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課程體系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前教育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2006〕16號)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該文件十分明確地提出了職業教育應注重學生校內學習與工作實踐的一致性。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做到理中有實、實中有理,師生雙方邊教、邊學、學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推動了專業師資隊伍成長和專業建設。本文就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的必然性進行分析,以幼兒園為專業求職方向,探究學前教育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過程,對目前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起到積極影響。
一、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是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帶動了市場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此同時,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更影響著市場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質量的要求。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要及時抓住市場,把握職業院校學生特點,滿足企業用人標準,結合專業的特殊性,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就必須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
1.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制約專業發展
(1)課程體系重理論輕實踐。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傳統課程體系把課程分為“基礎課(語數英體政等)、專業課(三教六法等)、專業技能訓練課(彈唱說跳畫、見習實踐等)”學科化的課程體系,受師資及環境的影響,呈現出重理論輕實踐現象,極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2)師資力量薄弱。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初期,教師團隊大多由院校有一定工作經驗但非本專業的教師組成,理論不扎實,實踐經驗缺乏,不利于培養市場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更極難帶動專業發展。(3)教材實操性不強。目前市面上學前教育專業的教材繁多,大多是“各司其職”,重復內容較多。由于編者缺乏企業實踐經驗,教材大多理論知識充實但操作性不強,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更滿足不了崗位需求。可見,著力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必然是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改革的方向。
2.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必須理實一體化
(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面對的群體特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接觸的群體是從出生到入小學前的幼兒,是一群活蹦亂跳,有思想、有個性,在體格及心智上都在不斷發展的幼兒。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不能紙上談兵,必須多接觸幼兒,在與幼兒的相處過程中掌握幼兒特點及與幼兒相處的方法。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讓課堂進企業、讓學生到幼兒園實操,直接接觸幼兒,以達到學習目的。(2)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崗位的雙重任務特殊。幼兒園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保育結合,即保教結合,將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教育的靈活性和隨機性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據教育契機隨機應變。理實一體化強調教育的實操性,在實操過程中,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能更好地處理幼兒園的各類突發事件。(3)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要求特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指導幼兒活動所必備的彈、唱、說、跳、畫、做等綜合藝術教育的能力。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不僅能滿足專業技能發展需要的學習環境,更能將所學內容融合到實際工作內容中,區別于專業性的藝術類學習,滿足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要求。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構建能帶活課堂,強化師資,優化環境,整合教材學材,使職業院校專業能立足市場,培養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有利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特色的呈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必須著力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
二、以幼兒園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方向,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
1.開展調研,調查幼兒園教師從“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職業發展過程學前教育專業要為幼兒園輸送合格人才,就需要實地走訪、調研幼兒園,明確幼兒園的用人標準及崗位需求,遴選至少有5~10年本職工作經驗的教學主任、正班主任、副班主任等至少10人召開企業專家訪談會,搜集專家的簡歷信息,分析專家“新手—熟手—能手—高手”四個階段的職業發展過程,指導專家列舉出四個階段的工作實例,描述崗位工作要點及工作過程中應具備的能力。2.凝練歸納,提取本專業相對應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代表性工作任務將每名專家列舉產生的諸多工作實例進行歸納篩選,明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入職后的四個成長階段,即“新手(保育員)—熟手(副班主任)—能手(正班主任)—高手(教學/教研主任)”,提取出幼兒園工作實例中最為典型的13個工作任務(保育工作實施、幼兒日常活動的組織、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家園共育、教師文案寫作、教研活動組織、新教師培訓、幼兒園教學活動策劃、幼兒園課題開發與研究、行政管理、工作測評、大型活動策劃)和若干個代表性的工作任務。3.教學轉化,將實際工作任務轉換成可以在校內實施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方案由于企業和學校的學習環境有區別,要將實際工作搬進課堂就必須進行轉化,將企業實際工作過程轉化為教學實施的課程標準和實施方案,即典型工作任務描述。在轉化過程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課程體系與工作過程對接,按企業實際工作過程進行描述,明確工作的要求及職業能力要求,并提供企業實際工作過程中所需的學習環境及教具材料,根據學生情況和現有的教學時間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根據企業用人標準和實際學習情況來考核檢驗學習效果。4.整合方案,將各要素進行排序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在經過調研、歸納和轉化三步之后,將專業基本信息(專業名稱、編碼、學制年限、就業方向、職業資格等)、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典型工作任務列表、一體化課程安排、一體化課程標準、實施條件與保障(師資隊伍、場地設備設施、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制度)、考核與評價等內容進行排序整理,形成一套專業、系統、完整的課程體系。此體系涵蓋專業知識結構體系、能力結構體系、素質結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職業行動領域的職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結構體系。
三、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要落到實處,必須要做到“三教一體化”
1.教師一體化
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實施是以教師為主導,由教師將企業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及崗位要求帶入課堂,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更需要有幼兒園實際工作經歷。因而,擔任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不僅要考取專業教學需要的相關技能等級證,如保育員證、育嬰師證、藝術類等級證、奧爾夫音樂培訓證、蒙臺梭利教師證等,還需要每年到幼兒園實踐至少兩個月以上,滿足“雙師型”教師標準才可實施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
2.教材一體化
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要摒棄市場上學科化的教材,由專業團隊根據崗位的需求、學生的層次、專業的特色以及現有的實訓環境等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避免各科目間重復性內容產生。縱向以職業發展過程為主線,將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貫穿始終,橫向訓練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崗位工作技能及專業拓展能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職業素養。
【關鍵詞】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0-0182-02
我國現代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與家長的重視,這是因為幼兒期是人類各種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美術教育和美術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表現力、感受力、理解能力和創造力,通過美術欣賞還能陶冶孩子的情操,發展其智力,以促進兒童全面協調發展。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師范院校的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在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多方面存在問題,嚴重阻滯了美術教學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因此,要對特殊教育師范院校美術課程重新設置,改革以往陳舊落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采取積極有效的改革措施解決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一、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作為特殊教育師范院校的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應該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與眾不同,應該具有自己的教學特色。但大同小異的教學并沒有彰顯出院校的特殊性,培養出來的師資不能與現代幼兒教育相適應,相反在教學方面還存在著其他高校一些共性問題。例如課程設置不完善,理論脫離實際;教學內容不系統,隨意性很強;課時比重分配不均,美術課時嚴重不足;課程內容受到壓縮,導致學生不能系統地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形式不靈活,課程組織實施缺乏差異性;美術教材內容陳舊滯后,缺少與各領域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師缺乏專業認知,教學方法單調枯燥,缺乏創新意識;普通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學生實踐教學缺乏,課程評價體系不完善等。當前很多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都是來自純美術學專業,他們缺乏相應的學前美術教育經驗,運用純美術專業教學方法嚴重脫離了幼兒美術教學的心理特點;他們大都不具備兒童心理學和兒童心理教育學知識,不能采用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獨特教育教學方法;缺乏學前教育知識學習背景;缺乏系統合理的美術教學評價體系;沒有較為系統的專業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在學前教育課程中往往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了技能學習。因此,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改革形勢嚴峻,必須進行大膽改革,方能進一步促進學前教育美術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全方位的改革措施
(一)教學目標的改革。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培養目標,與一般美術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有區別的,除了培養能夠勝任幼兒教育的師資之外,還要培養一批適合聾啞幼兒教育的師資。這就需要建立健全美術技能課程教學大綱,進一步修訂美術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通過美術課程教學計劃的修訂、科學的課程評價方案制訂和培養目標的改革,培養出一批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能扎實、藝術綜合素質高的合格教師。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通過美術基礎、兒童畫、手工制作、幼兒園環境設計、板書設計等知識的學習,旨在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和審美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表現能力,提高他們良好的藝術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將來能夠熟練運用美術知識與技能服務于教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以往的美術教學內容就是簡筆畫、色彩、素描等一些美術基礎知識,以及手工制作。美術教學內容應增設一些能夠培養大學生具備兒童畫創意能力、美術教學能力、學生動手能力和環境創設能力的課程。在以往開設的素描、色彩、速寫、油畫、國畫、版畫等美術基礎課之上,增加諸如手工制作、簡筆畫、舞臺美術、美術欣賞等特色專業課程。例如:在必修課方面開設線描寫生課程、色彩造型課程、兒童畫課程等;在選修課方面開設西洋畫、國畫、版畫、裝飾畫等一些具有拓展性的繪畫工具課程,還可以開設諸如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作圖軟件課程,還要讓學生學會操作數碼相機、投影儀、電腦等多媒體之間的聯接和轉換。環境創設方面可以開設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和黑板報、墻板、布告欄和宣傳廣告等版式設計。從而改變以往只重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輕視技能的現象,徹底改革學前教育領域里的美術通識、美術專業教育、美術技能教育和美術實踐教育等課程內容,建構一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美術教學內容改革的關鍵就是要把美術課程內容細化為:美術基礎、兒童畫、手工制作、應用實踐四大塊,美術基礎教學內容主要有:素描、線描寫生、色彩寫生、裝飾色彩等;兒童畫教學內容有:簡筆畫、兒童畫、裝飾畫、版畫四部分;手工制作教學內容有:裝飾畫、泥塑、折紙、布藝等;應用實踐教學內容有:教具制作、幼兒園空間環境設計制作、板式設計等。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方法使用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影響到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認知。由于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基礎比較薄弱,現有美術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比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還要采取個體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把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水平。采取引導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通過有效的互動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有效地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探索美術知識。加強美術實踐教學,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拓展學生自由思維空間。通過一些實踐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校內外搞師生繪畫、書法、手工藝等作品展,激發學生創作欲望和學習激情;利用閑暇時間帶領學生去附近幼兒園進行美術課堂見習和實習教學,讓他們親身感受學前兒童教學的特點和教育教學方法。同時,還可以聘請幼兒園優秀美術教師和園長給學生上課,這樣可以更加直觀有效地指導學生實踐學習。
(四)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美術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關涉到美術課程設置的改革,每個院校學前教育實際發展情況不同,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進行美術教學課程設置的改革,可以增設培養大學生兒童畫創意能力、教學能力、動手能力和環境創設能力的美術教學課程。注重大學生的創新、專業、審美等能力培養。做到理論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參與試教、見習、觀摩等實踐活動。在以往開設的素描、色彩、速寫、油畫、國畫、版畫等專業美術基礎課程之上,增設舞臺美術、美術欣賞、民間美術等特色專業課程,美術課程類型設置要多樣化,建設一個系統化的美術教學體系,豐富學生學習的內容,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同時,還要改革以往那種問卷考試的評價方式,改為以實踐實習為主的評價,如對學生在幼兒園進行的試講開展實踐性評價,通過多種角度、多個方向、豐富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提高美術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在美術課程教學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要形成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課程教學體系,除了繪畫、手工等技能技巧訓練課程之外,還要開設中外美術史和美術作品欣賞等美術理論課程和欣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美術理論水平和藝術審美能力;增設幼兒園空間環境設計、版面設計、電腦美術、課件制作和幼兒園美術教材教法等課程,全面均衡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素質和綜合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建設,加強美術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的聯系,例如與幼兒游戲課、音樂課、舞臺劇等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系;細化課程設置和突出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特點,把兒童文學與繪畫結合起來進行繪畫創編,將美術理論與技能學習結合起來,以便將來更好地勝任幼兒園的美術教學工作。
(五)教學方式的改革。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信息化教學是教學方式改革的一大亮點。豐富的網絡資源和信息為美術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美術課件的教學手段,通過影像、圖片、聲音等更加直觀的教學形式,把授課內容更清晰條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引起學習的欲望。運用信息化網絡教學資源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引導他們兼收并蓄的外向型學習。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利用網絡搜集各種美術學習資料,建立班級QQ群,形成網絡資源共享,業余時間自學美術知識。在美術作業布置方面不要限制學生的創作方式和創作思維,鼓勵他們出新、獨創,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和激情。
三、結語
幼兒美術教育在當前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在這個獨生子女時代,很多家長害怕孩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因此對于學前教育特別的重視,這就要求師范院校在學前教育師資力量培養方面給予加強和提高,對現階段的美術教學進行不斷深入的改革,從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體系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與策略,為培養合格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作為美術教師也要積極參與美術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研究本學科教育教學理論,加強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崔賀.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13).
[2]劉沛芬.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幾點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7).
[3]楊旭.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3).
[4]薛正.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2(04).
[5]龔春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作者簡介: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評價
注:本文系云南經濟管理學院校級課題《幼兒園環境創設》課改課程系列成果之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國內外高校在對人才培養的定位方面也在不斷改革,跟隨時代化的需要和企業需求密切結合。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確立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 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突出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并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以后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這門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實踐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支持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幼兒園環境創設活動,在大膽表現創造力的過程中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以便為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結合目前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以及之前關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確立,之前的教學目標更加注重的是讓學生掌握關于《幼兒園環境創設》這門課程的知識和相關技能,并沒有和幼兒園緊密集合,忽視了學生關于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的培養。結合具體實際,幼兒園環境創設這門課程需要進行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因此我校對該門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改革內容
(一)校企合作確立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目標
基于從事學前教育職業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我院一直重視教學質量,重視教學改革,特別是這幾年以來,我院先后與20多家幼兒園和其他學前教育機構合作,在深入了解學前教育行業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的基礎上,確定了我院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而確定了專業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從之前的教學目標注重知識技能的掌握到現在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逐漸轉變。
(二)基于幼兒園工作過程重構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內容
我校教師對該門課程進行基于學前教育職業崗位能力導向的課程內容重構。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對應崗位職業能力分析,針對學前教育特別是幼兒園教師崗位群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及時適應市場要求和社會、行業發展需要,建立課程標準,規范課程內容,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設計上,充分體現職業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以崗位需求為主線,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由簡單到復雜,實現教學目標。按照完成對應崗位工作任務的需要,并結合幼兒園實際設計了4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分別是幼兒園地面環境創設、幼兒園墻飾的設計與制作、幼兒園區角環境創設、幼兒園外觀設計。教學活動中,努力為學生創設和營造真實的學前教育崗位的教學環境,從幼兒園環境的分類、環境的創設要點等出發,對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分析講解,并具體把這些模塊化為若干個實訓項目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傳授的過程中偏重實踐教學,主講教師將緊緊圍繞學前教育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針對幼兒園環境的具體情況,適時加入幼兒園真實場景的內容,以求學生能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以便于很好地利用在工作場景中。通過項目教學的教學模式,使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教學做合一,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還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社會能力和職業素養。
(四)引入企業評價完善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主要是衡量教學是否達目標,進而評價我們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的科學性。之前該門課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考試、考查,大多數的書面試卷方式只能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程度,是終結性評價,無法從中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能力。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與目標。結合之前的評價方式,幼兒園環境創設這門課程增加了企業評價和作品考核評價,在每一個情景項目下引入企業人員點評,每一次的情景還和幼兒園進行具體深度合作,考核方式有時就是為幼兒園進行局部的環境創設。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不但改變了之前結果評價的缺點,也可以通過具體實際知道學生了解的程度以及達到的能力,進而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思路。
三、教學改革成效
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革以后,改革了本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使課程教學方法和進行手段有所創新,提高教學效果,建立一套完整的、規范的,適合于《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教學體系,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均獲得了成長。
(一)提高了學生實踐技能,獲得企業好評
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革以后,我們培養出的幼兒老師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有愛心、有耐心、有責任心,工作積極,充滿活力,學生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幼兒園每隔一段時間會隨著教育目標以及季節的變化等更換幼兒園的墻面環境布置,每一次進行更換的時候,基本的設計思路以及具體的環境掌控、操作都是由我們的學生完成,各園園長對此反映相當好。這也是和我們平時對幼兒園環境創設這門課程進行改革,符合幼兒園實際的教學成果。這些都得到了幼兒園園長以及社會人士的肯定,認可度較高。
(二)加了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了教師科研能力
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革,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教師積極參與本門課程改革,并結合本門課程進行論文撰寫以及作品創作,到目前為止發表了和本門課程相關的論文6篇通過課程改革,教師的科研能力獲得了較大提高,同時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學歷、職稱層次和學術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培訓和對外交流,為課程建設增加了后勁。
參考文獻:
1. 華麗.如何創新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4.
摘 要: 瓊臺師范學院在深化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以省級特色專業為先導,以工學結合為抓手,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逐步建構了工學結合課程體系。本文總結學院特色專業建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經驗,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 工學結合 課程體系改革 省級特色專業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這無疑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推出的重大改革措施。高等職業教育要不斷加強內涵建設,課程建設與改革一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任務;而要深化課程建設內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則需建構富有高職特色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出臺《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積極推進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轉型,要求高校密切對接產業行業,培養更多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少本科院校都對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建設方式進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我校在深化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過程中,以省級特色專業為先導,以工學結合為抓手,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
一、明確建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以往我校在專業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上大多沿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模式――以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實踐技能學習為輔。即使近幾年不斷增加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但在總體思路上還是走傳統老路。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基本由學校單方面制定,雖然學校及各專業也會吸取來自行業的意見和建議,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最終決策權還是在學校。這樣設置的課程體系既缺乏與行業、企業相關崗位的銜接性,又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工學結合的實施使學校辦學由傳統封閉式轉變成面向行業、企業開放,使學校獨立自主的教學行為,改變為由學校和行業、企業共同完成,不僅是教學場地、教學設施、師資隊伍,還包括課程設置、專業建設等核心教學環節。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行業、企業深入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參與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改革、實踐教學等各個環節,勢必會導致人才培養方案的重新調整,課程體系的重新設置,行業、企業骨干專家對學生開展的直接的實踐教學、實踐技能訓練等,將實踐教學的比例和性質重新調整和定位。我校從自身辦學特點和教學改革實際出發,根據國家教育政策,將課程改革作為深化教學內涵建設的重點工作,逐步建構和完善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二、理清建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思路
學校在學習外校經驗、總結自身辦學性質和特色的基礎上,邀請專家共同出謀劃策,逐步理清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建構思路。經過多輪研討,學校確立了“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建設理念,圍繞核心素養,秉持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注重課程體系的職業性、科學性和開放性,著力構建一種理論教學、技能實踐和綜合素質教育相統一的課程教學體系。作為一種“工作”和“學習”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實施工學結合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能能力,使學生將學校學習與崗位就業順利銜接。工學結合課程體系不僅是“授人以魚”,主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授人以漁”,將知識傳授與具體工作任務結合起來,這樣工作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一個工作任務和具體工作要求、工作目標及工作要素。因此,工學結合課程就是圍繞具體的工作任務實施,學生掌握的不再是脫離具體工作情景和工作過程的純理論知識,而是能反映某一個職業或崗位最核心、最關鍵要素的典型工作任務。我校明確了建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建設思路后,在兩個省級特色專業中著手實施,開展課程體系改革。
學前教育專業和語文教育專業兩個省級特色專業根據學校深化教學內涵的建設方案分別制定了建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思路。學前教育專業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適應學前教育人才市場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構建以學前教育崗位核心能力為導向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標準,突出“理論學習、能力培養、實習就業一體化”的專業特色。語文教育專業堅持“一個突出”的培養目標:突出小學語文教師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聽、說、讀、寫、教、研能力和“兩個面向”的服務宗旨:面向農村小學教育、面向基礎教育改革,采取“三個結合”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堂學習和崗位實踐的結合、大學校園文化與小學校園文化的結合。根據“夠用的基本理論、突出的職業能力、寬厚的文化素養”的人才規格,逐步構建起“工作導向、任務驅動”的能力項目課程。
三、確定建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方式
2011年起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師范專業學生要通過“國標省考”的資格證考試才能取得教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考試更加重視考核學生的教學實踐和對教育教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面臨這一新的改革形勢,我校學前教育和語文教育兩個師范專業發揮原來中師強技能的傳統,更加重視和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在課程體系改革實踐中采取了以任務為核心、以雙證書為目標的方式。
學前教育專業在校外內建立了多個實驗實訓基地,將理論傳授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工作任務的實際訓練培養學生的能力。該專業在校內建有“幼兒活動模M實訓室”,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仿真的模擬教學場所,還擁有多個舞蹈廳、音樂欣賞室、琴房等實訓場地,各門課程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現場模擬和實際操作為載體,使學生不僅可以靈活地掌握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等專業理論知識,更在實踐中具備了向幼兒進行彈、唱、跳、畫、表演等綜合藝術教育的實踐能力。
語文教育專業打破原有的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針對教育教學實際工作重新設置“工作導向、任務驅動”的能力項目課程,按實際工作結構重新設計課程體系。根據小學語文教師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的特點,確定一定的“學習主題”,每個“學習主題”下面設計一定的“學習模塊”,每個“學習模塊”下面歸納數個“學習任務”。教師的教學實施以引導學生完成各學習任務為單元,使學生在實際演繹和操作中掌握知識和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和語文教育專業圍繞師范性特色設計教學環節,逐步建構起以教師職業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將“雙證書”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學生通過在校學習不僅可以獲得學歷證書,還可以獲得教師資格證書。
四、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建設的實施
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凸顯“學前教育理論+職業技能+藝術特長”的課程特色,構建了以學前教育崗位核心能力為導向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標準。改革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兩個重要轉變:一是從“教”向“學”轉變,二是從“知識授受”向“問題解決”、“實踐探究”轉變。在著力探索適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教學方式與評價方式的同時,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在課程設置比例上,對現有課程進行評估,重新建構課程體系和內容,合理配置課程模塊。構建“學前教育理論+專業技能+藝術特長”的幼教人才素質培養模式和“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體系,逐步形成“理論學習、能力培養、實習就業一體化”的專業特色。
語文教育專業樹立“工作導向、任務驅動”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是理論與實踐一體,工學結合、學做結合;改革的重點是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課堂教學程序與方法;完善的重點是實踐與訓練的環節。分別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建設:一是重構課程體系。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針對教育教學實際工作體系重新構建能力項目課程體系,按實際工作結構重新設計課程結構。根據小學語文教師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的特點,確定一定的“學習主題”,每個“學習主題”下面設計一定的“學習模塊”,每個“學習模塊”下面歸納數個“學習任務”。二是重組教學內容。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以學科知識邏輯為主線、專業理論知識為主體的教學內容,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工作任務需要,以教育教學崗位職業活動為主線,以培養教學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學習主題”為綱,重新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課程中擬確定的“學習主題”主要有語文教師行為過程、語文教師行為領域、語文教師行為研究等。三是轉變教學方式。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教學以知識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實踐與理論脫節的實施方式,形成主要進行任務驅動、項目訓練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主動構建,融教、學、做為一體。四是改造學習情境。打破傳統單一的學習模式、課堂化教學環境,盡可能創設與工作實境接近的教學環境,實現學校環境與工作環境、大學校園文化與小學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該專業的《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技能》、《教師口語》、《漢字書寫》等課程教學,將理論教學搬進實訓現場,實現了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
五、建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師資力量不足,雙師型教師缺乏。
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建設從課程的開發、設置到實施,都需要足夠的師資,尤其是行業、企業專家。盡管學前教育專業和語文教育專業已經從學校、幼兒園、科研機構等聘請了不少專家,但仍不能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解決辦法之一就是本校教師的轉化,由純理論教師轉為雙師型教師。工學結合課程既包含理論又涉及實踐,對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需要教師掌握嫻熟的現場操作技能。該專業的本校教師大多具有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卻由于缺乏系統的行業實踐學習和鍛煉而無法教授實踐操作課程。雙師型教師的缺乏成為制約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重要瓶頸。
(二)課程實施平臺不完善,實踐基地無法滿足。
工學結合課程的特色就在于提升實踐教學的比例,非常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大量真實情景中的訓練。雖然學前教育專業和語文教育專業都在校內外建有模擬實驗室、微格教室等多個實踐訓練場所,校外也分別在十多所幼兒園和二十多所小學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但仍無法滿足現有學生實踐教學的需要,實踐訓練效果無法完全彰顯。
(三)課程評價體系陳舊,評價維度單一。
課程評價是考核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傳統課程大多實施考試形式,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記憶和掌握。而工學結合課程則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學習,單純考試評價方式并不適合這類課程。同時,對于學生的實踐學習,任課教師往往給予較為單一的“優”、“良”、“合格”和“不合格”等最終評定,沒有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掌握情況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細致評價,從而缺乏對學生經驗積累和能力提升的引導。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和語文教育專業大多數課程正在修訂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以找到真正能夠評定和促進學生實踐技能掌握的方式。
六、改進措施
(一)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加大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組織專業教師與行業人員之間加強相互學習與交流,學校可以定期派專業教師到行業單位進行鍛煉和學習,不僅熟悉崗位環境和技能要求,而且加強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同時,學校應采取各種方式向行業引進富有一線工作經驗的專家骨干。通過學校與行業單位的良好合作,保障工學結合課程的有效實施。
(二)拓展實踐實訓基地,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開展。
工學結合課程旨在在一個盡量真實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中給學生工作任務,要求學生圍繞任務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掌握實踐技能的目的。這種課程需要的環境需實踐實訓基地實現,學校應加大對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合理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另一方面依托周邊地區的優勢和相關行業的支持,廣泛拓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三)改革考核方式,建構合理的評價體系。
根據工學結合課程非常側重實踐技能學習的特色,改革以往單一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更多地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相應的,課程評價體系應以提高學生技能為導向,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定相結合。學校可以與行業共同制定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技能水平、職業操守等因素,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合理的綜合評定。
參考文獻:
[1]左曉琴.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2(9):29-30.
[2]魏芳,陳珊珊.基于工學結合的高旅游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建設為例[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4):75-78.
[3]盧峰.“工學結合”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1):105-107.
[4]應金萍,潘瑤珍.“工學結合”課程體系構建的制約因素及解決途徑[J].職業技術教育,2008(2):14-16.
[5]歐陽麗.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課程的構建思路和實現途徑[J].教育探索,2008(10):46-47.
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要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準教師教育中存在主要問題,尋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提高教師培養培訓的質量。”的重要講話從戰略高度闡明了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教師教育工作的綱領和指南。
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有高質量的教師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師教育改革持續推進,教師培養質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師范院校不關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關起門來辦教師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相對滯后,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論“老三門”課程內容“空、繁、舊”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教育實踐質量不高,教師教育師資隊伍薄弱,培養出來的師范生與中小學、幼兒園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針對教師培養的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旨在通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動舉辦教師教育院校深化教師培養機制、課程、教學、師資、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努力培養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總體來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主要有以下四個突出特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教師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陳舊、教育實踐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意見》從創新協同培養機制、建立模塊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突出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二是反映基層創新。在多次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相關院校的試點經驗上升為國家政策。三是加強分類指導。針對中學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遵循不同類別教師的培養規律,分別提出卓越中學、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重點和目標要求。四是把握國際趨勢。對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教師培養政策進行比較研究,將先進理念、先進經驗充分反映在《意見》的各個方面。
一、抓好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思考分析
摘要:
作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和省卓越校,學前教育專業一直是吉首市職業中專學校的拳頭專業,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幾十年來,為湘西州乃至周邊地區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幼教人才。學前教育專業要適應新的形勢,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注重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綜合技能;要改進學習機制,提高學生素質,培養與幼兒園一線教師要求相適應的優秀人才;同時,要改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發展水平;要建全考核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為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學前教育畢業生提高制度保障。
關鍵詞:
新形勢;學前教育;實踐教學;育人環境;評價機制
吉首市職業中專學校是湘西地區的一所品牌職業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設學校等殊榮。是經省教育廳批注的湘西地區唯一的有資質培養幼師人才的學校。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已開辦了近三十年,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設施齊全,課程體系完整,已成為學校的拳頭專業和湘西州的品牌專業,堪稱湘西地區幼兒教師的搖籃,為湘西幼教事業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勢下,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就業壓力的加大,特別是教師資格證從業考試門檻的提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調查了解和個人的體會,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要在壓力下求生存和發展,必須發揚成績、興利除弊,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別是加快課程體系建設,更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進學習機制,改善育人環境,改革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縮小幼師畢業生與幼兒園教師之間的差距,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使該專業的課程體系更合理,考核評價體系更科學,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呢?本人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得出以下幾點體會,現贅述如下,不當之處,請同仁指正。
一、抓好課程改革,注重實踐教學
多年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一直是學校的招生“大戶”,學生幾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學前教育專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既是好事,又是難事,給學校的各項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為實現“招得進、留得住、學有成、推得出”的辦學宗旨,我校的學前教育抓住了教學質量這一生命線,努力抓好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模式,組織教師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積極揚長避短,抓好課程改革。作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學校的課程改革應該先行,建設一個具有示范性的課程體系。為此,我們得先對自己所在專業課程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多年,課程體系比較完善,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也顯現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視音樂、舞蹈、繪畫、手工、普通話等的專業技能技巧訓練,忽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開放型的教育實踐活動;二是課程、教法比較滯后,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重視不夠;三是學前教育學生在校教育體系和幼兒園管理體制銜接不到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一直沒有走出傳統模式,這就導致學校的課程體系,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缺乏后勁,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養的學生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的多元化需求。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學前教育畢業生,就要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提高素質為手段,在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實施系統的教育。近年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結合實際,有的放矢,調整了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根據需要增減教學內容,在合理開設文化理論課的同時,注重加強專業技能課教學力度。同時,實施分班分組教學,強化專業技能驗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專業技能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后進入社會的立業之本。學校根據驗收要求,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琴法、舞蹈、聲樂、試唱、普通話等科目進行了技能考核驗收,調動了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促進了專業課的教學。學前教育專業在搞好專業技能教育的基礎上,注意擬訂好學期、學年和整個3年時間內系統的見習內容和目標要求,使專業知識與專業理論同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保持緊密的聯系,改變過去教學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本地區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一定時間的見習和實習,并與所在幼兒園共同研究制定實習、見習計劃,完善教學實習方法,為學生配好實習、見習指導老師。在學生具體代班時,學生在幼兒園能得到本專業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共同指導,加快幼師學生下去學習新知識、吸收新經驗,從而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為培養復合型幼師專業人才提供了課程保障。
二、改進學習機制,提高學生素質
作為湖南省卓越學校,學生學習機制的建設也是卓越校建設的內容之一。要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現代幼教需要,必須使學生具備綜合性的專業技能。學生的綜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學習效果的好壞最終要受到實踐的檢驗。因此,教師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機制,了解學生怎樣學習,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機制,教師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學生在校期間,其學習方法、習慣、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掌握該專業的技能,能否滿足今后從事現代幼兒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堅持創新思維,注意吸收和借鑒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只有把靈活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才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幼兒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發展水平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是幼兒教師這一神圣職業,學生的獨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須達到較高的水平,才能適應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專業教師在學校必須注重改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發展水平。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因此,教師除了對學生的專業學習進行指導以外,還應盡力為每人創造一種寬松、和諧、具有管理意識和競爭意識的育人環境。在專業內,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在班級內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各班或者各小組組內成員輪流組織參與各種校內外的競賽和專業技能活動。比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歌詠比賽、手工制作比賽、普通話比賽、舞蹈比賽、繪畫書法比賽等等活動。這些比賽活動,學生喜聞樂見,充當著主人翁的角色,樂意參與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教師在其中起指導的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積極的發揮,這樣有利于學生施展才華、鍛煉技能,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經驗,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發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
考核評價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考核評價體系包含諸多方面:文化知識考評、專業理論考評、專業技能考評等等。同時,結合學生畢業就業的實際需要,還必須對學生的應用能力作一個評價,從而確定學生的實際水平,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綜合評價。學生應用能力評價可以包括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評和社會適應性能力的考評。在上述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責任心、協作精神做出整體的概括性總結,最后形成總結性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最后的集中比較、排隊、審核,為科學地考核評價學生提供可靠的依據。被授予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一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根據現代幼教對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學生畢業的綜合考評實施靈活的管理體制,逐漸建立了一套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學前教育專業對畢業生實行了“四證換一證”制度,即學生必須先獲得思想品德合格證、文化成績合格證、專業技能合格證、職業資格證,然后才能獲得畢業證。這種考核評價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證了學生的質量,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適應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提供了重要保障。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我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又面臨新的挑戰。作為該專業的一員青年骨干教師,我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在積極搞好所在專業教育教學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到專業的教育改革當中來,當好改革發展示范校的排頭兵,當好省卓越校的攻堅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探討
[摘要]
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教育是推動國家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動力所在,其中技術師范類的教育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平臺更是需要繼續推進實踐改革,增強自身的辦學質量,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以便能夠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
技師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改革
當前,我國的技術師范學院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管理環節必須及時發現和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奠定教育發展的堅實基礎。
一、完善技師學院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關系到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必須要正視的一個問題就是高素質教師人才的缺乏,進而導致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發展緩慢。為了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我國的技術師范學院必須將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完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并積極開展雙師型教師的教育。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有效調整師資隊伍結構,增強教師學歷水平和職業水平的協調性。第二,針對技術師范學院的專業設置情況來恰當地安排相關專業的教師,避免專業教師聚集在某一專業問題,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三,注重優秀教育人才的引進工作,在人才引進當中注重結合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實際,并設置相應的獎勵制度,增強教師隊伍的穩定性。第四,加大對教師隊伍的整體培訓力度,從整體上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在對教師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提高他們的專業理論水平以及職業技能素質,從而更好地承擔專業教學的職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教師的文化道德素養,發揮師德表率作用。我國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探討山東省濰坊市技師學院羅園園
二、健全技師學院規章制度
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在制度層面對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保障,需要真正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擺設,不然也難以推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發展。因此,我國的技術師范學院必須從根本上提高對學校規章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規章制度的合理性以及能否真正貫徹落實是影響到教育教學成效的關鍵所在,以便在具體的工作環節加大力度,進一步規范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好教學秩序,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技術師范學院的規章制度需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健全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必須涉及到對教學質量的科學評估、教材管理、課程考核、專業考核、教學設備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以便更好地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規范,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完善的行為準則。行為準則當中需要涉及到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以及教育教學管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同時還需要包含學生手冊等相關內容,而且在設計這方面的內容時需要綜合考慮到教育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加大執行力度。
三、強化技師學院課程改革
課程體系的改革是當前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發展的動力,同時也具有巨大的實施難度,要求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方面突破傳統教育體系的束縛,切實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需求,從而培養出能夠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而不少院校在設置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會單一地側重于知識或者是實踐,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工作受到影響,降低了學生的社會適應度。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技術師范學院必須深化課程體系的改革工作,整個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具備導向性。一方面,要將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作為改革導向,依據就業崗位的技能需求培養出相應人才。另一方面,要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改革導向,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與此同時,課程體系的改革還需要體現出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的理念,為學生搭建全面發展的平臺。
2014年我鎮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創建“教育強鎮”為目標,以“保安全、提質量、強素質、出特色”為抓手,以更新教育思想理念為先導,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為核心,以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基石,以規范教育科學管理為保障,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突出重點、創優爭先,在更高水平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工作目標任務
1、繼續鞏固“雙高普九”,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學率達到99%以上,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殘疾兒童的入學率力爭達到99%。
2、努力辦好學前教育,3—5周歲兒童入園率達到96%以上。積極開展掃盲工作,大力發展成人教育。
3、以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為總抓手,以提高全鎮教師的師德素養、業務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落腳點,強化內涵建設。
4、規范校園管理,構建和諧校園,努力實現學校管理民主化、科學化、人文化。加強德育建設,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
5、建立安全責任制度和應急預案機制,落實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練制度,確保學校財產和師生生命安全。
6、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努力提升學校辦學水平,迎接省市區辦學水平督導和教育綜合督導工作。
7、重視課程管理,加大對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提高全鎮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
8、統籌規劃,合理配置,加大投入,狠抓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遠程教育設備利用和網絡設施的管理、使用,全面提升教師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素質,全面提高辦學效益。
9、加強學校食堂與課間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全面落實傳染疾病防控措施,實現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和衛生防疫安全責任事故零目標。
10、在全鎮中小學校全面推行“三禁”制度,即禁止閑人進入校園、禁止工作日午間飲酒、禁止校園內吸煙。
二、工作重點措施
(一)創建“教育強鎮”,促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
1、學前教育公辦主導。積極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提升學前教育辦學水平。加強對幼兒園管理和無證幼兒園治理,加大校車安全的檢查管理力度,提高幼兒園安全管理水平。辦好鎮中心幼兒園,堅持學前教育形成“社會力量辦園為主體,政府辦園骨干和示范”。
2、中小學教育健康發展。各村主任作為“控輟”保學的第一責任人,會同各中小學強化措施、常抓不懈,確保小學入學率達100%,輟學率為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達99%以上,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同時加強在校學生學習情況跟蹤并持續抓好在外就讀學生的取證工作。各學校整體推進中小學課程建設,深入挖掘優質課程和教學資源,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3、高中教育鞏固質量。切實抓好課程改革,深入開展新課程研究,著力提高教育質量。突出抓好畢業班的培優輔弱、尖子生培養、高考標準研究及信息收集備考工作,力爭高招成績穩步提升。
4、扶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積極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民辦學校辦學條件。加強日常監管,整治無證辦學行為,維護學生及家長的合法權益。
5、持續關注弱勢群體。繼續實施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義務教育教科書免費政策,對貧困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實施生活費補助,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切實做好務工農民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的就學和教育工作。
6、大力開展掃盲工作和成人教育。依托鎮文化技術學校及村文化陣地和圖書室,形成完善的成人教育網絡,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課程,確保15-24周歲非文盲率達100%。
(二)實施規范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各中小學根據2012-2014年區校安與擴容工程項目的統一安排,結合學校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快推進2012年校安與擴容工程項目掃尾工作,抓緊做好2014年校安與擴容工程項目涉及學校的規劃布局和校舍建設。做好大坂小學、下坂小學、東郊小學、錦墩小學、鄭坂中心小學、渠橋二中這些學校的校安工程以及新度中心小學的擴容工程建設,爭取2014年全面完成任務。積極補充更新教學實驗儀器、圖書、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和體育、音樂、美術、衛生器材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裝備水平。
2、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按照課程計劃標準開齊開足各類課程,研發校本課程,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控制學生作業量,實行課外作業總量控制和登記制度。減輕教師和學生負擔。繼續開展以研讀教科書、集體備課、同科說課、全員優質課、教后反思為主要內容的“五步教研”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全方位開展新教育實驗,校長教師讀好書等活動。
3、積極創新理念,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快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體系建設,認真落實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估方案,強化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和各種文體活動的開展。加強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管理,開發小學培訓課程體系。
4、開展德育活動,深入實施“兩綱”教育。堅持“德育為先、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工作宗旨,深入實施“兩綱”教育,推進學科德育課程建設,打造區域“兩綱”教育品牌項目與精品課程。充分發揮教育工會、共青團、關工委、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家長學校作用,以“學雷鋒活動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各類德育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公民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職業教育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貫穿到各個教學環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班級活動。加強共青團、少先隊工作,充分發揮團隊組織作用,創新團隊教育活動。積極推進校外德育活動場所建設,促進家庭、社會和學校齊抓共管德育格局的形成。
5、大力開展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整體素質。認真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確保每天一小時校園文體活動。建立健全學生健康檔案,抓好學生常見病、傳染病的監測與防治。完成學校食堂改造任務,進一步規范學生集體用餐管理,規范加強學校食堂定點采購、食品留樣工作。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完善保健室設施建設。積極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1、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營造干事創業的工作氛圍。堅持學校領導班子學習制度。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校長評價體系,加大校長培訓力度,引導學校領導深入探索教育教學方式,大膽進行教研教改,以優異的專業成績引領學科發展,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人格魅力催生校園文化。
2、加強教師隊伍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學校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崗位設置管理制度,重點做好崗位實施方案的制訂及崗位聘任工作。開展新度鎮“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
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職業素養。不斷完善師德考核辦法,積極探索新時期師德建設新方法,把教師職業道德作為年度考核、評優評先、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以規范化管理年活動為載體,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規范教師職業行為,打造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
4、加強教師培訓,促進專業成長。積極開展中小學校長、教師常規培訓和專題培訓工作,提高教師專業技能,開展班主任培訓,提高班級管理水平。鼓勵中小學校教師開展學歷進修,提高自身素質。深入開展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教職工健身活動。
(四)開展平安校園建設,提高學校安全防范水平
1、持續整治與取締無證辦學。鎮成立整治取締無證辦學專項工作領導小組,配合區教育局對全鎮民辦學校、幼兒園進行安全檢查,尤其是校車、食堂、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檢查,做到發現隱患,及時消除或限期整改,確保師生安全。對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學校、幼兒園,通過發放停辦通知書、告家長一封信等宣傳方式進行取締,并主動向學生家長宣傳無證辦學的危害,動員引導學生家長把學生送入有辦學許可處就學。各村、各中心校應加強動態巡查,負責對轄區內各類無證辦學辦園行為及時以書面形式向鎮整治取締無證辦學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及時打擊取締無證辦學辦園行為。
2、加強學生上、放學途中安全事故的防范。一是各學校要加強對中小學的安全法規教育,增強自護意識。二是公安部門要在放學這一時段,增加警力維持學校門口路段的安全秩序,確保學生放學安全。三是各學校在天氣惡劣的時候,組織教師進行護送。四是各學校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建議家長進行接送。五是加強校車管理,校車安全管理實行校長、園長負責制,制定學校學生的乘車方案,加強與公安部門的聯系,精心做好學生乘車的組織工作,建立臺帳管理。
3、繼續加強法制教育。各學校要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廣泛開展法制講座、法制報告、法制咨詢,牢固樹立廣大師生的法律意識。法制教育要堅持同課堂教學相結合,始終突出主渠道;要同德育活動相結合,努力增強吸引力;要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增強守法自覺性;要同轉差防差工作相結合,嚴格把好預防關;要同社會教育相結合,擴大教育覆蓋面,把青少年犯罪降低到最低限度。
4、加強校內部安全隱患整改及學校周邊環境整治。學校內部要重點加強校舍安全管理,特別是暴風雨天氣的校舍安全管理。做好校安工程建設,注意校安工程建設的安全施工與管理工作。要重視學校的消防器材的配備和更新。要密切關注學校周邊環境情況,協同各村、鎮綜治、交警大隊、安辦、文化、工商、派出所等部門,深入開展學校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保證學校師生和財產的安全,凈化學校周邊環境,穩定教育發展的大局。
5、加強飲食衛生和疾病預防工作。全面開展衛生知識普及教育工作,密切關注和防范流行性傳染病,狠抓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特別是學校食堂、飲食副食店和飲用水的衛生督查和管理工作。
(五)做好各項工作,在服務水平上實現新突破
1、深入實施中小學關愛工程。充分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積極性,著力構建“三位一體”的控輟保學機制。堅持整體推進、公平公正、區別對待、教育為主和注重實效的原則,制定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工作方案,重點關注流動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特困戶子女以及殘疾少兒等特殊群體的健康成長。健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完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設施設備,推進學校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
2、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推進教育行風建設,暢通網絡渠道,切實解決社會和群眾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推行陽光政務,進一步規范校務、財務公開,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亂辦班和有償補課行為。全面推進普法教育進程,加大反教育力度。繼續開展“法制宣傳周”和“法在校園”活動,增強校長、教師、學生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