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父母對家庭教育的思考

父母對家庭教育的思考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6: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父母對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父母對家庭教育的思考

篇(1)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 家庭教育 新媒體

“社會轉型”來源于西方社會學理論,它指的是社會結構發生了變遷意義上的轉變,也即社會生活具體結構形式和發展的整體性變遷。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對我國社會轉型進行了界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鄭杭生和李強的論述,社會轉型意指社會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這個過程是從農業的、鄉村的、封閉的、半封閉的傳統型社會向工業的、城鎮的、開放的現代型社會的轉型。[1] 在社會轉型期這個特殊的時段,會出現諸如社會價值觀念混亂、道德水平滑坡、部分社會組織結構衰變等一系列問題。社會轉型也給我國的教育系統提出了許多挑戰,人們一般較為關注社會轉型期學校教育出現的問題,但筆者以為轉型期家庭教育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本文試著對社會轉型期我國家庭教育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建議與對策,以期對解決我國社會轉型期家庭教育的問題有所幫助。

一、社會轉型期我國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

1.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的“失位”

作為家庭教育主體的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是孩子行為習慣的模仿者,是孩子早期社會化的重要他人,他們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和深遠的影響。父母與子女的互動和交流對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情感的發展、興趣的挖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轉型期社會變遷速度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更頻繁,城市居民工作壓力巨大,特殊家庭的數量急劇增加,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的“失位”,進而對家庭教育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由于我國目前實行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農村孩子即使進入城市也難以享受與城市孩子同樣的教育,很多進城工作的父母只能將子女留在家中交由孩子的祖輩照顧,這些家庭的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父母可能只是一個缺少感情聯系的符號和身份。在這些家庭中,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失位”的,代替父母家庭教育主置的祖輩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情感大于理性、過于溺愛自己的孫輩,這容易造成孩子養成自私、任性、放縱的性格。同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長時間的“失位”也會造成親子關系的疏遠,這對于孩子的情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與此同時,不少城市家庭父母也存在著“失位”現象。轉型期城市家庭父母為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而城市中火爆的教育市場恰好迎合了不少城市居民的需求,各種托管班代替父母對孩子進行照顧,各種學科輔導機構代替父母指導孩子的學習,各種興趣班代替父母完成對孩子興趣的培養。越來越多的城市家庭父母依賴社會組織對孩子進行教育,以代替本該由他們完成的家庭教育內容。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城市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也“失位”了。此外,轉型期社會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也影響了人們對于家庭倫理的看法,中國的家庭逐漸由以生育孩子為核心轉變為以夫妻感情為核心,由于感情變淡而離婚的現象日漸普遍。離婚后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不能與孩子生活在一起,親子互動的機會大量減少,造成了雙親中一方在家庭教育中處于長期“失位”的狀態。心理學的諸多研究已經發現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扮演的角色是有差異的,缺少任何一方都會使得孩子在性格上或者情感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不管是由于進城打工、工作繁忙亦或是夫妻離異,家庭教育主體父母的“失位”會使得孩子在一個家庭結構不完整的環境下長大,主體的缺失勢必影響到家庭教育的效果,這已經成為當下我國家庭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家庭教育的內容學校化、功利化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架構,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這三方面教育的共同作用。但當下我國的社會教育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對一個孩子成長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主要由這二者共同完成對兒童的社會化過程。盡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希望讓兒童健全地成長,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者的終極教育目標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二者在具體所承擔的教育目標上應該是有所差別的。有研究者指出,學校主要通過課程傳授給學生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接受最基本的人類文明的精華;而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應該側重于思想品德、行為規范方面,培養孩子社會生活適應能力和自立的能力。[2] 筆者深以為然,事實上我們往往賦予學校教育太多的責任與壓力,將學校教育功能泛化,譬如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絕非學校單方面就能完成的,父母的言傳身教恐怕對孩子道德的培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中我們卻發現家庭教育的內容學校化了,由于社會轉型期我國基礎教育仍然是以應試為取向的,學校過度重視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這種應試取向也被移植到家庭教育中。父母下班后就陪在孩子身邊輔導作業,節假日陪孩子去課外輔導機構補課,為孩子買許多教輔資料,和孩子談心時說的最多的也是學習,這些場景已經十分普遍,這也表明不少家庭已變成孩子的另一個學校。父母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依然以知識傳授為主,而沒有進行其本該完成的道德培養、興趣挖掘、情感交流等教育內容。這樣的一種家庭教育背離了其應有之義,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危害。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轉型期社會不少人的價值觀念偏向實用化、功利化,這種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也反映在不少家長在家庭教育內容的選擇上面。他們在選擇家庭教育內容時往往會思考孩子所學是否有用,能提高孩子成績的、能以證書形式表明的、能讓自己覺得有面子的教育內容往往被許多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內容,而心理健康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勞動教育則往往被忽視。實際上,這些被視為短期無用的教育內容從長遠來說對孩子的成長可能更加重要。總而言之,家庭教育內容的學校化、功利化使得家庭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3.新媒體對家庭教育的負面沖擊

不管是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的“失位”,還是家庭教育的內容學校化、功利化,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認為是家長的問題。然而事實上,社會轉型期外部環境也對家庭教育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尤其是伴隨著社會轉型而迅速崛起的新媒體對家庭教育的負面沖擊十分明顯。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第四媒體”網絡和“第五媒體”手機逐漸進入我國家庭中,而且似乎有取代傳統的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的趨勢,尤其是青少年對于網絡和手機新媒體的喜歡程度明顯高過傳統媒體。新媒體使得家庭中的孩子更方便快速地接受信息,不少孩子通過新媒體學習到了許多有益的知識。但與此同時,新媒體對于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也日益凸顯。首先,不少孩子熱衷于新媒體建構的虛幻世界中的人際交往,他們通過網絡聊天工具、網絡游戲、手機短信等方式結交朋友,反而不愿意與自己的父母溝通交流。長此以往,親子之間的代溝和矛盾會日漸加深,親子之間的情感紐帶也會逐漸斷裂,這必然會為父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造成極大的困難。其次,某些老師曾抱怨:“學校5天不抵回家2天。”這實際上反映的是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成果,反映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張力。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教育的影響和新媒體的影響也具有相當的張力,父母一般向孩子傳遞的是歷史的、傳統的、沿襲的思想觀念,而在新媒體上有大量反叛的、新穎的、激進的價值觀念。新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會削弱甚至完全抵消家庭教育的效果。可以預見的是,科學的進步會為我們的家庭帶來更多的新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對家庭教育的負面沖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社會轉型期我國家庭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美國著名作家約翰?布雷蕭寫過這么一句話:“一個人成年以后,所有行為都可以在他幼年時期的家庭環境中尋找到答案。每個孩子都是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下長大的,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和命運便與教育方式這一家庭規則緊緊地聯系在一起。”[3] 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的重大影響。社會轉型期我國家庭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應該引起家長、學校、政府的足夠重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也必須通過三者的通力合作,基于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與對策。

1.家長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學地進行家庭教育

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首先要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識到教育孩子絕不只是學校的責任,不能將孩子的問題都歸咎于學校教育的失責。筆者以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情感、道德、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這些都對一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強調的是經濟再困難也要送孩子去學校,如今筆者覺得“再忙不能丟教育”同樣適用。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還不夠,還需要有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少家長由于自身觀念的偏差和教育知識的匱乏,往往采用不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科學進行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三點:首先,家長要將孩子作為同樣的生命主體平等對待,不能過分強調家長的權威,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先決條件。其次,家長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知識的輔導,不要功利地進行家庭教育。最后,在新媒體已經進入到我們家庭日常生活的條件下,家長要科學引導孩子使用新媒體,不要粗暴地禁止孩子接觸新媒體。家長自身也不要排斥新媒體,通過閱讀新媒體上大量的信息也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也可以通過新媒體了解更多的科學育兒的知識,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

2.學校主動多與家長溝通,加強對家長家庭教育的指導

家庭和學校應該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當下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還比較少,尤其是面對面的溝通,溝通內容局限于學習知識方面。實際上孩子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對其道德狀況、行為習慣還是比較了解的,但由于學校很少主動與家長溝通,許多家長并不太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學校應該將每個孩子的學習、道德水平、行為規范等情況及時詳細地反映給家長,以便家長能采取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強對家長家庭教育的指導,在這方面學校有其自身的優勢。首先,學校教師都接受過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學科的學習,也對如何進行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因而每個教師就是很好的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其次,學校可以邀請家庭教育專家為學生家長開展一系列家庭教育的專題講座,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的水平。最后,學校可以借助家長會等形式,使學校中一些家庭教育十分成功的父母與其他父母進行經驗交流等活動。學校有責任幫助家長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接受了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范,這也有助于學校對其進行知識傳授。從這個角度來說,學校在家庭教育中既是責任者,也是受益者。

3.政府進行制度層面的改革,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管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中出現的心理不健康、性格孤僻、人生安全等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筆者以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讓這些兒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是能讓父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換言之,必須讓在家庭教育中“失位”的父母盡快“復位”。而留守兒童父母的“復位”需要政府進行制度層面的改革,比如說造成我國城鄉長期二元對立的戶籍制度,通過制度改革保證進入到城市的農村家庭的子女享受和城市兒童相同的教育機會和同樣質量的教育。同時,政府要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管,為青少年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減輕新媒體對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政府應該要求新媒體從業人員提高社會責任感,不能為了吸引眼球、獲得經濟利益而不顧對孩子的影響。一旦有人通過新媒體散布暴力、不健康、虛假的信息,相關部門必須予以嚴懲。政府有責任為我國家庭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我國家庭教育在個人成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210000)

參考文獻:

[1]鄭杭生,李強,李路路.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篇(2)

關鍵詞:農村生源大學生 家庭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 人生發展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家庭環境對人一生的成長有著重大影響,特別是對個體早期的影響對其以后的心理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不良的家庭環境、不當的家庭教育教養方式是引起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根源。國外學者對恐懼癥、強迫癥、焦慮癥和抑郁癥四種神經癥患者的早期經歷與家庭關系進行調查發現,這四種神經癥患者的父母與正常個體的父母相比,表現出較少的情感溫暖、較多的拒絕態度或者較多的過分保護。很多大學生入校以后難以與他人相處,主要原因是在兒童早期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農村生源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留守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父母情感支持、教育投入的缺失,容易造成農村生源大學生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出現膽怯、內向、逃避或偏執、冷漠等現象,一旦早期形成的這些品質使他們在大學階段無法適應校園生活,他們便會出現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即使在父母陪伴下成長起來的農村生源大學生,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家庭教育處于缺失或不當狀態,比如如果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專制型的,則子女會消極、懦弱和不知所措;父母之間經常出現意見分歧或互相拆臺,則子女會表現出圓滑、討好、投機、說謊等不良行為,這也會對大學生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本研究分析當代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嘗試解釋這些問題對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農村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足,對教育的作用和教育轉化成實際生產力的方式認識較為滯后,導致了農村家庭的學生心理上對教育的茫然;另一方面,農村家庭中父母的需求層次由于受到現實因素的制約,農業生產和進城務工只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因此對精神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意識較差,導致農村生源的學生進入大學后,無法認識到自我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從而導致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如一味追求高消費、盲目地將愛情作為人生追求。

一、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導致對家庭教育認知的茫然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其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心智的培養起到奠基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忽視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不重視對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個體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出現心理困擾。

我國在1977年恢復了高考制度,鼓勵青年發展學業,增長才干,但社會、文化、經濟等各種因素,農村青年的求學就學環境并不好。因此在農村生源大學生家長中,中學未畢業就去城市務工者居多,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未能對教育產生全面、客觀的認識,包括對家庭教育作用的認識有偏差、對教育生產的智力轉化為生產力的認識有誤區等方面。

(一)對于家庭教育作用的認識有偏差

中國當代教育學家鄧佐君在其《家庭教育學》一書中提到:一般認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發生的,以親子關系為中心,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為目標的教育活動。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發展,塑造良好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社會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私營經濟迅速發展,在社會中從事簡單生產加工和貿易的第一批人獲得經濟收入的快速增長,而當時公有制體制下的國家工作人員收入無法得到顯著改善,群眾中流傳著“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殺豬刀的”的言論,導致“讀書無用論”一時的盛行。現階段依然有相當一部分農村父輩贊同此觀點,經常對子女灌輸“讀書無用論”的觀點。

家庭教育的感染性特點表明,孩子從出生到進入大學,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家長在與孩子的日常生活相處中,通過言傳身教、為人處世、情感交流等方式,能夠無形之中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們,尤其是對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學業興趣、熱情與意志等方面造成影響。即使農村學生能夠順利通過高考進入大學,一旦他們在校園環境中出現困難或阻礙,在學業方面出現壓力,在就業和未來發展方面遇到挫折,便會受“讀書無用論”觀點的影響,學業的興趣與熱情降低,學習過程中意志力減弱,從而產生學業困擾,危害心理健康。

(二)教育產生的智力轉化為生產力認識的滯后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是科學知識和技術再生產的手段,是產生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手段。因此,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是實現加快生產力、將智力轉化成生產力的關鍵因素。

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高校畢業生很難一畢業就找到令自身或家庭滿意的工作。因此,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傳統觀念的影響,當寄予子女較高期望的父母,發現教育成果無法及時轉化為求職就業的能力,無法幫助家庭擺脫貧困時,便會對子女的教育失去信心,減少教育投入和情感支持。其次,父輩在相對較為封閉、信息落后的農村現實環境中,無法為后代的教育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更無法認識到將智力因素轉化為生產力的途徑和方法,對子女的就業等方面能給予的建議和支持少之又少,這無形中給農村生源大學生帶來更多的壓力和負擔。另外,農村生源大學生自身為走出封閉的生活和環境,努力通過教育改變自身的命運,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自身的價值,無法將學校所學轉化為生產力,謀求發展和創造財富,這也讓農村生源地的學生產生對未來的焦慮和對家庭的無力感。

二、重視物質需求的滿足,忽視精神需求重要性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需求有五個層次,牡筒愕礁卟惴直鶚牽荷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愛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一般情況下,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需求的層次是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只有滿足了較低層次的需求,才能激發更高層次的需求。

隨著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等進程的加速,一方面,大批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轉移至城鎮,其父母與子女便被留在農村或被帶至城鎮生活、學習;另一方面,留在農村的勞動力,由于農村生產力低下,主要依靠務農或散工等形式賺取金錢,為保障生活來源,常常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家庭更重視物質需求,忽略了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精神關懷和支持,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務工人員常年工作在外,無法了解子女對愛、溫暖的需求;二是父母自身缺乏精神需求,無法指導和監督子女精神世界的構建。

(一)農村務工人員常年工作在外,無法滿足子女對愛、溫暖的需求

農村子女的成績下降、失學率上升并非子女個人原因,而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結果,比如教育資源的缺乏、教育手段的落后等,其中就包括對子女的教育關注與情感支持的缺失。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的家庭,父母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與子女成長有關的人或事的溝通較少,通常只關心教育的結果而忽視子女所需要的關懷、學習上的指導和興趣上的支持,這些是農村生源大學生在家庭環境中所缺乏的,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里提到的安全需求和情感、歸屬的需求。

安全需求和情感、歸屬需求未被滿足,個體常常會感到自卑、膽怯,缺乏感知愛和給予愛的能力,影響情緒控制、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等。在大學階段,適度表達情緒、適應并融入集體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培養團隊協作等均是大學生需要培養和鍛煉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缺乏將會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帶來困擾。

(二)農村家庭父母精神生活匱乏,無法指導和監督子女精神生活的構建

通過國家政策的調控與幫扶,農民的經濟負擔減輕,但是精神文明的發展步伐依然較慢,無法匹配物質文明的發展。雖然國家大力提倡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的精神生活,但是現階段農民的業余生活并不豐富。據相關資料顯示,20世紀60年代以后出生的家長對各種新鮮事物缺乏適應能力,接受能力較差。因此,農村家庭在對子女精神文化生活構建方面缺乏正確的指導和監督。

電腦、智能手機等網絡終端設備是時展的產物,是傳播文明、提升生活和工作效率的工具。由于大學生活學習環境寬松,很多大學生沉迷在虛擬的世界里,影響生活和學習,沉溺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之一。調查顯示,農村生源的學生對網絡的癡迷程度較高,網絡消遣方式主要是網絡游戲和聊天互動,其中以男學生為主。由于農村生源大學生在早期的精神生活中未培養起較多的興趣與愛好,進入大學后,難以找到合適的方式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也很有少機會在才藝和愛好上得到更多的發展,因此對培養自我意識和自信心有一定影響。

農村生源的學生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早期家庭教育便開始影響他們的行為方式、思考方式、精神生活等各方面的發展,從而導致大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利于自身發展和不適應時展需要的心理活動。在大學生活中,需要學校、家庭和個體共同努力,為農村生源大學生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103.

[2] 鄧佐君.家庭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7.

[3] 蘇蔚連.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才智,2016(13):42.

[4] 裴源冶.價值觀變遷視角下的農村家庭教育問題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2016(12):251.

[5] 竇曉峰.農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6(1):141.

[6] 吳華倩.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家庭義務教育決策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6.

[7] 胡軍.淺談農村家庭德育教育的現狀及策略[A]//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2.

篇(3)

1.1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現在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人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與約束。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是有幫助的。同時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比較注重孩子的意愿以及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會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反之,一個家庭里,父母總是為孩子做決定,就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性與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不高。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也是發揮一定的作用的。

1.2小學生評價能力方面小學生評價能力方面,不僅表現在家長對孩子的評價,還包括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在評價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公正的去評級孩子,不能夠過分的溺愛孩子,同時也不能夠進行高標準地批評孩子。家長對孩子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有助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從中得到肯定以及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在進一步的努力中,去改善自己的缺點,從而促進孩子的進一步發展。再者家長對孩子的評價還應該是具體的評價,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把握一個良好的度,這樣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益,并且為以后孩子客觀地評價自己奠定一定的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家長還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評價的意識。這樣可以使孩子即可以看到自己的優點與閃光點,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發現在記載一段時期內的不足與缺點,提高小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的能力。因此說家庭教育對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有著積極地作用,由此看來,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是有幫助的。

1.3小學生自信心方面自信對于小學生的發展史相當重要的。也可以說,自信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種心理狀態。家庭教育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一個家庭里,父母對孩子才去的是鼓勵性教育,在各個方面都比較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么這個孩子的自信發展也會與別人有所不同,很明顯,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有自信的。因此,也可以說,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采取的方式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與孩子自信心水平的提高以及孩子自信心的發展都相當的重要。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老師批評孩子,對孩子實行的不是溫情教育,總是認為孩子有很多的毛病,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會顯得不自信,會影響到孩子自信心的提高以及孩子成就感的缺失。因此可以得出,父母在實行家庭教育的時候應該對孩子盡可能的鼓勵,鼓勵孩子獨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較好的自我意識,促進其自我意識的發展。

2結語

篇(4)

論文關鍵詞:家庭教育工作 家長素質 黨的教育方針 瓦房店市 學校工作 整體構建 教育內容 創新認識

一、貫穿“一條主線”

我們開展家庭教育工作自始至終貫穿的一條主線是: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父母與孩子有著血肉的關系、親情的聯系,而在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的父母和孩子關系不和諧呢?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有的家庭還延用祖輩傳統的教育觀念,缺乏科學性;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缺乏系統性,經常表現出的形式有包辦型、溺愛型、放任型、粗暴型;家庭道德教育內容缺失錯位等等。抓住了癥結,為我們有效地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創造了條件。

我們開展了以“構建和諧親子關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為主題的專題性家教指導,改變了以往單純為家長搞講座的形式,讓孩子與父母手拉手、肩并肩走進教室,聽取培訓指導,進行互動交流。一場場以和諧親子關系為主題的指導培訓應運而生,譬如,《構建和諧親子關系,培育孩子健康人格》、《播撒心中的愛,讓教育因愛而美麗》、《無悔的青春應當這樣度過》、《懷著一顆平常的心為孩子減壓,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為父母爭光》、《德商培養先過家庭這一關》等。幾年來,大連市、瓦房店市的現代家庭教育研究會、家庭教育講師團的成員培訓家長和學生共計百余場,受教育達8萬多人次。

二、抓住“兩個關鍵”

抓住“兩個關鍵”就是要抓住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和初中學生家長的指導與培訓。

我們把學齡前兒童的家長作為指導與培訓的關鍵,其原因在于,嬰幼兒生理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說明,早期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嬰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在這一時期進行科學地家庭教育,可以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們設置若干個主題對家長進行培訓與指導,如“觀念決定成長”、“好父母,好孩子”、“好習慣成就美好未來”等。

對初中學生家長的培訓更加關鍵,初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青春期的學生在身心成長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困惑和疑慮,面對孩子身心突如其來的變化,面對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許多家長顯得束手無策。面對這種現狀,幾年來,我們潛心研究初中生青春期的成長規律,針對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做了一系列的探索,通過讓家長和學生了解、認識青春期的知識,讓家長和學生懂得處理好幾個關系對順利度過青春期的重要作用,即處理好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師生間的關系、同伴間的關系,進而讓家長幫助孩子在和諧、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順利度過青春期,奠定人生堅實的基礎。

三、落實“四個側重”

一是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培訓,側重于學齡前兒童道德啟蒙教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學會謙讓、學會尊重。

二是小學階段的家長培訓,側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性教育,培養學生自立的習慣、勞動的習慣、衛生的習慣、思考的習慣、文明的習慣等。

三是初中生家長的培訓。面對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自我意識強、成人化行為傾向等,側重讓家長學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四是普通高中學生家長的培訓。高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基本趨于成熟,渴望并憧憬美好的生活,有與之俱來的學習動力和生活動力,并有為之去努力實現自己理想的信心和熱情。側重要求家長對高中生進行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和責任意識的培養。

四、采取“五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針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和小學一至四年級學生家長,我們采取與家長面對面培訓指導的方式。

第二種形式:小學五、六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和家長共同參加培訓與指導。因為這幾個階段的孩子,有了一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培訓指導,便于家長與孩子及時溝通,有利于產生共鳴和認同感,產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第三種形式:建立家庭教育講師團。我們發揮家教專家的引領作用,教育局組織的講師團從宏觀上開展家庭教育培訓與指導;家長學校根據家長和學生的現狀,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指導。講師團的培訓指導和家長學校工作互相融合,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為一體,形成宏觀和微觀的家庭教育格局。

第四種形式:家長走進學校,教師走進家庭。我們每所學校向家長開放課堂,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聽課,評課;尤其是讓家長參加學校開展的主題班會。節假日,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要深入貧困學生家庭、學困學生家庭、單親學生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細致了解家庭情況,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

第五種形式:通過藝術教育表現形式,增強家庭教育的實效。我們以家庭教育為素材,自編詩歌、創作歌詞、自己譜曲、制作MIDI、排演劇目等,在全市學校和社區中巡回演出,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歡迎,增強家庭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五、體現“六個特點”

一是針對性:針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困惑和問題,針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和憂慮,適時開展家庭教育工作。針對部分孩子缺少感恩意識,我們在家長和學生中開展了感恩教育,如創作歌曲《父愛如天》、《不盡的母愛》,在學生中作為校園歌曲傳唱;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親情,缺少母愛,缺少父愛,我們創編了歌曲《呼喚》,在家長中流傳,使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關愛。

瓦房店市共有206所學校,中小學生10余萬人。為了全面掌握我市家庭教育現狀,我們對上萬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整理出來自900多個家庭出現的教育個案問題,篩選出來120個具有代表性的共性問題。為了有針對性解決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充分發揮大連市級、瓦房店市級現代家庭研究會會員和講師團成員的作用,大連市現代家庭教育研究會5人成員中,瓦房店市有1人,大連市家庭教育講師團10人中,瓦房店市有2人,瓦房店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10人,我們把這些問題分發給每個成員,作為家庭教育研究、培訓、指導的課題。也就是說,家長和學生需求什么,我們就為他們提供什么樣的培訓指導,滿足了家長“訂單式”家教需求。指導者高屋建瓴、駕輕就熟,每一次面對面的指導與交流都是心靈的對白、心靈的震撼。指導者以家長的身份、學生的心理、自身的經歷,以通俗易懂的哲理、感人至深的例子、震撼心扉的交流,走進了學生的心靈,貼近家長的心理,引起家長和學生強烈的共鳴。

學校的網站開辟了“家庭教育綠色通道”,開通了“教師博客”,家長通過與“教師博客”的交流,拉近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及時了解和解決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二是感動性:感動是什么?感動是我們自身的精神家園,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最理性的心理活動。沒有感動,就沒有教育;教育一旦有了感動,受教育者就會變成另外一種理性的人、真誠的人、會愛的人。

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始終貫穿著感恩教育,體現著感動的情結。在對家長的培訓中,我們不僅整理并引用大量的國內外經典家教案例,而且發掘了身邊更多的家教案例,通過案例揭示家庭教育的內涵、方法和規律,體現感動性,提高實效性。共計整理出20大類型、500多個家教案例,并出版《瓦房店市家庭教育經典案例選》。

我們把藝術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通過詩歌、歌曲、課本劇、小品等多種藝術形式感染著家長和學生。我們創作了許多作品,如“青春是什么”、“父母的心聲”、“孩子的心聲”、“單親孩子的呼喚”、“不盡的母愛”、“父愛如天”等。我們采取不同的藝術教育形式,搭起了父母與孩子溝通、理解的橋梁,父母和孩子在感動中,拉近了距離,使親子關系更加和諧。

為培養中小學生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我們通過感恩教育,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開展形式多樣的孝心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孝心體驗中學會感動、學會孝敬,豐富傳統美德內涵。我們也要求家長每天至少有一次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我們給孩子留道德家庭作業,每周為父母洗一次腳、做一次飯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每一個月給父母寫封信,談談自己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和對父母的感受;父母的生日,獻上自己親手制作的生日禮物。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父母工作、生活的辛勞,喚起了學生的親情,培養了學生尊重、感恩、孝敬親人的情感,增加了家庭的親和力,學生從關心最親近的人開始,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激發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每一次家長和孩子共同參加的關于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講座后,講座者要求所有的孩子面對父母說一聲感恩、感激的話,講座者的話音剛落,孩子們異口同聲、發自心底地喊出“媽媽、爸爸,我愛你!媽媽、爸爸,辛苦了!”孩子們和父母擁抱在一起,淚水交織在一起,場面十分感人;有的孩子十幾歲,從沒有說過“媽媽、爸爸我愛你”,當父母真切地感受到這份孩子從心底間流淌出的真情時,在座的所有父母都淚流滿面;沒有相鄰而坐的孩子和父母,離開會場后,都情不自禁地手挽手、肩并肩地相擁而去……

三是實效性:家庭教育的最終歸宿是體現在實效性上。培訓和指導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更新家長家庭教育的理念,創新了家教思維,使家長系統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內化為家長自覺的家教意識和家教行為,并付諸于實踐。

我們利用重大事件和傳統的節假日,在家庭教育中融進道德教育。2008年清明節,我們在家長和學生中,開展“了解家族歷史,傳承優良家風”主題教育活動。我們要求家長向孩子介紹家庭的變遷與發展的歷史,從而再現了民族的復興史。在家長的配合下,通過調查報告、主題班(隊)會等形式,進行健康文明的民俗教育,倡導文明祭祀、環保祭祀,學生用文明健康的方式緬懷先烈和前輩。我們通過評選“十大孝星”和“優秀家長”活動,教育學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指導父母要做合格的家長。這些做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教育》、“人民城市網”和“民心網”紛紛刊發了我市的做法。

四是一致性:教育的一致性原則要求家庭、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目標一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統一。家長要了解學校的教育目標和教育要求,要理解、支持學校和老師的工作。學校和老師也要善于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家校協同,共同架起和諧親子關系的橋梁。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座談會、家長接待日、家長進課堂、開放班會、問卷調查、致家長一封信、老師校長家訪、成立瓦房店市家長委員會、創編家教小報、家長講壇等,促進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統一。

五是系統性:我們針對不同年級教育對象的身心特點,系統地開展家庭教育。組織編寫了家庭教育參考資料,主要有四部分內容,即做父母的修養、父母教育孩子的任務、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案例精選。

篇(5)

【關 鍵 詞】家庭教育;傈僳族;現狀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5)03-0074-04

家庭教育不是家庭的唯一職能,卻是家庭的重要職責。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發生的,以親子關系為中心,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為目標的教育活動,是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對個體(一般指兒童青少年)產生的影響作用。”①同時,在血緣關系中父母與子女之間雙向溝通的互動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筆者正是以上述關于家庭教育論述為基礎,結合武定縣傈僳族家庭教育的實際,采用調查問卷和實地訪談的形式,總結了傈僳族家庭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一步加深傈僳族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認識,并就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武定縣傈僳族家庭教育的現狀分析

傈僳族是云南省武定縣第二大少數民族,人口約13400萬,占全縣人口的4.2%。武定縣傈僳族主要居住在東坡鄉、環州鄉、己衣鄉、白路鄉等4個鄉鎮。②為了能夠較全面地了解武定傈僳族家庭教育的狀況,筆者分別選取了己衣鄉、東坡鄉、白路鄉為調查研究對象,力圖從傈僳族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積極因素和不足之處對調查情況作分析總結,基本情況如下:

(一)傈僳族家庭教育中的積極因素

傈僳族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祖國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在家庭教育中,他有著自己特殊的教育方式,并在民族教育文化中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1. 家庭教育內容的民族性。從大的方面來說,民族性是對國家文化認同的基礎。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傈僳族形成了包括民族習俗、節慶儀式、傳統節日等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傈僳族節日眾多,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火把節等節日。闊時節是傈僳族語音譯,“歲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節日期間,一般都要釀制水酒,殺雞宰豬,舂粑粑,準備各種豐富的食品,還要采摘與全家男人人數相同的松樹枝插在門口,寓寄祛除疾病,幸福吉祥。同時,武定傈僳族大多居住于金沙江兩岸的高山上,以農業為主,因而傈僳族家庭從小注重對孩子進行勞動技能方面的教育。傈僳族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注意帶著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庭勞動,如生火煮飯、清點牛羊數目、喂養家畜等等,逐漸培養傈僳族孩子的勞動技能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除此之外,武定傈僳族家庭教育中,不僅重視子女對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勞動技能的教授,還注意培養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熏陶。如武定傈僳族家長首先希望自己的孩子要學會做人,因而武定傈僳族家庭十分重視對孩子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傈僳族家庭從小對孩子進行尊老愛幼,互幫互助,誠實守信等方面的教育。他們認為一個人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才能夠在社會立足。

2. 家庭教育方式的通俗性。教育方式是實現教育內容的一種策略和方法。對于青少年來說,除了學校的課堂教育外,他們更多的時間接受的是家庭成員,包括父母、親戚朋友等長輩與他們之間的互動式的家庭教育。然而,家庭成員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精神境界都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會隨著各自所接觸的對象的性格特點而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如在思想道德方面,武定傈僳族家庭十分重視長輩、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在言行舉止上經常會用“看得見,容易模仿的”方式堅持身體力行,從言傳身教中幫助孩子成長成材,并在家庭中為孩子樹立標桿和榜樣。在武定傈僳族的生活方式中,家庭教育方式的通俗性,也是一大特色。如吃完晚飯后大家都喜歡圍坐在火塘邊,長輩們常常以此機會來講述一些民間故事或真實的事情,通過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孩子從故事中明辨是非,學會如何做人做事。

3. 家庭教育主體的多元化。從一般意義上講,長輩與子女之間的互動都是家庭教育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筆者這里的主體主要是指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因為通過筆者走訪調查發現,傈僳族長期以來都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家庭穩定,離婚率低,單親家庭少。因此,傈僳族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從小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愛,父母成為家庭教育的主體。武定傈僳族家庭幾代人居住在一起,爺爺奶奶也成為家庭教育的主體,同時武定傈僳族地區還存在族長制,傈僳族族長的威望也對本族家庭教育起到震懾作用,因而使得傈僳族孩子得以在家庭教育中獲得相對不同于其他家庭的教育。

(二)傈僳族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希望,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搖籃。改革開放以來,傈僳族的經濟文化發展相比過去有了明顯的提高,特別是在教育資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家庭教育也獲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在家庭教育經費投入、教育的途徑與教育內容等方面,相比于社會教育的整體發展,其進步性還是很有限的。

1. 家庭教育經費投入低。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家庭經濟的好壞不是教育成功的必然保證,卻是教育的基礎。家庭對孩子教育上投入的多少往往也反映著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為此,筆者對武定縣傈僳族家庭教育投入也作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來看圖1,義務教育實施以來,國家承擔了孩子們受教育的大部分費用,而購置孩子的學習用具、課外書籍等費用則仍由家庭承擔。但調查結果顯示,武定縣大部分農村傈僳族家庭都較少購置課外書籍,父母對孩子教育費用的投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較低,平均每年給每個孩子投入的教育費用僅115元。可見,課外知識量的攝取和教育經費的投入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知識面的拓展。

圖1 武定縣傈僳族家庭父母對子女教育投入的統計(%)

2. 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按照一般的意義上來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為四種類型:溺愛型:這類家長對子女百般嬌寵,寵得多,約束得少,甚至對孩子的錯誤和缺點也加以庇護。③民主型:家長與孩子同志式相處,互相尊重、理解。④權威型:這類家長按照自己的閱歷和意志嚴厲管教子女,他們相信棍棒下面出孝子,對子女出現的錯誤輕則批評,重則打罵,孩子凡事都要服從家長的管教。③放任型:這類家長一味注重以寬松放任的態度對待子女,對孩子不聞不問,任由其自由發展。④

一般認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家庭教育主要是溺愛型為主,更多的是對子女的疼愛和遷就。但調查顯示,當前武定縣傈僳族家庭教育中較少遷就溺愛孩子,略有權威傾向,其中溺愛型的占18.3%,權威型的占41.2%,但以民主型的方式相處的依舊很少,僅占20.7%。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方面,傈僳族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從而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表現出一定的分化;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與傈僳族自身的風俗習慣息息相關。

3. 教育內容的不平衡性。教育內容是在家庭中長輩向子女教授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灌輸的思想觀點和培養的行為習慣的總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了解傈僳族家庭教育內容的實際情況,筆者對傈僳族家庭教育主要涉及的勞動技能、文化知識、思想品德等方面進行了訪談和調查。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有32.5%的人認為把教育內容的重點放在了“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個人品質”;還有29.8%和29.1%的人選擇了教育內容應該是“日常的家務勞動或簡單的勞動教育”和“傳統道德規范與風俗習慣”方面。可見,大多數家長認為他們可以主動實施有效的教育內容:對孩子的教育、日常勞動的培養,身體和精神健康及文化知識更有價值。武定縣傈僳族家庭重視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其次是注意日常的家務勞動,以及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但對現代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視相對缺乏。

圖2 武定縣傈僳族家長對孩子教育內容的統計(%)

二、武定縣傈僳族家庭教育的現狀、原因分析及對策

通過對現狀的描述,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傈僳族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了使我們的調查更加有效,有必要進一步挖掘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一)家庭教育經濟環境相對較差

經濟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該地區的發展現狀。武定傈僳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兩岸的峽谷中,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和較為穩定的經濟文化生活。以經濟作物為例,玉米、蕎麥、高粱還有少量的水稻成為武定縣傈僳族地區主要種植物,但長期封閉半封閉的狀態使得武定傈僳族地區生產社會化水平相對較低。雖然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傈僳族地區人民的自我發展意識,但是舊經濟模式對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束縛和半封閉狀態的地域限制所產生的瓶頸效應依舊存在。特別是在經濟發展較快的今天,其副作用日益突出,致使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地區既面臨著經濟大發展的機遇又面臨著一場嚴峻挑戰。從整個國民經濟來看,少數民族地區與沿海內地經濟差距有不斷拉大的趨勢。受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武定傈僳族自身所處的地理、社會環境使得武定傈僳族地區經濟發展依舊落后,投入教育的費用依舊不容樂觀。可見,傈僳族家庭教育經費投入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方面是經濟基礎差,家庭貧困,第二個方面是家庭經費預算沒有向教育傾斜。

(二)父母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導,父母文化素質的高低對孩子起到不容小覷的作用。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武定縣傈僳族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尤其是母親。這與當今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很不適應。從父母的職業類型來看,家長多在家務農,其他職業類型相對偏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對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文化水平低對家庭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表1 武定傈僳族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和職業類型

孩子一生獲得怎樣的成長、發展與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及素質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調查顯示,今天的傈僳族中小學家長,有90%出生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受時代、環境的影響,且又在祖國最偏遠并且貧困的傈僳族地區,使得他們所獲得的教育是十分有限的。筆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只有35%左右的傈僳族家長具備最基本的教育知識,而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采用的往往是沿襲前輩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且傳統的傈僳族家庭教育傳授封建迷信思想,不利于青少年形成科學的思想觀念。一方面,傈僳族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會不自覺地灌輸一些封建思想,例如“男主外,女主內”;“女孩子讀書就是幫夫家讀”等等。另一方面,傈僳族家庭教育的教育者本身的知識面很窄,他們傳授的一些知識是不科學的而且是毫無道理的,例如,“孕婦不能吃小兔肉”;“小孩不能吃雞腳,吃了雞腳以后寫字不好”。再加上傈僳族人口中絕大多數生活在農村,弱勢文化代代相傳,絕大部分教育主體(父母)的綜合素質與現代家庭教育理念有差距,傳統的教育觀念在家長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絕對權威,命令主義、家長主義等陳舊落后的思想嚴重束縛家長教育思想的科學性。調查顯示,傈僳族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從小智育方面的教育相對缺乏,更多的父母關注的是子女的勞動,而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等內容,父母認為是學校的事,殊不知對孩子早期的智力開發非常重要。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往往反映著一個人文化知識水平的高低。對家庭教育重視與否不僅僅受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響,也受到生活經驗、社會閱歷的影響,但總的來說,父母受教育程度對家庭教育起著關鍵的影響。據一項調查顯示,初中文化水平的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大學(包括大專),而對研究生不做高要求。而高中文化程度的母親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大學畢業后能夠繼續深造。由此可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尤其是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對家庭教育有著重大的影響。

(三)長輩的教育觀念有待更新

教育觀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先進的教育觀念對教育對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而落后的不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育觀念則起到相反的作用。影響教育觀念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受到個人的知識水平、文化素養、生活經驗等方面的影響。傈僳族人民由于長期處于封閉半封閉的生活環境中,獲取外界信息較少,使得在長期的發展中步伐緩慢,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相對落后。

家庭教育質量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但不可否認家長的教育觀念在家庭教育這個小環境中仍然對家庭教育起著重要作用。教育目的的實現受家長教育觀念的影響,絕大多數家長在家庭教育目的的出發點上都是好的,但教育觀念的差異使得良好的教育目的不一定能如愿以償地實現。同時,家長教育觀念的正確與否不僅關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而且也對家庭教育方式產生影響。一般說來,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往往相伴隨的也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例如放任型家庭教育只注意發展孩子的個性,而忽視了一些錯誤言行的及時糾正,從而導致孩子不能明辨是非,養成不正確的行為習慣。

三、針對武定縣傈僳族家庭教育問題所提出的對策

分析問題是為了查找原因和提出對策。通過現狀描述和原因查找,我們對傈僳族家庭教育的基本情況有了適當的了解,為此,我們需要優化家庭教育的經濟環境和更新父母的文化素質來進一步提高傈僳族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一)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武定傈僳族多居住在高寒山區,經濟落后,生活貧困。實施義務教育以來,依靠國家優惠政策,多數家庭基本能保證孩子入學,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課外書籍、學習用品依然是很難得到滿足。教育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由家庭經濟基礎決定。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把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放在第一位。例如可通過生產、種植、養殖等來增加收入,還可通過扶貧計劃等方式促進傈僳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從而增加教育投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讓武定縣傈僳族的孩子也能有好的條件學習。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搖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長期的、終身的。⑤調查顯示,武定傈僳族家庭文化環境較為貧乏,父母文化水平偏低。(下轉9頁)(上接76頁)要豐富家庭文化環境,關鍵在于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我們要積極、充分的利用農村現有教育資源,開展各種活動。如,添置家庭文化傳播媒介,家長外出接觸社會,開辦掃盲培訓班等。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思想決定觀念。在傈僳族的家庭教育中,首先需要樹立正面教育與適當管束相結合的觀念。孩子處于成長階段,尚未完全明辨是非,因而言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錯誤。這就要求家長能夠從孩子的身心特征出發,管束不能太過苛刻。不能過狠過嚴,而應該以正面教育和疏導為主。同時,孩子懂事以后,希望得到家長的贊美和表揚。適當的贊美和正面的評價能有效地激發兒童的正能量,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增強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以獲取更大成功,這對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樹立面向未來的教育觀念。未來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競爭的社會,家長應該破除傳統的封閉式教育觀念,樹立面向未來的教育觀念。家長應摒棄“教育只是學校責任的誤區,有意識地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經常與子女談心,進行情感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時指出他們的不良習慣,有意識地通過父母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處世態度等家庭教育方法影響子女,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未來融入社會做好準備。

(三)注重家庭教育與傈僳族文化滲透

武定縣傈僳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家庭教育要繼承并發揚本民族優良傳統。一方面武定傈僳族的祖輩們通過日常生活及言行舉止,已經將民族文化與家庭教育有效結合,但仍然顯得單調和枯燥,缺乏科學性。在傈僳族的家庭教育中,可以探索將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特色結合起來,如武定縣傈僳族中知識文化水平高的人能夠帶頭將家庭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傳承結合起來,使教育更加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讓傈僳族文化永遠發揚優秀的一面,在社會中顯示其獨特的風格。另一方面,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大潮的影響,一些家長的教育脫離本民族的實際,甚至一些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干不干家務勞動都可以。應該清楚地看到,優秀的民族文化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要有意識地對后代進行傳承。

家庭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場所,是我們學習與這世界上的人們相處永不閉戶的學校。教育好下一代,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的需要。進行傈僳族家庭教育研究,目的在于總結傈僳族家庭教育的優勢,指出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為提高傈僳族家庭教育提供有效的參考。

注釋:

①鄧佐君.家庭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7.

②網址:http://.

③溫曉菱.家長的教育觀念與家庭教育[J].心理與健康,1999.

篇(6)

央視《鏡子》紀錄片觀后感精選【1】 央視十二套三集紀錄片《鏡子》所反映的是當下備受關注的家庭教育問題,描述了幾個問題孩子和問題家庭,揭示出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也說明通過一定的教育,問題孩子還是能夠有所好轉的,但同時也強調,家長的改變和家庭氛圍的改變是其中比較關鍵的因素。總之,這個紀錄片所涉及的問題,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使人們對家庭教育的問題不能不認真面對和謹慎處理。

關于家庭教育,在當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人們已經認識到,一切的社會問題無不是根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說根源于完全失敗的家庭教育。這個觀點可以說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應該說,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因為人們的頭腦已經清醒了,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但是什么是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如何實施家庭教育?有哪些真正切實可行的理論和方法?這些問題目前沒有形成共識?現狀是多數家長還在延續錯誤的觀點和方法,而且對此茫然不覺。不僅如此,有些家長還回過頭來埋怨孩子,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說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聽話,這就無藥可救!

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很多專家確實是對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理解,但是普遍的說卻沒有公認的觀點和看法,更何況很多所謂家庭教育專家和機構還夾雜著功利性,這怎么教別人做好家庭教育呢?眼下關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理論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讓本就迷惑的家長無所適從,往往花了錢卻受不到什么效果。

關于家庭教育,很多專家學者開始從中國傳統教育中尋找智慧,但是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教育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帶著批判的態度看待中國傳統教育,怎么能夠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教育呢?在我看來,現代的人是矛盾的,想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卻又無能為力,想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又帶著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于是在現代科學和傳統文化中間矛盾著、徘徊著、痛苦著!

其實,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幾千年不變,在整個傳統教育中處于扎根的地位,其教育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是極為科學有效的,這從中華民族歷朝歷代各行業都名家輩出就能夠證實。可是現代人總想發明,總想創造、總想標新立異,認識不到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魅力所在。從這個方面看,當代社會的家庭教育要想回歸正確的軌道是需要時日的,也是需要付出點代價的,若不碰個頭破血流是不會死心的,是不會老老實實的接受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的。但是總有一天會接受,我相信這是一定的!

央視《鏡子》紀錄片觀后感精選【2】

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

幾年前從龍應臺的文章中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我的心頭猛地一驚。

她寫道: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過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而父母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孩子往往已經進入了青春期。

之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集中爆發。

有人說是父母的更年期遇見了孩子的青春期,所以矛盾迸發了。

可真正的問題根源還是在于家庭教育。

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個問題家庭。

最近,央視紀錄片《鏡子》首播,可以說給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

之所以取名鏡子,是因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10年策劃、兩年攝制。

我也認真地看完了三集。

感觸很多,一時間還難以消化,因為值得思考的地方太多。

而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不再相信爸媽的孩子。

一個孩子不再相信自己的親身父母,那是怎么的一種對抗?

哪怕父母說自己參加關于教育的課程之后會改。

但他一點也不相信。

父母以為他是因為早戀而不想上學,從來沒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

媽媽的情緒非常不穩定,兒子說不會相信媽媽會改。

40年的脾氣說改就改?不可能。

他不斷試探著父母,但是內心如同堅冰,而將希望放在小小的女友身上。

看看這些孩子,都對我們說了什么?

我覺得我們不是中了病毒,而是開始有了自己的感受。一個12歲輟學的女孩說。

我覺得這里挺好,雖然物質條件差一點,但是精神感受上好很多。

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這是對失敗家庭教育的控訴。

央視《鏡子》紀錄片觀后感精選【3】

有父母說,孩子如今變成了這樣,完全是自由慣了,我們給了孩子太多自由了。

而實際上是行為上放任,精神上卻緊緊管束。

如今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重點,完全不像我們的先輩。

那時候是強調物質上豐富起來,讓孩子吃飽穿暖。

那時的人都很淳樸,社會也不是現在的模樣。

就拿如今風頭正興的共享單車來說。

以前的父母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有一次在粉店吃粉,一個男孩高高興興地跑進來,跟媽媽說自己找到了一輛自行車。

不要付錢的自行車,等會還要騎回家去。

本來是共享的東西,但是那把鎖被人撬了。

這個孩子像撿到寶一樣想著占為己有。

父母要不要教?

怎么教?

如今,能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有一個正確地價值觀,成為了重中之重。

因為經濟發展的太快,靈魂跟不上了。

沒有精神的構建,物質的滿足最后讓孩子覺得沒有方向,信仰喪失,理想缺位。

而且情感教育缺失,成為如今的教育之痛。

學校教育無法在情感上彌補孩子的缺失。

比如留守兒童,影片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夏陽。

父親是船廠工人,母親在做保姆。

25歲的夏陽不想工作,沉迷網吧,甚至不談朋友。

沉默的父親借了1萬外債送他去了訓練營,希望能改變孩子。

25歲真的不能說是一個孩子,應該說是一個男人,本應該擔當很多的責任了。

可他一直是留守兒童,好像一直沒有走出來。

他的世界里,父母是缺位的,沒有父母的愛注入,孩子的心理就會扭曲。

我們村也有一個26歲的小孩。

他媽媽在他10歲的時候病逝了,一直由奶奶帶著,但是奶奶非常寵溺他。

一看到爸爸教育兒子,就說沒娘的孩子被欺負,可憐。

然后就一把老淚地把孫子摟著。

而爸爸又長期在外邊打工,管的越來越少。

中考的時候成績一般,沒有繼續讀高中。

敏感的他必須面對一個嚴峻的事實工作。

可外邊的世界哪里有奶奶的懷抱那么溫暖呢?

吃不了苦,流不了汗,干三天活就玩兩天。

最后回家過年的車費還要爸爸打錢。

如今就常常通宵混在網吧,回家就睡覺。

他敏感而暴躁,讓人無法靠近。

從小沒有父母正確地愛和教養,往往會形成這樣的人格。

個體心理學認為:人格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而不是一個片面的階段。

所以看這部記錄片的時候,我發現導演選擇的是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切片。

但是我們從這些問題父母的反思中大致能看到。

篇(7)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1 調查對象:漣水縣的高中及職業高中學生家庭,所選學校有兩所來自中心城區四星級高中和兩所二星級高中;一所來自郊區職業高中。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有公務員、醫生、教師、商業經營者、管理人員、農民等。

2 調查方法和內容:本研究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盡量反映各類高中學生家長教育素養的基本面貌。先后在漣水縣內抽取兩所來自中心城區的四星級高中和兩所二星級高中,一所來自郊區的職業高中作為調查對象。在這5所學校每個年級中再隨機抽取3個班,以抽中班的所有學生家庭作為本次調查的對象。這次調查的班級為225個班級。通過班主任向學生家長發放問卷共計2250份,收回有效問卷1993份。問卷在結構上由親子關系、家庭條件、生活方式、家校合作、家長道德素養、家長文化素養、家庭教育內容、家庭教育方法8個方面組成,每個方面設有3-6個題目。

3 評價標準:56分以上: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成功,可以提供很多經驗。47-55分: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法基本正確,但是不要忘記:好激動有時是不利于教育的。36-46分:您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您對孩子的看法是否正確,盡管您有時也可能會聯想到自己年輕時的情況。21-35分:您常常是不公正的,您對孩子的教育和看法容易出現偏差。0-20分:您可能不受孩子的喜愛,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您是失敗的。

二、結果與分析

1 數據分析。運用Excel表格統計問卷的得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得分最多集中在36-46分階段,占45.2%,也就是有近一半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這很值得我們去思考。其次集中在21-35分階段,占18.8%,加上21分以下的5%,即約有2/3的家長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問題,對孩子的教育和看法容易出現偏差。只有少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成功,可以提供很多經驗。

2 問題分析。(1)受傳統觀念影響,教育方法不當。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簡單陳舊,缺乏科學的教育子女的經驗,重教而不會教的現象比較普遍:55.4%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說教式的,14.1%是命令或打罵式的,只有7.8%是朋友式的;14.2%的家長認為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打一頓、訓斥一番或關在家里不許出去最有效。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長的規律,更不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有的則根據父輩教育自己的辦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壓抑,無所適從,因此可能產生逆反心理。(2)主動與學校聯系共同教育的家長少。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習和生活相當關心,但與老師的聯系極少。在調查中65%以上的學生家長從未主動打電話給班主任或學校,25%的家長從未專程到學校與老師進行交流。因此,家長與學校缺乏很好的理解與溝通,同時也缺乏現代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單一,不少家庭教育蒼白無力。(3)家庭教育忽視學生品德培養。近一半的父母將好好學習作為孩子的首要任務,不注重或忽視對其思想品德的培養。這樣會導致一些孩子信仰缺失,道德水平低,缺乏責任感,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討論和建議

1 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正確的教育觀,有利于培養孩子。家長在教育中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了解孩子心理成長的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互信的關系,建立民主和諧的家庭關系,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2 家長要不斷學習。家長要不斷學習,尤其是母親要不斷學習。作為農村孩子的家長,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從小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為重要,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而且孩子在家里與母親的關系較為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有的家長整天督促孩子念書答題,自己卻不讀書、不看報;有的家長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沒有想到自己也需要進修、充電。事實上,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僅要在為人處事方面給予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無止境的漫長道路上照樣有為孩子傳道、授業、解惑的義務,而且這種教育遠比課堂教育來得重要。

3 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建立農村家教組織網絡。在縣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有了一定基礎,但在農村,家長學校有名無實,沒有發揮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社會資源,推動創建各類家庭教育組織,要依托陣地,積極推廣成功家長特別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經驗,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新穎、有感染力的主題宣傳教育,廣泛深入農村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行為規范,傳授如何營造溫馨和睦、民主寬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的經驗,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長觀,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视频| 国产好爽…又高潮了毛片|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乱色伦区| 男人边做边吃奶头视频| 国产末成年女av片| 久久av无码αv高潮αv喷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自慰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 国产女人被狂躁到高潮小说|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诗雨系列无删减|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玩50岁四川熟女大白屁股直播 |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永久免费精品精品永久-夜色|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女三男3p免费视频|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视频| _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_欧美|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少妇特黄a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 |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先锋影音最新色资源站| 旧里番美熟妇1一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