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6 15:35: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管理主要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技工院校;教育管理;成效;提升;策略
技工院校作為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業教育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技工院校也快速地發展壯大起來。技工教育深化發展,必須要科學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作為保障,只有不斷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實現正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發展,才能為技工院校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才能保障人才的高質量培養,因此,技工院校加強教育管理工作,要把不斷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技工學校要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準確性和創新性
對于技工院校而言,新形勢下,教育管理要能夠實現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量大,內容繁雜,因此,科學制定操作程序很重要。技工院校要根據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強的教務工作程序,要明確年度工作目標,能夠根據目標需要設置合理的工作制度與程序,明確職責權限,規范管理舉措,以此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另外,技工院校要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準確性,只有保障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準確性,才能保障正常的教育之需,才能保障教育管理的質量。技工院校制定教育管理工作目標需要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相對應,制定的教育管理文件要準確,不能違背教育管理規律。學校要能夠在研究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制定相關政策,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準確性,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最后,教育管理要能夠實現創新性發展。雖然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實現程序化管理,但作為管理者必須要具有創新意識,要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能夠定期參與教育管理學習培訓活動,積極研究新的教育方式,管理模式,能夠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性,這是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明確教育管理內容與任務
技工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要能夠樹立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理念,能夠以學生為中心,以更好的服務學生,實現學生就業,更好地服務社會為指導,明確教育管理主要內容與任務,這樣,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對于技工院校而言,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要包括教學行政與教科研管理內容,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大綱的設置與教學管理內容,理論教學管理內容,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內容,教學質量考核與評估管理內容,教學設施管理內容等等,只有明確教育管理內容,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全面提升。另外,技工院校要明確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務,教育管理工作是為了建立穩定的教學秩序,保障正常教學工作的有效運行,教育管理要積極研究教育管理規律,用規律指導教育管理工作實踐,提升教育管理工資水平,要通過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有效調動教師的科研教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實現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養。教育管理工作以此為基礎明確管理目標,才能有效實現其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與作用。
三、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技工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才的有效培養,因此,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必須要能夠以就業為導向,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能夠通過教育管理的改革創新,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能夠為社會企業培養出合格的員工。具體而言,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如下:
1.實現工學合一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合一的一體化教學改革是指以國家職業資格為依據,以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依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典型的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有效學習相關知識技能。工學合一的一體化教學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實現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學生的工作崗位能力可以在具體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培養。
2.實現職業通用職業素養改革。
職業通用職業素養改革需要研究企業合格員工的標準,能夠以此為基礎,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學校要積極改革傳統的德育教育方式,能夠以企業員工標準為核心,建立準員工職業素養教育體系,按照培養企業合格員工的標準進行教學體系的開發,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要能夠圍繞企業員工素養創新人才培訓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實現人才的有效培養。
3.實現企業化學生管理模式的改革。
學校要按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標準制定學生管理標準,建立學生管理模式,學生的學習,實訓,生活與活動內容都需要依照企業管理要求設置,要能夠按照企業規章制度對學生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建立起企業化的學生管理體系,實現企業化的學生管理。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技工院校要提升教育管理成效必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這樣,才能保障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行。首先,學校要重視對教師的繼續教育,通過繼續教育不斷拓寬教師的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大,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職業實踐活動,參加上級組織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素養。另外,學校要重視對教師的教育技能培訓活動,要多開展一些教學技能培訓活動,引導教師參與進去,使教師能夠有效掌握新型的教育管理方式,通過教學管理技能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管理水平。最后,學校要重視專業帶頭人的培養,要重視一體化教師的培養,要能夠加強學科骨干力量的培養,要使學科骨干力量真正成為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和技能人才培養的領頭人,通過骨干力量帶領全體教師員工的共同發展進步,實現整體教師教育管理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班集體是班級管理和學生展示的最小單位。在大集體中,部分學生游離于集體之外,甚至有些學生進入了教育視線的盲區。在班級內,智力第一,以分數論英雄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除少數學優生外,極大地挫傷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不益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學生德育教育,關心學生情感、個性品質的形成,積極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激勵性、個性化的成長環境,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況,試行班級教育管理小組,充分了解、關注和教育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能全面的發展,在全面的基礎上展現和發展自己的特長。
我校以班級小組管理為切入點,以教育小組的形式開展實踐研究。
一、成立教育小組的意義在于:
其一,小組內,學生自由展示的機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小組中尋找到更多的體驗成功的機會,建立自信。小組內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滿足了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要。
其二,改變了班主任管全班的狀態。班主任直接面對小組長,迅速建立班務反饋機制,使班主任擺脫班級事務的束縛,有更多的精力潛心教研,滿足了班主任自我成長的需要。
其三,以小組為單位的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便于操作,有利于民主的、開放的、有特色的班級文化的生成,使班級文化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沃土,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有利于學校的發展。
其四,通過小組的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合作意識,改變新一代獨生子女盲目地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狀態,增強溝通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為學生提供了社會化的機會。
二、實施辦法如下:
第一,改善班主任負責制的弊端,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成立班級教育小組,基于小組管理,協助班主任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引入競爭機制,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效率。在班內調查摸底,各班分組,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原則,分配任務,做到人人有事做。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彌補,促進各種能力的提高。通過建立班級教育小組,使學生參與到小組管理中,為班主任管理班級減輕壓力,提高班級管理效率,鍛煉學生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班級日常管理。利用班級教育管理小組,對班級如衛生、紀律等事務進行輪值,對小組進行量化考核,開展小組間的競賽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同時減輕班主任的負擔。
第二,改善唯分數論的現狀,建立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成長的激勵機制。設計基于小組化的班級德育教育活動,為學生成長創造健康的氛圍,引領班級文化建設。開展系列的德育實踐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內容包括:設計開展基于班級小組的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引領班級文化建設,充分挖掘班級德育教育功能。
第三,改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脫節的現狀,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
通過讓家長參與學生活生和學生評價,使學生得到有針對性的、全面的評價。通過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更多地發揮家庭教育的職能,使學生的行為得到及時的糾正,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主要內容包括: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檔案,對學生成長進行科學的、成長性的、發展性的評價。其主要形式是,設計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生教育、管理、評價信息系統。記錄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信息,做到全體任課教師和家長能及時了解、溝通并采取措施,每一個師生家長都能及時的看到自己的評價信息,從而保證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真實性,充分展現每一個孩子的全面素養和特長情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成功感和滿足感,增強自己的自信心,融入各自的班集體,讓我們的教育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通過建立學生成長管理系統,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方面的信息,建立電子化的學生成長檔案,對學生的成全做出發展性的評價,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我校的德育實踐中,充分貫徹了“讓每個人都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成功教育思想指導下,貫徹“以人為本”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班級教育小組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通過德育系列活動,構建濃郁的德育教育氛圍,挖掘學校、家庭、社會的德育教育資源,研究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激勵機制。充分貫徹全員德育理念,發揮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作用,不斷開拓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使之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形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成功地經營你的班級》,作者:美國Paul Burden,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班級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研究》,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論文摘要:科學管理是管理學上的一個重要管理理論,對高等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但高等教育管理具有其內在的特殊性。文章主要從科學管理的基本假設及其主要內容入手,根據高等教育管理自身的特點,分析科學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及其存在的缺陷。
科學管理開創了西方管理理論研究的先河,科學管理理論為現代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企業及其他組織的管理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科學管理的管理哲學、激勵原則、科學研究理念和組織理論都是現代管理的重要原則與原理,但每一個理論都是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并且有其一定的應用領域。高等教育管理必須遵循教育自身的內在規律,它在管理目標、管理要素、管理活動和管理功能上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基于科學管理的主要內容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分析科學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及其存在的缺陷。
一、科學管理的概述
1.科學管理的基本假設
科學管理作為一種管理理論,它以以下幾個假設為前提:
(1)當時,勞資矛盾日益尖銳的主要原因是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通過科學管理將社會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則勞資雙方都會得到利益,這些矛盾就可以解決。
(2)對工人,其基本假定,即人是“經濟人”。人最為關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貨幣收入,或者說只要能使人得到經濟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潛能。
(3)單個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益的,集體的行為反而導致效率下降。科學管理是使單個人提高效率的有效辦法。[1]
泰勒科學管理試驗及其理論是建立在這三個前提假設基礎之上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科學管理理論,但這三個前提假設并不全面和科學,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補充和完善。
2.科學管理的主要內容
根據上述科學管理的基本假設及作業研究和時間研究兩個基本原理,以及科學管理的基本出發點和主要任務,科學管理理論的內容可分為三個主要方面:管理哲學、作業管理和組織管理。
(1)管理哲學。科學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它是以管理哲學為指導的,管理哲學是管理中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是從思維和存在的角度對管理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所作的哲學概括。而科學管理正是在管理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對管理進行了歸納和變革。泰勒指出:“從實質上講,‘科學管理’是人和公司或產業中工人方面的一種切實的精神革命——是這些工人在對待他們的工作職責、對待他們的同事、對待他們的雇主方面的一種徹底的思想革命。他同樣也是管理當局(工長、監工、企業主)方面的人的一種精神革命——是他們對待職責、對待同事、對待工人、對待所有日常問題方面的一種徹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沒有這兩種徹底的精神革命,‘科學管理’就不會存在。”[3]
(2)作業管理。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也是科學管理的基本出發點之一。首先,泰勒通過試驗和研究,對工人的工時和動作進行研究,從而制定出有科學依據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其次,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挑選“第一流的工人”。泰勒認為,人具有不同的天賦和才能,只有工作對他合適,才能成為第一流的工人。企業管理者的責任就在于為雇員找到最合適的工作,同時,運用培訓工人的科學方法,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的最大潛力。在制定了恰當的工作定額,并挑選了“第一流的工人”后,還應當實行標準化原理,即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并使作業環境標準化。
(3)組織管理。泰勒把計劃職能與管理職能分開,改變了憑經驗工作的方法,代之以科學的工作方法,以確保管理任務的完成。計劃職能歸管理當局,并設立專門的計劃部門來承擔,計劃部門從事全部的計劃工作并對工人指令和命令;工人和工頭從事執行職能,按照計劃部門制定的操作方法,使用規定的標準工具,從事實際操作。
在組織機構的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所謂例外原則就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的日常事務授權給下級管理人員去處理,而自己只保留對例外事務(即重要事項)的決策和監督權,如有關企業重大政策的決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1]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點
高等學校相對于其他組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的目標、要素、活動、結構與功能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內在規律決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特點。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等教育管理目標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系統的目標是根據高等教育規律和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來制定的,因此,高等教育的管理也應該以高等教育的規律為指導,而不能采用企業管理中的各種原則或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養人才并且著眼于提高人才質量為根本目標的管理活動,它不能、也無法只追求經濟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應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起來。
2.高等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包括管理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即組成高等教育系統的主導性成員——教師和高等教育的主體性成員——學生。高等教育管理要符合他們的勞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系統組成人員的特殊性,管理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管理現象——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管理中存在的一種普遍想象,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自我管理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是高等教育系統中的人都是具有高層次文化水平的人,因此具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自我組織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二是他們的心理特征也表明,在管理過程中有必要讓其發揮自己的自我組織管理的能力。
3.高等教育管理活動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要協調學術目標與其他目標之間的矛盾。學術目標體現了高等教育系統的整體性質和本質功能,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活動一定要以學術目標為主導目標,與高校的學術目標一致。
鑒于高校師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管理師生的過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統的管理顯得更加重要,教學民主、學術自由是高等教育管理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動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首先要求管理思想民主化,尊重教職工的智慧與才干,在管理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其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充分發揮各個學校成員的作用;第三,積極創造多種形式的、生動活潑的、簡便易行的、有利于廣大師生員工參與管理的民主運行模式。
4.高等教育管理功能的特殊性
與一般管理一樣,高等教育管理具有兩個基本的目標功能:管理的“維系”功能和管理的“結合”功能或“放大”功能。高等教育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與其他社會系統有所不同,高等教育為社會提供的主要是精神產品。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上述兩個功能都有特殊的表現:首先高等學校的管理對“凝聚力工程”提出了更高也更難的要求。更高體現在高校的師生對于人際關系交往比較看重,在人的需求層次中,教師對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尤其強烈,這就要求注重人本管理,提高師生員工的向心力;其次,高等教育系統是最具有創造力的社會系統,通過各成員、各要素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系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2]
三、科學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的評價
1.科學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理論意義。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高效率的教育管理的配合,否則無法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而高效率的教育管理實踐又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科學管理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綜合,是管理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同時又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管理思想體系。因此,科學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的管理理論,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論支撐,為高等教育管理實踐活動提供理論指導,從而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為人才培養服務,最終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2)科學理念。科學管理通過對時間、動作、工作的研究,第一次使管理由經驗上升到科學,第一次把科學研究和科學方法應用于管理,使管理從此成為一門科學,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科學管理尊重科學、運用科學的理念亦是高等教育管理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等教育管理順利進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高等教育培養出高質量的高級專門人才。其次,大學是一個研究高深學問的場所,是以追求學術目標為重的組織,因此高等教育的各項活動都應該尊重科學、運用科學,各項決策都應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的高等教育活動也應運用科學方法,通過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決策,科學地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教師激勵。根據“經濟人”假設的原理,科學管理為最大限度挖掘工人的潛能和提高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主張對工人實行激勵性的報酬制度。對員工進行激勵在管理學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包括經濟激勵和精神激勵,其能夠有效調動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勞動效率。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動中,教師激勵是教師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關系到教師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積極性,更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否。沒有良好的教學質量也就無從談起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因為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但根據教師勞動的特點和其作為具有高層次文化水平的群體,精神激勵比經濟激勵更為重要,教師對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尤其強烈。教師激勵應符合教師需要的特點,遵循教師激勵的公平性原則、社會性原則、閉合性原則及支持性原則等一些基本原則,可采取目標激勵、競爭激勵、情感激勵、榜樣激勵和考評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促進教師的良好發展。
(4)組織理論。科學管理主張把計劃職能與管理職能分開,實行職能工長制和例外原則。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組織管理理論,大學作為一個復雜的組織同樣需要這些組織理論的指導,因此,科學管理中的組織理論對高等教育管理活動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意義。大學組織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復雜性,大學組織的成員復雜、結構復雜,大學組織的權力結構也較為復雜,同時,大學的職能又具有多樣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需要把計劃職能與管理職能分開,各部門分工合作,如現行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就有其存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科學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經濟人假設”。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假設前提就是“經濟人”。認為人最為關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即如何實現個人物質利益最大化。與后來的行為管理學派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相比,科學管理中對人及人性的理解還是表現出了很強的時代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過多側重于從理性的、科學的角度來認識人、管理人,忽略對人的非理性層面、人的自由發展的全面認識,使得泰勒本人盡管在其著作中和生活中對科學管理做過許多辯解,但總給人們一種冷酷無情、缺乏人性的印象。[4]人性是復雜的,同時也會根據時間、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高等教育管理的對象——教師和學生,比起一般的普通工人他們更為關心的是精神層面的尊重和自我實現,比較看重人際關系的交往。因此,科學管理的“經濟人”假設不符合高校師生的特殊需要,高等教育管理也就不能照搬科學管理的一些相關原則和原理,而應根據高校師生的特殊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完成預期的管理任務。
(2)效率至上觀。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即謀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學管理誕生于經濟管理領域,企業講求的是經濟效益最大化,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養人才并且著眼于調高人才的質量為根本目的管理活動,它不能、也無法只追求經濟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同時,教育又具有周期性長的特點,不能只顧眼前的效益,而應放眼于未來。此外,高等教育又是一個復雜的體系,不僅是高等教育內部結構復雜,而且還涉及到國家、社會等方面。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不能單純地致力于眼前的工作效率,而應兼顧各方利益的均衡。
(3)標準化。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管理是科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并使作業環境標準化。但教育活動不同于商品生產,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極富創造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也應遵循高等教育這一特點,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應有利于高校師生創造性的發揮,不能進行標準化管理,否則高等教育管理將是失敗的。
(4)缺乏民主性。科學管理基于“經濟人”假設和標準化生產的原理,工人參與管理的程度較低,更無法參與決策,缺乏民主性和自我管理的權利。但鑒于高校師生的特殊性,在師生管理過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統的管理都顯得更加重要,要求自我管理,也具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自我組織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高等教育管理應充分發揮高校師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廣闊的平臺,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高校師生是一個具有高層次文化水平的群體,在高校的管理決策過程中,應擴大師生參與決策的程度,尤其是學生參與決策,他們既是管理的對象同時又是管理的主體,師生參與決策有助于增加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參考文獻:
[1]郭咸綱.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2]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教育管理部門;高校;財務預算;控制
我國近幾年開始逐步推行以部門預算、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為主要內容的預算改革,作為教育管理部門,對高校資金運作和財務管理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教育部門預算,使得高等學校將教育事業費、經費、學雜費、科研經費、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捐贈收入等各預算內外資金統籌使用。高校財務預算必須符合教育部門預算的要求,根據高校自身實際情況,嚴格按報審程序進行,一經上級主管部門以及財政部門審核報人大審議確定后學校不得隨意變更。強化了預算約束,增加了預算嚴肅性。改變傳統財務管理工作以往“重決算、輕預算、重核算、輕管理”,有利于預算的執行、監督和控制,有利于降低財務風險系數,促進高校財務管理觀念的轉變和方法創新。同時,促使高校以部門預算為契機,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改革財務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制,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在財務預算編制、執行和對財務控制的考核評價等具體過程中做好工作。
一、我國教育管理部門財務控制現狀
由于當前教育管理部門財務制度尚不完善、單位對財務管理工作認識不足等客觀原因,教育管理部門財務內部控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主要表現為:
1.財務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理順,財務制度設計還不完善,一些教育管理部門財務尚未完全納入其學校整個財務管理體系中,給教育管理部門財務直接監控投資帶來一定的困難。
2.教育管理部門內部、財務、資產管理等部門協調不足。影響了財務內部控制的效率。
3.財務管理基礎和管理手段薄弱,對全過程難以實施有效控制。
4.財務人員個人素質和業務水平亟待提高,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目前教育管理部門財務內部控制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管理部門財務管理體制不順,約束機制不健全;基本建設項目內部財務控制不健全;工程和財務復合型人才匱乏等。所以,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加強教育管理部門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對策。為完善教育管理部門內部控制提供一些參考。
二、加強教育管理部門財務內部控制的一些對策
1.強化教育管理部門領導的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目前,教育管理部門領導常常未能充分認識到財務人員參與學校資金管理的重要性,認為進行投資主要靠抓好部門的管理工作,財務人員只管照章辦事,按合同規定付款即可。財務人員缺少參與單位財務分析、研究及預測的機會。未能參與項目決策、招標、施工、竣工驗收與決算控制和監督檢查,對于違反項目決策程序、合同不合理變更、隨意挪用資金等不合理現象財務監督實施不力。所以,教育管理部門領導有責任和義務去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如:資產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變更審批制度、工程價款結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供材采購管理制度、費用報銷制度、財務會計人員崗位職責制度、重大財務事項報告制度等),特別是當前教育管理部門處速發展時期,更應強化財務內部控制和自身責任意識,將財務內部控制工作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落到實處。要做好財務內部控制工作,財務人員的素質、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是關鍵。教育管理部門財務管理部門應不斷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強其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和管理水平。這不僅包括更新觀念、吸收新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掌握財會專業知識.還應了解建筑施工等專業知識、項目建設一般程序、招投標、概(預)算等相關知識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逐步推動財務管理信息化進程。提高工作效率,使財務人員適應新形勢下財務管理的需要。
2.將財務內部控制覆蓋項目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其財務管理職能教育管理部門財務人員在項目過程中.要做到事前參與預測和決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評價。工程項目的財務內部控制是實現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項目決策控制、項目設計與概預算控制、招投標與合同控制、施工過程控制、竣工驗收和決算控制等五個環節,貫穿了項目建設的全過程。項目決策控制環節:財務人員要對項目建議書中的財務分析和預測結論的可靠性進行分析。并給出具體的書面意見,并參與項目決策的全過程,會簽相關決策決議。
3.加強建設項目財務信息管理
建立信息反饋制度教育管理部門應指定人員負責財務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會計電算化的手段。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向上級主管部門、主管領導報送財務信息資料。報送的財務信息資料主要包括反映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的月報、年報,項目竣工財務決算,項目竣工后的投資效益分析報告及其他相關的資料。同時,要加強學校財務、、資產及審計等管理部門的溝通,及時反饋相關財務信息,使得各方及時掌握情況,確保順利完成項目任務。教育管理部門處在安排下一年度計劃時,應根據學校財務部門提供的資金可供量和內部調劑的可能。編制年度計劃,并及時報送學校財務處。各建設工程項目在開工之前.處應向財務處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標函書、開工許可證及與支付工程前期費用有關的全部合同,以便作為未來辦理各項資金支付的依據。
三、結語
面對高校財務管理一系列問題,教育管理部門應強化高校領導的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建設項目財務信息管理,使得在我國教育集中支付和國庫集中收付改革的情況下,各高校都做好財務工作,教育部門做好自己的財務控制工作。
參考文獻:
[1]陳珊玲:高等教育財務控制論.《考試周刊》,2008,32.
關鍵詞:西部農村教育;小學教育;規范化管理
小學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有目、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它由多個要素構成,要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要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質量就必須依靠管理過程。教育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要對教和育的眾多環節實行控制和管理,即教育的規范化管理。而西部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的規范化管理應該做到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以教育質量為中心,實行全面化管理;二是以教育過程為主要內容實行制度化管理;三是健全檢查、評價、激勵機制,實行效率管理;四是以民主和科研為手段實行科學管理。
一、以教育質量為中心,實行全面化管理
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必須樹立以質量為中心的觀念和全面管理的觀念,因為“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而教育質量“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衡量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前者規定受培養者的一般質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質量要求,后者規定受培養者的具體質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因此,教育質量的實現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
因此,教育質量應該成為管理的中心和關鍵所在。而如何提高教育質量,這就通過全面教育管理來實現。教育質量是教育管理的綜合效果的表現,離開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質量的提高。因此,以質量為中心實行全面管理應該成為教育管理的一大原則。
所謂全面管理,就是“教”和“育”兩大系統要素共同構成的管理過程和結構的綜合體現,教育質量由“教”的質量和“育”的質量決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學”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以教育過程為主要內容實行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教育目標在教育工作規范上的具體體現,教育機構制訂、完善各項制度,引導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規范,約束教育工作者個體工作行為,明確教育工作者遵守或者違反規定的獎勵懲罰措施,保障教育機構各項措施執行的政令暢通,對教育機構、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事實證明,任何制度制定以后關鍵是執行,沒有人去執行或執行力不到位也是沒有用的。對制度執行的跟蹤管理不是對職工的不信任,而是基于執行過程信息溝通的需要,避免出現理解不一致導致執行結果偏差的需要。跟蹤執行管理實際上就是執行的信息反饋辦法。實現對制度執行全過程的監督控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的制度化管理內容涉及諸多層面,管理隊伍、師資隊伍、學生管理、教學流程、后勤保障、基礎建設等方面無不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和實踐。我們必須不斷改變個人主義式的教育方式,事事力求以制度辦事,以制度辦教育,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長期行為就會形成習慣,良好的習慣就會成為品質,這種品質最終將決定個人、單位和事業的命運。
三、健全檢查、評價、激勵機制,實行效率管理
教育是一個動態過程,包括教和育兩方面,教育質量的提高要把教的質量和育的質量相結合。部分教育機構在教學管理中非常重視教師教的管理,備課管理、上課管理、輔導管理、作業管理、成績考評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細則規定非常詳細,但教育質量卻沒有絲毫進步。其實,就是在教育過程中缺乏健全的檢查、評價、激勵機制,沒有實行效率管理造成的。
在現代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管理過程中“人治”成份大于制度管理成份,教育管理中的一些規定、細則相當部分是領導在會議后出臺的,很少征求全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意見,因此主觀性強,隨意大。但在教育過程管理中,教育者是教育實施過程的主導因素,沒有他們的參與,制定的制度就缺乏民主性和有效性。也必能在實施過程中受阻或致使教育工作者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線,是實現管理目標,提高管理質量的關鍵。要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必須健全教學管理中檢查、評價、激勵互相聯系的三個環節。獎勵和評價應依據三項原則進行:首先是明確的目的性。獎勵是為了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機構要把獎勵的項目設在教育的重要部位和環節。獎勵向薄弱環節傾斜,引導去解決教育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發展。
為了使教育管理科學化、人文化,針對以上問題,西部地區農村教育機構應轉變觀念并實行民主和科研為手段實行科學管理,即健全西部農村地區教育機構的檢查、評價和激勵機制,實行效率管理。
四、以民主和科研為手段實行科學管理
決定教的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教師素質(包括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等)、教學環節質量和教學研究。所以,在教的管理上就緊緊抓住了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學環節和教研工作三個方面。作為一個現代農村小學的教師應該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扎實的專業本領,較高的教學水平和現代教學的理論修養,并能熟練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同時一個學校應該有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三、是樹立典型,指導教學。
抓好育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又一重要方面,育的過程是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的主要途徑,只有抓好育的過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育的管理立足點在于育的長效培養,只有讓受教育者學會育的方法,才能夠順利地完成教育過程各環節的任務,取得教育的高效益。
辦好教育,提高教育質量,離不開兩個最根本的東西: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積極參與,二是教育科研,可以說它們是教育發展的兩個翅膀。這是因為,教育質量的提高歸根結底要靠全體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全體教育者參與,實行民主科學化管理才能集思廣益,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取得教育者和受教育的認同和支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針對部分西部農村地區小學在教育管理中的現狀,提出的四項措施,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它們都是以現代教育管理的有關原理和原則為依據的。以質量為中心,實行全面管理是系統原理、整體性原則的體現;以規范化為內容,實行制度化管理是整分合原理、目標價值原則的體現;健全檢查、評價、激勵機制,實行效率管理是控制反饋原理、激勵原理的體現;以民主、科研為手段,實行科學管理則是“以人為本”的原則、參與性原則的體現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管理的要求。四項管理內部又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全面管理的目標靠規范化制度化來貫徹落實,規范化制度靠檢查、評價、獎勵來推動,最后教育管理的目的要靠群眾的參與來實現,管理靠科研來完善和深化。因而,四項管理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管理體系,是教學管理規律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
高職教育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技術人才的培養加以重視,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為了使高職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需要不斷增強高職院校管理者的服務意識理念,逐漸樹立關于服務學生的觀念。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構建一個以服務為主導的高職學生管理的治理體系,能夠有效促進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和教育體系的完善。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主要內容
傳統意義上的智能理論,主要偏重于比較單一的語言和數理邏輯等方面的能力,而西方學者在對多元智能的研究過程中,著重強調人類的智能具有多元發展的特點,并且指出人類具有的比較獨立的九種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的主要內容包含言語和語言智能、邏輯和數學智能、身體和運動能力、視覺和空間智能、人際關系之間的智能、音樂和旋律智能、人類自我認知方面的智能、自然觀察方面的智能以及存在智能等,同時他們也認為這幾種智能之間具有一定獨立性,它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是能夠做到獨立發展的,但是它們的發展又容易受到教育和環境方面的影響,這就需要對人們實踐能力的提升加以重視和關注。傳統智能理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主要是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和數學邏輯能力進行評價,而這一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評價具有不公平的特點。由于一個班級中成績學習好的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不一定是發展最好的,而一些在校期間成績并不好的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或許具有比較大的成就,這就以事實驗證了霍華德的多元智能理論。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學校中不存在絕對的后進生,只是學生各自智能表現具有一定的強弱程度差異。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具有基礎比較薄弱的特點,這些學生自身也對應試教育具有厭煩感,但是這些學生智力和動手方面的能力卻不一定比較差。因此,在高職教育中也需要對這些學生的能力和天賦加以關注和重視,使用“多元智能”的理論教育學生,并且能夠為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一定的條件,促使學生各自優勢智能得以進步和成長,使這些學生能夠在自身的智能領域范圍內逐漸成為有用之才。高職院校的責任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程教學內容,促使其教育可以滿足學生不同優勢職能下的不同需求。高職教育還需要對市場服務的相關規律內容加以必要遵守,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的內容,對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滿足[1]。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學生教育中的應用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理念下,主要是以“教師教學,學生接受”為主,學生之間無論水平如何都會接受同樣強度的教育內容,教師使用同樣的教學方式對所有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灌輸,這就比較容易導致學生的接受知識內容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多元智能理論下,能夠有效發現學生之間所具有的差異性不應該成為教育發展中的負擔內容,而是學生發展中的重要資源,我們在學生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傳統的學生觀教育觀念加以改變,不斷對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準確的認識和正確引導,對其具有的才能加以挖掘,促使學生能夠在自身能力和特點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使他們更好地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對高職院校教學觀重新定位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院校進行教學的具體方式中,促使高職院校在對學生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對自身的教學觀念加以改善,使高職院校的教學觀念逐漸強調學生所具有的自身優勢的發展以及智能化方面的表現,選擇最能夠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促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在學生自身水平認識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共同進步的有效發展途徑,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差異,根據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具體差異,使學生的潛能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形勢下得以有效開發,使學生自身得到進步。
(三)高職院校教學行為的變化
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教學大綱的要求,還需要結合學生自身情況對學生的發展潛能加以關注和重視。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全面認識,并且能夠采取多方面的手段進行教學,對教學的形式和環節不斷完善和發展。教師的教學行為變化還體現在對學生進行不同教學形式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和問題討論等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而主動對知識內容加以探索和討論,使知識內容了解得更加深入,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也不斷促使學生學會積極方式和有效思考[2]。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建設
(一)樹立多元教育管理觀
在對高職院校學生加以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在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下,能夠根據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使高校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逐漸加強,促使其服務意識相關內容得以不斷構建和完善。對傳統的相關管理內容不斷加以取代,去服務意識逐漸增強,逐漸構建以服務學生作為主要內容的具有理念性和操作性特點的高職學生管理治理體系,對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相關服務功能不斷加以凸顯。
(二)學生管理體系多元化發展
在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基礎上,高職院校在對學生教育和管理中,不斷使學生管理體系多元化發展,高職院校也逐漸能夠在對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管”,對學生潛能有效激發,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逐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加以關注和有效提升,同時也使高職院校中的各部門協同創新的治理體系不斷構建和完善,使這一體系在發展的過程中,在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上做到多元化發展,這是促使高職學生管理領域不斷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式,對學生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素質構建
高職院校服務型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對其行政管理人員素質提升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內容。高職院校在進行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素質的過程中,需要在進行管理人員招聘的過程中,招聘具有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從根本上保障高職院校管理人員自身的素質,并且也需要對管理人員加以必要的培訓,不斷為這些管理人員提供必要的自我培養動機,對高職院校相關管理人員的考核獎勵制度加以有效建立,不斷促使管理人員能夠更加積極完善自身,建立必要的獎勵制度,對服務的質量和自身服務效率加強。
(四)構建以服務為核心的制度建設
多元智能理論的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建設,其主要是以服務型行政管理體系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就是促使高職院校進行以服務為核心的制度建設。多元智能理論的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建設中以服務為核心的制度建設中的主要內容有溝通回應制度和民主決策制度以及服務監督制度等,還包含對管理人員的服務評價制度和公共事務公開處理制度等方面內容。這些管理制度需要以服務作為核心內容,促使制度實施的過程中主要是以服務學生作為其主要出發點和最終目標。
(五)高職學生管理行政部門權利結構改革
高職學生管理行政部門權利結構在以往的情況下,往往是從上到下發展的,多數情況下,僅僅做到了上級指令和國家教育政策等方面內容的傳遞,而忽視了下級執行情況和存在問題的反饋,使高職學生管理行政部門在進行各方面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切合學生實際發展的需要。構建多元智能理論的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進行相對比較開放化的管理組織結構,也需要對其中的權利制度加以改革,在進行高職學生管理行政部門權利結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促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行政結構逐漸開放化發展,對以往具有只對下級部門進行權力控制和單項服務的結構加以有效改善,對管理結構的邊界不斷加以開放化處理,使下級和組織以外的人員對高職院校的相關管理和決策加以參與和監督。給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中的組織部門提供必要的權利控制內容。并且不斷促使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中的組織體系主要由“單中心”的權力控制模式向“多中心”的權力結構轉化,逐漸對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過程中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加以不斷凸顯和有效完善,使高職學生管理行政權力結構的改革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逐漸符合多元智能理論的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建設的需要,使高校管理體系建設中的行政結構逐漸創新和發展[3]。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已經不斷得到較大范圍內的傳播,逐漸在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發展中得到有效應用,促使多元智能理論在推動我國教育和教學發展的過程中得以關注和重視,高職教育中也不斷重視基于多元化理論的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構建,使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進一步發展[4]。
參考文獻:
[1]吳常果.淺談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服務型高職學生管理體系的構建[J].技術與市場,2016(12):138-140.
[2]劉素婷,楊國軍.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創業教育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0):95-96.
[3]平靜.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星級飯店員工培訓課程體系研究[D].長江大學,2016.
1 我院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概況:
我院是吉林省廳直單位唯一一家三級甲等結核專科醫院。全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總數:303人,其中:初級127人,中級119人,高級57人。
2 醫院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不少專業技術人員認為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只與晉升職稱有關。某些已晉升到副高級職稱或不再想晉升職稱的人員,對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學習不夠重視,熱情不高。
2.2 由于我院是結核專科醫院,有大部分在崗專業人員沒有機會離崗外出進修學習或培訓,為達到25學分帶來一定的困難。
2.3 經費支出過高
對院外主辦的各類學習班、培訓班、學術會議等,有不少學習班時間短、學分高、收費也高,幾天的學習都要支出千元左右,醫院或個人都難以承受。
2.4 由于受專業限制,一些繼續教育項目開展比較困難,我院每年都舉辦國家級、省級繼教學習班,并邀請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來院講學,但參加人員都不是很多。
3 對策
3.1 領導重視,逐步健全組織管理機構
3.1.1 成立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委員會并下設辦公室,有專職人員負責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
3.1.2 醫院領導定期召開醫學教育工作會議,擬定繼續醫學教育規劃,依據省繼續醫學教育有關規定擬定實施細則,同時制訂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一系列的管理和實施辦法。科教科負責每年繼續教育計劃的制定和繼續教育工作的總結。
3.2 加強組織管理,建立院科二級管理制度
3.2.1 各科室主任及護士長為本單位繼教工作負責人及院繼教工作聯絡員,配合貫徹落實院各種繼教組織活動工作任務的完成。
3.2.2 組織安排完成本科繼教的學習任務與管理工作。
3.2.3 每年召開一次聯絡員會議,研究具體工作的落實及其相關內容的培訓工作。
3.2.4 將有關繼續醫學教育的規定發至各科室、部門,并與人事科、護理部、醫務科等部門密切協作,將職工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的情況與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聘任、執業再注冊及年度考核掛鉤,將醫院的繼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3.3 加強管理,將繼續醫學教育的實施計劃落到實處
3.3.1 積極鼓勵項目申報:為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科教科認真貫徹落實吉繼教委關于國家級、省級繼教項目的精神,積極組織院內專家對項目進行修改、審核,注重“四新”,努力提高申報質量及內容。
3.3.2 認真抓好項目執行:認真按照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的項目管理要求,抓好繼教項目的管理。認真做好開班前后的申請、項目實施及結束后的總結材料工作。
3.3.3 加強Ⅰ、Ⅱ類學分管理。根據我院的學科發展和衛生需求,結合工作實際,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以“四新”為主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參加者根據各自專業參加繼續醫學教育Ⅰ類學習班,由科教科負責組織培訓,當場刷卡,一人一卡,做好登記,確保年末學分統計準確無誤,保證每個學分真實有效。
3.3.4 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安排和組織:按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全院性講座、學術活動、論文、著作、自學、科內學習等均為Ⅱ類學分教育的主要內容。由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由科教科負責登記,學術論文、自學、外出進修類須提供相關原件,由科教科統一登記并審核確認。
3.3.5 集中進行年終統計和考核:除了平時的學分卡的錄入和學分的登記外,每年12月份,各科室聯絡員負責收集全科參加繼續醫學教育人員各類學分證明并上交科教科。科教科由專人負責各科室人員的學分登記。
3.4 實行計算機網絡化管理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將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納入計算機管理系統,我院現在應用的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系統(Internet Continuous Medical Education,簡稱 ICME),ICME是一套集記錄、管理、統計、申報為一體的繼續教育管理系統軟件,它把計算機、互聯網、POS機和IC卡等現代科技手段引入繼續教育管理[2]。該系統主要包括“人員管理”、“學分錄入”、“科室管理”、“統計查詢”、“遠程查詢”、“系統設置”六大功能模塊,能夠完成醫務人員繼續醫學教育數據的錄入、修改、查詢、統計、存儲、打印、維護和遠程交換等功能。育才好,好育才這套管理軟件給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帶來了便捷。
4 ICME管理系統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
4.1 信息公開化,避免了人情學分
目前我院使用的ICME管理系統為網絡版,學分的上傳很方便,醫務人員也可以在好醫生網站上進行IC卡關聯,隨時查詢自己的學分。
4.2 手工錄入程序化,提升了管理質量
對于衛生專業人員書寫論文、寫自學筆記等獲得的非項目學分,以及在其他地區參加的省級或國家級學分,需由管理人員通過ICME管理軟件進行手工錄入非項目學分,根據學分標準錄入一目了然,避免了人工核定學分時的差錯,提升了管理質量。
4.3 學分電子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ICME系統為每一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制作一張繼續教育IC卡,參加學習用POS機進行刷卡后,通過POS機上傳至ICME管理軟件,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審核,省去了管理人員書寫紙質學分證的繁瑣,節約了大量寶貴的時間。
4.4 信息數據化,方便、快捷、準確
通過ICME系統的管理,管理人員可以輕松的獲取各個項目的參加人員信息,便于各種統計與查詢,以及年終的學分驗證,使我們的管理更加科學化、程序化,大大提高了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