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美術教育發展論文

美術教育發展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1-09 06:32: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教育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美術教育發展論文

篇(1)

1.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自愿學習美術,就必須提高他們對于美術課程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方式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體驗,如進行多媒體課件展示,現場繪畫教學并讓學生練習等室內教學方式,還可以將課堂搬到室外進行寫生練習或是田野調查等。這樣不僅能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應用,還能使學生通過的親眼觀察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經驗,得到更多的教學成果。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是被動地學習美術知識,而是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2.豐富教育資源

首先,應加強師資培養。教師是學校教育質量的基石,教師的教法不能一成不變。擁有豐富教師資源的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學培訓,教師之間相互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聘請有經驗的教育專家進行教師培訓,或是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的教育經驗等。對于缺乏美術教師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相關部門應該給予前去支教的美術教師一定的補助,為他們提供教學資源,并且鼓勵美術教師前去支教,幫助偏遠地區的學生。其次,應豐富教學設施和教學類別。中學的美術課堂大多只是教師口授、展示圖畫的教學形式,枯燥的美術課堂難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美術教師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學校應購進美術器材,甚至是開設單獨的美術畫室,學生可以在里面聽課、練習繪畫;補充圖書閱覽室的美術書籍,供學生借閱學習。美術的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它不單包含繪畫這一類別,開設類別豐富的美術教育課堂可以讓學生多方面了解美術,從更多的角度感受美術課的魅力,如陶藝課程、手工創意課、剪紙課程等都對豐富美術課堂起著重要的作用。

3.轉變教育觀念

要轉變教育觀念,不以分數高低、就讀的學校是否是重點學校來評價學生,而是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學校少關注一點升學率與排名,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注重發展學生的特長,學生能發展得更好。

篇(2)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光的碩士論文《美術考前班現象研究》中講述了“考前班的出現,反映了我國基礎美術教育和高等美術教育系統銜接出現了斷裂,但是美術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國教育體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對于現有的高中美術教育應試的補充。基礎美術教育和高等美術教育之間的銜接將是我國美術教育體制變革中面臨的重要問題。”謝裕宣的《透視廣東美術高考補習現狀》介紹了改革開成二十多年來,隨著廣東高等美術教育的迅猛發展,遍布全省的美術高考補習班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成為中等美術教育的補充型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以專業補習、生活管理和高考資詢為一條龍服務的美術高考補習新產業。作為廣州美術教育中一種頗具規模的新形式,尋找他形成和發展的根源,客觀全而的透視剖析它給社會和高等美術教育帶來的積極意義和負而影響。南京藝術學院黃從威的碩士論文《美術高考現象的分析及建議》一文中指出影響美術高考培訓的主要因素是國家考試制度,次因素是美術類專業的擴招產生的,從而說明了美術教育的生態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美術培訓”成為功利性的產業而存在,影響著美術高考的正常進行并產生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杭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尹玲的《美術高考現狀調查與分析》中以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所在的轉塘鎮為調查對象,對現階段美術高考培訓機構發展現狀及學生學習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和總結,得出了“藝考熱”有所降溫,總體趨勢向理性發展的結論。提出了美術培訓的健康發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加大相關政策法規的力度和培訓機構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從理性出發,從興趣出發而選擇美術高考這條路。首都師范大學李澤云的碩士學位論文《校外美術教育市場化初探》提出校外美術教育市場化繁榮背后所隱藏的價值觀、師資、教學質量、教育設備、教學管理、教育內容陳舊、部分辦學機構不穩定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①政府對美術高考培訓既要扶持又要監管;②家長參與教學管理;③教師提高教學質量;④創業者建立并鞏固自己的核心教師隊伍、強化社會責任感的同時創立自己的個性美術高考培訓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術高考制度與美術高考的關系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謝建華在《美術高考制度的現狀分析與對策》通過分析認為目前美術高考制度存在幾個方面弊端:①對文化理論課程的輕視;②考試內容的固化和單一導致對中國傳統藝術及世界藝術多元化的漠視;③對創造能力的湮沒;④美術高考內容與學生所報專業的錯位。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上述問題:①錄取時,文化與專業要并重;②美術高考中,對中國傳統及民間藝術的側重;③考題應根據不同專業有不同變化,加大對藝術綜合能力的考核;④對考題的審美標準應多元化,強調藝術創造力;⑤在閱卷中,實行初審、復審、終審三步驟,評審老師年齡老、中、青搭配;⑥美術人才的民間選拔與高考選拔相結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的李勃和吳杰的《對美術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議》跟上文大同小異,都強調了文化和專業并重、傳統與民間藝術的側重、藝術綜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光的碩士論文《美術考前班現象研究》從高校擴招、社會和需求壓力、高校變革等方面闡述了美術高考制度是導致美術“高考熱”的根源。

三、美術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學藝術學院的楊帆在《試析美術高考培訓產業對大學生就業的積極作用》中對美術高考培訓產業的發展現狀、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從美術培訓產業對美術類大學生就業具有積極作用。浙江工業大學的王東在《高考美術“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術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術“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開其中弊端的解決方案。

四、美術高考相關的教學方法論的闡述和新解

首都師范大學的席衛權博士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國內普通中學藝術設計教育研究》中從新的視野和新的角度闡述并提出了被忽視的設計教育在普通中學美術教育中所體現的更全面的教育價值和綜合課程優勢。提出了:①歸屬

篇(3)

[論文摘要]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并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與創造力的結晶。

教育的人文主義是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的今天,人文主義教育觀對我們現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獨特性,它主張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目的,強調發展人的天性,發展人的個性,發展人的潛能。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是未來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

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人文主義指的是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注重人的自由與平等,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并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人類想象與創造力的結晶。它記錄著不同時代的文明,閃爍著人類的智慧、代表著人性的深度。美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美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美術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使學生的不良情感情緒得以釋放和宣泄,恢復他們心理的平衡,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的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將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不斷提高,性情不斷得以陶冶,從而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形成尊重和保護生命和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可以說,美術已經成為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

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教育,它沒有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貫徹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997年5月,北京大學隆重宣布成立藝術學系,并明確表示:希望通過在全校開展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與理解力,用藝術生動的表現形式陶冶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開闊的胸懷和眼界、更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和人文修養、更健全的人格,成為21世紀合格的人才。我們知道,當下的美術教育不再是傳統的素描、繪畫、版畫、雕塑課程及欣賞課,它有了更寬泛的內容。在歐美很多國家,開始用視覺藝術教育來代替美術教育,它超越了傳統的“純藝術”范疇的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教育。美術教育的對象不是針對那些對美術感興趣的少數學生,而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倡導全面發展的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強調通過直覺、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達和交流的獨特形式過程逐漸形成豐厚的文化修養。美國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在強調美術學科結構特點的同時,始終貫穿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內容標準是根據學生達成目標來制定的,注重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時的感性體驗,發展美術創造的基本能力。中國現行的美術教學也開始以強調美術學科體系轉向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義教育觀來指導美術教育,成為對現行教育進行改革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篇(4)

關鍵詞:美術教育研究、方法學、方法論、發展趨勢、脈絡、價值

A中圖分類號:G40 - 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方法學是1637年由笛卡爾提出的哲學觀點,并在西方得到廣泛的推崇,筆者將其基礎定義理解為;一門學問采用的規則、方法與公理,一套可實現目標的做法及一種特定的做法。美國韋氏大詞典[①“韋氏大詞典”作為《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的習稱,參考自《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1492頁。]①對方法學的釋義為“在某種知識領域上,對探索知識的原則和做法而作之分析。”方法學的通用概念是:在某一門學問或所要探索的知識領域上,對所使用之個別方法加以整合,比較,探討與批判。以方法學為理論背景的各科科學學問都有著自己特定的結構體系,譬如醫學方法學、法律方法學、設計方法學等,學問的方法學包括能夠支持這些方法之準確性原理。而美術教育的研究,應該也有屬于其本身的方法研究體系,即美育方法學。且所涵蓋了一系列已編撰好的美術教育建議方法,包括標準美育信息材料,正規教育程序、工作表與圖像工具等的總和。

近年來美術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融合方法學體系的美術教育發展原理,并非單一解決美術教育問題的某一辦法,它是一種具有學術方法精神的理論知識背景,是科學態度與人文背景有效結合的成果。筆者將它視為美術教育學科學術拓展的命脈。要使美術教育研究方法學規律化、妥善化,首先以統計學為基礎,整合了近年來有關美育研究方法的理論信息材料與相關文獻,美育研究論文及著作內容分布;

表1 20 年來中國美育研究論文和著作內容分布

以思想史為美術教育研究方法

中國美育思想史、西方美育思想史和美育思想史是三大主要內容。美育思想史著作的寫作范式表現為以美學思想史為藍本,分別闡明每一位美學家的美育思想。在此類著作中凸顯出古今教育的差異。中國古代的美育思想以討論儒道兩家思想為主,而近現代美育思想的論爭焦點在梁啟超、和王國維。西方美育思想則重點在席勒的《美育書簡》上。這些著作提出;梁啟超的趣味教育論開啟了中國美育的道路,同一時期的王國維基于西方哲學的“知、情、意”三分法提出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基于當時的西方教育發展成就與國情推動了美育的制度化。[[1] 王曉旭,孫文娟,郭春寧.1990年-2010年中國美育研究脈絡 [J].美育學刊.2011.6(2);1-11.][1]21世紀以后對中國美術教育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幾乎是90年代的3倍。學者們以儒釋道三家哲學思想為中心,進行深入解讀與現代性闡釋。其中也不乏一些以南宋程朱理學為基礎的論文代表,如潘立勇在《朱熹人格美育的化育精神》中提出,朱熹人格美育的化育之道主要是承繼儒家的傳統命題。

以思想史作為美育研究方法的例證不在少數,近年來逐漸攀高的中國美育思想逐漸改變了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的趨勢,這種改變是源于以思想史為研究方向,推進了美術教育研究多元發展的應證。以思想史為切入點的資源整理方法是最普遍的美術教育學科方法論途徑,有助于為美育研究提供廣泛的理論知識。也概括了一部分以倫理社會發展為背景的美術教育知識體系的歷史沿革和發展方向。

以原理為美術教育研究方法

原理的研究方法是美術教育方法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支脈,它與美術教育的實施有著密切的聯系。原理揭示了美術教育的內在屬性,它將觀念與動態程序連接起來,并形成一種規律。原理是模式的導論,盡管我們不斷更新研究模式,但始終需要原理作為支持,另外,原理決定了可行性,使研究對象不脫離社會與自然環境,而這種無法避免的種種聯系,使美術教育原理本身具有鮮明的個性。細化與規范原理的內容,深入原理的內在屬性,將使美術教育方法論更實際切入美術教育研究的核心。

正確的教學方法,受多方因素制約:第一是正確的美術教學任務或目標;第二是優秀的教材教科書;第三是教學執行者―――教師的全面素質;第四是教育對象學生的心理、認識和思維全面情況。這四方面原理都從不同程度上制約著教學方法的制定和運用。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教學方法是屬于靜態性質的方法,有一些教學方法則是動態的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的“ 發現法”,意即,引導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有關材料,親自去發現結論或規律而成為“ 發現者”;即為動態的教學方法。美術教學中要善于將這兩種方法統一起來,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2] 王雨中.美術教育方法論.[J].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藝術百家.2007.7(99);175-176.][2]原理的認識角度能夠啟發引導發現與建設方法,并促進合理改善美術教育教學體制。

美術教育原理研究方法還涉及了美育的性質與任務;內容與形式。從檢索結果看,近十年不少學者在原理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有一種開拓性的共識。如拉爾夫?史密斯著、滕守堯譯的《藝術感覺與美育》( 200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凌曉蕾主編的《藝術美育》( 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張愛萍主編《美育與藝術欣賞》(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7 年) 等,都認為美術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審美教育,它通過美開啟人的心靈,以一種熏陶而非灌輸的方式對人的內在素質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行為則是美術教育的實踐形態,在高校中展開美育的主要途徑; 美術教育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趣味和人文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在高校的現行體制中,美術教育是必不可少和行之有效的素質教育方式。[][1]

以實踐為美術教育研究方法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應證這種方法論的基礎正是實踐活動,同樣,在推進美術教育研究的進程中,實踐活動仍然是驗證學術知識的重要途徑。

以《美國哈佛大學課程體系改革考論―――哈佛通識教育( 美育類) 實地考察報告之二》[[3] ,傅曉微.哈佛課程體系改革考論―哈佛通識教育(美育類)實地考察報告之二. [J].美育學刊:美育實踐研究.2011.6 (2):51-60][3]為實例,研究高等學院美術教育課程改革實踐研究方法,為我國高等教育美育實踐方法研究提供參考。美育類課程作為哈佛新課程體系的縮影,從以“學科”為分

類標準,到以“需要”為分類標準; 從重理論研究方法,到重審美對象“是什么”和“為什么”,“連接”大學院墻內外、學生現在和未來,實現了從美術教育到審美教育的跨越。

盡管美國和世界許多高校把哈佛核心課程體系( Core Curriculum System) 視為現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模板,但哈佛最新課程改革的首要動因,恰恰是看到這“模板”顯在和潛在的弊端。哈佛大學摒棄全球眾多高校趨之若鶩的核心課程體系,追求更完美的課程體系,既來自俯視全球的霸氣和視野,又來自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這些哈佛精髓,完全可以在中國文化土壤中找到同樣的文化元素。也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積弊提供了大量可資借鑒的積極因素。

哈佛課程體系改革是從自身多維認識到實踐過程的衍化,再次宣告了它放眼世界的雄心,從研究實踐方法論的角度來說,中國在1990 年先生逝世50 年之際,李祥林的《中國近代美育體系的創導者》指出,蔡先生曾言: “美育的名詞,是民國元年我從德文FsthetischeErziehung 譯出,為從前所未有。”真正從理論上使美育系統化,在實踐中做出顯著成績并有廣泛影響。[][1]而當下國內不少學院的美育體制改革也常以舊識推新學,但新學并非是由當下美術教育現狀所催進的學術研究方法,實為擴充研究方法而學習、引用、采

納的諸多辦法,其結果大多是改變了學術

路徑,而未改變學術研究的大格局。意識

表22009年哈佛新課程體系

尋找美術教育學科交叉點研究方法

有關于尋找學科交叉點的方法,一直是學者們推進學術的重要辦法之一。現也有 “跨語境”美學的研究方式可成為美術教育學科探索研究法之參考。如比較受推崇的《高居翰中國美術史文集序》,它說明了學術研究可通過外來參照系的對比發現自身研究領域的盲區。近年來比較顯著的學科交叉點是美術教育與語言語義學,美術教育與統計學、美術教育與生態學、美術教育與心理學、美術教育與圖像學、美術教育與現象學,而相對傳統的學術焦點是美術教育與文學、美術教育與哲學、美術教育與社會學、美術教育與邏輯學等。

以尋找學科交叉點的美術教育學術研究方式極大程度的豐富了學科內容,并為找到新的學術領域和資源提供了有效途徑,從美術教育與學科交叉研究分布法的要義來說,所面臨的問題的關鍵是學術價值的體現。在這種研究方法逐漸成型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學術思想值得我們學習,如:李欣人在《席勒美育思想對馬克思的影響及其當代意義》中指出,席勒美育思想對馬克思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形成和“人性復歸”理論的提出。趙伶俐《高校美育―――美的人生設計和創造》偏向于科學化、量化的研究,把美育目標所體現的觀念意識和知識分解為一系列的行為、方法和技能,使學生在懂得和了解基本的美學、美育和美育心理學知識的同時,掌握運用美的規律去進行自我人生的理想設計、形象設計和生活設計的方法。[][1] 但也有弊端,如范景中教授就曾經擔憂“這種研究以常識碎片的拼湊而扼殺了美術史的魅力,也淹沒了智識的光芒,導致了巧取之偽問題泛濫意一時”。而在美育與學科交叉分布研究方法的觀念里,可以以笛卡爾在《論方法》中提出的四條理論作為依據:1.普遍懷疑,將一切可疑的知識圈出,剩下絕對正確的內容。2.將最復雜的事物轉化為最簡易的事物,例如將精神實體化為思維,將物質實體化為廣延。[①笛卡爾“第一哲學”特有的哲學術語。就是物質的基本屬性 , 即物質的空間屬性,即所謂的長寬高, 凡是物質必然占據空間 , 這就是廣延 。]① 3.用綜合方式從簡單事物中,獲得復雜事物。4.盡可能累計全面,復查周全,以確定毫無疏漏。這樣的思維雖未必適用于美術創作,卻可為美術教育方法學系統的形成提供參考,如,將第一條用于學科交叉點的尋找過程中,可相對減少無關知識對學術主題的干預;第二條則利于我們看清多維復雜事物,直擊美術教育研究方法的本質與核心;第三條則利于美術教育與各學科知識體系相互碰撞、促進與發展;最后一條則適用于檢驗學術成果,為成果的實踐和學術價值的體現創造可能。

2.5 美術教育部門與學科建設研究方法

近年來不少學院致力于學科探索,潛心研究美術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教材教法,也有的部分學者特別關注師資建設。在美育課程的目標方面,李開玲、孫景曾在《大學美育課程論略論》中從美術教育的大局觀角度提出了具體的美育目標論與課程論,認為美術教育的目標有三個: 第一,現代化的憂思與可持續發展; 第二,教育的使命; 第三,促進生存方式重建。美育課程的功能層面,邢云提出了美育課程設置的必要性,認為美育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從師資隊伍建設上,特別突出的有孟繁梧從師資的自然狀況、素質狀況和管理狀況進行分析,在指出問題的同時提出了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包括完整的知識體系、較強的藝術教育科研能力、更強的創新精神和進取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

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從藝術管理的課程設置來建設美術教育的新學科。藝術管理[arts management or arts administration]是一門新興的輔助學科,它順應時代的需求而產生。和學院制美術教育普通學科相比,它與社會的關系更為密切。藝術管理者擔負著雙重任務:一方面,要為藝術家營造富有成效的創作環境,提供最佳機會發展其藝術;另一方面,要將由此而獲得的成果呈現給理想的觀眾,為其藝術體驗準備條件。在過去2000多年里,藝術家曾自行擔當這個責任,而當藝術創作及其展示成為一種生產與營銷機制時,人們認識到,藝術組織的領導與管理需要專業技巧。[[6] 曹義強.藝術管理的觀念與學術狀況.[J].新美術.2007.3(28);4-15.][6]“藝術管理是一門將文化政策、文化社會學、文化經濟學、博物館學和藝術史與管理學結合的操作性學問。藝術管理者需具備商學、財經、經濟學、心理學方面的技巧,才能勝任其工作。”這個觀點是2007年由曹義強教授所提出的,以他將學科建設中的普遍方法與藝術管理學科特性結合所得出的學術觀點來比較我們在以常人方法學取向的角度研究美術類的學科建設,過程中極易忽略學科的特性,我認為曹對藝術管理學科觀念見解很值得我們借鑒。回顧一下常人方法學的特征有:1. 行動的權宜性( conting ency) 與規則的說明價值。2. 行動的場景組織與局部索引性。3. 行動的反身性和可說明性。4.研究方法的“獨特適應性”。[[7] 周斌.教育研究中的――常人方法學取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0(21):9-13.][7]研究人類社會生活是學術者不可忽略的要素,在美術教育研究過程中我們有必要進一步了解常人方法學,但常人方法學并非作為我們學科發展的拼圖之一,而是作為一種客觀現象參考。且無論是以與美術教育相關的學科發展角度出發,或者依照社會功能變化的不確定性,在美術教育部門與學科建設研究方法中,仍需具有潛在隨機性。

3. 美術教育研究方法學趨勢

近年來,美術教育研究方法的趨勢十分明顯,1.逐漸脫離純理論的研究方式向實踐邁進。2.是針對院校性質的改善內容、目標、教材、方法、評估體系。3.是對美術教育與美學關系的進一步深入。5.隱性課程體系與交叉學科的開拓與探究。6.隨著社會自然環境與人類意識的改變,發展數字化和實驗性教學。對于美術教育研究的發展而言,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如在《高居翰中國美術史集序》里,我們發現跨語境研究為美術和美育研究提供了一種參照系,這種外來的參照系往往能照亮容易處于盲區的問題與領域,高居翰善于默記大量的圖像,他對視覺材料的評述,具有圖文互證的效果。

從總體趨勢來看,每一種研究方法都成為一個單一途徑而迅速發展,但從方法學的角度看,它們并未形成一個具有穩定性規律的方法體系,常態單一的方法無論是來自于東方的哲學觀照,還是出自于西方思維的能量,都無法滿足美術教育研究發展的未來格局,避免學術者盡可能不落入一種本位主義,如致力于完善美術教育方法學的研究,可綜合文獻與數據整理,結合社會學、統計學和哲學等探索美術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與結構、普遍特征與內化邏輯、理序與穩定數據、變化與自然反應等,以至于美術教育研究的方法本身集成一套具有學術價值的參考體系,對美術教育研究的學術方法具有創新、預測、評估等功能。

篇(5)

[論文關鍵詞]高師美術教育培養目標教師教育教學過程

近年來,高師美術教育在“藝考熱”、擴招熱及火爆的藝術品市場推動下,其辦學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多數高師院校打破了單一培養教師的傳統,面向市場設置應用型藝術設計專業,形成一種辦學模式多元化的強勁態勢。同時,在基礎教育新課改和以數字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推動下,教師教育專業化、教學過程數字化兩種趨勢也十分明顯給高師美術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培養目標趨于多元化

(一)設計藝術成為高師美術教育新的生長點

傳統上,我國美術教育大體延續著美術學院工藝美院和高師美術教育三大類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術學院設置國、油、版、雕、史論等傳統專業,培養專業美術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工藝美院以實用設計門類劃分專業,培養應用型專業設計人才;高師美術教育大體沿襲了美術學院的專業設置,以培養各級各類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為專業培養目標。但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這種格局開始發生變化。社會對純藝術類人才需求量不斷縮小,中小學美術教師在大中城市也漸趨飽和,而設計類實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遞增。至90年代,設計類專業成了中國美術教育的熱點。全國各大美術院校都爭相開辦設計類專業,而高師美術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繼增設了“平面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等專業。WWW.133229.COM以教育部屬六所師范大學為例,華東師范大學設有綜合繪畫、美術教育和環境藝術設計三大學科,并按“綜合繪畫和美術教育”、“環境藝術設計”兩個方向招生;東北師范大學設有美術教育、油畫、水彩畫、中國畫、雕塑、環境藝術與服裝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與電腦美術設計等7個系,其中只有美術教育系為師范類專業;陜西師范大學設油畫、國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四個系,并按照美術教育、繪畫、裝潢設計三個專業培養人才;北京師范大學下設美術學、藝術設計兩個專業,專門培養從事美術、書法、藝術設計教學、創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級人才;西南大學設有美術學、藝術設計、繪畫及雕塑四個本科專業,只有美術學為師范類專業;華中師范大學設有美術學、藝術設計兩個本科專業,其中藝術設計為非師范類專業;華南師范大學現有美術學、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三個本科專業,設有美術教育、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新媒體藝術等系,多數為近年來新興的非師范類應用型專業。

高師美術教育培養目標的多元化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而是席卷全國的大學綜合化總趨勢的一部分。從高師美術教育的角度看,這種綜合化趨勢是從兩個層面展開的:一是美術教育的綜合化。在以往,美術學專業有師范類與非師范類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中,“師范類”被“教師教育”所代替。這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而是為培養主體多元化開辟了道路。當前,不少藝術學院都開設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其在師資、科研、教學基礎等方面的優勢立刻顯現出來,并對師范院校的美術教育形成了強勁的挑戰。二是教師教育綜合化。近年來,綜合性大學舉辦教師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1991年,在歐洲教師聯合會上,由歐共體12個成員國60位專家共同提出了“教師教育大學化”的口號,認為“大學應該在教師培養和培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國,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范類高等學校參與中小學教師的培養工作,在有條件的綜合高等學校中試辦教育學院。2003年11月,全國一百多所非師范類院校召開會議,共同《非師范院校積極參與教師教育的行動宣言》,明確指出:“中國教師教育已經進入了一個從數量滿足向質量提高轉變的歷史新時期。實現這種轉變,鼓勵師范院校綜合化和綜合大學參與教師教育,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實踐證明,綜合性大學辦教師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其辦學經費充足、硬件設施先進、學校認同感較好等優勢,他們的畢業生后勁足、適應性強,更加受到中小學校和同行的好評,這也成為高師院校實現培養目標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養目標多元化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專業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科專業的綜合化。但在現有的高師本科教學模式下,學科專業化和教師專業化二者間存在著不可協調的矛盾,因而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也是大勢所趨。主要途徑有:一是形成“大美術”的理念。今天,美術在人們的觀念中除了傳統的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外,還有建筑設計、工業造型、服裝設計、家具設計、環境設計、廣告設計、染織設計、裝潢藝術、多媒體網頁設計等等,在這些專業中還可以分出多個分支,它們都是美術的范疇。二是實行按院招生制度。當前,多數高等師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實行按院招生制度。學生入學后不分專業,統一進行基礎教學,在充分了解各專業的具體情況及就業形勢之后,再由學生選擇專業或專業方向。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不少高師院校,已經開始試行彈性學制和靈活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學師資、“3+1”的中學師資培養模式。小學師資前兩年學習基礎公共課和主修專業,后兩年進行輔修專業和教育理論的學習與教學實踐;中學師資前三年進行基礎公共課、主修課程和綜合課程的學習,最后一年學習教育理論并進行教學實踐。(2)輔修及雙專業、雙學位模式。許多高校都允許學有余力、并對教師工作感興趣的學生選擇輔修教育類課程,修讀雙專業并獲得雙學位,為其以后取得教師資格證打基礎。(3)“4+x”的教師教育模式。其中,實行“4+0”模式者,學生畢業即就業;實行“4+2”模式者,學生本科畢業后再讀兩年碩士學位,培養目標是重點中學的骨干美術教師;實行“4+3”教師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碩連讀的辦法獲取碩士學位,學生畢業后可以到美術類高校擔任專業課教師。

二、教師教育趨于專業化

(一)“教師專業化”已經從理論走向現實

我國傳統的美術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因而培養出來的學生其職業意識更傾向于是一個畫家而非美術教師。這種狀況隨著教師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隨著“教師專業化”理論的提出而有所改變。教師專業化理論最早是由社會學家卡爾·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來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組相繼發表的《國家為21世紀準備教師》兩份報告,指出公共教育質量只有當學校教育發展為一門成熟的“專業”時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國,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明確提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2000年,《職業分類大典》也將教師歸人“專業技術人員”。從2001年4月1日起,國家首次全面開展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這些都從法律和制度層面奠定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礎。教師專業化是針對其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性不突出,以至于產生較大的職業可替代性提出來的,意在提高教師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和專業地位。盡管與“畫家”的名頭相比,美術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仍比較低。但隨著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術教育必將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職業而獲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進專業發展是高師美術教育的義務

在我國,高師美術教育從本質上看仍屬于職業教育,其課體系基本上是參照美術學院繪畫專業設置的,教師專業化程度很低。為此,我國高師美術教育從三個層面來提高未來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一是加強專業課教學。教育部于2005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明確指出,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具備初步美術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礎教育美術教師和社會美術教育工作者”。根據這一目標,《課程方案》從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專業基礎、專業技能以及身心素質等方面提出了五條規格要求并從課程體系中辟出一個專門領域——“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其中“中小學美術教學論”與“美術教育實習”為必修課,“中國美術教育史”、“教學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外國美術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為選修課,其目的就在于體現課程的師范性。二是增強人文內涵。多年來,我國的高師美術專業一直以培養畫家、雕塑家和設計師為取向,注重專業技能課訓練,忽視美術史論課學習,這種知識結構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新頒布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也指出:“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征。”這在美術課程觀上是一個重大突破。在新課程方案中,美術欣賞課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僅需要教師對美術實踐有親身體會,更需要教師具備全面的文化素養,因而需要在美學、美術理論、藝術概論、中外美術史乃至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有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還應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有一定的修養,成為一個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的人。三是要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一般說來,教師的知識可分成兩類,即“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其中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在教師的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師美術《課程方案》中的實踐性課程達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會實踐(軍訓、社會調查、就業指導、勞動等)、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答辯、藝術實踐、藝術考察等,這些都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專業發展。

三、教學過程趨于數字化

(一)數字化改變了人們關于美術的感知方式

一般認為,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它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紙、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過造型手段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視覺藝術形象。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人們關于美術作品的感知方式越來越技術化了。上世紀90年代后,數字化的印刷、攝影技術高度成熟,大幅廣告、精美照片、時尚雜志、網絡世界、數碼影像等,凡是能夠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廣為采用,以致導致人們普遍的審美疲勞。而關于美術創作的經典手法,也被數字化時代顛覆了。以前,從設計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而且對手繪技術要求很高。現在,人們用電腦進行美術創作,擺脫了鉛筆紙張、直尺圓規、顏料調色盒等繪畫工具限制。即使是一個沒有受過專業美術訓練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繪圖軟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滿意的圖片來。不僅如此,數字時代還促生了以美術學為基礎的創意產業,尤其是廣播、電視、動漫、環境、設計、廣告等新興產業的迅速成長,對高校美術教育形成了強大的拉動。為適應這一需求,許多高師類院校都開設了基于信息技術的藝術設計專業。比較典型的有;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主要培養能在電影、電視等媒體的制作崗位上從事三維動畫創意及制作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圖形圖像制作專業,主要培養能在電影、電視、廣告、新傳媒等媒體的制作崗位上從事后期合成、電腦剪輯、特效制作以及影視作品技術處理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游戲動畫設計專業,主要培養能夠在游戲制作領域勝任原型設計、模型制作、紋理制作、動畫調試等崗位的工作,并進行創作和理論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這些人才的知識與技能結構與傳統美術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區別,他們所從事的美術活動很難以傳統的美術概念來界定與歸類,但往往又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因而也引領高師美術教育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篇(6)

論文摘要:我國高校師范美術教育課程的編寫逐漸從單一的繪畫,向多門類、多方面、多層次發展,結合高校師范課程,所培養的應是走進學校的美術教師,而現階段高校美術課程設置與中小學美術課程脫節較嚴重,這就要從高校的課程設置著手,調整高校師范美術的課程結構,加強教學實踐,使其與基礎美術教育課程相接軌。 

美術課程設計,通常是指學校設置美術課程類型和對不同的美術類型課程的教學目的、內容、進程、評價等設計的總體方案。 

1、高校師范美術教育課程的教育目標和意義 

高校師范院校承擔著中小學的師資培養任務。因此,做一個熱愛美術教育事業、甘當人梯的普通老師是師范類高校的教育目標。其次,其專業設置面廣,無論是國畫或是油畫,無論是實踐還是理論,無論是工藝還是實習等均為必修課,其目的是使師范生根據教學目的及其特點,全面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高師課程設置應該以各門美術技能專業為主,與教育學、心理學、中外美術史等相結合,形成立體交叉思維、教育模式。 

通過自己的實習,發現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中折射出的問題更嚴重。走進中小學的課堂,發現現在的中小學除課堂正式教學外,興趣班開設的也較多。除了素描色彩之外大多都有版畫、泥塑、陶藝、書法、篆刻、手工制作、拼貼、剪紙,小學還有兒童畫創作課。 

2、怎樣使高校美術教育與中小學美術教育相接軌呢? 

(1)首先大學教學與課程設應該與社會的發展及教學的更新相適應。課程設計應緊追時展的步伐,課程的開設應具有鮮明的預見性,把學生培養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大學應該不斷地進行課程更新以切實與中小學美術教學相配套。比如,開設一些多媒體、手工的操作實踐課、vidio(影視制作)、電腦設計課,學習flash動畫等相關課程。針對小學涉及一些手工制作、拼貼、剪紙,兒童畫創作等課程。這樣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才能運籌于中小學美術教育這片領地。 

除了教學設施與方式要配套外,還要提高美術學科大學生的綜合素養。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要在力求精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拓寬知識面,適應當今對基礎教育理論的擴充,以最大限度地扭轉美術學科大學生綜合素質低的這一現狀。 

(2)調整高校師范美術教育課程結構,加強教學實踐 

a、要修訂高校師范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目標 

綜觀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現行的美術教育課程計劃,可以發現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仍偏重技能性訓練方面的內容,如造型表現訓練的課時占很大比例;美術創作至今仍然是師范類畢業生的重頭戲,也是評價其能力的重要標準。很明顯該課程計劃還是以培養專門從事藝術作品創作的藝術家為方向的,仍然保留著專業美術院校課程設計的痕跡,在目標上有大同小異之感。現在把美術創作定為是評價畢業學生能力的課程科目,就不如改為以美術課堂教學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能力,更符合《標準》對美術教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校師范美術教育的課程目標的制定,應該注意這些方面問題:既注重以美術教育學科為中心,又要兼顧實用藝術、綜合藝術和人文知識的教育;既要注重各類藝術的審美和藝術表現過程的教育,又要兼顧基礎技能的訓練;既注重比較寬泛的藝術學科知識的教育,又要兼顧學生獨特美術個性需求的發展。同時,還必須對學生從事美術教育必需的教學組織、實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使高校師范美術教育的課程目標清晰化,才能夠設置出適應當前中小學美術課程改革要求的課程體系,才能防止高校師范美術教育辦學方向偏離軌道。 

b、重整高校師范美術教育的課程體系,加強教學實踐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高校的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很大程度上偏向專業美術院校的課程設計,多以專業畫種或美術門類為設置主線。高師教育是以多門課程為基礎,技法課和理論課相結合,與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相互結合、滲透、融會的一種學科。 

這樣的體系難以與《標準》[1]的目標要求、課程結構和內容相適應。對于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實踐尤為重要。《課程標準》[3]指出“學習內容應適應高中學生的實際能力,不宜過高、過難,過于專業化”。《標準》規定的美術課程,其內容和量及涵蓋的面更為寬闊。教師除了應具有造型藝術的知識及技能外,還涉及了實用藝術、表情藝術和綜合藝術的知識。所以,高校師范美術教育的課程體系應該減少單獨開設的技能課程的門數,把一些技能課程、史類課程和相近課程進行合并,以確保有課時空間來調和課程結構。合并后的技能課程其知識性、體驗性的掌握,比技能性掌握更重要。如版畫與雕塑、油畫與水彩,其體驗的過程比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能傳授,教師的演示比口述更重要。比如說有48學時的雕塑課程或48學時的版畫課程,那在這個時間里能夠培養雕塑藝術家、版畫藝術家出來嗎?不能。 

3、通過課程調整對高校師范美術教育體系的要求與建議 

通過課程的改革調整使高校課程同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接軌,這就要求高校師范美術教育的課程體系應走出過于專門化的美術教育,尤其是專門技術化的狹小天地。從純藝術領域到實用藝術領域,從理論領域到技術領域,從審美領域到創造領域,從普通教育領域到藝術教育領域都應涉及,從而建立一套完備的課程體系,使其更加完善與發展。 

由于調整后課程體系容量大,在課程內容的難度上和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上要與專業美術學院拉開距離,從而才能保證教育科目的課時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篇(7)

論文摘要: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影響著世界美術教育的改革,無論從美術教育理念、還是從美術教育課程觀方面,它都對我國的基礎美術教育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一、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西方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西方后現代藝術取代了現代藝術,使走入困境的西方藝術峰回路轉。后現代藝術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回歸性、折衷性、混沌性與多重性,相應地表現在不求純粹、善待傳統、非個人化、多種標準幾個方面,如對當代藝術不局限于視覺形式,繪畫超越平面限制,雕塑與風景、建筑相結合,對于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要很好也地加以利用等。后現代藝術一改現代藝術的自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理念,提倡藝術走向社會,貼近生活,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從而使世界藝術沒有明顯的界限,達到世界文化的多元,形成一定的全球語境。

在全球化與多元化語境下。世界各國大力提倡藝術教育,并對藝術教育進行著一系列的改革,后現代藝術觀念成為影響現代世界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后現代主義雖然思想龐雜。“但其實質還是追求一種更完美的現代性,期望人的行為更具合理性”。因此,表現在現代美術教育改革中,則強調美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強調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益的美術能力,強調美術教育讓學生運用多種手段、多種材料包括聲、光、電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這些都與后現代主義所呈現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構化等特征是分不開的。在此影響下。西方各國家出現了許多新的課程理念。如九十年代初美國蓋蒂藝術教育中心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學科為本的美術教育”、“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視覺文化教育”等觀點。世界美術教育改革倡導以人為中心,通過美術教育挖掘個體的潛能達到全面發展,同時,強調擴展美術學習的領域,把美術與各學科聯系起來,在學習方式上強調主動探究,形成綜合全面的美術教育。從注重知識目標轉向人的目標,從單純知識型向綜合素質型轉變,向全面發展和個體潛能挖掘轉變。從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從側重理性知識向感性、理性并重轉變。

二、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對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影響

在現代全球化與多元化充斥的教育環境下,我國的美術教育更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現代藝術觀念也影響著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

(一)對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理念的影響

二十世紀末。多元文化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堅持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強調建構多元文化的多元教育環境使美術教育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消解了文化的中心論,文化觀念多元并存,認知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豐富性和差異性成為學生們解讀視覺圖像的基礎和前提。這種理念影響著我國的基礎美術教育改革。在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中則強調統整的課程觀以達到培養人的綜合藝術能力、強調“以生活技能為本(而非美術制作技巧)代替內容為本的課程,并強調課程的統整”在美術學習中讓學生去了解各個國家的優秀文化藝術遺產,并了解這些藝術的生長環境,以及他們是如何產生的,怎樣才能學會藝術等。這種多視點和多方面的求索,能使學生自覺地回到藝術的生長環境,從而使藝術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不斷保持下去。另外,美術教育改革強調人文性的學習。二十一世紀,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的到來。理性和感性的發展處于一種不平衡狀態,社會的高速發展,使人類偏離了自然,人們認識到藝術是理性和感性趨于平衡的途徑,因此,在美術教育改革中,人文性的學習被極度地重視,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在人文性的學習上,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美術知識,使個人感情和整個人類的情感源泉聯系起來,個人經驗與人類的豐富經驗接通,以促進學生與周圍環境的交流。所以在課改中“不以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為目的。試圖改變藝術教育中學生機械模仿與枯燥訓練技能的方式。把藝術知識、技能的學習還原到一種完整的藝術情境中,或把一定的知識技能滲透到某個人文主題中。讓孩子圍繞該人文主題展開輕松愉快的學習”人文主義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美術技巧的掌握和人文主義關愛精神和審美價值感的提升。還有。注重以人為本,培養人的個性以達到完美人格的美術教育思想。后現代藝術觀念的“追求一種更完美的現代性,期望人的行為更具合理性”的觀念影響著美術教育觀念,“以人為本”成為現代美術教育思想的主導思想,美術教育改變了過去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培養人的個性,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英國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提出“通過的藝術教育”,即通過美術教育來培養人,把美術教育作為引導兒童發展的工具,從而培養兒童的個性,達到完美人格的塑造。在我國的美術教育改革中也特別強調人格的培養,并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藝術活動,促進他們創造能力、審美能力等的提高,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二)對基礎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日韩av女同同性| 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免费能直接看黄的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人与zoxxxx另类|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xxx|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dvd| 双腿张开被9个男人调教| 疯狂迎合进入强壮公的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xvideos入口| 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少妇的肉体k8经典|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最近免费mv在线观看动漫|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蜜臀aⅴ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老师|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麻花传媒二三区别|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美女|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