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15:31: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學科作業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物學科是高中知識系統中的一個關鍵構成部分,對于當代高中學生而言,學好生物無論是對自身的知識積累或是對未來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所以高中階段的生物老師應該對日常授課的經歷進行總結,并不斷調整、修改教學方案,構建以實踐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讓高中生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對生物學科涉及的知識內容進行理解和記憶。為此,作者歸納日常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經歷,設計在現代高中課堂為高中生開展生物學科實驗操作的教學方式。
一、利用實驗設備引導高中生接觸新的生物知識
生物學科所研究的物質,并不像化學或者物理學科那樣能夠直接通過肉眼觀察出物質的變化,所以掌握顯微鏡的使用及操作方式是探究生物課題、領會生物知識的前提。為此,高中階段教授生物課程的老師必須要詳細地給高中生分析使用顯微鏡及其他實驗設備與器具的方式。
比如,在教到人教版生物.《走迸細胞》以及后續的《組成細胞的分子》等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高中生到實驗室學習怎樣使用顯微鏡儀器對生物的細胞結構實施觀察。在實際操作之前,教師要先對細胞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導入,利用模型或者投影設備給學生展示植物、動物或者人類的細胞結構,并配合細胞圖片模型給學生簡單講解細胞在生物中的作用,從而引起高中生探究細胞知識的興致。隨后,教師再讓高中生嘗試自行利用顯微鏡設備觀察多種生物的細胞。由于洋蔥細胞排列有序,細胞的外膜以及內核等結構非常清晰,所以最初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洋蔥外皮的細胞。為了讓高中生掌握總結實驗過程以及觀察結果的方式,教師可以分發實驗報告冊,并叮囑學生把實驗操作的過程和方法詳細、精確、有序地記錄在手冊中,同時還需要配合圖片,通過畫圖方式將觀察到的細胞排列形式。單個細胞的結構繪制在報告手冊中。
二、聯系授課內容給學生布置課外生物實驗作業
生物學科和生活之間存在各個層面的關聯,所以高中階段的生物實驗學習不能僅僅停留于課內環節,而應向課外環節輻射和拓展,這樣才能令高中生對生物學科形成全面而客觀的認知。為此,高中教授生物課程的教師可以立足課程教授的內容,給高中生安排一些富有趣味的簡易實驗作業,使高中生能利用手頭的材料開展實驗,達到培養檢驗能力與實踐精神的目的。比如,生物教師在給高中生講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這章內容時,可以分別給學生介紹蒸餾方式、壓榨操作以及萃取操作三種提取精油的技術方法。對于萃取提煉以及蒸餾提煉兩種對實驗操作要求較高的提取技術,教師可以在實驗室讓學生嘗試通過這兩種方式對不同植物進行精油提煉實驗,比如可以教導高中生利用蒸餾系統提取鮮花花瓣的精油。而對于壓榨提取技術這種對實驗操作要求較低的精油提煉方式,教師可以將這項實驗作為課外鞏固作業,讓學生在家里完成。例如,學生可以收集一些橘子皮作為壓榨提取的材料,并根據正確的實驗程序將橘子皮中蘊含的芳香油榨取出來。教師在布置實驗作業時,可以叮囑學生注意檢驗實驗方式對精油提取效果的影響。具體而言,學生可以把橘子皮分成兩批,一批沒有浸泡過石灰水,一批先浸泡再壓榨。然后將兩種提取液靜置,最后利用檢測提取量觀察精油的純度。
三、利用富有趣味的實驗引導學生養成生物興趣
實驗是支撐生物學科的基本內容,要使高中生對生物學科形成濃厚的研究興趣,教師可以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材中探尋富有趣味的課程內容,并針對這些內容創設對應的操作實驗,使高中生可以共同參加到實驗學習中。
比如在給高中生教授《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這個章節的內容時,由于本章節屬于選修課程,教師可以依據課時安排,讓學生從發酵腐乳、釀制果醋以及腌制泡菜三個實驗中選出1-2個進行學習。如果學生對本課題的興致高昂,教師可以抽出時間分別將三個實驗教授給學生。例如,飲用果醋能提升消化速率,達到健胃消食的效果,所以教師可以教學生釀制果醋。實驗之前,先將班內學生分到不同的小組中,讓每個小組自行準備葡萄或者蘋果等水果材料,同時再依照老師的指示,備齊實驗操作需要用到的工具和香醋進行實驗。先把準備好的水果清洗干凈,再把外皮剔除,使用榨汁工具把切好的水果完全榨成汁液并徹底過濾,加入香醋并靜靜等候果汁發酵為果醋。在生成果醋之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使用試紙對果醋汁液進行酸性測驗,判斷果醋是否釀制成功。通過發酵實驗,能使高中生感受到生物學科對生活的價值,從而對生物知識產生探究興趣。除了釀制果醋外,教師還可以把制作腐乳的實驗作為課外作業安排給學生。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教師如何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1.課前的有效備課準備
有效備課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傳統備課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動詞描述的教學目標,學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需要準確了解。備課時應盡量用知道、說出這樣的動詞。生物學科注重實驗和實踐,因此課前的準備更應該充分、有效。課前準備好上課要用的標本,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學案。如:在講《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課時,我準備好了兩個學生共用一臺顯微鏡。由于學生對顯微鏡非常感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對于剛接觸生物的初一學生來說,無形中提高了對生物學科的興趣。
2.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教師要立足于改進課堂教學行為,精心上好每一節課――實現有效教學。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學生學習、成長的角度出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環境,設計并實施教學,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好第一節課是開啟學生學習興趣的大門,成功有效的第一堂課,決定了以后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的興趣取向。如何使學生了解生物學及生物與生活、生產、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應用呢?首先要用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這方面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角色扮演、演講(我曾養過的……動物)等形式來使學生體會到豐富多彩的生物學知識,了解到更多生物的奧秘。
由于初中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夠完善,特別是理化知識的匱乏,一些教學的難點學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進行生物課堂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這些內容要做必要的講解,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時間都來探究,因此教師的精心設問、精講點撥不可缺少。實現“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轉變。教材中設置的一些資料分析、實驗探究等,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了也可能不會回答,所以不能照本宣科,要通過實驗探究,從現象探究事物的本質。
重視做好演示實驗;上好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三是引領、指導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的意識;四是重視課外實驗,使實驗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五是教師要善于用小實驗、小制作等方式為學生解惑釋疑,最終引導學生養成用實驗解惑釋疑的習慣;六是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生產實際、以及現代應用技術緊密聯系,突出知識的應用。
課程資源――不僅來自教材,也來自教師和同學的交往、各種媒體、網絡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讓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經驗、感受等的載體與渠道,都是學生學習的有效資源。學校開發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蘭文化,學生通過親手種蘭、養蘭等活動,既陶冶了情操,培育了蘭之精神,又豐富了生物的知識,更加深了學習生物的興趣。
3.有效設計練習題
練習題設計要有針對性;利用空余時間,網上尋找習題,經過篩選,自己編輯了一課一練,重在基礎知識的訓練。課前準備好預習的學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解決一些基礎知識。練習題設計要有層次性,關注測查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作業布置分層結合,視學生實際及時調整各層次學生的作業數量及難度,具體包括鞏固性作業和提高性作業。例如:在設計《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課練習時,整體水平較弱的學生,主要完成血液、心臟、血管的結構功能特點,血液循環的組成等基礎題,這樣有利于提高他們的信心;整體水平較好的學生完成提高題,如:靜脈輸液時,舌尖為什么感覺甜的,葡萄糖是經過怎樣的途徑到達舌尖的?以加強對知識的強化,少做一些重復性機械題,同時要多布置一些拓展性、發散性題目。練習題設計要有聯系實際問題突出知識的應用。生物學科本身就和實際問題息息相關,在生物練習中設置一些資料分析題目,對于學生各方面知識拓寬非常有效。例如:在講到《生態系統的穩定》時,通過對溫室效應、酸雨等一些當今突出問題進行考查,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學習生物的重要性。
4.注重對課堂的自我評價和課后的反思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注重學生課堂的動態表現和分析評價課堂教學活動,能夠促使教學的有效改進,使學生成為有效教學的“主體”;而課后思考與教學后記是有效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能持續有效教學的保證,也是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是直接影響教學效益的因素,教學反思和評價則是通過對上一階段的教學進行總結,為提高下一階段教學效果打基礎。所以說教師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學態度能夠給有效教學注入“活性酶”。這就是教學思考和評價行為應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包括教學活動之前、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及教學活動之后的原因。
通過幾年來的生物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努力作好本職的工作,充分利用生物學科的優越性,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課外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開發,充分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發展的前景,感受到生物學科獨特的魅力,以激發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從知識、情感、價值上盡情的享受課堂、享受生活,從而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
摘要:中學生物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生物教師職業專業化的基礎,是培養優秀中學生物學科教師的目標,發展途徑是應用生物學基本觀點,指導教育實踐和生活;增強實驗動手能力,能通過實驗補充及拓展學生視野;關注生物前沿發展,并轉化為教學素材;以研促教,培養學術研究能力;充分利用校本資源,提高生物學科素養;深入學生群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關鍵詞:生物教師專業化 生物學觀點 實驗能力 生物前沿 學術研究
教師專業化,就是教師按照工作崗位的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訓練,獲得學科專業知識與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從教素質,取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過程[1]。
中學生物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生物教師職業專業化的基礎,是培養優秀中學生物學科教師的目標,也是提高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措施。針對學科特點和教師發展現狀,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應用生物學基本觀點,指導教育實踐和生活。
生物學科教師專業化,應有別于其他學科教師專業化,能夠以生物學基本觀點指導實際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在生物科學中,還包括許多樸實而又博大的基本觀點,有唯物觀點、辯證統一觀點,用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研究的思想方法,創造性
思維等。這些基本觀點不僅對學好生物學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對實踐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導價值。
教師應在基礎知識、基本教學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通過生物學科的教育實踐和工作生活,充分體現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增強生物學科意識,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一)唯物的觀點
一切生命和生命現象都有其物質基礎。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進化過程演變而成的,體現了生命起源的物質性。C、H、O、N、P、S等元素組成了核酸、蛋白質、糖類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構成了生物體(病毒除外)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體現了生命的物質性。生物體的生長發育、生殖、遺傳變異、應激性等一切生命現象都基于細胞的新陳代謝,都可給予物質基礎上的解釋,這反映了生命現象的物質性。
貫徹唯物觀點,建立科學發展觀。比如對于生命的起源問題,能更進一步認清神創論或創世說的不科學性,為進化論的提出鋪設了基墊。
貫徹唯物觀點,培養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態度。主觀意識要適應客觀環境,不脫離現實生活,不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認識自己,從實際情況出發,促進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
(二)辯證統一的觀點
構成各生物體的元素都可在非生物界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說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不同的細胞都有相似的結構組成,體現了細胞結構的統一性。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這是生命科學最基本的觀點之一,如葉綠體、線粒體的結構分別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統一。
以辯證統一觀點,作為教育實踐的基本理念,全面看待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例如協同進化現象,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既進行著生存斗爭,而生物和生物之間又在相互選擇,共同反正,生存著的生物也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環境,正是這種既斗爭又統一的各種復雜關系,構成了生態系統,建立了動態平衡。
以辯證統一觀點,正確處理個體同周圍環境的關系。比如在教師和學校之間,教師個體的知識和技能水平限制著學校的發展,學校某些教學條件也會制約教師的成長。但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能使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大為提升,有利的教學環境和管理策略也能促進教師的發展。兩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也相互制約。作為教師個體,在充分利用學校各有利條件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對學校發展作出貢獻,使個人和學校得以和諧共進。
(三)動態、變化、發展的觀點
生物的組成物質是動態變化的——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使生物體每時每刻進行著新舊更換。細胞和生物個體是動態、變化的——它們都有一個發生、成長、衰老、死亡的動態變化過程。細胞和生物個體的結構與生理、生物和環境的關系等也是動態、變化、發展的。
在教學實踐中,能以發展的觀點解釋生命現象、看待生物科學發展前景和學生的個體成長;在實際生活中,能認識到社會和生活環境處于發展變化中,教師自身發展也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二、增強實驗動手能力,能通過實驗補充及拓展學生視野
高中生物實驗,是該學科內容組成的一部分,對了解學科基本知識、原理、現象、發展規律等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理論的分析和實際操作的科學性。除此以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不斷提高實驗操作能力,以實驗檢驗理論,以理論知識輔助實驗的改進,促進教學研究水平的發展。 例如提取DNA,教材所用實驗材料是雞血,還有沒有其它的材料可替代,或更理想的材料可選擇?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的甄宗秋老師,改進了該實驗[2]:利用成熟鯉魚精巢作為實驗材料。成熟鯉魚精巢中存在大量細胞,其主要部分細胞核,含有豐富的DNA分子。通過對教材實驗改進前后的對比,發現不僅減少實驗成本和材料用量,更是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這樣,在解決某些問題時,便可應用到其中。例如:由于實驗材料用品所限,有時候需要設法替代,下列各項中正確的是
A.做DNA粗提和分離實驗時,用新鮮羊血代替雞血
解析:羊為哺乳動物,血液中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DNA含量極少。
而學生可能會問,那可用什么材料替代?以上的實驗研究結果便提供了參考答案。
另外,還要能夠會用實驗,借此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再現,拓寬知識面,提高對生物學科學習興趣。比如,利用證明光合作用產物有淀粉的實驗制作印有圖象的葉片,方法是在暗處理后取一張底片放在葉上,葉底托一張黑紙,再用夾子將兩塊玻璃上下夾住葉片,使底片與葉片貼緊,陽光下曬3~4小時,其它步驟相同。最后,將此葉片晾干、壓平,系上彩帶就成為一張有像的樹葉書簽。通過實驗,不僅讓學生實踐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經典實驗的設計,而且還能助長興趣,提高實驗應用能力。
三、關注生物前沿發展,并轉化為教學素材
生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學科,前沿科學既是對已有知識的補充、發展、修正,也是學科探索精神的體現,它完善了學科的知識體系,增強了其實用價值,也激勵著生物人不斷進取、向上、敢于挑戰和實踐。
例如在免疫治療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單克隆抗體技術,向學生介紹新興科學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在講到低溫只是使酶活性降低而不是喪失時,引用美國提出的人體冷凍技術,讓學生從理論和技術等方面就冷藏后的人還能不能復活進行討論;我國神七問天帶去的植物種子,在太空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的條件下,能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從而獲得新型品種,是誘變育種的一個重要實例。
對前沿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是高中生物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沒有對知識的更新,意味著陳舊落后,禍害學生,沒有對知識的補充,意味著停滯不前,耽誤學生。發展中的教師應與發展著的學科息息相關,以學科的發展武裝頭腦,以學科的進步促進能力的提高,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四、以研促教,培養學術研究能力
學術研究是借助已有的理論、知識、經驗對科學問題的假設、分析、探討和推出結論,其結果應該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觀規律的,是對未知科學問題的某種程度的揭示。
作為發展中的教師,特別是自然學科的中學生物教師,應該抱有對周圍事物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要知道,書中的“理”來自自然,書中的“例”也源自自然,學科的發展更是依賴于自然。要能夠利用生物學科觀點、規律解釋身邊現象,還要能夠從身邊小環境反襯學科理論,使之相互促進,不斷發展。
學術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調查法。例如,在校本課程的研究性學習中,我帶的幾個學生的課題是:金中百年老樹的調查。經過資料查找和對相關人士專訪等,整理出來的調查報告不僅反映了金中校園百年老樹的命運變遷,總結了環境和人類活動等對校園小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從另一側面以小見大,映襯了潮汕地區百年老樹的管理情況和受重視程度,進而為可行性強的管理保護措施的提出了提供了參考。
調查中還整理了部分植物的特征,拍攝了大量的植物照片,這些都可補充教學素材庫。
除此之外,還有實驗法,能夠圍繞一個課題展開探索,提煉結論,對生物學科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大自然就是一本厚厚的教科書,它為學習者現出科學神秘的面紗,也引領好學者通往知識的殿堂,但前提是得先打開這本書,并通讀它。走進課本,更要能走出課本,接受自然神圣的洗禮。
五、充分利用校本資源,提高生物學科素養
學校這一小環境,是一個復雜開放的生態系統,中學生物教師要關注并了解校園的生態環境特點,要能為校園的規劃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比如校園綠化,如何根據地域氣候、土壤和建筑環境特點,種植旁道樹和花圃草坪,生物學科教師對此要加強認識,并形成一定的見解,不斷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又如生物園,是生物學科的第二課堂,也是教師發展、提高的重要園地。
六、深入學生群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很多人對教師職業都有這樣一種看法:教書若干年,就是重復同一個內容、講同一番話若干次。如果不在教學方法上求變,因材施教,那豈不成了教書機器。中學生物教學的根本,還是回到學生群體。學生對學科的態度、知識水平都將影響教學的效果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了解學生的方法很多,可以是通過作業和測試分析,課堂提問和觀察,談話聊天等,也可以是學生疑問的解答,這一點非常重要,一方面,學生的問題體現了其知識水平和認知障礙,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師知識結構的盲點,或學科內容與現實的矛盾,或學科間的聯系等。中學生物知識系統,尚不是很完善,基礎知識和高等教育內容仍需進一步磨合,教師知識結構也需要不斷整合和磨合;生物學科作為一門自然科學,不能脫離現實,學科理論和生活生產實際要建立合理聯系……教師雖然在教學工作中也在不斷發現、積累和擴充,但畢竟能力和精力有限,能借助學生的參與,就好像延伸了一個個觸角到社會、生活的很多角落,能由中得到啟發,不僅讓教師了解學生,也讓教師了解自己,并得以不斷提高。
對學生問題的解答,可以解決學生存在的疑難,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完善教師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科素養;綜合學生普遍提出的問題,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適時而教。例如必修Ⅲ人體體溫的調節部分,有這樣一個題目:對于高燒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輔助治療措施降低體溫。下列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A.加蓋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額頭上敷一冷水浸泡過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試四肢等部位 D.適當撤減衣被, [答案]A。而學生在實際中的認識是:發點燒,吃了藥蒙上被子,出出汗就沒事。這個問題如何解答?
這體現了知識和實際應用的聯系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個人也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竟是個普遍存在的疑問。課堂上,我沒有把我的看法直接告訴他們,而是讓學生談談退燒的一些經驗和經歷,很多人都提到家長采用蒙被出汗的方式,而有的用酒精擦身,有一女生回想起不久前發燒,醫生囑咐不能穿太多衣服……結合查找資料的情況,發現:蒙上被子出汗是家長的做法,醫生的建議是適當撤減衣被。高燒不退,可以通過物理方法幫助散熱,如果再加蓋衣被,更不利于熱量的散失了。而對于低燒且代謝未出現紊亂時適當加蓋衣被,能促進出汗,加快散熱,但高燒不退,這種做法適得其反,可能會使病情加重。所以當出現高燒時,要注意情況的區別,不能盲目。
參考文獻:
[1]傅道春 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7(2005.5重印),95.
[2]生物學教學 2008(33).6,39-40.
一、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老師不重視
初中階段,很多老師依舊殘留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偏科思想,對生物這門學科不重視。并且,許多教師依舊停留在理論教育上,不注重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導致實驗課成為學生按照步驟完成實驗的任務。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對實驗這個學習方式的理解,更使得學校實驗室資源不斷地被浪費。脫離了實驗,既降低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也間接降低了學生動手探索的能力。
2.學校實驗室資源欠缺
一些學校由于經費等原因,往往在實驗室器材上縮減開支,造成了很多學生沒有可以操作的儀器,或者多人共用一套儀器。有的學校甚至因此取消了實驗課,這一系列行為直接降低了學生對實驗課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由于學校對初中生的課程安排太過緊湊,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偶爾都在準備著做其他課程布置的作業。
3.課程安排與實驗課時間協調不足
就當前許多學校的初中教學情況來看,英語、語文、數學三門學科分數比其他科目占得多,所以占據了學生許多的課業時間。同時,這些科目布置了大量的課余作業,而實驗課占的課業時間少,這一現象使得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難以直觀地感受實驗課的重要性。同時,就當前教育中考核方式來看只要能記住課本上的知識,便能夠考出理想的成績,這樣更使得學生不愿意動手,更傾向于死板地背和記,卻缺乏了自己的思考。
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淺析
1.改變學校教學思路
在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今天,學校的教育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學校應該在抓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思維的培養。其中,教師應該起好模范帶頭作用,帶頭認識到生物實驗教學對學生思維培養的意義,同時合理安排各自教的科目對學生課余時間的分配。除此之外,老師更應該鼓勵學生不僅重視課堂上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與實際能力結合起來的實驗教學。
此外,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學校更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不是一味地填灌給學生知識,而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到事物的本質。并且,學??梢猿浞值亻_發實驗室,以方便提供學生課后進行相關實驗的自學。將課本中的圖片搬到現實中來,充分提高學生對實驗學習的積極性。
2.提高學生對實驗教學的認識
在以分數和排名為重的引導下,學生容易忽略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而是一味地追求做題做對就行,這是錯誤的。興趣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學生自學,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是值得鼓勵學習的。生物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很多理論知識都是生物學家不斷地做實驗總結出來的。實驗室是學生提高創新思維的地方。只有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程的積極性,實驗課程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可以通過建立健全的生物實驗教學的評價體系,提高師生對生物實驗課程的重視度。其次,通過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讓他們享受到自己探索發現出與課本同樣結果的快樂。再次,可以設置相應的實驗動手能力的考核,增加學生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
3.科學地安排實驗課程
生物學科的特性決定了高中生物教學難度比較大,生物教師必須改變傳統以書本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文章以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為出發點,從規范生物實驗教學管理、采用現代化教學方法、著重考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和構建生物課程教學團隊五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中生;生物學科;動手能力;教學效率
生物是理科生的必修課,新課程改革對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生物教師要依據學科特點和高中生的知識構成,改變傳統以書本理論為主的教學方法,增加實驗教學比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主動參與到生物學科的學習及實驗中,培養他們的生物學習興趣,提高其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以全面掌握學科知識,并在實際生活及工作中加以應用。
一、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
應試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強調學生的成績,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對生物學科的理解和認知僅限于理論層面,與高中生物教學要求及目標相悖。生物學科中涉及到很多實驗內容,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教育部門和生物教師要依據素質教育要求,改變傳統的生物教學方法,強調實驗操作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實踐中,通過實驗訓練及操作,不斷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及生物教學效率[1]。
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學效率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學效率,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出發。
(一)規范生物實驗教學管理
部分高中學校由于缺乏資金,沒有專門的生物實驗室,實驗設備和器材不足。因此,就要求學校依據自身發展水平及高中生物教學要求,整合現有生物實驗資源,采用多種集資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并對學校生物實驗室進行科學管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從根本上增加實驗教學比重,實現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采用現代化教學方法
高中生物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比較固定,很難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生物教師要依據高中生的具體學習訴求,采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應用到生物課堂教學中,使書本上的內容更加直觀和具象化,使學生能夠更全面的認識生物教學內容。生物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借助具象化的實驗,培養高中生的動手能力,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目標。
(三)著重考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對學生的考核注重理論性,很難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進行考查,對學生生物學習情況的考查具有片面性,這種考核方式,使學生的動手能力被弱化。要將課堂實驗情況、作業、實驗報告等作為評定學生成績的重要指標,對學生動手實驗操作能力進行量化考核,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引起學生對實驗的重視,又能夠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學效率。
(四)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在生物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觀察,從而發現實驗過程中的細微變化,繼而充分發散思維,對實驗過程及結果進行推理。生物教師要依據高中生物教學要求,由易到難地為學生設計實驗內容,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不斷提出問題,并通過動手操作,不斷尋求答案。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初期,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比較差,實驗結果也容易出現偏差,在該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對實驗進行不斷重復和改進,從而得出想要的結果。通過具體的實驗,能夠使高中生的生物實驗水平不斷提高,思維得到啟發,為生物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該學科教學質量,實現最終教學目標。
(五)構建生物課程教學團隊
應試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重點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生物教師很難兼顧學生實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砂才庞薪涷灥纳锝處熃M成教學團隊,開展高中生物教學工作。教師要依據自身的特長,對教學內容及任務進行合理分擔,實現教學經驗的整合,確保書本理論知識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同步性,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科規劃,使學生依從于具體計劃,進行生物學科的學習。例如,部分生物教師在細胞教學板塊比較擅長,而部分教師則比較擅長植物和微生物教學,可使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類目中,為學生提供指導,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良好的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語
高中生物教學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其中實驗教學尤為重要。生物教師要依據學科特性,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實驗環境,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時間,指導學生對書本實驗進行操作和延伸。通過該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目標。
作者:張富財 單位:云南省元陽縣第一中學
關鍵詞:機智教學;策略;生物教學
教學機智,是指凌駕于教師基本教育教學能力之上的教學判斷力和應變力,是教師智慧和能力的結晶,是衡量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標尺。具體來說,機智教學包含教師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地應對復雜教學情況的應變力;二是善于探索和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生物學的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相對而言,生物學科的學習難度較大,生物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方法,對于青少年強大的求知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卻深深地影響了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態度。若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機智的理論,靈活地開展教學工作,致力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定能創造更好的教學效果。就其具體運用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拓展:
1.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養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
過去的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突發事件或者其他復雜事件的處理往往采用利用教師權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一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教師觀念的落后。因此,要想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好機智教學的理論,就必須首先從轉變教師的觀念開始。新課改中規定,教師應當由過去的教學中的“權威者”改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同時,教師還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在教學方式上,教師除了要傳授知識外,還應當創造性地利用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生物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中創造性地利用教學資源,要善于在課堂設計中把靜態的課程文本轉化為動態的課程實施活動,讓學生參與生物課程的活動中來。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提出質疑,并以學生的質疑為基礎組織自己的教學。
除了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們還應當重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同樣也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學中的長處和短處,以及反思自己的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幫助生物教師養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能夠更快也更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機智水平。
2.尊重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實踐能力
生物課程的機智教學離不開新課改的指導。要想在生物學科的教學方式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還應當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自主探索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做到尊重和信任全體學生,努力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自由而又輕松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表達和交流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允許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彰顯自己的創造才華。
實際上,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因此表現在生物學科中的實踐能力其實指的就是要提高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獲得真知。生物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實驗在生物課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生物教學中,要多增加實驗課程的數量,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的實驗課程的指導,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
3.善于留白,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間
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還表現在教師善于在教學中 “留白”。教師的“留白”指的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不僅要善于把應當講的基本知識講透徹,同樣也要給學生留下繼續探索和學習的空間。這一“留白”具體而言,可以是作業,可以是實驗,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疑問。生物課是一門科學性質很強的學科,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師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要注意激勵和鼓舞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品質,給學生鍛煉自己的機會。教師在課堂中 “留白”也是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突發事件的好辦法。
總的來說,在生物課堂中運用機智教學的理論,有助于提升和優化生物課程的教學效果。但是,機智教學理論在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絕不僅僅是以上三個方面能夠完全概括的。教師教學機智的能力和水平還跟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素養息息相關。因此,讓機智教學更好地指導生物學科的教學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值得我們做出更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目前重回分科教學,新人教版生物學科與浙教版科學的生物部分相比,難度有所降低,內容更加細化,為教師創造了更多發揮的空間。就第一章第二節《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課題而言,內容要比原科學學科的相關部分要求更加細化,也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
進行一定區域內的生物調查是新教材給出的第一個活動課題,分析教材中的調查要求:“學生分小組在一定范圍內調查觀察到的生物數量與生活環境等特點,并進行適當分類。”其提示選擇范圍可以是校園、公園或農田,主要希望通過該課時,使學生了解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學會按照不同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在調查過程中通過使用路線圖、平面圖等方式設計調查路線。
但若僅按照教材要求組織進行,教師將面臨以下問題:
一、學生的學情
本節課為七年級新入學的第二或第三節課,幾乎就是在開學第一周實施。這時候新的班級才剛剛完成,不論是小組學習還是班干部培養,也才剛處于起步階段,班級并不容易體現出太好的紀律養成。此時若進行校園內課堂外的集體活動,對教師的組織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若活動太復雜,不容易實現。
二、課堂還是課外
生物學科本身課時有限,估計很多教師的策略是將該活動作為課外補充的活動,指導學生課后進行自主調查,選取其熟悉的各種環境進行。但這樣的話,學生缺乏教師的即時指導,在實施過程中若遇困難,不容易解決。若將調查置于一節常規課40分鐘的范圍內,則相對而言,教師更容易起到指導作用。
三、調查的深度與廣度
教材要求僅僅是進行生物種類調查,其指向性是不明確的,即使在一個非常小的范圍內,生物種類也非常多,哪些才是需要記錄的呢?并且,學生如何了解他所發現的各種生物?即使學生有查閱資料的能力,但若沒有明確指向,他們要進行大量未知生物種類查閱也是困難的,不但要占用大量時間,而且效率不高,即使像對未知植物進行分類檢索這樣的基本工作,也并非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通過一張圖片就能夠實現。
簡單小結教材要求的不足之處:
(1)對于剛剛接觸生物學課程并且僅上了兩節課的七年級新入學學生,調查的指向性不明確,學生普遍有畏難現象。
(2)教師較難在室外課堂掌控近50名學生并進行細節指導,特別是當調查范圍較大,而調查內容較多的情況下。
本課題的關鍵詞是“調查”,目的是創設適宜條件,令學生體會調查與分類等概念。因此我在實施過程中,設計出一個更加符合實際操作的方案,在達到教材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實施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實踐。
首先,本節課作為校園活動課,在一節常規課時間內實施?;顒訄龅剡x取為校園的小花園,長寬不需要超過30米,這樣的小花園估計在任何一個校園都容易找到,具有普遍性。學生在教師視野范圍內活動,集中講解與隨機點評都容易實現,使教師掌控課堂成為可能。課程實施的目標,就是使這一個在大多數情況下作為課外補充的活動,轉變為一個可以在課堂實現的教學活動。
其二,在調查過程中使用小花園的大比例尺精確地圖(如圖),這樣的優點在于每一叢植物都可以在圖中表示出來,因此指向性非常明確,也符合教材(接觸使用地圖或設計調查路線的要求),并且也將調查的范圍限制在植物――高大的喬木或灌木上,使實際操作更容易,指向更明確。
其三,也是設計關鍵點,就是以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具體實踐。 第一個問題學生非常容易實現,即:“在地圖中指定一棵植物,借助《校園植物圖冊》調查其名稱與生活環境?!边@里提供了學校自行編制的《校園植物圖冊》作為檢索工具,使學生可以通過實物與圖片的直接對照來確定植物名稱,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體現了對學生看圖用圖的要求。在實際使用中,我并沒有向學生提供整個校園的圖冊,而僅僅選取了一部分,這樣的目的同樣是降低學生搜索的難度,提高效率。
注:在實際操作中,若擔心學生看圖與確定位置困難,可以通過以下簡單方法進一步降低難度。
(1)在發給學生的地圖中就一棵植物標注號碼。譬如一個班級有13個小組,則每一個小組領到一張在“一棵植物”上標注其組號的地圖。(2)在實地對應植物上掛牌,標注與地圖上相同的號碼,掛牌要明顯可見。通過以上設計,學生只需要在實地尋找到自己對應號碼的牌子,就知道這是他所要調查的在地圖上標注的植物。由于實地范圍有限,牌子也很清晰,因此最多耽擱學生一分鐘的時間。
第二個問題是對學生調查實踐的考驗,即:“在《圖冊》中指定一種植物,在花園中調查它們的分布狀況,并在地圖中標注它們的位置。”本考察的難點在于學生不但要在實地找到與圖冊對應的植物,而且還要找到全部相同類型的植物,并調查數量。學生若實施以上要求,其實也就是達到了解調查的要求與方法,并對生物進行分類的學習目的。
以上的調查要求僅僅是使學生了解植物的名稱與大致情況,最后要對學生形成小組作業的要求:
(1)拍攝你感興趣的一種植物照片(一張或幾張),要求能表現出植物的特點。
(2)調查該種植物在地圖范圍內的數量和生活環境。
(3)上網或者通過其他途徑搜索該種植物的信息,摘錄幾條向其他同學介紹該種植物的特色。
(4)在校園地圖上標出該種植物的位置。
(5)設計一張介紹卡片,將以上資料匯總在一起。
促進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完善調查與資料收集工作,從學生上交作業的情況看,課堂效果是比較理想的。
以上設計通過明確調查的指向性,合理規劃調查范圍與提供合適參考資料,使這節看起來不容易在課堂實現的活動課變得較易實施,體現了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獲得知識的特點。并且,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帶著“尋”的目的參與,中間充滿樂趣,也能夠體驗“尋獲”的成功感。在教學素材上合理使用自編的《圖冊》與制作精確地圖,為活動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體現出一定跨學科活動的性質。
簡單小結該設計體現的新穎之處:
(1)趣味性:在兩個指向性要求中,都突出“尋”的作用,使學生在按圖索驥的過程中體驗尋找的樂趣,適合引導新入學學生逐步培養對生物學科的興趣。
(2)知識性:兩個指向性要求同樣體現“調查”的知識要求,并為學生在以后的“校園植物掛牌”活動打下一定基礎。
(3)跨科綜合:本設計既體現生物學科知識點,同樣也是地理學科識圖用圖的基礎活動,具有一節課,兩學科綜合的特點。
通過以上改進,將校園的范圍縮小,在任一學校均較容易尋找適當的小花園,控制學生在教師視野范圍內活動,達到即時指導的目的;而且將調查的要求具體化,使任何一個組內的學生,都能夠明確自己的調查目標與調查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調查任務,收獲成功感。
在一節課的授課時間內,教師較易指導班級在校園內開展植物調查活動,做到當堂完成,當堂匯報,避免了將該節授課內容作為課外學生的自我活動,從而缺乏教師的直接指導。而布置校園植物調查的小組作業,使該活動具有連續性,學生也樂意參與完成,從作業完成情況看,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