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4 16:24: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篇(1)

關鍵詞: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約束條件;發展對策

一、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含義

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是—個經濟體的經濟增長能夠保持適度高速(年均8%左右),增長速度不要大起大落,并且各主要決定因素能夠支撐經濟增長在中長時期內(10年以上)保持這種平穩高速增長態勢的可能性。

二、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約束條件

從經濟學角度講,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條件包括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因素及社會方面的因素,前者主要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與地理環境方面的因素,而后者主要指人口、文化傳統與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這些約束條件主要表現:(1)資源;(2)環境;(3)人力資本;(4)經濟增長方式;(5)自主創新能力;(6)現存的世界經濟規則及世界列強對中國崛起的態度等等。

三、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發展對策

1、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在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諸多因素中,落后的經濟增長方式是最為突出的。發展方式問題,說到底是與生產什么、怎樣生產、為誰生產等基本問題聯系在一起的。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2、強調發展循環經濟

資源與環境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兩大制約條件。而發展循環經濟是破解這些制約的良策。循環經濟要求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提出循環經濟應該包括四個要點。第一,資源的高效利用。也就是說,要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要延長產品的壽命;盡可能不要使用一次性產品。第二,減少廢物的排放。生產、消費過程中會有廢水、廢氣、廢渣的產生,首先要通過技術革新、生產進步盡量減少廢物的排放。第三,把廢物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資源。對不得不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等要進行必要的處理,對其中可以利用的東西要盡量提煉、回收加以利用。第四,對實在不能再用、再回收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應該做無害化的處理,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就要在這四個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制度建設加以保證。發展循環經濟,還要大力發展新經濟。例如,包括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的新能源開發,包括物資回收、租賃業務、修補行業等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是可持續發展中又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提高國民的自主創新能力也是提升我國人力資本內在價值的重要體現。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提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這是關于我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具體方針和要求,表明中央對自主創新問題的高度重視。

4、加強和諧社會建設

中國經濟要可持續發展,還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也就是說要做好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配套建設。

首先必須將就業問題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就業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社會穩定才能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應該努力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一個社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該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因為物價的基本穩定關系到千家萬戶,特別是對于低收入者,因為他們是經不起物價上漲沖擊的。另外,政府還要在教育上有突破性的舉措;教育不僅是縮短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手段,更是確保經濟可持續增長所需要的高素質人力資本的主要推動力;未來的產業大軍的受教育水平某種程度上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能否真正可持續地發展;另一方面,亟需加大對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投入,這方面,西方發達國家如德國的經驗值得借鑒。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個配套支持條件是實現社會保障的真正全覆蓋,為廣大百姓提供底線經濟安全感;政府應該加大在健康醫療和失業保障等方面的投入。 轉貼于

5、提升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

現存世界經濟規則及世界列強對中國崛起的態度也是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如何提升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從而達到反制約的目的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對策之一。

目前席卷全球、特別是嚴重影響西方經濟列強的金融危機既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同時也為中國提升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提供了機會。中國應該利用昔日優越感濃厚的美歐有求于中國的難逢良機,在為世界經濟的穩定注入信心與力量的同時,爭取在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過程中發揮建設性的領導作用,謀求與中國經濟實力相稱的話語權。中國在有效整合新興經濟體的力量與訴求的基礎上,應該理直氣壯地提出并實現自己的改革主張,同時積極參與并爭取主導包括金融秩序在內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塑。中國還應在充分了解西方底線的基礎上,提出他們可接受的關于國際經濟秩序尤其是金融體系改革的前瞻性議題,進而拿出細化議題的實施方案。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秩序,以改變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與金融格局中的邊緣化地位,以真正提升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

結論

中國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目標關鍵在于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也就是說,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的經濟必須保持高速平穩地增長。鑒于我國自然資源不足與使用效率低下、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人力資本的內在價值有待提高、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持續、自主創新能力十分薄弱、現存的不平等的世界經濟規則及世界列強對中國崛起的阻礙態度等約束條件,中國應該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其中重點應該包括:(1)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2)強調發展循環經濟;(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4)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和;(5)努力提升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

篇(2)

世界經濟論壇近日公布了《2009-2010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它根據各國信息技術發展水平進行排名,中國在排名中繼續保持上升勢頭,位居全球第37位,比2009年的名次提前了9位。瑞典排名第一,此后是新加坡和丹麥,其中丹麥曾在過去三年連續排名第一。全球共有6個亞太經濟體排名進入了前20位,其中馬來西亞(第27位)、中國和越南(排名第54位)分別在中上等、中下等和低收入國家經濟群體中位于前列。報告強調,經歷了近幾十年來全球最嚴重的這次金融危機之后,信息通信技術對于推動世界經濟、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全球信息技術報告》是世界經濟論壇在國際領先的商業學院英思雅德(INSEAD)工商管理學院的協助下完成的,隸屬于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網絡”和“信息技術與電信行業合作伙伴項目”框架下,已連續出版9年,涵蓋世界上133個經濟體,是世界上衡量各經濟體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經濟發展及提高競爭力的最綜合、最權威的評估性報告。根據“信息通信技術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本年度的報告多方面考察了信息通信技術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各種關聯。

報告中使用的網絡就緒指數(NRI)從三個方面衡量了各國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的成熟度:信息通信技術在整體商業、監管和基礎設施方面的環境;三大社會主要群體―個人、企業和政府―使用并獲益于信息通信技術的準備就緒程度;以及實際使用最新信息通信技術的情況。

網絡就緒指數采用的數據來自公開渠道及企業家問卷調查的結果,這是一項由世界經濟論壇與本報告所包含的國家合作機構網絡(主要的研究機構和商業組織)所共同進行的問卷調查,旨在為評估國際網絡指數提供重要、全面的數據。

篇(3)

一、國際貿易發展的顯著特點

1.國際貿易發展迅速。世界貿易走過20世紀九十年代前幾年的疲軟后,1994年開始出現強勁增長。隨著世界生產量增長率的提高,世界貨物出口量增速也相應提高。1990~2000年世界貨物出口量年均增長率為6.4%,高于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的增速。1995年世界貿易總額(含貨物和服務)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大關。隨著全球經濟狀況的進一步改善,世界貿易量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率。2008年世界貨物貿易量增長了9%,是同期世界經濟增長率的兩倍多,貨物貿易額增長了2本論文由整理提供1%,達到8.88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額增長了16%,達到2.10萬億美元。

2.服務貿易、高科技產品與綠色產品貿易快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十分迅速。世界服務貿易額從1985年的3,809億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億美元,其年增長速度一直大大高于國際貨物貿易。1996年,國際服務貿易總額達1.2萬億美元,已占全球貿易總額的1/5強。2008年國際服務貿易總額達到2.10萬億美元。

3.跨國公司的作用增強。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數目劇增,大型跨國公司日益全球化,并且開始結成新的戰略聯盟。這對于加劇國際分工的深化、促進國際市場的統一、推動世界市場的競爭、推動貿易自由化不斷深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4.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向縱深展開。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深入、科技的迅猛發展、跨國公司遍布全球和開放政策盛行,使國際分工向縱深發展,世界金融市場連成一片,全球和各國對外貿易系數不斷提高,世界性經濟傳遞加速,相互依存加深。但由于各國經濟上的差異,經濟部門和結構的不均衡發展,再加上冷戰結束后世界多極化發展,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范圍擴大,競爭手段日益多樣化、科技化。

5.新的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形成。世界貿易組織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開始運轉,為今后的全球貿易提供了最基本的規則,并負責實施多邊貿易協議,定期審議各成員的貿易政策,統一處理貿易爭端,加強與其他國際機構的合作。它不僅強化了關貿總協定原有的規則,管理協調的范圍更加廣泛,還建立了透明度更大的貿易爭端調解機制,可以說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意味著世界貿易新格局的形成、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大發展、國際經濟合作新時代的開始。

6.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在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下,出于相互合作、發展經濟、提高談判和競爭力的需要,80年代以來,區域性經濟貿易集團化趨勢明顯加強。1993年11月1日,歐洲聯盟正式啟動。1994年1月1日,美、加、墨參加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1994年12月10日,美洲34個國家在美國邁阿密舉行美洲首腦會議達成協議,并簽署了《原則宣言》。亞洲、太平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加深,區域合作已被提到議事日程。

二、發展可持續貿易的對策

1.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政府的責任與義務。在我國開展的國際貿易活動中,堅持以可持續貿易為發展戰略,離不開政府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宏觀導向作用。一是積極參加國際環境與貿易領域的活動,加強相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國應該充分發揮貿易大國的優勢,在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協調一致的基礎上,堅決抵制綠色保護主義,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在同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合作中,熟悉其環保立法和貿易政策,深入研究WTO相關的環保條款和規定,從而盡量避免綠色條款對出口的不利影響。在我國無端遭受綠色壁壘時,可以使用適當的法律與經濟措施來保護自己。二是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環境與貿易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環境管理。我國現行的貿易法中的環境法規,仍存在諸如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配套的監督機制缺失等一系列問題。為了適應全球性的綠色浪潮的需要,就要在結合我國具體國情的基礎上,加強立法,使我國的貿易環境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大經貿活動中對國際環境和資源公約及環保標準的宣傳力度,發揮全社會的輿論和監督作用,做到執法必嚴。三是結合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基本國情,積極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貿易產品結構。必須及時改變傳統的高資本投入、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堅持可持續貿易發展戰略,通過市場機制和技術進步來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為中心,通過開展貿易,大量引入國外先進要素,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立合理的進出口商品結構。四是積極推行環境標志制度,借鑒國外經驗,逐步實現環境成本的內在化。超級秘書網

2.在可持續貿易的戰略選擇中,企業的責任與義務。一是大力推廣綠色營銷觀念。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企業通過生產模式的轉變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打破傳統上對污染的末端治理方式的局限,加強源頭控制和全過程控制。綠色營銷是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的新型營銷觀念,要求企業應該根據環境保護標準來選擇生產所需的技術、原料、制造工藝、產品設計和包裝工藝,以及用后廢棄物處理等整個生產、銷售、消費的過程。二是積極開發各種綠色產品。我國企業應該加大對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同時還要注意學習國外先進的環保經驗,將環保思想融入到整個生產過程的方方面面,在綠色營銷策略的指導下,開發出對環境無危害或危害極小,有利于資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各種綠色產品。三是認真借鑒學習國外相關行業的綠色經驗。我國出口企業堅持貿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起步較晚。如果能夠認真研究國外同行的綠色案例,積極學習綠色管理,大力引進綠色技術,無疑會使我國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企業少走很多彎路,從而以更少的代價,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可持續貿易之路。四是加強激勵機制,吸引綠色型人才加盟。一方面,綠色型人才熟悉國外的綠色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綠色型人才懂得如何進行綠色管理,開展綠色生產。因此,綠色型人才的引入,可以使我國出口企業成功避開國外的綠色壁壘,真正將發展可持續貿易的思想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篇(4)

我很高興出席此次“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國際辰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上海)國際論壇”,并和在座的中外企業家共同探討如何提高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問題。這里,我想重點講講在華外資企業的發展機遇和社會責任問題。

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外資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現在,這種機遇已經和正在變為現實。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外資公司在華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

首先,加入世貿組織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的市場化進程,完善了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提供了穩定、可預見的法律環境。

加入世貿組織前后,中國共清理了與國內外貿易、外商投資、對外經濟合作、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約3000件;使中國涉外經濟貿易體制與國際規則和中國在WT0中的承諾相一致,一個統一、公平、透明的涉外經濟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中國按照承諾修改了外商投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取消了貿易、外匯平衡以及當地含量的要求等規定。按照承諾依法向外資開放了銀行、保險、分銷、旅游等服務領域。2001年至2005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平均每年近550億美元。

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450多家在華投資;銀行、保險、證券、商業、旅游、運輸、衛生、教育等服務行業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熱點;中西部地區吸收外資的速度正在加快。

中國頒布《行政許可法》,規范了各級政府的審批行為。健全了審批公示制度,完善了信息反饋機制,建立了行政審批責任追完制度等。經過清理,從65個有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清理出來的3948項行政審批項目中,取消1195項,改變管理方式82項。

這種法律環境的完善和中國加入WTO承諾的兌現,為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便利環境。

第二,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為外資企業在華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不僅為中國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提供了可能,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向世界消費者提供了價廉物美的消費品,為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增長的動力。同時也為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會。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01年的109,655億元增長到了2005年的182,321億元,5年年均增長9.5%。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購買力越來越旺。2005年與2001年相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860元增加到10493無,農村居民的純收入由2366元增加到3255元。與此同時,中國不斷擴大市場的對外開放。關稅總水平已經降到了10%以下,所有進口配額和許可證都已取消。開放了100個服務貿易部門,2004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口額為716億美元。四年來,中國進口額年均增長超過28%,總共進口了21728億美元的商品。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認為,2000年到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13%。

中國有數量眾多的和素質較高的人力資源,同時,高素質人才也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2006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將超過300萬人。

中國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目前,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到3萬公里:鐵路總營運里程7.2萬公里、居世界第三;港口吞吐量41億噸,居世界首位;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6.5億戶。居世界第一;互聯網用戶數超過9400萬戶,居世界第二。這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的經濟基礎。

事實表明,中國的發展,中國在受益,世界也在受益。

第三,中國努力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為各國企業的跨國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豎持原則、信守承諾、主持公道、主張開放,成為維持世界經濟穩定增長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力量。

中國一貫支持加強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中國需要一個更加公平、開放和富有活力的多邊貿易體制,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必要的和重要的外部條件。盡管WTO在平衡反映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貿易利益上仍有不足,發展中成員的關注和利益沒有真正得到公平的體現,但是WTO所倡導的公平、開放和非歧視等原則有助于維護國際貿易秩序的穩定,增加國際貿易發展的可預見性,體現國際事務共同參與的多邊主義精神。

多哈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啟動以來,中國始終以積極和建設性的姿態全面參加各項議題談判。四年多來,中國參加的談判和會議達上千余次,正式提交的書面提案40多個,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中國為早日實現多哈回合談判的成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也為世界各國企業的跨國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中國從加入WTO開始就是一個負責任的成員,認真遵守WTO規則。向全社會完全公布了加入WTO的協議,并切實履行自己的承諾。現在過渡期已接近完成,這意味著中國在加入WT0協議中所做出的承諾都已兌現。需要明確的是,對于一個WTO成員來說,每一項承諾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它們既是義務,也是權利。中國會和其它成員一樣,履行好自己的義務,更要享受好自己的權利。

二、外資企業在中國獲得歷史性發展的同時,也應對中國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承擔歷史性責任。

首先在華外資企業應該為中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在本世紀頭20年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全面建設―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這樣一個目標,既宏偉、又艱巨。因為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中國農村還有2600多萬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還有近8000萬;在城市還有2000多萬人領取最低生活保障。中國需要每年解決1000多萬城鎮人口的就業,農村也有1億多富余勞動力,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等等。

中國是所有在華外資企業發展的家園和土壤。中國實現小康社會,在造福中國人民的同時,也為外資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大家可以推算,2010年,中國人均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這就意味著中國在此期間又為所有企業,包括外資企業提供了多一倍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因此,在華外資企業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現,適應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制訂自己的發展戰略,在不斷發展自己的同時,為中國實現小康做出自己的努力, 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第二,在華外資企業要十分關愛自己的員工,為構建中國的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努力。

和諧社會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的社會條件,關愛職工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目前,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直接從業人員為2400萬人,約占全國非農從業人員的10%。這些員工得到了就業機會,他們辛勤工作,恪盡職守,為外資企業在華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與企業共生存同發展。當前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充分保障自己員工的合法權益。要為他們提供與他們勞動相稱的薪酬,依法為他們上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并不斷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環境和條件,使他們安心、愉快地工作,在為企業發展繼續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能充分分事企業發展為他們帶采的實惠,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此,企業要遵守中國所有的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安全生產法和勞動法等。除此之外,企業也應根據自己的可能和條件,對社會公益事業多獻一份愛心、多做一些奉獻。

社會和諧了,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安康,企業才能人財興旺!

第三,在華外資企業要融入中國的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在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是靠全社會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同時,只有在中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企業才有可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利潤是企業追求的重要目標,但不是也不應當是唯一的目標,企業要在關注利潤的同時,也必須強調關注人力、環境、資源、市場、社會等因素。這些都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備條件,不斷優化這些條件和環境,不僅是社會的責任,也是每個企業的責任。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把保護和優化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作為己任。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要靠科學發展觀,要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和諧社會的構建來實現。對一個企業來說,可持續發展要靠自己的經營理念,要靠誠實守信、保護環境、珍惜資源、愛護人力來實現。

因此,我的結論是,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融入并致力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必將為企業的自身可持續發展提供巨大的可能。

女士們,先生們,此次論壇,匯集了一批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中外優秀企業,也聚集了一批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我相信通過加強交流與合作,將對加強包括在華外資企業在內的所有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篇(5)

在與會專家看來,金融危機之所以爆發,世界經濟之所以出現不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國家的內部出了問題,失衡各方要首先從自身內部尋找原因,而不應一味譴責對方。

與會專家也認為,要找出應對危機的措施,就需要問診危機,認清世界上存在著的兩類經濟結構失衡。一個是中國的經濟失衡,主要表現在過高的儲蓄率對應著過低的消費率。另一個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失衡,與中國正相反,表現為過高的消費率和過低的儲蓄率。

兩種相反的失衡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格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通過國際貿易形成互補關系。通過國際貿易,發展中國家儲蓄中的一部分借給發達國家,這在一定時期內有利于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利用美元的主導地位,運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寬松的金融監管也促進了經濟增長。而西歐國家則通過大量借債的辦法來支持經濟的繁榮。

但是,盡管各個經濟體面對兩種經濟失衡都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了經濟繁榮,但失衡中暗藏危機風險。

中國經濟的不平衡

中國經濟對內不平衡,可能并不表現為消費的不充分,特別是物質上消費的不充分,而是表現在城鄉差別大、地區差別大、商品和服務差距大、服務的消費相對于商品嚴重不足、公共服務嚴重短缺,以及相對于物質財富、金融財富增長迅速,而知識財富、人力資本增長緩慢,生態財富更是負增長。

中國經濟對外不平衡的核心問題是產業結構比較落后。制造業很發達,占GDP的比重高達48%,但高度集中于低附加價值的低端產業,中國靠低端產品與其他國家交換獲得了貿易順差。

但是,中國經濟不平衡給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所有工業品的價格逐漸下降,而所有原材料、能源產品價格都在上升。不過貢獻之外也帶來問題,中國的進口,特別是能源原材料的進口越多,對世界造成的壓力也越大。還有環境和排放問題。另外,產成品價格上漲,全球的通貨膨脹可能會重新上揚,廉價儲蓄和資本也會減少供應。

為實現經濟平衡增長努力

世界經濟失衡實際上是發達國家轉向更高水平的經濟形態,即后工業化階段,該階段雖然痛苦,但也難以從根本上治愈失衡。發展中國家為扭轉失衡可發揮更大作用,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讓它們得到更多的經濟資源,在未來發展中不至于被甩得更遠。中國為此可以做很多事情。

與會專家指出,中國目前應該做的,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全球經濟也將因此受益。

專家指出,為解決內部失衡,應努力做好儲蓄與消費的平衡、內需與外需的平衡、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平衡、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平衡、經濟增長與可持續性發展的平衡和地區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平衡。

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轉變發展方式

世界的未來必取決于我們是否有能力找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切實可行的做法是迅速采取全球性的綜合對策。但到目前為止,可能仍未能正確理解和抓住這種平衡的經濟層面問題。具體而言,無論是在國家、區域還是全球范圍的決策過程中,可持續發展都被視為一項只有富人才有實力爭取實現的長期目標,因為他們已經實現了經濟增長的短期目標。這樣,環境目標與經濟目標就被置于彼此排斥的對立面上――其中一個目標的實現必將以犧牲另一個目標為代價,顯然,在這場較量中,經濟利益完勝。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很難將可持續發展對話轉化為切實行動。

中國更需轉變發展方式

中國經濟再平衡的關鍵是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靠投資拉動和出口導向驅動的增長模式即將走向盡頭。中國現在的貨幣與GDP比率是世界第一,超過了180%,流動性泛濫,造成金融體系無法承受外部或內部的沖擊。這樣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儲蓄與消費結構失衡最深刻的根源。投資率不斷提高,消費率不斷下降,對分配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資本所有者的收入越來越高,而作為社會主要消費力量的勞動者的收入越來越低,從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專家也強調,中國雖在“九五”規劃中正式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問題,但直到現在仍未達到預定的要求,根本原因是體制上的障礙。只有堅持改革,才能消除體制,建立有利于創業的經濟體制。 “十二五”規劃指出,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的改革,使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同時需要明確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在今后的改革中,一方面,政府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應該由政府做的事情,讓市場去做。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進行監管,在提供公共產品、提供基礎社會保障、提供良好教育體系等方面,應盡自己的責任、加強自己的工作。如果改革工作做好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解決經濟失衡問題就能夠進行地更快、更好一些。這樣,中國就直接或間接地對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作出了貢獻。

綠色增長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專家指出,綠色增長是發展中國家的必然選擇。在新的綠色發展模式下,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等挑戰不再被單純當做問題,而是被視為實現新增長和創造就業的機會。綠色增長的推動因素是新思路、變革性創新與尖端科技,特別是在信息和通信領域。資金支持對實現綠色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要最大限度地綜合利用各種融資手段,還必須創造公共和私人資金之間的協同效應。

政府的引導對實現綠色增長極為關鍵。公共政策必須能夠有效內化全球氣化的外部性,從而有效促進私人資金的注入,解決綠色增長領域私人投資收益低的問題。通過財政手段制定合適的碳價格,如取消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征收碳排放稅、制定排放交易方案,這些都能有效地把資金從高碳經濟活動引向低碳活動。需要制定長期的借貸和投資政策,建立適當的法規和激勵機制,減少機會成本和不確定因素。

協調全球的碳政策、措施,也有利于籌集氣候行動和綠色增長公共資金。同時,多邊開發銀行(MDB)與聯合國體系進行合作,通過將氣候行動納入國家、地區的發展計劃,充分利用綠色投資。資金對綠色技術發展也同樣重要。在創新技術的初始階段,政府撥款對于研發極為重要,在技術研發階段,公共部門必須與私營部門進行合作。此外,政府對氣候相關研究和創新的支持也有助于開發綠色增長新融資手段和產業發展,包括碳市場、碳基金、碳計量、碳排放經紀公司或持證中間商。

綠色增長為亞洲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通過這條道路可以縮短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可以讓其超越傳統的發展模式,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實現經濟和環境目標。綠色增長為目前所面臨的許多全球問題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解決辦法。

篇(6)

關鍵詞:生態管理;企業;經濟發展;經營管理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把發展生態經濟、建立生態社會當作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施方式。21世紀,世界經濟將走出一條信息化和生態化緊密結合的新興工業化道路。由此可見,走生態型企業發展的道路已成為各國經濟乃至各大跨國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當然也不能例外。我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已明確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國策 ,要發展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相互協調與統一。

一、企業的生態管理

所謂企業生態管理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追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按照生態經濟規律和生態系統的高效、和諧、優化的原理,運用生態工程手段和各種現代化先進技術,采用集約、高效無害、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生產方式,對自然資源充分合理利用,對廢棄物循環再生以及能量的多重利用,最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效益有機統一的一種經營理念和所實施的一系列新型的管理活動。

二、 生態管理融入企業管理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實施生態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轉變的必要保證。企業發展離不開各種資源的支撐,同時企業又是資源消耗的大戶。傳統的增長模式,即“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過程意味著企業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資源就越多,生產廢棄物也就越多,對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這必然會制約企業的發展。因此,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企業必須加快經營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走生態經濟發展的道路。而企業的生態管理正是依據生態經濟學的原理,運用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系統工程的方法,按著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即以資源節約、產品對人和生態環境無損害或損害輕、廢棄物多層利用等為特征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把企業變成生態企業,使企業更有效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實施生態管理是順應國際化經濟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生態經濟的發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必然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接軌,如果不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就會在世界經濟中將無立足之地。在這種態勢下,我國企業如果不能迅速地將自己轉變成生態企業,致力于發展生態經濟,也將在與生態型跨國企業的競爭中無立足之地;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關稅壁壘的作用日趨削弱,而非關稅壁壘(如 綠色壁壘 )日益凸顯,國際生產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標準的生產。主要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利益,提高其產業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都制定實施了標準化的發展戰略,不遺余力地參與制定和修訂國際標準,力爭使本國的標準成為國際標準,以確保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地位。這些對發展中國家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產品出口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國企業要想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必須加強企業的生態管理,開發生態產品,綠色產品,才能有助于我國企業打破一些發達國家設置的貿易壁壘,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企業生態管理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選擇。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全新的發展觀念和模式。可持續發展不是指單純的經濟發展,而是生態、經濟和社會三種維度相互聯系成的系統整體的發展,其核心是:當代的經濟增長不能破壞后人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不能損害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利益。21世紀是人類社會向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飛躍發展的時代,也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和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重要時期。我國經濟50多年來,特別是近20多年來的發展是我國現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也一直是國內外極為關注的大事。作為世界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卻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長期以來地大物博、資源大國的觀念掩蓋了礦產資源總量不足的現實,也淡化了對資源的保護和合理的利用,從而加劇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而且,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勢必會帶來資源和能源更高水平的消耗,產生難以修復和逆轉的復合性環境污染。因此,優化產業結構和地域結構,加快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走生態經濟發展的道路,建設生態企業,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選擇。

實施生態管理是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從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看,一方面,企業是各種資源的消耗大戶,而可供企業消耗的資源越來越少,這必然制約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企業又是產生污染的源頭,傳統經營模式下的企業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式的和一次性的,是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必然導致許多自然資源的短缺與枯竭,釀成災難性的環境污染的后果,而這種災難性的后果也必然制約企業的發展;同時,市場經濟中的任何企業的發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賴,并形成一個相互利用,相互制約,同時又共同成長和發展的生態系統。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的生態系統中,由于競爭日趨激烈,由于市場、技術和政策的不確定性,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不斷改變。如果企業只顧自身的發展并以破壞環境、生態平衡為代價,那么受到破壞的外部系統同樣會反過來制約企業的發展。

三、我國企業實施生態管理的有效途徑

1.樹立生態企業的經營思想和理念。企業的經營思想和理念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思想。樹立生態企業的經營思想和理念就是指企業將可持續發展觀作為自己的經營指導思想,即在企業的發展中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既滿足當代人的要求,又有利于后代人的生存,在人、自然資源和科技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費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以依靠生態型資源的“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反饋式經濟增長模式來發展經濟。這是企業發展思路的創新,也是中國企業穩健成長的關鍵。

2.加強政府的經濟政策體系建設。政府的經濟政策體系是推動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實質是要通過對經濟行為的激勵與約束和對經濟活動的有效組織來實現生態經濟的目標,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保護社會的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目標的統一。政府經濟政策體系主要應包括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與金融政策等等。例如加強產業政策的建設,將各個產業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作為確定產業發展優先順序的重要參考,鼓勵資源節約型和對環境無害或有益的產業的發展,同時限制能耗高、污染嚴重產業的發展,取消對資源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和保護,將環保產業列入優先發展的產業領域等。

3.加強生態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健全和完善生態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是企業實施生態管理的必要前提。因為這既可為企業進入市場設定環境準入條件,又可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環境競爭機制。在鼓勵企業實施生態管理的過程中,既要貫徹執行已有的法律法規,又要制定促進生態經濟發展、推動企業實施生態管理的專項法規。同時,要強化監督檢查,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企業實施生態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4.實行清潔生產。所謂清潔生產是指不斷采取改進設計、改善管理,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等措施,從生產源頭上削減污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或者避免在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清潔生產的最終結果是企業管理水平、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得到提高,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環境得到根本改善,減少企業生產費用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加強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事實表明,環境污染與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緊密相聯。有關測算指出:如果我國的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一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廢棄物排放1000萬噸;如果我國的能源利用率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50萬噸,等等,這將大大提高環境質量。因此,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勢態上看,積極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才能真正實現既堅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又提高環境質量的愿望。

5.強化環境管理和加強環境建設。在強化環境管理方面,做到努力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推出的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嚴格按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要求實施環境管理;要通過清潔生產的審核驗收,并始終堅持清潔生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污染物要達到國家或地方的相應標準要求,不僅要做到達標排放,而且污染物排放總量達到區域環境容量要求,決不超過總量控制排放指標,不對外部環境質量造成不良影響。

作者單位:黃芳東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黃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王濤齊齊哈爾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李永東,路楊.生態管理發展研究綜述[J].寧夏社會科學,2007,4:66-69.

篇(7)

關鍵詞:企業危機預警 原因 管理意義

危機是指一種處于特別危險的境地或十分緊要的危險關頭。企業危機是指企業正在面臨著威脅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事情,處于危險境地。而企業危機預警則是根據整個行業和發展環境及企業的現狀,預測企業可能存在的危機,分析原因,找出解決方法,從而幫企業防范危機,規避風險,把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或控制其進一步的發展,以較少危機對企業的損害程度,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經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經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頻頻發生金融危機,不斷發生企業破產危機案。企業危機預警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關注和研究,建立企業預警機制迫在眉睫。

一、企業危機預警產生的原因

要建立企業危機預警機制,首先要分析、研究企業危機預警產生的背景和原因,以更好地促使企業建立企業危機預警機制。

(一)經濟全球化,競爭加劇

經濟全球化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出現,是指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等,世界經濟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一個全球范圍內的有機經濟整體。中國自2002年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WTO)之后,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也加入了經濟全球化這個行列之中。經濟全球化一方面為我國提供了追趕發達國家的機會,吸引和利用外資,發展高新技術,加速工業化發展進程。但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對我國的民族企業造成嚴重的沖擊,不少企業紛紛破產。另外,經濟全球化也增加了金融危機發生的概率。如何在競爭激烈、波云詭譎的世界經濟市場中求得生存,這是所有企業都面臨著的最嚴重的危機。

(二)企業自身轉型、可持續發展需要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面臨著許多轉折,怎樣才能力纜狂瀾,做出正確的抉擇,是每個企業領導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處理得當,企業就會穩步、持續地發展;但處理不當,“一棋不著滿盤皆輸”、“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也彼彼皆是,嚴重的甚至面臨著生存危機,并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如破產、倒閉等。如2004年大型國有企業河北淶源銅礦破產案件。淶銅是國家一中型銅礦企業,始建于1966年,1972年建成投入生產,經歷了30多年,到了2000年,資源枯竭,開始走下坡路。到了2004年,資源缺乏、拖欠員工工資,無法繼續運營,最終宣布破產。淶銅的破產并不只是因為資源的枯竭,更重要的是,國有企業在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仍采取傳統的人工開采技術,沒有更新技術,也沒有有效合理地開采,做到可持續發展。在多方面因素沖擊的情況下,沒有進行及時的轉型和改革,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最后只能破產。但是值得安慰的是,淶源縣委、縣政府在淶銅破產后妥善處理淶銅資產,解決淶銅職工工資問題,對淶銅進行了順利的改制。由此可見,企業在戰略轉折點必須加強危機預警管理,抓住機遇,完成轉型和改革。

二、企業危機預警的管理意義

(一)有利于加強企業領導者的危機意識

缺乏危機意識,危機即將到來卻全然不知,這是導致企業危機出現,危機程度擴大的重要原因。古語有云:“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在繁華興盛的時候,加強企業危機預警的管理,通過宣傳、培訓,加強企業領導者的危機意識,在危機尚未到來之前就可以根據相關征兆進行判斷,預測危機,采取相應措施。如摩托羅拉公司在2003年非典時期,因一個員工患了流感,就立刻啟動危機預警系統,采取相應措施,向社會捐贈、實行員工輪班制,隨時關注流感動態。抓住機遇,樹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危機即是機遇,如何把危機轉化為轉機,首先取決于企業領導者的危機意識。

(二)有利于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系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系統非常重要。良好的危機預警系統有利于企業在危機到來之前就完善自身內部的管理系統。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危機預警機制,包括危機應對計劃和危機防御機制,從而對企業的各個管理活動進行有效的監控。其次,針對危機態勢,進行內部系統調整,如部門調整、員工調整、技術更新、制度改革等等,以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只有不斷地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系統,不斷地改革與創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因此,加強危機預警管理,有利于企業內部管理系統的完善。

(三)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發展和國家發展一樣,也需要尋求可持續發展之路。因此,企業無論是在初創期、成長期、壯大期還是衰退期,都要加強企業的預警管理,隨時分析行業動態、社會環境,監測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尋找企業發展機遇,及時進行轉型和技術更新。只有不斷地與時俱進,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三、結束語

總之,目前的市場經濟就像一個巨大蛋糕,分的人很多。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分得一杯羹,企業就要各取法寶。建立完善的危機預警管理,加強企業領導的危機意識,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系統,才能在危機到來之前,及時做出防范和處理,減少損失;才能未雨綢繆,化危機為機遇,做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芳. 論企業危機預警產生的原因及管理意義[J]. 中國商貿, 2010,(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色欲|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高潮喷水|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欧美内射深喉中文字幕|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 无码中文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欧美蜜芽|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一区aaa片| 爱情岛论坛首页永久入口 |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a| 超碰97资源站|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小说| 国产超碰女人任你爽|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樱桃视频 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 中国极品少妇videossexhd | а√在线中文网新版地址在线|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看|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