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4: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營管理風險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營策劃的理論依據
項目的經營策劃本質上是進行項目成本風險控制的組成部分,其主要理論依據是風險控制原理。基本原理是:首先進行風險辨識,判定風險出現的概率、可能造成的損失,針對風險采取預防、控制措施,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或降低風險可能發生的概率或降低可能造成的損失,達到降低風險等級的目的。
具體實施過程是,第一步,羅列所有的經營活動過程,針對每一個經營活動過程再將可能發生的風險全部羅列出來,再分析各個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風險發生的概率,確定風險等級。針對每一個風險采取控制措施,最后,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后的風險等級,當風險等級降至企業可接受的范圍時,不再進行分析。對降低等級后仍不能接受的風險,進行第下一輪的分析、控制循環,直至達到目的。如發現采取任何措施后仍存在不可接受風險,則可考慮承擔違約損失,終止合同。
經營策劃的必要性
經營策劃的目的是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加企業的預期收入,并制定采取的控制措施,對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具有指導意義。
工程項目的最終產品一般是生產裝置、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系統、通訊系統等工程實體,其特點是:投資總額大、施工過程復雜、受外部環境影響大、持續時間長等。工程項目的特點決定了其施工經營風險較大,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風險。
工程項目的復雜多變同時也給能力較強的企業提供了利潤增長的機遇,如賺取材料價差等機會,經過策劃,在機會出現時,則可以為企業獲取更多的收益。
綜上所述,工程項目的前期經營策劃十分必要,策劃的水平高低將決定整個工程項目的總體經營水平和盈利能力。
經營策劃的內容
經營策劃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內容
工程概況
說明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承包范圍、工期要求、涵蓋的專業內容、工程實物量、工程特點、工程難點、工程相關方(包括業主、監理、聯營單位等)情況。
經營總體方案
工程經營總體方案包括以下內容:工程分包范圍、分包方式、項目目標成本、目標利潤、經營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擬采用的先進技術及其成本、效益預測、主要施工技術方案的技術經濟比選。
項目經營風險分析
項目風險分析主要是羅列全部的項目經營風險,并分析其可能發生的概率、造成的損失等,確定經營風險的等級。風險分析包括以下內容:
合同風險分析:墊資風險、材料價格風險、業主反索賠風險、合同不確定內容的風險;
環境風險:自然環境風險、氣候風險、外部社會環境風險(窩工、工期延誤等可能性);
組織模式風險:分析擬采用的工程項目組織機構、經營模式可能產生的風險
作業風險:各專業工程的施工工序可能發生的質量、安全問題及不良后果。本項內容繁雜、分析工作量較大。
經營風險控制措施
企業可接受的風險,一般風險等級較低,出現的概率較小,即便發生風險,造成的損失較小可忽略不計, 而消除此類風險,企業消耗的成本將大于可能出現的損失,因此,對此類風險僅需辨識,不采取控制措施。
對企業不能接受的風險,需要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風險等級,或轉移風險。
對合同風險、環境風險、組織模式風險,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針對措施,消除風險產生的條件,規避風險或轉移風險,或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減少風險發生帶來的損失。
對作業風險,需在專業工程師、安全工程師的協助下,針對風險發生的原因,采取技術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降低風險等級。如采取架設、隔離等安全措施;加大預制深度,減少高處作業,降低風險等。
經營風險控制的分析、對比工作量較大,且需要進行二至三輪的循環,不斷降低風險等級,直至全部風險達到企業可接受的等級。如仍有風險等級較高,企業無法接受,則需要與業主進行協商,終止合同,并承擔違約損失。
利潤增長點分析
在進行風險分析的同時,一般會發現可能出現利潤增長的方面,對此應進行充分的研究,并做好制度、措施方面的準備,爭取效益的最大化。
利潤增長點應包括以下內容:
合同利潤:工程量變化、材料價差、索賠等;
組織措施降耗:合理組織,消減人工峰值;加強管理,合理降低材料損耗等;
先進技術運用:運用先進技術,如自動焊接技術、電動倒鏈技術等降低成本;
市場開拓:利用現有資源,承攬額外的工程任務。例如,利用大型吊車就近承攬吊裝任務,以最低的成本增加獲取較大的營業收入,達到攤薄工程項目成本的目的。或利用保運人員承接短期的零星工程等。
市場開拓需要熟悉周邊環境,預測潛在市場,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激勵機制等。
工程項目經營策劃的要點
經營策劃是超前管理的手段之一,其可操作性、準確性,取決于經營策劃的水平。工程項目經營策劃應細化至作業工序,以加強策劃的可操作性;應進行充分的調查、收集基礎信息,提高策劃的準確性。
總體方案策劃要點:
總體方案是經營策劃的總體框架,決定了策劃的總體定位高度,因此應慎重選擇總體方案。確定總體方案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工程概況
工程概況主要注意核實項目的主要工程實物量,保證策劃分析的基礎數據準確、細致,從而保證策劃的可操作性、準確性。
重點進行項目特點分析,根據項目的地理位置、周邊資源情況、施工的技術質量難點、HSE控制難點、極端天氣的影響、項目生產工藝對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充分分析工程的各方面特點,為抓住重點進行管理做好準備。
分包范圍
---如分包單位的成本+總包單位的管理成本,小于自行施工成本+管理成本,則應考慮分包,并分析分包可能存在的風險、風險控制措施;
---如工程涉及專有技術,自行施工困難,則考慮分包,并考慮分包風險。
---受資源限制自行無法完成的工程量,考慮分包,并考慮分包風險。
---將風險較大的工程與較小的工程搭配分包,使分包單位的總體風險降低,便于分包風險控制。
經營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般經營管理的主要措施容易照搬公司的管理規定,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強,注意結合本工程項目的特點,針對每個工程特點提出管理措施,突出管理的重點,解決主要矛盾。
風險分析要點
風險分析的主要工作量集中在作業風險分析上,全部工程按專業分解至工序,再分析每道工序的風險,羅列出的風險數成千上萬,然后對每個風險進行分析、確定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損失,確定風險等級,此過程可能循環二至三次,需要消耗較多的資源和精力。
如作業風險分析水平較高,則總體工程的風險可實現真正的預控,防止出現大量的事后補救現象,對成本的節約作用不言而喻。但如風險分析時分解不夠細致,則可能遺漏重大風險,使風險策劃化為空中樓閣。
合同風險、環境風險、組織風險的分析,需要組織人員進行基礎的調查工作,再組織專家組進行全面的討論、分析,本項分析需要綜合知識、能力較強的人員完成,一般人員難以達到要求。
風險控制措施要點
風險控制措施主要強調針對性,任何措施必須針對于某一可能發生的風險提出,風險分析中列明的風險成千上萬,而每個控制措施一般不止一項,因此,控制措施的數量龐大,非一己之力所能承擔,需要將控制措施落實到職能部門,傳達到作業層的崗組,發動全體人員落實控制措施,充分依靠團隊力量完成控制。
為提高主動進行風險控制的積極性,需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提高控制的實際效果。
充分利用管理軟件、先進技術,提升控制能力。管理軟件課利用微機和軟件系統消除大量人為波動影響、減少大量的簡單重復計算,將管理人員的主要精力解放出來,用于事前的控制、分析,可極大的提高管理效果。先進技術可大大降低操作難度,降低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降低作業風險、提高功效,從本質上實現風險控制,提升風險控制的總體水平。
利潤增長點分析要點
利潤增長點分析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員、機具、材料,實現額外的營業收入。
先進技術的運用,可提高功效,降低成本利潤增長點應充分考慮先進技術的運用;
先進的管理軟件、理念,可提高施工組織效率、加強材料控制,對降低成本有較大幫助。
其他可能出現的機會是:市場擴展、合同效益增加等,在經營策劃中應進行充分的預測,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一旦機會到來,立即緊緊抓住機遇,創造最大的收益。
一、企業經營管理內涵
經營管理是指企業在經營中為了使各項活動都能夠按照計劃或者目的順利推進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動之和,經營管理具體包括經營以及管理兩個基本概念,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加上二者之間的滲透,一般都將經營管理放在一起來進行分析,但是經營與管理依然存在一些區別,其主要區別在于經營更多的是對外,企業進行市場活動,獲取資源,提升知名度;管理更多的是對內,強調理順內部管理流程,建立起來規范的秩序。企業經營管理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其內涵還隨著企業經營管理理論發展而不斷拓展,目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對于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范圍進行確定;進行市場分析預測,編制年度發展規劃;建立規章制度,完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完善企業市場營銷管理,做好市場營銷活動安排;開展企業財務管理,做好利潤分配;開展企業全面診斷。
二、企業的經營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
經營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對于企業經營具有重要作用,這些作用主要集中在戰略制定、決策分析、財務管理、資源開發等幾個層面,具體闡述如下。
1.戰略制定作用
戰略是企業發展的最高綱領,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經營環境中,企業唯有明確戰略,才能夠始終堅定發展方向,進而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戰略制定是企業經營管理最主要的作用,企業戰略制定要求經營管理者能夠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經營管理在戰略制定方面的作用主要就是進行戰略環境的全面分析,主題包括宏觀環境分析、行業環境分析等;制定戰略目標,在戰略環境分析的基礎之上,制定出來與戰略環境要求相適應的戰略目標;進行戰略目標分解,制定詳細的戰略實施規劃。
2.決策分析作用
決策分析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可以說企業經營管理就是決策,面對復雜經營管理環境,需要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夠保證企業的生存發展,反之如果決策失誤則會將企業拖入危險的深淵。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分析作用主要集中在效益分析以及風險分析兩個方面,效益分析方面就是綜合評估分析不同決策方案的成本以及效益,力求決策方案能夠給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風險分析方面就是要分析決策方案的潛在風險,準確把握風險種類以及風險大小,力爭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3.財務管理作用
財務管理本身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決策,財務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對于資金籌集、使用、管理、分配等,從而確保企業財務健康,為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財務管理的內涵主要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以及利潤分配管理,從籌資管理來說就是要通過合理籌資,實現籌資成本最小,同時還能夠較好的滿足企業資金需要。投資管理主要就是給企業的投資提供財務支持,進行財務風險分析,確保企業投資風險的可控性。營運資金管理是對于企業經營中的現金流進行管理,合理持有現金,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利潤分配管理主要就是合理協調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科學確定利潤分配以及資本積累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企業當前發展以及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
4.資源開發作用
企業經營管理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進行資源開發,資源開發涉及到市場開發、產品開發、人力資源開發、技術開發等等,資源開發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構筑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企業來說資源開發是否高效將會直接左右企業競爭的成敗,只有良好的資源開發水平,才能夠保證企業擁有領先對手的卓越產品,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擁有一支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人才隊伍,擁有核心技術等等,這將會是企業競爭力提升的最堅實保障。總之,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資源開發范圍非常廣泛,需要企業統籌好各種資源開發之間的協同關系。
三、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具體策略
鑒于經營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企業高度重視經營管理的完善以及提升,重點在人力資源管理、經營環境分析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不斷努力。
1.完善人力資源管理
在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方面,重中之重就是要完善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同時也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開展的主體,因此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的關鍵。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企業關鍵是要樹立起來正確的管理理念,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的工作積極性,改善人力資源的綜合素養,提升員工的崗位勝任力,尤其是加強經營管理人員培訓以及開發,為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實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
2.注重經營環境分析
企業經營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在于經營管理環境的分析,通過摸清企業經營管理環境,來為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詳實的資料。經營管理環境分析方面需要企業引入PEST、SWOT、五力分析、企業診斷等工具,從而全面的把握好企業的宏觀環境、行業環境、企業內部環境等等,根據經營管理環境的分析來給企業決策、財務管理、流程優化等等提供基本的資料,然后提升經營管理策略準確性,推動企業經營管理的改善。
3.加強企業財務管理
關鍵詞:中小企業 風險 非財務指標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4392(2011)07-0047-03
我國中小企業雖然在企業數量上占據主導地位,但在銀行貸款總額中所占比重甚低。據統計,在1000多萬家工商登記注冊的企業中,中小企業占90%,而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僅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24%。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難以對中小企業信用風險進行準確把握。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不規范、財務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商業銀行主要依據財務指標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失靈”,無法完成對企業信用風險的準確判斷。因此在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分析中,必須加入多種非財務指標的定性分析。
一、 非財務指標的重要作用
非財務指標是指那些不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不一定與財務狀況相關,但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各類指標。在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分析中,加強非財務指標的運用有助于信貸人員進行全面、準確地分析,提升貸款判斷、決策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判斷企業的還款能力。在分析企業的還款能力時,商業銀行習慣于分析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財務指標。但財務分析只是對企業的歷史還款能力進行分析,且是建立在持續、穩定經營,財務報表真實、準確反映企業經營的假設上。事實上,中小企業普遍經營規模較小,多為“家族型”企業,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核算不規范,財務報表的編制隨意性較大,可信度相對較低,主要通過財務指標計算難以準確掌握企業的未來經營變化情況。而且,企業的經營狀況受其行業風險、經營風險、管理水平、主要經營者素質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作用。所以在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分析中,非財務指標的分析不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是判斷企業的信用。一筆貸款能否按期償還,除企業的還款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還款意愿。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貸款形成不良的原因不是企業沒有還款能力,而是“有錢不還”,惡意套取銀行貸款。而銀行在進行企業信用風險分析,做出貸款決策時,僅靠財務指標分析難以獲取企業還款意愿信息,必須綜合分析企業信用等非財務指標才能得出判斷。
三是判斷企業真實信息。中小企業的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基本制度,總的來說殘缺不全;或者雖制定了幾項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未得到認真執行,這導致企業外部監督困難重重,企業信息透明度低。商業銀行在貸款調查中要掌握企業的真實信息,往往需要通過對非財務指標的收集、監測、分析和利用,來補充還原企業的財務指標,從而判斷企業的真實經營發展狀況。
二、非財務指標設定原則
(一)突出重點原則
中小企業非財務指標涉及各個方面,在企業信用風險分析中把各種因素都涵蓋在內,不大可能,而且評估成本也很高。所以對非財務指標的設定要堅持突出重點原則,主要考慮對企業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
(二)針對性原則
確定非財務指標時,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中小企業運行特點以及所屬經濟區域特征,考慮其所適用的經濟政策和監管要求,合理確定。
(三)可操作性原則
非財務指標的設定,要選擇那些便于理解、便于獲取,普通適用,實用性強的信息,否則會產生誤導,容易引起評價結果失真。
三、非財務指標的設定
中小企業多具有經營決策、管理、財務權力集中于企業少數管理層,甚至企業主一人身上的特點,換句話說“法人”和“私人”在中小企業身上幾乎重疊,難以區分。企業經營之外的因素即企業主或企業核心人員自身的因素對企業的持續經營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按照非財務指標的設定原則,基于目前企業信用風險分析的非財務指標體系和中小企業經營特點,將中小企業非財務指分為與企業經營相關的非財務指標和與企業主相關的非財務指標兩類進行具體設定。
(一)與企業經營相關的非財務指標
1.企業所在行業:不同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潛力、競爭的激烈程度,受到的政策支持程度都不盡相同。企業所處行業發展前景的好壞、政策支持力度的高低,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到企業償債能力。
2.企業所處行業地位:雖然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與大企業相比在很多方面不占優勢,但并不代表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就弱。若企業在本行業中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技術水平、生產工藝居于行業領先地位,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相對較強。
3.企業主經驗:企業在本行業或相關行業的從業年限,取得的業績和具有的影響力,以及企業主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企業的持續穩定經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4.企業經營管理安全措施:中小企業大多生產條件簡陋,作業環境差、從業人員以農民工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加之企業個別負責人安全生產意識淡薄,只追求利潤而忽視安全,造成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對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其資金實力弱,因安全措施不得當,引起的工傷、火災、產品事故等,極易給企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拖垮整個企業。
5.企業融資渠道:在中小企業非財務指標分析中,商業銀行要特別關注企業的高利貸借款。因高利貸利率相對較高,一年期利率能夠達到50%的水平,利潤率相對較低的中小企業難以長期維持如此高息的借貸,易造成企業的資金鏈條斷裂,引發企業危機。
(二)與企業主相關的非財務指標
1.企業主接受貸款調查的誠意:商業銀行在進行調查時,企業主是否愿意真實披露相關情況,所提供口頭、書面材料是否真實可信,是否存在刻意隱瞞或欺騙的情況。如果在調查中企業主不予配合或提供虛假信息,將直接影響調查結果,也說明存在套取銀行貸款的可能。
2.企業主信用狀況:歷史數據和實踐經驗表明,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與其所有者或主要經營者的信用水平具有極大的一致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中小企業貸款視同對其企業主個人的貸款,因此,從中小企業主個人的信用歷史,就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期中小企業未來的還款表現。
3.企業主個人品質:重點考查企業主或企業核心人員有無不良嗜好、是否穩健踏實、社會各界評價如何。在多數中小企業中,企業主即是企業,兩者難以分割。如企業主有賭博等不良嗜好,很容易造成挪用企業資金歸還賭債等事情的發生,進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4.企業主家庭狀況:該項非財務指標的分析與“企業主品質”分析基于同樣的原因。企業主的家庭成員包括配偶、子女,若發生重大變故,一方面會造成企業主的無心經營,另一方面若涉及財產糾紛,很可能影響企業正常運營。特別是在貸后信用風險分析中要將該指標作為重要的風險預警信號。
5.企業主社會關系:通過了解企業主與合作伙伴的關系,與競爭對手的關系,能夠判斷企業的生存能力。因為企業主社會公共關系好,與上下游業務伙伴合作關系融洽,具備良好的口碑,不僅在遇到臨時性困難時容易得到各方支持,還能夠獲得多方面的信息,促進企業經營的穩健運行。
四、商業銀行非財務指標分析面臨的障礙
雖然非財務指標在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分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商業銀行也在此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嘗試,但由于歷史和社會大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上述非財務指標收集、分析、運用上,仍面臨著較大的障礙。
一是非財務指標獲取成本較高。非財務指標分析,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需要通過多種渠道,盡可能多的收集信息,并且需要對多方信息進行驗證才能確認信息的可靠性。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非財務指標獲得、分析上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二是非財務指標判斷主觀隨意性大。目前許多非財務指標的量化沒有公認的準則,商業銀行也沒有針對非財務指標的評估體系,而且,還有一些非財務指標是無法量化的,全憑信貸人員的主觀判斷,個體差異性較大。三是商業銀行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相對于財務指標分析,非財務指標分析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更高。非財務指標分析的復雜性要求信貸人員具有廣泛的知識結構,從國家政策到行業規范、從企業管理到專業技術、從企業營銷到財務會計最好無所不知;而且非財務指標分析還要求信貸人員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高度的敏感,能夠洞悉企業的細微變化。但就目前情況看,商業銀行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貸人員為數很少。
五、結論
非財務指標在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分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合理的指標設定、準確地判斷分析,有助于信貸人員更加全面、真實地了解企業狀況,進而作出科學、合理的貸款決策。但非財務指標在收集、分析和利用上仍存在一些困難,有些至關重要的指標,如“企業主個人品質”,其有效性主要取決于信息收集的范圍和準確性以及調查人員的經驗和判斷。因此,商業銀行與社會各界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共同努力,不斷完善非財務指標分析,充分發揮其作用。
首先是要加快社會征信體系的建設步伐,充分整合社會各個方面的信息資源,如對企業的工商登記信息、依法納稅情況、借貸信用記錄、企業主的個人信用信息等進行有效整合,建立一個全面完善的社會征信體系,降低銀行收集此類信息的成本。其次是加強非財務指標體系的建立與分析方法研究,盡快建立規范公認的非財務指標評價體系。再次是商業銀行要加強信貸隊伍建設,采用培訓、考核、引進等一系列措施,盡快建立起具備專業素質、業務經驗豐富的中小企業信貸人員隊伍。
參考文獻:
[1]顧曉安、盧蕾,《問題貸款―成因、識別、監管》,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2]糜仲春、申義、張學農,《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評估體系的構建》,《金融論壇》,2007年第3期。
[3]沈蕾,《論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預警體系構建》,《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8第28卷第4期。
[4]李霄鵬,《加強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勢在必行》,《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年5月。
[5]彭彤麗,《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用評估中非財務指標的設計》,《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年第11期。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會計控制;控制環境
中圖分類號:F2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1-00-02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是現代企業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的健全與否與企業成敗息息相關。形同虛設的內部控制可以毀掉一個企業,而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把一個企業推向成功。
一、內部控制的內涵和意義
1.內部控制的內涵與特點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它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特點:
(1)內部控制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完善的過程,它持續地流動于企業之中,并隨著企業經營管理的新情況、新要求適時改進。
(2)內部控制由企業中各個層級的人員共同實施,從企業負責人到各個業務分部、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直至企業每一個普通員工,都對實施內部控制負有責任。
(3)內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現為一整套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彼此連接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有助于及時識別和處理風險,促進企業實現發展目標,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信息報告質量、資產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
(4)內部控制能夠向企業管理層實現前述目標提供合理保證,但由于內部控制的固有局限、管理層的逾越和串通舞弊等原因,難以確保每一個企業必定成功。
2.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意義
內部控制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作好管理,首先得做好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可以說是一座座大廈的地基,如果內部控制不健全,企業大廈的根基也就不穩。
(1)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可以保證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正確可靠的會計數據是企業管理者了解過去、掌握現在、預測未來、制定決策的必要條件。
(2)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可以保證企業高效率經營。在企業的日常工作中,如果能很好地加強內部控制,合理地對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和人員進行分工控制,注重職責分明和人員素質教育,以內部控制加強對人的行為的約束,以人的主動和被動思想加強對工作認識的促進,形成一種慣性,則能明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迅速提升企業外在形象。
(3)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可以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科學有效地監督和制約財產物資的各個環節,采取各種控制手段,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避免和糾正浪費等不良現象。
二、內部控制的目標與原則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1)促進遵循國家法律法規
守法和誠信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逾越法律的短期發展終將付出沉重代價。內部控制要求企業必須將發展置于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發展。
(2)促進維護資產安全
資產安全完整是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良好的內部控制,應當為資產安全提供扎實的制度保障。
(3)促進提高信息報告質量
可靠的信息報告能夠為企業管理層提供適合其既定目的的準確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層的決策和對營運活動及業績的監控;同時,保證對外披露的信息報告的真實、完整,有利于提升企業的誠信度和公信力,維護企業良好的聲譽和形象。
(4)促進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
該目標要求企業結合自身所處的特定的經營、行業和經濟環境,通過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不斷提高營運活動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5)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這是內部控制的終極目標。它要求企業將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戰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造長久價值的策略選擇。
內部控制原則是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的基本指針。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下列5項原則,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原則。
三、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與對策
1.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1)內部控制環境方面存在的缺陷
控制環境主要是指企業員工的道德行為和所處的工作環境,包括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董事會、組織結構、職責劃分和人力資源政策與程序。首先,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作為能夠控制公司的大股東在缺乏有效約束的控制下,更容易出現不利于公司長遠發展而有利于個人自身利益發展的短期行為。其次,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形備而實不至”,尤其是董事會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監督管理的作用。海爾集團通過實踐,制定出了一套合理的員工聘用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其用人的原則是:“充分發揮人的潛能,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內部競爭和市場競爭的壓力,而且還能自覺將壓力轉化為競爭的動力。”因此,在制度創新的同時營造優良的控制環境,從而優化控制環境,這是內部控制的迫切要求,也是內部控制建設的長期任務。
(2)市場發育不完善,對內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
我國市場運行機制以及相應的法律、法規都不健全,交易不規范,非法謀利是一種普遍現象。在這種環境下,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能引起投資者的不安,對公司產生不利影響。我國上市公司每年兩次企業財務信息,但由于其時效性差,無法反映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使投資者無法對公司的發展前景做出正確判斷。
(3)投資風險意識薄弱,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企業的風險管理就是按公司規定的經營戰略,采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并采取恰當的方法降低風險。只關注眼前利益而對公司的長遠發展置之不理,內部控制也就沒有意義可言了。
2.健全有效內部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應當包括做好: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大方面的工作。
(1)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環境規定企業的紀律與架構,影響經營管理目標的制定,塑造企業文化氛圍并影響員工的控制意識,是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2)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
企業應當結合不同發展階段和業務拓展情況,持續收集與風險變化相關的信息,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及時調險應對策略。
(3)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指企業根據風險應對策略,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
企業應當結合風險評估結果,通過手工控制與自動控制、預防性控制與檢查性控制相結合的方法,運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常見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
(4)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信息與溝通
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
企業應當建立信息與溝通制度,明確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信息及時溝通,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信息與溝通的要件主要包括:信息質量、溝通制度、信息系統、反舞弊機制。
(5)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對于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及時加以改進,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企業如何走向成功,由低谷走向光明,如何發揮內部控制在經營管理中的微妙作用,已成為我國企業必須要認真并且積極面對的問題。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企業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提高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只有制定一套具有全局性、長遠性、有效性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控制,才能成為一個長壽型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翟志華.建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J].資產與產權,2003(03).
(一)不良貸款多,存在“超貸”的現象
當前我國大多銀行因為政策性的任務而肩負沉重的包袱,在我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易發生國企經營虧損利用信貸關系轉嫁于銀行的現象,這種情形下,就加重了資金的流動及優化配置難問題,加大了信貸資產的風險和損失,導致在后續的銀行經營中,風險會隨著銀行貸款對存款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久而久之,便出現了“超貸”現象。
(二)盈利水平低
當前我國銀行獲取利潤的最主要途徑便是貸款,而有效利用這一途徑的前提則是做好存款業務,有些銀行就采取虛增存款的方法來拓展自身的規模,最終形成的局面便是實際存款沒有提升,而貸款業務增加了,這部分貸款便是虛假存款,使得存貸比率嚴重失衡,銀行被迫面臨經營風險。(四)循環貼現風險所謂的循環貼現,就是指銀行存進的保證金、開出承兌匯票進而進行銀行貼現以及不斷放大貼現產生的信用的過程,逐漸形成了一種金融的惡性循環,其實質是利用很少的資金支撐著巨大的資金流動,一旦中間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循環的資金鏈便會淪為泡沫,對于銀行的經營及發展來說,將是致命性的災難[1]。
二、當前銀行強化風險防范與管理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風險防及管理意識
當前的銀行發展中,任然存在著員工認為非風險的管理是風險控制部門的責任這一錯誤觀念,針對此,銀行應當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意識,使銀行內的每位員工認識到對風險的管理與每個人的發展息息相關,是每個人的職責,進而提高風險管理意識與水平,對銀行所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地防范和利用,實現風險在銀行的常規經營管理化,使其作為銀行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并重視管理人員的引導作用,將風險管理納入銀行文化建設,通過建立必要的約束機制和獎懲措施,來實現員工參與銀行風險管理的積極性的提高。
(二)全面構建風險控制體系
在銀行的發展過程中,對其風險的管理是多種問題的綜合反映,而不僅僅體現在資金管理方面,銀行首先要加強各級銀行法人體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應對流動風險的內部控制系統,主要的控制內容包括預警、決策、實施以及事后監控等,完善銀行的控制系統;其次,要出臺詳細的風險操作標準,使得內部的工作人員在風險處理方面有一定的規范可參考;再次,應實現銀行資金的優化配置,經過政府參與等措施,強化資金在各行全系統調撥,對有限的資金實行充分高效的使用,使得其產生的效益最大化,增強系統內資金的效益性和流動性,實現銀行配置資金的最優化管理。
(三)創新中間業務
銀行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積累經營管理經驗與實施創新的過程,應學會在其設計和發行的金融產品中增加相應的風險中介,增強產品的競爭力。通過對中間業務的科學合理創新和收費,增強銀行自身的資產負債流動水平,此外,新時期的銀行也應針對我國富裕金融資產的客戶開展各種咨詢需求服務,為其傳授規風險的理財及咨詢等服務,有效控制風險的發生,新時期的銀行也應積極與證券公司及保險公司聯合開發投資組合產品,吸引有多余資金的客戶進行投資,通過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2]。
(四)重視對風險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新時期的各類競爭追根究底是人才的競爭,基于當前大多數銀行缺乏具備經驗豐富及風險管理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的現狀,銀行應積極調整自己的招聘范圍及標準,拓展自身的招聘途徑,通過獵頭公司等引入更多更優秀的風險管理方面的人才,并積極為銀行內部的有潛力人才進行積極的培訓與深造,進而為銀行經營管理,尤其是對風險的經營管理方面創建一支優秀、高效、綜合的人才隊伍,讓其專業的風險意識與風險管理才華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施展,有效對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風險進行防范和應對,并通過后續不斷地培訓與加強,使得風險管理團隊的成員不斷掌握風險管理技術,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促進銀行的更快、更好、更高效發展。
三、結束語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是由于不確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規定償還銀行貸款本息,導致信貸資產預期收入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有許多方面,如圖1所示。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1)商業銀行自身經營性原因。例如銀行信貸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學的信貸管理與防范體系,信貸資產質量監管制度與償債的約束機制的執行不嚴格,經營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等造成了信貸風險;(2)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識別機制不健全,沒有對信貸風險準確全面的評估,導致風險防控滯后;(3)信貸營銷理念偏差。盲目相信企業集團,增大了信貸風險憂患;許多商業銀行爭搶大集團客戶,對企業集團盲目跟進,對其多頭授信、過度授信,放寬了信貸條件和監控。從成都市信貸統計數據看,前10戶商業銀行貸款在全市各項貸款中的所占比例呈現逐年走高的態勢,2005年末為28.4%,2006年末31.5%,2007年末為41.3%,說明了各行的貸款投向高度集中,增大了銀行的信貸風險隱患。(4)對國家經濟,產業及行業政策研究欠缺。個別商業銀行信貸資金未能遵從產業政策的有效引導,盲目跟風,造成信貸資金的過度集中投入,加劇了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失衡。(5)信貸風險的產生還會由于國家行政干預,企業經營管理不完善及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造成。
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自從我國金融行業改革之后,銀行信貸管理體制和業務辦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但依然存在資產質量普遍差,不良貸款逐年增多,評估預警制度不完善等狀況。主要表現為:
1.信貸風險防范流程存在缺陷。其中包括客戶初選和信評階段存在缺陷;貸款審報、審批及發放階段存在缺陷;貸后管理中存在缺陷等方面。例如,廣州某商業銀行沒根據風險狀況制定貸款的最低價格,報批材料缺少,只認定為口碑良好的企業集團,結果造成大數額貸款無法回收。
2.信貸風險控制的組織機構和績效評價體系不健全。過分注重存貸款的數量,對存貸款質量和客戶關系的維持程度沒有詳細準確分析,因而不利于信貸風險管理的深入研究和穩定發展。
3.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分析技術落后。我國商業銀行依然使用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主觀性過強,在風險識別度量監測等方面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不夠明顯,與國際先進銀行的數理統計模型、金融工程等先進方法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防范技術顯得落后。而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使用的信貸信息系統(CMIS)所體現的數據質量欠佳,難以建立準確的歷史數據。如違約概率(PD)、違約損失(LGD)以及VAR模式參數的確定都需要5年以上信貸信息數據。此外,數據的準確率,利用率都有待提高。
4.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定價和處理方式不盡合理,不良資產總量的認定不應該取決于對不良資產的處理方式。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定價和處置方式主要是有財政出資沖銷呆賬,或者由國家出面成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其結果將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的行為動機更加傾向于將自己的不良資產的嚴重情況夸大,擺脫包袱,造成銀行改善經營現狀的動力不足。我國商業銀行的一些基層信貸市場部門缺乏對各類信用風險的預測和足夠的駕馭能力,甚至對風險持漠視的態度。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對藍田集團信貸的案件中,由于在信貸流程中缺乏自動有效的風險預警分析機制,在信貸部門傳統的經驗型管理方式下,不但沒發現藍田集團已經存在的問題,反而盲目加大對該公司的貸款支持力度,造成巨額信貸資金無法回收。
因此,建立健全銀行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體系,加強信貸風險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確保我國商業銀行的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構建完善科學有效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評估預警體系的措施分析
信貸風險預警主要是對金融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銀行資產損失和金融體系遭受破壞的可能性進行分析、預測,為銀行安全運行提供對策建議。信貸風險預警系統主要由反映信貸風險的警情、警兆、警源及變動趨勢的組織形式、指標體系和預測方法等構成,它以銀行信貸統計資料為依據,以信貸信息技術為載體,是銀行信貸風險防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借鑒國內外對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從中國的具體狀況出發,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由預警信息系統,指標系統,評估系統,決策系統組成(如圖2所示)。它通過對指標的分析、篩選、賦予權重等一系列工作,得到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綜合風險預警指數,并利用灰色預測模型,建立起健全科學的信貸風險安全預警、監管體系。
1.運用計算機技術及數據分析方法,建立信貸風險預警信息系統。通過信貸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支持,對有關市場風險信息進行收集和存儲,根據客戶的信用歷史資料和實況,利用一定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運用計算機技術及數據分析方法,建立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客戶信息系統及信貸風險監控信息系統,設立個人信用評估體系,企業信用評估體系,客戶信用等級等,從中綜合統計得到不同等級的信用分數,銀行可以根據客戶的信用分數,分析客戶按時還款的可能性和風險系數,決定是否予以授信以及授信的額度和利率。提高信貸風險管理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2.建立完善信貸風險防范的指標系統
(1)利用企業在這些指標上的統計資料,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企業的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通過對企業的監測,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發出預警。這個指標體系通常包括如下方面:
①企業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又稱營運資金比率,是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試比率,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資產負債比率,是指負債總額與全部資產凈值之比。
②企業盈利能力指標。資產收益率,又稱投資收益率。它是用來衡量企業有效利用所有資產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資產收益率=稅后凈利潤/(資產總額-無形資產)
銷售利潤率,是指企業稅后利潤與銷售收入之比。
③企業營運能力指標。存貨周轉率,是指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之比。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應收賬款周轉率,又稱為收賬比率,是指賒銷凈額與平均應收賬款之比。
(2)對信貸各項指標綜合分析,確定信貸風險權重和等級。及時有效識別預警信號,對信貸各項預警指標的分析和識別預警信號是構建信貸風險系統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一般使用的分析方法有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對信貸風險分類并對其單項指標加權平均后進行計分,可通過計算目標層綜合風險指數來反映客戶信貸風險總體情況及預警狀態,計算公式為
根據預警模型風險指數可將客戶信貸風險等級及預警狀態設置為5級。客戶信貸風險指數、風險等級和預警狀態對照如表2所示。
表中不但可以得出客戶信貸風險總體風險及預警狀態,還可以根據準則風險指標風險指數確定其各自風險及預警狀態。
因此,商業銀行要集中全行對預警指標體系、計算機技術、財務管理、風險分析等方面有專長的人才,以他們豐富的經驗,運用有效的分析方法,對信貸風險進行歸納分析,及時發現預警信號。通過早期預警信號的識別,有助于發現和預測貸款的現有問題和發展趨勢,來確定貸款的按期足額償還的可能程度。例如:2007年金龍股份公司向工商銀行提出巨額貸款以購買原料的申請,在2008年初,工商銀行通過調查了解,發現該公司財務狀況不良,資金利用率不科學,于是及時停止貸款項目的實行,后來金龍集團因經營管理問題造成倒閉,工商銀行及時采取措施由此避免了巨大損失。可見,銀行管理者要時刻關注和把握,客觀冷靜地判斷和分析早期預警信號,以有效防范信貸風險。
3.從實際出發,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系統
風險的評估是指對信貸過程出現的風險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其目的是為了明確對風險的管理,能針對風險的存在采取有效的信貸控制管理措施,防范或減低風險。對銀行信貸風險的評估方法可以有定性的和定量的。定性的分析可以利用一些國際或國內慣用的銀行風險的指標體系對其進行評估。例如《巴塞爾協議》明確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以資本對風險加權總資產之比來衡量,該比率不低于8%等。定量化分析的模式運用比較廣泛,如投資組合風險分析、收益的分析模式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的運用等。利用定量分析可以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分析。
在對信貸風險的評估過程中,除了銀行信貸專家外,還應該聘請企業經營管理專家、財務專家,證券公司理財專家等銀行內外部的人員對貸款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并定期對貸款企業進行檢查,幫助客戶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建議,使貸款風險得到有效抑制,防患于未然。
4.建立快速預警糾偏機制并健全預警決策系統
【關鍵詞】預警機制;財務風險;防范
0 引言
在市場經濟的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問題在近些年才引起世界范圍內的普遍重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導致破產的頻率越來越高,因而,在我國企業的財務基本狀況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測和預警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企業財務風險的一般理論
1.1 財務風險的含義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
1.2 財務風險的種類及特征
財務風險在不同的環境和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與類別,也分別有著自己不同的特征,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風險按財務管理的主要環節可以分為:
1.2.1 投資風險
指對未來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在投資中可能會遭受收益損失甚至本金損失的風險。
1.2.2 籌資風險
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產生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和企業利潤(股東收益)的可變性。這部分風險在企業籌資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2.3 資金回收風險
企業產品是否實現銷售,取決于資金的兩個轉變過程,一個是從成品資金轉變為結算資金的過程,另一個是由結算資金轉變為貨幣資金的過程。這兩個轉變過程在時間和金額方面的不確定性,就被稱為資金回收風險。
1.2.4 收益風險
指只會產生收益而不會導致損失的可能性。這種風險通常可以通過幾種量化的手段來進行預測與分析。
財務風險的分類還有很多種,例如,按風險的可控程度,可分為可控與非可控財務風險,按可能產生的結果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按風險設計的層次和范圍分為微觀風險和宏觀風險。但是,他們有著財務風險共有的幾點特征:客觀性、復雜性與不確定性。這幾點特征是不同的且同時存在的,在不同的客觀和主觀條件下帶來的損失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對財務風險預測與分析顯得極為重要。
2 財務預警系統的作用及健全
2.1 企業財務預警的一般概念
財務預警系統指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它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并向經營者示警。簡單的講,財務預警系統就是指對公司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進行預測的一種系統,并且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來完成。
2.2 財務預警系統的作用
相對于財務危機成本來說,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一種成本相對低廉的診斷工具,其靈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發現財務中的問題并告知企業經營者,就能越有效地防范和解決問題,回避財務危機的發生。它不斷的通過對財務數據等信息的分析,預知財務風險,進而更好的控制和避免財務風險。
2.3 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2.3.1 加強信息的有效管理
大量的準確而及時的數據是有效財務預警系統的前提,因此需要抓住每個相關的財務風險信息。根據所考察財務目標的內容和側重點,明確信息收集目標,根據收集目標,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建立一系列高效的信息收集、傳遞、處理機制。將財務風險信息轉化為可以量化進行分析判斷的指標,整理出衡量財務風險的指標體系。同時,建立以計算機為中心的,高速傳遞和處理信息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保證數據在系統之間實現共享,保證信息使用者及時有效地篩選、分析所需的信息,為財務預警系統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以便及時向財務風險反應者及其潛在受害者及時采取措施減少風險。
2.3.2 健全財務風險分析與處理機制
高效的財務風險分析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核心和關鍵。預警分析系統一般有兩個要素:扳機點和預警指標。扳機點是指控制變動指標的臨界點。預警指標是指用于早期測評運營不佳狀況的變動財務指標;一旦預警指標超過預定的界限點,則應變計劃要隨之啟動。當信息傳遞到風險分析組后,企業內部大量信息分析人員要用科學預警分析技術和方法選擇有代表性的分析指標進行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并將結果迅速傳遞到危機處理小組。可見,這一過程主要包括應急措施、補救方法和改進方案。
2.3.3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和公司各項制度建設相結合
在財務風險管理與防范工作中,還需要管理當局參與風險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是全員參與的,可以說公司的每個部門、每項制度都與財務預警系統有著緊密聯系。在確立了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之后,企業會對財務風險信號進行監測,例如庫存積壓,現金流減少,壞賬準備增多等問題會與公司的各項制度相掛鉤。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與公司的各項制度互為前提,互相影響,共同致力企業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策略,盡可能降低風險,減少損失,提高收益。
2.3.4 樹立牢固風險防范意識
樹立風險意識,健全內控程序。企業領導層要在思想上加強財務管理,提高對或有負債的潛在風險的警惕,把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與其他管理系統相結合起來,思想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對員工發現的問題及提出的合理建議應給予重視和采納,而且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對于經營相對不穩定的企業,現金流量凈額等于甚至小于凈利潤,此時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就不得不提高。
3 結論
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不容忽視。在準確理解財務風險內涵及外延的基礎上。通過財務風險控制和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的監控,從而能夠及時發現企業的隱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業破產的命運。總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只有樹立風險意識,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才能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防范財務危機,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才能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控制,進而加強資產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宋劍茹.企業財務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創業者,2008-11.
[2]任海麗.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測與預警[J].經濟師,2006(11).
[3]楊.現代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構建[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6).
[4]王雙龍,周海華.企業財務風險監測的指標體系研究[J].金融經濟,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