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05:45: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道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進而潛移默化地嫁接到學生身上,所以想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首先教師要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應在學生面前保持高大、完美的形象,淵博的學識、純潔的靈魂以及嚴謹、忘我的工作態度。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師,才能教出完美的學生,才能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大學生雖然擁有一定的個性、意志和情感,但在思想品德上仍然很薄弱,他們涉世不深,對事物真假美丑亦難辨別,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作為一名指引者,教師要樹立鮮活的榜樣,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高校教師的崗位雖然是課堂,但卻與千家萬戶密切聯系,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每一位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教師用自己的道德教育和影響,培養了祖國未來的接班人,這些個體的道德水平如何,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
二、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一)提高責任意識,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自己
曾幾何時,高校是一片理想的凈土,與社會有著天然的聯系卻又顯得十分遙遠。而今,高校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甚至已經完全融入其中。在這種環境里,教師未免會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其價值觀產生了扭曲,急功近利成為教師這個神圣職業中揮之不去的敗筆。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利用職務便利,把利益的魔爪伸向學生。比如在期末考試,一些學生自知很難過關,不得不去找教師,而他給出的上上策是金錢交易。作為一名教師,應當視錢財、名利為糞土,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職責和任務,自己的天職就是為了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其次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自己,不為誘惑所動,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損害自身形象的事情不做,只有這樣才能當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好教師。
(二)關愛學生,為人師表
在媒體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時常會在報紙上看到一些老師的負面新聞,其中不乏一些讓人觸目驚心安全,甚至連普遍人都大大感嘆,現在的教師都是這樣的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精神的熏陶者,思想道德是一名教師的根本。若一名教師連最起碼的疼愛都沒有,那么就妄為一名教師,不配做一名老師。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關愛學生是每一位教師應當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質同,也是和諧師生關系形成的基礎和根本。愛是這個世界最美麗的音符,愛是學生成長的力量之源,愛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教師愛的表達,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和人格的形成,也影響著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可以說,愛是一種看無形的強大魔力,蕩滌著學生尚且稚嫩的心靈。教師應把愛貫穿于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潛移默化地灌溉每一位學生的心靈,用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學生們能夠生長的快樂、舒心的教學環境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中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愛”,它不僅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表現,同時它也是指路的明燈,能夠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
(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思想道德修養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續不斷的積累才行。正如韓愈所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這是其最根本的職責。這也要求教師應當具有高深的學識,能夠為學生開題解惑,而且更需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因此,高校教師不應當局限于自身專業的狹小空間之內,應當開闊見識,廣泛地學生其他專業的知識,不斷充實自我,尋求新鮮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令自己的學識、才能、品德去熏陶和感染每一位學生,要做到為了供學生“一碗水”,自己時刻準備滿滿的“一桶水”。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有了對知識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教師才能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才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四)懂得自律,以身作則
P鍵詞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教師道德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convening of th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hina proposed to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power,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 three big eighteen proposed "advocate" advocate "," prosperity, democracy, civilization and harmony ", advocating 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rule of law, advocate" patriotic "dedication, integrity, and friendly", also shows the specific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angle of view, elaborated the contemporary teachers as a special group in the society should have the moral quality and teachers' mor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moral quality and screening,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 and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morality.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eachers’ moral development
1 研究背景
核心價值體系表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靈魂,為社會發展和穩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當今中國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國人面臨著轉型期間出現的各種困惑,其中,文化困惑沖擊最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正確的方向。通過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順利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理論層面為主導統領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層面。[1]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德育以多種形式始終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為學生樹立榜樣進行德育與教師的自我發展,培養教師道德素質十分關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以此為指導提高教師道德素質至關重要。
2 教師應具備的道德素養
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具備的道德素養包括很多方面。根據文獻查閱,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職業素養、學習素養、責任意識及個人修養。
2.1 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教師職業素養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2]這種給予教師角色良好關系的協調,為教師自身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更好地促進了教師的職業發展。
2.2 學習素養
學習素養是教師為不斷提升自己,達到期望水平,內在、穩定的學習品質。它包括很多內涵,理性素養、科學素養、終身學習理念等。教師作為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更要不斷學習,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與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共同進步,這一點在教師道德中是十分重要的。鄭勤華等人在北京市于2012年大規模抽樣調查顯示:終身學習素養呈下降趨勢且拐點趨于年輕化,由此各高校更應重視教師這方面的培養。
2.3 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是指主體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責任,自覺認真地履行職責和參加活動,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征。[3]當然,責任意識不僅包括教師職業道德里的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也包括持續發展意識和服務意識等。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與社會其他職業相比,社會對教師有更高的責任要求。
2.4 個人修養
個人修養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教師的言行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進而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端莊的禮儀,合適的舉止,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是十分必要的,教師的良好品質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環境,以此熏陶學生,逐步得到學生的認同、模仿乃至內化,提高學生群體的個人修養。
3 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
當今社會,國家不斷出臺一系列政策,提出對社會各個行業的道德要求以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作為其中一個重要行業,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教師的道德素養也應該與時俱進。教師的辛勤教育使得新的一代不斷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教師的道德素質的傳承性,使其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4]
隨著時代的更新,教師在未來的發展中,應不斷更新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理念,注重道德修養。道德主要體現為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體現為教師作為社會公民的道德情感。“敬業”體現為教師工作中的道德行為。“誠信、友善”體現為教師社會交往中的道德認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正確道德認知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將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等道德規范在工作中轉化為行為,真正地將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教師在與家長、同事、管理者等進行人際溝通中應做到誠信、友善。道德關系是道德意識的實現,又是道德活動的目標和結果,而道德關系一旦形成又影響、制約著人們的道德活動和道德意識。[5]當教師選擇某種理想的道德關系來調整師生關系、同事關系和與管理者關系時,那么其道德行為也會達到理想的模式,此時教師的社會關系變會以良性循環的方式發展,教師道德就在不斷成長。所以,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重點是將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
現今,轉型教育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期望,面對家長、學生、教育部T、社會等各方面對教師的要求,使教師的壓力日趨增加,社會各界在對教師提出高素質要求的同時也要給予其相應的社會支持,一味地對教師施壓,并不是未來德育發展的目的,僅僅教師道德的提高,并不意味著全民道德的提升,也不意味著德育教育就一定能夠更好,還需要一定的社會支持。學校、家庭和社會對教師的社會支持,也是教師道德更好發展的支柱。
4 小結與展望
隨著黨的十的召開,我國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并提出了“三個倡導”,從三個層面對全國人民的道德素質提出要求。教師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擔負著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在道德方面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教師應該具備的四種主要的道德素養以及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可以有助于教師道德素質的提升以及為教師的甄別、選拔、評價、培訓提供一定程度的依據。
教師道德素質的提高可以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但是,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小部分群體只能盡己所能地去影響他人,其主要的影響對象是祖國的下一代,兒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更是關乎我國文化建設的未來,因此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素質至關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從小模仿的對象,家長們往往起著言傳身教的角色,由于獨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放縱式管理,導致部分孩子道德素質發展的不完全,由于家長的管教方式,往往導致兒童和青少年出現不良品德行為,盡管教師們能夠做到以身作則,沒有家長的支持,想要提升下一代的道德素質也是無能為力,家長的道德素質影響著對下一代的教育。另外,社會對于全民道德提升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大眾媒體的傳播、先進事跡的流傳以及社會風氣的影響等方面都應該受到關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風氣甚至是上升到國家等各方面都影響著國民素質的提升。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從儒家倫理思想體系,“仁、義、禮、智、信”的德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圣為賢的道德理想,到如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可見道德一直都備受關注。我國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升全民素質,這就要求全國各族人民都能夠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最后,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人性思維為出發點,贏得學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教師能夠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理解學生行為,關注學生感受,正確、公正地對待全體學生,除此之外,教師能夠不斷更新自身觀念,不斷拓展德育渠道與創新工作方式,綜合運用多種教育藝術和手段,與時俱進,有的放矢是新時期的新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開創新時期德育新局面。[6]
教師道德其實質是一種角色道德,我們的研究應該注意時效性,不同時代、背景會有不同的道德行為規范,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新的社會文化的影響,即使是同一種研究的結果也會有所變化,所以教師道德的研究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做到科學嚴謹。注意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的結合,不僅要提出教師道德建設的問題及原因,更要提出其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找到真正有效可行的道德認知、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的方式,如提供模仿的榜樣、凈化學校風氣等。在今后的理論研究中,必須以更加科學嚴謹客觀的態度對待教師道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把這些問題作為研究的前提和出發點,使教師道德研究這一領域更加有活力,并將學校、家庭和社會聯系起來看待道德的發展,以期促進全民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徐永慧,郭艷坤,朱晗.多元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初探.思想政治論壇,2011(3).
[2] 楊太竹.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責任意識現狀與強化對策的研究.天津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12(5):9.
[3] 包雅瑋,梁慧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教師職業素養研究.雞西大學學報,2013(11):15.
[4] 孫秀林.論教師道德在社會道德結構中的特殊性.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6(1).
關鍵詞: 大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 G45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381(2012)05-0071-05[HT〗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發展擔負著促進者和引導者的責任。所以,教師的素養如何,直接關系到其引導施教的教育效果,進而影響到教育質量。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規模經歷了一個急劇的膨脹期,高校教師的數量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據官方公布數據顯示: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有61.99萬人,到2010年增加到134.31萬人,10年間新增教師72.32萬人,入職時間不足10年的大學青年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3.8%。若以2006年普通高校專任教師107.6萬人來計算,到2010年入職不到6年的青年教師占專任教師的20%①。若以年齡在40周歲以下為青年,我國大學基本上是青年教師占主體。這些青年教師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角,他們的職業素養、專業化程度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未來和希望。在大學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中,職業道德是其最基本的專業素養,本文主要對我國大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研究概況進行綜述與反思,進而提出我國大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發展方向。
一、 研究概況
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上以“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大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高校教師師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大學教師職業素養”、“大學教師信仰”、“大學教師倫理”等關鍵詞進行題名精確匹配搜索,1980—2011年共搜集到文獻246篇。從檢索到的文獻來看,1980—1989年僅有2篇文獻,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于大學教師職業道德問題的研究關注不夠。從1990—1999年共檢索到有關研究論文38篇,研究內容涉及大學青年教師師德內涵、職業道德建設內容、社會經濟轉型期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與問題、大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心理學依據和規范機制等問題。2000—2011年共檢索到相關論文206篇,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是人們研究大學教師職業道德問題的期。此期內,在研究內容上,不僅研究普通高校的師德建設問題,還研究了各級各類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問題,這是與我國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分不開的。
二、 研究的主題內容
1. 關于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研究。縱觀不同時期的研究文獻,不同的學者對于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表述不一,但也存在著一些共同點,即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工作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1\]。在教師職業道德內涵的研究上,爭論的焦點是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師道德的關系,有學者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是以“教師職業”為對象和內容,把教師職業道德放到公德領域去理解;而教師道德是指教師個人的道德,是指教師個人的道德水平,這是把教師私人領域的個人道德轉移到公共領域。其實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師職業道德關注公德,教師道德關注私德,二者之間不能畫等號,不加區分,公德私德混為一談,可能造成教師無謂的道德負擔,不關注教師道德,僅關注教師職業道德,又不能有效地推進師德建設\[2\],所以,理想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應把二者有機地協調起來。
2. 大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內容研究。在大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內容的研究上,學者們大多數提到了以下幾點內容,即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尊重學生、言傳身教、嚴謹治學、關心集體、熱愛學生。2011年10月教育部會同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列出了高等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共計6條,分別是愛國守法、敬愛學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3\]。由此可以看出,各個專家學者對大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內容的研究已經基本涵蓋了教育部制定的規范內容。需要指出不同的是,有的學者提出教師道德須從傳統的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轉換,教師專業道德蘊涵著教師的專業責任、道德品性和專業精神。而教師專業倫理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必須共同遵守的、有利于促進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發展的、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倫理關系的總和\[4\]。
論文摘要:師德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建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不僅是建設和諧校園,提高教育質量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主題,而且直接影響到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質量,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主力軍的專任專業課教師應該學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師德.
所謂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是:道德意識的自覺性、道德行為的示范性、道德結果的深遠性。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的構成有: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教師道德行為、教師道德習慣。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主力軍的專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自己的師德體現,用自己高尚的情懷和覺悟,不僅要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更要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態度滲透到課堂,給學生示范和引導。
一、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專任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一)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主題
和諧校園必須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而作為師資隊伍的主體,專任教師的舞臺就是講臺,專任教師尤其要在平時教學過程體現師德。專任老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就難以形成忘我工作、團結拚搏的精神面貌,就難以形成良好的黨風、校風,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只有加強專任教師的師德建設,才能促進良好的黨風、校風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職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整體水平。
(二)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進一步深化創新教育改革的需要
同志指出:“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高等職業院校的專任教師有了高尚的師德,才能熱心于教育教學改革,從自己教學實際出發,從教學過程中體現創新和改革。不斷研究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創新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三)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的需要
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不僅表現在高學歷和高職稱,也表現在高尚的道德上。近年來,各高等職業院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少數教師的職業道德出現了下滑趨勢。如:職業理想和信念動搖,職業情感淡漠,職業行為失范,不能正確處理“個人發展”和“工作利益的關系”,“精力投人”與“利益回報”的關系,“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出現了所謂“人生理想趨向實際、價值標準注重實用、個人幸福追求實在、行為選擇偏重實惠”的傾向。有的老師對教學缺乏熱情,對學生不負責任,上課照本宣科,或者閑談闊論。有的大量時間去其他學校兼職上課,反復的機械運動,重復勞動,沒有業務上的提高;有的在學術上心力浮躁,急功近利,缺乏鉆研精神;也有的只顧家庭,以家庭為中心,每星期上少量的課完成基本任務,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漠不關心。盡管這些情況只是在少數教師中存在,但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四)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教師既是高級人才的培養者,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示范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網絡的普及,大量西方文化、價值觀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較大的沖擊,必然會使一部分高等職業院校的專任教師的價值觀念受到西方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有可能使教師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產生動搖、困惑、仿徨,引起思想與行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觀念的劇烈沖突,有的可能會比較偏激,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一些錯誤思想的傳導和滲透,這個時候的負面影響就難以估計和消除。師德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而專任教師的師德建設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只有專任教師有高尚的情操,他們才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德的內涵,對學生有示范教導作用,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的師德建設成為各大高等職業院校一項緊迫的任務。
二、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德
(一)教學理念的改變
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教學理念。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永恒動力。教師必須有創新教學理念,勇于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新時期對師德的要求。國家教育部2006年第16號文件就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做了很詳細的分析,高等職業院校的老師要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把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首要任務,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模式,突出實踐的能力,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還要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習和實訓。為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學改革,在教學中要學會研究性教學的理念,并探索“開放式、研究性”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的新模式。在現代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教師教育學生的一個主要目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課堂上“滿堂灌”的演講者,而應是一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需要高等職業學院教師通過課前收集到的資料為學生介紹相關的學習內容,通過設計好的科學教學環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留下問題讓學生課后思考,繼而自己查閱資料,動手解決問題。這樣的老師在課堂上不需要講得“口干舌燥、筋疲力盡”,看上去十分輕松,但這卻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下,被“逼”無奈,反而提高了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得到鍛煉、提高。
(二)鉆研教材
作為一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師德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走上教師的崗位,要上好每一節課,就要做好對課程的教學設計。備課不僅要備講授的內容,還要考慮講授的環節,講授的方法。教學的授課形式值得探討、研究。在授課過程中,還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應認真備課,吃透大綱,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突出所講課程的思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大課堂密度,把握教學深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之間的關系。教師要經常審視自己的教學,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懂得欣賞學生,鼓勵學生去主動思考,教師要做有源頭的溪流,活到老學到老。把教學看成不是“副業”或“職業”的問題,而是終身“事業”的問題。認真備課,練好內功,盡快勝任教學工作。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充實,提高實踐性教學能力,切實掌握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手段方法。
(三)課程建設
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的老師要做課程建設的探索者和實踐者。課程建設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課程建設包括教材建設、課件建設、課程體系的優化、教學方法改革、精品課程的建設、相關社會的服務等等。由于課程建設的難度大,花費的時間較多,又一時難以見效。一些教師不愿真正花氣力進行課程建設,習慣于用現有的教材,買現有的課件,按老框框上課,等等。
(四)教學方法的改變
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教師的職責。由于歷史的原因,傳統的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受制于課堂、黑板和粉筆。隨著科學技術和網絡的飛速發展,信息和教育技術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所以高等職業院校老師的教學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很有成效。如何使學生在形成認知層面素質之后,自覺再實踐,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必須有創新的教學方法。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盡量形成1:1的學時比例,所以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采用實際案例教學、項目驅動教學、邊講邊練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社會實踐、企業調查、生產現場實訓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實際工作流程、常識,使學生自覺產生求知的欲望。
(五)課堂外的關懷
老師除上課時間之外要與學生交朋友,與學生多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可以上課之前早點來教室,和學生就課程等學習問題進一步溝通,從而進一步進人學生的內心深處,了解當今學生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心理上的疑問。教師應該把自己的聯系方式告訴給學生,對他們生活中的問題、專業的困惑、就業問題等等關心,適當作出一些建議與指導。有的人說:“高等職業教育就是無縫隙的就業教育”,專任教師應該積極投人到學生就業工程中,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與就業成功率作出自己的貢獻。
【論文摘要】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態度的外在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會通過以學生為本的形式滲透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可見教師職業道德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試從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兩個方面來分析。
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一位師德高尚的教師,傳道,不僅傳學問之道,更要傳為人之道;授業,不僅要授學業,更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個體的特殊之惑。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所以說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和要求,同時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是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教書育人,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紐帶,它首先承載的是一個社會的道德和良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很精辟地詮釋了“師范”的含義。“師”與“范”涵蓋著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也閃耀著教師道德的光輝。其次,教師道德的光輝還體現在樂于奉獻的精神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人們往往把教師的職業比作“紅燭”,這句詩飽含著謳歌教師無私奉獻的深刻內涵。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著不平凡的生命價值,也只有無私的奉獻,我們才對得起“教師”這一光榮的稱謂,才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給予我們的信任和愛戴。此外,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恪守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二、教師職業道德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教出的學生是否合格,不僅要看文化知識,還要看思想品德。因為,學生是社會的人,他們要到社會實踐中去經受鍛煉和考驗。因此,教師必須既教書又育人,既做“經師”更要做“人師”。做“人師”就體現了教師職業道德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曉之以理。常言道:讀書明理。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倫理。各門課程中都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要意識地挖掘和整理,形成系統的教案,將其巧妙、自然地穿插在教學中。“育德”與“育智”能否結合好和出成效,關鍵是把教學的各個環節統籌安排好。要注意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設定教學過程,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吸引學生,避免枯燥乏味;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動靜兼備,防止呆板生硬。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組織上,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就是把“教知識”與“教思想”有機地統一起來,使育人的工作滲透每一個環節,使育人的內容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效果。
(2)動之以情。教師的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教師心理學認為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師真正熱愛教育工作和他的學生,學生就容易受感動,產生肯定的情感反應,并且樂于向教師談及自己的問題和接受教師的教導。教師不能一味說教,更不能板著面孔訓人,否則就會把道理講虛,把思想搞僵,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只有以誠相待,以情感人,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正確對待他們的優點、缺點,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才能激起感情的共鳴,引起思想的共振,從而打開學生的心扉。
(3)導之以行。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人格、性格、品格尚不成熟,可塑性很強,必須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別是在人生轉折的緊要關口,如果引導得好,哪怕是一堂課、一次談話、一句批語,其作用都是很明顯的。反之,則會把思想搞亂,更甚者會使人產生頹廢情緒。所以,對于閱歷較淺、思想比較單純的學生,搶在各種錯誤思想、消極情緒尚未占領他們頭腦之前,加強正面引導,防止出現誤導,以打牢思想為基礎,增強其對各種錯誤思想和腐朽文化的抵御能力,是至關緊要的。
(4)授之以漁。“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于終身受用無窮。”授漁比送魚復雜得多,授漁比送魚有用得多,授漁比送魚所需的精力要大得多。授漁是向學生交出一把打開知識、科學、真理大門的金鑰匙。作為教師,教給學生專門知識是重要的,但教給學生獲取知識和正確認識事物的方法更加重要。要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就必須把這些基本的方法教授給他們,讓他們不斷增強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
(5)示之以范。教師的職業勞動是一種用人格力量培育人格。以靈魂影響來塑造靈魂的勞動。教育過程自始至終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能動過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示之以范的是他的品格和品質。首先是“學品”。尊重知識,善于學習,如饑似渴,廣見博聞,吸納眾長,不斷豐富知識的行囊,充實智慧的寶藏,最后甚至不知老之將至。其次是“師品”。具有人梯精神,讓學生從自己的肩膀上出發,向科學的高峰攀登;具有向導精神,不僅在學業上精心點傳,而且在德行上細心導航。第三是“人品”。把“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嚴格要求自己,教師具備了良好的學品、師品、人品,也就樹立了崇高的師表形象,進而成為學生敬仰、效仿的楷模。
總而言之,教師作為社會道德傳統的繼承者和傳遞者,不僅要把前人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要把前人確定的道德價值觀傳遞給學生。作為教師只有把每一名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發自內心的去關心、愛護他們,才能使他們更健康更茁壯的成長。而教師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不僅僅要時刻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去要求自己,去衡量自己,更要使其內化為一種道德品質,使其成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夠發自內心地為學生做好每一件事情,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新時展要求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一、 教師的道德素質表現在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上
一個道德素質高的教師強調學生的獨立人格,始終把學生人格尊嚴放在第一位。在“尊師愛生”問題上,首先考慮的是“愛生”,眼中沒有“好生”“差生”,課堂抽問、批改作業、工作安排等都一視同仁,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學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況。總有辦法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對課堂出現的混亂狀態能有效的制止。
道德素質高的教師能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課堂氛圍。而道德素質低的教師很容易與全班學生持對抗情緒,或者教師被藐視,班級亂哄哄。建立良好的班風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緊張的或者亂哄哄的班級氛圍和課堂氛圍則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師的道德素質表現在教師與同事的相處上
一個道德素質高的教師總是能誠心地對待領導和同事,力圖避免侵犯同事的尊嚴、影響合作的種種行為。對同事取得的成績由衷地表示祝賀,在業務上和修養上能取長補短。對于同事的表現和有關工作的批評在其當面而非私下進行。承認自己在教學、教研上的不足,努力客觀地對待同行的評價。而一個道德素質低的教師總是面前一套,背后一套,領導面前一套,普通教師面前又是另一套。
道德素質高的教師能組成一個緊密的教師團體,產生高效益的教學效果,創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形成良好的校風。而道德素質低的教師只能組成離散的教師團體,不斷地“窩里斗”內耗了教師的精力和時間,使教學質量下降,紀律渙散,教風、學風、校風變得較差。
三、教師道德素質表現在教師對待教研、教學的態度上
教師對教育、教學的不斷總結和不斷創新是教師愛崗敬業精神的體現。只有不斷創新和進取的教師才能永葆青春,與學生保持較近的距離。當年齡逐漸增大時,不會被學生所討厭,被教育所淘汰。
一個道德素質高的教師能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奉獻全部精力來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捕捉靈感,經常撰寫論文總結教學經驗,并在不斷地撰寫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善于接受新觀念、學習新教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改革。而一個道德素質低的教師不思上進,經常在麻將桌上、撲克牌上、游戲機上消磨時光。對教研、教學不求甚解,年復一年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
原教育部部長周濟在2004年全國師德論壇活動中講了三個非常重要的觀點:百年大計,教育為根本;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再生產,同時也要促進社會文明的大發展。師德是教師教育實踐的內在基礎與支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師德高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隨著時代與教育的發展,師德被不斷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師德教育的重要性
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可以說一肩挑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和未來,一肩挑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和希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也相應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
第一,教師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內涵要求。教師的工作是以心靈塑造心靈,用人格鑄造人格。教師在塑造學生性格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是教師的知識、才能、個性和思想道德,展示的是教師的靈魂和整個內心世界以及教師敬業、樂業、獻身教育的情操和實際行動。教育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比其他行業的道德要求更高。有人說,教師和醫生的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底線,一個是教化人的靈魂,一個是救治人的身體,如果教師沒了師德,醫生沒了醫德,整個社會的道德滑坡將會不可遏止。
第二,教師職業道德在實踐活動方面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具有強烈的典范性。“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不僅是幾千年來為人師表的古訓,而且早已成為教師職業美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歷史時代,盡管社會制度、教育內容不同,但教師道德要求教師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在教育活動和道德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以模范的道德行為起好表率帶頭作用。
第三,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廣泛、更深遠。學校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直接影響著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教師職業道德不僅直接影響在校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會通過學生、學生家長、教師的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以及教師的各種社會關系,廣泛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水平。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僅局限于他的學生時代,還將影響學生的整個人生。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行為的善與惡、美與丑、崇高與平庸,都將在學生的心里留下極其深刻久遠的印記,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形成和發展。
二、當前師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師德問題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違背法律法規以及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論和行為;
(2)不尊重學生人格,不能公正平等地對待學生,對學生施以體罰或者變相體罰;
(3)動員學生參加收費補課班,向學生、家長推銷教輔資料;
(4)收受學生、家長錢物,利用學生家長牟取私利;
(5)無視組織紀律,在校外從事商業活動影響工作;
(6)儀表不端,談吐不雅,行為不軌;
(7)對待家長態度粗暴、冷漠、無理;
(8)違反教育教學紀律,酒后上課,擅離課堂,隨意拖堂,在課堂接打電話、會客;
(9)采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撥弄是非,破壞團結,影響同事關系;
(10)因成績差或違反紀律,動員、逼迫學生轉學、休學、輟學;
(11)得過且過,不爭先鋒,甘居中流。
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時代的需要、歷史的責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搞好教育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師德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自覺地抓好師德建設工作。
三、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舉措
針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主要著眼于以下六個方面: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高尚的師德和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
(2)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廣博的知識,對所教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相關領域較為熟悉,具有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能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創新,勇于反思、改進和提高,在師生互動中實現教學相長;
(3)能夠勝任班主任工作,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能和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并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能撰寫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論文;
(5)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并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教育手段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6)達到國家規定的合格學歷要求。
只有建設一支具有高尚師德的優秀教師隊伍,才有可能培養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不辜負國家和社會的期望。師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師和教育部門的不斷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