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會計學學士論文

會計學學士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05 17:45: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學學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會計學學士論文

篇(1)

一、個人簡要生平

1886年1月15日,勞埃德?莫爾(Lloyd Morey)出生在密蘇里州(Missouri),母親名海倫(Hiram),父親名叫愛米理?卡特?莫爾(Emily Carter Morey)。1902年,勞埃德?莫爾從Laddonia高中畢業。高中畢業之后的莫爾并沒有直接上大學,他先是在伊利諾伊州(llinois)昆西(Quincy)市的寶石城商業學院(the Gem City Business College of Quincy)呆過一段時間,后來還在銀行任過職。直到1907年,莫爾才進入伊利諾伊大學開始正式的大學學習生活。

莫爾在伊利諾伊大學非常用功和刻苦,抓住一切機會和時間學習。經過四年的努力,于1911年他獲得了雙學士學位,一個是語言學學士學位,另一個則是音樂學學士學位。他還分別于1954年和1955年從南伊利諾伊大學(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勞倫斯學院(Lawrence College)和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兩所大學獲得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此外,他還于1954年從布拉德利大學(Bradley University)獲得名譽理學學士學位。

莫爾家境不好,但他肯吃苦,在伊利諾伊大學讀書期間,他一邊刻苦學習,一邊在學校管理辦公室做兼職工作。到畢業時他從事過多種工作,當過主計長辦公室的書記員(1911~1913)、審計員(1913~1916)以及主計長(1916~1953)。憑借個人的刻苦學習和豐富的工作經驗,莫爾于1916年通過了伊利諾伊州的注冊會計師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職業注冊會計師,并以其在伊利諾伊州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第二名的驕人成績而被授予銀質獎章。

1917年,莫爾除了管理工作以外又開始了教書的生涯。他同時是多所大學的老師,包括南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1936)、密執安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6)、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1956、1959)和北伊利諾伊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59、1960)等。

在不同的場合,莫爾還同時擔任其他大學的商務與財務顧問。他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分別獲得了講師(1917~1919)、助理教授(1919~1921)、教授(1921~1955)、教授委員會執行副主席(1953)和主席(1954~1955)等職,直到1955年才從主席的位子上退下來。他還是第一個在專業性大學任主席的注冊會計師。除了在大學任職以外,他同時還擔任伊利諾伊大學退休部門的主計長(1941~1953),伊利諾伊大學教育基金的財務長(1935~1953)。1956年6月,70歲高齡的勞埃德?莫爾退休之后,還接受了伊利諾伊州長的邀請,擔任伊利諾伊公共財政審計員。

由于勞埃德?莫爾既從事過教育又在各種部門工作過,因此他能夠很好地把理論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可以說他是政府會計與學校會計方面的專業權威,他在這些方面有著特殊的才能。他曾擔任過注冊會計師協會伊利諾伊州分會的主任(1941~1942),注冊會計師政府會計委員會的主席(1933~1936、1938~1941),他也是美國會計學會(AAA)的會員,而且還擔任過大學與學院商業教育聯盟的主任(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Business Office ,1923~1924),擔任過高等教育機構標準報告全國委員會的主席(National Committee on Standard Reports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1930~1935),美國教育財務顧問委員會的主席(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1935~1940),政府會計全國委員會的副主席(National Committee on Governmental Accounting,1934~1951)。另外,莫爾還是學院與大學商務管理全國指導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Manual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1942~1952,1963-1965)的成員,伊利諾伊州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委員會的成員(Commission to Study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llinois,1954~1957)。

莫爾獲得一些業界殊榮:1955年,被授予注冊會計師金質獎章(the AICPA's Gold Medal Award);1961年,他是阿爾法?卡帕?普希會計獎(the Alpha Kappa Psi Foundation Accounting Award)的獲得者;1956 年,他因在地方與其他政府會計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貢獻,而同時被美國和加拿大地方財務官委員會(the Municipal Finance Officers Association of the U.S.and Canada)授予杰出貢獻者稱號。

莫爾不但在政府方面,而且在城市與社區服務方面也表現得非常積極,他曾任美國教育辦公室教育財務專家(1929)、教育政策委員會的顧問(1936~1941)、美國國防部會計政策的顧問(1955~1961)、伊利諾伊州地方同盟的顧問(1920~1928)、伊利諾伊州Fulbright委員會的成員(1953~1956)、佛羅里達州高等教育研究委員會的顧問(1955~1956)、弗吉尼亞州高等教育委員會的顧問(1955~19560),厄巴納商業協會主席(1918~1919),以及厄巴納扶輪社的主席等。

1912年6月8日,莫爾與埃德娜?考克斯(Edna Cox)結婚,他們沒有孩子。工作之余,莫爾喜愛音樂而且是一個積極分子,他還譜寫了許多音樂作品。莫爾曾任亞伯拉威斯理教堂(the church of the Wesley Foundation)的音樂主任(1911~1939),他也是伊利諾伊大學音樂與娛樂委員會(the Concert and Entertainment Board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18~1938)的主席。勞埃德?莫爾1965年9月29日逝世,享年79歲。

二、理論與實務的主要貢獻

莫爾不但在實踐工作中大放光彩,在會計理論方面也有一些建樹,不過因為與其工作性質的關系,他的著作和論文主要涉及到政府事業單位會計方面。

莫爾一生發表了150多篇論文和大量的著作。其代表性的作品有:《注冊會計師問題與方法》(C.P.A Problems and Solutions,1918);《政府會計導論》(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al Accounting,1927);《市政會計手冊》(Manual of Municipal Accounting,1927);《大學與學院會計》(University and College Accounting,1930);《學院與大學財務報告》(Financial Reports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1935);《市政會計原則與程序》(Municipal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 with 0.W.Diehl,1942);《政府會計原理》(Fundamentals of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with R.P.Hackett ,1942);《州立大學》(The State-Supported University,1961)。

莫爾除了寫一些文章外,同時還擔任多種期刊的編輯,曾先后擔任過《教育商業》(Educational Business 1930~1938)的編輯、《會計師手冊》(Accountants’Handbook ,1943)的顧問、《學院與大學》(College and University,1950~1953)的顧問。此外,他還是Alpha Kappa Psi,Beta Alpha Psi,Beta Gamma Sigma,Phi Beta Kappa,and Phi Kappa Phi等榮譽組織的名譽會員。

莫爾的會計格言是:“政府會計信息亦應當適度地公開披露”②。

【主要參考文獻】

篇(2)

一、個人簡要生平

1940年,比弗出生于伊利諾伊州(Illinois)的皮若亞城(Peoria)。他的父親曾是一位煤礦工人,后來通過努力工作和不斷學習成為一名土木工程師和住宅承建商,而他的母親很早就為了四個兄弟姐妹而開始工作。比弗的童年是在印第安那州(Indiana)度過的,12歲時隨家人遷往哈蒙市(Hammond)。由于他的家庭篤信天主教,他只申請了一所大學—圣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并成為他家族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1962年,從圣母大學畢業并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后,比弗進入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一年后,比弗轉入一個由福特基金資助的博士研究項目,因其博士計劃項目實施階段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1965年同時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由于兩個學位是同時授予的,因而,他常戲言自己是“在半小時內取得了博士學位”。1969年,他在伊利諾伊州(Illinis)獲得注冊會計師資格。

取得博士學位后,比弗隨即留芝加哥大學做了四年助理教授工作(1965~1969),他早期一些關于會計計量方法與財務危機預警信息的文章就是在此階段發表的,特別是他關于安全價格的研究開啟了經驗會計研究的先河,并對后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發展及變革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1969年,他接受了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Stanford University)的副教授職位,1972年任教授并一直在該校工作,現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Joan E.Horngren教授。

二、理論與實務的主要貢獻

比弗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公司財務報告中會計信息如何反映股票價格領域,他開創性的研究獲得了學界的普遍認可,他是用財務比率指標預測財務危機的開創者之一。

比弗曾活躍于多個會計職業組織并承擔多項重要工作與重要職務。他先后為美國會計學會(AAA)、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伊利諾伊州注冊會計師協會(Illinois CPA Society)和美國財務學會(AFA)等機構工作。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內:1975年,任重要性原則專門工作組成員;1980~1983年、1989~1990年間任顧問;1984~1986年,任財務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委員;1993~1996,任財務會計基金會(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簡稱FAF)的托管人。在美國會計學會(AAA)內:1978~1979;任其下屬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主席;1985~1986年,任美國會計學會杰出會計教育獎評選委員會主席;1990~1991年,任AAA提名委員會主席;1996~1997年,任AAA下屬財務會計概念委員會委員;1981~1983年,任AAA副會長;1987~1988年,任AAA會長。此外,比弗還在多個專業機構中兼職:1976~1977年,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簡稱SEC)下屬的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委員會委員;1985~1986年,任斯坦福大學投資信托董事會委員;1991~1995年,任金融服務研究會的理事。

篇(3)

一、個人生平簡介

索特出生于1927年,他的求學經歷甚具傳奇色彩。在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哲學的時候,僅受過2年的中學教育,哈欽斯計劃(the Hutchins Plan)使索特得以順利進入大學。然而,在經歷了軍隊的服役和一年的內科學業之后,他輟學了,并開始對橋牌錦標賽、數學、英語和邏輯領域等感興趣,但在后來一個突然的改變促使索特返回學校繼續學業,從而為會計學術界增添了一個著名的學者和改革家。

索特于1953年畢業于芝加哥大學,取得哲學學士學位,隨后繼續在該校深造,分別于1955年和1963年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和會計學博士學位。1956年,取得碩士學位之后,索特開始在母校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擔任講師一職,并于1959年成為助理教授,1963年成為副教授,1966年~1974年間擔任教授。1970年,索特被聘為堪薩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Kansas)亞瑟?揚(Arthur Young)會計學教授。自1974年開始,索特先后被授予法學教授(1974)、文森特?C? 羅斯(Vincent C. Ross)會計學教授(1979)、歐林西(Olincy)法學和會計學教授(1988-1989)、名譽退休文森特?C?羅斯(Vincent C. Ross)會計學教授(2003)、名譽退休教授(2003)等榮譽。

可以說,索特得以成為會計領域的一位重要理論家和創新家,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早期所受到的非傳統的教育開端,這樣的教育開端使得索特不會墨守成規,在作學術研究的時候往往獨辟蹊徑,進行有價值的探索和創新。和當時會計理論界的流行觀點不同,索特認為會計數字不是“硬”數字,沒有揭示“真正的”、“內在的”或“公允的”價值。有鑒于此,索特提出了“事項理論”,該理論以將一個單位的重要事項載入歷史的形式描述會計,強調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以及過程是否可能被重復或改變。像所有的歷史一樣,事項理論的目的是理解過去以計劃未來,索特40年研究和教學的主題就是怎樣能夠更好地取得這個計劃。

1990年,索特在加入紐約大學法學院后,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會計和法律、法律問題中的會計信息高級分析和銀行法。他關注會計數據在法律問題上的應用及其局限,例如契約、損害賠償和估價方面的會計問題。他在紐約大學開設的課程主要是《法務會計》和《會計信息的高級分析》。

盡管索特被稱為是“攻擊傳統觀念的人”,但美國會計學會(AAA)仍于1979年授予其美國杰出會計教育獎(Outstanding Accounting Educator Award)。美國著名的《財富》(Fortune)雜志也將其譽為8個最有天賦的商學院教授之一。此外,索特還曾獲紐約大學法學院的優秀教師獎(Great Teacher Award)。

二、理論與實務主要貢獻

索特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在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分析和法務會計等方面均有涉獵,其博士學位論文為《會計的界限――選擇的會計規則》。

1964年~1966年間,受美國會計學會(AAA)委托,索特作為“基本會計理論報告委員會”(Committee to Prepare 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的委員之一,參與了《論基本會計理論》(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簡稱ASOBAT)一書的編寫工作,當時其余編寫組的成員均贊同基于使用者的需求而建立會計理論,但索特表示反對,并向傳統會計理論的價值觀發起挑戰,提出了事項會計思想的基本構想,并由此開始了其事項會計理論奠基者和倡導者的學術生涯。1969年,索特的著名論文“基本會計理論的‘事項法’”(An “Events” 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發表于《會計評論》(the Accounting Review)第1期。這篇論文被認為是事項會計理論的開山之作,在該文中,索特首次系統論述了事項會計理論的基本觀點,介紹了與傳統會計理論“價值法”相對立的“事項法”,正式提出了“事項會計”的思想。

繼1969年索特的著名以后,直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方會計界的部分學者對事項會計理論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研究,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奧雷斯?約翰遜(Orace Johnson)、A. Z. 利波曼(Arthur Z. Lieberman)、安德魯? B?威斯登(Andrew B. Whinston)、C. S. 克蘭托尼(Claude S. Colantoni)、R. P. 瑪涅斯(Rene P. Manes)、威廉?D?赫斯曼(William D. Haseman)、伊扎克?伯恩巴賽(Izak Benbasat )、阿伯特? S?德克斯特(Albert S. Dexter)、納什? A?凱德琳(Nils A. Kandelin)、湯姆遜?W?林(Thomas W. Lin)以及J.C. 維斯特蘭(J.C. Westland)等會計學者分別在事項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于事項會計思想的信息系統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促進了事項會計理論的發展和傳播,并逐漸形成了事項會計理論體系。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會計界對事項會計的研究出現沉寂。面對事項會計理論研究低迷的情勢,索特和M. J. 英格勃曼(M. J. Ingberman)以及H. M. 馬克西門(H. M. Maximon)于1990年合作出版了《財務會計:一個事項和現金流方法》(Financial Accounting: An Events and Cash Flow Approach)一書。該書是事項會計理論的第一部論著,以教材的形式呈現,從事項法的角度闡釋財務會計,較為深刻地闡述了與事項會計相關的理論。

索特的論著雖然不過20本左右,但影響頗大,除前述外,其它主要論著作還有:《財務報告的目標》(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2004);《資產確認和經濟特性:相關成本》(Asset Recognition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the Relevant Costing,2004);《Mixmax公司》(The Mixmax Company,1990);《有關財務報表》(Relevant Financial Statements,1978);《會計的界限》(The Boundaries of the Accounting Universe,1978);《財務報表的目標》(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74);等。

索特在《會計評論》(the Accounting Review)、《會計研究雜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商業雜志》(Journal of Business)和《財務分析師雜志》(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等期刊上發表20多篇專業論文,影響較大的主要有:“會計理論回顧”(Review of Accounting Theory,1983);“資產確認和經濟特性:相關成本方法”(Asset Recognition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the Relevant Costing Approach,1962);“報告收益和存貨變更”(Reported Income and Inventory Change,1959);“反映在會計決策中的公司特性:一些初步發現”(Corporate Personality as Reflected in Accounting Decisions: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1964);“直接、相關或是吸收成本”(Direct, Relevant or Absorption Costing,1963),“廢棄物的會計處理:一個建議”(Accounting for Obsolescence-A Proposal,1959);“經營提供的資金”(Notes on Funds Provided by Operations,1959);“財務報表目標報告的的機遇與挑戰”(Opportuniti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Report on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74);“投資者會計理論回顧”(Review of A Theory of Accounting to Investors,1963);“會計理論收益法回顧:”(Review of An Income Approach to Accounting Theory: Readings and Questions,1964);等。

三、主要論著簡析

1969年,索特在《會計評論》第1期發表了著名論文“基本會計理論的‘事項法’”,提出了“事項會計”的思想。索特所倡導的事項會計理論認為,由于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多種多樣,傳統會計方法下生成的通用會計信息不可能適合所有使用者的需要,為此,會計應提供與決策相關的經濟事項的原始數據信息,而將事項信息轉化為適合各使用者所用決策模型的信息的工作則應留給使用者自己去做,由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原始事項信息和作進一步的加工,會計人員的職責僅是提供多維度的、非綜合的相關經濟事項的原始數據。事項會計的特點是強調事項本身,按照事項會計學派的解釋,事項指的是可能對使用者造成經濟影響的所有事件、現象和交易,包括企業與其顧客、供應商等外部主體之間的交易和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 事項具有可為人們直接觀察的多重屬性,會計需要反映所有這些屬性,而不能僅將反映的范圍局限于事項的價值量。

索特所提出的事項會計理論是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極大挑戰。在該文中,索特還對事項會計可能會對傳統會計報表產生的影響及事項法理論與《論基本會計理論》(ASOBAT)的關系進行了討論。該文共包括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對價值法與事項法這兩個觀點進行對比分析。在批判傳統會計理論價值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事項會計理論,認為會計的目的是提供決策有用的經濟事項信息,其提供的應是可讓信息使用者輸入決策模型的相關經濟事項的原始信息,而不是直接為決策模型提供輸入值。第二部分,討論了事項法的可能結果。主要是試圖在現行會計框架下運用事項法觀點對會計報表進行闡釋以及探討事項法會計理論與《論基本會計理論》(ASOBAT)的關系,并預測了可能與事項法相適應的財務報告的類型,但認為當時談論事項法的長期影響還為時尚早。第三部分,是結論。作者希望,其所提出的對會計理論新定向的粗淺看法能夠促進進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5個可供未來進一步研究的領域:(1)在解釋廠商的未來價值方面,事項的預測是否比諸如收益這樣的集計數據更為有效;(2)調查研究現行會計報告格式并發現這些格式的作用;(3)開發可用來更精確解釋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時滯的模型;(4)調查研究當前會計人員使用的集計方法所帶來的信息損失;(5)基于事項法構建會計報告形式。索特形成于1969年的對傳統會計價值法的批判思想,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深具意義。雖然在當時限于技術經濟條件,以事項為核心進行會計系統設計在實踐中顯得沒有什么效用,然而隨著商用數據處理系統的迅速普及,電子信息技術革命使事項會計學派的理想可望成為現實,索特的事項會計思想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會計理論研究領域,索特也因之被確認為事項會計學派的創始人和奠基者。

1990年,索特和M. J. 英格勃曼以及H. M. 馬克西門合作出版了《財務會計:一個事項和現金流方法》(Financial Accounting: An Events and Cash Flow Approach)一書。該書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會計模型,包括七章和兩個附錄,分別是:導論:會計的本質和目標;現金流及現金等價物:現值和未來價值;會計類型:資產和權益;會計數字;美國Grabule公司的第一天:債務、信用和資產負債表;美國Grabule公司的第二天:收益表;交易分析:會計的事項法;美國Grabule公司的前兩天:現金流量表;確認和量化、記錄和報告會計事項。第二部分是關于經營事項,包括四章和一個附錄,分別是:收入和經營費用;計算無法收回的調整項;存貨的消耗:銷貨成本;長期資產的攤銷;所得稅;第三部分是關于財務事項,包括三章,分別是:長期債務:借款;長期債務:債券;所有權財務事項;第四部分是關于投資事項,包括二章,分別是:長期資產投資會計和對其他公司投資會計。該書認為財務報表的目的是提供事項的歷史記錄,這些記錄對于估計企業的現金流是有用的,會計應對與會計主體相關的各種會計事項進行選擇、描述和溝通,以有助于預測未來現金流量。該書在對事項會計基本理論進行深入解說的同時,研究其實際應用問題,是事項會計理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研究成果。遺憾的是,由于該書采用教材形式,其目的在于研究如何用事項法改造傳統財務會計,并不是一本研究性的事項會計理論專著。

事項會計理論的研究至今仍未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其實施則面臨著諸多問題,諸如:應當如何解決既可以度量所有重要事項的各種屬性又不至于加重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負擔?如何衡量哪些事項是“重要的”?如何計量事項的所有屬性?令人扼腕的是,不僅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西方對事項會計理論的研究出現停滯的現象,即便是索特本人,在研究和倡導事項會計理論多年之后,對其研究興趣似乎也激情不再,特別是其在加入紐約大學法學院后,他的研究領域開始轉向與法律相關的會計問題,故近年來已經很少看到索特對其所提出的事項會計理論通過著書立說以發揚光大。

篇(4)

實踐教學應“突出應用型人才素質、兼顧復合型人才需要”。會計是對有經濟業務的會計實體從數和量這兩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決策、監督,目的在于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會計學應用性極強,是經管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環節,所以說,實踐對于會計學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實踐教學顧名思義,需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更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即具有綜合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相結合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計學專業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只學會書本上的知識是不能勝任的。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要加強會計實踐環節的教學和訓練。應把整個教學計劃的1/3左右拿出來做實踐性教學。實地操作和模擬實驗是會計實踐性教學的兩種基本方法。建立會計實驗室,進行會計模擬實驗教學,能更好地滿足實踐性教學的要求。會計實踐教學系統包括實踐與總結。實踐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內實踐主要指實驗課和校內實習,校外實踐主要指校外實習、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總結則以畢業論文為主。1.校內實踐:實驗課和校內實習。開設會計實驗課的首要條件是建立獨立的會計實驗室。會計實驗課是在掌握會計學相關專業課以后,依照會計實驗課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在校內會計實驗室進行模擬操作。可以安排會計實驗課的相關課程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及一些相關專業課。雖然和實驗課相同的是,校內實習都是在學習到一定階段后并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學專業知識后進行的。但是,它與實驗課有所不同,校內實習是到學校的校辦企業和相關的職能部門進行實地操作。選擇校內會計實習時,因學生比較熟悉校內實習單位的要求,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適應并發揮水平,并且,校內實習單位也對學校會計實習的內容與要求比較熟悉,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指導。在雙方促進下,更能較好地完成會計實習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在學校的實驗室進行會計實驗和校內實習是兩種校內實踐形式,相輔相成,互不替代,不能混為一談。2.校外實踐:校外實習、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如表1)。3.總結: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在所有課程結束之后,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目的是為了綜合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考核學生研究思考的能力,由學生按照專業選題而撰寫的文章,也稱為學士學位論文。畢業論文的題目需要在研究后并與導師商量后得出,題目需具備以下三個特征:與現實緊密聯系的實踐性,與綜合認識相關的理論性,與展望本行業未來相關的創新性。通過撰寫畢業論文的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項綜合能力,為縱向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二、課堂教學

無論什么專業、什么學科、什么課程的教學,課堂教學都是最基本的教學形式。深度和寬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由師生的相互促進共同完成的。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因此,課堂理論教學宜采用研究性教學模式,其基本內容包括基本知識理論的教學和課題研究教學。基本知識理論的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一般采用講授式、激發式和反饋式教學法。即教師從“精煉”原則出發,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實用性原則提煉出精煉并且經典的知識理論,然后運用激發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和互動教學等方式讓學生達到共鳴。課題研究教學法過程一般為:創設情境探索研究獲取新知應用新知。主要包括課題研究指導教學法、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和課題研討教學法。課題研究指導法是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分別確定研究課題,并指導其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是就學生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方式向全體同學和教師匯報的方法。課題研討教學法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就課題研究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方法。1.會計課程的課堂教學,要做到理論與案例(實際)相結合。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有一定分量。會計學課程除有自身的基本理論外,還特別強調法律、政策、制度的規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推行案例教學。實際事例的編寫是教學案例的主要特點,雖然可能會進行某些虛構,但虛構內容的客觀性是存在的。因此,通過對來自現實的案例資料進行分析,可增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初步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書本中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在課堂上初步的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理解各項會計實務的內容,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會計課程的課堂教學,要做到理論與實驗(實訓)相結合。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也相當重要。除了會計學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案例研究外,實驗教學應在前兩個環節中穿插出現,滲透理論,實踐案例,使理論與案例落到實處,真正達到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目的。在安排會計實驗時,應考慮到課程的多樣性,照顧到各個環節,以配合會計理論的教學。需注意,會計理論是與現行會計法律法規是相適應的,因此做每項試驗之前應向學生講明實驗依據,并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完成任務。這樣不僅完成理論學習,學會案例分析,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的積極性。在會計理論教學中,利用最短時間,運用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會計實驗(實訓)效果是會計學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校內實習

會計教育具有知識傳輸和能力培養的雙主導型特征。知識傳輸就是理論課程教學,而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是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最好的途徑是到企業頂崗實習,但因為實習工作地點的局限性等因素,決定了校外實習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預期效果。因此,許多高校在校內均建有會計實驗室,以彌補校外實習的不足。會計實驗是實踐教學核心部分,大體可分為單項實驗、階段實驗和綜合實驗。單項實驗是以教材章節為實驗單位,按理論教學進度分階段組織實驗。如在《會計學基礎》教學過程中,可先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各個賬本的認識開始,并學會填制和審核等業務。為使學生更加熟悉單筆業務的流程,為其他實驗打好基礎。階段實驗是在學生學習完某一門會計專業課后安排1~2周的時間進行。對本課程所涉及的相關經濟業務會計處理方法進行綜合的模擬演練,如財務會計模擬實驗、成本會計模擬實驗等。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書本課程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并掌握會計業務與流程。綜合實驗一般是在畢業前夕進行。對某以模擬單位的某一特定月份進行完整的會計操作。從填制原始憑證開始,直到完成實驗分析報告。綜合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校內實習包括模擬實訓與仿真實驗,通過以下兩兩相結合,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實際業務水平,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1.理論教學與單項實訓教學同步。會計課程的“教、學、練”一體化,是教育、學習和聯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做到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將財務會計實訓課與理論穿插,在理論講授過程中同步實訓,達到邊教邊學、邊學邊練,使學習與操作在最短時間內緊密結合。同時,做到課證融合,也就是說,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的目標相一致,使教學內容針對性更高,融“教、學、練”于一體,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2.分崗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財務會計崗位實訓》課程的主線是對會計崗位能力的要求,突出會計核算不同崗位業務操作。按照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共同組成一個實訓小組,定期輪換,對掌握各崗位技能達到促進作用。完成獨立分崗實訓訓練后,再進行《財務會計綜合實訓》,真正做到在核算程序上鞏固、在內容上更新。它基于一人多崗,每名同學單獨完成一套模擬資料的實訓程序。財務會計模擬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對處理日常會計業務的認識,使學生繼續熟練會計人員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獨立處理日常業務的能力。3.手工賬操作與電算化操作相結合。會計手工模擬主要是幫助學生全方位了解會計活動的全過程,它作為基礎,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作為對會計手工模擬的升華,它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全面的會計電算化處理,重要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工作時間。在上述會計手工操作完成的基礎上,學會用計算機進行系統操作,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相互滲透,鞏固學生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進一步掌握現代化財務會計軟件,提高會計的職業適應能力。4.校內模擬實訓與仿真實驗相結合。校內的模擬實訓主要是指在模擬的環境下進行實際會計操作,它包括財務會計單項實訓、財務會計崗位實訓、財務會計綜合實訓。實訓基地的建立是模擬實訓實施的重要前提,通過模擬實訓讓學生更真實地體會到職業崗位技術的重要性,起到扎實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作用。由于會計崗位的與眾不同,校外實訓很難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完整的會計流程,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校內仿真實驗室的建立。仿真實驗室提供真實業務,讓學生按照模塊進行真實的會計操作,最終取得實際的工作經驗,達到鞏固和強化實踐能力的要求,實現學院職業教學、學生崗位素質培養、公司獲取盈利等的多贏。

四、校外實踐

校外實踐教學模式是在財會專業學生學完相關理論課程后,由學校或學生自主聯系校外實習單位,進行校外實踐活動的一種實踐型教學形式。校外實踐模式涉及知識全面,環境真實,讓學生親臨實踐教學基地并完成任務,目標是提高學生實際業務的操作能力。校外實踐可采取兩種方式進行:一是做實驗,將企業(公司)的近期1個月已做賬業務抽出(借出),在指導教師的監管、引導下,按企業(公司)當時執行會計政策要求進行賬務處理,并將會計核算結果與原會計人員核算結果核對,達到實踐的目的;二是頂崗實習,即在企業(公司)會計人員的指導下,對當期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校外實踐存在著不可忽視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實踐場所場地的問題。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很多單位都不愿意公開有關會計方面的具體內容,最多大概介紹其公司會計工作流程。所以目前大多院校都面臨著無穩定實踐基地的困境。其二是學生自身原因。大學生第一次走向社會,還不能適應社會角色,不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能力。其三是學生實踐成效那你考評。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難以建立一套考評制度來衡量學生的實踐情況。為了解決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使校外實踐不僅僅是形式,首先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實習環境。這個問題是需要政府、高校和企業共同努力的,特別的高校自身應積極主動建立起與企業合作的平臺。值得強調的是平臺的搭建是雙方得益的,學生得到了提升,企業方便了解學生情況,選拔優質人才。其次是需要學生積極配合完成所分配的任務。最后是解決學生實踐效果的考評問題。因地制宜,多方面的考評學生的實踐效果,達到人才多樣性選拔的效果。

五、注意事項

篇(5)

論文摘要:從分析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變化入手,總結了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得出現行的專業課程體系部分課程已不能適應畢業生就業需要。針對目前課程體系設置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路。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我國發展高等教育進程中較早設置的專業,作為農業經濟和農業企業管理相結合的本科專業,為國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門人才。從外部條件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取決于其培養的人才是否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從專業內部來講,培養目標決定了專業的特色與定位,而培養目標的實現又以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托。所以,課程體系的設置是為專業人才的培養而服務,其合理性最終取決于是否滿足對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基于此,試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需求的變化來探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以及國家就業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日趨嚴峻,以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例,畢業生就業單位、畢業生就業率發生了如下變化:

(一)畢業生就業單位的變化

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來看,本專業培養的人才能在各類農(林)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政策分析等方面工作。基于此,把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分為四大類型即企業、教育科研單位、行政事業單位,其他(包括考取研究生、自主創業等)。其近20年就業方向變化情況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企業就業的人數呈上升趨勢,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在教育科研單位就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就業的人數呈明顯下降趨勢。這一方面原因在于進入行政事業單位愈加規范,競爭也日趨激烈,行政單位必須參加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也實行統一招考;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生學歷層次日益提高,導致進入教育科研單位的門檻提高,很多用人單位要求必須具有碩士學位甚至是博士學位。而各類企業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對畢業生學歷、學位的要求不高,所以,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目前更多就業于各類企業。

(二)畢業生就業率的變化

從1996年開始,國家取消了大學畢業生統一分配制度,實行完全市場化的雙向選擇。由于就業政策和就業領域的變化,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表2為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與經管學院近5年就業數據。

從表2可以看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呈一個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近2年就業率下降明顯。雖然與學校的總體就業率對比處于中游水平,但是對比經管學院平均就業率而言明顯較低。

二、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專業方向及選學課程意愿的調查

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在學習過程中,大多選擇能快速提高就業競爭力、實現畢業就能就業或對就業幫助較大的專業方向和課程。

為了給學生學習和就業更多的自主選擇,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從2003級開始,讓學生在大三實行明確的專業方向選擇,具體方向為農村發展和企業管理,兩個專業方向分別設置了相應的方向課。近4屆學生專業方向選擇情況如表3。

從學生專業方向選擇的情況來看,除04級學生在兩個專業方向選擇基本持平外,其余幾屆學生大部分選擇了企業管理方向。經過調查了解,學生的選擇專業方向更多考慮的是市場就業需要。

(二)專業課程的選擇意愿

為了了解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選擇意愿,農林經濟管理教研室對三、四年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

“學生最喜歡的專業課程”這一選項中,排前五位的分別是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包含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農產品國際貿易。其中,管理類課程占到60%,而經濟類課程只占20%。

“在對就業最有用的專業課程”這一項中,排前五位的分別是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會計類課程、農產品國際貿易、經濟法。管理類課程具有明顯的優勢。雖然學生只是一些感性的認識,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目前課程設置上的一些漏洞和問題。

三、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類課程與管理類課程的平衡問題

農林經濟管理是涵蓋農業、經濟、管理三大學科的寬口徑專業,授予學生的學位從早期的農學學士到中期的經濟學學士以及現在的管理學學士,體現了教育界對這一專業認識的不斷變化過程。最初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以農業經濟學為主線,強調對經濟理論的研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際上成為農業經濟專業。在大學生就業體制改革前,國家更多需要具備較強經濟學知識的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各級政府的農業經濟部門成為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單位。但隨著大學生就業體制的變革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企業逐漸成為接納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領域。對于企業而言,需要的是具備較強微觀管理能力的學生。針對這一市場需求變化,近年來,專業在教學計劃中作了一些調整,增加了管理系列的課程,但與一般的管理專業相比,從課程體系來看,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較大差距。

(二)“重理論,輕實務”的問題

隨著大學擴招,高等教育由原來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在人才培養的層面上,也由原來的宏觀型、理論研究型逐步轉變為通用型、復合型和應用型。培養目標的轉變,必然要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在當前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重理論,輕實務”的現象仍然較為嚴重(這也是全國農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個通病),具體體現在:(1)在教學方式中,專業課程的講授大多依然采用的是“教聽式”,而強調實務操作、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較少;(2)在教學計劃中,原有的專業課程實習較少,主要集中在農業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原理三門課程;(3)考核方式中也存在一定問題,考核的方式較為傳統,很難從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出發來進行。

(三)課程體系的“專”和“寬”的問題

由于農林濟管理學科自身的宏觀性和寬泛性,以及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和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包含了較多其它學科或專業的課程:如會計學基礎、財務管理學、審計學等會計類課程;證券投資學、保險學、農業保險學等金融類課程、農產品國際貿易等貿易類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領域,增加了知識面,拓展了知識結構,但受到學時限制,使得這些“寬”與“專”相互競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始終是現行農林經濟管理課程體系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一直在不斷微調,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現有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要使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適應市場就業的需要,在課程設置、體系構成等方面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四、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路

(一)課程體系應以學生就業需求為導向

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提高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二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學生的目的除上述外還包含著提高自身社會生存能力,社會生存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就業競爭力。如果大學是“工廠”,培養的學生就是“產品”,評價這個“工廠”好壞的重要指標就是“產品”是否受社會歡迎。社會歡迎就意味著學生就業競爭力強,高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才算完成。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和調整過程中,應時時把握學生就業需求目標,在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更好的為學生實現就業而服務。

(二)把握好專業的“共性”和“個性”

從“共性”的角度來講,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涵蓋經濟和管理兩大學科,目前授予的是管理學學士學位。因此,在課程設置中,經濟、管理通用型課程應是其主體,這是“共性”問題。但同時,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又有自己的“個性”問題,需要有一部分專業課程來體現這種“個性”,這也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特色所在。

(三)細化專業方向的劃分

為了更好的適應學生就業的需要,全國絕大部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進行了專業方向的劃分,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也劃分了“農村發展”和“企業管理”兩個方向。前者偏重于經濟理論和政策的研究,是為學生繼續深造服務的方向;后者偏重于實踐,是為學生就業而服務的方向。但這種劃分可以更加細化,如“企業管理”方向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農業企業管理”、“涉農企業管理”等。這樣,一方面體現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特色,另一方面增加與工商管理的差異競爭優勢,增加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篇(6)

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領導班子給了我一個以公平競爭職務的形式向大家剖析自己的機會。下面我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基本情況:

本人30歲,會計專業,本科學歷,獲會計學學士學位,是財計科會計工齡僅次于楚總的的一位老會計,有會計師職稱達7年之久。

一、首先,我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求學狀況:中學時代曾,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畢業后參加了“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于1993年會計專業畢業;95年通過了〈商業經濟管理〉專業自學考試,并取得畢業證;97年通過刻苦自學,取得了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證,并獲學士學位。

二、職稱方面:92年會計人員開始執行“以考代評”制度,本人經過刻苦學習,于當年取得了“會計員資格證書”;按有關文件規定:會計員滿兩年方可報考助理職稱,于是94年我報考并通過了助理會計師職稱;助理滿三年后,報考并通過了會計師職稱、英語職稱考試,加試計算機職稱考試后,于當年取得〈計算機應用能力合格證書〉;

三、學術方面:發表4篇省級論文。

四、業績方面:

a、在供銷學校上學期間,代表學校參加全區珠算比賽獲得個人第一名;

b、1990年因工作突出,被評為“全省供銷系統技術練兵先進工作者”

c、曾參加全區會計人員專業技術比賽,獲“市直團體第二名”;

d、97年獲“全省棉麻系統財務會計工作第二名”;

e、97年獲市財政局會計決算“先進個人”

f、98年至,年年被評為“全省棉麻系統先進工作者”,各項評比第一名,并獲省公司通報表揚。

其次,工作情況:

91年參加工作----96年11月,負責記帳、跑貸款、辦匯票鐵路共辦費結算等會計業務;96年12月楚總調到總公司財務科后,領導安排讓我擔任主管會計一職,負責銀行貸款、回款、匯款及帳務處理、總帳記錄等全面工作;直至1997年4月1日各庫的總會計統一安排到總公司財務科;當時我被指派分管各種對內、對外會計報表和帳簿以及儲備棉利息、保管費報表,直到現在。本著“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我經手的報表在全省棉麻系統綜合評比中數一數二;報表、帳目清楚,素質高、思路清晰有口皆碑!

9月10日,楚總出于責任心、業務水平、道德品質等多方面考慮,安排我為業務主辦,去參加四公司在故城縣設置收棉網點的結算、付款工作。大家都知道,在所有攤點盯攤的會計人員中惟獨我自己是一位女同志,孩子當時剛剛兩周歲,這一去就是40多天,不可謂:敬業精神不強!結算付款114萬元,無一筆差錯現象發生。白天結算、付款、核算業務人員報銷費用單據,晚上要匯總當天的收購重量、金額,與業務人員核對相符后,再制憑證、入帳,還要盤點庫存現金,忙完后已是深夜,早晨4、5點鐘就有農民開著拖拉機在大門外等著排隊出售棉花,我就住在收購攤點的大門口,這說話聲與拖拉機的嘈雜聲就好比叫起的鬧鐘,中午根本就沒有時間休息,等結算完棉農的棉款后才去吃飯,中午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能夠保證有吃飯時間就已是不錯了,掐指算來每天也不過休息三、四個小時,辛苦自是不必說。

綜上所述,我覺得個人能力并不差:學歷是有的,職稱是有的,學術是有的,業績是有的,敬業精神可謂是相當強的。

今天我來競爭正科一職,只是為了向大家證明自己是有實力的,這首先是對中國歷來奉行的“中庸之道”的一種挑戰!富蘭克林有句名言:“推動你的事業,不要讓你的事業推動你!”今天我正是為推動我的事業而來。我現在競爭的是正科長,我要做一個當代的“毛遂”,自薦一把,今天干部聘任制度改革的春雷正在我們這塊天空上震響,在這場競爭中也許我只是一個匆匆地過客,但我要張開雙臂為春雷的到來而歡呼!

相信大家對《小草歌》不算陌生:“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朋友們,當你高喊:“我是一棵小草”的時候,你的內心是何種感受,是覺得自己高大了?還是渺小了?是覺得自豪?還是失落?是覺得有了進取之心?還是覺得只是找到了混日子的借口?你問過自己嗎?為什么我應當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為什么我不去爭做一棵參天大樹呢?。。。。。。難道我們不應該堅絕拋棄這種可悲可憐的小草精神、小草理想,立志做一棵敢擋東西南北風、能為社會做出較大貢獻的參天大樹呢?

由于我個人的工作性質的緣故,與各位領導、同志們接觸并不多,大家可能對我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就這點來講:我在這次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競選成功的可能性可能微乎其微,但我認為:伯樂們終究是講求公正的,終究是講求以能力用人而不是以關系用人,同時我更認為:重要的在于“參與”,“參與”意識是成功的先決條件,那種安于現狀、古板拘謹、因循守舊的人在當今社會是沒有市場的,我們應該拋棄陳腐的觀念,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實實在在地干點事情,應該知難而進,愈挫愈奮,用自己的實力來證明自身的價值,“這樣即使你得不到繆絲女神的恩賜,起碼也能夠度過正常而和諧的一生!”

這次競爭如果成功,我要帶領本科室職工更加注重抓緊學習,深入實際,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尊重領導、團結同志,出色完成領導給的各項任務,準備承受千錘百煉!

如果競爭不成功,我還當我的普通職工,積極配合各級領導和同志們工作,當好自己的“綠葉”,以一顆平常之心來對待這件事,正確認識自己,加強鍛煉,一如既往,任勞任怨、無怨無悔,把個人進退得失看得很淡薄,不管順境、逆境、在朝、在野,始終保持一股奮發進取、百折不回的堅強信念和意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有一分熱發一分熱,有一分光發一分光!

篇(7)

1留學目的地:伊利諾伊大學

伊利諾伊大學是“莫里爾法案”(由林肯總統在1862年簽署)生效最初十年期間通過公用土地贈與方式創立的全美37所高校之一,于1868年正式開學。其座落于美國伊利諾伊州南部安靜幽雅的姊妹城鎮-厄巴納和香檳,占地1458英畝,擁有272座主要建筑。此外,學校還擁有一個機場、433英畝森林保留地以及占地1765英畝的阿勒頓公園。

經過近140年的發展,伊利諾依大學已經是全美國最好的大學之一,位居全美公立大學的前五位。該校擁有僅次于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美國第三大大學圖書館,圖書資料達一千七百多萬冊。此外,學校還有自然史博物館、世界傳統文化博物館以及一個美術館和一個表演藝術中心。該校能提供一百五十多個專業方向領域的四千多門課程,每年授予一萬五千多個學位,其中每年授予的博士學位獲得者人數穩居全美前五名。目前,該校擁有近兩千名教授和四萬余名學生。其中,學生由近三萬名大學生和一萬一千余名研究生組成,含外國留學生近五千名。

伊利諾伊大學以理工科尤稱翹楚,穩居全美大學排名前六位。進一步講,有十余個本科專業位列全美前二十五名,其中會計學、材料學、農業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核工程、機械工程等并位居前五位;有超過六十多個研究生專業位列全美前三十名,其中圖書館學、土木工程、材料學、微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冷凝物質、邏輯學、數論等并高居前五位。該校共有11位教師及校友榮獲過諾貝爾獎,18位教師及校友榮獲過普利策獎。其中,該校教授巴丁因發明晶體管和提出低溫超導理論而成為歷史上在同一領域(固體物理學)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第一人。另外,尼龍的發明者卡羅瑟斯、集成電路的發明者杰克科勒比、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獲得者李安等均為該校畢業生,我國前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早年也曾在該校攻讀農學。

非常幸運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番留學團隊組成成員的研究興趣或主攻方向均屬伊利諾伊大學的優勢學科方向,這為各位老師的學習和提高創造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家教育部留學基金委的工作非常到位和值得肯定。

2計算機學科課程設置的比較

我是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一名專業基礎課程任課教師,主要講授本科“操作系統”和研究生“安全操作系統”,有幸被分派到久負盛名的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進行訪問學習。網絡神童馬克?安德森曾在那里設計了互聯網瀏覽器軟件Mosaic及Netscape,著名的微軟IE瀏覽器至今還是構建在Mosaic的基礎上。留學期間和回國后,我曾對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學科課程設置進行了較為粗淺的分析和對比性研究。

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可提供三種不同的大學學位教育(即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理學學士以及文理學院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理學學士、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理學學士)、五年制本碩連讀學位教育、輔修計算機科學專業學位教育及軟件工程學歷證書。本科學位教育主要由校院教學要求和專業教學要求兩部分構成。前述計算機科學專業理學學士、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理學學士、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理學學士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學院要求和專業要求的不同。例如,工學院要求物理與化學,而文理學院則不要求,同時兩個學院的一般教學要求也略微有所不同。不同專業間的教學要求區別在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專業要求多上三門不同的數學類課程,同時又比計算機科學專業少上五門計算機科學類課程。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專業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專業的要求大致相同,只是用統計學類課程替代了某些數學類課程。對于三個專業來講,有15門數學類或計算機科學類課程是相同的,所以共性大于不同。需要指出的是,計算機科學類課程由計算機科學系負責開設和講授,課號、名稱及要求完全一致。這和國內的大學是不一樣的,至少北京交通大學是如此:和計算機專業較為相似的理學院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某些計算機類核心課程(如“操作系統”)的要求和講授就與計算機學院無關。此外,國內大學本科培養方案則由通識教育、學科門類教育、自主教育三部分教學要求構成,它們與伊利諾伊大學的學院級或專業級教學要求間的對應關系并不明晰。其中,通識教育由綜合基礎和基本技能組成,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要求(伊利諾伊大學在這點上似乎不太明確或較弱);學科門類教育由學科門類基礎課程、大類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構成;自主教育包括全校通識教育與各學科門類教育課程與實踐、系列講座、競賽、證書、科研論文、自主和開放實驗、就業實踐、科研實踐等,是我國高校為加強實踐環節和推動就業競爭力而引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學分組成,國外自然無等同物。

具體以計算機科學專業培養方案為例對比來講,伊利諾伊大學總共要求128學分,含學院級要求39-51學分、專業要求76-85學分(參表1所示);北京交通大學總學分要求為190學分,含通識教育必修40學分和選修20學分、學科門類教育必修97.5學分和選修22.5學分以及自主教育選修10學分(參表2所示)。后者比前者高出62學分,主要包括必修類的英語16學分(國外對外語的要求為0-12學分,注意其并未指定特定語種)、選修類的自主教育10學分。國內通識教育綜合基礎部分(必修22學分、選修14學分)近似等同于國外的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18學分),但多出18學分的教學要求。另外,國外大學專門設立寫作課程(含4學分寫作I、3學分高級寫作)來傳授和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與能力,國內大學則主要通過畢業設計環節的論文寫作(畢業設計共16學分)來達到相同的目標。國外大學把普通化學I和普通化學實驗I(共計4小學分)作為工科專業的公共基本要求,而國內大學如計算機科學專業在內的工科專業則可以不選修化學類課程;同時,國內大學設定數學、物理類課程同為學科門類基礎課程,而國外大學則把其中的微積分、概率論或統計學作為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專業要求。

表1 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

注:表中大類專業基礎理論與實踐(必修)主要包括計算機科學技術導論、電子技術類課程(電路分析基礎3學分、模擬電子技術3學分、模擬電子技術實驗1學分、數字電子技術3學分、數字電子技術實驗1學分)、計算機數學類課程(離散數學8學分)、計算機軟件類課程(數據結構4學分、高級語言程序設計4學分、操作系統4學分,編譯原理3學分)、計算機硬件類課程(計算機體系結構2學分、計算機組成原理3學分、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1學分)等;專業主修(必修)課程主要包括數據庫系統原理、接口技術、計算機網絡原理、接口技術實驗、計算機網絡原理實驗、畢業設計等。專業特色課程(選修)則劃分為四個方向給出可選課程:1、計算機軟件類(軟件測試、統一建模語言、高性能計算導論、軟件工程、Web程序設計、Unix/Linux環境下程序設計、XML程序設計、軟件類綜合實踐);2、計算機硬件類(計算機控制技術、硬件類綜合實踐);3、計算機網絡類(計算機安全保密、網絡安全與管理);4、計算機應用技術類(人工智能、人機交互技術、計算機輔助造型與動畫設計、數字圖像處理)。

伊利諾伊大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數字計算機的理論、設計和應用的廣博深厚的知識。前兩年主要學習數學與物理以及入門性計算機科學基本原理。第三年完成基本的計算機科學課程,并要求選修和拓展學生的理論基礎。第四年鼓勵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和課題進行學習和深入的理解(均為選修課)。進一步說,國外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關于計算機專業特色課程的公共要求簡單明晰,僅包括計算機科學導論、數據結構與軟件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I/II、系統編程、大程序設計項目、計算理論入門,等,而多達24-27學分允許學生可按計算機科學、科學計算(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數學三大方向分軌選課(參表3所示);而其中在計算機科學方向并給出系統、數據庫、圖形學、人機交互、編程語言、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網絡等八個子方向,在科學計算方向上并給出航空宇宙工程、應用數學、天文學、大氣科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儀器、生物分子工程、化學工程、化學、控制、電子工程、工程機械學、環境工程學、遺傳學、地質學、制造工程、材料科學、機械工程、建模與仿真、神經系統科學、原子工程、運籌學、優化、物理學、等離子工程、心理學、放射學工程、機器人學、信號與圖像處理、統計學、結構工程等三十多個子方向上給出細化且較為明確的各6-分的選課指導和教學要求。

表3 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按方向分軌選課

相比較之下,國內大學計算機專業設立的公共特色專業課程則較多,有時即便劃分出一些方向,要么方向太大,要么選課思路和教學要求不太明確。

3教學科研、學生素質培養及其他

在伊利諾伊大學,我主要選擇了三門與我在國內所授課程及研究方向關系密切的計算機科學專業課程(包括CS 423 Operating System Design“操作系統設計”,CS 523 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s“高級操作系統”和CS498DM Software Testing“軟件測試”)進行旁聽學習。

從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組織安排及教學環節課堂組織可以看出,國外大學始終貫徹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的宗旨和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充分的預習準備、課后完成復習思考或上機作業,否則課堂根本就是聽天書,學不會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且歸因于其自身的問題);授課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扮演組織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在操作系統設計概念原理或軟件測試基本理論與技術的知識海洋中暢游,或快速前行或停下來慢慢品嘗,或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和自己給出答案,或啟發式般把教學話題引向研究前沿進而開闊學生的課程視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相比較之下,國內課程教學則把更多的責任賦予教師,要求教師關于課程教學內容組織的科學性并深入淺出地講清楚、講徹底,對學生的要求不是非常強調。

同時,國外大學授課教師關于課堂組織的自主性更為靈活多樣。其間,軟件測試授課教師并邀請了知名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的資深測試師就軟件測試的公司組織運作方式和軟件測試技術及實用技巧,使學生實現了與社會公司及實用技術的零距離接觸;操作系統設計授課教師并委托她的兩個研究生分別就他們當前所作科研課題項目階段成果的主題報告,使學生對操作系統領域的研究前沿及自己將來可以利用本門課程所學知識在實業界有所作為的方向有了感性和更為明確的認識;高級操作系統授課教師更是針對研究生授課對象、采取自己在課程前后把關、指定不同主題和分發文獻資料由所有學生依次輪流課堂匯報的形式,既完成了課程內容的深度挖掘拓展及學生關于課程內容全面掌握的教學任務,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科研文獻閱讀水平、科研調研能力和演講報告能力。另外,我還在伊利諾伊大學強化英語學院參加了教學術語與教育學(Professional Language and Pedagogy, 簡稱PLP)和美國文化與交流( America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簡稱ACC)等兩門課程的學習,其課堂組織形式和授課方式則更為多樣化,或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實踐和體驗課堂講授和組織技巧,或實地參觀訪問當地圖書館、校園問路、到餐館點菜用餐、到咖啡屋品嘗咖啡,甚至安排了與當地居民配對、每周定時交流談話一次的環節,這對于日益國際化的國內大學的語言教學的開展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

從課程評分環節而言,國外課程強調實踐環節并以較高權重計入課程最終成績,鼓勵分組協作但應通過團隊演講或逐個交流等來細化組員得分等級,課程最終成績由期中考試成績、平時成績(考勤與平時作業)、實踐環節成績和期終考試成績綜合構成從而避免單純依靠期終考試成績計分機制可能造成的期末突擊風與無法真正掌握知識等弊端,其中平時成績、實踐環節得分和期中成績的計算充分利用和信任研究生助教,當然,從另一方面講也起到了培養研究生工作態度和能力的效應。國內大學特別是計算機專業關于課程實踐環節的教學要求也在逐步增強,但課程成績更多地取決于期末成績,大多數課程不在設立期中考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歸因于近年來一直不斷擴招的客觀現實及由此引發的龐大工作量、教學資源等條件的限制),學生當中抱有憑借期末突擊過關心態的現象較為普遍,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當然,這并不是說國外大學不重視課堂教學質量;相反,國外大學對課堂教學和成績考評的重視程度較之國內大學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其更遵循“學生”作為主體的客觀教學規律并據此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而已),這從其在各門課程最后一節課給學生分發和要求填寫課堂教學評價表、學年末由學生自主推選產生“我最敬愛的老師”以及學校專門常設有考卷測評研究機構等可見一斑。國內也有類似的課堂教學評測手段,只不過基于校園網在網上展開而已,同課堂分發為聽課者有份的評價機制相比,網上硬行要求每一位同學參與測評的方法存在部分不聽課同學隨意評價的問題。

另外,我覺得伊利諾伊大學同一專業課程(主要指本科高年級專業課程,如CS 423和CS498DM)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間打通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鑒。一方面,研究生本來就存在跨專業報考和錄取的現實,自然而然地某些專業課程需要補修;另一方面,即便是本科和研究生讀的是同一專業,也可能由于興趣或研究方向的改變而使得需要選修某些本科階段就曾開過但不曾選修的專業課程。況且,國內為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的同一類型課程的教學內容往往也是大同小異,只是掌握深度和難度有所區別而已;而從實際技能與水平而言,本科高年級學生與課程學習階段的研究生本來就沒有什么大的區別。如果專業課程在本科和研究生之間打通,則可以節省教學資源并便于統一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安排。至于相關專業課程的本科與研究生要求的區別對待,則可采取補充針對研究生的課程要求、增強研究生實踐動手環節或論文演講環節等措施。同樣地,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專業課程(如CS523)同樣可以打通。

如前所述,伊利諾伊大學的科研實力是非常強的,科研氛圍自然也非常濃厚。另外,從整個校園、工學院乃至計算機科學系層出不窮、從不間斷的各種類型的學術報告、研討會或研討班,大廳或樓道里相關單位最新科研成果的展示、科研項目或相關人員的獲獎快報以及包括微軟研究院、谷歌、摩根斯坦利等參與的主題活動日與信息技術講座中也驗證和說明了這一點。

現今美國社會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我們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應該學習其好的地方,但同時必須堅持自己好的方面。換句話說,應該在堅持自己的好的方面的基礎上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而非完全拋棄自我和全盤吸收他國的無論精華還是糟粕。我國從古至今一直賦予教育機構道德教育的責任,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應予堅持、加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無論家庭,學校還是社會,要關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付出再大也不為過。

另外,我們還利用春假參觀了著名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給我的深刻影響是哈佛校園(建設)非常一般,草坪光禿禿的居多,難道真的是老牌名校不在乎這些?不過,其諾貝爾獲獎者人數又是非常之多。果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吧!國內高校是否應該由此得到啟發,把本不富足的經費優先用于人才引進和真正的科研資助上,而非老是富麗堂皇的表象第一。

三月份的一個周末,伊利諾伊大學曾舉辦了一場規模龐大、全校各單位甚至外聯單位一并參與、面向全社會(老少與年輕人皆有“節目”可看)的學術活動節,展示了該校相關的科研學術成果、學生科技成果及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科普演示實驗等,活動節全體總動員和面向社會開放的舉措值得國內高校借鑒,這其實是拉近市民與高校距離,并向社會宣傳學校的一次大好機會。

參考文獻

[1] 北京交通大學教務處編制.北京交通大學本科教學一覽.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三年片中国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久| 无罩大乳的熟妇正在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视频|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50岁老熟女高潮喷水| 中文字幕无码家庭乱欲|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直播| 国产男同志gay网站|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免费 成 人 黄 色 网站69|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9精品众筹模特自拍视频|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玩超薄丝袜人妻的经历|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国产无线乱码一区二三区|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