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

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1 17:25: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

篇(1)

關鍵詞:大學生 團體心理輔導 適應不良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240-01

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的隊伍日漸壯大。其思想的波動性、多變性、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以及獨生子女比例的增高,使其行為表現依賴、人格特征更加自我。諸多因素導致生活、學習和人際環境等不適應。存在心理沖突、自我接納、情緒和擇業等問題[1]。本文采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測量大學生的適應情況,運用團體心理輔導[2]方法調適適應不良行為。

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在某省4所高校發放問卷1300份,回收問卷1267份,有效問卷1193份。從中篩選被試3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9人。將其隨機分為三組,每組10人。

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篩選被試。然后應用團體輔導方法進行實驗研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 研究工具

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CCSAS),共60道題,采用5級評分制,其內容涵蓋校園適應、情緒適應、滿意度、人際適應、學習適應、擇業適應、自我適應7個維度;團體心理輔導。

3 研究步驟

采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對篩選出來的30名團體成員進行適應水平的前測。將團體成員隨機分為3組,分別進行10人小組的團體心理輔導。

在7次活動后,使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對團體成員的適應水平再次進行測驗。

4 結果

4.1 團體心理輔導前后整體適應水平的比較(表1)

前后測總分相關系數為0.508,呈顯著正相關。

4.2 團體心理輔導前后各維度的適應水平比較(表2)

經檢驗,團體心理輔導后,大學生校園適應水平顯著提高,滿意度顯著提升。但在情緒適應、學習適應、擇業適應、人際適應和自我適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

5 討論

(1)本研究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對提高大學生校園適應、滿意度有明顯干預效果,是治療大學生校園適應問題、調適大學生活滿意度的有效治療手段,在高校心理健康輔導中可以深入應用。

(2)人際適應方面:有研究表明,團體心理咨詢可有效改善大學生人際適應水平,提高大學生人際適應能力[3]。但在本研究中,團體各成員人際適應情況變化不顯著,可能與90后一代大學生的人格特質相關。同時,性別方面對大學生的影響也具有一定的效用。

(3)擇業與自我適應問題:擇業問題,一直是困擾眾多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大學生的重大現實問題之一。而自我適應,是個體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所要一直面對的,具有持續性;因每一時期所面對的自我適應問題特征不同,又有特殊性和復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與現實問題、發展問題關系緊密的適應問題方面,團體心理治療的干預效果不盡人意。現實焦慮難以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得到有策略性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應考慮在團體輔導結束后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咨詢與治療,幫助大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系統劃分,制定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行動步驟,從而徹底解決大學生的適應問題。

(4)研究驗證了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科學性,CCSAS《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可作為高校團體心理輔導治療大學生適應不良的有效工具,使測量大學生適應情況的評分更系統、科學。

6 結論

(1)經團體心理輔導后,團體成員的整體適應水平顯著提升,證明團體心理輔導是治療大學生適應問題的有效治療手段,對大學生的適應水平有顯著干預效果。

(2)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的校園適應以及滿意度方面,具有顯著的干預效果。

(3)團體心理輔導可有效干預大學男生的校園適應,使其適應水平有顯著提升;對大學女生不僅在校園適應水平方面有顯著干預效果,同時,對其在滿意度適應方面也有顯著干預效果,這一點與大學男生有所差異。

(4)研究驗證了《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計分的科學性、維度劃分的科學性,為其在大學生適應不良問題的測量方面提供了實驗依據。可為團體心理輔導治療大學生適應不良問題在高校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提供可借鑒性理論依據與實驗方案。

參考文獻

[1] 方曉義,沃建中.《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2):95-101.

篇(2)

【關鍵詞】 戀愛心理問題;自尊;生活事件;團體心理輔導;橫斷面研究

中圖分類號:B844.2,R749.0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0)004-0300-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4.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lo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 and sexual education in college.Methods:Forty-five college students in Yunnan University were collected and assigned to experiment group(N=25)and control group(N=20).Experi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for 9 weeks and control group was not intervened.The subjec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elf-Esteem Scale(SES)and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at baseline and the end of the study.Results:Before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S and ASLEC score(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ES score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32.08±1.93)vs.(26.77±3.71),P

【Key words】 lo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elf-esteem;life event;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cross-sectional study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青春期的提前,隨著高校招生年齡的放寬和在校生結婚的解禁,戀愛已成為校園的“風景線”。在缺乏家庭和學校性教育的國情下,戀愛中的困惑與失戀成為大學生重要應激源[1-4],由此而來的低自尊和精神疾病,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5-10]。戀愛所致的心理障礙、因“愛”自殺、他殺等惡性事件的增加,成為學生管理和學校心理衛生服務急需解決的問題。將“校園戀”由“堵”轉“疏”,成為高校健康促進和性教育急需解決的新課題[11-13]。大學生戀愛心理輔導,無論對其健康人格的培養,還是對促進和諧校園建設均具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探討戀愛團體心理輔導的有效性,為高校心理衛生服務和性道德教育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在云南大學通過海報招募本科生收集受試者。入組標準:①招募自評有戀愛心理問題(嚴重心理沖突、失戀、受困于性心理問題)者;②在募集的45名大學生中隨機選擇25名為干預組(男12,女13人),其余20名為對照組(男8,女12人),年齡19~22歲,平均(20±1)歲。

1.2 工具

1.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ASLEC)[14]

共27個條目,由人際、學習、受懲罰、喪失、健康5個因子組成。每個條目5級評分(1無影響,2輕度,3中度,4重度,5極重度)。得分與心理應激水平成正比。

1.2.2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15]

評價自我價值和自我接納。由10個條目組成,4級評分(1很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得分與自尊水平成正比。

1.2.3 自編“團體輔導觀點調查表”

依據臺灣黃月霞的團體輔導研究中的調查表修改而成[16],用于對團體活動的評價,有2個維度,分別反饋成員在知識、技能方面改變的主觀體驗和對活動的滿意度。本文針對活動的具體內容修改后,也是2個維度,分別反饋成員在處理情感問題的知識、技能方面改變的主觀體驗(共4題)和對活動的滿意度(共3題)。

1.3 干預方法

干預組接受團體心理輔導(表1),對照組處于常態自然學習,不參加團體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內容:干預組接受團體心理輔導,對照組處于常態的自然學習,不參加團體輔導。通過對干預組成員訪談,并根據相關文獻[17-18]和指導者對大學生心理輔導的經驗,有針對性地確定9個輔導主題,主要目的是讓成員學會兩性相處技巧、應對戀愛挫折、處理焦慮,引導其建立健康的婚戀觀。在心理咨詢中心的團體輔導室,由同一指導者完成9次干預(主要內容見表1)。每周1次,每次3 h,連續進行9周。每次輔導活動用不同的方式引出主題,然后采用價值澄清、游戲、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行為演練等方式,在接納、支持、開放的團體氛圍中,調動成員的參與性和團體的互動性,從而提高輔導效果。每次輔導結束要求成員寫感悟日記,在活動中分享,鞏固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具體方案見表1。

兩組在干預前后分別進行ASLEC、SES測試,對照組在取得后測數據后進行一次關于“愛需要學習,真愛需要等待”的講座,以期解決研究中的倫理問題。并使用“團體輔導觀點調查表”了解干預組成員對團體輔導的評價。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0.0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t檢驗。

2 結 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評分的組間、組內比較

干預前,干預組與對照組ASLEC、SE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SES評分高于對照組,而ASLEC的人際、健康因子分低于對照組。干預后,干預組的SES得分高于團體輔導前,而ASLEC的人際、健康因子分低于干預前(表2)。

2.2 干預組對團體輔導的評價:

對自編主觀問卷“團體輔導觀點調查表”的分析顯示,干預組成員對本次團體輔導持有積極的評價(表3)。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9次團體心理輔導后干預組的自尊有顯著提高,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際和健康因子得分降低,心理應激減少,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但對ASLEC中的學習、受懲罰、喪失因子未產生顯著正性作用,這可能與9次團體輔導結束正值期末考期帶來的應激有關。實踐表明干預組心理障礙嚴重地影響著健康狀況,團體輔導能促進康復,降低人際關系引發應激量。提示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不僅對兩性關系協調,對一般人際關系也有較顯著的優化作用。綜上,大學生戀愛心理的團體輔導,對提高兩往的技巧、正確應對戀愛危機,增強挫折承受力,理智處理愛與性的矛盾,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的原因有:一是滿足了學生對兩往知識、技能的渴求。大學生性心理發展滯后與性生理發育,因異往問題而尋求心理咨詢占較大比例,但大學教育中極少為兩往及性心理發展提供指導和學習的機會。此外,社會轉型期多元文化,使大學生自我價值和愛情觀出現迷茫,增加心理健康的脆性,這需要師生在一個平等尊重的環境中對“真愛”做出澄清和反思。二是知易行難是青年學生的特點,團體輔導提供的人際互動、模仿,為其形成良好行為提供平臺[19-20],為認知轉化為健康行為提供了可能。正確的認知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改變不合理認知結構,提高兩往技能,可增強應對能力,團體輔導中成員健康樂觀的言行可感染和帶動其他成員[21],使行為與認知形成良性循環。三是團體輔導作為一門科學,必須遵循團體的原則;作為藝術,其活動安排需注重生動、情感與創造性。輔導者要有創造性地發揮個性特長,并與輔導風格和活動形式相結合。在活動的結構上,要注意理論探討與行為演練相結合,團體活動與個人體會相結合;在活動安排上要張弛有度,從活動初的相識,到自我探索,再到后期交往情境的演練,必須創造條件使每個成員都有參與的機會。在活動的設計中,感悟分享是重要的環節。它既可以檢驗輔導的效果,又達到同輩教育的目的,使之在“善解”中排解困惑,在“共情”中得到升華成長。

干預對象的收獲與評價,證實該輔導對大學生異往、性心理發展、應激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肯定的效果。唯不足之處在于成員對“兩往的技巧”、“失戀應對”單元提出時間較緊的意見。建議在完善干預計劃時,應適當增加輔導的次數,以便成員在特定的場域和足夠的時間內有更多的技巧演練和經驗分享,來提升干預效果。本研究為歷時9周的干預性研究,因干預時間和樣本量偏小,其遠期效果有待隨訪加以驗證。

參考文獻

[1]Murphy MC,Archer J.Stressors on the college campus:a comparison of 1985 and 1993[J].J college Stud Dev,1996,37:21-28.

[2]Armedi S,Gunthert KC,Cohen LH.stressor appraisals,coping,and post-event outcomes:the dimensionality and antecedents of stress-related growth[J].J Soc Clinpsychol,2001,(2):366-395.

[3]馮麗云,王宇中,吳國華,等.生活事件因素對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2000,16(1):4-6.

[4]楊心德,蔡李平,張莉.大學生日常生活事件壓力指數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6):1403-1405.

[5]Misa R,MCKean M.College student' academic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ir anxiety,time managnment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J].Am J Heal Stud,2000,16:41-51.

[6]徐長江,鐘晨音.浙江省大學生心理壓力總體狀況與來源的調查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7:100-104.

[7]李焰,趙君.大學生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26(增1):168-174.

[8]李彥牛,王艷芝,孟海英.河北師范大學學生自我接納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6):517-519.

[9]張林,車文博,黎兵,等.中國13所大學本科生心理壓力現狀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 27(5):387-391.

[10]叢曉波,田錄梅,張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談自尊的教育意境[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44-148.

[11]Green IW,Iverson DC.School Health Education[J].Ann Raw Public Health,1982,(3):321-338.

[12]Oumeish OY,Oumeish munity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J].Clin Dermatol,2004,22(6):533-536.

[13]劉永良,青少年和生殖健康教育動態和進展[J].中國性科學,2001,(10):7-10.

[14]劉賢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06-108.

[15]季益富,于欣.Rosenberg M.自尊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318-320.

[16]黃月霞.兒童輔導與咨商[M].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5:157-158.

[17]邢秀茶,曹雪梅.大學生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效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6):1142-1143.

[18]霍金芝.青少年性心理和發展及表達[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5):351-352.

[19]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0]王慧,孟婷婷,陳仙.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1):1031-1032.

篇(3)

關鍵詞:敘事療法;團體心理輔導;心理資本;大學生

大學生心理資本是指大學生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具有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一種能促進個人成長和綜合素質提高的心理資源。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有利于大學生挖掘自身能量,更好地應對學習生活。團體心理輔導,運用團體情景和借助團體動力,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成長的平臺,在團體活動中,大學生不僅僅是參與者,更是自身問題的洞察者和自我重建的有力推動者與見證者。而敘事療法,是咨詢者通過傾聽他人的故事,運用恰當的語言技巧,幫助個體找出故事敘事過程中未予注意而被遺漏的閃光的亮點,并通過問題困擾外化的方式,引導個體重構積極故事,以喚起個體改變內在力量的過程。本研究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導入敘事療法,引導學生在團體互動的故事敘事中,尋找例外事件和特殊意義的理念,幫助學生處理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情境,留意或發現可能被遺漏的例外故事或故事的特殊意義,增強其自助成長的意識和實際能力,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資本。

1敘事療法的基本理念和技術

敘事療法首先對充滿“問題”的故事敘說,再利用“問題外化”“解構和重建故事”等理念和技術,將問題與人分離,使故事“由薄到厚”,同時挖掘“閃光事件”,最后重新解讀故事,重構一個積極有力量的故事,重建自我。該療法的核心和重點是將自我困擾和人際困擾外化于自身和他人,從更加理性積極的視角解讀自我和他人,增人的豐富體驗和有效應對的能力。

2國內外研究概述

國外關于敘事心理治療的研究主題主要著眼于敘事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治療原理與技術的研究,在社會工作、家庭治療和臨床心理治療的應用研究、心理學研究中的敘事方法等方面。國內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國外文獻的綜述和對敘事心理治療理論研究與方法的介紹,其中研究較多的是敘事療法的特點與本土化、敘事視角對自我發展的影響等方面,也有學者將敘事療法運用于學校心理咨詢當中,而敘事療法不僅適于一對一的個體心理咨詢,它所特有的哲學觀、理念假設、問話技巧和情景設置也值得團體心理輔導借鑒、學習和應用。目前國內對于敘事療法在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當中的介入應用得較少,本文將著重研究敘事療法在提升大學生心理資本團體活動中的應用。

3敘事療法在大學生心理資本提升中的運用

3.1對象

在自愿參加的前提下,招募20名學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參與活動。本研究尊重研究對象的個人意愿,保護研究對象的隱私,研究對象不會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

3.2方法

3.2.1研究工具

使用《大學生心理資本及相關問題問卷》、《癥狀自評量表》和《團體活動滿意度問卷》。

3.2.2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通過《大學生心理資本及相關問題問卷》和《癥狀自評量表》調查了解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構成、現狀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從中招募20名心理資本相對不足的學生參與團體心理輔導,測評結果作為前測;第二階段:以積極情緒、積極優勢、積極關系、積極應對、積極成長五個維度,設定干預方案,然后由三名心理咨詢師對團體進行8次活動,每周一次,為其兩個月。第三階段:在活動中導入敘事療法,通過團體訓練的方式進行。第四階段:團體訓練周期結束后,對學生的心理資本情況進行再測和訪談,隨機抽取的部分團體學生進行每個人約30分鐘的訪談,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評估研究效果。

3.3結果

敘事療法在提升大學生心理資本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對團體輔導的主觀感受來說,90%的學生非常喜歡這個團體輔導;80%的學生認為在和團體同伴的故事傾聽與分享中,促進了學習、人際交往及情感等方面的問題解決。經過后測,75%的學生的心理資本水平有所提升。

團體活動結束后,通過對部分參與活動的學生的訪談以及團體活動中的觀察和學生的分享及反饋材料,我們發現,團體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標。70%學生反饋學會了問題外化,認為通過“例外事件”,尋找到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和優勢的故事線索,學會運用客觀積極的視角看待自己的過去、當下和未來。

3.4討論

3.4.1敘事療法適用于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

本研究是敘事療法提升大學生心理資本中的一個嘗試,敘事療法切合了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特點和內在需求,豐富了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同時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提供參考資料。

3.4.2敘事療法在心理資本提升中應用的可行性

敘事療法的理念和技術幫助學生在團體活動中豐富自身角色,培養了學生的認知理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提升,能夠讓參與者在更大程度上解放自我,重構自我,構建自己生活中更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陽.敘事心理治療在我國高校心理輔導中的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

[2]彭秀芳,杜峰,王超.敘事療法在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J].心理教育,2011.

[3]楊菲.自我的社會構建和敘事心理治療[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

[4]魏源.后現代短程心理治療新模式:敘事療法的特點及其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

篇(4)

>> 朋輩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討 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用的探索 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義 淺談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朋輩心理輔導在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朋輩心理輔導模式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團體心理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公共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班級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感恩”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收獲及反思 團體心理訓練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 朋輩心理輔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朋輩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應用 淺析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朋輩心理輔導在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自我認知團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積極心理學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論《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陳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學,2010.

[3]郭淑英,杜天驕.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EB/OL].http:///ky_info.asp?id=8.

[4]祝秀得,陳慶.加強朋輩心理輔導工作,完善大學生心理援助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6,(10).

篇(5)

【論文關鍵詞】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女大學生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代表著個體對于職業選擇的自信心程度,是社會認知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在擇業過程中,個體對自身選擇能力、基本職業技能掌握情況的自我知覺…,對擇業過程有強烈的直接影響。利用自我效能理論進行的治療與培訓,被廣泛地應用于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職業干預等領域,具體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技能訓練以及言語說服等。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是新時期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具體實施方式之一,是利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協助來訪者將自我概念轉變成相應的職業角色,進行職業探索并做出職業決策的過程。本文報道了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對女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三年級學生已初步完成專業課程學習,且即將面臨四年級的職業選擇,因此采用廣告招募方式選擇河北師范大學三年級女生,共報名67人,經過面談,面談題目為:“你為什么要參加這個團體?”“你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你對參加這個團體的期望是什么?”。篩選標準為:(1)身體健康,無明顯言語表達障礙;(2)有提高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愿望;(3)有時間保證,能夠按時參加每次輔導;(4)團體輔導的人數限制之內(8—15人)。有28名女學生人選,均為文科(法學10人,學前教育8人,歷史4人,傳播6人)。隨機抽取14人為干預組,進行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14人為對照組,不進行干預。由研究者本人擔任團體心理輔導的輔導者。

1.2方法對于預組進行7次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每周一次,每次3.5小時,對照組則處于常態的自然學習,不參加團體輔導,在實驗前后分別取得前后測數據。對照組在取得后測數據后也進行一次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講座討論會,以期解決干預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1.3工具

1.3.1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icacy,CDMSE)分5個維度: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問題解決,共39個項目,五點量表計分。本研究中克倫巴赫,系數為0.9157。

1.3.2焦慮自評量表(ZunggSefl—ratingAnxietyScale,SAS)分界值為標準分50分。

1.3.3自編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成員評估表包括13個項目,分別反饋團體成員對自我改變、活動內容、團體形式等方面的主觀體驗,在團體輔導結束后由成員做出評價。如:“通過參加這個團體,你對職業選擇的信心:1有很大提高;2有一些提高;3一般;4沒有提高”。

1.4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

職業生涯輔導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擇、目標、行動。團體心理輔導的階段理論認為無論什么類型的團體,都經歷三個階段:開始階段、中間運作階段、結束階段,根據這兩個理論內容,設計了本研究中的七個單元(主要內容見表1)。目的是提高女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即在自我知覺、收集職業信息、目標定向、制定計劃、問題解決方面的自信心,激發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地去面對競爭。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采用的是封閉的結構式團體輔導形式,事先做好輔導計劃和準備,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動讓成員實施,在團體輔導過程中,成員保持不變。團體活動中,采用團體互動、腦力激蕩、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勵和協助團體成員積極挖掘自身資源,對團體內其他成員的發言給與積極的反饋,分享自己的感受。每次活動結束前布置家庭作業,下次團體活動時先匯報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

2結果

2.1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和焦慮量表得分比較

表2顯示干預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各項評分差異沒有顯著性。對照組實驗前后各項評分差異沒有顯著性。干預組干預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干預前,焦慮總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總分及各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干預組的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

2.2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評估表評定結果

l4名干預組成員填寫了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評估表。該表主要調查成員對團體目標達成、活動內容設計、團體過程進展等方面的主觀體驗。100%的成員認為參加團體活動,對自己面對以后的職業生涯有信心,85.7%的成員認為完全達到了本次團體活動的目標,92.9%的成員認為活動對自己有非常大或較大幫助;從活動內容的實用性來看,85.7%的成員認為能學到很多或較多的知識和技能,92.9%的成員認為活動方式非常有助于成員的理解,100%的成員認為活動方式有助于成員的思考,有助于自己與他人分享情感和經驗;從整個團體過程來看,100%的成員表示喜歡這個團體,希望繼續展此類活動。

3討論

篇(6)

[關鍵詞] 團體心理輔導 高校學生工作 運用

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涉及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門學科的系統工程。在實踐工作中,我們發現,團體心理輔導與學生工作存在眾多的共同點,團體心理輔導在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解決心理困擾、發揮個人潛能、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全面客觀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源起及其涵義

團體(Group)也有人稱小組,E•W•伯吉斯1929年在《人格和社會群體》一書中,將團體定義為“若干互動的具有特定人格的個人集合”。勒溫1948年從團體動力學的角度認為,不管團體大小,結構及活動如何,所有稱為團體的都需要建立在其成員彼此互動上。哈默斯(1950年)指出,所謂團體就是指一群人彼此互相溝通一段時間,以使每個人不需要通過他人,能與其他人面對面地溝通。團體輔導開始于20世紀初。自我心理學家、精神醫學家和心理分析家亞力山大•沃爾夫是第一個應用心理分析原理和技術于團體的人,他在1938年開始從事團體的心理分析工作,強調團體心理分析的著眼點應該放在與其他個體相互交往上。二次大戰之后,隨著行為治療團體與個人中心團體的興起,團體輔導得到迅速普及和發展。隨后的幾十年,沃爾夫建立了團體的心理分析技術和方法,如移情、自由聯相、夢及現時行為的歷史決定因素,使團體心理輔導技術有了一定的充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基于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指導的團體輔導與訓練的實踐,已在西方發達國家及我國的港臺地區迅速發展,并取得顯著效果。團體心理輔導自20世紀90年代初傳入中國。

團體心理輔導(group counseling/guidance)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一般而言,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是由1~2名指導者主持,根據團體成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治療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有的發展課題或心理障礙。團體的規模因參加者的問題性質不同而不等,少則3~5人,多則十幾人到幾十人。通過幾次或十幾次團體活動,參加者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彼此啟發,支持鼓勵,使成員觀察、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心理行為反應和他人的心理行為反應,從而深化自我認識,改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促進人格成長。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礎

1.群體動力學理論

群體動力學的創始人勒溫強調,群體是一個動力整體,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群體動力學理論對團體心理輔導的影響主要在于什么樣的團體是有效的團體,在一個團體中,如何促進成員的成長發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指導者應該創設一個什么樣的團體氣氛,以便讓成員能夠感覺到安全和歸屬。

2.人際相互作用分析理論

人際相互作用分析理論,是美國精神分析學家柏恩1959年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相互作用分析治療的目的是教育當事人改變生活態度,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建立自尊成熟的人際關系。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成員通過觀察他人的變化與示范,學會如何和他人溝通。

3.個人中心治療理論

個人中心治療理論,是由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創立的一種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理論。目前,個人中心療法不僅在個別咨詢中應用,同時也被廣泛應用于團體心理輔導中,而且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以外的眾多領域也被廣泛應用,如教育、職業訓練、家庭生活、健康保健等。

4.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主要解釋人是在社會環境中怎樣學習的。在1941年由米勒和多拉德提出。后來,班杜拉發展了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人們一般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如果在團體心理輔導中能夠為那些心理適應不良的成員提供可模仿的榜樣,將有助于他們改變不適應的行為。同時,團體能為那些成員提供了一種充滿理解、關愛、信任,的情境,這種環境的感染必將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5.人際溝通理論

人際溝通是個體社會化過程中適應環境,承擔社會角色,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也是一種人際相互作用的過程,所以人際溝通理論研究的成果也是適用于團體心理輔導。人際溝通理論可以為團體指導者選擇何種團體溝通方式更為有效,如何觀察指導團體成員溝通,增進自我的了解和對他人的了解等方面提供具體的方法和技巧。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探析

1.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班會中的應用

班會作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實現載體,已經成為高校政治輔導員、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以往的工作中,筆者曾嘗試過將團體心理輔導的一些元素加入日常的班會中。在活動內容方面:班級要由全體成員一起協商確定班名、班訓和班歌,制定班級公約,確立班風建設目標。班級目標是團體的行為標準,班集體成員都須遵守,它的作用是使其在大學生心理上形成一種無意識的約束力,在團體規范的約束下,成員之間的態度、情緒和行為會發生彼此接近、趨同的類化過程。如探討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自畫像”游戲;探討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拍賣會”游戲;了解班級成員之間熟悉程度的“猜猜我是誰”等,學生的投入度和興趣非常高。

2.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應用

每一學生個體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迥異,有的新生能快速順利適應新的環境,而部分新生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后仍難以適應大學生活。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其目的主要是使新生盡快相識,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并鼓勵新生投入班集體,培養對班級和學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同時,了解新生適應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好心理預防。實踐證明,班級團體輔導是高校解決大學新生入學適應問題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如“滾雪球”、“信任之旅”等活動,在引導大學生消除在陌生環境中的緊張、焦慮,并增進同學間的相互交流、理解和信任,營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團體心理輔導模式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

大學生就業難,是當前困擾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探索多種形式的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模式勢在必行。實踐證明,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有顯著效果,經過團體心理輔導后,會使得成員更加了解自我、增強自信心、明確生涯目標、提高生涯決策能力。團體成員對活動內容的評價很高,團體中多數成員對團體的投入程度較高。團體心理輔導不失為針對大學生群體的一種有效的生涯指導模式。譚亞莉的調查發現,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為:大學生對就業信心不足、對職業的認識不夠清晰,經團體輔導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職業認識”“生涯定向”“自我認識”“規劃認知”四個指標上的前后測增值分數,分別達到了差異顯著、差異顯著、差異極其顯著、差異顯著水平,成員對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質化和量化的評估均較好,說明團體輔導的效果是良好的和有效的。

筆者也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在幫助大學生澄清個人工作價值觀的教學中,考慮到該內容相對抽象,引入了情景模擬的方法,進行“工作價值觀大拍賣”、“生存選擇”等,讓同學們在具體情境中通過交流與互動,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增強了整個教學過程的生動性、參與性和實效性。在培養團隊溝通能力的教學中,使用蘊含團隊精神的“同舟共濟”游戲活動,在生涯興趣探索教學中采用“海島旅行”澄清個人的職業興趣,在實踐中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4.團體心理輔導在學生干部培訓中的應用

充當學校聯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的廣大學生干部們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所發揮的宣傳導向、組織管理、服務溝通等作用,是高校其它學生工作管理隊伍無法替代的。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開展學生干部培訓,以有效溝通、人際和諧、情緒管理、競爭進取、合作精神、創新能力為內容。在輔導過程中,每個成員都至少遞交一份成長日記,輕松的氛圍、富有啟發的游戲和活動,使得學生干部感悟到了人與人交流溝通的方法、技巧,可以讓學生干部明白相互包容與理解的重要性。

總之,隨著高校學生工作創新要求的不斷加強,團體心理輔導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團體心理輔導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將會日益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張杰.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論壇,2008,(11).

篇(7)

【關鍵詞】大學生 團體心理輔導 人際交往 心理健康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適宜內容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團體領導者的帶領下,團體成員圍繞某一共同關心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誘導,形成團體的共識與目標,進而改變成員的觀念、態度和行為。就人際交往而言,我們認為團體心理輔導適宜內容主要有:

1.解決淺層的認知、情感、行為障礙。旨在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

2.有助于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促進自我反思,形成自信等品質。團體心理輔導將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經驗的人組合在一起,為每個參與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觀察他人的觀念及情感反應的機會。可以使參加者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認同模式和對他人的接納態度。這一點特別適合大學生在團體中比較分析、自我領悟、自我成長,在團體中重建理性的認知。團體心理輔導的助人成長作用其中包括自我意識的成長。

3.改善情感體驗,如焦慮、恐懼、孤獨、情緒自控力差,不善表達情感等。團體輔導將具有類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組織在一起,團體活動的特點和氛圍使參加者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納的感覺,從而充滿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團體活動中期階段,團體凝聚力使成員進一步找到風雨同舟的感覺,使個體放松自己、減少心理防衛,互相幫助;團體對成員的支持,使成員感到踏實、溫暖、有歸屬感;很多成員抱著改善的態度加入,加上被他人接受、關心,更進一步加強了信心,從而在團體中獲得情感支持力量。在本實驗中感情與社交孤獨輔導前后差異極為顯著就是一個證明。

4.發展適應行為,形成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如使參加者學會傾聽技術、接納自我、贊美與欣賞他人,溝通的技巧等。團體心理輔導與個別輔導相比,它提供了更為典型的社會現實環境。團體就像一個社會生活實驗室,成員可以自由地進行實驗,去觀察、分析經由這個實驗場所所表現的資料,去體會自己平常在社會環境中與人想處容易出現的問題。成員還可以相互學習,交換經驗,獲得直接或間接的勸告。團體還是學習社交技巧的地方,在這里成員抱著改變的愿望,積極模仿適應行為,從而提高社交技能與技巧。

二、大學生人際關系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現狀

1. 團體類別 當前大學生人際關系團體輔導從輔導內容上主要涉及改善社交焦慮、人際態度和抑郁狀態、克服人際敏感、改善兩往、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社交能力、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大學生個性發展等;其服務模式則主要為發展性團體,即團體成員均是身體健康、精神狀態良好、無明顯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他們對人際交往均存在一定心理困惑,但懷有強烈的改變愿望,并能夠按照團體約定堅持完成整個團體活動;輔導形式除了男女大學生混合的一般團體外,還有針對專門的女大學生團體采取的不同輔導方式。

2.研究對象選取與研究工具 人際關系團體中的研究對象多數為本科生,成員通常是有著共同人際關系問題的同質性團體。研究對象一般有2種主要篩選方式:一種是在大規模的問卷調查之后,結合數據分析的結果與訪談法進行篩選符合入組條件的被試;另一種則是通過公開海報招募,成員自愿報名參加人際關系團體。

3.研究方法 大學生人際團體心理輔導研究多采用問卷法、訪談法與實驗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大部分實驗設計采用前后測實驗組、控制組設計。研究者通常將被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成員接受人際關系團體心理輔導,對照組則不作任何干預,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是具有共同人際交往困惑的同質性團體;也有諸多研究未設置對照組。

三、討論

1.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背景因素、社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其中又以心理因素為主。心理因素又包括認知因素、技能因素、行為方式及個性特征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中有些易改變,有些則不易改變。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可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個性特征、人際交往中的消極情緒、回避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改善作用。同時在本研究中通過分組實驗的方式發現大一新生與其他年級學生在團體中的表現與體驗有所不同。

2.團體心理輔導可改善人際交往個性特征。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過渡時期,個性特征仍有較強的可塑性,如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個性上的弱點,以及某些個性特征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就能更全面的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在團體輔導中開展探索自我的活動,對深化自我認識和自我覺察,挖掘個性中的積極成分的潛力,促進自我的成長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20個我是誰”、“自畫像”分析以及動物想象投射測驗等活動,小組成員在相互交流和討論中逐步認識自己,發現自我評價當中的不合理認知,樹立自信。通過對潛意識自我意象的發掘與討論,小組成員能夠從積極的角度去認識自我,找出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內在優勢,從而增強自信。通過活動小組成員人際交往中的畏縮性降低,開放性提高,不利于人際交往的個性因素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研究結果也使筆者認識到,有些成員對自我的認識和探索尚不夠深入,可能與團體咨詢的特定形式有關,團體活動往往難以觸及到每位成員的深層次問題,如能在團體輔導的同時,適應成員的心理需要,有針對性地輔助以個別輔導,則更能體現心理輔導的效果。

四、結論

通過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干預有效。

(2)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積累,個人成熟度的增加,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不僅有即時提高與改善效應,還有潛在的長期效應。

(3)因為交往各變量的復雜性,在團體輔導后個體的具體變化趨勢又略有不同。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伊99综合婷婷久久伊|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爱| 四十如虎的丰满熟妇啪啪|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片|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 人妻夜夜爽爽88888视频|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乱妇乱女熟妇熟女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50岁熟妇大白屁股真爽|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高清|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男生女生在床上插插插的免费动漫 |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女人与公拘交酡全过女免费|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老师翘臀高潮流白浆|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欧美老妇与禽交|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野花社区www高清视频| 潮喷高潮videossexohd潮喷| 娇妻被打开双腿灌满白浆一区|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 与亲女洗澡时伦了毛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 性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女人高潮久久久叫人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