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02:01: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經大學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致謝一:
老早就知道博士論文后面有一段致謝意味的后記部分,一直在想自己到那天會是如何的激動如何的感慨,如今真到了這一時刻,卻是相當平靜卻也發現自己無從表達此刻的心情。
從大學畢業時考研找工作兩手準備,到幸運被復旦會計系錄取,再到兩年半后由碩轉為攻博,最后三年半后博士畢業,進入不錯的高校成為大學老師,我完成了由會計小本到會計博士,從會計學術門外漢,到成為一名可以獨立進行會計研究的大學老師的華麗轉身,這是六年前的我絕對沒有想到的。六年的青春歲月可以在復旦度過,可以在會計系度過,我是幸福的。感謝我的導師呂長江老師,這不是博士論文后記部分的例行感謝,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我一直認為如果當時我的導師換了其他人,我可能都不會走到今天。是老師一步步的將我帶入會計學術的氛圍中,讓我yulu.cc的看到會計學術的魅力,也是老師耐心的教導及指引,讓我慢慢發現了自己適合的人生職業。感謝老師對我的學術及生活上的關心,感謝老師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謝老師對我有話直說、口沒遮攔的寬容。
同時還要感謝師母王克敏老師對我的點撥及生活上的關心;感謝會計系洪劍峭老師的關心及對博士論文解析部分的幫助;還要感謝會計系陳超老師、周紅老師、徐浩萍老師對論文提出的寶貴修改意見;感謝北京大學陸正飛老師、上海交通大學夏立軍老師、復旦大學原紅旗老師、南開大學劉志遠老師、上海財經大學潘飛老師、上海交通大學張天西老師對論文提的寶貴意見;感謝復旦會計系所有老師在六年中從各個方面的幫助與照顧。此外,還要感謝我在耶魯大學交流期間的外導FrankZhang,感謝張老師對我在耶魯交流期間的照顧,及對我在學術上的悉心指導,同時也要感謝耶魯會計系的博士生杜凱同學對我生活上的幫助及論文解析部分的指導;也要感謝耶魯會計系其他老師和同學對我在各方面的幫助。
我在復旦的同窗們,我不會忘記你們的:我的室友王瑞、杜琰琰、程南雁,同窗翁宵偉、李靜、武建、朱晨波、張軼凡,及劉璇、黃海杰、劉念、徐媛媛等師弟師妹們,以及管院09博的所有同學們,因為你們的陪伴,我的生活才能如此豐富多彩。
最后感謝我的父母,是你們為我提供了一個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是你們的支持可以讓我無后顧之憂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們的愛護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還有我的好妹妹,你倒是像姐姐一樣照顧我,我們的姐妹情無疑是我值得驕傲自豪的地方。
所有愛我的和我愛的人,僅以此文獻給你們。
致謝二:
歷時一年有余,這篇博士學位論文終于即將完成。回首論文的撰寫過程,內心不禁五味雜陳,感觸良多。
政府審計與民主政治關系的研究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話題。兩年前,我的恩師,國內政府審計領域的權威人士蔡春教授以他對學術前沿的高度敏感捕捉到了這一問題的研究價值,并建議我以此為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向。最初思考這一選題時,我頗為惶恐。這一論題不僅要大量涉及到政治學等較為陌生的領域的理論知識,而且在進行選題論證時搜集到的己有相關文獻成果極為有限,國外文獻研究幾乎為零。可以預見如果以此為題,論文的創作將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與同專業的博士同學以及同門的師兄師姐討論后,他們也都認為這一選題難度較大,這一度幾乎讓我失去信心。與導師蔡春教授交流以后,他給予了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幫助我分析研究思路,啟發我思考解決論文中的關鍵問題與難點,并提出了他獨到的見解。在蔡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最后我還是決定要堅持下來,并最終確定以政府審計推動民主政治發展的作用這一問題作為我博士論文的選題。
選題確立后,我從2011年4月開始搜集資料,擬定論文研究大綱。寫作期間,我又再次遇到了瓶頸,民主政治細化的問題曾讓我一愁莫解。后來,我研讀了大量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公共權力學的書籍與文獻,并多次與政治學專業的同學討論,才最終從民主政治運行機制的角度解決了.
這一問題。其后遇到的諸多難題,如政府審計對民主政治發展作用的機理分析、實證研究中民主政治的量化、模型的構建等,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與導師和同門師兄師姐討論,一次又一次的翻閱各類文獻,每個問題都是反反復復的琢磨直到被逐步攻克,這才最后形成了這篇博士學位論文的成果。整篇論文的撰寫過程,從選題開始到最后論文定稿,大到論文大綱框架的確立,小到一個詞語的選擇,無不凝聚著導師蔡春教授的心血、同門兄弟姐妹的幫助、同學和朋友的鼓勵和我自己的努力,現在回想起來,實屬來之不易。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學術研究的不易,也越發感覺到自己才疏學淺。論文雖然初步成稿,但自己也清楚的知道我的研究還是最基礎性的嘗試,其中許多問題思考還不夠成熟,分析還不夠深入,還有許多缺陷甚至錯誤,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批評指正,以幫助我更好的完善本論文并展開對這一領域的后續研究。
學海無涯,我將博士論文的完成看成另一個學習道路的起點。在今后旳日子里,我會持續關注政府審計領域的研究,謹記恩師教誨,踏踏實實的做人,勤勉嚴謹,不斷思考探索,不辜負恩師的栽培,不辜負同學朋友的支持和父母的期望,更不辜負自己的人生。
三年時光,如彈指一揮間。收到博士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的欣喜仿佛還在昨日,轉眼間我已經在提筆撰寫畢業論文的致謝詞。深夜12點,萬籟俱靜,回想榮春園三年的求學生涯,導師的栽培、同門的幫助、同學朋友的關懷,父母的支持,一幕一幕在腦海中浮現,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衷心感謝我的恩師蔡春教授。能夠成為蔡春教授的博士生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是蔡春教授帶領我走進了審計學術的殿堂,他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細致的做事風格、勇于創新的精神、對學術的不懈追求都令我十分的欽佩,這將是我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三年博士階段的學習生活,蔡老師教會了我科學的思維方式、正確的研究方法、前沿的思想理念,教會了我許多待人接物與為人處世的道理。他每一次學術思想的提點都讓我獲益匪淺,每一次生活上的關懷都讓我這孤身在外求學的學子倍感溫暖與感動。
特別是在博士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蔡老師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論文的選題到資料的收集、開題、論文的撰寫、修改直至論文完稿,蔡老師一直在給我支持和幫助、信心和鼓勵。沒有蔡老師悉心的指導,我不可能順利的完成我的學業。師恩深似海,蔡老師的諄諄教誨我會永遠銘記于心。衷心感謝我的師母包建華女士,感謝您慈母般的關懷和教誨。
衷心的感謝西南財經大學的諸位老師。感謝彭韶兵教授、楊丹教授、羅宏教授、陳苑紅教授、葉建明教授和黃載興教授對我專業課程的教導。感謝樊行健教授、潘學模教授、呂先锫教授、馮建教授、馮儉教授、余海宗教授、譚洪濤教授、馬永強教授和唐雪松副教授對我博士學位論文所提出的中肯意見,讓我的論文得以完善。感謝方萍書記、余霞老師、楊長虹老師,謝謝你們三年以來的關照感謝蔡老師研究團隊里面的所有的兄弟姐妹。感謝李江濤博士對我博士學位論文在實證模型設計等方面所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劉更新博士,與你六年的同窗情誼,你對我的學習和生活給予了許多的關懷與幫助,感謝你在我考博期間的支持與鼓勵,感謝你帶我進入蔡門大家庭;感謝謝贊春博士、苗連奇博士,感謝你們一直像大哥大姐一樣照顧我,感謝你們在我感到困難的時候給予的安慰與關心;感謝孫婷博士生、饒翠華博士生、馬碩博士生,感謝你們在博士論文撰寫過程中的一路鼓勵與扶持;感謝蔡利博士生、朱榮博士生、李明博士生、劉雷博士生、謝柳芳博士生、唐繡球博士生、感謝你們兄弟姐妹一般的同門情誼,讓我倍感親切和溫暖。感謝師門的瞿旭博士、董延安博士、李海燕博士、劉學華博士、羅朝暉博士、鮮文鐸博士、張勇博士、徐榮華博士、楊曉磊博士、路偉達博士等和碩士研究生楊魯、敖金俐、林潔、劉春苗、黃婧、張倩倩、和輝、王志、祁恒慶、陳永輝、楊晶晶、何雨、何苦、鐘婷、馬可哪吶、吳征遠、梁怡爽、張鵬、周思維、王瑜、陳亮、孫琳、張靜、周賢莉、李慧、羅琪、段楠、王憲振、歐琳、苗芄、蔣靜、趙曉燕等師弟師妹,恕不一一列舉,你們是我今生最大的財富。
感謝我的同班同學。感謝王偉博士生、張瑋倩博士生、張曉玲博士生、彭丁博士生、郝以雪博士生、何惕博士生、黃莉博士生、林高博士生、盧興杰博士生、王昱升博士生、向陽博士生、袁洋博士生、張媚博士生、周冰博士生、魏濤博士生、張澤南博士生、汪tn専士生、周婧博士生、侯甜甜博士生、肖光紅博士生、周明友博士生。感謝你們讓我擁有三年美好的求學時光,我會將這些記憶永遠珍藏。
感謝我的碩士同學萬磊、龔建英、柳宇燕、夏冬明、易旭東、隋春蕾、周德如、陳義、夏蓓、王峰、張莉等;感謝我的本科同學徐燕、薛愛玲、王芳、仇揚、楊珠等,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幫助和鼓勵。
最后,深深感謝我的父母。你們用畢生的心血養育教導女兒,女兒不孝,多年在外求學,不能承歡膝下,只能在心里感謝你們對女兒的無私的愛,感謝你們一直包容我的任性,感謝你們一直做我堅強的后盾,放我去飛,放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的朋友們!
致謝三:
光陰荏苒,轉眼間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度過了豐富且有意義的四年求學生涯。這四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讓我體會到了會計學學科的博大精深,同時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前進方向。
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張天西教授。張老師以其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默默的奉獻精神時刻感染著我,深深地影響著我,激勵著我奮發進取。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張老師對我的畢業論文始終給予了認真和耐心的指導,使我順利地進入畢業論文研究階段并成功地撰寫了畢業論文。四年來,在張老師的言傳身教下,使我能始終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協調處理好學習、工作、家庭三者的關系。尊敬的張老師,謝謝您!
衷心感謝在過去四年時間里為我們辛勤授課的安泰管理學院的各位老師,正是老師不辭辛苦的教學,使我們能夠不斷地成長與進步。他們開拓了我的視野,為我的論文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感謝在百忙之中犧牲寶貴時間評閱和評審本文的各位老師和專家。
關鍵詞:高校;雙專業;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4-0011-02
雙專業,又稱雙學位或第二專業,通常指在獲得第一學士學位的基礎上,全日制再主修另一學科門類本科專業,達到某高校規定條件后,被授予第二學士學位。我國的雙專業起步有其特殊的社會背景。隨著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各種社會制度日益完善。國家急需一批跨學科高層次的特殊專業人才,以滿足目前的需要。為了快出人才,國家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設立了第二學士學位與輔修二學位的教育政策。目前,在我國本科制的高校中開設雙專業已較為普遍。
在浙江財經大學,這一制度已實施幾年,《浙江財經學院本科生修讀雙專業實施管理辦法》(浙財院[2011]64號),對選修雙專的宗旨有明確的表述: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專業的整體優勢,實行各學科專業間的交叉滲透,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學習第一專業的同時,攻讀雙專業,以培養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和較強工作適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拓寬學生的就業途徑,增強辦學活力。可見,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促進其全面發展的一種制度。
一、高校雙專業教育制度的現狀
在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體制下,學生選修雙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要歸結于以下幾種原因。
首先,學校盲目擴招,很多專業不適應市場需求,供大于求,人才過剩,使得畢業生很難找到工作。學生根據市場需求和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雙專業,熱門專業,從而提高就業率。
其次,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雙專業,即在本科學習期間(或適當延長)完成兩個跨學科專業的學習,獲得兩個專業的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目前雙專業教育已經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很多學生通過學習雙專,擴大就業渠道。
再次,一些學生由于高考考得不理想或者是填報志愿的盲目性,進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對本專業學習失去興趣。這些學生通常希望通過雙專的選修來彌補高考失利帶來的遺憾,也為大學的學習帶來一些動力和樂趣。
最后,大學生經過12年基礎階段的教育已經形成較強的競爭意識,在大學階段各種證書(如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二三級證書等)幾乎人手一份,已經不能作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標準,用人單位只能從其他方面來考察學生,因此選修雙專成為學生增加本科文憑含金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以上原因,雙專不但被學生看重,各個高校也在不斷制定各種規章制度,以保障雙專教育的順利開展。目前,我國的本科全日制高校幾乎都開設了雙專,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從實施的情況來看,雙專的開設的確帶來了成效。
(一)緩解本科專業教育與社會需要之間的矛盾
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大學生的就業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過去國家包分配,轉向通過“雙向選擇”就職于多元化的工作單位,這對大學畢業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雙學位制之后,高校充分利用自身學科較全、門類眾多的資源優勢,開設面向市場雙專,使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適當分流到輔修專業去學習,使長線專業既減輕壓力,又適應市場需求。
(二)促進了學生的知識互補和能力互補,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發展的需求
在浙江財經大學,學生入校后有轉專業的機會,但是條件很苛刻,很多學生只能在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上熬四年,這就給自主性學習帶來了障礙。雙專業的設置滿足了這部分學生的要求。雙專業教育有助于緩解學生因選擇專業的盲目性而帶來的問題。另外,它有助于打破學科專業障礙,逐漸淡化專業色彩,有利于突破原有的專業性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專長發展自身優勢,擁有更大的學習空間。
二、雙專業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在浙江財經大學,選修雙專剛實施幾年,在這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們要正視這些問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完善這一制度。
(一)對雙專業的選擇存在盲目性
目前為止,學生選讀雙專之前無選擇地從各個方面咨詢相關情況,在面臨選擇雙專時一方面是和家長溝通,另一方面是向學長咨詢。家長會建議學生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專業,而學長則從課程好不好通過考試,學位好不好拿的角度給咨詢者建議。因此,學生或者選擇就業熱門的專業,或者選擇好拿學位的專業。例如:會計、國貿等,很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管自己的學習興趣如何,也不管學習能力如何。
(二)本末倒置
許多學生在選擇雙專之后把大多的精力都投放在其中,疏忽了對本專業的學習,拿雙專為借口在專業課上請假,專業成績節節下降,反而影響了正常學位的獲得。據筆者對學生的走訪,發現學生對雙專的學習都是疲于應付,這勢必影響本專業課程的學習。
(三)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性,學習內容流于膚淺
據調查,大學的雙專課程都是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授課的,基本上在雙休日和晚上。一方面,教師一周的課程完成之后體力精力都比較疲乏,雙休日還要上班,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學生在雙休日上課大多心不在焉。另外,雙專課程的教課內容相比于專業課程也淺顯很多。學生真正學到的雙專內容其實并不多。
(四)學習氛圍不夠
選修雙專的學生大多來自各個不同的專業,彼此之間不熟悉,下了課各自分散,因此遇到學習上的問題也無法和同學探討。這就使雙專的學習只是在課堂上和考試前,平時只能靠自己自覺來學習。其結果,雖然選擇熱門雙專的人很多,但真正鉆進去學習的人很少,學習的成效也大打折扣。
三、完善雙專業制度的發展對策
以上這些問題不單浙江財經大學存在,其他高校也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就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如下的解決方法。
(一)增加學生對雙專業的了解渠道
即在學生報雙專之前應舉行一個說明動員會,把開設的雙專具體情況向學生作詳細的介紹,把每個專業的不同特點和將開設的具體科目向學生說明,使學生清楚每門雙專課的課程設置,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選擇。還要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并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推薦不同的專業。對本專業學習自顧不暇的學生應坦陳選修雙專對他們的利弊,讓他們作出適當的判斷,避免選擇上的盲目性。
(二)加強監督和督促
第一專業的教師應時刻提醒選雙專的學生不要疏忽了本專業的學習。目前從筆者所教授的課程來看,在大一階段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一旦到了大二,選了雙專以后,上課時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精神不振,學習成績也有下滑的趨勢。這說明雙專的學習也需要占用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如果不安排好學習時間,很容易干擾到主專業的學習。尤其到高年段,面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更要提醒學生不能拿雙專為借口來敷衍專業課。
(三)優化課程設置,合理設計教學計劃
提高雙專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要從教學管理上入手。在排課上盡量合理化,不要占用太多的休息時間,學生休息得好自然學習勁頭就足。另外,在課程設置上應考慮到雙專學生的特殊性,在教材選擇和課件制作上要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就會提高。
(四)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雙專也應該設置專門的管理教師,建立選擇同一雙專的學生之間的聯系,多組織課下的學術交流和探討,建立良好的雙專學習氛圍。這樣學生遇到學習問題知道向誰請教,遇到困難可以和同學一起解決。
(五)縮減雙專人數,保證教學質量
從目前的雙專選擇來看,報熱門專業的人數特別多,一般安排的是大班授課。一方面大班授課教師壓力較大,很耗費體力,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勁頭不足,經常躲在后排做其他事情。因此,應適當地減少熱門雙專的選修人數,采取小班化教學方式,增加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外,給雙專業授課的教師一般課程量較多,利用業余時間授課精力不濟,導致教師疲于應付。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適當安排平時課程不多的或者精力充沛的年輕教師來擔當。
總之,雙專業制度在我國高校已實施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今后還將繼續存在下去。但好的制度如何實施,如何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是我們今后長期的工作重點。浙江財經大學雙學位制存在的問題不少,這不是個例,而是國內高校雙專制的通病。因此,我們更應該把這些問題拿出來分析解決,而且工作不能僅停留在表面,應把每個工作環節切切實實地做到位,使這一制度真正成為惠及學生的制度,從而使高校本科生的素質教育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丁善耘.對我國高校第二專業現狀的思考[J].河南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2]朱秀娟.高校第二專業教育的反思與探索[J].高教與經
濟,2008,(1).
[3]王紅玲.我國高校第二專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
[J].中國成人教育,2008,(21).
[4]李莉.我國大學輔修與雙學位制改革的回顧與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09,(1).
[5]粘永昌.高校第二專業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中
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5).
[6]陳斌嵐.地方本科院校開展第二專業教學的研究與思考
[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7).
關鍵詞:大學生;精細化;職業指導
目前,隨著高校招生的擴大,大量的本科生涌向勞動力市場,本科生“就業難”“就業差”“就業等于失業”等現象凸顯。誠然,現今的本科生確實比往年多,但隨著經濟發展,就業崗位也在日益增多。伴隨著“就業難”和“就業差”,“有業不就”的現象也層出不窮,高校在提升本科生就業率方面還存在較大空間,如改變思路、方法,創新工作模式,很可能會進一步提升本科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改變本科生畢業就失業的局面。
精細化就業指導,顧名思義,是面向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發展特點、不同就業取向的學生群體,除了給予普遍的、常規的共性職業指導和培養外,還需要分門別類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就業引導、職業輔導和資源匹配,對學生做精細培養,不僅達到使學生成功就業的目的,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還能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因此,它不僅是一種工作模式或工作方法,更是一種思想,是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也是將本科生的成長成才看成是第一要務的人本思想。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以及各高校的就業工作實踐,我們提出以下可能的精細化職業指導的模式或方法:
一、更新就業觀念,變“要我就業”為“我要就業”
1.不斷解放思想,提高學生就業的自覺性
在媒體的影響下,大學生接收的信息較多,各種思想充斥在學生的周圍,讓他們很迷茫。很多大學生不清楚讀大學是為什么、大學畢業后干什么的問題,更對今后的就業一片空白。他們整天按照課表上課,而沒有從思想上認真考慮過四年后或者長遠從事什么行業或職業的問題。因此,學校作為育人之地,需要先從思想上加強宣傳,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意識和職場意識,讓學生樹立職場目標和今后的奮斗目標,讓他們從思想上的無意識變為有意識,日常行為中的無目標變為我要奮斗并不斷取得進步。
2.強化思想引領,減少學生就業的盲從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指南,具有先進創新就業思想的人,必定在職場也會受到眾多用人單位的青睞。但現今的大學畢業生,更多的是盲從就業,缺少思考和觀察,常常是兩三個人簽約一個公司,隨后更多的學生蜂擁而至,一起簽約該公司。殊不知,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個公司,經常出現某些學生在公司干不了多長時間就轉向其他公司的情況。這說明學生在簽約時根本沒有思考,沒有從思想上重視,隨大流現象嚴重,根本不考慮為什么簽約,進什么崗位,今后如何發展的問題。因此,在職業指導中,需要加強思想引領,教會學生去思考,在面對就業時關注就業地域、就業行業、就業崗位等,更好地給自己定位,從而找到合適自己的企業,減少盲目就業現象。
3.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學生就業的積極性
新時期,大學生的就業想法多,就業觀也較為多元化。在他們中間,急功近利的想法多,努力勤懇苦干的想法少,找份穩定工作的想法多,扎根基層的想法少。這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的就業積極性。他們總以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為目標,一旦就業目標沒實現,就業深陷失敗的泥沼。從這方面講,高校更要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讓學生懂得從基層做起的道理,求真務實的重要性,更要明白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性,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就業的道理。另一方面,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涵養,讓學生穩定地在企業干下去,做出成績,更快地成長為單位的骨干,帶動周邊的人為一個目標而努力,不斷進取,為單位、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細化就業指導內容,將“課堂指導”拓展到“實踐指導”
1.加強課內實踐指導,豐富課堂職業指導內容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多采用滿堂灌的形式,單純地講解較多。大多數學生對單一的說教有較大抵觸情緒,即使教師講課的內容很豐富,學生能專心聽講的也很少。其實,在就業指導課上,學生更希望得到的指導多為簡歷如何制作、介紹信如何寫、協議書如何填寫以及面試時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等非常實際的問題。這就要求就業指導課程以從單純地講解走向實踐指導并重。這也要求就業指導課的教師能手把手地教學生如何填寫相關的就業材料,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篩選就業信息,甚至在課堂上模擬就業面試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學習到職場面試的實戰技巧。另一方面,邀請往屆的畢業生做經驗交流,企業人力資源部的專家給予現場交流也不失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課內實踐指導形式。此外,在就業指導課中,讓學生作主講人,其余學生參與討論和角色互動的形式也是一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這可以讓學生主動強化自己的就業技能和積極參與職場的實踐。
2.開拓課外實踐指導,不斷創新職業指導新形式
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較關注畢業生是否參加過課外實踐或者在讀書期間是否參與過教師的科研項目。其實,用人單位關心的就是招聘的學生能否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并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這樣,企業一方面可以縮短培訓時間,節約成本;另一方面,能夠更快地讓畢業生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鑒于此,高校培養的學生應當是企業急需的人才,而不是那種畢業后還需要到技校去回爐的半成品。因此,高校應當利用寒暑假等時間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到相關專業的單位進行實習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運作中去。這樣不僅能檢驗學生對專業課以及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督促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加深用人單位和學生、高校的交流,讓用人單位和學生在大學期間就建立一種良性循環的互動關系。同時,用人單位可以盡早在高校挑選自己所需要的學生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向進行定向培養,學生也可以加深對用人單位具體崗位的了解,排除自己在未來職場上的迷茫。
3.注重細節與過程,將職業指導貫穿學生本科教育的始終
據了解,更多的高校已經把就業指導課程從大四向低年級傾斜。也有不少高校提出從大一學生入學就進行職業指導,其職業指導的時間跨度應涵蓋到大學生涯的全部,改變以往只有大四才有就業指導的突擊教育模式。這說明職業指導應貫穿本科生教育的始終,應像基礎課和專業課,甚至選修課一樣被學生所選。因此,高校應當把就業指導從專業課的角度去規劃,讓它既像其他學科一樣存在課堂教學,又有實習環節,更可以在大四階段如其它學科一樣做畢業論文。只有將就業指導切實地加入各個專業的培養計劃并且根據專業差別做適當調整,讓它成為各個專業所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實實在在地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得到贊同、認可和固化,成為學生的一項基本素能。
三、齊抓共管,整合資源,合力優化職業指導
1.調動專業課教師積極性,以專業為依托進行職業指導
按照目前的就業指導課的形式,更多的代課教師是輔導員、班主任或者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其實,這種代課模式忽略了另外一支活躍的、優秀的職業指導力量,那就是專業課的教師。不少專業課教師和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有著合作關系,他們深知某個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因此,將這部分教師納入職業指導的行列,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需求信息,企業實習的機會甚至是頂崗實習的機會。此外,依托專業課教師和企業之間的項目合作,很多學生可以在較低年級(大二或者大三)得到在單位實踐的機會,學生能盡早地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同時,專業課教師在講解專業科課時,要或多或少地帶入職業指導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時就能得到就業能力方面的指導。
2.聯系社會資源,開展校外職業指導
在學校之外,還有社會上的職業指導資源,如職業介紹所、中介機構或社會保障局等機構。這些社會資源所提供的職場信息可能比學校更為迅速、精準,更能全面反映市場對求職者數量,所需能力、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由于這些社會機構每天工作的重心就是處理求職者和企業之間人才供需方面的工作,他們的就業指導更富有實戰性、實用性。因此,可以利用社會上的職業指導資源,廣泛開展學校和社會機構的合作,一方面共享職場的信息(求職信息等),另一方面可以邀請他們到學校里給學生講解有關求職技巧、就業法規、勞動保護等方面較為實用的信息。他們的案例更加具體和貼近生活,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更加符合社會工農業生產的實際。通過他們的指導,學生更能了解書本上的職業指導(學校職業指導)與社會上的職業指導的異同,更能縮小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使自己的就業目標更貼近實際,從而更切實際地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3.利用親屬、朋友等人脈資源,用切身實例實施職業指導
每個人身邊都有不少的人脈資源,利用這些人脈資源將會給職業指導工作帶來巨大的便利。眾所周知,知識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因此,用好人脈資源是職業指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身邊不乏成功人士和大量的成功案例,利用好成功人士的經驗將對職業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除此之外,成功人士也會為我們創造大量的就業信息和機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跑,能贏在起跑線上。同時,他們的推薦意見,對于用人單位可以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對于成功應聘某崗位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現今,就業壓力一年高過一年,進行精細化職業指導是未來職業指導發展的大勢所趨。為了更全面、更專業、更深入地進行精細化職業指導,各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或者團體,都在不斷探索精細化指導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相信在以后的職業指導工作中,精細化職業指導將會更加精準地為未就業、再就業,甚至在職人員,量身打造一套特定的職場方案,讓未就業人員就業更成功,在業人員在工作崗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參考文獻:
[1]張小燕,尹杰.“精細化”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初探[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1,(06):89-91.
2015年6月,韓洪剛大學還沒畢業。在被校醫院診斷為可能患上了抑郁癥后,他回到宿舍看到室友,突然就哭了出來。
同年7月2日,他在北京入職、安頓,之后立刻去了醫院再次檢查,被確診為“中度抑郁”。
和韓洪剛的初次見面是在北京芍藥居地鐵站旁的一家咖啡館。在約定時間晚上8點又過了40分鐘之后,他回復我說,到了。
我到門口去接他。他在微信上說,看到了嗎,一個剛進門的胖子。我扭頭確認看到的就是他。從一個媒體看片會匆匆趕來的韓洪剛,目前是商業新媒體《好奇心日報》的電影記者。
很難把眼前這位戴著眼鏡、胖胖的、掛著一臉笑容的小伙子和抑郁癥聯系起來。但他并不避諱且頗為真誠地告訴我,確診后他曾斷斷續續吃了近半年的藥,最近因為失戀,病情復發,他又重新開始吃藥了。
得病的何止一個韓洪剛。
如果在百度搜索欄里輸入“抑郁癥”3個字,時下會出現8530萬個結果;輸入“心理咨詢”4個字,會出現6890萬個結果;輸入“心理治療”4個字,則會出現2040萬個結果。據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姜濤提供的數據,目前中國抑郁癥患者人數已遠超9000萬人,有近1.58億人患有各類精神疾病。
隱秘而旺盛的市場需求正在催生大量心理服務機構的涌現。
黃偉強在心理服務行業已經工作了12年,由他的團隊著力打造上線的壹心理,更為強調心理科普的重要性;前高校教師簡里里離職創業推出的簡單心理,希望成為心理治療需求者與心理咨詢師對接的平臺;暖心理創始人金Z早年曾遭遇心理疾病的重重困擾,治愈之后決定投入該行業,幫助更多在灰色地帶彷徨不安的人;InMe心跡創始人許瑤已帶領團隊從輕服務入手,逐步切入到了心理咨詢市場;前情感類節目主持人青音的創業項目一啟動即受到無數粉絲的垂青;初心客廳創始人舒翔聚焦女性用戶早期心理危機,且已初步探索到可行的商業模式……
如今,親子心理、情感咨詢、情緒解壓等諸多細分領域已有無數創業者快速進入。過去兩年間,國內已有數十家心理類創業公司成功拿到了融資。
但他們無疑也正面臨著同樣的棘手問題,比如心理學在中國仍普及不深、大多數用戶付費意愿不強、社會大環境不重視甚至不支持等。即便如此,他們仍然被認為正處在一個升騰在即的風口之上。
心理咨詢服務在美國的發展軌跡或可為當下中國提供些許借鑒。1965年,美國人均GDP攀升至3000美元,此時心理咨詢服務開始起步;1976年,美國正式推行心理咨詢師注冊體系,市場爆發。一個被認為具備參照意義的數字是,1976年,美國人均GDP在7000美元上下,而2016年,中國人均GDP恰好剛剛超過7000美元。
恩頤投資全球合伙人、中國董事總經理蔣曉冬認為,雖然心理服務在中國的發展尚處早期,但需求是巨大的,許多機會仍在摸索中,而互聯網必將在未來行業演進道路上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初識抑郁
2015年年初,韓洪剛第一次隱隱感覺自己的狀態不大對。“不開心,容易累,覺得做什么都沒意思。”同年4月,他到北京實習,住在朋友家的沙發上,因為和朋友生物鐘不太相同,作息有些紊亂。中途為了完成畢業論文,他經常在廈門和北京之間穿梭往返,加之出國、找工作都不太順利,在6月初回學校參加一個連續兩天熬夜的學生活動后,他覺得自己已經把精力全部耗光了。 黃偉強在心理服務行業已經工作了12年,由他的團隊著力打造上線的壹心理,更為強調心理科普的重要性。
一天,韓洪剛在學校餐廳吃早飯,在聽對面患抑郁癥的好朋友描述自己的癥狀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情況好像并無不同。回去之后,他開始上網翻閱資料、對比癥狀,發現自己非常符合抑郁癥的病情描述。隨后他去校醫院問詢,校醫將之歸為“畢業綜合癥”,“也有可能是抑郁癥”。
韓洪剛并不介意向別人講述他的病癥。在校醫初診后,他發了一條朋友圈,結果他吃驚地發現,不少師友和他一樣,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
24歲的pumpkin(化名)看起來是個開朗陽光的女孩子,齊耳短發,面容清秀,聊天過程中她一直保持著微笑。
大學畢業兩年來,pumpkin一直在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做運營,工作稱得上清閑。偶爾,她會跟朋友抱怨一下公司的同事“很沒意思”,平時沒事兒時還會跟朋友去LiveHouse嗨一把。相熟的朋友普遍認為她是活潑樂天的。
但這只是表面。pumpkin說,她從小就發現,自己的“開心點”很高,可以說幾乎沒有――經常覺得一切都好無聊、好沒意思。在朋友面前,她一般充當服務開導對方的角色;在家里,父母管得比較松,她也算聽話,不太依賴家庭;只有在談戀愛時,她才會覺得自己是在依靠別人,所以每次分手,她都會情緒崩潰一段時間。
2016年年初,剛跟上一個男朋友分手的pumpkin,感覺自己狀態特別不好,記不住東西,晚上也總睡不踏實,想去看心理醫生。跟父母商量之后,父母不支持,覺得她在瞎想。
pumpkin有位初中好友,從小學習特別優秀,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只是在清華大學讀大四那年,據說因為不想寫論文,休學了,申請到的哥倫比亞大學也沒去成,最后去了美國另一高校,但前陣子再度休學回家,被確診為重度抑郁癥。看到朋友的遭遇,pumpkin感到害怕,她再次跟父母商量。父母說,你要想看就去看吧。
2016年9月,在認識的安定醫院的朋友先期介紹流程后,pumpkin去醫院掛了號、問了診、拿了藥,藥物的對應病癥分明寫的是強迫癥和抑郁癥,費用共計五百多元。藥吃了四分之一后,她覺得自己的狀態好多了,但她認為主要原因是“自己想明白了”。
InMe心跡創始人許瑤2013年因為其他人的抑郁癥而產生過巨大的挫敗感:那兩三年,周圍的親人朋友中不只一個人因為抑郁癥自殺,而她當時對他們的幫助微乎其微,只是勸他們要堅強一點,不要這么軟弱。
“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在國外留過學的人,都對這件事情這么愚昧,更別提我的父母了。”許瑤說。這也成為她從傳統行業跨界到互聯網行業創業做心理服務的直接原因。
與許瑤的經歷類似,暖心理創始人金Z2008年之前在IT公司工作,后來一度陷入到莫名的自我否定中,不愿出門,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進而正常工作都已無法招架。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認為她有抑郁傾向,建議她去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金Z先是在網上找了一套抑郁癥測試題,答完之后她才意識到,自己可能的確生病了。只能正視。后來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她自稱迎來了新生。
感覺到心理學“太了不起”之后,32歲那年,金Z辭掉了原來的工作,去讀了心理學研究生,還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證書。后來她和老師一起,共同創辦了線下心理咨詢工作室,再之后她獨立創辦了暖心理。
在抑郁癥、強迫癥等各類常被提及的心理問題之外,如今人群中更多存在的是與社會競爭壓力變大、生活節奏變快相伴相生的焦慮和狀態不佳。
北京安定醫院在2006年特別開設了抑郁癥研究治療中心。此前,在該院就醫的患者被診斷為抑郁癥的幾乎占了一半。以該院主任醫師姜濤為例,他曾最多一天接待過200多名門診患者,即便平均下來,每次門診人數也都在100人左右,平時病人想要在醫院掛上他的號都非常困難。
“中國精神科從業醫師太少,有執照的不到2萬人,缺口高達40多萬。”姜濤對《財經天下》周刊記者說。
不只醫師資源匱乏,更大的問題在于,普通民眾對心理疾病的認知還處在相當初級的階段。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認為,目前中國心理咨詢服務市場的最大障礙是,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學,對該學科存在認知偏差,因為擔心被歧視,主動尋求心理服務的仍占少數,大多數人找不到正確的方式來應對自己的心理問題。
行業演進
在北京安定醫院已工作24年的姜濤仍清楚地記得,1992年大學畢業剛到該院工作時,一次去北京市衛生局開會,主持人說,安定醫院的來了,結果全場醫生都大笑起來。提到這一幕,姜濤至今仍無法釋懷:“那么多醫院的同行在那里,一提到安定,他們居然在底下哄堂大笑。”
從事心理學培訓職業的葉壯對自己的大學第一堂課同樣印象深刻。在老師講完主要內容后,許多同學問:老師,我們不學星座嗎?什么時候學解夢,什么時候學催眠啊?
北師大心理學在讀博士劉朝瑩在談及自己的體會時說,很多人甚至經常把心理學和占卜算命聯系在一起,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心理學除了臨床心理學這個部分,其實它的內容非常實際和枯燥,屬于理科專業。”葉壯說。
20歲獲得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心理學碩士學位的簡里里,2007年剛回國在中央財經大學黨務部工作時,很多同學問她是什么星座。“中國是我見到的唯一一個張口閉口談星座的國家。”不過,簡里里在奇怪之余,也嘗試著去理解這件事情,“我覺得,人們的內心深處是很想知道自己是誰的,但因為中國歷史的原因,背負著很多創傷,而星座是一個簡單粗暴解決個人心理需求的方式,像一個創可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高歌猛進,越來越多的人對于了解自己、治愈自己有了更為強烈的需求,也具備了這種可能性,而對于新鮮事物接受程度更高的90后一代的逐漸成長起來,則讓這一演進過程變得更為順暢和快速。
從字面看,心理咨詢是以心理學為科學基礎的分支,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方面出現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上世紀90年代之前,心理咨詢在中國一直被認為是偽科學。”簡里里介紹稱,“直到90年代初,一批德國專家到中國培訓心理咨詢師并將規范診療流程引入進來,這一情況才逐步得以改觀。” InMe心跡創始人許瑤已帶領團隊從輕服務入手,逐步切入到了心理咨詢市場。
2001年4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推出《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并將心理咨詢師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2002年7月,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項目正式啟動,此后全國統一鑒定考試每年舉辦兩次,分別是5月和11月。
2002~2010年,一大批有心理援助需求的人苦于在國內找不到靠譜的心理咨詢師來解決問題,他們開始自學該領域知識,有些甚至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證書。曾有來中國講課的國外心理學專家坦言,在那期間,有時他們的授課過程都難以正常進行下去――每位聽課者都試圖將這一課程變為一個“你來治療我”的咨詢過程。這一時期,心理咨詢服務市場基本發力在培訓上,并且質量良莠不齊,大部分從業者并不具備執業能力。
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自2004年首期推出后,一直頗受觀眾歡迎,據稱很多人是受該節目影響而投身心理服務行業的。
不難發現,也正是在那些年,許多在專業上僅粗通一鱗半爪但非常擅長炒作營銷的投機客博出了名頭。他們紛紛通過登陸中央或地方電視臺的方式亮相,雖然沒有專業資質背書,卻有了媒體背書,收費陡增,整個行業一片混亂。
2008年汶川大地震舉世關切。多位受訪者向《財經天下》周刊記者提到,當時地震災區曾廣泛流傳這樣一句話:防火、防盜、防心理咨詢師。歸根結底,大量不夠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涌入災區,已令人厭煩。不過,在暖心理創始人金Z看來,2008年實為中國心理咨詢元年。簡單心理創始人簡里里也明顯感覺到,2008年是一個重要分水嶺,此后國外心理學專家一撥撥地持續來中國提供培訓,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水平在不斷提升。
在2010年之前,因為所學專業為心理學的緣故,簡里里家里不時會有人過來找她解決問題,她一般順手轉給認識的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大夫。有一天,一位經常合作的精神科大夫打電話給她說:“從你那過來的人情況都太嚴重,不要再轉給我了,以后就讓他們直接去醫院掛號。”但從2011年開始,簡里里感覺情況已有微妙變化:一些不錯的朋友找到她,想就個人成長、婚姻、擇業等問題,跟她討論一下。
2012年,工作之余,簡里里開始在豆瓣上解答一些網友的心理求助問題。慢慢地,她發現人們針對心理危機所提的問題總是大同小異,于是她開始有意識地把那些比較高重合度的問題寫成文章,得到了大量關注。簡里里的體會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她發郵件,但大多沒有嚴重問題,往往只是想有一些個人了解,想要知道自己是誰。
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姜濤稱,工作場合被哄堂大笑的情況近些年再未出現,反而像與高血壓類似的疾病,專科醫生有時還會找到他們做輔助治療――某些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藥物后,癥狀會有明顯減輕。
毋庸置疑,無論是醫學界還是社會公眾,大家對心理學的重視程度相較早年已大為提高。
心理學科普正是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多年來一直大力推動的事情。
2008年,黃偉強創立心理學門戶網站藍心網并出任總編輯。2009年,他和兩位心理學博士共同創辦博曼心理,切入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員工幫助計劃,公司的初期定位是為大型企業提供專業的員工心理幫助服務。
但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黃偉強逐漸發現,線下服務實為買方市場,企業EAP并非剛性需求,用這種方式,他找不到心理學人的專業尊嚴。2011年,經深入思考,黃偉強離開博曼心理,創辦了壹心理。
基于多年媒體運營經驗,黃偉強將壹心理的使命設定為“傳播科學的心理學”,通過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心理需求的釋放,再以輕度、低門檻的服務逐步切入心理服務市場。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用戶對內容的消費日趨碎片化,”黃偉強說,“以前人們只有在家里和辦公室兩個場景下上心理學網站,而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為此,他們根據不同場景撰寫相關文章,同時更具針對性地生產有趣、有網感的內容吸引90后用戶。
對接風投
在最初感覺自己狀態不對之后,韓洪剛嘗試過自我調節。當時他按照某些資料上的指導,為自己設置了一個作息時間表并嚴格遵照執行:早上7點起床,洗簌、吃早餐,之后散散步或者跟當時在美國的女朋友聊聊天,9點多騎自行車到健身房,從9點半到11點,進行兩個小時的鍛煉,下午寫論文或者去圖書館,有時還會拿出專門時間用來冥想或聽歌。
與韓洪剛的應對方式類似,數位有過心理治療經歷的受訪者向《財經天下》周刊記者表示,跑步、游泳、瑜伽、找朋友聊天等是他們日常自我疏解負面情緒的主要方式。
成立于2015年4月的InMe心跡,將發展目標設定為“都市輕心理生活服務平臺”。InMe心跡創始人許瑤早前在國外從事地產投資業務。在內容這一重要引流入口之外,InMe心跡另在心理咨詢師個人品牌包裝推廣上傾注了巨大心力,并將主打業務與生活方式相結合,比如引入瑜伽、插花等環節,吸引用戶付費報名,方式則包括線上線下兩種。
許瑤直言,創業前自己對中國心理服務市場的估計是過于樂觀的:與數年前相比,人們對心理咨詢的認知水平的確提了上來,但大家的付費意愿依舊不高,大部分人還沒有養成為一個看不見的服務買單的習慣。這也是InMe心跡選擇從生活方式切入心理服務的一個重要原因。 暖心理創始人金Z早年曾遭遇心理疾病的重重困擾,治愈之后決定投入該行業,幫助更多在灰色地帶彷徨不安的人。
2015年年底,許瑤曾與團隊一起到北京CBD核心區的國貿一帶做過一次市場調研,但結果不容樂觀:這些參與問卷的高級白領們情緒低落時,女性多會選擇買買買,男性則往往表示會去喝酒。
2016年6月,InMe心跡經歷了一次較大幅度的團隊壓縮,人數由20人銳減至10人。許瑤決定,在InMe心跡App這一主陣地之外,努力探索社交、游戲等周邊產品的可能性,希望以此獲取更多用戶,帶動核心業務成長。許瑤表示,他們更多的是在服務沒有嚴重心理疾病、只是需要疏解情緒的用戶。
澤厚資本創始合伙人劉國煒早年在國外留學時既已對心理服務有了相當了解。在他看來,作為一個服務品類,它算不上特別新,但中國起步較晚,近年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年輕白領們心理減壓的需求在增長。InMe心跡在心理咨詢師這一環節把控比較嚴格,并且通過場景化的服務方式,淡化了疾病的特征,用戶能夠在相對輕松的環境里完成心理疏導,這是澤厚資本頗為看重的兩點,因此很快就作出了投資的決定。
2015年12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情感類節目主持人青音宣布離職創業。作為心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青音的最大優勢在于,她自己就是一個“大IP”――效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逾16年,積累了大量忠實的粉絲。在拿到天使輪融資之前,她在移動端論壇――微社區上開通的賬號,已連續16周排名第一,超過韓寒、陸琪等人。2006年,她加入號稱中國心理咨詢界黃埔軍校的“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連續培訓項目”(簡稱“中德班”),開始接受長達3年的深入而專業的心理學治療培訓課程。
2016年1月4日,青音宣布成立“青音魔法學院”。這是一個旨在幫助都市白領心靈成長的學習計劃,根據不同人群需求,開設線上線下兩種課程。在內容豐富的基礎上,青音邀請到了堪稱強大的師資力量前來授課,這其中既包括心理學專家,也包括能夠廣泛吸粉、頗具人氣的當紅主播。當然,這些課程都是收費的。該項目推出不久,青音便順利拿到了創新工場的A輪融資。
做了這么多年的情感、心理節目,青音認為,其實大部分人并非心理有問題,只是一時遇到了情感難題或情緒困擾,而這些問題不一定非要通過心理咨詢師才能解決,有時靠知識更新或生活方式的改變也能逐步將其化解。所以,青音想做的事情,更多是在“泛心理”這一塊,用戶是那些有困擾但還沒有真正患上心理疾病的人,至于心理咨詢,暫時還不是她們的業務重點。
6月23日,心理咨詢平臺初心客廳宣布獲得由引力創投、粉粉日記和某知名女性社群平合投資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初心客廳聚焦情感咨詢,目前看,98%的用戶為女性。該平臺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獲取用戶,已推出付費節目、課程及電話咨詢,日均100多個訂單,客單價為80~100元/50分鐘。此外,它還與眾多第三方平臺進行內容合作,比如大姨嗎、秀美甲、閨蜜圈等,并獲取分成。
在心理危機用戶的選擇上,初心客廳更偏重于預防期。“戀愛過程中的很多人,在某些節點或場景是需要做心理或情緒疏導的,再加上女性和男性的減壓方式不同,有些話她們不愿意跟身邊人說,這就是我們做線上私密咨詢的原因。” 初心客廳創始人舒翔介紹稱。
簡單心理上線伊始就將自己定位于一個連接求助者和心理咨詢師的平臺。創始人簡里里看到,她從小生活的環境里一直都是靠譜的心理咨詢師太少,在醫院之外,人們很難找到此類可心的服務。在高校供職時,她也曾嘗試到線下的心理咨詢工作室兼職,希望接一些社會上的收費案例,但她后來了解到,市場上大部分心理咨詢機構都不夠規范,而且它們的獲客途徑大多是百度搜索,成本很高,很多咨詢師為此要背上銷售任務,否則很難維持正常運轉。
2014年,簡里里幸運地申請到了硅谷英雄學院針對年輕創業者的扶持項目。在那里,她展示了自己的這一心理服務平臺。該學院創辦人――德豐杰創始人、硅谷重量級投資人Tim Draper爽快地答應給她期望中一半的天使投資。回國之后,她又找到華創資本和真格基金,拿到了計劃中的另一半。
2014年6月,網站版簡單心理正式上線。在上線前兩天,簡里里給之前寫郵件向她求助的最近20人發了郵件,推薦了簡單心理。令她頗感振奮的是,上線首日就已有用戶為服務付費。
求解商業化
雖然市場在升溫,但整體進展遠稱不上迅猛,從業者仍需慢慢摸索。
創業暖心理之前,金Z已經在互聯網產品上做過諸多嘗試,曾推出過一款名為“巧克力減壓”的產品。這款產品以工具切入,用戶在線答完壓力測試題后,將會收到站方推薦的各類解決方案。因相對枯燥,用戶忠誠度不高,2015年3月,金Z決定停止運營該產品,轉而推出心理健康咨詢App――暖心理。2015年7月,暖心理拿到由鼎晟天平投出的天使輪融資。
歷經在App上陸續加入雜志、社區、趣味工具、咨詢4個版本的迭代后,2016年7月底,暖心理宣布獲得薛蠻子投出的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正是在投資人薛蠻子的建議下,2016年9月,暖心理上線了直播功能。通過邀請心理導師直播,再將流量引入導師的“暖店”,“暖店”里可以放課程,也可以放個人咨詢服務,暖心理從中抽成。
如今入駐暖心理的很多大咖基本都是自稱“比較接地氣”的金Z本人一個個登門拜訪邀請過來的。
從2012年到2014年,壹心理團隊先后推出了壹心理、心理FM、口袋心理測試3個App;微信公眾賬號則以壹心理、心理測試、心理公開課、心理FM為主,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傳播心理學知識。目前壹心理累計全網用戶已近1550萬、心理咨詢師6000多位、專欄作家600多位、心理主播400多位。
回望創業路,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坦承,之前的一些戰略戰術并非完全正確,因為涉及很多特定原因,他們其實踩了很多坑。他建議后來者如果想要再在心理領域創業,最好能夠單點突破,而不要像壹心理一樣橫向做很多事情。
2015年2月,黃偉強嘗試B端變現。奈何小半年之后,該項收入不足70萬元,他深感團隊氣質不適合做B端生意,最終將其砍掉了。
2015年下半年,壹心理遇到了資金困難。彼時公司賬戶余額僅夠支付兩個月的員工工資,但商業模式仍未找到。先后跑了70多家投資機構,黃偉強頗為傷悲地發現,資本對他們基本上持觀望態度,雖然最后倒也拿到了幾家機構的Term Sheet,但估值遠遠低于預期。
投資人質疑之處大同小異:心理咨詢服務市場雖然很大,但暫時還看不到爆發期,而且看不到有想象力的變現方式。 前高校教師簡里里離職創業推出的簡單心理,希望成為心理治療需求者與心理咨詢師對接的平臺。
2015年10月,黃偉強決定啃一啃商業變現這塊硬骨頭――推出了付費的心理測試和心理課程。用戶的付費轉化率大概為5%。壹心理還在計劃和其他平臺展開合作,比如一些親子、情感、職場類App,通過API的接口給他們提供心理測試,多一條變現通道。
但黃偉強依舊認為,市場需求的釋放不是特別理想,用戶對心理咨詢的接受度不高,需要用輕服務的方式去慢慢切入。目前入駐壹心理的6000多位心理咨詢師,經過篩選,在前臺展示的大概有700多位,每個月約有300多位專家能在平臺上接單。
黃偉強一直希望能夠在商業與理想之間求得一種平衡。但今年,黃偉強稱,壹心理必須成為一家賺錢的公司。
謹遵專業規范是簡里里對簡單心理的基本要求:每位咨詢師在申請入駐簡單心理平臺時,他們需要通過嚴格的篩選,而該篩選標準是比照美國心理學會(APA)的標準而設定;過篩后還要接受咨詢服務經驗調查及督導面試,目前綜合通過率在20%以下;不只如此,咨詢師入駐后,簡單心理還將持續對他們的服務質量進行監督和管理。
在早期設計產品時,出于專業性的考慮,簡里里還舍棄過不少產品的商業屬性。比如求助者提交預約申請需經咨詢師確認,再讓來訪者確認,咨詢師也可以選擇拒絕。在后面咨詢量變大之后,這一功能設計被取消了。但在早期,這些兼顧求助者和咨詢師雙重利益的專業性做法,讓簡單心理通過口碑傳播,迅速在行業內打開了知名度。
目前簡單心理的核心業務是個體咨詢,用戶需支付300~1800元/50分鐘的費用。其他付費業務包括簡單傾訴、電話咨詢等,為用戶提供輕心理服務。上線迄今,簡單心理付費咨詢人次累計已達10萬,營收則以每月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
2015年4月,心理咨詢師柴欣入駐簡單心理平臺。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心理咨詢行業摸爬滾打了8年多。剛剛入駐簡單心理時,他在該平臺的接單量不及他日常工作量的一半,如今則已占到了2/3。
即便在輕服務上,簡單心理也做了很多專業性設置。拿簡單傾訴來說,它的設置是,每位電話傾訴者每周給同一位聆聽者打電話的次數不能超過3次,全部通話次數則不能超過9次。雖然這一做法顯然與商業利益最大化相違背,但簡里里認為,只有嚴格遵循學科規律,才能真正在求助者和傾聽者之間架起良性互動的橋梁。
簡里里也強調,心理咨詢并不僅僅適用于病理性用戶,普通人同樣需要;雖然心理咨詢在國內發展緩慢,但從輕服務切入時,依然需要兼顧專業性,否則就會“略危險”。“輕量級服務不是不能做,而是需要在更規范的方法下去做。”據簡里里介紹,簡單心理也在探索各類輕服務。
在保證個體咨詢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簡單心理正逐步完成心理健康服務產業鏈各端的布局,包括向用戶提供精神科服務、心理知識課程以及向成長中的咨詢師提供督導服務、教育培訓等。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投資總監任棟認為,心理健康服務市場雖然沒有特別明顯的高速增長,但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大大突破了該服務的時空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有效淡化了患者的病恥感,很好地保護了他們的隱私,這為行業發展帶來了不可小覷的想象空間。
就心理學科普作家唐映紅的觀察,當前大眾所談的心理問題其實很多并非病理性的,這些此前甚至未被視作問題的情緒或情感困擾,隨著社會的進步及知識的普及而逐漸凸顯了出來,而關注是改變的起點。
遼寧省阜新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二科主任李海鴻認為,這些創業項目的服務方式都有可取之處,但更重要的還是看用戶希望解決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舒緩一時情緒,這些服務是能夠提供幫助的。
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姜濤在采訪中表達了他對當下心理創業熱潮的擔憂。雖然他也認為互聯網對心理治療的認知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一些情緒問題的確可以通過傾訴和疏導等方式得到有效解決,但在這一過程中,依然需要設定規范的操作流程和合理的評估體系,以確保服務的專業性。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侯玉波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社會心理學研究。他表示,工作、生活、人際關系等各種壓力是很容易誘發精神類疾病的,從統計數字上看,近年罹患心理疾病的人群在總人口中的占比有上升趨勢,但當下心理服務創業機構,如果沒有多年專業學習與經驗積累,是很難科學應對真正復雜狀況的。不過他同時認為,移動互聯網技術或許會為這一行業帶來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