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風險控制研究

企業風險控制研究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08 15:33: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風險控制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企業風險控制研究

篇(1)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生命周期

一、研究背景

中小企業經濟的繁榮與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現在和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比重已經占到工業企業的90%以上。資金短缺是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最大的攔路虎,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尤其是缺少固定資產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筆者認為資金短缺是與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任缺失大環境分不開的,而這也是被融資方產生融資風險的根本所在。銀行對企業的甄別能力有限,僅僅限于財務報表等可修飾的很表象的東西來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判斷。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不信任企業的貸款申請,只有企業提供抵押品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他們的風險。

關于信息不對稱,前人多有研究。莊晉財、程李梅(2012)認為企業的成長能力等隱性信息是銀行所無法考察的,相應的也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過高,他們建議銀行從企業家的素質、品格等方面考察隱性信息。信號傳遞理論的提出者Ross、Leland&Pyle(1977)在“財務結構的確定:激勵—信號路徑”一書中指出信息不對稱是導致銀行信貸供給障礙的最主要原因。Berger,Udell(1998)也有類似觀點: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銀行更傾向于提供低利率下的低風險貸款,以及中小企業為獲得資金不履行合同約定甚至長期借貸不還。對此,Helmut Bester(1985)提出抵押信貸可有效控制銀行風險,降低信息不對稱成本,從而均衡信貸配比。由此,筆者認為,信息不對稱是融資風險的關鍵點,控制了由信息不對稱問題產生的融資風險,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

二、理論基礎

1.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風險控制的四種基本方法是: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的關鍵就在于合理控制風險,平衡投資人的風險與收益。

2.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人有低谷,企業也有跌宕起伏。起源于美國學者MasonHaire(1959)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在后期諸多學者的研究下逐漸豐富完善。生命周期理論將企業的發展階段分為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用以描述企業增長規律。

將其引用到金融上就衍生了企業金融生命周期理論。Weston和Brigham將金融生命周期分為六個階段,并分別描述了各個階段的資本結構:

我國學者陳曉紅,劉劍(2006)通過實證研究檢驗了在經濟轉軌時期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行為符合西方成熟國家的金融成長周期理論,即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隨著中小企業生命成長階段的不同,呈現周期變化趨勢。但是莊晉財、程李梅(2012)指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有與其融資意愿背離的現象,并提出了緩解中小企業成長與其融資意愿背離的路徑。

三、中小企業風險控制模式架構

1.初創期

初創期的企業融資特點是:風險大、融資規模小。對這一階段的融資風險控制政策,我們采取風險保留和風險轉移的方法。通過個人出資,親友借款將風險消化在企業內部,這是最常見的融資手段。還有天使投資和政府投資。通過天使投資和政府投資的加入將風險轉移,企業所付出的代價便是未來的高融資成本。

創業邦的2012天使投資報告顯示,我國天使投資人目前已漸成規模,對中國創業起到了很好地促進作用,而且投資收益非常不錯,有一半以上回報在30%以上,18%的天使投資人回報率超過200%,一些明星企業的投資回報高達幾十倍甚至100倍;著名天使投資人何伯權認為,與美國相比,中國的天使投資有三點不同:一是沒有專業的資訊平臺告訴中國的創業者如何找天使投資;二是社會對天使投資的認可和尊重還不夠,總體表現出的是對于資本的鄙薄;三是中國現在處于創業熱情高、機會眾多的時期,但是天使投資人數量還遠遠不夠。

中國有句諺語叫背靠大樹好乘涼。政府就是中小企業背后的那顆大樹,政府有責任支持那些缺乏資金的高科技企業,為他們解決資金問題。還可以通過初期的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來給企業帶來切實的利益。政府投資可遍布企業生長周期的各個階段,但是初創期的企業最為艱難,政府應對初創期的企業予以政策傾斜。

初創期的企業融資雖然具有較大風險性,但是所需資金量較小,且未來可收到較大的收益,這些會吸引天使投資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投入,此時的企業的融資風險可被有效控制。

2.成長期

成長期企業的融資特點是風險較大,融資收益較大,可融資手段較多。這一階段企業已取得了部分發展,企業的發展前景也開始顯現,社會各界對此階段的企業開始給予更多的關注。且因為此階段的企業已有部分可抵押品,可獲得銀行的短期借款。但是,可抵押品很有限,筆者認為,為有效控制成長期企業的金融風險,應采用多種融資手段,最大化轉移企業風險。

目前企業的融資手段過少,銀行貸款方面固定資產抵押貸款占據90%以上。企業除利用固定資產抵押貸款以外,還可利用倉單質押、出口提單質押、國內保理、流動資產抵押等手段進行融資。倉單質押和保兌倉是銀行開發的信貸產品,俗稱融通倉。他們都是通過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有效回避風險。其原理是,生產企業將采購的產品作為質押品放入與銀行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倉庫中,先期獲得銀行貸款。待企業將產品銷售以后,銷售收入直接打入銀行賬戶作為還款。此種方式通過第三方的引入,充分利用企業現有資源作為質押物來抵消銀行風險,可有效補充企業的資金缺口。

除銀行貸款,風險投資也可成為資金的來源。風險投資者的加入不僅是資金上的支持,也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政策提出改善建議,從各方面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風投資金不僅期限較長,且可更好的融入企業,是未來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的重要手段。

政府政策性補貼以及政府擔保貸款也是成長期企業資金的來源之一。部分高科技企業政府補貼每年可達幾十萬元。政府成立的擔保公司也可為銀行貸款分擔大部分風險,引導優勢企業的良好發展。

3.成熟期

處于成熟期的企業資產有了一定規模,財務制度也較完備,資金回籠較快,具備了申請商業銀行貸款的能力。所以成熟期企業的融資特點是債務融資比例上升。主要的風險控制措施除前兩個階段的所有措施以外,還包括商業銀行對風險的分擔。但是我國商業銀行貸款還是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信用評級制度落后,信用不對稱帶來的融資風險仍然存在。往往銀行要求企業提供詳細到繁雜的資料,甚至包括申請企業法人的婚姻狀況、父母的生活狀態等,以期通過這些調查來考察企業的隱性信息。且申請周期時間較長,企業不能及時獲得資金支持。

成熟期的企業就要更多的考慮融資成本與風險的問題。資金瓶頸不再是影響企業發展最主要的問題,企業對于融資政策的選擇也開始考慮更多方面。保守的公司管理層選擇的融資手段可能是擴大留存收益比例,將風險進行內部消化。相反,激進型的管理者會選擇更多的外源融資來擴大企業規模。

風險投資在這個階段也可擴大投資規模來彌補企業資金缺口,股權融資也會成為一部分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總之,成熟期的企業風險控制手段豐富,資金缺口相對較窄。

四、政策建議

前文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論述了風險控制融資模式,期望能給企業融資帶來一定助力。但是融資環境的改善也勢在必行。

1.商業銀行貸款施行區別定價,放松管制

不管怎么控制風險、分散風險,銀行貸款中銀行都要承擔一定風險。風險理應與收益是對等的,但是我國貸款利率是固定的,不能根據不同貸款對象施行不同利率。這就導致銀行寧愿以較低利率向風險小的國企或者大型私企貸款而不愿以較高利率向中小企業貸款。只有區別定價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企業信貸約束。

2.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制度,打造流暢的信息交換平臺

目前我國信用評級制度落后,銀行在放貸時還要考察企業的信用狀況,這不僅會加大銀行的成本,也會對企業產生負擔。我國有些地方企業每月要向統計部門、稅務部門、財政部門報送三份報表,而且統計口徑不一致。如果這些政府部門信息可以共享,銀行在放貸時可以直接導入信息平臺的報表,參考稅局企業納稅情況,掌握企業獲得政府資助信息。如此,不僅節省了成本也有效防止了道德風險的產生。

3.完善產權交易市場,提高服務水平

我國產權交易市場雖有中小板和創業板,但是審批手續繁瑣,要求較高,可進入的企業較少。建議應完善產權交易市場,提高服務水平,切實促進中小企業進入股票市場。

4.變政府直接投入為引導基金,強化服務意識

我國政府對企業的資助力度不可謂不強,但是多為直接性政策性資金補貼。政策性補貼是國家對諸如高科技企業、商務示范企業等的專項補貼,這類補貼采取直接投入方式,不需企業承擔任何成本,現實中,極易導致尋租的產生。企業為了獲得政府補貼,采用造假或者改變使用用途等方式騙取補貼資金,反而那些真正需要資金的企業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建議政府補貼采取引導基金的方式,設立基金或者擔保公司,引導社會資本的進入,專門對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進行風險投資、貸款擔保等活動。變直接投入為側面資助,對于培育企業的積極性,防止尋租行為具有積極的作用。另外還要加強服務意識,為企業的融資和經營提供助力。例如,我國很多地方成立了集聚區或者經濟示范區。這些地方成立以后只是給企業提供土地的優惠政策,而后不聞不問。政府成立集聚區后,要為企業做好服務工作,除可成立政府引導基金以外,還要搭建起企業、銀行、擔保公司的橋梁,建立可共享的信息平臺,切實改善企業融資環境。

5.發展風險投資事業、發展典當行產業、發展融資租賃產業

前文已對風險投資進行論述,我國風險投資事業還有很大潛力,風險投資機構對中小企業各個階段的融資都能提供幫助,發展風險投資事業是一項重要工作。另外,典當行、融資租賃等新型融資模式具有傳統融資方式所不可比擬的優點,手續簡單、速度快,可成為傳統融資模式有效的補充。建議大力發展典當行、融資租賃等產業,全方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貴州省教育廳項目《貴州省中小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融資意愿背離分析》(項目號:12SSD003)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Ross.S.A.The Deter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The Incentive-Signalling Approach[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2

[2]Berger,A.N.,Udell,G.F..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

[3]Helmut Bestr.Screening vs.Rationing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

[4]陳曉紅,劉劍.不同成長階段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6.

篇(2)

關鍵詞:小微企業;違約概率;logit模型;貸款不良率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12)11-0007-05

近年來,隨著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如何支持、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成為社會各界所廣泛關注的話題。現階段資金短缺仍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而銀行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為改善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銀監會在2012年6月8日出臺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中降低了小微企業的風險權重,降低了小微企業相關業務的資本消耗,部分地方銀監局放寬了對轄內金融機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進一步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但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風險管理仍是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必須考慮的問題。在商業銀行實際信貸業務辦理過程中,小微企業一般財務管理不規范,導致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難以全面、準確評估其經營狀況和風險水平,這使得對小微企業的風險量化存在較大難度。因此如何對小微企業風險進行識別和計量,成為各商業銀行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過程中所重點關注的問題。有效的小微企業風險度量技術,不僅有助于商業銀行規范小微企業準入標準、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也是商業銀行特別是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定位的中小商業銀行建立內部評級體系并規模化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必然途徑。

本文立足于我國小微企業的現狀,以商業銀行內部小微企業信貸數據為基礎,借鑒前期文獻資料的研究成果,結合商業銀行內部評審過程中所重點關注的要素,深入分析影響小微企業風險程度的因素,并建立了以違約概率等財務因素、非財務因素為自變量的風險測度模型。本文的研究對象和變量選擇與前期研究文獻有較大不同,也不同于完全基于財務因素的小企業風險計量研究。

一、文獻綜述

企業風險計量模型早期主要基于財務數據分析。在上個世紀60年代,比弗(Beaver,1968)建立了單變量財務指標線性判別模型,奧爾特曼(Altman)建立了基于5個變量和7個變量的Z分數模型。在財務比率分析的基礎上,為探索更易于推廣的計量方法,奧爾森(Ohlson,1980)和扎格雷安(Zavgren,1985)使用logit模型分析企業風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進入90年代,JP Morgan等公司開發了creditmetic 、CPV等評級模型,在各大銀行廣泛應用,但因為這些評級模型需要較長時間的數據積累,并且要求被分析的企業財務制度健全、財務管理規范,導致該類模型對以中小企業為市場定位的中小銀行適用性較差。

國內對于信用風險計量的研究起步較晚,陳靜(1999)較早地應用計量模型分析財務數據預測國內上市公司是否會被ST;張愛民等(2001)通過主成分分析方法判斷上市公司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吳世農、盧賢義(2001)分別采用單變量模型、fisher判別模型、logit模型等預測上市企業是否會出現財務困境并得出logit模型判別效果優于其他模型的結論;李志輝、李萌(2005)從某銀行內部尋找上市公司客戶,并通過線性判別模型、logit判別模型、BP神經網絡模型進行判斷分析,同樣得出logit模型的風險識別和預測的準確率較高,判定結果好且模型較為穩定,推廣能力強。由于中小企業財務數據獲得難度較大且數據的真實性較難保證,國內大多數的研究都集中在上市公司或大中型企業上。為研究針對中小企業風險的計量方法,徐曉萍、馬文杰(2011)以非上市的中小企業為研究樣本,采用判別分析方法和決策樹模型對46個中小企業的風險狀況進行了計量分析,但分析的自變量也都基于財務數據。

在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實際操作過程中,雖然部分銀行已建立了針對小微企業的審查審批部門或崗位,但貸款調查、審查等方面仍然與一般企業貸款流程沒有明顯區別;小微企業評級方面,與一般企業相比也沒有設置特殊的變量。鑒于小微企業財務透明度差、財務指標有效性差、個人因素影響較大的實際特點,在對小微企業的風險管理上還是主要依靠專家把握。通過建立針對小微企業的風險計量模型,不僅可以降低專家判斷模式下的成本,實現小微企業信貸業務規模性發展,而且能夠有效控制小微企業不良率,促進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發展。

二、數據及模型的選擇

(一)樣本數據的選擇

為便于對已發生信貸業務的小微企業客戶違約情況進行判定,并便于數據修補,本文以某商業銀行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間取得貸款的小微企業為研究對象,剔除數據積累不完整及重要指標無法修補的客戶,并兼顧行業覆蓋度,共篩選得樣本192個,基本涵蓋了該商業銀行小微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本文以其中76個作為訓練樣本進行建模,其余116個作為測試樣本,用于檢驗模型的區分能力,判斷模型的推廣能力。

在對違約客戶的判斷上,本文沒有直接采用新資本協議中的定義,而是將逾期時間超過1個月或有跡象表明自身已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客戶一并認定為違約客戶。經對違約客戶進行認定,76個訓練樣本中,違約客戶25個,其余51個客戶為正常客戶;116個測試樣本中,違約客戶36個,其余80個為正常客戶。

(二)變量的選擇和處理

現階段,小微企業財務制度普遍不規范,財務數據缺乏真實性。因此,僅僅依靠財務分析來判斷小微企業的風險狀況,往往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操作中更加注重對小微企業非財務因素的分析。本文在對某商業銀行貸款審查環節審查人員所重點關注的非財務因素進行統計分析后,選擇以下指標為研究變量(見表1):

1. 從業經驗。主要指借款企業從事該行業的時間長度。一般認為,從業經驗越豐富,抗風險能力越強。在下文分析中,將以年度為單位對從業經驗進行量化分析。

2. 經營者個人信用。主要指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的個人征信記錄中有無逾期現象,及一定時期內的累積逾期次數。在下文分析中,將以小微企業客戶貸款申請日之前3年內的累積逾期次數作為變量值。

3.議價能力。主要分析企業是否為上游企業的主要客戶,談判地位是否主動,可否賒銷。該指標通過設置虛擬變量進行計量,具體為:當客戶可獲得上游客戶的賒銷時,認為客戶議價能力強,代表議價能力的v值等于1;若客戶不能獲得上游客戶的賒銷時,v值等于0。

4.下游客戶集中度。主要指下游客戶是否集中,具體通過最大客戶占全年銷售收入的比重進行確定。因銷售收入是一個不斷變動的數值,實際操作中,審查人員往往更加關注下游客戶是否集中這種定性指標,而且下游客戶銷售收入的具體數據較難修補。因此,為適應信貸業務操作習慣和便于數據采集,該指標通過虛擬變量進行。當最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65%時,認為下游客戶集中度較高,r=1;否則,認為下游客戶集中度不高,r=0。因為對于大部分小微企業而言,銷售渠道相對有限,對下游客戶集中度判斷較為容易,部分小微企業下游客戶集中度可以根據貸前調查結論直接判斷。此外,本文在分析過程中也發現這種處理方式的顯著性和預測效果都較好。

篇(3)

關鍵詞:公司治理 上市金融企業 因子分析

融行業是一個具有高風險性的行業,因此良好的金融風險控制能力對金融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在金融危機過后,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風險控制對金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從微觀層面來看,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的失效是導致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外的學者已經開始探尋從公司治理結構的角度來防范和控制金融企業風險的發生。然而國內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通過實證分析研究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以期構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來有效降低上市金融企業風險,豐富該領域的研究。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林毅夫(1997)指出,公司治理結構就是所有者對企業經營管理和績效進行監督和控制的安排。根據相關文獻,本文主要從內部公司治理結構即股權結構、高管激勵和董事會特征這三方面選取變量進行研究。

(一)股權結構。本文主要從企業所有權性質和股權集中度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國有控股,許多企業的第一大股東主要為國有股。雖然有眾多文獻說明國有控股企業的業績比非國有控股企業的業績更差,但是在金融行業中,國有控股金融企業占據了絕大多數,經營業績也比非國有控股金融企業要好。因為,實際控制人的性質若為國有,則政府股東可以直接影響董事長及高管的任命,進而降低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提高控制風險能力。

假設1:企業所有權性質為國有與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正相關。

股權集中度較高也是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特點,并且控制權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大股東手中,其影響上市公司行為的作用會更加明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則表明公司的控制權掌握在少數管理者的手中,少數的管理者很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犧牲其他股東的利益進行違規操作,這意味著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就會越高,風險控制能力相應越低。

假設2:股權集中度與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負相關。

(二)高管激勵。本文主要從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和高管薪酬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當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時,管理者擁有巨大的權力和地位,這會嚴重影響董事會的獨立性,甚至會導致董事會喪失獨立性。當企業設置的部門形同虛設,監督機制不能正常運行,在這種情況下,上市金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就越大,風險控制能力相應越低。

假設3: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與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負相關。

合理的報酬獎勵機制會在一定程度上激勵管理者,使股東與管理者的問題降低。合理的薪酬又會使高管更加關注企業風險,并及時采取措施降低風險,風險控制能力也隨之提高。

假設4:高管薪酬與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在合理范圍內正相關。

(三)董事會特征。本文主要從獨立董事人數和董事會規模兩個方面進行研究,二者共同決定董事會的獨立性。

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獨立性較強,獨立董事的監督和控制作用發揮的越明顯。一方面,獨立董事的經濟利益與企業經濟效益直接相關,使其更關注企業的各項風險,以保障自身可以收到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我國“一股獨大”的經濟環境下,獨立董事可以有效抑制問題,降低財務風險。這意味著獨立董事越多,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就越強。

假設5:獨立董事人數與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正相關。

董事會人數較多時,會有較多的專業人士參與進來,參與并決定公司的決策。他們運用其專業知識彌補其他董事會成員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實現互補,提高風險的控制能力。

假設6:董事會規模與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正相關。

資產負債率越高,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大。由于金融行業主要經營負債,資產負債率相比其他行業要高出很多,這也要求金融行業有較高的風險控制能力。因此資產負債率越高,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相應增加。

假設7:資產負債率與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正相關。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了2013年滬深兩市上市的金融企業作為樣本來源。由于我國上市的金融企業僅有43家,研究對象的樣本容量過小,用常規的回歸分析等方法得出的結論很可能存在較大的偏差,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 19.0軟件進行實證分析。本文的數據全部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CSMAR)中這43家上市金融企業的2013年度報告。

(二)變量選取。本文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從股權結構、高管激勵和董事會特征三個方面來分析公司治理與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的關系。其中,股權結構的變量包括股權集中度和企業所有權性質(Nature)。股權集中度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Lash)和公司前10位流通股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H10)表示,該變量數值越大,說明股權越集中。企業所有權性質用實際控股人的性質來表示。高管激勵的變量包括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Dual)和高管薪酬(Ggxc)。董事會特征的變量包括獨立董事人數(Outdir)和董事會規模(Dirsize)。本文使用的統計軟件為SPSS 19.0。變量的具體定義如表1所示。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較高,說明上市金融企業財務風險較高。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最大值為68.3663,最小值為6.0807,二者存在較大的差距,同時公司前10位流通股股東持股比例平方和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差距也較大(最大值為0.549,最小值為0.0101),表明樣本公司股權集中度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便于研究股權集中度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是由同一人擔任占絕大多數,約占98%。大多數上市金融企業的董事會有13名董事。獨立董事人數的均值為46.7%,超過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人數規定(1/3),中位數為5,表明大多數上市金融企業中獨立董事的人數符合證監會的要求。上市金融企業中為非國有控股企業僅有47%,53%的上市金融企業為國有控股企業,表明國有控股的上市金融企業占大多數。

(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從多個變量中選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變量,以簡化的數據來描述原來整體數據信息的一種降維的方法。

1. 主要步驟。

(1)因子相關性的檢驗。根據SPSS 19.0軟件可以得出本文選取的8個變量的相關矩陣,各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大多數大于0.5,表明這8個變量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對標準化后的變量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KMO值為0.591>0.5,且Bartlett球度檢驗的值為235.492,相對應的P值為0.000,表明所檢驗的相關矩陣不是單位矩陣,并且變量之間具有較多的共同因子。因此原始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共同因子。運用主成分法確定因子載荷,當特征值大于1時,提取了3個共同因子。如表4所示,這3個共同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77.682%。表明已提取的3個共同因子因包含了大部分原始變量的數據信息,可以替換掉原始變量,衡量我國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

將已提取的3個共同因子進行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轉,得到表5所示的旋轉成分矩陣。

表5中各變量根據負荷量的大小進行了排列。第一個公共因子F1主要由OURDIR、DIRSIZE、LOAR、GGXC共4個變量決定,在公共因子F1上的載荷分別為0.936、0.884、0.785、0.688;第二個公共因子F2主要由H10、LASH、NATURE共3個變量決定,在共同因子F2上的載荷分別為0.962、0.928、0.618;第三個共同因子F3主要由DUAL決定,在共同因子F3上的載荷為0.922。

(3)求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以旋轉后的因子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在因子分析的基礎上可以進行綜合得分評價。因子綜合得分F表達式為:

F=0.34510×F1+0.28914×F2+0.14259×F3

由3個公共因子得分以及綜合得分F的公式,可以得出我國43家上市金融企業各自因子綜合得分,如表6所示。

2.實證結果分析。

(1)第一個共同因子F1的方差貢獻率為34.510%,主要反映了董事會特征對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的影響。其中,高管薪酬反映了上市金融企業的高管特征因子。由表6可以看出,平安銀行、中國平安、民生銀行在第一個共同因子F1上的得分名列前茅,而愛建股份、陜國投A、安信信托在第一個共同因子F1上的得分靠后。表明國有控股的大型上市金融企業董事會規模越大,風險控制能力越強;高管薪酬越多,高管對企業越忠誠,對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就越強。

(2)第二個共同因子F2的方差貢獻率為28.914%,主要反映了股權結構對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的影響。由表6可見,國海證券、陜國投A、愛建股份在第二個共同因子F2上的得分排名居于前列,而廣發證券、光大證券、光大銀行在第二個共同因子F2上的得分不理想。表明股權集中度越高,上市金融企業對風險控制能力就越強。

(3)第三個共同因子F3的方差貢獻率為14.259%,主要反映了高管激勵對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的影響。由表6可得,寧波銀行、宏源證券、民生銀行在第三個共同因子F3上的得分分列前三名,而中國銀行、國海證券、東吳證券在第三個共同因子F3上的得分居后。表明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有利于控制上市金融企業的風險。

(4)綜合三個共同因子得分的排名,各企業綜合排名與各因子單獨排名波動較大,表明各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都有所不同,需要“因地制宜”,根據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公司治理策略來控制風險,不能一概而論。例如,綜合排名第6的陜國投A,董事會特征因子排名倒數,但在股權結構因子上排名第2,因此,陜國投A需要增加董事會人數或者獨立董事人數,以增強其對風險的控制能力。

四、結論

綜上,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上市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1)優化股權結構。合理的股權結構有助于公司治理的效率,即要求合理的股權集中度。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和公司前10位流通股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應該在適當的范圍內,可以有效地防止企業尤其是非國有企業中出現“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2)建立健全內控監督機制。建立科學的內控體系,完善內控評價體系。及時地對公司發生的各項業務進行實時監控,提高業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有效地降低操作風險,提高對風險的監控及防范能力。(3)完善董事會治理機制。董事會是掌管公司事務的經營決策機構,董事會的規模是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合理控制董事會規模,提高董事會工作效率,增強風險控制能力。此外,保持董事會的獨立性及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也對公司經營業績具有重大影響。在選擇公司治理結構的模式時,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味地模仿其他成功的治理模式。

參考文獻:

1.魯桐,黨印.金融危機后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進展[J].產經評論,2014,(1).

2.林毅夫,蔡口,李周.現代企業制度的內涵與國有企業改革方向[J].經濟研究,1997,(3).

3.李艷紅,賀贛華.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與風險控制――傳導機制與數據檢驗[J].南方金融,2009,(5).

4.于富生,張敏,姜付秀,任夢杰.公司治理影響公司財務風險嗎?[J].會計研究,2008,(10).

篇(4)

【關鍵詞】 財務;經濟學;企業;風險控制

作為企業的運作核心,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成為人們逐漸關注的焦點。同時企業為了能夠獲取在市場中的優勢競爭能力,財務風險的控制成為重要的保障條件。通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均衡市場分析,企業財務風險將從收益和價格,以及價值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與決策管理,從而對企業財務風險起到有效控制。

一、企業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是在財務活動中,由于被某種無法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造成企業財務狀況不能被確定,使其出現巨大損失。其風險可能是投資和籌資造成的危險,也可能是收益分配和外匯等造成的風險,這些都是無法被預料的。一般情況下,企業風險的形成有財務和經營風險兩種。要想有針對性的對企業風險進行控制,就必須對企業財務風險所具有的客觀性和全面性、不確定性和共存性,以及激勵性等特點進行了解。隨著現代企業逐漸擴大自身的組織規模,企業投資行為因此延伸到投資領域的范圍中,這樣一來,企業資產定價的理論滲入到了現代財務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

二、現代財務經濟學視角下的企業風險控制問題

1、投資決策中企業風險控制問題

在20世紀50年代期間,馬科維茨先后兩次分別提出:資產組合與有效分化兩方面問題,并在不確定的條件以預期收益和組合方差間的均衡問題,討論了金融資產選擇的現代財務經濟學理論,也是現代資產組合管理理論。從企業經營的本質方面來說,現代資產的組合就是以多元化經營方式將企業總體風險進行分散,在確定企業風險資產組合的有效邊界與可行域后,再根據投資者有效邊界和無差異曲線切入點的確定,決定最佳風險資產組合。在以往的經濟學理論中,如果企業投資資產收益存在不確定性的因素,那么企業在高度財務風險的情況下,必然要求獲得相應高額回報,這與現代財務經濟學理論存在一定差距。在現代財務經濟學理論中,任何投資風險的收益不能局限于某一資產,而是針對整個資產組合來分析的,只要企業投資收益相關系數小于1,那么企業可以采取多元化經營的方式將企業風險分散,以達到對風險控制的效果。企業風險控制問題在投資決策中主要是由投資者根據需求以資產配比的手段,均衡收益準線風險偏好與風險投資預期效用,確定組合預期收益方差與風險間比值,選擇不同風險程度提前降低風險。

2、定價決策中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問題

現代財務經濟學在資產定價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資產定價與套利定價模型的投資風險理論。通過單項的資產風險衡量指標系數,在各企業投資決策分析中被廣泛應用,以收益變動反映資產風險。在資產定價模型中風險存在無法分散和多元化經營分散的風險。前者對企業風險控制只能通過消極的風險回避方式來避免企業風險對財務造成損失;而后者則可以通過多元化經營的方式對企業風險進行分散來避免企業風險造成財務損失。在套利定價模型中,資產風險的因素以預期收益變動作為定價基礎,將現時價格和預期日后的收益進行定量,這種模型對企業風險的測度更為精準。同時,在兩種模型定價的基礎上,現代財務經濟學還將運用現代的期權定價從其它角度對企業資產定價體系進行了模型構建,使企業風險與資產價格間的數量關系得到了量化,并從長遠的發展來說,使企業投資者能夠依照風險偏好制定最優化的風險管理方式。

3、融資決策中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問題

融資決策中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問題主要是進行符合現代企業的資本結構。在進行決策的確定前,不但要對企業外部宏觀環境進行思考,還要對資本市場約束進行思考。從而選擇合理最佳的融資方式成為企業主要財務依據和資本結構的約束。在現代財務經濟學視角下,企業的經濟基礎是產權制度,企業融資安排是財務風險的控制。圍繞企業債權與股權融資相互替代和無法替代兩方面來說,在現代企業凈現金流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對企業資金來源的合理配置,達到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

三、企業風險控制和改善的策略

首先,加強我國政府的支持和構建健全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雖然我國在推動企業發展的時候,設立了一些政策與法規,但是依然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步伐。我國政府可以通過對貸款方式的改善來解決企業融資者的資金問題。同時,由于企業經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財務方面的不確定性,使企業財務風險存在潛伏期,因此,針對該風險可以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嚴格控制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避免企業在財務上出現嚴重損失。

其次,完善財務決策體系,根據企業實際財務狀況制定信用政策,并加強對財務的管理,使資金回收率獲得提高。由于我國企業財務在決策方面存在某些主觀或經驗方面的決策失誤現象,造成企業風險的存在,因此,為了能夠降低企業風險,企業可以在做完充分的市場調查以后進行綜合分析,判定企業財務決策是否與現展相聯系,是否能夠在企業固定資產的前提下提高其盈利水平。

最后, 加強企業風險觀念和制定風險控制制度。樹立正確的企業風險觀念,堅持均衡預期收益與風險原則和科學預測各種因素對企業財務帶來的不確定性,以確保企業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并采取各種防范和控制策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同時,在建立健全的企業風險控制制度前提下,還要不斷加強企業人員對風險的認識和分析,以及防范能力,促使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動力獲得提高。

總而言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所面臨的財務決策都將存在著風險,企業任何一項財務的決策都將決定著企業風險和收益期望。在現代財務經濟學的視角下,財務經濟學理論為企業做出決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與指導。從收益和價格,以及價值三個方面構建企業風險控制分析框架,在提高企業風險控制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同時還確保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本報記者 李敏;專家熱議: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挑戰與機遇[N];亞太經濟時報;2010年

[2] 賀冬娥;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控制[J];硅谷;2009年08期

[3] 湯莎莎;現代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和控制研究[J];才智;2010年08期

篇(5)

關鍵詞:擔保企業;風險;預警

中圖分類號:F27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026-03

隨著全國擔保行業的蓬勃發展,擔保機構在規模擴張的同時,數量也開始增多,涉及到的業務領域也更廣泛,在經濟發展中也開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是擔保企業本身從事的就是具有很高風險性的商業行為。整個擔保行業風險的增大,伴隨而來的是銀行資金風險增大和民間資金風險增大的雙重風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擔保機構的風險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只有越來越多的擔保公司抗風險能力增強,整個擔保行業才能真正做到穩定發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說,擔保行業的穩定發展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嘗試性地從擔保類企業的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等一系列程序上去研究擔保類行業的風險控制,針對中國對擔保類行業的需求,探討適合中國擔保類行業的風險控制措施和風險預警方案,促使中國的擔保類行業主動響應、主動融入、主動對接中國金融業建設,為中國擔保類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依據。

一、擔保企業風險預警流程圖

COSO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COSO)2001年正式對外公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機制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ERM)指出:“企業風險管理機制框架是一個在戰略決策以及在整個企業中貫穿實施的過程,用于識別影響企業的潛在事件,將風險控制在企業風險偏好的范圍內,并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ERM由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件設別、風險評價、風險回應、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八個基本要素共同作用,構成了風險管理機制。它的終極目標是增加利益相關者的價值。

鑒于此,中國擔保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也可借鑒企業風險管理機制的部分相關原理,為擔保企業減少風險,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根據ERM的部分相關原理,本文將中國擔保企業風險管理機制劃分為以下幾個流程(見圖1)。

二、擔保企業風險模糊評價步驟

第一步,根據被研究的擔保企業實際情況,識別風險評價內容,選定評價因素,構造遞階層次結構。本文共分為四層:第一層:決策目標(A),以擔保類企業終極風險的控制為總目標。第二層:目標層(B),根據擔保企業風險模型=內部風險B2×外部風險B1。第三層:子目標(C),根據擔保內部風險=人的風險C1×管理風險C2。第四層:指標層(D),根據擔保企業經營實踐中的實際情況分解出影響B2、C3、C1的多個因素。第二步,根據各風險因素在導致風險事物中影響程度不同,確定權重,構造判斷矩陣。

具體辦法是:首先,結合被研究的擔保類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德爾菲法對擔保類企業部分項目經理進行調查問卷,請各位被抽取的專家根據自身的經驗并按照(圖2)所列的判斷矩陣標度說明,運用兩兩比較法,逐層分析指標之間相對重要性,得出成對比較矩陣。其次,再對各要素的重要性進行打分,將各要素對整體評價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作為權重分配到各項目上。最后,綜合各專家的意見和結果,形成權重Wi,得出判斷矩陣。

第三步,進行層次單排序。根據判斷矩陣運用數理統計和Excel軟件計算出各層單排序。

第四步,進行一致性檢驗。運用AHP來測量所作的成對比較的一致性。

第五步,根據評價的要求,設置等級評語,如低、較低、中、較高、高等,進行模糊綜合評價,根據風險因素分析法確定企業風險的等級評分評語集:[ 1—2為低度風險,3—1為較低度風險,5—6為中度風險,7—8為較高度風險,9—10為高度風險]。

風險管理部門可以對每次擔保項目、以及擔保機構的所有擔保項目的進度如何、合作銀行目前的政策和額度等因素按照本文提供的這種綜合評分規則進行綜合評定。如果認為可以對該項目進行擔保,則將結果上報項目評估委員會。這樣的逐級上報的制度,不僅能夠從擔保項目本身來衡量風險,也能夠根據擔保公司的當時實際狀況來進行綜合評定,作出最有利于擔保機構的決定。

三、擔保企業風險控制策略

風險控制是指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按各類風險的重要性分別采取不同的風險控制方法,選擇適應的風險管理機制策略,通過縮小損失程度,將可能的風險損失降低到最低點。

1.風險回避策略,建立反擔保機制。風險回避策略指在擔保作業過程中,經過預測,內部人員認為所面臨的風險無法控制,或控制成本太高沒有必要進行控制而采取的有意識的回避策略。中國企業人員要客觀評價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風險管理機制能力,慎重選擇擔保項目,盡力規避缺乏人力資源支持、行業跨度大、技術難度大的項目。可以設置反擔保機制,如,擔保機構在設置反擔保物時,一般要求其具有以下條件:(1)中小企業在抵押或質押式,擁有經過有關法定機構批準的實際所有權;(2)反擔保物加上其他一些反擔保措施的金額總和大于擔保機構的項目擔保額;(3)不存在其他的而一些違反法律或是容易引起爭議的情況出現。

擔保機構也可以通過讓申請擔保企業提供保證人的方式作為反擔保。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擔保機構需要詳細審查這個保證人。但由于保證人方式的反擔保存在著一些其他問題,在實際業務中,擔保機構都是反擔保物方式跟保證人方式結合使用的。

2.風險分割策略,設置保證金制度。風險分割策略指擔保人員根據擔保項目的風險特性進行分割,按照風險的依存狀態不同將擔保項目分割為不同的風險等級。對那些風險程度較高的項目,更加謹慎行事,適當時可請專家和技術人員幫助。隨著擔保行業的競爭激烈,以及行業風險的加大,為了降低在保項目的履約風險,擔保機構也應該建立保證金制度。通過對每個項目的履約保證金設置,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被擔保機構的經營行為,提高其還款意識。保證金主要是一旦借款企業沒有按時全額償還銀行貸款,擔保機構發生代償行為,則擔保機構可以自行先將保證金償還銀行貸款,彌補其損失。防止貸款風險的擴大化。

3.風險控制策略,建立相互牽制制度。風險控制策略指擔保企業通過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來限定與控制風險。它可分為組織內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內部控制涉及建立強有力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強內部人員的技能和知識,實行工作職責分工與牽制等,如:可以針對擔保項目根據重要程度分別由不同的級別的領導負責,部門經理、主管項目經理、項目執行者等進行相互牽制。而且因為擔保機構在同一時期會有許多不同的擔保項目,風險管理部門可以對此次擔保項目以及擔保機構的所有擔保項目的進度如何、合作銀行目前的政策和額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定。如果認為可以對該項目進行擔保,則將結果上報項目評估委員會。這樣的逐級上報的制度,不僅能夠從擔保項目本身來衡量風險,也能夠根據擔保公司的當時實際狀況來進行綜合評定,作出最有利于擔保機構的決定。外部控制涉及國家法令、行政監察控制等。

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中國擔保類企業是有風險的,但是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從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等一系列程序去詳細分析和控制擔保類企業風險。同時,對擔保項目風險進行模糊綜合評價,便可以使擔保機構將擔保項目風險進行準確定位,并制定相關的風險防范措施,包括風險控制策略——內控的相互牽制制度的建立、風險規避策略——反擔保的管理、風險分割策略——擔保保證金制度建立等等,這樣,可以幫助擔保企業管理層在實際工作中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改善外部環境,理順內部關系,使企業風險降低到最小化,促進企業不斷健康、快速、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德安,田靖宇.中國地方融資平臺運行風險及控制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2010,(6).

[2] 仲彬,劉念,畢順榮.區域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金融研究,2002,(4).

[3] 張兵,胡俊偉.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3,(2).

篇(6)

【關鍵詞】 內部控制; 風險類型; 風險防范與控制

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它標志著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取得了重大發展。《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合理借鑒了以美國COSO報告為代表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結合我國具體國情進行了調整和改進,與我國企業所處地具體環境及經營管理實踐相協調,為企業進行內部控制提供了統一標準,其整體架構主要由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項要素構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設日益重視,頒布了若干法規,但是這些法規主要體現了從會計控制入手,突出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等環節,并向其他管理環節延伸的控制思路。即以內部會計控制為主,兼顧與會計相關的其它控制。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環境的變化,經濟發展全球化,單純依賴會計控制已難以應對企業面對的市場風險,會計控制必須向風險控制等全過程、全方位控制發展。此次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無論從原則上、目標與要素上都突出強調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就是要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本文就內部控制中風險防范與控制淺談一下個人的認識。

一、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

風險,源于事物的不確定性,是一個事項將發生并給目標實現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進入二十一世紀,多樣化和多變性的環境使企業的經營管理經歷實質性的變革,由于技術的快速創新及由此導致的制度創新、經濟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經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現代企業所面臨的商業環境和市場競爭不確定性越來越大,一方面變化周期縮短,商業環境和市場競爭的變化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另一方面商業環境和市場競爭變化越來越徹底,企業明天的生存與發展環境可能與今天的幾乎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系,現代企業處于高風險的經營環境之中,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環境面臨更大的風險。風險已成為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管理、防范與控制風險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存在的目的在于對威脅其目標實現的風險進行防范與控制。

對一個持續經營的企業而言,常見的企業風險包括:一是戰略風險,即不恰當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規劃導致的風險;二是決策風險,即決策失誤導致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風險;三是經營風險,即不適宜的經營手段導致的風險;四是財務風險,即失去融資能力或遭致無法承受的債務而導致的風險;五是信息風險,即不相關、不真實信息報告導致的風險;六是環境與法律風險,即環境驟變和政策不明朗導致的風險;七是災害風險,即由于戰爭、自然災害等人為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風險等。

正是因為風險的存在,風險防范與控制才成為必要。風險防范與控制對企業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不僅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而且應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要素和軸心工作。

二、企業風險防范與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風險的防范及有效控制不到位。而針對如此多的風險,企業卻缺乏相應的控制,缺乏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人員和適當的控制活動,造成企業的隱形失控因素。

(一)一些企業對風險因素的把握不夠全面

對于上面列舉的諸多風險因素,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往往只看到部分風險,因而忽視了其他風險因素。沒有將各種風險因素作為決策和投資分析時的標準化考量要素。

(二)許多企業沒有建立起全面、系統的風險防范與控制體系

沒有認識到風險防范與控制具有更為深刻的內涵與外延,認識上的局限影響了實踐的推進。由于風險因素的復雜、多樣,控制風險需要多層面、多角度聯動,但目前許多企業沒有對風險實施統一管理,缺乏明確的風險控制流程,風險控制架構不健全,有些環節較薄弱。

(三)缺乏一套可以量化的風險識別、衡量指標

監管部門目前還沒有制定風險監管核心指標。對企業自身來說,由于專業知識、業務技能等的限制,對風險的識別和衡量更多的是依靠經驗,模型分析、量化分析較少,因此,常常難以做到有效的風險預警。

(四)沒有有效地將風險防范與控制理念導入企業文化建設全過程

目前,許多企業更多地注重具體項目的風險,對風險控制的理解較膚淺和狹隘,沒有認識到企業中的每個人、每個環節都關系到風險防范與控制,有的甚至認為風險的防范控制主要是個別部門、個別人的工作。因此,在強調建設企業文化時,有些企業并沒有將風險防范與控制滲透進企業價值觀,沒有深入員工人心,從而導致在行動上不能有效落實控制風險的要求。

三、企業如何進行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企業要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對明晰、穩定、完善的控制程序,以確保風險控制機制順暢運行。

(一)建立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技術程序

1.建立風險預警系統。企業風險預警系統是在以對相關信息(如相關產業政策、國內外市場競爭狀況、行業發展狀況,企業本身各類信息等等)采集基礎上,分析可能導致出現風險的根源性因素,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發現經營活動中的潛在風險,提前向決策者發出警示,最終實現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風險預控。風險預警系統應先于風險實際發生發出預警,使決策者在實際危機發生前,盡早采取措施、有效應對,防止風險的實際發生和盡量減少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

2.識別風險。在風險預警系統的指導下,企業風險防范與控制主體特別是領導主體和操作主體要對上述可能產生的種種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即要弄清企業潛在的及可能發生何種風險,并對風險產生的后果進行初步分析。

3.評估風險。探索制定一些可以量化的風險控制指標,這些指標內容應包括經濟風險類、信用風險類、流動性風險類、資本風險類、經營風險類等等,然后對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必要時可進行壓力測試,從而評估風險的嚴重程度,以便為防范控制風險提供依據。

4.控制風險。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及公司實際情況研究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并組織實施,盡全力防范控制風險。

(二)建立健全風險防范與控制的組織程序

1.制定明確的企業目標,確立風險防范控制的機制。企業在經營中必須制定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和合規目標,只有確立了清晰的目標,才能指導、引導和激勵企業上下朝著明確的方向前進。目前許多企業實際上沒有中長期的戰略目標,有的甚至沒有年度的經營計劃,如同“盲人摸象”般地從事經營管理活動,這必然潛藏了嚴重的風險。確立目標后,公司上下就會適時用目標衡量實踐活動,及時糾偏補正。

2.建立和完善企業規章制度是建立企業風險防范與控制的重要內容。如果企業沒有制度,無章可循,就會導致少數人隨意操縱局面,使企業面臨風險。加強風險管理就是要加強制度的建設,加強重大投資項目風險預警和防范等一系列的風險管理制度,強調以制度防范為基礎,形成規范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環境。

3.全員負責風險防范與控制。企業的風險防范與控制不是幾個人、幾個部門的工作,而是全員的任務,因此可以說,人人都是風險控制的主體,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是風險防范與控制的主體。

4.企業的高層領導是風險防范與控制的主要領導主體,在風險防范與控制中負有主要領導責任。高層領導行使風險防范與控制決策權。特別是應加強對管理層權力制衡的內控制度建設。對管理層權力制衡的內控制度建設是風險防范的基礎,也是最難實施的,畢竟企業管理層在建設內控制度時,首先要約束的恰恰是自己。從調查統計來看,企業發生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歸咎于管理層內控約束機制的缺失。負責企業經營決策的高層領導們權力過大,又缺乏有效監督,當個人績效目標與公司及股東目標發生沖突時,他們往往會選擇前者,給企業發展帶來隱患。因此,對管理層進行權力制衡不但必要而且勢在必行。

5.風險控制落實到具體人。風險控制工作還要依靠經理層及下屬部門以及員工去執行,因此,企業要通過制度安排等將風險控制任務,明確落實到具體人。

6.完善制訂重大決策的內控流程。完善制訂重大決策的內控流程是企業風險防范與控制的關鍵。建立起面向企業管理層的內控制衡制度后,必須設計相關的關鍵控制流程與之配套。

7.強化對各關鍵環節的風險控制。在制度和流程優化之后,不管哪個關鍵控制點的風險量化發生偏差,都將導致最后的決策發生偏移。所以,有必要強化對各關鍵環節的風險防范與控制。

總之,加強和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有效防范和控制企業風險,已成為當前理論和實務界的共識,它對于改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現狀,保證企業有效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7)

1.當前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的主要問題

一是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目前風險防控意識尚未在壽險行業內真正形成,在業務發展上,注重規模速度,強調數量增長,忽視質量改善。在發展戰略上,為達到暫時優勢,注重短期行為,忽視長期隱患。在執行制度上,不能很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對易發生風險的業務部門,“以習慣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原則”現象仍然存在。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堅持唯業績唯保費論英雄等等,這些現象反映出部分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理念淡漠,如不加以改進,將貽害無窮。

二是風險管理制度落后、管理手段單一。風險控制制度尚不健全,對業務操作人員的責任和權限缺乏有效控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缺乏具體的防范措施,重要部門和要害崗位人員定期輪崗換崗制度難以落實到位,個別部門、崗位之間缺乏有效制衡的約束力,容易造成風險隱患甚至誘發腐敗。內審、事后監督等部門對決策管理層和同級部門負責人的權力缺乏有效制約,導致“控下不控上”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普遍缺乏科學先進的技術管理手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沒有形成數據集成,不能對保險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分析、開發和利用,導致保險業務經營缺乏數理基礎和有效依據,加劇了未來經營風險。

三是風險管理人才不足。壽險業風險管理既包括核心業務管理、投資管理,也包括人力資源、公共關系、法律事務的管理,還包括保險行業風險管理,而在我國,能夠領會、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人才在數量和質量都顯不足,培養和引進工作亟須加強。現有的風險管理人員對自己行業、公司內部的風險管理還做不到全面了解,對國際上發達國家保險業通用的風險管理觀念、方法和技術也比較陌生。

2.完善壽險業風險管理的主要措施

我國壽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總體內容是,深刻把握壽險行業的運營規律,依據公司科學的經營發展戰略和風險管理策略,構建包括信息系統、預警系統、評價系統和控制系統在內的風險管理體系,科學合理地確定公司的風險容忍度,追求風險和收益的動態平衡。使公司在可接受的風險狀態下,始終運行在持續、穩健經營和良性、有效發展的軌道上。

一是強化風險管理的組織建設。 董事會作為風險管理系統的最高機構,對各種風險最終承擔責任。管理風險是董事會的第一要務,要在董事會授權下建立風險控制委員會或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整合各類業務檢查以及內審、紀檢監察、事后監督等再監督形式,構建“大監督”格局,加強風險管理的組織領導,統一整合各類風險管理資源技術,發揮監督的整體效能,同時明確內部風險控制責任。風險控制涉及到所有管理行為、服務行為和業務行為,涵蓋了所有業務流程和操作環節,覆蓋了所有部門和崗位。同樣很重要的是,必須配置相應的專業人才。如首席風險執行官的設立就是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公司治理結構中最大的變革。首席風險執行官(CRO)與首席執行官(CEO)、財務總監(CFO)同為公司的高管,并專門負責風險管理事務。CRO作為最高層的戰略規劃團隊中的一員,他經常向CEO匯報。更重要的是,他可以獨立地、直接地向非執行董事或董事會匯報。CRO不僅肩負著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總職責,還負責與監管當局保持聯絡。他可以協調各運營部門,確保全面風險管理的措施落實到位。

二是全面規范風險管理制度流程。全面風險管理流程要從風險識別入手,對企業風險進行全面普查,并進一步進行準確計量和有效的控制管理,不斷檢查調整管理的戰略和執行。包括風險定位、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控制和動態監察五步流程。風險定位是確定經營方向的指南,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定位應根據企業自身的風險應對能力和風險偏好共同決定。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找出適合自己的風險管理戰略目標與風險對策。全面風險識別強調全面,是從公司全面、系統的整體角度認識風險,是對企業風險進行的全面普查和對風險因素間關系的分析;是對整個宏觀經濟運營環境、金融保險行業改革發展方向進行的分析;是對資本市場波動、貨幣市場走勢進行的研究。風險計量需要一個統一的風險尺度,可以利用風險價值(VAR)、經濟價值等風險管理技術方法,對企業整體風險進行計量和資本配置。風險控制是站在企業全局角度,充分利用風險因素的相關性,盡量從產品設計、投資選擇等著手,使風險相互減輕或抵消,使管理措施的成本與風險程度達到“可接受平衡點”,通過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策略組合,實現風險管理目標。動態監督。全面風險管理是動態過程,需要隨時檢查管理的執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時反饋,根據修正后的資源配置計劃,重復上一個流程進入下一個管理周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a在线观看|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婷婷无套内射影院| 成年在线网站免费观看无广告|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 国产乱子夫妻xx黑人xyx真爽| 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 欧美一进一出抽搐大尺度视频| 我和亲妺妺乱的性视频|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一女三黑人玩4p惨叫| 少妇被黑人到高潮喷出白浆 | 老熟女乱子伦| 真人无码国产作爱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女人喷液抽搐高潮视频|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 四虎精品影院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五月天综合| 少妇aaa级久久久无码精品片 |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护士被两个病人伦奷日出白浆|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洲成av人片无码天堂下载| 少妇系列之白嫩人妻|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 最近2019中文字幕一页二页|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