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休閑與旅游管理概論

休閑與旅游管理概論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3 17:07: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休閑與旅游管理概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休閑與旅游管理概論

篇(1)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特色構建;遼寧師范大學

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較晚,由于各高校類型不同,故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學科水平也不盡相同。遼寧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下設在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為遼東半島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盡管如此,在辦學模式上,仍需要更多的探索與嘗試來逐步完善教學體系,將規范化與個性化相結合,深入打造本專業的特色建設,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對旅游管理專業特色建設進行探討。

一.培養目標與專業定位以區域特色為準繩

作為一所地方型、應用型本科院校,遼寧師范大學培養的是地方經濟城市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根據旅游發展產業需求和所處旅游業區位資源及人才需求狀況,并結合院系師資資源特征,旅游管理專業未來的戰略發展可以定位于以下三大方向:(一)依托歷史學科資源優勢,基于大連地方旅游市場以及發達地區旅游文化市場的人才需求信息,繼續夯實“文化旅游”方向的人才培養。(二)基于地方經濟和環渤海旅游市場酒店業的的人才需求以及順應旅游市場國際化的需求,做強“酒店管理”方向的內涵建設,培養具創新意識,有國際化視野和較強的實踐技能的人才,密切與旅游市場的聯系,加強與國外大學的交流合作。(三)發揮地方旅游區位優勢,依據遼寧地區豐富的溫泉資源的開發,以及溫泉休閑度假旅游的快速發展,著力打造“溫泉休閑”特色方向的人才培養。

二.課程體系特色建設

(一)優化課程結構體系,建設精品課程

優化各類課程之間的學時比例,合理改革教學內容,減少現有課程間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課程建設上,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要求,完善學分制,靈活設置專業必修、選修和特色化課程。

(二)根據遼寧地域特色,增設相應專業選修課程

近年來,遼寧省依托豐富地熱資源,溫泉旅游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強勁動力。特別是提出“建設全國溫泉旅游第一大省”的目標后,全省上下形成了溫泉旅游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以遼陽弓長嶺、營口鲅魚圈、大連安波、鞍山湯崗子等為代表的一批溫泉旅游集聚區已初具規模。依此地域背景優勢與旅游業發展態勢,可在專業選修課中增設SPA溫泉課程、體育旅游學、休閑與游憩概論、休閑心理學等,拓寬旅游專業課程內涵,服務于地方旅游經濟。

(三)依托師資力量,開設旅游專業雙語課程

旅游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課程可先從專業選修課中選取某門課程進行嘗試,如國際飯店業,在取得一定良好效果的基礎上,再逐步推向旅游社會學、旅游文化、會展概論等選修課。在教學計劃中應把雙語課程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學年,同時注重外語基礎課學時和雙語課程學時的比重。

三.實踐教學特色建設

(一)拓寬實訓領域,多渠道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建立校內集酒店、導游、景觀、旅游規劃等一體的模擬實訓室,開展模擬實習,同時引進社會資源與大連區域內旅游企業合作建設生產性實訓室,校內校外實訓相結合,如組織學生到經營管理規范、社會知名度較好的飯店、旅行社、溫泉度假村、景區進行參觀、體驗、學習、模擬實訓等,實現教學、實踐、實習真正結合,滿足創建實踐教學特色的需要。

(二)實習模式的完善―從“4+1+3”轉變到“5+1+2”

實習模式由前4個學期在校學習各類理論課程,第5個學期到旅游企業實習,第6個學期回校繼續理論課學習和畢業論文的設計的“4+1+3”模式轉變為將實習安排到第6個學期的“5+1+2”實習模式,即前5個學期充分將旅游管理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在校內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第6學期校外實訓,聘請校外實訓基地培訓人員將一些旅游管理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實訓結束后,如果感到某一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還可以利用返校的最后兩個學期充分學習。

(三)完善實習基地建設

建立多類型實習基地體系,景區實習平臺,旅游規劃實習平臺,旅游體驗設計實習平臺等。拓展實習基地,橫向應拓展景點、旅行社實習基地,可選擇有代表性的景點和旅行社,在旅游旺季人員短缺時上崗實習,同時向旅游行政、教育培訓機構拓寬。縱向應從操作技能實習向管理、設計與策劃、培訓實習等拓展。

四.師資隊伍的特色建設

(一)通過校企合作,提升實踐應用能力,向“雙師型”發展

積極創造機會讓現有的旅游專業的教師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走出校園進入旅游企業進行相關的自我提升,增加實踐經驗,并將這些經驗和知識帶到教學中傳授給學生。

(二)強化外語口語水平,向“雙語型”發展

遼師旅游系現有的教師隊伍中已有教師具備雙語教學能力,但數量仍顯不夠,還需要加快培養雙語師資。首先要整合本校資源,實現院系之間橫向聯合,充分利用外語系和大學外語教學部的青年教師骨干,積極培養旅游雙語師資力量。

(三)加強橫向聯合,向“多元化”發展

可以和外校甚至是其它區域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聘請高校、旅游行業的知名專家為客座教授講學或開辦系列講座;聘請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擔任兼職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形成多元化的師資來源格局。

參考文獻:

[1]左曉麗,馬育倩,王玉.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以石家莊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高校講壇,2008,(10).

[2]路運洪.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許昌學院學報,2006,(6).

[3]陶衛平.高校學生畢業實習模式的有益探索―――黃山學院旅游系“零適應”畢業實習模式的調查分析[J].黃山學院學報,2005,(5).

[4]屈學書,張志剛,黃解宇.旅游管理專業?5+1+2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運城學院為例[J].運城學院學報,2010,(4).

[5]唐永芳,姜明軍,王璐.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湘潮,2008,(5).

篇(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0-0125-02

一、引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對貴港城市發展定位為“奮力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具體城市發展目標為“東西擴張,南北拓展,中間突破”的思路,實施“東西南北中”戰略,城東建成西江航運中心、臨港工業基地及活力臨港綜合新區;城西片區建成集商業、辦公、居住、休閑、生態景觀為一體的城市濱水生態綜合門戶新區;城南片區建成集歷史宗教文化、現代旅游觀光、居住休閑為一體的濱水新區;城北片區打造成集行政辦公、文教科研、商業金融、生態宜居、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中加快舊城區改造,使舊城區煥發新的活力。全新的城市定位和發展目標為今后貴港的旅游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所以,伴隨著貴港市旅游業的迅猛發展,高層次、高素質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將會更加緊缺。貴港市旅游管理高職教育一定要抓住貴港市旅游業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結合貴港市旅游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把學校的發展、專業的建設與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通過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探索訂單驅動的管理人才培養新模式,提高貴港市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辦學特色和水平,為貴港市旅游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在貴港“奮力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目標所需旅游管理高技能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傳統負面觀念影響了旅游高技能人才成長環境的形成

旅游行業的服務性特別是酒店業的“服務性”讓許多學生和家長認為,在飯店、酒店工作是“沒有發展前途”“服侍人的工作”。另外,在我國,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評價有一種“重動手,輕動腦”“重技能,輕知識”的傾向,認為來到職業院校就是為了學一門技術,其他的基礎性課程特別是人文性學科的學習可有可無。社會中形成的這些傳統的“人才觀”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單一性和課程設置的“重職業性”。這種教育觀念培養出的“人才”,缺乏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難以適應貴港“奮力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目標所需旅游管理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尚不完善,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夠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適應現代旅游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掌握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熟練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習慣,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禮儀風范、外語溝通能力,具有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所需技術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學校不僅要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而且還要培養適應社會進步和行業發展的、具有一定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的高級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旅游專業高職生人文素質教育仍存在以下問題:對人文素質教育認識不夠,職業教育過分突出“職業屬性”;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合理,教學方法方式單一;學生的學習重點過于集中在某些知識和技能方面,而忽視文化知識的積累和文化素養的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其職業素質的高低和旅游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貴港市旅游人才的水平。

(三)學生基礎知識單薄、學習能力弱

高職學生特別是五年制高職學生入學成績相對較低,基礎知識薄弱,專業學習側重于專業技能的學習,理論知識相對薄弱。總之,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處于弱勢,其職業核心競爭力有待提高。

(四)專業師資力量薄弱

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師資力量為基礎的。目前貴港市地方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一半是由中文、越南語等學科轉過來的,缺乏系統的旅游理論根底、行業實踐的磨煉、先進知識的更新。盡管校方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基本上所有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都考取了導游資格證書,但教師們仍缺乏對旅游科學的系統掌握和必要的實踐經驗。特別像導游、酒店管理等專業具有很強的實務性,課堂教學的良好進行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行業實踐經驗,而不是僅憑幾本專業書籍就能把握的。因此,專業師資隊伍的短缺直接影響到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制約了貴港“奮力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目標所需旅游管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三、貴港“奮力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目標所需旅游管理高技能人才培養對策

(一)廣開思路,構建創新型教學方法體系

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構建以實踐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體系。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切實結合高職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行業實際的特點,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過分注重理論教學的方法,向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采用情景模擬法、角色扮演法、實驗檢驗法等行為導向教學方法。

情景模擬法主要應用在“導游實務”“酒店英語口語訓練”“模擬導游”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例如在“導游實務”關于導游詞的演練教學環節中,可以把班上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針對廣西導游考試幾個景點,通過導游服務的工作規范撰寫具有個人特色的導游詞,然后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模擬講解,每組出一名同學組成評委團進行打分,并進行點評。情景模擬教學法是一種模擬真實生活場景的以學生參與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學生在真實、活潑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增進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等有很大的幫助。

角色扮演法主要應用在“模擬導游”“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禮儀”等課程中。例如在“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招聘模擬實訓教學中,要求全班同學根據教學給出的招聘廣告的提綱寫出招聘信息和崗位面試提綱,然后把全班同學分成應聘和面試者兩類,利用虛擬的個人簡歷和崗位面試提綱的要求,對應聘者進行15~20分鐘的模擬面試,篩選出合格者。角色扮演法為學生提供了廣泛地獲取多種工作生活經驗的鍛煉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在模擬場景中快速進入崗位角色,模擬現實生活場景,進而獲得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專業技能和崗位認知能力。

實驗檢驗法主要是帶領學生去真實的工作環境進行現場模擬講解,或者是讓學生到工作崗位進行工作,以檢驗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應用在“旅游學概論”“導游實務”“模擬導游”等課程中。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課堂教學教給學生進行真實工作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在自主性與合作性、實踐性與應用性、多樣性與綜合性、探索性與創造性等方面進行創新。

(二)優化課程考評體系,構建創新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考核體系

高職教育的辦學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服務性的應用型高級技能人才,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業輸送人才。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機制是否得以發揮決定著人才培養效果是否得以實現。建立全面、公正、系統的教學評價系統,對高職核心課程特別是實訓課程進行考試改革,建立全新的符合貴港市港口城市特色和旅游專業特色的考試模式,是貴港市旅游管理專業高職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1.旅游管理專業考試改革的必要性。一方面,考試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導學促教、保證質量的重要作用,考試的科學性、公正性、規范性和權威性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社會認同度和學校的美譽度。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考試模式仍采取傳統的“百分制閉卷”模式。事實上,高職教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實踐指導理論學習,而這樣的考試模式和分值比例是無法體現理論的基礎作用和實踐的主導地位的。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考試模式亟須改革。另一方面,旅游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高職院校中的旅游學專業更是如此。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有效進行教學管理,基于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應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教學改革方式和考核方法。

2.旅游管理專業考試改革是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需要。根據專業技能要求及實訓課程特點改革旅游專業核心課程考核方案,是實現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目前,單一的紙質化考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和社會的需要,高職院校必須通過以考促學,利用創新性考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技能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從而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從培養高素質的旅游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出發,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考試改革勢在必行。

3.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考試改革的基本原則。根據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學科特點,為了能夠培養應用型人才,有效進行教學管理,提出旅游管理專業考試改革的新思路:(1)改革考試內容,滿足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促進考試內容豐富化、不同內容比例合理化,融入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培養,全面體現學生能力;(2)改革考試方法,實施多樣性考試機制。

(三)拓展校企合作空間,實行1.5+1+0.5“工學結合”辦學模式

篇(3)

關鍵詞:高校 旅游管理專業 課程設置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社會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旅游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我國旅游業能否順利實現轉型升級和產業融合協同發展,除技術與資金外,最為關鍵的還是人才資源。當前,許多高校都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將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而人才培養是以專業為單位的,專業建設又以課程設置為基礎。因此,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必須通過專業課程這一重要載體和媒介來完成。本文在分析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課程設置的對策與建議,以期待對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建設有所幫助和啟示。

一、我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課程設置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類本科包括4個專業,分別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其中,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為特色專業[1]。在課程設置上,一般分為兩大類,即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這些課程一般包括通識課程(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必修課)、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選修課)和實踐教學環節幾大模塊。主干類專業課程所涉及的學科領域比較廣,包括管理學、經濟學、地理學、心理學等,課程覆蓋面廣。

我國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從開設到現在已有30多年,已經發展成為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大類專業。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是依托其它學科發展而來,學科背景差異較大,有的依托地理學科起源發展,有的依托管理學科而生存,有的依托歷史學科而演變,這使各高校往往會依據自身優勢來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旅游管理本科所開設的主干課程中,除管理學原理、西方經濟學等課程較為統一外,其他主干課程差異很大。哪些課程應設為專業必修課,哪些課程設置為專業選修,至今尚未得到統一,目前仍未就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形成共識。

二、高校旅游管理本科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旅游管理專業是應用性和交叉性很強的專業,受學科發展背景的影響,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所開設的主干課程五花八門,暴露不少問題。

(一)課程結構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第一,基礎課比重大,專業課比重小,科目門數多,課程過于龐雜,缺乏行業的指向性。據初步調查統計分析:我國旅游專業課程結構比例大致為:基礎課約占41%――43%,專業課約占37%[2],主要集中在管理、經濟、財務、心理、旅游等課程,而相關技能型課程,以及領導能力、溝通能力、職業素養等有關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設置較少,甚至根本沒有開設。第二,實踐課比重小,理論課比重大。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都把重點放在理論學習上,在公共課、專業課、選修課和實踐環節的教學計劃中,對于課程見習和服務技能課的安排較為模糊,實踐課明顯不足。多數學校的專業實踐部分僅為總課時的10%――15%,實習時間多為3――5個月,實踐模式基本以頂崗實習為主,幾乎沒有崗位交叉培訓及管理實習,學生很難對行業特征有深刻認識。

(二)課程內容重復現象嚴重

目前,各高校旅游管理本科都以管理學、經濟學作為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方向課,如旅行化管理、酒店管理概論、旅游景區管理、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等都會涉及到管理學相關知識,而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財務管理等也會與經濟學的知識點有所重復。另外,部分專業課程從不同角度來分析旅游活動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和現象時,缺乏有效整合,從而導致不同專業方向課程之間出現基本相同的授課內容,這不僅浪費基本教學課時,還影響教學效果。

(三)課程設置無特色

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包羅萬象,涉及多個學科和領域,導致專業課程來源多樣化,但缺少特色課程。大部分專業課程設置雷同,差異性過小,涉及到的主干課程,如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等,課時大致相同。我國地大物博,受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歷史沿革變化等因素影響,各地的旅游資源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加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旅游市場發展狀況不同,對旅游人才的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要求也不盡相同。多數高校幾乎都沒有設置能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將地域文化與專業知識融為一體,且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特色課程,結果導致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存在差距,學生缺乏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課程設置創新性不夠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強調創新。在這一背景下,旅游產業融合,旅游企業轉型升級,旅游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這意味著旅游人才需求有了根本變化。旅游教育是旅游人才培養的基地,必須根據新的人才培養要求,在培養目標,培養途徑、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創新,課程設置也應作相應調整。然而現在多數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的課程設置沒有與時俱進。大多數高校的主要課程設置仍然是旅游學概論、管理學原理、旅游經濟學等。此外,開課計劃是本科生入學初期就擬定的,分四年按計劃修學分,較少中途變動。這就使課程設置按部就班,缺乏靈活性,不能根據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業態發展變化來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導致課程設置滯后于行業發展和需求。

三、優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對策

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是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課程設置上應充分考慮其專業特點進行重新構建。

(一)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

近年來,為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紛紛提出以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培養方案,作為人才培養載體和手段的課程體系也必將隨之進行改革。過去那種以“公共課+專業基礎課+選修課”的模式已不能滿足需要,各高校可根據情況設計諸如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專業選修和實踐拓展等課程平臺,在平臺的基礎上設置專業方向的模塊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層次和就業意向選修不同的模塊課程。在專業選修一塊,可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設置一些體現地方特色和行業發展趨勢的模塊課程。不同的模塊可由相應的課程構成。這種課程設置保證了國家教育部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綜合素質的要求,又注意了學科性、專業性、特色化、地方性的要求,更好地體現了學生主體、能力本位和就業導向的價值取向。

公共基礎課要加強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服務于專業培養目標。基礎課內容應圍繞專業需求來選擇。如大學英語要側重于旅游行業英語,就不必再開設《旅游英語》,大學計算機要側重于旅游信息系統的學習等。

在優化課程設置過程中,還必須處理好公共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教學課的關系,大幅度增加實踐課的比例和學生實習學分的比重。旅游管理專業可考慮將實習改為一年,分階段進行。兩次實習時間安排可根據各校的具體情況而定。此外,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還可以在不同學期安排多次的實踐活動,如教學見習、專業考察、校企合作項目等。通過這些不同內容、頻率和周期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期達到最大程度發揮實踐課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作用。

(二)以行業需求為依據,減少課程及課程內容的重復

課程設置優化過程中,由于教學時空的有限性,在增加實用課程的同時,必然要精簡一些課程。這就要求各高校要整合現有基礎理論課程。因此,有些對于專業培養目標支撐力度較小、較弱的基礎課程完全可以刪減。應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在學生“出口”中作用,對那些已經過時,陳舊甚至是無用的課程進行清理刪減,原則上清理的課程門數應占現有課程門數的四分之一左右。這些課程既包括學科專業基礎課,也包括專業課程。

為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還要加強對現有的基礎理論課程的整合,優化課程內容。如合并《旅游學》、《旅游管理》、《管理學原理》、《客房管理》、《前廳管理》等主要課程。由于旅游管理本科在2012年才上升為一級學科,有關其核心課程的設置,至今仍未形成共識。因此,各高校在課程整合中,還可將那些所包含知識并不是旅游從業人員開展工作所必備的核心知識的課程,從現有的專業課程模塊中刪除或壓縮課時,以解決課程內容重復問題。

(三)服務地方經濟,關注行業發展趨勢,開發特色課程

旅游管理專業在對課程設置優化時,應在保證基本理論、保留旅游專業最核心與最有價值的學科專業基礎上,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結合高校的優勢和特色,增設相關課程。所增課程主要包括兩類:一是面向行業的課程,二是面向地方的課程。

面向行業的課程應追蹤行業發展的趨勢來增設。如隨著國民旅游普遍化發展,旅游消費需求多元化趨勢明顯,傳統的觀光旅游逐漸轉向休閑、個性化方向發展。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增加一些相關專業知識性課程。如康樂保健、飲食營養、文博知識、游輪旅游知識等。此外,還應增設一些知識服務型的課程,如旅游策劃,用來引導學生依靠專業知識,幫助客戶制定線路,實施方案。如旅游信息系統,引導學生如何從信息中獲取客戶的潛在需求和預測企業的生命周期等,以適應行業需求。

面向地方的特色課程應貼近本地社會經濟特征和市場需求來設置。如江西歷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劃,茶文化研究、湖泊溫泉旅游等,進一步豐富旅游專業知識結構,拓寬就業口徑。

四、培養崗位能力,注重創新實踐課程設置

近年來,旅游新業態層出不窮,具有創新能力的人越來越受到行業歡迎。因此,人才培養上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與此對應的課程設置也要注重前瞻性和創新性,不斷豐富專業課程的內容。要適應“互聯網+”的旅游發展趨勢,增加旅游電子商務、旅游網絡創建、大數據管理等課程的設置。要適應目前旅游需求多元化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在課程設置上關注旅游產品設計、旅游線路策劃等創新型課程。要結合各種技能大賽,技能考試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活動,開發創新型課程。

總之,高校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培養的總體藍圖,是實現人才培養的主要依據。因此,用全新的思路設計和開發出科學合理、滿足市場和行業需求的課程體系,是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中國旅游教育藍皮書2016[R].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6

[2]姜春紅.旅游管理本科課程體系設置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9)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課題“旅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課程設置優化研究”,編號:JXJG-13-23-10

作者簡介:

篇(4)

關鍵詞:旅游;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比較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12-0177-03

由于旅游業具有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特點,已經定位于戰略性經濟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根據《中國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到2015年,中國旅游業總收入將達到2.5萬億元,旅游業新增就業人數將達到1650萬人,每年新增旅游就業崗位60萬個。

在我國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和快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管理創新和發展模式轉變勢在必行。而這種集約型內涵式轉變的關鍵在于加大旅游人才開發力度,確立旅游人才在旅游業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眾多類型的旅游人才隊伍中,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已經悄然成為主力軍。

我國的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不少問題,在課程體系與教材、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招生制度、評價機制、教師培養、行業指導、集團化辦學等方面與旅游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旅游職業教育與歐美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中國職業教育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建成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而要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在課程體系上與世界接軌。因此,借鑒國外成功的職業教育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經驗成為關鍵。

在課程設計上要大力推廣大旅游產業觀念

(一)綜合性課程必不可少

我國高職教育旅游相關專業的分類如圖1所示。

通過圖1可發現,我國高職旅游專業還是傳統的以旅游業三大支柱(旅行社、酒店和旅游交通)為主線培養人才。旅游產業是一個多元化產業,其組成部門可以涵蓋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對旅游業的界定要“大”,同理,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也要隨之變“大”。在調研國外旅游職業教育的課程與專業門類時,我們很難分得很細致,國外絕大部分的旅游教育是從旅游業的關聯性和系統性出發設計課程,旅行社與酒店、酒店與景區等教學內容沒有我國這樣多層次、多角度的劃分,更多的課程是從總體上把握,體現的是大旅游產業的觀念。國外很多旅游專業在學業初期或畢業前期的課程設置比較注重綜合類知識的傳授,例如日本JTB(日本交通公社)旅游專科學校的旅游業概論,英國旅游管理職業教育的旅游與旅游業介紹和旅游研究技巧,澳大利亞旅游職業教育課程中的旅游管理,以及瑞士旅游職業教育課程中的旅游學和旅游與酒店研究等等。這類課程多是必修課,占用的課時與我國所謂專業核心課程不相上下。可見,旅游業很難被解剖出很多支系,學生在接觸這個專業之初,必須從大旅游產業的全局視角對行業產業有全面的了解,在畢業時才能從大旅游產業的廣闊領域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

(二)技能課程需多元化拓展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致使我國很多專業的課程在設計時更多地考慮與崗位結合。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大都與導游、計調、市場營銷人員或酒店前臺、客房等一線服務人員緊密聯系。通過幾個院校旅游管理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應的崗位群即可看出端倪,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旅游管理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是旅行社、酒店等傳統意義上的旅游服務企業。隨著會展行業在我國的興起,也有少數院校將其納入。但休閑旅游企業的認知度還是很低,只有桂林旅游專科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有所涉及。正是這種人才培養目標的初衷,使得我國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相關專業的專業課或技能課多是常規課程。例如,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主要課程有:《旅行社管理》、《計調實務》、《旅行社營銷實務》、《獎勵旅游》、《旅游消費心理》、《旅行社客戶關系管理》、《大型活動與項目策劃》、《旅游銷售技巧》、《跨文化交際(雙語)》、《導游語言藝術(雙語)》、《上海旅游景點講解實訓(雙語)》等。

對比國外旅游管理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我們會發現很多似曾相識但又相對陌生的“新課”。例如,韓國濟州大學的珠寶設計、酒店廣告設計、室內設計裝潢、休閑體育運動、警護、跆拳道、音樂藝術、廣播照片影像、觀光美容設計、西方餐飲、東方餐飲、糕點制作、觀光多媒體等課程,英國旅游管理專業常見的事件管理、遺產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再一次印證了大旅游產業的理念。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不能過多地局限在旅行社這種老牌旅游企業,應該多開發一些與新型旅游產業部門尤其是休閑旅游相對應的新課程。在這方面,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學院、上海立達職業學院會展專業已經相繼開設了高爾夫相關課程,或以專業必修課形式,或以選修課形式,為學生的就業口徑拓展做出了大膽創新,并且師生反映良好。這種大旅游產業理念下的多元化課程能最大限度地與產業發展動態結合,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就業服務。

課程與職業認證需多元立體化對接

限于我國職業教育的歷史發展背景,不僅旅游職業教育面臨尷尬局面,職業教育的整體社會認可度都存在問題。絕大多數的家長希望孩子上大學本科,一部分旅游企業招聘的門檻也是本科生。而在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家,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與其他教育類型不分伯仲,與本科學歷幾乎同等待遇。甚至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畢業證書就是金字招牌,比研究生學歷還有競爭力。可見,造成我國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窘境的元兇很有可能是畢業與就業的脫節,課程合格與上崗能力的脫節。澳大利亞的TAFE體制似乎找到了解決方法,TAFE的培訓內容由相關行業制定標準,學生從TAFE學院畢業后即可達到相應崗位的具體要求,可直接上崗,而不再需要其他就業準備或培訓。這種教育的內涵真正反映了職業教育的本質,意味著學生通過課程考試后即可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畢業文憑只具有學歷證明的作用,與普通教育學校的畢業文憑并沒有本質的區別。職業院校畢業生要到某一行業就業,還得再到培訓機構接受額外的職業培訓,獲得相應的上崗職業資格證書。例如,旅游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要從事導游工作,必須考取由旅游局頒發的導游資格證書。

所以,我國旅游職業教育的課程考評應多增加一些行業標準,真正與職業資格證書融合。但另一個難題隨即出現。據調查,我國相關部門頒發的旅游相關職業資格證書門類少得可憐,只有導游證書、出境領隊證書、旅游咨詢師證書、旅行社計調師證書等。其中,全國通行、認可度最高的只有導游證書。旅游管理相關專業的課程面臨這種“有課無證”的局面,自然這些課程的考評只能是學校主導、教師評定。而新加坡的旅游職業教育在這方面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新加坡旅游管理學院規定:學生學習第一類課程(旅游業概況簡介、卓越的顧客服務、票務及預定系統、旅游英語作業等)合格后,將獲得由學院與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聯合頒發的ITE旅游服務技能證書;學習第二類課程(旅游業原則、商務交流、經濟學原理、金融會計、旅游業市場營銷、商務統計學和會議、獎勵、研討與展銷會)合格后,將獲頒PSB工商管理(旅游業)大專文憑;完成第三類課程(旅游業的商業環境、地理區域的旅游計劃、陸路—水路—空路交通、旅游手續—旅游配套、旅館顧客服務、機票與費用、旅游業科技等)后,將獲頒國際旅游初級文憑;進修第四類課程(地理區域的旅游計劃、銷售技巧、旅游配套住宿〔旅館除外〕、法律與條規、機票與費用)合格后,將獲得國際旅游專業文憑,并可考取IATA-UFTAA國際證書。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選擇需要的課程并考取對應的證書。這樣,多層次的教學也滿足了旅游企業不同的用工需求。

不難看出,要解決我國旅游職業教育就業難的問題,必須不斷拓展新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配套與之對應的課程。這些課程的考評應成為學生就業的直通車,不再需要以學校、教師為主導,而是更多地與行業標準接軌,課程考評合格與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越來越趨于等同,或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考取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可以得到課程成績加分、免修甚至免考等優惠。

課程設置反映人才培養規格的高端定位

在比較了國內外旅游職業教育的課程后不難發現,國內的課程多針對旅游行業就業的初始崗位,例如,酒泉職業學院旅游相關專業的主要課程有《導游業務》、《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游景區景點服務與管理》、《甘肅導游》、《旅游市場營銷業務》、《前廳客房服務》等。這種重視培訓學生初級技能而忽視學生職業發展的課程設置比比皆是。

國外的旅游教育課程在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有相當一部分課時用來學習高端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識。例如,英國旅游管理職業教育的課程中絕大多數課時用于開設旅游研究技巧、旅游財務與經濟、旅游現象分析、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旅游電子商務、旅游公共關系、旅游服務心理學、旅游規劃與發展等課程,更多地強調學生的企業、行業管理能力。

所以,旅游職業教育不能走單純的導游、服務員培訓的路子,而應該多設置輔助學生未來自我實現的“個人發展”方面的課程,人才培養的規格應定位于旅游業的高端技能型管理人才。

課程實踐教學需要制度保障

職業教育的核心是實踐、工學結合。職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好在國家已經開始逐步深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推動建立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機制。

在具體落實這些政策時,意大利的旅游職業教育模式可以深化我們對實踐、實習的理解。意大利的旅游職業教育可謂真正做到了“店教合一”,真正實現了“學校即酒店,酒店即學校”。酒店的大門就是學校的校門,酒店的總服務臺就是學校門口的保衛科,酒店的餐廳、廚房、客房等就是學校的教室。在酒店開始營業之前,旅游職業學院的專業教師就在這些教室里傳授理論知識,而到了酒店的工作時間(一般在上午11︰00~14︰00,下午16︰00~20︰00),學生就進入了“實戰”時間。意大利的多數旅游專業教師都擁有自己的酒吧、旅行社、餐廳等第二職業,這樣不僅使上課的“教室”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更方便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完美結合。在課程評價上,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實踐操作能力,而且強調口試的重要性,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也相當嚴格,意大利的大部分旅游專業教師都具有各種資格證書,如歐洲領隊證、導游證、飯店經理資格證、調酒師證等。

瑞士洛桑模式則更堅定了我們對高職頂崗實習的要求,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專業聲譽最高的國際酒店管理人員培訓院校,每年要接受400余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就讀,在校學生總量通常為2000人,其中,1000人在校內學習,另外,1000人在世界各地的酒店實習。一般情況下,學生每學完一個門類的課程,就要相應地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酒店運作管理門類的學生先進行5個月的理論學習(前臺及房務部管理、前臺運作、客人賬目系統、客房管理、客房運作、房務項目、銷售學等課程),然后進入4~6個月的帶薪實習,實習合格后,回校進修高級文憑課程(餐飲管理、房務管理、酒店與旅游管理、款待業銷售、人力資源管理、金融管理等課程),再進入第二次4~6個月的帶薪實習,而后再經過5個月的學習(第一線管理、高級管理文化等課程),便可拿到學士學位。通過這種“雙進雙出”,往返于學校和實習崗位的實踐教學培養出來的中、高級管理人是世界上各酒店最歡迎的才俊。據統計,在全球16家大型酒店集團中,就有9家酒店集團的總裁或董事長是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畢業生。

伴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人才的培養越發重要,旅游職業教育的作用也將無限擴展。中國旅游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序幕已緩緩拉開,并將為實現建設旅游強國的目標奠定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楠.韓國與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比較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15).

[2]梁金蘭,郭雙宙.中瑞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比較[J].職業技術教育,2009(2).

[3]馮麟茜,劉麗娟.中英兩國旅游課程模式比較[J].教學研究,2007(5).

[4]王鵬飛,傅樺.日本高等旅游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與就業——以立教大學旅游學部為例[J].旅游學刊,2005(21).

[5]王玉.中國與瑞士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差異分析[J].商業經濟,2011(10).

[6]關萍,楊麗春.關于高職旅游專業開設高爾夫課程的幾點思考[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4).

[7]蔣小華,盧永忠.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 創新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4).

篇(5)

根據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中國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達到了10.1%,超過了教育、銀行、汽車產業。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旅游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出境旅游1.2億人次。中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我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2014年全國旅游相關專業(方向)人數:博士研究生167人,碩士研究生1569人、本科生5.34萬人、高職高專生11.08萬人、中職生12.30萬人、以上合計不到30萬,而全國旅游業每年新增就業約50萬人,兩者相比缺口很大。在旅游教育中高職所占比例很大,如何搞好高職教育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方向、人才知識和能力結構的構建。本文將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與創新做一些探討。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 

課題組對全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一些調研,采用了兩組數據,一組數據是全國20所旅游類高職院校。另一組數據是高職旅游教育資源大省山東、浙江、江蘇、廣東、四川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每個省選取了10所學校進行調研。調研數據來自于教育部陽光招生信息平臺和部分學校的網站上的招生簡章。調研的內容各個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通過調研發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設置與專業培養目標不吻合 

課程設置應該緊密結合培養目標,每門課都應該對應的培養目標。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學校旅游管理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結合不緊密,設置的課程體系無法達到培養目標。比如,某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主要面向國際旅行社、景區及國際酒店等現代化旅游企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技能、高素質的服務與管理人才。但課程體系里面沒有一門酒店管理概論課,也沒有一門是能夠擴展學生國際視野的課程。 

(二)課程體系沒特色,是旅行社、酒店、景區相關課程的大雜燴 

各個學校旅游管理的課程體系有一些差異,主要在于各個學校所處的區位、資源、辦學定位不一致。但是,通過對全國70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調研可以看出:第一組數據顯示,全國20所旅游類高職院校中,有3所學校沒有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另外開設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有8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都涉及了酒店、旅行社、景區三個方向,有9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旅行社、景區二個方向。第二組數據顯示,50所學校中有31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酒店、旅行社、景區三個方向,有19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旅行社、景區二個方向(詳見表1)。有極個別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只涉及旅行社一個方向。 

(三)課程體系與中職本科雷同,不能實現以能力為中心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高中職培養目標的混淆,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中職教育注重的是高素質、中級初級技能,高職教育注重的是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人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更多地注重了專業能力,但是沒有注重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要求。 

由于對培養目標的混淆,導致高職課程設置缺乏準確定位,沒有充分結合旅游企業對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需要。導致,一些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與本科院校差別不大,辦成了本科壓縮式的普通專科。實踐課程體系設置不如中職,專業理論水平不如本科,專業特色不鮮明,沒有完全實現“以能力為中心”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旅游教育和旅游產業在人才培養上沒有完全實現“無縫對接。”旅游教育培養的人才與旅游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題體系優化與創新的思路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要符合高職專業設置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同時也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適應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和社會公共服務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指導性文件,是高校設置與調整高職專業、實施人才培養、組織招生、指導就業的基本依據,是教育行政部門規劃高職專業布局、安排招生計劃、進行教育統計和人才預測等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選擇就讀高職專業、社會用人單位選用高職畢業生的重要參考。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與創新就必須遵循這個目錄的規定。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要符合旅游職業教育的要求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題體系的建設必須符合旅游職業教育的要求。強化校企合作,學校與旅游企業共同來開發課程體系。國家旅游局、教育部于2015年10月26日頒發了《加快發展現代旅游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指出:鼓勵校企聯合開發專業課程,增加任務驅動型、項目開發型、行動研究型、案例教學型課程數量。推動專業教學緊貼旅游技術進步和旅游服務實際,加大實踐性教學比例,提高“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比例。推廣“多學期、分段式”“淡旺季工學交替”等頂崗實習模式。引導旅游企業充分發揮重要辦學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

(三)堅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綜合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 

旅游教育不屬于單純的學科性教育,是培養人的崗位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職業教育,是學歷教育和崗位職業教育相結合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的教育。既是學歷教育,又是崗位職業教育,屬于“雙證書”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把科學理論傳授給學生,又要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為目標。學生獲得大學畢業文憑的同時,還取得崗位職業資格證書,獲得崗位職業從業資格和職業能力,學生畢業就能直接在工作崗位上開展工作。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創新的措施 

(一)學習教育部高職教育專科目錄,明確專業對應的崗位群 

《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指導性文件,專業大類對應產業、專業類對應行業、專業對應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突出職業性和高等教育屬性。在該目錄中旅游大類(64)分為旅游類(6401)、餐飲類(6402)、會展類(6403)三個專業類。旅游類又分為《旅游管理》(640101)、《導游》(640102)、《旅行社經營管理》(640103)、《景區開發與管理》(640104)、《酒店管理》(640105)、《休閑服務與管理》(640106)六個專業。六個專業中《旅游管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三個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均為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崗位,銜接中職專業均為旅游服務與管理,接續本科專業為旅游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對應的專業崗位群也有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酒店管理》專業對應的崗位群是住宿服務人員、銷售人員、商務專業人員、健身和娛樂場所服務人員。 

(二)根據學校所處區位和自身條件確定專業重點培養方向 

從目錄規定來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這個范圍比較廣泛,但是主要是指旅行社和景區的工作崗位。每個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來確定專業重點培養方向。筆者認為旅游類專業院校,可以不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可以細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等專業,使培養出專業性更強的專業人才。非旅游類高職院校可以開設《旅游管理》專業,但不同的學校開設的《旅游管理》專業包含的重點專業方向可以不一樣。如果學校位于旅游業發達的省級城市、學校教學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的重點是培養旅行社方向的專門人才;如果學校位于旅游業不是很發達地區,學校開設有《酒店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的重點是培養旅行社方向、景區方向的專門人才。如果學校處于二級城市、當地酒店比較多,學校只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就要兼顧旅行社、景區、酒店三個方向了。 

(三)校企聯合進行市場調研,共同確定該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的制定單靠學校是不能完成的,需要旅游企業和高職院校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搞好市場調研。首先,要摸清旅游行業特點、人才結構、需求狀況、崗位群對素質、知識、能力的要求,應該具備的職業資格等。然后,才能從宏觀上把握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與高職院校的培養現狀,最后,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來確定《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要從專業能力、學習能力的和方法能力三個方面來把握。專業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需要的專門技能及專業知識,方法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要的工作方法及學習方法,社會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規范及價值觀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目標培養目標為:該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旅游行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旅行社、導游、景區、酒店)等旅游企業工作能力,具備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勝任(旅行社、導游、景區、酒店)等旅游企業服務、管理崗位需要的,掌握技能學習方法的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 

(四)校企聯合制定該專業的課程體系體系 

在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導下,旅游管理專業應緊密結合培養目標,以旅游企業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向導,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考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為手段,以為地方旅游經濟建設服務為載體來構建課程體系。把課程體系分成專業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基礎知識模塊,專業核心技能模塊、專業可持續發展模塊。要完成這四個模塊課程體系的開發,就需要高職院校與旅游企業深度合作。課程開發既要有高職院校的教師,也要有各種類型旅游企業的總經理、部門經理、一線員工。首先,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崗位任務,把職業要求的知識、技能、態度、素質與受教育者的認識、習得過程有機結合起來,組織、篩選相關教學內容。然后,共同設計課程結構,實現課程結構的模塊化。其基本設計思路是:對旅游職業能力進行分解,將其中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確定為各個具體工作崗位的技能,確定為選擇性崗位技能,設計就業方向性課程。多個核心課程模塊和就業方向性課程模塊的組合,構成一個旅游管理的課程體系。 

(五)《旅游管理》課程體系融入雙證課程 

篇(6)

一、前言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規模不斷壯大。據統計,目前全國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超過1000所,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模式呈現百家爭鳴局面。其學科特點決定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一些高校把創建校內實訓基地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一舉措不僅促進專業人才培養,也挖掘校園文化,優化校園環境,提升學校知名度,可謂一舉多得。

近年來,學者們關于旅游管理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定位、課程設計和教學計劃設置、課堂教學與改革、教學基地、教材與教法、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相關學者從“校園旅游”的角度來探討如何開發校園旅游以服務于(旅游)產業發展、學校建設、社會影響,校園旅游開發所形成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在校生的教育功能。本文以校園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結合為出發點,探討建設校園景區校內實訓基地的可行性,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一種新思路。

二、“校園景區”內涵及表現形式

(一)“校園景區”內涵

“校園景區”是指在學校的校園建設中融入“旅游”的元素,最終把學校建設成為“景區式校園”,校園與景區高度融合,校園即景區;把校園按照旅游景區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最終形成“景區式校園”。校園是“體”、景區是“用”,核心功能和價值是“教書育人”,附加功能和價值是“觀光旅游”,兩種功能的實現方式雖有差別,但均有“育人”的功能。

(二)“校園景區”表現形式

現實中“校園景區”通常是以“校園旅游、修學旅游、高校旅游”的形式出現。高校旅游是指以高等院校作為旅游目的地的一種新興的旅游活動,它是城市旅游、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學府牛津、劍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西點軍校等早已是旅游熱點區,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校園文化及校園建筑等吸引游客駐足留戀,從而使高校校園成為其所在城市旅游發展中重要且不必不可少的吸引物。在我國,高校一直是人才培養的基地、可研教育中心、精神文化的象征,與旅游一直未發生明確的聯系。但隨著國內旅游業的發展及家長對孩子素質教育的重視,高校,尤其是具有悠久歷史、美麗校園和重大影響里的著名院校日益成為人們向往的旅游景點。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面海臨山的廈門大學、櫻花盛開的武漢大學、嶺南名校中山大學等。高校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類型和高校“營銷”方式,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也使高校旅游成為現今城市旅游和文化旅游中最具活力的文化旅游項目。

三、“番職院”校園景區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

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具有強大的引導功能。大學校園文化不僅在人才培養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人類文化傳承和促進社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近代世界旅游業大發展以來,不單是國內外歷史悠久的學府,一些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一般高校也都成為旅游者青睞的旅游吸引物,以高校及其校園文化為依托的研學旅游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旅游方式。

(一)必要性

從國家政策來看,《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緊密聯系行業企業,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開展研學旅游,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十二五”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

從學校教育來看,校園旅游的內容和形式是酒店管理專業、旅游管理專業的重要內容,也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校園本身就是特殊的旅游環境,“校園景區”應該成為番職院酒店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的首選實踐教學。因為它把培養人才的校園的各類景觀、校園文化、校園設施、校園活動等資源,按照旅游活動的方式進行加工、設計,形成旅游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同時也是專業教育、培養專業人才獨特的、活生生的教材。

從發展趨勢來看,現實中一些非名校,包括學校歷史不長、文化底蘊不厚,但校園環境優美,設施獨特的民辦高校,都在積極挖掘校園資源以服務于相關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躋身于國家A級景區行列,越來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睞。如表1。

由表可知:從九大高校獲批的時間上來看,一年比一年申報的數量多,即從側面反映各高校申報校園景區的意識在增強。故番職院申報校園景區在時間具有緊迫性,時不待我;從景區型高校的分布看,歷史悠久、個性特色鮮明的高校居多,純粹旅游類高校“得旅游之近水樓臺”發展的更快。

(二)可行性

從番職院校園文化來看,番職院的文化資源是校園旅游景區形成的靈魂。番職院的校訓文化、辦學特色文化、實踐教學文化、教師教學文化、學生社團生活文化、國家示范院校品牌文化、華僑助學文化等;教學、科研與行業社會服務物化成果豐富,未來應加強校園文化與旅游的互動,形成一系列校園旅游文化產品,依托此開發研學旅游、修學旅游。

從番職院生態資源來看,番職院坐擁滴水巖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資源優勢突出,青山湖各湖泊各具特色,是名副其實的“隱藏在森林中的校園”。生態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觀光價值,科普價值與美學價值,開發潛力大;可開發生態科普、戶外運動、避暑度假、戶外拓展訓練、定向越野等,將其作為教學體系的重要補充內容和實訓內容,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校園景區”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一)建設思路

1、資源整合,項目教學

整合番職院校園旅游資源、教學資源及實訓基地等資源,旅游項目策劃教學化。校園景區旅游項目的策劃要圍繞教育教學這一核心,項目策劃既要有娛樂性也要有教育性。

2、校景合一,統籌兼顧

在“校園景區”總體思路指導下,協調校園與旅游景區的協調發展,統籌兼顧教學與旅游雙重功能。統籌兼顧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矛盾,實現校園旅游景區的協調發展。

3、氛圍生態,項目景觀

鑒于番職院良好的生態環境及花園式教學單位,項目策劃過程中要強調旅游氛圍生態化,項目設計、旅游設施建設景觀化。

4、深化合作,有助教學

項目策劃要有助于加強番職院與企業的合作,有助于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有助于教學工作,同時更好的展示校企合作的教學成果,形成良好的循環。

(二)建設內容

1、規劃設計要先行

結合番職院學校具體情況,按照景區的標準(4A)規劃校園,設計“校園景區”總體建設方案、”校景“標識和導示系統及其工藝材料與制作。

2、項目策劃是載體

重要校園設施、景觀的建設、裝飾和展示,包括校門、圖書館、實驗室、教學大樓等。“校園景區”景觀綠化、道路、小品建筑等的設計、安裝、裝修裝飾等工程。旅游標識和導示系統工程建設包括大型戶外立牌、戶外導引牌、路牌、指示燈箱、LED、校園整體導示牌等導示系統的空間布局、各導示項目、設施設備設計、材質選擇、制作工藝的詳細說明,以上各項設施設備的制作和安裝。

3、實踐教學是目的

創建校園景區實踐教學基地是番職院酒店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此舉措不僅促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也很好的挖掘了校園文化,優化校園環境,提升番職院的校園形象和知名度。針對酒店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安排實踐教學,讓教學活動在真實景區中開展,提高學生動手、適應市場的能力。

“校園景區”策劃的旅游項目是為專業教學而服務的,促進酒店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思路,有助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專業課程的設計。

充分利用“校園景區”的條件,將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專業的相關專業課程置于“校園景區”的環境空間中。以整個校園景區為載體,開展旅游景區管理、旅游地理學、旅游資源開發規劃、旅游策劃與規劃、旅游心理學、旅游市場營銷、旅游景觀設計、旅游文化學、導游業務、酒店前廳實習、酒店會議接待、酒店餐飲接待、酒店客房預訂等課程的認知、理解、應用的教學。開展校園導游講解、景點介紹、路線設計等實踐課;可以開展校園(室外)現場觀察、觀摩、設計等。

以校園旅行社、學術交流中心、國際合作培訓中心、青年旅館、頌雅園、學校飯堂等為依托,開展旅行社管理、酒店經營管理、前廳和客房管理、導游業務、導游概論、餐飲管理等課程的認知、理解、應用的教學。

以“校園景區”校內實訓基地作為專業或行業實習對象,對旅游景區、旅游企業、旅游市場、旅游線路、旅游服務、旅游消費行為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全面的認知和實習。做到足不出戶(校)就能全面接觸、了解、研究旅游專業或旅游行業,認知旅游企業、旅游市場、旅游線路、旅游消費行為,提前接觸、了解旅游行業。

4、運營模式是管理

由學校自行承擔或者尋找具有4A級景區經營管理經驗的品牌企業,合作開展“校景”的經營管理。校園景區內各功能分區主題概念不同,運營項目不同,采取不同的開放模式,具體經營運作內容和方式包括:

以番職院旅游管理專業為核心,學校相關部門合作成立專門的“校景旅游發展部”,專事校園景區的教育教學(專業實訓)、旅游觀光(青少年修學旅游、市民觀光旅游等)、文化交流(各項重大的校內外教育教學及文化交流活動)。以整個“校景”為旅游景區,根據條件以旅游管理專業的師生力量組建校園旅行社(模擬或實體);以國際合作培訓中心為載體,承擔住宿、餐飲的旅游功能。

設立“番職院校景合一旅游發展基金”,多方籌集旅游專項發展基金,專門用于校園景區的旅游發展,專款專用。

校園景區采取開放式運營模式,游客可自由進入游覽;但校園景區內教學區域、實訓基地等部分旅游項目采取“定期開放、預約游覽”的方式,部分場館設施免費開放,部門實行收費;體驗旅游項目、酒店住宿設施、餐飲等運營收費。

旅游屬于知識性的服務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較高。高校承辦旅游項目,具有專業知識的優勢。番職院旅游專業擁有大量畢業生與在校生,學以致用,為發展校園旅游提供了專業的人才。

面向不同的游客群體,開發系列化、專門化的旅游產品類型,如本校非旅游專業學生的文化休閑旅游、所在區域中小學生的修學旅游、本市市民的觀光休閑旅游、國內兄弟院校(教育教學)考察觀摩旅游、其他群體的文化體驗旅游等。面向不同需求,除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外,組織開展系列化的校園文體活動,設計成為事件旅游產品體系。

五、小結

酒店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日常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實踐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加強校內專業實踐基地的建設,提升番職院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對酒店行業和旅游行業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在畢業時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篇(7)

關鍵詞:景區規劃;自然辯證法;生態自然觀

近年來,旅游與文化的融合產生了巨大的效益,旅游產業作為促進文化產業大繁榮大發展的重要推手,其規模也將越來越大,旅游業將越來越專業化。我們需要一個正確的理論作為依據對旅游業進行全方位地管理。自然辯證法中的生態自然觀在旅游業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自然辯證法簡介

自然辯證法是哲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是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理論體系。自然辯證法屬于哲學門類,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觀是人們對自然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1]。它吸取了歷史上自然觀的精華,摒棄了舊自然觀的糟粕,研究和認識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科學圖景及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特征和規律,并研究和認識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

二、 自然辯證法的實踐指導意義

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哲學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我們要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并通過它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這就需要一個正確的哲學理論來指導我們在旅游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旅游資源,自然辯證法為我們提供這一整套理論,要求我們在旅游開發中要堅持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三、 旅游業中的自然辯證法

旅游規劃是一個地域綜合體內旅游系統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方式的整體部署過程。旅游規劃經相關政府審批后,是該區各類部門進行旅游開發、建設的法律依據。旅游規劃要求從系統全局和整體出發,著眼于旅游規劃對象的綜合整體優化,正確處理旅游系統的復雜結構,從發展和立體的視角來考慮和處理問題。旅游景區規劃人員通過對景觀的開發,給予人以特定的需要,滿足人們休閑放松的心理要求,同時,在旅游開發過程中還注意保護現有旅游資源,不以消耗環境為代價來獲取利益,因此它充分體現了自然辯證法生態自然觀中,堅持人與自然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強調人類的長遠、整體利益的要求和思想。

1.旅游景區規劃要遵循生態自然觀

辯證唯物主義生態自然觀認為,人要與自然和諧一致,人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新景區開發在滿足人的生活與發展時,必須尊重自然,與自然協調一致。旅游大眾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國的旅游業迎來了大發展時期,但隨之而來的景區發展失衡的現象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我國旅游業遭到重創,絕大多數地區的旅游業發展跌入深淵,主要旅游發展指標一派慘淡,唯獨麗江逆市而上,一枝獨秀。然而,麗江新舊城區的規劃失衡,乃是未來20年可持續發展的最大軟肋。如不改弦更張,麗江古城將被商業街、集貿市場、賓館團團圍住,成為庸常城市化圍墻里的“街心公園”,一如今天的紫禁城,因為北京的新老城區建設嚴重失衡,早已經失去了“城”的意涵,成為孤零零的博物館。所以,我們在進行景區規劃時,必須遵循尊重自然,與自然協調一致而不可看重眼前之利。

2. 景區規劃必須注重人的發展

如果說景區規劃過程中所考慮的安全因素是保證人的存在,那么設計規劃出來的景區則是注重人的發展。如果所設計規劃出來的景區是安全可靠的,則進一步為發揮它為為人所用的功效,必須提升人的績效。首先,景區規劃就是為人類使用而設計,就是為提升生活品質而存在。很多面向市場的景區無不以滿足游客需求突顯其使用價值而存在。其次,提高游客滿意度的產品才更受青睞更有市場。為滿足人的不同需求,各種不同類型的旅游景區面向不同人群而規劃設計出來。例如,旅游景區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按景觀特征分類:山岳型風景區,峽谷型風景區,巖洞型風景區,江河型風景區,湖泊型風景區,海濱型風景區,森林型風景區,草原型,史跡型風景區,革命紀念地,綜合型風景區;按功能設施分類:觀光型風景區,游覽型風景區,休假型風景區,民俗型風景區,生態型風景區,綜合型風景區。

3. 景區規劃必須注重游客的滿意度。

面向市場的產品都是方便人的使用,景區也一樣,需要體現其使用價值。投向市場的旅游景區必須考慮到游客的舒服度和滿意度。一件面向市場的產品,人們看了不喜歡,用起來不舒服,這樣的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是可想而知的。現在許多人旅游產品從規劃、功用等多方面給特定的人群提供特定而周到的服務,很受市場青睞。如何通過刮花設計的景區與游客達到“貼心”的效果,如何從不同的視角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是一個重大的課題。產品的價值也就在于它能滿足人的需求,脫離人的滿意度而談產品顯得空洞而沒有了方向。因為沒有人的需求和增進人的滿意度作為指導,景區規劃的發展也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旅游景區規劃的發展體現了服務于人、關心人、尊重人的精神,只有如此,旅游業才能更好地服務人類。

四、 結語

自然辯證法科學地解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從而為人類自身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在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下,旅游業發展、景區規劃應該更加重視人與包括人造物在內的自然的協調發展。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出現的同時也產生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對立中求統一,在矛盾中求發展。人類要實施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人與自然現實的、具體的、歷史的、辯證的統一,離不開自然界客觀規律的制約,離不開物質性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根本基礎 [3]。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掌握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探索景區規劃與人類、與包括人造物在內自然環境的內在自然規律,對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和人類自身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修渝.自然辯證法概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

[2]沈楊.軟件工程中的自然辯證法[J].中國科技信息,2005,(6).

[3]翁翼飛,張麟.可持續發展與自然辯證法[J].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区一区第一页|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中文字幕欧美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jizzjizz国产|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视频|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欧美老妇大p毛茸茸|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www片香蕉内射在线88av8|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各处沟厕大尺度偷拍女厕嘘嘘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小说|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福利| 国产成年女人毛片80s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欧洲无线乱码2021|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 内射中出日韩无国产剧情| 隔壁邻居是巨爆乳寡妇|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 欧美牲交videossexeso欧美|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