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專業康復護理

專業康復護理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21 10:13: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專業康復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專業康復護理

篇(1)

【關鍵詞】康復護理;護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R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088-02

在當今大力推行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康復服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康復護理是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要。為使我國康復護理跟上國際康復護理發展趨勢,做到基本上與國際接軌,并逐步滿足廣大病、傷、殘者康復護理的需要,本文通過對我國康復護理教育現狀的原因分析,提出相應對策。

1 康復護理教育現狀

1.1多數臨床護士沒有接受系統的康復護理教育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業務逐漸普及,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殘疾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斷增加,為他們恢復殘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質量成為護理的重點。因此,以往的臨床護理已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規范的康復護理來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然而,目前各級醫院康復醫學科學的護士多數來自其他臨床專業科室,沒有經過系統的康復護理知識和相關的康復護理技能培訓,她們在工作中僅能對患者實施疾病基礎護理和少數的康復護理技術,如呼吸訓練、排痰訓練等,無法運用正規的康復護理治療技術做好臨床常見的康復護理工作。

1.2國內只有少數院校開設康復護理課程

我國在2002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康復護理學》供護理專業使用1,但是,目前大多數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只把康復護理課程列為選修課2,,王元嬌的教學現狀作了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將康復護理設為必修課的占16,9%,將康復護理設為選修課的占48.5%,未開設康復護理課的占34.6%。

1.3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師資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康復護理教育的質量。康復護理學老師既要懂護理學知識,又要有全面的康復學知識及康復護理技能。我國康復護理學老師大多來自其他教研室,他們中的部分人僅通過康復專業短期的培訓和進修 ,缺乏臨床康復護理的經驗,無法保證康復護理學的教學質量。

1.4康復護理教材及技術操作規范有待統一

目前開設康復護理學的院校較少,教材多以自編教材為主,缺乏統一的教材。同國外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義肢矯形等專業教育教材的系統性、全面性及其發展狀況相比,教材還在自編、混用的狀態,這將制約國內康復教育的發展3,康復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目前尚無統一的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范,這勢必會對臨床護士及護理院校學生的康復護理技能的提高造成一定影響。

1.5部分院校康復護理實驗室建設尚未起步

國內康復醫學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而康復護理學剛起步,為使康的復護理教育做到基本上與國際接軌,讓護理院校學生掌握熟練的康復護理技術,學校應具備設施完善的具有康復護理特點的實驗室,國內只有少數院校開設康復護理課程,更談不上實驗室的建設。

2 加強康復護理教育對策

2.1開設在職短期康復護理培訓班

隨著康復醫學向臨床的不斷滲透,以及整體護理模式在各級醫院的普及,康復護理將成為各種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規護理內容4.每個臨床護士都應掌握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復護理技術,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臨床護士缺乏系統的康復護理知識的技能,開展短期康復護理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可根據醫院工作的特點,并結合神經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科等臨床專科的需示,具有培訓資歷的學校可以利用康復護理的教學資源,舉辦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康復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班,使臨床護士掌握規范的康復護理技術、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及社區康復護理等知識與技能,并建立考核機制,與有關部門合作頒發專科護理證書

2.2護理專業學生的康復護理教育

康復護理教育要從學校護理專業教學開始,各醫學院校的護理專業均就開設康復護理課程,并確立護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康復護理的專科地位,學校完成護理教育基本課程后,應進行康復專科護理知識學習,讓廣大護理專業學生接受系統的康復護理教育,為畢業后開展臨床、社區康復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2.2.1適當增加學時 康復護理學教學總學時應達到36學時,其中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時間各占一半,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和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教學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內容,在課時分配上應突出重點。

2.2.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理論的講授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分配上應突出重點,讓學生學完理論后可用此理論解釋康復護理技能訓練中的實際問題。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采取示教、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角色模擬練習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實踐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在每節理論學習后,安排實際操作訓練。通過反復的現場演示以及分小組進行模擬訓練,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實踐訓練,使學生能夠盡快掌握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和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熟悉康復護理治療技術,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幫助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達到康復護理的最終目的。

2.2.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論考核成績+實踐課平時考核成績+實踐課期末考核成績”的形式。理論考核:重點考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課平時考核方式:階段性復習考核、隨堂抽查考核、創新能力考核等;實踐課期末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及臨床常見康復護理技能。

2.3康復護理師資隊伍建設

2.3.1培養護理專業教師 對新上崗及轉崗的教師常規進行剛前培訓,相關專業的理論培訓和臨床康復科室的進修均應達到6個月以上。上崗后仍應開展相關專業繼續教育,參加校外各種會議進行學術交流,不斷增加和更新專業知識,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安排專業教師輪流到教學醫院康復科參加臨床工作,定期輪流到國內外領先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和進修,以提高教師的康復護理技術能力和實踐經驗,并且與各自從事的臨床康復和教學工作的相關行業學會保持密切聯系,以便掌握最新的專業動態,獲取前沿學科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安排資深老師指導青年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將教學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帶領年輕教師承接科研課題。支持和鼓勵中青年老師接替老老師在社會各級學術團體中的工作,擴大青年教師的社會影響,提高他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在實踐中選拔和培養類別采用不同的經費投入辦法。

2.3.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注重教學學術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掌握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基本知識、教學的方法和規律,才能高質量地完成人才培養任務。可通過以下途徑提高康復護理教師教學水平:一是為教師創造各種條件,二是制定各項支持政策;三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促進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發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擴大學生的眼界。從教學角度,對教師準備的教案目標是否突出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并差距,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同行評估重在教學態度、教學技巧不同,教師同行的重點一般放在教師對本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學科最新知識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等方面。

2.4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材的基本構成包括目錄、正文、作業、實驗、圖表、附錄、索引各注解,是闡述教學內容的專業書籍,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7.康復護理學目前尚無統一、規范的教材、教學大綱及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在教材建設上主導思想先解決教材的有無問題,再實現教材的優化配套。各類學校選用的教材內容應符合自己學校學生的特點及專業培養目標,有利于老師把握授課深度、學生掌握授課內容。另外,可由全國或各省大醫院選派長期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學的中青年護理專家編寫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論性,又要注重實用性,既可以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及康復護理技能考核,又可作為在校學生康復護理實踐課考核標準。

2.5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

康復護理的實踐訓練要有專門的實驗室,如對患者進行轉移的訓練、呼吸訓練、輔助排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訓練,都需要一個安靜、適宜的場景。實驗室建設以分步實施和重在實用為原則,條件不成熟時可先利用康復治療專業的實訓基地,不斷添置接近臨床實習所必備的器材和設備,如牽引床、站立床、紅外線、低中頻治療儀等,以達到模擬實習的效果,使康復護理與臨床護理相結合,促進現代護理的全面發展。

康復護理是從基礎護理中發展起來的一門專科護理技術,是一個新興的專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或缺陷之處,今后還需緊跟臨床專科護理崗位的變化趨勢,不斷完善康復護理教育,為培養符合新一代康復醫學與護理學實際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桂榮,施宇、趙明惠。康復護理現狀與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醫學,2007,28(8):1040

篇(2)

1.引言

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比重也越來越突出,到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12億人,占總人口的15.5%。根據聯合國公布標準,據預估,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會達到4.37億人,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而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其年齡高、體質差、患病幾率大、康復時間長,再加上外界不同因素帶來的壓力等,使老年人的康復護理需求也極大,作為醫護工作者應密切關注老年康復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給出相應結論。

2.當前老年康復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康復專業人才的匱乏。由于老年人不同于年輕人的生理、心里以及多病共存的情況,故老年康復治療需要團隊工作制來完成,醫護人員需要完成老年患者的康復、物理、心里、作業、言語等不同方面的治療,另外老年康復治療還需要老年科、神經內科等多科室的信息交流,需要醫護工作者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并同時兼備老年護理和康復護理的實踐經驗和技能。但因為目前康復醫學并未被中國社會及大眾所重視,我國康復技術人員在從醫人員中所占比例遠低于發達國家,康復人員大多是從原來的理療和臨床人員中進行培訓,致使康復服務缺乏專業性,康復效果也差強人意.

2.2 康復治療設施不完善。在許多發達國家,在老人常出入的地方都會設置無障礙通道,并配備各種方便老人通行的器備和多功能輪椅,衛生間裝有供老人使用的可升降洗臉盆和扶手坐便器。但目前國內醫院所提供的方便老人使用的康復理療設備還比較有限,影響老人日常生活的基礎設施和功能訓練設施還不夠完善,例如很多醫院床欄空隙太大,老年患者可能有墜床的危險;還有用熱設備標志不明顯,容易出現燙傷現象等等。

2.3 護患溝通存在問題。在老年康復護理中常見的問題為護患溝通不良的問題,引發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社會風氣的影響、老年患者的恐慌心理、一些年輕護士和老年人之間存在的代溝問題等等,但這些誘因主要還是因為護理工作者對老年康復護理各細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老年人的心理疏導不夠有耐心和言語方面的交流技巧不足。據統計,有65%的醫患糾紛是因為溝通不良引發的,可見,醫患溝通技術和護理技術同樣重要,良好的醫患溝通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護理工作質量的高低。

3.預防對策

3.1 重視引進和培訓老年康復護理專業人員。通過引進專業技術人才,舉辦老年康復護理醫療培訓,重視對臨床康復專業治療師、康復護理師、物理治療師、作業師等團隊的培訓,打造具有高效管理和較高的康復護理技術的團隊。本著學科交叉交流和合作的理念,定期查房,聯合管理,堅持醫、護、養三位一體,根據不同老年患者不同的身體狀況,為患者制定從臨床到康復的全面治理方案和護理服務。這樣才能滿足老年人的身w、心里、精神等多方面的康復需求。

3.2 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設施和優化的環境。疾病和衰老很容易使老年人喪失對康復的信心,對護理人員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因此康復護理不僅要關注老年患者的生理需求,還要關注他們的心里需求,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對于行動不變的老人應配備多功能輪椅,方便他們自主用餐、行動,排便;走廊、衛生間等地面要做好防滑處理,也可設置老年人專用通道;老年患者病房應做到光線充足、溫度適宜、床欄空隙合理,給他們一個像家一樣溫馨的環境。

3.3 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老年患者在病痛恢復過程中需要醫護工作人員的關心和細心照料,良好的護患關系對老年人的恢復尤為重要。醫護人員應對老年人提高耐心和細心,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語言溝通技巧,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支持,對于他們康復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悉心指導和幫助,使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各醫院也要做好護理人員的績效評估工作,對表現好的工作人員給予獎勵。

4.小結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國家應該重視老齡人口的生活保障,為老年康復護理事業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培養和引進老年康復護理專業人員和團隊,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的設施和優化的環境,同時鼓勵各大醫院對護理工作人員實施績效考核政策,加大對老齡患者的關心和照顧,為老年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康復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晨明.新醫改背景下發展城市老年康復護理事業的思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8):156-157.

[2]劉祚燕.我國老年康復護理發展趨勢[J].護理研究,2017,31(7):772-775.

[3]王麗英.老年患者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院,2011,15(3):66-67.

篇(3)

1.1理論框架

《社區康復護理》課程設置基于《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模式。2001年,在第54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191個成員國一致簽署協議認可了《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提出從身體結構和功能、活動、參與等3個部分評價殘障人員的功能狀況,并且強調社區環境對殘障人員健康的重要影響。ICF認為,在考慮個體健康狀況時需涉及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個體自身的功能及結構,與個體活動及參與。個體自身功能是指機體生理心理功能,而個體結構是指機體的器官肢體等組成。這個層面的具體功能包括意識、定向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肌力等。個體活動及參與是指個體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及參與社區活動的能力。具體能力包括學習及應用知識、完成基本任務和指令、溝通、移動、自我照顧、日常生活、與外界溝通互動、社區社會生活。第二個層面是影響個體健康狀況的情境,包括環境因素及自身因素。環境因素對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起著重要作用,涉及從家庭成員到社區健康工作者及政策多個層次。由于自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所以在ICF具體分類中不作考慮。ICF認為,個體在特定領域的功能是自身健康狀況和背景因素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其目的在于強調使正在經歷或可能經歷殘疾的人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獲得參與家庭及社會的能力。ICF擯棄了以往生物模式下對康復的認識,而將殘疾視為一種社會問題,指出在實施康復活動時需要考慮一系列描述個體生活背景的環境因素,適合作為指導康復工作的理論框架。社區康復強調醫學、社會及權利的綜合體現,是以殘障人士自身發展需求為出發點,整合社區內衛生、教育等資源,為殘障人士健康、教育、謀生、社會及賦能提供發展的機會和條件。比較ICF理論及社區康復內涵,不難看出,兩者都強調了社會環境對個人及其家庭康復的重要性,力求達到殘障人士參與功能的最大化。因此,運用ICF作為理論框架指導高等社區康復護理課程的構建可以保障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及專業性。

1.2教學目標

在ICF理論指導下,根據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該課程教學目標分為三大方面: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情意領域。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在認知領域能闡述社區康復護理的核心概念,識別常見殘障類型并提供早期康復干預指導,應用康復功能評定方法評估護理對象身體功能狀況,應用社區康復理論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包括適宜的家庭訓練及護理要點);在動作技能領域能夠熟練掌握基本康復技能(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等)并適宜應用于殘障人士,創造促進護理對象康復的情境;在情意領域具備對社區殘障人士及家庭的同理心,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解決問題能力。

1.3授課對象

授課對象為護理專業本科三年級第二學期或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該階段學生已經完成基礎科學及應用科學課程的學習,為康復評定、康復治療知識及康復技能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考慮《社區康復護理》與《社區護理》在同一時間段開課,可以使學生在了解社區護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完善對社區康復內容的系統學習,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4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

1.4.1內容設置依據ICF認為,對個體健康狀態的評定,應考慮到個體自身的功能及結構,個體自身活動及社會參與情況,而這些受到個體所處環境的影響。因此,在《社區康復護理》課程中強調突出在對個體自身功能及結構了解(康復功能評定)的基礎上,考慮提供適宜的外界環境(社區康復環境構建),開展適合于促進個體自身功能改善的活動及社會參與(社區家庭康復護理)。

1.4.2課程內容《社區康復護理》的課程內容分為理論授課及實踐兩大部分。基于對ICF的理解,理論授課著重于4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社區康復護理基本概念及理論,包括ICF理論概念,社區康復核心概念,及社區康復護理發展等。第二部分為康復功能評定,具體授課內容包括常見殘障種類、康復評估、早期康復干預等。該部分內容與傳統康復專業課程類似。第三部分為社區家庭康復護理。參考ICF中的活動與參與,即進食、入廁、穿衣、溝通、行走等,具體內容包括常見疾病康復要點、康復技術(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等)及家庭訓練。該課程在講授康復專業知識技術的基礎上,突出社區康復護理的特色,如營養問題、排泄問題、膀胱功能訓練、皮膚完整性、心理問題等以專題形式進行課堂討論學習。第四部分社區康復環境構建,ICF中強調充分考慮社區環境中家庭、健康工作者、康復政策等對殘障人員的影響。授課內容上通過分析討論現有國內外康復政策及服務,分享國內外社區康復的成功案例,在與殘障人士及家庭溝通的基礎上,進行家庭訪視及居住環境的改造,并為殘障人士參與社區活動創造條件。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教學方法涉及講座、專題討論、模擬教學、學生匯報、成功案例分享等多種形式。社區康復實踐是《社區康復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將所學康復理論知識及技能應用于實踐,以解決殘障人士的實際康復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校內實驗及社區生產實習兩部分。校內實驗用于促進學生功能評定能力及康復技能的掌握。生產實習在教學社區完成,6~8人為1個實習小組。由于殘障人士的康復需求及家庭社區環境各有不同,因此,采用以患者功能障礙為中心的實習理念,根據患者的實際康復特點及需求制定并實施具體康復計劃,包括運用所學知識及技能對殘障人士功能障礙進行評定及干預,并通過對社區環境、健康服務及健康政策的了解,促進殘障人士回歸社會。

1.5教學評價

根據課程內容及特點,《社區康復護理》課程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不僅評價學生康復護理理論及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強調在實際社區情境中知識應用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形成性評價及總結性評價,不僅注重結果,而且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在教師評價基礎上,融入學生的自評及他評,從而使評價結果更客觀公正。評價方式上包括理論考核、課堂討論、小組匯報、康復問題的綜述文章、實驗室模擬康復技能考試、社區康復計劃撰寫及實施、社區實習反思日記等。

2小結

篇(4)

【關鍵詞】 偏癱患者;出院康復;護理

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及復發率高四大特征。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腦卒中的死亡率有降低趨勢,但因此而致殘的存活者數量卻逐年增多,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腦卒中后早期開展康復鍛煉,出院后堅持功能鍛煉,對促進神經、肢體功能的恢復、預防疾病復發具有顯著作用。但是患者出院后功能鍛練的依從性并不是很理想,依從醫護人員的建議是患者康復的關鍵,提高其出院后功能鍛煉依從行為,最終達到提高患者及家庭生活質量的目的。分析和探討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復護理存在的影響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充分發揮社區醫療和家庭成員的作用,盡量使康復期的偏癱患者在出院后能繼續進行有效的康復鍛煉,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他們重新獲得生活、學習和參加社會動的能力,最終為回歸社會提供幫助。

1 當前出院患者康復護理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對出院后社區康復護理的認識

1.1.1 我國社區康復護理起步較晚,絕大部分地區的工作重點僅停留在治療疾病的層面,其服務對象局限于患病的人群,社區康復護理人員對預防、治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務存在認識不足,不能及時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和醫療康復需求,無法為其提供康復治療和咨詢服務。

1.1.2 社區康復護理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社區護理人員常缺乏預防殘障加重及肢體功能重建等方面的相關知識,無法采用各種康復護理技術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不能最大限度地恢復康復對象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防止繼發性殘疾的發生。

1.1.3 缺少適宜的康復環境,我國目前絕大多數社區不能為殘障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康復治療環境,無法實現社區內無障礙生活環境,不能滿足偏癱患者的需要及解決就業等方面的問題。

1.2 缺乏對出院后家庭康復護理的認識

1.2.1 患者對出院后肢體康復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1.2.2 患者出院后,自覺進行肢體康復訓練的依從性下降,家屬不能參與康復計劃的實施,不能有效幫助、鼓勵、監督患者執行康復護理計劃。

1.2.3 悲觀消極的情緒導致患者對肢體康復信心不足,少言、淡漠、缺乏主動性,日常生活過分依賴家人,對治療缺乏信心。

2 對 策

2.1 在患者住院期間,要對其做好健康教育,詳細講解主動進行肢體康復鍛煉的重要性,講授家庭康復護理計劃的內容、目的和方法。

2.2 住院期間和出院前,醫生護士要強調患者家屬在促進患者重獲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出院前一天對患者再次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教育和健康指導,強化鞏固患者家屬接受相應的護理知識,指導患者家屬親自參與家庭康復護理計劃的實施,幫助、鼓勵、監督患者實施家庭康復護理計劃。

2.2.1 保證每天的有效康復護理時間,康復護理計劃明確規定每天康復護理次數、每天康復護理時間,并把這些康復護理時間結合進患者日常生活之中。

2.2.2 提高患者參與康復護理的積極性。所指定的康復護理計劃要強調患者自我康復護理,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家屬或陪護僅為學習、輔助和監督。

2.2.3 規范每天康復護理的內容及強度。患者自己要明確每天康復護理的項目、每天康復護理的強度、近期康復護理目標、遠期康復護理目標。

2.2.4 提供一個豐富的康復護理環境,該環境由康復護士、患者、家屬或陪護參與,具有鼓勵、指導、監督和保障機制。

2.3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康復護理的先導,要啟發誘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介紹出院后康復護理的重要性,介紹社區康復和家庭康復護理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參與家庭康復護理的信心。

2.4 出院后護理

2.4.1 主動幫助患者聯系其居住地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解該中心所具備的康復條件,介紹患者目前康復中仍存在的問題,提供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計劃,和社區醫護人員協作,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康復。

篇(5)

1.治療方法

術前完善檢查,經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后,即與家屬談話,簽署治療同意書,行ADIM(阿霉素、達卡巴嗪、異環磷酰胺、美司鈉)方案化療2周期后,對照組行瘤段切除人工假體置換術3例、異體骨植骨術15例,干預組行瘤段切除人工假體置換術4例、異體骨植骨術14例。術后行繼續化療4~6周期,方案同術前。

2.護理

2.1常規康復護理

根據患者心理狀態、化療及手術不同時期給予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化療護理、術前術后護理、肢體功能鍛煉。

1)心理護理:惡性骨腫瘤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疾病,病程長,預后差,60%~70%的患者都會對自己所患腫瘤的性質有一定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需要根據患者不同心理特點,進行心理疏導,穩定患者情緒,創造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爭取家屬、親友、同事的配合,消除患者的顧慮,增強患者的求生欲望和對治療的信心。

2)化療護理:評估了解患者的情況,合理選擇化療通路,全面進行化療知識宣教,觀察化療副反應并積極進行預防和處理,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化療。明確患者肝腎功能及骨髓造血功能,觀察患者有無潛在感染病灶和淋巴結、肝脾腫大等,以作為確定能否化療及其觀察化療反應的依據

3)術前康復護理:提前戒煙戒酒,行深呼吸及咳嗽訓練,教會患者床上使用便器;指導患者患肢活動,防止病理性骨折的發生;協助完善術前檢查及完成各項術前準備。

4)術后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肢體血液循環及感覺運動功能、引流液的情況等;保持傷口敷料整潔干燥,保持引流管固定通暢;保證患者的營養與水分的攝入;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5)術后康復鍛煉:根據患者病變部位,指導患肢功能鍛煉方法。手術后1~5天:被動活動,每2小時按摩10分鐘,協助關節屈伸活動;主動訓練,足的背伸和跖屈,每隔1小時10下,每個動作持續10秒;該階段鍛煉的主要目的是牽拉攣縮組織,避免粘連,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栓塞。手術后5~14天:可在保護下進行抱大腿上提屈膝活動、側身患肢在上做無重力屈伸膝關節動作、仰臥于床邊患肢小腿懸于床沿下、健側足與小腿壓于患側足上做向下悠壓動作、上樓梯以及雙拐下地行走等主動活動,該階段鍛煉的主要目的是恢復關節功能,加強肌肉力量。手術后15天~2月:逐漸負重行走,可進行無輔助平路練習行走、上下樓梯練習等功能鍛煉;拆線后進行用力推拿按摩瘢痕部位,使瘢痕軟化。該階段鍛煉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肌肉力量,增加患者平衡能力,逐漸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6)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進行出院指導,包括繼續功能鍛煉的方法、定期復查及門診隨訪、按時返院繼續化療等。

2.2全程康復護理干預組在給予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在整個住院過程中,實施全程康復護理干預。

1)術前康復護理注重前瞻和取得患者配合:自患者入院起,即充分告知術后康復鍛煉的目的和意義,根據患者病變部位,指導并教會患者術后不同時期功能鍛煉方法。責任護士每日2次檢查患者掌握情況,對沒有完全掌握者繼續進行指導直至病員完全掌握,并督促病員練習。

2)術后康復護理注重早期、個體化、實效:將患者術后功能鍛煉時間前移,自患者術后全麻清醒或持續硬膜外麻醉肢體感覺、運動功能恢復,即進行肢體被動活動、足的背伸和跖屈以及踝關節旋轉活動,以盡早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牽拉攣縮組織避免粘連。與主管醫生討論,了解患者術后康復鍛煉特殊要求,必要時調整康復鍛煉計劃。責任護士每日上午、下午、術前3次督促指導病員進行康復鍛煉,術后疼痛者給予充分鎮痛,保證病員按要求完成鍛煉。

3)出院后的延續康復護理:病區成立延續康復小組,小組成員為三級醫師和經驗豐富、專業知識扎實的專業護士。通過電話或QQ每周一次進行隨訪,了解患者康復鍛煉進展、進行肢體功能評估,并根據患者情況指導繼續康復鍛煉。

3.評估工具

本研究結合下肢惡性骨腫瘤手術病員的實際康復需求,采用2.0版本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礙評分問卷調查表的部分項目評定患者下肢功能,能客觀的反映病員術前術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生活狀況。

4.統計方法

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應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Sig<0.01為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組與對照組肢體功能(采用2.0版本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礙評分問卷調查部分項目評定,分值越高表明肢體功能越差)在腿痛程度、個人生活料理情況、行走狀況、坐立狀況、站立狀況、睡眠狀況六個項目評估總分相比較,干預組與對照組在術后1周、2周、1月總體優于對照組(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肢體功能在術前、術后1周、術后2周、術后1月相比較(P<0.01),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6)

由于腦卒中患者的恢復是艱苦而漫長的過程,僅僅局限于醫院內的康復治療遠不能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這時,患者在出院后的繼續康復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這種延續性的專業康復護理指導已經逐漸被認為是醫學康復護理發展的趨勢[1]。本研究中將延續的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患者,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減少患者焦慮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住院的腦卒中患者86例,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治療組患者在出院后繼續予以在醫院相同的康復護理方案,定期隨訪患者的腦功能、藥物療效、心理及飲食等情況;對照組在出院時予以護理指導,出院后不進行任何干預隨訪,治療組患者年齡37~76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8.8±3.1)歲,有男性30例,女性1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5~77歲,患者平均年齡為(57.3±3.5)歲,有男性33例,女性10例。治療組與治療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治療組患者在出院后由專業護士對患者及家屬在藥物、飲食、疾病管理以及心理等方面進行指導建議,其中包括(1)藥物指導,即指導患者及家屬熟悉所用藥物的名稱、使用劑量以及不良反應等,保證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基礎疾病的良好控制是腦功能恢復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手段就是規律合理的藥物治療,包括降糖、降壓、降脂等藥物;(2)飲食指導,即指導家屬為患者根據其病情恢復狀態、基礎疾病、飲食習慣以及家庭經濟能力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腦卒中患者大部分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因此患者的飲食須嚴格遵循科學飲食,制定過程中著重注意控制總攝入熱量;減少脂肪尤其是動物脂肪的攝入;控制鹽攝入量;適當提高粗糧的攝入比例;戒除不良嗜好;(3)病情識別與管理,指導家屬正確識別患者病情惡化的癥狀以及緊急應對策略;(4)康復鍛煉指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對其鍛煉方式、時間、強度以及輔助器具等進行指導,隨著患者的恢復情況的改變,定期對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出院后,由于沒有醫護人員的全程監護及指導,因此要對家屬進行康復技能的訓練。具體包括在床上正確擺放患者、床上活動,活動關節,進而實現下床活動、平衡訓練、步行訓練、吞咽訓練、語言訓練等,有條件患者可以適當增加物理治療、理療,或輔助器具;(5)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在經歷了長期的病痛折磨后,心理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出現信心缺失、多疑、抑郁,甚至恐懼等心理問題,幫助患者家屬了解簡單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患者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能夠及時發現并予以干預,必要時咨詢專業心理醫生。同時解釋患者關于腦卒中后遺癥的諸多疑慮;鼓勵患者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消除患者對于疾病的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耐心的向病人及其家屬告知患者疾病的基本情況,使患者在正確認識疾病的基礎上進一步樹立起戰勝疾病和康復的信心。通過冥想等方式讓患者相信自己可以康復并回到發病前的生活狀態。(6)胃管及尿管的護理:有些病人吞咽障礙或排泄障礙長期留置管道,帶管出院;指導患者家屬定時鼻飼流質,2-3h一次,鼻飼前抽吸胃內容物以確定胃管是否在胃內;鼻飼時若有阻力不可硬沖,免得損傷胃壁;定時開管,每隔3小時定時開管,以此鍛煉患者的膀胱收縮功能,每日清潔尿道口,每周更換抗反流引流袋。對照組在出院時予以常規護理指導,出院后不進行任何延續性護理。

1.3 評價指標

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均予以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生活質量指數評定量表(QOL)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用SPSS 16.0 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涉及到的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比較分析,以p

2 結果

治療組患者半年內未出現腦卒中復發病例,對照組中復發5例,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腦卒中治療方法的不斷豐富,該病的病死率已較前降低,但依然不能消除其造成的嚴重的后遺癥,也成為了影響大多數患者生活質量的原因。具有關研究顯示,大約70%左右的腦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超過10%的患者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影響,以致生活不能自理,該部分患者不僅生活質量不能保證,同時也為其家庭及社會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在腦卒中患者恢復期間的康復治療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最大程度恢復其腦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3]。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過后的最主要目標是最大程度恢復患者的腦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由于醫療條件限制,大部分患者在康復階段并不能一直在醫院接受專業的康復訓練及治療,這就要求患者在出院后繼續康復訓練[3]。但是由于家屬及患者對于科學專業的康復知識的缺乏,出院后的康復訓練并不能系統進行,從而導致康復效果達不到理想效果,造成不同同程度后遺癥的遺留,影響患者社會功能,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并且有較高的腦卒中復發率[4]。

篇(7)

1.1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使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兩方面,一般資料及專業技能需求。一般資料包括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及醫院級別等條目。專業技能需求設置了為4個方面,25個條目,主要為腦卒中偏癱康復護理的相關知識,包括言語康復及吞咽障礙的康復(7個);物理療法(6個);認知障礙的康復(6個)及康復評定(6個)。每個條目均為單項選擇題,選項分別為非常需求、需求、一般、不需求,分別計4、3、2、1分,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需求越高。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114份,剔除信息不全的問卷,共收集到有效問卷100份。

1.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單因素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對象共100名,年齡24~25歲,平均年齡(26.85±7.13);其中護師及其以上職稱43名,護士57名;本科及其以上學歷32名,大專或中專68名;平均從事神經內科的工作年限為(4.13±2.08)年。

2.2護理人員繼續教育需求情況

本次調查所得護理人員對專業技能需求總得分為(65.87±12.31)分,其中言語康復及吞咽障礙的康復方向為(21.35±7.68)分;物理療法方向(11.67±6.35)分;認知障礙的康復(18.76±6.84)分及康復評定方向(14.06±5.19)分。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群對腦卒中偏癱康復護理的相關知識的續教育需求較大,尤其在言語康復及吞咽障礙的康復方向和認知障礙的康復方向。

2.3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繼續教育需求情況相關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除醫院級別外,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等其余因素不同情況的對繼續教育需求存在影響,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越小、職稱和學歷越低、工作年限越短者對繼續教育的需求度越高。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是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對繼續教育需求的獨立影響因素。

3討論

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的病情通常較危重,疾病專科性強,因此護理工作的專業性要求較高。但護士在醫學院校所接受的神經內科知識畢竟有限,臨床上迫切需要加強護士特別是新護士的繼續教育,以培養一支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良好的護理技能的護理團隊。由于偏癱病人生活無法自理,對偏癱病人的護理專業性更強。有研究稱通過配備有經驗的護士協助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陷狀況,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生存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可見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對病人的康復有著積極的意義。有研究顯示大部分醫護人員對現有神經內科護理質量均不滿意,尤其是護士的滿意度更低,而且有相當的醫護人員對神經內科護士能否敏銳預見、觀察與處理患者病情變化并勝任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持懷疑態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對繼續教育的需求較高。同時可見,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等因素均會影響護理人員對繼續教育的需求,年齡越小、職稱和學歷越低、工作年限越少的護理人員對繼續教育的需求越大。這可能與這些人員臨床工作年限短,為偏癱患者提供的康復護理較少及康復護理相關知識缺乏有一定關系,簡單的說就是缺乏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а√天堂中文在线资源bt在线| 国产熟人av一二三区|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成年女人免费v片|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 久久av无码αv高潮αv喷吹|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 久久午夜羞羞影院免费观看|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精品|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肉体裸交137日本大胆摄影| 国产大片内射1区2区| 成熟丰满熟妇xxxxx|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野花社区在线视频最新|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强圩电影|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 风流老太婆bbb有毛|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荫道bbwbbb高潮潮喷| 99精品偷自拍|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女女女女bbbbbb毛片在线|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欧美交换配乱吟粗大25p| 国产精品国产对白熟妇|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