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養老護理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 天津 300222)
摘要:進入21世紀,世界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老年人對養老護理服務的需求量激增,對服務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美國是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在長期的探索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養老護理服務體系。通過比較中美兩國在養老護理職業現狀、職業描述現狀和職業聲望現狀等方面的差距,可以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推動我國養老護理業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 :養老護理業;發展現狀;中國;美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9-0085-04
作者簡介:楊旭萍(1986—),女,河北保定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發展與職業生涯規劃。
從聯合國人口發展基金會的統計數據獲悉,截至2012年,全世界約有8.1億人口年齡已達到或超過60歲,占全世界總人口的11%,也就是說平均每9人之中就有1人是60歲或超過60歲的老年人;預計到2050年,老齡人口數將達到20.3億,占比將達22%,即每5人中就有1人達到或者超過60歲。全球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隨之帶來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重視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以有效應對激增的養老服務需求,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問題。美國是全球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在發展養老護理職業方面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而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相對較晚,且養老體系尚處于初步建設階段,養老護理職業也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筆者擬通過中美養老護理職業發展現狀的對比,提出借鑒美國經驗,推動我國養老護理業發展的若干對策。
中美養老護理職業群及其形成背景的比較
(一)中國的養老護理職業群
從經濟來源角度看,由于家庭養老在文化價值、感情維系、精神慰藉等方面有無可替代的功能,當前我國總體上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且其比重與地區經濟發達程度成反比,但隨著家庭功能的日趨弱化以及國家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社會養老的作用愈加凸顯。
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我國在2002年2月11日由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至此,養老護理員正式成為一種職業。當前,我國養老護理職業群以養老護理員為主體,輔以家庭服務員、護士、心理咨詢師以及營養師等職業。這種狀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當今老年人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內容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對精神護理的需求以及專業基本護理需求越來越多,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養老護理員的數量及素質都暫時無法滿足其需求而形成的。
(二)美國的養老護理職業群
美國的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等為美國的社會養老提供了大力支持,主要體現為社區養老和非政府機構養老。在美國,大部分的物質、精神、文化服務都是以社區為單位提供的,而且社區也經常代為執行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具體職能。因此,社區養老在美國養老服務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政府養老機構在享受政府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接受政府監督,設有相應的行業準入標準,大都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非政府養老機構的存在和發展是美國養老服務高度福利性、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體現。此外,美國的以房養老、異地養老等發展也很成熟,十分流行。
2010年美國勞動部公布的標準職業分類系統將美國的職業分為23個大類、97個中類、461個小類、840個細類,對具有相近工作職責、技能訓練水平、教育水平的具體職業崗位歸屬于一個細類中。在該分類系統以及基于該分類系統再開發的美國職業信息網(O*NET)的分類系統中,均沒有專門護理老年人的職業。但是,美國早在1966年就在杜克大學開辦了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該專業的畢業生要想成為一名老年護理人員,只需通過一個由美國護士學會主持的資格考試即可,而養老機構管理者必須經過相關專業的學習取得證書后方可上崗。可以看出,美國老年人的護理服務有相當一部分是由護士提供的。根據O*NET職業快速檢索系統的關鍵字查詢與分類查詢以及具體的職業描述,個人護理助手(Personal Care Aides)這一職業的職業內容與我國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內容最為匹配。除此之外,還有家庭健康助理(Home Health Aides)、醫務社會工作者(Healthcare Social Workers)等。
中美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描述的比較
(一)中國《標準》對養老護理員的描述
我國2002年出臺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中對養老護理員職業的描述項有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其中職業概況包括對職業名稱、定義、等級、環境、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訓要求和鑒定的具體描述;基本要求又分為職業道德要求、基礎知識要求兩方面;工作要求將養老護理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和技師四個等級,并分別進行了具體描述;在比重表中則規定了上述四個等級各項工作要求所占的比重,以基礎知識為例,在比重表中要求初級養老護理員的基礎知識要達到20%,中級護理員要達到15%,高級護理員要達到10%,技師要達到5%。
按照《標準》對養老護理員的定義,養老護理員是對老年人生活進行照料、護理的服務人員。以肢體協調動作、善于表達與感知、較強的空間與色覺能力為其職業特征,并且要求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其基本文化程度要求雖僅為初中畢業,但有明確的培訓和鑒定要求,四個級別的晉級培訓分別不少于180、150、120、90個標準學時。在職業道德方面對職業操守和基本職業道德知識的掌握都有明確要求。基礎知識有兩方面的要求:老年人護理的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前者主要包括老年人常見病醫學知識、生理及心理知識、營養學知識、護理操作知識等,此外還應熟練掌握養老護理員職業工作須知;后者主要包括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相關知識和勞動法的相關知識,用以保障老人和養老護理員的合法權益。
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功能主要是生活照料和技術護理,并且技能要求也隨著初級、中級、高級和技師四個級別的提高依次遞進,高級別包括低級別的要求。比如,初級養老護理員的生活照料內容包括衛生、睡眠、飲食、排泄、安全等方面;技術護理內容包括基本的疾病護理,如給藥、消毒等,另外還包括護理記錄、臨終護理等。中級護理員在初級護理員工作內容基礎之上又增加了肢體康復、溝通協調等方面的要求,依次遞增,最高級別的技師則在前三個級別職業功能基礎之上附加了培訓指導和護理管理等內容。
(二)美國O*NET中對相應職業的描述
美國職業信息網(O*NET)是勞動部支持建立的美國最大的職業信息數據庫,其成果已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筆者擬對O*NET中的Personal Care Aides(個人護理助手)與我國的養老護理員進行比較。
個人護理助手的定義是:在服務對象家里或護理機構幫助老年人、恢復期的病人或者殘疾人,照顧其日常生活的人員。職業能力要求有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演繹推理能力、歸納推理能力、書面理解能力、口齒清晰(被服務對象準確理解)、語音識別(準確理解服務對象的語言要求)、信息整理、細節觀察力等。O*NET顯示,在美國從事該職業的人員大部分要求在職業學校接受過培訓,有相關工作經驗,有專科畢業證書,并附有統計結果:66%為專科畢業學歷,23%為本科畢業學歷,11%為其他大學畢業或沒有學位。該職業的基礎知識要求為:(1)牙科知識和其他醫藥學知識;(2)有關服務原則和程序的知識;(3)一定的心理學知識;(4)英語語言知識(為了與服務對象更好地溝通);(5)教育培訓知識;(6)治療和咨詢知識;(7)生物學知識;(8)社會學和人類學知識;(9)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相關知識。
個人護理助手的職業功能主要有衛生援助、護理記錄和報告、日常照料(照顧飲食、幫助家務等)、陪伴、給藥、指導建議、咨詢評估、培訓等等。
中美養老護理職業聲望的比較
(一)中國養老護理的職業聲望
職業環境方面 首先,由于我國當前老齡人口的護理服務需求遠遠大于現有養老機構的數量和規模,所以一般的養老機構為了維持生存和盈利,大都設施簡陋,住宿環境擁擠。另外,由于養老護理員人數不足,往往一個護理員需要照顧幾個甚至十幾個老人,工作時間長,任務繁重。其次,目前我國針對養老護理員的相關保障政策、培養政策十分匱乏,養老護理員自身權利難以得到保障。這就導致職業吸引力的降低,養老護理員供需緊張,流動性大,而且專業素質差,服務質量不高。再次,很多人對養老護理員這一行業存在認知錯誤,養老護理員自身也缺乏自我職業認同,都認為養老護理員工作是專業性含量較低的、沒有社會地位的。
任職者素質方面 目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本地低收入困難家庭的婦女以及城市失業下崗人員是我國養老護理員的主要來源,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占大多數,有的甚至是文盲,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即便在培訓過程中,由于文化素質的原因,他們也只能接受到非常有限的專業護理知識。聘請養老護理員的機構或單位也基本不作學歷要求,只看應聘者的勞動態度及有無上崗證等。另外,由于養老護理員人數非常短缺,對于暫時還未拿到資格證的人員往往邊上崗、邊培訓。這些原因導致了我國養老護理員素質不高而且提升難度較大的現狀。
職業功能方面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大多數養老護理員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因此,他們所提供的養老護理服務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家政服務上,如為老年人打掃衛生、購買生活用品等。這種情況顯然無法滿足當今老年人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內容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精神護理需求。目前,養老護理員還遠未發揮其原本的職業功能,素質偏低極大地限制了其職業功能的充分發揮。
社會報酬方面 我國養老護理員的薪酬待遇水平整體偏低。根據長期照護全國聯盟秘書處2013年9月13日的全國養老護理員行業工資指數,我國養老機構中8小時、12小時、24小時工作制的養老護理員平均月薪分別為2 272元、2 129元、2 034元,相比其他看護行業處于較低水平。該指數從行業角度向社會公示了我國養老護理員的薪酬水平,今后還將定期跟蹤。長期照護全國聯盟輪值主席、鶴童老年福利協會副會長方嘉珂認為,我國養老護理員人數嚴重不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資待遇偏低。
(二)美國養老護理的職業聲望
職業環境方面 美國的各類養老設施都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類型,且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況的不同,設置了自護型、助護型、特護型三種類型供老年人選擇。老年養生社區因此在美國取得了成功并具有典型美國養老模式的特色。這些社區的居民以老年人為主題,且設施齊全,功能類型也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設置,是以提高老年人自立能力和生活質量為理念的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養老社區。另外,美國已經建立了十分完備的行業政策法規以及比較系統、成熟的管理服務體系。因此,在美國公眾眼中,養老護理工作者與其他普通社會成員沒有什么不同,都是“體面而快樂的上班族”。
任職者素質方面 美國很多學校都設有專業的老年護理課程,這就從根本上提高了從業者的文化素質。此外,美國的職業教育培訓發展也比較成熟。護理人員必須先通過專業學習,參加國家的專業培訓,并且劃分等級,考試合格獲得國家頒發的資格證書后,才能領證上崗成為專業的護理人員,否則沒有資格從事養老護理職業,此舉使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職業功能方面 基于較高的職業素質,美國的養老護理人員能夠為不同健康狀況的老年人提供專業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務、營養飲食服務、急救醫療康復服務及心理健康維護服務。因此,在市場化和福利制雙重作用下提供的養老服務,不僅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提升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而且發展成為一項產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社會財富,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社會報酬方面 美國勞工部2013年5月的職業就業統計顯示,美國所有職業平均每小時工資為16.87美元,平均每年工資為46 440美元,個人護理助手(Personal Care Aides)的平均時薪為9.67美元,平均年薪為20 100美元,家庭健康助理(Home Health Aides)的平均時薪和年薪分別為24.44美元和50 820美元。可以看出,美國的老年護理人員的薪酬待遇至少是中等水平,隨著技能水平的提高甚至能達到高收入水平。此外,生活在美國自由福利國家體系下的養老護理人員除工資外還能接受基金補助。
促進我國養老護理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通過中美兩國養老護理職業發展現狀的比較可以看出,美國的養老護理事業開展較早,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養老護理體系,在很多方面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對我國養老護理事業的發展與完善有很大的啟示。
(一)借鑒美國經驗,重新修訂《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
在內容上,應效仿美國職業信息系統(O*NET),要求養老護理人員除了要具備核心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外,還應有相應的非專業知識、技能與能力、人格素質等方面的要求。這既反映了當今職業對人才素質要求越來越全面的社會趨勢,也是使勞動者的職業能力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得到可持續培養和提升的關鍵。詳盡具體的職業要求可使勞動者對照自身的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選擇職業,也可使學校及培養機構能據此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內容。另外,應提高養老護理員的薪酬水平并寫入《標準》之中。
在形式和效力方面,我國應吸收美國的先進經驗,采取更加方便公開的方式以增強《標準》在公眾中的普及度,并加快更新速度,增強指導作用,以適應勞動力市場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的人才需求。另外,要在各個環節加強監管,以保證《標準》的約束力和強制性。
(二)推廣學院教育,實施分層培訓
加大學院教育推廣力度,提高學歷水平 由于較高層次的學習和培訓必須基于較高的學歷水平,目前養老護理員文化水平低且年齡偏大的現實狀況使得他們無法通過后期培訓達到較高的素質水平。因此,應在職業院校設立相關的養老護理專業,通過正規高等教育的途徑培養高學歷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可以先從專科培養開始,逐步過渡到本科甚至更高學歷,從該專業畢業的學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或水平直接獲得不同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書。
實行分層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 考慮到護理人員短缺和培訓的有效性,可將養老護理員群體分為兩部分:學院教育者和非學院教育者。對于前者,即已經接受過專業系統學習的人員,其崗前培訓的重點應放在熟悉流程、適應角色和安全操作等方面。而對于后者,對他們的培訓除了前者在崗前培訓中學習的內容外,還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方面的內容,不過,囿于學習能力,培訓內容僅限于初級養老護理員水平。
(三)“以人為本”建立層級管理制度,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完善養老護理員管理體系 首先,應該轉變管理理念,樹立起以養老護理員為核心,養老護理員個人利益與養老服務事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相統一的新型管理理念。其次,要建立責權明晰的層級管理規章制度,引進高級管理人才,改善目前混亂的管理狀況,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并選擇試點發展老年社區或其他類型的養老模式,為我國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探索道路,積累經驗。此外應加強設施建設,改善老年人入住條件和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條件。
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應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利用加權計算方法,全方位地評價考核養老護理員的知識技能水平、日常工作、突出表現、態度道德等情況;要引入競爭和獎勵機制,對于考核優秀的人員給予物質獎勵或提供進修培訓的機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改變社會對養老護理員的認知偏差
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高社會成員敬老愛老的意識,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氛圍。
要運用多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養老照護服務,積極引導企業發展,使全社會加深對這項工作及其從業者的認識與理解;增強養老護理員的自我認同感,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理想;通過宣傳和口碑,逐步改變老年人的傳統觀念,使他們樂于接受養老護理員的服務。
參考文獻:
[1]Population of Over-60-Year-Olds to Reach One Billion within the Decade[EB/OL].(2012-10-01).http://unfpa.org/public/home/news/pid/12232.
[2]謝倩.養老護理員專業化程度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4-6.
[3]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S].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2.
關鍵詞:老齡化;政府購買;養老
一、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突出的熱點話題。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嚴格執行和人們觀念的轉變,“未富先老”的中國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人口壓力,與低生育率相連的是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相較于發達國家需要數十年甚至一個多世紀才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階段僅僅只用了18年。若僅依靠政府單一提供養老服務無法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只有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將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納入養老服務供給體系中,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的結構性矛盾。因此,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是符合國情的必然選擇。
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內涵
(一)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概念
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是指政府為履行社會職能,在與社會各類服務機構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從公共財政的預算中拿出經費,通過公開招標或直接撥款資助的形式向其購買養老服務。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并不是雇傭關系,而是一種契約合作關系,雙方通過相互協調溝通共同為日益龐大的老年人口提供養老服務,從而將政府從生產者的角色中擺脫出來,由直接提供者變為資金提供者和監督管理者,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公共服務供給的多元化。
(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類型
養老服務的目標群體需求層次多樣,養老服務內容實現程度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難以單獨通過市場機制提供。所以從服務主體的角度,建立由政府出資,社區、機構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而言,養老服務內容包括針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與醫療康復以及精神關愛服務三個基本方面。根據養老客體的不同,養老服務可分為傳統的家庭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政府購買的養老服務主要面向機構養老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其中,機構養老服務是由社會養老機構向老年人提供食宿、生活照料與專業化的護理等的養老服務,目前我國養老機構有養老院、福利院、敬老院等多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會再分配功能。居家養老服務居家養老以家庭為主要載體,以社區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陣地,這不僅吸納了家庭養老的地域性優勢,能夠就近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也可以根據老年人具體的生活需求,合理規劃養老措施。這不僅彌補了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無法照料父母的生活與精神方面的缺陷;同時可以保持其原有的社會關系不變,使老年人精神愉悅,而且還可以構建起家庭、社會與政府共同責任理念,還為社會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
三、我國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業專業水平低
養老服務業的進步有賴于從業隊伍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但是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業的專業化程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進程。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中專業醫護人員占比低。實際上,因為專業護理人員主要集中在醫院,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人員比例非常低,2014年注冊護士與與養老機構入住老人的比例為1∶13,與全部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為1∶54,提供養老服務的專業護理人員缺口非常大,無法有效滿足老年人健康護理需求。而且專業的醫護人員受編制、工資報酬等因素影響,并不愿意主動投入到養老服務業中。同時由于老年人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缺乏情感交流的渠道,容易產生孤獨等負面情緒,所以在精神慰藉等方面需要具有專業心理知識的社區服務人員,而這類人員更是缺乏。其次,從業人員缺乏專門的技能訓練。養老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多為年齡偏大的下崗女工,他們雖然能夠照料老年人基本的生活起居,但是因為沒有經過專門的技能訓練,很難滿足老人特殊需求與較高層次需求。
(二)我國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
我國現有的養老機構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急速增長起來的養老服務需求,尤其是對我國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而言,養老機構的資源更是不足。目前,傳統的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模式都暴露出了各自的局限性。首先,當今社會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趨勢不斷加大,根據2010年“六普”數據,到2010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獨居老人共1824.4萬。①空巢家庭的出現使傳統依靠家庭成員的家庭養老服務供給越來越短缺。其次,由于養老服務業成本高、獲利低,愿意進入該行業的民間機構較少,而其所提供的服務水平較低,使老年人也不愿入住養老機構,根據2008年“中國城市養老服務研究報告”,選擇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只有6%~8%。而且養老服務的供需不平衡不僅體現在對于技術型的養老服務的供給還比較欠缺,同時面向收入低層的老年服務項目比較少。因此,如何應對龐大的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成為當下最棘手的話題,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急需政府構造新的養老模式緩解。
(三)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機制不健全
我國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探索過程中暴露出的購買養老服務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值得注意。首先,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覆蓋面小、服務種類單一。目前政府購買養老服務主要以獨居和困難老人為服務對象,解決的只是老人群體中很少一部分人的養老問題。而且政府購買的養老服務僅僅為老年人提供簡單的護理服務和家政服務,而對老年人所需的精神、文化和休閑娛樂需求等方面鮮有涉及。其次,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資金供給不足和安排錯位并存。目前在我國的財政預算中尚未為養老服務形成制度化的預算安排,購買養老經費投入少,使得養老服務的資金得不到及時有效地保障。同時,雖然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但是資金安排錯位的現象卻不斷出現,如2012年政府共投入31億元用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試點設施建設,這些補貼僅用于床位建設,對于每月高昂的食宿和護理費,政府并沒有清晰的財政支持手段,到2012年末全國建成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人20張,但入住成本沒有降低,機構“空床”與老人“無力入住”并存現象難以得到根本扭轉,政府的財政補助并沒有被用于老人最需要的生活照顧和醫療護理服務上①。最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政策缺乏連貫性。大多數政策的頒布是迫于形勢的發展,只為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政策之間缺乏整體性的思考和統籌全局的能力,導致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容易產生偏差。
四、政策建議
(一)建立專業的養老服務隊伍
養老服務業專業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專業隊伍的建立。首先,可以參照我國現行的薪資標準適當上調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的薪資待遇,尤其是從事高端護理的專業人員的薪資待遇,從而吸引醫護人員從事養老服務業,提高從業人員中專業醫護人員的比重。其次,可以開辦養老服務類職業學校從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專業拓展知識四個方面來培養養老服務的專業人員。同時對現有的從業人員加強專業培訓,對服務員進行基本護理常識、心理學基礎、溝通技巧等高端養老服務技能培養,更好的了解老年人需求。最后,要明確養老服務崗位專業標準和操作規范,設定適當的獎懲標準,調動服務員提供服務的積極性;并且結合社會工作者制度的建立,倡導志愿者服務,建設志愿者隊伍,形成專業化和志愿服務相結合的服務隊伍。
(二)培育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發揮非營利組織的作用
為解決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政府必須通過購買養老服務培育大量的供給主體,并組建專業性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業務中介組織,將民間資本和非營利組織納入服務提供市場中,運用競標等形式使不同主體之間相互競爭,從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供給效率,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同時,政府要將完善傳統養老模式與發展新型養老模式并舉。一方面,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和購房優惠政策增強家庭養老的動力。②另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力量以獨資、合作、參股等方式參與養老服務業,為政府購買服務提供有益的補充。此外,應進一步扶持非營利組織,發揮其非營利性和志愿性的特點,并為非營利組織提供場地、設施與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從而開發和整合社會資源。
(三)完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運行機制
首先,健全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機制必須逐步消除城鄉差別,不僅應該將社會服務覆蓋到社區居民,也要能夠及時關照到當今社會的困難群體和邊緣群體,這就需要建立專門的機構進行服務對象的資格審查和資助信息的收集。其次,地方政府應將政府購買服務的資金納入當地的財政預算,并建立與財政增長相統一的自然增長機制,保證資源的合法使用和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的正常實施。最后,要增強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政策規劃與整合能力,建立較為科學的評估機制,根據主客觀環境定位養老服務購買的總體戰略,將養老服務政策、養老保險政策、社會救助政策等納入整體性框架,進行整體考慮,做好各項社會政策間彼此的銜接與整合,確保政府購買服務質量,同時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政策法規,通過法律條文的形式規范的購買流程、市場準入標準、項目招投標的程序和范圍等內容,從更高的層面支持養老服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倪東生,張艷芳.養老服務供求失衡背景下中國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政策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年第11期
[2]鄭蘇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以公益性非營利組織為重要合作伙伴[J].中國行政管理,2009年第6期
[3]周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第6期
[4]張盈華,閆江.中國養老服務現狀、問題與公共政策選擇[J].當代經濟管理,2015年1期
[5]丁建定.居家養老服務:認識誤區、理性原則及完善對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2期
關鍵詞:校醫合作 產學結合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45
高等職業教育定位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工學、產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民辦高等教育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其原因:一是民辦教育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教學質量下滑;三是全國高校招生報名數下降;四是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五是高校錄取率逐年提高; 六是出國留學人數增長;七是高職畢業生“三放棄”現象逐漸顯現。以上原因,直接威脅著民辦教育的生存與發展。大浪淘沙,優勝劣汰,這是一條千古不變的鐵律,民辦高校面臨的挑戰將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應該有很強的危機意識,抓住機遇,轉變觀念、整合資源,不斷創新,發展優質民辦高等教育,向社會多樣化教育選擇轉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康復與護理學院依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文件精神,把握時機,積極投入實訓基地的建設和校醫合作、產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
1 “校醫合作,1+1+1產學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康復與護理學院申報《“校醫合作,1+1+1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教改項目研究,已立項校級質量工作項目,目前正嚴格按照項目預定目標進行管理。“校醫合作,1+1+1產學結合”模式,即三年制專科學生第一年完成校內基礎理論和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第二年進行校內專業主干課實訓實操及校醫合作對外服務訓練,第三年到醫院、社區、康復養老中心等專業對口企業進行實習。把雙證教育列入人才培養計劃,待學生畢業時需取得畢業證和相關專業的核心職業資格證或拓展職業資格證書。人才培養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實踐能力為宗旨,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綜合和具體的職業技術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肯干、會干、能干”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三干”是本學院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首先,肯干為先導,充分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和發揮。其次,會干是基礎,強化醫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打好基礎,練好技能基本功,為實踐提供知識儲備和技術支持。最后,能干是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規范、高效地解決醫學專業的常見問題。充分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和“如何做”為出發點,根據課程內容、學生特點及臨床工作過程設計授課形式,采用討論式教學、角色扮演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培養過程中,全面推行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融學于做,融教學做于一體。為了更好的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服務于醫療機構,適當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即根據用人單位對營養學人才的具體要求做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
2 “校醫合作,1+1+1產學結合”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
2.1 建設校內外專業示范性實驗實訓基地
高職學生無法在學術理論與本科生、研究生所抗衡,但最大優勢就在于動手實踐能力強、崗位上手快,要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很關鍵的因素。康復與護理學院的實驗實訓基地主要分兩塊: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和校外實驗實訓基地。
2.1.1 校內實驗實訓
康復與護理學院實驗實訓室于2011年12月開始規劃籌建,建設前期考查多家醫學類院校和企業,于2012年8月全面投入使用,2013年5月立項為校級醫學類專業實驗實訓教學基地示范點。現有實驗室25個,共有面積1767.5平方米,實驗實訓室覆蓋了護理、康復治療技術、藥學、醫學美容技術等專業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實驗實訓。實驗實訓室的建設有前瞻性、科學性、實用性;實驗實訓室建設本著夠用、實用的節約的原則,在高等職業醫學專科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有相對的包容性和獨立性。相關專業實訓室還將承擔“校醫合作,工學結合”的對外康復門診,為廣大師生服務的功能,根據我院的實訓設備配制以及本院教師專業技術水平強項計劃面向全校師生主要進行理療、運動療法、推拿按摩、針灸拔罐、推背足療、中醫美容等服務。
康復與護理學院的專業課程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基本達到1:1,實驗實訓開出率為100%。學生實驗實訓課分組進行,無論白天、中午、晚上均有開放,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動手實踐提供條件。各專項實驗室的實驗實訓項目已開展上百項,設置緊密圍繞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展開,以適應工學結合的培養方式;以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依據來確定設備;而專項實驗室的功能劃分方面,則以有利于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為依據。在實驗室的運行管理機制方面,充分考慮職業能力培養對實驗實訓條件的需求。
學院建立了實驗實訓室專人專管制度,把責任落實到個人,保證高效,杜絕推諉。形成專門規范的實驗實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各實驗室的管理制度上墻公示,每個實驗實訓室必須有實驗實訓項目登記冊、使用登記冊、低值易耗使用登記冊以及相關課程的實驗實習指導手冊,要求對每次實驗過程、結果進行認真細致分析和記錄,對學生實驗報告進行批改,及時發現學生在實驗實訓中出現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2.1.2 安全保障
實驗實訓基地場所有安全通道、每層樓配備防火滅火裝置和監控攝像頭,24小時有校衛隊值班。各安全條例上墻,毒麻藥品專人負責、單獨設置存放室,各項醫用廢棄物、廢水交與專門機構處理。
2.2 校醫結合的校外見習與實習
實驗實訓的過程需要有仿真性、現場性。民辦院校的校內實驗實訓室由于受限于資金和場地的限制,不可能完備成套的儀器設備提供給學生,所以堅持校企合作模式,既能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是高校與企業雙贏的模式之一。加強學校與醫院、相關行業的合作,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教育與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課程建設環節,去相關醫院、行業見習是相關專業課程的設計環節。康復與護理學院組織醫學類專業學生到昆明市各大醫院、藥業公司、藥材市場、中藥標本館、昆明市社會福利院、養老院進行了參觀和見習。通過見習使學生對相關專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了解市場社會行情,使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的成長,也培養了學生面對真實的患者能認真對待,關愛病人的愛心。
第三學年學生進入到相關實習基地和單位進行實習,通過在校內的一年的專業主干課實訓實操及校醫合作對外服務訓練,學生到了真實行業環境,能很快地進入角色,動手優勢體現出來,受到了相關實習單位的好評,也表示待實習期結束學生畢業后可以留下比較優秀的學生就業。
2.3 師資隊伍建設
2.3.1 專家帶教,建立青年教師培養制度
學院建立昆明醫科大學及省內各大醫院教授對青年教師培養制度,青年教師全程聽課,跟做實驗實訓課、導師帶教對青年教師教學進行點評,通過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理論與實驗實訓課程得到保障。
2.3.2 加強“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培養
學院鼓勵專職教師到相關行業掛職鍛煉和取得相關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改善學校師資結構,積極從其它醫學院校、醫院、藥廠及相關行業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結合,實現教師“一專多能”。教師將與市場、行業相接軌的實操項目引進課堂,確保了專業教學與社會市場的需求相結合,讓學生出了校門就能很快適應崗位。
3 “學校、醫院、養老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構想的延伸
隨著目前老齡化社會步伐的加快,養老產業已得到社會的重視,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已加入北京太陽城養老百齡計劃聯盟基地項目合作,學校將擴建康復醫院、中高端養老公寓、養生會所等,并成立了天然藥物研究所。經改建后的養老項目可為老年人生活、娛樂、健康保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老年公寓可為康復與護理學院學生進行實訓、實踐的基地。康復與護理學院可以充分發揮教學的優勢,為我們聯盟單位提供人才培養、技能培訓、科學研究等服務及候鳥式的養老活動。聯盟單位也可以為我們培養的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和就業的機會,天然藥物研究所對老年保健食品、老年病治療藥物的研發為養老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持。企業與高校建立有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既發揮高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康復與護理學院即將打造的“學校、醫院、養老三位一體”服務產業模式,是高校與企業雙贏的模式之一。建立校企良好的合作機制,既是國際上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已有浙江、寧波等地養老集團有與我院簽訂訂單式培養服務或接納我院護理、康復治療技術等專業學生的意向。
4 結語
到目前為止,康復與護理學院首創和實施走“校醫合作”、 “校醫合一”實踐之路,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于一體,豐富和發展了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技術為主要任務,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堅持面向市場和社會需求辦學為導向,學校與社會用人部門結合、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技能培訓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2013年7月,我院的第一屆即將要畢業的2011級學生,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考取保健按摩師通過率為95%,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考取藥劑人員通過率為97.7%,為保證學生的就業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康復與護理學院的學生通過實踐教學鞏固所學的知識,圍繞產業開專業,以實踐帶教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成立校內康復門診,為廣大師生服務,共同創辦真實的職業環境,擴大畢業學生就業機會,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康復與護理學院的實驗實訓室已接待數批國內外其他院校的同行專家的多批次參觀考察,也得到了較好評價,肯定了康復與護理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
康復與護理學院還成功地舉辦了昆明地區育嬰師、公共營養師、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由省民政廳、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共同舉辦的養老服務機構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均受到了好評。很多養老機構負責人反映說,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康復與護理學院的老師很專業,培養的學生也一定很專業,并希望預訂我院的學生去他們單位就業。同時,還有養老機構負責人希望康復與護理學院能承擔他們的員工培訓。很多省外養老機構、母嬰護理機構、美容醫療機構希望能與康復與護理學院長期合作,簽訂“訂單式”培養計劃,招收我院畢業學生就業。
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康復與護理學院通過積極探索民辦高職醫學類專業“校醫合作,1+1+1產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已取得初步成果,希望對全國高職醫學類院校職業人培養方案構思起到借鑒和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全少寧.高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創新研究――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維修類專業為例[J].價值工程,2012,31(24).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 講義編寫 社區臨床護理
我校是一所高職院校,其中的社區康復專業在2002年被重慶市教委確定為重慶市教改試點專業,它培養的是具備較完備的醫學康復和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以老人、病人、殘疾人、孤殘兒童和健康人為服務對象,從事生理和心理康復護理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社區臨床護理學是該專業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主要是學習社區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和護理措施,學習社區中的各種急癥的初步處理措施,學習殘疾人的相關知識。該課程從我校開始創建社區康復專業開始即1996級首屆五年高職班的《內科、外科、五官科學》到2001級的《臨床醫學》再到2006級的《社區臨床護理學》共經過了三次大的變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與學、學與用的過程中發現了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學生所學與市場需要相沖突。二是理論性過強,學生學習難度大、興趣不高。結合市場需求及高職教育的特點,下面就談談該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思路和心得體會。
一、該課程的目標定位與講義的內容框架
通過學習該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社區中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臨床表現、基本治療和護理措施,掌握社區常見急癥的基本急救知識,培養臨床思維方式及指導社區臨床工作,服務人民的能力。結合學生今后就業的崗位主要是各級各類老人福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殘聯等社會團體及各類傷殘軍人療養機構、精神病康復機構等,所以在教材中適當增加了殘疾人的知識,精神病的相關知識,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社區臨床護理學,其內容框架為:集合診斷學及內、外、婦、兒、皮膚科常見疾病臨床表現和護理,增加了各種急癥的現場急救、殘疾人、精神病人和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二、結合實際,調整教材
我院在1996年開設了社區康復專業,當時想培養的是能初步掌握一定醫學及康復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福利院、養老院中勝任工作并具有一定健康管理價值觀、方法論的專業型人才。當時學生在學習這門學科的過程中沒有適合我院的現成的社區臨床護理學,當時的重點是學習臨床理論知識即:《內科、外科、五官科學》,而對于社區中的常見疾病及其診斷沒有多少認識,故而在畢業生產實習時一些問題就被暴露出來,如:學生看見醫院或是福利院中有糖尿病病人,但是在老師給患者進行治療時,搞不懂該患者患了什么病,不知道該病的來歷,對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及結合臨床表現來初步判斷疾病這一技巧沒有認識。學生實習回校反映所學知識用不上,很多常見疾病都不知道怎樣診斷。老師給他們講解怎樣采集病史以獲得診斷疾病信息時,他們聽不懂。還反映老師不喜歡帶他們學習。此外在遇到各種急癥時,學生們表現得手足無措,幫不上忙,有的老師還認為他們在醫院實習妨礙工作等。于是有的學生就出現了學習興趣低,不想學書本的也不想到外面實習的情緒。對于教學主體之一的我們這時意識到了教材結構應該改變,學習的知識面應該得到擴展,從而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能勝任所從事的工作,適應市場,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對于學生或是學校的發展均有幫助。所以決定做好教材改編的工作,于是2001級學生用上了包涵診斷學及急癥急救知識的《臨床醫學》這樣一本講義。新增的急癥急救知識點有心肺復蘇術、五官科急癥、電擊、溺水、煤氣中毒等,特別是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最具代表性,適合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心跳、呼吸停止的復蘇。目前人才需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精,職業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著眼于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范圍。基于這一觀點,結合各福利院、養老院病種的特點,我們2006級學生正式用上了這一《社區臨床護理學》講義,它是結合了護理學知識綜合而成的一門學科。強調了具體疾病的相應護理知識,對他們今后工作更具指導作用和實用性。它新增了殘疾人、精神病人的相關知識。
三、與之適應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城市社區;社區養老;養老保障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6-0116-02
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結果,我國60歲(含)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含)以上人口占8.87%,比十年前分別上漲2.93%和1.91%。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正在加快,傳統的家庭養老越來越難以承擔全部的養老責任,而社會化的機構養老受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發展得不夠完善,社區養老作為兩者的折中方式,在越來越多的地區被采納,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一、我國城市社區養老的現狀
第一,社區養老政策不斷出臺。隨著社區養老日漸受到公眾的重視,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不斷出臺社區養老相關政策,以支持和鼓勵社區養老模式的發展和完善。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11部委《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中規定社會辦福利機構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與政府辦社會福利機構一樣享受同等待遇。2011年出臺《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使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2013年中央財政投入22.2億元用于支持健康養老等服務業。另外,地方政府也不斷出臺新的養老政策以支持社區養老發展。2013年底,濟南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到2014年,濟南要新增養老床位5 300張,新建城市街道綜合性養老機構43處,新建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53處,新建縣級養老服務信息平臺2個。2014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社區養老也日益發展。
第二,社區養老內容與形式逐步拓展。近年來,各地區積極探索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符合老年人需求、個性化的多種運營、管理和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一些地方針對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不斷豐富和拓展服務內容。如推出定服務人員、定服務對象、定服務時間、定服務地點、定服務項目等新的服務模式。一些地區根據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生活自理的程度,實行多套服務體系可供選擇,為其提供不同收費標準的照料服務;為空巢老人提供上門服務;開展社區日間照料、日托服務,建立托老所;開展集體體育、娛樂服務,培養發展老年人的興趣愛好;為老人提供五大類服務,即生活照顧服務、醫療保健服務、護理服務、文化娛樂服務、應急服務。蘇州市在社區養老方面拓展了很多新型式,值得其他城市借鑒。2013年,蘇州市太平街道社區投資350萬元建立了“智慧居家養老院”,它是智慧社區運行平臺的一部分,利用云媒體網絡技術,借助視頻的新型方式對社區內老人進行管理。這是蘇州首創的“虛擬養老院”的升級版,目前,社區養老服務內容包括家庭保潔、洗衣洗被、代購物品、買菜燒飯、上門醫療(送藥)等等,幾乎包攬老人生活所需的一切服務,空巢、孤寡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社區提供的機構式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服務內容的不斷豐富和服務方式的不斷拓展,正在逐步適應和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方面的個性化需求。
二、我國城市社區養老存在的問題
第一,養老觀念有待轉變。在我國,“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仍然深植于腦海,養老問題對于家庭的依賴性嚴重,老人對于機構養老有一定的距離感,對于社區養老方式缺乏了解和信任,還未從觀念上接受社區養老的方式,有待宣傳和普及[1]。
第二,社區養老資金不足且來源不穩定。目前社區養老資金來源主要以政府補助為主,以社會籌資、個人捐贈、適當收費等為輔助方式。雖然近年來政府補助在逐漸增加,但是相對于社區養老需求來說,仍然存在很大缺口,并且政府財政壓力越來越大。目前社區還沒有很好地啟動和利用社會籌資及個人捐贈機制。這種較為單一的籌資渠道和不夠穩定的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區養老服務的良性運轉。
第三,政策法規不健全。由于我國在相關領域政策不足、法規不健全,使得社區養老發展相對緩慢。比如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具體、對于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地位認可度不高、對于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扶持政策不夠完善、沒有制定明確且合理的社區養老收費標準等。這些政策法規的缺失,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社區養老服務的籌資難度。此外,為了鼓勵民間資本更多地投入社區養老服務事業中來,政府應制定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既可以充實社區養老資金來源,又可以緩解財政壓力,然而目前政府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
第四,社區發展不完善,設施不夠健全。社區作為社區養老的依托和載體,其發展的完善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區養老的發展。但在中國,城市社區本身的發展并不完善,其帶有的行政色彩不僅削弱了社區的獨立性,也限制了除政府外其他主體對于社區養老的參與積極性。一方面為配合上級的要求而建立起來一些社區養老機構,在政策不健全、資金不充足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社區養老機構性質在福利化和經營化之間難以做出抉擇;另一方面又因為社區本身服務項目欠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缺乏以及供求不盡對應等原因,使得自身生存舉步維艱,在用地緊張的城市地區,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場地不僅比較擁擠,而且其內設施也相對簡陋,在通風、日照、消防、格局等方面,大部分都不盡如人意[2]。
三、完善我國城市社區養老的建議
1.宣傳普及社區養老觀念。一方面要在社區居民中進行養老宣傳教育,政府要對老年人從家庭養老走向社區養老進行引導,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社區養老方式的優越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要增強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只有社區養老服務使得老年人感到滿意,老年人才會從心里對社區養老這一養老方式給予肯定和接受。滿意的服務體驗是最好的宣傳,所以要大力宣傳已有的成功的社區養老經驗,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社區養老的優越性。
2.拓寬社區養老資金籌集渠道。作為社區養老的主要資金來源,政府要增加財政撥款,在收入的再分配中適當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支出比例。在保證財政投入的基礎上,鼓勵非營利組織的加入,吸引社區周邊企業贊助、參與興辦社區養老事業,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區已有的資源,并妥善合理使用籌集來的資金,提高社區養老資金使用效率,使其最大化地為老年人營造舒適的養老環境和提供便捷周全的養老服務。
3.不斷完善健全社區養老相關政策法規。在具體的各項政策制定上,需要進一步強化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和規范[3]。盡快規范社團組織注冊的相關政策;完善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資格認定標準;對于社區養老服務的職責和要求也應做出具體細化且可操作的評估標準;各省市根據實際經濟水平等因素確定明確合理的社區養老個人收費標準。應當借助于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申請服務補貼的老人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和經濟收入核定、特殊貢獻身份審定等,以使政府補貼資金切實用到最需要關愛的老人身上,提高政府福利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4.注重社區養老機構的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政府有關部門要正確判斷市場需求的趨勢,從宏觀上對社會養老機構的發展進行規劃、調控和指導,大力扶持發展民辦老年福利設施,包括娛樂設施、健身設施、醫療保健設施等。注重培養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4]。合格的專業化服務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服務隊伍,不僅需要具備老年人護理的基礎知識,還要具有積極的服務精神和關愛老年人的服務熱情,這對于全面推進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至關重要。應有計劃地招聘大專院校養老護理專業畢業生到社區養老的服務隊伍中,特別是有關老年護理、保健、康復、營養、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不斷提高服務隊伍的文化素質和服務水平。以科學的知識為指導,以健全的基礎設施為依托,促進我國社區養老事業的快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琪.新型社區養老問題探析[J].遼寧經濟,2011(8):94-96.
[2]王莉莉,楊曉奇,董彭滔.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4(3):29-35.
[3]李敏,王風娥.我國社區居家養老:現狀、問題及建議[J].黨史博采(理論),2012(4):33-34.
[4]姜玉.淺析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11):8.
Research on Urban Community Endowment Problem
CHEN Shujun,GAO Yinghua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llege,Harbin 150028,China)
[關鍵詞]護工市場;市場價值;專業護工
人口老齡化應是人類文明不斷提升和從注重人口數量到質量的體現,但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必然帶來社會結構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少子的老齡化社會使家庭無力承擔照顧老人的責任。而15%的老人卻需要有人照顧才能維持生活,75歲以上的老人大多數需要有人照顧。隨著老齡化社會,體弱多病和有障礙老年人不斷增加,單單接受醫療不能解決健康問題,但是,要求看護工作者不單在醫療上,在日常生活上也要照料,已無法應付。有需求就有市場,護工不僅是病人的依靠,也解決了家屬兼顧工作與家庭的擔憂,我國護工問題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課題。護工是護理工的簡稱。在我國通常將在各級醫療機構、老年護理院、社會福利院、養老院照料陪護病人的人員稱為護工。
1.我國護工行業的現狀剖析
1.1我國護工普遍不具備專業理念
當下護工的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一些“黑護工”,不僅無法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甚至連最基本的工作也做不到位,有的甚至因缺乏護理知識,延誤了患者的病情。評價一個護工是否“資深”,實際上就看他能否在生活料理的基礎上,還能發揮心理疏導、康復指導的作用。
1.2我國護工從業人員來源窄、素質低
我國城市醫院的護工基本上來源于農民工,基于其文化素養方面的不足,以及城市醫院用人的急功近利造成的職業培訓方面的缺陷,所以大部分護工承擔的只是生活料理這一最基礎的職能。目前醫院大部分護工是由醫院委托公司介紹的,部分由家屬自己直接從社會雇用。其中多數為四川、江西等地的外來工,絕大部分沒有經過體檢和專業培訓,文化程度偏低。
1.3我國護工極其缺乏專業培訓
我國對護工的上崗培訓的內容比較單一和淺薄,培訓學時不足,目前沒有一本統一的專用教材。據了解目前沒有針對護工管理的法律法規,直到目前,衛生系統只對護理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職業培訓,護工一般由醫院自行管理,對護工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還不規范,由于市場的需求,不經培訓隨意上崗的現象隨處可見。
1.4我國護工培訓機構奇缺
我國的護工培訓體系不夠完善,目前全國無一所專門的護工培訓學校,無一本全國統一的專用教材,也沒有專職的教師。做得比較好的地區和單位,也不過是各醫療機構及養老院分管的護理部門自行組織培訓上崗,沒有形成完善的培訓體系和制度。
1.5我國護工市場收費逐年飆升
政府對于護工的收費政策是空白的。現行護工服務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處于一種無序競爭的狀態。工資由護工定,護工要的工資過高,但還是不得不接受。據了解,護工的工資收入不受醫院制約、不受政府衛生部門和物價部門的掌控,完全由“市場”所決定。目前一般為100~150元/天,看護重病患者達200元/天,有的遇節假日還會加價。
2.我國護工市場扭曲的人力因素
2.1老齡化中國急需專業護工
據調查,京、津、滬大城市空巢家庭已達30%以上;全國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福利機構養老,而目前各類福利院的床位數只有100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據調查,94.12%的患者認為醫院有必要為患者提供專職陪護服務,還有很多老年人的家庭急需類似介護的服務。
2.2我國護工工作強度大、從業意愿低、人手非常緊
護工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為護士和患者家屬分擔了一定的工作量,護工一個周期為6~15天,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由于缺乏正常的休息時間,護工的睡眠嚴重不足,許多護工在飲食、精力、注意力等方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護工是幫助傷殘人生活和康復的高尚職業,可是由于世俗的偏見,很多護工從事這個行業,都是看在錢的分上,即使這樣,很多護工也沒有從業此行的長久意愿。護工的工作強度如此之大,使得人們不愿意進入這個行業,致使護工行業更加顯得供不應求。
2.3患者家屬迫切需要護工照料患者
一項調查顯示,80%的獨生子女夫妻當老人住院時會選擇請護工照顧。另外,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由患者家屬長期照料患者也不實際。護工行業在家屬看來卻是“少不了的角色”。如果家庭中一位家人得重病,需要24小時護理,家人輪流照顧,不到一個月,“全家人就都要垮了”。
2.4醫院將護工負擔推向社會
由于護工屬于一般看護性工作,在要求醫院自負盈虧、自謀生存的社會大背景下,醫院通常更加關注自身的利益。鑒于管理護工不但沒有利潤,還要花費人力和物力,許多醫院最終把護工管理當成一個負擔推向社會。由于在護工管理上沒有相應的政策,醫院對于護工的管理缺乏法律或政策上的依據,導致醫院不愿意管理。
2.5我國護工流失情況嚴重
醫院護工常年工作、生活、吃住在病房里,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甚至沒有白天黑夜。聽不到廣播,看不到電視,上不了網絡,這種生活是極其枯燥的。對于現代人來說,護工的這種生活模式近乎是對人的折磨,很多護工都受不了這種工作,一有機會就逃離這一行。
2.6我國護士短缺催生護工市場擴張
對于醫院而言,明知缺護士卻不愿招護士。醫院的人員編制是恒定的,多招一名醫生可以通過做手術或出門診為醫院創收,但護士卻不能為醫院帶來收入,反而增加了護理開支。同時,護士的薪酬和社會地位不盡如人意,超負荷工作,職業生涯不明朗,自然使得報考護校者下降,護士人才儲備匱乏,離職者在增加。正是護士數量的巨大缺口,催生了護工市場的擴張。
3.我國護工行業規范發展的措施
3.1我國應采取多種形式介紹和傳播護工知識
包括:開展介護知識宣傳,讓患者接受護工;多渠道宣傳,消除人們對護工的偏見;通過基礎知識培訓,規范護工市場。
3.2我國應強化護工的專業化培訓
護工要具有專業的護理知識和技能,能夠對術后病人、植物人、癱瘓臥床的病人等進行專業的康復護理。他們一般要學習基本護理、康復護理及特殊病人的生活護理等知識和技能。
3.3我國應創建優質服務示范醫院
針對當前護工行業亂象,相關部門應出手治理。2010年,衛生部消息稱,計劃將在全國范圍內創建百所“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由護士代替護工完成為病人洗腳、洗頭等護理工作,以降低護工比例,提高護理質量。
3.4我國應組建專業的護理公司
我國應該鼓勵組建專業的護理公司,福利部門把護理任務分派給專業護理公司,并把經費撥給這些公司,由公司對護工進行培訓和管理,統一招聘、體檢、技術培訓、著裝和編號,頒發資格證書,再由這些公司發工資給專業護工,這樣,有利于減輕醫院負擔和提高服務質量。
3.5我國應建立護工的準入制度
包括:借鑒日本經驗,確定培訓對象;把護工納入醫院管理體系;政府部門制定行業準入標準。
3.6我國應完善護工的體系建設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做了十多年同仁醫院王牌科室護士長,深受患者贊許、下屬喜歡、領導器重的張永杰,在四十多歲的年齡,在眾人諸多困惑、不解、驚異的目光中,毅然決然地脫離體制選擇辭職創業。
“一直以來,我的生活條件都還不錯,當初選擇護理專業,后來又在臨床護理崗位上干了二十多年,也都是自己的選擇,在我工作的小環境中,受到了充分的尊敬、廣泛的認可,工作報酬也遠高于中國護士的平均水準。可是,如果繼續留在同仁,我能想象自己5年、10年后的樣子。”她這么解釋辭職創業的初衷。
張永杰告訴記者:“國內護理行業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我有二十多年臨床護理經驗,又有十多年護士長和干部保健的健康管理經驗,還擁有眾多的國內外醫護專家資源,為什么不能組建一個團隊,搭建一個平臺,為我所熱愛的護理事業與護士朋友們多做些事情,幫助中國護理水平穩步提升呢,同時也通過我們最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幫助社會大眾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呢?”
毅然辭職,三年潛心練功
1988年,張永杰從北京護士學校畢業分配至同仁醫院做護士,十多年后,由于工作認真、兢兢業業,各方面均表現優異,被調到了專門從事干部保健工作的崗位。從初期的病人接診到全方位的護理工作,張永杰都要負責,一步步走到了護士長的崗位。
見識多了,經驗積累多了,她發現,中國護士臨床操作嫻熟,工作認真敬業,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與護理專業發達國家的護士相比,我們的知識體系相對陳舊、更新不足,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內容都更偏重于醫療知識,對護理本身的專業知識關注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國際交流渠道極為有限,而且不夠暢通。更遺憾的是,護士在實際工作中做了很多,卻缺乏展現自我的專業平臺,在社會上沒有發出足夠響亮的聲音,沒有向大眾充分展現出護士作為健康管理者、生命守護神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我想盡我所能改變這種狀況,但改變首先要從人才隊伍建設開始。”張永杰說。
于是,三年前張永杰毅然辭職,創辦了北京嘉高喜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高喜和”),開始了護理、中醫國際培訓交流、養老產業教育培訓的歷程。公司與多家醫療機構、保險公司、健康服務企業合作,定制培訓課程。譬如給新開設的醫院進行護理理念培訓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給婦產專科醫院進行產科相關風險管理培訓;給養老服務提供商進行實用性強、能提高社區居民依從性的實戰情景指導;給社會大眾進行家庭護理知識普及等等。
目前,公司還是美國南加護理教育學院中國大陸地區獨家授權機構,可以對想要參加美國注冊護士考試的國內護士進行培訓,而且還可以借助已經有效整合的國內外合作伙伴的專業資源,提供各種周邊服務,為有理想、有能力的護士打通學習、考試、實習、工作、移民的暢通渠道。
“國內健康管理產業如火如荼,對于專業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護理人才非常渴求。依照我對行業的深入了解,堅定不移地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定向培養,只要儲備了足量的優秀人才,我們的健康管理產業何愁做不大?”張永杰說。
因此,創建公司三年以來,張永杰甘于寂寞,苦練內功,婉拒了眾多投資人和能“掙快錢”的項目。經過三年的潛心發展,嘉高喜和整合了業內頂尖的護理、醫療等相關領域專家、學校、醫療機構,搭建多樣化、專業化的培訓體系,今年公司更是厚積薄發,按照嘉高喜和的人才標準,對國內高中推出有嘉高喜和特色的人才培養計劃,同時加快健康管理業務在全國范圍的布局。
從學苗抓起,國外深造
除了對在職的護士進行培訓,張永杰認為,從基礎的大學教育開始培養學苗,會事半功倍地幫助她/他們盡早成為高水平的護理人才。
在一位護理專家的建議下,張永杰在公司創立之初到泰國考察,發現泰國的護理水平和歐美發達國家不相上下,護士們不僅在泰國既可接受系統化的美式護理教育,還有機會經常到歐美發達國家學習交流,所以護理水平保持在很高的水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清邁大學的附屬醫院,1500個護士中有超過300個是碩士以上學歷,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護士都擁有歐美護理教育背景。另一方面,泰國有一大批多次通過美國JCI認證的國際醫院,醫療旅游事業領先全球,是眾多歐美患者的不二選擇。更重要的是,泰國的護理教育完全遵循美國標準,但與美國、歐洲相較,性價比極高,每年學費僅為4萬元左右。
經過多次磋商,嘉高喜和選擇了泰國克里斯汀大學和清邁大學作為合作對象,開展包括短期游學和夏令營活動,中短期培訓課程,本科、碩士、博士等護理學歷教育項目在內的全方位合作。歐美國家和中國都認可兩個學校的護理專業學位。進入嘉高喜和護理人才培養計劃的申請人們,不僅會在學術氛圍濃厚、治學嚴謹、全英文授課的泰國大學里學習先進的護理知識,而且還會系統學習美國的注冊護士課程,并接受國內中醫名師的指導,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參與計劃的學員既可取得學位證書,又能拿到實用技術資質,更重要的是,獲得貫通中西的真才實學,擁有走遍天下也可安身立命的法寶。
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高端護理人才。護理職業一直是美國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8萬美元,而美國護士缺口達30萬人。
“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張永杰說。
在美國,護理專業是獨立、自主、開放、創新、被大家羨慕的專業,有極高的社會地位,是大家公認的“金飯碗”。
依照美國移民法案,通過美國注冊護士考試并滿足語言等其他要求,護士就能以較低的成本和較短的周期申請全家移民美國。張永杰說,公司并不愿意以此為宣傳賣點,但對于那些渴望移民美國,對護理專業感興趣的同學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只是想獲得美國護理專業工作經驗,嘉高喜和護理人才庫中已經獲取美國注冊護士資格的護士,還可以參與美國帶薪實習項目,一年的實際收入就可達到4萬美元以上,這一年的收入既可完全抵扣此前的教育投入。
如果不愿意出國,國內也有良好的就業前景。隨著國內健康管理的發展,各地高端醫療機構的建立,高水平的護理人員非常短缺。嘉高喜和人才庫中的優秀人才可以經由我們的推薦,獲得高端私立醫院、私人診所、外資醫院等優質工作機會,還有希望成為嘉高喜和的培訓師和各部門骨干。
據張永杰說,今年3月下旬,嘉高喜和將在國內全面推行人才培養計劃,面向的對象為應屆高中畢業生,一共是60人,分春秋兩季招生,篩選基本標準為國內會考、高考成績。由于泰國是全英文教學,基礎英語水平也是考核指標。本項目宣講第一站設在遼寧沈陽。
整合專家,布局健康管理產業
嘉高喜和還有一塊重要的業務――健康管理,對客戶的健康全方位評估,與客戶共同制定可行性健康計劃,以既科學而又人性化的方式,面對或緩解現有的健康問題,積極預防潛在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