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物科學的發展

生物科學的發展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06 10:56: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科學的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物科學的發展

篇(1)

關鍵詞 生物科學 生物課程

生命科學的發展不僅影響到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中學生物課程的改革,從課程理念到課程內容,乃至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方法,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研究和反映生命科學的發展對中學生物課程的影響,對面向21世紀的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及其在自然科學中的作用

當代生物科學在朝著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向縱深發展。在微觀方面,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過程和現象;在宏觀方面,主要是生態學的研究,特別是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正如鄒承魯院士《生物學走向21世紀》一文所言:當前凡是研究生命現象的學科,不可避免地要深入到分子水平去進行本質規律的探討,這使分子生物學很快就滲入生物學的各個領域,改變了整個生物學的面貌;同時也對醫學和農業科學及其應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生物學的全新面貌最突出地表現在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分支學科,影響到生命科學的所有領域,即使生態學、古生物學和分類學也不例外。

現代科學的發展已表明分析重建法的局限性,它不再完全適合于科學的繼續發展。新的啟蒙運動的方法論特征很可能是以整體生成和經驗原則支起的方法論構架。而這樣的新科學啟蒙思想核心正適合在生命科學領域內成長和發展。”

二、生物科學的發展對課程理論的影響

科學源于哲學。科學不僅具有認識論價值,而且不斷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課程理論是人們在一定的觀念和思想方法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自然不可能擺脫科學的影響。

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近代科學的思想方法體系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課程理論的構建。在牛頓和笛卡兒的世界觀中,宇宙是機械性的封閉的宇宙,地球被視為巨大的機械系統中的一個齒輪,眾多行星被視為巨大機器中的齒輪組,其運動可以鐘表的精確來測量。“這些機械喻不僅為現代科學——從外部力量推動的角度來考查——而且為我們稱之為‘可測量的’機械的與科學的課程奠定基礎。在這種機械性導向的課程中,目標是外在的,而且先于教學過程而確定;目標一旦設定,便要‘貫穿’整個課程。教師成為駕駛員(通常駕駛的是別人的車);學生最多是旅客,更糟的是成為被驅動的物體。這種機械喻阻礙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有關課程目標與規劃的有意義的交流。”這就使得課程學者難以理解杜威關于目標和目的來自于而非先于教學活動的觀念,使教學成為教導的、指導的。

隨著生物科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發展,近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發生動搖。生物是多層次的充滿非線性相互作用的自組織系統,同時也是開放的動態系統。作為學習主體的人,當然也具有生命系統的這種特性。因此課程的設計應當基于經驗的流動,而不是將學科、年級、教學計劃以粒子的形式出現,應當發展一種更具有互動性和轉變性的課程框架,構建一種鼓勵學生以更多的洞察和更深的層次反思其學習行為的課程。

篇(2)

【關鍵詞】課題研究;生物學原理;生物科學素養;能力

筆者參加了我校報批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途徑與方法的研究》市級課題研究。“利用生物學原理,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其研究的項目之一。為了通過實際的課堂教學實踐驗證“利用生物學原理,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途徑與方法的研究”中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茲將本人負責的項目作如下總結:

生物學原理是生物科學素養的主要載體,而生物學原理的教學則構建了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主要平臺。生物學原理科學課程倡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的中心特點是,理解重要的科學觀念,懂得科學技術潛含的力量及各自的局限性;具備科學思考的能力;能夠將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方式運用于個人決策或參與公共文化事務之中 。生物學原理是觀察、實驗、思維相結合的產物,它不僅呈現了生物科學的事實觀念和特點,而且還呈現了生物科學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方法。因此,生物學原理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而生物學原理的教學則構造了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平臺 。

生物學原理的重要特點生物學原理反映了生物界中的現象、過程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反映了生命活動中的本質關系,是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及形成機理 。生命性生物學原理重要闡明生物生命活動的規律,而生命活動規律重要表現在新陳代謝、應激性、生長發育、繁殖、遺傳變化、進化及系統發生等方面 。生命性是生物學的根本特性,生物學原理是圍繞生命活動這個中心展開的。綜合性生物界具有少樣性,生命系統具有少層次性,而且是高度組織化的,如生命系統的層次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在生物系統不同層次上有著各自的生物學原理,但每一具體的原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許少原理不僅超越了生物科學單一學科分支的范疇,涉及到各種生物類群,而且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等其它學科,特別是近代生物科學的綜合性發展更加注重了學科知識與技術的綜合運用 。因此,生物學原理的綜合性特點為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提供了更為廣泛的資源和空間 。

加強生物學中心觀念的教學生物學原理是建立在生物學觀念基礎上的更深一層次的生物學知識,它反映了生物學事實或觀念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生形成生物學觀念和掌握生物學原理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形成生物學觀念是掌握生物學原理的基礎,觀念不清就無法掌握生物學原理;另一方面,掌握生物學原理可以使學生從生命活動變化中去進一步地理解鞏固生物學觀念 。教師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物觀念是使學生掌握生物學原理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生物學原理的教學就無從談起 。加強觀念教學必須使學生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 。教師要創設便于理解觀念的良好環境,提供探索生物學觀念所必須的感性材料或典型事例 。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公民的素質,提高素質不等于片面追求高學歷,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接合,必須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在現實的教育形式下,學校片面的追求升學率的提高,而普遍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及培養。在很大程度上與素質教育相背,教育與素質教育和實踐相互脫節,學生畢業走入社會,技術、技能等能力極其低下,創新意識薄弱,知識面狹窄,應用能力不足等缺陷。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極其低下,嚴重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中學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著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利用生物學原理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其最基本的含義是指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及個人生活中。生物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中重要的組成成分。是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應用生物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內在本質,包括人們所掌握的生物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物科學能力、科學觀以及科學品質等方面。是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良好的科學素養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科學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體現。需要在長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養和建立起來。作為一名從事一線教學的生物學教師,深知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必須更新觀念、改進教法、改進評價方法、重視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在科學技術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周圍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學素養是現在每個初中生畢業后必不可少的能力。通過此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學觀念,將生物教學與個人和社會相聯系,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從生活中走進書本,再從書本回歸生活,使生物學與學生生活之間架起橋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學,善于捕捉、獲取、積累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使抽象、枯燥的生物學知識具體化、生活化,使學生進一步對生物學產生親切感、真實感,同時感受到生物學的趣味與作用,領悟科學探究的各種技能,培養科學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情感,進而增強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有效地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通過生物課學習能在以下四方面得到發展: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 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 ,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物學的知識和技能。

生物學屬于一門自然科學課程,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體系。其中包括人類認識自然界的一些途徑和方法,這些方法反映出自然科學與其他領域認知模式的不同,也體現了科學最基本的特征和本質。生物學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不僅要傳播科學的事實和概念,更要體現科學是一個探究的過程。理解這一新的課程理念,將有助于生物教學改革和實踐,通過生物課培養學生興趣、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點點滴滴做起,切實把新課標的理念貫徹于課堂教學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態度和價值觀,重視方法、技能的提高和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行為和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素養。

生物科學是21世紀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生物科學素養的教育內容應主要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價值五個方面。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生物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掌握生物研究的科學方法,才能夠適應社會經濟和生命科學的發展。筆者根據參加課題研究的實際教學經驗,將義務教育階段有關利用生物學原理能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內容大致分為植物、動物、人體生理、微生物、實驗等五個方面。例如實驗教學方面,眾所周知,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科學實驗是生命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最佳方法之一。通過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同樣對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生物學能力的獲得和生物科學素養的達成同樣也離不開實驗。實驗教學既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在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生物學知識,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發展各種能力,樹立良好的科學態度,養成科學的協作精神。生物實驗教學為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搭建了一個發展平臺。

生物學課程中的實驗教學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過設計實驗過程、收集和分析資料并得出結論,使學生認識、經歷科學研究的過程,并訓練其使用有關的具體方法完成每一個步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有效操作方式。

把實驗課和理論課、活動課、課外實習、野外考察及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使實驗課教學開放空間向課外和校外延伸,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當地的生物資源。如:植物學實驗中植物各器官形態結構的觀察,可以和野外考察結合起來,以野外的植物為材料,觀察記錄不同植物根、莖、葉的形態特征,花及果實的類型,植物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以及植物形態結構和功能與植物生活環境適應性,使學生以新的目光新的角度,發現一些課堂上沒有接觸到的新知識新問題,開闊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空間,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科學和思想情懷。充分發揮學生在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對生物學實驗課的興趣,增加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溝通與交流,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注入式”變成“主動吸收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獨立思考獲取知識能力、信息收集鑒別處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進取精神、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索精神,加深學生對生物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理解,切實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1]。

生物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連,通過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當中體驗到科學的重要性,意識到只有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了才能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科學的行為來對待周圍的事物,用科學的思維約束自己的行為,當他們能夠認認真真地對待這一切并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時,自身的科學素質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而科學素質的提高對于我們國家建立和諧社會以及執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對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以及國家精神文明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生物學新課程開創了科學、技術和社會(STS)教育的新局面,新的課程標準把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關注和參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作為生物科學素養和重要組成部分。在STS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如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和面臨的問題。通過實際的教學實踐,體會到教師對活動內容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STS教育的效果。課堂上若選擇一些學生感謝到親切、實在、能接觸到相關問題或與社會生產、生活、發展有關的熱點問題組織教學活動,通常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生物科學與社會;教學;時間;研究

結合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國在生物科學的學習和教育方面做出了相應的改進和完善,通過生物科學與社會的教學向學生展示生物科技在社會中產生的作用,并使學生對生物科學技術的運用的現狀和前景有比較詳細的了解,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及身邊的科學技術,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一、研究方案

選擇兩個在水平上相當的兩個班級做對照實驗,一個作為實驗班,一個作為對照班,實驗班與對照班均使用統一的生物科學與社會教材并同為一名授課教師,區別在于實驗班使用STS教學法組織教學,而對照班使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其他方面嚴格控制以提高實驗的可信度,并盡量避免無關因素對于實驗的影響。

二、實驗過程

實驗過程包括以下步驟:(1)前測,對兩個班級的同學進行生物學檢測及生物學興趣態度問卷調查,檢測試題需署名以確認兩個班級同學的生物水平與試驗后做對照,態度興趣無需署名,僅用于了解學生對于生物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情況。(2)實驗班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對實驗班學生合理編組,以5到7個人最佳,男女比例相當,然后教師通過對生物科學史及生物科學進展的闡述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然后結合課堂問題及小組交流和組間交流,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實現學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形成小組高效學習。整個過程需嚴格要求紀律,以具備融洽的學習氛圍。(3)實驗班采用STS教學方法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實驗班結合小組學習模式及安排相應的調查研究計劃對課程內容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形成調查資料進行交流并得出結構,而對照班則是傳統教學方法,教師采用教與課堂提問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講解和分析,最終由教師進行課程總結。(4)檢測實驗效果,通過實驗教師設定的生物科學與社會教學目標檢測對兩個班學生進行后測,比較兩個班學生對科學概念、過程技能、知識應用以及創造性領域方面的差異和不同。然后進行對應的興趣和態度問卷調查,從對生物科學與社會的學習喜惡、生物科學的了解等方面對兩個班同學進行調查。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結合取得的數據及答案分析我們能夠發現以下結果:(1)生物科學與社會課程的STS教育能夠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2)生物科學與社會課程的STS教育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STS的教育方法能夠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方法并通過促動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能夠使學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發生顯著變化,即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同時也有效的培養起學生生物科學的素養和品質。

四、結論

通過實驗的設定和實施能夠正面生物科學與社會的課程是可行且有效的,在生物科學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應用STS教學法能夠將素質教育真正的發揮出來,并能夠全面的提高學生在生物科學方面的素質和思想,與此同時也能夠全面的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五、建議

雖然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和結果,但是通過反思我們仍能發現其中的不足,生物學教學中的STS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對課程的內容深度和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把控,另外對于BTS教育的切入點需要結合社會熱點和社會生存及生活健康的密切程度,并且對STS教育的效果需要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但因為有的方面很難合適評價所以細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同時教師還要加強自身在BST教育教學中的指導方法,同時針對STS教育中的教育活動也需要學校及社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防范安全問題的出現。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物科學與社會課程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較為全面的了解生物科學和技術應用的現狀及發展,從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使我們發現生物科學與社會課程的進行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并帶動學生對生物科學進行學習并掌握相關知識,形成綜合素質的提高,而同時對新時代的教師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必須改正傳統的教育觀念,能夠深入的研究并吸取國內外優質的教學經驗,另外要求生物教師具備適應能力及解決各項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將教學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有機的進行結合,最終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的能力,從而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速度。

參考文獻:

[1]劉恩山,趙占良.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推進生物教學改革――高中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的特點及其理念[J]. 課程.教材.教法. 2000(08)

篇(4)

1我校生物科學專業教學計劃改革的基本情況

銅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于1999年招收第一屆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科專業,實施的教學計劃是《貴州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業教學計劃》(試行),并于2000年、2003年兩次修訂。2005年學校升格為銅仁學院,于2007年申報了師范教育方向生物科學本科專業。在原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生物科學專業的教學計劃。

2教學計劃改革應反映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

2.1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計劃

1999年招收三年制生物學教育專業時,中學的生物學教師十分緊缺,同時,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也需要大量生物學教師。在此形勢下,把培養目標確定為:面向21世紀,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初中生物教師。

與此培養目標相對應,所實施教學計劃的課程結構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著眼點,該教學計劃的課程由公共課、學科課程、教育課程、特設課程和實踐構成。各部分學時占總學時的26.03%、45.24%、14.24%、14.49%。主要專業課程有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

為了使培養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初中生物教師的角色,2000年對該教學計劃進行了首次修訂,把學科課程中的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動物生理學刪除,而增加與中學生物聯系更為緊密的動物學、植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微生物學。2003年又再次修訂,主要基于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初中生物教師已日趨飽和,同時隨著高校擴招,學生就業日益困難。這次修訂本著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強化實踐的思路,著重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在課程結構上新開設了選修課。

2.2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計劃

在確定生物科學專業培養目標時,考慮培養的學生既要充實中學生物教師,又能對本地區生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對高效生態農業和蓄牧養殖的進一步發展有重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為此,把培養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具有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實驗技能,具備在中學進行生物學教學、研究的教師以及農、林、牧、漁、衛生、環保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作為目標。

該教學計劃的課程結構包括普通教育類課程、師范教育類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與專科教學計劃相比,該計劃的特點是:每類課程都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選修課程占總學時的17.04%;專業課程的門數增多,范圍更廣;實驗學時增多;開設與生產結合的選修課程。體現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教學計劃中,不僅加強基礎、突出師范教育,也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

3生物科學專業教學計劃中體現的重要關系

教學計劃的修訂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根本原則,就生物科學專業而言,修訂的教學計劃要突出體現傳統生物學與現代生物學、生物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職前學習與終身學習及就業的重要關系。

3.1體現傳統生物學與現代生物學的關系

生物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形成了眾多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同時生物學的發展又十分迅速。面向21世紀的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的生物科學知識應具有綜合性、整體性、系統性和先進性等特點。在眾多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如何選擇課程體現這一要求,是在修訂教學計劃中必須解決的。

3.2體現生物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的關系

教育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實踐。生物科學專業以培養中學生物教師為重要目標,因而加強教學技能的培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作為一名中學生物教師不僅要有寬廣扎實的生物學專業知識,更要掌握教育理論,懂得運用教育的基本規律,教學的方法、手段,了解學生的心理,會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因此教學計劃中突出了師范性,除開設師范教育必修課程外,還開設選修課程如中學生心理咨詢、學校管理學等。師范教育課程306學時,占總學時的10.97%。

3.3體現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生物科學從來就是一門實踐性學科,生物科學專業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實踐。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鞏固掌握,也是對理論的運用,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學風的生動課堂。新的教學計劃中,實踐課程包括:實驗教學420學時,占專業必修課學時的35.35%,專業實習4周,教育實習6周,畢業論文6周,軍事訓練與國防教育2周。

3.4體現職前學習與終身學習及就業的關系

21世紀,知識老化周期日益縮短,傳統的“一次性教育”的概念已經過時,“一張文憑,終身受用”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個人在大學畢業時實際上只學到他今后幾十年所需知識的10%,其余的90%的知識還需要邊工作邊學習。21世紀,終身學習將不僅代表一個人的優良品德,同時也成為生存發展所必須的手段。因此,教學計劃中設置的課程不僅是職前學習所必須的,更要為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篇(5)

關鍵詞:初中生物;新聞素材;生物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333(2016)12-0090-01

當今社會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主要是科學素養的競爭,科學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國內生物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初中時期是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關鍵時期,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水平可以為學生以后生物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但是要達到全面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課堂中教學方式的改變必須要落實,本文主要從新聞素材在初中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中的應用進行研究.1.生物科學素養和新聞素材1993年美國生物科學課程研究院出版了生物學的課程指南,里面指出生物科學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人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同時還認為如果一個學生具有生物科學素養,就應該有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秉持正確的生物科學價值觀去學習生物科學的發展過程和方法.我國近幾年引入了“生物科學素養”的理念,2011年頒布的文件中指出了生物學課程學習的主要目的和生物科學素養的概念,生物科學素養是由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組成,三者是相互滲透的關系.新聞素材是記者提煉出來的新聞事實和新聞題材,新聞素材的來源渠道非常廣,只有通過仔細核實判別的才能成為典型的新聞事實,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特點.新聞的大致特點有最近的事實信息、反映社會生活的變化、是在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信息.應用新聞素材教學的基礎是保留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是教師確定生物教學目標后對新聞信息的處理和歸納總結.2.新聞素材在初中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中的效果和實際案例。

一、埋下懸念,鼓勵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狀態總是會隨著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所以如何在生物課堂上制造比較活躍的氣氛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和興趣.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人糞尿的處理”這個章節,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人糞尿的價值,所以可以應用這樣一則新聞:“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的中小學采集男孩的尿液經過提煉后賣給醫藥公司生產尿激酶,這樣就充分利用了尿液的價值.”通過這則新聞,教師再讓學生記憶以往的內容“尿的形成和排除”,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產生好奇,他們就想知道應該用什么措施利用好人的糞尿的價值.

二、觀察學生聯系新舊知識的能力,完善知識體系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課本中有這樣一個習題:“雞生蛋,蛋生雞,是先有雞還是蛋?”要讓學生綜合運用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知識進行分析,要讓這個題目簡單通俗化,就可以提到外國的新聞:“英國的一只小雞不是孵蛋出生的,而是母雞的身體生出來的,受精卵在母雞的生殖系統里發育了一段過程把蛋孵化完成了.”在加上《每日鏡報》里面的:“當然是先有雞再有蛋了!”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反思和總結,將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知識聯系起來: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基礎,雞的出現,雞蛋也相應出現,這兩者誰先誰后都不重要.

三、在生物學概念教學上提供事實根據

根據初中學生自身的認知特征,把生物學的原理與現實的場景聯系起來,用事實說話,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生物學原理和概念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在對新聞素材的討論中,可以發現得出生物學的基本特征,然后再不斷推理歸納出新聞素材和生物學知識之間到底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四、對教學材料進行補充,讓學生多角度收集信息

課本上的知識存在局限性,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物學知識和新聞素材結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質疑,質疑課本上和社會現實存在差異的地方,認識到學習的知識要和社會的需求同步,社會的知識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變化的,新聞素材在初中生物課堂的應用,可以對比出新聞素材和生物科學知識,拓展了書本上的生物科學知識.如何合理地在生物課堂上應用生物素材,首先要確定生物課堂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的不同,教師對新聞素材的處理和應用方式也會存在差異.教師不能盲目的在課堂上使用新聞素材,要對收集的新聞素材加以總結和整理,進而發揮新聞素材在教學中的作用.其次,要合理化地在生物課堂上呈現出新聞素材,生物知識和新聞素材的銜接要緊密,可以增加和新聞素材有關的小組討論.新聞素材和初中生物知識存在相關性,可以真實的展現生活場景,鼓勵學生發揮出學習生物科學的積極性,能夠循序漸進地讓學生理解生物難題,掌握科學的概念,這是一種多角度的教學方式,能夠不斷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所以新聞素材在生物課堂上的應用可以讓教學不斷前進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包閩.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新聞素材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許麗.初中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現狀和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3.

篇(6)

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水平明顯提升。學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承擔的人才培養任務更加繁重。國內學校大多開展了專業英語課程,將英語教學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并設計了校本教材等,要求教師按照教材開展授課工作。部分教師照本宣科,將專業文獻作為全部教學內容,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吸收。在教學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語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路徑,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目標,將人才培養工作落到實處,必須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農業科技英語聽讀譯教程》一書結合理論探討與實證分析的方法,系統全面地闡釋了現代農業科學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提出了農業科學專業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為了實現綜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每個章節后面都提供了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目,包括詞匯練習題目、語法練習題目等等。

《現代農業科技英語聽讀譯教程》一書共分為17個單元,內容涵蓋學術英語概念、生詞學習和詞匯量擴大方法、英語文獻閱讀技巧、農業科學專業知識等多個方面。該書的編寫可幫助廣大農業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及工作者提高專業英語的運用能力。鑒于當前高校英語教學存在問題,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英語學科的發展弱勢將更加明顯,高校需要探索新的教學路徑,實現英語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英語文化素養。農業與生物科學專業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比如,當前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偏低,學習興趣薄弱,并不能全身心投入英語課堂,吸收教師傳輸的英語知識;農業與生物學專業學科知識理解難度較大,專業詞匯較多,句式結構較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阻礙;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需要為學生講解英語知識,介紹農業與生物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從整體上來看,當前高校英語教師綜合素質不高,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無法擴充教學內容,收獲英語教學實效。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影響,采用僵化教學手段,要求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死記硬背,無法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量激增。

英語教育對學生意義非凡,高校需要主動承擔育人重任,掃清學生成才之路的障礙。高校需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不斷發揮教學實效性。首先,高校應該把握農業與生物科學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對農業與生物科學學科的發展趨勢進行總結和概括,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并對校本教材進行開發,寫入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學科的最新知識,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其次,高校應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對學生開展英語訓練,整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輔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學生的知識體系。比如為學生介紹農業與生物科學學科的專業文獻,使學生了解學科的發展歷程、重要理論等。為學生介紹農業與生物科學學科的專業論文,使學生閱讀國際權威期刊并從中獲取知識。再次,高校應該將農業與生物科學專業英語教材與科技文獻有效結合,培養學生英語表達的習慣,使學生掌握大量的專業術語,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踐工作中,突出英語教學的應用價值。最后,高校應該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變革,教學方式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需要創新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比如,農業與生物科學學科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融入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插入互聯網中豐富的學習資源,并引導學生依靠開展自主學習,完成相關練習題目。這一教學方式打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能夠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農業與生物科學專業英語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前農業與生物科學專業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為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實現綜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創新傳統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式方法。為了進一步優化農業與生物科學專業英語教學,必須全方位構建教學體系,立足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學科發展的大背景。《現代農業科技英語聽讀譯教程》以復合型人才培養作為目標,對農業科學專業英語教學方式進行了深入探究,為農業科學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篇(7)

[關鍵詞] 生物素養;學科熱點事件;屠呦呦;施一公

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普通高中生物學教學重要的目標。我國現行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所描述的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本課程標準實施的核心任務。因此,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著力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合理挖掘當前與生命科學密切相關的熱點事件,開展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選擇。

一、解讀生物科學素養的主要內容

我國現行的《普通高中生物n程標準》指出: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1993年,美國生物科學課程研究所(簡稱BSCS)出版了名為“發展生物學素養”的生物學課程指南,對生物學素養作了詳盡的論述,并把它作為生物學課程的基本目的。BSCS認為,一個具有生物學素養的學生需要對科學的本質和特點有起碼的理解。學生對科學知識特點的認識和理解,對科學的價值以及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理解與掌握,是生物學素養的基本要點。比較兩者對生物科學素養的界定,雖然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總的來說,兩者對生物科學素養的認識是趨同的。概括地說,生物科學素養可以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定義:在知識層面上,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學知識,能夠用所學習的生物學知識理解或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科學現象;在能力層面上,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學探究和創新能力,具有將生物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上,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生命現象和生物科學知識具有關注和探究的熱情,對生物學技術及其他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具有正確的判斷力,并且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正確的抉擇。

二、學科熱點事件在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中的作用

當今,隨著信息傳播手段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得各類信息的渠道增多,不少事情得到人們的關注而成為社會熱點事件,這其中就有一些事件與生物學具有一定關聯的,我們稱之為學科熱點事件。這類學科熱點事件本身或者與事件相關的背景可能蘊涵著生物學的知識和原理,可能關系到生物學知識和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應用,也可能涉及對生物多樣性、現代生物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態度和價值判斷。這就使得這些學科熱點事件具備了成為有利于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課程資源的條件。

引導學生關注和探究這些學科熱點事件,對于廣大教師來說,也是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應然之舉。一方面,學生對于與生命科學有關的現象和事件的關注,乃至于愿意著力于對它們進行探索和研究,本身就是生物科學素養的一部分。2016年1月7日的《南方周末》發表的《核心素養:素質教育的新起點》一文中指出:現在的高中生中知道當紅影視明星的學生要遠多于知道屠呦呦的學生。此文提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用現實的情景及問題來激活教材知識,并借此將綜合實踐能力與情感、態度等加以整合;需要用人類最前沿的科普性知識,不時對“核心素養”予以淬煉和激活。另一方面,熱點事件得到了社會層面較多的關注,在各種媒體中出現的頻率也比較高,往往能夠激發起學生去了解甚至去研究的興趣。由于學科熱點事件關聯著學科的知識、技能和價值判斷,只要老師引導得法,學生就有可能圍繞這些熱點事件有所疑、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和發展。

一段時期以來,與生物科學相關的熱點問題是很多的,筆者略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其在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中的作用。

(一)屠呦呦研究員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2015年,我國生物科學領域最引入注目的事情當屬我國科學家屠呦呦與兩位外國科學家分享了本年度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這是我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獲獎消息傳來,可謂舉國沸騰,中國科學界多少年的諾貝爾科學獎的夢想這一刻終于成為了現實。筆者認為,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都應該在第一時間與同學們分享這份喜悅。同時,教師也需要挖掘這一事件在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上的價值。

首先,教師應利用這一事件努力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雖然學習及科學研究的本身并不是為了獲獎,但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畢竟代表了學界對科學家工作的充分肯定,是科學家本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國家的一種無上的光榮。一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這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我們國家在獲得諾貝獎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會有更多的諾貝爾獎花落中華大地。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而在生物學領域還有無窮盡的未解之謎等待著人類去發現。21世紀正是“生命科學”獲得巨大發展的世紀,“生命科學”發展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夠吸引更多的同學關注或者投身于生物科學的研究中。因此,生物教師應該做好學生的領路人和宣傳員。

其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這一事件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諾貝爾獎的頒獎詞中提到,“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這三人的科研發現的全球影響及其對人類福祉的改善是無可估量的”。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從這些頒獎詞的角度去分析和討論學習生物學知識以及進行有關生命科學研究的目的和價值取向。經過探討,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性,力求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關注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學習生物學的根本目的,也是每一名學生立志要去實現的目標。屠呦呦研究員在解釋當年她選擇就讀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的原因時說:“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我認為只有生藥學專業才最可能系統地探索中醫藥領域。”這段表述說明了屠呦呦年輕時候的志向和追求。顯然,她獲得諾貝爾獎與她所具有的正確的價值觀是密不可分的。

這一事件在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和精神、引領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探究歷程和方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施一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揭示剪接體結構及工作機理

在生物科技前沿領域,我國也有一些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2015年8月,中國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科學》周刊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文章,揭示了剪接體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這是中國科學家在有關基因表達過程研究領域中的一項重大發現,清華大學為此項科研成果召開了新聞會。生物科學界很多科學家都認為這一發現是有望@得諾貝爾獎的成果。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癥研究中心教授丁紹?帕特爾說:“剪接體的結構是完完全全由中國科學家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在中國本土完成的,這是中國生命科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它將影響并鼓勵下一代青年人進入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這一事件無疑是人們尤其是與生物科學相關的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而帕特爾教授的評論,提示我們這一熱點事件富含著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價值。

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事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精神和能力也是生物科學素養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圍繞這一事件,我們不僅要向學生介紹施一公教授的團隊研究的成果和意義,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關注他們在技術和方法上的創新之舉,要讓學生深刻理解創新對于科學發現的重要意義。RNA剪接體的結構是長期困擾科學家的一個難題,而施一公教授的團隊正是創造性地運用了冷凍電鏡技術,并運用了新的計算方法才最終得到了科學的結果。也許,同學們并不能理解這些技術的原理,但同學們一定要有勇于創新的意識。同時,我們要讓學生對創新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創新并不一定就是“無中生有”,如上文提到的冷凍電鏡技術已經產生了幾十年了,施一公教授的團隊是創造性地運用了冷凍電鏡的最前沿技術。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創新可能是一種技術的改良,可能是一種新方法的運用。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在科學的基礎上勇于革新,創新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增強了他們對創新的理解,創新能力的提升才成為可能。

其次,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關注施一公教授以及他的研究團隊。在中國科學界,施一公教授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他那些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他略帶傳奇色彩的求學和科研之路,他對生命科學研究的執著追求,他對中國科學研究及教育狀況的真知灼見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去了解、研究和感悟的素材。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可以更真切地理解科學的價值以及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這顯然有益于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施一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同樣值得我們的學生去關注。這個研究團隊非常年輕,但是,他們用他們的智慧和努力創造了驚人的業績,這也許更能激起學生向他們學習的熱情和向他們靠近的激情和勇氣。

再次,在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層面上,這一熱點事件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和信心、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是大有益處的。RNA剪接體是在真核生物基因表達過程中對前體RNA加工成成熟RNA過程中發揮其作用的。這個作用的機理,高中學生不必要知道。但與這個過程相關聯的真核基因與原核基因在結構上的區別、外顯子和內含子、基因的轉錄和翻譯、基因表達的調控等知識是在高中階段需要學生了解甚至掌握的。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給同學們介紹這一熱點事件及其有關背景,便會很順利地為教學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學生的學習和探究就能更加投入和主動,這顯然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

當然,與學科密切相關的熱點事件是層出不窮的。生物教師應該持續地關注這類事件,并積極探索其在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方面的應用價值,為順利完成高中生物課程的核心任務做出自己的努力。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下载|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 色诱久久av|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桃花色综合影院|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日本丰满少妇xxxx|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 永久免费观看国产裸体美女|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爱做久久久久久|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性强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动视频|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乱码午夜-极国产极内射|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成人在线免费电影|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