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證券業行業市場

證券業行業市場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7 16:0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證券業行業市場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證券業行業市場

篇(1)

由產業組織學的奠基人貝恩提出,依據產業內前4位和前8位企業的絕對集中度指標進行分類以相對集中度為依據的分類方法依據的分類方法赫芬達爾指數(HefindalIndex),即HI指數,是衡量相對集中度的重要指標,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分類方法和美國政策實踐均以其為分類標準。本文采用日本的分類標準。市場規模(SCL)本文選取當年證券業總資產作為衡量該年證券業規模水平的指標。證券業績效用凈資產利潤率(NPR)衡量。NRP是指當年證券業利潤總額與凈資產之比。

中國證券業的SCP分析

(一)證券業的市場結構對證券業的SCP分析主要從分析市場結構開始。所謂市場結構,是指特定的市場中企業間在數量、市場份額、規模上的關系,以及由此對市場內競爭程度及價格形成等產生影響的產業組織特征。我國證券業的業務主要由承銷業務和經紀業務構成。(二)證券業的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是指企業在根據市場供求條件,并充分考慮與其他企業關系的基礎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決策行為。按照產業組織理論,在一定的市場結構下企業的市場行為主要有三類:企業的價格策略、企業的產品策略和排擠對手的競爭策略。鑒于我國券商之間的產品產別化程度低,券商之間多采用價格競爭戰略(主要體現在傭金戰略方面),通過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來吸引客戶而排擠競爭對手這一狀況,形成了一種串謀聯合的局面。有些券商,為了個人的短期利益,在表面上和其他券商公平競爭,暗地里卻對特殊的客戶降低傭金,從而搶占市場份額,增加自身的利潤來源。局部地區的價格戰已經暗流涌動甚至是硝煙彌漫,就是最好的揭示。(三)證券業的市場績效所謂市場績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場機構下,由一定的市場行為所形成的價格、產量、成本、利潤、產品質量和品種以及在技術進步等方面的最終經濟成果。在產業組織理論看來,市場結構和一定市場結構下的市場行為是決定市場績效的基礎。績效是對經濟主體滿足特定目標的評價,這些目標包括:效率、平等、創新和成長性等衡量產業市場績效。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產業的凈資產收益率。

中國證券業的集中度、規模與績效狀況

(一)證券業集中度1.承銷業務市場集中度(1)CRn指標根據絕對集中度指標計算方法,中國證券業的承銷業務相關指標(表略)。(3)承銷業務集中度的特點2000年前無論HI指數還是CRn一直較為穩定,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主要是由于2000年前實行的是額度審批制。從2000年開始證券發行體制從額度審批制向核準制過渡,證券公司的競爭程度開始加劇,承銷項目向優勢券商集中,承銷業務的集中度逐漸上升。2004年開始實行保薦制,承銷能力強、人員素質高的大型券商的優勢更加明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06年承銷業務集中度急劇上升,大小券商在承銷業務上的分化越來越明顯。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有66家證券公司擁有保薦人資格,但2007年有28家沒有完成一項保薦承銷項目。2008年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08年9月后停止新股發行,對承銷業務的影響較大。2.經紀業務市場集中度(1)CRn指標中國證券業經紀業務的絕對集中指標(表略)(3)經紀業務集中度的特點經紀業務的集中度無論從CRn還是HI指數看都呈現較為穩定的狀態,主要是因為我國對證券公司開設證券營業部有嚴格管制,從2008年的數據看我國經紀業務的CRl、CR5、CRl0值分別為7.18%、26.62%、44.89%,按照越后賀典的分類標準屬于E類,即低寡占市場,從貝恩的分類標準看也屬于寡占V型。經紀業務的HI指數值一直在過度競爭范圍內徘徊,屬于過度競爭型額市場結構。尤其是隨著前幾年股市大漲,市場集中度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二)證券業規模(三)證券業凈資產收益率(四)回歸分析運用spss進行相關性回歸分析,結果發現:行業集中度對凈資產收益率進行線性回歸P=0.816>0.05,表明兩者無顯著相關性;資產規模對凈資產收益率進行線性回歸P=0.021<0.05,兩者線性關系顯著,回歸方程NRP=-2.351+0.215TS,即資產規模每增加一個單位,凈資產收益率就會增加0.215個百分點。以上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證券行業集中度對績效的影響不明顯,如2006年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3.78%,經紀業務市場集中度CR10為43.01%,2008年凈資產收益率只有10.36%對應的經紀業務市場集中度CR10為44.89%,行業集中度變化不大,而績效卻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相比行業集中度,行業資產規模對績效有較強的解釋能力。

篇(2)

【關鍵詞】證券業 市場結構 市場行為 市場績效

金融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證券市場是反映市場經濟發展態勢的“晴雨表”,金融與證券這個大市場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上世紀90年代,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上海成立,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的正式形成,并開始成為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自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我國的證券市場得到迅猛發展,先后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股份制改革轉制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轉型產生了重大影響,并對這些企業的轉制和上市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底,我國107家證券公司報表總資產為1.29萬億元,實現盈利0.14萬億元;2009年底,我國證券市場已有62家基金公司,全部基金份額為2.42萬億份,資產凈值達2.35萬億元;2010年第,我國境內上市公司達2676家,流通股本為1.8萬億股,總股本為3.6萬億股,總市值達32.88萬億元,其中流通總市值為16.60萬億元,所占比重約為50.48%。

在各行各業中存在著一定的企業內部組織或連接的市場關系,這種關系概括起來就是產業組織關系,亦即產業組織,交易關系、資源占用關系和利益關系亦即行為關系是產業組織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產業組織,是指研究某一特定產業的市場競爭問題,包括競爭程度和壟斷狀況,從而研究各個產業間產商的關系。通過對產業組織的研究,就會形成一些理論,這些理論總結起來就是產業組織理論。產業組織理論主要是以微觀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對產業行為、結構與組織以及產商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揭示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內部企業之間競爭與壟斷的關系以及內在規律,從而為決策者提供理論依據。

在我國已經逐漸步入市場經濟的今天,怎樣評價證券公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為過。結構—行為—績效模式是傳統產業組織理論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涵義是一個行業的績效取決于企業的行為,而企業的行為又取決于行業的結構。本文通過對中國證券行業的市場結構、市場績效關系的研究,以期為中國證券業的產業組織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和經驗支持。

一、我國證券業市場的S-C-P分析

(一)產業組織理論基礎

1959年梅森研究小組的貝恩(J.S.Bain)發表了《產業組織》的博士論文,此后哈佛大學的其他學者圍繞產業組織的基本命題展開了深入研究,后來的產業組織理論學者將那個時期以梅森、貝恩、謝勒為代表的產業組織學者稱為“哈佛學派”。 哈佛學派以新古典的價格理論為基礎,以實證研究為主要手段,推導出企業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間存在一種單向的因果聯系:集中度的高低、產品差別化程度、市場進入退出壁壘決定了企業的市場行為方式,而后者又決定了企業市場績效,這就是著名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分析范式。該理論將產業組織的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又經過芝加哥學派等加以完善,曾經在較長歷史時期內成為產業組織理論的主流,并對當時的政府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然是產業組織體系的主體理論框架。

(二)證券業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是指市場主體的構成、市場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相互關系,且市場集中度和產品差別化是決定市場結構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通過研究證券業市場的集中度和產品差別化來考察證券業市場結構。

1.市場集中度是指產業市場中大企業的數量,以及它們的規模分布。市場集中度的測定可以利用集中率、洛倫茨曲線、基尼系數,本文是基于絕對集中度及集中率來分析的。絕對集中度是指在規模上處于前幾位的企業在生產、銷售、資產、利潤等方面的累計數量占整個行業指標總量的比重,用來表示(表示企業數)。其計算公式為:

值的選定取決于計算的需要,本文選取、、作為指標研究中國證券業2006-2008年的市場集中度。

由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

(1)我國證券公司的承銷業務集中度相對較高,歷年變化趨勢起伏不定。2006年承銷業務非常集中屬于中寡占型,有利于利用規模經濟。在隨后的07、08年盡管市場集中度有所降低,但較2001年股票承銷金額的、、值12.50%、38.42%和56.60%已經有很大提高。這符合證券業市場發展的趨勢,隨著金融危機后時代市場監管度加強,承銷業務集中度總趨勢依然會提高。

(2)經紀業務市場結構在低集中產業附近徘徊,處于明顯的競爭狀態。一方面造成證券經紀業務市場競爭程度較高的原因是在中國金融行業中,證券行業相對于銀行和保險行業來說進入壁壘較低,而經紀業務的進入門檻明顯要低于承銷業務,所以參與經紀業務的證券公司數量明顯要高于一級市場的公司。另一方面經紀業務雖然市場結構總體變化不顯著,但是有逐漸集中的趨勢。尤其在總體交易下降的年份,少數大證券公司份額卻在增加。這不僅反映了大的證券公司具有相對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也反映了經紀業的市場結構的集中趨勢。

(3)凈資本集中度基數小,同時變化趨勢起伏不定。06、07、08年、、值沒有太大變化,說明證券公司都在競相增資擴股,資本實力趨向均衡,處于“群雄逐鹿”的混沌局面。

(4)利潤集中度變化起伏較大,07年的集中度非常低及降到低集中產業范圍。這表明:一是證券業變化不穩定,券商的業績起伏大,經營風險大;二是和整個宏觀經濟景氣度密切相關。此外在統計數據中發現證券業行業利潤率在下降,隨著證券業的發展和完善,行業利潤基本控制在資產、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幾位大券商手中。按照產業組織學理論,隨著行業利潤率降低,行業集中度將上升,因此證券業市場的收購與兼并是長遠發展趨勢。

2.產品差別化是指產業內相互競爭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之間可替代不完全。具體的說,產品差別化是指企業向市場提供的產品或銷售產品過程中的條件,與同產業內的其他企業相比,具有可以區別的特點。證券業的產品差別化是指證券公司在所提供的服務上,造成足以引起消費者將它與其他證券公司提供的同類服務相區別,以達到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根據經營業務資格上的差別,我國證券公司分為綜合類和經紀類。其中經紀類證券公司只經營經紀類業務;而綜合類則經營傳統的三大業務,即投資銀行、經紀和自營業務,而且經紀業務在公司利潤中占有相當比重約為1/3,業務經營缺乏創新性,推出新產品新服務的功能嚴重不足。相比較而言,美國大券商例如摩根·斯坦利、高盛的業務經營中投資銀行業務占相當大的比重,資產管理和主要交易業務的增長率很高,凈利息收入和傭金的增長明顯低于總收入的平均增長率。例如高盛資產管理業務對凈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占到20%、投資銀行業務占到25%,傭金收入業務不到20%。因此對比可以看出,我國證券公司結構趨同,產品差別化很小、業務競爭激烈。

3.通過考察市場集中度和產品差別化可以得出:我國證券業市場集中度低,產品結構趨同且業務種類少僅主要包括承銷和經紀業務。

(三)證券業市場行為

決定市場結構的市場集中度和產品差別化程度等因素影響和制約著企業的市場行為,包括價格行為、產品行為、銷售行為、投資行為等。產業組織學認為當市場集中度較低時,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較為激烈。與美國等證券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證券業市場經紀業務集中度較低,且證券公司之間的產品差別化程度低、同領域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券商之間多采用價格競爭策略(主要體現在傭金戰方面),而產品策略則使用的較少。在2002年4月5日證監會國家計委及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關于調整證券交易傭金收取標準的通知》規定:調整傭金為只設3%的上限而不設下限,而由券商掌握自行制定在區間內浮動的傭金費率。為了應對浮動傭金率,一些券商達成協議聲名不打傭金戰,形成了一種串謀聯合的局面。有些券商為了個人的短期利益,在表面上和其他券商公平競爭,暗地里卻對特殊的客戶降低傭金,從而搶占市場份額,增加自身的利潤來源。局部地區的價格戰已經暗流涌動甚至是硝煙彌漫就是最好的揭示:例如為搶奪客源,山東省濟南市各證券營業部現場交易傭金率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二點五之間,網上交易的傭金率已降至萬分之四,傭金大戰愈演愈烈。

(四)證券業市場績效

所謂市場績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場機構下,由一定的市場行為所形成的價格、產量、成本、利潤以及在技術進步等方面的最終經濟成果。在產業組織理論看來,市場結構和一定市場結構下的市場行為是決定市場績效的基礎。衡量市場績效指標一般包括利潤率和勒納指數。本文以證券業凈資產利潤率NPR為因變量,營業收入集中度與證券業規模SCL為自變量進行回歸,來考察證券業市場績效。

得出的回歸方程為

從得出的回歸方程可以看出,證券業凈資產利潤率與總資產規模成正相關、與營業收入集中度成負相關。分析得出:

(1)目前我國證券業市場規模還沒有達到規模經濟,未來趨勢依然是擴大總資產規模,以達到規模經濟狀態。在擴大總資產規模中,應特別注重凈資本的增加來加強抵抗金

融市場風險能力。

(2)凈資產利潤率與營業收入集中度負相關,并不符合西方國家證券業發展過程以及現狀。在此分析的原因有:1.從證券業行業發展的歷程看,行業利潤率與市場集中度密切相關。但是券商業績嚴重依賴股市行情,其三大收入來源(經紀、承銷、自營業務)均受制于股市走勢,所以短期內二級市場走勢是決定行業利潤率的首要因素。2.當市場不景氣時,整個行業利潤率將下降。而這時營業收入主要集中于抵抗風險能力強的大券商,因此較高而行業利潤率反而很低。

(3)產業經濟學家H.Demsetz(1973),D.Needham(1978)的研究認為:當集中度在10%-50%區間時,行業利潤率隨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當市場集中度超過50%后,行業利潤率與集中度的正相關關系開始出現。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到目前我國證券業營業收入集中度處在50%附近,同時證券行業是資本類集中行業,因此提高市場集中度是該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二、影響證券業集中度的因素以及提高集中度的措施

(一)產業組織學中影響集中度的一般因素

1.促進產業集中的因素

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有兩種途徑,第一是單個企業自身的資本積累和規模擴張;第二是行業內企業間的并購。具體而言,促進產業集中的因素有:行業進入壁壘的高低,一般來說,進入壁壘越高集中度越高;企業間的收購及合并;企業減少競爭對手,趨向壟斷的意愿;企業的產品差異化策略及營銷活動;政府的產業政策。

2.妨礙產業集中的因素

市場需求規模的擴大。市場需求的擴大會吸引新的廠商加入,從而減緩產業集中;企業為維護自己而對被兼并的抵制;某些法律和政府政策(如反托拉斯法);退出壁壘越高,集中度越低。

(二)造成我國證券業集中度現狀的分析

1.市場需求的擴大弱化了集中度提高的進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入市,市場對證券業務的需求迅速增長,使得絕大部分證券公司經營業績良好。正如產業組織學所認為的,市場需求量的增大會降低行業集中度。

2.顯然,并購重組是提高行業集中度最直接的方法。然而券商之間的并購重組受到了來自各方利益博弈的阻礙,使得其并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場機制進行優勝劣汰。尤其某些證券公司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密切掛鉤,因此地方保護主義將嚴重影響證券行業的正常發展。

(三)提高我國證券業集中度的措施

對于證券公司來說,提高產品差別和推動公司合并重組是提升公司競爭力,提高證券業集中度的有效途徑。建議證券公司實行產品多元化戰略、實現范圍經濟:當今國際大券商的業務范圍包括證券承銷、經紀、自營、并購、私募發行、風險投資、衍生產品、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租賃、證券抵押融資、咨詢服務等。數據表明,近20年來美國前十名券商的傳統業務量從50%下降至17%左右,投入傳統業務的資本也由45%下降至6%。而國內券商的主要業務仍集中于三大傳統項目,從實際情況看,承銷、經紀雖作為本源業務仍屬于主要地位,但已經賦予了新的內涵。承銷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及競價發行,將使一級市場風險和收益逐漸對稱,而成立證券發行內核小組、建立申請材料的主承銷商核對制度,給券商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風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經紀業務已進入微利時代,并將向信息化、咨詢化、交易網絡化方向發展[11]。因此券商必須得拓展業務,利用范圍經濟走多元化戰略。

三、政策建議

產業組織政策是指政府為優化產業內資源的合理配置,處理產業內企業間的關系,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推進產業發展所采取的政策總和。當前產業政策應提高證券業市場集中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此產業政策建議有:

1.優化市場、企業和制度環境,減少地方保護主義對證券行業發展的影響,建立一個市場透明度高、優勝劣汰能力強的證券市場。

2.進一步進行制度創新,推進證券市場的廣度和容量,為證券公司的業務擴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從政策上鼓勵證券公司以市場化手段,進行兼并重組,以存量資本調整彌補增量資本的不足。

3.在有效切斷各項金融業務風險傳遞的基礎上,加快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效溝通,積極推進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的演變及資產證券化進程,形成各項業務有機聯系的一體化市場。

4.擴大證券公司的營業范圍和自,如允許證券公司獲得商業銀行的信用貸款,鼓勵證券公司與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聯盟合作方式。

參考文獻

[1] 黃瑩.我國證券市場的缺陷及其完善[J].商業經濟,2010(10):73-74.

[2] 彭穎.產業組織理論演進及其對我國產業組織的啟示[J].資源與產業,2010,12(05):174-179.

[3] Bain.J.S, Relation of profit rate of industry concertr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Economics:293-324.

[4] 徐以莊,王恕慧,袁英.從產業組織理論看我國證券業的集中[J].財經科學,1996,4:41-44.

[5] 王寶安,羅曉光.中國證券業集中度分析[J].科技與管理,2002,4(02):67-70.

篇(3)

關鍵詞:混業資源共享階段性選擇

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是金融系統中的兩個分支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段分分合合的歷史。世界上對銀行業和證券業的關系設計和實踐上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分業經營模式,即銀證分離。在這

種模式下,銀行只是單一從事存貸款、發行銀行債券和授信業務等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不能從事證券的發行和承銷、保險、信托,更不能從事金融衍生業務和各種創新的金融業務。另外一種是混業經營模式,即銀證融合。在這種模式下,銀行可以從事金融領域內的各項業務。

一、商業銀行參與證券業的動因分析與利益所在

(一)發展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商業銀行向外擴張的動因之一是其所提供的產品具有內在的不可分割性,因此,分業經營的管制是無效的。這是商業銀行擴張的內在動因。在銀行業務逐漸成熟的情況下,直接融資業務處于迅速發展的成長階段。因而證券市場的快速擴張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現象,相伴而來的則是間接融資市場的日趨萎縮。在此背景下,如果禁止銀行進入證券市場,將使其伴隨著總體市場的縮小而日益萎縮,最終陷入某種困境中。 經濟學上的實證研究認為,金融行業的平均成本曲線比一般行業平緩,因而具有更大的規模經濟潛力;同時,金融行業的資產專用性在降低,這意味著金融行業的同一資產完全可適用于不同金融業務,說明金融業具有越來越明顯的范圍經濟效應。作為金融業中資產規模最大、資力最雄厚的銀行業,對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的追求,遠甚于其它金融行業,因而對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的積極性最高。

(二)實現資源共享

在金融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銀行單一的業務渠道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一方面,客戶追求資產的多元化,要求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綜合服務。利率水平的不斷降低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及多種投資工具的增加,人們已不再僅僅滿足于獲取儲蓄資產的銀行利息。客戶對金融商品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且大多是綜合性需求:客戶需要存貸款、結算等銀行本身提供的金融商品,也需要買保險、投資基金、債券和炒股票及使用信用卡。

另一方面,銀行參與證券業務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客戶、網絡、企業家才能等方面的資源共享。 銀行在單一主業的范圍內已無縱深拓展的余地,挖掘金融業內部潛能,充分利用各金融機構在信息、客戶、金融產品、管理制度、交易平臺、網點等方面的共同資源,使其有效地組合配置,方能實現經營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謂的協同效應(synergism)。

(三)分散風險

根據資產組合理論,實現金融資產的多元化,可有效地分散風險,使銀行和整個金融體系趨于穩定。銀行介入證券業有利于銀行的多元化經營,降低總的經營風險。而且,由于銀行與客戶之間已因間接融資而建立了廣泛而持久的業務聯系,對客戶較為了解,故其參與證券業務的潛在風險也較低。實際上,銀行經營風險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銀行本身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而不在于它所參與的投資項目。以高風險的期貨市場為例,如果運用得當,它就可以成為避險工具,從而使銀行的經營風險不是提高,而是有所降低。

(四 )資本市場發展態勢的推動

從金融的發展軌跡來看,商業銀行進入證券業有其必然的因素。以資本市場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開發和需求的創造,將使證券市場的功能日趨凸現,而銀行的作用則趨于萎縮。我國銀行業同樣面臨金融脫媒這一問題,銀行業已進入一個充滿競爭的買方市場環境,利潤率下降,迫使銀行進行金融創新以進軍資本市場,這表明制度上的沖突已經出現。改革開放后資本市場逐步發展,尤其是近年來資本市場呈加速發展態勢,規模和品種不斷擴大,證券資產比例在提高,銀行儲蓄比例則相對下降,以資本市場為中心的市場格局將會形成,對以經營貨幣為主的銀行將帶來嚴重挑戰,如果銀行不能及時調整戰略,無疑將陷入被動。

(五 )金融全球化競爭需要

加入wto是我國金融混業經營的外在動力。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應服從于《服務貿易總協定》六項基本原則和金融服務協議,中國金融將進一步嵌入國際金融體系,按照wto制訂的規則進行經濟和金融活動。外資金融機構實行的是混業經營模式,而且,我國現行的《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亦允許外資銀行從事外幣投資業務。全能型外資銀行或金融集團將同時向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保監會申請銀行業務、證券業務和保險業務牌照,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資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使中資銀行效益狀況更趨惡化。因此,國內許多現有的管制或規定將被強行突破,而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制度將首當其沖。跨國銀行利用其特有的國際背景,力圖建成所謂“金融超市”(financial supermarket),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one-stop shopping),廣泛涉獵資金管理、證券經紀、證券發行與交易等諸多領域。這將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無形中推動了我國商業銀行向國際化發展。

二、商業銀行參與證券業的風險

證券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銀行資金一旦身處其中,就難以規避其風險性可能帶來的損失。一旦銀行資金無法及時收回,則由銀行這一中間環節所組成的金融鏈條就可能斷開,進而有可能造成整個金融市場的崩潰與毀滅。商業銀行如果參與了證券業務,容易將客戶的儲蓄短期資金用作證券長期投資。一旦獲得與高風險相伴隨的較高證券投資收益,商業銀行支付給客戶有限的存款利息后的所有剩余收入都歸銀行的股東所有。但當證券投資失敗,絕大部分的損失將由所有的儲戶或銀行保險公司來承擔,因此,對商業銀行來說,預期的損失有限而預期的收益無限,必然會促使其敢于冒險。

證券業與銀行業的專業化分工有助于提高效率,銀行業與證券業互不參預本身就是專業化分工的體現。而且,合業使大銀行可能壟斷金融業的各個方面,使中小券商在競爭中因倒閉而不斷減少,不利于競爭,從而有損效率。就業務性質而言,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區別也決定了證券業務與銀行業務的不同特性。如果證券業務經營者以原有的銀行經營視角去管理證券經營機構,勢必會產生沖突與矛盾。同時,當銀行業直接介入證券市場時,其獨特的市場地位也使得其他證券經營機構不能在平等的條件下與其競爭,從而使得整個證券業沒有一個符合市場要求的游戲規則,最終也會阻礙證券業的長遠發展,使得國內難以形成一個作為市場主體與中介的證券經營機構群體。

分立體制建立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隨著金融業的發展,人們重新發現了作為市場運行自然結果的合并體制的優越性,而且發現合并體制的風險可以通過低成本的風險防范機制加以克服。一些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和迅猛發展對銀行業造成巨大沖擊,而且模糊了傳統銀行業與證券業的界限,而對銀行業與證券業的明確劃分是分離體制得以存在的前提。

三、國際經驗借鑒

(一)德國的全能銀行

德國的全能銀行最具開放性和自由性,它可以涉足幾乎所有的金融業務,不僅包括商業銀行的存、貸、匯業務,投資銀行的債券、股票、外匯、期貨、衍生性金融產品業務,還包括保險、項目融資、投資咨詢、證券經紀、基金管理、抵押、租賃等金融業務。德國也因此成為混業經營體制的典范。

(二)美國的銀行持股公司

根據美聯儲的定義,銀行持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是指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一家或多家銀行25%以上表決權股份的公司。銀行持股公司從事證券業務的機構都與銀行本身相分離,是獨立的法人。銀行持股公司是持有銀行25%以上股權的公司,是銀行的持股母公司。

四、總結

證券業與銀行業的分業經營模式只是基于現實的一種階段性選擇。我們必須看到,合業經營是世界金融業目前變革的主要方向。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漸成熟,與世界金融市場的接軌與融合也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此,我國金融業由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將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基于這種長遠的考慮,我國金融業應立足于自身業務的開拓,強化自身的競爭能力,以便為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陸澤峰.金融創新與法律變革[m].法律出版社,2002.

吳士強.中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優勢比較[j].國際經濟合作, 2007(3).

王璇,袁征.國外金融控股公司風險監管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j].北方經濟,2007(10).

戴園晨.構建“金融超市”是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必然選擇[j]. 金融研究,2004(8).

篇(4)

【關鍵詞】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國際比較借鑒

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程度不斷加深,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發展中日益成熟,對證券市場信息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廣度能逐步提高。僅僅依據財務信息已經不能滿足投資者對信息的需求,投資者更希望信息披露方在非財務信息上能夠進行更多的披露。因此,證券市場除了需要企業通常的強制性信息披露以外,也需要企業基于公司形象、投資者關系、回避訴訟風險等動機主動向外界披露信息以促進證券市場的信息有效完整傳遞。

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規則是指證券市場的相關當事人在證券的發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環節中,依照法律、證券主管機關或證券交易所的規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公開與證券有關的信息而形成的整套行為慣例和活動規則。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規制是證券市場的基本制度,是證券監管的基石,旨在通過完全公開公司信息防止公司經營不當,以維護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高效成熟的市場監管,成熟的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規制安排能克服證券市場本身的失靈;能保護到投資者的利益;能維護證券市場正常秩序以及及時提供信息,提高市場效率等,因此國際上越來越重視對證券市場的有效監管。

一、主要國家(地區)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監管方式的比較

由于世界各國證券市場發展途徑和發育程度不同,以及所歸屬的法律體系不同,各國對證券市場的監管模式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國家專門制定證券法或證券交易法來嚴格管理證券市場,而有的國家則是在相關的法律(如公司法)中附帶或分類制定若干法律條款來管理證券市場,有的則主要以自治自律為主。目前世界范圍內存在3種主要的證券市場監管模式,即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的集中行政型監管模式、以英國為典型代表的行業自律型監管模式和以德國為典型代表的綜合間接型監管模式。

(一)美國模式

集中行政監管模式的特點非常鮮明,其行業自律性組織監管只是起輔助作用,而政府才是監管的主體,除政府本身外,直接隸屬于立法機構的證券監管機構或者政府的下屬部門,對證券市場的運行進行集中統一的監管。美國證券管理權力相對集中,其“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是全國統一管理證券經營活動的最高管理機構。此外,為了對場外證券業和證券交易所進行管理,它還成立了“全國證券交易協會”和“聯邦交易所”,構成了一個以集中統一管理為主、市場自律為輔的證券管理體制。并且其證券管理法規主要有1933年的《證券法》、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等,構成了一套完整的證券市場的管理法律體系。除美國外,屬于這種體系的國家和地區還有日木、韓國、臺灣、加拿大、菲律賓、巴基斯坦等。

(二)以英國為代表的行業自律監管

行業自律監管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政府較少對證券市場進行集中統一的干預,對證券市場的監管主要依靠證券交易所、企業收購和合并專門研究小組、證券業理事會等組織實施自律管理,注重發揮市場參與者的自我管理作用。英國證券市場主要依靠市場本身及其參與者進行自我管理,證券業理事會、英國證券交易所協會、企業收購和合并專門研究小組是其主要的監管主體。證券業理事會主要負責制訂和執行有關證券交易的各項規章制度,是英國自我監管體系的中心,而證券交易所協會負責具體的監督。英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沒有單行法律,主要是由《公司法》中有關證券商的登記、公開說明書的規定、防止欺詐條例和證券發行的管理等法規來間接地監管證券市場。除英國外,實行行業自律監管體系的國家和地區還有香港、新加坡、肯尼亞、津巴布韋、荷蘭、馬來西亞等。

(三)以德國為代表的綜合間接監管

二、中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規制現狀分析

我國的證券市場監管模式是以政府集中統一監管為主,輔助以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自律管理。根據我國《證券法》規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即中國證監會依法對全國證券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

我國的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規制和監管制度,在證券市場發展的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壯大,證券市場監管和信息披露中的問題和缺陷也日益顯露出來:

(一)證券市場信息披露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1、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法律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用于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法律只有《證券法》和《公司法》,與《證券法》相配套的、操作細則等方面的相關法律還沒出臺,使得證券監管的可操作性差、執法力度弱。

2、《證券法》與其它法律的兼容性

《證券法》與《公司法》的銜接不好,與《憲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的兼容性差,其一些條例也沒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認可和支持。

(二)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監管組織及其體系的缺陷

我國證券監管市場是由我國政府創辦的,證監會是我國政府的直屬行政機構,它主要負責證券市場的監督管理活動。由于我國證監會的權力邊界比較模糊,缺乏相應的制約機制,監管的公平、公開、公正缺乏制度保障.這樣的監管模式是不具有較高的監管效率。同時,政府和社會把發展證券市場的希望全落在了證監會的身上,使得證監會既是證券市場的主辦者,又是證券市場的監管者,這樣必定會造成監管功能的紊亂。

(三)證券業行業自律能力薄弱

我國證券業行業自律監管的主體是:包括證交所、證券業協會在內的自律性組織,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在內的中介機構,以及市場的發行主體和交易主體。

篇(5)

【關鍵詞】 證券市場;監管

一、完善政府的監管

正如中國的資本沒有經歷資本主義的漫長發展一樣,中國證券市場是“拔苗助長”的產物,沒有經歷自然的生長過程。證券市場是比實體經濟更復雜的經濟形態,在中國實體市場經濟還不成熟的環境下,證券市場很難自然地成長。中國的證券市場尚需一定的政府力量來培育。我國證券市場是一個在經濟轉軌過程中建立的新興市場,政府在證券市場的演進中一直起著不可或缺的主導作用,從起初的組織試點到市場規劃的設計以及整個證券市場的監管,都未離開政府的直接干預。

我國資本市場處于新型加轉軌的階段,政策的影響在相當長時期內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也是市場出現逆轉的最大因素。當前,有關證券行業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比較完備,新《證券法》賦予了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現場檢察權、詢問權、查詢權、查封凍結權、限制交易等重大權力,就是為了豐富監管者的執法手段,增強對違法行為查處的力度。中國政府應努力建立證券行業信用制度、統一監管標準、嚴格執法、科學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健全證券民事訴訟,充分發揮證券監管部門應有的審查監督管理作用,增強監管工作的透明度,自覺接受監管對象的監督。

二、發揮證券業自律性監管組織的作用

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的規模與運作水平不一,證券市場參與者眾多,證券監管工作極為艱巨,僅依靠一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是難以實現有效監管的。在加強對證券市場監督管理的同時,應充分發揮自律組織的輔助作用,以提高市場管理效率。我國的證券業自律性監管組織包括證券業協會、證券交易所和其他相關行業協會,如銀行業協會、保險業協會等,其中擔任主要角色的是證券業協會和證券交易所。隨著《證券法》的頒布,證券業協會的自律組織地位在法律上得到了確認,其職責也有了明確的規定,這使得我國的證券業協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證券業自律性監管組織作為一線監管組織,處在證券市場的第一線,加之其本身又是市場的參與者,更了解證券市場的最新變化,監管的范圍更寬泛,在執法、監控等方面更有效率,也更具有靈活性。對現場發生的違法行為有充分準備,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應,這樣就可能將某些違規案件的發生結束在初始階段。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加強監管人員隊伍建設,加強對業務部門自律監管工作的監督。

三、加強對證券公司的管理

證券公司作為一類特殊的金融實體,其所掌握的信息要比普通投資者全面和準確,其所參與的經營管理、市場環境和競爭等內外部因素均具有不同于一般實業企業和銀行等金融業的特殊性。證券公司是證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券商能否自律、規范經營、有效防范風險,將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利益、自身的生存乃至整個證券市場的穩定。在中國證券公司市場化進程中,部分證券公司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嚴重背離審慎、理性的經營理念,合規管理意識缺失,合規風險不斷增大。建立符合市場環境和行業規律的合規管理尤為重要。

由于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和金融環境都較為悲觀和復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證券公司需要將控制業務風險尤其是自營業務風險放到首要位置。建立起完善的風險預警、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等風險管理體系,提升證券公司的實力,加強其規范運作意識,充分發揮其自律作用,對市場而言更為重要。

四、加強證券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

道德風險是人們違反道德規范,或從事不道德行為而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危害。證券從業人員道德風險是道德風險在證券領域從業人員中的具體體現,它是證券從業人員違反金融行業職業道德和金融行業內部管理制度而給金融機構帶來的無法預期的損失。證券從業人員應加強自身道德規范建設,敬畏法律、嚴守規則,把外部法規和公司制度作為最低行為標準,自覺遵守,決不逾越;誠實守信,公平正直,無比珍視公司聲譽和個人職業形象,始終如一地體現出高尚的職業道德;為客戶著想、對社會負責,永遠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決捍衛社會公共利益,以維護客戶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天職。

證券市場是最富魅力的經濟領域之一,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一旦風險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引發全局性、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并殃及整個經濟生活,甚至導致經濟秩序混亂與政治危機。證券業的自律管理要達到和諧完善的境界,僅靠以上的一些措施和建議,還是遠遠不夠,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完善法制社會,整合有用的社會資源,綜合運用社會的其它機制來協調和配合。

參考文獻

篇(6)

(一)總體發展狀況

從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證券業誕生以來,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同時也經歷了殘酷的市場競爭,比較2010年與2000年中國證監會頒布的“證券公司名錄”,國內券商的10年生存率不到50%。經過幾輪治理整頓,券商從資產規模、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盈利模式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的問題和挑戰。如圖1,證券業總資產的變化更多受到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總資產有所下降,其后由于證券市場好轉,2007年總資產達到了1.73萬億元,2008年再次因為股市的暴跌而下降,2009年達到歷史高點2.03萬億,2011年回落到1.57萬億,可以看出證券業總資產的波動與股市有較大的正相關。凈資產和凈資本在近8年保持持續的增長,2011年相比2004年分別增長了8.4倍和6.4倍。從資產的效率看,凈資產收益率(ROE)僅個別年份上升,隨證券市場波動較大,最低達到-18.3%,最高達到38.1%,2011年回落到6.3%,顯示出券商的營利模式的強周期性,資產的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不高。如圖2,國內證券業總體經營情況與證券市場冷熱高度相關,當前仍然以提供通道性質的服務為主。2005年股市的蕭條導致證券業巨虧110億元,2007年證券市場的繁榮使證券業利潤達到1307億元,然而2011年全行業109家券商利潤僅為394億,全行業盈利能力呈現大起大落的態勢。從業務構成來看,雖然有波動,經紀業務仍然是券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占40%以上的;承銷業務占比在5%與25%之間,與證券市場新股發行的頻度關聯密切;投資業務占比波動較大,與證券市場波動有較明顯的正相關;資管業務雖然由2004年、2005年的負貢獻轉正,但占比不到3%。券商盈利模式過于依賴股票經紀業務和自營投資,兩者的占比超過70%,在缺乏有效對沖機制的情況下,兩大業務收入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業務系統性風險過于集中。證券業近年來有了較大發展,但另一方面,其在我國金融業內卻存在被邊緣化的趨勢。從總資產規模看,2011年底金融業總資產是100多萬億元,其中90%歸商業銀行,5%是保險公司,券商只占2%左右;從營業收入看,2010年證券業年營業收入是中國上市銀行的九分之一,上市保險公司的三分之一;從凈利潤看,2011年商業銀行業共實現凈利潤1.04萬億元,而證券業利潤僅為394億元;從行業集中度看,排名前五的機構總資產占全行業比重,銀行業為52%,保險業70%以上,證券業僅為26%。此外,證券業資本使用效率低,產品創新能力與資源配置能力弱化。以理財產品為例,2010年45家券商集合理財計劃發行總規模為778億元,38家商業銀行僅上半年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就是其近9倍,公募基金發行規模是其近4倍。因此,證券業亟需轉型創新,實現發展壯大,確立自己在金融行業中的地位。

(二)傳統業務面臨轉型升級

券商傳統商業模式是經紀、承銷、自營和資管四張牌照組建的業務體系,各牌照業務之間獨立運作,由于這種模式具有較強的可復制性,取得任一牌照后,行業新入者和中小型券商可以不斷通過讓利營銷來爭奪原本有限的市場份額,在行政保護逐漸退出的背景下,已陷入“紅海”,同質化經營,低水平競爭,造成業務集中度進一步分散,形成大者不強,小者不弱的局面,導致競爭過度和創新乏力。以始于2008年末的傭金戰為例,傭金率已降到了非常低的地步,一線城市的平均傭金率降至萬分之八,相比三年前下降了50%,而二三線城市的傭金率也有向一線城市靠攏的跡象。新增客戶的傭金率更是降低至萬分之五或者萬分之三。作為券商支柱性收入的經紀業務從2008年之后就一直下滑,2011年平均傭金比率已跌至萬分之八,全行業經紀業務傭金收入僅670.74億元,同比降幅達四成。此外,自營、承銷保薦和資管等傳統業務具有較強的周期性,依賴證券市場的波動狀況,因此盈利缺乏穩定性和持續性。券商面臨傳統業務慘烈競爭的局面,亟需加快傳統業務轉型與升級,擺脫傳統業務“紅海”的廝殺,尋求新的發展之路。

(三)創新業務初步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多樣化的投融資工具,在此背景下,券商面臨著廣闊的創新空間。創新業務將成為券商業務轉型的突破口,也是券商未來核心競爭力所在。近年以來融資融券、股指期貨、IB業務、直投等創新業務先后獲批開展,創新業務已在券商2011年的年報中有所體現。以中信證券為例,在直投、股指期貨投資、融資融券和國際業務上全面布局,創新業務的收入占比已經超過10%。創新業務在其他上市券商如海通證券、宏源證券和廣發證券等公司2011年年報中也有反映。創新業務的推出和深化將優化券商的收入結構,平滑券商業績波動,同時增強券商的盈利能力。

1.券商直投業務。直投業務主要是指對非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權進行投資,投資收益通過以后企業的上市或購并時出售股權兌現,是對券商賣方業務股票承銷的延伸。從國際經驗看,直投業務是券商收入的重要來源,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直投業務收益甚至高于傳統的證券承銷業務收益。根據ChinaVenture數據統計,截至2012年2月24日,已有36家券商獲批設立直投子公司,直投子公司注冊資本合計達243.1億元。經過4年多探索,直投業務已初具規模,部分直投業務先行者如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券商已進入業務回報期。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12年1月底,已有42個券商直投項目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方式退出。直投業務的發展使券商金融中介功能得以更充分地發揮,給傳統業務帶來了新的客戶資源,拓寬了券商的收入來源。此外,與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外資、民營私募投資機構相比,直投業務受到嚴格監管,在制度安排、監管要求和風險控制等方面更為得當,在業內贏得了“最陽光私募投資主體”的稱謂,成為國內PE市場的重要力量。當前PE市場發展的新形勢將直投業務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券商直投業務的新模式———股權投資基金也正在積極醞釀,未來券商直投子公司在股權投資領域將突破凈資本15%的約束,可以通過向社會募集資金更好地擴大投資規模,由此獲得做大做強的機會。

2.融資融券業務。作為A股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融資融券的推出彌補了A股市場缺乏做空機制的缺陷,對證券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金融服務中介商,融資融券的推出,有利于改變長期以來券商高度依賴市場狀況的強周期盈利模式,將對經紀業務產生削峰填谷的效果,從而平穩業績。推出兩年多以來,融資融券業務已經成為券商穩定的收入來源,成為券商創新業務板塊中的亮點。融資融券余額從2010年3月31日到2012年3月26日,由659萬元迅速擴大到475億元。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25家試點券商獲得了44億元的收益,其中包括融資利息收益36.45億元,融券收益4362萬元,交易傭金7.38億元。經過試點后,融資融券業務轉為常規業務,標的股票的范圍從90只股票的標的擴容至285只標的,券商參與的門檻也有所降低。此外轉融通業務也在籌備之中,未來將建立證券金融公司,券商可以從證券金融公司融入資金或證券,可供融資的資金及可供融券的股票數量都將大幅增加,從而給融資融券業務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結合美國和日本的相關經驗以及國內市場情況,融資融券業務未來三年對券商收益的貢獻率將達到5%-10%。

3.股指期貨和IB業務。2010年推出的股指期貨改變了市場傳統的單向盈利模式,有利于優化市場結構和投資者行為模式。股指期貨可以為券商提供規避系統性風險的工具,一定程度上穩定券商自營、資產管理和投行等業務的收益,從而有效平滑券商業績波動曲線,同時也有利于券商實現業務創新,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此外,股指期貨和與其密切相關的IB業務的推出加快了期貨行業的整合,券商系期貨公司憑借母公司的網點優勢和既有證券客戶資源排名不斷上升,依靠商品期貨的老牌期貨公司保證金排名急劇下降,舊有的競爭格局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2011年末券商系期貨公司包括子公司、參股和控股,已達到66家,總注冊資本為162.48億元,在國內160家期貨公司中占比41%。期貨業務已經成為當前券商的收入來源之一,例如2011年中信證券的子公司中證期貨獲得凈利潤8014.2萬元,海通證券旗下期貨子公司海通期貨獲得凈利潤為6600萬元。

4.其他創新業務。RQFII、滬深300ETF、轉融通和并購基金等都將在不久的未來推出,未來隨著新三板、國際板和國債期貨等業務的推出,券商面臨更多的創新機會,其他如債券質押式報價回購、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券商的分級資產管理計劃、優化大宗交易、期權模擬交易、構建基金銷售和服務平臺、研究備兌權證方案、股票質押式發債、現金理財計劃等都將成為券商產品創新的方向。監管層政策松綁,鼓勵創新,將促進行業加速從傳統的通道業務向創新型買方業務轉型,金融創新循序漸進成為券商發展的活力和源泉。

(四)中美投資銀行的綜合比較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投資銀行受到了沉重打擊,華爾街五大投行中,雷曼兄弟破產,貝爾斯登和美林被收購,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變為銀行控股公司。我國券商雖然在本次危機中受到的沖擊較小,但并不能說明本身不存在嚴重問題。中美兩國投資銀行處于兩個極端,如表1中美投資銀行的綜合比較,美國投行由于過度創新、杠桿過高、監管太松等原因需要約束,與之相反,中國券商經營范圍太狹窄,與銀行相比規模太弱小,負債杠桿太低,缺乏創新,監管環境嚴格,面臨新興加轉軌的金融環境。因此中國券商既需要吸取美國投行發展的經驗教訓,也要認識到自身發展存在的不足。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歷史還比較短,近年來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與西方先進投行相比仍然差距巨大,以中國最大投行中信證券為例,2010年在全球市場股權產品承銷排名為第12位,是第3位高盛的30%;債券承銷排名第13位,是第5位高盛的23%;凈利潤排名為第92位,是第8位的高盛的19%。如表2,截止2011年底,我國證券業全行業總資產2492.1億美元不到高盛公司923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凈利潤低于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利潤之和。從經營模式看,美國投行已經實現了從通道服務的手續費業務為主發展到以資本中介的差價業務為主。當前中國證券業的經營模式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投行相似,2010年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的規模相當于美國投行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創新能力和專業服務水平發展滯后,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還難以滿足我國實體經濟多樣化的投融資需求。

二、建設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對策思考

2012年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財經》年會閉幕式上的演講中提出建設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目標。國際一流投資銀行通常可以用以下幾個標準衡量:其一,擁有話語權,在世界金融領域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其二,具備卓越的創新能力,源源不斷的創新才能促使企業可持續發展;其三,強大的研發能力,對企業、行業和宏觀經濟未來發展具有前瞻性;其四,領先的經營模式,強大的盈利能力,常被行業內其他公司效仿。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國內企業走向全球,對投資銀行業務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同時國內金融市場逐漸開放,客觀上亟需提升我國證券業的國際競爭力,建設國際一流投行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一)構建券商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券商內在的一種難以模仿和替代的知識性能力或資產,是區別于其他券商從而形成自身持續競爭優勢的基礎。強大的戰略預判和靈活轉型能力是投資銀行長期生存發展壯大的內在支撐力量。高盛屢屢在關鍵時刻展現其戰略眼光,緊密把握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趨勢最終成功由傳統賣方轉型為符合美國投行業發展的全能型投行。國內的中信證券通過反周期收購發展壯大,成功實施業務轉型,布局創新業務和拓展國際化業務,從一家中型券商成長為行業龍頭,重要的根源就來自于正確戰略的力量。投資銀行最重要的三個要素是人才、聲譽和客戶。人才是競爭第一要素,是投資銀行成功的關鍵因素。國際上任何一家優秀的投行發展的背后都有若干投資銀行家以及優秀的員工團隊。投行業務具有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的特性,因而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基礎,從金融、財務到法律各方面高素質人才及專家組合。我國的投資銀行業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缺乏經驗豐富的團隊,相關人才儲備少,人才流動性較大。優良的員工激勵機制與聚集人才的能力是未來券商制勝的關鍵,只有選擇最拔尖的人才才能成就最拔尖的公司;維護良好的聲譽,誠信至上,聲譽是券商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券商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客戶是券商生存之本,只有鍥而不舍地為客戶構思更優質的服務,才能取得成功。高盛的十四條業務準則第一條就是秉持客戶利益至上的原則,因此目標是滿足客戶需要,而后帶來業務成功。國內券商要實現由目前的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才能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并購重組

1968—1991年美國投資銀行間并購重組浪潮不斷加劇,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所羅門兄弟等前十大證券商不僅資本在全行業的比重從33.2%提高到76.6%,而且其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也大幅增加。2011年底中國大陸有109家券商,以投行業務為例,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集中度仍延續下降趨勢,2011年股債承銷額排名前十位的券商市場份額為55.2%,低于2010年59%的水平,也大幅低于2009年和2008年的水平,同時行業內部分化依然顯著,股債承銷總額排名第一的中信證券相當于排名最后的50家券商的總和,行業中位數僅為54.79億元,與發達經濟體的投資銀行相比有很大差距。券商通過并購重組方式實現成熟的競爭格局將是一個未來必然的趨勢。并購重組作為一種資本運作方式,可以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實現超常規的發展,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戰略選擇。以券商龍頭中信證券為例,2004年控股萬通證券成立中信萬通證券;2005年聯手建銀投資重組華夏證券成立了中信建投證券;2006年收購金通證券成立了中信金通證券,正是利用反周期理論實施大規模的擴張和兼并,從一個中等券商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的券商。并購行為也是實現證券業重新洗牌最為現實的路徑,尤其在當前環境下上市券商與非上市券商的差距越拉越大也成了證券業并購的動力。作為證券市場上首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券商并購案:上市公司西南證券吸收合并非上市公司國都證券,重組之后的新西南證券凈資產將突破200億元,經紀業務份額也將進入全國前20位,躋身國內規模一流的券商之列。并購重組并不局限于中國大陸,券商的海外的并購更多著眼于國際化布局。作為內地投行的第一次國際化并購,海通證券2010年通過子公司完成對大福證券(0665.HK)的收購,并在當年更名為“海通國際”,以此作為國際化計劃的第一步。2007年最早嘗試走向國際化的中信證券收購貝爾斯登失利后,其全資子公司在2011年6月從東方匯理銀行手中收購了里昂證券及盛富證券各19.9%的股權,以此來加快國際化業務布局。

(三)積極轉型創新

從功能上,券商在傳統通道服務的基礎上,賦予產品創新的功能,由單一通道服務模式向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模式轉型。“產品推送+投資顧問服務”就是當前傳統業務創新的其中一個方向。為客戶提供合適的金融理財產品,比如房地產信托產品等,更多的選擇空間提高了客戶的忠誠度。金融產品的銷售市場潛力巨大,還能帶來相當可觀的通道外傭金收益。面對傭金戰,投資顧問高質量服務能黏住客戶,使得客戶流失大為減少,對艱難生存環境下的客戶維護起到相當好的作用,對提高大客戶的忠誠度更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行業內經紀業務比較有競爭力的招商證券和國信證券,均是國內投顧業務開展最早的券商,投顧業務有效地減弱了傭金戰的沖擊,有的營業部手續費占市場份額甚至還出現逆市上升。從方式上,在知識中介的基礎上,加以資本支持,形成更大范圍、更大規模、多元化風險管理的資本中介業務。如表3投資銀行中介業務演變,著名投行高盛正是在20世紀80年代前瞻性地由傳統賣方中介向資本中介型券商轉型,成功實施全球擴張,并進一步引入資產管理和直投等業務,終于成長為全球知名的全能性投資銀行。當前國內大型券商如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也在謀求向資本型中介轉型,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如表4,與傳統的知識型中介業務相比,資本型中介是在其基礎上對資本的延伸,可以為客戶提供規模更大、品種更多、跨越時空的中介業務;是主動創造流動性的中介業務;是知識型中介融合資本后的業務;是拓展業務廣度和深度的助推力。資本型中介業務能夠滿足客戶境內外全方位的金融需求,同時為券商提供了更多樣的收入來源。如表4,與傳統的知識型中介業務相比,資本型中介是在其基礎上對資本的延伸,可以為客戶提供規模更大、品種更多、跨越時空的中介業務;是主動創造流動性的中介業務;是知識型中介融合資本后的業務;是拓展業務廣度和深度的助推力。資本型中介業務能夠滿足客戶境內外全方位的金融需求,同時為券商提供了更多樣的收入來源。從角色上,要求券商從“一對一”的即時交易走向“多對多”的跨時空交易;從被動的過路觀察者走向主動的流動性提供者。要求券商在資本市場發揮更加積極的角色,實現從規模驅動到創新驅動的過渡,擺脫以通道為核心的單一盈利模式,而轉向以客戶和產品為核心的多渠道盈利模式。

(四)走向國際化

篇(7)

最近國內金融業改革成為話題熱潮,7月1日,證監會核準交銀國際持有英華證券5%以上股權的股東資格成為先例后,“混業經營”因而成為熱詞。混業經營在金融界已非新事物,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地早已實行,本文將參考其他地區成功經驗,分析國內目前情況,并建議如何進一步推行混業經營。

混業經營主要分三種,而每種模式皆有其主要代表國:全能銀行模式(德國),銀行母公司模式(英國)以及金融控股模式(美國)。

全能銀行模式

商業銀行可以依法從事包括保險、證券、外匯等等各方面的金融服務。德意志銀行則是其中成功轉型的例子。當時德意志銀行重新組織架構,將銀行分為個人業務、企業/機構業務以及資源控制三個業務集團,并并購Morgan Grenfell以及Bankers Trust以完善一站式金融服務,再通過交叉銷售,充分運用客戶資源,達到降低成本效果。各種行動將德意志銀行從原本以零售業務為主轉型成提供金融一站式服務的全能銀行,而且其后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面更是脫穎而出,躋身成為全球頂尖銀行之一。

銀行母公司模式

該類商業銀行可以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成立子公司經營其他業務。混業經營的開始起源于1986年英國的“金融大爆炸”,放松對內管制,并對外開放證券市場,宣布銀行機構可直接進入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從此,證券投資等業務則不再限制于商人銀行,商業銀行亦開始混業經營,成立子公司并從事證券業務。相比起德國全能型銀行的一站式服務,英國母公司模式則以多公司、多法人、多業務為服務形式。

金融控股模式

金控公司并不直接經營金融業務,而是通過投資及控股,整合多個業務范圍的子公司。美國從法律上規定銀行不允許從事投資銀行業務,亦不允許直接投資的子公司經營證券業務,但若是子公司成立的證券公司則能有限度地經營證券業務。美國由1987年開始推動銀行混業經營,逐漸放寬對經營公司及附屬公司的限制。然而在1998年,旅行家集團與花旗集團合并為花旗集團令分業經營正式畫上句號。將花旗銀行的商業銀行業務與旅行家集團的證券及保險業務一體化,從而產生成本優勢及協同效應,令花旗集團躍身于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集團。

不同背景及情況下會孕育出不同的混業模式,而最接近中國,且最具參考價值的地區則是DD中國臺灣地區。

臺灣在1980年之前實行分業模式,對銀行業務采取嚴格分類,包括商業銀行、儲蓄銀行、專業銀行以及信托投資銀行,為各類客戶提供不同金融服務。然而,在1980年臺灣開始了金融自由化進程,通過放寬銀行經營業務范圍及修正銀行法,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其他新業務,推動金融綜合化經營。后來更引入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控股模式,并于2001年7月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間接跨業整合整個金融業,同時亦允許外資進入市場,包括允許外資百分百持有本地銀行之股權。

我國近年戰略目的是希望能夠對資本市場進行改革,擴大規模并且提高國際資本市場之地位及影響力。我國目前銀行、保險及證券業之發展成熟度并非完全平衡,若長遠戰略目標是希望壯大我國資本市場,那么以銀行為中心的全能銀行混業模式將不會被納入考慮之內。反而,金融控股模式則能夠讓證券業在其他業務的幫助下得以健康成長,因此,以目前中國的狀況來說,金控模式將會是混業首選。

中國目前實行漸進式混業,也就是讓金融機構之間相互合作,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子公司分業形式達到混業效果。目前混業發展其實已初具規模,廣發銀行和廣發證券以及興業銀行和興業證券的例子都可為金融混業經營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兩家銀行先后成立銀行證券部,然后將其分割成立獨立法人發展證券業務,之后雙方亦在各方面進行跨業務合作,共同發展。除此之外,國內金融機構和銀行亦可參考美國及我國臺灣地區之經驗,先通過合并收購進入其他業務范圍,例如國內證券業集中度較低,銀行可先通過收購小券商作為踏腳石進入證券市場,不但能夠以低成本擴大集團業務,而且證券子公司亦能夠獲得銀行的銷售渠道及客戶資源加速發展自身業務,長遠亦有助于整個證券業之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h公用妓女精便器系列小说| aaa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欧美群妇大交群|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gif|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午夜一区欧美二区高清三区|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少妇激情艳情综合小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gogogo高清免费观看直播的|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我把护士日出了白浆|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成人无码网www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性色欲情网站iwww|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双乳被一左一右吃着动态图|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美女|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丰满少妇呻吟高潮经历|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9九色桋品熟女内射|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大地资源网第二页免费观看| 三年片大全免费观看|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天天干天天日夜夜操|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