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智慧旅游體系建設

智慧旅游體系建設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9 18:54: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旅游體系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智慧旅游體系建設

篇(1)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旅游市場不斷擴張,旅游產業層次提檔升級,智慧旅游作為一個新興名詞也應運而生。智慧旅游并非單一的指代一種旅游方式,而是一種運用互聯網及新興科技手段構建的新型旅游運營模式和產業經營理念。在我國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代化程度和完備程度與我國不斷擴大的旅游市場之間的沖突也越來越明顯,因此需要智慧旅游理念和模式的引入,推動旅游產業的長久、健康發展。本文在分析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實問題的基礎上行,以智慧旅游為視角,提出相應的意見建議,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推動我國旅游業總體水平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

智慧旅游;旅游服務;旅游體系;公共服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市民百姓對于旅游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旅游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此外,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也為旅游市場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在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基礎公共服務體系是關系到行業發展及旅游者旅游體驗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衡量一個旅游區域是否成熟及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傳統旅游行業中,旅游業野蠻生長,亂象頻生,對于旅游者的體驗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和隱患。隨著現代技術的運用,旅游產業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旅游基礎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智慧旅游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代旅游環境下,信息網絡運用越來越廣泛,智慧旅游也成為一個現代化的信息承載平臺,為旅游行業各方參與者都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其中,最為典型和應用最廣的,就是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也成為推動旅游公共服務基礎建設的重要依托。

一、智慧旅游的含義

智慧旅游作為一個新興名詞,是依托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存儲分析功能而出現的,是一種資源整合的先進手段,對于指引旅游業者旅游行為,幫助管理者分析體系需求都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幫助旅游業者更好挖掘市場熱點和市場需求,提升旅游服務的專業性和適當性。智慧旅游概念并非憑空出現,而是有著重要的平臺依托,就是近年來興起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和“智慧地球”理念的出現和運用。作為新型城市建設系統,“智慧城市”就是在城市基礎設施中運用高科技手段,分析總結,逐步實現城市管理和運行的智能化,實現集約化發展,而“智慧地球”由IBM率先提出,是一種全球化的智慧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智慧旅游以智慧城市為根基,并且得到了發展。在智慧旅游體系中,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信息技術(ICT)、物聯網(RFID)和云計算技術,包括SAAS、PAAS、IAAS三個層面,此外,互聯網現代技術和移動終端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則為智慧旅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利用智慧旅游,可以實現旅游行程、旅游規劃、旅游體驗的統籌管理,實現了信息化的全覆蓋和全程應用。在智慧旅游體系中,各個景區、賓館,以及周邊商業等配套措施,都被納入到體系中,與旅游者的旅游體驗一起陳偉一個有機的整體。依托智慧旅游理念,可以實現個性化旅游的需求,也可以實現行業科學發展,為企業經營和政府管理提供更為科學高效的運營手段和理念。

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簡析

在旅游行業中,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直接關系到旅游者的旅游體驗和行業發展。根據概念進行分析,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承擔著為旅游業者提供基礎服務的功能,是一種公益性、基礎性的行業功能,是政府管理部門的一種職能實現手段。縱觀整個旅游服務體系,包括旅游活動的方方面面,旅游者的衣食住行和旅游娛樂都在公共服務體系的框架之中。在運營過程中,旅游綜合服務體系呈現出復雜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對于統籌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現實實踐過程中,我國各地景區普遍存在著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問題,一方面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對服務體系建設投入不足,沒能在理念上實現重視,認為只要有優質的景色就能實現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和景區意識到了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也很難實現既定旅游目標的實現,難以滿足旅游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三、智慧旅游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融合與特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智慧旅游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已經融合成為有機整體,一方面,智慧旅游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理念和思路方向,另一方面,以智慧旅游為切入開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也是智慧旅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體重應有之意。總體來看,呈現以下特征:

1、智能化程度較高

要在智慧旅游體系建設中,實現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提檔升級,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需要達到現代的智能化設備和應用水平。在旅游服務行業處理中,要運用到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物聯網傳感技術等,因此對于景區的現代化水平要求較高,要實現景區的預警、監控、游客分析、環境監測等,都需要現代技術設備的支撐,也就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

2、旅游參與者角色的轉化

在智慧旅游體系下,開展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會出現角色轉化的方面,一方面,旅游管理者提供現代化技術設備,對經營者和旅游者進行高效服務,同時,旅游者和經營者作為旅游主體,會反饋大量信息,形成參考資料和大數據,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又會推動旅游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升級,為設備建設和問題處理提供依據,在整個體系中,旅游者、管理者和經營者會出現位置互換、相互融合的現象。

3、安全性能不斷提升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打造,需要不斷提升安全性能。這里所指的安全性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做好基礎服務工作,對于游客和經營者的人身安全等,進行有效的保護,提升旅游環節中的安全系數,另一方面,由于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整個旅游行業的數據安全和保護,也需要不斷加強,通過完善和強化網絡安全措施,從而提升整體旅游安全水平,進而實現實際旅游活動的安全和有序開展。

四、構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策略

關于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其內涵和外延并沒有準確的界定,但是有著普遍的額需求和標準,一般看來,應該包括景區服務電子信息和在線咨詢查詢系統、基于視頻監控和物聯網傳感系統的旅游安全保障體系、旅游快捷便民服務體系、旅游個性化定制服體系等,基于此,本人認為,要加強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相關聯系統,同時要充分考慮地域和景區特點,進行特色設置和建設。在建設程式和方法上,應該主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明確綜合公共服務體系中各下位階項目的功能和定位,包括旅游咨詢、旅游服務等各大系統,同時,要根據系統特點和內容,進行凸顯地域化的個性化設置。其次,對不同的服務客體進行有效分類,從智慧旅游視角切入,對不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行有效分體,為客戶提供定位更加準確、更直接、精準的旅游服務。再次,要完善基礎硬件設施,對應用層的安全進行鞏固,在互聯網時代,由于具有開放性,同時數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穩定和安全性,強化智慧旅游建設,要提升硬件基礎設施穩定性和安全性。再次,搭建高效的運營監管平臺,通過引入客觀評價體系,對行業業態進行有效監督,包括服務質量、滿意程度、安全指標等內容,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會,并通過行業協會及行業準入制度,約束多方旅游市場行為。

五、結語

智慧旅游作為旅游行業的一種新型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旅游行業的總體發展水平,推動配套設施的建設升級和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是一種利用現代科技,對傳統產業進行革新的新模式,是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的全新理念,對傳統旅游產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以智慧旅游為視角,審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并推動配套基礎上設施推動升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踐操作中,需要從旅游信息化、數據處理現代化、文化周邊衍生品開發等多角度入手,借助現代化智能設備,提升我國旅游產業層次和水平,進而實現旅游產業的科學、健康發展。在開展智慧旅游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地方管理者思維視野的限制,并囿于地方經濟和科技發展程度的限制,智慧旅游在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因此就需要旅游經營者和管理者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繼續深入探討,總結先進經驗,提出積極有益的對策和策略,最終實現我國旅游產業總體水平的總體提升,為廣大旅游者提供更優質的旅游配套。

參考文獻:

[1]金衛東.智慧旅游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旅游學刊,2012,27(2):5-6.

[2]柳光露,王忠偉,郝宇飛等.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微博營銷的現狀及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4):276.

[3]黃超,李云鵬.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時代經貿,2013,(8):201.

[4]吳泓.公共旅游信息服務體系構建路徑和模式——基于智慧城市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4,(9):67-71.

[5]宋娜.基于公共服務的智慧環保系統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16):147-147.

[6]劉志霞.智慧旅游信息化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5(4):109-110.

篇(2)

關鍵詞:智慧林業;發展;指導

國家林業局印發《中國智慧林業發展指導意見》,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新四化”和“五位一體”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我國林業信息化由“數字林業”步入了“智慧林業”發展的新階段。

1 《指導意見》的系統規劃及發展模式

《意見》系統詮釋了智慧林業的內涵意義、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和推進策略。智慧林業將在數字林業的基礎上,全面應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使林業實現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務。通過智慧林業建設,形成信息基礎條件國際領先、生態管理與民生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林業產業結構與創新能力優化發展的模式,重塑林業系統管理機制,實現現代林業發展目標。

智慧林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林業深度融合,助力林業生產和組織管理,對林業生產的各種要素實行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控制、科學化管理;對森林、濕地、沙地、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動態變化進行有效監管;對生態工程的實施效果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評價;對林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引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增長;對林農群眾提供全面及時的政策法規、科學技術、市場動態等信息服務。智慧林業推動了林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創新,為林業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2 《指導意見》的內容詮釋

篇(3)

關鍵詞: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智慧旅游;北京市

一. 研究背景

2001年初,國家旅游局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宣布正式啟動“金旅工程”建設,“金旅工程”,是旅游部門參與國家旅游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石,是國家信息化工作在旅游部門的具體體現;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第五條和第十條分別提出“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務平臺,促進旅游信息資源共享”、“以信息化為主要途徑,提高旅游服務效率”,這表明信息化建設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10年,江蘇省鎮江市在全國首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12月,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作為中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建設中的第一條任務,寫進了《中國旅游公共服務“十二五”專項規劃》;2012年1月,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頒布《北京市旅游環境與公共服務體系三年建設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用三年(2012-2014年)時間,初步建立信息化、便利化、智慧化、規范化的北京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以上系列文件為發展智慧旅游、建設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提供了政策支持。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是智慧旅游的發展基礎,智慧旅游發展必然對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二. 概念界定

目前,學術界對智慧智慧的概念還沒有一致地界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定義:葉鐵偉認為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借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經濟、旅游活動、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時,讓人們能夠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及時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游計劃,從而達到對各類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1];張凌云認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術(ICT)集成,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為實現旅游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變革。智慧旅游的建設目的集中于三個方面:第一,實現游客的個性化定制,尤其針對日漸興盛的散客市場;第二,為企業提供服務,尤其是基于云計算的技術變革為眾多中小旅游企業(SMEs)提供服務;第三,實現公共服務與公共管理的無縫整合[2]。

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是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部分,是指為滿足游客對旅游目的地旅游基本信息、旅游產品促銷信息、旅游安全信息、公共環境等相關信息服務的需要,及時將開發加工好的信息產品以便捷游客的形式傳遞給相關旅游者[3]。

綜上,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應該更具人性化、個性化和智能化。

三. 體系構建

對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進行建設,不同的專家學者分別持有差異化的觀點:孫佩川認為旅游目的地公共信息服務子體系包括旅游資訊網站,旅游咨詢中心、旅游服務熱線和多媒體觸摸屏解說系統[4];張萌等認為旅游信息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電子、網絡信息服務,旅游信息咨詢中心和旅游宣傳圖卡三個方面[5];谷艷艷認為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是旅游信息咨詢中心、旅游電子政務網、旅游宣傳資料、旅游公共標識、旅游資訊平臺等要素[3];何池康則把旅游網絡信息服務、旅游信息咨詢服務和旅游解說系統服務劃分到旅游公共信息服務之中[6]。本文將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劃分為旅游咨詢服務系統、旅游網絡信息系統和旅游公共標識系統三個子系統,其具體表現形式如表1所示。

四. 北京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構建

(一)發展現狀

經過實地調研和網絡調查發現,北京乃至國內各大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體系規劃缺失,建設不科學;(2)信息過于分散,局限性較大;(3)信息不全面,缺乏深度;(4)更新遲緩,信息可靠性低;(5)供給途徑少,未能滿足市場需求;(6)公共標識混亂,不科學的服務體系,不健全的信息內容等嚴重制約了城市旅游發展進程。

(二)對策建議

1.構建服務體系

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的構建應是系統性和科學性的。系統性是指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既包括現實中存在的咨詢中心、公共標識等實體服務,也包括網絡咨詢等虛擬服務;既含有人的要素,又含有設施設備的要素;既涵蓋市政公共信息,又涵蓋企業和市場信息;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是行業內無所不有、無所不能的信息資源庫。科學性是對構建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提出的要求,在不同的空間區域、設施如何建設,資源如何配置,服務如何提供,均須進行科學的考察和規劃,以此實現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的健康運行。

2.旅游咨詢中心

目前,北京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已基本實現十八個區縣全面覆蓋,其中主要涉及機場、車站、主要景區和其他人流聚集區等,網絡已成,初具規模。只有提高旅游咨詢中心的影響力和利用率,才能實現旅游咨詢服務功能。首先,旅游咨詢中心的空間范圍和功能作用應當協調,按需構建;其次,實時更新旅游信息,提供準確、及時和全面的信息服務;再次,安置多功能觸摸屏、覆蓋免費無線信號,通過智慧旅游設施,實現自助服務。

3.旅游服務熱線

12301旅游熱線定位于政府對外服務的多媒體門戶,是整合各類旅游資源、支持多種接入方式、全面服務公眾、開拓政府公益事業的信息服務平臺,其在建設中應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就服務人員而言,應加強專業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就服務內容而言,應提供咨詢、投訴和信息等一條龍服務;就服務設施而言,對信息系統進行智能化設計,使得人機結合,滿足咨詢者的個性化需求。

4.旅游資訊網站

北京旅游資訊網站主要指北京旅游網和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電子政務網。作為一個上傳下達的渠道和功能完善的業務平臺,北京旅游網可聯合一些技術公司,開發一些與北京旅游緊密相關的APP應用及終端應用軟件,充分利用智慧旅游核心技術完善信息要素,使其深度化、豐富化和人本化,同時,注重人機交互,實現G2B、G2C、B2C和C2C功能。

5.旅游公共標識

旅游公共標識是旅游者進入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首要感知,其信息的完備度和準確度直接影響游客的滿意度和對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對旅游公共標識的構建,可以系統的開發,運用網絡通過電子顯示屏對公共標識進行控制,不僅有利于實時更新信息,更有利于節約成本,同時也迎合了智慧旅游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葉鐵偉.智慧旅游:旅游業的第(上)[N],中國旅游報,2011-5-25(011)

[2]張凌云.智慧旅游:個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務時代的來臨[J].旅游學刊,2012,27(2):3~5

[3]谷艷艷.城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構建與質量評價[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孫佩川.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務體系構建研究——以青島市為例[D].中國海洋大學,2009.

[5]張萌,張寧,朱秀秀,陳蔚.旅游公共服務——國際經驗與啟示[J].商業研究,2010,(3):120-124.

[6]何池康.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作者簡介:

篇(4)

[關鍵詞]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評價體系;江蘇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42

隨著現代化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推出,為旅游業指出了新的發展方向。相對于國內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蓬勃發展,相關的智慧旅游服務平臺評價體系研究卻寥寥無幾。利用準確的評價方法以及合理評價指標來綜合評價平臺服務能力,不僅能確保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順利運營,還能促使政府和旅游單位在服務質量上不斷提高平臺運作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綜上所述,結合江蘇省當地實際情況來看,建設一個匹配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評價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近期現實意義和遠期發展影響。

1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概述

11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簡述

國內外專家學者指出,實現以游客為中心,以智能化手段為基礎,以旅游信息服務泛在化為核心,以智慧服務、營銷、服務、管理為表現形式,全面滿足游客服務需要的一種全新的旅游形式,能夠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本質分析,所謂的智慧旅游,就是將新理念和技術引進到旅游活動中,實現全新形式的全鏈條智慧旅游服務。

智慧旅游除了滿足游客的需要以外,還要滿足政府以及企業的需要,企業機構和政府部分想要實現旅游相關產品信息的共享,就要建立一個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簡單來說,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就是一個服務系統,能夠為游客、企業、政府部分提供服務,實現高效方便的一站式旅游體驗,促進該行業發展。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能夠收集海量的資源信息,進而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同時還能為政府部分提供電子政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電子商務平臺,綜合了多項業務,能夠有效促進智慧旅游發展。

12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意義

江蘇省是我國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旅游產業規模較大,同時智慧旅游發展也比較快,早在“十二五”期間就已經開始了信息化旅游建設,希望能夠有效解決盲目投資、信息孤島、資源繁雜等問題。建設起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以后,服務平臺為旅游帶來了諸多積極影響,主要包括:為游客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現代旅游業重點發展的就是信息服務,作為一種密集型行業,旅游期間企業、政府、游客都需要隨時取得有益信息,但由于旅游這種消費活動具備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和無形性,不同區域的游客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景區的工作人員和游客之間的溝通也會存在問題,進而影響游客的滿意度,服務平臺建立以后,相關部門能夠根據相關信息進行有效合理的引導,有效整合了資源;政府能夠發揮出主導作用,旅游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主導力度和信息服務的影響,例如新加坡和韓國,建立起旅游公共服務平臺以后,有效提升了吸引外國游客的力度,提升了本國的旅游業競爭力,能夠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參考國內各個省市旅游業的發展經驗,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能夠對一個省的綜合發展水平進行衡量,例如北京、浙江、湖南等地的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就有效提升了該地區的競爭力。

13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原則

131 滿足游客需求原則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基本目標是為游客服務,利用各類型的先進技術和系統工具開發出系統性的、完整的、能夠提供高效切實服務的平臺,保證游客旅行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或需求都能夠通過該平臺得到解決。

132 滿足旅游業發展需求原則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本省的服務業效益以及促進旅游業發展,其中服務業效益包括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兩種,想要獲取更高的效益,必須在平臺建設過程中強調政府部分的監督引導職責,同時參考市場規律變化,保證旅游業實現穩定健康發展。

133 綜合利用社會資源原則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期間將會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開拓性較為明顯,需要引進各種類型的資源,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分配,能夠有效節約成本,進而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134 逐級發展原則

在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應當逐步規劃建設目標和時間軸,確定重點建設目標,并參考示范工程積累經驗,全省范圍內推動反響好的項目持續發展。平臺系統應保證靈活性和模塊化屬性,保證各個子系統能夠為不同階段的平臺發展目標提供支持。

2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評價

21 設定評價指標要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

首先,要堅持全面性基本原則。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投入運營階段以后,其工作運營涉及很多參與主體,例如政府、旅游企業、游客等;平臺功能建設也涉及很多方面,例如服務、管理、政務以及營銷。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評價應該是具有綜合性、全面性的績效評估。并且其評估的整體內容應囊括智慧性的平臺服務、平臺管理、智慧商務、智慧政盞戎疃嚳矯妗

其次,要遵循科學性基本原則。構建一個與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高度匹配的績效評價體系,務必要以科學性、有效性和客觀性為基礎,否則一個評價指標缺乏科學性的平臺績效指標體系是無法實現促進旅游業良好快速發展的目標的,甚至可能產生事與愿違的后果,使智慧旅游這一新思路、新理念偏離正確的發展軌道。

再次,選擇的指標要具有可比性。所謂的可比性,就是指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相應的績效評價體系所涉及的所有數據指標,必須要保證其在指標內涵、指標范圍、指標評價時間以及口徑上都要得以明確,以此在橫向、縱向角度上綜合評定與研究分析所獲得的平臺評價最終數據結果,以此來達到宏觀與微觀上掌握平臺的實際運營與發展實況的目的。

最后,要堅持可行性這一基本原則。在遴選公共服務平臺評價指標的時候,要選擇可操作性強的指標,必須保證指標數據能夠順利采集,設定的指標一定要觸及問題實質且能夠利用信息源與調查渠道獲取指標數據,為評價結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前提條件。

22 構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評價的理論與內涵分析

以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設定的功能目標和邏輯構架為依據,設計了相應的平臺績效綜合評價指標。接下來將針對各個指標進行理論探討和內涵分析。

221 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能力

公共服務平臺的智慧服務能力,對智慧平臺在實際運營領域有著直接影響。智慧平臺的智慧服務指標評價圍繞的是其性能,它包括了智慧平臺的容量、智慧平臺的安全性、智慧平臺的運行量以及同相關旅游平臺銜接等方面內容。其中,智慧平臺的容量的針對的是所允許的同時接入用戶數量,智慧旅游平臺運行質量圍繞的則是智慧平臺運行的是否順暢、穩定以及界面設定,而智慧平臺的安全性在于衡量安保工作是否健全、完善,而與相關平臺的銜接衡量則是評價該智慧平臺同其他平臺對接是否順利。

222 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內容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就其主要功能來講,其核心是提供服務給用戶,所以,以平臺的功能為基準,將平臺服務內容劃分為四個三級指標,分別是信息服務、智慧平臺的管理服鍘⒅腔燮教ǖ撓銷服務以及智慧平臺的政務服務。平臺的信息服務從全面性、權威性、正確性、及時性和獲得便捷性幾方面衡量的質量;智慧管理服務指標旨在衡量考核地點對于旅游景區的管理、旅游經營企業的管理、游客投訴的受理水平和各職能部門對旅游的監督服務等方面;智慧平臺的營銷服務,包括虛擬化的旅游平臺體驗質量結果、線下平臺服務質量以及平臺電子商務的服務質量;智慧平臺政務服務方面,衡量內容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辦公智能化水平。

223 公共服務平臺管理水平

在這里,我們將管理水平定為準則層二級指標,其下統轄三個三級指標,主要包括基礎設施、資金運轉以及組織管理。首先,基礎設施包含網絡資源與硬件資源;其次,資金運轉主要應用于對平臺資金的來源渠道在充足性以及多樣性方面進行衡量,前者是指用于建設平臺和平臺運營方面的自給是否足夠,后者則是關于平臺建設費用方面不應該只是依靠政府撥款,還應該開辟其他途徑,努力爭取其他旅游企業或單位的投資合作。最后,組織管理包括公共服務平臺的管理制度、組織構架和職責,主要是衡量組織結構的合理性、運行機制的完善性和內部監督考核機制的有效性等,平臺的組織管理是評定平臺是否可以正常運營的重要指標。

224 服務效果

我們一直強調服務功能是平臺建設運營的重中之重,因此,戰略性、基礎性以及公共性是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特點。所以將包括了服務效益相關利益主體滿意度以及平臺訪問量的服務效果設為二級指標。其中,服務效益又包括了平臺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關利益主體滿意度評價對象是平臺用戶的滿意程度,例如游客、企業、政府等各個參與方的滿意度;平臺訪問量衡量的則是知名度,訪問量是鑒定平臺能否成功推廣應用的重要數據指標。

3 案例分析――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評價 通過研讀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4年刊登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評價研究――以江蘇省為例》,我們得到關于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綜合評價得分是6469,這個結果表明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還不能讓人十分滿意,尤其是在平臺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方面評分較低,平臺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方面也不盡如人意,這一數據結果與當地旅游平臺發展現狀基本一致,也同樣說明了平臺服務評價對平臺建設發展的重要性。

要想正確評估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績效,要統籌兼顧指標權重和模糊評價模型這兩方面。文章將參考、引用相關文獻資料內容,找出適應于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綜合評價的途徑。

31 利用層次分析法明確評價指標權重

311 構建相應的判斷矩陣

當完成關于評價體系的層次模型以后,將行內因素兩兩進行對比,得出定量結果,對判斷矩陣加以構建,進而計算得出相應的評價指標權重。其中,來自美國的Saaty 1~9標度法是重要代表,該方法是將1~9及其數字倒數作為標度,如下表所示,來比較兩個指標的重要性。

312 對指標權重最大特征值與特征向量加以確定

在計算指標權重以前,我們第一步是要得出指標數據的特征向量和指標最大特征值。一是逐行相乘上述矩陣內的每一行元素,二是對乘積進行n次開方處理;三是對給出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四是得出指標權重特征向量。

313 一致性檢驗

在特征向量與最大特征值被算出來以后,還要針對每一個判斷矩陣都進行一致性檢驗,以判斷指標權重是否正確以及是否具備有效性。關于一致性檢驗可以利用計算CR,即隨機一致性率來進行。如果CR小于01,那么我們可以認為該判斷矩陣不一致性程度在允許范圍內,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它的歸一化特征向量當成權重向量。如果情況相反,即CR大于01,則該判斷矩陣一致性程度超出可容許范圍,這個時候就需要再構造一個新的比較矩陣,一直到一致性在容許范圍內為之。這里隨機一致性率CR的計算公式是:CR=CI/RI,公式中的RI代表的是平均隨機一次性指標。CI則是一致性指標,我們可以通過CI=(λmax-n)/(n-1)。

32 指標權重的計算

321 構建層次結構模型

針對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績效評價為決策目標,服務能力、服務效果、服務內容和管理水平為中間要素層,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評價體系里的三級指標為備選方案。

322 構建判斷矩陣

在上訴層次模型構建的基礎上,通過Saaty 1~9標度法,并通過咨詢相關領域行業人士或專家以及開展問卷調查來搜集相關信息,進而構建出關于江蘇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績效評價指標判斷矩陣。

323 計算權重向量,做一致性檢驗

當判斷矩陣全部經過一致性檢驗之后,就可以獲得評價平臺的相對應判斷矩陣一致性結果,當所有判斷矩陣一致性CR都小于01時,該省份平臺一致性比例也就一目了然。

33 構建模糊評價模型

當完成平臺績效指標的構建,并且計算得出指標權重以后,我們需選取適用的評價方法評價公共服務平臺。模糊綜合評價法是通過利用模糊數學,對若干因素影響與制約的相關對象進行總體性的綜合評價,其優勢在于具有高強度的系統性和結果較為清晰,十分適用于難以量化的某些實際問題。鑒于江蘇省地區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存在階段性特點與模糊性特征,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是一個很好的評估方法選擇。大致可分為以下步驟:

(1)確定因素。準則層因素集Y={Y1,Y2,Y3,…,Yi},i=1,2,3,…;定義指標層的因素集Yj={Yj1,Yj2,Yj3,Yj4,…,Yj(n-1),Yjn},j=1,2,3,…n-1,n。

(2)確定評價集。結合服務平臺評價體系實際情況,設定5個等級的評價集:V={V1,V2,…,V5}={不合格,差,一般,良,優}。

(3)建立模糊評價矩陣。求隸屬度矩陣 Ri={ri1,ri2,ri3,…,rim},Ri即評價因素集第i個指標V1,V2,…,V5的隸屬度。進而構建單因素判斷矩陣R1,R2,…,R5。

(4)綜合分析評價。經過以上幾個步驟,接下來對矩陣復合運算以后,歸一化處理所得結果,進而得出相對應的模糊評價向量Bi=Wi×Ri,其中Wi為指標權重特征向量。

計算綜合評價值。E=B×C,得出平臺評價指標的最終得分。

4 結 論

為了更好地推動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程和良性運營,建立相應的平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必不可少的。為了確保公共服務平臺核心服務功能得以實現,不僅要在服務內容上進行優化,在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方面努力提升,還要重視最終的服務效果,提高平臺用戶滿意度,讓參與平臺建設和實際運營的各個參與方都能從中受益,從而促進包括江蘇省在內的國內旅游業獲得良好快速的持續發展,為現代旅游業指出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楊馥菡開封市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5

[2]黎忠文,唐建兵“數據流動”視角下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基本理論問題探討[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3]姚國章,韓玲華服務消費的韓國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研究[J].中國商貿,2014(12).

篇(5)

關鍵字: 數字寧夏智慧寧夏云計算

中圖分類號:TN1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數字寧夏”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數字寧夏”是以現代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以寬帶網絡為紐帶,運用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測、仿真-虛擬等技術把全區的過去、現狀和未來的全部內容在網絡上進行數字化虛擬實現,實現全區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信息資源的交互、共享,形成政府、城市、社會和企業為一體的信息化體系。通過建設數字寧夏,將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相互獨立的信息系統,在統一的“數字寧夏”公共服務平臺上,實現互聯互通,綜合各類信息,消除“信息孤島”,通過建設數字寧夏,可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維護、資源共享,可以有效避免各部門各單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提高了政府資金使用效益。有助于各級政府決策和公共管理的科學性,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使決策指揮更科學、合理、及時,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充分共享和利用社會信息資源,通過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智慧,交通網絡會更加便捷通暢,生活環境會更加安全有序,能源和資源得到節約利用,教育資源更加合理而優化,醫療保障服務更加快捷和高效,全區社會的發展就會和諧而繁榮。“數字寧夏”建設有利于推進“四化融合”,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和實現經濟轉變,有利于提升我區綜合實力、經濟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是實現富民強區和兩型社會目標的必然選擇。

二、“數字寧夏”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設計思路

1.“數字寧夏”建設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政府主導、市場驅動;開放合作、安全可控;分建共享、民生為先的的基本原則。

2.“數字寧夏”建設的總體設計思路

首先,搭建一個基礎框架和兩個服務平臺。盡快建成“數字寧夏”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將人口、法人、宏觀經濟、自然資源等數據庫通過地理空間位置統一起來。形成“數字寧夏政務管理平臺”(運行于自治區政務網)和“數字寧夏公共服務平臺”(運行于互聯網)。建設政府可以主導的商業模式的服務于平臺的云計算中心。

第二,形成自治區政務信息數據交換核心。建立自治區政府數據中心,運行“數字寧夏政務管理平臺”,建立和完善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及數據采集、更新管理和共享機制,運用和完善現有的政府政務網,整合政府各部門、各領域的信息資源,推進跨部門、跨地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把網絡、數據庫和平臺建設等統一集成,由自治區政府部門來完成,即實現“平臺上移、服務下延”模式,不再逐級建設多個分平臺、子平臺,避免重復投資和資金浪費。實現宏觀經濟調控、城鄉社會管理、應急指揮的快速處置和統一調度。

第三,以互聯網GIS服務中心為核心(商業化管理模式),運行“數字寧夏公共服務平臺”,加載社會各部門、企事業和社會公眾的綜合性公共服務信息,實現個人、企事業和社會團體等用戶對各種社會信息的快速查詢和使用。

第四,通過物聯網、傳感網接入,開展遠程教育、網上醫療、智慧物流、智慧導航、智慧小區、智慧校園、智慧商貿等平臺建設,為“數字寧夏”過渡到“智慧寧夏”打下堅實可靠的數據基礎。

三、“數字寧夏”建設的建設的內容及步驟

“數字寧夏”建設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基礎建設階段

1.建設“數字寧夏地理空間框架”

建立覆蓋全區的三維、高精度、動態、地心測繪基準體系和全球衛星導航綜合服務系統,加快推進全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地名地址數據庫及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庫的建設,加快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加快全區數字城市建設,建設地理區情監測和統計分析平臺,形成全區統一的多數據源動態更新與在線服務的地理空間框架。在此基礎上建成統一的“數字寧夏政務管理平臺”和“數字寧夏公共服務平臺”,初步形成全區統一的信息資源管理體系。

2.大力推進自治區基礎數據庫建設。

整合人口、法人、宏觀經濟、自然資源等基礎數據庫,按照寧夏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統一的標準,加強對各行業各部門專題數據整合,采用邊建設、邊應用的原則,提供在線共享服務,計劃2013年底初步完成。

3.建設新一代信息化基礎設施

建設和完善公共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優化網絡結構,提高網絡性能,建設覆蓋全區的以光纖通信網絡為主的,輔以無線寬帶Wimax的數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網,因地制宜地選擇網絡接入方式。

提升自治區黨政內網和政務外網及黨委、政府數據中心容量和功能,完善和提升自治區信息中心平臺,形成區內各地、各部門網絡匯集的綜合性網絡交換平臺,通過我區的政務外網與寧夏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寧夏政務管理平臺)連接,縱向構建自治區、市、縣、鄉的互連互通;橫向打通自治區、廳、局、委、辦互連互通。實現各級黨政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制訂和完善網絡資源目錄體系、交換體系的技術平臺和規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交換的機制。

建設和完善市、縣(區)區域性的綜合網絡平臺,形成以城鎮居民、農民為中心,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實現政務信息暢通、行政業務暢通、公共服務暢通。

4.建設“數字寧夏”的多應用系統

在寧夏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疊加各行業專題信息,建立各行業部門的應用系統,各部門的數據在權限內的共享與交換,并以統一的標準提供各行業應用的接口。

在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和自治區政府應急辦、旅游局、水利廳、交通運輸廳、國土資源廳、公安廳等八個部門開展應用示范建設,按照“標準統一、接口規范”的要求,分別建立與“數字寧夏政務管理平臺”和“數字寧夏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與融合,并建立自上而下的向各市縣對應部門的節點連接。將這些行業部門的系統進行整合,使各個系統運行暢通,使各部門之間實現資源交換與共享。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起草相關規定。計劃2013年底初步建成。

第二階段:完善提高階段

5.建立健全信息資源開發和共享交換體制。

加快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建立多層次、跨區域的信息資源開發和共享機制,通過建立底層結構來聯系橫貫整個政府機構內外的異構系統、應用、數據庫資源等,打通各個業務部門間的信息聯系,實現相關部門的資源共享,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6.建設自治區云計算中心

推動云計算中心、云服務中心、災備中心、呼叫中心等信息服務中心建設。云計算中心建在政府信息辦(中心),可以單獨成立,也可以采取商業化運作。

7.打造基于自治區云計算中心的數字寧夏政務服務平臺

建設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建立完善信息資源目錄體系、交換體系和數據更新、管理及共享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并將平臺部署于云中心。

8.整合全區其他部門和行業的應用系統

1)按照“標準統一、接口規范”的要求接入到“數字寧夏政務管理平臺”,使各個系統運行暢通,使各部門之間實現資源交換與共享,為全區領導宏觀決策、應急指揮、綜合監管等方面,提供及時、全面和快捷的信息服務。

2)通過互聯網建立與“數字寧夏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與融合,使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百姓通過該平臺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寧夏的區情、社會經濟和城市、農村建設的情況,方便快捷地通過網絡進行一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第三階段: 全面發展階段

9、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共建和基于百姓民生多應用之上的社會延展服務,真正實現各領域和各部門之間信息資源共享。

10在各領域內或聯合各行業各領域展開重點工程建設。如:“數字國土”建設工程,“數字城管”示范工程,“智慧旅游”示范工程,智能交通指揮平臺工程,社會信用信息服務體系和企業信息化應用創新工程等眾多工程。

11、開始商業化運營的增值服務,如云計算中心、物流、導航、旅游、文化、媒體等。信息化應用覆蓋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數字化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信息化促進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全面升級。

12、完成若干關鍵領域的傳感網接入,處理、預警、決策的示范系統,無線傳感器在地質災害檢測等領域被充分利用。關鍵領域實現的智能預警或者自動響應機制。可以建成自然災害應急聯動工程、預警與干涉工程、智慧物流產業培育、智慧導航和旅游產業培育工程、智慧小區、智慧家庭、智慧校園、智慧商貿平臺等。

領域應用的智能化和商業化運營的增值服務使百姓通過數字城市遠程教育、網上醫療、在線社區和生活服務等,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到寧夏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城市建設的情況,方便快捷地通過網絡完成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分享“數字寧夏”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四 “數字寧夏”建設的一些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

建議成立由自治區常務副主席任組長、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副主席任副組長的“數字寧夏”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并指揮“數字寧夏”的建設工作,負責研究、決策和制定推動“數字寧夏”建設的重大戰略和工作方案。

建議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財政廳、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組成,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協調、管理“數字寧夏”建設,建立定期協商溝通機制,落實“數字寧夏”建設中的有關事宜。

建議成立“數字寧夏”專家咨詢委員會。

2.強化各部門協調推進機制

明確自治區各部門在數字寧夏建設中職責與分工,形成統籌協調、分工合理、權責明確的工作推進機制。

3.建立資金保障機制

為保障項目的順利運轉,建立國家、自治區、市、縣財政投入和商業投入機制。

五.結束語

數字寧夏的建設是一項綜合而又龐大的工程,涉及到各行業各領域,因此必須做好前期的規劃設計工作。

參 考 文 獻

1)王家耀 寧津生 張祖勛. 《中國數字城市建設方案及推進戰略研究》科學出版社,2008;

2)梁勇 《數字城市建設與管理》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5;

篇(6)

關鍵詞:智慧交通;研究視角;信息技術;交通運輸;智慧城市建設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07-000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05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涉及交通、安防、政務管理、安全應急、公共服務、醫療、教育等城市運營管理的各個系統。其中智慧交通既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政府有效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對智慧交通的研究也成為我國城市交通治理和建設中的熱點問題。本文通過檢索中國知網的相關文獻并進行梳理,歸納近五年智慧交通研究的主要內容,并對當前針對智慧交通研究的成果加以總結評價,指出其不足及未來研究發展趨勢,以期推動智慧交通研究的發展和促進智慧交通建設的完善。

1 智慧交通的概念

智慧交通系統(Smatr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STS)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是整合能源、環境、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曹小曙、楊文躍等,2015)。目前,我國對STS的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未形成標準的定義。王慶濱提出,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是指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將信息監控數據導入地面信息管理系統中進行管理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王慶濱、鐘榮華,2015)。然而,陳琨提出,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智能交通是通過非常先進的通信和控制技術,以解決各種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是對信息技術本身的運用,而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發展的更高階段(陳琨、楊建國,2014)。智慧交通與原來意義上的交通管理與工程有著本質的區別(蔡翠,2013)。智慧交通更強調如何將交通系統全面融合到城市總體發展和建設中,不局限于智能交通系統的現有功能,而是將海量交通信息進行挖掘、分析,強調系統的實時性、人機交互性和服務對象的廣泛性(張盈盈、陳燕凌等,2014),強調以人為本、智能化決策分析(李礎⑼跗繳等,2014),促進交通向更先進和諧的方向發展(張輪、楊文臣等,2014)。

從上述文獻所反映的情況看,目前智慧交通的概念主要是從城市建設角度出發,包含所應用的技術、提供的服務和服務對象。其不足之處在于:一是智慧交通所要運用的技術概念理解不清,將不同層次的技術歸并在一起,理論知識體系較混亂;二是服務對象不全面,受益主體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智能化、智慧化無嚴格界定,客觀上造成概念混淆。

2 智慧交通研究的重點領域

智慧交通是在國家大力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研究的對象主要涉及:一是與交通運輸密切相關的執行層,如客貨、交通基礎設施、運載工具裝備以及智能公路、車輛的運營管理等;二是政府的宏觀決策層,如綜合統計、規劃與設計、建設、市場秩序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票務與支付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和安全應急等。

2.1 與交通運輸密切相關的業務

治理超限超載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張新從頂層設計角度,提出科技治理超限超載的6大系統:監督考評監測系統、源頭末端監測系統、重點路面監測系統、檢測站監測系統、行政執法及電子監察系統、智能分析和決策支持系統(張新,2014)。

陳向東、楊斌分析了智慧軌道交通中“更透徹的感知”的發展方向與趨勢,從“敏銳”“快捷”“可靠”“高效”“全面”和“智能”多個角度探討了如何在智慧軌道交通行業運作和智能軌道交通系統中實現“更透徹的感知”(陳向東、楊斌,2012)。曾華觥⒅旎撤繼岢雋恕爸腔酃斕瀾煌ㄏ低臣芄埂保對智慧軌道交通系統理念、技術內涵及其構成進行了探索和概括(曾華觥⒅旎撤跡2012)。王健通過分析公共交通現狀,對智慧巴士系統的運用和推廣進行了介紹(王健,2012)。石文先提出了智慧空管系統總體框架,該系統主要由感知層、基礎設施網絡層、應用服務平臺層、專業應用與決策支持層組成,并對系統所需的關鍵技術、支撐平臺和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石文先、朱新平,2013)。楊靜指出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地鐵,在發揮地鐵載客、聚客功能的同時,讓乘客在運動中與城市各類信息交流、互動,為乘客呈現運動中的城市全景圖,另外實現軌道交通媒體價值增值、轉型,是軌道交通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方向(楊靜,2015)。史曉平、李華光以上海為例,分析了港口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上海港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對策建議(史曉平、李華光,2015)。

黃敏以深圳為例,提出要以大交通為依托,以大數據為基礎,以大監管為主線,以大信息為核心,推動智慧型、效能型、服務型交通運輸部門的建設(黃敏,2015)。陸熒洲等對道路監控系統在城市智慧交通建設中的運用進行了研究(陸熒洲等,2015)。

2.2 政府宏觀決策層面的研究

智慧交通是緩解交通擁堵、節能減排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智慧交通頂層規劃上,我國主要是獨立建設模式和數據大集中模式兩種(李吹齲2015)。趙俊鈺等提出了一種可落地的智慧交通總體架構建設思路(趙俊鈺、劉芳玉等,2013)。

在智慧交通系統開發與設計上,徐蔓青、張滔、尹克堅、王雅瓊等對智慧交通所依托的大數據平臺的開發進行了研究,譚曉琳、顧慧、梁展凡等對智慧交通應用軟件技術進行了研究,王峰、韓麗、徐波、馬士玲等則從物聯網角度對智慧交通系統設計進行了探究。

在公共信息服務上,信息安全應是智慧交通建設的前提(陳楠坪)。目前,我國智慧交通信息服務主要有四種模式:針對政府的交通管理系統平臺,用戶車聯網(企業及個人),導航地圖、打車軟件等APP(企業及個人用戶),智能汽車制造(個人及企業級用戶)。但是,信息如何與業務實現深度融合才能發揮信息服務核心價值(阮曉東)。因此,孫斌提出了利用三維業務模型來促進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設。劉源設計出“智慧出行”系統架構,并可實現GPS浮動車交通信息采集、信息推送與語音播報、動態信息融合實時處理以及車輛協同交互優化,會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提升城市智能交通的水平。張志宇、阮永華提出利用號牌識別技術、RFID電子車牌技術相結合的交通信息采集與服務系統方案,對城市交通信息采集點的布設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在安全應急管理上,陳龍、樊博將物聯網相關技術和管理學中相關理念相結合,提出了智慧城市交通安全監控管理的構架。

3 其他領域的研究

在其他方面,主要集中在對北京、上海、廣州、南寧、鎮江、揚州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智慧交通建設的實證研究,對二、三線城市如何推進智慧交通平臺的搭建甚少,另外對國外智慧交通建設比較成功的國家或地區的研究也還不多。

另外,在對智慧交通人才培養方面,趙竹以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為例,就專業如何對接智慧交通產業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進行了研究,豐富了高職課程理論體系和智慧交通建設人才的培養方向。

4 評價和啟示

綜上所述,近五年,交通運輸業界和學術界對智慧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技術的研發與設計領域:一是交通信息網絡平臺,如地址匹配技術、車聯網技術、交通傳感網;二是動態車輛智慧化管理與服務,如車輛識別系統、行車引導系統、智能停車與誘導系統技術、智能公交系統、智能交通監控與管理系統;三是靜態車輛智慧化管理與服務,如智能停車場、位置服務等。但對智慧交通建設的相關技術研究未形成鮮明的層次結構。總之,目前對智慧交通概念體系和應用價值體系的研究較少,缺乏全面、標準的理論體系。

另外,從研究的領域來看,目前對交通運輸密切相關的公路、軌道交通、城市公交關注較多,而對航空、海運交通智慧化管理研究較少;對政府宏觀規劃與建設、信息服務、交通秩序管理關注較密切,而對智慧交通大數據的綜合統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秩序的管理、票務和支付服務、安全應急研究、人才培養研究不多。從人本管理角度,目前對技術應用研究較多,對居民的出行需求、法律環境等的研究甚少。

因此,未來對智慧交通的研究還可進一步開拓和深化:一是強化理論研究,完善相關理論體系建設,對智慧交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做更深入的探討,為智慧交通實踐提供有效指導;二是加強對智慧交通建設和應用信息技術的創新研究,進一步探討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三是擴大智慧交通研究視角,關注居民出行需求;四是加強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對接智慧交通產業的研究,重視跨學科人才教育。

參考文獻

[1] 曹小曙,楊文越,黃曉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達性與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論與實證[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4).

[2] 王慶濱,鐘榮華.智慧交通與城市發展研究[J].城市道路與防洪,2015,(6).

[3] 陳琨,楊建國.智慧交通的內涵與特征研究[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4,(9).

[4] 蔡翠.我國智慧交通發展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3,(6).

[5] 張盈盈,陳燕凌,關積珍,等.智慧交通的定義、內涵與外延[A].2014第九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4.

[6] 李矗王平莎,張春輝,等.國內智慧交通總體架構建設模式分析[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4,(2).

[7] 張輪,楊文臣,張孟.智能交通與智慧城市[J].科學,2014,(66).

[8] 張新.基于智慧交通的治超模式研究[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4,(9).

[9] 陳向東,楊斌.智慧軌道交通――更透徹的感知[J].計算機應用,2012,32(5).

篇(7)

【關鍵詞】 信息革命 新一代信息技術 云計算 物聯網 大數據 智慧化

人類歷史上先后發生了5次推動人類文明飛躍發展的信息革命,目前正在進入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新階段。信息革命的根本就在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革命不僅為人類提供了新的生產手段,帶來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和組織管理方式的變化,還引起了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將進一步引起人們價值觀念、社會意識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從而大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可以說,自從人類出現那天起,便開始了信息文明因素的原始積累,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不斷升華和劃時代飛躍。

一、人類歷史上的五次信息革命

人類歷史已先后經歷過五次重大的信息革命,包括語言的產生、文字的創造、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電報電話和電視的發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誕生。

1.1 第一次信息革命:語言的產生

人類的原始語言大約產生于公元前10萬年,正式語言約產生于公元前4萬年。在最初的原始人群中,人們只能通過簡單的動作和聲音來互相傳遞信息,通過不斷的磨練和積累,促使了器官的進化和完善,人們終于創造并使用語言,從而推動了交流和交往,更重要的是擴大了人們的記憶領域,刺激大腦的進化,促使了人類最初思維能力的升華。語言的產生是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志,是信息交換的第一載體,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信息革命。語言結束了人們僅以動作做為表達交流意圖的手段,使人們的思想、經驗得以傳播,并促進人腦發達。

1.2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創造

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后,我國出現了象形文字,大約距今五六千年。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900年開始使用象形文字進行書寫。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時期中國人創造了甲骨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統一了漢字,二者皆為現代漢字和簡化漢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文字的創造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一,在文字成為信息的載體之后,信息的存儲和傳遞第一次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促進了信息的流動。文字是記錄信息的符號和代碼,是人類信息交流的第二載體。文字使口語傳遞的信息固定下來,儲存在文字里,長期保存,逐步積累,并加以系統化形成知識。其偉大意義在于,它完成了人類文明從以天然物質為載體到以人工符號為載體的飛躍,使人類進入有史文明時代,它實現了人類抽象思維能力由第一信號系統到第二信號系統的跨越,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變革。

1.3 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

公元105年,我國漢朝的蔡倫發明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飛躍的進步,并流傳至世界各地。東漢末年,我國勞動人民在總結石刻和印章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拓印法,后在隋朝發展成為雕版印刷。公元1041~1048年間,畢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現代印刷術和印刷機的發展奠定了基本原理,成為印刷術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人類文化傳播上升到批量階段,推動著人類信息大量生產、規模復制、加速交流和廣泛傳播,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歐洲,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成為科學復興的手段,它們與火藥和指南針一起被馬克思稱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這次信息革命把人類社會帶進了工業時代。

1.4 第四次信息革命:電報電話和電視的發明

1837年,美國人摩爾斯和兩個英國工程師庫克、懷斯頓幾乎同時發明了電報,使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離的障礙而達到通信的目的。1876年,貝爾發明了第一部實用電話,其所采用的電聲和聲電變換技術成為后來各種各樣的電子錄音設備的基礎。1923年,俄國出生的美國人日瓦金發明了光電攝像管和電視攝像機,大大地推動了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電報、電話、電視逐步取代信件傳遞成為主要通信方式,由此開始,信息載體是每秒30萬千米的電磁波。這是一次信息傳遞手段的革命性變革,成千上萬倍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使信息瞬間傳遍全球,實現信息傳遞的“實時化”。使人們獲得信息的能力顯著提升,同時也催化了科學技術更加迅猛地發展,推動了工業社會的全面革新,使人類文明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超越了以前幾個世紀。

1.5 第五次信息革命: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誕生

1946年,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在美國誕生,第五次信息革命由此開始。1969年,美國人發明了互聯網。1971年,第一個微處理芯片成功發明。以計算機的數據處理技術與新一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為開端,人類迎來了數字計算和數字化新時代。電子計算機使勞動工具從體力的延伸發展到腦力的延伸。計算機網絡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引起了從生產工具到勞動對象再到生產的組織管理的一系列變革,這已不但是一種科技現象,更是一種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現象,促進了生產力的飛躍。至此,人類歷史上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正式形成。

二、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核心內容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生,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以云、物、移、大、智為核心的第六次信息革命新階段。

2.1 云計算

2006年,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云計算”的概念。云計算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可以將巨大的系統池連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云計算既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也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云計算在海量數據處理與存儲,以及服務模式和運營模式創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不僅能夠提高運轉效率和管理能力,而且將不斷創新IT服務模式。云服務的核心理念就是無邊界的信息資源共享,你的電腦硬盤上可能是一片空白,但只要連上電腦,你就將擁有整個信息世界。云計算是整個IT的一次重整,是從IT大國走向IT強國的歷史機遇。

2.2 物聯網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自動識別中心”,提出“萬物皆可通過網絡互聯”,闡明了物聯網的基本含義。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物聯網的概念。關于物聯網有多個不同的定義,從技術角度來說,物聯網就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通俗地說,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繼IBM提出“智慧地球”之后,2009年美國、歐盟和中國都將物聯網列為振興戰略之一,這一年也成為“物聯網元年”。物聯網是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泛在網絡的融合應用,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引發新一輪的生活方式變革,將是下一個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

2.3 大數據

大約從2009年開始,“大數據”成為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匯。大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經營決策的資訊。在商業、經濟等領域,各種管理服務決策將日益依賴于數據和智能分析。目前,幾乎所有的世界級互聯網企業,都將業務觸角延伸至大數據產業;無論社交平臺逐鹿、電商價格大戰還是門戶網站競爭,都有它的影子;大數據,正由技術熱詞變成一股社會浪潮,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媒體將2013年稱為“大數據元年”。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管理服務中任務的不斷加強,大數據的應用將更加深入。大數據可以幫助人們開啟循“數”管理的模式,也是當下“大社會”的集中體現,將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未來,三分技術,七分數據,得數據者得天下。

2.4 移動互聯網

進入新世紀,隨著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迫切希望能夠隨時隨地乃至在移動過程中都能方便地從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服務,2000年,移動互聯網應運而生、雛形初現。移動互聯網是移動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的產物,是用戶使用移動電話、平板電腦或者其他手持設備,通過各種無線網絡接入到互聯網中,開展語音、數據和視頻等通信業務。2010年,移動互聯網徹底從神壇走向了生活,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新紀元。新聞閱讀、電商購物、公交出行等熱門應用都出現在移動終端上,在蘋果和安卓商店的下載已達到數百億次,而移動用戶規模更是超過了PC用戶。隨著全球智慧化、互聯化、移動化的發展,移動互聯網技術必將得到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2.5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制定的IT2000-智慧島計劃(1992-1999)。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隨后又重點推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進一步提升了智慧城市在全球的認知度,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從技術應用層面看,智慧城市是以物聯網、云計算、下一代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為基礎,通過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讓城市中各個功能模塊彼此協調運作,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發展新模式。智慧城市不僅具有數字城市、智能城市等共有的基本屬性和功能,而且吸收了新的理念和應用成果,創新了城市建設運營模式,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盡享智能家居、智能醫院、智能交通等帶來的便捷服務,“智慧城市”時代已經到來。

三、第六次信息革命的主要特征

每一次信息革命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征:第一次信息革命的顯著特征是人性化,第二次信息革命是符號化,第三次信息革命是載體化,第四次信息革命是實時化,第五次信息革命是數字化,第六次信息革命則是智慧化。同時,由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特點,第六次信息革命還具有融合化和協同化的特征。

3.1 智慧化

信息是實體的表現形式。信息世界的大量數據,通過分析、整合、挖掘,可加工形成智慧化的數據產品,通過返回到實體世界,對實體世界的發展起到優化提升的巨大作用,這就是智慧的具體表現。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可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與管理,充分體現智慧化的特征。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交融發展正在構建無所不在、人與物共享的關鍵智能基礎設施,廣泛分布的傳感器、射頻識別和嵌入式系統使物理實體具備了感知、計算、存儲和執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賦予物以人的智慧,促進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升級,不斷推動社會智能化和精準化發展已成為現實。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被統稱為智慧應用,這些應用已經涌入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必將導致生產方式和經濟形態的深度變革。借助其強大的驅動力,發展智慧應用,人類將可以建設智慧的系統、智慧的企業、智慧的國家,進而創造智慧的地球。

3.2 融合化

在第六次信息革命以前,數字世界一直無法走進自然世界的范疇,原因在于自然世界是實物組成的復雜世界,而數字世界是平行存在于自然世界之外的一個虛擬世界。物聯網技術產生后,通過在物體上植入各種微型感應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無線網絡,實現人和物體“對話”,物體和物體之間“交流”,將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緊密的聯系起來,數字世界找到了影響、融合自然世界的最佳途徑,使得整個數字世界與自然世界成為一個有“生命”的“地球村”。

3.3 協同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寬、覆蓋面也越來越廣,在社會生活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一個雙向交流的網絡存在,為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提供廣泛的聯系,徹底改變和提升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構成的網絡資源,越來越具有超強的環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它以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順暢地通信為目標,為個人和社會提供強大的信息服務和應用。今天幾乎每一個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傳播,今天的手機已不只是一個通信工具,它已經轉變為我們社會關系的全部。而且,通過整合相關部門的管理資源,實現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的網絡互聯和信息共享,使社會建設、管理和服務等各功能單位之間,人與物各主體之間更加協同,網絡化,虛擬化、個性化、均等化的社會服務將無所不在。

四、第六次信息革命的對策行動

第六次信息革命的到來,使世界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大步前進。整個世界可以實現更透徹的感應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分析,幫助人類做出最科學的判斷和決策,人類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門檻之上。各國、各行業、各領域正在為創造更加智慧的地球而不懈探索。以林業為例,國家林業局了《中國智慧林業發展指導意見》。智慧林業將在數字林業的基礎上,全面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協同化的方式,建設五大智慧體系,實現智慧的結構、智慧的感知、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管理、智慧的應用、智慧的服務。

4.1 智慧立體感知體系

按照“把握機遇、超前發展、基礎先行、創新引領”的原則,堅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加快寬帶網絡及感知網絡建設,重點建設五項工程,為智慧林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條件。一是下一代互聯網建設工程。以國家下一代互聯網計劃及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為契機,積極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為林業系統提供安全、高速的下一代互聯網,為林業物聯網的接入做好準備。二是林區無線網絡提升工程。大力推進林區無線網絡建設,引導區內電信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在辦公場所、交通要道、重要監測點等區域實現無線寬帶網絡無縫覆蓋。三是林業物聯網建設工程。全面加強各種傳感設備在林業資源監管、林產品運輸等方面的布局應用,為動態監測植物生長生態環境、有效管理林業資源提供支撐。四是“天網”系統提升工程。有序推進以遙感衛星、無人遙感飛機等為核心的林業“天網”系統建設,打造高清晰、全覆蓋的空中感知監測系統。五是應急感知工程。積極推進林業應急感知系統建設,打造統一完善的林業視頻監控系統及應急地理信息平臺,為國家、省、市、縣等四級林業管理部門提供可視化、精準化的應急指揮服務。

4.2 智慧管理協同體系

按照“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原則,以高端、集約、安全為

目標,依托現有的基礎條件,加強六項工程建設,提升智慧管理協同水平。一是中國林業云創新工程。通過統一規劃、集中部署,加快中國林業云示范推廣及建設布局,逐步將林業管理部門內部及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應用系統上傳到云平臺,實行集約化建設、管理和運行。二是林業大數據開發工程。大力推進林業基礎數據庫建設,建設林業資源數據庫、林業地理空間信息庫和林業產業數據庫,推進林業信息資源交換共享機制,實現對全國林業地理空間數據庫的有效整合、共享、管理及使用。三是中國林業網站群建設工程。全面推進中國林業網站群建設,建立架構一致、風格統一、資源共享的網站群,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四是中國林業辦公網升級工程。建設智慧林業移動辦公平臺與智慧林業綜合辦公系統,推進政府辦公智慧化,規范辦公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五是智慧林政管理平臺建設工程。建設包含林業經營管理、林權管理、林木采伐流通管理和林業行政執法的多級行政管理平臺,建立起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林政管理審批機制。六是智慧林業決策平臺建設工程。建立一體化的智慧林業決策平臺,提供決策者所需的數據、信息和背景資料,為各類林業工作者提供網絡化、智能化科學決策服務。

4.3 智慧生態安全體系

通過五項工程建設,加強生態安全體系建設,不斷推動生態體系發展。一是智慧林業資源監管系統建設工程。以中國林業基礎數據庫和現有的資源監管數據庫為基礎,建立基于中國林業云的集森林、濕地、荒漠和沙地監管于一體的智慧林業資源監管平臺,實現國家對林業保護和利用的有效監管。二是智慧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野生動植物進行感知,并對海量數據進行靈活高效處理,以提高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管理、保護和利用水平。三是智慧營造林管理系統升級工程。通過建設智慧營造林管理系統,實現對重點營造林進行核查和監督,及時獲取林地真實情況,實現營造林全過程現代化管理。四是智慧林業重點工程監管工程。建設林業重點工程監督管理平臺,及時準確的掌握工程建設現狀,實現工程動態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學規范水平。五是智慧林業文化建設工程。加強林業文化傳播,不斷推動林業文化體系的發展,重點加快林業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體驗館等信息化建設。

4.4 智慧民生服務體系

圍繞全面建設民生林業的要求,著力解決林企、林農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深化信息技術在林業智慧產業、林地智能分析、生態旅游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構建面向企業、林農及新型林區建設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一是智慧林業產業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術與林業的有機融合,促進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產業的發展。二是智慧林業兩化融合工程。以企業為載體,加強信息技術在生產、制造、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應用,提升林業企業兩化融合水平。三是智慧林地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林地信息服務平臺,基于林業地理空間信息庫,建立智能、精準、便捷的林業資源分布圖,為林業政府部門提供準確的林業資源查詢管理服務。四是智慧生態旅游建設工程。建設智慧生態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為廣大消費者、林業生產者等提供便捷化、智能化、最優化的服務,全面提高林業旅游業發展的預測預警和動態管理水平。五是智慧商務拓展工程。通過林業智慧商務拓展工程的建設,構建一種市場信息暢通、規范、高效的林產品流通新模式,為林企和林農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務,提高林業整體效益,促進林業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六是智慧社區建設工程。通過信息基礎設施和智慧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等,構建一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管理服務系統,全面提高林區民生質量。

4.5 智慧綜合管理體系

根據智慧林業發展目標,按照國家行業標準及相關管理制度的要求,優先建設一套智慧林業標準、制度、運維、安全等為核心的綜合保障體系。一是智慧林業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包括智慧林業總體指導標準、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標準、信息資源標準體系、應用標準體系、管理類標準等。二是智慧林業制度體系建設工程。建立健全日常事務、項目建設實施、信息共享服務、數據交換與更新、數據庫運行、信息安全、項目組織等 管理辦法和制度,為林業信息化建設保駕護航。三是智慧林業運維體系建設工程。按照“統一規劃,分級維護”的原則,制定智慧林業系統的運維體系。包括運維服務體系、運維管理體系、運維服務培訓體系、評估考核體系。四是智慧林業安全體系建設工程。智慧林業安全的總需求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系統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管理安全等,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抗抵賴性,以及信息系統主體對信息資源的控制。

參考文獻

[1]崔向華.2003.淺議信息與信息革命.理論學習,(10):25~26

[2]國家林業局.2013.中國智慧林業發展指導意見.中國林業網http:///20130826

[3]國脈互聯中心.2010.物聯網100問.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4]李海鷹.2006.信息文明論綱.天府新論,(5):101~107

[5]李世東.2012.中國林業信息化發展戰略.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喷潮久久久xxxxx|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好大好硬好深好爽想要寡妇|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天美麻花果冻视频大全英文版|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图片|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色鬼 |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又大又黄又粗高潮免费|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孕妇| 亚洲 校园 欧美 国产 另类|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午夜网站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观看|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国产 麻豆 日韩 欧美 久久| 大地资源二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