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業產業發展問題

農業產業發展問題精品(七篇)

時間:2023-12-23 09:24: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產業發展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產業發展問題

篇(1)

一、山西省特色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山西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不斷推進特色農業全面發展,特色農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特色農產品產量逐年增加、特色農業生產綜合能力明顯提升。但整體而言,山西特色農業仍然存在產業化程度偏低、市場交易不規范、科技轉化率不高等深層次問題。

1.產業化程度低。特色農業經營化水平高低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其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進程。一般來說,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越高,其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就越強,占有率越高。從整體經營水平看,現階段山西省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尚不完善,和其他省份相比,經營水平低,國家級龍頭企業數量少,僅有25家。2015年列入“513”工程的省級龍頭企業僅81家。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就很難起到同行業帶動輻射作用,影響特色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2.市場交易不規范。目前,特色農業市場競爭激烈,一些廠商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往往會采取不正當手段,鉆法律的“空子”。市場交易缺乏公平、公正、公開的準則和規范。主要表現在大部分廠商為了盡快回籠資金,通過一些特賣促銷活動以低價銷售產品,不能保證特色農產品的優質新鮮。另外,由于消費者對商品真假辨別能力低,政府監管力度不夠,使得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部分特色農產品定價過高,有的甚至形成市場壟斷,不利于市場的穩定發展。

3.農業科技轉化率不高。從山西省公共財政投入中不難看出,山西省農業研發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如表1。在國家對各省份的財政投入中,對山西省的財政投入相對較少,其中科學技術的投入為62.06億元,農業相關的投入僅為339.69億元,在中部六省中最少。

二、制約山西省特色農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山西省特色農業面臨的問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科技水平不高、特色農產品流通渠道不通暢、政府相關政策措施制定不合理等。

1.科技創新能力和投入不足。特色農業是資源、勞動力、科技相結合的一種農業,它是一種高效農業。所以,特色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對特色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現階段而言,山西省特色農業的科技支撐體系還不完善,特色農業科技支撐力量薄弱,農業科技投入不足。一方面,科技推廣隊伍不健全,高技術水平的科技人員偏少,非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較高;另一方面,高新技術應用水平不高。農作物栽培技術比較短缺,許多現代化的生物科技、農業設施、信息技術等還未得到很好的應用。而且,農業科技轉化率低,科技資源與經濟建設結合不緊密。

2.特色農產品流通渠道不通暢。山西省因地處大陸內部,交通不便和市場信息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成為山西省發展特色農業的制約因素。如表2可以看出,中部六省中山西省交通運輸就業人數相對較少,且集中在鐵路運輸業,水運和航空就業人數較少。進一步說明山西省航空和水運發展緩慢,這就導致特色農產品新鮮度和保質期延長。從表3可以看出,2013年山西省運輸線路總長度僅為143687.4公里,在中部六省中運輸里程最短。其中,公路運輸里程最長,為139343公里,但是在六省中排名最后。可見,身處內陸地區,交通不便利,對山西省對外運輸特色農產品影響很大。另外,農產品市場基礎設施條件不容樂觀,許多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道路、運輸設備、倉儲設施、保鮮設備等硬件設施還很落后,現代化信息網絡尚未形成,嚴重影響特色農業的發展。市場信息不靈,信息收集、傳遞手段落后,時效性差使絕大多數農戶不能及時獲得準確的市場信息。

3.勞動力素質偏低。隨著農業產業技術信息化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不斷深入,要求農民對該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越來越高,文化程度的高低對特色農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山西省農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農業勞動力大部分是體力型的,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如圖1顯示的是2013年山西省農村受教育程度。其中,小學文化程度占總勞動人口的22.7%,初中文化程度占47.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28%。這種情況不僅影響農業高新技術的普及,使得勞動生產率低,而且農戶自身生產意識薄弱、風險意識不強,阻礙了特色農業向科學化、現代化、集約化方向的發展。

4.特色農產品品牌意識薄弱。目前山西省雖然創建出水塔老陳醋、冠云平遙牛肉、沁州黃小米、古城純牛奶、六味齋醬肉等一批農產品品牌,但是大多數農業企業品牌意識薄弱,不注重農產品和企業的品牌建設。在2014年農業部最新公布的全國1191家龍頭企業名單中,山西省合格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26家,僅占2.2%。這對于樹立山西省特色農業品牌,提高知名度非常不利。5.政府相關政策措施制定不合理。發展特色農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帶動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而政策因素往往是作為外部因素區域內經濟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政策因素同樣影響特色農業的發展,往往政策的實施從一定程度上帶動或抑制特色農業的發展。因此,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以區域利益符合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鼓勵政策,可以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相關的抑制政策能夠有效地防止盲目開發農業資源。

三、加快發展山西省特色農業的對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要加快山西省特色農業的發展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科技投入,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投入,把農業做強、做優,增強市場競爭是山西省特色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要加強具有山西省特色的優質雜糧的選擇和栽培。根據山西省農業地域差異明顯的特點,因地制宜培育適合各農業生態區的優質、高產新品種,重點研究具有特殊用途的優良農作物新品種的研究開發。另一方面,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農產品結構要立足市場經濟需求變化。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性特色農產品,提高綠色蔬菜種植產量。要研究制定鼓勵優勢品牌和高新技術農畜產品出口的具體政策,積極引導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民營加工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2.培養壯大龍頭企業,提高特色農業產業化程度。龍頭企業是發展特色農業的關鍵,對提高產業化水平至關重要。所以,要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化進程作為增強山西特色經濟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把確實具有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作為重點“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做大做強,發揮龍頭企業帶動輻射作用。其次,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和發展山西特色農產品的綜合加工“龍頭企業”集團,增強市場競爭力。最后,積極開發綠色食品和地方特色農業土特產品。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開發綠色食品和具有區域特色的產品更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3.加強政府監督和扶持力度,促進山西特色農業發展。政府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定農業政策、資金投入以及監督機制的建立等方面。具體而言,首先,政府要制定利于特色農業發展的政策,為特色農業發展創造良好法律環境,對經營特色農產品的企業給予貸款支持和適當的稅收減免或者降低稅率。其次,要加強對特色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根據特色農業發展的需要,省委、省政府應從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信息渠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支持特色農業的發展。對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教育、農業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的加大投入,增加對農業災害的補貼;同時,逐步建立完善農業科學體系,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督機制,保障農民根本利益。

4.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民文化素質。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民,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是發展特色農業的保障。省委、省政府應該在整合教育資源,建立健全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特色農業發展的需要,根據產學研相結合的原則,對農民進行職業教育、遠程教育和短期培訓等方式。對于偏遠落后地區的農民來說,可以請專家進行專門的培訓,政府給予一些補貼,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加快培養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民,進而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

篇(2)

關鍵詞:農業;產業發展;農民收入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22

我農業在近40a的發展歷程中,不斷發生著改變,并不斷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便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農業主流的發展趨勢是產業化發展,在這種發展模式當中,在確保農民收入的同時,還能夠為其提供更多的經濟來源,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此外,農業產業發展還會在農業生產中利用更多科學技術,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與質量,使我國農業逐漸向農業現代化方向發展。下面筆者就對農業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和影響進行闡述。

1 農業產業發展的簡介

農業產業發展主要是以市場為其發展導向,以經濟效益為其發展中心,優化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項要素,并建立規模化、企業化、區域化等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形式,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1]。農業產業化從本質上來講是對傳統的農業的改革,不僅是在技術上進行改造,還對其傳統的農業產生模式進行了革新,使我國農業逐漸邁向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農業產業在其發展過程中與傳統農業相比較還存在很多特點,如專業化、社會化、集約化等。這些農業產業的發展特點是當今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也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2 農業產業發展對農民收入所產生的影響

2.1 農業產業發展中各環節對農民收入所產生的影響

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將會涉及到農業的生產、銷售等環節。在生產環節,各地區農民應當綜合考慮自身的特點,并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其生產的主要目的進行農業生產與農作物的種植,以免出現重復種植的現象而影響到產業發展的多樣化。此外,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確保所種植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具有較高的質量[2]。例如青稞的種植與生產,應當在該地區建立組織機構,鼓勵農民能夠參與到日常的生產種植當中,并邀請相關的技術人員對其種植技術進行培訓與指導,從而為其提供良好的生產條件。在銷售環節,應當培養農民的市場意識,利用媒體進行農產品的宣傳工作,以便吸引收購企業的注意,使企業能夠來到生產基地進行農產品的收購,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該地農民的收入。

2.2 農業產業發展中企業對農民收入所產生的影響

企業在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環節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也具有積極意義。企業規模的大小與為農民所增加的收入兩者之間具有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企業的規模越大,農民的收入也就越多。一般情況,農民的獲利方式主要是在生產與銷售2個環節獲利,而企業則是在加工等環節獲得利潤[3]。企業是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力量,通過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能夠不斷增加農民所獲得的利潤,提高農民的收入。與此同時,企業還能夠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充分利用農民剩余勞動力為農民增收。

2.3 農業產業的特色發展對農民收入所產生的影響

特色的農業產業結構能夠對增加農業收入具有積極作用。在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時,應當形成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的發展模式,并建設相應的農業生產設施,例如節水灌溉設備等。通過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避免在雨季時發生洪澇災害,從而保障農業的順利的生產。與此同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還應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提高產品的質量與產量,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

3 結語

我國政府開始不斷對農業進行改革,形成符合現代化農業的產業結構,使我國農業逐漸從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向現代化農業進行轉變。農業模式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都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我國各地農業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對當地農業進行改革,并結合當地農業的特點形成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當地的優勢,以此增加農民的收入。希望通過本文對農業產業化發展所進行地分析,使其能夠為增加我國農民收入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建.農業產業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來自河北省的證據[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4):28-31,34.

篇(3)

本研究運用產業經濟學,特別是農業經濟學有關理論,采取現代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和手段,以一個經濟周期重點數據為主,系統分析當前貴州承接的東部轉移產業對貴州農業、農村經濟的影響,既分析有利的促進和帶動作用,也分析可能存在的資源擠占效應,提出在承接產業轉移中處于相對弱勢的農業產業發展的應對措施。

一、產業承轉中凸顯的貴州農業產業發展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新一輪產業承接中,承接產業轉移給貴州省帶來了整體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成效十分突出。但就農業產業來說,從目前研究情況看,產業接轉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并未產生實質性的強有力的促進,農業的弱勢沒有得到改變,其投入絕對值在增長,而其所占比重更輕,對總產值的貢獻率將繼續走低,沒有體現出產業承轉發揮的“發展效應”、“就業擴大效應”、“優化效應”等。

在產業接轉中凸顯出來的農業產業發展問題,既有自然歷史的原因,更有現實社會因素的影響。從自然歷史因素看:一是缺乏常規產業化發展的良好自然條件,典型的山區特征使得與平原農村地區相比更難使農業經濟突破自然經濟限制。貴州全省山地面積153231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87%,丘陵面積17600平方公里,約占土地總面積的10%,平地面積僅占土地總面積的3%左右。全省壩子面積計622.2萬畝,占總面積的2.36%,1萬畝以上的壩子只有47個。總體呈現山區農村經濟和產業特征,不符合常規產業化發展對大規模生產的基本要求,更難突破其自然經濟狀態。二是雖然自然資源豐富多樣,卻不便于形成大規模的具有區域經濟帶動性的主導產業。一方面仍然緣于區域自然地理條件使得生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就是資源豐富反而更容易在生產布局中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從現實因素來看:一是生產要素的薄弱,如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薄弱是最大的制約。表現在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和社會資源的長期短缺。這也正是當前加大對外開放、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之所在。二是整個工業體系,特別是其中與本地農業產業密切關聯的部分,十分落后,對農業缺乏強有力的帶動,不能有效促使農業產業鏈延伸。反映出來的深層次的問題在于,農業產業化的理念有待進一步深化,農業產業推動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城鎮化水平較低,不能與農業產業發展形成良性互動。一方面不能客觀反映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從而針對性地建設對農業、農村的社會服務體系。服務體系的欠缺,不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另一方面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以及如何轉變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也因此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雖然,從上面分析得知面臨的困難很多,原因很復雜。但是,應該看到,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和探索,全省上下對以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現代化已形成共識,分析優勢抓住機遇,通過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自己實際的科學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路子前景可期。

首先要對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有深入的認識,才能積極主動地大力推進我省農業產業化,走自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科學發展道路。

農業產業化是產業發展的自我需要。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必須讓它保持活力、富有效益,否則,凋敞的農業就會直接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甚至社會穩定。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戶為基礎,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系列化服務為手段,兼顧各方要求,把產業關聯的各方利益進行緊密整合的一體化經營和組織形式,標志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需要的形式,是農業發展的自我需要。

農業產業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從當前我國農業經營體制來看,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結構上由千家萬戶的個體農戶形成的分散經營如何與強大規范的市場機制融為一體;二是在產業鏈上,生產、加工、銷售不同環節被不同部門分割。這些因素制約了我國農業效益的提高。要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一方面是要通過謀求農戶家庭經營的外部規模,從立體的角度把農業的規模擴大,即把農業視為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一個完整的鏈條,拉長該產業鏈條,使種養業可以從后續環節中分享到不斷增加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是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這個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大體上拿到平均利潤。只有通過農業產業化來綜合利益機制,才能協調解決實現。運用市場經濟的方法來解決利益分配嚴重傾斜的問題,也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

農業產業化是實現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政府、農民和企業都要完成各自的職責,如政府的規劃和監管,農民的生產等,而企業作為市場的產物,對市場具有天然的適應性,對資源的有效配置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規劃、調節等要通過企業的市場化運作實現,最終落到具體的農民個體生產活動中。政府、企業和農民這三者依靠產業化機制的互動最終實現目的。

其次,我省作為一個多民族省份,各民族均有獨特的文化和傳統產品,再加上地處亞熱帶,生物資源品類繁多,名優土特產品品種齊全,這些條件為我省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我們選擇主導產業項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近年來,我們立足省情,確定優勢特色產業作為突破口,加快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原料基地建設,積極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特別是在新一輪產業大承轉中,根據我省實際確定了醫藥產業(中藥種植為基礎)、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從前面的實證分析,我們已經看到,在這些特色產業方面,縱向比較,取得的成效是十分突出的,而且,從近期的有關材料顯示,各方的重視和投入還在繼續加大,應該說,我省農業產業化正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二、對策:加快貴州農業產業化。促進“三化同步”

在研究中發現問題提出預警的同時也看到了發展的可能性,核心就是要用工業的理念來抓農業產業化,而不能局限于農業談農業產業化,要等同于其他產業,一樣大力吸引和承接相關產業,促進本地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把原始的種養業、初加工業等做成將相關的加工業、服務業等都融入其中的立體大農業產業、現代大農業產業。基于此,我們提出以下措施,在進一步的產業轉承中贏得足夠的重視,切實加快推進我省農業產業化,促進我省“三化同步”戰略順利實施。

1.主動作為,營造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外部條件

國內外的經驗都表明,政府部門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推進農業市場化和支持產業發展等方面,政府都要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

一是在發展生產要素市場上,應重點推進勞動力、資本和土地市場的發育。支持農民以穩定就業方式進城、進鎮,促進勞動力市場的發育和成長,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在農業產業化各環節間轉移。改革土地制度,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轉補償機制,逐步改變土地家庭承包狀況,使農村土地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土地資源相對集中,提高規模效益。積極引導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各環節。還要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

二是運用金融、財政、稅收等政策積極支持產業發展。實踐證明,在同等條件下,由于農業的弱質性,產業轉移效果不明顯,需要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條件支持。政府要通過貼息、擔保等方式鼓勵各行各業,尤其是鼓勵產前、產后企業直接和農戶(場)簽訂信貸合同,以貸款補貼和付貨款等方式把資本投向農業:在稅收上,對加盟農業產業一體化的公司給予一定的所得稅減免,以保護一體化組織的收入,使其能較快地積聚資產,加大對農業產業化投入力度。

2.科學布局,實現農業產業的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與加工

雖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為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創造條件,但是在一個較長時間內,特別是我省仍然改變不了農戶小規模經營的現實。從實踐來看,農業的規模經營可以通過聚集規模的擴大來實現。就是從實際出發,把基地建設、生產規模的擴大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優勢產業和產品,形成區域主導產業,逐步形成與資源特點相適應的區域經濟格局,建立具有本地特點的若干個規模較大的商品生產基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一是加快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要對那些資源優勢突出、經濟優勢明顯、市場競爭力強的項目,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產品進行重點扶持,形成主導產業。我省確定的畜牧業、蔬菜、茶葉、馬鈴薯、精品水果、中藥材、小雜糧等優勢特色產業,在全國具有優勢地位和較強競爭力,是我省農業產業化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對它們,要從種植、加工和市場推介等全產業鏈統籌,充分考慮其比較優勢、區域布局、市場流向等,逐個產業進行研究,形成“一業一策”和“一品一策”,制定出臺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意見和規劃等政策措施。布局中要抓好產業配套,既要從產、加、銷縱向一體化規劃發展產業,又要從產品物流、生產技術、市場信息、加工增值、組織形式等橫向一體化地統籌考慮、協調推進。

二是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原料基地。著力解決優勢特色產業原料基地的規模化和集中度,引導各種生產要素向優勢特色產業的優勢區域集聚,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土地向種田能手、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在產業布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或“多鄉一品”、“一縣一業”思路推進。近年來,隨著對農業的投入不斷加大,茶產業、馬鈴薯、辣椒、火龍果、太子參、半夏等產業已基本或即將解決基地的規模化和集中度問題,其他優勢特色產業的基地規模化問題正在逐步解決。茶園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2%,年新增面積占全國一半,遵義和銅仁茶園面積占全省一半,有萬畝鄉鎮118個、萬畝村20個:馬鈴薯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2.4%,畢節和六盤水種植面積占全省一半以上;辣椒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5%,遵義縣面積占全省1/8等。仁懷、習水占遵義酒用高梁原料基地的近70%。要堅持以農戶為主體建基地,實行專業化生產:引導在優勢特色產業的優勢區域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大力推進基地建設標準化: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和質量可追溯制度,嚴格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確保基地農產品質量和安全。

三是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龍頭企業擔負著開拓市場、疏導生產、深化加工、延長農產品銷售時間、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供服務等綜合功能,龍頭企業經濟實力的強弱、競爭能力的大小和帶動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產業化的規模與成效。應選擇一批規模較大、起點較高、產品較新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特別要注重引導工商、民營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從政策、資金、技術、項目上大力支持。同時,通過引導企業向優勢特色產業的優勢區域集聚,加快構建大中小并舉的企業、產業集群。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畜牧養殖、辣椒、茶葉、中藥業的優勢產業集群。近年來,通過產業轉承,四川希望、南京雨潤、廣東溫氏、泰國正大、香港裕東、河南柳江等近百家龍頭企業大量投資,涌入我省農業產業化領域,“十一五”期間,僅茶產業就引進企業178家、投資6.8億元。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增加科研投入,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3.健全體系,強化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的社會化服務

服務社會化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業產業化越發展,農業與市場的聯系越緊密,對產前、產中、產后各方面的服務要求就越高。為了推進農業產業化,應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這種社會化服務體系應由三方面組成。

一是政府提供的社會化服務。主要體現在對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農業科技開發和推廣等,這些基礎性工作,有的完全是公益性的,由政府投入和提供服務是最有效的,有的可以逐步轉為企業自身經濟行為,但前期需要政府引導和鋪墊。

二是企業化經營服務。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要形式。企業化經營服務體系主要從事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種子、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等。企業化經營服務以盈利為目的,是企業行為。應通過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范其經營服務行為。

三是農協組織提供的社會化服務。農戶參與的合作性經濟組織,既可以代表農民處理與企業的關系,提高農民的談判地位,爭取更多的利益,又可以辦一些單個農戶需要而又難以辦到和辦好的事情。政府應在法律、政策乃至資金上鼓勵和支持農民在自愿基礎上建立、壯大各種農協組織,為其服務農民提供必要條件。

4.深化改革,建立科學有效的利益調整機制

農業產業化延長了農業鏈條,因而農業的生產、加工、銷售之間,生產者與經營者之間,以及城鄉、部門間的利益關系,都處于一個需要調整和優化的過程。要對涉及的政策、立法、計劃、農業、財政、金融、工商、稅收、供銷等各個方面不斷深化改革,促使各方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法規,協調解決利益調整等問題。特別對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是維系農業產業化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要把利益機制建設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利益分配機制的內容、項目要完善準確,不同利益主體的權利、義務、責任和利益要明確;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各利益主體都要增加履約意識,嚴格按合同辦事,對違約的要進行處罰;政府要依法管理,維護合同的嚴肅性。切實改變龍頭企業提出合同、農戶簽字,權利和責任不對等,甚至損害農戶利益的現象。

5.加大投入,推動農業科技和教育的進步

農業產業化發展要以技術進步為先導,要求技術進步貫穿于種子、種苗、農藥、肥料、土地改良、栽培、農產品加工、儲備、運銷等各個環節,可以說,沒有農業技術進步,農業產業化就達不到預期目標,就無法實現農業增長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因此,必須緊緊抓住農業科技進步這個關鍵,圍繞農業產業化,加大各方特別是政府投入,加快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實用技術,進一步放寬政策,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科技和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同時要加大教育培訓的力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農民素質,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培養他們的市場經濟意識,特別是要用強有力的措施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使他們學會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否則農業產業化從生產的第一環節就成為空談。

篇(4)

關鍵詞: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有機農業基地

中圖分類號: F3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52

1 有機農業產業概念綜述

1.1 有機農業基本概念

有機農業是指在種植過程中只添加天然肥料,完全或基本不用化學工業肥料、農藥、及其他化學制劑來促進作物生長,只采用有機肥以供作物生長的種植業,或采用天然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1.1.1 一般定義

有機農業具有其特定的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生物科技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照作物自然生長原理,使種植業與養殖業的循環系統達到平衡,采用先進農業科學技術以使農業生產體系保持平穩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1.1.2 新增定義

近幾年,農民已經認識到有機農業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是使用傳統的原生態生產方法,包括做規劃、記錄、更新設備和技術支持,這都需要大量投資。雖然有機農業目前規模較小,但受到國家政策及各方面的支持,美國有機農業農民的增長率可達到13%,而現在全美國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已超過13000人。

1.2 有機農業產業特點

1.2.1 食品安全無污染、口味好,保證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

現代農業主要靠化學農藥來提高農作物產量,會破壞農產品的原有營養,殘留的農藥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發展。現今人類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尤其是各種各樣的癌癥,這都與農藥殘留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有些地方出現“買菜慌”的現象。有機農業基本不使用工業化學添加劑,避免產生化學殘留,全部采用原生態有機肥料進行施肥,所產出的農產品食用非常有保證,有利于保障身體健康。

1.2.2 較少環境污染,恢復生態平衡

雖然化肥可以提高農產品產量,但是其作用率卻很低,一般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其中一小部分殘留在農作物上,被人類食用,剩余大量殘留物通過各種途徑流入生態循環系統中,對環境及生物造成污染。如果化氮、磷物質流入江湖中還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影響水域原本的生態環境。農藥在殺菌除害的過程中,使用次數越多,害蟲抗藥性越強。有機農業則不采用化肥、農藥,從根源上減少污染,有利于生態平衡發展。

1.2.3 增加農產品出口量,提高出口農產品提質,增加競爭力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關稅對出口的農產品的作用很小,但卻在農產品的生產方面嚴加把控,無論是生產條件、種植方式和產品質量都嚴加監管,只有能夠保證質量的產品才能通過審核。因此,有機農業的大力發展可以大大提高我國農產品與其他國際有機農產品的競爭力,促進出口貿易。

1.2.4 增加勞動力就業,提高農民收入和激發生產動力

有機農業產業是一種環保產業,是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識以及技術支持,著重解決未施加農藥所產生的病蟲害等問題。有機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普遍較普通食品高,一般會高20%~40%,甚至有些要高出一倍以上的價錢。因此,發展有機農業產業成為增加我國勞動力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激發農民生產士氣,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1.3 國內外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1.3.1 國外現狀

世界各國家都很重視發展有機農業,據調查顯示,全球現有約140個國家開始或已經開始發展有機農業,全球共有超過253萬hm2的有機農業產業基地,全球最大的農業耕作基地在大洋洲,共約87萬hm2,其中99%分布在澳大利亞;在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等國約有5萬hm2有機耕作面積;拉丁美洲國家有機耕作面積已達到50萬hm2,亞洲有機農業產業發展速度快,目前從事有機耕作面積約為47萬hm2,北美洲從事有機農業耕作面積約為33萬hm2,非洲南部國家有機農業發展較快,從事有機耕作面積約為31萬hm2,澳大利亞、阿根廷和美國是全球有機農業種植面積占全球有機農業耕種面積的2/3,是位于全球前3位的國家。

1.3.2 國內現狀

關于國內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近況有數據顯示,總體上,我國有機農業與其他國家相比大面積種植較晚,但擴張勢頭很快。從市場分布圖來看,國外市場占很大一部分,國內市場占比很小。從我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分布圖來看,有80%分布在東北部分,如沿海地區和東三省地區,而近幾年西部地區著重發展有機農業,受到國家政策支持,發展十分快速。產業結構方面,有機農產品有幾類,約400多個品種,主要為蔬菜類、水果類、豆類、水產和野生采集產品。目前我國有機農產品主要為原生態產品,經過加工而成的產品較少,以植物類果蔬等農產品居多。

1.4 國內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環境

1.4.1 政策環境

我國有機農業行業歸國家農業部管理。國家農業部對有機農業產業的管理進行了以下規定:

制定相關的法律規范有機產業的生產行為,引導正規企業正規生產和銷售;

制定相關有機農業產業的國家級標準;

采取相應措施,鼓勵企業創新科技,使行業迅猛發展。

1.4.2 經濟環境

有機農業的消費現狀是個動態平衡的概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消費模式發生變化,人們消費習慣更加健康化、享受化,消費方式不再一味的鋪張浪費,消費領域更加多樣化,消費結構將會更加均衡,消費水平將呈現一個全新的發展趨勢。在當今社會,由于居民消費能力的增加,在食品的消費也在增加。飲食結構更加健康均衡,對有機食品的消費也在隨之增加,從而使有機農業產業更加快速發展。

1.4.3 社會環境

近年來國內農產品質量堪憂,調查顯示,中國的農藥施用量和生產量居世界首位,為了生產方便、產品品相,農藥的使用量一直沒有下降趨勢;中國一般農產品生產基地對化肥的使用也是情有獨鐘。近年來,國內經常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國民對食品安全保障系統非常堪憂。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具有安全、有機、健康概念的有機農產品進入消費者視線,受到有實力的消費群體的重視和青睞。

2 有機農業產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有機農業產業存在的問題是:有機農業產業科研技術跟不上,相應服務體系有待提高。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完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持體系。普通農業到有機農業的轉換是質變,技術是首要關鍵;有機農業產業的開發,需要政府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及后備力量支持,但國內相關技術服務組織卻非常稀少。

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缺乏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各地對開發有機產品還缺乏明確的政府扶持政策。

成本與價格較高。有機農業生產的生產成本是普通農業的好幾倍,高投入高價格,有機產品價格是普通的1倍以上,甚至是4~5倍;有機食品的市場需求較小,價格偏高,一部分企業的投機行為使我國有機產品的消費市場發展緩慢。

有機農業標準欠缺。我國有機農產品標準建設嚴重滯后,尚未與國際接軌,現階段達標率不高。對有機農產品的檢測標準不能統一,國內目前有20多家從事有機產品生產合格標準的認證機構,彼此的執行標準有很大的差異性,導致在這家認證的產品到另一家并不適用。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的發展對策是:有機農業的發展是非常有益于廣大民眾的,一定要嚴加規范有機農業產業的各項標準,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有機農業產業的開發和發展是一個緩慢發展且有利于環境的一個進程,也是一個公益性產業,需要國家各級政府的配合,制定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未來規劃,并制定相應的政府制度和政策。政府有責任在有機農業知識普及、勞動力培訓、認證與科研創新等有利于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的環節上給予相應的支持,從而提高有機農業產業的生存競爭能力。

加快創建有機農業基地,促進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國外發達國家的有機農業產業,從產生發展有機農業的提議,到進行試驗到形成規范到快速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是出于環境保護和身體健康的考慮。我國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則是出于市場調控和進出口貿易,因此,我國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之路應理論結合實際,步步深入進行研究。

處理好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加深彼此的信任程度。有機產品的核心理念是誠信,由于國內有機食品產業尚處于剛開發的狀態,需要在建立初期就加強監管機制,以樹立我國有機農業產業生產、銷售的誠信機制。針對消費者進行針對的宣傳活動,建立有機產品消費者協會,不定期邀請個別消費者參觀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參與農產品生產過程,讓消費者切身實地感受到有機農產品的健康、環保,建立客戶忠誠度,提高消費欲望。

3 結語

通過以上對國內外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及趨勢的分析和總結,可以看到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創新有機農業的核心技術,更新相關設備,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對加快中國有機農業產業進程有著重要作用。有機農業產業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隨著種植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問題會隨之出現,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有機農業產業將得到更加迅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戚建強,李紅.有機農業在中國[J].蔬菜,2009(09).

篇(5)

2019年以來,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高度重視、扎實推進茶桑產業扶貧工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切實將行業扶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現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將2019年本中心行業扶貧工作落實情況總結如下:

一、幫扶村基本情況

按照縣扶貧工作統一部署,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結對幫扶全縣兩個重點貧困村,漫水河鎮平田村和東西溪鄉楊樹口村,2019年安排19位干部職工參與結對幫扶55戶183人。2018年度結對幫扶的平田村和楊樹口村兩個村已出列,結對幫扶對象已脫貧53戶172人,還有2戶6人擬2019年度脫貧。

(一)平田村轄23個村民組,606戶,2228人。2016年建檔立卡在冊貧困戶87戶276人,貧困發生率12.8%。至2018年已脫貧73戶24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85%,2019年計劃脫貧13戶19人。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現安排9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幫扶對象24戶88人,2018年底已全部脫貧。

(二)楊樹口村轄20個村民組,398戶1460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34戶394人,貧困發生率26.9%。至2018年度全村已脫貧120戶35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3%以下,2019年計劃脫貧3戶11人,2020年脫貧3戶7人。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現安排10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幫扶對象31戶95人,2018年已脫貧29戶86人,2019年擬脫貧1戶3人。

二、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全縣43個貧困村都確定了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種養業專業村全部達標,其中確定特色主導產業的是茶葉的有37個村(楊樹口村和平田村在列),15個貧困村實現了“一村一品”達標認定,其中十一個村是茶葉,占比73%。

二是2016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1801戶、32102人, 2019年實施特色種養業項目貧困戶6589戶,項目覆蓋率達76%,其中2019年茶葉產業發展占比79%。產業獎補23368畝茶園。截止目前,共采購良種茶苗桑苗819.49萬株,新建良種茶園桑園基地3210畝,15個鄉鎮,2401戶貧困戶受益。其中茶苗747.72萬株,新建茶園2492畝,12個鄉鎮,55個村(社區),2205戶貧困戶受益;桑苗71.77萬株,新建桑園718畝,

2019年楊樹口和平田兩個貧困村累計免費發放茶苗76.8萬株,桑苗5000株。

三、幫扶舉措

1、組織有力,責任明確。成立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分管負責,制定年度扶貧工作計劃和幫扶工作制度。明確包保工作任務,定期研究部署扶貧工作。

2、定期開展調研。主要領導定期到村開展扶貧調研,認真查找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并形成調研報告,為結對幫扶村出謀劃策。同時包保干部定期開展走訪,扶貧領導小組根據走訪反饋情況,認真開展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全體扶貧幫扶干部業務水平,推進農業產業發展中心脫貧攻堅工作。

3、主攻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

篇(6)

    1 篩選與論證產業發育點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首先要針對產業生成與發展的資源、市場、技術、政策等條件進行分析與把握,在此基礎上選擇重點催生與發育的產業、產品,并對有可能形成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進行科學論證和重點選擇。選擇產業項目的視野要寬,應依據鄉鎮特點、產品市場前景、農民的生產實踐、上級的有關產業政策導向、外地的發展經驗、有無技術上的先進性等選擇項目。鎮黨委、政府應定期對大家在產業項目上的建議進行收集、梳理,然后確定項目范圍,繼而深入論證。論證方法有開班子會討論、征求有關專家意見、聽村組干部及村民的想法、進行市場調研等,力求使篩選、論證出的發展項目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可行性。

    2 科學規劃、宣傳發動

    對確立的產業項目,鄉鎮黨委、政府組織專門力量對產業發展的區域、規模、階段及實施方式、方法進行整體設計與統一規劃,并經全鎮上下反復討論形成意見較為一致的產業發展規劃。為調動廣大農戶參與產業經營的積極性,鄉鎮黨委、政府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動員,如召開多層次會議,到示范戶參觀,帶部分農戶到外地考察,請領導、專家做報告,印發宣傳資料等,使農戶對項目的意義、前景、收益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進而激發出參與項目經營的熱情,最終使之成為產業經營上的主體。

    3 組織協調,為產業實施提供條件

    農戶是產業經營的主體,因而在具體的實施中,鄉鎮黨委、政府組織協調有關農業、畜牧、金融、土地、科技、電力、水利等有關部門及人員為農戶的生產經營提供必要的條件和開展好服務工作,并明確任務、強化職責、切實解決農戶在產業發展中的難題與困難。如解決場地問題,由土地部門和村、組集體組織出面協調農戶承包田的租賃關系,按照統一規劃和承租、出租戶“雙贏”原則,實施了產業的集中連片生產,有效解決了示范片的用地問題。為解決農戶資金短缺問題,一方面在項目論證,制定規劃時就讓鄉鎮信用社參加,以增加其對產業上的信心;一方面由村、組集體組織協助信用社做好信貸抵押工作、使全部貸款戶都用自己的房產及其他資產作為抵押物,完備信用社手續,達到了放貸雙方的滿意。同時,鄉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還與有關的經銷組織,市場中介機構和個人聯系,為產品的銷售疏通渠道。為解決技術問題、由鄉鎮黨委、政府出面聘請專家顧問和技術人員。

    4 出臺有關政策,支持產業發展

    為發育、壯大所確立的農業產業,鄉鎮政府適時出臺了一些支持性政策,如對積極參加支柱產業經營的農戶,特別是對專業大戶,在經營場地、協調資金等方面優先對待;對經營成效較佳的村和農戶給以精神和物質上獎勵;鼓勵支持鎮、村干部帶頭興辦示范片,并對其作為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等,使鄉鎮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盡可能多地得到政策上的保障。

    5 領導班子應具有強烈的為民意識

    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僅工作量大、而且還要冒一定的“風險”,如果領導班子及主要領導不具有較強的為民意識,沒有經濟發展上一套過硬“本事”,就很難下決心努力地開展并做好這方面工作。領導班子成員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把為農民辦好事、實事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主要的工作目標和應擔負的重任。深入農戶、園區,多方請專家、尋項目、考察市場,只有這樣才贏得了廣大農戶的信賴,取得了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較佳效果。

篇(7)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歷史特點;問題;對策;福建福安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305-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the paper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such as increasing financial revenue,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elying on leading construction bas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ing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ozen brand, expand marketing, promote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grasp innovation, transfer mode, and promote soc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Fu'an Fujian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是閩東北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被稱為“中國茶葉之鄉”“中國南方葡萄之鄉”“中國綠竹之鄉”“中國油茶之鄉”等。近年來,福安市因地制宜,深入實施現代農業發展戰略,使產業得到發展,形成了茶業、果蔬、水產、畜牧等農業主導產業。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已初步形成,農業結構在調整中走向優化,多項規模農業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名列全國、全省前茅。為了提高福安市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現就其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探討如下。

1 福安市農業發展現狀及歷史特點

福安市現有茶葉種植面積2.00萬hm2,其中生態茶園6 666.67 hm2。葡萄種植面積3 333.33 hm2,其中設施栽培面積1 666.67 hm2,僅賽岐鎮象環、蘇陽連片設施葡萄就達到666.67 hm2,形成了“萬畝設施葡萄帶”。此外,還種植水蜜桃1 333.33 hm2,晚熟龍眼1 000.00 hm2,芙蓉李3 000.00 hm2,臍橙近666.67 hm2,農業產業呈現種養加多元化發展、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的發展局面。

縱觀福安農業產業的發展歷程,先后出現幾次關鍵的歷史轉變階段,如19世紀80年代以前,福安農業的主要功能是解決溫飽,其產業主要是水稻、甘薯、小麥;19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科技的發展,糧食產量逐年增長,溫飽問題得到解決,進而發展經濟作物,因此福安提出抓“兩水(水果、水產)、兩菇(蘑菇、香菇)、兩茶(茶葉、油茶)、兩竹(綠竹、毛竹)”,建立水果、水產、蘑菇、香菇、茶葉、油茶、綠竹、毛竹基地,全面推進8個產業發展;基地的建設取得實效,把福安市農業產業推向一個歷史的鼎盛時期,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20世紀以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農業生產則更勝一籌,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福安市農業生產從溫飽型轉為以品質優良和結構優化為核心,以追求高效益為目標的效益型農業,順應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趨勢,符合福安農業發展實際,是實現福安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的有效途徑[1]。

2 福安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福安市農業投入逐步與市場成功對接,推動了農業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來看,全市農業投入依然不足,產業發展不夠均衡,產品滯銷比較嚴重,還無法順應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產業化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

2.1 財政農業支出不穩定,農業科技項目經費投入少

從2014 年開始,市財政每年安排4 100萬元用于扶持發展現代農業,有力地促進了福安農業產業發展。但從2001―2012年財政農業科研經費支出來看,雖然財政科技支出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從2010年開始增長較快。但從增長的結構上分析,農業科研經費支出增長速度較少,且不夠穩定。如就福安市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經費來看,2014―2016年分別是269萬元(其中省上160萬元)、129萬元(其中省廳40萬元)、121萬元(其中省廳55萬元),科研項目經費投入較少,并且呈下降趨勢。研發資金不足,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2.2 農業產業發展不均衡,部分產業產品出現滯銷

目前,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農業龍頭企業114家(省級10家、寧德市級36家),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的企業占農業企業的30%;從事京東、當當、天貓、淘寶等網絡經銷的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有2 000多人,年銷售逾8 000 t,產值逾4億元,電子商務銷售收入約占總收入的15%,但是農業產業發展不均衡,部分產業產品出現滯銷。如芙蓉李產業,3 000 hm2的芙蓉李產品,原來僅靠潭頭蜜餞廠、新嘉食品有限公司、新味食品有限公司3個企業加工,近些年來,受金融危機等影響,造成潭頭蜜餞廠、新嘉食品有限公司都已先后停產,僅存新味食品有限公司企業在生產加工;由于企業的加工能力有限,3 000 hm2的芙蓉李鮮果僅靠民眾自已加工李干,自營自銷,效益低下;另外還有政府財政投資較多的葡萄產業,2016年在曉陽、松羅、范坑等高山晚熟地區也已出現滯銷現象,許多種植大戶葡萄鮮果爛熟在田里;穆陽水蜜桃面積在666.67 hm2時產品非常熱銷,價格很好,現在發展到1 333.33 hm2,幾乎全部靠鮮銷,穆陽水蜜桃鮮果難貯運,因此市場需求與產品需求量已經成為問題。此外,近666.67 hm2臍橙也存在類似情況,其鮮果農歷正月十五在福安市場上售價3元/kg;溪潭芹洋一帶桔柚嚴重滯銷,后來只能通過媒體促銷。

2.3 缺乏農業科技與市場嫁接平臺

現階段,農業技術推廣和科研管理體制基本上是以政府為主導,存在“重項目、輕市場,重研究、輕效益;生產與科研項目結合不緊”的現象[2-3]。政府部門往往是依據行政目標對具有政績效應的農業科技成果進行推廣應用,而農民或農業企業則傾向于經濟效益好的農業產業,這使得政府部門提供的農業科技成果與農民實際需要存在差距,從而導致許多科研成果經不起市場的考驗,或者許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閣。

2.4 農業品牌的市場效應不佳

雖然福安市每年會下撥一定的金額用于加強農業公共品牌宣傳,形成區域農業品牌體系,提高特色農產品知名度,但農業品牌的市場效應不佳,其主要原因如下:農產品品牌一是申請多,宣傳少,造成品牌知曉率低,市場效應低;二是企業私有多,公共品牌少,品牌發揮不了作用,沒有產生市場效應。

3 進一步推進福安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對策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百業之基、安定之本。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有助于推進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構建新型城鄉關系,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長遠發展,一方面,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大農業投入,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另一方面,要摒棄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的觀念,加大基礎性農業科研投入,實施長期性、戰略性的重大農業科研項目,保持農業技術創新的發展后勁。

3.1 增加財政投入,引導農業產業化發展

首先是發揮財政投入的導向作用,在預算安排上要突出重點,將發展現代農業思想貫穿其中,適度集中財力辦大事,堅持以政府為引導的無償服務,加大對農業科技成果的投入力度,創造一個由政府主導的科技成果引導農業產業,最大程度發揮其社會效益。其次是優化財政貼息政策,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探索財政資金的金融化運用,通過補助、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來。通過貼息降低企業科技投入的融資成本,充分發揮少量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商業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建設上來[4]。

3.2 依托龍頭建基地,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充分發揮福安的地理、氣候優勢,圍繞福安特色產業,積極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資源重組、資本集聚、品牌整合等途徑做強做大,形成一批富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群[5]。依托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帶動福安農業產業化發展,形成一批具有福安地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優勢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并持續拓展壯大。因地制宜,推廣“林+果”“林+藥”“林+禽”“林+蜂”等種養模式,建立連片百畝以上的示范點及特色產業示范基地。

3.3 依靠科技創新,引領農業產業化生產

截至目前,福安市先后出現了不少科技創新技術,如19世紀60年代的銀耳栽培技術創新、19世紀80年代的茶葉新品種選育和對蝦養殖技術創新、穆陽水蜜桃的品種提純復壯、“八五”期間的大黃魚養殖技術創新、“十一五”期間的彈涂魚養殖技術創新等,帶動了產業的飛速發展。因此,一是要以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或科技示范園區為“樣板”和“基地”,通過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實現技改升級,以此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二是加強與科研院所建立戰略聯盟,大專院校和龍頭企業聯姻,推行分工協作、成果共享、優勢互補,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產業聯盟,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全面推廣科技創新成果,充分展示科技引領農業發展的神奇力量[6]。

3.4 打品牌、擴營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目前,制約福安市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一批有市場開拓能力、加工增值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和品牌,很難起到外連市場、內連基地的作用。因此,應從以下幾點來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一是在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有選擇地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輻射帶動功能強的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作為龍頭,通過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實現技改升級,以此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7-8]。二是深入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加強農業公共品牌宣傳。為了支持農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踴躍參加省部級組織的各類農業推介會、展銷會和博覽會,市政府必須增加市本級每年預算安排農業品牌創建獎勵資金,支持農企爭創各類品牌,提高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全市農業領域現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名牌產品14件、省著名商標18件、省名牌農產品10多種、“三品一標”企業33家49個產品,潭頭芙蓉李獲全國優質果評比金獎。圍繞福安市國字號品牌,繼續加大對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如“坦洋工夫”“穆陽水蜜桃”“巨峰葡萄”“岳秀臍橙”“蘇陽楊梅”等品牌的推介力度,逐漸樹立和創造本地的拳頭產品和名牌產品,發揮優勢品牌的帶動效應。

3.5 抓創新、轉方式,推動農產品社會化經營

一方面,通過實施農業企業提質工程,推廣“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鼓勵農民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建立農企與農戶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同時,積極引導經營主體廣泛參與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形成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果蔬保鮮、精深加工及營銷配送等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體系[9]。另一方面,重視發展電子商務新型業態。目前,電商已成為福安市擴大銷售收入和實現品牌推廣的重要渠道。為了擴大覆蓋面,減少流通成本,福安農業產業化發展,必須加大重視發展電子商務新型業態,把信息化植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引領農產品探索現代營銷新模式[10]。

4 參考文獻

[1] 金敏.立足優勢 凸顯特色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J].海峽通訊,2015(8):30-31.

[2] 湯旖G.加強政府引導型科技投入力度 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J].遼寧經濟,2011(8):44-46.

[3] 巴瑞蘋.包頭市九原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增刊1):187-189.

[4] 高楊菲,徐曉波,沈利明.蘇州市吳江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4(3):303-305.

[5] 王東.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以湖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1,27(10):92-94.

[6] 范德成,胡鈺.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障礙因素與策略設計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20):68-71.

[7] 王慧芳.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4(22):19.

[8] 趙保海.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經濟,2015(7):52-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国产肉体ⅹxxx137大胆|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白丝无码免费视频| 长腿校花无力呻吟娇喘的视频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2019年最好看的中文免费视频 | 丝袜a∨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男人边做边吃奶头视频| 99精品国产兔费观看久久99|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到爽|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蜜臀国产在线视频| 豆国产96在线 | 亚洲|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亚洲一线二线三线品牌精华液久久久|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天天爽夜夜爱|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玩弄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 极品粉嫩小泬无遮挡20p|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hd| 天堂а√在线最新版中文|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