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異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異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8 09:40: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西文化的主要差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中西文化的主要差異

篇(1)

【關鍵詞】對外宣傳 翻譯 文化差異 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93-01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因而對外宣傳成為一個企業(yè)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手段。對外宣傳中翻譯工作的優(yōu)劣,不僅關系到交際的成敗,而且也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形象。

對外宣傳翻譯的目的是讓外國受眾準確無誤地理解和把握譯文所傳遞的信息,從而取得良好的對外宣傳效果。然而由于中西文化、歷史傳統(tǒng)及思維模式等的差異,在對外宣傳翻譯中需要進行重新調(diào)整、文化轉向策略,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如按照漢語的字面意思和語序結構,用“對號入座”的方法進行生硬的套譯,往往會導致讀者對譯文難以理解、甚至誤解。

二、中西文化的主要差異

中西文化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時在傳統(tǒng)習俗、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上甚至表現(xiàn)出相反的傾向。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國人比較保守、性格內(nèi)向,而西方人善于交際、性格外向。追根尋源可以從柰達的所謂生態(tài)學上找到原因。中國在地理上屬于半封閉的大河大陸型,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社會形成了自給自足的農(nóng)耕型社會,整個民族特性趨向保守。而西方相反,歐洲大陸實際上被地中海、里海等內(nèi)海所分割,古希臘和古羅馬屬于海洋—商業(yè)文明。加上在遠古時期,歐洲有許多游牧民族,進而形成了西方民族性格的流動性和外向型。

這種民族性格的保守與開放形成了中西語言表達方式上的許多差異。比如西方人講話率直而有攻擊性,而中國人在表達上則曲折、委婉,處于防守狀態(tài)。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寫信方式上的不同。英文書信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常用這樣的開頭:This is to…I’m writing to let you know that…;而漢語書信常常是先寫一大堆客套話,信末才寫道:有一件小事相求,等等。

由于相對保守的民族特性和數(shù)以千年的教育,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比較強,而西方社會則以個人為中心,所以西方人的家庭觀念比較淡薄。東方人家庭關系網(wǎng)發(fā)達,每種關系都各有其名;西方人不但稱謂不清,甚至連性別也不分,如英語cousin一詞,指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可以指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說明西方人并不重視親情。

中西方人有許多生活觀念是截然不同的。中國人認為謙虛是客套話,西方人卻不以為然,因此在雙方交流中會發(fā)生讓譯者難以處理的對話。中國人請外賓吃飯,常會客套地說:“飯菜不好,請多多包涵”。這對不懂中國文化的外賓來說,豈不令外賓莫名驚詫。西方人則恰恰相反,他們請人吃飯,一定會說這道菜如何可口美味,絕不會說出飯菜不好的話來。

可以這么說,中西文化的差異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如文學、風格、倫理、道德等,像上文那些例子真是舉不勝舉。

三、跨文化轉換策略在外宣翻譯中的應用

外宣翻譯不僅是語際轉換,更是一種跨文化轉換。由于中西文化間在許多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采取恰當?shù)姆g策略,并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以便準確地再現(xiàn)原文的文化內(nèi)涵,達到對外宣傳的目的。下面就談談外宣翻譯中常用的幾種跨文化策略。

1.套用法

所謂套用法,就是套用一種語言里的現(xiàn)成文化詞語來傳譯另一種語言里的文化詞語。盡管英語民族和漢語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但由于人類的生活模式、思想感情和思維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完全可以借用。比如中國人習慣在遷入新居后請朋友吃飯,以表祝賀,名曰“暖房”或“溫居”,英語里也有“house warming”的說法。再如,我國北方有句口語 “比你多吃了幾年咸鹽”,意思是“比你大幾歲,比你經(jīng)歷的事情多”。巧的是,英語中也有類似的說法。美國小說《所羅門之歌》里有這樣一句話:“I was breathing air in the world thirteen years before your lungs were even formed.”當然,用這一表達法來翻譯“比你多吃幾年咸鹽”是無可挑剔的。

2.移植法

所謂移植法,就是以拼音或直譯的方式,保留住原文中的形象化語言。這樣做的好處是:能為目標語讀者保留了解原語文化的機會,同時也為目標語輸入了“新鮮血液”。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所謂“四二一綜合癥”。作為中國計劃生育的產(chǎn)物,該詞從一開始就受到外界的關注,因為“小皇帝”現(xiàn)象給中國現(xiàn)象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美國方言學會創(chuàng)辦的《美國語》在1990年第一期就收錄了該詞的直譯詞“four-two-one syndrome”,并將其解釋為“a Chinese family pattern of single child over three generations with its consequent social problems”。同樣,英語也通過移植法產(chǎn)生了litchi(荔枝),ginseng(人參),Taiji(太極拳),kaoliang(高粱)等詞語。

3.釋譯法

在漢譯英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類所謂文化局限詞語,這類詞語在譯語中找不到對應詞,只能通過提供適當解釋以達到最大限度的再現(xiàn)原文內(nèi)涵。一般來說,文化局限詞語都是在某些特定文化背景下產(chǎn)生的。要準確地把這類詞語的含義在英語中傳達,只有通過適當解釋。如在媒體經(jīng)常亮相的“高考狀元”,是個文化局限詞語。“高考狀元”即“高考成績名列榜首的考生”,只能用解釋的辦法譯成“the highest?鄄ranking student in entrance examinatio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或“the best candidate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才足以可取。又如“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只有譯成“environment?鄄friendly, culture?鄄enriched and technology propelled Olympics”,才能使目標受眾理解其真正內(nèi)涵。

四、結語

對外宣傳翻譯是一項目的性很強的語言活動,其根本目的是向目標受眾宣傳被宣傳對象。然而中西文化間有方方面面的差異給翻譯帶來很多困難,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選擇恰當?shù)姆g策略,對信息進行適當?shù)奶幚恚樌貙崿F(xiàn)文化轉換,進而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

參考文獻:

[1]傅敬民、呂鴻雁,當代高級英漢互譯,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

[2]張春柏,英漢漢英翻譯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王正琪、陳典港,“論對外宣傳翻譯中的Skopos原則”,《南昌大學學報》,2006.3。

篇(2)

關鍵詞 藝術體操 發(fā)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改善我國現(xiàn)有的體制現(xiàn)狀

對我國藝術體操相關體育行政部門的構架進行改造:首先在延續(xù)現(xiàn)有結構模式的同時,在管辦分離上繼續(xù)加大力度;其次是強加各級別行政部門的體育職能,完善體育行政的層級,對縣級體育行政機構要加大扶持力度;再次是要“走出去,引進來”,借鑒國外先進的體育管理模式,目前法國的體育體制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此外還要精簡機構,對一些不辦實事的藝術體操行政機構進行整改合并,同時充分發(fā)揮藝術體操協(xié)會和民間社團的作用。最后還要疏通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兩會”的作用。理順政府與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之間的關系,實行國家體育事業(yè)所有權、經(jīng)營權、管理權相分離,進一步明確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政策,放權把社會能夠辦的事交給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去辦,有利于藝術體操的推廣和普及。

對于運動項目實行分類管理,在劃分奧運會項目和非奧運會項目的前提下,奧運會項目仍然推行國家辦理,非奧運會項目加速推進市場化進程。重構體育產(chǎn)業(yè)管理體制,健全相關的組織機構,大力發(fā)展體育產(chǎn)業(yè),吸引閑散資金促進體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擴大體育事業(yè)資金的來源渠道。研究藝術體操運動隊性質(zhì)的事業(yè)單位的改革的同時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堅持事業(yè)單位的改革,同時兼顧藝術體操的相關事業(yè)單位的特殊性問題。

2 加強后備人才建設

積極倡導全民健身計劃,加大宣傳力度,改革學校藝術體操的課程設置,鼓勵利用社會資金多開俱樂部初步嘗試大眾藝術體操的產(chǎn)業(yè)市場化改革,加快藝術體操社會普及化的步伐。加大投資力度建設合理的人才梯隊,改善青黃不接的現(xiàn)狀,獲得高質(zhì)量的藝術體操后備人才。進一步推動藝術體操訓練體制的改革,進一步加強“體教結合”,發(fā)揮好教育系的作用,體校可以聯(lián)合或掛靠適當?shù)膶W校以便分工合作共同培養(yǎng)后備人才。形成大、中、小學一條龍的梯隊訓練體制,讓藝術體操項目協(xié)會的功效得以最大化的發(fā)揮,積極推動高校藝術體操教學與俱樂部體制相結合的特色,目前我國學校體育協(xié)會已得到蓬勃發(fā)展,高校體育的開展與管理除了依附相關管理部門,還應大力調(diào)動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和各單項體育協(xié)會的積極作用,倡導建立大學生民間體育團體,負責在組織開展校際體育訓練和競賽,把藝術體操的訓練和競賽活動完全納入教育體系之中,使藝術體操運動能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力爭多辦訓練隊抓好賽事,同時積極鼓勵和爭取社會力量來辦訓練隊,例如廣西、遼寧利用民間力量來辦好賽事就是很好的實例,大力鼓勵和支持藝術體操社團及個人以各種形式辦訓練班。既拓寬了經(jīng)費的來源,又能夠?qū)崿F(xiàn)高校培養(yǎng)競技藝術體操后備人才的儲備,實現(xiàn)了完全意義上的體教結合,關于運動隊的經(jīng)費供給,除了實行政府招標,對出資贊助或投資的企業(yè)實行政策優(yōu)惠,建立企業(yè)對投資的信心外,體育系統(tǒng)也應從教育經(jīng)費和體育彩票中劃分一部分專款保障經(jīng)費投入,確保運動隊的運作和管理的連貫性。大力開展少兒基本藝術體操運動,一方面發(fā)展少兒的體能和身心,另一方面為藝術體操選材提供資源。要多方面地走好普及和提高的路,達到廣泛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例如:改善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的器材設施;充分發(fā)揮新聞媒介的作用,特別是加大電視的宣傳力度,擴大藝術體操的群眾影響。

3 強化教練員隊伍建設

加強教練員的執(zhí)教水平,可以通過對現(xiàn)有教練員的進修,或者引進藝術體操專業(yè)高層次、高學歷人才的方法,對教練員推行“引進來,走出去”的政策,使之加強與外界的溝通,強化業(yè)務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不斷接受新的信息即時更新知識結構。

提高教練員美感意識、進行編排藝術的教育,強化教練員的編排能力和臨場指揮能力,了解本專業(yè)的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注重教練員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教練員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只有不斷鉆研學習,充分地了解本專業(yè)特點,熟知比賽規(guī)律,靈活運用教學訓練方法,教練員的科研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努力提高教練員的文化素質(zhì),有計劃地安排年輕的教練員參加各種進修,提高外語和計算機的水平,還要掌握好教育,訓練以及管理知識,解決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教練員只用一條腿走路的現(xiàn)象,例如現(xiàn)在的藝術體操運動員大都是競技運動員出身,專業(yè)技術精湛,但是由于我國的體育教育體制等各個方面的原因,這些教練從小就進行高強度的訓練而沒有時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不具備良好的理論知識結構,因此在體育科研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整頓教練員的隊伍結構,積極吸引一些學歷層次較高的優(yōu)秀教練進入教練員隊伍,同時讓有經(jīng)驗的老教練通過幫、帶的形式來促進新教練更快地承擔重任,使整體素質(zhì)都上一個臺階。由于藝術體操運動與我國國情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教練員的年齡結構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在要逐步形成以中青年教練員為主的隊伍,以老帶新,使整個教練員團隊既有精湛的技術水平,又有豐富的訓練經(jīng)驗。重視教練員的待遇,讓教練員能夠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工作。重視教練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練員的思想道德覺悟,充分發(fā)揮教練員的愛崗敬業(yè)精神。

4 推進市場化進程

協(xié)調(diào)各組織的關系,共同完善競賽制度,改革藝術體操的競賽制度,優(yōu)化競賽的組別設置、競賽年齡規(guī)定、比賽組合等方面,讓藝術體操競賽有一個全國統(tǒng)一的安排和規(guī)定,同時兼顧錦標賽賽制和其它賽制共同發(fā)展。賽制的創(chuàng)新往往能夠產(chǎn)生良好的市場效益。提高競賽質(zhì)量,創(chuàng)辦精彩賽事要迎合大眾的審美特點;提高項目的精彩性;配合媒體的大力宣傳;與贊助商之間要有良好的溝通,這些都是高品質(zhì)賽事的必備基礎。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心理壓力很大,觀眾觀賞精彩賽事,既要欣賞競賽表演達到消費娛樂的目的,同時放松身心消除疲勞。市場要求決定賽事的運行既要有高水平的競賽表演也要有全方位的舞美效果。積極開發(fā)藝術體操競賽市場,推動藝術體操競賽的市場化,對藝術體操相關管理部門來說是目前面臨的重大考驗,依據(jù)觀眾的消費需求。

對藝術體操競賽的附屬產(chǎn)品進行積極合理的宣傳包裝,是開拓藝術體操市場化的另一蹊徑。積極開發(fā)賽事贊助,近年來藝術體操競賽與商家企業(yè)贊助的結合越來越密切,很多贊助商家對藝術體操運動就很親睞,看準了這個商機才經(jīng)營藝術體操的相關產(chǎn)品,贊助商贊助的目的主要著眼于社會效益。但是就目前國內(nèi)的行情分析贊助藝術體操競賽的商家經(jīng)濟效益沒有預期的好,導致其贊助行為沒有延續(xù)性。這種情況也應證了我國藝術體操賽事的運作還不成熟。從西方國家的市場體育的經(jīng)驗分析看來,賽事贊助的運作過程中,競賽組織單位應該制定詳盡的贊助計劃,形成招標體制,就贊助事宜達成共識,并要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責權分明。賽事結束后,要重視贊助效益的實踐證明,藝術體操競賽贊助必須有良好的信譽做基礎。當下中國藝術體操競賽如果能在觀眾市場的開發(fā)上多下工夫,強化媒體的宣傳,擴大宣傳領域和傳媒形式,充分利用當今社會的網(wǎng)絡、報刊、雜志、書籍、廣播等多媒體渠道。當今時代,網(wǎng)絡和媒體的效應無處不在,用好這把雙刃劍,藝術體操的市場化道路會走的更加通暢。另外,要構建與國際交流的藝術體操橋梁,例如藝術體操會議、競賽、文體晚會、節(jié)日慶典、藝術體操商業(yè)廣告以及民間社團、院校間的藝術體操交流等等形式來展開對藝術體操運動的宣傳,讓世界了解中國的藝術體操。

5 縮小中西文化差異

發(fā)揚東方文化的特質(zhì),積極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促成中西文化的極大融合,對藝術體操起源于西方的藝術提出我們獨到的見解,為我國藝術體操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減小中西文化差距的可行對策有如下幾條:

(1)加強運動員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素養(yǎng),不僅要了解藝術體操,更應該多多地了解如鋼琴等西洋樂器,平時多培養(yǎng)藝術愛好,有時間多參觀一些外國的建筑群以及服裝會等活動。

(2)在接納和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要反對拿來主義,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亂用拔苗助長的手段,對待外來文化一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端正我們的價值觀,很長一段時間體育在中國被強調(diào)的是它的政治功能,重視國際比賽的獎牌而忽視了全民健身的意義,從而造成了藝術體操高度競技化,嚴重缺乏群眾基礎的現(xiàn)狀。

(4)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不能簡單地模仿,繼承和發(fā)揚東方文化的精髓才是我國藝術體操騰飛的必然選擇 。

參考文獻

[1] 倪秀芬.我國藝術體操現(xiàn)狀分析.中國體育科技,2003.8:17-19,22.

[2] 濰小燕.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難度動作完成質(zhì)量重要差距解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6:258-260.

[3] 李紅艷.論我國大眾藝術體操運動的開展[J].四川體育科技,2003.9(3):39-40.

[4] 楊小玲.試析中西文化差異對中國術體操的影響[J].體育學報,第9卷 第2期:63-64.

篇(3)

語言是文化的產(chǎn)物,又是形成并溝通文化的媒介,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學習外語就必須了解與這種外語有密切關系的文化,熟悉有關的文化知識有助于保證外語學習的整體性。因此,本文從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角度,探討在英語教育中認識中西兩種文化交際差異的必要性。

【關鍵詞】

英語教育中西文化差異必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對文化的積淀、豐富與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它受到社會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民族心理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英語教學即語言教學,當然也就離不開文化教育了。英語教學,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指導學生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西方人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

一、中西方文化主要差異

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因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社會發(fā)展使得文化也各有不同。首先,價值觀念的差異。在眾多的文化因素中,價值是核心內(nèi)容之一,價值觀表現(xiàn)為某些符合社會文化,具有持久性,穩(wěn)定性,為社會成員所接受的信念。個性,自由,平等,民主,行動,實際性,重時間,不拘禮節(jié)等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詞,而中庸,忠孝,容忍,謙遜,重禮儀,謹慎,保守,和諧等則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概念。其次,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擅長形象思維,把事物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從系統(tǒng)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平衡與和諧、注重人情關系。而西方人擅長邏輯思維,處理問題的對象針對性很強,偏好將分析的對象分解成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或組成部分,從細節(jié)入手分析,這也是以理性思維為主要特征的西方文化的表現(xiàn)。再次,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差異。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一般指感彩,風格意義和比喻意義等。如果只是一味地對母語詞匯簡單地從字面附會,沒有領悟到在語境中詞匯的真實含義,而用英語進行交際會話,就會造成歧義,往往會詞不達意。最后,社交習俗的差異。比如,在中國人觀念里,長輩或上司詢問晚輩或下屬的年齡,婚姻,家庭等問題,是很正常的,是關心的表現(xiàn);而在西方人的觀念中,這類問題純屬個人隱私,無論是長輩還是上司,詢問這類問題都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這是英文社會的交際禮儀習俗和人們的普遍心理。

二、學習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必要性

文化是語言的基石,文化依靠語言來傳播。只注意語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nèi)涵是學不好外語的。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結構本身,還需要掌握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因而,在英語教學中導入中西方文化知識對于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型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覺得課文教學比較枯燥,又缺乏較好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小,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顯得比較沉悶。學生慣用的學習方法無非是記筆記,背筆記,甚至背作文,這種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及方法使得學生對于學習英語提不起興趣。而在教學中滲透文化內(nèi)涵則能從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狀態(tài)。例如在講解課文的時候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如歷史,地理,人文風俗以及價值觀念等,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第二,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思維方式是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從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學英語的思維方式出發(fā)去理解英語,才能真正地學好英語。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必須要借助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教學。文化差異對于我國與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不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釋。通過中西方文化差異教學,對于打破學生漢語的思維模式,避免出現(xiàn)中國式英語,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三,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發(fā)展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聽、說、讀、寫和社會能力,但是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培養(yǎng)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進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第四,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相關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對于詞匯和語法有更好地把握,還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語言使用的語境、使用的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將中西方文化的精髓結合起來,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文化修養(yǎng)。

三、結語

中西方文化存在著許多的差異,因此,在英語教育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是十分必要的。英語教學中要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標,必須處理好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使學生在掌握英語的同時也能學到中西方文化的知識。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僅應向?qū)W生傳授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而且還應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增強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從而成為既具有專業(yè)知識又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張萌 單位:遼寧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

篇(4)

[關鍵詞] 語用能力 語用失誤 英語教育 涉外企業(yè)員工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北京申奧成功和2010年在上海將召開的世博會,作為國際性語言的英語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涉外企業(yè)員工在涉外交際中常有語用失誤現(xiàn)象,導致交際失敗,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yè)的經(jīng)濟利益和發(fā)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在英語教育中加強涉外企業(yè)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得體地使用英語,減少語用失誤現(xiàn)象,促進企業(yè)跨文化的溝通與交流,提高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

一、涉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

所謂“語用失誤”指的是“在言語交際中導致交際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滿交際效果的差錯。語用失誤主要表現(xiàn)為說話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特定語言和文化社區(qū)的表達習慣,或者說話不合時宜等。涉外企業(yè)員工涉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具體表現(xiàn)在員工用英語與英語國家人士進行交際過程中不了解語境以及他們的文化習慣而造成誤解或談話中斷,致使交際失敗而達不到預期效果。請看下面幾組情景對話。

例1.一位中外合資企業(yè)的經(jīng)理稱贊中方女秘書做了出色的工作,對她說:“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可是女秘書立即回答:“Never mind.”其實,“Never mind.”常用于對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予介意的場合,是安慰對方的套語。這位女秘書想表達的是“沒關系”、“不用謝”之類的話,顯然是沒有弄清“Never mind.”的使用場合,用錯了表達式,導致了語言-語用失誤。

例2.中國代表到機場接外國談判代表時說:“I’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而這位外國代表卻無言以對,顯得很尷尬。這位中國代表套用了漢語的思維方式,但卻不合英語的文化背景,使英美人士聽起來很不自然從而導致交際的失敗。這種情形下,英語中習慣說How was the trip/flight?Did you have a good/pleasant trip/flight?

例3.一位外商見到一位女員工帶著一頂漂亮的帽子,很好看,便高興地說:“Oh, you’ve got a very beautiful hat.” 這位女員工卻不好意思地說:“No, no. It’s not beautiful. This is an ordinary hat.”外商聽了心里不快,認為這位女員工不尊重他的意見,導致社交-語用失誤。其實,按英美人的習慣,說一句Thank you 就可以了。

上述例子中,中方人士的話語中沒有哪句出現(xiàn)語法錯誤,但與英語國家人士的交流卻在很不愉快的情況下就中斷了。由于中方人士受母語的語用規(guī)則及母語文化的干擾;缺乏對西方文化、價值觀的認識;缺乏語用意識在涉外交際中或用詞不準確,或語言不得體,出現(xiàn)語用失誤,導致交際失敗。

二、涉外企業(yè)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從上述例子可以說明豐富的語言知識并不一定會確保使用得當,因為語法的可接受性不等同于語用的可接受性。語言教學不是也不應是單一的語法和詞匯知識的教學。語言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習者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外語教學應該以語用知識的傳授為重心,以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為宗旨。

語用能力是指有效利用語言來實現(xiàn)某種目的或意圖的能力。語用能力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語用能力的根本是針對特定語境,正確得體地理解和運用語言,以達到良好交際的目的。外語教學中,語用表達的得體性比準確性具有更為重大的意義。語言交際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語言交際中,人們對操非本族語者的語法錯誤往往持比較寬容的態(tài)度,而對他們的語言表達得不得體則往往耿耿于懷。操非本族語的外語說得越流利,語法錯誤越少,而語用上的不得體卻不時地出現(xiàn),這樣就越會讓操本族語的人覺得你冒失、無禮或不懷善意,因而會影響整個交際。毋容置疑,語言表達準確固然重要,表達得體更是關鍵。不同文化之間,必然存在語用差異甚至沖突。涉外企業(yè)員工在涉外交際時對英語文化中介紹、感謝、道歉、邀請、提供幫助、拒絕、求助、告別、問候、安慰、稱呼、請求、預約、姓名知識、餐桌禮儀、電話用語、接受禮物等交際知識的理解和使用常存在一些問題,雖然他們語法使用正確,但不符合語言使用規(guī)則和語言使用的社會規(guī)則,出現(xiàn)語用失誤,結果導致交際失敗,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yè)的經(jīng)濟利益和發(fā)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在英語教育中加強涉外企業(yè)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得體地使用英語,減少語用失誤現(xiàn)象,促進企業(yè)跨文化的溝通與交流,提高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

三、涉外企業(yè)員工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措施

語用能力是交際成功的關鍵。涉外企業(yè)員工由于受母語的語用規(guī)則及母語文化的干擾;缺乏對西方文化、價值觀的認識;缺乏語用意識;只注意語法規(guī)則,不了解語言的使用規(guī)則,不遵循語言的社會規(guī)則得體使用語言。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入語用知識,培養(yǎng)員工語用意識。如向員工介紹什么是語用能力,語用能力的重要性,使員工對所學的一些英、漢語言知識從語用層次上重新認識、辨析、比較。其次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向員工灌輸一些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培養(yǎng)員工重視文化差異、尊重西方禮儀的意識。漢語和英語在語用語言和社交語用上都存在巨大差異,由于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語用差異尤為顯著,突出表現(xiàn)在由于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不同所引發(fā)的語用差異及其在語言使用中的表現(xiàn)。如日常交際中,西方人直率而東方人謙讓,因而在對待稱贊方面,東西民族的反映互不相同。在西方,人們能大方地接受贊揚。由于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教育,中國人養(yǎng)成了謙虛謹慎的秉性,對待恭維贊揚采取自謙或自否的態(tài)度,不然就有驕傲自大之嫌。在稱謂用語上,中西方差異較大。在日常交往中中國人比較注重禮節(jié),一般是先稱呼,后講話。根據(jù)對方的身份及其與自己關系的親蔬按照親屬稱謂或社交稱謂稱呼對方。除了對身份、輩份低于自己的人外,很少直呼對方的姓名。然而,在西方,人際間的稱謂比較隨便。在同等熟人之間,不論長幼,一般直呼其名而沒有失禮之嫌。甚至在家庭成員中也不例外。追求人人平等是西方人的理想。英美國家人們這種不拘泥于形式的傳統(tǒng)和講究“平等”的觀念與中國人崇尚禮節(jié)、尊老愛幼、師道尊嚴的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漢英語用對比分析,幫助員工從深層次上了解中西文化的主要差異,使員工能在不同的場合下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

總之,在英語教育中引入語用知識,加強涉外企業(yè)員工語用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對企業(yè)的經(jīng)濟發(fā)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168

篇(5)

【摘要】當前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重外語技能、輕文化教育的問題,作為外語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還要在教學中滲透其它內(nèi)容。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公民道德、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與引導。

語言與其文化一起產(chǎn)生與發(fā)展,在整個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語言都屬于擁有自身文化的人們。不了解文化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其語言,也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交流。英語是一門語言,它屬于使用這一語言的人們,而他們又擁有自己的文化。因此,英語和英語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在英語語言教學中充分重視英語文化教育顯得十分必要.且現(xiàn)在我國外語教學已經(jīng)處于一種頗為尷尬的局面,一方面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不足。我們要走出這一困境,就要深入研究語言的本質(zhì)及語言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客觀分析我們目前的教學實際,對外語教學的基本問題事情深入研究后,充分吸取已有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逐步實現(xiàn)英語教學上的突破。

1 語言和文化的定義

首先有必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語言以及什么是文化.語言是人類發(fā)明和設計的一種利用音響符號有序組織和結構的模型。這種組織和聯(lián)結規(guī)律就是符號的編碼。在本質(zhì)上,所謂符號就是一組具有象征性的模擬化板塊。符號所模擬的對象構成符號的示意、意義或內(nèi)涵。若干符號的聯(lián)結使符號成為有組織即有序的結構。信息和文字都是一種有組織的符號結構。聯(lián)結符號的秩序或規(guī)則就是語言的語法。

人類社會中存在著成千上萬種語言(包括各種地方語言),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語言。英語語言不過是人類所擁有的眾多語言中使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而已。

文化的定義很多,許多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都下過定義,曾作過統(tǒng)計:自1871 — — 1951 年80 年里,關于文化的定義有164 條之多,人類學的鼻祖泰勒是現(xiàn)代第一個界定文化的學者,他認為:文化是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它作為社會一分子所習得的任何才能與習慣,是人類為使自己適應其環(huán)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總成績. 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 文化中有些較為抽象的內(nèi)容,諸如價值觀和信仰等較難為外語學習者理解,因此,在跨文化交流時較易產(chǎn)生困難。

2 語言學習與文化的關系

首先,我們要科學認識語言的本質(zhì),語言教學的原理,把握其中的客觀規(guī)律,在語言的教學中工作才有一個堅實的基礎。

(1)語言的本質(zhì)。語言的本質(zhì)是一個社會事件發(fā)生后,在一個社會文化體系內(nèi)被定位,相應的信息,通過一個語言符號體系,被傳遞的過程。一個社會事件發(fā)生后,先要在一定的社會文化體系中的得到定位,才能產(chǎn)生一定的信息。然后語言符號體系才能被使用,顯示其定位,產(chǎn)生的信息才能被傳遞。語言符號體系所傳遞的信息能否被接受,取決于接受方是否處在同一個社會文化體系中。即使信息傳達發(fā)生阻礙,也可以通過其語言符號與其他語言符號在社會文化體系包含的信息相對排除阻礙。在不同的社會文化體系中,同一社會事件有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語言符號被使用,不同的信息被產(chǎn)生,傳達和被接受。社會文化體系是核心,語言符號體系的使用,及信息的產(chǎn)生,傳遞和接受都由其所決定。

(2)語言學習的原理。基于前面的語言觀,語言學習的目標可以分解成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叁個方面——社會文化體系,語言符號體系,信息的產(chǎn)生傳遞和接受 能力,語言學習的過程從總體上看,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活動,逐漸認識了解社會文化體系,了解使用一定的語言符號體系,逐步學會接收,產(chǎn)生,傳達信息。從一個文化體系的自身而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而言,文化是語言的內(nèi)核。語言就象一個西瓜,文化是瓜瓤,語言符號是瓜皮。語言中,不管是語言符號還是符號排列的規(guī)則,都是散錢,思想文化體系才是真正的繩子,把語言的兩個體系融為一體。對于語言學習,與其說,九分語言(符號),一分(社會)文化,不如說,九分文化,一分語言。語言學習脫離了文化,就象吃西瓜不吃瓜瓤,光啃西瓜皮。外語學習的過程,是認識了解另外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體系后,學習掌握通過另一個語言符號體系,產(chǎn)生,傳達,接受信息的全新過程。

3 英語語言教學中實施文化教育的意義

語言不可分割地與文化相關聯(lián),因此,在英語語言教學中實施英語文化教育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知識了解得越多,對于他們的英語學習的促進就越大。相反,如果缺乏文化知識就會對英語學習和理解造成障礙。

許多英語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來自英國文學寶庫,尤其是莎士比亞的作品。講英語的人每天都在引用出自莎士比亞作品的典故,但往往是不自覺的。盡管莎士比亞的戲劇寫于300 多年以前,但是他的劇本中的許多臺詞流傳至今。有些話已經(jīng)成了日常英語口語的一部分。例如:forgive and forget(不念舊惡,不記仇),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對此一竅不通)all'swell that ends well(結果好就一切都好),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發(fā)亮的東西不一定是金子- 好看的東西不一定都有用), discretion is the better part of valour)小心即大勇;考慮周到勝過勇敢-- 此語常作為膽怯者解嘲的借口)等。

莎士比亞戲劇和以后英美文學中的許多其他的人物或名稱也已家喻戶曉: a Shylock (夏洛克),指貪婪、殘忍、追求錢財、不擇手段的守財權- 這是另一個莎士比亞戲劇《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a Sherlock Holmes (歇洛克·福爾摩斯),指有非凡才能的偵探或敏銳精明的人,這種人善于通過仔細觀察、科學分析和邏輯推理, 進行追捕或解決疑難問題- 歇洛克·福爾摩斯是阿瑟·柯南道爾著名偵探。

所以如果沒有豐富的西方文化做后盾的話,我們?nèi)绾瓮苿又袊挠⒄Z的語言教學。我們又怎么可以忽略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4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異與舉例

語言和文化之間相互緊密依存,語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的理解。因此,對于英語教學者來說,具體地審視一下中西方文化間差異的主要表現(xiàn)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益的。在這里舉幾個例子說明下:

4.1 隱私方面的沖突(Privacy)

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認為個人要歸屬于集體,在一起講究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故而中國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對方也愿意坦誠相告。而西方人則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講究個人空間,不愿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讓別人干預。因此在隱私問題上中西雙方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例如:中國人第一次見面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yè),甚至收入,在中國人的眼里這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則認為這些問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4.2 時間觀方面的沖突(Time)

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并養(yǎng)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在西方,要拜訪某人,必須事先通知或約定,并說明拜訪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經(jīng)商定后方可進行。而中國人則屬于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 西方人對此往往感到不適應。

4.3 客套語方面的沖突(Formula)

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 “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xiàn)象。在別人贊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贊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 h a n 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我們認為西方人過于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中國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贊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時,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人不誠實。

4.4 餐飲習俗方面的沖突(Customs)

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里夾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

5 結論

當前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重外語技能、輕文化教育的問題,作為外語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還要在教學中滲透其它內(nèi)容。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公民道德、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與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加大英語教學的覆蓋面,讓學生了解到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要融入世界,但不要融化,中國人要更多的了解世界,也要讓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tǒng),只有這種文化的雙向交流,才能讓中國的文化發(fā)揚光大,而不是作為弱勢文化被遺忘。讓學生懂得我們學習外國的知識和文化,是為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來豐富和完善自身文化和素養(yǎng),從而更好的發(fā)展自己。

Learning a language is learning a culture.(學習語言就是學習文化)。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較高的文化意識是學好英語的關鍵。中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意識的滲透,是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了解文化,才會真正學好語言,用好語言。

參考文獻

[1] 何新.泛演化邏輯引論.

[2] 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3] 杜威. 民主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華厚坤.試論跨文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6):153-154.

[5] 吳鋒針. 中西習俗文化“沖突”. 綏化師專學報,2003(1):90-92.

[6] 戴偉棟.簡明語言學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7] 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 主編.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篇(6)

論文關鍵詞:文化意識、雙語教學、比較教育

一比較教育對雙語教學的基本要求

比較教育課程是教育科學的分支學科,是教育學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它是一門最貼近現(xiàn)實的學科,最能體現(xiàn)時代的氣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現(xiàn)出國際化趨勢的條件下,比較教育研究更是一個具有良好發(fā)展前景的領域。而雙語教學在當前高校采用雙語教學的模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目標語浸身模式: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全部使用外語授課;第二種是雙語過渡模式:教師的課堂用語70%~80%應使用英語,學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語參與教學活動;第三種是外語滲透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專有名詞、概念及課堂用語中使用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課、問答、作業(yè)等其他環(huán)節(jié)基本使用漢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第二種模式,即雙語過渡模式——鼓勵學生用英語學習和思考問題,并探索雙語教學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影響,以個性發(fā)展為研究內(nèi)容,以個案分析作為研究形式,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愛好以及知識等能力的發(fā)展和變化。

比較教育雙語教學不僅可以拓展專業(yè)知識、鞏固語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內(nèi)涵、增強文化意識。英語在寬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觸的機會。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用英語說話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要想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識。這種文化意識不僅需要教師的人文素質(zhì),教材的文化導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的有效參與和積極思考,以不斷增強自身在英語學習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實施雙語教學中的作用

雙語教學是件艱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難,但要做好卻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則更需要有獻身教育的精神。比較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以英語為主,重點講授西方國家的教育體制。總學時數(shù):36學時。授課對象主要是大學三年級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在修完大學英語四級課程后,應該掌握四千多個英語單詞。懂得基本的翻譯技巧,具有較快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的現(xiàn)成雙語教材是不現(xiàn)實的。最關鍵的是要選用適合學校實際的原版材料,適當壓縮課程教學的內(nèi)容。只有深受學生喜愛的雙語教材,才能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為了突出實用性原則。我們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編的《當代英國概況》和周靜瓊主編的《當代美國概況》中節(jié)選了全英文版的教育專題內(nèi)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課中。我們還節(jié)選了原版教材《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今日比較教育》中的“比較教育背景的變化”和“三種比較分析”等內(nèi)容,供學生翻譯和討論。我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已將《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今日比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譯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納入“比較教育譯叢”。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國著名比較教育專家。他是曼徹斯特大學碩士,倫敦大學哲學博士、文學博士。在文史哲、外語和教育學方面有很高的素養(yǎng),學識淵博,造詣深厚,教育經(jīng)驗豐富。他主編的若干重要國家和地區(qū)社會、學校和進步系列比較教育叢書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三學生在雙語教學中的主要收獲

試驗雙語教學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趨勢。從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和文化意識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比較教育課程的目標性質(zhì)、內(nèi)容要求、教材特點整體去思考外語教與學的銜接。學生可以在雙語教育中不斷提高語言學習的聽說技能、書面技能和思維技能,并獲得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筆者針對太原師范學院連續(xù)三年來跟蹤2004級至2007級教育管理專業(yè)的128名三年級大學生,通過《比較教育》課程雙語教學對所發(fā)現(xiàn)的文化意識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以下是學生們小組討論的一些主要收獲:

1、黃曉旭同學的小組認為:通過學習,我們感受到異國教育文化的明顯差異。除了這些不同之處。更學到了要用比較與共融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正是這種“異”才讓這個世界多彩,我們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這樣得來的結果更加促使我們對其根源的追溯和對其發(fā)展趨勢的探索,比較教育使我們懂得了運用比較的眼光看問題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學的小組認為:比較教育雙語課程使我們受益很深,大家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邊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國外先進的教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些對于我們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學習教育基礎知識的同時,鞏固了語言聽說讀寫的技能。通過比較我們學會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國家的教育為什么會如此發(fā)達,也明白了我國在教育體制和內(nèi)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學會了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和正確決策。這些都促進了我們個人品質(zhì)的完善,做事要負責,要講究誠信,要學會與社會上各種人員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發(fā)展。

3、金輝軍同學的小組認為:就拿課程設置來說,英美等國家更加突出實用課程和職業(yè)化課程;而我國則重視基礎知識和自然科學,所以,發(fā)達國家的中學畢業(yè)生能很快適應社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從一個橫切面上看,他們的國家經(jīng)濟如此發(fā)達,是離不開教育的貢獻的。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國的教育和他們的比起來,多少存在欠缺與不足。他們的課程豐富多彩,動手操作和實踐的能力相對較強,而且公民教育使他們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非常希望將來得到這樣教育的洗禮與熏陶。在課余,我們也經(jīng)常把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教育與我國的相比,分析它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

4、許錦絨同學的小組認為: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個人品質(zhì)方面的培養(yǎng)和提升,而品質(zhì)是一個很寬泛的范疇:它包括了社會政治、道德修養(yǎng)以及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因而我們對自己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提升應該落腳于平常的點滴生活,而不應該局限于課堂上老師的傳授。有的東西只有自己體驗到,才會真正理解,所謂“只可意會”的東西。我們是社會的人,如果喪失了社會責任感,甚至是社會的倫理道德,那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不用說為社會做貢獻,就是自己以后發(fā)展也很困難。

5、呂嬋同學的小組認為:作為一個中國大學生,我們也應該具備最起碼的個人品質(zhì),人人都必須有責任感,作為公民,我們有對國家的責任,作為子女,我們有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只有具備很強的責任感,我們每個人才會不斷努力,社會才會和諧發(fā)展,國家才會興旺發(fā)達;我們通過學習比較教育這門課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我們的個性更加趨向完美。

6、李欣同學的小組認為:我們來到了這所學校,盡管不喜歡當教師,但“既來之,則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擺脫“苦海”了。于是,我們拼命地學習,對院系活動一概不參加,直到學習了比較教育這門課程,我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還有許多東西比學習更重要,例如: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勇于實踐能力、社會責任和誠信等等。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是德才兼?zhèn)涞模绻庥懈邔W歷,而沒有高素養(yǎng)和好品格,是遠遠不行的。

7、劉京京同學的小組認為:學了這門課之后,我們覺得我國的教育機制真的還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我們現(xiàn)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無力改變社會教育現(xiàn)狀,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認識到這些問題,說明我們在思想上有了升華,覺得有了一個正確的信念。這是對我們?nèi)烁竦谋U希梢灾萍s我們的行為,凈化我們的心靈,促使我們向善發(fā)展。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這個社會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諧了嗎?

8、文一兩同學的小組認為:學習了這門課程,我們更加了解了英美國家與我國教育體制主要差異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關于公民權教育問題,我們感到了英國在這方面的教育確實落到了實處,并不只是寫到條款中而不去落實,這對于我國現(xiàn)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從學習中,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更加樂于思考問題,想想這是為什么以及怎樣去解決它,也促進了我們大量閱讀更多的有關書籍,從中得到知識,獲得樂趣。我們感到又進步了!

四文化意識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雙語教學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意識,如何把英語文化和專業(yè)知識有機結合,還需要認真地進行科學實驗與比較研究。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是:在對大學生用英語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理解異國文化的內(nèi)涵。文化素質(zhì)是教化、示范和養(yǎng)成的有機結合。教化是指設置必要的課程,進行知識的傳授;示范是指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行動中;養(yǎng)成是指一種內(nèi)在的涵養(yǎng),內(nèi)化成人的品質(zhì)。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需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時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是每個教師的天職,特別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學習能力。

篇(7)

詩學(poetics)狹義的是指研究詩歌的學問,即詩歌理論或?qū)W問,廣義的詩學即關于文學的學問或理論,模糊詩學研究的是后者。模糊(fuzzy)這個詞,是一個有爭議、容易導致非議的詞,它常常使人想起含混等貶義,但作為一個學術語詞,它只是一種客觀的描述。“模糊”既是一種狀態(tài)、一個運動過程,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模糊”從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看,它指事物的一種不確定狀態(tài),與精確相對應;從認識發(fā)展論的角度看,它是認識發(fā)展的一個階段,與清晰相對應;從事物之間的關系來看,它是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與整合,與單一、孤立相對應;從事物的發(fā)展看它是指事物的運動狀態(tài),與靜止相對應。模糊詩學(fuzzypoetics)不是“模糊”與“詩學”的簡單相加,而是二者有機的整合。模糊詩學研究的是文學的模糊現(xiàn)象及其本質(zhì)與規(guī)律,它是從一個特殊的角度來研究詩學,屬于詩學的一種。

模糊詩學的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證法,恩格斯認為,“一切差異都在中間階段融合,一切對立都經(jīng)過中間環(huán)節(jié)而互相過渡”,[1]恩格斯在這里講的差異的融合,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模糊過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還指出:“辯證法不知道什么絕對分明的和固定不變的界限,不知道什么無條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學的差異互相過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適當?shù)牡胤匠姓J‘亦此亦彼!’,并且使對立互為中介;辯證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適合于自然觀的這一發(fā)展階段的思維方法”。[2]恩格斯強調(diào)的“亦此亦彼”,揭示的正是事物的不清晰、模糊狀態(tài)。恩格斯的辯證法是從黑格爾那兒批判繼承而來的,黑格爾說:“有生活閱歷的人決不容許陷于抽象的非此即彼,而保持其自身于具體事物之中。”[3]局限于非此即彼論,就看不到具體事物的中介性,“因為中介性包含由第一進展到第二,由此一物出發(fā)到別的一些有差別的東西的過程”。[4]法國作家J·F·利奧塔在《后現(xiàn)代狀況》一書中也認為,人類為追求整體與同一、普遍與特殊的統(tǒng)一、概念與感覺的一致,已經(jīng)付出了極其昂貴的代價。當前知識所追求的不應該再是一種“共識”,即同一性、穩(wěn)定性、確切性,而應該是差異性、不穩(wěn)定性、非確切性。利奧塔提出,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必須強調(diào)意見沖突的時候了,“一致的共識是一條永不可及的地平線”,“讓我們向統(tǒng)一的整體性開戰(zhàn),讓我們成為不可言說之物的見證者,讓我們激活差異,并為正差異之名的榮譽而努力吧!”[5]德里達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解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非此即彼”的否定。

模糊詩學在國內(nèi)外均屬首創(chuàng)的學術命題,具有原創(chuàng)性。卡爾?波普爾說,“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愈來愈深化的問題,愈來愈能啟發(fā)大量新問題的問題”。一部學術史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歷史。

剛剛過去的20世紀對于西方文論是一個文藝理論和文學批評的世紀,也是中國文論在世界文論這個大講臺上一個“失語”的世紀。當然我們說“失語”是針對西方國家的霸權話語和我們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十幾億人口這樣一個泱泱大國應該具有的學術地位上來說的。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的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也與我國的經(jīng)濟一樣一度失落過。但即使在這樣一個低迷時期,從王國維、到朱光潛、宗白華,乃至當今的錢中文、童慶炳等一大批文論界的前輩學者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引進西方學術的同時也在創(chuàng)建中國自己的本土學術。近年來,文化詩學、比較詩學就是在世紀之交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的學術繁榮點。進入新世紀,我們高興地看到,我國的一大批學貫中西的中青年專家學者已經(jīng)開始與西方學術開始對話,盡管一開始這種對話可能是不對稱的,但畢竟打破了上世紀50年學說前蘇聯(lián),80年代學語歐美的尷尬局面,從學著說到接著說,這就是中國學術的希望。當然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詩學的“失語”,必須有自己民族的學術,學術與藝術是一樣,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培育和繁榮本土學術也不是靠提出幾個新術語、新名詞,搞語詞上的學術“狂歡”就能解決問題。一、典故詞的詞義特征

典故詞除了其構詞等有別于漢語一般語詞外,其詞義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征,這是詞典對典故詞進行釋義所必須把握的。

(一)典故詞是文化詞語,因而典故詞的詞義只是文化意義。

詞義從其生成的角度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語言意義,亦即詞目字面自身所具有的意義。它一般包括詞的本義及其引申義、通假義等。詞的語言意義是語言形成發(fā)展過程中約定俗成、邏輯演繹的一種必然結果,如“封”,本義是堆土植樹為界,引申有聚土、土堆、隆高之物體及高、大、厚諸義,如“蚤”假借為“早”等等。另一類是文化意義,它是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造成的、有別于其語言意義的一種意義。這種意義如離開對形成它的特定社會文化背景的了解便無法認識和掌握。

具有文化意義的詞語亦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文化詞語,另一類是一般詞語。一般詞語在詞義的引申過程中有時會與某種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發(fā)生勾連,如“封”之引申而有“爵諸侯之土”義,這當與土地私有及分封諸侯這樣的文化背景有關,這樣的引申義則是文化意義。

詞語的語言意義與文化意義是相對而言的。從廣義上說,語言本身也是文化的產(chǎn)物,所以詞的語言意義也是文化意義。我們在這里對詞義的這種區(qū)分,將語言意義從文化意義中劃開,所取用的“文化”這一概念當然只是狹義的:它踢開了語言自身形成發(fā)展的文化,專指人類社會生活中上層建筑領域部分對語言中詞語的形成及詞義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典故詞是文化詞語中的一類。因為典故詞有較為明確的典籍源頭,其構詞及詞義等均與其源頭密切相關,而典籍無疑是上層建筑領域的產(chǎn)物,所以典故詞只能屬諸文化詞語而不屬于普通語詞。文化詞語一般都只具有文化意義,如詞義有所引申,當然也只能是文化意義上的引申。

典故詞語作為文化詞語,其不同于一般詞語是顯見的,因為文化詞語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而一般詞語則沒有。不僅如此,典故詞語與一般詞語乃至其他文化詞語的詞義有著甚多的不同,大致歸納起來有如下數(shù)端。

(二)典故義有較為明確的源頭。

如前述,典故詞語有較為明確的典籍源頭,因此,其詞義的發(fā)端也比較清晰。

就目前出版的典故辭書看,關于典故概念大家的認識還并不怎么統(tǒng)一。關于這個問題,我在第一章《為典故正名》一文中,曾有所論及。事典,大家似乎并無多少爭議,關鍵是語典和典制詞語,目前的典故辭書分歧較多。

以此我在這里對典故詞的把握再提出以下兩條標準:

一條是文化意義。具不具備文化意義是區(qū)分語典詞語與普通詞語的一條重要標志。我將離開源出語言環(huán)境便無法理解、具有源出語言環(huán)境義的詞語定為語典詞,如“伐柯”之用言作媒,“而立”之指代三十歲,就是因為其取義不是其字面義,而是由《詩·豳風·伐柯》之“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及《論語·為政》之“三十而立”這樣源頭中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所規(guī)定的。

另外一條即是典故詞語有確切源頭可考,這樣即把典制詞語與一般文化詞語區(qū)分了開來。如“沙堤”出于唐代典制,史籍有明確的記載,后世用來寫宰相,自然可將之視為典故詞;而“左券”、“左契”,從《老子》而后的許多典籍看,雖然也是文化詞語,甚至可以視作典制詞語,但是我們無法弄清其確切的源頭,因為它可能是古代有文字而后至紙張出現(xiàn)之前長期存在的一種事物。那時契約都是刻之于竹的,負債人及債權人剖之為二,負債人執(zhí)右片,債權人執(zhí)左片。“左券”、“左契”即債權人所收執(zhí)的作為索償?shù)囊环N憑證(關于這一點尚有爭議),這樣的詞語實際上也可能就沒什么源頭可考,要考,也只能是“事物紀源”一類。如果說它一定源于《老子》,自然不合事理,只不過從現(xiàn)存典籍看,《老子》使用這一文化詞語較早罷了,所以我們便不宜把它看作典制詞語。

我與二三同人耗時三十多年所編之《典故大詞典》基本上是基于以上的把握來收錄語典的。至于典制詞語,我們?yōu)榘训涔屎驼乒蕝^(qū)分開來,則只收典制詞語中有借代、喻指等義的一類。轉語典和事典一般都有確定的典源。一般都出于某一固定的典籍,后世典籍在征引時雖或有異,甚至于其異處又能出現(xiàn)新的詞目、詞義,但典源總是十分清晰的。縱使多書記載或有不一,典故詞目及詞義亦或因之而變,但這些源頭本身與這些詞目及詞義之間都有明確的脈絡可尋。

典故詞的源頭有規(guī)定典故義的作用,也即說典故詞取義一般不會超出其源頭取義所規(guī)定的范圍。

如源出于《易·系辭上》之“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中的“金蘭”這一語典詞目,其取義則只能是“同心”這一范圍內(nèi)的意思;源出于《太于御覽》卷六八八所引魚豢《魏略》之“殿中御史簪白筆,側階而坐,上問左右:‘此何官?’侍中辛毗對曰:‘此謂御史,舊簪白筆以奏不法,今但備官耳’”中的“白筆”這一事典中的典制典故詞,其取義亦只能是“御史”、“奏不法”、“備官”;源出《禮記·檀弓上》“孔子之衛(wèi),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稅驂而賻之”中的“稅驂”這一事典典故詞,其取義亦必然與故人亡故有涉。

正是因為典故義與典故源頭的這種特殊關系,所以典故詞十分注重溯源。

非典故詞的文化詞語及一般詞語具有文化意義,其源頭一般都不甚清晰,也即說其文化意義的產(chǎn)生雖然有其文化背景,但這一背景的來龍去脈往往難以確考。

如“帖”,《說文》:“帛書署也。”意為寫在絲織物上的標簽,其有文化背景是可肯定的,但正如“左券”、“左契”然,無所謂有什么源;一般語詞如“龍”之指代帝王義,從目前學界所公認的觀點看,我們只能說它很可能與我們的祖先對龍的崇拜有關。大皞氏、共工氏等部落都曾以龍為其圖騰。《史記》稱秦皇為祖龍,謂劉邦母與蛟龍交而生劉邦,又史言隋文帝楊堅出生,其母曾見其頭上有角,遍體是鱗,凡此等等,只能說明“龍”之指代帝王肯定與中國所特有的文化背景有關,究竟它與龍圖騰而來的一切龍崇拜記載如何勾來連去,委實讓人有撲朔迷離之感。

(三)典故義與典故詞的字面義差距較大,相距較遠。

典故詞從字面上看,有的可以說通,如“昭王墜履”,典源是楚昭王在戰(zhàn)敗時丟失了一只履,又回來揀起了它。僅就字面看,我們只能知道昭王掉了履;有的有歧義,如“覆瓿”,典源是劉歆言揚雄所著《太玄》將為后人覆蓋醬瓿,僅就字面看既可理解為覆蓋瓿器,也可理解為打翻瓿器;有的則不知所云,若“株守”,言守株待兔事。字面上看此二字當疑“株”乃狀詞,然以“株”狀“守”,取義自是難解;有的根本說不通,如“友于”出“友于兄弟”語,用稱兄弟,字面上根本不能成詞。

整個說來典故詞除事典詞語字面或可讓人感知一點典源事實外,多數(shù)典故詞字面都讓人不甚了了。至于典故詞的取義與其字面義間的差距則更是明顯:語典取義是源出語言環(huán)境所賦予的意義,典制典故詞的取義是典制義,如語典“喬木”用指故園、故土;典制“徹懸”表示對災變的憂戚等等。事典詞語與上不同的是其字面義或可讓人感知一點典源事實。但事典取義并非是典源事實本身,而是事實的寓意。典源事實對典故詞詞義的規(guī)定作用當只是對事典而言,而且其所指亦是對寓意義域的規(guī)定。如“昭王墜履”取義只是留戀故舊事物、不忘故舊;“覆瓿”取義是表示著作無人理解、不被重視或用言毫無價值;“株守”取義只是墨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或坐以待成,所以事典詞義與字面義不同亦是十分明顯的。

普通語詞的詞義則往往是字面義的綜合,而典故詞而外的文化詞語,其在構詞之初亦往往注意了其字面義的認可。至于普通詞語在詞義引申過程中所摻雜進來的文化意義亦往往與一般引申義有所相似,因為民族、時代背景往往長時間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容易在我們分析詞義時被忽視,容易將其文化意義誤認為語言意義。我們只有通過對人類所共有的思維模式、心理活動特征的探索,通過對具有民族特征、時代特征的文化背景的認知才能把握普通語詞哪些義是引申義,也即語言意義,哪些義是摻雜進來的文化意義。因為從理論上說,人類的思維模式、心理活動特征的主導方面總是相似的,表現(xiàn)在詞語方面,其所反映的概念相近,由之而派生出的若干詞義也必然相近。有些詞語其反映的概念所派生出的詞義一旦與他民族有異,與詞義衍繹的規(guī)律不合,這時我們當要考慮到它是否有什么民族的或時代的背景,以此我們方可識別它們究竟是屬于哪一類詞義。前述“龍”的指代帝王義,即是有民族背景的例子。另外如“婉”,《說文》:“順也。”詞義是順從、溫順,由于古代中國人倫理、審美意識的背景,女子以柔順為美,所以“婉”產(chǎn)生了“美好”這一文化意義;“徽”,《說文》:“幅也。”即綁腿,其所以亦能衍繹出“美好”義,可能與綁腿乃約束之物、儒家有“克己復禮為仁”這樣一種影響中國文化的觀點有關。諸如以上這樣的文化意義與典故義相較,其離詞語的字面義顯然要近得多。

典故詞語,特別是事典詞語一般說來談不上詞性,因為典故詞語多數(shù)都具有詞組性質(zhì),從其結構上分析,有的是主謂結構,如“莊舄越吟”、“竹化龍”、“耳順”等;有的是動賓結構,如“絕韋編”、“祝網(wǎng)”、“伐柯”等。另外還有少量的狀謂結構,如“跨下走”、“七步詠”等。普通語詞這類結構甚少,且其解釋亦多可從分析其結構入手,亦即說詞義與結構的關系甚為密切。典故詞語則不然,其詞義與其結構的

關系并不太大。特別是一些偏正結構的名詞性詞組,它們并不像普通名詞那樣表示事物名稱,如“君平肆”、“孟光案”、“庾亮樓”等等,往往用以概其出典。凡上這些典故詞語別于普通詞語的特征亦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典故詞義與字面義間的差異。

(四)典故詞義的橫向考察——事典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取義具有多維性。

典故詞的取義如前所述,一般都受到典源的規(guī)定。語典詞、典制詞由于典源一般比較單一,其詞義有如一般語詞或一般文化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比較確定。

事典詞語的情況則要復雜一些。事典一般由人、地、物、事四大要素構成,如詞語涉及的因素較多,詞義往往就比較復雜。這里所說的詞語涉及因素并非是詞目字面所涉及的因素,而是指詞目內(nèi)涵所涉及的因素。另外事典典源亦有簡單、復雜之分,事的寓意亦有多寡之別。有些詞目由于內(nèi)涵所涉及的因素較多,寓意較雜。很多事典詞語作者借用它只是為了喚起讀者對典源畫面的一種聯(lián)想,從而感知畫面所提供的義域,讀者可從畫面的不同角度作各種不同的推想。這樣的詞語取義往往具有多維性,也即在一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詞義并不是單一的、確定的,而是多種多樣的,義界并不是十分清晰的。

由于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于接受為語言學界所公認的“在一個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詞的取義是單一的、確定的”這樣一種理論,又未能正確認識典故詞作為文化詞語其詞義的這種多維性質(zhì),很多辭書多仍舊取用解釋普通語詞的釋義方式,對每一典故詞目因例而給予一個“相應”的解釋,并且將各書例附于“有關”“義項”下,其結果不是對某些詞采取刪繁就簡,挑選詞義比較單一、比較確定的書例以作解釋的辦法;便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避開典故義而釋語詞義、專科義;或只引源而不釋義,等等,這些不是科學地對待典故詞詞義的做法,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以語言學界所公認的那個前述理論套入典故詞釋義是行不通的。有人以“詩無確詁”為由,認為對典故詞“強為之解,勢必會失于泥”。將典故詞視為“無確詁”的詞,顯然亦反映了取用傳統(tǒng)的對普通語詞的那種釋義方式,其結果是要失敗的。

為了論證上面的說法,我們可隨便舉一些例子:孟浩然《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yè)》詩:“閑垂太公釣,興發(fā)子猷船。”“子猷船”用王徽之雪夜訪戴逵典。句中既有朋友相思相訪義,亦有表示灑脫任誕、隨興會所至義;李白《秋浦歌》之七:“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寧戚牛”用寧戚飯牛而歌為桓公所用典,句中既有有才未遇義,亦有自薦求仕義;蘇軾《次韻張甥棠美述志》詩:“甥能鋤我青門瓜,正午時來休老手。”“青門瓜”用秦東陵侯邵平于秦破后種瓜長安青門典,傳說其瓜五色,味道甚美。《漢語大詞典》對此詞未作釋。有人在其文章中釋為“指美瓜,名瓜。”而實際上由詩題“述志”看,當亦寓有安貧歸隱之意。以上數(shù)例還是詞義較為簡單的,像這樣的例子實際上隨處可見。至于一個書例,詞義兼有三、四者亦不乏有之。我在三十多年來對事典詞語釋義中,每每苦于具體書例中詞義的難以包羅,有時只好取顧大端而在釋義之末贅一“等”字以概之,這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做法。

典故詞語,主要是事典詞語在運用中多數(shù)具有“緣情造境”的作用,這造成詞義具有多維性和義界的模糊性,所以對這類詞語我們在釋義時就必須使用一些能夠適應它們的用語,諸如“借寫”、“表示”一類。因為如僅用現(xiàn)有辭書常用的那些解釋普通語詞的用語,一來往往釋不通,二來則很可能因釋之過死而感到有失于“泥”。(五)典故詞義的縱向考察——引申的單一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日韩欧美| 日本牲交大片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激情人妻另类人妻伦|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中文版| 69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vvv|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990531| 在线观看a级片|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脱了我奶罩亲我奶头好舒服|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内射少妇36p九色|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视频|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色妞www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特黄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小说 | 欧美浓毛大bbwbbw|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国产内射在线激情一区| 老外和中国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三级三级三级a级全黄| 成 人 免 费 黄 色|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