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村經濟來源

農村經濟來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6 09:49: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經濟來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村經濟來源

篇(1)

馬溪鄉農村經濟發展調查與研究

農村問題是農民,農民富則農村富,農村富則國家安定。發展農村經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農村小康社會、和諧農村的建立。因此,開展馬溪鄉農村經濟調查,為發展馬溪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找準工作切入點,是此次工作的目的。

馬溪鄉基本情況

馬溪鄉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城北部,距施秉縣城48公里,距遵義地區余慶縣城19公里,東與白垛鄉、南與牛大場鎮相交,西與余慶縣白泥鎮毗鄰,北與鎮遠縣大地鄉、石阡縣坪山鄉接壤。馬溪鄉懷抱九龍山,北靠佛頂山,位于省級旅游景區杉木河上游,年平均氣溫14.9℃,年平均降雨量1080㎜,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有紅豆杉、櫸木、水青杠等國家保護珍稀樹種和五步蛇、石螃等珍稀動物。全鄉總面積18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6909畝,其中稻田5088畝,旱地1821畝,林地面積213227畝,占總面積的79%。地屬山區,高山林立、巖容發達,東北方較高,最高海拔為1869.3米,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為656米。全鄉轄5個村76個村民組,110個自然寨,2087戶,8140人,居住有漢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全鄉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烤煙,是典型的農業、林業鄉。

馬溪鄉農村經濟現狀

馬溪鄉現有人口8140人,其中男4397人,女3643人,勞動力5138人占總人口的63.1%,20__年已外出務工1791人占總人口的22%、占勞動力的34.9%。農村經濟來源主要有畜牧養殖、外出務工、烤煙和水稻種植。烤煙生產主要分部在北部的塘頭、茶元兩村,20__年和20__年烤煙產值分別為108萬元、157.21萬元。水稻種植主要是西面的馬溪村和中部王家坪村、九龍村。畜牧養殖方面,中部和東面的九龍村、茶元村,以飼養山養為主,西面的馬溪村以喂養母豬和生豬為主。20__年馬溪鄉人均純收入為1486元,20__年為人均純收入為1806元。五個村均無村級集體經濟來源,是典型的空殼村。

此次農村經濟調查,我們從全鄉隨機抽取了112戶,占總戶數的5.4%,調查人口為508人,占總人口的6.24%。調查人口中,20__年人均現金毛收入為4881.5元,其主要經濟來源有畜牧養殖、外出打工、種植烤煙等經濟農作物、經商、糧食生產、其它,它們分別占毛收入的35.6%、32.64%、13.82%、5.57%、4.18%、8.6%。20__年人均支出為3744.1元,其主要支出對象為生活支出、生產投入、建房、酒席、購置農機和車輛、醫療、教育,它們分別占支出的32.97%、18.86%、14.51%、10.88%、8.62%、7.03%、7%。20__年人均糧食產量為637.7公斤。

調查發現

一、馬溪鄉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村經濟來源單一,收入不穩定。由于畜牧養殖和外出打工分別占農民人均現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養殖業和外出務工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當年農民的現金收入。如20__年受國際金融和豬流感事件的影響,馬溪鄉生豬出欄價格從20__年的8元/斤降至20__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豬出欄價格從20__年的18元/斤降至20__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豬、仔豬出欄價格降幅過大,且生產成本并沒有下降,因此養殖戶20__年上半年養殖越多虧損越大,部分養殖戶不得不放棄養殖外出務工,留下來的也不得不大量削減養殖數量,只保留部分母豬。外出務工收入20__年上半年呈下降趨勢。據49.1%的外出務工家庭反映,外出務工子女20__年上半年匯款回家的很少,沒有活干,工廠時常停工,主要還是受國際金融的沖擊。

二、人患大病、大牲畜生病死亡、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大、高等教育成本過高仍是導致農民反貧的主要原因。調查中10人認為家中有人長期生病或大牲畜生病死亡是導致家庭反貧的主要因素,占調查戶的8.9%;6人認為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大是其反貧的主要因素,占調查戶的5.4%;3人認為高等教育成本過高是導致其反貧的主要因素,占調查戶的2.7%。

三、農村農業基礎設施不足和落后。調查中13人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占調查人口的11.6%。20__年至20__年上半年,馬溪鄉新建成的水利溝渠共計5.8千米,目前馬溪鄉農田水利溝渠待建和需維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積小不利于機械作業,仍屬于牛馬農耕生產。

四、農村交通落后。雖然全鄉5個村基本實現了通村公路,但路況差,目前連五級鄉村公路標準都還沒有達到,客運車輛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農用車輛,路況十分惡劣,24公里的通鄉村公路就要花1.5小時才能走完,20__年到20__年上半年沒有整個鄉村公路投入的維修資金不到10000元。76個村民組仍有21個組沒有通公路,農民生產生活仍是靠肩挑馬馱運輸。

五、農民缺乏先進的勞動技能。調查中有28人建議政府加強對農民先進生產技術培訓力度,占調查人數的34%。目前,馬溪鄉有在冊一戶一技能人數為592人,占總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農業生產技術為主,如生豬養殖戶中,真正掌握先進生豬養殖生產管理技術且能長期發展并賺錢不足10戶,而大多數仍是傳統養殖模式,不善于學習和接受別人先進的養殖模式,一但生豬價格出現較大波動,生產就出現虧本。

六、鄉鎮農技部門人才嚴重缺乏,沒有發揮應有的技術指導作用。20__年馬溪鄉畜牧獸醫站、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機技術推廣站分別有編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__年上半年,三個站在冊人數為零。馬溪鄉農業生產和畜牧養殖在沒有技術員指導下只能靠傳統經驗生產

,先進農業技術、畜牧業技術得不到推廣利用,農業、畜牧業技術服務落后嚴重制約馬溪鄉農村經濟發展。

七、鄉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投入不足,養殖協會沒有發揮作用。馬溪是以保護青山綠水,發展畜牧養殖和生態農業為目標,以開發森林探險游觀光游為思路的鄉鎮。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馬溪鄉林業收入占全鄉財政收入的30%以上,林業收入占農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 20__年馬溪鄉全面開始了天然林禁伐,從那時起在保護青山綠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許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標減少數量,加大打擊亂砍濫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綠水是保住了,但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也沒了。如何實施“東羊西豬”大力發展畜牧業,如何搞特色養殖、種植,創建生態農業,使農民從農業結構調整中重新得到穩定的收入,本世紀以來幾屆鄉黨委、政府以資金扶持少數養殖戶,組織部分養殖戶學習培訓先進養殖技術,積極開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務,為畜牧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于鄉政府本身就屬吃飯財政,沒有財政收入,在對畜牧業養殖發展、生態農業的創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車薪。20__至20__年由于得到省直機關黨建扶貧工作隊的幫扶,馬溪鄉在畜牧養殖業投入上共投入了33.9萬元,主要用于改善養殖戶的圈舍和購買優良品種,而其它年份卻沒有對畜牧養殖業的直接投入,20__年也沒有這方面的資金,且在特種養殖、種植上政府幾乎沒有資金投入。馬溪鄉現有養豬協會一個,但多年來協會沒有后續資金投入,協會會員沒有開展活動,整個協會沒有在市場經濟中發揮作用,形同虛設。

馬溪鄉農村經濟發展思路

一、轉變思想觀念,用市場經濟發展觀引導農村經濟發展。思路決定出路,鄉黨委、政府要帶頭轉變思想觀念,用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來引導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加強對農村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要抽出時間下村進行調查研究,到周圍縣市調查了解農村市場,充分利用互聯網掌握農村市場信息需求,經過分析研究后用來指導農村農業的結構調整。要充分利用現代的傳媒網絡,加強對農民教育,使其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發展觀轉變為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的市場經濟觀,為農村經濟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交通、通訊、信息大通暢,農產品大流通。農村基礎設施的落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了解家底是鄉黨委、政府必須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鄉項目庫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鄉項目建設規劃,平時做好群眾的思想宣傳,鼓勵群眾投工投勞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同時要積極向上級政府部門爭取項目支持,充分發揮了當前“一事一議”項目的作用,做到施實一個,高質量完成一個,管理好一個,使其長期發揮經濟、社會效益。特別是在農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的后期管護上要引導村、組建立管護的制度,形成管護長效機制。要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未來旅游業的開發聯系起來,為將來旅游業發展奠定好基礎。

三、加大農業先進技術培訓力度,創建典型示范,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農業技術水平,是其農業增產,經濟增收的重要途徑。鄉黨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進農業先進技術人才,為農民提供技術報務;二要花錢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到鄉村,分期分批的對農民進行農業先進技術培訓;三要培養領頭雁,在技術、資金、市場信息上幫助示范戶發展壯大,通過示范戶帶動周圍的群眾共同致富。四是要結合實際,發展市場需求的商品。如利用馬溪茶元、塘頭村高海拔氣候特點,在夏季大量種植冷涼蔬菜。

四、建立農村穩定的信貸體系、互助組織,帶動農村全面富裕,鼓勵土地流轉,為農業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打好基礎。在鼓勵現有農村信貸服務的同時,政府要教育好農民,要學會用明天的錢、用別人的錢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準一個項目就應當大膽的把握時機嘗試一個項目;要拿出一定的資金作為農業發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幾的遞增資金投入,為農民提供低息或貼息貸款服務,為暫時存在困難且又是好項目的農戶解決燃眉之急,渡過難關。要調動農民自身的潛力,指導其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養豬專業合作社、養羊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等,或者是農民專業協會,讓這些農民合作組織發揮它的協作、互助作用,同時在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合理進行土地留轉,一是解決土地荒蕪問題,二是為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經營提供土地,真正實現農產品商品化。

篇(2)

農村政策不配套。我國經濟發展是農業促進工業發展,工業反哺農業的一條道路。如今,正是工業反哺農業,而對農村農業的政策僅限于糧食補貼一項上,不能在大規模范圍上對農村經濟形成大力推動。

1、市場供求信息不平衡。農村地區,受地理條件、經濟發展、交通狀況等一系列限制,與外部交流少,導致市場信息失衡,不能有效把握市場時機,錯過發展良機。

2、農村市場缺乏有效競爭的主體。農村地區,很多東西都是依舊停留在自給自足的狀態下,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更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不能使有效資源最大化利用。沒有競爭,不能激發創新和改革生產力的進行,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3、農村基層管理隊伍素質欠缺。農村地區,基層管理隊伍不大,其管理水平與素質也有待提升,多數為村中的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掌握現代化科技能力低,不能適應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從領導方面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難以帶領農村經濟走向繁榮發展。

4、經濟發展中資金不足問題。村民經濟來源少基礎薄弱,日常開支龐大。除了用于子女教育上,家用電器,住房條件都有很大需求,而這也是不菲的支出。

5、農村地區人口的總體科學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事物比較慢,創新發展的意識不強。由于受地理條件、交通水平的限制,視野不開闊,缺乏冒險精神,顧忌比較大,難以全副身心對新事物投入。另外,接受高新科技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先進科技生產力帶來的方便,科技轉化率比較低,致使先進科技與農業發展脫節,農業發展緩慢,基本上維持著原有水平和管理模式。

二、農村經濟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首先應當明確如今經濟發展形勢下的指導思想以及目標任務。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貫穿經濟發展始終,從而統攬“農村農業農民”三大問題的工作。把穩定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基本目標。把握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基本大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著眼于改革農村經濟發展體制,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相適應的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體制,從而促使農村經濟發展有一個穩定可依靠的體制。使農村經濟發展體制更加完善健全,農村基層管理組織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經濟社會建設事業保障制度更加完備,經濟文化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性不斷增強。其次,要轉變農業經濟的發展概念,不斷推動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結構的進一步轉型,逐步改變農業方面對現代化資源利用的情況,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加大農村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使所有資源功效得到最大化發揮,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改善及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管理體制。努力推進農村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村經營方式轉變。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建立和完善農村支持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拓寬農村投入來源渠道,整合投資項目和支農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1、走新型農業經濟發展的道路,現代化促進農業發展。提高科技貢獻率,把科技的創新能力轉化為農業經濟發展的能力,從而不斷地增強現代化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競爭力。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利用率,將產品增收從加大成本方面向加大現代化科技轉變,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從傳統農業方式向現代化發展方式跨越。

2、不斷加強農村經濟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素質,讓村民更多的了解相關知識,進行科學化的發展經濟,永遠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村基層管理人員素質需要有一個提升。因此需要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提高基層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科技文化水平,從而可以逐步縮小與現代化的差距,帶領村民找到經濟發展方向。從而提高整個農村的科學文化素養,學會對現代化科技進行運用,增強科技轉化率,了解發展的大方向和外界經濟發展水平,橫向縱向對比,找出優勢與不足,更好的發展農村經濟。

3、對當前農村經濟管理核心內容進行研究的意義

篇(3)

【關鍵詞】農業政策;農村經濟發展;機制;路徑

一、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機制分析

1.農村政策引導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動。受到“以糧為綱”政策的影響,我國農村產業結構在一段時期里只有種植業。建國之初,我國農村產業部門主要是農業,當時的工商業還沒有得到發展,基本上只有一些小規模的手工業和小商販等。我國農業一直是以種植業為主,所以糧食是我國的主要農產品。當時林業和畜牧業等還沒有得到重視和開發,提供生活所需的工業、副業規模不大。在建國后的20年里,我國農業仍然占據了重要地位,第二、第三產業沒有太大的變化。國家雖然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卻因為沒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發揮不出資源配置的效果,因此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在實施農業政策改革后,重新制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多種形式的責任制,才打破了原來種植業的單一模式,同時也改變了農村經濟的微觀運行模式。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顯著提升,從此開啟了農村商品化、社會化和專業化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在城鄉消費結構以及農村產業結構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所生產的農產品和工業消費品的質量日益提高。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1997年我國農村第二、第三產業共同創造的產值占據了農村總產值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與以往相比有了明顯進步。在我黨確定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目標后,農村產業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說:第二產業已經變成農村發展中的主要產業,第一產業所占據的勞動力和產值都有所降低,第三產業占據了較多的勞動力等等。

2.農業政策的產權激勵作用。自從我黨廢除了制度,確定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后,逐漸發揮出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主體作用。通過這一系列的農業政策,農民可以自由制定生產經營規劃,在確定農民擁有30年甚至50年的穩定不變的土地經營權以后,再次強調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獨立經營權。為了能獲得更多的利益,農民就會像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各個參與者一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生產活動中,以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為目標,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進自己的生產技術、合理配置生產要素,這一切都是農民自主自愿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科學有效的農業機制使整個農業經濟發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析

1.取消農業稅對土地利用率產生的影響。僅從區域層面的變化來看,農業減稅制度可以促進耕種面積的增加。農民不用在擔負稅費的情況下進行耕種,大大提高了農民耕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到了保護耕地資源以及提高耕地使用率的積極作用。如果國家所征收的農業稅費較高,農民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對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這種方式只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效果,隨著農民負擔的增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反而會下降,反而會降低耕地的使用率。

站在農民的角度來看,要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方面,農業稅費制度改革是通過耕種者來實現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農業稅費會對農民的生產行為產生直接影響,農業稅費體制的變化關系到農民的基本經濟收益。隨著土地自主經營政策的實施,農民的生產情況就決定了其經濟收益,同時農業稅費制度改革給農民的土地使用情況帶來更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會是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產生影響。在農業稅費減免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為了能獲得最佳的經營收益,他們會相應地調整自己的生產方法。所以說,農業稅費制度的變化會帶來土地資源使用情況的變化,比如: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規模以及生產要素投入、生產要素搭配等土地使用情況的變化。

2.取消農業稅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在農業稅取消以后,財政轉移會成為各地區鄉鎮行政單位的公共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很明顯,這筆資金完全無法支付農村各地區的公共支出,所以會讓農村財政開支出現較大的缺口。本來各級縣鄉行政單位就經常遇到資金不足的狀況,他們甚至沒有多余的資金來支付村級干部的工資以及村級行政單位的公共花費。在資金如此短缺的情況下,一部分農村地區還出現了無人愿意出任村干部的情況。由于缺乏基本的經濟保障,大部分村級干部的工作熱情明顯不高,因此也沒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我國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當時并沒有考慮到農村經濟發展太過落后的情況,政府在單方面取消了農業稅后,導致當地財政和村集體失去了主要的經濟來源,村集體的公共開支缺乏必要的經濟支持。

三、結束語

針對農村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機制和路徑做簡要分析,并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研究,希望為進一步完善農業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一定的作用。我黨在制定農業政策的過程中,要在鼓勵和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基礎上,指導群眾將各種生產要素進行合理搭配,要注意到各項政策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老齡化 老年人權益保障 問題與對策

一、引言

據民政部的《200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稱,截至2009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6714億,比上年增長了4.53%,占總人口的12.5%,比上年上升了0.5個百分點。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億,比上年增長了3.22%,占全國總人口的8.5%,比上年上升了0.2個百分點。根據聯合國《人口學詞典》對老齡化的定義,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并已超過老齡化國際標準7%的水平。與其他國家人口老齡化不同的是,我國農村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高齡人口多,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隨著農村家庭結構的變化,青壯年人口大規模流向城市,農村的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強,農村老齡化帶來的壓力將更大。但相對于城鎮而言,農村生產力水平發展較低、經濟基礎較弱,在此背景下,農村老年人的權益保障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和緊迫。

二、農村老年人權益保障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未富先老”,農村老年人貧困問題嚴重

根據老齡委提供的相關數據,我國城鄉老年人口人均收入比例為4.7:1,高于一般城鄉居民收入的比例(3.22:1)。目前,我國城鄉貧困老年人約有1010萬人,其中城鎮150萬,農村860萬,城鎮老年人貧困發展率為2.5%,農村約為8.5%,農村老年人貧困發生率相當于城鎮的3倍以上。沒有經濟權,就沒有發言權,農村老年人缺乏相對獨立的經濟地位,在許多應得利益面前被“邊緣化”。在農村,有經濟來源的老人子女爭著贍養,無經濟來源的老人卻無人問津的現象屢見不鮮。貧賤家庭百事衰,農村老年人貧困是引起家庭財產糾紛、贍養糾紛等致使其合法權益遭受侵犯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子女對贍養義務缺乏正確認識

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這種義務是基于親權關系而產生的,一般情況不能解除。按說子女贍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仍有為人之子女卻以各種借口不盡贍養義務、失去勞動能力又缺乏養老保障的老人得不到子女贍養甚至遭受暴力的情形。有的子女以分家不公為由不贍養;有的子女以不繼承財產為由不贍養;有的以不幫子女照看晚輩為由不贍養;有的以父母再婚為由不贍養,致使老人生活無著,困苦不堪。在大部分農村家庭,所謂贍養老人也僅限于經濟上的供養,認為給老人生活費就算盡了贍養義務,而忽視了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3、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所謂家庭養老,即以家庭為單位,由家庭成員主要是年輕子女或孫子女贍養年老家庭成員的養老方式。目前,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表現出弱化的趨勢,導致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農村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核心化。“421結構家庭”呈增多趨勢,這種倒金字塔式的家庭模式,使處在塔尖的子女不堪重負。二是青壯年農村人口大規模流向城市,農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農村老人長期與子女分居,使得家庭和親屬網絡可以為老年人提供的資源減少,導致農村老年人經濟來源不穩定、精神生活困乏及醫療保障問題難于解決。三是傳統尊老敬老愛老觀念淡化,重幼輕老、重葬輕養、兒媳重父母輕公婆現象突出。現在競爭異常劇烈,青年夫婦往往把精力和財力向子女傾斜,難于顧及老人。代際之間不和諧,以少欺老、恃強凌弱的現象也并不鮮見。

4、農村老年人的財產權和婚姻權經常受到侵犯

農村老人早出晚歸,辛苦一輩子積攢下來的錢經常以分家、繼承等形式被子女侵占。有的子女見利忘義、自私自利,根本不尊重老年人的財產自由處分權。有的老人將全部積蓄用于子女婚嫁,卻遭兒媳白眼相待。此外,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感情需要,比年青人更需要伴侶之間的情感交流,相互支持。盡管我國新《婚姻法》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然而在現實中,老年人再婚除了承受世俗觀念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以外,更多的是遭受子女的反對和壓制,甚至有的子女以老人再婚為由不盡贍養義務。許多老年人怕再婚引起家庭不和諧而忍受煎熬。

5、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農村老年人權益保障維權意識淡薄

現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與其他國家實施的相關法律相比,其內容比較單一,涉及領域較窄,不能涵蓋老年人全部權益,且沒有與《計劃生育法》、《婚姻法》及《繼承法》等相關法律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相結合的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立法體系,可操作性較弱,其內容多為原則性規定,失于空泛,難于衡量條款內容實施效果。各地區制定的大部分保障老年人權益的相關政策,在廣大農村地區也缺乏有效實施,流于形式。農村老年人身為弱勢群體,或孤苦無依,或知識匱乏,或行動不便,或怕家丑外揚,面對侵權行為,大多數只會選擇忍辱負重,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6、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建立完善

建立集醫療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老年人救濟制度等為一體的生活保障體系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根本對策。但在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特征仍然明顯,城鄉發展差距較大,絕大部分農村尚未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目前的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滯后,保障項目少、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這樣的保障體系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需求,不能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

三、保障農村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思考和建議

1、發展農村經濟,為保障農村老年人權益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經濟建設是推動社會建設和解決包括老齡化在內的一切社會問題的經濟性活動。農村經濟是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的友好型老齡社會的物質基礎。針對目前農村實際,發展農村經濟主要要提高農業經營效用和比較效用水平,提高閑置農田的利用率,激活農村土地的保障能力。由于我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條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發展農村經濟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應積極探索適應各地區農村特色的發展模式。只有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增加物質財富積累,才能在農村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實現國家建設、人民生活水平及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的統籌兼顧,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2、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為保障老年人權益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一是要修改完善現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與《婚姻法》、《繼承法》等相關法律形成完整的體系,注重其目標的明確性、內容的可操作性、結果的可衡量性。并加強執法力度,加強司法保護和法律服務工作,依法懲處侵害老年人權益的違法行為。二是進一步完善老年人優待政策和老年人法律援助等制度,并提高老年人對現有政策制度的認知程度,簡化可以享受的所有待遇的申領程序,鼓勵他們積極申領他們應享受的待遇。三是進一步加強相關法律制度的宣傳力度,增強敬老愛老助老的法制觀念。

3、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營造尊老敬老助老及代際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開展敬老助老養老宣傳教育,增強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二是要在廣大農村開展“文明戶”、“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創建敬老文明鎮、村活動,表彰尊老敬老先進典型,用榜樣力量影響激勵。通過評選“敬老孝星”,張貼“贍養紅榜”,設立“孝敬父母獎”等形式來推動敬老助老養老風氣的形成。三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曝光、警示不養老的反面典型。四是在農村提倡和推廣簽訂“贍養協議書”,并將精神慰藉的內容明文列入,增強人們家庭養老的責任感,督促人們全面履行家庭養老的義務。

4、充分發揮社會公益組織和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各種社會組織也開始關注老人,在保障老年人權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各級政府可以組織志愿者、支教隊等到農村開展知識講座加強贍養老人道德教育,增強子女的孝心。支持各種社會組織開展各種有益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農村老年協會作為老年人基層組織,其作用不容忽視,政府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將老年人組織起來形成老年人權益維護隊,走街入戶,開展老年人維權活動;并從資金、政策上大力支持協會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讓老年人發揮余熱,幫助老年人鍛煉身體愉悅心情,減少疾病,增強自我養老的能力。

5、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基于現實國情,從實際出發,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應是多向度、多層次的。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先急后緩,分級推進,建立起靈活務實的多元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對于發展較好的東部沿海地區農村,要在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政府要加大對老齡事業的投資力度,加強社區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努力建設設備齊全、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農村老年人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興辦多層次、多樣化、多檔次的老年人福利院、護理院、療養院、老年公寓等,為農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護理、健身等多方面的服務,滿足老年人更高層次的需求。而對于發展相對欠佳的中西部廣大農村,政府要根據地區經濟狀況、物價水平、消費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制定相關政策,確保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保障其公平、公正地享有受養權、就醫權、參與權等基本權益。切忌盲目攀比,急于求成。

【參考文獻】

[1] 曉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贍養義務的有關問題詳解(一)(二)[J].山西老年,2007(7、8).

[2] 楊冠明:中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EB/OL].http://省略/ReadNews.asp?NewsID=348.

[3] 曾慶敏:《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應予以修正[J].法學雜志,2004(5).

[4] 張向陽、張志芳: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J].鄉音,2007(11).

[5] 丁金勝: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思考[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

[6] 紹興華:農村人口老齡化若干問題研究[J].河南農業,2007(5).

篇(5)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農村經濟;社會新型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9-0046-1

1 全市村級體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

通過深入調查,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村級班子過硬

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一定規模的村,都有一個善謀事、肯干事、能成事的村級班子特別是村支部書記,并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越快,班子戰斗力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越強,在群眾中的威信也越高。

1.2 發展路子選得準

發展好的村雖然情況千差萬別,但都能緊密結合本地的資源和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制定各具特色的發展規劃,選準集體經濟發展方向和項目。

1.3 資源條件比較好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成功的村,大多具備一定的資源條件。而資源相對匱乏、沒有特色產業的鄉鎮,村級集體經濟幾乎空白,基本都是空殼村。

1.4 發展環境較寬松

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放開了領域,給農村改革發展帶來了大好機遇,進一步調動了農村干部群眾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1.5 村級財務管得嚴

在調查中發現凡是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他們在千方百計拓寬增加村級集體經濟來源渠道的同時,狠抓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嚴格執行三資制度,堅持開源節流不動搖,使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不斷增多。

2 全市村級體經濟發展的新型模式

我市新型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五種類型,分別為土地經營型、資本運營型、資源開發型、興辦企業型、服務創收型。

2.1 土地經營型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可以走依法利用經營土地資源之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政策,進行正確的引導、扶持。合理興建群眾生活服務設施、休閑娛樂設施等二、三產業設施,增加集體收入;地處偏遠的資源,開發后采取集體統一經營或承包經營。

2.2 資本運營型

對村集體閑置的房產等設施,要采取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盤活,使村集體存量資產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增加村集體收入。

2.3 資源開發型

要從分開發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由村集體單獨或吸收其他資金參股進行開發,開發后采取集體統一經營或承包經營,最終還是增加村集體收入。

2.4 興辦企業型

鼓勵具備能力的村興辦企業,通過開發合作等進行市場化經營,增加村集體收入。

2.5 服務創收型

創辦多種形式的村級經營實體,圍繞村域農業產業化經營,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有償社會化服務。如可采取入股合作分紅形式。就是要引導村集體以資金注入、資產入股等方式帶頭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合作社產業項目建設。要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可以土地、房產等資產入股,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以上就是我市村級體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全市村級體經濟發展的新型模式。多年來我市各村立足本地資源條件優勢,創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思路新方法,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進一步增強了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促進了全市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茂軍,許相慧,李桂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及措施[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6).

[2] 黃莉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加快富民強村步伐[J].江蘇農村經濟,2011,(01).

[3] 彭海紅.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現狀及發展前景[J].江蘇農村經濟,2011,(01).

[4] 王德祥,張建忠.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發展趨勢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5] 龔欣一.新時期城中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制度困境與突破[J].法制與社會,2011,(08).

[6] 步芬清.推進股份合作制發展村集體經濟[J].江蘇農村經濟,2011,(04).

[7] 洪猛,黃詩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實現形式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3).

[8] 鄭有貴.如何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滯緩難題[J].村委主任,2011,(14).

[9] 齊力,梅林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條件、現存問題及改革措施研究[J].南方農村,2009,(01).

[10] 高富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農村集體經濟的轉型——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11] 張貴龍.創新農村鎮級集體“三資”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J].上海農村經濟,2012,(08).

[12] 張平.為新農村建設助力——淺談土地整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國土資源通訊,2006,(05).

[13] 高偉.我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必要性和模式選擇[J].南方經濟,2002,(08).

[14] 黃詩銘.發展壯大城郊型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措施[J].福建農業,2005,(09).

篇(6)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程度也日漸嚴重。伴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也逐漸成為中國的社會問題之一。而如今我國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嚴重制約了養老保障制度在農村的發展。本文針對目前農村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相關建議,旨在促進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進入21世紀,中國便正式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階段。中國農村的社會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農村大批勞動力進城務工、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傳統家庭結構、家庭功能變遷等社會現實,使得傳統家庭養老受到極大的挑戰。同時,我國農村公共福利產品供給不公、農村養老機制發育不全等問題使農村養老問題更為嚴峻。因此,建立完善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保證農村老年人福利供給,解決農村養老困境,便成為保證農村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老齡化背景下的農村老年人口特征

    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3億,占總人口的10% ,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8827.4萬人,占總人口的7.10%。而且,我國人口老齡化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到本世紀20年代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到2030年,我國每4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

    從文化水平看,農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質整體偏低,當前農村老人中未接受過教育的占5l%,小學文化占34.7%,初中文化占5.3%,而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0.2%。從家庭結構看,農村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數,占農村家庭戶比重的22.02%;其中單身老人戶所占比重為2.36%;一對老年夫婦戶所占比重為2.26%,隔代老年戶所占比重為0.46%。

    由于近年來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使農村人口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不容樂觀。農村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有兩種,即老人自己的勞動收人以及子女供養。從勞動就業狀況看,我國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為65.85%,其中男性勞動參與率高達76.32%,60歲女性勞動參與率為54.06%。在老人的經濟來源中,勞動收入所占比重為46.8%;子女供養所占比重為29.3%,社會保險和救助只占老人經濟來源的3.2%。

    在養老福利產品供給方面,政府沒有對農村老人提供其它福利供給支持,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2006年底參與養老保險的農村人口有5374萬人,占農村人口的7.06%,領取養老金的僅有355萬人,占農村人口的7. 06%,領取養老金的僅有355萬人,占農村老年人人口的6.6%,除居住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農村老人外,大部分地區的農村老年人難以享受到養老金保障。

    二、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問題

    傳統上我國農村的養老一般以家庭養老為主,農村的家庭發揮著照顧老年人的衣食起居和進行精神撫慰這兩個最重要的養老功能。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決定必須從家庭養老走向社會養老。比如,老齡化的速度加快和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家庭規模縮小和家庭養老負擔加重的矛盾等越來越突出。

    1.家庭養老保障機制呈弱化趨勢。由于農村中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以及人口流動等社會經濟因素的變遷,導致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首先是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如今,農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呈現弱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農業經營的絕對收益越來越低,土地的流轉價格越來越低,在有些地方,經營土地甚至成了農民的絕對負擔。其次是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養老負擔加大。如今我國的家庭出現了四、二、一的“倒金字塔型”,也就是一個小孩要撫養六個老人。像這樣的家庭結構如果單純依靠家庭養老,只能使老年人生活貧困,年輕人不堪重負。最后隨著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大量農村剩勞動力不斷涌向城市,導致農村的老年人無依無靠。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健全。第一,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脫離實際。我國農村現行的養老制度沒有充分考慮農村地區差異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事實,在農村幾乎是一個模式、一種制度。第二,制度設計有缺陷。一是繳費方式問題,完全依靠個人繳費,缺乏財政投人和政策傾斜。二是基金管理和運營間題,基金管理一般以縣級管理為主,管理手段落后,沒有統一的、先進的計算機軟件系統。由于二元社會結構的存在,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建設嚴重滯后。1992年12月推行《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以來,到2003年末,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僅為5427萬人。并且,當前的社會福利和養老機制絕大部分只涉及老年人的經濟供養,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方面關注很少。

    3.社區養老機制薄弱。第一,從整體上講,老年服務體系不健全,仍屬空檔。最具有代表性的敬老院不僅不普及,而且現有的許多還只是供參觀用的“展品”。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場所等沒有建立,甚至許多農村還根本沒有這種意識,一切都還由家庭承擔。這種服務體系很難滿足農村老年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要求。第二,缺乏法律的權威性和保護。先行農村社區建立程序不明確,既沒有專門機構,也沒有形成制度,使家庭養老的引導和監督不夠。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由于子女的不孝導致的贍養案件日漸增多,致使農村“空巢老人”的權益得不到維護。

    三、解決我國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對策

    1.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基礎的。制約農村養老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農村經濟不發達,農民收人低。只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人,壯大農民經濟實力,減輕農民負擔,才能為建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也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

    2.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隨著農村社區養老和家庭養老功能的不斷弱化,未來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將越來越困難。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應運而生。筆者認為在農村建立養老社會保障的原則:一是不以贏利為目的,而以保障人民晚年的基本生活為宗旨;二是由國家制度作保證,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和帶有一定的制度強制性;三是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和國家政策扶持相結合。

    3做好制度和政策的宣傳工作。農民對新出臺的政策規定一般不會主動地關心,這就有賴于政府加大宣傳力度,今后,我們應該主動地將所有的農民納入社會養老保險,而不是被動地等他們加人,這樣才體現社會保障的強制性和福利性。

篇(7)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脫貧,解決對策;

一、我國高校貧困生現狀分析:

(一)、貧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貧困生群體迅速擴大:貧困大學生主要是指家庭積極困難的學生,從目前全國平均狀況來看,一般將學生每月生活費低于一百五十元的確定為“貧困生”,低于九十元定義為“特困生”。隨著我國高校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貧困生總數每年持續上升。貧困生作為高校一個特殊群體,引發的各種問題也日趨嚴重。

(二)、貧困生結構復雜,成因多樣化:

通過對某學院的在校貧困生的調查表明,75%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農村,其中偏遠山區的占59%,城市下崗職工子女占15%。近年來,由于父母一方或者雙方下崗,家庭收入急劇下降,城市貧困生逐年增加。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父母年邁,體弱多病,生病欠債,家庭無力承擔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也列入貧困生的行列。

(三)、貧困生引發的問題嚴重:

貧困生問題不僅僅只是貧困生本人的問題,也是一個家庭乃至全社會的問題。經濟上的拮據嚴重影響貧困生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這部分學生因為經濟上的重負,心理上也同樣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許多學生變得自卑、抑郁和孤僻。而這些問題,又進一步造成學生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貧困,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在學習、生活條件受限,精神壓力大的情況下,學習感到困難,也因為四處兼職打工而耽誤學習,久而久之,成為高校中的“雙困生”。

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家庭經濟的過度拮據,心理上產生焦慮情緒,對未來悲觀迷茫,覺得前途無望,改變了他們對當前社會的態度看法,對社會持悲觀、否定甚至極端的觀點。

而這些貧困生的家庭為負擔子女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許多家庭已經負債累累,生活難于維持。不少家長因此難以安心工作和生產。

二、貧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農村家庭:

1.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缺乏勞動技能:據調查,我國農村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的比率最高,達42。8%,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9.1%,文盲率為8.3%。相比之下,城市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為23.8%,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達65.4%,文盲率僅為4.6%。由此可見,農村人口主要由僅受過初中或者小學教育,甚至文盲的弱勢群體構成。許多來自農村的貧困大學生的家庭成員長期生活在農村,文化素質低,基本從事傳統的農業勞動,對現代科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差,只懂得糧食生產,不懂得經濟作物的生產,低價出售原材料,不懂得深加工。因此家庭收入增長的空間十分有限。有一部分貧困大學生的家庭成員來到城市打工,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干粗重、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報酬微薄,難以改變自己和家庭的貧困狀況。

2.家庭人口負擔重,子女多:在我國農村,規模較大的家庭,多為三代或者三代以上人共同居住,家庭勞動力比例低,照顧老人、撫養孩子的成本大,家庭教育和醫療支出高;還有一些農村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把大量精力和資金用在超生子女上導致家庭規模增大,許多農村經濟困難學生家庭兄弟姐妹較多,并且又在不同層次的學校就讀,造成家庭經濟負擔過重。

(二)、城市家庭:

城鎮下崗人員家庭,由于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除了自身的日常開銷以外,子女上大學的費用無疑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三)、突發事件的影響,喪失經濟來源:

家庭出現婚變、父母一方過世、下崗、車禍、地震、洪水等意外,都會使得原本經濟尚可的家庭陷入巨大的危機中。當家庭成員患病,特別是大病時,整個家庭都將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只能聽天由命,任由疾病折磨。部分家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家庭主要成員死亡、殘疾、喪失勞動力或者離家出走,只剩下沒有勞動力或者只有部分勞動力的成員。家庭經濟來源單一,自然難以支付高昂的學費;

(四)、高校擴招,學費高昂:

近年來,由于全國高校實行并軌招生,大學生需要繳納學費,貧困生問題隨之而來。一個學生一年的學費平均在五千元左右,生活費每月按五百元計算,一年至少需要六千元,這樣一年下來,需要一萬元的支出。對于一些生活本來就貧困的家庭來說,根本無力承擔;

三,貧困大學生的“脫貧”政策:

(一)、關心貧困生,引導貧困生正確認識貧困,準確自我定位:

針對貧困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就業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挫折,要引導學生從根本上認識自己,正確面對貧困的現實,讓學生意識到“貧困不是我的錯”、“貧困只是暫時的”、“我一定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改變貧困的現狀”。學生認識到貧困是自己人生中的一筆財富和寶貴經歷,在磨難中,使自己變得堅強、勇敢,更加開朗、成熟,讓學生客觀、正確的認清現狀,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并朝著目標努力;

(二)、建立完善的資助體系,解決貧困學生的實際問題:

近年來,政府出臺了許多資助政策,切實解決高校貧困生的經濟困難,不斷加大對貧困大學生的扶持力度。高校也建立了“獎、勤、助、貸、補、減、免”等多元化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幫助貧困大學生得到最起碼的經濟保障完成學業,這樣也消除了大學生因經濟愿意而導致的焦慮心理;作為高校教師,可以鼓勵貧困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些兼職工作,比如利用自己的專業做家教,既可以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又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緩解經濟上的壓力,還能幫助他們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增強學生的自力、自強意識;

(三)、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

貧困大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同學的關心,良好的集體氛圍可以引導同學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讓貧困大學生感受到集體的關愛,在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才會利用自己的長處去幫助其他人,讓貧困大學生不會感覺被歧視。

(四)、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詢機構:整個社會、高校,不僅要重視貧困生生活上的“脫貧”,更要重視貧困大學生心理上的“脫貧”。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可以減輕貧困生心理貧困,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輔導,可以第一時間發現貧困學生的心理現狀,從而及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作者單位:四川理工學院自動化與電子信息學院)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网站免费| 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 黑人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中文| 躁躁躁日日躁|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按摩|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毛片tv网站无套内射tv网站|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爆乳中文字幕欧美|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是什么心态| 夜夜欢天天干| 国产成人av片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日本在线 | 中文| 少妇泬喷水18p|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添|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sm调教室论坛首页入口|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亚洲浮力影院久久久久久| 一女三黑人玩4p惨叫| 久久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全黄激性性视频|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