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07 09:06: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

篇(1)

為了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的實施意見》精神,切實做好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市地處山區,丘陵與山地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93%以上,地質環境脆弱,地層巖性復雜,地質構造發育,盆地、階地內膨脹土廣布,地質災害類型較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屬省重點地質災害高易發區。根據市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全市地質災害高易發區面積4263.11km2,占國土面積的15.65%;中易發區面積6857km2,占國土面積的25.17%;低易發區面積10239.49km2,占國土面積的37.58%;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總面積21359.6km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78.40%,高出全省18.9個百分點。特別是受“5·12”地震及近兩年暴雨、洪澇災害的影響,地質災害隱患急劇增加。目前全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851處,以滑坡、崩塌、泥石流隱患為主,威脅全市22851戶、94311人及78991間房屋、39所學校和多處重要工程設施的安全,潛在威脅財產損失已逾26億元,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防治任務十分繁重。因此,將認識和思想統一到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上來,認真做好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于促進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明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目標任務

根據國務院、省政府統一部署,全市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大力開展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搬遷避讓工作,要結合《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劃(2010—2020)》整體部署,在“十二五”期間,爭取將具備搬遷條件的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全部搬出,最大程度的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第二,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水平;第三、全面建成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使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明顯減少。

三、強化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

(一)加強調查評價。目前,全市已有七個縣完成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評價工作,漢臺區、城固縣、洋縣、佛坪縣要主動與省上溝通,爭取上級支持,盡快完成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評價工作,并將調查與評價成果作為縣(區)人民政府部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依據。在科學詳查的基礎上,按照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抓緊編制完成市、縣《市“十二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全面指導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加快實施搬遷避讓。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按照《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劃(2011—2020)》安排,優先將受威脅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周邊群眾,在“十二五”期間全部實施避險搬遷。對于搬遷安置點選址,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確保新址避開和消除地質災害。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避險移民搬遷對象的審查工作,切實做到應搬盡搬,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三)科學開展工程治理。對一時難以實施搬遷避讓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加快開展工程治理。地質災害治理要與基本農田保護、小流域治理、公路建設、環境保護、扶貧開發等規劃相銜接,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工程應遵循和貫徹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建筑節能等理念。國土資源、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加強爭跑項目并做好指導監督;交通運輸、水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和建設單位要對交通干線、水利樞紐、輸供電輸油(氣)等重要設施及軍事設施周邊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及時采取防治措施,確保安全。

四、健全群測群防網絡

(一)提高群測群防水平。按照陜政發59號文件要求,在縣建成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的基礎上,其余各縣(區)必須在三年之內達到“十有縣”標準。縣、鎮兩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群測群防的組織領導,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引導、鼓勵基層社區、村組成立地質災害聯防聯控互助組織。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每年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對基層站、所工作人員、群測群防員的防災知識技能培訓,不斷增強其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應急能力。

(二)完善監測預警預報網絡。要在今明兩年內建立市、縣級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網絡。市級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要盡快投入使用,勉縣、略陽、寧強縣的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須在今年年底前投入運行,其余各縣(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等部門要實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相關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預報會商和預警聯動機制,對城鎮、鄉村、學校、醫院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人口密集區上游易發生滑坡、山洪、泥石流的高山峽谷地帶,要加密部署氣象、水文、地質災害等專業監測設備,通過聯合監測預報,確保能夠及時發現險情、及時發出預警、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三)全面開展動態巡查。要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制度,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經常性巡回檢查,每年要開展汛前排查、汛中檢查和汛后核查,及時消除災害隱患,并將排查結果及防災責任單位及時向社會公布。縣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鄉鎮隱患排查工作的督促指導,對基層難以確定的隱患,要及時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核查確認。

五、加強地質災害防范能力建設

(一)嚴格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要嚴格按規定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嚴防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要強化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評估,在礦產開發利用之前,必須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對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要配套地質災害防治治理工程。有關部門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時,應進行規劃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合理確定項目選址布局,避開危險區域。

(二)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隊伍建設。要主動與駐漢各地勘單位協調溝通,爭取地質災害防治專業技術指導,建立與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監測、應急管理和技術保障隊伍,提高地質災害防治隊伍水平。市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充分發揮市級專家庫的作用,加強對縣、鎮地質災害防治隊伍建設的檢查指導,對長期在基層一線從事地質災害調查、監測等防治工作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務、職稱等方面給于政策傾斜,要按照行政國土面積和地質災害嚴重程度合理配備基層國土資源所人員編制。

(三)提升地質災害應急能力。要根據轄區實際進一步完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重視應急隊伍的組織和建設,保證相應數量的技術人員;按照《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陜政辦函〔2010〕142號)要求配置必要的應急車輛、通訊和監測設備,形成軟硬件齊備的高效應急工作機制;要及時組織應急調查和落實搶險隊伍,確保災害發生時能做到“出得去、查得清、報得出、靠得住”,最大限度的消除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四)強化地質災害防范。要充分發揮基層群眾熟悉情況的優勢,大力支持和推進鎮、村地質災害監測、巡查、預警、轉移避險等應急能力建設。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鎮級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的巡回檢查,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企事業單位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要安排專人盯守巡查,并適時組織應急避險演練。對出現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縣級人民政府要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向社會公告并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要組織制定防災避險方案,明確防災責任人、預警信號、疏散路線及臨時安置場所等;遇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及地震災害發生時,要組織力量嚴密監測災、險情的變化和發展趨勢,緊急情況下,鎮級人民政府、基層群測群防組織要迅速啟動防災避險方案,及時有序組織群眾安全轉移,并在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避免造成人員傷亡。

(五)深入開展科普宣傳和培訓教育。各縣(區)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廣泛開展地質災害識災防災、災情報告、避險自救等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全社會預防地質災害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地質災害易發區要定期組織機關干部、基層組織負責人和骨干群眾參加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加強對中小學學生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教育和技能演練;縣、鎮級政府負責人要全面掌握本地區地質災害情況,切實增強災害防治及搶險救援指揮能力。

六、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水平

(一)明確地質災害防治責任。要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共同參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專群結合、群測群防;誰引發、誰治理;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各縣(區)、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建立完善逐級負責制,確保防治責任和措施層層落到實處。

(二)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在地質災害防范和處置中,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篇(2)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及趨勢分析

截止到年底,全市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394處。按規模分:大型10處,中型43處,小型341處;按地域分:新昌縣103處,諸暨市102處,嵊州市95處,上虞市76處,*縣15處,越城區3處。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521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3%。

年,我市受強臺風、強雨雪等極端性災害天氣影響,地質災害明顯多發,全市共發生突發地質災害22起(不包括未造成人員傷亡的小型公路邊坡塌方),比年增加175%,其中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16處。由于預防措施到位、應急處置妥當,未造成人員傷亡。全市因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60萬元,比年減少了15%。

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防范期,今年要特別注意極端性災害天氣在局部造成的強降雨,做好預警預報工作。地質災害易發區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區域,特別是要把各類農村道路邊坡、易發區內的各類農家樂等公共場所及農村居民點作為地質災害防范的重點。

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做好入汛前各項應對工作。各縣(市)都要在汛期來臨前編制年度防災方案,指導本年度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3月中旬前,各地要組織汛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檢查,檢查各災害(隱患)點現狀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充分考慮極端天氣引發重大地質災害險情的可能,對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作必要的修改完善。重新確認應急系統及群測群防網絡人員,確保責任落實,在緊急情況發生時,能迅速響應,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

(二)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建設。各縣(市)國土、水利、氣象等部門要密切合作,互相溝通,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預警體系。落實汛期各項工作制度,汛期值班、災情巡查、災情速報等制度要嚴格執行,做到各地質災害(隱患)點汛前檢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確保一發現險情,立即組織應急排險,防止災情的進一步發展。各地要適時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應急反應系統,全面提高各級政府的應急搶險能力和當地群眾的應急自救能力。

(三)加強群專結合和群測群防建設。抓緊開展新昌縣回山鎮下山村滑坡專業監測省級示范點的建設工作。各縣(市)要建立1?2個地方級地質災害監測示范點,做為各地地質災害監測的樣板工程,實行專業監測與群眾簡易監測相結合,帶動并提高各地的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建立群測群防網絡責、權、利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制定監測工作制度,災害(隱患)點責任人負責定期檢查監測記錄,確保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到位、監測記錄到位;要從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保障地質災害監測人員的工作經費。通過各種渠道,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的業務培訓和知識宣傳,同時發揮監測示范點的教學推廣作用,提升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的監測水平,提高基層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做到明白防災、主動防災。

(四)推進預防為主、治避結合的工作進程。上一輪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到修編期限的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修編、和實施工作;全面調查,制定新一輪防治目標,統籌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快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和搬遷進度,爭取提早實現各地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近期或中期目標。列為省重點的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要按時完成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的全部工作,并把成果應用到當地政府防汛抗災中。

(五)做好工程項目建設中的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建設用地項目中確認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督促工程建設單位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提出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從源頭上減少工程項目引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對引發地質災害的工程項目,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督促責任單位及時治理。

三、地質災害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協調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級政府要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防汛工作的重要內容。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保障經費,推進工作。各縣(市)政府要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要列入當年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對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要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積極向上爭取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和專項資金,按規定落實配套資金,把地質災害防治與水利建設、交通建設、城市建設、防汛抗旱、新農村建設等結合起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篇(3)

關鍵詞:施工企業地質災害預防防治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地質災害防治方針及基本概念

1.1保障責任體系

施工企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必須實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各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自上而下逐級監管的管理機制,并根據自身施工業務板塊進行分類管理。管理工作做到法治化、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和制度化。同時,應實行各級法定代表人(行政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度,按照“誰分管、誰負責”、“一崗雙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有系統、分層次的地質災害防治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目標的實現。總部機關應成立由法定代表人為主任的地質災害防治委員會,下設委員會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所屬單位應成立以各級法定代表人(行政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明確歸口管理部門,建設項目還應根據防治工作需要成立相關職責明確的工作小組。總部各部門按照分工履行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對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預防、治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全面責任;各事業部全面負責管理企業或分管業務板塊的地質災害預防、治理和應急處置工作。所屬各單位(項目)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責任主體,對負責區域及場所的地質災害調查、預防、監測、報告和處置承擔主要責任。并應結合所在地域特性,制定地質災害防治實施細則,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人本單位(項目)安全生產的全過程管理。各單位應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人本單位的年度生產經營計劃中,做到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考核生產工作與災害防治工作“五同時”。

1.2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應履行的職責

(1)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法律、法規、條例、規章和標準。

(2)負責組織編制本單位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及《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開展應急演練活動,組織協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3)負責本單位地質災害防治的排查、評估、監測、預警、培訓及應急響應工作。

(4)負責預警聯動機制的建設及信息報送工作。

(5)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

(6)積極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普及提高員工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知識,增強防災、抗災、救災、避險意識。

建設項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除應履行上述職責外,還應履行以下責任:

(1)主動與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建立聯系,接受其指導,根據其的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施工、生活區域內項目地質安全評估,提出分析評估報告。

(2)落實監測人員,做好監測、記錄和資料上報工作,及時傳遞預警預防信息。

(3)組織開展本項目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核查,并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4)按照上級命令,及時組織員工轉移避災;危急時,直接組織員工迅速避災自救。

(5)監督檢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演練執行情況。

2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制度體系的建設

建立健全符合施工企業實際情況及自身特點的管理制度體系是保證地質災害預防與防治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和根本所在。施工企業所屬單位應依據國家、行業及企業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規、條例、規定,制定本單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

2.1管理制度應包括(不限于)的內容

(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施細則。

(2)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值班制度。

(3)災情險情速報制度。

(4)汛期險情地質災害巡查制度。

(5)應急調查評估制度。

2.2預案編制

各單位(項目)應結合所處地域及場所的地質、氣候等情況,按年度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并依據單位(項目)的實際編制《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對重要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應編制現場處置方案,并認真組織演練。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編制應包括的主要內容:組織機構和職責、主要地質災害的類型與特點、主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威脅對象及范圍、主要地質災害險情的應急處置對策、預警信號和人員及財產轉移路線(避難場所)、主要地質災害災情的應急搶險救援實施對策、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的應急響應和處置程序、宣傳培訓和演練、保障措施等。

各單位編制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應每年進行評估,根據需要適時更新(最長時限不能超過5年,建設項目的預案應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及時更新)。

2.3工作方案編制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編制應包括的主要內容:所處地域及場所易發地質災害概況、防治目標及原則、重點防范區域和場所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建設遭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領導、排查及監測防治原則與職責、具體要求及保障措施、預期效果等。

3地質災害防治的監測、預防與預苦

地質災害防治最重要的手段是建立科學、系統、有效的監測、預防與預警機制。尤其是多數施工企業建設施工項目具有地域跨越性大、人員流動性強、通信條件差等問題,監測、預防與預警機制的完善越發突顯重要。

3.1預防評估與檢查

建設項目應會同有關部門溝通業主和設計單位索取地質資料,并參考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進行項目安全評估及安全設計,辨識、分析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地質危險因素,評估劃定本單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并形成地質災害預防分析評估報告。同時,要定期監督檢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執行情況,落實包括防災組織機構、責任人、報警信號、通信聯絡、緊急疏散撤離路線、避難場所、應急搶險等內容的組織措施,建立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體系。嚴格執行訊期24h值班制度,在遇到強降雨等異常氣候環境時,各單位(項目)應建立保持與國土資源管理、氣象、業主等部門24h災害預警信息定時聯系制度;必要時,安排專項資金,確保及時獲得水文、氣象、地震等信息支持。

3.2監測預普

各級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是地質災害信息的權威機構。各單位應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機制,建立嚴格的預警預防信息傳遞責任制。預警預防信息傳遞必須做到及時、準確,落實到每一位員工(包括分包商人員)。同時,要積極與當地政府、氣象部門、國土資源部門、業主、參建各單位建立災害預警信息共享聯動機制,指定專人負責地質災害預警的信息溝通及傳遞,對地質災害實行動態監控,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對評估劃定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應落實災害監測預警負責人,安排監測人員,進行經常性監測,并做好隱患點的監測、記錄和資料上報,加強對數據和資料的統計分析。危險區域應設置警示標志。此外,要完善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各項準備工作,加強險情排查、巡查工作。認真落實臨時避災場地和撤離路線,規定預警信號,準備預警器具,及時傳遞預警預防信息。

4地質災害防治災情報告

施工企業實行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地質災害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項目部、本單位負責人。各級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按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按時限要求如實報告災害發生地政府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同時逐級上報到企業總部。

5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響應與處置程序

施工企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嚴格執行分級響應,并建立相應的處置程序。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后,受災單位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應立即啟動5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6,組織現場力量搶險救援。現場力量不足時,應就近組織足夠力量趕赴現場支援,并對地質災害現場嚴密保護,對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有足夠的防范措施,防止人員傷亡擴大。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在核實地質災害初步情況后,根據本單位5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6應急響應劃定的預警級別,在向當地政府、國上資源管理部門及上級部門報告的同時,分級啟動預案,進行搶險救援處置。小型地質災害由受災單位做應急響應,并負責處置,企業所屬相鄰單位給予幫助支持。受災單位分管領導或其指定的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并按規定分級上報;中型地質災害由企業各事業部、子公司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做出應急響應,并組織各單位和各方力量進行處置。受災單位第一責任人應立即趕赴現場,指揮協調災害的調查處理,并成立內部調查組,協助政府調查組開展調查。施工企業總部酌情組織調查;大型和特大型突發地質災害由施工企業總部地質災害防治委員會組織應急處置的同時,立即向地方政府及國家相關部委報告,請求支援。

各級類型地質災害搶險救援處置程序執行施工企業總部5地質災害應急預案6規定。中型及以上地質災害發生后,子公司、總部事業部第一責任人或分管負責人、施工企業總部地質災害分管領導及管理部門負責人應趕赴現場指揮協調地質災害的調查處理;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發生后,施工企業總部成立內部調查組開展災害調查,并協助政府事故調查組開展調查;地質災害調查組組長由施工企業總部和子公司、總部事業部或受災單位指定,成員應由地質災害管理部門、監察部、工會等有關部門人員組成。必要時,應聘請有關專家參與調查。

6結束語

隨著中西部開發力度的增大,建設工程項目不斷向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條件越來越復雜惡劣地區展開,地質災害的規模增大、頻次升高、破壞損失日趨嚴重,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將呈持續發展趨勢。防治地質災害是一項系統性、長期繁重的工作,作為施工企業應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預防與防始的重要性,建立科學、有效的防治體系,綜合預防災害與避讓應急措施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篇(4)

關鍵詞 地質 災害 預防

地質災害作為一種阻礙正常經濟建設、危害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主要自然災害,其危害性已日益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那么,如何做好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呢?

一、我國地質災害的特征與危害

地質災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使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資源發生嚴重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地質災害包括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

在我國,大多數地質災害現象都是人為因素引發的,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各種自然災害的1/4至1/5,因此,減少或制止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及時采取地質災害預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國當前減少損失的首要途徑。

由于我國地理位置獨特,地質構造復雜,地球生態環境多變,加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經濟較落后,承災能力弱,所有這些疊加在一起,形成災害類型多、分布廣、頻度高、強度大、影響面寬、損失嚴重的格局。

據資料統計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種類的地質災害在我國十分發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圍約占國土面積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區最為嚴重。

地質災害可分兩大類:第一類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又稱第一環境問題,屬自然地質災害;這些災害不以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轉移;第二類主要是由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稱第二環境問題,屬人為地質災害。這些災害常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益增加,據地質災害成因分析,全國50%以上的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人類行為,尤其是人類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二、地質災害預防的重要性

我國為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地區,每年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數都是人為引發的地質災害。地質災害防治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事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好這項工作人命關天、意義重大,因此切實有效防治地質災害,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地質災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任務,面對性質迥異、危害程度不等的各類突發性地質災害,必須制定出多套應急措施,全方位、多舉措的應對地質災害,從而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力保障各項建設的順利進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

三、提高地質災害預防能力的措施

1、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

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內容可包括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地質災害的種類、防治、預報、報告制度,如何安全選擇村民住宅用地防范地質災害,在雨季如何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理,災害發生時如何處置及應急救災等內容。各地可按當地實際情況,適時公開進行專題學習和培訓活動,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張貼宣傳畫等效方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災減災的相關知識,努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和搶險救災能力。

2、建立氣象預報預警制度。

地質災害的發生大多與強降雨有關。建立氣象預報預警制度,主要起警示作用,提醒被預警區的人員在下雨的時候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降雨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其作用類似于雨天提醒大家帶把傘。為此,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的建設與維護工作,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開展實際降雨量監測,一旦發現實際降雨量將要達到地質災害發生的臨界值,立即通知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居民采取措施,及時預防避讓,減少損失。

3、建立群測群防體系。

群測群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也是實踐證明的、現階段我國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災減災手段。必須動員民間力量,也就是發動群眾搞好群測群防,及時發現災情,及時上報災情,及時處理災情。群測群防如同在地災危險區增加了成千上萬個“災害預警器”,有利于地災防治工作的全方位開展,有利于提高防災減災效率和效果。要著手建立災害預防體系,逐級落實責任,明確遇到什么情況要上報、報到哪兒。遇到緊急情況,按照事先約定的方式,比如敲鑼打鼓或高聲吶喊,盡量減少人員傷亡。

4、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絡。

不少地質災害由降雨誘發,為此由國土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聯合開展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是對地質災害進行區域性的預測預報。因此,根據降雨氣象預報,結合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條件,可以對那些主要由降雨誘發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預報。由于氣象部門的監測點多集中在市區和平原,在山區的監測點相對少。而地質災害多發在山區,建立地質部門自己的降雨監測點迫在眉睫。

5、加強地質災害工程實踐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適用條件及方式:大多數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質滑坡,選用滑坡后緣地表排水、前緣支擋或削方減載護坡等工程措施較為適應。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樹造林,種草護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應用范圍廣、投資省,能促進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條件,防治作用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需較長時間才能發揮其效益。根據調查區地質災害特點和自然經濟條件,泥石流區,地面塌陷區及水土流失區應采取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防治措施,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和經濟損失。

(3)避讓措施

篇(5)

Abstract: The abundant precipitation, surface rock fragmentation and the hidden poi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Bijie make the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work very severe. Through summing up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other problems in Biji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Bijie 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Bijie.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m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among departments, deepening publicity and training,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scientific and dynamic monitoring to study the types and relationships of various disasters,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human, economic,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nditions, integrate a variety of means to carry out all-round, multi angl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Bijie.

關鍵詞:地質災害;畢節市;措施;形勢

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Bijie;measure;situation

中圖分類號:P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3-0186-03

0 引言

在國家及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貴州畢節經濟飛速發展,從原來的無鐵路、高速、機場,到現在的高速鐵路、貨運鐵路大力建設、“縣縣通高速”、擁有年吞吐量40萬人次的民用機場。但是,隨著工程建設日益增長,人為工程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逐年增多,同時,畢節市豐沛的降水、地表巖性破碎及較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使得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勢較為嚴峻。本文通過總結畢節市地質條件、現狀特點,分析面臨的形勢,提出加強部門合作、深化宣傳培訓、增加資金投入、科學動態監測,制定有效策略,研究各災害類型及聯系,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經濟、技術和科研條件,整合各種方法手段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治理思路,使災害防治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正規化、規范化、定量化、精準化和實用化。

1 地質災害防治現狀

2014年-2016年間,全市共發生地質災害32起,使1589人受災,因災死亡38人,受傷13人,直接經濟損失2366萬元。其中,自然因素誘發地質災害23起,人為因素誘發9起。

截止2016年12月,全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50處,其中:包括滑坡356處、崩塌269處、不穩定斜坡155處、泥石流16處、地面塌陷147處、地裂縫7處(餅狀圖)。受威脅人數94301人,潛在經濟損失約32.4億元,受威脅學校10所,其中:特大型8處、大型22處、中型260處,小型660處;人為引發的224處,自然因素引發的726處。

2 地質條件

2.1 氣象

全市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101.8~1780.2小時,年平均氣溫10.5~15.0℃,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無霜期205~297天,四季分明,清涼宜人。

2.2 水文

畢節市屬長江流域,區內河流分屬烏江、赤水河及橫江水系三大水系,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93條,100平方公里的有80條,總流量128.2億立方米。河流岸坡陡峻,大多在60°~80°,少數35°~45°,河流總的特征是河道落差大,迭水瀑布多,枯、洪流量變化大,陡漲陡落突出,市內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較豐富,但地下水埋深較大,地下水的類型有巖溶水和基巖裂隙水及分布零星的松散層孔隙水。

2.3 地形地貌

畢節市地處滇東高原向黔中高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最高處小韭菜坪海拔2900.6m,東部最低處赤水河處海拔457.0m。赫章縣的西部平均海拔在2000~2400m之間,屬高原、中山地帶,為境內第一級階梯;赫章縣東部、七星關區、大方縣、納雍縣、織金縣西部平均海拔在1400~1800m之間,屬中山地帶,為境內第二級階梯;金沙縣、黔西縣和織金縣東部平均海拔在1000~1400m之間,屬低中山丘陵地帶,為境內第三級階梯。

2.4 地層巖性

畢節市出露的地層,主要分布有三疊系、二疊系、侏羅系,寒武系、侏羅系次之,元古界的震旦系、古生界的泥盆系、中生界的白堊系在畢節轄區邊界偶有分布,第四系普遍分布在地表表層。

2.5 水文地質條件

根據全市的地層巖性、含水介質及地下水動力條件,地下水類型可分為碳酸鹽巖巖溶水、基巖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三類。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的滲入補給,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碳酸鹽巖巖溶水,其次為基巖裂隙水,局部為松散堆積層孔隙水。

3 地質災害防治面臨形勢

豐沛的降水、地表巖性破碎及較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使得畢節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勢較為嚴峻。

3.1 地質災害點多面廣,防治資金投入過大

畢節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數量多、分布廣,是貴州省地質災害較多的地區之一。地質災害隱患點多分布于貧困偏遠山區,交通條件落后,為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增加了難度。目前,地質災害防治資金仍以政府投入為主,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還未形成政府、企業及個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格局。地質災害隱患以中、小型為主,規模小、危害大,市縣兩級財政壓力較大,因地質災害項目管理條件限制,申請上級補助資金較為困難,造成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治理進度緩慢,仍有大量群眾飽受地質災害威脅之苦。

3.2 地質環境脆弱,人類工程活動強烈

畢節市地處滇東高原向黔中高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質環境脆弱,地形地貌起伏大,地形切割強烈,地層巖性破碎,是地質災害的易發區和高發區,根據《畢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6年-2020年)》:“十三五”期間,畢節市將大力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旅游、大健康“四大鷴孕卸”在未來幾年,隨著畢節市開發建設、脫貧攻堅等活動的開展,人類工程活動較以往強烈,極大地增加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3.3 極端氣候天氣的影響,技術力量薄弱

根據近年的氣候變化總結規律,畢節市極端氣候天氣仍將持續,使得地質災害的突發性更加突顯,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較大,對畢節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畢節市在全國率先成立專門從事地質災害防治防治工作的機構,全市應有從事地質災害預防和處置工作的人員共108人,但由于工作需要,目前只有63人專職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業技術人員僅6人,雖然畢節市有眾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單位對口協作,但因技術人員仍然較少、工作經費短缺等因素,難以開展較為專業化、全覆蓋的地質災害隱患巡查、排查及復查工作。

4 防治措施

畢節市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雖然形勢嚴峻,面對的困難多多,但任然在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做了大量工作。

4.1 依法依規,統一領導,加強部門合作

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在嚴格貫徹執行、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同時,結合畢節市實際,認真制定適合該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成立畢節市地質災害預防和處置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明確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在地方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會同環保、水利、氣象、交通、工能、民政等委員會成員單位,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部門間信息資源利用,實現信息共享,發揮綜合優勢,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4.2 群測群防,加強宣傳教育

地質災害防治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防治方針,依靠人民群眾和專業技術力量建立完善的群測群防體系,全面落實監測預警的防災責任人,形成完善的群測群防網絡,合理控制和規范人類生產活動,采取綜合措施防止地質環境惡化和破壞,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發生各類地質災害;利用多種形式、多種媒體開展通俗易懂的法治教育和科普宣傳活動,增強全體民眾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的法律意識,提高防災減災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履行法律義務、承擔法律職責的自覺性。

4.3 落實防治經費

依據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負總責的原則,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基金,實行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及時撥付和配套地質災害專項資金;努力爭取扶貧移民資金,多方面籌集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將地質災害治理與移民搬遷相結合,切實解決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且急需易地搬遷人員的安全,對因人為工程活動誘發和加劇的隱患點,嚴格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統籌資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進行綜合治理,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14年畢節市獲得中央財政項目3個,中央投入資金3720萬元,目前,項目正有序地施工及后期工作,屆時將使699戶3532人免受地質災害威脅2015年,在貴州省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省、市、縣三級按一定比例投資解決全省危重地質災害隱患點,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截止目前,畢節市共獲得全省三年行動計劃立項項目34個,獲得省級資金7353萬元,防治工作結束后將使11411人免受地質災害威脅。

對現存隱患點中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大量傷亡和財產重大損失且治理費用又遠小于預期損失值的隱患點,依據輕重緩急,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實施治理工程,保護地質災害威脅區內的城鎮、工礦企業、重要設施及重要居民點等的安全,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于結構復雜、變形劇烈、實施工程治理經濟上不合理或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實施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體,建議采取搬遷避讓。

4.4 加強監測

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但大多數在成災前都具有一定的前兆,優質的監測數據或現象給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提供依據,同時也能在災害發生前做出正確的決策,使受威脅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從2015年起,畢節市按照省、市、縣分級負責的原則全面落實因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但業主滅失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補助經費,大大增加監測人員積極性,使其勞有所得。

4.5 編制防治方案、應急預案

每年各級人民政府會根據防治工作實際,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指導每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為地質災害防治指導性文件,并公示各委員會成員單位主要聯系人等信息。

畢節市2016年根據全省要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并頒布實施,明確各委員會成員單位職責及如發生災害時如何應急處置等,各個縣(區)也同樣制定縣級應急預案。畢節市還要求各隱患點編制應急預案,并每年都要進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以檢驗預案的可操作性及實用性,確保群眾在發生災害時明確撤離信號、逃生路線及安全避險場所等基本信息。

總之,雖然畢節市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嚴峻,只要制定有效策略,研究各災害類型及聯系,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經濟、技術和科研條件,整合各種方法手段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治理。同時,需要工作細致深入,盡量避免失誤,盡力保證地質災害威脅范圍內人民生命安全,減少財產損失,讓災害防治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正規化、規范化、定量化、精準化和實用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規劃(2013-2020年)[R].北京,中A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3.

[4]貴州省人民政府.貴州省“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6-2020)[R].貴陽:貴州省人民政府,2016.

[5]畢節市人民政府.畢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R].畢節:畢節市人民政府,2016.

篇(6)

 

復興鎮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復興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區)委會、各相關單位:

《復興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鎮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復興鎮人民政府

                2021年1月3日

 

復興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認真做好我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根據《貴州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依照《赤水市地質災害防災方案》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9年地質災害災情簡介

復興鎮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有凱旋村榜上、桐梓圓滑坡,張家灣崩塌、轉石奇觀崩塌、風溪老村組崩塌。一般隱患點的有長江村上焦巖、凱旋村水壩,涼江村大營盤,較小的隱患是各村突發性的分散性的小面積的垮塌,誘發因素主要是自然災害降雨,其次是人類工程活動。2020年,較大型和中型地質災害未發生,較小的突發性分散性的崩塌各村均有發生。

二、2021年地質災害預測預報

2020年我鎮地質災害的易發區主要分布凱旋村榜上、桐梓圓和張家灣片區及新建通村公路通組公路邊和其他重點工程修建地區等地質環境脆弱及人類活動頻繁的部分地區。其中,今年地質災害隱患嚴重的點是:凱旋村榜上、桐梓圓——滑坡和風溪村老村組沿赤習路崩塌。

三、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根據2020年冬季以來地質災害巡查和排查的情況,一是凱旋村榜上桐梓圓地質災害隱患點。二是風溪村老村組沿赤習路危巖崩塌。三是在新建通組公路旁和一些地方高位隱蔽性地災和高切坡建房作為2021年度我鎮重點監測區域。同時按程序完成轉石奇觀崩塌、風溪二期等地災項目的治理徹底消除隱患。加大受地災威脅避險移民的搬遷工作,力爭應搬盡搬。

四、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措施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在具體管理工作中,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抓好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管理工作;堅持地質災害“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由責任單位承擔。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列入當地人民政府的財政預算,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或單位進行治理。我鎮地質災害點多、分布面廣、危害性大,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防治結合、群測群防”原則,實行鎮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具體管理,單位為主負責的管理辦法,力爭把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及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一)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的要求,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特殊性、危險性和危害性,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政府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編制和及時轄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落實領導責任制,做到層層負責,分級管理;積極籌措資金,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納入政府預算;督促各相關部門展開地質災害的檢查工作,切實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一旦發生地質災害,迅速組織有關部門趕赴現場,采取緊急防災和應急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二)明確責任,加強配合,共同做好防治工作

1.自然資源所職責

自然資源所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巡查監督工作;參與地質災害發生后的災情調查,了解災害發生原因、發展趨勢,及時匯總統計上報地質災害情況,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負責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的編制起草。

2.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和交管站職責

(1)因工程建設活動所造成的地質災害及隱患的防治工作,落實防范措施,在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臨災預警信號,一旦發生險情,及時趕赴現場,對隱患點采取措施,排除險情;負責及時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居民危房的鑒定工作,安置房規劃起草,質量監管工作;負責本系統、本單位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協助、配合自然資源所進行地質災害的調查處理工作。

(2)交通沿線地質災害險情巡查、排查工作,編制公路沿線重要隱患點防災預案,對其災情發展情況進行監測、監管、群防群測;施工單位落實防治責任人、監測責任人、以及臨災預警信號,必要時采取關閉危險路段的措施;負責管理公路建設工程中誘發的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公路沿線發生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與調查處理工作。

3.農業服務中心、水務站職責

開展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及險情的巡查和排查,組織開展發生在江河岸坡、水利工程、水電站大壩等的地質災害隱患的群測群防工作,督促落實防治責任人、監測責任人,設立警示標志,以及臨災預警信號;負責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江河岸坡、水利工程、水電站大壩等發生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與調查處理工作。

4.學校職責

開展學校教育活動區地質災害隱患及險情的巡查和排查,編制中、小學校等管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組織檢查在學校范圍內所發生的地質災害隱患的群測群防工作,設立警示標志,制定撤離路線,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并在師生中廣泛宣傳《地質災害條例》、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提高師生的防災意識;負責管理學校工程施工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監督治理;負責學校范圍內的地質災害事件的報告、調查處理工作。

5.林業站職責

負責生態林區、經濟林區、防護林區的地質災害進行巡查和排查工作,設立隱患點警示標志,督促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以及臨災預警信號和人員財產撤離的組織實施;積極開展監測系統和監測網絡的建立,督促監測措施的落實;負責解決落實受災害群眾重建家圓所需的木材計劃報批。

6.財政所職責

負責調撥、籌措地質災害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對用于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及工程治理等的專項經費使用進行財政監督。

7.社事辦職責

負責對遭受地質災害的災民救濟和安置,做好地質災害救濟經費項目的申報工作。

8.派出所職責

負責組織公安干警及時趕赴地質災害現場維護災區社會治安,保護災區人民群眾財產不受損失。

9.衛生院職責

負責組織醫務人員及時趕赴地質災害現場,了解醫療災害造成的受傷群眾,使受傷群眾及時得到醫治,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并做好災區傳染疫情的防治工作。

10.科教中心職責

負責在鎮轄區內宣傳《地質災害條例》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群測群防、避讓與治理相結合,使地質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11.各村(社區)職責

各村(社區)要在本區域內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和鎮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配合政府開展組織地災應急演練特別是加大對列入市級地災隱患臺帳的風溪村和凱旋村的檢查、排查,并定期在區域范圍內開展地質災害巡排查工作,分析地質災害易發生的地方及時上報,對隱患點必須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監控制度,凱旋村配合今年實施的轉石奇觀片區崩塌治理工程。提高廣大群眾的群測群防和防災意識,降低或避免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特別汛期(4月到9月底)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時期,上述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自己的職責,按責任包保的要求,“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早布置、早行動,務必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此頁無正文)

 

篇(7)

一、2014年全區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分析

我區系丘陵地形,地面起伏大,背斜陡急帶巖層傾角大,鄉鎮和街許多地方起伏較大,巖層穩定性較差,易發生山體滑坡和危石崩塌等地質災害,就其誘發因素多為降雨量集中、持久或人為活動不當。根據氣象部門2014年氣候趨勢預測:我區2014年總降水量比2012年偏少,與多年同期平均值基本持平,為750mm左右;汛期旱澇交錯,有中等強度的夏旱,有一般性的伏旱,干旱比2012年偏重;主要降雨時間為5—9月,預計5月份降雨量60-80mm、6月份降雨量180-220mm、7月份降雨量140-160mm、8月份降雨量220-260mm、9月份降雨量70-90mm。上述5個月為我區地質災害的主要發生時段。

二、2014年地質災害防御重點

(一)重點防御區域

1.黃桷坡斷裂帶:

2.河谷岸邊陡坡帶:

3.巖層穩定差易滑坡地帶:

(二)重點防災點

2014年汛前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出的36個地質災害隱患點。

(三)重點防御時間

1.春、秋綿雨期。綿雨季節,雨水長期浸潤巖土或沿巖石裂隙滲透,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和巖石垮塌。

2.夏季暴雨期。山洪和洪水暴發,容易造成河岸陡巖垮塌危巖危石滑坡、墜落。

三、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加強地質災害的監測與防范工作,區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鐘向林同志兼任,各鄉鎮、街道及區級相關部門要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充實和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人員,構筑區、鄉(街道)、村(社區)防災網絡體系,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使防災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1.區發改局

(1)負責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對選址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工程建設項目,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不予批準或者核準其可行性研究報告。

2.區教育局

(1)組織排查學校地質災害(隱患)點,并對威脅學校安全的地質(隱患)點落實險情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等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

(2)負責督促各學校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工作,普及中小學生地質災害防范知識。

3.區財政局

(1)負責按照國家和省、市、區有關規定,把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專項資金,用于地質災害群防網絡體系的建立和維護,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勘查設計和工程治理等。

(2)對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4.區城鄉建設住房保障局

(1)負責對因建設而形成或存在安全隱患的高坡、陡崖進行監督管理。

(2)組織開展因工程建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監測。

(3)制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等工程建設誘發地質災害的應急排危方案并監督實施,負責組織開展相關治理工程竣工驗收工作。

(4)指導監督相關房屋開發、建設單位在規劃和建設工作中開展相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5)評估、核實、統計因地質災害引發的危房情況。

5.區交通運輸局

(1)組織本行業本部門地質災害調查、汛期地質災害檢查和地質災害專項治理;負責全區縣道及以上公路沿線及兩側地質災害隱患的治理,落實險情排查、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等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檢查與維護危險路段安全標志,督促公路部門有關單位加強巡查排查,及時發現公路安全隱患,并立即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督促因公路建設引發地質災害的責任單位對地質災害進行治理,督促業主落實險情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等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

6.區水務局

(1)及時向區政府、各鄉鎮政府和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提供汛情、水情、雨情等實時信息,并向公眾提供相關信息。

(2)組織本行業本部門地質災害調查和汛期地質災害檢查;負責對水庫周邊、水利設施沿線地質災害的巡查排查,發現隱患或險情時,應及時落實監測、巡查,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組織本行業本部門地質災害專項治理。督促因水利工程施工引發地質災害的責任單位對地質災害進行治理,督促業主落實險情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等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

7.區安監局

督促礦山企業安全開采、科學堆放尾礦,防止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落實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

8.區國土資源局

(1)負責全區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2)組織編寫區本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報區政府批準實施,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3)組織相關部門在汛期期間進行地質災害汛期檢查,指導、監督做好汛期內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工作。

(4)對較大級地質災害(包括突發性地質災害)組織專家和專業單位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方案。

(5)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工作。

(6)指導群測群防,組織監測員的培訓,核準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界定地質災害治理責任。

9.各鄉鎮、街道辦事處

(1)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健全鄉(街道)、村(社區)、組三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監測網絡,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監測責任人,落實各項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責任。

(2)組織基層群眾及相關單位認真開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定期檢查和監測管理工作,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設立警示牌,并立即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即按速報制度規定程序上報,并迅速撤離可能遭受災害的人員和重要物資。

(3)負責編制轄區內已確認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單獨防災預案,并安排專人定點、定時監測記錄,按時報告。同時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發放到監測責任人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由監測責任人和監測員對危險區內的群眾宣傳避險常識,告之報警信號、受災時撤離路線、疏散順序和避險安置點,并向當地群眾公示。

(4)臨災時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組織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助的部署和協調工作,組織受災群眾的避險安置和搬遷工作。

(5)負責治理轄區內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

(6)負責轄區內災情、隱患點的統計和上報。

(7)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

10.其它各有關部門:

(1)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服從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

(3)發生地質災害災情或者險情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應急工作。

(二)強化措施,確保安全

1.“以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是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原則,各鄉鎮、街道和區級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認識,編制完善本轄區、本部門的防災預案,建立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同時要嚴格執行災情速報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办公室撕开奶罩揉吮奶头h文视频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口述他用舌头给我添高潮|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国产乱国产乱老熟300部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97午夜理论片在线影院|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水卜|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md传媒视频| 熟女少妇丰满一区二区|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免费看黄a级毛片| 最好免费观看高清视频大全| 粗大挺进尤物人妻中文字幕 | 他一边曰一边吃我奶小说免看| 性aa无码天堂| 人人看片人人看特色大片| 又硬又粗又大又爽时间持久|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大尺度无遮挡激烈床震网站|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尤物|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伊人涩涩涩涩久久久av| 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 伊人www22综合色|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被群cao的合不拢腿h纯肉视频|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