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
時間:2023-12-25 14:43: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校園暴力;預防;德育;校園安全
中圖分類號:G621;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5-0012-02
所謂校園暴力,就是對校園師生身心造成重大傷害的暴力行為。生活中,它離我們似乎比較遠,但是只要在媒體上出現,便又離我們很近。它嚴重影響了校園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也給學生身心健康及校園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文章對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進行相關研究。
一、校園暴力的現狀及成因
近年來,校園暴力逐漸呈現低齡化、團伙化、殘忍化等趨勢,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前,校園暴力有如下的表現形式。一是校園內的隱性微小暴力,比如經常對同學吐唾沫、辱罵同學、用手拍打、用腳踢等。二是“突發身體傷害”暴力事件。施暴學生大多為“問題學生”和“輟學流失學生”,有時表現為團伙施暴。三是校園周邊環境不安全,存在“不良青少年在學校附近毆打學生”的社會暴力事件。
(1)教育責任:學校需要認真反思。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課堂上滲透品德教育,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教育學生感恩社會、團結友愛、熱愛集體,以及與人為善、幫助同學、注意安全。但是,單調空泛的說教效果不太理想。平時,教師們忙于鉆研課堂教學改革,忙于備課批改作業,忙于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檢查,而對學生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的關注不夠,未能有效促使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2)家庭責任:家庭教育問題突出。多數施暴者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孩子內心的道德意識、控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非常差。家庭教育的問題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家庭結構缺陷,單親家庭或是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與家長缺乏溝通,導致心理不夠健康。二是家庭缺乏和睦,孩子冷漠、壓抑、孤獨,容易沖動。有關研究顯示,不被重視的孩子和經常遭到虐待的孩子,在成人之前實施暴力行為的可能性要高于同齡孩子。三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式,特別是父母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的教育模式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各種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部分孩子不愿訴說內心的委屈,默默忍受,長此以往,形成心理上的偏執和性格上的孤僻,容易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同時也有可能變為施暴者。
二、預防校園暴力的相關策略
(1)學校的責任在于預防,主要措施是“教育、管理和關愛”。預防校園暴力,學校是主陣地,重點要做好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管理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生的課間管理,加強對教師行為的管理。同時,要重點做好問題學生和弱勢學生的關愛工作,消除校園暴力的主體和對象。1)重點做好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法制教育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法律知識進課堂,通過開展“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校園普法劇”“模擬法庭”等法制主題教育活動來打好基礎;第二層是嚴肅校規校紀,在創新有效的激勵機制之上,開展智慧的懲戒教育,讓學生從小有明確的是非觀念,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內化為紀律意識;第三層是引入司法部門開展現身說法的教育,讓穿著警服的司法人員進校園給學生講實例,讓學生體會到違法行為不可觸碰,對法律產生敬畏感。2)關愛問題學生和弱勢學生,將校園暴力消滅在萌芽期。預防校園暴力,最重要的是抓好施暴者的教育、受暴者的愛護工作。一是學校建立問題學生信息庫,設立班級、中層干部、校級領導三級關愛體系,時常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關愛、扶助,并重點教育他們“做一個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引導他們感受被欺負同學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樂于幫助同學,正確認識友誼的含義,做一個陽光健康、受人喜歡和尊敬的學生。要經常開展主題班隊會和專題體驗教育活動,并安排一些服務類工作讓他們去做,時間久了,他們便會成為同學們眼中可愛的人。二是對校園發生的欺凌事件要及時記錄,并通過布置學生寫心情日記的方式和每天早晨班干部向教師匯報班里動態等做法,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3)利用現代信息手段,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特殊的家長,會帶出特殊的孩子。在家長學校,通常只是用集體講授的形式進行說理式教育,效果不佳。每個班都有一些比較另類的家長,其語言和行為方式可能有時比較極端,教育也不得法。因此,教師可利用QQ群或微信圈,以文字、圖片、視頻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教育引領。一方面,通過表揚優秀家長,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將存在的教育問題客觀地指出來,提醒家長修正自己的教育態度。還可以組織學生和家長在信息群開展“拼爹”之類的專題討論活動,并在班級里開展拼家長有多關注孩子、拼家長多有才氣、拼家長多么支持老師的工作等活動。這樣的活動,能很好地引導家長交流情感,傳遞民主的教育方式。與此同時,信息化的快捷方式也可讓家長及時將心中的情緒宣泄出來,及時化解矛盾,優化親子關系,形成正能量。
(2)家長的責任在于“呵護”,主要措施是“表率、引導與溝通”。1)用溫暖的家庭環境呵護孩子。一是杜絕家庭暴力,因為家庭暴力影響著孩子的暴力意識;二是單親家庭的家長一定要更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孩子日常情緒和在校表現;三是父母切忌在孩子面前發生沖突,要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四是家長要審視并矯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用和諧友愛、寬容大度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健康積極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辨別力和自我控制力。2)用榜樣與溝通的力量呵護孩子。首先,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模仿對象,所以,父母以身作則是最重要的。在家里要重視教育方法的終身學習,要多讀書,通過言傳身教自覺做孩子成長的表率。其次,要多與孩子和老師溝通,掌握孩子的動態。要引導孩子學習如何理性地解決問題,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則必須尋求同學、老師、父母的幫助。同時,還要教育孩子不去欺負其他同學,要用愛心與人交往,這也是對自己孩子的一種保護。3)家長要嚴格控制孩子對網絡的使用。要隨時掌握孩子的網絡使用狀態,引導孩子文明上網,嚴防學生效仿虛擬網絡中的一些暴力行為,嚴防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網絡信息進入孩子的視線,并教會孩子辨析網絡上的不良信息。
(3)政府的責任在于“保護”,主要措施是“法治保障、實施關愛”。1)優化學校警務工作站職能,保護好校園安全。一是政府要積極保障校園安全,重視“一鍵報警”設施是否暢通。學校是弱勢群體,是人員密集場所,每所學校都必須有暢通的“一鍵報警”設施,保障教師和學生的生命安全。二是加大對闖入校園實施暴力行為者的懲治力度,凡進入校園毆打師生者,均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視情節輕重處理,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三是完善立法,加強對施暴者的懲戒。通過修法、釋法或制定“校園安全法”,形成一種威懾力。2)建立社會關愛體系。家庭教育若出現問題,僅靠學校開展“家長學校”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由政府來進行解決。可設立“家庭教育愛心基金會”,啟動“家庭教育提升計劃”;還可由共青團、婦聯等組織作為實施主體,學校進行配合,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和針對“特殊家庭”“問題學生”的關愛活動。通過“陽光你我他”普查活動,廣泛關注各學校心理不健康的學生,積極尋求多種方式化解他們心中的矛盾,確保學生都能遇事冷靜,做一個團結友善、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三、結束語
有效地控制校園暴力,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文章結合對部分學校的調查和相關部門的走訪,分析校園暴力的成因、特點和危害,有針對性地研究預防校園暴力的對策。認為學校的責任在于預防,主要措施是“教育、管理和關愛”;家長的責任在于“呵護”,主要措施是“表率、引導與溝通”;政府的責任在于“保護”,主要措施是“法治保障、實施關愛”。
參考文獻:
[1]季成葉.預防校園暴力:一項值得高度關注的公共衛生課題[J].中國學校衛生,2007(03).
[2]吳桂翎,辛濤.校園暴力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中國特殊教育,2009(06).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家庭結構也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在小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同時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小學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教師的講解,家長的觀察外,更需要家校之間進行緊密的聯系。
一、深化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合作意識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發展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養成不健康的心理習慣,作為教師與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與教育中深化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合作意識,共同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在目前的家校教育中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教師認為學校是小學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地方,因而將所有的教育任務統一交給教師,自己不聞不問。很明顯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錯誤的,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場所,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作為家長,應該承擔起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任,加強與學校的聯系。
例如:學校應該建立家長學習日,家長學習日建立的重要目的是為了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中學習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僅針對學生,也是家長應該學習的,除了課堂上的教?W任務之外,還有定期對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德育教育等等,這些都是家長與教師應該統一思想的內容。在家長學習日中,家長應該積極向教師學習最新的教育思想,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長學習日的最終目的是讓家長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并且在家庭教育中給與支持。例如學生回家應該定時完成作業,家長應該認真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且給教師反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合起來,更有高效。
二、加強溝通,讓家長與教師相互了解學生心理動向
心理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是比較忽視的。然而隨著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學生可以接受的內容眾多,有許多是不健康,不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的,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心理健康方面,教師應該積極與家長夠,讓家長與教師能夠隨時掌握學生的表現,從而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這在小學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長與教師溝通的方向非常多,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召開家長會,家訪等,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就能了解學生情況。家長不是專業的教育者,應該積極與教師聯系,吸收先進的教育經驗,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教育重要的一個環節。
例如:教師應該多注意觀察學生,并且家訪學生在家中的表現。一個人的心理不健康可以表現在多個方面,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來觀察,例如學生上課精神不集中,出現精神萎靡,上課睡覺的現象,教師就應該多加觀察,并且做出詢問,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一般會拒絕回答,并且遮掩事實。此時教師應該積極與家長溝通,詢問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如果發現學生心理可能存在問題,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找出問題原因,積極幫助學生克服。
三、強調心理健康重要性,為小學學生塑造良好榜樣
家庭與學校是小學生生活與學習最主要活動場所,作為教師與家長,應該為學生做好良好的榜樣,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與心理狀況。小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大多數時候會習慣模仿與學習,教師與家長就是最主要的模仿對象。教師與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向學生灌輸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解答學生的困惑。
關鍵詞:
90后,是處于中國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一代,也是處于多元文化沖突的一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造成了他們獨特的心理特點:
一、個性張揚
大部分90后的初中生極愛表現自己。表現在他們喜歡留個性的頭型、穿個性的服裝、說個性的語言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一旦這些行為被學校制止,他們就會利用其他途徑。例如上課時,在教室里安安靜靜時,他們會選擇做個小動作,或與別的同學旁若無人的交談,以期讓老師點自己的名字,來讓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
二、沒有真正的崇拜偶像,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不象他們的長輩,是讀著戰爭、奉獻等英雄的故事成長起來的,他們崇拜英雄,崇拜成功企業家,90后的初中生崇尚非主流,像超級女生之類的憑借幾首歌、個性打扮,就能讓他們崇拜的如癡如狂,并去驀仿他們的打扮和行為。他們沒有真正的崇拜偶像,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沒有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未來很茫然、很困惑,很多學生就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上學。
三、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
現在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六個大人寵著、保護著,為他們的成長創設出一路順境。直接造成他們的感情脆弱,容不下丁點兒委屈。這是近幾年來校園暴力增長和孩子自殘自殺的一大原因。
再一個近幾年來離婚率增長,單身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性格偏執,遭受了挫折,就會鉆進牛角尖,因想不開而選擇自暴自棄。
四、網癮成為當代初中生的一大殺手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網絡給人們帶來快捷的信息,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給90后的初中生們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例如,有很多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學生,放棄學業,甚至學生走上偷盜、搶劫殺人的犯罪道路。還有的沉迷于網聊,走上網戀的道路。
針對90后初中生的以上特點,在班級管理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
只有學生具有了團體精神,才能使他們在維護好集體利益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個性,但絕不張揚;只有學生具有了團體精神,才能使他們以集體利益為最重,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學會感恩。
要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就要在班級管理中建立班級統一的奮斗目標,形成良好的班風,讓所有同學為此目標而努力;利用好學校舉行的每一次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團體精神。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首先可以用榜樣的力量教育學生。因為現在的孩子對老一代革命家、科學家、現代的勵志者的事跡所知甚少,所以要經常給他們播映關于這些榜樣的小影片,讓這些事跡持續地引導他們,讓他們有所追求,能有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從而產生崇高的理想。
其次讓學生明白人生價值觀的衡量標準是對社會的貢獻。對社會的貢獻大,則人生價值的意義就大。
三、充分利用好家長的幫助。
父母是否能與學校互相配合,是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對家庭教育的引導。要經常通過電訪或家訪,并利用好家長會,進一步了解家長及學生,與家長溝通如何對該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達成教育共識。
四、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中學生在人格、行為與常人有異常表現的傾向現象在增多。在中學生的群體中,心理偏離傾向表現為諸多的心理偏差行為。如:情緒的暴躁易變、離群不合、不適應行為、耐挫力弱、型行為、暴力行為、報復行為、對抗行為、固執任、離家出走現象、性格怪辟、厭學、懼學、棄學現象等。這些行為應該是心理偏離現象的苗頭初現,對中學生本身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時,給學校教育和家庭帶來了許多苦惱。
一、中學生群體常見的人格偏離傾向現象
(一)偏執性人格偏離傾向現象
偏執性人格偏離傾向,在中學生中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征:
(1)多疑:不信任別人,常將他人無意的或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輕蔑。
(2)敏感:對別人的批評反應強烈持久,對周圍人的傷害耿耿于懷、甚至懷有報復心理。
(3)嫉妒:嫉妒其它人取得的更好成績,拒絕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仇視強的競爭對手。
(4)自我援引:內指性,把與自己關聯不大的事理解成是針對自己的。
(5)固執已見:堅持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拒絕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
多疑、敏感、固執已見、心胸狹窄、不能包容、寬待別人、蘊釀報復;一意孤行造成與周圍人交流、交往的困難,這些偏執性的心理傾向行為,直接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封閉型人格偏離傾向現象
特征是在人際交往中被動膽小,害怕與周圍人、老師、同學、親朋好友交往,內心自我封閉、孤僻沉默,人際交往缺失、對周圍人際環境、社會環境適應不良。
離群不合的中學生約占13%左右。調查發現,離群不合的學生不愿意與同學交往的占20%,不愿意與家長交往的占26.8%,不愿意與教師交往的占37%,不愿意與周圍人(鄰居、親戚、家長的朋友、學校領導等)交往的占43%。孤僻、不合群的人格傾向,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容易形成寂寞、抑郁、煩悶、挫折感、自我封閉、進一步發展可以導致輕生、厭世感的滋生。健康教育所對浙江全省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13.3%的學生曾認真考慮或計劃過自殺。
(三)對抗性人格偏離傾向現象
學校教育中,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甚至對學校教育本身產生抵抗、排斥甚至與教育者產生敵意的對立,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無法找到情感勾通的的突破口,致使教育者在被教育者心目中失去威信和榜樣的力量。家庭教育中,出現強烈逆反心理,發展到由最初的逆反心理轉變成對家長教育的對抗心理。對教育者懷有成見、存有懷疑、懼怕和不信任感,不愿意和教育者真正交流感情、思想,懼學、厭學以至逃學、離家出走。
(四)型人格偏離傾向現象
許多專家認同,型行為是目前青少年中最為普遍的一種問題行為。也是目前校園暴力行為滋生的一個豐厚的基礎。據有關部門調查,80%以上的城市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型行為,其中獨生子女又占大多數。在校園中主要表現為,頂撞老師、同學、酗酒、吸煙、尋釁、集結社會黑團體到學校斗毆等。
(五)依賴型人格偏離傾向現象
中學生的的依賴性主要表現為:
(1)學習上的依賴:依靠父母的敦促完成學習任務,依賴教師對工作的安排與監督。學習自律性的建立,是依靠外在力量的。
(2)心理上的依賴:沒有主見,不能為自己選擇發展的空間、時間、方向,甚至興趣愛好的發展也受到他人的影響。
(3)生活上的依賴:日常生活的獨立能力低下,有的學生連基本的照顧自己的生活能力都還不具備。據《生活時報》調查,中學生的依賴(日常生活方面)數據如表1。
二、中學生人格偏離傾向成因探討
家庭因素、學校教育因素、社會因素在中學生人格偏離傾向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一)家庭因素在中學生人格偏離傾向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家庭是中學生最為重要的生活空間,家庭成員是中學生接觸最為密切、最頻繁也是較全面接觸的因素,家庭因素對中學生心理的形成的影響是全面、綜合、復雜的。在很多時候,一個學生出現行為偏差、心理偏差都可以從家庭中間接或直接找到根源,甚至有的直接就是家庭問題的延伸和表現。
(1)父母的教養方式、養育態度對中學生人格偏離傾向的形成一直起重要的作用。家庭教養類型主要有溺愛型、否定型、民主型、過分保護型、放任型、干涉型。不同養育方式決定父母不同的養育態度。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高玉祥對不同養育態度對學生人格形成的影響進行了概括,詳見表2。
目前,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不斷的提高,是家長養育態度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往往帶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在期望值不能得到實現時,容易產生如自卑、壓抑、自暴自棄、反抗、離家出走等。另外,親子關系是最直接影響孩子也是最長期、經常作用于孩子的重要因素。包括母親的養育態度、父親的管教態度對學生的行為和人格特征的影響都是很顯著的。在目前的家庭中,強權、專橫的家庭教育容易讓中學生產生對抗性的、依賴性的個性人格特征。過份溺愛、過多的干涉,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型、封閉型和偏執型的人格特征。漠不關心、放縱的教育容易使學生形成型的人格特點。
(2)家長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影響。父母不良的心理狀況和不健康的行為對孩子會產生直接的負面作用。如父母的過度情緒化、父母人際關系的冷漠、與周圍人的敵對、喜歡拼擊他人、缺乏情感交流和勾通的能力、患有神經質傾向等,都會讓孩子形成情緒不穩定、自我封閉、型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3)家庭環境對中學生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影響。家庭環境包括家庭文化背景、家庭氛圍、單親家庭等。父母不同的養育方式與父母的文化程度息息相關。其中,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常不能給孩子更多的尊重、民主,更多表現出專制、溺愛、懲罰、漠視等行為;父母的職業也潛移默化的對孩子人格的形成產生影響;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與家庭其它成員的關系,決定了家庭的氣氛,如果父母長期不和、家庭成員關系僵硬,容易造成孩子憂郁、自卑、過敏、煩燥的心理特征;離婚率的大幅升高,單親家庭和再婚家庭在孩子人格特征形成過程中的的教育缺陷也已經明顯暴露出來。
(二)學校教育在中學生人格偏離傾向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1)學習壓力的影響。過重的學習負擔、片面追求升學率帶來的頻繁的考試壓力,對學生的評價與成績直接聯系等,都容易造成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導致學生情緒大起大落、緊張焦慮、憂郁、敏感,甚至導致學生的厭學、懼學、逃學。
(2)不良師生關系的影響。缺乏愛和責任感、對學生的輕視、漠視、歧視,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敵對、冷漠;對學生要求過高過急,容易引起學生的自卑、封閉;簡單粗暴的教育、強制性命令性的方法、對學生經常性的否定、體罰變相體罰,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抗、敵對,從而形成型人格特征;對學生的不尊重,容易導致學生自卑、自棄、不信任、不尊重他人等不良人格特征。
(3)學校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在學校中流行的一些污穢青少年的意識、觀念,不守紀律的校園習慣,不文明的學校行為等班風、學風、校風,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生不良的人格形成產生影響。另外,不良的同伴關系,對于消極人格特征的形成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社會環境因素在中學生人格偏離傾向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1)社會文化因素。社會文化因素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中學生,諸如社會文化背景中的風俗習慣、道德觀等,一些落后、惡劣的風俗習慣,對學生產生不良的人格特征起著重要的作用。還有一些社會不良的風氣,也在殘害學生的心靈,如吸煙、酗酒、吸毒等,從而扭曲學生的人格。
(2)媒體。在現代信息社會里,中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于網絡、電視、報刊雜志、書籍、電影等傳媒手段。而在這些社會傳媒中,有許多不健康的、甚至是故意引誘、毒害青少年的腐敗信息,這些信息對于正在成長中,缺乏足夠判斷力的中學生造成了種種的侵害,導致中學生各種人格偏差行為的產生。
一、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呵護生命安全
現在有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名次,有時和孩子幾天都見不著面,即使見著面了,跟孩子說幾句關心的話,也是句句不離學習,基本上都是“最近學習怎樣?”“最近考試怎么樣?”“你的成績怎么總是上不去?”“你的分數怎么比王阿姨家女兒少了3分?”等等,鮮有家長問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如何?學校最近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班級最近組織了哪些活動?……換句話說,家長沒有關心孩子現在是不是“安全”,不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生活得怎樣,孩子在家和學校是否有安全感!試問,與孩子長此以往地進行這種單一式溝通,他(她)的心理能健康嗎?能“安全”嗎?筆者和所帶班級的家長交流時,基本不談成績、分數的話題。筆者總是引導家長去關注孩子在的內心想法,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關心孩子在哪些地方需要幫助。時常告訴家長,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離不開家長的教育、關心和支持。從上學前的啟蒙階段到孩子找到工作的漫長過程中,家長始終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說能影響孩子的一生。要讓家長自覺地意識到,改變現有的教育觀念刻不容緩。筆者一直堅持利用家訪、電話、家校路路通信息網等平臺和手段,經常性地與家長溝通、交流,引導廣大家長多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引導家長要以表揚、鼓勵孩子為主,合理的批評教育為輔,正視孩子存在的不足,聯合“學生、老師、家長”三方面的力量,想方設法找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突破口,幫助其提高,堅決反對一上來就打罵或是歧視的教育方式,提倡家長作新時代的好家長、理性家長。假如一個家長堅持做到這些,他們孩子試論安全教育促進生命成長的方法與途徑楊小兵(渤海大學教體學院,遼寧錦州121000)的心理肯定會健康,不會出現偏激、抑郁甚至輕生的想法。例如:今年3月,一個11歲的杭州女孩跳樓自殺了。據校長介紹,女孩連續好幾天沒有寫作業,當天上午班主任就把家長叫到了學校。教師跟家長說明情況后,讓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先把作業補齊了,雙方交談都很正常,沒有嚴厲的批評,也沒有說過分的話。媽媽在回家路上批評了她。回到家,女孩就跳樓了。暫且不考慮其中細節,就談孩子的心理狀況。她能從7樓跳下,需要多大的勇氣。足見她對這個社會完全失去了信心。假如她還能想到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愛呵護,想到家庭的溫暖、教師的關愛、同學友誼……這些讓她割舍不下、不能離去的留念,又怎會想到去跳樓!
二、安全教育需努力提高教師的安全意識,培育生命安全
可以說,現在的教師,尤其是一些年輕教師比較浮躁。表現在:平時缺少和學生家長的溝通,缺少和學生的談心和教育,缺少自我反省,對教育的實質認識有失偏頗,尤其是安全教育意識淡薄。分管領導要注重對班主任的引導,以個別交談、班主任例會、集體輔導等形式,引導班主任關注家長、學生的思想、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其一,班主任要利用晨會、周三自習、班隊會等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要想使常規教育教學能夠穩步推進,關鍵要看是否安全。一個學生意外受傷了,會產生很多麻煩的事情。比如,一個女生牙齒意外摔斷了。班主任必須通知家長到校,帶孩子去就醫,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向家長和學校領導說明。因為牙齒摔壞了,學生一段時間內不能正常就餐,需要家長每天送飯,影響家長、教師、學校的正常工作。后續的工作還有孩子牙齒修補、經濟費用的補償等。雖說這是意外事故,但也可提前預防,平時的安全教育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要規定好時間,利用好安全教育平臺等,教育學生在校要遵守規章制度,不能追逐打鬧,走路、跑步時要把手拿出來,不能玩危險的游戲,不能在空間狹小的走廊、廁所等場地追逐打鬧……這些看似平常的教育和提醒,因為教師的時常叮囑,會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假如學校的教師能提高安全意識,學生的安全意識就會隨之提高了,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會認識到在校園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學生安全了,校園就會有序,教育教學秩序也就正常了。營造一個以安全為主要話題的教育氛圍對于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非常重要。其二,堅持利用好家訪、電話、短信平臺、QQ群、微信等渠道,發揮其作用,把家長聯合起來,與學校共同教育孩子,比家長單獨教育要容易得多。構建一個群策群力的教育網絡,會事半功倍。教師有時對家長的教育方法持懷疑態度,甚至不耐煩。其實家長中不乏高學歷、高智商者,他們的方法也會啟發教師的教育。其三,教師要學會“借力、省力”,要讓學生喜歡班級,喜歡自己的課。有些教師認為將零碎的時間都用來上主課,給學生布置很多作業,經常與學生談成績、分數和排名,學生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其實往往事與愿違。試想一下,如果學生的行為習慣好,愿意為班級做事,喜歡上課,作業總是高質量地完成,這樣學生的成績怎能不好?班主任要搭建一個寬松、和諧的班級平臺,發揮班主任的優勢作用,讓充滿正能量的班風、學風悄然形成,時刻讓學生感覺到在這個班級里學習是“安全”的,快樂的。假如教師明白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礎,那么學生也一定會安全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三、安全教育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升華生命安全
校園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境,學生的健康心理,興趣、愛好、交際能力等正在成長發展中,有趣的、有益身心的校園活動能促進學生良性的發展。尤其是生命安全教育類的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意識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學校應以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題月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例如:安全法制手抄報比賽、安全法制小故事征文演講比賽、安全法制常識書面競賽、安全法制童謠創作朗誦比賽、安全法制標語征集、安全法制書簽制作比賽、安全法制教育格言鉛筆字鋼筆字書寫比賽、安全法制主題講座、健康心理“五個一”系列活動、分年級心理團體輔導活動、心理教師宣講活動、觀看安全法制心理專題電影、微電影寫觀后感活動、“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學校”系列活動、火災或地震演練活動……舉辦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小知道安全法制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正確做事、積極面對社會的健康心理,讓學生學會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珍惜。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真正學得輕松、過得愉快,安全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