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業大專畢業論文

農業大專畢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18 11:27: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大專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大專畢業論文

篇(1)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 獨立學院 運用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2-0101-01

寫作能力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近年來,許多大專院校相繼將《應用寫作》這門課程列為基礎課程,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社會輸送能力全面的人才。目前,盡管各種應用文寫作方面的著作、論文、課題研究在不同的層面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其研究成果相對于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而言還是緩慢的,主要原因還是教學的成果在學生的實踐當中得不到充分的體現,理論和實踐無法結合得緊密。本人通過對自己所在的獨立學院在《應用寫作》課程的運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總結出以下幾個要點,希望在獨立學院探索這門課程發展的道路上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一、學校對《應用寫作》課程的認識不夠深刻

雖然目前很多大專院校都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是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存在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在獨立學院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專業限制。有些獨立學院只針對中文系的學生開設《應用寫作》這門課程,而且所教文種也非常有限,多是針對中文系學生對口的工作崗位來教授文種,例如:事務文書當中的計劃、總結、簡報;行政公文中的通知、通報、會議記錄、請示等。其弊端就是不能滿足實際情況的需求。另外,有些獨立學院,例如我院,對所有專業的學生都開設這門課程,又體現出專業限制另一個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教學上問題。我院屬于法、文、理、工等多學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財經類本科院校,那么除基本應用文的文種(包括事務文書、科技文書中的畢業論文)外,又側重教授與各自專業有關的文種。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當中又是不太現實的,這對課時、師資力量方面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但是采用“一勺燴”的教學方法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為有些學生就會有“這個東西我以后也用不上,離我的專業遠,學來做什么”的想法。

第二,學分設置。近年來,《應用寫作》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雖然作為一門必修的基礎課,但長期以來處于被淡化的邊緣地位。《應用寫作》課程既缺乏專業課的權威性,也沒有像英語四、六級那樣得到充分重視。一般獨立學院的《應用寫作》都是在大學三年級和四年級各開一學期,一般每周只有2課時。《應用寫作》課程的學分權重也低,專業課每學期有3~4學分,英語有4學分,而《應用寫作》課程的學分一般集中在2學分,這很不利于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自身認識的不足

學生在學習《應用寫作》時會產生這種心理:“應用文是講求實用性的,實用擺在第一,實用了也就有效率了。因此,要先來學習那些‘實用的’,‘實用的’但目前用不上也不著急學。”這種心理就會首先影響學生對應用文寫作重要性的認識。這個重要性主要體現在:應用文是文章的一種,但它絕對不同于文學寫作。應用文講求實用性,是為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的,它是為“用”而生。但很多學生卻認為,應用文寫作只要熟記格式就行,其余的跟中學時寫作文差不多,而且寫作文是中國學生都會的。然而事實上卻是學理工的寫不好實驗報告,學財經的不會寫經濟類文書,學管理的寫不出組織策劃書,學商業的寫不好商業廣告,學文秘的寫不好事務文書,要畢業的學生找工作寫不出合格的畢業論文和求職書,個別的連專用書信都寫不清楚。這些問題的產生除了教學上的問題外,主要還是源于學生自身認識上的不足。

三、理論付諸于實踐的時機限制

《應用寫作》課程的開設時間一般是在大三的下學期、大四的上學期,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記憶深刻,在學習后能夠馬上運用到實際當中。承接上面談到的兩個因素,問題又延伸到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學校和學生的認識都提高上去了,但是理論付諸于實踐的時間差讓一切努力后得來的成果又打了折。近年來,就業競爭激烈,使學生參加正規實習的機會也大大減少,而獨立學院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的門檻較低,在競爭大潮中處于劣勢的相對較多。教師在課堂上的模擬或者課后的作業,不管怎么逼真,都無法與真正的實踐相媲美。這樣學生會產生懈怠的情緒,只是照葫蘆畫瓢地完成作業。還有好多畢業了的學生在工作后跟老師反映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多數是關于應用寫作方面的問題。這就反映出,應用文寫作的理論是必須要同實踐緊密結合,在實踐中獲得寫作的經驗。

據統計,人們每日所接觸的書面文字中,95%甚至更多的是應用文。顯而易見,應用寫作已經是現代信息社會快速、準確、靈活地傳遞信息的需要,是成為信息社會人們傳播信息的基本工具和競爭、謀生的一種手段。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要能寫詩歌小說,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或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得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針對上面的問題,搞好研究和教學改革工作,在對更多嚴峻問題探索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希祥.大學應用寫作構筑新的框架體系[J].應用寫作,2003(3).

[2]林家梁.加強應用寫理論與實踐的研究[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4).

篇(2)

Abstract: Biological safety is a new undergraduate subject in 2005,the construction of it is still in the infant stage,training model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biosafety professional was established b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Bio-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d continuously in practice.

關鍵詞: 生物安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Key words: biological safety;talent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7-0167-02

0引言

生物安全問題是指由于人類不當活動干擾、侵害、威脅生物種群的正常生存發展而引起的問題,包括生物、生態系統、人體健康和公私財產受到污染、破壞、損害等問題。生物安全問題真正引起國人關注是源于2002年發生的“食人鯧”事件,全國各地的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了強有力的全面清查處理[1]。但多位專家均指出,一時一地的清理查處只能治標。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才能從根本上防止生物入侵的悲劇再次發生[2]。

1國內外生物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生物安全本科專業是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新上的本科專業,由福建農林大學率先招生,湖南農業大學2007年首次招生,作為我校一個年輕的本科專業,如何讓畢業生在就業和繼續深造中突出優勢,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其培養方式、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諸多問題都顯得還不夠成熟[3]。

而在國外高校中, 沒有設置專門的生物安全專業, 而是在相關的學科或專業中設置了和生物安全有關的課程設立了食品安全的方向, 這些課程包括: 生物安全導論、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物化學、生物地理學、動植物檢疫學等[4]。

2專業建設基本規劃

生物安全作為一個新近發展,但應用性又很強的專業,其發展目標必須把社會需求及其對人才的要求放在首位,據此確定專業建設的任務和發展方向。考察省內外兄弟院校相關專業的辦學歷程與經驗,我們在專業發展規劃中,充分認識到:本專業要培養的不僅是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生物安全教學和科研人員,而且還要面向社會培養高質量的生物安全應用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本專業建設目標是,遵循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實現生物安全專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四年的專業建設,努力使本專業成為我省生物安全人才的重要基地。經過4-8年的建設與發展,將生物安全專業建設成為國內先進、且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專業。

3專業建設基本思路

生物安全專業創辦之前,就多次組織了有關領導、專家、系主任及骨干教師,到省內外等院校及相關部門考查,了解生物安全相關專業培養方案、教學工作及學生的培養等情況。回來后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出我校生物安全專業建設計劃。

3.1 以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為前提一方面,本專業培養思想品德優良的具備與現代高等教育相稱的基本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生物安全專業人才。具體而言,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安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學校、科研部門、企業和管理機構從事生物安全教學、服務、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教師、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及其他專門人才,并為研究生教育培養生源。另一方面,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安全及相關基礎學科的基本知識,受到生物安全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從事教育、研究、咨詢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和職業素養。簡言之,四年的教學工作應圍繞如下四個方面進行:增進人文素養、夯實理論根基、加強方法訓練、提高應用技能。

3.2 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因此,學校、學院及系都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為改善師資結構、提高師資水平,我們主要采取通過“自我培養”和“外面引進”等措施:①在基本滿足專業教學的前提下,規定本科生一律不進;②立足教師在職培養,按照《湖南農業大學進修、培訓工作規程》,大力鼓勵中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以及參加國內外訪問學者計劃、高級研討班等,加速培養學科帶頭人。近幾年來,教師攻讀學位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現有2位教師正在攻讀博士學位,1位教授已順利完成訪學任務;③積極引進具有高學位、高職稱的專業教師,特別是該領域的學科帶頭人。

在科學研究方面,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獎勵政策,對教師的科研工作都有非常明確的要求。生物安全專業所在的生物安全科技學院為了調動廣大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提高科研水平,鼓勵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也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辦法。近年來,經過我系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在教學和科研項目上取得了豐碩成果。

3.3 以完善課程體系,深化課程建設為核心關于生物安全專業課程體系建立和完善方面,我們已多次組織有關專家反復修訂完善,認為原有相關專業定位不夠明確,導致課程體系不清晰,似乎面面俱到,但都蜻蜓點水。從長遠發展來看,生物安全專業目標應該定位于面向學校、科研部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培養有堅實而寬廣的生物安全理論基礎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明確專業定位,優化課程結構,并以課程建設為核心,是開展生物安全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目標與思路。主要改革思路:明確專業地位,優化課程設置;增強生物安全研究方法類課程;精簡理論課程,強化應用技能課程。在進行課程建設的同時,大膽嘗試,開展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及考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

3.4 以實驗室與實習基地建設為基本條件實驗室與實習基地是專業建設中培養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基本條件。我們首先根據生物安全專業特點,確立實驗課教學體系,開設配套實驗課程。

3.4.1 確立了多層次、開放式、綜合性的實驗教學體系, 包括設計性實驗:如基本實驗技能、基本規律驗證等;綜合性實驗:生物安全實驗技能、專題實驗等;創新性實驗:生物入侵機理的探討與研發工作等。

3.4.2 在原有實驗室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的分類,分為基礎性實驗室(普通生物學實驗室,昆蟲與植物病原分類實驗室)和應用性實驗室(轉基因檢測實驗室、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實驗室)。

3.4.3 進一步明確實驗室的功能,為生物安全基礎課程的教學服務,讓低年級學生操作一些與基礎知識有關的生物安全實驗;為生物安全專業課程的教學服務,讓高年級學生參與專業課老師課題輔助研究;為學生提供生物安全研究演示性實驗和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服務,讓學生多參加生物安全類SEMINAR及學生社團等活動。在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本專業目前設有一個專門的實習基地:湘豐有機茶生產基地,促進了學生所學理論與實踐應用的緊密結合,也大大推動了生物安全這一新學科的建設步伐。另外,計劃在2011年前正式籌建校本部、南方和北方三個聯單生物安全實踐基地。

4專業課程設置

4.1 主干學科,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植物保護。

4.2 主干課程,包括生物安全學、生物入侵預警及控制、生物災害學、轉基因檢測及安全性評估、動物生物學、生物化學、昆蟲學、微生物學、植物病理學、農藥學、藥物分析、檢疫學基礎、生物信息學基礎。

4.3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4.4 主要專業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檢疫性病害的鑒別、監控與防御;轉基因生物的分子檢測技術;有害生物的風險評價體系;動植物檢疫技術、主要作物病蟲草害的鑒別、測報與防治;農藥常用劑型、藥物分析等。

4.5 課程設置與學分,本專業實行完全學分制管理,須獲173學分方能畢業。其中,設有必修課105學分;公共選修課217學分,學生必選21學分;專業選修課20.5學分,學生必選14.5學分;實踐教學環節28.5學分,創新學分4學分。

5結束語

生物安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在構建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提高生物安全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應致力于構建創新體系,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實際,研究建立多學科交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另外,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課程體系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教學計劃,在四年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分析理論教學相關課程,優化教學內容,合理分配理論課程學時數,使課程體系逐漸趨于科學、規范,達到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和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亞輝,胡學友,伍玉明等.談談“食人鯧”――兼論生物外來種的入侵[J].動物學雜志,2003,(01):98-100.

[2]王小軍.生物安全與我國的生物安全法[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19(4):118-124.

篇(3)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

1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成規模發展的歷史較短,如果從20世紀80年代算起,最長的也不過二十幾年。現在的高職院校一部分由原來的職業大學轉型而來,一部分由大專與中專合并發展而成,一部分是本科院校新建的二級學院(以下簡稱新高職),除依托本科院校的新高職外,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在信息資源建設方面存在信息資源累積總量少、利用率低、購置經費不足和科技文獻老化等問題。

1.1信息資源累積總量少

許多新建高職院校由于資金底子薄,圖書館信息資源基礎也相對薄弱,信息資源的原始積累有限,藏書量一般在十幾萬到幾十萬冊之間,少的僅幾萬冊。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監測指標》的規定,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生均圖書”應為55—75冊[1],教育部關于高職高專圖書館指標要求中更明確提出工科、農林院校圖書館至少應達到生均圖書60冊、生均年進書量2冊的指標。據了解,評估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累積總量少,特別是與專業建設相關的信息資源不能真正達到這一指標要求,信息資源累積總量少必然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影響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1.2信息資源利用率偏低

高職院校圖書館由于管理經驗不足,缺乏科學的信息資源建設規劃,未能充分依據高職院校的性質、任務并結合專業設置、教學計劃等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圖書館信息資源體系,沒有掌握好信息資源建設實用性、職業性、應用性原則,導致出現信息資源建設質量不高,信息資源利用率低的現象。有些圖書館雖然號稱館藏圖書多少萬冊,但相當一部分與教學、科研需要不對口,入庫圖書上架后多年無人問津,形成讀者想要的,圖書館沒有或者很少,圖書館所擁有的和能夠提供的,讀者又不需要或者不十分需要的尷尬局面。信息資源難以滿足教師教學、科研和學生課外閱讀、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這些主要教學活動的信息需求,嚴重影響圖書館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的發揮,影響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目標的實現。

1.3科技文獻老化

合并后的高職院校由于原來的中專教育、大專教育與現在的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不同,原有的部分專業文獻,在高職教育階段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需要。高職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地方工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的調整,也使調整前的圖書館信息資源體系,面對新的形勢、新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教學體系與教學要求變得難以適應。另外,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催生了新的科技文獻爆炸性增長,從而加速了圖書館原有科技文獻的老化,以計算機類和經濟類文獻為例,20世紀80~90年代上半葉的文獻在圖書館已幾乎無人借閱。

1.4信息資源結構單一

近年來圖書館所面對的信息資源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子、網絡信息資源憑借其容量大、多媒體、傳遞便捷和資源共享等優勢得到迅速發展,在信息資源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印本、電子、網絡三位一體的信息資源結構已經形成,而高職院校圖書館目前還尚未完全擺脫信息資源結構單一的被動局面,印刷型文獻幾乎仍然是圖書館的一統天下,讀者利用圖書館網絡進行專業學習的人數有限,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不合理將影響讀者面向未來的發展。

2.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思路

高職教育除了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共同的特征外,還具有區別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職業性、技能性、應用性、地方性、行業性和靈活性特色[2]。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圖書館要牢牢把握高職教育特色,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著重信息資源在教學、實習實訓等方面的針對性,圍繞院校專業與課程建設,從全院一盤棋的思路出發,加強信息資源建設。

2.1加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購置費的投入

為迎接高校評估,許多高職院校加大了圖書館信息資源經費投入力度,鋪平了評估達標道路。在經濟發達的省份,為迎接國家對高職院校的評估,圖書館的經費少則五、六十萬,多則一、兩百萬,甚至還有達到五、六百萬元之多的[3]。大筆經費投入無疑會有力促進信息資源總量的達標,但數量達標和質量達標并不能完全等同。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一項需要長期投資、持續積累的基礎工程,不像校舍、館舍建設和實驗室設備建設那樣,一次充足的資金投入可以保證在一段時間內不再重復投資。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是需要建立以院校的性質、任務以及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為前提的長效機制的,不能為了達到數量指標而盲目采購。評估指標只是達到辦學條件的起碼要求,達到條件后還要繼續發展。對一般高職院校來說,長期大量投資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在經費上又將是難以承受的,關鍵是要建立穩定的信息資源經費保障機制。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存在的問題仍然是經費不足,特別是遠離中心城市、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更需要加強信息資源建設的經費投入,加大信息資源采訪力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適應高職院校辦學規模擴大、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需要的實用型信息資源體系。

2.2加強印刷型文獻資源的采訪力度

圖書、期刊等印刷型文獻具有的攜帶方便,閱讀條件限制少等許多優點是電子文獻無法取代的。今后印刷型文獻仍然會得到大力發展,文獻信息資源仍然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點。考慮到高職院校的特點和原有基礎,應大力加強圖書和期刊等印刷型文獻的采訪力度,在經費使用方面向文獻信息資源傾斜。在經費分配上,文獻信息資源應達到總經費70%以上;適當增加期刊在印刷型文獻中的經費比例,其經費不應少于圖書的40%。通過快速發展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逐步形成高質量的、有針對性地比例協調、實用性強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結構。

2.3合理收集電子文獻

現代圖書館各種載體信息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構成一個滿足讀者多種需求的信息資源體系。單一載體信息資源難以滿足眾多讀者的所有需求。隨著電子文獻的逐步普及,其作為信息資源主要載體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高校圖書館電子文獻資源建設主要包括數據庫建設、網絡資源存取和磁盤、光盤等電子出版物的收集[4]。電子文獻資源建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在現有資金規模條件下,增加對數字信息資源的采集,注重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重組,建立圖書館虛擬知識倉庫,在本館無力引進數據庫和電子文獻時,可利用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服務共享電子資源。要合理配置,有步驟、有計劃地擴大高質量的電子文獻采集,避免盲目性。同時要大力向讀者宣傳推介電子信息資源,提高電子信息資源利用率,借助電子文獻改善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總量不足的缺陷。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是信息資源建設的又一重要內容,高職院校圖書館還應根據本院校、本系統和本地區的社會需求以及本館技術力量、經濟條件,選擇適合的主題,系統地將館藏資源中的特色文獻制作成獨具特色的文獻數據庫或專題數據庫提供網上利用[5]。

2.4專家學者參與圖書館信息資源采訪決策

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要廣泛征求讀者意見和要求,特別要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各學科、各專業專家學者的特長,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現在各高校都成立了圖書情報委員會,圖書情報委員會是在學校領導下,推動圖書館建設的咨詢和協調機構,委員會的委員由本校專家學者、專業帶頭人組成,他們學識淵博、閱歷豐富,具有專業發展的前瞻性,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了合理地搞好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經濟有效地使用信息資源購置經費,更好地控制信息資源的學科結構,提高信息資源采訪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科研的信息需求,必須充分重視、切實發揮圖書情報委員會和專家組成員的作用。同時圖書館采訪人員要經常深入各系、部、教研室和學生班級,了解教學、科研的信息需求動態,及時提出采購計劃并作采購決策。

3信息資源的選擇與采集策略

3.1信息資源采訪的重點

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采訪應以教學需要為重點,課程建設為導向。保證信息資源的專業覆蓋面,突出各專業課程核心信息資源的保障率,使教師的課程教學、學生的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以及課外學習等有充足的相關信息資源可資檢索和利用,同時要盡量保證科研用信息資源的深度和廣度。在教學與科研所用信息資源的比例上,教學用信息資源應達到2/3以上。

3.2信息資源類型選擇

(1)檢索性文獻。工具書、學術性較強的大部頭文獻的采訪宜以電子版為主,因為這類文獻從利用目的上來說,主要是為了查找某一特定信息單元,注重的是檢索性。重要的工具書可保持電子和印本兩種文本。

(2)核心學術文獻是學術研究和教學的重要參考信息資源,是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核心,應實行電子和印本雙重保障模式。

(3)大型數據庫價格昂貴,高職院校財力有限,確屬需要可采用只購買使用權的方法解決,如能通過資源共享解決更好。以減輕經濟壓力。

(4)各類教學、科研參考文獻以印刷型為主,同時努力提供網絡信息資源供讀者利用。

3.3印刷型文獻的復本量與價格控制

圖書館采集印刷型文獻需有一定的復本量。現在高職院校讀者數量逐年增加,為了節約經費并保證文獻品種夠用,復本應控制在2-4冊以內。使用量特別大的圖書可以達到5冊,一般圖書2-3冊,參考工具書不應超過1冊;期刊以每種1份為宜。配合課程的教學參考書復本量可定為:專業基礎課1-3冊;專業課2-4冊;選修課1-2冊。價格控制:30元以下2-4冊;31-70元1-3冊;71-100元1-2冊;100元以上1冊。

3.4實行采購招標

圖書館信息資源采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當采取招標的方式進行,采購招標是為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在招評標時必須聘請省內外圖書館專家評標。

[參考文獻]

[1]孫林山.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芻議[J].圖書館論壇,2003,(2):65-71.

[2]謝必武,徐方,張鳳龍.高職的特色及形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53-54.

[3]仇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J].圖書館建設,2005,(5):32-34.

篇(4)

(一)教學管理不完善

1.培養目標定位過于寬泛。這些年本科教育的目標定位和相應的改革未在深層次展開,培養目標仍不明確,國家提出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在全國基本還是一個模式。據調查,農林院校與綜合類、財經類院校金融專業的培養目標基本都是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等金融機構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3]。然而,近年來金融專業畢業學生很多,學生面臨嚴重的就業壓力,農林院校這種“高級專門人才”很泛的定位已經不適宜,他們亟需明確定位自身的金融特色。2.考核方式單一。大部分課程傳統的“一考定成績”考試方式存在考試目的功利化、單一的閉卷考試、標準化題型、答案規范化和百分制成績記分方式等問題,這種方式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且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嚴重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標準化考試的客觀題偏多,扼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個性發展。雖實踐課程占考試成績比例,但部分學生模擬實驗流于形式,校外實踐也是提供虛假性報告,教師考核注重結果,不注重實踐過程,學生實踐能力并沒有提高。[4]3.教學評估亟需加強。教學評估是校內一項最重要的評估,它可檢查監督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評估是學校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管理舉措,在不同程度上激勵和督促了教師教學的改進。不過有些評估制度沒有實施不到位,能真正起到改進教學作用的評估相當缺乏。學校教師成立專門小組對教師教學評估措施要么較少要么偏形式,教師看不到真正的結果也不能及時改進;學生評教失真及體現不出教師的真正教學水平。總之,評估的反饋渠道不暢通、反饋不及時、反饋信息粗糙,教師要么不知道評估結果要么了解評估結果,但不知強弱在哪些方面。因此,教學評估應多元化實施到位。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沒有合理的課程設置就無法將培養目標落到實處,也無法完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任務。中國眾多農林院校在課程設置上與綜合性大學和財經類院校基本一致,沒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1.公共課偏重和實踐課偏少。湖南某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額定學分為164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學分44分,占27%,公共課程比重超過四分之一。通識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素質,但很多內容重復且基本都是理論知識,學生缺少興趣。金融專業的國際化對學生英語能力要求很高,然而大部分學校英語課都是針對四六級考試的課程學習,而學生需要的更多是對金融專業方面的英語學習,在社會上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金融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各高校網站調查,大部分院校整體實踐學分比例相對較少。很多農林院校開設的商業銀行業務模擬實驗,證券、期貨交易模擬實驗,金融類課程論文,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答辯等實踐教學課程,在學習中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2.專業基礎課過泛和主干課偏少。專業基礎課很多,主干課只有五門,專業選修課少。設置課程內容十分注重宏觀,對于微觀課程設置相對較少,而畢業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大都是微觀金融問題。農林院校在國外最新知識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課程設置相比較少,但其他院校專業選擇性更多、更強。例如,哈佛大學專業課偏重國際化,香港中文大學更注重實用性和實務性,對學生以后工作有更大幫助(表1)。1.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大部分院校以課堂講述為主,教師處于主動地位,控制著整個教學過程。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教師有很大的挑戰,需要教師邏輯思維能力強,講授課程能清晰鮮明并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它可以讓教師監控整個教學過程,利于進行系統的科學知識傳授。但一味對學生過分強調整齊劃一,忽視個體的差異性,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和思想也缺少個性和缺乏創見。灌輸式教學方法重傳授輕參與,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擔當觀眾角色缺乏思考活動,這種單向交流式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完全被束縛、創新思想被扼殺。總之,垂直性思考和抽象化學習的模式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已不太適用,需要基于傳統教學方式加入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主動接受學習和接受知識,案例教學和多媒體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學水平。培養應用型人才亟需從以教師為中心到為以學生為中心、單一化到多樣化、孤立到結合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有效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現從觀眾到演員的轉變。2.實驗設備和基地缺乏。金融實踐教學是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農林院校發展比較晚,學校以農學為主,重視發展農學特色類專業,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因而,實驗設備和基地缺乏現象一直存在。江西某農林院校設有管理綜合實驗室、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國貿金融實驗室和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實驗室等5個實驗室。但并不是每個學校的金融實驗室都有這么多,大部分院校硬軟件設施不全。經管院的實驗室是供全部經濟類學生使用,安排的課時因實驗室有限不甚合理。同時,雖然有些院校實驗房相對較多,但教學人數也相對要多,設備數量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很多設備都過舊,裝置的各種模擬實驗并不適用于學生實際工作操作。在實習基地方面,廣州某農林院校經管系有六個實習基地,湖南某農林院校擁有中國建設銀行華興支行、長沙銀行等一些校外實習基地。因各種現實因素影響,基地還是難以滿足學校和學生需求。高水平、高質量、有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能夠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實習基地對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校內模擬實驗設備不全和校外實習基地偏少都直接影響金融實踐教學質量。3.師資力量水平有待提高。整體而言,近年來我國金融學科師資力量有了很大提高,新增師資的學歷層次也在不斷提升。但各農林院校金融專業因發展較緩慢在結構上不甚合理,教師年輕化趨勢不明顯,還是以老一輩的教師為主,學歷也參差不齊,他們的有些教學方式跟不上學生需求。實驗室的指導老師實踐經驗并不豐富,很多年輕教師均是直接畢業就進入教學階段,理論知識強,而真正從事金融行業的教師很少,他們自身實踐操作能力很有限,因而在實踐課上并不能以其親身實踐經歷與學生交流,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實際問題很多時候是不了了之。

二、發達國家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經驗借鑒

發達國家強調的是開放式學習,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同國家有不同國情,不同院校有不同校情。發展應用性的教育已成為眾多院校的選擇,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在中國眾多院校中不占優勢,可借鑒發達國家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經驗再結合當前學校金融專業的發展情況,著眼于農村金融市場和學生自身的需求,構建具有農林特色的應用型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

(一)英國

英國高校采取面向經濟、工商業的自主性、能力型人才培養方式,強調自由式學習以培養融會貫通、一專多能的人才。學習組織不同于國內,比較松散。高校可依市場需求靈活設置專業和方向,學生可自主選擇自己的專業和課程并轉換專業,且各種專業的學生都可以一起學習。英國高校的課程可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來調整和設計,有時更是與商業人士探討市場人才需求以便隨便變更專業課程。思想教育類的通識課程在大學中要么不設置,要么就是另類的教堂思想教育;三明治特色課程更是讓學生既可以學到自己缺乏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技能,也可擁有一定收入獨立完成學業[5]。教師在英國只是一個助學者,教師的教學就是一種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活動。課程上教學方式靈活多變,注重學生參與性,要求學生多參與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提出疑問,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他們的出勤率不是靠點名而是教師采用各種創新的方法吸引學生主動上課。并且他們的獨特之處在于采用師生完全平等的教學方法,國內很多院校在于教師告訴學生問題的唯一答案,而他們在于不斷探索尋求多種答案。英國畢業論文完全由學生自身完成,教師不參與,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和獨立工作能力,學校與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關系很緊密,尋求與各種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以實際的工作效果考核成績。同時高校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學校也愿提供部分創業基金。學生評估有監考評估和課業評估,含任務、證據、成果評定和反饋四步驟的課業評估是英國最具有特色的考核方式,這值得農林院校借鑒。

(二)德國

德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對大學進行改革,應用科技大學和職業學院的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他們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都以應用型為主,既包括理論知識學習也高度重視實踐。雙元制是他們典型的教育模式,按照金融機構對人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崗位培訓,學生既在校學習理論知識也在企業學到專業操作知識,課程模式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德國高校的教學采用雙元制、師生平等、項目教學,在期末教師給予不同專業方向學生一個大題目,下細分10-20個小題目,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題目,利用假期搜索資料和寫報告,在開學上課討論。這種方法給予學生足夠自主學習時間搜索資料尋求解決問題路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筆頭和口頭能力都會有不同程度提高。實踐模式更是與企業緊密結合,以便學生畢業能順利適應工作,實踐教學的教師有很深的實踐經驗,而且他們要求學生進行技術實習,并結合自己的畢業論文進行。此外,德國高校奇特之處在于他們的合理校企合作用人激勵機制,企業面向社會招錄合適學生,學生既要進入專門學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也要接受企業的考核,他們畢業時必須接受專門部門的考核和企業考核技能。另外,“企業主導型”實踐教學模式需要企業、學校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三)美國

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對本科層次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有以宏觀金融為主的經濟學院和以微觀金融為主的商學院兩種人才培養模式。“商學院模式”培養的學生要掌握一定的技術,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農林院校金融學旨在培養基礎扎實、適應面寬、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金融人才,主張學習商學院模式成功經驗。美國高校允許跨專業,跨學科聯合培養。美國商學院培養金融分析師最多,他們的畢業生能夠很快適應工作、就業競爭力強。大學前兩年內都進行集中的、疲勞式的必修課學習,掌握必須的金融基本知識,要求學生參加各種從業資格考試以便更快適應工作。且他們的課程設置很靈活,緊跟時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一大特點就是偏微觀,整個金融體系課程設置與注冊分析師考試科目基本一致,注重金融工具類、金融數學類課程。美國高校運用團隊、項目、現場和案例等教學方式教學,用實驗、案例、討論、互動交流等豐富生動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哈佛大學商學院首創并推行的案例教學在MBA教學中很成功,金融學的實踐性比較強,適合采用案例教學。項目和課堂相輔相成,促進課程教學的改革。且他們的CBE實踐教學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和評價標準,重在突出能力。學校可作為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主導模式,學校邀請企業代表組成委員會分析確定金融行業所具備的綜合能力從而根據培養目標確定需要掌握的專項能力,接著制定實踐教學大綱和實施教學內容。農林院校可借鑒案例教學提高學生決策和解決問題能力,并且大大縮短了教學情景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學習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四)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實行一種國家框架體系下以金融產業為拖動力量的、政府、金融機構和學校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靈活辦學的相對獨立的、多層次的綜合性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基于行業的學習是澳大利亞在1963年提出的一種教學形式,是他們教學的一大特色,至今被廣泛流傳。澳大利亞高校特別重視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強調面向行業、結合企業開展應用型的教育和培訓,行業和企業也參與到課程設計以及教學過程中。學校的課程有理論課和基于行業的學習兩部分組成,開發非常靈活。學校在設計課程前會先咨詢有關行業人士確保教學真正符合金融行業的需求,企業和個人甚至可以定制專業課程。實踐課更是由企業和行業聯合設置并與大學積極配合以便他們更能適應工作和市場需求,并且政府和行業出資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他們強調學生、大學和行業的緊密合作,學生修完大學前兩年學位課程后到企業帶薪工作,學習幾個月后再回校繼續修課程且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系。學生更是由行業和企業學術導師共同管理。這種教學模式不但可以為企業培養潛在未來員工,節約人力成本,更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提高工作能力和適應工作,在學習中工作和在工作中學習。金融行業變化很快,高校通過和企業的合作能很快了解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企業的真實動態,促使他們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提高教學水平。農林院校可以借鑒此種模式,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亦可解決部分學生的就業。

三、農林院校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議

新形勢下社會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適應社會需求能綜合運用各種知識開拓事業的人才。農林院校與綜合財經類院校相比在金融行業中不具備優勢,要想更好發展需要突顯“農”特色,需要在培養目標、教學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方面做改變。

(一)教學管理改革

1.明確定位金融特色。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第一要素,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6]。只有明確培養目標,才能制定出具有自己特點的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培養模式,才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學校才有競爭力。農林院校基本屬于教學型大學,它的社會價值應體現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以解決農村金融市場人才需求問題,應將金融特色定位于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懂金融實務能操作,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2.學分彈性化和課時靈活。教學機制的改革要以學分制改革為核心,全面實行彈性學制。現在高校可允許學生修滿學分提前畢業,或是保留學籍,在一段時間內創業、社會實踐和出國留學。設立創新學分以培養符合時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讓學生學習內容更具有選擇性、學習時間更靈活,這也打破了學年制對學生的束縛。此外,每所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的優勢不盡相同,院校間可以相互合作,允許跨校選課并相認學分以彌補自身資源不足和使各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因很多課程具有交叉性,可壓縮部分課時,設置一種課程多個學時,學生可依不同學習方向需求選擇課程學時。3.推行全面考核。院校逐步構建以平時考核成績為主、期終考試成績為輔的課程學習效果考核新體系,提高平時考核成績占課程考核總成績的比重,核心骨干課程的比重可占到60%以上,理論課考核為平時考核+期終考試。期末閉卷考理論知識,平時開卷考上課出勤、案例參與、討論、問答、作業。實踐課考核為平時出勤、模擬實驗課綜合表現、新題目的實踐操作處理程度和實踐報告,全面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這避免學生平時不參與實踐和考試抄襲別人實踐報告現象,且豐富了綜合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學校實行教考分離制度,且采用統一流水閱卷讓評分更規范,此后就考試成績和試卷難易程度作全面分析評估和總結,提出整改措施。

(二)優化課程體系

學科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最終要落實在課程體系設置調整上,現代金融服務業的發展要求高校金融學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整合優化,突出自己的特色注重宏觀與微觀的有效結合。1.靈活變動公共課。金融國際化趨勢則需要學校開設金融英語和商務英語課程,并就不同外語能力學生設置多種外語選修課。同時,學校可適當加強數學的學習時間或是開設金融數學這門課程,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以適應金融學眾多偏理性課程。并且可開設大學語文、人力資源管理、商務禮儀、會計電算化等個性發展課,根據本專業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和需要,在全校公共選修課范圍內挑選適合本專業學生發展需要、學有基礎的課程組成課程群,學生選讀部分課程。2.擴大專業選修課比例和細化方向。整個專業課程設置在注重金融理論基礎的同時要兼顧提供實踐應用性課程,使學生不僅具有扎實、寬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而且具有較強的個人競爭能力。我國高校走的基本是先學分后選修的道路,在學分制下制定選修課,現有的選修課只是一個點綴,一個學分的產物。農林院校有為新農村提供更合適人才的優勢,可調整設置如小額信貸和農村金融學等農學金融特色類課程以滿足農村金融市場人才需求,擴大專業選修課比例。再而,學校可在原有金融專業課基礎上優化選修課結構,細分專業小方向。金融學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公司金融)等小方向,學生可據學校在這幾個方向設置的課程群選擇自己的興趣課程群。3.加強實踐課程教學。實踐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視的環節,不要讓實踐流于形式[7]。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可開設包含證券投資、金融企業會計等課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等課的金融綜合實驗,或是含管理學、企業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財務管理等五門課程的經營管理綜合實驗,融合實踐內容進行實踐教學的創新。農林院校組織學生實踐調查和調研培養學生自學鉆研、團結合作和工作適應能力,再開設專業文獻綜合訓練和專業綜合能力測試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并且每周進行課程實習和專業綜合實習,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社會實踐學分。

(三)創新教學方法和改進教學手段

金融專業體系很龐大,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樣化教學方法,注重思維啟迪、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有助于那些缺乏實踐學習的學生增強對金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深化。1.推行小組單元互動式教學。教師在一些專業課程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采用案例分析對學生進行小組單元互動式學習,教學向“以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轉移,讓學習成為沒有終點的循環過程。教師作為“導演”選擇好劇本,引導學生進入不斷探索和反思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主角,就金融知識問題中各種小問題進行小組互動討論,讓學習和實際充分結合。教師在課程上審時度勢,讓學生得到最大收獲,并且在案例討論結束后,要求學生針對個人參與度、課前準備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調動教師教學方式改革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2.充分開展網絡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多媒體教學課件,采用虛擬、仿真實驗技術手段,注意虛擬實驗、仿真實驗與實際操作的結合,讓學生將知識融匯于實際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采用發放問卷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讓學生參與發言和討論,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理論教學與知識實踐結合起來。此外,學校多利用網絡資源設立公共郵箱提供各經濟資源網站、教學材料、教學筆記和個人資源等,讓大家了解金融業最新發展動態。開設BBS討論,供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疑難問題等,開放式的討論建立多層次的師生交流平臺,給學生提供方向性指導。

(四)改善教學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爱ⅴa| 欧美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好爽…又高潮了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人妻|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又色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欧美肥胖老太bbw| 欧美丰满大爆乳波霸奶水多 | 无遮挡午夜男女xx00动态| 国产精品第12页|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玩弄丰满少妇xxxxx性多毛| 女人高潮叫床三级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边做边流奶水的人妻|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玩弄丰满少妇人妻视频| 韩国av片永久免费|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18|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精华液| 九九re6热在线视频精品66|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