效果,從官方到民間都缺乏中立的評估。不少殘疾人對其效率持懷疑態度。
在前文提及的想當平面設計師的聽障人鄭磊看來,當他前往北京市殘聯希望獲得免費培訓時,卻被告知,只有北京市戶口的殘疾人方能享受,外地人即便交錢,也不能參加培訓。他看好北京兩家專做數字視覺技術培訓的民營機構,但學費上萬元,“根本學不起”。
南昌女孩小項參加過兩次殘聯組織的培訓,一次學習電腦技術,一次學習手機維修。“沒什么意思。”小項抱怨,電腦培訓總教最基礎的內容,手機維修則沒有實踐課。“參加了培訓,還是找不到工作。”
一加一殘障人文化發展中心(下稱一加一)是一個由殘疾人自行創辦、自我服務的民辦非企業機構。創辦人解巖介紹,殘聯培訓項目的最大問題是缺乏針對性。據了解,北京市殘聯當前為肢殘和聽障人提供了民間手工藝、農村實用技能培訓、義齒技工及電腦培訓,有崗位推薦,但不保證就業;盲人則參加按摩培訓,就業率幾乎可達到100%。
“但是,盲人除了做按摩,就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嗎?”解巖介紹,一加一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培訓了兩名盲人速錄師,并開發了一套視障速錄教材。不過,當他游說地方殘聯,希望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更多的盲人推薦這一項目時,遭到婉拒。原因在于時間太長、成本太高。“培訓人數作為上級對他們的考核指標,他們自然希望用更短的時間培訓更多的人。”
北京市豐臺區利智康復中心(下稱利智中心)從2001年開始,對智障人士進行就業培訓和支持――這正是殘聯培訓系統中所沒有的內容。利智中心前后免費培訓了700多名學員,其中有64人實現就業。
利智中心的周先念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智障學員結束培訓后,他們的工作人員還將陪伴他到崗實習,熟悉工作環境、認識新的朋友。當學員與周圍員工有了好的互動關系,工作環境已經能給他提供自然支持,工作人員才會退出。學員也隨時可以再回中心尋求幫助。
制度重估
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并未有效緩解殘疾人就業難局面。而以征繳殘保金為核心的工作模式,在張熙政等人看來,更是曲解了制度本意。有不少學者建議,對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課以更高額度罰金,同時對吸納殘疾人就業的機構給予更大力度的獎勵。
據殘聯有關負責人透露,加大經濟手段的調控力度,也是政策下一步修改的方向。一方面,用人單位雇傭重度或中度殘疾人的“換算”比例將提高,例如雇傭一個重度殘疾人可按安排三個殘疾人就業計算;另一方面則是更嚴厲的處罰,不再允許長期交錢不用人的局面出現。
據了解,除了職業培訓,各地殘聯也在陸續加大對接納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的補貼力度。如北京市殘聯新增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項目,其政策研究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此類補貼幾乎是北京市殘保金最大的支出方向。
不過,張熙政對“嚴懲”思路并不贊同。他表示,中國企業的稅費負擔已經非常沉重,再次提高殘保金的額度,對企業不利,“不能把政府責任都推給用人單位。”他表示,沒有反歧視基礎工作,加大處罰力度只會提高制度執行成本。他更認可的思路是,降低用人單位雇傭殘疾人的成本,同時給予殘疾人教育、培訓、就業方面足夠的支持,讓他們能夠在反歧視的前提下,與非殘障人公平參與崗位競爭。
這些針對性的服務,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競爭性提供資源,提高效率。但現有制度下,殘聯這樣的“準政府機構”,卻壟斷了包括殘保金在內的大量資源。不少民間助殘機構,從登記注冊到籌資運營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