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人工智能視頻教學

人工智能視頻教學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4: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工智能視頻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人工智能視頻教學

篇(1)

關鍵詞: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發展前景

計算機已經深入了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了生活中不可獲取的組成部分,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交流都開不開計算機的輔助,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作為計算機技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各個方面也有著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

1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產生的背景

當今信息社會,隨著計算機技術速發展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使用計算機已經成為信息社會中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各行各業的人員都使用計算機,特別是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統,人機交互界面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計算機的操作使用問題,使得操作計算機變得易如反掌。人們迫切希望計算機能夠與人類進行符合人類習慣的自然交流,比如通過聲音和圖像,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計算機的應用效果,使計算機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由此應運而生。多媒體技術是將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后,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受到廣泛關注。

2 多媒體應用的現狀

2.1 多媒體技術在通信行業的應用

在現代通信技術中多媒體技術得到極大程度的發揮。現代通信技術從最初的只能夠以尋呼機的形式通過尋呼臺對用戶進行呼叫,經過了幾代通信技術的更迭,電話的發明實現音頻的時時對講功能。在多媒體計算機發展的新時代,經過人們對于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使得多媒體技術在圖像采集、圖像再現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最終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現代通信技術中的應用,實現了遠程視頻對講功能。這一功能的實現無疑再一次的實現了現代通信技術的更新。許多大型企業在全國各地都分公司的分布,這也就不便于會議的統一開展,隨著圖像即時通信技術的完善,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2.2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在現代教育中已經基本普及了多媒體計算機設備。這一技術的普及有效的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單一的板書加語言的授課模式,尤其是對于像:宇宙星體、潮漲潮汐等等不易想象的圖像,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夠直觀、形象的將其再現出來,并通過這種形式加深學生的記憶。

3 未來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前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技術會不斷出現以優化甚至取代陳舊多媒體技術。并且可以看到,雖然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已經很發達,但還只是停留在平面階段,而新興的VR技術以及全息影像的技術已經邁進了三次元門檻。

3.1 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方向的發展

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虛擬現實技術的可實現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VR技術研發的核心目的是希望用戶能夠通過“眼鏡”式VR設備的佩戴,在眼前出現具有極高真實度的視覺影像,VR技術一旦發展成熟能夠在室內設計、道路橋梁設計、電影觀賞等各個方面發揮出極強的性能。

并且,VR技術的發展也受到了電子商務的高度重視,在現代網絡購物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普及,在貨幣支付、貨物運輸方面已經建立了極為完善的體制,在現階段主要制約網絡購的是消費者對缺乏對于實體貨物的具體把控,比如說消費者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個較好衣服但是受限于衣服只是平面圖片,經常會出現收到貨物后穿在身上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問題,這也使得很多對網購有濃厚興趣的用戶,不得不到實體店進行試衣購買服裝。而在未來,這個問題可以通過VR技術得到完美的解決,通過場景的真實再現,能夠使用戶真切的從各個方面審感受貨物的外觀,在進一步用過電子計算機的模擬,就能夠模仿出消費者的試衣時候的整體衣著效果。

3.2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全息影像方面的發展

全息影像技術被稱作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一個發展巔峰,它和VR技術不同,他所依托的是全息投影儀,這項技術的發展目標是能夠在一定空間面積的空地上,能夠憑空的再現出堪比真實環境、景色、人物的立體圖像,甚至可以說是憑空制造出了一個肉眼可視的虛擬世界。這項技術的實現能夠徹底顛覆傳統的多媒體技術,必會將影像技術帶入一個新的次元。

4 人工智能多媒體應用

人工智能是20世紀50年代后期興起的利用電子計算機模擬人類智力活動的科研領域,即由機器代替人的智能來完成某些工作。它和多媒體結合的一些成果已在工業、商業、軍事、醫學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得到應用。人工智能多媒體技術涉及計算機輔助系統、智能信息系統、多媒體智能監控技術等。

4.1 計算機輔助系統

根據一定的目標,在計算機上編制一系列的程序,設計和控制過程,使用者通過使用該程序,完成任務,這一系列計算機程序稱為計算機輔助軟件(Computer Assist,計算機輔助)。

4.2 智能信息系統

智能信息系統是獲取、處理、應用信息的,主要應用信息領域。與語音圖像處理技術比較,智能軟件起點較高,應用的專業程度相對也較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智能信息技術逐步形成為一門新的發展方向。

4.3 多媒體智能監控技術

智能化圖像理、聲音處理、檢索查詢等多媒體技術綜合應用到實時監控系統中,大大提高了系統功能,使監控系統更廣泛地應用到生產、交通、安全、管理、教育、服務、科技、軍事等領域中。它能夠及時應對各種復雜情況,迅速作出反應,同時將信息存儲到數據庫中以備查詢,并交互地綜合圖、文、聲、動畫多種媒體信息,使監控的表現形式更為生動、直觀,人機界面更為友好。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深入分析,從其應用的領域出發,分別對其在教育行業以及企業內容的應用進行了解析。針對教育行業而言,計算機多媒體的視頻教學模式以及flas的演示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而在企業的應用中,更多的是需要采用投影儀式的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在企業中更多的應用是展示,而主要是為了能夠實現一定的宣傳目的。對于計算機多媒體的研究主要針對flas設計以及視頻和聲頻的處理等,多媒體技術是以圖像、視頻以及動畫結合的一項技術。在不同的領域中,其應用的重點會有所不同。但是就其未來的發展前景而言,還是非常樂觀的。相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平,劉明,楊秀杰.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技能標準對接研究[J].學園:教育科研,2013(3).

篇(2)

【摘 要】首先介紹了遠程教育網站的現狀及開發意義,接著對實現網站的主要工具和關鍵技術進行了概要描述,最后通過圖文相結合的形式詳細描述了具體實現過程。從整體上說,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遠程教育系統應該具備對教師、學生和教學資源的管理以及網絡教學所需的視頻教學。基于上述目標,該遠程教育網站通過有效地采用Dreamweaver內置支持ASP.NET的整合式設計環境,完成ASP.NET數據庫動態網頁的設計工作。

關鍵詞 遠程教育;ASP.NET動態網頁;JavaScript腳本語言;數據庫

1.引言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網絡大學的生存發展仍然有賴于社會的認同。遠程教育的前景并不只局限于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也有非常廣闊的前景。隨著信息化潮流的到來,遠程教育正以獨特的魅力沖擊著傳統大學的樊籬,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它,接受它。隨著寬帶的普及,通信費用的下調,網絡大學必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預見,今后,網絡大學將取代傳統大學的一部分職能,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大學,但“術業有專攻”,它們將各司其職,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來完善整個教育系統。

2.遠程教育系統設計

遠程教育網站總體的使用流程顯示了遠程教育網站中各用戶可以完成的操作程序。具體的操作流程:首先,判斷用戶是否為系統用戶,不是的話就立即注冊,如果已經成為了系統用戶,那么就判斷是普通用戶還是管理員,如果為普通用戶就只能瀏覽和查詢系統信息,不能夠進行數據庫的操作。如果為管理員的話就可以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添加、刪除、修改等操作。

1.系統首頁模塊:

首頁是整個系統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一個部分,這個頁面中必須根據用戶身份開放管理界面。在系統的首頁中包括了5個小的功能的模塊,這些小的模塊包括:學生信息管理模塊、教師信息管理模塊、教學資源管理模塊、新聞信息模塊和視頻教學模塊。

2.學生信息管理模塊

學生信息管理模塊需要在登錄后才可以進行操作。學生信息管理模塊分為:學生信息的錄入、學生信息的修改和學生信息的刪除3個部分,下面具體介紹各部分的內容。

學生信息的錄入:在此可以錄入學生的學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聯系方式等信息,錄入信息時,學號自動加1。

學生信息的修改:若要修改學生信息,首先要使用查詢模塊,將要修改的內容查詢出來才能對數據進行修改,但學號不允許修改。

學生信息的刪除:首先查詢,然后對學生信息進行刪除操作。

3.教師信息管理模塊

教師信息的管理同樣需要登錄后才可以進行操作。教師信息管理分為:添加教師信息、修改教師信息和刪除教師信息3個部分,下介紹個部分的內容。

添加教師信息:添加教師信息頁面有8個元素組成,分別是:教師姓名、教師所屬系、登錄名、密碼、E—mail、QQ號碼、個人介紹和通訊地址。

修改教師信息: 修改教師信息首先需要先使用查詢模塊,然后再進行修改。

刪除教師信息:刪除教師信息同樣需要使用查詢,才能夠刪除教師信息。

4.教學資源管理模塊

教學資源的管理也只允許管理員進行操作,必須登錄之后才能進行。

添加資源信息:對網站的教學資源進行添加,輸入的資源信息名可以為“論文”、“實驗素材”等。

修改資源信息: 修改網站的教學資源相關信息內容,可以將信息的名稱進行更改。

刪除資源信息:對網站上已有的教學資源進行修改。

5.新聞信息模塊

新聞信息模塊不復雜,關鍵是對新聞內容的維護和操作權限控制,也需要登錄之后才能進行。

添加新聞信息:設定了兩個字段,分別為新聞信息標題和新聞內容。新增的新聞信息編號由數據庫自動產生。

修改新聞信息:修改功能與添加功能很相似,主要不同點是針對某條新聞的數據進行修改。修改信息之前必須先要查詢出所要修改數據的編號。

3.總結

這次的遠程教育網站,實現了一個基于web的學習瀏覽系統的基本功能。通過Internet,在僅使用瀏覽器的情況下,學生不僅可以用多種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可輕松地完成教學內容的組織工作。系統采用了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技術和web技術的動態交互和數據庫技術,融入了人工智能思想,使得多媒體網絡教學與遠程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該遠程教學課件反映了異步教學的全過程。用戶可以通過Internet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可以在遠程實現教學內容的組織。

參考文獻

[1]Yishuang Geng, Kaveh Pahlavan. On the Accuracy of RF and Image Processing Based Hybrid Localization for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WCNC), Mar. 2015

[2]Jie He, Yishuang Geng and Kaveh Pahlavan. Toward Accurate Human Tracking: Modelling Time-of-Arrival for Wireless Wearable Sensors in Multipath Environment, IEEE Sensor Journal, 14(11). 3996-4006. Nov. 2014

[3]Lv, Zhihan, Liangbing Feng, Haibo Li, and Shengzhong Feng。“Hand-free motion interaction on Google Glass.” In SIGGRAPH Asia 2014 Mobile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p. 21. ACM.2014

(基金項目: 湖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2014ZK2041))

【作者簡介】

胡舒予(1979-),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金融管理。

篇(3)

關鍵詞:MOOC;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0-0141-02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開放共享”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是全球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開放性在線課程,就是近年來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它是一種針對大眾人群的、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在線課堂,是遠程教育的最新發展。

一、MOOC教學模式的興起與特征

MOOC興起的時間并不長,一般認為,MOOC這一術語由加拿大學者Bryan Alexander和Dave Cormier于2008年提出,后用于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合作開設的一門大型網絡課程“關聯主義學習理論和連接的知識”。MOOC自提出以來,為互聯網產業及在線學習、高等教育帶來了巨大影響,美國高等教育界將其比作教育史上“一場數字海嘯”,2012年,還被國外學者稱之為“MOOC之年”(Year of MOOC)。

目前,MOOC主要有聯通主義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cMOOC和美國知名高校運用行為主義的方法開發的xMOOC兩種模式。2012年以來,由于Coursera、Udacity、edX等平臺供應商的推動,同時得到了世界一流大學的認可與加盟,xMOOC獲得迅猛發展,無論規模、受益面還是社會影響均遠超cMOOC,成為MOOC的主要形式。xMOOC課程的學習流程大致如下:學生要事先進行注冊,課程開始后教師要定期課程課件、授課視頻、作業等內容。授課視頻可以提供多種語言字幕,從而適合不同國家學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短篇視頻的資料輔助和問題測試,對學生集中學習注意力和增加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針對學生的作業成績評定方式有多種,例如學生自評、在線自動評分、學生互評等途徑,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考試,并及時取得考試成績。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xMOOC將平臺作為基礎,將課程作為單元,將教學理念、教學過程、課程、平臺綜合為一體。xMOOC突破了以往的以專業為基礎課程建設的教學組織結構,以名校為依托達成教學目的,是一種傳統教學在網上同步或不同步開放并互動的不同形式的遠程開放教育。因此,相比cMOOC來說,xMOOC的結構化的課程體系和系統化的平臺支持服務更容易被學習者所接受,并容易與以學位教育為主的主流正規高等教育課程接軌。

MOOC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大規模、在線和開放。“大規模”主要體現在學習人員的數量上,與傳統課程相比,MOOC模式不受數十或者數百人數的注冊范圍和數量限制,它甚至支持數十萬人同時注冊和學習。“在線”是指師生教學活動完全在網上完成,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開放”是指課程資源免費開放,課程的內容可以自由傳播,實際教學不局限于單純的視頻授課,而是同時橫跨博客、網站、社交網絡等多種平臺。因此,MOOC模式將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一切傳播手段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將大量優質教學資源展現在全世界人們面前。毫無疑問,MOOC是高校教學方法的一次大變革,對傳統的高校教育帶來的影響將是深遠而巨大的。

二、我校同等學歷在職研究生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工作,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史上一大重要舉措,是中國開展非學歷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標志。多年以來,我校為適應中醫藥事業和醫療市場發展對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需求,一直開展此項工作,為許多沒有條件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人員提供了在職學習、深造和提高的機會。

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在學校研究生院的統一管理下,基礎醫學院從2007年起開展了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培養工作,先后開辦了中醫臨床基礎、中西醫結合基礎等專業的研究生課程班。經過幾年的實踐,該項工作日趨成熟,與之相適應的各種規章制度也逐步建立起來并日臻完善。課程學習是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培養的重要一環,按照培養方案,學員必須完成36學分的課程學習,實踐發現該環節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學員來源復雜,學習能力差別較大。同等學力人員絕大部分是有工作的,分別來自于高校、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及企業等,原有知識水平有高有低。年齡從20歲到50歲,跨度較大,有的本科畢業不久,有的已經工作多年。這就造成學員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差異較大,使得授課老師在教學深度上難以把握。

2.工學矛盾突出,課程學習的時間與效果難以保證。目前,我院同等學歷研究生課程學習,主要是利用周末時間上課,授課方式和內容與全日制研究生相似。這樣學員通常需要1.5~2年的時間才能修完所有學分。同等學力研究生由于采用進校不離崗的方式,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還得承擔單位的工作任務,單位任務忙時,學習往往會受到影響,因此,工學矛盾使得學員課程學習的時間和精力不能夠得到充分保證。

3.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缺乏針對性。研究生班在課程設置中往往忽略了在職的特點,套用全日制的一些教學計劃,或者采用同樣的課程體系,這對同等學力人員來說是不合適的。造成了學員在課程學習中感到任務重,困難大,教學效果欠佳。

三、將MOOC模式引入我校的在職研究生教育,具有較強的使用價值

基于上述同等學力人員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建立一種開放、靈活的教學體系可能更為適合在職研究生教育的推進和發展。MOOC的興起,為現有的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育體系的改革提供了一種新模式。其中最為突出的優勢是,MOOC在線授課的方式克服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極大地拓展了教學的空間和效能,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地點和時間,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組織學習,給更多因時間、地點限制而無法深造的學習者提供了許多學習機會。因此,MOOC教學模式將有效緩解在職研究生課程學習中的突出問題,極大地推動我校在職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首先,針對水平參差不齊、工學矛盾突出的在職學員,MOOC教學模式能滿足其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保證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其次,目前受地域條件限制,在職研究生招生基本局限在北京地區,MOOC教學模式將大大擴展課程活動范圍、學生的地域范圍,如果付之實踐,可實現我校在職研究生面向全國招生,提高招生規模和受益面。

四、基于MOOC模式的在職研究生在線授課方式的設計與管理

基于MOOC理念,我們對在職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材料的設計和編排提出了構想,使其更為適合網絡授課。課程將根據在線授課的特點制定新的教學計劃,并提供相應的教學大綱、PPT、適用的教材等,其中核心內容為制作授課視頻材料。在制作視頻材料時,可借鑒微課模式,將現有的每堂課教學內容拆解成幾個知識點,制作成微視頻。以《中藥學》為例,可將主治功能相近的2~3味藥進行對比講解,形成一個微視頻。與以往的課程視頻相比較,微視頻的優勢主要在于可以讓學習者學習注意力更加集中,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學習。此外,在線還提供與視頻教學相對應的習題和小測驗,幫助學生及時檢查學習效果。

MOOC模式,不僅僅在于提供大量優質的在線學習材料,更為重要的是,借助網絡平臺,能夠模擬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過程,組織和引導學生深入參與課程學習。可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網絡資源,構建一種新的在線授課方式,以加強對學生在線學習的管理。首先建立課程主頁,并鏈接于學校研究生管理系統,以便于學生注冊、進入。在開課前教師可利用郵件或網頁公告及時開課時間、課程安排等信息,授課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每周定時視頻教學材料,布置相應的練習,學生自主選擇時間完成視頻觀看、作業等。課程持續時間與常規教學一樣,約7~8周。授課期間,可在學校的論壇開辟專區或利用QQ群,組織網上討論,與學習者進行實時互動交流,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最后,課程結束后,組織學生參加結業考試。

綜上所述,基于MOOC理念,開展對在職研究生課程的大膽創新,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實現網絡授課,將克服目前教學上的諸多問題,極大地提高研究生班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推進同等學力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艷輝.MOOC起源及其概念初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8(6):1-3.

[2]樊文強.基于關聯主義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J].遠程教育,2012,(3):32.

[3]唐九陽,周廣新,鄭龍,肖楓濤.MOOC:軍事職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36,(3):9-11.

[4]王穎,張金磊,張寶輝.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典型項目特征分析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4):67-75.

[5]王萍.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新發展與應用:從cMOOC到xMOOC[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6]劉娣.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教育存在問題與影響因素分析[J].科教文匯,2009,11(15):6-7.

篇(4)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教學;直觀性;交互能力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5-0147-02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受科技快速發展而成的全新技術手段,隨著這些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在生活中也不斷被應用,在教學方面,這種模式也隨著新的課改需求不斷地被推廣。虛擬現實的教學特點決定了它與新的教學模式的不斷契合,通過介紹虛擬現實技術在國家開放大學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來體現其科學技術的教學特點。

國家開放大學是在教育部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共同進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通過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1]。它以建立面向地區的高等學府為目的,將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需求相聯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國家開放大學實行普職成滲透、職前職后溝通、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并舉的人才培養。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以下簡稱VR)具有多感官、可視化、三維立體空間和可交互等重要特征[2]。本文主要分析了國家開放教學過程中VR技術的應用現狀,并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簡單的探索,以期為相關教育學者提供一定的研究資料。

1 虛擬現實技術的概述

1.1虛擬現實技術介紹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虛擬技術也應運而生。作為高新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面世,但是受到當下計算機技術和產品應用場景的局限,VR技術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才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已經作為熱門技術成為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和教育中多個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VR是一門綜合技術學科,它涉及計算算法、計算機圖形圖像、人工智能、人機交互和物聯網等技術以及人類行為學和工程學等關鍵技術。綜合這些技術后向更高層次的滲透和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加逼真的體驗,克服了傳統視覺技術不能直接觀察事物和它們運動變化規律的問題,這是多媒體技術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一直以來,人們在感知事物進行學習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現實世界的實踐和知識資源的學習。前者通過現實社會的接觸進行感知獲取信息資源,后者通過他人的經驗間接的了解知識。VR技術從發展至今能夠為人類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覺概念,即虛擬世界,它能夠通過一定比例完全模擬現實社會的狀態,使人們能夠更加方便的接觸和感知世界。

VR技術能夠通過三維建模功能創建多感知的虛擬世界,虛擬世界包含人體視覺、聽覺、感覺、觸覺等多重感知,通過相應比例模擬現實,從而讓人們在這種虛擬的環境中產生同等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讓人處在“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環境中。VR的交互設計需要人們VR技術能夠具有強大的計算機處理能力和實時的人機交互環境,通過這些技術保證用戶的沉浸感。

1.2虛擬現實技術應用

美國作為VR技術的發源地,從起源至今不斷的技術發展使得他們在虛擬空間領域獲得了遙遙領先的成績。虛擬技術目前已經應用在虛擬校園、虛擬游戲和虛擬購物等多個領域。在教育方面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斯坦福大學很早就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創建了虛擬校園的教學方式,通過遠程技術實現在線教學,避免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在我國虛擬現實技術在航空航天技術、軍事科技和建筑設計等專業方向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也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了一批虛擬高校的教學教程。同樣的在虛擬校園的建設中,通過虛擬漫游技術創建了多所虛擬圖書館的應用。研究這些VR技術在這些方面的應用可以幫助VR技術在目前大學教學中的使用,加速和促進VR技術在學校教學的普及。

1.3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隨著Internet互聯網環境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數字圖書館的網絡化特征使普通用戶的使用越來越方便,在此基礎上加入VR技術,可以使其更加的具有可視化和交互性的能力,增加數字圖書館的在功能上的服務特色。數字圖書館沒有傳統圖書館的館舍場地的限制。將圖書館與VR的人機交互、生成虛擬空間技術相結合并引入到數字圖書館中,讓讀者能夠親臨其中[3]。VR技術能夠模擬模擬虛擬的圖書館館舍,使數字圖書館真實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在更通過三維虛擬技術增加互動,給讀者帶了數字傳統圖書館的親近感。

在教學課程的過程中一個功能完善的虛擬漫游系統,不僅可以使用戶通過平臺在虛擬教室中學習,還可以獲得直觀的進行學習互動,了解教學內容的推進過程,充分體現數字課堂超越傳統視頻教學的優勢。這也恰到好處地彌補了視頻教學在描述教學課程時真實性、形象性的缺點,目前采用的視頻技術來對教學內容和關鍵知識點進行展示,既存在片面性,又缺乏連續性。

2 國家開放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2.1國家開放大學的計算機教學特點

傳統教學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進步。目前計算機技能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國家開放大學也認識到其專業的重要性,基于計算機課程特點,采取合理的方式教學,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計算機課程特點:

1)計算機課程具有實時性,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內容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不斷更新。

2)計算機課程具有工具性。作為一個工具,方便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3)計算機課程具有應用性。在軍事、經濟高學科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計算機學科會與其他專業進行結合。

2.2國家開放大學的計算機教學的不足

在國家開放大學中,學生的來源是相對來說參差不齊,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知識儲備具有明顯的差距[4],這些差異性導致教學過程的可塑性較差。另外,計算機在很多國家開放大學使用普適度較低,理論基礎相當薄弱。這就給學生產生一種神秘感和畏懼感,認為計算機的學習非常困難,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把握學生的特點。

另一方面計算機教學很多內容非常的抽象,理論知識較多,學生無法具體的理解學習的內容,在理解和接受知識的時候存在困難。傳統的專業課教學,通過模擬軟件展示傳授計算機專業知識,對學生產生直觀的印象和認識。但是這些認識是片段的,只能通過部分的知識點進行教學,不存在整體的實踐印象[5]。

3虛擬現實技術在開放大學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3.1虛擬現實與信息資源建設

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向學生提供具有實操性基礎文化知識,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和演示作為大學教學體系的一部分,是教學過程的業務工作重點。而教學資源的演示是整個教學工作的基礎。虛擬現實教學是創建了網絡環境下新的教育行業形態,VR技術教學利用科學技術,對教學資源的網絡化、形式化以及教學資源進行分布式存儲和管理,利用VR技術友好、可交互的服務特點,讓人們能夠真實感官的獲取信息資源。與傳統教學資源的建設一樣,在三維立體信息資源建設也是VR教學的基礎,缺乏信息資源的建設,VR技術的服務就會成為“無本之木”。

3.2虛擬現實技術再現計算機教學的信息資源

教學資源的本質是將信息原始化,它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傳統的教學方式方面,內容的原始性基于形式的原始性來證實和表達,尤其是理論性的知識,文字成為兩種原始性的重要方式。而對于計算機學科的教學資源,雖然具有便于可操作性直觀的特點,但其抽象化還是難以克服。目前已有一些技術可通過視頻演示來還原內容的原始性,但需要學習教學資源方便的同時,希望能夠提高資源形式的可交互性,使參與者能夠身臨其境復,與實體操作毫無兩樣。VR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能夠通過三維建模實現仿真方便參與者交互。VR不僅可以在教學課程實現三維信息資源的建設,還可以與其他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對一些實踐練習提供方便的機會。從而將信息資源的內涵再現,開拓新的教學方式。

3.3虛擬現實技術再現了計算機教學的實驗效果

人類感知的主要來源是視覺,可視化技術將人類的感知能力充分發揮。信息可視化在教學中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信息技術的可視化就是提高主體與用戶之間的交互能力。計算機將可視化技術充分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和靈活性。現如今計算機利用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實現了復雜的可視化和虛擬化展示,VR技術結合了計算機圖形圖像學、多媒體、網絡、分布式存儲等技術,將人類帶入身臨其境的環境中,改變了計算機教學生硬、枯燥、被動的狀態。目前在部分的高校中已經在進行了教學嘗試,通過VR技術可以在學科教學、練習等方面進行利用,實現了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可視化能力。

4總結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以下簡稱VR)具有多視感性、可視化、三維立體和可交互性等重要特征,是一門已應用于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技術。VR技術能夠通過三維建模功能創建接近現實的虛擬世界,結合人體視據、聽覺、觸覺等多重感知。虛擬世界按照相應的比例再現現實世界,從而讓人們在這種虛擬的環境中產生同等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讓人處在“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環境中。使人身臨其境,改變傳統計算機教學中生硬、枯燥和被動的學習狀態。VR技術在學科教學、學科練習等領域的應用,將信息資源再現,實現了計算機教學的可視化。

參考文獻:

[1] 賀雪晨.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教程[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 肖強.商業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模式[M]. 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3] (美) 張進 (Zhang,J.),著.信息檢索的可視化[M]. 科學出版社,2009.

篇(5)

關鍵詞:MOOC;網絡工程;教學;整合;改革

0.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MOOC已經成為時下最火爆的教學方式之一。與傳統教學相比,MOOC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開放性。無論電腦、手機還是平板電腦,只要擁有一臺能連入網絡的電子設備,便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MOOC全是免費的,可以大大降低學習成本;沒有年齡和規模限制,只要有學習興趣,就隨時可以加入其中,按照自己的規劃和安排展開教學活動。此外,與視頻公開課相比,MOOC具有更高的交流性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MOOC擺脫視頻教學的局限性,通過社交網絡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學生可以隨時提出疑問,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為課程做出自己的貢獻。與開放式課程相比,MOOC更注重范圍和社交性。開放式課程注重一門或幾門相關學科,MOOC的范圍則廣泛得多;開放式課程多為大學課堂錄像、相關課件等資源型內容,而MOOC更多面向網絡學習者,單節課程短小精悍,學習過程中可以與教師進行互動和咨詢,吸引更多的用戶。在MOOC的推動下,網絡工程教學也進行了相關改革。如何推進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和靈活學習,實現線上線下雙向學習和鞏固以及靈活的教學與實驗相結合,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下網絡工程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出新的要求。

1.教學形式改革

混合式教學(blended teaching)是在網絡教學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方法。它既是一種策略,又是一種形式。在教學活動中,教育者使用網絡技術,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實現知識的多元獲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充分自主性和目標性。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育者在按照自己的安排傳授知識,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進度和方法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被不斷打消,學習興趣不高,效果不佳,掉隊后又無法盡快趕上進度,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在MOOC背景下,教育者可以實現多種教學環境的有機結合。線上提供教學資源,開放答疑與討論功能,一方面供學員自主學習。按照實際情況管理自己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根據學員答疑和討論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反饋和進度;線下根據反饋靈活調整教學安排,爭取最大限度地適應學員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教學環境的調整,改變教育者和學員的角色關系,學生從學習的“被動者”變為課堂的“主動者”,學習興趣大大提升,學習效果顯著提高。傳統的教學方式以線下課堂教學為主,時間固定,內容單一。MOOC背景下,教育者可以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方式相結合,學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時間。傳統的教學資源主要以教學者課件為主,在覆蓋教學要點上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但視野有限,延展性差,無法實現良好的本領提升。在MOOC背景下,教學中加入了許多延展閱讀材料:對于需要鞏固知識點的學員,延展材料可以提供多種應用方法,令學員通過知識點的應用鞏固其掌握;對于需要提高能力的學員,延展材料可以拓寬其視野,使其接觸到更多的實踐方式,提高未來的應用能力。

2.教學內容改革

MOOC的社交性與多元性特點決定其教學內容的特殊性。為了適應其靈活高效的教學目標,在課程安排上,需要做到短小精悍,用零散的時間達到最大化的學習效益。然而,隨著MOOC的發展,教學內容的安排會遇到如下問題。

1)課程完成率不高。

課程完成率不高始終是網絡課程的通病。網絡課程的自主化和個性化同樣降低了監督性。數據顯示,在各類網絡課程中注冊的學習者能夠堅持完成的比例一般不超過10%,甚至有很多人僅僅注冊賬號卻沒有開始學習。學員不能堅持完成學習主要是因為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足夠的學習動力和自制力等,其中缺乏學習動力和自制力被認為是影響完成率的最主要因素。

針對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一般而言,院校在開設相關學科前均已完成前置教學內容。考慮到學有余力和需要提前學習其他學科的優秀學員,教學者可以在MOOC上提供必要的前置課程或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學習資料完善學員的學習背景,從而達到學科的學習要求。然而,如何安排前置課程又是一項很重要的問題,前置課程安排不合理將直接導致學科體系的崩塌,內容安排過多又將導致冗余,降低學習效率。此外,如何提高前置課程的完成率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難點。

針對學員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和自制力,教學者一方面可以將實際教學內容與網絡課程內容穿插,安排考勤、檢測等機制對學員學習進行監督;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網絡課程的安排,縮短課時,濃縮知識,提高每一秒的學習價值。與此同時,教學者可以采取以學帶賽、競賽驅動等方法,利用競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課程缺乏個性化。

MOOC的低成本、易普及、高效率等核心優勢導致學員的規模大,學員的大規模化又導致課程缺乏個性化。教師面對大量學員,不可能與每一個人進行交流。即使在社交網絡中,這種交流也很難辦到。交流的缺乏使得教學者很難得到完整的學員反饋,從而導致教學內容更新的停滯,教學者無法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安排進度。

針對課程缺乏個性化的問題,教學者可以利用線下交流的機會得到學員反饋,根據反饋調整線上進度,形成反饋環。此外,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MOOC教學中,對于推動在線學習的個性化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員行為的搜集、統計和分析,可以嘗試實現有針對『生的教學。

3)學習缺乏體驗。

學員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不只是對事實和結果的直接獲取,更應該是在主體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MOOC雖然在教學形式和技術方法上有一定的創新,但是本質上依舊是對傳統真實課堂的模擬。由于科技水平和其他因素限制,這種模擬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依舊具有很大的不完整性。此外,MOOC的視頻教學依然是知識的直接傳授,對于主體的體驗沒有一定的安排,缺乏對知識的實踐。對于網絡工程尤其是物聯網,實踐能力培養更是學科培養的主要部分。因此,安排足夠的實踐體驗尤為重要。

針對缺乏交流的問題,教學者可以將論壇等社交網絡引入教學內容中,通過相關交流實現答疑和意見反饋。使用社交網絡模擬現實交流的同時,可以將交流作為考核的一部分,鼓勵學員多學習、多思考、多提問、多反饋,提高交流性和學習效果。

針對缺乏實踐的問題,教學者可以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實踐課時。教學者可以對學員開放實驗室,隨時提供實驗條件,在實踐中鞏固課程內容知識。在實踐課時安排上,教學者可以根據學員的不同知識和能力情況,開放不同的實驗環境和課題,實現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實踐補充。

3.MOOC教學實踐

大連理工大學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網絡工程系在促進教學體系發展、提高軟件教學水平、響應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聯盟號召的背景下,提出一門面向國內的MOOC課程――物聯網感知、識別與控制技術課程。該課程適用于網絡工程物聯網專業本科生,包括課程講授和上機實踐兩部分。此外,輔助的實踐教學還有物聯網課程設計和本科生畢業設計環節。

為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風格的多樣性,該課程配備優質教師進行講授。物聯網感知與識別技術課程團隊由教授2名、講師1名和實踐工程師2名共5人組成,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名,在職博士2名。該教學團隊是一支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隊伍互通,教學、科研、技術兼容,核心骨干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團隊教師授課經驗比較豐富,曾主講過智能儀器設計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嵌入式綜合理論設計與應用、嵌入式電路設計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等課程,其中2門課程獲得教育部和遼寧省精品課程稱號。團隊教師近年來在國家級出版社編寫近10本相關內容的統編教材且多部教材獲得獎勵。此外,授課教師一直從事物聯網、嵌入式系統設計、網絡技術和智能設備開發與應用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在國內外核心期刊、會議上發表了幾十篇相關領域研究論文,其中被SCI、EI檢索的有10多篇。團隊的建設過程中,實行青年教師“一帶一”的導師責任制,縮短青年教師授課初始的磨合期。在授課的過程中,利用每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青年教師講課訓練,通過課程教研活動、交流檢查教案和課件、跟班聽課、課后交流等形式,幫助青年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使青年教師在教學上盡快成長,迅速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同時,不定期地邀請專家作講座,及時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拓寬教師視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在教學內容上,物聯網感知、識別與控制技術課程是針對物聯網體系中感知識別層次而開設的。據了解,國內有的院校只是開設了物聯網概論和無線射頻身份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課程,其內容覆蓋面只是該層次的一部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設完全針對物聯網結構中感知、識別與控制層的課程,因此根據物聯網工程架構體系及社會需要,開設物聯網感知、識別和控制層方面的專業課程十分必要;同時精心選擇授課內容,可選用《物聯網感知與控制技術》教材,該教材目前已被國內幾十所院校物聯網專業所應用。該課程可以作為國內大專院校物聯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或其他專業的選修課,也可以作為碩士研究生的選修課程。課程采用“三步式”教學安排,即理論教學32學時+實驗操作24學時+課程設計48學時。第一步,擴充理論基礎知識,優化課程內容結構;第二步,提供多層次實驗案例,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第三步,提供綜合理論知識,使學生具備系統設計與工程應用能力。課程的培養目標包括5點:①學習物聯網感知與識別層次的軟硬件方面相關知識,具備實踐應用的能力;②掌握通用的設計原理、方法和設計等的一般規律,具有硬件系統設計的基本能力;③掌握基本硬件系統的創新方法,培養學生追求創新的態度和意識;④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典型硬件電路的實驗方法,獲得基本的實驗技能,具有查閱有關技術資料的能力;⑤了解物聯網與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前沿和最新發展動向。

在實踐安排上,教師團隊在2013年研發具有知識產權的“物聯網工程綜合實訓平臺”。該實訓平臺硬件部分包括以國內最先進的嵌入式多核處理器(ARM Contex-A9)為核心的網關及顯示與控制平臺,以及基于SOC(片上系統)CC2530的多種固定式和移動式無線節點兩部分。在該實訓平臺上,能夠完成物聯網感知識別、網絡傳輸和綜合服務應用3個層次所涉及關鍵技術的操作。學生通過在該平臺的具體應用和操作,能夠掌握貫穿物聯網3個結構層次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在物聯網應用方面的實踐能力。

實訓平臺針對物聯網感知、識別與控制層的實踐教學需要,設計了無線單節點的感知、識別與控制模塊的應用實例以及無線傳感節點問通信、組網應用與實例內容,兩大部分共計2l項應用實例。該部分實例可分為必做、選做、創新提高3個層次,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實驗環節部分安排12學時。

針對網絡層教學的需要,教學團隊設計了基于Linux環境下物聯網網關平臺的構建與應用,共計7項應用實例,另外還完成基于Android環境下物聯網網關平臺的構建與應用,共計4項應用實例;針對綜合應用層次的實踐教學需要開發了基于物聯網智能家居和環境監測2項綜合應用實例。以上這些實例主要配合理論課程的教學需要,實驗環節操作共安排12學時。

通過以上兩步的學習,學生能夠具備本課程的基本運用能力。為了讓學生盡快地與工程實際項目接軌,針對整個課程體系中高年級的學生,課程團隊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方針,加強學生與工業界的直接聯系。“請進來”就是定期請業界的相關人員作技術、管理前沿的講座,聘請業界精英直接參與制訂和聯合指導學生課程設計環節(48學時),從而使學生從思想上與校外業界的發展保持一致,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動態;“走出去”就是利用業界專家這一渠道與企業建立友好而密切的關系,在業界現場建立畢業實習基地,安排青年教工和學生進入公司實習。此外,鼓勵學生選擇適當的企業界專家擔任校外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學校還可以建設設施先進的集實驗、實習、實訓和實踐環節為一體的課外學生綜合實踐教學基地,依托基地開展高水平的教育活動和進行訓練;激勵大學生進入課外綜合教育基地進行科研活動,為學生課外活動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軟件支持;建立寬松的教育環境和平臺,提倡和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競賽。團隊成員從2011年至今,指導本科學生參加國內科技競賽,榮獲2012年第八屆博創恩智浦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物聯網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遼寧省一等獎,201 1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遼寧省特等獎,2012年首屆TI杯遼寧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201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遼寧省二等獎,2014年全國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這些豐碩的獲獎成果體現了教學的成功。

在政策方面,我們的MOOC被選入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大連理工大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在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程資源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完成從以教師為服務對象到以高校學生與教師為服務對象并兼顧社會學習者的轉變。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在大連理工大學近幾年開展的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基礎上,完善課程資源系統,選擇適合的課程進行網絡公開傳播共享并能保證課程高效使用和可持續建設與更新。此外,學校還設立專項經費以支持精品課程建設,對立項建設的每門課程給予1萬元建設經費,對已獲得省級、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課程分別給予1:1的經費配套,同時提供5-10萬元的獎勵和建設經費;制作專門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網頁,優良的校園網絡環境和精品課程專用服務器為學校的各級精品課程資源系統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運行保障;學校還對在建精品資習興趣,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多數學生意識到軟件類課程并沒有他們起初想象的那么難學,看似枯燥的代碼和技術其實都是對實踐生動的總結。學生對課程有了信心,出勤率提高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尤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成果展示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授課時不是空洞地講理論,而是有例可舉、有理可依,學生對課程感興趣,教學互動很容易開展,學生評教結果滿意度提高。

篇(6)

1計算機教育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忽視分層教學。計算機專業的特點之一就是學生的起點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差異大。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從無到有、由點到面,從少數理工科專業率先實踐,發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都普遍開設了相關課程,計算機教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因為計算機不是升學考試的科目,各地區的要求不一樣,導致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差異大。出現有的學生已能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對于某些課程,能超前學習、超綱學習;而有的學生對計算機則沒有什么概念,對計算機知識僅限于網絡的初步應用,比如收發郵件和聊天。而現今有些教師在教學上仍使用一貫的“一刀切”,忽視分層教學,這樣必定會形成兩極分化的格局。“吃不飽”的那些較高層次的學生,常常會覺得這樣的課程無疑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嚴重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對于那些“吃不了”的較低層次的學生,也會對這樣的課程產生畏懼心理,覺得毫無成就感,從此自暴自棄。無論是哪種情況的發生都會對學生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產生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問題二:教育觀念轉變不到位,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在社會的信息化不斷向前推進的今天,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各用人單位在對當今的大學生計算機的實際應用能力上的要求有增無減,計算機操作被用于衡量和考查大學生能力與素質的重要依據。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培養人才的要求,計算機教育應該由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是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統治我國教育領域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模式,雖然素質教育提了這么多年,但是從報刊雜志、高校教學模式可以看出應試素質教育還只是理論上的東西。由于應試教育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國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也不知道要問“為什么”的麻木習慣,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被束縛、被禁錮。好多學生畢業后到單位工作了,都不會用已學的計算機知識來輔助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有很多學生畢業了還得花很大力氣通過各種渠道重新學習計算機知識。教育觀念轉變不到位,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現狀,這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后果,是計算機教育面對的新問題。

問題三: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脫節,忽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計算機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該課程不但對其理論性作了很強的要求,而且也對其實踐性同樣作了要求。它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同時也要把知識用于各種實踐操作中去,學會在不斷的應用中發現問題,并善于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這樣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上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實踐教育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對知識的傳授。如此的教育理念下,在教學中,計算機這門學科必定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在課堂中,教師會用大量的時間去講解理論知識,但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實踐操作卻不知所措。大多數學生都有這樣一種情況存在,能聽懂教師在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但只要一動手操作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不能把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統一起來這種理論和實踐相脫離,或只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的做法,勢必導致學生學習的效率低下,學習死板,難以面對和解決新的問題。

問題四:課程內容陳舊,挫傷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積極性。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科學發展的突飛猛進,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更新周期總是落后于技術的發展,從而導致計算機的許多新技術、新知識不能很快出現在教科書上。一方面,計算機教學內容的陳舊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落后于時代的發展,體現不出高等教育的先進性,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另一方面,由于計算機的教學內容跟不上發展的速度,致使學生對該門課的興趣下降,挫傷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2對策思考

思考一:分層教學,因人施教。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我們要根據學生的智力、基礎知識、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分為若干層次或小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首先,要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在授課前首先要對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利用計算機的一些普及性知識出題對學生進行測試,依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不同情況,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或組,通過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興趣,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其次,要對教學目標分層。要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制定與其相適應的能夠完成的教學目標,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具體步驟,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使全體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在各自發展的特點基礎上,全方面的得到提高。最后,備課講課練習要分層。要在依據大綱、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使他們在各自的能力范圍內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有利于切實解決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消”的局面,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思考二:明確目標,抓好學校、教師、學生的三大轉變。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普及,對計算機的實踐運用能力將作為當今社會各行各業人才的一個必備要求,被當作一類文化的計算機教育,對于千千萬萬的大學生而言,時代的文盲將是那些掌握不了計算機知識的人。計算機實踐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評價當代大學畢業生水平和質量的重要尺度。因此,根據當前計算機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針對高等學校具體的實際情況,應抓好學校、教師、學生的三大轉變。首先,學校的轉變:學校應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培養人才的要求,改變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將計算機教育從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其次,教師的轉變: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傳統身份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協調和組織者,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目地的進行指導、協調和組織,重在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以及主動獲取知識和信息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學生的轉變:學生應從傳統的被動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分析知識、運用知識,利用各種信息網絡不斷對知識進行探索,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篇(7)

關鍵詞:文學學科;慕課;交互性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30-0276-02

近年來,在不同網絡平臺的慕課越來越多,給不少學習者帶來很多的便利。不過,相當數量的慕課受既有網絡視頻教學模型的影響,偏重教學內容而忽視了教學手段,導致慕課所追求的特性并沒有隨之普及。繼之而來的“后慕課”,則進一步豐富了互聯網的教育手段。但具有人文性的文化類、社會科學類的課程,在慕課化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

一、文學學科慕課制作需要考慮的因素

國內慕課建設,首先就是要突出開放性。對于文學學科來說,開放性是學科的重要特點,也是文學學科慕課在制作過程中應考慮的首要因素。這種開放性,主要源自于文化的多樣性與變動性。文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文化傳承與涵化的過程,而且文化的多樣性與變動性加劇了接受者情形的不確定性。因此,文學學科慕課能否成功,其接受度是一個關鍵指標。文學的教育目標不僅僅是個體能否掌握某些知識或技能,更注重的是要鍛煉個體的思維方式,并培育其社會價值取向。為此,討論、反復詰難是文學課程最常用、最有效的交互手段。雖然慕課規模易于擴張,但是慕課的直接交互卻難于擴展,這也是造成文學課程難以運用慕課形式的困難之一。從效果來看,文學課程所承載的情感體驗、文化觀念無法完全通過外在的語言行為進行檢測,故學習者可以“口是心非”。所以檢測這類課程的效果,不僅要考量學習者的意識層面,而且還要探知其潛意識層面的思想。無論是文學還是文化學、社會學,個體的心理接受或觀念轉化才是其主要目的,因此這類課程在考核時往往會采用情景模擬的辦法。如文藝欣賞,一方面不追求形式唯一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對應所有的學習者。因此,文學類的課程在考核時要容許“意外”的結果,即:文學學科的要求教學過程具有靈活的應變機制,學習過程及成果都包括創新思維的特點。因此,文學類課程在設計中對師生之間的互動有著更精細的要求。

慕課生存的現實平臺――互聯網,則決定了文學學科慕課制作的第二個要素――互聯網文化特質。當互聯網處于信息富余的狀態時,使用者就可以獲得多種選擇權,從而導致個人每一次從互聯網獲得的信息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依托互聯網的文化習得就需要通過反復強化才可能固定。擁有了富余選擇權,使用者的操控欲滿足程度就會遠遠高于現實生活。因此,文學學科的慕課要想獲得學習者的認同,就必須放棄高高在上的姿態,認可學習者同時也是部分操控者,并愿意認識學習者的文化背景。此時,慕課實施者就要充分考慮課程如何被學習者所選擇、接受。當慕課的規模優勢顯現的時候,學習者文化背景差異、個體經驗差異則會更加顯著。如果文學課程不去克服互聯網文化多樣性帶來的困難,那么,不僅是學科傳習損失了新的途徑,慕課從互聯網文化中所獲得的優勢,如平等對話、自由表達的人文精神也將失落。基于以上兩點,文學學科的慕課,對理解學習者的情況有更高要求,也對交互性有更高的要求。

二、文學學科慕課如何實現交互有效性

1.觀念上對情感認同的重視。為增強互動有效性,教育歷來強調“情感同化”。此處討論的情感認同,其實包括了社會價值觀念、道德倫理觀念、自我實現需求等內容。如文學類課程中的朗讀強調情感感染力、文化類課程中的模擬場景訓練要強調心理接受度等,都是為了實現情感同化。人文學科課程的效果與情感認同、思維模化密切相關,而交互的有效性與否即取決于這兩個因素。而傳統教育對其中的個體情感特點本就難以顧全,慕課同樣不得不面對追求情感認同的高難度。基于情感認同的心理機制,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降低學習者有意無意的心理抵觸,避免教育變成“生硬改造”。慕課課堂形式的改變,意味著教育觀念必須改變,必須關注接受者的心理狀況,@不是簡單的教法移植就能達到的。這種情形可與百年前的教育情況做個比較:當西式教育初次進入中國時,也是經歷了從形式到觀念的深層轉換。現在,我們同樣要著眼于整體慕課系統來改進對交互的認識與設計――文學學科的慕課,從而引導教學走向更加“柔性”的表達。為達成交互中情感認同的需要,最根本的改變應來自于課堂的教學目標或理念,即:為避免學習目標成為壓制觀念分歧的機制,應轉變以教師預設單一目標為核心的課堂觀念。同時,為了避免目標僵化,文學學科慕課的教學效果評估標準應該進一步開放。這并不是說文學類慕課教學不要教學目標,而是不能急功近利地直趨固定目標;同時,教學內容要向學生的認知系統進行一定的傾斜,而不是把依據教學大綱做成“死盯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設計和確立的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能動性,并承認學習過程的反復性。此外,在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備學生”成為第一目標,考慮為適應學習者的多種情況而預留出一定的彈性和層次。

2.操作上對有效性的追求。在慕課中強化互動有效性,除了可以改造傳統手段,還可以有一些新的技術探索。其中,以轉變觀念來指導操作實踐,對交互有效性的追求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為增加文化容納度,破除單一目標理念,慕課課程設計首先可以:①允許在教育過程存在“異端”觀點,允許一些問題延伸到“課堂”外再解決。這可以使剛性授課的時間適應人文學科學習的反復性。②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出學習者思維的主導性,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功利目標,即教師可以對教學的整體目標進行合理的層次分解,使學習者有“翻轉課堂”的途徑,變被動接受為發現學習。③設置適宜的評價體系,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參與程度而不僅是有形成果,其意義是強調文化的涵化而不僅是知識的轉移。(2)單一焦點的課堂格局可以繼續存在,但更應偏重“平行課堂”。通過網絡多元空間結構容納接受者的主體意愿,多線性進程、分割空間比傳統主次空間更適宜。如為了吸引注意力,文科類的慕課在設計過程中就要注重提高參與者的情感認同,如在慕課課程中設計同步但不同“房間”的討論通道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進一步來看,相對于傳統課堂,文科類慕課對于學習者無形的情感影響,渠道仍然十分缺乏,而課堂的多元化格局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這一情形。在技術上,慕課設計者就可以考慮接入終端多樣化,以實現交互渠道的多樣化、共享資源的豐富性及可替代性、課程接入的簡易性,這同樣有助于擴展人文慕課的接受度。(3)采用更多實例、實景作為移情手段。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直接“說服”并不是有效改變對方心理或情感的途徑。而傳統授課卻是將“說服”作為基礎方法的,這主要是因為教授雙方設定為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文學學科慕課在設計的時候必須盡量避免這種教學方法的出現,應該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出現,即文學學科慕課網絡傳授方式設定為平等關系,更應該考慮接受者的心理特點,因此對課程“潤物細無聲”的要求就更為明確了。文學學科慕課與文藝作品“隱形”情感同化有很多相似性。如影視作品是美國文化強勢擴張的一個利器,好萊塢外星人題材的電影就善于隱喻說服。如《阿凡達》,其實是在講述異文化交流理念。外星殖民就是現實中異文化交互平臺同化的投影。但當場景轉換后,被歐美文化視為異端的他文化也樂于接受影片包含的文化內涵。這種文藝作品委婉、巧妙的說服方式,也是文學學科慕課應該借鑒的。(4)關注學習技巧,“教得好”應落實為技術服務。課堂教學由學生主導,不止是追求“碎片化學習”或“自主學習”這樣的概念,而是良好的操控體驗所帶給學習者的信心以及更高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文學學科類的慕課降低課堂教學對傳統教學技法的依賴,轉向關注富媒體背景下的“學習技巧”。舉個例子,為了彌補慕課實時問答有限的問題,不能僅靠場景設問、實時對話、或人工智能響應,更重要的是要賦予學習者更多的操控方式,以獲得更多的響應。以上這些措施,都是著眼于把“學得好”落實為課程接受度。

三、結語

在觀念上,我們應認識到一種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往往會伴隨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慕課帶來的應當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要考慮網絡人際關系的平等性、開放性;而在技術上,新的教學手段與需要承載的內容將會不斷被調適,這個過程需要充分尊重學習者的主觀意愿。觀念與技術兩方面的不斷探索,文學學科慕課制作應該進一步強調情感召喚、思維發展等效果,而不是止步于“授業解惑”。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国产剧情内射白浆|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mba|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 男人下部进女人下部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京东|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中文字幕人妻伦伦| 黑人玩弄漂亮少妇高潮大叫 | 欧洲lv尺码大精品久久久| 被老外添嫩苞添高潮np| 少妇裸体性生交|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本三级吃奶头添泬| 好爽…又高潮了免费毛片| 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成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精品国色天香一期二期|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18禁裸乳|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视频| 综合 欧美 亚洲日本|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精品调教chinesegay|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