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課堂

大學課堂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27 20:4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課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課堂

篇(1)

關鍵詞:大學課堂 興趣 開放教學 文化自覺

1 大學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

上好一門課程,必須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只有做好教學的充分準備后,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這個準備過程既是備課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它包括對教材、教法和教育對象的熟悉和掌握,同時還要清楚大學課堂的教學目標。簡單來講,就是以大學課堂教學目標為引導,在透徹研究教學內容和清晰的了解學生的前提下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式。

1.1 明確大學課堂的教學目標

大學課堂是一個相對開放的課堂,其教學目標也趨于多樣性。但就“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來講,我們的教學要以這么幾個方面為目標展開:擴大學生的人文知識視野;培養文化精神;提升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同時,它又要使我們的教學對象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從而為專業課的學習、研究及今后生存和發展打下堅實的語言文字基礎。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也有其相應的要求:通過本門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獲得有關我國古代文學發生、發展的基本認識,對我國古代文學偉大成就和基本發展線索、規律有較為全面和系統的認識,并對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藝術價值做出科學評價,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分析、評價我國古代文學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和文化素養,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操,以及審美素質,為發展中華民族新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1.2 熟悉大學課堂的教學內容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中國古代文學亦是源遠流長,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就是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創作史與發展史的教學,即對各個時期的主要文學創作情況、作者作品情況和其藝術規律、影響等方面的教學。教學過程要注意兩點。

1.2.1 熟悉“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分期過程

這種分期與歷史朝代的更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分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宋遼金文學,以及元、明、清文學三大段,其教學過程依次進行。

1.2.2 熟悉教學大綱,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著重講解

用大綱引導教學,不僅思路清晰,整章課程的教學內容都可以成竹于胸。無論以板書還是PPT課件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都可以一目了然和很好地把握。

1.3 分析教學對象,把握其認知特征

一般來講,“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的教學對象是本科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對這樣一個群體的了解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3.1 分析學習者的知識基礎

對學習者知識基礎的分析,包括學習者原有的或者已有的古代文學基礎。比如,關于唐代文學知識,一般的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停留在對諸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等幾個名聲顯赫的作者,以及極少數的作品之上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大學課堂教學內容必須擴展,必須涵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各時期的文學概況,以及各時期重要代表人物的重要作品,而且要做詳細的講解。

1.3.2 分析學習者的“前序課程”基礎

我們在做文學分期中某一階段的教學時,要先了解學習者對相應的前一階段(或前幾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比如在進入唐代文學的教學前,要了解學生對之前的上古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等各階段的學習情況,以便于開展唐代文學的教學。也正因為如此,唐宋文學的教學應安排在學生大二時較為合適。

1.3.3 分析學習者的知識構成

對學習者知識構成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學生對文本的掌握情況。一個學習者要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學習上有所提高,甚至是有所造詣,必須是建立在對文本閱讀和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因此,大學課堂教學還要注意和強調學生的閱讀習慣,教授一定的閱讀方法。當然,沒有一個人可以閱盡所有的文學作品,這時對學生的閱讀范圍的劃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于一些重要的作品,甚至是應要求學生背誦和默寫的。

1.3.4 分析學習者的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

相同的教學方式得到的教學效果不一定不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如果是智力因素造成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后進行個別的輔導,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來彌補;如果是非智力因素造成不同的學習效果,那么教師就必須及時與這類群體或個人進行溝通,找出其癥結所在,并進行心理輔導和正確的學習觀教育。當然,僅僅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課堂上是無法完全做到這一點的,必須課堂課外教育相結合,學校家庭教育相結合。

2 大學課堂教學的實施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過程,能否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是衡量是否圓滿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爸袊糯膶W史”的課堂教學不能拘泥于歷史刻板的記載,更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充分拓展學習者的思維和知識面,與中國哲學史、思想史、美學史、文化史,以及神話、傳說,甚至是野史記載和封建迷信等有機結合進行教學,把大學課堂變得充實而活躍。筆者認為大學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2.1 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現今,有不少老教師普遍感到:現在的大學生與教師之間橫亙著一條越來越深的代溝,覺得他們的觀念前衛,信息通靈,個性張揚,這些是過去任何時期都無法相提并論的,甚至有些教師為此產生了職業倦怠,這些現象都為大學課堂教學提出很多新的問題。然而,作為教師必須要有這樣的意識:現在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全新的,自然也應該要樹立起一種全新的教學觀念,應該看到坐在教室里的不僅僅是學生,更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充滿青春朝氣的鮮活的生命體。只有把學習者以獨立的、擁有生命的個體來看待,教師才能承認每一位學習者的獨特性,才能尊重他們的權利,尊重他們各異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尊重他們在興趣和追求上的獨特價值等,而并非僅僅將學生視做知識的接收機器。同時,教師應盡最大的可能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掘他們的潛力,讓學習者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能在愉快的、自信的、有尊嚴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最高效的學習和最完善的人格培養。

2.2 激發學生的興趣,打開學生的眼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一個人對某一事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學習起來也得心應手。作為教師,我們應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想學之心、愛學之心。其方式方法也是多樣化的,現舉例如下。

2.2.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比如,使用集畫面、聲像、文字以及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情境,或者使用音樂效果來渲染情境,也可以直接通過表演等方式來模擬情境。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還深化了教學內容,同時也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例如,在講授《詩經·蒹葭》時,若直接給學生講解或者直接要求學生分析《蒹葭》的藝術美,會使學生很難從語言中全面體會到這種藝術美,導致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若對詩歌進行全面地講解后,甚至當有些學生能背誦全詩時,隨即播放男中音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并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真正進入到音樂所呈現的境界,那么學習者就能體會到《蒹葭》那種令人無限遐想的美,也能很好地理解《蒹葭》這篇詩文的藝術美——含蓄之美、意境之美、朦朧之美以及音樂之美。這時,通過音樂渲染的情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同時也被調動了起來,其學習的熱情也會十分高漲。

2.2.2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道是,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無疑,擁有對教師的信任感,具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有利益活躍“中國古代文化史”課堂教學氣氛的,否則任你天馬行空地高談闊論,學生也只是呆若木雞。比如,當教師在詮釋老子的“無為”思想其實是“有為”的時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發生了沖突,那么這時可能由于存在這種不信任感而對你所講的內容置若罔聞。雖然說現在的大學生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但只要他們信任甚至是喜歡某一位老師,他們也就會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會很有興趣地、深入地去學習鉆研更多的相關方面的知識。假若師生關系一般或不好,甚至有沖突,則會出現相反的結果,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只是應付了事,考試及格即為他們的“終極目標”,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出現逃課現象等?!秾W記》有云“親其師,信其道”,這句古訓可謂一語道破了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教師也應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師道權威思想,去尊重、理解、愛護、激勵、信任每位學習者,成為每一位學習者的朋友,不厚此薄彼,給每位學習者一樣的親切感和信賴感,讓學習者在課堂學教學中,既學有所獲,又得到愉悅和心理的滿足。

2.2.3 開展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提問是師生互動最傳統的方式,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或者說是幫助學生學習。那么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學生學習遷移的過程,學生考慮問題答案時,也就完全地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所以,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從而達到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有助于學生學習的遷移。遷移可以分為自遷移、近遷移和遠遷移。自遷移是在與學習情境一樣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近遷移是在與學習情境相似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遠遷移是在與學習情境表面不相似,但學習結構相似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因此問題情境也不能過分相似,否則就會使他們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多安排一些與學習情境不一致的問題情境,激發興趣,促進遠遷移的產生。

當然,師生互動的方式是多種形式的,除了提問還要注意教師教學語言的組織、板書的組織、知識點的呈現,甚至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眼神、肢體語言、講課時所處的位置等。

2.3 倡導開放型教學方式

大學課堂教學不是照本宣科,而應該是一個多元化的、開放的教學過程?!爸袊糯膶W史”的教學不是僅僅傳授學生知識層面的東西,還要培養學生的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和學術視野。

2.3.1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方式

“學貴有疑”,質疑是以懷疑為先導的思辨過程。質疑式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批判式學習發展。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創造一種寬松的、和諧的教學環境,樹立學術民主的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對一些開放性的、兩難性和長期存在的問題討論中來。如講到南北朝文學時,佛教經典中常出現“三”“六”“九”等數字,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佛教中“三”、“六”、“九”這些數字究竟有什么佛學涵義?為什么是“三”、“六”、“九”,而不是“二”、“四”、“八”等?

2.3.2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元化知識

知識結構是一個多元化交叉的結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過程是與“中國哲學史”、“思想史”、“美學史”、“文化史”,以及神話、傳說,甚至是野史記載和封建迷信思想特點等緊密聯系的教學過程。比如講授李白《蜀道難》,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里的傳統教學方式是對詩文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是“一個人擋在關口,則沒有任何人能通過”,把這首詩翻譯完后,再要求學生背誦全詩便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大學課堂上是失敗的。當這首初高中就熟悉的詩文重現大學課堂上時,教師的教學必須要講出新意。那么如何出新呢?可以選取一個點進行深入的剖析。比如,從文化的角度入手,去解讀《蜀道難》詩文中所蘊含的蜀地文化。

詩云“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教師不但要講“蠶叢”、“魚鳧”是傳說中蜀國的開國之王,還要引入資料以證明。如,楊雄《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名曰栢濩,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彪m蜀王開國事已經久遠難詳,然蠶叢、魚鳧之于蜀國,猶如黃帝、顓頊之于中原。

詩云“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這句詩涉略的是古蜀王“望帝”的傳說。子規者,傳說乃蜀王杜宇所化,李商隱《錦瑟》詩云“望帝春心托杜鵑”所言亦為“望帝化杜鵑”也。據《太平御覽》記載:“王獵至湔便仙去。……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地井中出,為杜宇妻。宇自立為王,號曰‘望帝’?!蓖鄱庞钍抢^蠶叢及魚鳧后又一位具有盛名的蜀王?!短接[》又載:“望帝積百余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尸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尸至蜀復生,蜀王以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鱉靈決,玉山民得陸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帝,自以薄徳,不如鱉靈,委國授鱉靈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可見,杜宇就像堯一樣是通過禪讓的方式讓位給下一位君王的。又據《太平御覽》載:“(望帝)遂自亡去,化為子規,故蜀人聞鳴曰:‘我,望帝也。’”又云:“望帝使鱉靈治水而其妻,靈還,帝慚,遂化為子規。杜宇死時,適二月,而子規鳴,故蜀人聞之皆起?!蓖鄱庞钏篮蠡昊霹N,叫聲卻是如此的哀怨動人,聽之好像在說“不如歸去?!薄白右幰固洹痹诶畎住妒竦离y》詩里則為“愁”也——“愁空山”。

詩云“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這句詩涉略的又是有關蜀國五丁力士的傳說。傳說古蜀道是由五丁力士所開。關于“蜀迎石?!笔录?,也就是蜀道形成的傳說,在今天的認識中大概有三種記載:一為“五丁拖牛成道”;二為五丁為迎“金?!?,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三為“五丁掣蛇倒山”。此外還附帶“東方牡犢兒”的故事傳說。這些典型的文化實例在《秦惠王本紀》、《華陽國志·蜀志》都有記載。

詩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爆F在人人皆知李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名言,而此語本出西晉張載的《劍閣銘》,記載的是一樁“劍門碑刻”的文化實例。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強烈感嘆后,詩人道出自己的心聲——對“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的擔心,即為此詩之眼。

諸如此類的詩句在《蜀道難》中還很多,非常具有剖析的價值,如“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何為“六龍回日”、何為“高標”;“捫參歷井仰脅息”,何為“參”、何為“井”、何為“分野”;“朝避猛虎,夕避長蛇”,何為“猛虎”、何為“長蛇”、何為“互文”;何為“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等等。

這些文化實例都蘊含于《蜀道難》的字里行間,是大學課堂教學中值得深度展開和挖掘的。文化視野的分析,故事傳說的引入,讓學生從對《蜀道難》的傳統理解中找到新意,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但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而且可以使課堂氣氛跌宕活躍,愉悅而高效。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此外,還要根據教學環境,選擇適當的教學教法,比如課件制作、語音設備的使用、影像直觀的內容等。

總言之,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要具有飽滿的激情,要善于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而且要具備敬業的情操并持之以恒。蘇軾云:“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所謂名師,正是以這樣刻苦敬業的精神,才能以廣博的學識、知識本身的魅力以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

參考文獻:

[1]戴汝潛,張梵.實用教學新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美)基恩·澤拉茲尼著,劉軍譯.用演示說話[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

[4]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世界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有效教學的策略、藝術與技巧(下)[M].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4.

篇(2)

關鍵詞:建構主義;大學;和諧課堂

和,《說文》中解為相應也;諧,《爾雅》解為和也。和諧即指各組成部分相互協調地聯系在一起。

那么和諧課堂則可理解為在一種和諧的教學模式下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而推之和諧的教學模式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在和諧的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一種和諧的穩定結構形式。所謂的教學活動進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過程"。現代化教學中,除了包含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學生、教材這三個要素外還要運用多種教學媒體,所以相應增加了"媒體"這個要素。這四個要素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關地簡單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和諧的課堂就應該是在教學活動中,力求使教學過程四要素之間始終處于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強調學習環境要包含四大屬性或四大要素即"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其中所指的"情境"要素是由教師提供創設的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可以通過實驗、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展開他們的學習;那么"協作"與"會話"則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二者之間就課堂內容(教材)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可以配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加以輔助;教師通過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后,起到了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使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同時培養了他們對知識的自我探究能力。如果做到將建構主義理論中的四個要素與教學模式中的四個要素融會貫通,那么就能夠達到和諧課堂的目的。

1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與中小學生相比,大學生變的更為獨立,可以稱得上是有潛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而且大學生智力發展達到高峰,一般都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強。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這些基本特征,然后在教學設計中運用正確的教學理念,依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規劃、安排和決策,以便創設出有利于學生和諧學習的情境。

根據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任何學習過程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注意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所學事物的意義。因此學生成了課堂上學習的中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這就要求教師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再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的知識"傳授者、灌輸者",這也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并且充分把握教學中涉及的知識與技能的廣度與深度,實時根據課堂情景進行調整,靈活的實施自己的課前備課和計劃。同時在課程目標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就我們的醫學電子儀器課程來說應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物理現象開始切入,密切聯系醫院里使用儀器進行診斷的實際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身邊的事物聯想到課程的內容,體現出學習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的和諧統一。但是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接受的中學教育各異,成長環境各異,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學習風格、個性和學習效率,教師就要及時讓學生知曉并領會自己的教學意圖、課程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并向學生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給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要求學生主動去搜集和分析有關的信息資料,對所學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表現出對學生完全的信任和關注,綜合運用聽覺的、視覺的、和實用的教學技巧,進行適時的引導讓學生善于把當前學習內容盡量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并對這種聯系加以認真思考,才能使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學生都能夠和諧地在課堂內學習到相應的知識與技能,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醫學電子儀器課程是以課堂教學和實驗室實踐兩種教學為主的教學形式,課程本身的工程性很強,因此,要求學生操作,調試和測試的能力較高。在進行實驗室實踐時教師相當于給了學生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任務進行學習,并讓學生擁有學習過程的主動權,當然倡導學生擁有學習過程的主動權并非意味著他們的任何學習活動都是有效的,正確的,當他們遇到問題或偏離方向時應給予有效的援助和支持,教師的作用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示范、輔導和咨詢;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而且他們之間可以互相交換想法,通過并進行各種合作學習,最終協商趨向一致,達到和諧學習的效果,并最終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這正符合了建構主義理論中提出的教學環境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有援的學習環境,同時也使自己的教學過程達成和諧統一。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師對"情境"的設計,還是與學生的"協作"與"對話",如果能做到對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深刻理解,并靈活運用的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會在一個和諧的過程中進行。在這樣的和諧課堂中,不僅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著有效、積極的雙向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同樣存在良好有序的多向互動。在師生、生生的互動與自然、輕松的對話中,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得到很好的激發與滿足,特別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2教材與媒體的和諧運用

按照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僅僅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按照該理論的指導進行課程教學,自然而然的就會使課堂達到和諧的效果。

目前我校為生物工程系本科生開設的醫學電子課程中有許多醫學知識和電子技術交叉融合的實際應用,經過該課程的學習后,學生應該通過典型電路的實際設計應用,及具體功能的實現,對電子線路在醫療儀器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認識,并舉一反三,能夠分析和設計類似設備的電子線路。該教材的內容中涉及有載流子的運動,電磁能量的變化,信號的傳遞等相對抽象的概念和過程,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傳統教學手段難以講解清楚的抽象的理論或難以進行教學操作的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使教學過程實現由難化易,由繁化簡,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對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有效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與傳統的教學環境相比,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將一些看不見的東西通過形象化的仿真和模擬來展現,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形象直觀的學習環境,降低了理解的難度,有利于學生轉換思維方式,進行主動探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善思樂學,達到了和諧課堂的目的,并且擴大了教材在課堂教學上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構建和諧的大學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夠按照建構主義理論觀,實現自己對于課堂角色的轉換,從傳統的傳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伙伴或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為了使意義建構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對分課堂 經濟學課堂 教學方法

D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教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國內外學者的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在相同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習方式會造成不同的學習結果。長期以來,大學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在人的被動性和依賴性基礎之上,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社會越發展,越需要更多的人學習并掌握經濟學,越需要提高經濟學的教學水平,對分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變革的一種很好探索。

一、對分課堂的概念與涵義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原創的一個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傳統課堂與討論式課堂各自的優勢,進行取舍折中,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對分課堂集合了傳統課堂與討論式課堂的優點,一是強調先教后學,教師講授在先,學生學習在后,這點與傳統課堂類似;二是強調生生、師生互動,鼓勵自主性學習,這點與討論式課堂類似。

對分課堂的關鍵創新在于把講授和討論錯開,讓學生在中間有一周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對分課堂強調過程性評價,并關注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根據其個人的學習目標確定對課程的投入。對分課堂把教學刻畫為在時間上清晰分離的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也可簡稱為P-A-D課堂。

二、經濟學課堂的教學規律及實施對分課堂的可行性分析

1.經濟學內容比較抽象,需要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來調動學習積極性

任何稱得上是科學的學科,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研究方法及理論體系,經濟學也不例外。過去認為,經濟學的科學性在社會科學中是領先的,是因為經濟學研究已經走入了規范化、分析化、實驗化等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論平臺上。隨著數學和計算機方法在經濟學科中的運用,經濟學課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記憶和理解起來也就相應得非常困難。所以,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就變得十分重要。對分課堂強調生生、師生互動,鼓勵自主性學習和參與小組討論,這就能讓學生融入課堂之中,學會思考其中的經濟學問題,從而通過自己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在上課時聽同學們的發言,了解同學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在綜合了同學們的觀點和學生自己課下的查閱資料之后,可以更好地正確理解學習內容以及提高學習興趣。

2.經濟學與社會生活實際息息相關,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來支撐教學內容

經濟學有十大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例如,人們往往面臨權衡取舍,這表明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稀缺條件下的選擇問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至Ⅱ它所放棄的東西,這是經濟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機會成本。學生高中畢業后選擇考取大學積極深造,而不是出外打工,本身就是對未來生活的一個選擇問題。所以,在講述這部分的過程中,可以一方面結合大量的經典案例,一方面讓學生自己講述和討論自己身邊的故事,從而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再比如,另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人與人的關系本質上是交易關系,這種關系之所以產生是因為貿易是雙贏的,無論對個人還是國家都如此。在講述這部分的過程中就可以留給學生一些課外作業,去課堂外搜集一些看到的、聽到的案例,從而再結合老師的課堂講授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對分課堂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根據授課節奏給予學生自主安排學習的足夠時間,這點也是十分契合經濟學學習的。

3.經濟學教學的對象對學習目標有不同的期望,教學要兼顧理論性和實踐性

大學經濟學的授課對象主要是年齡95后的學生,他們的特點是積極主動,對大學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和想象。同時,現在的大學生知識點相對比較豐富。針對這種情況和95后大學生特點,適宜開展參與式、啟發式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展示團隊精神及辯論精神。學生學習經濟學的目標可以具體分為兩類:一是期望在大學畢業后能夠在金融、證券及其它各類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綜合性經濟分析與管理、政策研究、規劃等工作。二是希望大學畢業后考研、出國等繼續深造,致力于今后讀碩、讀博等在學術領域有所發展。不同類型的學生對課堂有不同的期望,一方面他們希望可能給他們未來的工作帶來指導,另一方面希望打好基礎課,為今后考研提供幫助。因此,從教學的角度就要兼顧理論性和實踐性,而對分課堂強調過程性評價,并關注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根據其個人的學習目標確定對課程的投入。這點與授課對象的實際需求又是不謀而合的。

三、大學經濟學課堂中運用對分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1.設計一份完整的教學大綱和方案

精心準備、精細操作、規范流程是確保“對分”模式專業教育效果的關鍵。對分課堂倡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錢夢龍先生說過:“教師教學必須致力于教會學生自己學習。”為了真正做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力求做好三點:一是感情上相信學生,即相信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力,尊重學生學習上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二是時間上支持學生,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體驗,避免包辦代替,避免剝奪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三是行動上精心指導,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把重點放在學法指導上。但是要做到這三點并不容易,所以就必須設計一份完整的教學大綱和方案,系統化地規劃教學過程,對掌握的資源和程序做出利于學習的安排。由于教學設計要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制定,而各班之間、學生之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從這一層面上來說,每位教師的設計多多少少都應有創新的成分,教學活動既需要預先設計,又需要適時設計,才會充滿生動氣息,這樣的教學才是富有生機的教學,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課堂。

2.提高教師課堂授課質量

教學的成敗或許關鍵在于教學者。其實,某種程度上,我們不得不承ik--個事實,教案作的再好,也不一定能保證就會有好的教W。其實真正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實施者――教師才是起關鍵作用的因素。如果嚴格按照方案設計的步驟一步一步來,顯然是不現實的,那樣將會使得課堂顯得呆板,所以勢必是要教師根據具體課堂情景,作出適時的調整。另外,在上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學實施的好壞跟實施者對教學內容的熟知程度關系似乎很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加涅九步教學法。加涅把學習活動中學習者內部的心理活動分解為九個階段:引起注意-告知學習目標-刺激回憶-呈現刺激材料-根據學習者特征提供學習指導-誘導反應-提供反饋-評定學生成績-促進知識保持與遷移,相應地教學程序也應包含九個步驟。把加涅九步教學法與對分課堂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有效組織進行課堂討論

課堂組織討論是對分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創新點也是最重要的特點是“隔堂討論”。隔堂就是間隔一次講授周期,就是對于一個主題內容,教師講授一次,學生討論一次,但不是教師講授了之后,緊接著學生討論,而是本周的課堂講授之后,下周的課堂學生再討論,這樣對同一內容的講授和討論在時間上是分開的,先講后討論,中間的課下活動,學生可以自主地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吸收。課堂組織討論的關鍵是分組和討論步驟:①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分組,每組4-6個同學,記為A、B、C……組,每組座位固定(方便老師考勤)。中間根據情況重新分組(大致每四次課分組一次),為加大交流范圍,部分主題還可以采取大組討論的方式,即每個小組的1號同學組成第一組,2號同學組成第二組,以此類推,共產生4個大組進行討論。②討論的程序大致分成四個部分:個人陳述(5分鐘):每個同學通過口頭表達展示自己的作業;組內討論(20分鐘):每組針對組員同學的作業展示、問題進行討論;全班交流(15分鐘):抽查部分小組同學展示本組討論結果(可自我總結,可回答老師和其他組同學的提問);教師總結(5分鐘):教師針對討論的主題做內容和同學表現兩方面的總結。

篇(4)

摘 要:大學英語教師語言是課堂的主導語言。本文旨在探討英語教師課堂語言與課堂氣氛的關系,說明如何用有效的教師語言調節課堂環境, 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創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外語學習向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師語言;課堂氣氛

作者簡介:

顧臻臻,女(1983-),山東省青州市人,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英語教師,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學法。

田 巍,女(1978-),河北保定,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課堂教學依然是我國各地各級各類院校教學的主要形式。而雖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得到大家普遍贊同, 但教師仍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而教師語言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教師課堂用語

教師話語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組織和從事教學所講的語言,也稱為教師式語言, 教學用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教學內容直接相關的, 如教師對課文的講解,提問, 對學生問題的回答等;另一類是與教學內容無關, 但起著組織和引導教學作用的, 如教師對學生的問候、勸告、命令、建議、請求等。

課堂氣氛的重要性

課堂氣氛就是指通過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群體的心理狀態。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英語課堂氣氛如何, 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的接收變成主動地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使學生掌握運用英語的能力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 如何組織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是什么, 教師話語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話語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教師話語運用得當, 二語教學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利用好課堂語言這個工具,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是每位英語教師責無旁貸的研究課題。

1.調整教師思想意識

英語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教師話語在課堂交際中的重要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造更好的語言環境 、指導和調整課堂交際活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2. 轉變教師課堂角色

教師應盡量少地占用課堂時間, 鼓勵學生自我思考, 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將他們所學的應用到實際交流之中。參與感強了,整個課堂氣氛也被活躍起來了。

3.慎用教師反饋語:

教師反饋對學習者提供的信息進行評價和認可,不同反饋方式會對學習者的學習和情感造成不同影響。

3.1正反饋可以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可以以鼓勵的形式用于學生回答出現問題的時候,尤其是教師要當學生犯了語法錯誤時,在糾正語法錯誤前首先認可了學生在意思上的解釋是對的,并加以贊揚,接著才去提醒學生,教師的這種反饋避免了負反饋對學生情感上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教師在糾錯時,盡量不要使用 No 或 You are wrong 等的直接否定詞。雖然教師不可避免地要給予學生負反饋,但教師的態度卻不能是負面的。優秀的大學英語教師往往會毫不嗇地使用 Very good ! Ex cell ent ! Exactly等等, 甚至學生答錯了, 也要Thank you for trying, you are reasonab le in som e way, but I think you can still improve your answer類似的話。這樣的評價可以傳達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 即使答錯了, 學生也不會感覺丟面子, 使他仍有勇氣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嘗試, 每個學生的每次回答,教師都這樣對待的話,整個課堂的氣氛也好起來了。

3.2 間接的糾正性反饋:當學生輸出有誤時,可以在促進學生語言認知的同時避免對學生情感上的負面影響, 這時除了給予學生積極的態度支持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間接的糾錯來側面提醒學生的錯誤,比如:

T: The final-term examination is round the corner.

What were you doing during the weekend?

S:I was doing homework all day long.I"m always work hard.

T:Oh,you are always working[stressed] hard. Very good!Did you sleep well?

4M:It"s ok.I"m always sleeping late at night.

在此例中,教師用正確的句子來重復學生原本要表達的意思,雖然學生犯了錯誤,教師還是給予了積極的肯定very good! 從而避免了學生的緊張心理。而學生接下來的回答看出對教師的重音部分領會很快,在另外句子中給出了正確的語法形式,而教師更多的追加反饋則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輸出機會。因此,這種間接性糾錯可以使得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在促進學生語言學習特別是支持學習情感上都是有效的,從而提高了課堂質量。

4. 教師的口語水平和語言技能是課堂活動的關鍵:

一個英語教師如果口語水平較低,語音語調不準確, 就會破壞學生語言環境, 相反,如果能講一口流暢地道的英語,就會受學生歡迎,學生參與感強了,課堂氣氛也好了。

5. 教師話語的形式上的質量,優化學生語言輸入效果:

教師話語的質量應有一個很高的標準。Chaudron指出教師話語的調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師話語的語速似乎稍慢;②表明說話者思索或構思的停頓更頻繁,停頓時間更長;③發音更清晰明了;④選擇的詞匯更簡單;⑤即從屬句的使用較少;⑥直接陳述句或陳述句多于疑問句;⑦教師的自我重復更頻繁。

結束語:

教師話語就像一根線,穿插整個課堂。教師課堂語言如果成為課堂的亮點, 就能夠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課堂言語交際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習者創造健康向上的交流環境, 用語言的魅力營造一個自然、 輕松的語言和心理環境,調動外語學習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外語學習向健康、 高效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CHAUDRON 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范 栩,大學英語教師話語分析[J],華 南 農 業 大 學 學 報 (社 會 科 學 版),2004(2)

篇(5)

關鍵詞: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教學功能

一、引言

外語教學的實施有五大主要過程:需求分析、課程設計、教材開發、課堂教學、課程評估。在這幾個主要過程中,課堂教學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但是遺憾的是,盡管我們以前對外語課堂教學的研究十分重視,但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的探討上,很少對外語課堂教學的本質功能、在整個外語教學過程中的定位、外語課堂教學的評估標準等重大理論問題進行全面的思考。因此,外語課堂教學的改革還局限于局部的改革和變化,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模式的影響,受到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束定芳,2006)。

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上課程序化、模式化,基本是單詞講解―課文講解―課后習題“三部曲”模式。即使借助現代化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來教學,也只是把黑板換成屏幕而已。如此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不但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惰性并最終產生厭學情緒。

二、新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功能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性質和目標做出了明確規定: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據此要求,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實現以下主要功能。

(一)強化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偉大的教師是那些善于激發學生的教師”(The great teacher inspires.)。學生喜歡外語,一方面可能是對外語和外國文化的自然興趣,另一方面可能是對外語作為一門升學、就業、晉升等重要評價標準的課程的重視。前者被稱為“融合性動機”,后者為“工具性動機”。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同時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將學習外語的工具性動機轉化為融合性動機,即對英語及英語文化本身的興趣。一方面因為這樣的興趣更加持久,容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因為后者很有可能會影響應試學習的傾向,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最終影響外語學習的效果。那么,課堂教學如何達到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呢?

1.教師的個人魅力。學生往往因為喜歡一位教師,進而喜歡他所教的課程。教師的專業水平、知識能力、教師的語言藝術、行為舉止,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教師來說,最成功的教育莫過于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新穎的教學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熱情。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的基礎上,結合階段性教學目標來計劃和安排課堂活動。課堂活動一方面要遵循有利于語言學習的原則,即主要以語言活動為主,另一方面要符合學習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生理、認知等方面的特點,使他們在愉快、放松、自然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

3.學習的成功體驗。不斷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和學習的快樂,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順利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在某次考試中獲得高分,尤其是在實際的語言實踐中充分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等,都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積極創造機會,如競賽、表演等,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建立一個全面合理的評估機制,及時反饋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二)創造語言環境,提供學習資源。

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就是所謂的PPP模式,即講授(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輸出(Production)。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方便操作,但弊端也顯而易見。實踐中,教師首先考慮的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量多教些語言知識,精講多練往往成了空話。學生課堂上接觸到的是大量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真正的語言交際樣本,更不是實際的語言交際活動。因此,在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中得到的是非常有限的外語輸入輸出。長此以往,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本質產生了誤解,認為語言學習就是一個學習語言知識、記憶語言規則的過程。這實際上也是造成一些學生外語學習高分低能的一個重要原因(束定芳,2006)。

“Language is not taught,but learned.”應用語言學家指出:“我們實際上不能教會學生一門語言,我們只能為他們創造一個適合外語學習的環境?!币虼?,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應該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重要樣本,在課堂上,老師和同學用外語進行真實的交際活動,就是學生最重要的語言學習實踐。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應僅限于教學活動的組織、語言技能的操練和語言任務的完成,而要注重用外語與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溝通。

課堂學習不是外語學習的全部,課外學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補充。為了提高學生課外學習的能力和效率,課堂教學要為課外學習做適當的準備,包括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良好的學習條件,例如外語圖書、報刊、廣播、影視、網絡、自主學習中心等。對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教師要對學生做出明確的要求和指導,檢查督促,并在課堂上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課外學習的成果,進一步激勵學生。

(三)文化傳授,道德教育。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霸谡Z言課堂上講授文化知識至少有三個目的:讓學生熟悉文化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生跳出自身文化的圈子,從目標文化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各種課堂練習,強調理解語言和理解文化的不可分離性”(胡壯麟,2002)。教師在課堂上對西方文化的介紹,并有計劃、有選擇地向學生講解中西深層的文化和思維差異,能促使學生利用更加得體的英語進行交際,不至于因為誤讀對方而產生所謂的“文化休克”(劉略昌等,2007)。

英語作為在本土意義上的國際語言,植根于英語使用者的本民族文化;英語作為全球意義上的國際語言,其基本功能是讓各國的英語使用者互相交流彼此的觀念和文化(Smith,1976)??缥幕浑H是大學英語教學主要內容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不同文化只存在差異,沒有優劣之分。了解外國文化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本民族的文化,并在對外交流中致力于傳播、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

外語不僅僅是一門工具,大學英語教學也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教育,還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外語教師應該摒棄實用主義的思想,在進行語言文化知識傳授和語言應用技能培養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早在數千年前,孔子在《大學》開篇伊始就曾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今日的大學,雖不能對古人的教育理念亦步亦趨,但把道德教育巧妙地穿插在外語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為人師者的一份責任與義務。

(四)答疑解惑,教學相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大學新生經過中小學數年的英語學習,已經普遍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應該花費太多的時間在課堂講授語言知識;沒有必要什么都向學生解釋;不要完全依賴教材,而應該通過形式多樣的真實交際活動,來呈現語言;不要完全操縱課堂,而要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對學生進行需求調查和分析,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困難,提供及時的幫助輔導。外語學習受個體差異的影響很大,外語教師應該本著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精神,幫助學生分析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與學生一起制訂個性化的學習方案,確定有別于他人的階段目標和長期目標。

從外語教師的角色變化來看,課堂教學已不再局限在教師“提供知識”的層次。外語教師在課堂上除了擔任知識提供者、管理者、監控者,還應該扮演示范者、輔導者、學習促進者的角色。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外語教師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所以,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五)指導語言學習策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表明,成功的外語學習者往往是成功的學習策略使用者,他們是積極的語言實踐者和運用者,對語言使用有強烈的愿望,并能創造性地學習(Stern,1983)。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前者通常指查字典、背單詞、記筆記、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訓練等具體的學習步驟和行動;后者則指學生計劃、安排、調節和評估自己使用認知策略的能力,這對外語學習的成功更為重要。實驗證明,通過學習策略的培訓,學生,尤其是原來外語基礎不太好的學生,能有效地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因此,幫助學生了解并使用符合個人特征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策略培訓可以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進行。所謂直接的方式,就是明確地向學生講解相關的學習策略??梢杂山處熤v,也可以由成功的外語學習者介紹和示范,還可以請相關的專家講??傊?,讓學生有一種使用學習策略,尤其是元認知策略的意識和習慣。所謂間接的方式,就是把策略的培訓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在提出學習任務、布置課外作業時,提出對方法的要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獲得學習策略。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主觀能動性的個體,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潛能,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提倡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其全面發展為宗旨,以改變學生單純地、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學習方式為著眼點,創造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理解個人問題或社會問題,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并應用于實踐的機會”(董瑞婷,2005)。

從根本目標看,現代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世界各國也都強調從對學生學到的能力(learned abilities)到注重學生學習的能力(learning abilities)的評價(束定芳,2004)。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也是衡量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終極標準。

三、結語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新教學模式應能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學習,獲得學習策略的指導,逐步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化,是教學理念的轉變,而且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思想和實踐,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注重培養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和實踐的轉變,更是向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導向的終身教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外語界,2006,(4).

[4]劉略昌,黃斐.被忽視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功能[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12).

[5]董瑞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功能新論[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5,(6).

[6]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篇(6)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225-01

大學英語是全日制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這門課程要求“實踐相互融合”,“基礎與應用互為補充”,是以英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但是,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教學質量。為了滿足教學需求,充分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他們的溝通能力,大學英語教師應該要引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恰當使用現代化技術,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本文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首先介紹翻轉課堂的發展及現狀,其次分析大學英語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最后介紹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什么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這一概念來自美國一所高中的兩位教師,為了給缺席的學生補課,借助軟件錄制了講課的教學視頻。后來這種教學方法給美國可汗學院的薩爾曼帶來了靈感,他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提高。2011年開始,薩爾曼將這種教學模式向全球進行推廣,引起了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極大關注,2011年被加拿大《環球郵報》評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顯而易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重新定義了傳統教學的方式,而且也重新定義了教師的角色。

二、大學英語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

大學英語課程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實用性及人文性兩方面。就實用性而言,本課程應秉承“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原則,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讓他們在高中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詞匯量,全面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尤其強調語言交際能力的提升。就人文性而言,語言不能只是交流的工具,而更應該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所以,本門課程必須以拓寬知識、了解社會和文化為重任。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不但要能提高語言能力,還能了解社會現象,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并且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了解國內外文化的異同,學會包容文化差異,提高人文素養。但是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的缺陷很難實現這些教學目標。

(一)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經常采取的教授方法是講授法,也就是教師把教材中的知識填鴨式地教授給學生,因而學生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是被動學習的,教師反而成為了課堂的主動者。同時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因為考級的內容無關英語的交流,因此教師乃至很多大學生都只關注詞匯和語法的學習,而忽視對英語語言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很多學生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學觀念過于陳舊。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v觀現狀,大學英語課堂很難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而且未能對學生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能力進行提升,只是單一進行詞匯、句型和語法等知識的講解,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三、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課堂應用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各類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勢必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培養出新時期國家和社會急需的人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改善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翻轉課堂的應用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將一堂課的內容與精華融入視頻,學生課后將學習到更多知識,從而豐富學生的課程內容,擴大知識面,培養思考能力,有利于他們通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及考取其他英語類證書。

其次,教師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形象的圖文和音頻,既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又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從而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長遠來說,它能夠在學生繼續深造、找工作、進行社會交往時發揮重要作用,更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四、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話題,翻轉課堂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教學,不僅能夠提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陳鷗.新時期翻轉課堂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4).

[2]胡杰輝,伍忠杰.基于MOC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11).

[3]滕愛杰,許梅.“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4).

[4]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5]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篇(7)

1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及其問題

近幾年來,學者們從不同方面探討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傳統的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戴立黎,2013)。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講解占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只是聽課和記筆記,缺乏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這種模式忽視了語言的基本表達功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忽視了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勢必造成“啞巴英語”的現狀。(2)多媒體輔助下的課堂英語教學模式。該模式把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運用集圖畫、聲音、文字、動畫為一體的PPT課件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學生接受知識更加直觀,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但該模式依然注重教師講解,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3)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該模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差異,把英語層次不同的學生編成快班和慢班進行教學。這種模式考慮到學生層次不同的問題,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要求,但根據考試分數分班的做法會使慢班學生心理受到打擊,一定程度上使它們喪失英語學習的積極性。(4)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相結合。該模式把自主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合理延伸,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彌補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然而,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這種模式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本論文嘗試把現實課堂和網絡課堂相結合,優化現實課堂的教學設計,加強網絡課堂教師的監督和管理,構建云計算環境下的大學英語“雙課堂”教學模式。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是認知理論的一個分支,是在吸收多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理論最早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Piaget)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學說,科爾伯格、斯騰伯格、卡茨、維果斯基等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一步豐富了該理論,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意義的觀點,如建構主義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等,為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強調“情境”“協作”“會話”“意義構建”的重要性?!扒榫场敝笇W習環境中的情境,該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中,情境的創設對學習者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創設適合語言交際的比較真實的場景,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構建語言知識;“協作”指學習者之間通過語言進行的相互合作。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通過討論、辯論、代表發言等方式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學習者之間必須通過“會話”討論如何完成學習任務;“意義構建”指教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性質、規律以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理解,是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雙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重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利用學習資料,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方式建構并獲取知識。

3云計算環境下大學英語“雙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3.1云計算概念

迄今為止,關于云計算的定義眾說紛紜。通俗地說,云計算是以公開的服務和標準為基礎,以互聯網為中心,向用戶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網絡服務。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云計算的模式中,用戶所需的軟件和應用程序不是運行在用戶的手機、個人電腦等終端設備上,而是運行在互聯網上大規模的云計算提供的服務器集群中,用戶所處理的數據也并不存儲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聯網上云計算服務商提供的數據庫中心里。用戶只需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任何可以連接至互聯網的終端設備訪問這些服務即可(張健,2009)。

3.2云計算環境下“雙課堂”的搭建云計算環境下大學英語“雙課堂”教學模式圖

“雙課堂”即基于云平臺搭建的“網絡課堂”和常態的“現實課堂”,將兩者結合形成的新的教學環境,基于這種環境所開展的教學稱為“雙課堂”教學,如上圖所示。(1)網絡課堂此處,網絡課堂并不完全等同于虛擬的網絡學習平臺,為便于集中管理、引導和監督學生,“網絡課堂”指學生到指定計算機教室登錄云平臺(云計算平臺簡稱)按照指定任務進行學習的互動課堂。教師在課前通過云端的公共平臺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學習,也可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將資源下載到我的資源庫,方便以后查找學習?!熬W絡課堂”重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教師的引導、監督和答疑作用。(2)現實課堂“現實課堂”有別于傳統的“滿堂灌模式”的教學。在“現實課堂”中,教學以課堂活動形式展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并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在課堂上是一個傾聽者、觀察者、記錄者、點評者和反饋者。

3.3大學英語“雙課堂”模式教學環節設置

(1)網絡課堂學習每單元學習之前,教師在公共平臺教學資源,包括學習目標、本單元PPT(包括課文導讀MP3及重難點詞匯講解)、每課一練。要求學生到指定網絡教室,下載學習和教學資源到資源庫,并開始學習。學生需要在90分鐘時間內了解課文背景信息,反復跟讀新單詞,掌握單詞用法,了解課文大意并進行重難點句子分析。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生通過在線答疑或是以論壇的形式咨詢教師及其他同學。教師在班里來回走動,督促學生完成本節課學習目標。教師在該環節的作用為引導者、幫助者和監督者。(2)現實課堂展示經過網絡課堂學習之后,學生對本單元文章內容已基本掌握。本環節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以課堂活動形式展開,由學生展示在網絡課堂學到的內容。展示時,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要求有自己的小組文化,要體現本組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教師設置以下任務:Task1:自由討論,Task2:課文內容總結,Task3:學生授課,Task4:成果展示。在task1,十分鐘課前自由討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討論教師根據本單元內容指定的話題,教師隨機加入一個小組進行討論;Task2:課文總結,該任務由一個小組完成,一名代表陳述完畢,其他組內成員可以進行補充,Task3:學生授課,課文內容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分給一組講授,講完后進行組間點評和補充,最后由教師對學生講解中的不當進行改正,同時對不足之處給予補充,并進一步強調重難點詞匯及語言點,學生對剛才講的重點詞匯進行組句組篇(盡可能多地用本節課講的詞匯造句)。Task4:成果展示,學生可根據課文內容發表讀后感言,或是繪制圖片展示課文內容,或是拍成視頻展示等等,教師進行點評,小組組長最后將展示成果放入交互系統成果展示庫。(3)測試反饋及總結反思該環節要求學生課下完成,學生經過網絡及現實課堂的教學,已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掌握,通過云平臺交互系統的測試題,可進一步測試學生對語言點的掌握情況。最后,要求每位同學寫反思報告,總結本單元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每次課抽查每組一位學生的反思報告,總結后,進一步改進自己的教學資料及方法。

3.4大學英語“雙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1)體現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特點。網絡平臺豐富的學習資源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需要,程度好的學生可結合自己情況掌握更多內容,程度差的學生也能循序漸進掌握教學目標要求的內容。(2)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網絡課堂公共平臺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英語基本技能;現實課堂多樣化教學活動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3)有助于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網絡課堂PPT課件導學集圖畫、聲音、文字、動畫為一體,學生接受知識更直觀;現實課堂豐富的教學任務激發了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

4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国产freexxxx性播放麻豆|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a级毛片内射免费视频| 免费a级作爱片免费观看美国|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高潮喷水|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又大又硬又黄的免费视频|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蜜桃视频插满18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粗大挺进尤物人妻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波多野结衣不打码视频| 亚洲成人色区| 少妇bbb搡bbbb搡bbbb| 一区二区三区av波多野结衣| 成人爽a毛片免费| 欧美性群另类交|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 99热精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3p|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