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體育生職業分析

體育生職業分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5: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生職業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體育生職業分析

篇(1)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生鍛煉;體育鍛煉;體育教學

生命在于運動,作為用腦較多的學生群體,進行適當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習時緊繃的神經得到很好的放松,對接下來學習效率的提升起著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力的效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但是目前職業院校的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養成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因此,職業院校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熱愛體育鍛煉的氛圍,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創造前提條件,體育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們的體育鍛煉興趣,為實現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與研究的對象是在讀的職業院校學生,采用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所以調查的范圍比較廣泛,涉及多個地區的職業院校學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針對研究的主題,我們查閱了大量相關的書籍文獻和期刊報紙,還有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收集了研究主題的大量資料,對職業院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有了充分的了解,為系統地進行調查與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準備。

2、問卷法

本次調查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及專家進行補充修改的基礎上,并且結合當前我國職業院校正在實施的體育教學課程及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組織學生開展的一些課外體育活動,給學生普及的關于體育鍛煉的知識等,設計出一份合理有效的調查問卷。問卷發放后收回的時間和數量都是比較可觀的,且從填寫情況來看,有效度和可信程度都相當高。

3、訪談法

本次問卷還訪談了體育鍛煉的相關人員,如體育行業內的專家教授、當前在校任職的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退休體育教師及相關的學校老師和在校就讀的部分職業院校學生進行了有效深入的訪談,獲取了充足的信息資料。

4、數據分析

使用SPSS專業數據分析軟件及Excel數據庫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精準可靠的數據信息。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職業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分析,我們發現以下問題:

1.職業院校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引導不夠,沒有根據學生的需求來組織的體育項目的練習

2.職業院校開設的體育鍛煉項目單一和集中,沒用形成多元化

3.職業院校的運動器材較少、運動場地不夠、運動時間不足

4.職業院校中沒有建立相關的體育煉的興趣健身社團

5.職業院校對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普遍薄弱,沒有養成經常鍛煉的好習慣

6.職業院校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較低,體育考試只求及格

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應該具備的特點

(一)體育教學的職業性

職業院校學生今后從事的是職業技術性的工作,所以體育教學必須針對該職業的特點,制定一套有利于增強動手能力的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們強烈呼吁學校體育教學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真實需要來開展,不能盲目開戰。

(二)體育教學的實用性

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的是應用型的技能,這就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該融入應用型的元素,使學生在專業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在體育課上得以應用實踐。

(三)體育教學的差異性

從事不同的工作對身體各部位技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要具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專業學生開展適于他們的體育鍛煉項目。

(四)體育教學的預防性

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養成經常運動的好習慣,目的是為了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職業技能,預防在今后的工作當中患上職業病,因此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預防能力,增強他們在工作當中自我預防、自我保護的能力。

四、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研究與分析,并結合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應該具備的特點,我們對改革和發展職業院校的體育鍛煉提出以下建議:

1.職業院校要提高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加大體育教育經費的投入,增加體育設置

2.加大對體育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3.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做好組織學生體育鍛煉的工作

4.鼓勵學生建立關于體育鍛煉的社團,培養運動習慣

5.幫助學生制定體育鍛煉的計劃,讓學生的運動有據可依

6.因地制宜,開展適合本院校的特色體育項目

7.鼓勵師生共同運動,在體育鍛煉中增進師生感情

8.做好體育鍛煉的考核評價工作,評價標準要有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篇(2)

[關鍵詞] 大學生 體育消費 消費特點 消費現狀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消費的商品化,市場化,多樣化,高層次化及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使體育消費在人們的生活消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高等學校是一個具有知識密集,思想活躍。代表先進文化潮流等特點的場所,而生活在這一環境中的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流群體,其體育消費行為與消費觀念不僅影響著當今社會人們對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選擇和未來體育行為的走向,而且是引導著未來社會生活與消費趨勢的潛在力量。本文通過對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目前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狀況,為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的體育消費觀念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山東現代職業學院汽修學院,電子信息學院,人文學院和醫學院在校大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幾年有關體育消費的學術論文,為本文結構框架建立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研究的內容和目的,設立問卷調查表,在 外語學院,計算機學院,政法學院和醫學院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92份,有效問卷389份,有效率97.25%。

1.2.3 統計分析法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并用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Excel制表制圖。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消費的概念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得出,體育消費是指人們在滿足基本的生存消費后,為追求發展和享受在體育活動方面的個人支出。它不僅是指買票去觀看各種體育比賽或體育表演,而主要的是指人們為了取得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獲得美的享受、歡度余暇時間、促進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展而花錢去從事各種各樣與體育有關的個人消費行為。包括觀賞性體育消費、參與性體育消費個實物性體育消費3大類。

2.2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

從表1可以看出,支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主要是增強體質和休閑娛樂,這說明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目的非常明顯,消費動機是健康的:這與我國推行的全民健身計劃相適應的。

2.3影響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分析

由表2“是影響本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三大因素,前兩者可通過學校體育的大力改革在短期內能得到改觀,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因此,要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的消費水平是很困難的。

2.3.1學生的經濟收入是影響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

調查表明,學生在體育消費支出的高低,對其體育消費的行為是依據他們的 經濟收入而定的 ,學生體育消費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的支持,一部分是學校發的助學金、獎學金和打工所得。家庭經濟好,學生經濟收入相對較高,體育消費支出也隨之增多。月消費低的群體,對體育的主要消費以不花錢為主,因為他們少量的體育消費開支從生活費中擠出。

2.3.2 從事體育活動的次數是影響學生體育消費的重要因素

調查顯示,學生參與各項各類活動時間的次數多少與其體育實物消費和體育勞務消費水存在顯著差異,經常參加學校有償體育服務的學生在其實物消費中呈上升趨勢。因此每天用于體育活動的時間越多,其體育消費也就越多。這表明運動時間也同樣制約著體育消費的高低。

2.4.3體育鍛煉習慣是影響學生體育消費的顯著因素

體育鍛煉習慣,是指主動,自覺地以體育運動為健身手段的一種有規律和經歷的生活行為。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學生對體育需求、健身需要和轉化為體育行為的紐帶。體育鍛煉習慣的好與壞,與學生對體育課及課外體育鍛煉的態度有的趨同關系,對體育消費的認識、體育消費水平有著顯著影響。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通過對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分析可知,絕大多數大學生對體育消費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大學生的消費動機比較明顯,追求健康是大學生體育活動(消費)動機的主流,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價值取向更偏重精神和能力維度,這表明了對健康的理解和認識更加全面、深刻。

3.1.2體育消費已成為大學生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總的消費水平較低。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仍以實物消費為主,實物消費水平明顯高與其他消費水平;消費方式比較單一。但可以看出大學生對“花錢買健康”已有了正確的認識,這個理念不僅標志著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追求,還隱含著通過體育消費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加快“社會化”過程的寓意。

3.1.3參與型體育消費作為一種增進健康、消除疲勞和愉悅身心的獨特手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接受。

3.1.4影響體育消費的主要原因是體育場館設施不不足、體育消費價格較高、沒有時間和經濟條件有限等。從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影響了體育消費的支出。

3.2 建議

3.2.1加強大學生對體育消費觀念和體育消費意識的培養

高校體育要加強對學生體育消費觀念和體育消費意識的培養,大力宣傳體育消費的作用與意義,逐步引導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走上合理化、科學化的道路。

3.2.2加強體育設施和健身俱樂部的建設

大學生普遍感覺體育的場地及體育設施太少,因此改善體育場地設施,增設適合大學生興趣愛好的體育項目活動,使大學生有更多的健身場所。也可以借鑒國外先進試驗,建立單項體育俱樂部的模式,建立學生比較喜歡的項目,如籃球、網球、體育舞蹈、羽毛球、健身操、太極拳等形式的俱樂部,已滿足不同層次經濟條件的學生向著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健康投資,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健身,以促進體育消費的多元化。

3.2.3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灌輸“終身體育”的健康理念

“生命在于運動”一言道出了生活的規律,適度運動是創造健康的手段,能保持腦力和體力的協調,是創造健康的一個要素。高校學生在校可依賴專職體育老師,離校后往往許多人放棄鍛煉,慢慢地開始透支生命。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應積極引導促進個人健康投資。而且加大學校體育改革,營造良好積極的體育鍛煉氛圍,讓大學生把鍛煉身體與娛樂、求知緊密結合起來,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使體育消費活動取得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志強.我國體育消費者的需要、動機和行為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02,(2).

[2]韓湘平.湖南省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2).

[3]左新榮.大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與體育消費結構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1,(3).

篇(3)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態度結構 體育現狀

1.研究目的

本文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現狀進行統計分析,提出教學改革的建議,旨在更好地揭示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上的特殊性,使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具有針對性,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2.研究對象及方法

2.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南京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南京地區抽取5所高職院校,分別從這5所高職院校的大一、大二、大三中用整群抽樣法從中抽取自然教學班,共發放問卷450份,收回429份,剔除無效問卷42份,共回收有效問卷387份,回收率為86%。其中男生169名,女生218名;大一學生126名,大二學生132名,大三學生129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資料,一方面學習和總結以往的研究成果,獲得研究的基礎和平臺,確定研究的目標和研究的內容,另一方面獲得相關的研究數據和事實,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有利的支撐。

2.2.2調查法

此方法是本論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問卷調查采用自制問卷進行,信度采用再測信度檢驗的辦法,兩次調查結果之間相關系數達到0.80。效度檢驗則通過專家來判斷,得效度水平為:良好。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3.1.1大學生對體育課滿意程度的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只有50.6%的人對體育課表示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看來如何改變大學生對體育課的印象,進行提高大學生體育能力的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男生對體育課的滿意度高于女生,不同年級學生的滿意度無顯著性差異。

3.1.2學生對學習體育的情感體驗調查分析

調查顯示(表2),在體育學習中,能有快樂的體驗,并有成就感的學生相對較少,且其中大部分是男生。只有17.3%的學生上體育課時,從來沒有希望快些下課,這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3.1.3學生對體育學習成績評價調查分析

在學生對體育學習成績評價的認知上,有63.8%的學生認為體育學習成績由“體育學習態度+所取得進步的幅度+應用技術和技能的能力”三個方面的綜合來評價比較合理。只有4.7%的學生持反對意見。這種強化激勵而淡化甄別、選拔功能的評價的方法,是被學生接受的,說明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動態評價贊成度較高。

3.1.4學生“準職業”體育素質需求認知情況調查分析

統計分析表明:56.8%的學生對職業工作中體育素質必要性持肯定態度。認為體育鍛煉項目要與“準職業”素質需求相聯系,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3.1.5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主要目的調查分析

從對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的調查結果來看(表4),“健身”目的高居首位,可見,大學生對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認知已非常明確。另外,“娛樂”“競爭”“交際”均占有一定比例。可以看出,大學生體育活動的目的正呈多元化發展趨勢,這一現狀反映了當代大學生體育需要的多元性,同時也為我們改革高校體育教學和其他體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3.2強化理論課教學,培養學生體育意識。

從學生對參加體育學習或鍛煉的主要動機來看,學生已經認識到體育的價值與功能,但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與學生的主體需要未能對接。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價值取向相對集中,體育意識尚需加以引導。要突出現代體育思想,加強體育教學理論的研究,根據學生心理、知識的水平等不同的特點,開展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理論教學,如現代生活與疾病、健康、競爭、休閑、養生等。加深大學生對體育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為其進行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

3.3與職業特征相結合構建課程新模式。

首都經貿大學長城旅游學院針對該院旅游專業的特點,提出了“定向拓展,成套組合”的體育課程模式。所謂“定向拓展”是針對學院專業及目標人才特點,去“拓展”體育課程的內涵與外延。它有兩個大方面的含義:其一,是在一般高校體育課程共性目標要求及內容的基礎上的拓展和發展;其二,對于學院的學生而言,體育課程的“拓展”,又是建立在他們在中學階段已經學到的技能并形成的“健康”狀況的基礎上的拓展與發展。所謂“成套組合”,是指在體育教學內容上,在教學計劃整體構架下,有針對性地在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組合具體項目。一般而言,我們可以把體育運動實踐的內容劃分為三大類,即基礎類、專長發展類和生活生存類。該課程模式的設計,為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和培養目標,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建設是高職院校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具有高職體育教育特色和課程體系的需要。不同職業類型、不同職業工作方式對職業體育素質的需求強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雖然,職業所需的職業體能首先是在良好的職業學習勞動中獲得,但如果在體育教育中,能有目的地開展與職業特點相適應的體育訓練,則會迅速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職業體能,而使職業技術的學習提高大走捷徑。因為體育運動中許多運動素質可以遷移到職業體能上,如運動中的快速反應、耐久力、動作協調配合、注意力和觀察視野等,正是許多職業如操作工、調度員等必不可少的條件。根據職業特點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選擇“抑其過補其缺”的教學內容開展體育鍛煉,使學生身體的發育成長與職業技術和職業體能的發展提高保持同步,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職業特點的終身體育鍛煉項目,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為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基礎。

3.4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提高教學、業務管理能力,確保體育教學質量。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教師在已有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去學習心理學、管理學、人才學、社會學、創造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知識,還要在方法論上有所更新、有所發展、有所創造。要學生去拓展,教師就要先“拓展”。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職業特點的研究,首先要和專業課教師互相溝通,了解專業課教學內容,觀摩學生學習、勞動的特點,找出學生職業技術必需的職業體能及職業學習、勞動對人體的影響,抓住體育教學與職業技術相關的部分。其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征求專業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要求,以便確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對特殊專業需要的特殊要求,可以引進或自編教材,在不影響整個教材教學系統前提下給予安排,以求能學以致用。要求教師提高體育教學業務水平。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肩上的擔子很重。既要千方百計完成普通體育課的任務,又要想盡辦法適應專業特點的要求,為職業教育服務,這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根據學生職業特點選擇實用性強的體育教學內容;要能根據職業技術學習勞動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選擇具有康復、醫療和矯正作用的體育教學內容;要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要能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這都需要體育教師學習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所有這些,都是前所未遇的,都在要求體育教師盡快地、竭盡所能地去謀求“提升”。

教師是體育教學的靈魂,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思想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是教學的關鍵。新的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必然會造成現有部分項目專業教師不足的矛盾,因而需要制定體育教師的在職進修的規劃,并在規劃的指導下,有重點、有節奏地循序漸進。可采取的辦法有:一是送出去,請進來,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師資結構,提高教育素質,以適應新的教學體制需要;二是加大體育教師社會化進程,除保證內部培養及進人計劃中進行調整外,聘任其他學校有一技之長的教師任教,增大社會化程度,更好地發揮教師一技之長,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三是加強體育教師職業觀念、思想素質、文化修養教育和培養,建立監督機制,更好地發揮教師潛能。

3.5加大學校主管部門的重視。

學校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同輩群體對體育態度影響的重要地位,加大對體育文化的宣傳力度,對大學生的體育態度要進行積極的引導,使他們真正從內心深處徹底轉變自己的消極態度,同時也給他們創造良好的進行體育活動的環境。針對學生喜愛的項目,加大學校師資力量、運動器材、場地的投入與建設(如羽毛球、網球、籃球、乒乓球、健美操等方面師資力量、場地器材引進與投入),使學校師資力量、運動器材、場地相對不足的狀況得到改善,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

4.結語

體育教學應該同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特點相結合,圍繞職業特征開發體育課程體系,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服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需要,對促進具體領域目標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本研究通過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的探討和研究,以期對體育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曲宗湖,顧淵彥.大學體育課程改革[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諸杰等.從態度結構的角度分析高校大學生對體育專項課的選擇[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

[3]翁惠根.浙江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學習特征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

[4]韓敬全等.大學生體育需求與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反差與對策[J].體育與科學,2002.9.

[5]裴德超.高師體育隱蔽課程促成大學生體育動機、態度養成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5.

[6]趙紅.大學生體育態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5.

篇(4)

關鍵詞:職業中學;實用性;體育教育

一、引言

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這種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在教學中可以對崗位工作情況進行模擬,而且在教學中就提前讓學生適應以后的工作崗位,因此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二、職業中學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基本情況分析

(一)分析學生對實用性體育的認識情況在

研究中對某院校不同性別、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共232名學生,通過調查結果統計分析得出,沒有聽說過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的學生占到總人數的69.2%,聽說過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的學生占到總人數的15.6%,但是了解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的學生只占到0.7%。在調查中發現,有86.5%的學生對職業實用性體育有興趣了解,同時在具體了解之后,認為開設相應的課程十分有必要。通過這方面的調查就可以得知,相關學生對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的認知還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是學生對這方面的學習愿望非常強烈,因此必須引起相關工作者的重視。除此之外在調查中還發現,由于專業的設置問題,導致班級內的學生性別比例不均勻,學生和支持開設實用性課程是負相關關系,和支持開設職業實用性課程呈正相關的是專業自身的特點決定的,例如工程類專業、園藝類專業。

(二)分析學生在這一方法下的鍛煉情況

當前這一院校還沒有實行實用性體育的專項鍛煉,只是在相應的專業進行了教學測試,具體得到的測試結果可以參考下表。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對于性別方面的差異性,和實用性體育鍛煉是正相關關系,存在很大的相關性,但是和專業相比,二者的相關性比較小,從這一規律就可以得出,第一點,當前在進行職業實用性體育鍛煉教育中,學生在這方面的需求很強烈,但是學校的宣傳工作不到位。第二點,在當前所制定的職業實用性體育鍛煉課程中,沒有考慮女生的基本情況,很多項目都不適合女生。第三點,通過對高職院校的調查發現,其基礎設施有限,而且很多設備老化嚴重,沒有及時進行更新,直接影響職業實用性體育鍛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三、落實職業中學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策略分析

(一)有針對性進行教學設計

根據職業院校的專業不同,可以有機將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結合其中,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教學方面的規律,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規劃。一般教學規劃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點,結合專業的特點,開設一些實用性比較強的項目,這樣學生在學習中轉變被動的學習方式,變為其自主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水平;第二點,將教學內容和就業崗位要求聯系到一起,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和生活、職業、競爭力相關的實用性體育課程,這樣在學習中體驗工作,清楚工作中的需求,發現自身方面還存在的問題,然后在校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提高,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增添有分量的籌碼;第三點,為了提高自身的水平,增強體能非常必要,因此要增加這方面的鍛煉,制訂科學的鍛煉計劃,發現存在的職業病,然后積極做康復運動,提高對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

(二)改善教學模式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發達地區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模式,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引用,例如可以應用2+1模式,學生在校接受兩年的基礎體育課程,然后再進行1年的選項體育課程。一般學校都開設了第一、第二學年的基礎課,但是在改革創新之后,還需要在這一基礎之上,結合實際專業的不同,可以在第三學年實行職業實用性選修必修課,這一階段的課程不僅要側重實踐操作,同時還根據以后工作崗位的需求,對學生進行知識、體能的教學。還可以應用1+1模式,也就是在教學中將基礎體育課程和選項體育課程交叉進行,可以鞏固相應的教學成果。在第一學期對學生進行基礎性教學,第二學期對學生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按照這個模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可以邊學邊練,進而將體育教育工作融入到其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習慣,進而達到對體育教育終身化的目的。另一方面,還可以結合短期實訓模式,讓學生利用暑假時間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進行教學實習,這部分學生都屬于準職業人,對其進行強度比較高的短期培訓和訓練之后,提高其實際適應能力和操作能力,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通過以上對職業中學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分析,發現很多職業院校都沒有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課程,也沒有進行這方面的宣傳,學生對這方面的了解有限,而且這種課程沒有結合女生的需求,導致女學生沒有適合的課程。針對這一情況,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將學生以后從事的崗位和專業課程緊密地聯系到一起,這樣當教學質量提高后,學生在實習之后就可以完全適應崗位需求,而且形成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利于以后長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政.對廣州市技工類學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改革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421-422.

篇(5)

1.研究對象

以設有體育休閑專業的院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針對大學畢業后的分配方式,結合職業院校體育休閑專業學生的特點,研究學生對校外體育健身服務的認識,發現目前的教學模式缺乏比較完善的指導體系,必須搭建以能力培養為最終目標的教學體系。

主要針對體育休閑專業學生能力不足、對本專業認同感不強的現象,加強學生校外體育健身服務實踐的自我認知,職業生涯決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認同。

3.問卷調查

為了使職業院校體育休閑專業校外體育健身服務實踐模式的可行性得到檢驗,筆者選取了三個職業院校作為調查對象,將不同三個年級的學生的學生分別以三種教學模式進行培養,三年級學生以純學校模式進行教學,二年級學生以校內和校外混合模式進行教學培養,一年級學生以純校外體育健身服務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問卷主要包括37個題目,以非常好、好、一般、較差、差5個尺度為選擇答案。

對三個年級的畢業學生進行一年跟蹤后實施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850份,收回問卷830份。其中,對職業院校體育休閑專業體育健身服務實踐可行性分析的有效問卷共計770份,無效問卷60份。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二、可行性分析結果與討論

研究者對職業院校體育休閑專業校外體育健身服務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的調查結果進行研究與討論,重點關注的是教學服務質量、職業院校學生對學校教學模式的實際感受、職業院校對學生的期望與學生感覺之間的落差。

通過問卷發現,職業院校學生對校外體育健身服務教學模式期望值平均為4.47分,滿分為5分,說明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和期望值非常高。其中,三年級學生的期望值為4.88分,為最高。一年級為4.23分,為最低。教學模式的實際感受中,各學院的學生對校外體育健身服務實踐可行性均與期望值相差不大。

三、意見和建h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職業院校體育休閑專業校外體育健身服務實踐活動具有較大的可行性。但是,根據調查問卷的反饋,職業院校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加強。一是校外體育健身活動的管理,學校應考慮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戶外體育健身服務實踐。二是職業院校不僅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還要在實踐中感受學生的困難。三是職業院校應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更好地為職業院校體育休閑專業校外體育健身服務實踐活動做好后盾。

參考文獻:

[1]T Levitt.Production-Line Approach to Servi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2(50):41-52.

篇(6)

(鄂州職業大學體育系,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將學校體育教學與應急避險能力教育相結合,寓應急避險能力培養于體育教育之中,是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一個嶄新模式。本文探討了高職院校體育課應急避險項目的設計的目的等,并闡述了高職院校應急避險能力養成教育的路徑設計。

關鍵詞 高職院校;應急避險;設計;能力

0 前言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是以健康教育為主旨的教育,健康教育的前提是生命安全。在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現代教育理念下,高職體育教育在實施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強化學生健康教育的同時,將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應急避險能力融于健康教育之中。同時,職業院校強化以崗位核心能力需求設置課程,高職體育教育在生命安全教育中注重職業崗位工作中的應急避險能力培養,具有很強的職業針對性。本文從職業崗位的視域出發,以我校醫學院和建工學院學生應急避險能力需求特征的剖析為例,提出了有效培養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載體及路徑設計。

1 高職院校體育課應急避險項目的設計的目的分析

(1)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意義并逐步養成安全第一的防范意識和防災減災的積極行為,以體現“生命無價”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

(2)讓學生通過實踐性和體驗性的教學,從中學會自救與救他及逃生避險的本領,從而體現出一種前瞻性的教學理念,一種敬畏生命的生活態度,一種扶助他人的公益精神。

(3)在重視各種逃生避險、事故防范、急救技能發展的同時,積極改善與發展有氧耐力、肌力、柔韌性和身體成分等與健康有關的素質,體現出教育的健康性。

(4)使學生懂得應急避險、事故防范、急救互救為什么是重要的,以及如何使他們終身受益,體現應急避險教學的教育性。

(5)使學生能夠采用多種方式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不斷提高自己的體適能,以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環境和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險境或變故,體現出教育的現實性及實用性。

(6)教學內容應為實用的應急救護技術、逃生及各種災難事故的應對措施,使學生在實踐中和情境體驗中學習,體現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嚴肅性;體現出教育的公眾性、公益性。

2 高職院校體育課應急避險項目的設計思路

2.1 公共體育基礎課的應急避險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一線崗位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人”為導向的。作為高職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應順應高職院校“以崗位需求設置課程”課程構建理念,積極推動公共基礎體育課服務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職業實用體育是近年來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話題,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構建職業實用體育課程建設。筆者是從應急避險的角度來構建職業實用體育,主要針對崗位突發事件比較突出,職業安全特征比較鮮明的專業群來實施。本文以鄂州職業大學為例,列舉我校醫學院和建工學院兩個重點院系來進行分析,構建應急避險職業實用體育課程的模塊。

2.2 應急避險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是高等學校中設置的一種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基礎的課程。它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必修的重要課程。各類突發事件已經覆蓋到我們生活、工作的各個角落,不少工作崗位已將職業崗位應急避險能力培養作為上崗培訓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作為“準職業人”的培養地,應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對職業崗位中應急避險能力要求較高的相關專業設置應急避險專業基礎課。通過對職業崗位中應對突發事件的知識點、技能點、能力點來組織安排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從而實現課程的實用性最大化。

2.3 應急避險能力特征分析

依據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性質,我們可將突發事件分為公眾類和職業類。相對應的應急避險能力即為公眾類突發事件應急避險能力和職業類突發事件應急避險能力。公眾類指的是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例如,地震、火災、交通意外等。職業類指的是某種或某類職業特別容易遇到而在一般人的生活中不容易碰到的突發事件,這類突發事件具有鮮明的職業特征。公共類、公眾類是屬于通識類,個體類、職業類是屬于專門類。職業類崗位應急避險能力特征分析是對崗位突發事件的發生可能性、傷害情況、應急處理加以分析,并將所得的結論綜合在一起。其基本思路是從職業崗位角度出發,通過對工作環境、崗位職責、崗位事故等職業特征的分析,預測其比較容易引發的各類突發事件,提出應對突發事件的對策和措施。

3 高職院校應急避險能力養成教育的路徑設計

應急避險能力系統是一個綜合能力系統,僅通過日常的教學很難使學生真正達到應急避險能力的各項要求。為了使應急避險能力培養獲得最大的實效性,需要將課內教學、課外教學、網絡教學“三位一體”來進行。以課內教學為主體,通過應急避險職業實用體育課、應急避險選修課、應急避險專業基礎課等教學載體,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應急避險能力的知識、技能、能力的教學。以課外教學為輔助,通過組織學生安全教育社團、安全教育興趣小組等形式,圍繞課內應急避險教學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提高。教師以指導老師的身份給予相應的指導,在校園范圍內開展應急避險知識競賽或技能演練比賽,以競賽的形式來檢驗學生對應急避險知識的掌握和自身目前具備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應急避險知識的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在校園內營造一個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圍。以網絡教學為補充,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網絡信息平臺,在學院網站中建立應急避險網頁。以視頻、圖片、文字講解、案例分析等為網頁主要內容,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科學性、廣泛性、有效性、全面性來培養學生的應急避險能力,使網絡技術真正為學生需求服務,滿足學生的應急避險知識需求,普及學生應急避險常識。

4 結束語

生命是珍貴的,也是唯一的,生老病死,我們無法回避。但許多如花似玉的生命,尚未揚起人生的風帆,還未體驗生活的真諦,便驟然凋零于突降的災難,不能不令人惋惜。在學生中開展應急避險為目的的生命安全教育,體現了教育的現實性、公眾性、公益性,是素質教育中的必然選擇。面對新任務和新要求,體育教師應肩負責任,將敬畏生命、愛護生命、展現生命活力的新理念落實到體育教學中去。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能夠果斷準確地為自救避險、應急救護,機智勇敢地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情況或危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強,閔彬彬.論體育教學中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1).

[2]程娟.體適能理論進展與健康關系的相關研究[J].科技信息,2007(22):186-187.

[3]張建平.體適能概念辨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2(6):33-34.

篇(7)

關鍵詞:體育教師 職業倦怠 陽光體育運動

國內外研究表明,體育教師職業一直是承受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重文輕武、重智輕體思想的影響,存在著對體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致使體育工作成為可有可無的點綴品。體育教師在學校中成了“三等公民”,很多體育教師長期沒有得到所在學校應有的重視、理解和支持,自我價值長期得不到體現,缺乏職業自豪感和成就感而產生的一種對所從事的職業感到失落、不平甚至自卑的情感體驗,進而導致消極對待工作的不良心理狀態。另外,教學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情境,體育教師面對個體差異越來越大的學生,越來越復雜的教學任務,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對教師提出越來越高的學歷和科研素質要求,導致有些體育教師從心理上萌生職業倦怠,降低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因此,我們可以給體育教師職業倦怠以下定義:是指體育教師因本職工作長期得不到學校及社會應有的尊重和支持而缺乏成就感,進而產生的厭煩冷漠情感及相應的行為表現。

一、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根源

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結合我國當前學校和教師的具體情況來看,主要有:競爭壓力、教師特定的職業特點、學校管理體制、社會支持與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征等。下面我從社會、組織和職業因素三個層面分析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根源。

(一)從社會因素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體育教師素質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教育理念的更新、理論的充實,選擇、加工、整合教材的能力,教學過程中的智慧與創新,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性,等等,從而使體育教師必須進行素質重構,這就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這種壓力轉化為動力的重要條件就是社會能否給予他們相應的肯定,而這種肯定在客觀現實中是以他們職業地位的高低進行衡量,即由他們職業的地位和職業聲望所決定。但是,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依然較低,甚至對體育教師的偏見依然存在,學校也對體育工作不夠重視,體育教師的待遇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

(二)從組織因素分析。

一是學校組織對體育教師的角色定位不當。如果不能很好地對體育教師進行角色定位,可能出現角色混亂,對自身角色應承擔的工作喪失責任感和進取心,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地位及履行的職責和義務,這是導致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組織因素之一。二是體育教師的待遇不公平。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體育被學校領導視為副科,不為重視。因為體育不為學校所重視,所以體育教師在政治和經濟待遇方面也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即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沒有得到同工同酬的待遇,沒有厚實的經濟基礎,生活水平無法提高,嚴重挫傷了其工作積極性。他們心理不平衡,消極應付,甚至造成相當部分“現役”體育教師另謀出路。

(三)從職業因素分析。

其一,在“重文輕武”的傳統觀念影響下,至今在學術上體育教師職業還沒有真正被確認為專業性職業,教師只能達到“準專業”的水平,相形之下,體育教師職業就成了“準專業”下的“次準專業”。其二,過高的教學要求帶來心理負擔。體育是以增強學生體質為宗旨,但體育往往又被賦予品德培養、意志鍛煉、能力提高等諸多新任務,同時很多人也把學生體質下降的責任統統歸于體育教師,這種體育功能的泛化及不確定性給廣大體育教師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其三,特殊的教學情境形成心理壓力。體育學科獨特的學科特點是其在教學中有各種無法控制的偶發因素,必須花費多于其他學科教師的時間與精力來處理諸如“球場暴力”這類偶發事件,這種管理上的復雜性往往加劇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難度。另外,長年枯燥單調的工作、艱苦的工作環境使其產生疲憊之感,并且工作有時也得不到社會各方面的理解和認可,獲得的心理報償相對較少,這樣就加重了體育教師的倦怠心理。

二、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對改變體育教師職業倦怠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意義。

啟動和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就是希望利用該活動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掀起群眾性體育鍛煉熱潮。它是新時期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戰略舉措,其目的是在各級各類學校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有效地促進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的作用無疑是舉足輕重的,他是陽光體育運動有效實施的組織者,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引導者,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主要實施者。因此,要實施好國家開展的這一浩大工程,對體育教師的素質與能力無疑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對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效果、遠離職業倦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通過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遠離職業倦怠。

1?郾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體育教師心理產生歸屬感和成就感。

首先,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創設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體育教師不是“一介武夫”,使其職業應該受到公眾的普通尊重;全社會要樹立“全民健身,增強體質”的良好風尚,轉變傳統觀念的偏見和端正輿論導向,確定體育教師職業的重要性,使體育教師職業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其次,要建立對體育教師合理的社會期望。盡管體育教師肩負著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但體質是由各方面因素決定的,不能一味歸咎于體育教師;同時,雖然應該率先垂范,為人師表,但是體育教師首先是作為現實社會中的人,其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不可能超越現實,他們同樣有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追求。最后,社會其他機構如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廣大體育教師安心投入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為體育教師營造一個公平、公正、有利于發展的氛圍,使他們產生歸屬感和成就感。

2?郾營造良好的學校組織環境,提高體育教師的職業地位和待遇。

在學校管理層面,學校領導者應該正確認識體育工作和教學的重要作用,尊重體育教師地位;真正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力度,在某些政策上應該針對體育教師工作的特殊性相對采取一些傾斜性策略,真正為體育教師減壓、減負,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學校不僅在物質報酬上要保證體育教師享受與其他學科教師實現“同工同酬”,而且要組織改變體育教師評價制度,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滿足自我實現感,同時努力創造條件使體育教師參與學校的決策和管理,培養其主人翁意識,形成盡職盡責的信念,真正使體育教師在學校中感到自身的價值,進而消除他們的職業倦怠心理。

3?郾加強自我心理調節,提高體育教師耐受挫折的能力。

自我心理調節是克服職業倦怠心理的關鍵。首先,體育教師要樹立遠大的人生觀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志存高遠,主動適應社會的不斷變化和發展,迎接知識經濟和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挑戰。其次,體育教師要辯證地看待自身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對自己嚴格要求但不過分苛求,虛心聽從他人的意見但不因此影響自己的情緒,坦然面對客觀現實,不為外界環境所誘惑,始終保持一種悅納的態度。體育教師還應該學會自我放松調整,當遇到心理困擾和挫折時,能夠通過暗示、活動、自我激勵和自我宣泄等方式釋放或疏導不良情緒,對待他人要積極接受、理解和寬容,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以緩解職業倦怠心理的產生和蔓延。

4?郾加強體育教師自身建設,提高抗職業倦怠能力。

面對時展提出的新要求,廣大體育教師首先要努力轉變自身觀念,既要認識到自身勞動的價值,又要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既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深遠意義,又提示著體育教師必須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團結協作;既要強調自身價值,又要注重弘揚學生主體性,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其次,體育教師要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心理適應能力強的體育教師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情緒,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心理適應能力弱的體育教師則只會采取消極應付的方式敷衍塞責。因此,體育教師要加強個性修養,增強理智感,克服主觀臆斷,增強自控力,克服沖動莽撞;增強信心,克服自暴自棄等。只有體育教師從自身做起,更新觀念,提高適應能力,消除職業倦怠才會有充足的動力和必要的前提,加快體育課程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愿望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黃俊偉.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成因及對策[J].四川體育科學,1999,(12).

[2]王守恒.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0).

[3]龍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分析和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10).

[4]姜健.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研究[J].科技創新導刊,20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双飞|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无码 人妻 在线 视频| 亚洲 欧美 自拍 美腿 卡通|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女性裸体无遮挡无遮掩视频蜜芽|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动漫|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尤物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朋友新婚人妻无套|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 18禁黄网站禁片无遮挡观看|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视频|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 又粗又黄又硬又爽的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夜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爰爰|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欧美激情办公室videos| 好爽好紧好大的免费视频国产|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人av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