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活動

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活動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09 10:43: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活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活動

篇(1)

關鍵詞:不竭動力;傳統文化;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5-0006-02

所謂傳統文化教育,就是通過教師在古代文學的教學,向學生傳遞課本中反映的內容,包括文學史,文章的思想情感,遣詞造句等,從而使學生領悟到課本表現出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對當代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一、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傳統文化對于整個民族來說,其作用是不可小看的,它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源泉,他滋養豐富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博大而深邃,作為教育工作者,通過教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非常必要),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就不能久立于世,中華民族之所以久立五千多年而不倒,就是因為有其自身的傳統文化以及其文化的包容性,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中華文化不斷融入新的東西,但是,也正是不斷有外來文化的沖擊,我們才需要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這樣才能增強民族的自信心與凝聚力,才能穩固民族的文化根基,振興中華民族。

2.傳承歷史文化。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表現出的優秀品質,至今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艱苦耐勞,敬業奉獻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優秀美德,但是,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侵入,近幾年來,中國人過洋節,傳遞著洋文化,而自己民族留下來的傳統節日,卻少有人問津。而古代文學中的許多詞義、字義等在逐漸消亡,需要人們保護傳承下去,因此,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民族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傳承歷史文化,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標。

3.可以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素質。目前,社會處于轉型期,而大學生的心理也正屬于向成人過渡的時期,也是需要在人生的岔路口進行選擇的時期,來自社會上的許多思想正影響著當今的年輕人,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他們的思想與行為,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逐漸進入他們的腦子,只有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才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從而幫助他們體會到做人的快樂。

4.能夠反作用于古代文學的學習。學生一旦擁有了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使命感,就會激起他們努力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與熱情,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

二、目前古代文學的教學現狀

在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一定的了解后,接下來,就應當了解目前我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現狀,以求找出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更好辦法。古代文學的教學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文化教育滲透不明顯。當前教學活動中由于專業限制,對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開設差異很大,甚至不開設此類課程,平時所教授的也是圍繞考試范圍展開,側重點在課本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只注重課本知識,而不注重自身文化修養的提高。教師傳統文化教育滲透不明顯,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2.市場經濟下社會對學生的影響。在21世紀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免產生重利重直接效益的思想,這也不利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文化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看到成效的,因此,學生對于老師的傳統文化教育不免有厭煩的情緒,不利于教師教學的順利開展。

3.古代文學的特殊性。古代文學與現代話語在語法、構詞、詞義等方面均有明顯差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比較吃力,需要下大工夫去學習、理解文章的意義、思想,教師想著如何教好學生,學生想著如何學好知識,側重點均在知識的學習上,也就忽略了對其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進行學習。

4.部分老師對教授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無法更好地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部分老師對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作用沒有信心,被動的進行教學活動,必然使有限的教學活動收效甚微也是一個原因。沒有能夠效的利用教學活動,積極主動開展不同形式的拓展教學活動,沒有能夠實現教學中的最大化,這是教師教學中對傳統文化教育認識不夠的弊端。

三、對于更好地在古代文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建議

綜上所訴,對于在古代文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古代文學的教學結合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1.客觀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分析評價。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會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文化,都是在不斷發展過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教師在進行古代文學的教學時,對于其中的傳統的文化,要教導學生運用辯證的思想進行分析評判,去粗取精,對于精華要吸取,對于糟粕要舍棄。例如,《論語》中教導子女要完全聽從父母以及關于“違”、“孝”的教導,如今,這個說法就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父母與子女其實是平等的,父母的話不一定全都是對的,子女不應為父母的附庸和愚孝,父母有錯的地方,子女也要指出并進行糾正。對傳統文化中的“忠、義、仁、愛、孝、誠、信、恭、儉、讓等,樸素、溫暖、智慧的傳統文化是我們需要傳承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2.傳統文化教育要與具體實際結合在一起。古代文學是反映我國傳統文化的直接媒介,教師在進行傳統教育時,不能搬開教材而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應當使兩者相互結合,例如,學白的《將進酒》時,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其懷才不遇,但又擁有遠大抱負的偉大志向,教師可在這是教育學生,不管現實有多么殘酷,人只要有一個偉大的抱負,一個認定的人生目標,并為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艱苦奮斗自古就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注重古文字的教學。中國文字從古代到現代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再到現如今的簡化字,文字的發展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適當穿插對古文字的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古文字的構形法、構意法,了解古文字的基本含義,也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例如,“天”的甲骨文是,《說文解字》中有這么一句話。“天,顛也。顛,頂也?!敝傅氖翘焓窃谌说念^頂的,有的解釋是正面站立著的人,也反應出了天人合一這一古代著名的思想觀念。

4.教師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教師自古就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教師自身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他就不足以去教學生,因此,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提高完善自身的修養,學校也要定期對新進教師進行道德修養的培養,培養教師的良好美德。

四、結語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髓,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理應繼承和發揚,而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習古代文學的知識中,在古代文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是應對日益變化的客觀世界,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穩腳跟的重要前提,只有繼承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才能永立不倒。

參考文獻:

[1]彭薇.關注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2]羅義群.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建設中國古代文學精品課程的體會[J].凱里學院學報,2007,25(2).

篇(2)

一般而言,學校課程資源選擇和實施的渠道越寬泛,學校課程建設的視野廣度和深度自然就會不同,民族傳統文化傳播的效果就會越明顯。針對目前民族地區一些學校(尤其農村、牧區學校)課程資源選擇與實施渠道狹窄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嘗試采取以下策略拓寬學校課程資源選擇與實施范圍:

1.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信息,提取學校課程文化資源。

收集信息的渠道可以利用電視、網絡、廣播等各種媒體、媒介獲取各類課程素材資源;也可以通過舉辦和參與各項活動、參觀工廠、深入百姓生活等各種方式直接獲取民族文化資源,不斷篩選和完善民族地區課程文化資源;還可以采取合適的方式及時總結、交流各個學校實踐中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經驗,充分獲得新的知識信息和教學素材。

2.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開發民族文化課程,增加和開好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增加選修課程的比例。

針對目前學校課程限定過死、過于機械的局面,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開發民族文化課程,增加和開好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增加選修課程比例是很多人的普遍共識。在民族地區,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是漢族學校民族生插班的情況很普遍,因此,即使是民族地區的普通學校,從民族團結的角度講,政府也應給予民族地區學校在課程設置與選擇上更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適當增加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讓學校有更多設置民族文化類選修課程的權利。少數民族可資利用的文化課程資源很豐富,包括語言、儀式、民間游戲、社會活動、民族文化傳統等等,開發民族文化課程,有利于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有利于構建符合學生需要的更加完善的課程體系。民族地區各個相關教育管理機構、部門及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應堅持課程的統一性和多樣化相結合的原則,根據民族地區文化多樣化的特點和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獨特作用,借助環境優勢和文化底蘊因地制宜地擴充一些統編教材中沒有而又符合民族地區特色的課程文化資源,開發和形成全方位的地域性優勢民族文化課程體系。

二、尋求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及其方法手段的現代性轉型

歷史告訴我們:任何民族都不能、也不可能徹底拋棄傳統文化,它根植于本民族成員的心靈深處,又展現在其日常生活之中;同樣,任何國家也不可能墨守文化傳統而能夠進入現代國家的行列,發展起現代教育。學校課程文化亦如此。課程與教學是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它也有生長、發展、衰老、死亡等等多種存在形式。如果課程與教學中能夠不斷吸收新的文化養分,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經常保持新陳代謝的作用,對于培養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體,保持民族文化的鮮活生命力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為了保持課程與教學的新陳代謝能力,尋求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與方法的現代性轉型,是必不可少的動力助推器。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在某種意義上說首先就是觀念、意識等文化內容與方法的變革。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沒有先進前衛的思想意識作為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驅動力,既使將教育價值潛力無限的民族傳統文化擺放在師生眼前,也有可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用封閉狹隘的視野和陳舊落后的觀念和方法去審視和實施民族傳統文化,難免固步自封,徘徊不前,形成許多教育認識上的盲點。因此,要想發掘民族文化的潛在教育價值,促進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內容和方法的現代轉型,首先應該樹立傳統文化內容與方法的現代競爭意識、與現代科技合作意識、傳統文化內容與方法的理性化的揚棄意識、與外族文化教育的交流學習意識等等。其次,就要加強與外族、外校文化與教育的交流與學習,尋求民族地區傳統文化與教育的理性化的、合理化的建構途徑,并將其適恰地納入到學校課程文化與教學活動中去。傳統文化缺乏現代性的特質,這是傳統文化之所以視為傳統的原因之一,但這并不否認其存在的價值,只要對其進行理性化的和合理化的建構,傳統文化依然存在走向現代性轉型的思想資源,況且傳統文化中存在很多經過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構之后依然鮮活的事例,如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的傳統技藝、“天人合一”思想、“孝悌”觀念等等,這些觀念通過合理的方式融入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同樣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一種民族文化與教育要想延綿存續并保持活力,就要審時度勢,立足于社會主義和本民族、本地區現代化建設,不斷地同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頻繁交換,科學合理地借鑒、學習和融匯各族、各校文化與教育中精髓的東西,在比較中確認差距并尋找有效的創新發展路徑,并將其適恰地納入到學校課程文化與教學活動中去,通過選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文化背景相契合的民族傳統文化內容,尋求傳統教育方法的現代性轉型,并結合網絡、多媒體等先進的教育與教學手段,以及實踐性教學等活動形式,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培育文化傳承主體,才能最終實現民族傳統文化的新陳代謝。

三、搭建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手段創新建設的平臺

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與教育手段創新建設的平臺,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也是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還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創新的重要支撐平臺。就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建設:

1.推進建立民族文化教育內容資源互動共享平臺建設。

民族文化教育內容資源互動共享平臺建設包括兩個方面的建設:其一為文字、數字網絡化的資源互動共享平臺建設,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推進民族文化數字圖書館進學?;顒印⒐膭詈椭С终?、教育機構或學校建設開放型民族文化資源信息庫;其二為物化的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如加強校際、校企、學校與各類民族文化館舍、學校與民間、社區等的聯合,按照地域劃分若干小組,協調利用周邊環境,實現資源共享;其三為意識化的民族文化教育引領平臺,如建立民族文化智囊團、講師團,開設傳播民族文化知識的各種文化講壇等等。另外,民族地區學校還可以將???、校報、校園廣播、校園網站等作為民族文化課程建設的重要平臺,創新學習載體,擴大民族地區文化傳播領域與對象范圍,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提升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教育價值??傊罱褡宓貐^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手段創新建設的平臺,要調動各方力量,多方共建,并由專門機構調度管理,以資源共享為核心,打破課程資源分散、封閉和壟斷的局面,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資源的潛能,實現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形成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局面。

2.研制開發多樣的民族地區中小學教材資源和教育形式。

傳統意義上的教材資源主要是指教科書,或是與教科書有關的文字材料,教育手段也因此受到諸多限制。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文字教科書,還包括CD、DVD、影視片、MTV、文字圖片、畫冊、電子立體聲像教材等多種多樣的視聽音像和網絡傳媒等配套教材和教育方法手段。在內容和形式上融入聲、光、電、多維立體等多種現代元素,實現民族地區中小學教材資源內容與形式的創新。

四、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實踐教育策略,增加教師和學生接觸民族現實生活的知識視野

眾所周知,課程與教學是個蘊含著巨大創造性智慧的教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所采取的方法、策略得當,課程與教學就會煥發無限活力,整合多種教育資源,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則會使課程與教學成為一種僵死的知識傳遞過程,為受教育者所忽視、甚至厭棄,從而失卻了課程與教學存在的價值。現實的教育中,一些新生代忽視、甚至厭棄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過于陳舊和僵化,缺少學生與現實生活和經驗的契合。因此,在實施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實踐教育策略,能夠增加教師和學生接觸民族現實生活的知識視野,實現課程、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和經驗的深度接軌,從而發揮課程與教學在文化傳承方面的應有作用,實現其存在的價值。所謂“走出去”,就是鼓勵師生充分利用活動課、雙休日、寒暑假等業余時間走出校園,走到其他學校中去,走到街道、社區中去,走到農村、牧區中去,走到少數民族家里去,走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各類文物館舍、相關的民族文化企業、部門和機構、活動中去;加強校際、校企、學校與各類民族文化館舍、學校與民間、社區等的聯合,鼓勵相關的民族文化企業、部門和機構等向中小學開放,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的作用;積極鼓勵和組織學生或學生社團參與各種校內外民族文化活動,通過這種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讓教師和學生加強對民族文化的理解與認知,體驗民族文化,形成對民族文化認同和接納的情感體驗,增強民族認同感。所謂“請進來”,就是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將民族文化及其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名人、傳統藝人等校外民族傳統文化主體教育資源,請進學校,通過前來學校作講座、執教開設課程、參與校本課程研究,或作兼職輔導員等形式,通過榜樣的感召,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培養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學生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

五、加強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

篇(3)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05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33

傳統文化指的是被社會某些成員所接受、遵從的一整套沿襲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以及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總和,這種文化經歷了漫長的形成、發展過程,具有穩定性、傳承性。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中國特有環境下形成、流傳下來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我們要發揮初中語文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先天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將傳統文化教育扎實深化下去,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感,養成閱讀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讓傳統文化的回歸給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帶來強大的滋養,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物質富足和精神富足的雙重幸福。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實行傳統文化教育。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所面臨的困難

最主要的困難在于很多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的不重視。這些教師往往是純粹的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他們讀書只是為了換取大學通知書,或者為了有一份工作,能夠掙一份薪水。因此,這些教師內在是缺乏對學習的熱情的,他們懷著一種內心枯竭的狀態,很難給學生傳遞出一種對學習的熱情。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毫無積極性,傳統文化教育也只是流于表面,難怪效果很差。對于很多人來說,學習是需要一定的氣氛和計劃的,而出于人性中懶惰情緒的影響,很多人也需要在一定的團隊中進行學習,如此才能持久堅持下去。因此,教師就是n堂學習的領導者,必須制定學習計劃,帶著大家一起學習,養成習慣,將傳統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另外一個困難就是來自于社會的不良風氣。很久以來,社會上興起一股讀書無用論的風潮,用能不能掙錢,掙錢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這種思想有好處,但是壞處更多。好處在于可以鼓勵人們更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壞處在于內心精神世界匱乏,缺乏規范引導,容易變得為了錢毫無底線,最終也會獲得無盡的空虛和孤獨。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也要與社會上類似的不良風氣作斗爭,努力消除其對學生的不良影響,保護好學生的求學熱情。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

(一)發掘傳統文化精髓,開闊學生的傳統文化視野

隨著教學技術的發展,初中語文課堂可以利用的材料以及方式也實現了豐富化、創新化、全面化。教師要積極開發材料、擴充教學方式,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穩定的根基。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具備發展性、開拓性的眼光,不僅要從課本中發掘教學資料,更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為教學所用。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優秀可用的傳統文化資源,課文上的內容往往比較簡練,只是呈現了一些精髓,而需要教師做更多的拓展和補充,這也是我們深化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機。所以,在學完一首古詩之后,里面所包含的所有關鍵詞,我們都可以通過擴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文字美的同時,也增長了見識,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通過誦讀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積累文化底蘊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魯迅

實驗上的失敗,可能成為發現的開端。――巴甫洛夫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以上的名言警句都有共同的特點,都是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懂得積累。“水滴石穿,繩鋸木斷?!薄扒Ю镏?,潰于蟻穴?!背删褪聵I也需要積累,不懈地努力奮斗。學習也應如此,要不斷地積累才會有知識,這是成功的前提。語言文字的東西重在積累,重在培養語感和底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積而薄發,才能收獲長期積累的神奇。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每天都進行傳統文化的誦讀活動, 可以只占用非常少的時間,比如十分鐘,三年下來,就是一筆可觀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有利于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如果學校沒有校本課,語文教師可以自己制定傳統文化的誦讀計劃,幫助學生定期印制一些誦讀的材料,選擇早自習或者課上的多余時間進行集體共讀。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將誦讀中遇到的一些好詞佳句摘抄下來,記在作文素材本上,不時拿出來品味欣賞一番,想想那個畫面都覺得多了幾分文人氣息。

(三)加強文化實踐,弘揚民族文化精髓

文化需要傳承就離不開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我們才更能領會到其中的精髓,才能使其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滋養我們的靈魂。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尋根,探得寶藏。我們要建立起開放式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把書本學習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消費者,而且是文化知識的發現者,要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氣質、素質。很多時候,一些封建思想濃厚的傳統文化,其內在可能有很多的不合理之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針對其中有爭議的內容進行討論,篩選出其中的精髓,舍棄其中的糟粕。經過了這樣一個思辨討論的過程,學生會對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領會越深,思想上越認同,在行為上就容易效仿并實踐。例如,對于《弟子規》中的很多內容,主要是教導大家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內容實踐性很強,對學生的生活具有指導意義。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把傳統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上。從教材方面來說,我們在教學當中對古詩詞的教學方法很多。作為教師,在對自己學生了解的基礎上,還要選擇適合的方法和方式來進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怎樣誦讀、怎樣理解、怎樣鑒賞,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怎樣運用,在生活中去實踐與體悟傳統文化的精髓,自覺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篇(4)

案例一:師資短缺,左右為難

某校為了打造校園文化特色品牌,將地方戲曲劇種呂劇引入了課堂。但是由于缺少專業的呂劇教師,只能由學校的音樂教師和外聘的民間藝人任教。孩子們倒是對這種與眾不同的學習內容非常喜歡。可是音樂教師卻叫苦不迭,本來課時量就不大,現在又憑空增加了很多,而且還要現學現賣,況且這種戲曲唱腔的學習也非易事。再就是外聘的民間藝人來學校任教,學校要支付一定的薪酬。如果由學生來承擔,就違反上級某些收費規定;如果由學校來負擔,這確實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去留之間,左右為難。

思考:有位校長說:“我們也想開設一些地方傳統文化課程,但沒有教師和教材,我們也無從下手。”的確,師資問題是制約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瓶頸。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學校要主動和社會上的一些文化團體建立合作關系,聘請一些傳統文化名家或者非遺文化傳承人來學校授課,以保證教學質量;其次,學校要深入挖掘本校的教師資源,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與培訓,逐步培養出一批校內的傳統文化教師,以滿足教學需求;最后,上級政府或者財政部門要給予學校對外合作與教師培訓以必要的資金支持,讓學校有更多的底氣和能力將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引入校園。另外,相鄰的學校也可以通過抱團合作開展活動,通過優勢師資的校際走教方式,實現師資的互補和資源的共享。

案例二:盲目引入,追風逐利

一次培訓會上,朋友談起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話題,朋友對他們學校的做法滿腹怨言。前幾年盛行經典古詩文進課堂,他們學校就轟轟烈烈地搞《三字經》《弟子規》……后來,周邊的很多學校又開始搞起了書法、戲劇什么的,于是,他們學校也不甘示弱地讓學生學起了圍棋;而今又開始醞釀著如何將中華武術引入課堂了。還不止如此,每換一種“文化特色”,學校都邀請各級領導到?!爸笇Чぷ鳌?,并且大會小會地宣傳學生獲得了什么等級獎勵,學校打造了什么文化品牌,傳承和發揚了什么優秀文化……

思考:傳統文化進課堂不是搞噱頭,更不是作秀。教育部語文出版社社長,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說:“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科學規劃、統一安排,讓傳統文化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融合起來?!笔紫龋蠈W生身心發展規律。我們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易于學生接受和學習。其次,要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文化是地域發展歷史的縮影,選擇這樣的文化內容有根基,有資源,有氛圍,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與拓展。最后,要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不管選擇哪種文化內容,其最終目標依然是育人。能夠培育學生良好品質、激發學生家國情懷、完善學生道德修養的文化內容應該成為我們的首選。當然,傳統文化進課堂貴在堅持,切莫朝令夕改,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案例三:操作隨意,有形無實

在一次縣域校園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會上,某校長介紹說他們學校打造了“太極拳進課堂”的特色課程,在各年級都開設了太極拳課,學生人人喜歡太極拳,人人會打太極拳?,F場參觀環節,該校確實隨處可見有關太極拳的知識圖片,學生也做了精彩的表演。但是在問及學校有沒有專門的太極拳課程教材、有沒有各年級段的教學工作計劃、有沒有指導學校太極拳課程實施的總體方案等問題時,答案卻都是否定的。所謂的“太極拳進課堂”,無非是體育教師學了套太極拳招式,然后學生照著學了學做了做而已。

思考:既然是傳統文化,一定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也一定有其深刻的思想內核,如果我們的工作有形無實,花拳繡腿,根本無法實現主席所提出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的目標。作為學校,首先要結合傳統文化的內容,按照學段或者年級段進行科學劃分和設置,從低到高,循序漸進,建立一套比較系統的教學流程。其次,要明確各年級傳統文化教學的目標計劃,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要有整體規劃和階段目標,構建一套較為完備的目標體系。最后,要定期邀請相關名家或學者(而非領導)對學校的傳統文化課堂教學進行論證和指導,以保證我們的教學工作向著定位更準確和方式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案例四:評價滯后,關注度低

某校在學生各階段的學業水平測評中,都把“傳統文化”這門地方課程定為開卷甚至是“免測”科目。本地中小學使用這一套必修的山東省地方課程“傳統文化”教材。這套教材涵蓋了國學經典、風土人情、民謠諺語等各方面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內容,可以說對于學生了解家鄉歷史,增強愛國情感,提升人文修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雖是必修課程,可很多學校實行的卻是“自修”甚至是“免修”,由于其不參與上級對學校以及學校對學生的學業考察,因此,這門課程一直未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與認可。

思考: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研究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標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實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導范圍,定期開展評估和督導工作。”作為學校來講,首先,要給予傳統文化課程以高度關注,開足課時,建立健全專門的課程研究團隊,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其次,要嘗試和建立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傳統文化學習水平;最后,建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業務培訓、專業賽課、評先樹優、職稱晉升等方面,要給予傳統文化課程以同樣的關注,以不斷提升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篇(5)

1.教育教學是文化發展的助推器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身份認同,是一個民族的根。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個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石。但文化不是抽象的,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必定要通過一定的平臺,一定的載體來傳播,來啟蒙,來滲透。筆者認為:這個有效的載體就是教學活動。它看起來不很顯眼,很不大勢,但卻是文化傳遞的最佳途徑。所以,如果沒有孔子的周游辦學,身體力行的傳道,中華文化絕對不會有今天這樣大的覆蓋、影響和寬泛的局面,也絕對不會對世界各國文化的悠長、韻深、厚重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文化是促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形成共同價值觀的源泉,但文化的影響,輻射不是文化通過自我途徑和自我的價值來自動實現的,它必需要借助一種力量,或者說一種載體,而這種力量或這種載體就是教育教學活動。通過教育教學這個社會大眾都能參與的平臺,用共同的語言交流這種方式,文化才能得以滲透,擴散至社會的各個階層,特別是在古代社會??梢哉f,即使是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前,人們對文化信息的知曉不多,且渠道單一,文體主要都是能者教育教學這一途徑來進行傳播的。而今,雖然已有了現代傳媒,如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和信息高速公路。但它的傳送廣度、厚度、寬度、流程都沒有教學活動這樣直接、親切。教育教學能讓千千萬萬的蕓蕓眾生聚集到文化的圣壇上,使國家文化、民族文化形成萬民仰視,萬眾齊讀的壯觀景象。

2.教育教學是文化發展的穩壓器

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悠長、韻深、厚重。它對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融合,在社會生產力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這種實現,無不都是以教育教學這個載體而走向大眾、走出疆域的。我們耳熟能詳的古代私塾,就是中國最早的文化與教育教學絕妙的配置。三千子弟、七十二賢,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教育精英帶著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胸懷,用當時最先進的教學方式啟蒙著那個時代,用知識的甘汁滋潤著那個知識沙漠的年代。中國優秀的文化就在教育教學這載體中,在民眾中生根、發芽。文化的薪火在教育教學的穩壓下代代相傳。我們輝煌的那個時代,諸子百家的百花齊放,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在教育教學的穩壓下生生不息。

文化的發展,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進步,社會的變遷,文明的提升,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教育教學作為意識形態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文化的進步,繁榮起著穩壓器的作用。在混亂的年代,它執著地做著自己育人、育德的工作,文明的時代,它更是千帆齊發地堅守自己的陣地,發揮著自身極強戰斗力的優勢。為國家的文化實力的提升和繁榮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而又巨大的貢獻。

3.教育教學是文化發展的倍增器

篇(6)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教育;實踐

受到市場經濟發展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斷降低,尤其體現在初級教育中。許多兒童和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越來越少,我國的一些優秀傳統被忽視,許多年輕的一代已經對傳統文化失去了認知,這不利于教育的發展和新一代人才的培養。因此,我國需要在小學教育中大力實施傳統文化教育,在教育過程當中不斷向他們滲透我國優秀的思想和傳統,使自古以來就滋養我國人民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得以延續和發展,并繼續發揮其永恒的價值,為我國的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一、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傳統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通過傳統文化的教學,小學教育能夠具有更加科學明確的目標。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浪潮和現代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國小學教育存在著發展目標不明確,教育適應性不強的問題。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有眾多的優秀美德,育人是傳統文化對教育的核心要求。在小學教育中增強美德教育能夠提高學校和社會對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視程度,增強我國教師在教育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尤其對于當前小學教育的發展方向來說,傳統文化教學能夠提供科學的育人目標和培養路線,使小學各方面的教育工作都能夠圍繞科學的目標來進行,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其次,在小學教育中引入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多樣化的形式與內容。小學生在該年齡階段具有獨特的學習特點,他們求知欲很強,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我國的教育現實往往并不能滿足他們探索事物的心理需求。最后,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的道德和素質的提高。禮儀是我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思想,我國自古奉行“知書達理冶的教育理念,這對于現代教育來說仍然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能夠使他們學習我國傳統禮儀,提高人文素養,幫助改善日常行為和習慣。

二、當前小學教育中實施傳統文化教學的問題

小學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非常信任教師,在他們心中教師是無可超越的權威,這有利于教師做好組織教學工作,順利地進行各項教學活動。然而,有些小學教師自身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并不太了解,或者關注點并不在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是一些傳統文化的糟粕,因此在教學中往往偏離了應有的教學內容和方向,甚至使小學生形成了對傳統文化的錯誤認知,這顯然不利于小學教育的發展。

三、增強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教學實踐效果的途徑

第一,在小學教育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在小學階段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是啟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在這一階段做好經典文化的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需要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注重教學方式的選取,避免盲目的灌輸式教學。首先,傳統文化教學需要教師在熟知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精細的篩選和備課工作,選取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名篇,同時通過科學的教學計劃和步驟使小學生能夠迅速掌握其中的基本精神。其次,傳統文化的教學需要應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講授和討論的方式進行互動式的教學,同時可以創新講授方法,利用生動的圖片和動畫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全身心融入到傳統文化教學中。第二,進行傳統文化教學需要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小學生的學習內容。我國網絡技術在不斷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快捷便利地搜索到海量的學習資源。網絡上的傳統文化信息十分豐富,既有大量的文本資料,也有豐富的音視頻資料,小學生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自主在網絡上查找相關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內容,通過豐富的知識來完善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四、結語

在小學教育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傳統文化的教學能夠為小學教育提供更加科學明確的目標,為課堂教學提供多樣化的形式與內容,促進小學生的道德和素質的提高。要做好傳統文化的教學工作,必須解決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重視傳統文化教學方式的選取,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學習內容,同時還要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

作者:李彥臣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六臺中心學校

參考文獻:

[1]姚海蓉.試論如何在小學階段教育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J].新課程(小學),2014(10):89-90.

篇(7)

關鍵詞:跨文化理念;中學英語;教育教學

一、跨文化理念對中學英語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社會語言學的建立和發展,使人們對語言功能和使用的研究越來越重視。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的映射,若脫離文化去理解某種語言,既不現實也不合理。目前文化發展日趨多元化,語言作為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交流媒介,如果教師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知識、文化背景,在交流中很可能會產生語言分歧,影響正常的人際交流。因此,在英語學習中要加強跨文化理念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化,在掌握語言表達形式的同時,根據不同的話題、語境、文化恰當地運用語言?;诳缥幕砟畹某踔杏⒄Z教學,有效實現了跨文化交流,更加注重語言的內部結構和表達形式,將英語學習立足于文化教學之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2.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人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在社會中承擔不同的角色。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增長、科技日益發達,社會結構、交往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人與社會的聯系和交往日趨頻繁。在社會經濟、網絡技術、全球化發展的影響下,社交對象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多樣性?;诳缥幕砟畹某踔杏⒄Z教育,加強學生跨國界、跨文化交流,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使其認識到不同文化、不同群體對文化交流的需求??缥幕尘跋碌挠⒄Z教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和發展的機會,積極發揮學生才智和潛能,充分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追求平等、尊重差異,增強學生知識能力和交流技能,進而提高中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3.實現文化融合,發展本土文化

語言是交際工具,人們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因而交際能力成為衡量英語水平的重要標準。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了解所學文化背景,根據話題、情境、文化背景恰當地表達語言。這既是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了解語言材料的文化背景及內涵,感受中外文化差異,加強多元文化學習。此外,基于跨文化理念的英語教育,有利于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肯定民族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突出良好文化素養和獨特文化人格。

4.滿足國際化教育發展的需要

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學英語教育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融合外國先進教學理念和模式,正確認識我國英語教學的不足和問題,實現本土教育與國際教育的接軌。將我國教育經驗與國際教育經驗相融合,不斷探索適合我國英語教育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全球化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社會對人才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國際型人才供不應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跨文化理念的應用。隨著各國、各地區合作的發展和深化,跨文化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跨文化教育意識淡薄,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限

盡管英語教師的跨文化教育意識有所提高,但跨文化視野明顯不足。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語言知識教學,強調英語語法、句式等知識,忽視了語言的文化元素。隨著交際教學法的運用,教師對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有所考慮,注意到跨文化理念對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將語言文化導入其中,作為跨文化教育的重點。教師對英語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認識不足,在教學中不注重學生母語意識的培養,忽視了對母語文化的介紹和傳播。即使英語教育早已納入我國學校教育中,但教師的跨文化教育意識普遍較為淡薄,不具有跨文化知識,難以準確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內涵。

2.教學內容不明確,教學方法簡單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經常把文化教學目標和文化教學成果混為一談。沒有針對跨文化教育的專業書籍,相關資料缺乏系統性,大多以介紹英語文化背景為主,對于跨文化知識介紹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跨文化理念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沒有充足的教學參考資料,很容易出現教學內容把握不明的現象。教學中沒有合適的跨文化教育方法,或教學方法過于簡單陳舊,教學中不以學生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過分追求教學效率,忽略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興趣對教學的重要性,導致教學方法簡單、實效性差。

3.學生不能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中學英語教學偏離了語言文化環境,加之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不能認真對待外來文化。我國以漢語教學為主,對歐洲體系的語言學習較少,不同語言其傳統文化、語言特征也不同。從目前的英語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除了考試成績沒有其他可以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標準,進而導致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此外,我國國情和社會結構對傳統文化影響深刻,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不正確,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教學中教師一味灌輸知識,英語學習以死記硬背為主,忽視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培養。就教育條件來看,教學經費與教育發展需求矛盾突出,教師數量短缺,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低,教師沒法顧及到每個學生,進而出現學生能力參差不齊的狀況。

三、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學英語教育教學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跨文化教育意識

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教學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尤其是聽說能力,保證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英語有效交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增強自身文化素養,滿足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主,加強學生對外來文化的學習興趣,了解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形成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意識有利于激發學生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興趣,增加對英語課程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不斷增強跨文化教育意識,認真學習跨文化理念,將跨文化理念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對不同語言文化的了解,開拓文化視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及效率。

2.教師積極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跨文化心理

加強學生對不同語言文化的了解,是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通過語言和文化的對比,理性地對待文化差異。首先,在教學設計環節中,將學習活動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通過教學情境、情景、情節反映文化差異,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借助生動具體、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化差異的理解和認識;其次,積極鼓勵學生閱讀英語書刊、雜志,拓寬了解語言文化差異的渠道。教學中教師根據跨文化理論和教學需要,把教學重點轉向“學”,教師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還要對跨文化英語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3.合理選擇英語教材,明確英語教學內容

教材是課程學習的關鍵,是教學內容的直接反映,是教學活動方案的體現,是傳輸知識、價值觀、教學意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選擇英語教材時要從社會需求和人才發展需要出發,協調好知識、學生、社會間的關系。在教學內容上要保證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覆蓋范圍廣。將教學內容設計與語言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現象和文化內涵,把握語言規則,進而形成正確的跨文化意識。

四、結語

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學英語教育教學,近年來頗受教育界關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行跨文化教育,有利于英語教師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現實價值。教學中教師以身作則,不斷增強跨文化理念,提高跨文化意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和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唐一鳴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少妇spa推油被扣高潮| 日韩中文人妻无码不卡| 日韩欧美群交p片內射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国产在线观看www污污污| 少妇扒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亚洲成人色| 九色九九九老阿姨| 九色porny丨国产首页注册|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五月|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国产天美传媒性色av|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私人毛片免费高清影视院| 少妇被爽到高潮动态图|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网|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