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日本對古典文化的推崇
1 近年來日本古典文化被推崇發揚的代表
近年來,有關日本古典文化的書籍和影片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其中最出名的代表是夢枕貘的《陰陽師》系列以及根據此套書改編的同名電影《陰陽師》。其中電影版《陰陽師》一經公映,在日本國內造成較大影響,電影大獲成功。位于京都的晴明神社也在電影公映后受到日本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參拜,“晴明祭”也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較大反響。更多日本人開始關注本國的古典文化,更多的外國人開始關注日本,并對日本的古典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2 日本古典文化的代表“祭”
“祭”這個詞,在中國人的意識里,是祭祀死去的人的節日,但是這是一種錯覺。日本的“祭”,與中國的祭祀意思稍有不同,日本的“祭”,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慶典存在。
日本的祭典活動規模大小不一,但很普遍。日本各地的祭祀活動,大多與祈福與驅惡有關,但最多的是以“祭”形式出現的慶典活動。無論是在日本的哪一個地方,都有充滿了古典風情的節日活動,活動現場也會吸引世界各地的友人前來參觀和游覽。這是古典文化在現代社會的一種非常完整的傳承與發揚。
二、日本現代社會的古典文化
日本的古典文化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歷史悠久,注重修養的日本人將其古典文化傳承至今。日本全國各地都廣泛分布著神社、寺廟,每年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日本古典民俗活動,并且各地的風俗也各不相同。比如著名的札幌“雪祭”,京都的“祗圜祭”等。
除了節日方面,在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中日本的古典文化也得到了體現。現在仍有很多家庭居住的是日本的古典庭院,庭院里的布置就充分體現了日本的古典文化美,即日本古典文化的“和風之美”。最具代表性的是已經有了千年歷史的“竹筒敲石”。一敲一打之間充分體現了日本古典文化的美學價值。可以說,日本的古典文化已經深深地映刻在每一個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對中國的啟示
1 古典文化應與時俱進,進行改良
目前中國在傳統節日方面做得還不夠,只是商家的炒作,并沒有賦予所應有的文化內涵。在這一方面,中國應向日本學習成功的經驗,賦予傳統節日應有的文化內涵,將傳統習俗通過慶祝活動展現出來,讓更多的國人參與其中,以達到傳承古典文化的目的。
2 運用先進的宣傳手段發揚古典文化
日本國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來保護其古典文化,不僅僅局限于物質文化,還有一些藝術上的、精神上的非物質文化。受到了法律保護,古典文化的傳承就有了依靠,有了法律的支持,傳承這些文化就有了強制性。而中國目前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對于非常容易流失的非物質文化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約束。這也造成了許多非常有意義的古典文化的失傳,對于世界來說,這都是巨大的損失。
3 讓改良后的古典文化為現今中國社會所接受
中國現在在高速地發展著,而與其一同高速發展著的,還有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現代中國人的思維。許多古典文化在文藝作品或者是以其他方式進行的改變里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這些些許的差異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引導來讓這種改良后的古典文化為現今的中國社會所接受,被現代人的思維所接受,讓古典文化以一種新的姿態展現在現代國人的面前。
從日本成功發揚其古典文化的經驗中,可歸納出許多關鍵點。如何突出重點,學習日本的經驗,并從現實的經濟、社會環境出發勇于探索創新,這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發揚不無借鑒意義。我們應參照現今中國的國情,堅持循序漸進的方針,一步步地將中華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傳承給國人并發揚至世界。
參考文獻:
[1]夢枕貘,陰陽師,南海出版公司,2005.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古代女樂舞蹈;傳統文化
0.前言
女樂舞蹈是中國古典舞的一個分支,其在我國的奴隸制社會產生,在封建社會結束,長久以來都是以一種十分特殊的藝術發展的方式改變和流傳下來[1]。在漢唐兩代時期,女樂舞蹈的主要經典的風格是細腰長裙和婉約俊逸等,這些風格對于當代古典舞的創作和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2]。女樂舞蹈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不斷被一些政治方面等的原因導致其一直被忽視。筆者主要探索中國古典舞對于古代女樂舞蹈的傳承和發展,具體討論如下所示。
1.古代女樂舞蹈概論
女樂又被稱為是女子樂舞,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女樂指的是古代一些專業的女性樂舞藝人,其主要的活動范圍是在王室貴族之間以及奴隸身份等,從更大的意義上來說,女樂包括所有的女子參與的樂舞的活動。女樂舞蹈者因為技藝比較出色而備受當權統治者的喜愛,但是女樂舞蹈者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其身份處于從屬地位,在權貴之間不斷被進行贈送和買賣,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女樂舞蹈技藝的發展和提高。女樂有兩種表現形式,分別為宮廷女樂和民間女樂,具體見下表1。
2.中國古典舞對古代女樂舞蹈的傳承及其發展
我國的舞蹈發展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探索,在這個探索的時期內,形成了主要的三個流派,分別為身韻派、漢唐派和敦煌派[3]。身韻派就是指現在普遍意義上的古典舞,其主要來源處是戲曲舞蹈,而漢唐派和敦煌派的舞蹈風格加入了一些西洋的舞蹈元素在內,能夠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區別,又能夠證明中國古典舞的傳統元素在內,表現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特點。
2.1古典舞身韻派對古代女樂舞蹈的傳承和發展
古典舞蹈神韻派就是指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古典舞蹈,其在我國建立之初,提出了關于以我為主并進行多方位吸收的相關方針,以我為主就是指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主體,特別指的是一些例如京劇和昆劇的舞蹈。多方位吸收指的是武術以及體操等在內的一些被中國的古典舞進行接納或者是吸收的舞種。在宋朝之后,舞蹈就逐漸融入到了戲曲之中,其主要的表現方式是歌舞表演。但是由于朝代的更替的原因,一些當權者對于漢族樂舞的一些排斥反應導致舞蹈出現流變。身韻派對于女樂舞蹈有一些部分的借鑒,主要借鑒的部分是在宋朝之后的戲曲舞蹈部分中所提取出來的一些動作性的方面,然而舞蹈卻只能是代表那個時期內的風格性特點,無法表示整個中國歷史舞蹈的精髓。
2.2古典舞漢唐派對古代女樂舞蹈的傳承和發展
漢唐派能夠和女樂舞進行重合的一種派別。根據相關的研究,中國古典舞的基調都能夠被定義為是大范圍地搜索一些古代舞蹈的資料,并尋找歷史上一些曾經出現過的任何一種形式的舞蹈類別,主要以文化背景為基礎,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古代舞蹈的真實情況[4]。在漢唐兩代時期,舞蹈走向了集大成的時期,當時經濟發展繁榮,國家實力雄厚,樂舞的種類也十分豐富。一些統治者有了更多的剩余下來的財富用于欣賞,其中女樂是最為主要的部分,因為漢唐兩代時期的舞蹈主要以女性為主,十分符合當時的審美特征,這個時期內的舞蹈發展成為了整個古典舞流派的寶貴資源。另外,從舞蹈的風格方面來看,漢代的舞蹈在藝術特征方面主要是舞袖、舞足等,在漢代舞蹈中以袖進行舞蹈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其能夠使用袖子的延伸來增加舞蹈者的曲線美,舞足主要是在盤鼓舞中得到體現,舞腰注重的是技巧性的動作。在漢唐兩代時期,其舞蹈的訓練主要是通過對袖子的使用來達到突出其舞蹈風格的目的。
2.3古典舞敦煌派對古代女樂舞的傳承和發展
古典舞中的敦煌派的成立主要起源于《絲路花雨》的成功演繹。古典舞敦煌派的主要的動作來源是敦煌莫高窟伎樂天等一些壁畫中的靜態的造型。在敦煌壁畫中,其主要的形象都和當時的一些女樂的舞蹈有著很大的聯系,即便不能說的上是完全還原其舞蹈的形象,也可以稱上的一定程度上的形似。另外,甘肅處于古代絲綢之路中間,其舞蹈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些印度傳過來的西域區域的舞蹈有著很強的相似性,這些相似性僅僅從其服飾以及其舞蹈的基本動作方面都有一些印度和新疆地區舞蹈的影子,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為各朝代都進行了不同風格的禮佛,這就導致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面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飛天的形象,豐富了古典舞的類型。敦煌派古典舞的創作素材主要來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描述,而這些莫高窟上面的描述情況都能夠豐富地反映當時古代女樂舞蹈在例如佛堂和寺廟的發展狀況,體現了古代女樂舞蹈的完整發展歷程。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所描繪的情況都是當時的一些畫家將一些古代女樂舞蹈中的傳神動作刻畫在石壁上,才能夠講座這個寶貴的財富流傳到現在。敦煌派對于中國古代女樂舞蹈的借鑒和傳承都能夠對后人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考察提供重要的依據。
3.結語
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在改革開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也是緊跟著時代的步伐發展了起來,逐漸走向了多元化的發展形勢,形成了各個流派并都取得了很好的發展成績。這個輝煌成績的背后都反應了很多舞蹈愛好人士和研究人士的努力,未來的中國古典舞蹈要走向更加寬闊的發展之路。筆者主要分析了古代女樂舞蹈以及中國古典舞對古代女樂舞蹈的傳承及其發展,以期為促進中國古典舞蹈的健康發展提供建議。(作者單位:無錫文化藝術學校)
參考文獻:
[1]曾湘玲.中國古典舞創作現狀及未來發展思考――以“桃李杯”舞蹈比賽為研究個案[J].歌海.2010(06)
[2]史曉眉.劉鳳學與唐樂舞重建[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03)
說到古琴的傳承,就不得不說現在的高職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了。當前高職院校雖然都開設了樂器課程,但主要是一些西方樂器,學習古琴的學生少之又少。筆者認為,對于古琴專業的教育,根本在于培養學生廣泛而堅實的基礎知識,同時要具有古琴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在很多的高職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傳統授課的現象,教師一味地授課,學生單一地、被動地聽課,課堂沒有一絲的生機。所以,高職課堂中教學的規律應適當地有一些變化。在一些課時的安排上,教師應做到有意減少授課的時間,主動增加一些鑒賞古琴的時間,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學習古琴所帶來的快樂,使學生在學習中占據主要地位。
雖然中國古典音樂在現實生活中的審美價值毋庸置疑,但是中國古典音樂現在的發展情況卻不盡如人意。音樂理論界甚至出現了“古琴必然消亡論”。近年來,音樂界西化成風,很多人忽視了自己民族的傳統音樂——古典音樂,這就使古典音樂的創作沒有大的進展,無奈地退出主流音樂的舞臺。我們一直倡導東方式的含蓄美——清靜、微妙、玄遠,這與西方藝術有很大差別,很多人已經和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藝術產生了隔膜,而且相對于其他樂種來說,有關部門、團體對中國古典音樂較為忽略,如經費少、編制少、人才少等,致使現在了解古琴的人越來越少。
由此可見,古琴需要普及,需要“大眾化”。一般而言,廣大人民群眾對音樂作品的評價處于主導地位。音樂作品的形成需要一個特定的環境,在特定的時代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當社會條件有了變化以后,這些有時代特征的音樂作品在發揮其功能的基礎上也會有新的變化。古琴不受重視,無法參與大型音樂會進行傳播,是由于古琴本身也有缺點,首要問題是它能發出的音量太低,演奏古琴的場所必須具備音響設施,這樣才能夠使觀眾聽到它的聲音,這就給現場演奏帶來了一些麻煩,不便于讓大眾進行欣賞。然而有了音響的加入,又對古琴原有的韻味產生了一些影響,所以這就要在音響裝置方面進行研究和補救。此外,古琴的曲子較難懂,一般人不易接受,所謂的“琴道”“文人琴”“修身養性”等觀念的思想包袱太重,讓人們不敢與之親近。這就需要堅守古琴音樂業者,嘗試古典與現代音樂的嫁接,讓兩者間不可逾越的藝術鴻溝逐漸消失,將古典音樂在保持純粹的基礎上,融合進一些有利于貼近大眾的元素。例如,改革古琴曲讓其能煥發新聲,改革彈琴方式與樂隊結合,甚至改革琴學觀念,讓其合乎時代旋律,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為人民大眾服務等。在今日社會,我們要努力推廣古琴,讓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彈奏古琴,在不違背古琴的本質內涵、繼承中華琴學的精粹的基礎上,將數千年來古琴文化中最優秀、精華的成分結合今日時代旋律進行發揚,真正弘揚中國古琴文化。但我們要注意的是,若在“大眾化”的改革與創新中丟失了古琴的本質精華而迎合大眾欣賞習慣、以博得大眾歡迎,丟棄了古琴靜美、清雅的品性,那便得不償失了。
古琴音樂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精英文化,也許,古琴的確不同于任何一件民族樂器,因其古樸、幽靜的品位決定了它無法成為時尚,我們需要真正把握琴之特質,發掘琴文化之精華,并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繼承下來、弘揚開去,若始終使自己處于孤芳自賞的清高中,這有可能使曾經璀璨的文化成為歷史的塵埃。我們應該重視古琴演奏藝術的推廣和傳播,比如,專業團體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音樂家經常進行古琴專題演講,為電視臺、廣播編寫古琴專題片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古琴、欣賞古琴、傳承古琴。
她也仿若從那古雅歲月中走來,帶著一抹不屬于這個躁動年代的從容與執著,堅守著對于東方古典文化的信仰,以她筆下的水墨情懷為我們再現那段歷史風物、中國容顏,讓藝術改變生活,以美學感動心靈。她,就是不折不扣時尚集團的創始人方藝霖。
以老工藝重塑新生活方式
從木雕到宋瓷,從蘇繡到龍井,從蜜蠟飾品到漆畫手繪,這些充滿東方古典意味的老工藝仿佛在告訴我們,忘形東方生活館并不僅僅與那些傳統而精致的女裝相關,更與我們遺忘已久的東方底蘊生活一脈相承,這是一場對生活方式的定制與復興,不僅于服裝,更著力于滲透、演繹、還原所有生活中的美學質感與個人精神。在學畫出身的方藝霖看來,這些古舊工藝為整體生活方式的打造提供了靈感與動力,而所有與美相關的產品都可以成為定制之列,無關領域,只為凝煉一場生活的藝術,“我們希望以服裝為出發點,塑造出一套新東方時尚的生活哲學,一套文化理念,創造出魅力與舒適的結合,讓每一件服飾作品在自由輕松、時尚大氣之余都能傳達一個概念,講述一個積極的故事,從而影響更多的人,形成對自我生活品位的覺醒與提升。”
透過不折不扣的服裝,讓顧客體驗到一種顛覆以往的風范與形象,由此而來的改變使方藝霖很是欣慰,“不折不扣以高雅時尚風格為主,相對而言,宮心則走更高端的藝術路線,因此許多人以為這分別是兩個群體的客戶,其實不然。”認同并欣賞不折不扣傳神之美的客人,同時也追求著更精致高雅的生活理念,“他們可以分別適應于不同場合的需要,而我們服裝所塑造的個人氣質與視覺沖擊力,往往讓人過目難忘,那些來自外界的關注度,讓我們的女性客戶感到滿足,也體會到了我們品牌的真正價值。”
如何讓生活成為一門藝術,讓工藝升華為美學,是其中不可回避的一道命題,作為服裝設計師,方藝霖不僅僅著眼于服裝,她以更寬厚的胸懷,更開放的視野,凝望著各種東方傳世工藝的未來,跨越領域的框架性劃分,以其細膩而獨到的藝術觸覺,融匯所有與美學相關的境界與感悟,她笑言,“因為藝術是相通的,設計師其實應該不只是成為設計師,她需要站得更高,對各種古典藝術形式擁有更形神兼具的認知度、把控力與創作力,涉獵更多如民俗、歷史、詩詞、器物等中國文化領域,從古老技藝與新興工藝中汲取意念與靈感。”
以跨界元素傳承東方文化
在這里,那些最純粹的傳世工藝經歷了歲月流變,時光洗禮,卻始終靜默而生,風華絕代,你可以釀一壺靜謐古雅的香氣,繡一襲精致動人的旗袍,守一世矢志不渝的情懷,等一場夢回東方的邂逅。
對東方古典文化情有獨鐘的方藝霖,對工藝傳承有著深刻的感悟與理解,“外國擁有自己國家民族的服飾,而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服飾卻日漸消弭,追溯歷史,唐裝、旗袍本為中國的國服,而目前市場上,由于競爭激烈,使得中國傳統風格的服飾變得泛濫與廉價,成本也越來越低,因此我們永遠也看不到讓人驚嘆的作品。”方藝霖不愿眼見古老而深厚的東方民族藝術的沒落與衰退,她開始執起畫筆,守住中華古典工藝的文化凈土,“我們以高端定制的方式推廣古老的蘇繡技藝,而最年輕的繡娘也已經60多歲了,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沒有市場,那么中國的手工絕活最終將斷層,更無法將老藝術家的技藝傳襲下來。”為此,不折不扣堅持以蘇繡工藝定制為推廣的主要作品,為古典東方文化的續存與復興肩負一份責任,“在蘇繡服裝的高級定制流程中,最少也要經歷10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型,從最初的畫稿、勾稿、上色、印布到刺繡,手工繁復,而且耗時較長,定制的旗袍也需要至少45天的時間周期,這些傳統文化的工藝作品與當下的快時尚完全不同,它以慢工出細活,專門為客人的氣質而定制,而且追求一定的藝術境界。”
這是一種對待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敬畏,也是對于古典藝術的眷戀與追求,除蘇繡以外,漆畫工藝、蜜蠟飾品、養生茶品、手繪織物也在方藝霖的作品之列。然而,傳承并非復古,在方藝霖看來,文化傳承的精髓在藝而不在形,與完全承襲傳統的古裝相比,方藝霖更為創造性地詮釋了古典工藝的新生形象,“我們在傳承蘇繡等古老文化的基礎上,融匯了設計師的時尚性、概念性以及跨界的元素進行再創造,我們所呈現的東方古典文化并非沉悶的器物,而是鮮活的空間藝術,如化蛹成蝶形狀的試衣間,潑墨效果的木地板,半葫蘆模樣的古風池塘,祥云飄逸流動的天花板,以及以木船再造的美人鏡等,我們希望以多種功能性,多款不同領域的工藝作品,多層次的視覺感官體驗來傳承東方文化精髓,在商業化之下孵化心靈的感動,讓參觀的客人身臨其境,心有所感。”
關鍵詞:古著影視改編;“存真”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5-0142-01
一、古典名著影視改編之必然
近年來,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持續升溫,筆者認為,其原因可歸于古著經典與影視產業的“互益”效能。
首先,影視產業依賴于古著經典。影視文化產業主要即通過制作影視作品獲得經濟利益,從而實現其商業價值。古典名著擁有磅礴深沉的歷史底蘊、豐厚充實的思想內涵、輝煌璀璨的精神內質、精深高超的藝術造詣,從而為影視產業提供了寶貴的扎根土壤與廣闊的生發空間,有力地助推其持續發展。
其次,古著經典受益于影視改編。在信息化與讀圖化時代的今天,影視改編成為古典名著得以生存、普及乃至持續性增值的重要途徑、甚至是必經之路。古著經典需要通過影視藝術實現其當代化傳承,而影視改編也的確大大提高了古著經典的現實影響力以普及度,有效促進了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傳播。
二、古典名著影視改編之“痛”
巴贊曾指出:“電影,沒有起碼數量的直接觀眾就不能存在。”檢驗一部影視作品優劣的最基本標準之一就是觀者的多寡,而要想吸引更多的觀眾來,則必須使影視作品具備能夠引起觀眾興趣、博得大眾眼球的要素與內容,這幾乎已成為影視圈中的基本共識。因此,許多影視作品在對古典名著進行改編的過程中,便有意或無意的改變了古著的本貌,除去其中了不利于吸引商業效益的因素,更添加了很多迎合當代大眾審美需求與欣賞口味的內容,以此達到賣座獲利的目的。針對這一現狀,眾多研究者、尤其是學術界人士給予了強烈的質疑與批評。
縱觀近年來的古著影視改編實例,有多少作品正是上述觀點的案例驗證。如在新版《西游記》中,制作者為了追求視覺刺激以達到經濟收益,在片中大肆設置成人化劇景,詭異的形象設計、可怖的情節場景、低俗的內容充斥其中,令人實在不忍卒睹。這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部分受眾的惡俗欲求,但卻徹底喪失了古典名著的傳統人文精神與藝術精華,將千年的中古文明內涵積淀糟蹋殆盡,令人心痛不已。
三、古典名著影視改編應“存真”
筆者認為,要解決與平衡好古著影視改編的商業性與文學性、“繼承”與“創造”之間的關系問題,一個重要原則即古典名著的影視改編應“存真”。
何為古著影視改編的“存真”?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學經典名著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積淀與博大的精神內質,而這些就是我們在進行影視改編時所必須保存下來的“真”。
首先,古典名著深沉而豐厚的歷史底蘊是其根基所在。因此,在影視改編中,絕不能因要契合當代所需便隨意改變古著的固有歷史性。近年來,部分由古著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就屢犯歷史性、甚至是常識性的錯誤,這便是改編中不尊重古著、不尊重歷史的后果。還有些影視劇中的歷史人物對白,頻繁使用或全部使用當代白話文甚至流行語,而完全喪失了古著的歷史韻味。筆者認為,應在考慮受眾觀影實際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風味”,以保全古著的文學性與歷史遺韻。
其次,古典名著中蘊含著豐富而充實的傳統文化積淀,這在影視改編中是應有所側重與保留的。當然,由于時代限制,有些古著中存留了一些不良內容,這些就是需要我們在改編時加以摒除的,而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與文化因子,則應加以保留并傳承發揚。如《三國演義》,其中有許多諸如忠誠、狹義、感恩等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對于這些,我們應加以側重,而不應僅僅為了博取眼球,把諸如周瑜、曹操與小喬之間的所謂“情感糾葛”無限放大,這完全無助于對古著應有的文化繼承與傳播。
最后,重點提煉出與忠實于古典名著的思想內涵與精神內質,唯有此才可于核心處抓住影視改編的關鍵價值與意義所在。中國自古講寫意、重“神韻”;而古典名著的“神韻”,就是其最為核心的精神內質。影視改編中只要看清并抓住古著的精神內核,那么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創造”,以適應商業需求。以“四大名著”為例,個人認為,《西游記》講的就是一個“信”;《紅樓夢》的精髓即為“空”;《三國演義》的核心在“義”;《水滸傳》的精神實質在于“勇”。當然,各著作中還包含著其他眾多的精神因子。如果能夠在影視改編中把握好各部古著內隱的精華,那么無論“繼承”還是“創造”出來的作品都是有“神”的,也都能夠對古著加以有益地傳承與發揚。
關鍵詞:園林景觀;文化傳承;生態理念
1.中國景觀及園林設計發展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我國的環境和景觀設計方面問題開始得到重視,相繼引進了西方國家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景觀生態規劃”等發展模式。這成為我國建筑學界和園林景觀學界對環境保護和景觀規劃研究標志性起步階段。隨著社會對滿足精神層面的環境美化提出更高要求,使得我國的環境和園林景觀設計研究開展了如城市廣場建設、街道亮化工程、公園設計、小區環境設計等各種規模和層次的設計活動,從而使園林景觀設計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但目前中國景觀設計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我國對西方景觀設計發展的研究還是處于零星、分散的狀態,而沒有對其進行整體、連續的總體研究。在進行景觀設計中,盲目抄襲那些被西方國家已經拋棄的、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的設計。而在對待傳統古典園林,只是盲目的復古,歪曲了對古典園林的繼承理念,致使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缺乏地方特色和時代風格。這決定了我國對景觀創新設計具有強烈的需求,只有正確理解傳承與創新,才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走向當代景觀設計應具有的品質和發展方向。
2.園林景觀設計的傳承
園林景觀設計應與時代精神密切相連,正視傳統思想的價值,在汲取歷史精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決不照搬原有的風格模式,使傳統的精髓與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相融合。
2.1 傳承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
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思想來源于自然卻又區別于自然,園林景觀設計中往往會強調“法天貴真”和“天趣自然”,而反對過于明顯的人工雕鑿和修飾。中國古典園林是以“天人合一”為中心思想,這一思想被國外生態學研究者稱為“通過選擇最佳空間和時間,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藝術,從而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天人合一”是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準則,在中國山水園林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生態智慧,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理論前提基礎。設計師在設計現代的園林景觀時,應該體現出“天人合一”的古典園林的思想,對園林的景觀進行合理的搭配,做到現代園林景觀自然而不做作,從而使人們從園林景觀中得到休息與身心健康的提高。
2.2傳承古典園林的季相之美
一年四季的變化除了春暖夏涼等氣候變化外,在山水花木間的形象的交替變化也較為突出。中國古典園林充分利用自然一年四季交替變化的特點,通過景色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而不同特點來營造四季不同的空間意境,使景色的變換與時間的變化相融合,從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因此,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應將古典園林的季相之美傳承下去,充分把握季節的交替變化,來實現景色和時間的融合貫穿,給予人以美與精神的享受,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3 傳承古典園林的設計技巧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具有許多相關的設計創作技巧。古典園林的設計技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以小見大的空間效果。以小見大的手法是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特色之一,在尺寸和體量有限的情況下,古典園林通過增加停留的時間來平衡與前者的感受量;二、豐富多彩、一望無際的景觀。古典園林通過采用實虛對比、動靜結合以及循序漸進等空間手法,把整個園林分隔成多個不同形狀、不同個性和不同尺度的獨立空間,并將這些獨立的空間糅合形成一個整體,從而給予人們一種變化多姿的園林景觀。現代園林景觀應繼承與發揚古典園林的這兩種設計技巧,使有限的空間及景觀形態發揮出豐富多彩、一望無際的景觀。
2.4 傳承古典園林的思維方式
中國古典園林一直追求的是一種寄托著情感、觀念和哲理的意境,將古典園林景象賦予生命力,使游客在享受園林景觀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眼睛所看到的景物產生聯想,感悟園林景象所蘊藏的某種情感和理念,從而得到精神上超脫與自由的升華。所以設計師設計現代園林的景觀時,應根據古典園林景觀設計的思維,使園林景觀的設計給予人觸景生情的感悟和思想文化傳遞,從而提升個人的精神境界。
3. 園林景觀設計的創新
3.1 吸收現代藝術思潮。
隨著人們精神文明的提高,其思維方式也隨之發生較大的變化。因此,在設計現代園林景觀時,應綜合考慮人們的審美理念和鮮明的時代意義,合理利用各種文化資源來進行園林景色設計。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符合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又適應藝術多元化發展的要求。在進行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時,現代的園林景觀設計不能僅僅是繼承古典邏輯,還應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由于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是受多種藝術思潮的相互作用,而非受到單一藝術思潮的影響,致使現在園林景觀設計趨向于多元化發展而沒有明確的分類,其過程也顯得較為復雜。多種不同的藝術流派,為景觀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使得景觀藝術上的表現更有深度與不受局限。
3.2 應用現代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興起了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使用一些新興技術,以使得園林景觀表現的更為自然與美觀。新技術的采用給園林景觀設計帶來了新的活力,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采用新技術,可以一些嶄新的設計素材帶進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用來造景的素材和方法。一般地,設計師在進行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時,靈感均來自于自然的更迭變換,通過變換不同的景物營造不同的環境氛圍。由于古典園林受技術所限制的原因,使其在景觀的表現上只能達到一定的高度。而當引進新的技術到園林景觀設計時,更新和改變了傳統的設計觀念,使其呈現出別有風味的園林景觀。 造景素材分為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在傳統園林中,即可算作硬質景觀,而草坪及各類栽植, 即可算作軟質景觀。只不過,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硬質景觀中比較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銹鋼等造景元素的運用。混凝土不僅取代傳統石景、柱廊等硬質景觀,還具有較高的可塑性;而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創意性表現,使我們處于真實與虛幻的境界。而軟質景觀中的熱塑塑料、合成纖維、橡膠、聚酯織物也為庭園的外觀增加了不少色彩。特別是由現代照明技術而誕生的夜景觀,更是將我們帶入一種夢幻般的迷離境界。
3.3 引進生態景觀理念
生態景觀設計是指人類所生活的整個生態系統進行相關的設計。由于生態技術應用于景觀設計,而引入了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等理念,使得現代景觀設計師們改變了傳統上將景觀設計當作是一個孤立的造景,而是將其整體生態環境的一部分,學會綜合考慮周邊生態影響的程度以及動物、植物、昆蟲、鳥類等在內的生態相關性。在進行生態設計時應自然物種的多樣性,減少對自然資源的剝奪與能源損耗,避免出現盲目人工改造環境的現象,維護和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態系統。所以在設計生態景觀時,應注意保護不可再生資源,特別是對于特殊自然景觀元素或生態系統。其次,應加強對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盡可能使用新技術和新材料,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
4. 結語
人們的審美思想和境界的提升對園林景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園林景觀設計目前的狀況看,應繼承傳承古典園林景觀設計,勇于創新,結合時代精神,將新技術應用到園林景觀中,以提高園林景觀的文化水準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于久翔.淺談園林景觀設計之美[J].科技風.2010(07)
關鍵詞:古典舞;舞蹈文化;藝術
一、身韻的審美標準
動作是舞蹈藝術最基本的語言。“文化傳承總的來說應是國家行為。即使是中國古典舞的傳承,也不能僅靠一個學院或是一個作品,我們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有更多的人才不斷加入到中國古典舞里來,也需要更多的作品承載和體現。同時,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粉絲,跟著中國古典舞作品和舞者不斷地去關注、欣賞、傳承它。”梁群說,首要的就是推出能夠承載中國古典舞文化內涵的作品。作為古典美的審美,需要的不單單的是對舞蹈的審美,更是對我國的歷史的一個審美。中國的古典舞是耐人尋味的,每一個動作都代表著一個含義,這需要觀看者自己去領悟其中的含義。中國的古典舞不似西方舞蹈的那么有力與快,中國的古典舞講究的是柔,那種柔會把古典舞的優點發揮的淋漓精致。
同時,我們也可以找到表情和肢體語言,任何健全的肢體語言都有一定的關系,在基本的訓練中,中國古典舞,它是非常重要的節奏。古典舞的三個層的美都具有相對獨立的意義,每一個層次都有著自身的審美價值。在古典舞的層次構成中,任何一個藝象都必須具有藝術語言和藝術形象這兩個層次。意蘊,不是每個藝象都有。有,也不是每個欣賞者都能體悟到。能體悟到的,也有深度和廣度上的差別。有的古典舞,或者有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或者有生動感人的藝術想象,或者有發人深思的藝術意蘊。但是,真正優秀的古典舞,必須是用生動傳神的舞蹈語言、塑造出內蘊這雋永深邃意蘊的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的結構有序、有機融合成的一個完美整體。
二、身韻的訓練要點
古典舞的訓練要點:云間轉腰“云肩轉腰”是古典舞身韻經過對戲曲、武術長期觀察,并總結中國古典舞舞種自身的屬性與要求而提煉出來的重要典型動作之一。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元素練習包括“提、沉、沖、靠、含腆、橫移、旁提”基本動律元素,如果把這些元素貫穿來做,就是 “云肩轉腰”
基本做法:地面盤坐,以腰為軸完成上肢的360度平原環動。
1、練習步驟:
不加手做,要強調動作的連貫性
2、加單臂配合做
3、雙手配合做(叫做平抹手),一只手由“二位直臂”保持平圓路線往“四位直臂”成“四位曲臂”斜拉下收回一位。這種雙臂配合的形成是貫穿于整個“云肩轉腰”和平原動作過程中的。一定要配合協調,反復練習。
4、站起來做,這種練習是雙腿由右弓箭步經過移重心成左弓箭步的過程。雙臂在胸前重疊時,要注意含胸,不可橫擰沖肩,整個過程要做的連貫飽滿。
5、前后移動重心做 即在“沖、靠”舞姿中做,將“云肩轉腰”放在流動過程中練習。這就要求云肩轉腰和舞姿配合的過程要在“沖”身在前,“靠”身在后的動律中完成。
以上五種做法的共同要求是:
1、必須以腰為軸,強調“含、腆”的過程。
2、有一句口訣“手帶身、身讓手、身推手”、即在“移”時,手要主動把身體拉出去;“含”時,身體要主動收縮把手讓過去;“腆”時,胸部要主動把手臂推向前。
節奏處理上:
1、慢速、平均做。在每個過程的位置上都要有停頓時間,以便檢查是否到位。
2、由慢速過度到中速連貫做。要求每一個位置都是連貫一起的,不可有停留,要強調過程有“灌滿”的感覺。
三、身韻的表現方法
身韻的表現要求舞者的理解與偶感悟的去表現,身韻中的下肢步法是極為豐富且具典型意味的,作為身韻的步法即具有相對的獨立表現價值,又與肢體其它部位相聯系,結合運用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身韻外部形態。同時,在步法的運用上始終貫穿“以身法帶步法”的原則,俗稱“有身必有步、有步必隨身”。因而身韻的形態特點和風格韻律,必須依靠步法與身法的協調一致才能予以體現。因此,身韻的動作特點必是由下肢步法與上肢的腰、臂、頭、胸的整體性協調運用,從而彰顯其風格鮮明、豐富多變的形態動作,表現出優雅、沉穩、緩慢、疾馳、靈巧、渾厚、頓挫、流暢等不同的動作特性,以及富于表現力的肢體語言。
四、結語
對于舞蹈,只有靈魂的舞蹈作品通過肢體和魅力,才能使觀眾和表演者的完美結合,達到充分的視覺體驗和心靈感受。這也是一個舞者資格標準的測試。只有舞蹈表演者的呼吸和思考,以及情感的情緒和身體的完美結合,才算發揮了其舞蹈的魅力,這才是一個成功的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張含星.從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角度對民族樂器演奏進行分析[J].大眾文藝,2016(19).
[2]羅雪婷.淺談中國古典舞的美育意義[J].大眾文藝,2016(19).
[3]孟靜.中國古典舞被芭蕾“家族”吞噬的審美――重看孫穎學術思想的當代意義[J].舞蹈,2016(10).
[4]華偉.腰力:舞蹈永動機從中國古典舞看“腰力”動核[J].尚舞,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