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3 23:16: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控制系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并行通信與串行通信工程應用中
為實現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控制系統的各個部分必定要相互進行數據通信。按照傳輸方式,可分為并行通信與串行通信。并行數據通信是以字節或字尾單位的數據傳輸方式,其特點是傳輸速度快,但傳輸線的根數多。適用于近距離數據傳輸。串行數據通信是以二進制的位(bit)為單位的數據傳輸方式,每次只傳送1位,適用于舉例較遠的場合。工業控制一般使用串行通信。PC機和PLC都有通用的串行通信接口,例如RS-232C和RS-485接口。
2異步通信與同步通信在實際通信中
操作時很難保證數據接收方和發送方有相同的傳輸速率,為了保證發送過程和接受過程同步,不發生累計誤差造成的錯位。可以根據實際通信要求選用同步或異步通信方式。異步通信發送字符的信息格式有1個起始位,7、8個數據位,1個奇偶校驗位(可省略),1、2個停止位組成。在通信開始之前,通信雙方需要對所采取的信息格式和數據傳輸速率作相同的約定。由于1個字符中包含的位數不多,及時發送方和接受方的收發頻率略有不同,也不會因兩臺設備之間的時鐘脈沖周幾的積累誤差而導致收發錯位。其特點就是傳送附加的非有效信息較多,傳輸效率稍低。同步通信方式以字節為單位(8bit),每次傳送1、2個同步字符,若干個數據字節和校驗字節。在同步通信中,發送方和接收方要保持完全同步,因此要用調制解調的方式從數據流中提取出同步信號,使接收方得到與發送方完全相同的接收時鐘信號。其傳輸速率較高,一般用于高速通信。
3單工通信方式與雙工通信方式
單工通信方式只能延單一方向發送或接收數據。雙工方式的數據可以沿兩個方向傳送,每一個站既可以發送數據也可以接收數據。雙工方式又分為全雙工和半雙工兩種方式。
二PLC通訊功能介紹
PLC其它PLC,變頻器,PC機,遠程設備,工業以太網等按照不同的通信協議進行通信,文章主要介紹PLC與PC機之間的通信。PLC與使用自由端口模式的PC機的通信:自由端口模式為PC機與PLC之間的通信提供了一種方便和靈活的方法。在自由端口模式,PLC的串行通信有用戶程序控制,可以用接收完成中斷、字符接收中斷、發送完成中斷、發送指令和接受指令來控制通信過程。發送指令(XMT)啟動自由端口模式下數據緩沖區的數據發送。通過指定的通信端口,發送存儲在TBL中的信息(最多255個字符)。發送結束時可以產生中斷事件。接收指令(RCV)初始化或終止接收信息的服務(最多255個字符)。通過指定端口,接收的信息存儲在TEL中。在接收完最后一個字符時,或每接收一個字符均可產生一個中斷。
三VB通信功能的介紹
1Windows環境下上位機通信軟件介紹
在Windows環境下,上位機與PLC實現串行通信,需要有軟件提供人機交互平臺,實現通信控制。常用的可實現串行通信的軟件有WinCCflexible組態軟件和VB程序設計軟件。由于實際工程需要的多變性及復雜性,多選用VB搭建人機交互平臺。VB不僅能實現串行通信,還能滿足各種工程實際的不同要求,設計不同的面向對象的工作窗口界面。它本身提供的各種控件,可以方便簡易的實現各種設計要求。
2MSComm控件的屬性
VB提供了一個串行通信控件MiscrosoftCommControl,即MSComm控件。編程人員只需要設置和監視MSComm控件的屬性和事件,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實現串行通信。MSComm控件提供了兩種處理方式,即可產生兩種事件進行通信,事件驅動方式和查詢方式。事件驅動方式:Rthreshold屬性非0時,收到的字符或傳輸線發生變化時就會產生串口事件OnCome。通過查詢CommEvernt屬性可以捕獲并處理這些通信事件。查詢方式:通過查詢接收緩沖區的字節數(InputBufferCount)屬性值,處理接收到的信息。
四應用實例
城市交通路口信號控制充分應用了這一通訊功能的應用。現代社會多變的交通狀況。傳統的交通控制方法已經不能解決目前的城市交通問題,因此基于PLC可通信的控制系統可時效性的解決這一問題。
五結束語
1.1發展背景概括隨著中國高速公路建設以及汽車工業在我國的不斷發展,汽車行業已經由傳統的機械裝置演變成一個具有復雜技術的系統。與此同時,我國電子技術也在快速發展著。隨著科技的革新,我國在步入21世紀以后,智能化為核心的汽車巡航系統目前已經作為高級轎車的主要附加功能設備。
1.2汽車巡航系統技術的概述汽車巡航控制系統,就是我們所說的駕駛員不用對控制加速踏板而使汽車保持穩定行駛的系統,也是全方位檢測數據的系統。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目前巡航系統中的主要技術則是通信能力。而在汽車復雜的電控系統中,通常各種信息是可以共享的,其中CAN總線作為實現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的工具,主要以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實時性所被大家廣泛應用。
1.3巡航控制系統的主要發展趨勢汽車巡航控制系統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進行完善,就需要我們的技術也不斷進行改變,這樣才能更加準確掌握系統檢測。總而言之,汽車巡航控制系統的改革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簡析:
(1)新型控制理論的應用每輛車行駛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受發動機的因素影響的。駕駛員只需要更加穩定地控制車速即可。因此,我們要根據原有的傳統控制理論對新的控制理論進行改革,便于其更好地應用到汽車行駛上。
(2)聯動控制、復合控制我國目前的巡航控制裝置大多數是獨立式的,為了更好地提高精度和敏感度,就需要利用計算機進行發動機和變速器的控制,以此形成一體化的復合控制模式。
(3)小型化、智能化現在的計算機大多數都是向著智能型模式發展著。
(4)追蹤行駛控制現在很多汽車的巡航系統都能夠保證汽車穩定行駛,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加速、減速等開關進行控制,當車輛不便于減速或加速的時候,就會造成駕駛員很大的困擾。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利用雷達測定,更加精確距離,目前很多國家的研究者都在對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進行研究。
(5)走停控制現在對巡航系統的研制主要針對的是在高速上行駛的車輛,這就要求巡航系統有更好地探測能力和反應能力。這樣才能使駕駛員完全從復雜的駕駛操作中解放出來,更好地簡單操作。
(6)集成化隨著近些年智能化的發展,我們需要完善公路智能概念以及衛星導航系統概念,使其得到開發和應用,這樣才能保證在未來汽車巡航控制系統關于汽車電控系統相融合。而集成化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成本,更好地增強各系統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此提高車輛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1.4本文主要研究內容盡管世界研究汽車巡航控制系統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由于巡航控制系統是一個很難控制的系統。所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①分析掌握汽車巡航控制系統的原理,對其可行性以及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對巡航控制系統進行總體的設計。②確定汽車巡航的控制方案,就需要從巡航控制系統的功能和原理出發。③為了能夠設計出系統的軟件流程,就要從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出發。
二、巡航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2.1巡航控制系統簡述汽車巡航控制系統,我們可以分為巡航行駛裝置、速度控制(SpeedControl)系統、自動駕駛(Auto-Drive)系統等三個方面,而這三個方面的劃分主要是根據其特點進行的。目前,我國的汽車巡航控制系統可以分為巡航控制和自適應巡航控制兩種,其中自適應巡航控制是巡航控制的延伸和拓展。汽車的巡航控制系統是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研發較早的系統之一,主要作為就是駕駛員不用踩油門踏板也可以自動保持汽車的車速。綜合上述汽車巡航控制系統的簡介,我們可以發現該系統有以下三大優勢:①汽車行駛的舒適性。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行駛的時候,更能體現出這種優越性,以此就會減輕駕駛員的駕駛負擔。②節省燃料。在具有相同的經濟性和環保性的行駛條件下,有經驗的駕駛員就會節省15%的燃料,很大程度上減少廢氣物體的排放。③保持汽車穩定的車速。汽車無論在哪個道路上行駛,只要在發動機功率允許的范圍內,就會保持車速不變。
2.2巡航控制系統的組織結構及原理的構成
(1)巡航控制系統的基本控制原理在應用汽車巡航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控制車速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電子裝置控制主要是對車輛行駛進行自動調節,這樣才能保證車速始終如一,對電子巡航控制系統的基本控制原理進行了解。電子巡航控制系統就是按駕駛員的要求將所選的信號設定車速,其次就是根據汽車實際車速所反饋的信號。當電子控制器對兩個輸入信號進行誤差檢測后,就會及時修正電子控制器存在的誤差,便于更好地保持車速恒定。
(2)巡航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結構電子巡航控制系統主要有以下四個部分組成,即控制開關、傳感器以及執行機構和巡航控制電控單元(CCSECU)等。
(3)巡航系統開關的控制巡航控制系統開關主要是供駕駛員操作巡航控制系統的一套開關,一般都是安裝在汽車的轉向信號手柄上或者方向盤上的。
(4)傳感器控制電控單元提供節氣門開度信號和汽車行駛的速度信號。其設計或選擇車速傳感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傳感器的頻率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頻率。
(5)巡航控制電控單元(CCSECU)整個巡航控制系統的中樞就是電控單元,其作用就是通過接收傳感器和開關等信號的處理,以實現車輛的恒速行駛。
(6)操作機構一般操作機構被我們稱為伺服器,其主要作用就是通過接收巡航控制電控單元的控制指令信號,從而調節節氣門開度,采用可以減速的支流電機或啟動方式驅動拉線盤,使車輛進行加速、減速等操作。其中可以將執行機構分為電動式和氣動式兩種。
三、結束語
分散控制系統是新一代的儀表控制系統,其以微處理元件為基礎,以集中顯示操作、控制功能分散、分而治之和整體協調為基本原則,由過程監控級和過程控制級共同構成的以通信網路為紐帶的多級計算機系統。分散控制系統的技術為4C、計算機(computer)、顯示(CRT)、控制(Control)以及通訊(Communication)。具體來說,分散控制系統具備開放的結構,能夠提供多個層次的數據接口。系統主要由現場控制站、操作員站、工程師站、機柜、數據系統和電源等部分組成。分散控制系統的硬件條件良好,能夠在諸多惡劣的工作環境中保持穩定高效的工作性能。加之其漢化的平臺強大,能夠對用戶自主開發和組態復雜控制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分散控制系統的各種數據信息主要集中在顯示器上顯示和打印機打印,使控制系統在物理和功能上形成了明確區分。一般來說,分散控制系統的可利用率接近百分之百,無故障產生的平均時間保持在10萬小時以上,能夠對電廠的生產過程進行全方位不間斷監控,保證電廠相關工作沒有盲區,能夠一直處于監控之下。
2電廠分散控制系統常見故障
2.1分散控制系統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是分散控制系統的最常見故障,對分散控制系統來說,其一般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系統部分。對于DCS系統來說,其硬件系統一般包括通訊模塊、處理器模塊以及I/O模塊三個部分,人機接口和過程通道是硬件故障最常見的兩類問題,比如人機接口故障,就會控制系統運轉異常、球標失靈、部分設備無法進行操作等。球標失靈的主要原因在于球標老化、油污粉塵導致接觸失靈等。而I/O接口故障,一般是由于連接線接觸不良或是卡鍵老化導致出現問題。除此之外,控制設備故障和信息采集設備故障也是最為常見的硬件問題。控制設備故障和主控電路、設備配置有直接關聯,其中大多數問題是由于設備線路老化所致。
2.2分散控制系統電源故障
電源故障的問題雖然發生的幾率不大,但是并不是說不會發生,而且其后果十分嚴重。電源出現故障將會導致分散控制系統的控制功能失效,無法對各部元器件進行控制管理,造成系統運行失效甚至崩潰,給電廠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是DCS系統最為嚴重的故障之一。對于DCS系統來說,其出現電源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是電源內部發生故障或者保險配置不合理引起電源中斷,進而造成分散控制系統整體運轉停止;第二是電源插接頭不穩,致使系統電壓不穩,給系統運行帶來負面影響;第三是供電方式交換,引起電源出現瞬間終端的現象,由于電壓沖擊給系統各部元器件帶來損傷,進而造成系統控制功能失效;第四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模塊受損,無法進行正常工作,進而引發電源故障。
2.3分散控制系統信號干擾故障
信號干擾故障是分散控制系統在實際運行中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所謂信號干擾故障,即指在分散控制系統正常運行時,其他與系統無關的信號闖入控制系統,對系統的工作信號形成了強烈干擾,使系統采集的數據或發出的指令與設定存在偏差,進而在相應的工作結果上體現出明顯的問題。信號干擾故障的成因是干擾信號,干擾信號一般有三個來源:第一是電源電路產生干擾信號。在電廠發電系統中,各種設備開閉都會產生電壓噪聲,其闖入分散控制系統就會給系統的控制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沖擊;第二是接地產生干擾。當系統接地點位分布不合理,就會造成系統接地點之間存在電位差,進而引起接地電源電流變化,對控制系統產生影響;第三是外部無線信號干擾。外部無線信號也會對分散控制系統產生很大的干擾,諸如手機信號、收音機信號等。
2.4分散控制系統網絡通信故障
網絡通信故障是出現在系統操作中的一種常見故障,由于分散控制系統進行不同控制層切換,會造成網絡通信阻塞或是通信出現混亂。網絡通信故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各系統信號無顯示,I/O接口紅燈閃爍。這種情況一般是控制系統同時處理過多信息導致CPU總線通信阻塞。通信故障對于分散控制系統的數據采集、傳輸和處理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不僅會阻礙系統的正常工作,甚至還會導致部分設備甚至整個系統發生更嚴重的故障。
3電廠分散控制系統的維護措施
3.1加強控制系統的日常維護
加強日常維護對于減少控制系統故障,維持系統正常穩定運行具有重大意義。日常維護故障一般應該從系統的基本點出發,做好基礎維護。一般來說,日常維護第一需要貫徹相關系統管理制度,使制度深入人心,確保相關員工能夠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規定進行,減少誤操作對系統帶來的影響;第二要維護系統工作環境溫度,保持氣溫穩定,保證溫度變化不超過5℃,避免系統設備出現啟動困難;第三要維持溫度穩定,也可以起到減慢設備線路老化的作用;第四要加強軟件使用,確保使用正版軟件,拒絕盜版軟件,避免因軟件問題給系統帶來問題;第五要加強對系統接地進行維護,避免接地點出現電位差引發系統故障;第六要加強防靜電的工作,避免系統遭受磁場干擾。
3.2加強對控制系統的針對性維護
日常維護只是從基本需求出發,其只能在基本層面進行故障排查,無法對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處理。針對性維護及針對系統常見故障進行專項維護,比如對于常見電源故障,就可以加強對電源的維護工作;對信號干擾故障,就該加強排除外部信號源的工作。總的來說,針對性維護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對控制站及操作站的電源、計算機進行定期停機檢修。控制站和操作站是分散控制系統的兩個重要環節,其電源和計算機均關系到兩個環節的正常控制工作,只有進行定期檢修,排除潛在的問題,才能保證其維持正常工作;第二,對系統接地和供電系統進行接地電阻測試。系統接地產生的電位差會給系統帶來較大的危害,定期進行接地電阻測試,排除可能存在的接地問題,對于控制系統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對控制系統進行冗余測試,使系統保持在正常的運行狀態。
3.3加強對系統回路和傳感器的維護
分散控制系統中回路和傳感器眾多,由于其具有分散控制功能,所以對于不同的控制對象,其控制回路和傳感器是不一樣的。加強對系統回路和傳感器的維護,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是維護回路完整性。系統回路在經過一段時間工作后,可能由于外部原因或是內部原因出現斷路或是誤接,因此需要加強維護避免出現回路斷開或是接入其他回路,造成系統控制功能失效;第二是維護傳感器的完整性,避免傳感器在工作中逐漸老化或是遭受其他外界因素影響產生失效,確保其能夠在系統中進行精準快速的工作;第三是加強回路和傳感器的檢修更換。維護工作不具備針對性,其是以保證相關設備的正常運行為出發點。但是檢修不一樣,其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目的進行的相關工作。對于系統回路和傳感器而言,只有加強檢修更換,才能保證其不出現意外故障,影響系統的整體運轉。
3.4加強對系統電源的維護
電源故障對系統造成的影響十分巨大,因此加強對系統電源的維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對電源的維護,主要應該以定期進行冗余實驗,即定期進行電源系統冗余切換實驗,在此基礎上還需對UPS電源進行切換檢查。一般來說,電源維護的主要內容有對電源電池進行充放電、對I/O模塊進行定期檢查、及時更換老化線路和元件、檢查電源系統接地分布、檢查線路接頭是否穩定良好、檢查系統的散熱設備是否正常等。可以說系統電源維護是分散控制系統的重點維護措施,也是避免不必要故障發生的有效手段,能夠大大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4結語
1.1CPU選型
根據永磁同步電動機伺服控制系統的特點,常采用DSP、ARM和FPGA作為CPU實現PMSM伺服控制。本文采用TI公司32位電機控制專用DSP芯片TMS320F28335作為CPU。TMS320F28335時鐘頻率可達150MHz;具有256KFLASH,16KSRAM,便于系統的擴展;具有6路對稱PWM輸出,輸出位數可達16位;具有16路12位高速A/D轉換通道,轉換時間可達80ns;具有獨立的浮點核運算單元,計算正余弦函數僅需37個時鐘周期。因此,針對反電勢為正弦波的永磁同步電動機的控制,TMS320F28335具有其他CPU無可比擬的優勢。
1.2信號隔離模塊
小區播種機工況復雜,電流變換范圍寬。為減小永磁同步電動機運轉過程中對A/D轉換通道及CPU的影響,增強系統工作穩定性,提高控制精度,CPU與永磁同步電動機隔離供電。傳統的光電耦合器,帶寬較窄,在上升沿及下降沿時波形容易發生畸變,并且光電耦合器屬于易損器件。本文中,采用數字隔離器對DSP的PWM模塊與三相逆變器部分進行隔離,所采用型號為TI公司ISO7140。ISO7140最大傳輸速率可達50Mbps,每個隔離通道都有一個絕緣隔柵分開的邏輯輸入和輸出緩沖器,并在輸入端上有集成濾波器,可有效防止PWM總線或PMSM供電部分的噪聲電流進入CPU供電系統,穩定性更高DGND為CPU供電系統電源數字地,MGND為三相逆變器電源地,HIN、LIN、SD、FLT-CLR為三相逆變器中,MOSFET驅動芯片IR2131引腳。
1.3三相逆變器
小區播種機排種器伺服電機的工作電流一般為1~3A。為降低成本,提高功率放大模塊的穩定性,采用IR公司MOSFET驅動芯片IR2131驅動分離MOS-FET實現永磁同步電動機的全橋驅動,功率放大部分電路原理圖。MOSFET型號為IRF3910,續流二極管型號為30WQ06F。0.22Ω電阻為母線過流采樣電阻,采樣電壓經兩個10kΩ分壓后,送往ITRIP引腳。當ITRIP引腳電平高于0.5V時,將觸發剎車功能,封鎖IR2131輸出,同時將FAULT引腳置高,過流指示燈亮。FLT-CLR引腳可清除FAULT引腳高電平,解除IR2131輸出封鎖。SD引腳為強制剎車觸發引腳,當其為高電平時,強制觸發IR2131剎車功能。
1.4電流采樣
根據系統的工作電流范圍,采用霍尼韋爾電流互感器CSNE150-100對PMSM母線電流采樣。采樣電阻Rs將CSNE150-100輸出的電流信號轉化為電壓信號。R1、R2、C1、C2、Rf與差分運算放大器AMP1構成MFB型二階有源低通濾波器,截止頻率為之所以采用兩級運放構成放大與濾波電路是因為反向比例運算放大電路具有更高的輸入阻抗及更低的輸出阻抗。同時,濾波與放大電路分離設計更利于電路參數的計算。
2軟件設計
實現永磁同步電動機速度控制,一般采用兩環控制結構,內環為電流/轉矩環,外環為速度環。電流/轉矩常采用的控制方法為矢量控制。矢量控制利用abc-dq變換將三相旋轉坐標系轉換為兩相靜止坐標系,采用類似于直流電機的控制方法對PMSM進行控制。矢量控制能夠取得平穩的電磁轉矩,但是需要復雜的坐標變換。本文采用相電流直接控制方法實現PMSM電流/轉矩環的控制,避免了復雜的坐標變換。
3試驗驗證
為驗證改進后的小區播種機排種器的控制效果。采用了類似文獻的試驗驗證方法。固定播種機作業距離為3m。理論上,當播種機作業結束時,排種器應旋轉360°。試驗中,分別設定播種器的速度為2.5、3.5、4.0km/h和變速進行作業。變速作業時,速度范圍為2.5~4.0km/h。每個速度形式分別進行5組試驗。作業結束時,記錄排種器上所裝備的2500線光電編碼器的輸出脈沖個數,并取其5組試驗的平均值,作為評估排種器控制精度的依據。
4結論
論文摘要: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開發,數字通信及控制技術也在飛速發展,計算機通信及控制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針對各種情況探討了保證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可靠運行的措施。
1在設計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在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設計和配置時,要注意到系統的結構要緊湊,布局要合理,信號傳輸要簡單直接。
在計算機通訊與控制系統的器件安裝布局上,要充分注意到分散參數的影響和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對大功率器件散熱的處理方法;消除由跳線、跨接線、獨立器件平行安裝產生的離散電容、離散電感的影響,合理利用輔助電源和去耦電路。
(2)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本身要有很高的穩定性。
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取決于系統本身各級電路工作點的選擇和各級間的耦合效果。特別是在小信號電路和功率推動級電路的級間耦合方面,更要重視匹配關系。另一方面取決于系統防止外界影響的能力,除系統本身要具有一定的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能力外,還應采取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措施。
(3)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措施,應在方案論證與設計時就給予充分考慮。
例如數字信號的采集傳輸,是采用脈沖調制器還是采用交流調制器,信號在放大時采用幾級放大器,推動司服系統工作時采取何種功放,反饋信號的技術處理及接入環節,電路級間隔離的方法,器件安裝時連接和接地要牢固可靠,避免接觸不良造成影響,機房環境選擇和布局避免強電磁場的影響等。
2排除電源電壓波動給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帶來的影響
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核心就是計算機,計算機往往與強電系統共用一個電源。在強電系統中,大型設備的起、停等都將引起電源負載的急劇變化,也都將會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產生很大的影響;電源線或其它電子器件引線過長,在輸變電過程中將會產生感應電動勢。防止電源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影響應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供電電源的質量。
供電電源的功率因數低,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將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保證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穩定可靠的工作,供電系統的功率因數不能低于0.9。
(2)采用獨立的電源給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供電。
應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主要設備配備獨立的供電電源。要求獨立供電電源電壓要穩定,無大的波動;系統負載不能過大,感性負載和容性負載要盡可能的少。
(3)對用電環境惡劣場所采取穩壓方法。
對計算機等重要設備采用UPS電源。在穩壓過程中要采用在線式調壓器,不要使用變壓器方式用繼電器接頭來控制的穩壓器。
3防止由于外界因素對供電電源產生的傳導影響
由于外界因素對電源產生的傳導影響要采取以下措施。
3.1采用磁環方法
(1)用磁環防止傳導電流的原理。
磁環是抑制電磁感應電流的元件,其抑制電磁感應電流的原理是:當電源線穿過磁環時,磁環可等效為一個串接在電回路中的可變電阻,其阻抗是角頻率的函數。
即:Z二f/(ω)
從上式可以看出:隨著角頻率的增加其阻抗值再增大。
假設Zs是電源阻抗,ZL是負載阻抗,ZC是磁環的阻抗,其抑制效果為:
DB=20Lg[(Zs+ZL+ZC/(ZS+ZL)]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磁環抑制高頻感生電流作用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磁環的阻抗;另一個是電源阻抗和負載的大小。
(2)用磁環抑制傳導電流的原則。
磁環的選用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選用阻抗值較大的磁環:另一個是設法降低電源阻抗和負載阻抗的阻值。
3.2采用金屬外殼電源濾波器消除高頻感生電流,特別是在高頻段具有良好的濾波作用
電源濾波器的選取原則
對于民用產品,應在100KHZ一30MHZ這一頻率范圍內考慮濾波器的濾波性能。軍用電源濾波器的選取依據GJBl51/152CE03,在GJBl51/152CE03中規定了傳導高頻電流的頻率范圍為15KHZ-50MHZ。
4抑制直流電源電磁輻射的方法
4.1利用跟隨電壓抑制器件抑制脈沖電壓
跟隨電壓抑制器中的介質能夠吸收高達數千伏安的脈沖功率,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反向應用條件下,當承受一個高能量的大脈沖時,其阻抗立即降至很低,允許大電流通過,同時把電壓箝位在預定的電壓值上。利用跟隨電壓抑制器的這一特性,脈沖電壓被吸收,使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也減少了脈沖電壓帶來的負面影響。
4.2使用無感電容器抑制高頻感生電流
俗稱“隔直通交”是電容器的基本特性,通常在每一個集成電路芯片的電源和地之間連接一個無感電容,將感生電流短路到地,用來消除感生電流帶來的影響,使各集成電路芯片之間互不影響。
4.3利用陶瓷濾波器抑制由電磁輻射帶來的影響
陶瓷濾波器是由陶瓷電容器和磁珠組成的T型濾波器,在一些比較重要集成電路的電源和地之間連接一個陶瓷濾波器,會很好起到抑制電磁輻射的作用。
5防止信號在傳輸線上受到電磁幅射的方法
(1)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使用磁珠抑制電磁射。
磁珠主要適用于電源阻抗和負載阻抗都比較小的系統,主要用于抑制1MHZ以上的感生電流所產生的電磁幅射。選擇磁珠也應注意信號的頻率,也就是所選的磁珠不能影響信號的傳輸,磁珠的大小應與電流相適宜,以避免磁珠飽和。
(2)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使用雙芯互絞屏蔽電纜做為信號傳輸線,屏蔽外界的電磁輻射。
(3)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采用光電隔離技術,減少前后級之間的互相影響。
(4)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要使信號線遠離動力線;電源線與信號線分開走線。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線分開走線;模擬信號線與數字信號線分開走線。
6防止司服系統中執行機構動作回饋的方法
6.1RC組成熄燼電路的方法
用電容器和電阻器串聯起來接入繼電器的接點上,電容器C把觸點斷開的電弧電壓到達最大值的時間推遲到觸點完全斷開,用來抑制觸點間放電。電阻R用來抑制觸點閉合時的短路電流。
對于直流繼電器,可選取:
R=Vdc/IL
C=IL*K
式中,Vdc:直流繼電器工作電壓。
I:感性負載工作電流。
K二0.5-lЧF/A
對于交流繼電器,可選取:
R>0.5*UrmS
C二0.002-0.005(Pc/10)ЧF
式中,Urms:為交流繼電器額定電壓有效值。
Pc:為交流繼電器線圈負載功率。
第一節 邏輯方法一.歸納法 P26(一) 歸納法的概念 (二) 歸納法的類型 1. 完全歸納法 2. 簡單枚舉法 3. 科學歸納法 二.演繹法 P29
(一) 演繹法的主要形式 (二) 演繹的條件
(三) 演繹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四) 歸納和演繹的辯證關系 三.類比法 P32 (一) 類比的模式 (二) 類比的特點 (三) 類比的類型 (四) 類比的程序 (五) 類比的作用 (六) 類比的局限 四.其他邏輯方法 P36 (一) 分析與綜合 (二) 抽象與具體
第二節 經驗方法一.觀察P39 二.實驗P42 三.測量P48 四.統計P49
第三節 數理方法 一.數學方法 P52 二.模擬實驗 P56三.理想化方法 P58 四.科學假說 P62
三 現代科研方法
第一節 系統論
一.系統論的出現及其意義 P68 二.系統論的概念、特征及分類 P69 (一) 系統的概念 (二) 系統的特征 1. 集合性 2. 相關性 3. 層次性
4. 整體性和系統功能 5. 環境制約性 6. 動態性 7. 目的性
(三) 系統的分類 三.系統方法 P71
(一) 系統方法的特點 P71 (二) 系統方法的原則 P73 (三) 系統方法的程序 P74 (四) 系統方法的作用 P75 四.系統論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第二節 控制論 P76
一.控制論的概念與研究對象 二.控制系統
三.控制論在管理上的應用
第三節 信息論 P80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的特點 三.信息技術革命 四.信息反饋方式 五.信息方法及其作用
第四節 “新三論”簡介 P83 一.耗散結構理論 二.協同學理論 三.突變理論
四 科研選題
第一節 科學問題和科研選題 P87 一.科學問題的概念、結論及分類 二.科研選題的概念、分類及意義 三.科學問題與科研選題的區別與聯系
第二節 科研選題的來源 P90
第三節 科研選題的原則 P95
一.需求性原則 二.創新性原則 三.科學性原則 四.可行性原則 五.優勢性原則 六.發展性原則 七.經濟性原則 八.效益原則 九.學術價值原則
十.遠近發展相結合原則 第四節 科研選題策略及方法 P100 一.科研選題策略
(一) 選題的價值取向 (二) 課題調研要充分 (三) 選題要量力而行 二.科研選題的方法 (一) 現狀調查法 (二) 歷史比較法 (三) 未來預測法 (四) 系統綜合法 (五) 優選決策法
第五節 科研選題的程序P103 一. 定方向 二. 定任務 三. 定課題
四. 課題名稱的確定 五. 選擇計劃的制定
第六節 科研選題的注意事項 P108
五 科研文獻搜集和整理
第一節 科研文獻概述 P111 一.科研資料及其類型 二.科研文獻的概念 三.科研文獻的級別 四.科研文獻的種類 (一) 專業書籍 (二) 期刊論文 (三) 學位論文 (四) 會議論文 (五) 標準文獻 (六) 專利文獻 (七) 科技報告 (八) 政府出版物
五.查閱文獻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第二節 搜集文獻基本知識與技巧 P119 一.根據查閱目的明確查閱方向 二.利用圖書館搜集文獻資料 三.利用文獻數據庫搜集文獻資料 四.利用互聯網搜集文獻資料 五.利用其它渠道搜集文獻資料 六.搜集文獻資料主要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 文獻檢索途徑 P127 一.按外部特征的途徑 1. 提名途徑 2. 著者途徑 3. 機構途徑 4. 代碼途徑 5. 引文途徑
6. 信息源類型途徑 二.按內容特征的途徑 1. 分類途徑 2. 主題詞途徑 3. 關鍵詞途徑
三.檢索途徑的選擇原則
第四節 文獻檢索步驟 P134 一.課題主題分析
二.選擇檢索系統和檢索工具 三.選擇檢索途徑 四.制定檢索表達方式
〔論文摘要〕高校教學管理的科學化是依托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充分運用過程理論和網絡方法,將雜亂無章的日常工作,進行有序的科學化整理、分類、調度與處理。而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要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問題,必須不斷地學習社會科學和管理理論,在實踐中學會科學管理,使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軌道,最終從根本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學管理工作則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保證這一工作具有科學的運行機制,不僅是我們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高校教學管理理論工作者十分關注的研究課題。特別是在新形勢下,高校教學工作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許多因素發生著不可避免的聯系,從而使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教學活動本身與20年前相比,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來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外,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高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它的一切活動都與社會環境發生著很多的聯系,這些復雜情況是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所無法回避的。因此,要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須充分認識教學管理科學化的理論依據,深刻理解教學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形成過程及作用。
一、高校教學管理科學化的理論依據
當前,我們可以根據系統的要素、功能、結構、相互聯系方式、歷史發展等方面進一步把教學管理系統分解成若干個子系統。通過對這些子系統的綜合考察、分析和研究,推導出教學管理系統的運行機制及其規律。既然我們可以把教學管理工作用系統的理論加以抽象化,那么,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理論,對系統內的信息加以科學化處理。
一般來說,在高校教學管理系統中,必然存在著大量的信息與信息流。這些信息的出現、傳遞、交換、流動與反饋,必然會全面地反映出教學管理整個系統的活動特點及其規律。如果我們能科學地獲取這些信息,整理、分析和利用這些信息,就有可能科學地認識到教學活動中的規律,從而為控制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提供保證。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依托控制理論對教學管理系統進行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另外,教學管理是一個可以構成閉環的控制系統,要想認識這種閉環的控制系統,我們就應該從“過程論”的理論出發,基于系統化理論,將教學管理系統視為一個可被分解、可被劃分和可以控制的多維空間。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教學管理的全過程有許多有序的節點,這些節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與教學管理的各類環節,而環節與環節之間,即節點與節點之間,可以用某些鏈連接成為一個主體的空間網絡。總之,教學管理科學化的基礎就是:依托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充分運用過程理論和網絡方法,將我們平時所遇到的雜亂無章的日常工作,進行有序的科學化整理、分類、調度與處理。
二、高校教學管理科學化的主要內容
高校教學管理科學化的主要內容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以教學管理基本原則為指導,運用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現代科學方法,建立教學管理決策系統、教學狀況信息反饋系統、教學過程控制系統,進而實現對教學管理全過程動態的有效管理。
(一)教學管理決策系統是高校教學管理科學化的核心。整個教學管理系統的運行是依靠教學管理決策系統來指揮的。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教學管理決策是指參與教學領導工作的管理者,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的選擇目標和行動方案的活動。由于教學管理所依據的主要是教學過程中知識信息的傳遞、交流、加工和制造的過程,因而教學信息的管理又成為教學管理決策系統的基礎。此外,在有一個科學的教學管理決策系統作指導、暢通的教學管理信息為基礎之后,還需要有一個有效的教學管理控制系統作為保障,才能使整個教學管理系統合理運行。
(二)教學狀況信息反饋系統是高校教學管理科學化的前提。正確的決策依賴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必須經過暢通的信息網絡來獲取并進行加工和合理流動。教學狀況信息反饋系統要及時得到靈敏、準確和有利的信息,從而使教學管理決策指揮部門在擁有足夠信息量的前提下,保證系統的順利運行。而信息反饋系統的科學化管理則更加重要,主要體現在教學信息的搜捕術、濃縮術、篩選術、提取反饋術四個方面。 (三)教學過程控制系統是高校教學管理科學化的關鍵。教學過程控制系統是以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各類教學檢查為手段,以教學過程中各類教學環節為重點而形成的。教學過程控制系統主要包括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學風評估制度、教學檢查制度、作業抽查制度、試卷抽查制度等。通過將這些制度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不僅使我們有效地控制了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關鍵點,而且使人才培養全過程得到優化,確保了人才培養質量。
三、高校教學管理科學化的形成過程及作用
從哲學意義上來說,人們對事物內在規律的認識過程應該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往返過程,但這種往返并不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重復過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人們首先通過實踐,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后才可能上升為理性思維。然而,當理性思維形成以后,我們又會發現原來初始實踐中的某些缺陷,這就形成了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也從而使我們的實際工作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高校教學管理科學化的過程,也符合這種認識規律。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在大量的實踐基礎上,形成一個有效的決策系統,通過一定的理論總結與分析,充分認識教學管理決策系統建立的意義與作用。但是在理論分析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要建立一個閉環的有效決策系統,還必須對相應的環節進行完善。這就促使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必須對某些內容進行重新認識、分析和歸納,并把這些認識成果補充到原來的理性認識之中,使教學管理科學化體系逐漸得以完善。這種在科學化理論指導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在以下幾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使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軌道。教學管理科學化體系主要由前面所述三大系統構成。因此,高校應該圍繞這三大系統,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科學制定教學規章制度,加強各項教學工作規范化建設,使教學的各個環節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