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醫學影像技術的內涵

醫學影像技術的內涵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5 17:27: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影像技術的內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醫學影像技術的內涵

篇(1)

關鍵詞:整合醫學;腫瘤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康巍。

整合醫學是一個新興的多學科融合的領域,通過縱橫發展達到從宏觀把握到微觀理解各疾病特點的目的。整合醫學模式下的腫瘤醫學影像教學,橫向上整合基礎理論知識,縱向上整合國內外影像頂級專家的影像診斷知識資料庫,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整合比較腫瘤影像學結果,以達到全方位的培養影像學專業技術人才的目的。

1整合醫學的內涵

整合醫學(HolisticIntegratedMedicine,HIM)就是將醫學各領域最先進的知識理論和臨床各??谱钣行У膶嵺`經驗加以有機整合,并根據社會、環境、心理的現實進行修整、調整,使之成為更加適合人體健康和疾病治療的新的醫學體系[1]。整合醫學早在1952年由美國西余大學創建[2],近些年由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樊代明院士及其團隊對其進行分析闡述并推廣[3]。整合醫學強調用整體、動態發展、相互聯系和既對立又統一的思想和觀點進行學習,這種由相關學科構成的教學模塊從人員的構成、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確定以及教學的組織實施等方面都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學科界限,逐漸為眾多醫學院校接納采用。

整合醫學模式下的腫瘤醫學影像學教學,旨在從橫向上整合各基礎學科的理論知識,并與臨床技能操作相聯系,將各學科系統進行綜合分析,充分利用各種腫瘤治療指南及Meta分析結果;并從縱向上整合國內外影像頂級專家的影像診斷知識,形成資料庫,醫院通過使用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整合院內患者的影像資料,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整合腫瘤比較影像學結果。整合醫學是一個新興的多學科融合的領域,通過縱橫發展達到從宏觀把握到微觀理解各疾病特點的目的。

2腫瘤醫學影像學教學的特點及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

腫瘤影像醫學是醫學中較為特殊的一門學科,影像醫學在醫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影像醫學是臨床醫學的“眼”,因此學好這門學科顯得越來越重要?,F今的腫瘤醫學影像學教學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基礎醫學課程安排過少,課程過于枯燥,腫瘤影像專業的學生基礎理論略薄弱,因此不利于從整體上把握腫瘤的發展及特點;2傳統的腫瘤醫學影像學授課模式過于單一,跨學科的聯系較少,因而不利于從整體上認識腫瘤;3影像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和研究,不和患者直接接觸,因而不利于動態評估病情與影像表現的相互關系。而整合醫學強調用整體、動態發展、相互聯系和既對立又統一的思想和觀點進行教學,這恰好是對傳統教學的補充,因此對腫瘤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及臨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整合醫學教育理念對腫瘤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的意義

3.1如何從橫向上開展整合醫學模式下腫瘤醫學影像學教學

醫學是一門整體學科,醫師面對的患者也是一個整體。在對腫瘤影像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要注意把握課程整體性與序貫性,授課過程中要對有關知識精心組織,形成具有整合性質的專題,分析和闡述腫瘤相關疾病發病機制、病理基礎、臨床表現、其他輔助診斷信息、影像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及預后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識系統。

整合醫學有助于促進腫瘤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多學科合作。腫瘤的診斷分四級,一級是臨床癥狀和體征,二級是影像診斷及腫瘤標志物,三級是細胞學診斷,四級是組織病理學診斷。一級和二級診斷是影像學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因此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整體把握腫瘤疾病的各種信息并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從多角度討論理論發現、診療方法和預防策略,形成相應的共識和指南,并充分利用各種腫瘤治療指南及Meta分析結果。

整合醫學是一種顯示醫生集體力量的表現,在授課過程中不單純由影像專業的學生參與,可以成立研討小組,邀請各個學科的學生參與討論,共同學習與進步,逐步融入整合醫學的基本思想。通過多個學科學生的共同討論可以達到和彌補因現代醫生的專科化而導致的缺陷??梢约写蠹业闹腔酆土α?,共同解決一個復雜機體由于各種問題的相互交織所出現的復雜問題。

3.2如何從縱向上開展整合醫學模式下腫瘤醫學影像學教學

整合醫學為醫學學術界的交流提供了平臺,不僅能夠整合國內外影像專家的影像資源,而且可以整合各影像設備的特點并進行合理的優化選擇,從而做到真正合理且精準的診斷。

一方面,整合國內外影像頂級專家的影像診斷知識并形成資料庫,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整合各學科專家擅長的專業領域知識并上傳到網站,可以供腫瘤影像學專業的學生進行遠程學習;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見問題也可以將相應的問題上傳到網絡上請求專家進行遠程會診。目前做的比較好的幾個影像網絡平臺有:罕見病疑難病會診平臺、醫影在線、醫學影像園、醫學影像技術網、丁香園等。

另一方面,院內通過使用醫學影像信息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整合院內患者的影像資料,以方便教學與研究[4]?,F國內外流行的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就是通過影像學、醫學圖像處理技術以及其他可能的生理、生化手段,結合計算機的分析計算,輔助影像科醫師發現病灶,提高診斷的準確率[5]。

再一方面,整合腫瘤疾病影像特點及影像設備的優勢,為臨床醫生對患者進行個體化診療提供最優的方案。隨著影像檢查技術的發展,影像設備不斷更新,檢查技術的繁雜往往讓臨床醫生選擇起來比較棘手。各種影像檢查技術具有各自獨特的優勢和劣勢,針對不同患者同一種疾病的診斷都可能要有不同的選擇。醫生既要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又要考慮疾病的確診及定位。比較影像學(comparingimaging,CI)即以多種成像設備為手段,以臨床實踐應用為導向,將疾病的影像檢查綜合比較,從而采用最有診斷價值的最優先的影像檢查方法,為臨床醫生進行診療提供切實依據。現階段這種教學模式備受國內影像教育專家的青睞[6]。

4整合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篇(2)

關鍵詞 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 實驗教學 醫學影像 技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2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Image Technology

LIU Nian[1], HUANG Xiaohua[2], LEI Lixing[2]

([1]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7;

[2]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value of the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thods: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dea, we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experiment softwa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us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to execute resource optimization on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reating a distinctive, digital and multi-functional laboratory,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we will reform the experimental model .Results: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was improved, 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was reformed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onclusion: We should reform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and build innovation laboratory, improv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ystem, in order to arouse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is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but also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need.

Key words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和精準醫學的提出,醫學影像學在臨床醫學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為臨床提供了更加精準的診斷信息,指導臨床醫生的診斷和治療。而醫學影像技術學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決定著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學檢查方法,更是臨床診療獲取優質圖像的保障。①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是一門將多個影像設備綜合應用,且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交叉應用學科。隨著醫學影像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了適應影像技術新理論和新方法的不斷更新,避免與臨床脫節,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更新。因此,加強學生醫學影像技術實驗課程的實踐技能尤為重要。改革醫學影像技術實驗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創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實驗平臺,是全面提高醫學影像技術學課程教學質量的主要趨勢。②本研究通過建設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改革既往的影像技術實驗教學思維和手段,以計算機網絡為實驗環境,將普通X線、CT、磁共振、核醫學、超聲等檢查的圖像及后處理信息導入計算機網絡系統,從而實現醫學影像信息資源共享。本平臺是構建“以臨床能力為導向的多學科、階段性、模塊化、綜合式的臨床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醫學影像專業教學平臺。學生或師生可以通過實驗室網絡平臺進行互動交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醫學影像技術設備操作實驗的效率、質量,節約教學資源,創造個性化學習的環境。

1 醫學影像后處理實驗室平臺建設

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是以計算機為硬件基礎,Windows 操作系統為平臺,聯合開發的仿真實驗操作系統為應用軟件的實驗室。本實驗室的主要功能有:(1)該軟件操作完全模擬醫院普通X線、CT、MRI操作流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實踐醫學影像圖像后處理技術,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2)該實驗室共配置24臺學生電腦和1臺教師電腦,可讓每個學生單獨上機完成操作,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3)仿真軟件的數據均來源于我院附屬醫院,有真實可靠的圖像,與臨床病例無縫連接;(4)該后處理軟件不僅包含基本教材上的常規后處理技術,還包含最新、最近的科研軟件,根據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進展,即時對軟件進行升級,為教師和學生開展科研提供有效的應用工具,有利于提高師生的科研創新能力;(5)該實驗室對學生全天開放,學生可自行安排時間隨時進行實驗操作、復習、做科研;(6)避免了大量學生同時到醫院見習出現的安全隱患,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

2 應用結果

(1)實驗教學方式的改變。通過醫學影像技術實驗課程在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中的應用,原來的教學手段有了明顯改變,已由人工教學變成網絡化計算機教學,簡化并優化了教學流程;過去用膠片展示教學,其圖像較小、圖像質量參差不齊,數量有限,管理困難,無法滿足大量的學生教學和個性化學習。此外,實驗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臨床醫、技人員現場教學轉變成網絡化仿真模擬教學,避免了學生只能看不能動手的情況;學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對醫學影像技術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網絡化搜索、閱讀、自學及復習,數字化仿真模擬教學幾乎改變了以往了學習模式。第三,原來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實驗教學方法轉變成了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模式,每個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操作,完成實驗要求,同時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課堂與課外的教學信息量。

(2)實驗教學內容的完善和豐富。目前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的完整資料數據庫中已有10 000余份,本實驗室根據臨床信息的發展會不斷更新資料,其中包含普通X線、CT、MRI、超聲、核醫學、DSA等方向的圖像資料,完全能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其豐富的圖像信息資料不僅能緊密地結合教科書上的知識框架,還能在實驗中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

(3)學習效率的提高。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的開放,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得到充分利用,明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能更好地利用該實驗軟件進行科研分析,取得科研成果。學生可以隨時到實驗室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復習和個性化培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學習空間和內容。

(4)教學管理的優化。在校內實驗室進行實驗教學,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管理水平,還為學校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仿真模擬實驗教學明顯改變了過去復雜繁瑣的管理模式,避免了學生在臨床實驗教學中損壞精密昂貴的設備,減小了學生到醫院見習的安全隱患。

(5)教學效果的反饋。學生在實驗課堂教學中,能及時將問題和難點提出,教師可及時解答;通過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網絡留言和討論發現教學問題,并能及時反饋信息及解答學生的問題,檢驗實驗教學效果。

3 討論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快速發展,適應了醫療設備迅速更新的發展,滿足社會和廣大醫療機構的人才需求。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是培養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主干課程之一,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橋梁,是一門不可或缺的且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③④學生不僅要扎實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更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針對醫學影像技術學的實驗教學模式,通過對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的建設和使用,系統地將豐富的教學內容、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踐培養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對實驗情景、實驗界面和實驗程序的模擬操作,加強了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和完整操作流程的理解。⑤⑥

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的使用,優化了實驗教學資源配置,轉變了實驗教學模式,提高了實驗教學效率,實現了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驗教學相適應的結合。實驗項目覆蓋了基礎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實驗,豐富了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不僅使實驗教學內涵更加深厚,而且使學生在學校能熟練掌握醫學影像常規檢查技術,具備圖像后處理能力,以便在醫院實習階段能更快適應崗位要求。同時學生還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實驗室科研項目,進行個性化實驗操作,這對啟迪學生科學思維和培養創新的科研意識有重要的意義,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學生以學習主體的功能,也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綜上所述,通過醫學影像技術實驗課程在醫學影像技術后處理實驗室的教學,改革了實驗教學模式,建設了創新性實驗室,完善了實驗課程體系,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適應了現代醫學的影像技術學的發展,滿足了醫學教育事業和臨床醫技崗位的發展要求。這不僅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醫學影像學專業和研究生培養的需要,對培養高素質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通訊作者:黃小華

基金項目:本文為川北醫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基于虛擬現實技術開發醫學影像技術模擬仿真教學平臺”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5-12-13

注釋

① 黃小華,游金輝,馬雪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8.23(1):103-105.

② 汪百真,俞曼華,張俊祥,等.CT、MRI仿真操作系統的研發及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8(2):219-220.

③ 梁明輝,王曉東,夏力丁.數字化仿真實驗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1):122-124.

④ 汪百真,俞曼華,張俊祥,等.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實驗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7):919-921.

篇(3)

醫學影像三維后處理能為診斷、臨床、科研和教學提供幫助,服務臨床或許是其終極目的。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董及其所領銜的團隊,圍繞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小兒肝臟腫瘤手術治療臨床決策系統開發”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海信雙子3D醫學影像與計算機手術輔助系統(Higemi)”是該課題的階段性成果,該系統可以幫助醫生了解肝臟腫瘤病灶與肝內管道系統的相互關系,進行術前的切除可行性分析及手術規劃。該團隊的所做的工作,是對影像服務臨床的有益探索,對今后的相關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數字醫學的基本概念與發展

數字醫學作為信息技術與醫學科技的多學科交叉領域,是指信息技術在整個醫學領域的研究、推廣與應用。一般認為,其廣義定義的研究范圍包括:數字化醫療設備的研發與應用、醫療管理信息系統和臨床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實施、數字化醫院的建設與管理、臨床醫療技術的數字化、區域醫療協同與信息資源共享、遠程醫療會診與遠程醫學教育、基礎醫學各個分支學科的數字技術應用和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管理的數字化等。狹義的數字醫學是研究、應用數字醫療技術,也就是在臨床醫學的范圍內充分運用計算機科學和數字化手段進行新的探索與創造,包括輔助原有醫療技術的實施和提供全新的數字醫療技術,以實現更加精確可靠的診斷和更加準確有效的治療。

“數字醫學”一般被認為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Warner V.Slack教授在其專著Cyber Medicine:How Computing Empowers Doctors And Patients For Better Health Care(《數字醫學:計算機技術助力醫患健康照護》)中提出的。數字技術除在影像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外,在醫政管理、疫情通報、危害健康藥品和食品監控等工作中同樣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在現代化醫院里與數字化有關的高精尖儀器設備和數字化管理系統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在遠程醫療、手術導航、虛擬仿真和數字化醫院管理等領域,都進行了不少有價值的探索。本文所介紹的數字醫學,主要是指狹義的數字醫學概念。

數字醫療是把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中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數字醫療設備的出現,大大豐富了醫學信息的內涵和容量。從一維信息的可視化,如心電(ECG)和腦電(EEG)等重要的電生理信息;到二維信息,如CT、MRI、彩超、數字X線機(DR)等醫學影像信息;進而到三維可視化,甚至可以獲得四維信息,如實時動態顯示的三維心臟。

近代諾貝爾獎多次頒發給該領域的科學家即反映出該領域的科學進步對人類的巨大貢獻。1979年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頒發給了阿倫?馬克利奧德?柯麥科和戈弗雷?紐博爾德?豪恩斯弗爾德,以表彰他們發明了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CT)。199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瑞士物理化學家恩斯特,其在發展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譜學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勞特伯爾和英國科學家曼斯菲爾,以表彰他們在磁共振成像技術領域的突破性成就。這些現代影像設備與圖像技術的研發,極大地豐富了醫生的診斷技術,使醫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可視化的信息時代。而基于CT與核磁共振影像衍生出的數字醫學技術在歐美、日本得到了快速發展,較廣泛地應用于臨床醫學領域。

近年來,國內許多科研單位緊跟國際發展趨勢,在短期內相繼成立了數字醫學研究機構,如南方醫科大學數字人和數字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數字醫學研究院、復旦大學數字醫學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數字醫療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與海信集團聯合成立的山東省醫藥衛生“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重點實驗室”等。許多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專家學者,在北京、廣州、重慶、上海、青島和廈門等地相繼開展數字化虛擬人體、計算機輔助手術規劃與導航系統、外科手術輔助決策系統、臨床診斷輔助決策系統、臨床藥學系統等的研究和應用,眾多研究已將數字醫學的應用范圍擴展到數字醫院、數字醫學工程、數字醫療技術和數字化基礎醫學研究等各個方面。

計算機輔助手術的概念與臨床應用

計算機輔助外科手術(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或Computer aided surgery,CAS)是一個新的外科手術概念,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手術前規劃,并指導或輔助進行外科手術。一般認為CAS包括:1. 創建虛擬的患者的圖像;2. 患者圖像的分析與深度處理;3. 診斷、手術前規劃、手術步驟的模擬;4. 手術導航;5. 機器人手術。

在傳統的外科手術中,手術醫生根據不同的病情依據其經驗形成大致的手術方案,然后在實際手術中進行不斷修正,直至手術完成。這種手術方案依賴于醫生個人的臨床經驗與技能,考慮到術中可能會發生解剖結構改變或其他突發事件,因此手術效果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隨著醫學圖像設備的進步,疾病的診斷已經實現了數字化。為了有效地將這些設備提供的信息與外科醫生的主動性結合起來,在1986年,日本、美國和瑞士幾乎同時開發了由交互式二維CT機組成的導航設備,這成為最初的CAS。CAS的出現要歸功于立體定位技術和成像技術的發展,以及將二者結合的嘗試。

數字醫學技術在臨床醫學應用領域的延伸以及CT、MRI和PET-CT等醫學圖像獲取設備的應用,催生了一個全新的手術模式――外科精準手術。在外科精準手術模式下,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虛擬現實技術,可建立個體化的人體病理結構模型和用于術式及具體手術方式評估的虛擬手術模型。主刀醫生先將其構思的手術方案輸入計算機,結合采集到的術前醫學影像信息,經計算機系統等處理后形成三維圖像,利用醫學圖像數據和虛擬手術系統合理定量地制定個體化、精密的手術方案,這對選擇最佳手術入路、減小手術損傷、避免對臨近組織的損害、提高病灶定位精度、執行復雜外科手術和提高手術成功率等十分有益。外科精準手術具有精細的術前決策、精密的手術方案、精確的手術模擬、精準的手術操作等特點,可安全、準確、徹底地實現手術目的,達到完美的手術效果。實施外科精準手術,除需相關醫學影像設備和能進行虛擬現實人機交互的計算機系統外,還需配備術中導航與術中監護等設備,以便將計算機處理的三維模型與實際手術進行定位匹配。如果手術使用了其他成像手段(如內窺鏡、B超或床邊CT等),則需將實時觀測的圖像與術前的醫學圖像進行匹配融合定位,引導術者進行手術。立體定位系統就是確定目標空間位置的系統,可以實時獲得目標在其測量范圍內的三維坐標,連接圖像信息和手術目標,是虛擬到現實的橋梁,直接關系到CAS系統的精度和手術的成敗。

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是世界各國在數字醫學領域競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課題。目前,國際上許多有實力的IT公司紛紛涉足數字醫學領域,如日本富士公司已將“醫療/生命科學事業”確定為集團今后的重點發展領域,致力于成為一家覆蓋“預防―診斷―治療”全領域的綜合性醫療健康企業。在醫學影像信息方面,富士膠片在業內率先提出了基于Web技術的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醫學圖像歸檔和通信系統),研發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FUJI SYNAPSE,可對來自CT、MRI和CR等各種數字醫療圖像診斷設備產生的影像信息進行電子化保存和分析,并輔助指導手術。飛利浦公司等利用3D地圖為醫生提供關于腦部的詳細信息,利于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美國麻省理工大學David開發的圖像引導手術軟件系統3D Slicert已經通過美國FDA認證。德國萊比錫Falk等運用三維圖像重疊技術,將術前獲得的三維影像重建成的冠狀動脈模型與機器人輔助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中的視覺圖像重疊,除了能在術前進行規劃,還能在術中進行導航,對術前規劃方案進行調整,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另外,美國的EDDA、德國的Julius和法國Intrasense SAS公司的計算機輔助手術軟件也較為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這種應用在我國肝膽外科領域和骨科領域均有探索。南方醫科大學方馳華教授和總醫院董家鴻教授分別聯合影像學專家和計算機專家等組成團隊,開發完成了腹部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系統,對患者肝膽胰等器官的斷層CT個體化數據進行快速自動分割和三維重建為實時圖像,觀察患者病灶、腫瘤與內部動脈、靜脈和膽管等管道系統的詳細鄰關系,并通過三維重建模型進行仿真手術,在可視化虛擬環境下,進行術前手術預設、術中指導手術等研究??傖t院尹慶水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計算機輔助快速成型技術應用于高難度、復雜的骨科手術,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使手術更精確、更安全。

手術演練和解剖教學領域的數字醫學應用

虛擬手術系統為年輕外科醫生和醫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具真實感的虛擬手術環境,操作者可在其中重復練習或觀察、模仿專家手術過程,設計、預演和修正手術的整個過程,以便事先發現術中問題,避免由于人為因素引起手術失誤。

現階段數字解剖模型軟件的研發有如下特點:由單一的結構器官辨識向系統解剖方向發展,由平面顯示向三維方向發展,由“只能看”向“還能動”的虛擬解剖方向發展。隨著力反饋器械的研制成功和完善,外科醫生和醫學生可以通過數字解剖模型軟件和力反饋器械隨時進行人體或手術部位的虛擬解剖和演練,而不用受到倫理約束和標本匱缺的影響。

除了臨床應用外,CAS系統還可以用于教學。配合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和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外科醫生或醫學院學生可以進行模擬手術。在手術器械上加上反饋裝置,受訓者不但可以從虛擬眼鏡中看到手術部位,還可以感覺到虛擬患者的肢體和器官。通過訓練,醫生可以提高手術技巧,積累手術經驗。醫學生不用擔心在虛擬手術中犯錯誤,可以對照手術記錄反復操作直到熟練掌握。這些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醫務質量。

CAS目前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剛體手術上,并使用剛體手術器械。對一些軟組織器官的手術(如肝手術),或可變形器件(如纖維內窺鏡的定位),是CAS的發展方向之一。目前CAS主要使用CT、MRI和PET-CT等圖像。而超聲圖像是醫學中使用廣泛的圖像模式,對超聲圖像的配準,以及通過插值配準其它低分辨率圖像,將有力推動CAS的發展。

海信雙子3D醫學影像重建與

計算機手術輔助系統的研發及臨床意義

篇(4)

快速發展的影像學科,能夠給臨床醫學帶來什么樣進步?郭佑民認為,現代影像學發展應該走這樣一條路:基于臨床問題,采用不斷推出的影像學新技術和方法,實現影像學檢查、診斷與治療環節向解決不同臨床需求的模式轉換。他呼吁,在影像學技術平臺之上,加強與各個臨床學科之間在各個層面的高效協作,只有這樣影像學科才會得到長久和持續的發展。

3D影像應用廣泛

| 3D影像在醫學上的應用有哪些?放射科應用三維影像多嗎?

郭佑民:臨床學科因專業不同對影像專業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胸部外科專業需要在3D條件下進一步了解可切除肺癌與周圍組織、淋巴結和血管之間的關系,明確肺癌的分期,以便于實施精準手術。PET-CT、PET-MRI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將為臨床學科提供更好的支撐,使疾病顯示更為精準、臟器結構和功能顯示更加全面、預后判斷更為客觀。而3D影像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對于放射科醫師而言,除了觀察斷面圖像之外,結合3D技術可以為臨床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診斷依據,因此,3D在放射科的應用勢必會越來越多。隨著64、128、256、320、640層CT和高場MRI 3D技術的出現和逐步完善,放射科做3D影像后處理的工作越來越多,目前3D影像在大多數醫院已是一項常規的工作。

在教學方面,3D圖像與2D圖像結合將有利于學生對影像學結構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因為醫學生從學習人體解剖課程開始,就逐步建立了人體組織和結構的空間概念,而對橫切面的2D圖像理解不夠透徹。借助3D圖像可以更好地對照和理解每一幅2D圖像與3D圖像之間的關系,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科研方面,我覺得一個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是,CT、MRI和PET-CT等設備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并沒有得到深入的挖掘、開發和再利用,大量的數據被“浪費”了。如果與計算機工程學緊密結合,基于臨床問題,研究開發出適用于不同專業的應用性軟件,將會使影像學科由目前對疾病的定性診斷逐步邁向對疾病的定量診斷、預測診斷、評估診斷等。這無疑將擴大影像學專業的內涵,使之更為貼近臨床的整個診療過程。

西安交大一院的3D實踐

| 貴院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3D的?

郭佑民:我們醫院真正開始使用3D技術是2004年左右,當時的16層CT自帶有3D處理軟件。但是16層CT做心臟三維重建效果不太好。后期陸續引進了64層CT、256層CT和3T MRI等設備,也陸續與相關廠家聯合開發了一些研究用3D軟件。隨著近些年設備的更新,CT實現了全容積掃描,3D后處理的應用越來越多,為臨床診療過程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 貴院的臨床醫生如何察看3D影像?

郭佑民:3D圖像的出現是對疾病診療過程的一場變革。我院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師認識到,3D與2D圖像的聯合應用將對診療過程產生巨大影響,已經在逐步改變或者影響到一些疾病的診療路徑。

目前我院觀察3D圖像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通過PACS網絡系統,一種是打印出來的膠片。第一種模式是把重建好的三維影像通過PACS傳輸到臨床科室。如果將所有的數據放到網上,由臨床醫師按需處理,目前有三個問題:放射科的海量數據會造成網絡堵塞;臨床醫師對放射科數據處理缺乏經驗;仍然缺乏針對不同臨床需求的成熟3D軟件。第二種情況的問題是,打印出來的3D圖像往往受到膠片數量的限制,所給出的圖像數量有限。

既往的PACS解決了影像數據的傳輸和存儲問題。而現代PACS不僅需要解決上述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更好地挖掘數據及其對數據的充分利用和再利用。十多年前我提出了一個叫“后PACS時代”的概念,其內涵是“功能PACS”?!肮δ躊ACS”是在大數據時代對影像學數據進行充分利用,其中集成有大量的滿足不同臨床需求的應用軟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量化診斷”,為臨床診療決策提供多種可視化的工具,逐步實現對海量數據的智能獲取和按需應用。

| 貴院有什么3D影像應用方面的實踐?

郭佑民:3D不僅應用于冠狀動脈疾病、肺栓塞、大血管疾病方面,在其他觀察不同類型的骨折、虛擬支氣管內窺鏡、肺結節定位、實質臟器與血管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應用也有成熟的經驗。我們正計劃做一個叫“數字肺”的項目,該項目以肺血管、支氣管和肺實質為主線,研究在不同疾病狀態下這三個基本結構的變化,希望能夠找到它的生物學標記,為常見肺部疾病診斷提供幫助。具體實施過程是,會先構建肺部影像學數據庫,在此基礎上,結合相關臨床數據,研究肺部常見疾病的診斷規則,完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體系。

3D影像的發展趨勢

| 您怎么看3D影像今后的發展趨勢?

郭佑民: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層面考慮。1. 首先需要構建一個能夠涵蓋全身各個系統正常結構和功能、主要常見疾?。ɑ蛘咧卮蠹膊。┑摹爸袊擞跋駥W數據平臺”。2. 基于上述平臺,研究疾病個體化的表現形式,由目前的經驗診斷逐步過渡到疾病發生的規律性診斷,最后將疾病發生的規律性診斷上升為對疾病發生、發展與轉歸的知識性診斷。這實際上是反映了人類“從現象到規律再到知識”的認知累積和認識事物的過程;3. 從廣義上看,目前幾乎所有的影像類設備包括放射科、核醫學科、超聲科、各種內窺鏡、分子影像、病理科甚至無線的各種膠囊檢測裝置,基本上都實現了在線或者無線的傳輸。

篇(5)

醫學的人文科學性質是相對醫學的自然科學性質而言的。應該說,醫學同時具有顯著的人文科學性質。

但在相當長的時期里,醫學的人文科學性質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至今仍有人將醫學限定為自然科學。主要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武裝了醫學,使醫學沿著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思路和方法解決臨床問題。而且醫學的獨立和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發展,激發了醫生們的興趣和熱情,占用了他們的精力和時間,也限制了他們的視野,使醫學人文科學性質的內涵被忽略甚至偏離。

醫學模式的轉變,終于使醫學的人文科學性質得到應有的關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根本意義在于對醫學的基本理念、原則及結構進行反思,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目的、原則、方式進行反思。反思的結果,便是對醫療衛生服務中存在的過分強調醫學的自然科學性質,忽略甚至無視醫學的人文科學性質傾向的糾正。

科技、市場經濟負面影響

科技的突飛猛進為醫學研究和醫療活動提供了層次高、范圍寬闊的平臺。人類基因組研究、蛋白質組研究、干細胞移植、醫學影像技術、新的非手術治療手段廣泛運用,無一不得益于科技的進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尤其是競爭機制的引入,也極大地調動了醫學工作者的積極性。

然而,上述條件對醫學的作用不是單向的。

科技發展強化了醫學的自然科學性質和“科學技術萬能”的作用。在科學技術的視野里,人變成了靜態的“物質”、動態的“生物”,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具有生物—心理—社會綜合屬性的人??萍嘉溲b了臨床診斷、治療,不斷為疾病的診治開辟道路,也造成臨床對科學技術的過分依賴。

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導致醫療高新技術應用無序甚至濫用。拜金主義、道德滑坡等成為醫學發展的障礙。

所有這些,都涉及對醫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僅僅將醫學判定為自然科學無疑是片面的。

確立醫學人文科學性質理念

明確醫學兼具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兩種性質,事關醫學的基礎性理念,意義十分重大。

首先,醫學同時具有兩種性質,那么任何一項醫學研究,任何一種醫療活動,都既要符合自然科學的規律和原則,又要符合人文科學的規律和原則。醫學的成果不僅是自然科學的進步,也必然是人文的進步。醫學家的科學探索使命與其承擔的社會責任必然合二為一。醫學教育也必須以培養具有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人才為目標。

其次,醫學彰顯人文科學性質,提示應重視人文科學在醫學發展中的作用,深入開展醫學人文科學研究,實現醫學人文科學在當代醫學發展中的價值。目前,醫學對自身的認識已達到基因水平,但許多疾病仍然是病因不清、機理不明,即使基因組后研究、蛋白質組研究能夠揭示人體的遺傳特征,恐怕也無法明確、清晰地說明疾病與社會、心理狀況等的直接關系。

所以,如果醫學的基本目標,僅僅被設定在尋找致病物質及治療手段上,其社會、心理因素得不到重視,甚至被劃定在醫學基本目標之外,人類與病魔的抗爭會更加“殘酷”。

所幸的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理論上已被人們普遍接受,但在醫學實踐中,心理、社會因素的致病作用研究仍是“盲點”。在醫學的諸多分支學科里,醫學人文科學沒有地位,也少有建樹,本該成為結實粗壯、枝繁葉茂的“大樹”,卻發育遲緩、瘦弱無力。

正如醫學的人文科學性質是醫學的基本性質一樣,醫學人文科學是醫學的重要學科群。

篇(6)

 

關鍵詞:  口腔外科手術; 腮腺; 腮腺腫瘤; 手術后并發癥

1  回顧

   

1940年代前,因擔心手術傷及面神經,腮腺腫瘤的手術多采取腫瘤剜除術;1940年代始,采取經典、常規的術式即保存面神經的腮腺淺葉或全腮腺切除;進入1980年代,社會科技的進步促進了腮腺腫瘤的早期診斷水平的提高,并且隨著個性化的保存性、功能性外科理念的引入和顯微外科器械、生物材料的應用,推動了術式的改進和創新,使腮腺功能性外科的概念及內涵不斷完善,進入了功能與形態并舉的新時期。

2  腮腺功能性外科的主要進展

2.1  完善了腮腺功能性外科的生物學基礎

李揚等通過動物實驗證明,保留腮腺主導管的腮腺部分切除術后殘余腺體具有強大再生能力及代償作用,腺體功能得以保存或部分保存[1]。Zhao等用锝放射自顯影的結果顯示,保留主導管的淺葉部分切除后剩余腺體的功能完全正常[2]。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報道,對于腮腺良性或低度惡性的腺癌,采用完整切除腫瘤和必要的最少量正常腺體組織,不但不會增加腫瘤復發的機會,而且具有簡化手術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等顯著優點[34]。以上研究均表明,保留腮腺主導管,能夠保全剩余腺體組織的功能。在腮腺良性腫瘤的手術中,保留腮腺主導管與保護面神經具有同等重要性。據此,為腮腺功能性外科奠定了堅實的生物學基礎。

2.2  功能性外科與整形外科美學觀念的融合和實施

使腮腺腫瘤治療真正進入了功能與形態俱佳的時代。

2.2.1  切口的選擇

結合面部除皺切口改良而來的美容切口有:(1)耳前發際入路,適用于高于耳垂平面,可行部分腮腺切除的腫瘤;(2)耳后發際入路,其依照面部除皺切口設計類“N”形腮腺切除術切口,適用于腮腺下極深淺葉、可行部分腮腺切除的腫瘤[5]。(3)耳前耳后發際入路適用于腮腺淺葉腫瘤,可以完整從下頜后窩取出的腮腺深葉腫瘤[6]。這些入路的應用,通過隱蔽切口的設計,可以在根治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組織結構和面容不被破壞,術區與切口錯開,使由于深層組織對切口牽拉而形成瘢痕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基本上達到了手術不留可見瘢痕的美學效果。

2.2.2  術區凹陷的處理

腮腺大部分腺于下頜升支后方,因而腮腺腫瘤切除后常出現耳垂區及頜后區軟組織凹陷,組織瓣及生物材料填塞可減輕畸形的程度。目前,臨床常用填塞耳垂區及頜后區軟組織凹陷的組織瓣,包括顳淺筋膜瓣、二腹肌瓣、頸闊肌瓣、頰脂墊及胸鎖乳突肌瓣等,因胸鎖乳突肌瓣具有方便、創傷小的優勢,應用最為廣泛;而郭錫久等運用膨體聚四氟乙烯(ePTFE)植入整復腮腺切除后凹陷畸形亦取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7]。

2.2.3  耳大神經的保留

切除耳大神經及其分支所引起的外耳廓及周圍皮膚的麻木、刺癢、痛溫覺喪失等癥狀已成為患者術后復查時較為突出的主訴,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跋癖Wo面神經那樣去保留耳大神經”就成為功能性外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近年,許多學者通過對耳大神經深入細致的解剖、觀察,熟練掌握了耳大神經的解剖位置、走形、層次、分支、分布,在行翻瓣、解剖面神經、切除腫瘤步驟進行改進,成功的避開或解剖耳大神經主干及主要分支,保留了耳大神經主干及主要分支。術后無術區皮膚長期麻木的并發癥,明顯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耳大神經主干近分叉處和各分支起始段均走行于腮腺筋膜淺層表面,牙祖蒙等通過制備蒂在后的扇形腮腺咬肌筋膜瓣并保留之,將耳大神經與瓣一并翻起,避免了耳大神經的解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對Fery’s綜合征及涎瘺的預防也有一定效果[8]。

2.3  建立了規范化的個體化診治程序

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病理學、醫學影像學、頭頸部外科應用解剖學的發展,出現了運用腮腺區腫塊的細針吸細胞學診斷和醫學影像學的各種手段(包括CT、MRI、B型超聲、核素顯像及腮腺造影)進行腮腺區腫塊影像學診斷的綜合研究,促進了腮腺腫瘤的早期診斷水平的提高,對療效的預測也更加快速、準確、簡便,并能在短時間內按患者需要設計出多種可供選擇的、準確的功能性外科的手術方案;特別是運用三維CT重建下的腮腺造影,可準確顯示腫物位置、范圍及大小,初步判斷腫物性質,明確腫物與腮腺導管關系,特別是與主導管的關系,對于建立以腺管解剖為基礎的功能術式,保存正常腺體組織及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4  面神經保護的進展及損傷后重建技術的多樣化

面神經的處理是腮腺切除術中的關鍵步驟。面神經損傷導致的周圍性面癱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活動帶來嚴重影響。對某些腮腺癌患者,如何在盡量避免腫瘤復發的基礎上保存面神經的功能,是近些年來學者們關注的問題。

2.4.1  面神經的保存治療

符合以下條件的腮腺癌患者:(1)面神經與腫瘤緊貼,但尚可分離而不致腫瘤破裂;(2)低度惡性腫瘤;(3)患者年輕,職業要求高;(4)患者強烈要求保留面神經??蛇x用保存治療方法,如采用術中液氮冷凍加術后放療以及125I粒子植入。

2.4.1.1  冷凍加放療

將面神經從腫瘤表面分離,切除腫瘤后將液氮紗球放置于從腫瘤表面分離下來的面神經上,使液氮紗球上的冰晶自然融化,為1個凍融周期。如此重復3次,即3個凍融周期。術后2周開始放療,放射野包括整個術區,放療劑量為50~70 Gy。這種綜合處理方法對適應證合適的患者,能夠達到既根治腫瘤,又保存面神經功能的效果[9]。

2.4.1.2  125I粒子植入

即將放射性粒子植入到組織內,緩慢持續釋放低劑量的放射線,殺滅粒子植入區的殘留腫瘤細胞。將面神經從腫瘤表面分離,切除腫瘤,保留面神經。在手術野及面神經周圍植入125I粒子,處方劑量一般為60 Gy。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一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腫瘤未見復發,治療區無皮膚放射性損傷。術后發生的面神經麻痹,可在6月內逐步恢復,近期療效滿意[10]。

2.4.2  面神經重建

對于腫瘤惡性度高、面神經穿入腫瘤、分離之可致腫瘤破裂的情況,就不得不犧牲面神經,此時面神經的即刻重建,對于功能恢復顯得尤為重要。重建方法主要有:面神經缺損即刻端端吻合修復、面神經缺損延長后即刻端端吻合修復和面神經缺損橋接移植修復等。

篇(7)

關鍵詞:醫院檔案管理;大數據技術;創新管理

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大數據廣泛的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對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發揮著積極的意義。醫療機構積極的將大數據引入到自身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因此對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醫院日常運行管理中,醫院檔案管理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只有加強此項工作力度,才能及時進行相關病歷檔案的收集和更新,從而為醫院服務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將大數據應用到檔案管理中,能夠實現檔案創新管理,使此項工作能夠滿足醫院在新時期的要求,能夠對病理檔案進行更為高效的關,全面提升醫院管理和服務能力,能夠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穩固自身地位。

一、傳統醫院檔案管理的弊端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之下,信息內涵也發生了轉變,這是時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醫院發展的必經之路。傳統醫院檔案管理工作都是由操作人員完成的,工作量大,管理類別多、歸檔和整理不規范,同時還需要在指定區域存儲病歷檔案,存儲庫房面積有限,檔案管理和使用極為不便利。信息時代之前,大多數病歷都是紙質的,雖然能夠在電腦中存儲病歷的首頁,但是紙質病理檔案還是要進行合理的存儲,歸檔工作還是沿用傳統模式開展。新時期醫院就診人數激增,病歷數量隨著增加,需要更多的存儲空間,同時工作量也越來越大。

二、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醫院檔案管理的背景

目前,很多醫院的檔案管理都實現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醫院將更好地對信息進行存儲與查詢。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電子化管理讓醫院的檔案信息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了。而CT檢查、核磁共振等先進醫學影像技術的應用,也讓醫學影像方面的文件越來越多,不僅如此,醫院檔案儲存的期限都比較長,通常情況下,患者的住院病歷可以儲存30 年,門診病歷的儲存時間則最少為15 年。

過去實行的醫院檔案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醫療業務的發展了。很多醫院在醫院規模、診療科目、醫療設備、技術水準以及人員結構等方面都設置了即較為詳盡的發展計劃。而在檔案管理、檔案設備等方面卻略為簡陋,久而久之,就導致醫院的檔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很難與持續發展的醫療業務等相匹配,嚴重制約了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進而導致醫院的業務技術也難以提升。有些醫院因為還沿用著過去老舊的信息收集、檢索方式,無法從大量的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咨詢,導致檔案管理的作用與價值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醫院檔案不同于其他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醫院檔案的信息十分豐富,其種類之多、數量之大讓人驚嘆,而且隨著醫院的持續發展,檔案所囊括的信息范圍也變得越來越廣,醫院很多業務都能被歸集到檔案中,甚至行政方面的辦公郵件、報表、資源等數據也可以建檔處理。

對于醫院而言,大數據技術的實質就是幫助醫院更好地對數據進行集中處理,并將其應用到醫院的檔案管理工作中來,實現更優質的檔案管理。

三、實現醫院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

新時期,醫院檔案管理工作急需進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實現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建設。醫院應該積極轉變思想,積極將現代化的技術引入到醫院管理工作中,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對于檔案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能夠增加重視程度,加大投入力度,對醫院檔案管理部門配置先進的軟硬件設備和設施,能夠加快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更好地開展檔案管理工作,有效提升檔案管理的效率,同時提升病歷檔案的有效利用率。例如可以實行電子檔案,利用HIS系統管理醫院檔案,能夠對電子檔案進行動態監控,利用感應系統對庫房內的溫濕度進行合理調節,確保安全和完整的保存病歷[1]。同時醫院還要重視硬件配置,這是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的必要前提。需要配備完備的設備,掃描檔案并建立數據庫進行存儲,還要購置計算機、掃描儀、微縮機和刻錄機。同時還要將電子檔案存入光盤收藏備份。備份數據一般有兩份,一份用于醫療調用,另一份用來封存。傳統的檔案管理通常都是每個醫院管理各自的病理檔案,各個醫院之間無法實現系統共享。利用大數據和云技術等先進技術,能夠破除低于限制,能夠實現醫院檔案資源的共享,可以實現異地調取和使用病歷檔案,對患者轉院治療或是異地治療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

所以實現醫院檔案管理現代化建設,不但能夠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還可以讓醫院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四、定期進行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醫院管理者需要具備戰略眼光,對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認識,重視培養和引入檔案管理專業人才。人員選擇是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核,需要具備專業的檔案管理工作經驗,能夠數量的操作計算機和網絡設備,最好能夠有一定的醫療知識,工作認真負責、有責任心,能夠積極的學習進行自我提升。醫院要定期安排學習和培訓,重視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計算機網絡技能、醫療相關知識及人員的職業素養,能夠通過學習先進的管理辦法從而能夠對現有工作進行完善和創新,能夠通過實踐不斷試驗檔案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2]。

五、重視檔案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醫院要積極的引入專業人才,重視培養檔案管理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檔案工作人員需要掌握相關醫學知識,能夠對疾病學進行準確分類,數量掌握病案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醫院檔案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創新的管理理念,能夠利用現代化的管理理念開展病案管理工作。有能力對雜亂的信息進行分類和整合,能夠將其轉變為數據信息,同時能夠方便的使用、檢索和調取。能夠滿足醫院科研部門、醫療服務和各臨床專業的具體需求。徹底打破傳統醫院檔案重視存儲忽視應用的思想。由專業人才對檔案和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有效處理[3]。要根據醫院檔案管理工作強度設置工作人員,全面提升檔案管理攻效率。確保管理崗位人員具有綜合專業素質,能夠對醫院檔案實行全面、高效的管理,能夠不斷完善和推進醫院檔案管理工作。

六、對檔案管理工作崗位進行細分,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

要對檔案管理工作崗位依照具體工作內容進行分化,同時明確規定各個崗位的崗位職責和規范,確保工作中能嚴格依照規定開展工作。主要分為六個崗位:第一,檔案編碼,主要職責是為出院病案首頁的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進行編碼,為了確保編碼的準確性,發現問題需要及時和對應醫生進行溝通;第二,借閱,主要管理檔案的借閱和規劃,需要給醫務部門提供設計糾紛的檔案和檔案封存工作,能夠催促及時歸還,避免遺失或是損毀;第三,窗口復印,為患者提供打印和復印病歷,能夠準確、快速地找到病歷檔案,同時還要配合相關部門提供需要的全部治療,例如保險公司、社會保障、司法、公安和醫療事故鑒定等部門;第四,檔案回收管理,主要負責住院檔案的回收、催收、將編碼后的檔案進行裝訂上架;第五,裝訂管理:對回收的住院病歷進行整理和裝訂;第六,綜合管理崗,主要負責管理病案室綜合工作,處理各類問題。同時要根據具體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強度的合理的配備信息技術和設備,利用大數據對崗位工作進行完善和創新,全面提升每個崗位的工作效率,確保整體工作的順利開展。

七、建立信息化檔案管理工作管理制度

大數據背景下開展醫藥檔案管理工需要明確規定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避免發生遺漏或是丟失檔案的情況。要對病案進行登記、拍照和掃描等處理。掃描時要使用專業設備,確保掃描質量。要合理編制病歷目錄,建立數據庫實現快速查詢;要對病案電子數據進行備份,避免在使用中被遺失。掃描病案治療并記錄后需要將其上傳到醫院內網系統中,能夠方便具有權限的醫務人員查找和調用,能夠提升檔案的利用效率。構架符合標準的電子病案架構,規范存儲格式、標題和分類等內容。利用計算機技術管理電子檔案,設置病案內容關鍵詞,利用關鍵詞能夠自動生成相關內容,方面記錄病案,能夠實現系統管理[4]。在大數據背景下,醫院方面要從宏觀角度考慮,建立規范的管理模板,盡量簡化管理模式,使醫生更為便捷的開展工作。

八、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醫院檔案管理工作只有積極進行改革,才能滿足新時期的社會和行業需求。醫院檔案管理人員要對大數據由全面的認識,能夠將其合理地應用于工作中。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作用不斷提升檔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檔案管理的服務能力、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實現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人員素養和安全意識,優化和完善醫院檔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醫院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促進醫院更為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牛靜麗.大數據對公立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影響[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 (30 ):150.

[2]金奚佳.大數據時代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探究[J].現代企業文化,2019 (5 ):99-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老太脱裤让老头玩ⅹxxxx|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av无码久久久精品免费|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人妻夜夜爽爽88888视频|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av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醉酒后少妇被疯狂内射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疯狂撞击丝袜人妻| 国产乱人伦av麻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