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3: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施素質教育的內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 內涵 作用 實施策略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對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強調。第一,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督逃ā芬幎ü瘛耙婪ㄏ碛衅降鹊氖芙逃臋C會”。受教育機會平等是國家法律規定的一項基本教育方針。第二,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合理素質結構,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質,這是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部分。第三,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因為人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
二、素質教育的作用
1.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強盛、民族的發展。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力競爭日益激烈。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強弱,從根本上取決于一個國家是否具有完善的創新體系。教育在國家創新系統中承擔著知識的創新、傳播和運用的重要任務。教育對于知識的生產和創新的重要職能之一是為其培養創造性人才,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要培養創造性人才就必須改變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變“接受式教育”為“創新式教育”,倡導以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技能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民族的發展,強我中華。正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所指出的:“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p>
2.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在我國教育中居于重要位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應試教育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把學生變成了考試的工具,學生和老師成天研究的是如何做考試題,中學生忙于做高考題,大學生忙于做各種等級考試題,然而走向社會的中學生甚至大學生卻不能適應社會,這正是因為我國的教育缺乏素質教育。大學教育既是成人教育又是職業教育,素質教育在其中顯得尤為重要,讓我國的教育適應社會,為國家培養用得上、用得好的實用型人才,是素質教育的目的之一。實施素質教育是克服“應試教育”傾向的需要。如果片面追求升學率和等級考試過關率,就違背了《教育法》,影響了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實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不利于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更不能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實踐表明,素質教育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實施素質教育也更有利于各個領域拔尖人才的成長。素質教育不僅不會降低學習質量,反而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因此,我國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實施素質教育,把教育為考試服務變為為國家和社會建設發展服務,唯有此,才能有利于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將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1.轉變教育觀念。
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兩大主體,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觀念,教師不是培養一個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是要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自身個性得以充分發展,使整體素質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改善和提高。學生不只是要獲得多高的分數,而是通過課堂教學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職業技能,等等。要依靠主動性,充分發展個性,發揮積極主動精神,發揮自身個性特長,以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2.改革教育的評價體制。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教育評價體制,改變“一考定終身,考試成績決定一切”的教育評價體制,改變過去那種根據考試分數高低來評判“好學生”與“差學生”的簡單觀念,老師對一個學生的評價,不僅是卷面成績,還應有實踐操作動手、動口等成績,更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思維表達能力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使不同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真正確保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3.優化課程結構。
要真正做到不僅注重教學效果,而且注重教學過程;不僅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而且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僅重視單科的教學目標,而且注重跨學科的目標;不僅重視統一要求,而且重視因材施教;不僅重視學生的行為訓練,而且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和身心發展的統一;不僅重視知識、能力的培養,而且重視品德的陶冶,等等。課程結構必須科學化,設立必修課與選修課,促使教學過程多樣化和創造性,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案。
4.創新教學方法。
要實施素質教育,課堂上就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充滿情趣,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可采用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等形體語言與學生交流溝通;或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學習新知識;還可以通過一問一答或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5.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決定著教學效果,讓學生參與預習自學,參與問答,參與討論表演,參與動手制作,等等,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認識,加強師生雙邊交流,心理相容,集思廣益,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探索精神,培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秋.論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教書育人,2011,9.
【關鍵詞】小學生 素質教育 措施 全面推進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實施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需要小學學校根據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按照素質教育的內容,實現對小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目標,應該主要是對小學生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要求,結合小學生實際的發展情況,制定有效的措施,實現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才能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生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一些小學的學校為了吸引生源,只重視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鍛煉,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過程中,小學學校應該樹立素質教育意識,明確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例如,一些小學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片面的注重及格率、提升率和優秀率,把這些作為對小學教師進行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小學的教師為了符合這些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行“滿堂灌”的教學策略,在課外組織學生補課,為學生留大量的課外作業讓學生進行練習,學生死記硬背,不能完全理解教學內容,不利于小學教學效果的實現,也不符合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
2.教學內容不全面。全面實現小學生的素質教育,需要小學學校全面的落實小學教學過程中的課程計劃,按照規定的課程實現對小學生的教育。一些小學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會考試的學科,對于不需要進行考試的學科不能完全落實。而且,學校比較重視語文和數學這些基礎學科,對于思想道德和體育等學科不夠重視,師資力量不足,致使這些不被重視的學科,教師整體素質偏低。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不能夠全面的發展,不利于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
3.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我國的小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一些小學學校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不能全面的實施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而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對教學知識的傳授,不能實現對小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達不到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例如,小學學校對素質教育的理解片面化,只重視智育,忽略了德育、體育和美育在小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存在為應試而教育和為應試而學習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實現小學生的素質教育。
二、全面推進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措施
1.明確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原則。在新的課程標準改革下,小學學校應該在應試教育過程中,重視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在實施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小學學校應該對素質教育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原則進行明確。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缺乏清晰科學的內涵,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一些小學學校錯誤的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實現對小學生的減負,給學生一定的權利;還有一些小學學校只是做“面子工程”,并沒有完全的落實素質教育的內容。因此,在實施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時候,小學學校應該先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原則進行明確,有針對性的實施素質教育。
2.學校明確對小學生的教育目標。根據我國的素質教育要求和內容,小學學??梢栽O置有效的小學生素質教育目標。例如,小學學校為了貫徹實行素質教育,確立了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素質教育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學校順應我國的教育潮流,對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從不同的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證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例如,小學學校一方面根據素質教育的課程設置要求,增加音樂、體育、美術和思想品德等可側很難過,保證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轉變填鴨式的教育模式為啟發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德育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學方法十分重要。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深入的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對素質教育進行全面的了解,明確素質教育的目標。而且,教師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進行完善和改進,大量的應用具有啟發性和鼓勵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德育對小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在全面推進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小學學校應該重視對小學生的德育,培養小學生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國心等。
三、總結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按照我國的素質教育要求,根據目前小學生素質教育中存在的現狀,制定有效的措施,通過不同的方法,實現對小學生素質的全面推進,才能提高我國小學的教學水平,促進小學教學的發展,為我國的教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素質教育;理論學習;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2-0164-02
伴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廣,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地理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培養學生開放的教育觀念、廣闊視野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國民素質教育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那么地理教師如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進行素質教育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提出如下幾個方面的觀點:
一、高中地理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深刻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依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體和主動性精神,注重開發發展潛能,注重形成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中地理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落實素質教育,首先就要加強對現在教育理論的學習,深刻認識和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許多高中地理教師雖然也能夠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理論學習不夠,不能夠深刻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從而導致素質教育的實踐工作很難落實。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師認為地理學科是次要學科,從而使素質教育流為一種形式,成為一句空話。還有一些雖然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的地使用的大量的教具,設計了許多的教學環節,意圖培養學生的能力,強化素質教育,但是由于對素質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結果卻是事與愿違,不但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強度,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由此可見,要想落實素質教育,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不斷加強理論的學習,了解我國素質教育的政策和方針,學習現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把握國際教育的最新動態,以豐富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
二、高中地理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學校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而學校素質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是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來完成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師不但要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全面提升自己,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通過身教來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具體說來,高中地理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首先,高中地理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質。所謂教育,就是教書與育人,要想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不但要具有極強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師德。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一個要求自己,不但要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業務能力,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真正尊重學生、關系學生、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高中地理教師還要注重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師不但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提高自身的創造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圓滿完成現代教育工作。再次,高中地理教師還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高中地理教師不但要提高地理專業知識,還要提高自身在藝術、文學、哲學的修養,掌握心理學與教育學方面的知識,關注與了解當代地理學的動向與相關的知識與技術動態。最后,關注地理教師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對于人的一生中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局部豁達的胸懷、愉悅的心態、堅韌的毅力和進取的精神,不但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還對學生心理的發展與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影響。
三、高中地理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
所謂教育觀念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形成的相關教育現象、對學生主體以及對自己教學能力的信念”。教育觀念對教師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觀念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高中地理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首先地理教師要以人為本,要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和活動空間。同時,高中地理教師還要樹立新時代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還要加強對學生世界觀與人生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環境意識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思想教育,綜合提升學生的素質修養。
四、高中地理教師要重新認識教材
一、要推倒無形的墻,把學校融入社會中去。
學校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之一,是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陣地。但在現實生活中,學校把自己從社會中游離了出來,似乎與外界是兩個世界,遠離了與社會的交流,產生了諸多不利因素。一方面社會(包括家長)與學校在教育期望值的認識上不盡一致,學校所作的一切并不能全部為社會所理解;另一方面,學校遠離了社會,對社會的人才需要只能憑借自己的思維慣勢加以界定,忽視對現實需求的參照,因而在思想上缺乏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準備。
素質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沒有社會的參與,學校就不可能順利實施素質教育。割裂了與社會的聯系,本身就給學校自身造成了不可跨越的障礙。社會要求學校為文明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也就要求學校主動地了解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的發展又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沒有社會參與的教育是殘缺不全的教育,學校不能溝通與社會的聯系也就不能發揮它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實施素質教育,就應主動地彌合與社會的隔離,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去。學校的功能——為社會服務,也決定了這一點,多年來,我們成立家長學校,與學校所在的社區廣泛聯系,從各行各業中聘請輔導員,同時還在社會上確定了學生活動基地,教師廣交朋友等,通過各種渠道加強與社會的聯系,使辦學的路子越走越寬,特別是在加強素質教育上取得了社會的認同和支持,也順應了社會的需要。與社會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主要還是靠學校自身。
二、落實課程方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九三年秋正式施行的國家課程方案中,不但規定了學科課時,而且還有活動課課時,既有必修課時,也有選修課時等等??梢?,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方案本身就體現了素質教育要求,但是在現實中,課程方案往往得不到落實。課程方案在大多數學校還是僅僅只出現在課表上,即或有的在實際中落實了,也存在著“質”的問題。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心中只有文化課(抑或統考課),視音、體、美活動課等為點綴。因而對這些所謂的副課能擠則擠,能占則占,甚至把活動課變成文化課的延伸。舉一淺顯的例子,現在很多學校的音樂課還只限于教會一兩首流行歌曲,體育課則任由學生跑跳嬉鬧,這都與“美育”、“體育”的真正內涵相距甚遠。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因素,但是不論怎么說,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
只有把課程方案落實了,而且也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實。
落實課程方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果脫離了這一主渠道,而異想天開地開展一些活動,戴上素質教育的帽子,試圖用之來體現素質教育的內容,顯然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我們中西部地區辦學條件差,那么,落實課程計劃不失是一條極其可行的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就要求我們開足開齊所有學科,并把它們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上,體現“五育”并舉,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在落實課程計劃時重視了必修課的“必”,選修課的“馴,活動課的“活”。必修課以班級教學為主,選修課和活動課則著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差異,按個性差異重新組合,保證全體學生的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特長的發揮,在整體上使主渠道暢通,落實素質教育。當然選修課和活動課的落實并不是說各校之間都要有一個整齊劃一的標準,我們應從學校師資力量上入手,根據師資力量來選擇開設的內容,以保證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三、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這是導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保證。相當一段時間,對教育質量的評價由于受社會的導向機制的影響,學校自身也只看分數的高低,導致了師生只重智育,忽略了其它方面,教育的職能沒有得到完全的發揮。生動的事實告訴我們,用學科分數來界定師生的優劣,把內涵豐富的教育過程,把學生素質的各個方面用簡單的數字來體現,很難說是科學的、全面的、準確的。高分不一定優,低分不一定差,這樣的例子枚不勝舉。葉圣陶先生認為,“考分”和“升學率”造成“以智害德、以智害體、以題害智”,這嚴重地違背了教育規律,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才的培養、成長和大量涌現。
通過對“應試教育”的剖析,我們發現脫離實際的、片面的教育評價,誤導了教育的發展方向,培養的是畸形人才,這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很不適應的。為此,有必要在學校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在評價的內容上力求全面、合理,在評價的形式上力求科學、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發展學生的個性中,充分發揮其激勵導向作用。通過評價體系的改革,把師生從激烈的“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開創學校全面育人,學生全面發展的生動局面。這里要說明的是考試和“應試教育”是兩個概念,不能等同起來,否定“應試教育”的時候也否定考試這種檢測手段是不對的。
建立起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必須弄清一個好教師、好學生的內涵。好的教師,可以從以下諸方面進行評價,即高尚的師德、現代教育觀、扎實的業務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在這些方面,有虛的,也有實的。師德和教育觀很難用一個標準進行參照,但如果按其構成部分加以細化,就可以找到具有操作性的量化內容。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較強的外顯結果,操作起來相對容易。業務能力反映出來就是學歷是否達標、知識結構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基本功是否扎實等;科研能力主要看成果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教師進行全程評價管理,定期不定期抽查,隨時掌握豐富的資料,逐一量化,這樣就可能較科學、公正地衡量一位教師。有硬的指標,也有“虛”的參照,虛實結合,從而激發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評價,徹底摒棄智育唯一的方法,從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識、身體素質、審美情趣、勞動技能、心理品德、文化知識、身體素質、審美情趣、勞動技能、心理品質、個性發展等幾方面考察,從而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體系不是簡單地對師生的某一方面的反映,而是全面地客觀地透視。有了這種評價導向,落實素質教育就具有了現實意義。
有了對教師的評價體系,相應地就落實了教師管理措施。在整個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注重對教師的行為規范的管理,要求教師既是“經師”,更是“人師”。其次,對教師的“角色”管理。在新的形勢下,教師能否與學生重塑新型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著“兩全”的落實。在這一方面,僅靠教師自身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校的監督。再次,對教師素質提高的管理,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完成繼續教育。相應地對學生的管理也就擺脫了“分數”的束縛,學生的行為、品德、思想等被納入管理的內容,從體制上保證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職稱的評定是對教師評價的最直接的體現之一,我們打破了看年限、看教齡的不合理的評定標準,根據整體評價的結果來認定;同樣對學生評價也突破了分數唯一的樊籬。這樣從導向上就保證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四、以“合格+特長”為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針對基礎教育中“應試教育”提出來的。它以遵循受教育者身心規律為前提,以適應社會需要,促成受教育者的社會化為宗旨,以正在成長中的全體受教育者為主體,以全面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特長為核心,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為一體的整體化教育。素質教育在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全面發展并不是要求學生平均發展,而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尊重個性、發展個性。在整個素質結構中,個性發展是最具獨特性質的一個方面。由于先天的、環境的、教育的諸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這就決定了教師不能要求有差異的個體都要達到統一的目標。成功的教育必然是幫助學生發現“特點”、強化“特點”、發揮“特點”的教育。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小范圍內嘗試,開設課外活動課,成立興趣小組等,經過一定量的積累,在某一方面通過總結經驗,形成規模。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舉辦興趣小組,開設第二課堂,必須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的,它的出發點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它完全不同于以“應試教育”為目的的興趣小組、第二課堂,前者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后者則是簡單的形式。興趣小組,第二課堂要在“合格+特長”的目標導引下,長久穩定地開展下去。
為實現這一點,(1)校長應具有開拓精神,大膽解放思想,徹底改變自己的辦學指導思想。常言說: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2)要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教師是辦好學校的主要力量,他們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才能素質,尤其是獨特的教學風格,對培養學生的特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創造條件,改善辦學條件,創造必要的物質基矗在這一方面,我們采取典型引路,循序漸進,形成規模的方法。先在家長支持的學生身上著手,然后利用這些家長、同學的影響,取得了廣大家長的認同,開始了大范圍的推廣,逐漸有了規模,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五、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
素質教育涉及的方面較多,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校園環境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7-155-01
學校教育的改革必須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是全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已經是擺在每個數學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更好的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筆者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來實施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繡花先得手綿巧。”作為普及和貫徹素質教育的主要力量和直接踐行者,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不容忽視。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不僅應該具備數學學科知識方面的扎實基礎和深厚功底,而且還應有學科以外的淵博知識儲備,同時,還應兼具高尚的道德品質、崇高的職業理想以及跟學生的交往溝通等能力以及各種實踐技能等。具體來說,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個方面來全方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師德,即老師的品質道德。在日常生活和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應該時刻牢記自己“教師”的身份,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思想政治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水平。正所謂正人先正己,只有當教師能做到言行舉止為人師表,才能在學生面前樹立榜樣,真正以引導者的姿態正確地指導學生,使自己在完成“傳道、授業、解惑”使命的同時,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方面發展的綜合型人。
自身的專業素養,身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理應對數學學科知識把握到位,不僅要熟知其中的各種基本概念、數學公式和公理等,而且還要善于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對其予以運用,解決現實問題。
除了積極打造深厚的專業功底之外,教師還應該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和強化,社會對教師自身知識儲備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僅應是某一學科領域的“專家”,更應是涉獵廣泛、博學多才的“雜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自己在歷史潮流的沖擊下保持一定優勢,學會審時度勢,及時發掘出新時代背景下自己所教學科以及相關學科新的內涵,摸索出更科學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從而最終實現素質教育。
二、在教學中要做到教書育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中除了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是教育好學生,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幾方面的全面發展,這既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本質特征,又是它的一項核心任務。小學是實施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是促進人的心理全面發展的奠基工程。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能力的培養,課業負擔是否過重,心理素質能否得到發展,都直接影響到他們個性的全面發展,對他們的一生均有深遠的影響。
所以義務教育大綱中,將結合數學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與“雙基”和“能力”培養的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充分認識教書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有意識、有目的地結合數學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得教書與育人能在教學中更好的體現。
三、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我們在反思評價以往的教育時,都認為過去的教育過于劃一和死板,學校面對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忽視了個人需要。素質教育強調遵循個性教育原則,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達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在當前班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要求每節課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是不現實的??尚械霓k法是把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次劃分,對不同層次學生分類指導。
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注意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大綱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在大綱基礎上加深拓寬,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了解乃至鉆研自己所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的滿足其進一不學習的需要,并注意培養其學習的獨立性、創造性。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在速度上、難度上適當降低、放寬要求,并對其提供多種形式的幫助。最終使得每個學生都得到提高。
四、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要“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必備的素質。蘇霍姆林斯基說“不會學習導致不想學習,不想學習又導致懶惰”。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并對學習產生興趣。
因此,教學應切實加強學法指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少教師對素質教育還缺乏比較深刻的理性認識,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缺乏一種全方位變革之后的適應性,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并沒有完全從教師的思想觀念中消失。一些校長對素質教育的三令要義缺乏全面理解,認為開齊課程就是全面發展,注意后進生的培養就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就是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有的學校由于對素質教育存有偏見,課內搞應試教育,課外搞素質教育,考試科目搞應試教育,非考試科目搞素質教育。還有的教師說:“素質教育好比一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一位五年級語文教師說:“素質教育內涵太深,概念太大,不知從何入手抓,感到茫然。”
中小學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認識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實施素質教育不僅是教育思想的一次深刻變革,也是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育人模式的一次深刻變革。只有教師教育恩想的轉變,才能帶動其他各方面的變革,教師的教育思想不轉變,即使有了先進的教學內容、先進的設備和手段,仍然不能在教育實踐中發揮作用。
今天,當小學從統考的壓力中解放出來時,校長應將全體教師的注意力從學生的分數轉移到提高辦學水平上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上來,引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改變那種“只重智育,輕視德育”、“考什么教什么”“只抓知識灌輸,忽視能力培養”,“只抓書本知識、忽視實踐環節”的現狀,從偏向少數學生到實實在在面向全體學生,從單純追求學科知識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實施素質教育不僅學校校長,教師要轉變觀念,社會和家長都要轉變觀念。
北京朝師附小校長王秀云說:“取消統考以后,社會上單純用分數衡量學生。評價學校的觀念并沒有改變。諸如,社會上對學校的許多改革舉措不理解,不愿接受就近分配的現實;重點校雖然取消了初中,但一些以重點校為依托的公辦民助學校,仍然根據成績選拔學生;一些家長又開始擠這條路,利用課余時間為孩子請家教,四處購買復習資料,”王校長深有感觸他說:“實施素質教育,光有學校的積極性和良好的愿望是遠遠不夠的,社會上的輿論導向與家長的強烈愿望,對學校是一種無形的制約。
雖然小學升初中取消了統考,學校獲得了解放,但是來自社會和家長的壓力還在?!?/p>
今秋臨近開學時,與往常一樣許多書店和個體書攤相繼推出“新學期教材輔導書”,家長開始穿棱于大街小巷,為孩子挑選各類書籍。近日,記者來到西城區一家書店,一進門·“上重點中學、考名牌大學”的大幅標語十分惹人注目。
據經理介紹,書店每年提前兩三個月就做好準備。各類參考書大約500多個品種,京、津、滬、福建、遼寧等地的一應俱全。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參考書包容了從小學語文數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封面醒目的位置都標有某某重點中學編著的字樣。
小學教材輔導書仍然倍受家長的青睞,記者問一位正在購書的家長:“小學升初中取消了統考,為何還買這些書?”這位家長說:“雖然小學不考了,但是將來考高中考大學照樣看分數,無論什么時候,抓學習都不會錯。”據書店經理介紹,八月上旬,就出現了眾多家長為孩子選購教材輔導書的情景,一直持續了兩個多月,每天的銷售額由七八千元增至1萬元以上。
有的家長不僅給孩子買,給自己買,還給老師買,要求學校多給孩子留作業。
對此,許多教師深表憂慮,他們呼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應首先通過輿論導向,轉變家長的觀念。給學生松綁,家長要成為素質教育的支持者,努力配合學校促進孩子全面鍵康成長。
近年來,以教師為主要對象的教學參考書也越來越成為家長的搶手貨。今秋開學前夕,北京西城區一家書店準備了5萬冊,早早打出預售廣告。家長買這種書目的,在于輔導孩子學習,這說明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家庭教育的軸心仍然偏斜。
面對家長的熱情,北京和平里四小副校長齊寶路說:“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在減輕學生的負擔,家長這樣做實在是幫倒忙。把教師備課用的教、參作為中小學生家庭輔導用書,實際是應試教育造成的誤導,不僅會干擾教師的教學計劃,還會使學生陷入高分低能的怪圈。”
有關資料表明,全國每年出版的近60億冊圖書當中,學生課外讀物約11億冊。
關鍵詞:素質教育;英語教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9-0397-01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一)素質教育的含義
素質教育是指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素質教育是在先天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把外在的各種教育影響內化為學生個體內在穩定的素質。素質不同于知識,素質是人學習和利用知識的基礎,知識可以促進素質的提高。素質更與能力不同,素質是內在的潛能,它通過能力作用于外界,是形成和發揮能力的基礎。也因此,素質是決定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素質教育的本質在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而非以知識為本、以教師為中心;全面發展而非片面發展;以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而非僅僅掌握書本知識;開發認知潛能而非只灌輸現成知識。
(二)素質教育的內容
1、語言素質的培養。包括語言基礎知識、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盡可能地用英語教學,讓學生直接用英語理解英語,盡量減少母語的語言特點對其英語思維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改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真正做到精講多練,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知識,力求達到提高交際能力的目的。
2、文化素質的培養。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都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知識不僅對語言學習有幫助,而且也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在英語教學中盡量利用教材,擴大背景知識,適當地增加文化含量。還可以通過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來介紹西方的風俗文化,讓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3、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我們應寓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于英語教學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通過廣泛的教學內容,通過對當今一些熱點問題的學習和思考,借助中外優秀文化傳統來陶冶情操,來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4、審美素質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英語的語音、書寫、教師精湛的課堂教學設計等均含有美的因素。教師要擁有審美意識,能夠敏銳準確地發掘、提煉教學中的審美因素,結合自己的審美觀念、標準、情趣,藝術地展現和傳遞給學生,做一個“美”的傳播者,讓整個教學活動充滿美感。
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有其特定的內涵,其主要任務是實施英語業務素質教育和以英美文化為主的文化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使學生能借助于英語這一工具交流信息,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教授語言的同時,借助于英語這一語言工具,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了解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加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吸收外國文化的精華,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是新的教學大綱賦予高校英語教師新的使命。
(一)創新教育思想和觀念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堅持課內外相結合的教育觀念,注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教學體制和機制的創新,積極貫徹實踐固本強基、拓寬口徑、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教學思想。通過確立高水平的教改目標和學習目標,拓寬多樣化學習渠道,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增強對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
(二)有針對地實行個別化教學
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在新生入學時進行摸底考試,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化教學。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應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向雙向雙維的方向發展,擴大他們的視野。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采取雙向雙維模式,特別是在進行語言實踐的時候,要采用小班通過雙向雙維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練習的機會。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
在高等英語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多了解英國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為以后順利地進行交流奠定基礎。同時可以指導大學生多閱讀一些趣味英語書籍或者參加英語演講會,以豐富他們的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從多方面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的培養。
(四)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的水平高低,決定了學生學習素質的高低。由于外語教學的特殊性,一名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有一個普通教師和語言教師所具備的各種基本素質,還應該具備與其相關的個人品質。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科學和教育藝術以及自身的基礎素質,對素質教育的實施起著直接的作用。
總之,要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就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正確對待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關系,開拓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民慶.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J].高等教育學刊,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