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

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08 15:3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

篇(1)

[關鍵詞] 網絡經濟環境;會計基本假設;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一、會計假設的內容與含義

會計主體假設:會計上假設企業法人是一個獨立的實體,會計關注的中心是企業而不是業主、合伙人。會計主體假設產生的原因在于恰當地維護業主投入到企業的資本的需要。

持續經營假設:即假定每一個企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會面臨破產和清算,因而它所擁有的資產將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擔的債務,也將在同樣的過程中被償還。若企業不能持續經營,就需要放棄這一假設,在清算假設下形成破產或重組的會計程序。

會計分期假設:這一假設規定了會計對象的時間界限,將企業連續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若干較短時期,以便提供會計信息,是正確計算收入、費用和損益的前提。

貨幣計量假設:這一假設規定了會計的計量手段,指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可以通過貨幣反映。它暗示含了兩層意思,即幣種的唯一性和幣值的不變性。

二、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現狀

目前,傳統會計假設的市場競爭力不容樂觀。因為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互聯網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企業的會計假設也是如此。多年以來,雖然國內外相繼頒布了許多會計假設的文獻,但是在許多概念還非常模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會計假設降低了自身的發展水平與競爭能力。

網絡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對會計假設還缺乏大膽的創新,沒有真正將網絡技術融入到會計假設的發展中。這不僅會阻礙會計主體的發展,而且對于企業的經營假設來說,也缺乏明確的經營目標與企業的發展愿景。同時,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基本假設持續經營理念還是相對落后的,包括會計分期、會計核算以及貨幣計量、貨幣政策等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所以,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基本假設發展要對癥下藥,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網絡經濟環境對會計基本假設局限性的影響

(一)對會計主體的影響

如今,網絡技術已經應用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然,對會計基本假設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會計主體的影響,另一方面就是對企業經營假設的影響。首先,網絡經濟環境對會計基本假設中會計主體的影響。所謂會計主體,針對的對象大部分就是經營性企業,網絡經濟的發展,使企業的會計假設中的會計主體逐漸呈現出了兩大特點,就是電算化與網絡化。一方面,電算化就是應用于會計賬目的各種核算工作,可以通過開發一定的財會軟件從而提高會計核算過程的準確性,節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另一方面,網絡化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企業會計的工作效率,不僅能利用網絡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還可以通過網絡技術提高會計信息或者數據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同時,在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主體也就是大部分經營性企業都會在根本上提高自身對企業賬目以及資金的清晰度,無論是對于管理者,還是對于員工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對會計基本假設工作也有著很好的引導意義。

(二)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

任何企業在其經營的過程中,企業內部的各個因素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每個部門之間也都是需要相互協調的,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可以與網絡技術的發展相結合。例如,企業對于產品的經營,可以通過網絡宣傳來加強它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并且可以同時進行線上銷售與線下銷售,不僅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經營產品的了解度,也可以進一步拉動消費者,占領市場,增加企業的收益。由此可見,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基本假設發展對于企業的持續經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四、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基本假設局限性的發展問題

(一)會計主體不明確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基本假設發展的最根本問題就是會計主體不明確,因為對于不同的會計主體來說,企業的經營類型以及規模也不一樣,不同的會計主體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核算要求,例如,非營利組織作為會計主體,劃分比較明確,核算比較簡單,相反家庭經濟作為會計主體,劃分比較單一,核算更為簡便。所以,目前會計主體不明確問題對于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長期下去就會導致會計核算內容的混亂,缺乏會計賬目的清晰性,這對于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又是一大難題,因此,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基本假設必須要明確會計主體。

(二)持續經營理念相對落后、缺乏創新

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基本假設發展中企業持續經營理念相對落后,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由于以下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企業受傳統經營模式與經營理念的影響,原本的、固有的思想禁錮了企業的創新發展,并且企業的管理者會考慮到經營理念創新的風險性,所以為了企業穩定的經濟收益,不敢對經營理念進行大膽的創新;二是會計基本假設中企業經營理念的創新程度也受到了管理者自身管理能力與創新水平的影響,因為管理者是整個企業發展的核心領導,管理者的思想與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企業的發展水平,所以如果企業的管理者缺乏豐富的知識與經驗,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自身的長遠發展。所以說,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基本假設,企業管理者要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與大膽創新作為自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會計分期不明確、會計核算效率較低

網絡信息化的到來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企業利用網絡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然而,目前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恰恰缺少了對網絡經濟環境的合理運用,導致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出現會計分期不明確,會計核算效率較低的問題。

所謂會計分期就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而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的計量尺度為基礎,進而對會計主體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會計工作中記賬、算賬、報賬的總稱。所以說,會計分期是會計核算假設的一方面。然而,目前,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中會計分期不明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每個階段、每個時期的會計核算工作目標不明確,很容易出現重復核算工作以及遺漏核算工作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響了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最終也阻礙了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

五、網絡經濟環境對會計基本假設的創新對策

(一)會計主體假設創新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發展好會計基本假設,首先就要解決影響其發展的根本問題,即會計主體不明確的問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企業在網絡經濟環境下做出會計主體假設創新。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現在大部分經營性企業的發展不僅僅只局限在自身企業的發展中,每個企業的管理者都需要對會計主體進行對外的開放,打破傳統的封閉模式,真正推動企業走向市場;另一方面,會計主體假設的創新離不開網絡技術的應用,如今,虛擬化的世界是大多數人非常喜愛的,所以會計主體假設的創新也要適應這一潮流,加強虛擬化建設。因此,會計主體假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對外開放與網絡虛擬化的正確運用,這對于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基本假設發展有著積極地推進作用。

(二)持續經營假設創新對策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持續經營假設。例如:我國在濟南地區的輕騎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該企業在2001年中,企業的收益逐漸下滑,并且這一問題的出現對公司造成了嚴重的虧損,并且在2001年年末,該公司向母公司借款高達80000萬元,并且虧損了人民幣大約60000萬元,這對于濟南輕騎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來說是一大發展難題。隨后,企業的管理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最終做出了持續經營假設創新來挽救企業的發展,持續經營的假設創新使會計核算在企業正常的經營生產活動下有效的進行,雖然不能徹底解決企業的發展問題,但是在根本上穩定住了企業的正常收益,該企業會計相關的要求、程序與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礎上,保證企業避免破產。由此可見,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需要企業的管理者進行持續經營假設的創新,擺脫傳統經營理念的束縛,大膽創新,同時,企業的管理者還要進一步學習管理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還可以借鑒優秀的管理方法,對外學習先進經驗,最后根據自身企業的具體發展狀況,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最終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為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

(三)會計分期假設創新對策

會計分期假設是建立在貨幣計量點上的,所以想要明確會計分期,首先就要完善貨幣計量,因為通過貨幣計量可以真實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這對于會計分期的假設是非常有利的,有利于會計假設確定每個時期的會計工作。同時,為了適應網絡經濟的要求,還要盡量縮短會計分期使間隔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時的企業財務信息,進而可以讓企業會計的各個部門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有著更深的了解與掌握,也便于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工作協調性,從根本上提高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此外,會計分期假設一定要充分利用網絡經濟環境下的電算化與網絡化,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而為會計信息的傳遞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也可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準確性、透明性。所以說,會計分期與會計核算在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假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有處理好會計分期與假設的發展,才會提高會計核算的效率,進而完善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將其與網絡經濟真正的融合起來。

六、總結

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是當今社會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這是時代進步的體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會計基本假設的發展就務必要適應這個潮流。雖然目前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基本假設還存在許多實質性問題與現實的局限性,但是只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突破傳統的會計發展模式,創新會計主體、創新持續經營假設、完善會計分期與會計核算,進一步解決好貨幣計量與貨幣政策問題,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假設就會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時,要將網絡經濟與會計假設融合到一起,就要加強對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軟件設施,為會計基本假設工作建立良好的網絡環境,進而從根本上推動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基本假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陳欣.信息技術驅動會計創新模式探析[J].中國商論,2015(28)

[2]吳佳林.會計理論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的運用――以企業合并準則為例[J].企業導報,2015(23)

[3]羅桂蘭.網絡財務對傳統會計理論及實務的影響[J].科技經濟市場,2016(4)

篇(2)

關鍵詞:環境會計基本假設核算原則

一、環境會計發展歷程與現狀

(一)環境會計在國外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環境會計的產生源于經濟發展所造成的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及資源枯竭現象。1971年,比蒙斯(F.A.Beams)發表了《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1973年,馬林(J.T.Marlin)發表了《污染的會計問題》。以這兩篇論文為代表,研究生態環境的成本和價值,提供生態變化會計信息的環境會計開始受到人們關注,從此揭開了環境會計的研究序幕。1987年,聯合國環境發展委員會發表了著名報告――《我們的共同未來》;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國家首腦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環境的綱領性文件。這些報告和文件的發表,使環境會計受到國際會計界的廣泛關注。1998年聯合國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該公告從公告的范圍;環境成本、環境資產等的定義;環境成本、環境負債、補償的確認;環境負債計量及環境信息批露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國際社會積極推動環境會計的發展,各國政府也紛紛研究建立本國的環境會計。美國聯邦環保署、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證券交易委員會、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等都在進行環境管理會計、環境支出、環境負債與環境業績報告等方面的研究,為環境會計的研究和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已形成的環境會計文獻有:美國的《石棉清理成本的會計處理》、《處理環境污染成本的資本化》、《環境負債會計》以及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第92號專門會計公告;加拿大的《環境成本與負債:會計與財務報告問題》、《環境績效報告》、《加拿大環境報告:對1993年度的調查》。西歐和北歐國家也開展了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規定和鼓勵企業對環境信息的披露,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日本環境廳(現改為環境省)等組織于1999年始展開了關于“環境會計系統”的研究,并于1999年了“關于環境保護成本的把握及公開的原則”的規定;2000年了“關于環境會計體系的建立”,該文件不僅對環境費用、而且對環境效果的計量進行了詳細說明;2001年環境省“環境報告書準則(2000年度版)――環境報告書制作手冊”。此外,這些國家的企業還進行了對外環境報告的編報。目前企業實務界、學術界與有關國家政府、國際組織關于環境會計的研究正在積極開展中。

(二)環境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我國對西方環境會計思想的介紹和認識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1992年葛家澍教授發表的《九十年代西方會計理論的一個新思潮――綠色會計理論》一文,首次將環境會計理論引入了我國,介紹環境會計的目標、環境項目的確認,這在我國會計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之后我國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者開始致力于這一領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績。我國部分企業開始引入環境會計的核算,但由于基礎理論以及計量、計價問題的限制,還僅限于在一些突出的環境問題上的一些簡單披露,如環境問題引發的支出和收益等與財務狀況相關的事項并不系統。為了推廣和發展我國的環境會計,我國于2001年成立了中國會計學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并召開了首次學術研討會,從宏觀和微觀、國內與國外、核算與控制、會計與統計、規范與實證的結合上就環境會計的理論與實務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我國各方面的專家、環保積極分子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對環境問題、環境會計問題進行探討,對我國環境會計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為我國環境保護和環境會計的進一步研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這還遠不夠,在我國實施環境會計尚有大量的問題需要研究,尚需經歷比較漫長的道路。研究環境會計與研究會計領域的其他問題一樣,首先必須明確其基本假設、核算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但環境的“無價值”以及難以計量的特性,是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的瓶頸,限制了環境會計的發展。

二、環境會計基本假設

(一)環境會計的基本假設原則環境會計的核算對象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復雜的變化過程。為了能夠保證環境會計的核算有統一合理的前提,必須對不斷變化的環境與會計之間的復雜關系進行合乎邏輯推理和判斷,即提出科學的基本假設。建立在傳統會計基礎上的環境會計,其基本假設應該是什么樣的;有無特殊的、區別于傳統會計的基本假設。對此,國內不少學者進行過有益的探討學者們的看法不一,存在多種觀點,大都主張重新構建,并強調環境會計的特殊假設,主要包括擴展的會計主體假設、計量單位多元化假設、可持續發展假設、環境價值假設、受托責任假設和環境資源稀缺性假設等。也有個別學者提出環境會計并沒有區別于傳統會計的特殊假設。在這方面的研究中,有些基本假設在文獻中提到的次數較多,也得到了大多數會計學者的認可,但分析論述差異較大,如會計主體假設、多元計量假設、會計分期假設;有些假設則因論據不太充分,尚未得到一致的認可,如受托責任假設和環境資源稀缺性假設等。筆者認為,環境會計的基本假設應繼承傳統會計假設,同時又必須研究對象的特點賦予其新的內涵。

(二)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是對某一實體的核算范圍從空間上進行有效界定。每一個會計主體在從事自身活動的同時,不僅要與其他會計主體發生一定的經濟關系,還可能對其他主體或社會的其他方面產生影響,即具有經濟外部性特征,環境會計尤其如此。現實生活中由于環境污染等導致了外部不經濟性,但由于環境本身難以通過交易價格確切反映,使得現有的會計體系對此無法反映,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使用者對特定主體環境信息的需求。環境會計中的會計主體假設要求會計主體不僅要報告自身的經濟性,還應將其承擔的環境責任和自身行為所導致外部不經濟等信息包括在內。環境會計的主體假設,在繼承傳統會計中原有精神的基礎上,還必須賦予新的含義。首先,將會計主體置于環境系統中,將環境資源的價值損耗及補償納入環境會計核算體系之中。企業所控制的經濟資源,決不僅是傳統觀念上的人造資源,生態環境也是一種寶貴經濟資源,企業也必須承擔來自于法律的、道義的以及其它方面的對環境資源的責任,企業應認真履行這種責任并將履行情況向有關方面作出報告。其次,會計主體雖然界定了會計核算和報告的范圍,但是經濟外部性特征決定了任何一個主體在從事自身活動的過程中都要與別的主體發生各種關系,對生態環境造成各種影響。當企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影響其它企業的正常經營,或影響周圍居民的健康狀況時,顯然僅將會計核算局限于會計主體本身所擁有的資產已不適宜,而應將這種由該會計主體的行為所產生的對環境資源的影響包含在會計核算對象之內,這樣才能不脫離會計的基本目標。即要求企業核算和監督的不僅是其自身經濟活動,還要核算和監督企業在環保環境下,生產的

環境產品所帶給企業的損益以及企業所承擔的環境責任。環境會計的主體假設已經突破了由所有權特性導致的企業主體這一狹隘范圍,實質上已延伸到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即企業必須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

(三)可持續發展假設 傳統會計持續經營假設假設企業將繼續存在下去,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清算解散,企業的各種資產將被正常耗用、出售。但該假設忽視了企業資源與生態人文環境資源的關系,忽視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對企業環境資源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容易導致企業成本外化,收益內化,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失衡,眼前利益與未來利益失衡。所以,在環境會計中將持續經營假設進行拓展,將其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的未來――隊一個地球到一個世界》報告中,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在不危及后代人滿足其環境資源需求的前提下,尋求滿足當代人需要的途徑。”因此,環境會計中的可持續發展假設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正常情況下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既定的目標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面臨破產、清算,直到實現企業主體的計劃和完成受托責任為止,這與傳統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一致。二是指環境資源的消耗、補償循環是可持續的,即假定環境資源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在不斷補償的前提下實現良性循環,從而保證可持續發展。上述兩方面關系密切,會計主體的經營方針和目標必須符合國家的環境政策,企業在其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要承擔相應的環境責任,保證資源的良性循環。如果自然資源開發過量、生態資源的降級加劇,會計主體無力承擔環境責任,那么,其經濟活動將被迫停止;如果環境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則可持續進行下去。可持續發展假設可從以下方面理解:首先,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三方面以及相互間的高度統一和協調,其中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主導。按照可持續發展理論,社會總資本是由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環境資本構成的。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社會總資本的非減或增值,充分條件是環境資本的非減或增值。其次,可持續發展強調兩個持續性:一是當代人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當代人要對過度耗用的資源進行補償,不能蝕本;二是后代人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當代人不能侵占后代人的環境基礎。當代人和后代人的兩個持續性構成了一個國家(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再次,可持續發展界定了當代人與后代人的權利和義務。當代人與后代人是平等的兩個主體,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是債權和債務的關系,是保管與被保管的關系。當代人保管后代人的資源,向后代人承擔將這部分資源安全完整地交付給后代人的義務;后代人有要求當代人保全資源的權利。這一劃分體現了各個會計主體在不同時間、同一空間共同占有該國或地區的環境資源。代際公平指當代人與后代人在環境資源上享有同等權利。為了尋求代際公平,必須核算超量耗用環境資源的價值及其補償,反映對傳送給后代人的環境資源的增益和減損情況。最后,可持續發展理論將現代經濟社會建立在環境系統的基礎上,經濟社會系統從環境系統中獲得物質能量,并向環境系統排放廢棄物。經濟社會系統的生存與發展以環境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前提,作為經濟社會系統的信息子系統的會計系統也應當以此為基礎。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所包含的內在要求是環境會計得以建立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是構造環境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的根本性制約條件。可持續發展假設的存在將使企業必須注重自身環境責任的履行,將對環境的影響納入到企業會計核算中。可持續發展假設應成為環境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之一。

(四)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假設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過程,劃分為若干個較短的間隔相等的期間,以便定期結算賬目,編制會計報表,及時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向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會計分期是對會計核算時間范圍的劃分,限定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圍。在這一假設上,環境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含義基本一致。環境會計中的會計分期假設是對可持續發展假設的延續。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破產清算,環境資源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夠在不斷補償的前提下實現良性循環。為了充分發揮環境會計管理的作用,及時提供環境信息,就需要將會計主體的環境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首尾相接、間距相等個會計期間,定期將會計主體日常生產經營中對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的消耗、補償及治理情況,以及與環境相關的收入、支出等進行分類、計量、記錄和披露,以便確定和分析會計主體對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五)多元計量假設 傳統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及經營成果予以綜合反映和報告,采用標準統一的貨幣計量單位成了提供會計信息的最主要前提。根據這一前提,會計核算的內容僅限于那些能夠用貨幣來計量的經濟活動。相對于傳統會計核算對象,環境會計核算對象增加了自然環境資源的內容,突出核算會計主體的自然環境成本,以及在此基礎上綜合反映企業環境資產、環境收益等,更注重對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核算和反映。環境資源既具有商品性又不限于商品性,很大一部分在計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受科學水平的限制,若要將其用貨幣計量則精確性難以保證。環境會計核算內容在計量上具有的模糊性特征與傳統會計要求精確計量的貨幣計量原則形成了一對矛盾關系。而多元計量能相互補充、提供完整準確的信息,滿足各方面的需要。按照勞動價值理論,環境會計核算和反映的這部分內容是沒有價值的,只有使用價值,所以很難用貨幣去反映。而按照邊際價值理論分析,環境資源不但具有效用,而且具有效用價值,效用價值也可以計量,效用計量單位可以用生物量度、物理量度、化學量度、實物量度計量。環境資產、成本、負債、收益計量的特殊性決定了機械地套用傳統會計的貨幣計量基本假設是不可取的,環境會計應以多元計量為基本假設。首先,那些環境會計中不能夠用貨幣進行計量,但又是環境會計所要反映的內容。如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企業對污染的綜合治理情況以及企業在環境法律法規方面的執行情況等,必須同時采用包括貨幣和非貨幣兩種計量形式在內的多元計量。在非貨幣計量形式中,也可同時使用實物計量、勞動計量、混合計量、模糊計量等多種計量形式計量,如用污染物的排放量、環境質量達標率、能源耗用量、有害物質使用儲存量、綠化量(率)等指標反映環境質量狀況。采用貨幣計量形成一些財務指標,采用非貨幣計量則會形成實物指標、勞動指標、技術經濟指標和文字說明等。非貨幣計量可以使通過貨幣計量提供的信息更完整,而且能夠提供給人們更加直觀、形象和易于接受的信息,并增加貨幣指標的可理解程度。其次,環境會計計量中,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以及機會成本、替代成本均可作為計量環境會計事項的標準。

(六)環境價值假設 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在從事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環境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各種各樣有價值的服務,如作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為人類提供清新、合適的生活。按照傳統經濟學

理論,只有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有價值,但是由于環境的所有權和特定主體擁有的財產所有權不同,一般情況下環境并不用于交換。缺乏交換形成的價格,因此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只承認環境資源的使用價值,不承認環境資源的價值。實際上不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生態資源,都是有用的經濟資源,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自然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良好的生態環境變得日益稀缺,人們需要付出價值才能重新獲得,環境具有了價值的意義。根據邊際價值理論,效用是價值的源泉,效用和稀缺性是價值形成的充分條件;由于環境要素中有相當部分不是人類勞動所得,暫時也沒有在市場上流通,所以沒有交換形成的價值和價格,但對人類有一定的效用。環境資產是否對人類有效用,取決于人類是否有消費它的欲望,以及它是否具有滿足人類欲望的能力。環境資產的這種效用是與稀缺性結合在一起的。在稀缺的情況下,人類要維持其效用,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尋找替代物品,使環境資源有具有替代性的特點。從環境資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換性等特點來看,效用性構成了環境資源的價值源泉,效用又使其具有了價值;稀缺性決定了環境資源的價格;替代性決定了必須引進“邊際”的概念,即機會成本;非交易性決定了環境資源的價格必須借鑒數學的方法,不能直接在市場上得到入賬價格。環境價值假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假設環境是有價值的,并且環境的價值是可以計量的,只是環境價值的計量具有模糊性,不適宜于用社會平均勞動時間計量,但可以依據邊際價值理論,采用多元計量方法進行計量。二是環境資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隨著人類對環境資源的過渡開發和利用,不可替代和無法再生資源正在逐漸減少,因此環境資源的價值呈上升趨勢。環境價值假設為環境會計對環境活動進行計量和報告以及解決環境資源核算過程中其他疑難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是進行會計核算必須遵守的基本假設之一。

三、環境會計核算原則

(一)環境會計核算原則特性 環境會計核算的原則是進行環境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環境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絕大多數學者認為環境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核算時必須遵循一般會計核算的原則,即有繼承關系;另外,由于環境會計核算對象的特殊性,要求其在核算原則上有所反映,又要有其獨特性,如政策性原則、強制性原則、強制性與自愿性相結合原則、充分披露原則、靈活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兼顧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原則、外部影響的內部化原則、推定性原則、最小差錯原則、預見性原則和定向性原則等。這些特殊原則中,學者的觀點是各有交叉和不同:劉永祥(2001)認為環境會計核算原則包括社會性原則、充分披露原則和靈活性原則;劉瑞鴻(2002)認為環境會計核算原則包括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最小差錯性原則和充分披露性原則;王敬(2004)認為環境會計核算原則包括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預見性原則和定向性原則等。筆者認為,環境會計既然是會計學的一個分支,理應遵循傳統會計的《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的客觀性、謹慎性、重要性、及時性等一般原則,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同時,環境會計還必須有一些特有原則,以適應環境會計核算對象的特殊性。對于具體的特殊原則,以上學者的觀點存在表述上的重疊或不足。如兼顧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原則是指企業不能只注重經濟效益,還要承擔來自于多方面的環境責任,注重環境效益;外部影響的內部化原則要求會計上必須通過一定的方法對外部影響予以確認和計量,將企業外部影響納入到信息披露和理論中,即環境會計在行使反映和控制的職能時,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直接的經濟活動,考慮內部各項非經濟指標,還要同時考慮到企業對外部所產生的影響。這兩項原則與社會性原則實質上都蘊涵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又如政策性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環境會計核算時應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資源環境政策和法規,這與強制性原則、強制性與自愿性相結合原則在披露信息工作的要求方面均針對于披露信息質量的問題。鑒于各原則之間的獨立性,避免交叉的產生,經整合,筆者主張“三原則”,即社會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和強制性原則。

(二)社會性原則 社會性原則是可持續發展思想的一個應用和具體要求,是指環境會計提供的信息應充分揭示企業對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與傳統會計主體相比,環境會計主體已不僅局限于企業主體,已擴展到整個自然和人類社會。而環境會計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揭示企業所承擔的這部分社會責任信息,特別是由于自身活動所帶來的外部不經濟信息。這種信息不僅是經濟方面的,應當是社會性的。這就要求企業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站在社會的角度考慮企業的業績,從社會效益出發。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成本,而不僅僅只考慮自身利益。一方面,環境會計是基于社會有關各方面的需求向外提供相關信息,包括信息的內容、質量和提供方式等。另一方面,環境會計在參與企業內部管理時要在管理中綜合考慮社會利益。但由于外部不經濟一般不涉及企業自身的利益,加之計量上的困難,企業往往缺乏核算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在經濟活動中不斷規范經濟外部,在采用法律、行政方法的同時。通過會計核算使其得以有效地實現。

篇(3)

【關鍵詞】成本會計理論框架目標要素假設原則

一、我國成本會計的內容界定

要構建一個合理的成本會計理論框架體系,首先必須對成本會計的內容進行界定。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成本會計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筆者認為,將與成本有關的價值問題全部包括在成本會計的內容之中,造成了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大量內容的交叉重復,既不利于會計與財務學科的建設,又不能突出成本會計的中心,達不到成本會計的目的,甚至無法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職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應該是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成本計劃、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財會人員與其他管理人員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開展的工作,將其歸入財務管理學科更為合適。

基于以上分析,成本會計的中心內容是成本核算,具體地說,成本會計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誰提供成本信息、提供什么成本信息及如何提供成本信息的問題。因此,成本會計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①成本會計的基礎理論;②成本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與記錄以及成本計算方法;③成本信息的報告模式。

二、我國成本會計理論框架體系的構建

成本會計的理論框架體系應該是以成本會計目標為基石,圍繞成本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成本會計假設、成本會計原則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一)成本會計目標

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確認、計量和分配、記錄和報告有關成本信息的會計信息系統,其目標因會計主體、歷史環境等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關于成本會計目標問題,在理淪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主要有經濟效益觀和成本信息觀兩種觀點,其中:經濟效益觀認為,成本會計的目標就是讓企業或其他組織發生一定的成本費用而帶來盡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成本信息觀認為,成本會計的目標就是向有關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需要的成本信息。

筆者認為,成本會計目標可以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經濟效益觀和成本信息觀恰好體現了成本會計目標的兩個不同層次:

1.提高經濟效益是成本會計的基本目標。成本會計的基本目標是成本會計的長期性、根本性、終極性的最高目標。成本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正是基于對成本費用的反映與監督,基于對經濟效益的關注和追求,與經濟效益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成本會計就是從成本費用的確認、計量和分配、記錄和報告等方面入手,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

2.提供成本信息是成本會計的具體目標。成本會計的具體目標是在成本會計的實踐中,成本會計應該向準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如何提供信息。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費用報告、統計數據及專題報告等形式,為有關成本信息使用者提供特定的和綜合的成本會計信息,以便其進行成本規劃與管理控制。具體而言:

(1)成本會計向誰提供信息。成本會計是一種對內報告會計,這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所決定的。眾所周知,成本費用是企業員工素質、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機器設備的先進程度、企業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訊狀況等諸多因素的集中反映,所有這些都是企業內部的事,有的屬于企業合法的商業秘密,企業沒有義務也不可能對外報告。因此,成本會計主要是向企業內部的有關部門和人員(包括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企業生產管理部門、企業基層生產單位、企業內部員工等)提供信息。

(2)成本會計提供什么信息。成本信息的使用者不同,所需的成本信息也會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成本信息使用者的層次越高,所需的成本信息就越具有綜合性、全面性;反之,所需的成本信息就越具有具體性、局部性。另外,在企業內部管理的過程中,有關管理部門可能隨時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特定的成本信息,其內容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日常成本信息從不同角度進行組合、分類后,可以形成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3)成本會計如何提供信息。成本會計提供成本信息的方式靈活多樣,這是由成本會計的對內服務特性所決定的。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供:一是通過憑證、賬簿、報表提供定期、定向的成本信息;二是通過專題報告形式向特定對象提供特定的成本信息;三是通過口頭匯報方式向有關方面提供成本信息。新晨

(二)成本會計要素

成本會計要素是成本會計對象內容的具體化,是成本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一般而言,成本會計對象與財務會計對象一樣,都是對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所不同的是成本會計的對象僅限于資金耗費方面的資金運動,并且具有既側重于單位整體的資金運動,又側重于單位內部各責任單位的資金運動的特點。因此,成本會計是以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為對象,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進行確認、計量和分配、記錄、報告,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客觀依據的一個會計分支。

而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分為正常的耗費和非正常的耗費,前者就是費用。后者就是損失。因此,可以把成本會計對象的內容具體化為費用和損失,即構成了成本會計的要素。此外,根據成本會計核算的要求,又可以將費用和損失這兩個成本會計要素進一步細化為:可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與損失,即生產成本;不可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與損失,即期間費用。

(三)成本會計假設

成本會計假設,是指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決定成本會計運行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它是人們在長期的會計實踐中,逐步認識總結而形成的對客觀情況合乎邏輯的推斷。在財務會計中,會計假設主要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這在理論上已經達成共識。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其主要工作在于費用與損失的歸集與分配,在費用與損失歸集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建立在上述四項假設的基礎上。由于成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成本分期計算、貨幣計量這四個假設的內涵與財務會計的四項假設是相似的,這里不再復述。

‘除此之外,根據成本會計中關于費用分配的特點,還應建立“合理分配”假設。所謂合理分配假設,主要強調的是企業費用與損失分配的合理性問題。合理性是指在間接費用分配標準的選擇上,應選擇與所分配費用的大小關系最密切的分配標準,要求盡可能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正是在這一假設下,才會產生和存在一系列間接費用的分配方法,如外購材料、外購燃料費用分配的實際消耗量比例法、定額消耗量比例法等;制造費用分配的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直接成本比例法等。此外,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都隱含著合理分配的假設。費用與損失分配的合理性直接關系著成本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四)成本會計原則

為了規范成本會計工作,為成本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成本信息,必須建立成本會計的一般原則。構建成本會計一般原則的總體思路是:在財務會計核算原則的基礎上。根據成口·06·財會月刊(會計)2008.7本會計核算的特點,對這些原則進行調整,既要堅持與成本會計核算有關的原則,又要對一些與成本會計核算無關的原則予以剔除,并且要適當增加一些體現成本會計核算特點的原則。

1.成本會計中應遵循的與財務會計核算相同的一些會計原則。這些原則主要有: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謹慎性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重要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等。對以上這些原則的理解及運用,與財務會計核算原則是相同的。

2.根據成本會計核算的特,點,在成本會計中可以不遵循財務會計核算的一些會計原則。這些原則主要有:①可比性原則。因為成本會計是以對內服務財務為主的會計分支,不存在企業間的橫向比較,因而不需要遵循一般財務會計核算中的可比性原則。②配比性原則。由于成本會計的核心在于成本費用的計量,不在于損益的確認,因而也不需要遵循一般財務會計核算中的配比性原則。

篇(4)

一、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相關理論

(一)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建立和完善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石,確立成本會計目標是建立和發展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首要問題。人力資源會計的基本目的在于用人力資源的創造能力來反映組織現有人力資源的質量狀況,提供詳實的人力資源數據,為企業管理當局和外部利害關系者提供完整的決策信息。而傳統會計提供的只是財務資源和物質資源的狀況和變動情況,核算目標是為企業管理當局和外部利害關系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由此可見,人力資源會計目的突破了傳統會計目的的限定,構成了其獨特的目的。

(二)會計假設

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在接受傳統會計假設的同時,又兼具了一些特殊的前提假設。會計假設是指會計人員面對著變化不定的社會經濟環境,所做出的一些合乎推論的,收集、加工處理會計信息所依據的基本觀念,對會計核算內容和會計數據的取舍起決定作用,會計假設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因此,傳統會計假設應當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革,以便推進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創新。

(三)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為實現會計目標,根據會計假設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是會計用于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確定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同時又是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核算程序的基礎,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要素。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其會計要素主要包括成本和價值。

(四)會計原則

會計原則是指為實現會計目標,在會計假設的基礎上確定的基本規范和規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同傳統會計一樣,把會計原則切實引入到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中,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以此逐步深化對人力資源這項企業特殊的經濟資源的認識。

二、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模式分析

(一)人力資源成本的確認

所謂人力資源成本項目的確認,就是確定有關人力資源投資成本各項目的范圍。按照人們賦于人力資源會計的任務,凡是涉及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使用、保障和離職等投入成本的都應加以反映,人力資源的投資作為人力資源會計的反映對象,具體依據人力資源進入企業到最終退出企業的時間順序,及企業對人力資源投資的不同目的,可將這項投資確認為以下五個項目:人力資源取得成本;人力資源開發成本;人力資源維持成本;人力資源保障成本;人力資源損失。

(二)人力資源成本的計量

人力資源成本項目的內涵確認之后,就要選擇一定的計量基礎和計量方法,將人力資源成本加以量化,應根據人力資源成本項目各自不同的特點,把各個項目所涉及的費用直接或經計算相加。由于人力資源和其他物質資源在投資形式上有很大的區別,基于人力資源成本自有的特點,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歷史成本法;應付成本法;重置成本法。

三、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一)員工流動

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適當的人員流動可促進員工之間的競爭,能夠增強企業活力。但流動率過高對企業也存在消極影響,在目前的人事管理方式和會計核算模式下,高流動率僅是反映員工對企業的低滿意度和員工的低士氣,而不能使人事主管們看到頻繁的人員流動的經濟性質和結果,加上目前勞動力總量供給大于需求,企業較易得到替代者,所以很多企業員工的高流動率并沒有引起過多關注。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可以從兩個方面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幫助:1)人員流動的經濟損失披露;2)說明索取多大數額的經濟賠償才能避免或減少人員變動所帶來的損失。

(二)工資

目前的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法一般可分為貨幣計量方法和非貨幣計量方法。由于傳統會計貨幣計量基本假設的限制,人力資源的貨幣計量方法一直占主流,但在實踐中卻存在很多局限性。應將人力資源價值歷史計量模型由產出法改為投入法,并理順價值和工資的關系,建立起由價值決定工資的新機制。即一個人的經濟價值由形成其目前的身體狀態和知識技能水平所投入的各種生活資料價格、健康保健投資、教育培訓投資及所放棄的收入等決定。其工資收入特別是基本的工資收入應構成人力資源價值的不同項目分別采用不同時限折算之后的總和來決定的。

四、推廣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意義和前景

(一)現實意義

從宏觀角度看,建立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我國宏觀管理的需要,通過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報告,國家可以掌握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維護的現狀,促進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本的協調,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同時,發展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也是我國對外經濟交往的需要。

從微觀來看,推行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是加強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具體表現為:1)防止人才高消費;2)有利于健全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3)促進人事管理的科學化。

篇(5)

關鍵詞:環境會計;企業環境;實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5-000-02

當前河北省的經濟快速增長,必將伴隨著人口數量和人均需求的增加,同時,河北省的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也已經很難再維持下去,綠色競爭力已經成為地區和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因此,在自然資源逐漸惡化的情況下,產生了環境會計,并漸漸被政府和企業所普遍重視。

一、環境會計相關概念和理論

(一)環境會計定義

環境會計,是一種以環境議題或環境活動為衡量對象的會計系統,它是一種透過已有的管理作業系統,而特別從財務的角度找到企業現有在環境上的努力和作為。

(二)環境會計的基本假設

1.會計主體假設

企業所控制的經濟資源的含義要擴大,不僅僅是指傳統觀念上的人造資源,而應擴展至生態環境這一寶貴資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使用環境資源,需要承擔來自法律、道義以及其他方面對環境資源保護的責任要求,需將這種履行的保護情況向有關方面做出報告。

2.可持續發展的持續經營假設

傳統的持續經營假設或連續性假設認為,一個經營主體將持續它的經營活動直到實現了它的計劃和受托的責任為止。這一假設假定各個主體在可能預見的未來不是期望清理的,又假定他將持續到一個不能確定其結束的時間,即企業在可預見的將來能夠長期存在下去。

環境會計核算所賦予的持續經營含義比一般會計要更廣泛一些,是一種建立在環境責任風險履行基礎上的企業可持續發展。一般會計核算依據持續經營假設所進行的資產和負債項目計價,收益和費用的確定,并未完全包括現代條件下企業環境影響造成資產減值、依據污染治理、損害賠償的環境負債估計預提等諸多方面,

因此,在構筑環境會計制度之后,我們應當將企業與環境有關的外部性成本影響以及被包括在現有環境法規之內的事項考慮進來,克服傳統會計并不反映環境污染、沒有積極主動進行環境保護這類屬于外部性問題事項的缺陷。

3.會計分期假設

由于持續經營假設已把會計主體當做一個長期存在的經營單位看待,而信息使用者為了短期決策卻經常需要有關企業某一期間內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種種信息,因此,需要人為地將其經營期間劃分為不同的會計期間,從而提出會計分期假設。

4.多重計量假設

由于環境會計的特殊性,環境會計中應該同時采取貨幣和非貨幣兩類計量形式,其中非貨幣計量形式包括實物計量、勞動計量、混合計量等多種計量形式。多重計量是因為在披露環境信息時,使用單一的貨幣計量不能客觀的反映會計主體的環境狀況,使用非貨幣計量產生的各種結果能夠給人們提供更加直觀、形象和易于理解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人們對貨幣指標的理解。

二、環境會計賬戶體系設置

(一)環境會計賬戶的含義

環境會計賬戶是根據設計的環境會計科目在賬簿中開設的戶頭,用來分類、系統、連續地記錄各項環境會計業務,以便提供有用的環境會計信息。

其中,環境會計科目是對環境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它是設計賬戶的依據。環境會計賬戶之間在復式記賬法的作用下,應當存在著一定的賬戶對應聯系,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信息記錄整體,這就是環境會計賬戶體系。

(二)設置環境會計賬戶體系的意義

環境會計科目是對環境會計要素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設置環境會計科目是為了便于環境會計核算的一種專門方法,是設置賬戶、復式記賬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依據。

1.便于環境會計核算和加強企業環境管理

由于目前企業經常不斷的發生各種各樣的環境保護活動,這些活動的發生會不同程度的引起各項資金運用和資金來源的增減變化,因此,為了把各項環境活動發生的經濟業務分門別類的進行反映和監督,并提供企業環境管理所需要的核算指標,就有必要設置環境會計賬戶。

2.是組織記賬的依據

按照復試記賬的原則,在每一項經濟業務發生時都要以相等的金額,在相互聯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進行登記。在記賬之前,在記賬憑證上確定應借、應貸賬戶的名稱和金額的記錄,就是會計分錄。沒有環境會計賬戶就不能編制反映企業環境業務的會計分錄,它是編制會計分錄的基礎,有了會計分錄才便于記賬,因此說環境會計賬戶是組織記賬的基礎。

3.便于環境會計核算指標的匯總和分析利用

由于每個環境會計賬戶都有其特定的核算內容,這樣,通過核算就可以歸集各項環境指標,以便加以分析利用。

4.是編制環境會計報表的基礎

每期期末,可以根據各環境會計賬戶的余額或發生額編制環境會計報表及其附表。目前尚未存在統一的環境會計核算制度或環境會計核算辦法,這使得我國企業現有會計核算對環境會計核算要素項目內容的反映沒有專門賬戶予以記錄,信息反映不夠完整,其會計處理方法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這些均導致各企業之間信息可比性不強,因此,構建規范的環境會計賬戶體系勢在必行。

(三)環境會計核算模式

1.單設環境會計核算科目模式

單設環境會計核算科目模式是指通過單獨設置“環境成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效益”、“累計折耗”五個以及會計科目,并在此一級科目下設置與各自核算項目相關的下屬明細科目,其他則在原有會計科目下增設或改設一些相關明細科目來組織環境會計核算的形式。

2.“中心-衛星”賬戶核算模式

在“中心-衛星”核算科目設置模式下,對環境會計中顯見部分和隱性部分分別進行核算,顯見部分的核算采用“中心核算”,即在不打亂傳統的會計核算的基礎上,通過在有關一級科目下設置與環境會計要素核算相關的二級科目來組織環境會計核算的形式進行核算,而對于隱形部分的核算則采用“衛星”核算,將其納入輔助會計體系進行價值量與實物量核算。該模式的優點在于其設有“中心”和“衛星”兩天互補的賬戶,可以對環境會計進行完整的核算,而且由于“中心”賬戶設置是在不打亂傳統會計核算賬戶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其可以較好的實現環境會計核算與傳統會計核算的融合。

3.企業集團環境會計分級核算模式

此模式下,可將環境成本劃分為分廠、集團總部兩級核算。因分廠環保治理工程所形成的環保固定資產由資產所在分廠歸口管理,其折舊計提在分廠。而對于其他環保業務均由集團總部統一核算。

三、企業環境會計實施研究――以河北省A企業為例

(一)A企業基本情況

A企業是一個以生產鉛、鋅以其合金產品為主的公司,其年產有色金屬鉛5萬噸、硫酸8萬噸,年銷售收入30億元,出口創匯1.5億美元。A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氣、廢水、廢渣及噪聲污染。其中,廢氣污染的污染物質主要是二氧化硫及氣體中漂浮的鉛塵。廢水主要是含硫、鉛、鋅等化學物質的電解水、冷卻水、殘液等。主要的固體廢棄物有鉛浮渣、揮發窯窯渣、反射爐灰煙等。

(二)A企業環保管理機制

1.環保機構設置上

A企業成立了以總經理為首的環保領導小組,并設立了安全環保部,各二級單位成立相應的環保領導小組,形成公司-分廠-工段-班組四級環保管理網絡。

2.有一套相對完善的環境管理模式

在環境管理實踐中,嚴格執行幾項很重要的環境管理制度,如“環保經濟責任制”,“環保目標責任書”管理制度,環保“三同時”管理制度。

3.引進了當前國際上最科學、規范、系統的管理體系

A企業引進了當前國際上最科學、規范、系統的管理體系,并與公司原有的管理模式進行有機的融合,制定一系列的環境管理體系文件。

(三)對A企業提出改進建議

根據A企業的組織結構層次,A企業應該采用環境會計核算模式中的第三種模式,即按照企業集團環境會計分級核算模式,分別設置環境會計科目進行環境會計核算。

1.對環境負債業務進行單獨反映

2.專門設置科目核算環保資產

3.環境成本分分廠、集團總部兩級核算,同時對與產品生產過程相關的環境成本合理分配到不同的產品成本中

4.環境收益由“營業外收入”科目下設專門明細科目進行核算

參考文獻:

[1]張華.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思考.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6.

[2]宋子義.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篇(6)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會計理論構建

一、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會計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觀含三個子系統,即生態持續觀、經濟持續觀、社會持續觀,各子系統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可持續發展體系。

可持續發展對會計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生態持續觀要求會計核算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內容,由此產生了環境會計;經濟持續觀要求會計核算企業發生的各項本錢和用度并盡量減少本錢和用度,這是現行會計體系的主要工作;社會持續觀要求會計核算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有關內容,由此產生了社會責任會計。可持續發展會計是由環境會計、企業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組合而成的多元化信息系統。在鑒戒環境經濟學、環境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相關學科方法的基礎上,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有關環境和社會責任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反映,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促進資源的公道分配與社會的持續發展,終極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二、可持續發展觀與現行會計體系不相適應

(一)現行會計目標與可持續發展不適應

現行會計體系是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會計目標。對于投資者而言,提供什么產品或勞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資本投進是否能得到所期看的經濟回報。在自然資源的利用方面則以產品為中心決定取舍,無使用價值或無價值的物質均作為廢物,廢棄于環境之中,靠其自然消散、稀釋和分解,服從于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的目標。

(二)現行會計確認和計量規則與可持續發展的不適應

現行會計體系目前主要采用貨幣單位確認那些用價格計量以及用價格交換的生產經營過程和結果,忽視了本應作為會計對象基本要素之一的環境和生態資源。根據現行會計體系產生的會計公式,不計算社會本錢和環境本錢,不僅導致了虛夸的稅收,也忽略了經濟活動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損失和傷害。

(三)現行績效評價體系與可持續發展不適應

現行會計體系不能正確評價企業的績效,進行環境保護投資的企業低估了其績效,而沒有進行環境保護投資和考慮生態環境的企業高估了其績效。

三、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會計理論結構體系

(一)可持續發展會計的目標

可持續發展會計的目標處于可持續發展會計系統的最高層次。利潤最大化不再是經濟治理的唯一目標,還應包括加強資源的保護和公道開發、使用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調整投資方向,加快科技開發,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產生新的環境消費觀念。

(二)可持續發展會計的基本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是一個獨立經濟實體。可持續發展會計主體應突破企業主體的范圍,延伸到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如何核算、反映企業活動給環境和社會所帶來的不利和有利影響是可持續發展會計的重要任務。

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這些假設構成了企業可持續發展會計的時間觀。持續經營假設指會計核算以企業的持續性經營為條件,持續經營是可持續發展會計必不可少的假設。可以說,可持續發展假設是可持續發展會計得以建立的基本條件。

(三)可持續發展會計的核算對象

可持續發展會計核算對象相對于傳統會計而言要寬廣的多。按照與現行企業會計核算關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將可持續發展會計核算內容劃分:為實際構成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的環境與社會事項和實際不構成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的環境和社會事項。實際構成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的環境和社會事項,是指那些已包含在現行會計核算體系中的環境和社會事項。實際不構成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的環境和社會事項,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會計研究和開發的重點,有助于反映企業經營的社會本錢和社會效益。

(四)可持續發展會計確認與計量

自然資源按其自然屬性可分為永恒資源、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對不同性質資源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主要體現在會計確認和計量方面。永恒資源是社會資源,企業使用時不計進企業的本錢用度,而應按照其所替換的其他兩種資源所隱含的價值,即其“機會本錢”,計進企業的潛伏收益和社會收益中,同時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增加。

對于人力資源可采用人力資源相關方法處理。由于可持續發展夸大代際間的公平,在確認收益和利潤時不能使用歷史本錢原則。因此,在會計計量中應采用公允價值計價。由于各類自然資源可再生性、價值增值性等方面的差異,在確認其公允價值時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計量方法。如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防護用度法、重置本錢法、影子價格法、機會本錢法等。

(五)可持續發展會計的賬務處理

對于企業會計已經實際核算的環境和人力資源事項,可按照現有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進行核算。在賬戶設置方面,可在現有會計科目下設二級科目來反映環境和社會責任方面的事項。如企業購進的排污設備,可在“固定資產—環保設備”中核算;與環境有關的或有負債,可在“或有負債一環境”中反映;環境治理用度可在“治理用度一環境治理用度”中核算;與人力資源有關的會計處理,可以鑒戒西方國家有關方法進行,并在表附注中說明;對于沒有實際核算的事項,要增加一些科目,如環境本錢、環境受益、社會本錢、社會收益等。

(六)可持續發展會計的業績評價體系

為了形玉成面的指標體系反映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除了日常的核算指標外,還應加進一些新的衡量指標。這些指標包括反映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指標以及反映發展權公平狀態的指標、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的指標等。

參考文獻

篇(7)

一、會計信息化概念

會計信息化,指的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重組傳統會計模型,以此構建會計學科和信息技術充分開放和高度融合的會計信息系統。該會計信息系統對現代化科技信息技術予以全面運用,采用互聯網系統,自動化處理相關會計業務,實現信息資源高度共享,可以適時、主動報告相關會計信息。從根本上說,會計信息化并不只是在會計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結果,會計信息化表示一種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的現代會計理念。

二、會計信息化對會計理念的影響

就本質而言,具有客觀邏輯關系的一些會計理論要素共同組合而成會計理論。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起點為會計目標,并以會計應用理論和基本假設為會計理論的主要內容。會計信息化對會計理念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會計信息化對會計目標的影響

所謂會計目標,就是會計在某種社會條件下的工作必須達到的標準和要求。會計實務發展以會計目標為其方向因素。這也是會計工作的最終目的。具體化會計職能是會計的根本目標。然而,因為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使得會計目標也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就會計目標而言,自始至終都是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即:將有價值、準確的會計信息提供給企業決策者。會計信息處理在現階段信息技術幫助下逐漸向網絡化、自動化以及系統化方向發展。

(二)會計信息化對會計假設的影響

影響會計基本假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影響會計持續經營假設、影響主體假設、影響分期假設等。而對分期假設所產生的影響最為突出。所謂會計分期,就是將企業經營活動進行若干短時期的劃分,與會計報表、結算賬目進行有效結合,將精準的會計經營成果和財務現狀提供給企業決策者。現代網絡技術為財務管理人員掌握企業經營績效與財務現狀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會計信息化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相關性、可靠性、及時性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點,且直接關系著企業決策者所做出的相關決策。所以,相對會計信息而言,要保證其實用、準確,由此才能與企業發展需求相滿足。從根本上說,會計信息系統本身為管理控制層范疇,將會計核算原則充分體現出來,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極為有利。

三、會計信息化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一)會計信息化對核算措施的影響

因為傳統會計核算系統相對較為復雜,所以一些企業在明確會計核算方法后,僅注重會計核算計量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簡單性,卻對計量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形成忽略。此外,對相關憑證報表數據進行抄寫時,往往會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而會計信息化能夠有效解決人工所解決不了的問題,能夠更好的完成會計核算工作,將會計監管職能充分發揮出來。

(二)會計信息化對會計分析方法的影響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會計分析并不只是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重要組成,同時還是會計核算的二次發展。會計分析以會計核算資料為其主要依據,與統計核算、業務核算等資料進行有效結合,通過相關措施,對比與分析各項經濟指標,以及時查明企業財務收支情況與各項經濟活動。在會計信息化態勢下,需要企業對各教訓和經驗予以不斷總結,將更為科學、合理的措施制定出來,通過企業經營管理措施的不斷改善,使企業經濟效益得以不斷提升。此外,在互聯網科技的推動下,會計信息系統不斷整理與加工所采集的相關數據,通過在數據庫中所儲存的會計信息,與用戶實際需求相結合,有效加工數據庫,使會計信息極具個性化。

(三)會計信息化對會計檢查措施的影響

所謂會計檢查,就是企業會計人員審查會計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真實性與合法性。也就是說,會計檢查是企業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實施的監督,被稱為會計分析和核算的補充。由于我國經濟技術在近些年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技術在國內的普遍應用,采用互聯網技術自動化處理會計信息,對會計工作流程進行簡化,方便企業管理。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企業各部門數據納入會計信息系統,這對企業職工而言,不僅是企業會計信息生產者,同時也是其使用者,能夠有效檢查企業會計信息。企業領導也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科學管理企業生產現場,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解決對策[2]。但是,由于會計事項基本上都是計算機程序處理與操作的,如果計算機系統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會計事項的錯誤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人与嘼交av免费| 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 西西人体高清44rt·net|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成熟女人特级毛片www免费| 免费观看18禁无遮挡真人网站|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绿色| 欧美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蜜桃视频插满18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草的我好爽视频|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 色一情一乱一伦|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被粗大猛烈进人高清|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色妞www精品视频| 男女猛烈激情xx00免费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轮xxx农村|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疯狂三人交性欧美|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被邻居老头揉捏我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