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財務造假對企業的影響

財務造假對企業的影響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25 09:40: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造假對企業的影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財務造假對企業的影響

篇(1)

關鍵詞:農業企業;財務造假;資源配置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有很多以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等為基礎的農業企業。農業企業的發展情況的好壞影響著我國未來的經濟走勢。當前我國農業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創新能力較弱等特點,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農業生產的不一般性,從源頭上限定了農業企業不同于其他一般企業的會計特點。但自打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發生了許多起農業企業造假案,諸如銀廣夏、藍田、綠大地、萬福生科,給經濟社會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造假主體通過對公司財務狀況弄虛作假,謀取私利,嚴重擾亂了經濟社會秩序。針對這樣一個現狀,處理好農業企業造假問題就顯得刻不容緩起來。

一、農業企業財務造假案頻發的原因

(一)造假容易,并且具有隱蔽性。農業企業造假容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業企業存貨及盤點的特殊性。進行存貨盤點能夠掌握企業真實的資產狀況,而對于農業企業進行準確的存貨盤點似乎更難。農業企業的存貨一般是生物資產,生物資產核查清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為它有很大的調整范圍。給你一片海域,你很難算清楚究竟有多少海參;給你一個花圃,你也弄不清是按著多大的行距種了多少朵花;給你一個池塘,你很難去數清有多少條魚。農業企業的的庫存盤點常常需要相關專家的幫忙才能進行,但即使這樣也不能得到十分準確的結果,所以一般會取一個評估的約值,這樣就存在了一個造假的漏洞,使造假者有可乘之機。

(二)造假成本低,獲利高。造假成本遠遠小于其所獲得的造假利潤是促使農業企業不斷進行財務造假的另一個動因,這里所說的成本主要包括經濟成本和法律成本兩個方面。經濟成本主要是通過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支農政策體現的。我國十分重視農業企業的發展,農業企業各種稅的征收率都很低,甚至存在免稅的情況,使得農業企業的造假成本微乎其微。法律成本是指法律對造假行為的震懾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現階段我國相關法律還不完善,違規處罰和監管力度不足,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

(三)農業企業生存壓力大。農業產業靠天吃飯的不穩定性導致農業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而且農業產業具有強周期性,生長期較長,投資回報期也較長,農業企業的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市場情況一旦有變,農業企業就很有可能產生巨大損失,長期保持穩定的盈利水平對農業企業來說是十分困難的。整個農業行業的低收益、少利潤不斷促使農業企業造假案頻頻發生。

二、農業企業財務造假的危害

(一)對造假主體的危害。財務造假行為一旦曝光,造假主體會受到嚴厲處罰,可能會面臨經濟上和法律上的雙重處罰。公司高管等造假人員會受到民事處罰和刑事處罰,甚至可能鋃鐺入獄;會計師事務所等參與造假的中介機構也會受到處罰,甚至無法經營,而且使整個行業都面臨誠信危機,嚴重影響行業發展。

(二)對投資者的危害。財務造假使投資者承受巨大損失,打擊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農業企業屢次爆出黑天鵝事件,使廣大投資者對農業上市公司敬而遠之。農業企業造假一般最直接損害的是投資者們的利益,尤其是千千萬萬的小股民,此外還有一些機構投資者等遭受巨大損失。

(三)對市場經濟的危害。財務造假影響了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使市場合理分配資源的作用不能夠很好的發揮出來。我們都知道市場資源優化配置是以真實財務信息為前提的,而財務造假行為提供了不真實的財務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們掌握了錯誤的會計信息,做出錯誤判斷,誤導整個市場,嚴重影響了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甚至會導致資源的逆向配置。

三、農業企業財務造假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繼續加大對農業企業的支持力度。因為農業企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且農業企業在生存過程中較之其他企業具有更大的壓力,我國對農業企業一直有政策上的偏向性。但我們還需要繼續給予農業企業特殊優惠,加大對農業企業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科技支持,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業企業的發展。

(二)完善會計準則。會計準則是指導企業進行會計工作的工具,要不斷完善會計準則,力求理論聯系實際,規范詳細、可操作性強。嚴謹周密的會計準則是減少農業企業財務造假不可或缺的一項措施。2007年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使會計政策、方法更具有了靈活性。但是,會計準則的制訂并沒有就此告終,還必須保持更新,制度不要晚于問題,要有預見性和有駕馭經濟發展的能力,從根本上減少企業操縱利潤的空間,增強會計信息透明度,降低農業企業財務造假的可能。

(三)加大對財務造假行為的懲處力度。加大對財務造假主體的懲罰力度,使違規成本大大提升,這樣企業領導者在權衡利益與成本時,就會有所忌憚,從而到達減少財務造假的目的。當務之急是加快建立民事賠償規則,對進行財務造假的企業和參與造假的中介機構要處以嚴峻的處罰,因為只有當財務造假的代價過于昂貴時,財務造假者們才會投鼠忌器,不敢輕易進行造假,從而達到減少財務造假的目的。

(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完善公司的治理機構,改變一股獨大的現狀。目前農業上市公司中董事會成員用腳投票的現象比較普遍,監督作用沒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多元化的持股方式以及提高中小股東出席股東大會的積極性會起到限制控股大股東的表決權的作用,從而發揮出股東大會的職能。繼續完善獨立董事制度,他們必須獨立,直接對廣大投資者負責。而且獨立董事必須熟練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監督會計方面的工作,防止虛假財務信息的產生。同時要特別注意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問題,保證這一點才能夠切實落實內部控制制度,達到監督財務造假的目的。

(五)規范中介機構,強化外部監督。中介服務機構是市場經濟自然發展的結果,中介機構使市場能夠健康并且秩序井然的運行。但是,中介服務機構作為營利性組織,很容易和客戶互相勾結,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中介機構本應該發揮其外部監督作用,但大量的經濟現實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中介機構在農業企業財務造假中充當了幫兇的角色。當農業企業上市的時候,會計師事務所、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處于同一利益鏈中,他們最重要的責任是保證發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實和可靠。但也恰恰是因為與發行人利益的綁定,面對利益的誘惑,這些中介機構就會忽視企業粉飾會計報表和進行財務造假的行為,甚至為企業的舞弊行為出謀劃策,使財務造假更為隱蔽。因此,為了防范農業企業財務造假,規范中介機構迫在眉睫。

總之,農業企業財務造假問題是一個需要十分重視的問題。我們要針對農業企業的特點,仔細分析農業企業財務造假高發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研究相關對策。這樣才能使農業企業財務造假問題能夠很好地得到解決。農業是我國的重中之重,處理好農業企業問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丁茜菡.農業企業財務舞弊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 ,2013,63(5):11~16.

篇(2)

【關鍵詞】 博弈論 上市公司 財務造假 防范 治理

一、相關文獻回顧

國外對財務報告造假防范與治理進行了持續而深入的研究。美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證券市場大崩盤以后的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1977年,美國制定了《反國外賄賂法》。1985年成立了全美反財務報告舞弊委員會(Treadway委員會),Treadway委員會在其劃時代的《1987報告》中提出了企業反舞弊四層次機制理論,即應建立高層的管理理念、業務經營過程的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外部獨立審計四道防線來防止企業舞弊。1994年,由Treadway委員會贊助成立的COSO委員會在其提交的《內部控制:一個整體框架》中,論述了內部控制對可信的財務報告的作用。1999年,COSO提交了《舞弊性財務報告:1987—1997》,對十年內的虛假財務報告進行了總結與回顧。1999年,藍帶委員會(Blue Ribbon Committee)提交的《藍帶委員會關于提高審計委員會效果的報告和建議》,標志著美國在尋求對付財務造假的對策時,重心已經開始轉向公司治理結構。在安然、世通等案件后,美國國會于2002年通過了對資本市場影響重大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簡稱SOX法案),這是美國公司法和證券法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相比國外而言,目前國內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兩大缺陷:一是對財務報告造假防范與治理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與美國相對應的強勢研究機構;二是研究的理論高度不夠,未能提供一個邏輯一貫的財務報告造假治理的分析框架,使得提出的治理方法缺乏系統性和有效性。

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博弈分析

1、基本假設

假設1:證監會的目標是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進行監管;理性假設,假設證監會和上市公司都是理性人,上市公司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假設2:在上市公司財務行為博弈中,參與雙方為證監會和上市公司,各有兩種戰略選擇:監管與不監管,造假與不造假。兩者之間存在著混合納什均衡,上市公司對證監會的監管方式是可以預測的。

假設3:假定上市公司為風險麻木者,監管的邊際收入大于邊際成本,證監會和上市公司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

假設4:證監會和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行為具有可測性,對所獲得的收益是能估計的。

假設5:本模型只考慮現行制度下的公司監管情況,并排除了上市公司利用造假收益賄賂政府人員等特殊情況。

2、博弈模型的建立

上市公司對于財務報告可以采取兩種行為:“財務造假”和“財務不造假”,證監會也有兩種可選擇的策略:“監管發現上市公司造假”和“不監管上市公司造假”。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進行財務造假,證監會以q的概率進行監管。上市公司的正常收入為R,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造假所獲得的額外收益為f,政府監管所產生的監管成本為C,上市公司造假被政府發現所處罰的成本為B,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所產生的道德成本為M,上市公司造假帶來的社會損失為S。可以建立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模型如表1所示。

3、博弈模型的求解

對支付矩陣進行分析可知,該博弈過程不存在純策略的納什均衡,現從定義出發求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進行財務造假,則不造假的概率為1-p。假定證監會以q的概率進行監管,則不監管的概率為1-q。

企業的期望盈利函數為:

U0=p[q(R+f-B-M)+(1-q)·(R+f-M)]+(1-p)·[(qR+(1-q)R)]

=-qpB+pf-pM+R(1)

企業目標是實現期望盈利最大化,對(1)式求導得:

■=-qB+f-M

令其為零,得:q=■

證監會的期望盈利函數為:

U0=q[p(B-C)+(1-p)·(-C)]+(1-q)[p(-S)+(1-p)×0](2)

證監會實現利益最大化,對(2)式求導得:

■=pB-C+pS,令其為零,得:p=■

4、博弈模型的結論

對于證監會來說,如果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概率小于■,即p■,證監會的最優選擇是進行監管;如果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概率等于■,即若p=■,證監會的最優選擇是進行監管或者不監管。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證監會監管的概率小于■,即 q■,上市公司的最優選擇是不造假;如果證監會監管的概率等于■,即q=■,上市公司的最優選擇是造假或者不造假。

5、博弈結論分析

對上市公司而言,對p進行分析可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概率與證監會的檢查成本成正比,當證監會不容易進行檢查(比如檢查成本很高)時,上市公司多傾向于財務造假排污;上市公司的造假概率與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加大、或者道德成本增加時,上市公司傾向于減少財務造假。

對證監會而言,對q進行分析可知,證監會監管概率與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收益成正比,即財務造假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傾向大于財務造假,則證監會更傾向于監管;證監會監管概率與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處罰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上市公司造假后所受處罰越重、道德成本越高,上市公司越不敢造假,證監會也就可以相應降低監管力度。

該博弈的納什均衡為:p?鄢

三、財務報告造假防范與治理的政策建議

根據企業造假博弈理論和中國特殊的制度背景,為更加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發生,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減少誘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造假的壓力因素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造假的壓力因素主要來源于監管政策的制度規定。減少壓力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樹立市場化的監管理念。就上市發行政策而言,現行監管政策傾向于搞活大中型國有企業,為國企脫困服務,仍然存在類似審批制下的財務報告造假動機,監管機構應繼續推進上市政策的市場化改革,將準市場化的核準制逐步轉為完全市場化的注冊制。第二,改進財務指標監管體系。例如配股政策應該由單一的以凈資產收益率是否達到要求作為能否配股的依據轉向采用一個綜合財務指標監管體系。第三,監管機構應端正自己的監管角色。應該縮小審批權力,擴大監督權力。

2、消除誘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造假的機會因素

消除誘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造假的機會因素是防范與治理財務造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改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一是優化股權結構。如何進行股權結構優化進而尋求國有股的有效退出機制,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當前資本市場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股權分置改革就是一個重要的嘗試。二是合理安排董事會結構。董事會被認為是一種引入市場機制的制度,被稱為公司的一組契約的最高內部監督者,同時也是治理財務報告造假時可以依靠的中堅力量。董事會的公平與效率主要取決于董事會的結構:獨立董事所占比例和審計委員會。三是確保監事會的獨立性。立法上確保監事會的獨立性是完善我國監事會制度的關鍵,而保持監事會的獨立性與監事會的人員構成、任職資格、議事機制等密切相關。

第二,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機制。一是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對財務報告造假的處罰力度。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沒有舉證責任倒置制度,民法通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忽視了財務報告造假的特殊性,不利于廣大中小投資者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是完善會計準則,為財務報告造假的判定提供更為科學的標準。三是完善現有的造假審計準則,加強注冊會計師發現造假的作用。四是加強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防止財務報告造假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五是建立以財務報告造假特征指標為重點的資本市場監控制度。

第三,提高財務造假的社會道德成本,同時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模型結論表明,隨著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社會道德成本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可能性也將降低。政府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等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在企業界內部形成企業主和公司管理層誠信經營、誠信財務的良好社會風氣,對財務造假的企業主、管理人員形成強大的社會道德壓力,使其在業界難以立足,無法發展,以此促使企業主、管理人員減少財務造假。同時,企業主和管理層的道德因素在上市公司造假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健全職業道德體系,應在建立職業道德規范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對企業主、管理層、會計師遵守職業道德情況的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進行相應的表彰或懲罰。可以將獎懲機制與會計師職業道德要求認及個人利益結合起來,體現義利統一的原則,使職業道德具有某種強制性,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財務造假事件的減少。

第四,健全相關索賠機制。模型結論表明,財務造假收益越高,上市公司發生財務造假的可能性越大。證監會應通過健全相關索賠機制,對發現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進行索賠,比如鼓勵和支持廣大股民或投資者獲得合理賠償,降低股民或投資者的索賠成本和難度,使公司通過財務造假獲得的既得收益吐出來,減少財務造假的經濟收益,以降低財務造假的可能性。

3、去除誘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造假的借口因素

財務報告造假壓力來自于公司經營的特質,盈利的目的是其稟賦,機會是公司治理機制的不完善,借口是不完善的制度“創造”的造假機會,甚至是造假的根源所在。去除誘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造假的借口因素的主要措施為:第一,樹立行風,強調誠信是財務報告的立身之本。第二,培植非正式制度。中國財務報告的正式制度基本完成了“市場經濟化”,但諸如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等非正式制度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實現“市場經濟化”,實現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有機協調關系重大。

【參考文獻】

[1] 吳革: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防范與治理[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0(2).

[2] 程春暉:博弈論與財務報告研究[J].會計之友,1998(6).

[3] 劉一天、張大為:基于博弈論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造假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5(5).

篇(3)

 

[論文摘要]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造假事件依然時有發生,對于財務造假的治理首先得探明原因,其次要看清其手段,然后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對策。本文就財務造假的原因和手段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減少或遏制造假的一些建議和方法。 

我國股票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動了國企改革、加速了gdp的增長。但是,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時有發生,使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給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增添了一道厚厚的屏障。下面,筆者就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防范措施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上市公司財務虛假的原因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之所以時有發生,主要有如下原因: 

1.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健全,是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原因之一。在我國現有的近2000家上市公司中,改制上市的公司占了相當比重,但凡改制上市公司,都有一個“連體企業”——上市公司的主要關聯方:第一大股東(母公司)。在這種狀況下,上市公司大股東為了實現自己的某些目的,授意并操縱上市公司造假。 

2.非法投機機構利誘上市公司的關鍵管理人員造假以實現自己謀取暴利的目的。在1998年、1999年度,由于股市行情火暴,吸引了大批資金參與股票炒作,一些大資金為了謀取暴利,聯合上市公司的關鍵管理人員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欺騙中小投資者,2001年前后發生的財務造假大多始于那兩年。在2006年和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同樣催生了一些財務虛假的上市公司。 

3.實施上市公司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管理不規范。會計師事務所是會計報表質量的重要把關者,他們在審計中的不客觀必然導致虛假報告的增加。事實上,由于事務所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得事務所有意無意的放縱上市公司,讓上市公司購買會計政策的行為屢屢得逞,虛假報告的出現就成為必然。 

4.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不夠完善為財務造假留下了空間。2007年頒布并實施的新會計準則在規定的完整性和謹慎性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造成上市公司部分業務出現制度真空或者出現利潤操作空間,為造假者制造了寬松的環境。另外,相關法律對財務造假者的懲罰不重、執法不嚴,導致造假成本極低,也是財務造假的重要原因。 

二、上市公司財務虛假的主要手段 

1.虛增利潤,隱瞞虧損,這是盈利能力差的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造假行手段。績差上市公司虛增利潤,其目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為了達到證券法規定的再籌資條件;為了保持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和上市公司的身份,使公司股票不至于被st或暫停上市;為了配合股票投機機構炒作本公司的股票等。為了實現利潤虛增,公司常用的做法有:公司財務各崗位協調一致,編制虛假銷售憑證,虛增收入;利用關聯企業或友好企業,通過互相開銷售發票的方式虛增利潤;對于折舊、利息等不計提或少計提;對企業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視而不見;利用會計準則的缺陷進行利潤操縱等。 

2.調節利潤,這是業績較好但不穩定的公司最主要的造假行為。均衡利潤是一種常見的會計造假,進行該類造假的上市公司一般是基于以下目的:為了保持良好的公司形象,使企業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呈穩步增長的態勢,以穩定股價或刺激股價上漲;為了避免因某一年度利潤驟降而使該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低于證券法或證監會規定的籌資條件。上市公司在調節利潤時,常用的方法有:提前或推遲確認收入;提前或延后確認費用;設置秘密準備等。 

3.不謹慎使用資產,變相侵吞中小股東資產,侵犯中小股東利益。這種造假行為一般是在大股東的操縱下進行的,其目的是以上市公司為工具獲取低成本資金,其常見的做法有:在不考慮是否能收回的情況下向大股東提供資金,最終導致公司資金流失,留下虧損隱患;以不公允的價格進行交易,往往是一方面通過從大股東處高價購進原料,另一方面向大股東低價銷售產品或其他資產;通過引誘中小投資者配股而自己卻放棄配股的方式從中小投資者處獲取資金,然后又用該資金對所有投資者進行分配等。 

三、上市公司財務虛假的治理 

對于上述財務造假行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治理: 

1.完善上市機制,減少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凈化會計環境 

針對改制上市存在的缺點,應盡量的實行整體上市,這一方面可以避免“一股獨大”和股權分置問題,從而減少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減少關聯企業、減少人為操縱會計信息的空間;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一般部分整體狀況較差的公司被阻攔在股票市場之外,以減少會計造假的潛在可能性,從而凈化會計環境。 

2.完善法規制度,加強報表唯一性管理。前面文中提到利用準則漏洞進行利潤調節,有鑒于此,應該逐步完善現行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減少財務造假的空間。另外,有些公司因為不同的目的而提供不同的報表:對稅務提交利潤虛減后的報表;對社會公眾提供利潤虛高后的報表。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加強報表惟一性管理:公司報表生成后,提交給一個專門的管理部門,以后所有需要該公司報表的主體都只能從該部門獲得報表,從而避免一個企業對不同的對象、基于不同的目的而提交不同的報表,以減少企業財務造假的動機。 

3.提高造假成本,嚴格執行會計法。《公司法》、《刑法》、《會計法》等法律和規范都規定了對虛假財務報告的處置辦法,如了對個人和單位的行政處分、黨紀處分、經濟處罰、刑事裁判等。筆者認為,對于嚴重的財務造假應該加大刑事處罰力度,并且在處罰上要嚴格執法,加大查處力度,增加造假者的成本,使造假者覺得不合算、風險大,從利益上遏制住財務造假的蔓延。 

4.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年檢、繼續教育等形式進行;同時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進行再監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進行抽查,以更好地督促注冊會計師嚴格按獨立審計準則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執業。 

參考文獻: 

[1]黃清河黃俊婷:企業虛假財務報告的成因分析及防范對策.中國審計,2003 

[2]何英姿:《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職場觀察,2006 

[3]汪易強:《探索新形式下會計信息失真治理的有效途徑》.黃山學院學報,2006 

[4]袁小勇:虛假財務報告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篇(4)

關鍵詞:IPO;財務報表粉飾;動因;手段;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2-0112-02

1 IPO財務報表粉飾的動因

1.1 內部因素

1.1.1 企業融資需要

企業決定上市,很大程度上是融資的需要,資本市場有更多的流動資金和資金來源。如果能夠順利上市,企業就能利用自有資本市場的這部分資金為自身的生產經營服務。同時,由于權益資本不同于負債,其本身沒有償還本金的壓力,并且究竟每年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企業自行決定,不同于負債融資定期固定的利息支付。而想要募集更多的資金,企業必須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反映到財務報表上,就是相關的財務指標要足夠高,能吸引投資者。這就促使企業在業績不佳時會采用粉飾手段“美化”財務報表。

1.1.2 原始股東利益驅使

在我國證券市場,公司在IPO時,普遍存在股票的抑價發行現象,這將為原始股東帶來巨大的收益。其原因在于,上市前,公司的主要成員持有絕大部分的股份,上市以后由于IPO抑價,他們的資產在一夕之間就能翻數倍,其中巨大的利益誘惑使得原始股東希望企業能上市。而在IPO以后,普遍存在新股業績變臉,原始股東慢慢減持企業的股份的現象。這使在上市時,為了原始股東的利益,企業存在粉飾財務數據的動機。

1.1.3 會計人員專業水平有限

企業的會計人員業務能力對財務報表的質量有著重大影響。因為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為原則導向,所有報表中部分項目需要會計人員對其計量方法做出會計選擇或對金額、數量進行會計估計。若會計人員不能做出準確判斷,或想鉆準則漏洞虛增資產、收入,就使得財務報表在編制過程中存在人為粉飾數據的風險。

1.2 外部因素

1.2.1 監管體系不健全

我國目前發行制度上尚有缺陷,而等待上市的企業多,造成等待發行的時間較長,從而給企業上市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每家企業上報的材料數量巨大,但是審批機關的人員數量有限,因此審批機關的工作量之大時間之緊顯而易見,這樣難免會有錯誤發生。加之近年來IPO財務造假手段越發地隱蔽高超,使得在短期內僅通過財務報表,并不能發現造假的線索。

同時,對于已經曝光的IPO造假的企業,法律對企業及企業的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備受社會質疑,對于相關中介機構的監督與處罰也顯得不到位。

1.2.2 相關規章制度對上市的要求

根據《證券法》的規定,在IPO情況下,企業必須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證監會2006年5月17日頒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也有相關要求,我國企業上市必須在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較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最近一期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對IPO情況下企業經營利潤或現金流的明確規定,迫使一些并不具備上市條件卻又積極謀求上市的企業在無法改善經營業績的情況下,可能會有鋌而走險進行違規操作動機。通過粉飾企業的財務報表,使其賬面數據達到法律法規中規定的數額,隱瞞公司的真實情況,期望蒙混過關。金融危機以后,由于向銀行貸款困難,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和創業板企業,又急需資金,所以希望通過上市股權融資籌集資本,但實際上又并未達到上市要求,因而就導致了最近兩年創業板企業由于IPO財務造假而頻頻成為媒體曝光的對象。

1.2.3 市場誠信缺失

市場經濟應以誠信為基礎,而近年我國資本市場卻爆出的從綠大地、江蘇三友、蘇州恒久、到景勝山河等數起案例,使人們開始懷疑市場的誠信度。這中間涉及到企業的不誠信,也涉及到上市過程中相關中介機構的不誠信。中介機構原本應該引導企業公允、充分、準確地反應企業的經營狀況,而現在卻有部分中介機構為了自身利益誘導企業財務造假或者直接出具不實報告,欺騙監管機構與投資者。若市場的先入者不能為市場樹立誠信的風氣,后入者必將會效仿,這將極大地危害市場的誠信體系。

2 IPO 過程中財務報表粉飾的手段實例解析

以近年來影響最大的綠大地IPO財務造假案為例,研究總結企業在IPO過程中可能使用的財務造假手段。云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2007年在深證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成功成為第一家國內綠化行業的上市企業。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立案稽查,發現公司存在多項違法違規行為。2012年3月15日,因檢察院抗訴,該案件被重新審理。基于對綠大地的財務造假案例的研究,可以將其造假手段與環節歸為以下幾點:

2.1 虛增資產

虛增收入是綠大地公司為了達到上市目的使用的主要財務造假手法,根據法院一審判決顯示,從2004年到2007年6月期間,綠大地公司累計虛增收入2.96億元,從2004年到2009年累計虛增資產3.37億元。上市之初,公司把原本價值低廉的苗木等存貨通過虛增手段使其價值擴大了4到5倍。此外綠大地還需增企業的固定資產,僅土地一項就使其資產虛增了900多萬。

2.2 關聯方交易

在審理綠大地的案件中,有關部門發現綠大地私刻各種企業與國家機關、金融機構的公章,簽訂陰陽合同,偽造與其他公司交易記錄,偽造近百張的銀行單據。更有甚者是綠大地控制了30多家關聯方公司,這些關聯方公司在綠大地上市前大量采購其苗木,使得綠大地在2004到2007年均實現收入與利潤上的明顯增長,實現了其虛報交易、虛增收入與利潤的目的。在綠大地成功上市以后,這些公司開始陸續退回其購買的苗木,其中在綠大地的主要銷售客戶中,有多家在上市后的三年里紛紛被吊銷營業執照,關門大吉。證監會開始調查綠大地以后,綠大地于2010年4月30日披露,2008年的苗木銷售退回為2348萬元,由此導致了凈利潤減少1153萬元。

2.3 與中介機構的串通

綠大地之所以能囂張的進行一系列的財務造假,有一重要原因就是綠大地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及上市以后得到了多方中介機構的“幫助”。這些中介機構是綠大地財務造假的重要一環。綠大地在上市前后的幾年中,均與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有勾結。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狀況并沒有實施相關的審計程序,只根據其提供的資料數據,就出具了審計報告。此外,在綠大地上市的過程中,還存在保薦機構對該項目簽字保薦人與審查保薦人不一致的情況,這使企業的問題就此被隱瞞了過去。因為中介機構的不負責任,使得綠大地通過財務造假手段順利上市。

上市以后的綠大地繼續采用欺騙手段進行財務造假。根據2010年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事務所對該企業多項資產、收入與成本的確認計量存在懷疑,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3 防范IPO 過程中財務報表粉飾的措施

根據以上對于可能導致企業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的內外因素的分析,相應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有效防止企業通過財務造假隱瞞真實情況,危害市場秩序。

3.1 加大監管力度,凈化市場環境

3.1.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由于市場經濟發展時間較短,目前正處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完善的階段,監管體系的不完善,監管處罰的力度不夠,相關的法律規章不夠健全。與此同時,企業造假手段的多樣,使得企業隱瞞的財務問題變得不容易被發現。監管部門應該總結近年財務造假事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使得問題都能從法律規章中找到解決辦法,有效規范企業行為,并通過合理的定罪量刑,使得各種違法行為都能得到相應的處罰。

3.1.2 嚴格執行審批程序

審批部門在核準審批的過程中應該更加的嚴格,詳細了解有關該擬上市企業的各種信息,評價企業的上市資格,對于可能發生財務造假的業務與數據保持警惕性,防范企業新的財務造假手段。對于在審批過程中發現有財務造假行為的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應該予以嚴厲的法律處罰,以此規范企業行為,維護證券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凈化市場環境,對廣大股民負責。

3.1.3 加強對中介機構監督體系的建設

加強對于相關證券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的監管,規范他們的行為,提升它們的社會責任感,幫助他們建立行業規章制度,提升行業的信譽度。對于這些機構 的違法行為應該加大處罰力度,使其能夠充分履行自身義務,同時也對整個行業起警示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良好的市場風氣,確保這些中介機構出具的各種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

3.2 加強公司治理,優化企業結構

3.2.1 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

對于企業而言,上市對其的影響有利有弊。如果致力于追求上市,其應該樹立正確的動機,規范其自身的經營管理,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努力提升業績,爭取達到上市所要求的標準。很多情況下企業管理層之所以能造假成功,是因為公司缺乏制約監管其行為決策的內部控制部門。因而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應該建立相關的部門機構,完善公司章程,使得公司內部的監管機制能有效防止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3.2.2 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

上市不是企業唯一獲取資金的途徑,如果企業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募集到資金,如借貸等,企業則可以不必急于上市。公開募股籌集的資金屬于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相比其不具有稅收擋板作用,不能幫助企業減稅,因而其成本高于債務融資的成本。并且,債務資本有財務杠桿的作用,因而相比之下債務融資在這兩方面更優于權益資本。就目前我國企業的情況來看,債務融資比例遠遠小于歐美等國企業,我國公司更傾向于增發股票的權益融資方式,所以企業在融資時應該考慮各種因素權衡利弊,來決定選擇哪種途徑,而不是片面地認為權益融資優于債務融資。

3.2.3 提升管理層與財務人員素質

管理層作為股東會決策的執行者,應該明確自身的權力與義務,他們的素質直接決定了企業對于相關政策的執行程度,決定了企業是否有違規操作。而公司財務人員的素質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因此企業應該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后續教育,不定期進行績效評估,促進企業員工道德素質及業務水平的提升。財務人員也應該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認真學習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行業規章制度與國家的相關法律,提高自身的判斷力,深入理解相關政策,對于各項會計估計采用合理的估計方法,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高質量。

3.3 相關中介機構規范執業行為

對于企業上市涉及的相關中介機構,應該各司其職,遵守職業道德,注意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加強對于員工的教育和管理,提升員工的執業水平和責任心,遵守國家的各項規章制度,只有這樣在幫助企業上市時,才能起到正面引導企業的作用,在社會公眾面前樹立良好的信譽與形象,同時也維護了整個行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和誠信度。相關機構在幫助企業上市的過程中,若發現擬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或公司經營管理存在重大漏洞,而公司企圖蒙混過關的,應該予以制止,要求企業立即改正,并幫助企業制訂改正計劃,監督企業完成,確保企業提供的各項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公允性。

參考文獻

[1]劉慧翮. 我國IPO公司利潤操縱成因與對策[J].經濟師,2005,(5).

篇(5)

關鍵詞:會計信息;造假;分析;治理

一、對會計信息造假的分析

(一)會計信息造假的現狀

會計信息的質量就是指信息是否能全面、及時地反映其主體的經營活動情況和財務狀況,其本質屬性就是真實性。目前,我國的某些公司或單位普遍存在著會計信息造假的現象,這一問題直接影響了國家的財政稅收,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阻礙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據2007年國家財政部的第十三號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顯示,我國部分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有待規范,少數企業甚至存在嚴重的會計信息造假行為。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服務過程中也存在程序不到位、收集證據不充分甚至信息造假等問題,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虛增利潤、避免連續虧損,問題十分嚴重。

(二)會計信息造假的原因

1.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不高

(1)專業素質不高。會計人員是會計活動的主體,因為存在著一些客觀的不確定因素,時常會需要會計人員對相關資料進行估計、判斷、推理、審核,完成這些過程都需要依靠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然而,一些會計人員由于自身專業素質不高,又不注重學習,導致對資料的認識分析水平局限,甚至理解偏差、運用錯誤等,最終往往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甚至為了完成任務而造假。

(2)職業道德欠缺。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經手的產品,其真實性取決于會計人員的操作。對于職業道德觀念薄弱的會計人員來說,在會計信息的采集、評估、審核過程中,會受到一些主觀或者客觀因素的影響,會在自己的利益驅使或他人的壓力之下進行一些失真的操作,最終導致會計信息造假的發生。

2.利益驅使

(1)個人造假。所謂個人造假,就是個人利用自身職務之便來獲取非法利益。某些會計人員會趁工作之便利用會計操作技巧來造假,以獲得自身利益。而企業或部門的管理者為了業績的考核,對會計數據的真實與否不聞不問,甚至弄虛作假、篡改或偽造利潤、產值等指標,來體現其業績,以期達到保位、晉升的目的。

(2)企業造假。一些企業常采用偷稅、漏稅、逃稅等方法來達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企業的管理者為了增加業績,常常會指使會計人員造假,采用賬外設賬、賬外經營等非法手段,或是利用制度漏洞進行操作,明著說是避稅,其實就是逃稅,從而減少賦稅。

3.制度的不完善

(1)會計自身準則的限制性。會計信息工作所涉及的內容時常需要會計人員憑借個人主觀來進行判斷,而范圍寬廣的選擇性的會計政策,則為造假者提供了方便條件,讓其可以選擇有利于其利益目的的會計政策。

(2)市場經濟體制。無序化的資本市場經濟是會計信息造假的根源,在資本市場經濟中,具有趨利性的資本的信息極度的不均衡。而現代企業管理的特征是股份制,這樣就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了,使參股人員無法詳盡了解真實的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使會計信息的造假有了可趁之機。

(3)約束與監督不力。監督力度不夠,導致會計信息疏于約束,造假泛濫。從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單位內部的會計信息監督機制不完善,或是執行力度不夠,由于小集團利益的驅動,使得監督機制難以真正落到實處,造成規章制度形同虛設。此外,國家的一些有關職能部門多存在走過場的現象,名目雖多卻流于形式,并未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4)法律、制度的欠缺。由于法律與制度的一些缺陷,使得會計信息的造假者能夠投機取巧而逃避法律的制裁。長期以來,承擔會計信息質量責任的往往是該單位的負責人、財務部門負責人、統計部門負責人及其他部門負責人、會計人員、統計人員等等,涉及部門、涉及人員眾多,到頭來便成了無人負責的局面,甚至造成無辜人員替罪受罰,而真正的責任人卻逍遙法外的現象。這種責任承擔主題不明確的情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等于是放縱了會計信息造假這樣的行為。

(三)會計信息造假的形式

會計信息造假是指當事人在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以隱瞞或虛報資產、利潤、負債等方式來達到其特定的目的。會計信息的造假通常包括多計固定資產、多計存貨價值、多計應收賬款、虛增銷售收入、虛減銷售成本、漏列負債等等。其中,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種:

1.操縱收入

集團利用溢價采購其控股子公司的產品形成資產,再將產品銷售給其控股股東和控股子公司,以此增加銷售收入,同時也增加了應收賬款和利潤;然后讓子公司按照市場價銷售給第三方,在確認該子公司銷售收入后,再由另一相關的公司從第三方的手中購回產品,從而確保了在合并報表中確認收入,達到了操縱收入的目的。

2.調節指標

對于需要實施安裝和提供售后服務的銷售產品,持續時間長,收入無法以此實現,特別是跨年度的服務,公司未來要達到指定的收入指標,會在服務完成或者工程竣工之前就在賬面確認收益,一次來調節指標。

3.轉移或推遲費用的確認

一些單位會通過跨期攤配項目(如存貨計價、待處理掛賬、計提折舊等),以“待攤費用”、“遞延資產”或“預提費用”的名目來推遲確認成本費用,虛列期末存貨來減少銷售成本,或者是通過多提、少提資產減值準備等方法來實現對利潤的調節。

(四)會計信息造假的危害

1.危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篇(6)

近年來,農業公司造假現象層出不窮,諸如萬福生科、銀廣夏、藍田股份,綠大地、新大地、獐子島、參仙源等都是近幾年發生的引起投資者恐慌的例子。農業公司如此喜歡造假,其背后必然存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且農業類公司還具有生產周期長、庫存核查困難、現金交易量大、交易對象分散、性能不穩定等特點,與其他行業比較而言,產品周期長并且產量不穩定,因此致使,農業類企業資金來源困難重重,必須做出更好的財務報告來吸引投資者。故此,研究農業公司財務造假現象顯得尤為重要。本篇文章通過對輝山乳業案例的分析,來找出造假背后隱藏的原因,并對該原因背后的策略應對提出一些見解。

二、輝山乳業案例分析

(一)案例簡介

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06863.hk,以下簡稱“輝山乳業”),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覆蓋全產業鏈的乳制品公司,業務涉及草料種植、奶牛養殖、液態奶和奶粉的生產及銷售,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

2017年3月24日,輝山乳業在半個小時之內股價暴跌90%,最終跌85%后停牌,股價只剩0.42元,該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是一份流落在外的文件顯示,遼寧省金融辦定于3月23日14點召開輝山乳業集團債權銀行工作會議,23家債權行與輝山乳業集團相關負責人出席。而早在2016年12月,美國知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針對輝山乳業報告,稱輝山乳業至少從2014年開始虛假財務報表、夸大其資產價值及負債頗多,并稱該公司估值實際接近零。

(二)案例分析

根據渾水機構的幾個月調查,共訪問了35個牧場,5個生產設施基地和2個完全沒有建設跡象的生產基地。發現輝山乳業的欺詐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牧草來源欺詐。輝山乳業宣稱其用于奶牛飼養的苜蓿是自產自足,近而來夸大利潤率。但大量證據表明這是個謊言,這家公司長期從第三方供應商手中大量購買苜蓿。

2.資本開支造假,輝山乳業在其奶牛養殖場的資本開支方面存在造假行為,其夸大了這些養殖場所需的花費,夸大程度約在8.93億到16億元人民幣之間。資本開支造假的主要目的很有可能是為了支持公司收入報表舞弊。

3.董事會主席轉移資產,輝山乳業董事局主席楊凱從公司竊取了至少1.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當中涉及將一家最少擁有四個乳牛牧場的附屬公司向一位未披露的關聯方轉移。

三、農業公司造假頻發背后的原因

(一)稅收政策降低造假成本

國家對農業的稅收政策,為財務造假提供了便利條件。農業企業的增值稅、所得稅減免幅度都很大,這樣虛增收入和利潤就沒有成本,所以農業企業造假成本很低。以一個工業企業為例,虛增1個億的銷售收入,通常需要拿出2000多萬的增值稅和所得稅。但是在農業行業,由于流轉稅和所得稅都有很多優惠,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可能虛構一億元的銷售收入,公司連一分錢的稅也不用交,造假者就會使勁往大了造,反正也不怎么花錢,用農業公司作為平臺來造假,可以一下就省掉幾千萬的造假成本。

(二)農業類公司交易較零散,且以現金收付為主,難以核查

農業企業的上游以分散的農戶為主,單筆交易額度很小,且以現金收付為主,這樣事務所進行審計時很難進行核查。如藍田股份采用偽造產權證明與銀行賬戶來虛增資產,采用錢貨兩清的現金交易模式偽造銷售數據、虛增收入;萬福生科通過虛構交易,并在銀行存款、應收?~款、預付賬款以及在建工程等多個科目倒賬,最終把虛增的收入計入到在建工程項目。

(三)存貨以生物性資產為主,難以盤點

獐子島價值幾十億的蝦夷扇貝不翼而飛,第二年又回來了,這個事件剛公布的時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這些資產作為專業的審計師也是很難去進行排查的,輝山乳業的苜蓿草種植也是這個道理,盤點的時候存在很多障礙,這就為造假提供了機會。

(四)頻發的自然災害和特殊的行業性質

綠大地以2009年云南持續干旱為由巨虧,與獐子島的蝦夷扇貝不翼而飛手法如出一轍。農業企業的增長依賴自然資源的限制,很難追得上資本市場的步伐,達不到業績預期的,就有造假的沖動。這也就是市值管理給予農業公司的壓力,也間接地使這些公司業績不夠,造假來湊。

四、結論與啟示――財務造假策略應對

(一)重視收入的審計和存貨的核查

農業公司造假主要是在收入和存貨兩個方面。在收入造假方面,主要是傾向于通過關聯交易來進行造假。所以在審計時,要關注企業往來款項的波動情況;關注企業同行業、上下游行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對比;結合函證、走訪的形式對客戶及交易的真實性進行檢查。關于存貨的盤點,應該注意不同的存貨利用不同的方法,盡量去做到真實盤點;其次是要關注估約數的合理性;最后就是要注意界定生物資產的所有權。在審計識別的過程中,審計師應積極采納農業領域專家的意見。

(二)適當修改相關的農業稅收政策

我國在流轉稅與所得稅方面關于農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過大,這大大降低了農業公司的造假成本,也為農業公司造假提供了便利。所以我國應該適當地修改相關的政策,比如不同時兩方面都進行稅收優惠等,這也是阻礙農業公司造假的一個途徑。

(三)加大對農業公司造假的懲罰力度

篇(7)

關鍵詞:所有者權益造假;甄別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2)4-0019-02

所有者權益主要是指企業的實際資本、資本公積金及企業的盈余公積和利潤等。保障所有者權益能夠促進資本保值增值的明晰化,對所有者權益的內部結構變化情況進行合理分析,透明化所有者權益的偷漏稅行為。因而,一旦所有者權益指標造假,雖然在表象上對股東及企業高管等有一定的好處,但實際上所有者權益造假一方面違反了關于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另一方面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也是一種潛在的弊端。因此,所有者權益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公允是股東及債權人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一、所有者權益的造假分析

就當前來說,所有者權益的造假主要表現有:先天不足的出資不實、所有者權益不明確、內部項目混淆和隨意計提等。

第一,所有者權益出資不實

企業通過財務公司的幫助,用債務進行資金暫時出資形成空殼企業,或者利用已經抵押或者租賃的物資進行出資,導致出資信息不實。部分企業由于出資不實,擔心年檢不合格,將企業的保存收益進行抵押出資。

第二,所有者權益不明

具體來說所有者權益不明的典型是將收入收益直接列入所有者權益范圍,導致所有者權益信息失真。首先,將企業的營業收入直接列入所有者權益,形成資本公積,并且不進行流轉稅和所得稅的繳納,損害了國家的稅收,形成虛高的所有者權益。其次,企業的里的利得處理不當,將當期損益的利得列入所有者權益范圍,從而進行偷稅漏稅,并將企業的債務、捐贈和盤盈所得等不作為企業的投資收益或者利潤利得,虛高所有者權益。最后,在進行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核算時,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根據所占份額進行長期的估產投資增加,在分類過程中,長期股權投資對應的是損益調整,增加的應該是投資收益,如果增加的是長期股權投資與其他權益變革,對應的就應該是資本公積增加,但是部分投資單位為了能夠偷稅漏稅,常常隨意進行分類對應。

第三,內部項目混亂

所有者權益混亂,首先是企業在經營期間進行新的投資吸收時,沒有正確的進行確認和計量資本,導致資本公積不實,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從而造成資本的溢價計入了實收資本,資本項目比較混亂。其次,在處理企業股票發行費用的時候,沒有將發行價和面值的差進行沖減,反而全部將其計入資本公積,進行發行費用的積累,實現偷漏稅。最后資本公積的明細分類混淆也是所有者權益造假的一個重要內容,將資本公積中的其他資本公積與資本溢價進行混淆,實現轉增資本的目的,在沒有符合增資條件和相關手續辦理的情況下,私自進行資本的公積轉增。

第三,隨意計提

隨意計提利用盈余公積不僅是所有者權益的造假行為,更是違背相關法律規定的行為。利用計提盈余公積中的法定盈余違背法律規定,隨意計提和應用盈余公積,進行利潤決定計提的辦法,而不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當年稅后凈利潤的10%來提取方式,這樣就導致了企業的發展后勁得不到保障,并且計提盈余共計的轉增資本、發放股利及補充虧損等功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所有者權益造假行為的甄別分析

根據所有者權益造假行為進行甄別的方式主要有通過審計單位進行甄別、對原始憑證進行審閱、對內容提要進行分析和復核甄別等四種主要方式。

第一,審計單位甄別分析

通過審計單位進行所有者權益造假甄別,要求在審計前和審計過程中,強化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在充分熟悉行業特征的基礎上,進行透徹的分析。在審計過程中,針對不同行業的企業所面臨的環境及問題都是不相同的,因而造假的動機和造假手段也不相同,審計人員要正確的甄別造假,就要充分的了解企業的造假動機,根據企業業績進行核算,針對不同造假目的,例如業績考核、或騙取信貸資金、或發行股票圈錢等,所采用的甄別方式也不相同。

第二,原始憑證審閱

原始憑證是最接近企業經濟業務實質的基本憑證,有利于指導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在會計核算領域,合法的原始憑證相同于出生證明,一旦企業發生業務,將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原始憑證。企業造假通過將營業收入列入所有者權益,能夠避免繳納流轉稅和所得稅,但是在記賬憑證的背后一定要有相關的收入發票,從而證明企業的造假行為。但是一般利用這種造假方式的企業銷售能力比較旺盛,并不擔心盈利得不到實現,更多的是為了逃避稅收。但是通過原始憑證的審閱,不管是否將投資收益列入所有者權益,還是將當期損益離得計入所有者權益,都能給得到較好的破解。

第三,甄別會計內容提要

會計信息中的內容提要是對企業經濟業務的精煉概括,如果企業具有會計造假行為,在內容提要中將會出現內容表述不清,或者過分簡單、文不對題的現象。在設計過程中,通過細心的對內容提要進行分析,一定能夠發現造假跡象。審計中,審計人員不僅要關注企業的日記賬和明細賬,同時要從總賬中進行信息搜集,提高記賬憑證的工作效率。另外,通過審閱日記賬和明晰,碰到不清楚的內容提要采取嚴謹的態度,追溯相應的會計憑證,從而進行會計造假甄別。

第四,復核甄別

復核甄別是通過對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以及財務指標進行反復的研究,分析所有者權益,這是甄別所有者權益是否造假的最有力也最具體的手段。

首先,通過研究報表的勾稽關系分析所有者權益。報表勾稽關系分析是在對資產負債進行研究的前提下,根據負債表及所有者權益變更的勾稽關系進行分析的研究。所有者權益的變更具體來說就是在鏈接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也就是說資產負債表代表著所有者權益的變更關系,資產負債表也就是由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恒等關系決定。所有者權益是否科學正確,從根本上決定著企業資產負債表是否合理公允,如果存在造假,那么資產負債表就相應的有一定的問題。因此在審計過程中,要著重注意資產負債表的正確性,核實相同項目的總金額變化,同時關注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負債資產表的可售資產變化情況。根據所有者權益變更中的資本公積變化情況,分析負債表中的到期資產下降時,資本公積的變化。或者,根據存貨的房地產應用權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時,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當日公允價值是不是大于賬面價值之的差額。另外,資產負債表中的長期股權投資發生變化的時候,防止混淆利潤表與所有者權益變更表的變化情況也是甄別造假的要點,資產負債表中長期股權投資變化后,看看是利潤表變化了還是所有者權益變更表變化了,有沒有混淆。

其次,通過復核審計方法進行所有者權益的財務指標分析。通過對所有者權益的財務指標分析,能夠科學的進行造假甄別,在審計過程中,能夠反映財務風險的指標主要體現在在產負債率、所有者權益比率和產權比率。

企業資產負債率主要是企業負債總額和資產總額之間的比例,充分反映了企業的長期償還能力。而所有者權益比率則是所有者權益和資產總額之間的比例,同樣反映了企業的長期償還能力。但是在企業中這兩個指標之間的實際關系是此消彼長的,當所有者權益比率提高,負債比率就相應的降低,而企業的財務風險相應的就降低,但是如果所有者的權益失真,勢必對這兩者的比值產生影響。會計造假一般會通過提高所有者權益比率的方式,使得企業的償還能力人為的得到提高。而產權比率則是企業的負債總額和所有者權益的總額比例,能夠有效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結構及權益保障情況,人為的進行所有者權益篡改,導致三個指標扭曲,隨能使償債能力拔高,但是承擔的風險也相應的提高。

結語:綜上所述,所有者權益對于投資者和企業盈利等具有重要的影響,要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甄別需要通過及時的了解和研究其數據真實性,做到原始憑證的準確性,報表的科學性,在審計過程中對原始憑證和內容提要進行著重審閱,通過反復的審計方法提高所有者權益的正確性。

[1]成慕杰,李忠寶.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的手段及其甄別[J].商業研究,2002年第24期,2002.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暖暖视频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欧美大片aaaaa免费观看| 久久熟妇人妻午夜寂寞影院|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人妻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出|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3 |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av不卡专区|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欧美大片va欧美在线播放| 精品国内片67194| 亚洲一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高清偷自拍第1页| 亚洲日韩色在线影院性色|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第一次挺进苏雨瑶的身体|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免费导航|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亚洲 中文字幕 日韩 无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а√天堂www在线а√天堂视频|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免费| 五月天激情电影|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午夜理论片yy44880影院| 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