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博物館空間設計特點

博物館空間設計特點精品(七篇)

時間:2023-12-27 10:4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博物館空間設計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博物館空間設計特點

篇(1)

【關鍵詞】兒童空間;兒童博物館空間設計;空間對話(SpaceCommunication);發展趨勢

一、適合兒童的空間環境

如今兒童所經歷的童年已經與他們的父輩、祖輩完全不同,養育小孩的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兒童的活動空間不再完全附屬于成人的生活環境,他們有自己獨立的學習空間、游戲空間和生活空間。這些空間適合兒童生長發育及學習玩耍,同時也幫助兒童建立自己的人際交往活動圈以及自己的文化。適合兒童的空間環境是空間的舒適度和安全性都迎合兒童的行為模式和心理需求。兒童最早認識外界事物是通過五感進行直接地感知學習,空間中的色彩、形狀、光照、聲音、氣味、質感等都能直接與兒童發生互動反應。在兒童視力發育過程中,鮮亮的顏色、幾何圖形、柔和溫暖的光照會產生刺激反應,影響他們的情緒起伏。另外兒童在初期階段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模仿和感知,空間里的聲音可以讓兒童產生興趣,成為其模仿學習的對象,而不同的形狀、質感讓兒童可以觸摸,直接用手感知認識。

二、兒童博物館空間

兒童博物館是以兒童為對象提供服務的特殊博物館,它的空間與一般面向成年人的博物館有很大的差別。為了給兒童提供更好的服務,兒童博物館除了有主體的展示教育空間外,還要有輔助的功能空間。對兒童的管理教育服務要比一般博物館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且工作人員的辦公空間與兒童使用的空間要達到無縫連接,可以隨時便捷地處理應急突發狀況。

(一)兒童博物館空間特點

1.功能空間

兒童博物館的空間分為兒童學習活動空間、運營和行政管理空間、支援服務空間三個主要部分。以韓國國立中央兒童博物館為例進行說明,在展示空間之外還有閱讀空間、戶外游樂場、家長休息空間、親子互動游戲空間、教育活動空間、志愿者服務室、幼兒房、醫療室等(見圖1)。這些輔助空間和展示空間有時也融為一體,區分界限并不明確,主次空間所占比例差距不大。由于兒童的體力和精力有限,在主體展示空間其區域通常不大,其間也會安排休息空間。輔助功能空間主要是給兒童和家長提供便利的服務,帶給兒童和家長自由享受學習玩耍的時光。展示的展品基本上是以模型和游戲為主,很少有真實的文物展示,因此一般博物館的文物庫房和文物保護工作室在兒童博物館非常少有。兒童博物館功能空間的特點與一般博物館截然不同。

2.展示空間的形式

兒童博物館的展示空間是兒童進行學習、互動、體驗的主要場所,需要綜合各種展示手段進行復合型演繹。兒童的感知學習方法與成人的邏輯學習方法完全不同,展示空間即是與兒童產生對話的途徑。與一般博物館文物陳列不同,兒童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不只是具備展示的功能,而是讓兒童觀眾在展示現場通過空間對話(SpaceCommunication)進行現場體驗。兒童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主要有模擬現場場景、多媒體空間、直接體驗互動空間、游戲空間等演繹形式。模擬現場場景的再現空間是圍繞主題將現實生活環境、大自然環境以1:1的比例或放大、縮小的特定比例進行還原展示。與一般博物館場景還原不同的是兒童博物館的再現空間往往會使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宏觀、微觀世界,兒童可以在里面體驗不一樣的新奇世界。韓國三星兒童博物館所有的展示內容都是主題型展示,其中在“水的世界”主題中再現了潛水艇艙內的空間環境,兒童可以自己操作潛水艇方向盤觀看海底世界的生物(見圖2)。多媒體空間是運用多媒體高科技技術營造的數字空間。在科技不斷革新的今天,多媒體在展示方面的應用已經成為潮流,各種數字展示技術也在日漸成熟。多媒體所營造的奇幻空間對于兒童來說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韓國三星兒童博物館用簡單易操作的軟件讓兒童自己在電腦上操作,學習寫郵件(E-mail)、制作E卡(E-Card)(見圖3)。兒童博物館在經歷最早的模型展示階段后,將實驗引入了博物館。在很長的發展時期內,實驗是兒童博物館主要的互動體驗展示手段。尤其是科技館、天文館、自然館,運用實驗讓兒童及青少年在動手體驗的過程中進行學習。韓國三星兒童博物館每層樓都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安排了內容,其中用一層樓的區域營造了直接體驗互動空間。展示空間分成幾個小主題區,用一些大型裝置展現物理原理,兒童可以一邊玩耍一邊學習(見圖4)。游戲是每個人在童年時期最主要的活動,兒童通過游戲激發創造力,鍛煉思維能力,學習自我表達,與外界溝通協作,培養情商和人際交往能力。游戲空間在兒童博物館中是非常重要的展示空間,可以通過游戲設置開展寓教于樂的兒童教育。韓國三星兒童博物館在主題空間之間的過渡區域或休息區域設置了游戲空間,有簡單的拼圖游戲、組合游戲、幾何游戲、尋找搜索游戲等(見圖5)。

(二)兒童博物館空間設計要素

兒童博物館的空間設計需要重視的幾個要素有色彩、照明、兒童指向性設計(Child-Oriented)、通用性設計。色彩是激發兒童創造力的因素之一,他們對色彩非常敏感,不同年齡階段對色彩的喜好有不同的傾向。學齡前和低年級小學生喜歡的色彩形象主要以明朗、分明、清色為代表的溫暖柔軟(WS,即Warm-Soft)傾向,這樣的形象與溫柔的母親和家庭環境相關聯。而高年級學生有了語言和邏輯思維學習能力后,對色彩的感覺逐漸偏向理性,喜歡以冷靜、精準、濁色為代表的色彩形象。兒童博物館空間設計需要參考兒童喜歡的色彩,為兒童創造舒適的色彩環境。光環境是影響兒童情緒的重要因素。一般昏暗的空間會讓兒童產生激烈的情緒波動,他們會感到恐懼、煩躁、焦慮、驚慌,而明亮的空間會讓他們感到愉快、活力、平靜。光照度也會影響兒童的發育,過于強烈的光照度會對兒童的眼睛造成傷害。因此兒童博物館的空間設計要以適合兒童的標準參數設置照明,營造出明亮溫和的光環境。兒童指向性設計(Child-Oriented)和通用性設計是以兒童的行為模式作為參照基礎進行設計,要考慮安全性、無障礙操作、持續使用性、便利性。在施工和材料的選擇上一定要使用安全環保的物料,這是兒童博物館空間設計最重要的操作環節,比一般博物館的標準要求更高。

三、兒童博物館發展方向

博物館展示技術的發展以及博物館類型的變革都與會展產業、科技工業、社會文化、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與中國相鄰的日本、韓國已逐漸建立起系統的會展產業分類及學科研究,并擁有了世界級規模的會展市場環境和會展專業技術。這樣的學科建設和技術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了兩國博物館概念與技術的全新變革。在成熟的體系建立過程中,兩國也經歷了概念混淆,與現有行業規范沖突的瓶頸及不斷調整探索的發展階段。中國目前也正在經歷產業結構調整探索發展的階段,與日本早期階段一樣,會展產業還基本屬于建筑室內裝修行業。然而以建筑行業的規范和操作流程實施并不符合會展產業,尤其是博物館展示行業。博物館在做展覽施工時絕大多數使用的是廣告公司或者室內裝修公司進行施工布展,甚至中小型博物館展覽的內容設計也一并外包給廣告公司,造成了很多問題。兒童博物館的建設規范更為特殊,展示內容、照明規格、空間尺度、材料安全、施工安全等都需要有單獨的規范標準。將現代兒童博物館引入中國已是必然趨勢,未來在大量建設兒童博物館階段必須建立一套獨有的建設實施規范系統,并建立獨立的綜合學科研究體系。1970年大阪世博會和1993年大田世博會都成為日韓兩國會展產業發展的轉折點,與日韓的發展軌跡一樣,中國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后會展產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展示手段、科技技術得到大量革新。博物館行業也借助這次革新浪潮,在展示概念和技術手段方面都有了顛覆性的發展。以兒童青少年為主要觀眾的科技館、天文館、自然館,在新建展館和舊館改造的過程中,大量運用了革新科技,使此類博物館面貌煥然一新。然而在大量運用科技硬件設備后也造成了很多問題,施工制作成本和后期維修成本巨大,設備故障率高,故障后不能及時維修導致展示效果受影響。另外很多家長也對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設備提出了質疑。2016年廣東省博物館舉辦了“文物動物園——兒童專題展”,在觀眾調查中有個別家長提出青少年過多依賴電子產品和多媒體設備,期望展覽中減少這些硬件設備的使用,給兒童、青少年創造一個不一樣的學習空間環境。科技在展示中的應用是把雙刃劍,使用的度和使用方法是在未來設計中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兒童博物館未來的發展是緊跟科技發展潮流,以單純吸引眼球的形式出現,還是回歸教育內容的本質,使兒童博物館符合兒童的發展要求,成為既有趣味性又具備知識性的學習空間,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問題和把握的方向。

四、結論

中國社會對兒童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理念也在改變。國內博物館界已經意識到源于美國現代兒童博物館這種特殊博物館類型對改變教育的影響。為兒童創造合適的參觀學習空間,引進兒童博物館模式勢必成為未來博物館的發展趨勢。國外發展成熟的兒童博物館給正在處于初創階段的中國兒童博物館發展提供了很多的經驗參考,我們在引進的同時也要考慮本土化轉換,展示內容、空間設計、展示形式都應該適應中國兒童的發展需要,以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英)梅利莎•瓊斯.兒童空間設計[M].郝衛國,王艷婷,許稚菲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韓)Juong,SunYoung.關于兒童博物館空間設計特點的研究[D].首爾:延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3](韓)孟亨在,張完碩.韓國會展產業及未來發展趨勢[J].設計藝術研究,2015(01).

[4](韓)Cheon,jinhui.保育設施室內設計和教具/游戲設施設計指南[M].漢城:韓國祥明大學公共設計中心,2007.

篇(2)

關鍵詞:環境行為學、大唐西市博物館、公共大廳

大唐西市博物館是國內首座由民間資本投資建設的遺址類博物館。博物館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館藏文物2萬余件,是在西市原址上在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遺址”的博物館和反映盛唐商業文化、絲路文化的主題博物館。調查發現,西市博物館的公共大廳在使用效率和空間效果在使用過程中得到了眾多參觀者較高的評價,為該類博物館的公共大廳設計提供了許多參考價值。

一、功能節點分析

西市博物館公共大廳成L形,18m的通高大廳空間遺址本體密切相關,同時在承擔著人流集散、票務安檢、休息等候等公共服。50m見方的十字街考古遺址是整座博物館保護與展示的核心,與漢陽陵博物館的設計類似,遺址被封存在玻璃板下,讓參觀者可以直觀地看到車轍、水溝、石橋等殘跡,繼而得以從個人尺度來體驗當年西市的實景,而又不影響大廳空間的使用功能。

西市博物館的公共大廳可以劃分為門廳區、遺址展示區、節點空間等數個24m×18m的功能單元(如圖2所示),根據蘆原義信在《外部空間設計》中的“外部模數理論”, 20―25m的模數是人際間存在聯系的臨界值,因為在此范圍內人們可以辨別人臉,聽清對方的聲音,進行視線和語言的溝通。頂西市博物館公共大廳,為了模擬再現唐代西市十字街街道空間感受,同時創造形成適于交流的的空間,將大廳的寬度控制在25m以內,并且每隔24m設計空間節點,形成人性化而又富有節奏變化的空間效果。

二、空間尺度分析

設計中面對的難點便是如何延續歷史的小尺度,窄空間,并彰顯其商業活力與影響力度,在還原歷史真實性的同時體現出西市說具有的歷史敘事價值。通過合適的尺度判斷和選擇,地下遺址、參觀者、地上空間三種之間形成良好的對話和互動關系。(圖3)

建筑設計在切實保護隋唐西市道路、石橋、溝渠和建筑等遺址的基礎上,通過合理布局,創造性地保護和展示了隋唐西市十字街遺址以及十字街原有道路格局、尺度、規模及氛圍。通過采用尺寸為12m×12m的空間模數單元,既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展覽單元;也可以組合成大空間。將隋唐長安城里坊布局、棋盤路網的特點,貫徹于博物館空間設計的始終。立體的還原唐西市歷史街道的真實尺度與空間感受。表現隋唐長安城市與建筑文化的深層結構,以及唐代西市的恢弘氣勢與繁華景象。

三、人行流線分析

在對大唐西市博物館的調研中,分別記錄了公共大廳中兒童、成人、老人三種不同年齡段的參觀群體的行走路線,以分析不同年齡段人群行為模式之間的差異。通過這三種人群在公共大廳內的行走路線圖可以看出,大唐西市博物館的參觀者以成年人為主,老年人次之,兒童最少且多為隨同父母參觀。在行為特點上兒童的行走路線更加自由多變,這與兒童本身的好奇心、多動性的特點相吻合;成年人的行走路線較為多元化,對空間中的展陳、標識等停留意愿更強;對比來看,老年人的行走路線,無論是進入路線還是出館路線相對來說都較為單一,現場觀察來看,老年人更喜歡結伴而行,在公共大廳內的停留活動也主要是等同伴,表現出與兒童相反的行為特點。

四、自然采光分析

大唐西市博物館的公共大廳采用全玻璃頂覆蓋,采光面和地面的面積比(即窗地比)達到了1,采光面和單側墻面的面積比例(即窗墻比)甚至大于1,因此室內的自然光線十分充足,光線強度基本和室外環境保持一致,即使陰雨天也不需要人工補充照明。同時,采光頂全方位接納自然光線,無光線死角(自然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室內光線照度分布也較為均勻。

大唐西市博物館公共大廳的頂面通過結構或構造要素的重復和變化取得韻律感,不僅在空間上有一種韻律變化,在時間上也體現了強烈的光影韻律:大廳屋頂界面的結構桿件在墻面、地面上的投影成為動態的構成要素,隨著時間的變化,太陽方位移動,富有韻律感的光影變化使得古老遺址和現代建筑空間融合在一起,空間表情顯的極具感染力,大大增添了空間魅力。

五、材料與色彩分析

西市博物館為了對話遺址環境,其圍合界面全部采用土黃色帶有夯土肌理的仿石材的材料;該面板采用關中地區的典型色調,其泥土材質和拉夯土肌理與土遺址本身的美學特征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應關系。泛著泥土氣息的圍合界面、創造光影韻律的屋頂界面和展示遺址的玻璃地面形成一種空間的疊合效應,與博物館本身的遺址環境和古都西安的文化環境對話和融合,反映出其對地域文化的尊重和表達。

創造良好的空間環境是博物館的重要功能和追求目標之一。環境行為學研究對于指導博物館的公共大廳空間設計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設計中利用環境行為學理論對使用者的行為與空間環境的關系研究得越細致透徹,就越容易創造出舒適度和滿意度更高的環境空間,以求真正做到博物館公共大廳的人性化設計。

參考文獻:

[1] 劉克成,肖莉.西安唐西市絲綢之路博物館[J].世界建筑,2010,10.

篇(3)

關鍵詞:博物館;展陳設計形式;空間布局;策略

當前在中國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國博物館數量迅猛增長,但隨之出現的展陳設計形式單一、策展水平良莠不齊等問題也成為制約博物館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因此,在博物館建設中,應順應時代潮流,加強展陳設計形式的多樣化和空間布局結構的優化。而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策展人員要綜合當地文化特色和歷史文化元素符號,不斷優化創新博物館展陳設計以及空間布局等相關工作,有效推動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博物館是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發展博物館事業有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通過加強博物館文化建設,可以使廣大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能夠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實際需求。對此,在博物館展陳設計與空間布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還要與時俱進加強創新,通過更具有特色的展陳設計和空間布局,加強對文物資源的展覽利用,以構建更加人性化的、更加吸引人的參觀氛圍。

1博物館展陳設計相關概念

作為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的公益非營利性機構,博物館對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進行展示,以供人們研究、欣賞,同時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所謂展陳設計,即展覽和陳列設計,實質上二者并沒有根本區別,都是指在一定空間和時間范圍內,以文物為主體、其他展品為輔助的,運用藝術化的設計語言,按照特定主題、藝術形式在空間和平面組合成的展品群體,是博物館實現其社會功能的主要方式。在博物館展陳設計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設計,可以加強相應的空間和平面聯系,構成一個獨特的空間范圍,以此不斷強化人們的感受,讓觀眾能夠更好地參與到相應的活動中,以此加強與觀眾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良好的展示空間。在博物館展陳設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遵循其歷史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賦予相應展示空間獨特的文化含義。而通過遵循科學性和專業性的原則,能有效提升展陳的整體效果,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2博物館展陳設計及空間布局中存在的問題

2.1展陳設計理念僵化

在博物館展陳設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通過豐富多樣的設計能夠充分展現出不同特色的主題。而在現階段的展陳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設計觀念及空間布局理念的影響,缺乏有效的創新,展陳模式過于單調,難以滿足觀眾的實際需求。以傳統的展陳設計理念建設的博物館,主要是以物為主體進行設計展覽,沒有從設計對象的角度出發,缺少了對受眾者感知程度的了解,導致博物館展陳和觀眾之間產生了距離隔閡之感。在現階段的博物館展陳設計活動中,因受營銷理念的影響,導致觀眾只能觀看文物展品,無法深入挖掘其中背后所蘊含的故事,從而降低了觀眾的體驗感。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僵化的展陳設計形式越來越不符合社會和人們的需求,因此博物館的展陳設計理念需要與時俱進、優化轉變。

2.2設計方式過于單一

博物館空間設計及展示的方式也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在現階段的博物館展陳設計過程中,有許多博物館仍舊單純沿用傳統的櫥窗式和單體陳列,又或以靜態陳列的方式進行陳列。這樣單一、陳舊的展陳方式比較適合專業學者來觀看,對于非專業觀眾而言容易引起審美疲勞,無法激發觀眾的興趣,難以讓觀眾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因而在博物館展陳設計的過程中,要不斷優化創新展示的方式,加強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借助多種展示途徑,讓人們能夠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激發人們參觀的興趣,有效促進博物館的長遠發展。

2.3空間布局不合理

當前仍有眾多博物館因其空間布局不夠合理,觀眾參觀時只能被動地接受展品的觀點和內容,無法表達自身的意見和建議。傳統的博物館空間布局活動還會給觀眾營造一種神秘感和深層感,拉開了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觀眾難以深刻體會到文物背后所蘊含的故事和意義。通過加強博物館空間的設計工作,能有效增強空間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強化觀眾的參觀體驗,對觀眾的生理和心理感受能產生較大的影響。通過科學合理的空間設計,可以保障展品背后的人物和事件能夠真實地表現出來,避免過分神化的現象出現。因而在博物館空間布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綜合博物館文物展陳的自身特點,更新空間布局方式,以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3加強博物館展陳設計及空間布局的策略

3.1加強室內設計,強化觀眾體驗

在博物館展陳設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通過將文物和室內設計的有效結合,不斷強化觀眾的參觀體驗,能有效提升博物館展陳的整體效果。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許多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因而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地方要加大文物保護工作,通過加強博物館建設,真實還原當地的歷史風貌和文化風貌,為后人留下豐富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從而促進當地的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在博物館建設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相應的工作人員要綜合考慮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不斷優化創新博物館展陳設計理念,做到與時俱進,有效增強展陳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來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多樣化需求。在我國大部分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活動中,因過于注重以文物為主體的展示,從而忽視了室內環境氛圍設計,使得博物館的建設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因此在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通過加強文物與室內展示的有效融合,加強空間布局,提煉特定的主題以及和內容相符的元素符號,加強空間組織和規劃,以此構建出良好的空間氛圍和環境。因此,在博物館室內展陳設計活動中,要根據不同文物所需要的空間和條件進行綜合性的考量,開展針對性的設計,要擺脫傳統以物為本的展陳設計模式,將受眾體驗放在第一位,有效提升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通過創造與展品內容相契合的主題,烘托和展現文物展品的特質和內涵。例如,在孔子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展“大哉孔子展”中,圓形序廳部分設計成書架的形式,四周是用亞克力材質打造的以儒家典籍為裝飾的書墻,中間凸起的浮雕孔子像若隱若現(圖1)。游客進入到序廳之后,就像走進了繽紛書海,走進了歷史歲月中的孔子時代。

3.2加強數字化發展,豐富展陳設計方法

在博物館展陳設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緊跟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潮流,通過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有效實現實物陳列與數字化發展的有效融合。在傳統的博物館展陳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以實物展示,通過實物陳列能夠真實體現歷史景象,還原歷史的真面目。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實物陳列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展的需要。因此在博物館展陳設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綜合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博物館的陳列以更新穎的形式展現。例如可以通過加強對三維立體技術的使用,利用掃描技術和仿真處理技術,將文物真實地展現出來。通過采用多樣化的展陳設計方式,不斷強化人們對博物館的認知。在博物館展陳設計活動中,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使用,這不僅是未來博物館發展的趨勢,而且還能夠豐富博物館展陳的形式。通過加強空間形式設計,綜合展陳設計的實際情況,以營造氣勢宏大的氛圍效果,構建良好的藝術結構,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孔子博物館的展陳設計中,序廳部分通過采用多媒體環幕投影技術,為觀眾循環播放“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短片,對孔子及其思想,以及孔子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進行總結性介紹,為觀眾正式進入展廳欣賞做鋪墊,可以讓廣大觀眾在參觀游覽展廳時深刻體會到孔子和儒家文化的歷史,明確儒家思想產生的時代意義,從而產生更多的獲得感。

3.3加強空間布局,做好敘事空間設計

在博物館建設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通過加強空間布局設計,不斷完善博物館的敘事空間,可以給觀眾帶來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有效提升博物館建設的整體效果。在博物館空間布局設計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展陳的排列布局,保障觀眾能夠跟隨著文物歷史進程層層深入其中,強化觀眾的主觀體驗。通過情景的重現,加強展示項目開發,有效增強觀眾的求知欲,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故事。通過結合觀眾的實際需求,加強空間線路設計,通過這些個性化的設計,來吸引觀眾停留駐足。綜上在空間布局設計的過程中,要借助科學合理的設計方式,有效增強文物展示的藝術美感,提升觀眾的參觀體驗,為觀眾提供一個休息放松的空間。在展陳設計過程中,應將時間元素納入空間布局中,有效實現敘事空間設計,充分發揮其獨特性,保障整個設計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在博物館空間布局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加強空間布局的重要性,并且能夠結合博物館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適當融入現代化元素,有效增強博物館建筑空間布局的靈動性。孔子博物館常設展覽為“大哉孔子”基本陳列(圖2),展線長2065米,基于獨特的建筑空間布局,其展陳流線設計以圓筒為核心,由序廳和孔子的時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與中華文明、孔子與世界文明以及詩禮傳家七個部分組成,敘事空間連貫流暢、簡明清晰,能夠有效地將孔子和儒家文化解讀并傳達給廣大觀眾。

4結語

總之,應加強博物館建設,做好自然及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收藏、征集及陳列等相關工作。在博物館展陳設計及空間布局的過程中,要綜合時代變遷,應積極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創新,做好空間布局設計,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使博物館建設能夠緊跟時展的步伐,有效促進博物館事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向光.當代我國博物館展陳發展現狀及趨勢[J].中國博物館,2015,33(3):82-87.

[2]王靜.博物館展陳設計的表現形式探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6):140-141.

[3]王麗梅.關于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形式與空間的布局的分析[J].藝術品鑒,2019(36):219-220.

[4]鐘旭.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形式與空間布局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5):124-125.

篇(4)

兒童博物館體驗展示設計趣味性設計展示理念娛樂教育

一、兒童博物館趣味展示設計要素

(一)展示策劃階段趣味性設計概念的提出

1.兒童博物館的概念

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 對兒童博物館的定義是,以兒童為對象提供服務的博物館。美國博物館協會 (AAM,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useum) 提出兒童博物館是刺激兒童的好奇心誘發學習能動性,為滿足兒童的要求和興趣提供展示和教育活動的機構。兒童博物館作為常設非營利博物館與一般博物館不同的是,兒童博物館展示的不是收藏品,而是以趣味性展示主題為基礎,完全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體驗式博物館。皮亞杰的發育心理學提出:“學習是與環境相互作用發生的結果。”兒童博物館讓參觀者能親自參與,以Hands-on的形式進行互動展示。1899年,在美國紐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兒童博物館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兒童博物館為兒童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兒童親身體驗,自己動手,幫助兒童更好地了解世界,健康成長。

2.趣味性主題策劃

兒童博物館是一種主題型博物館。博物館有趣的主題是吸引兒童最重要的因素。根據對兒童行為特點的分析總結出,兒童想象力豐富,喜歡具有主題性的游戲活動,并喜歡與同齡人一起參與游戲。

韓國國立中央兒童博物館以“原始古代人的生活體驗”為主題,通過歷史體驗讓兒童對韓國的古代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展示主題分為“家”“農業”“戰爭”“音樂”幾個小單元,將晦澀難懂的歷史知識以有趣的簡單形式向兒童展示出來。

3.豐富多彩的教育體驗活動

兒童博物館是面向兒童的,所以與一般博物館的運營和管理是不同的。作為社會教育機構,兒童博物館向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推出特別的教育體驗活動。例如,針對于學齡前后的兒童推出主題性的體驗活動。教育體驗活動將人文、科學、藝術各領域知識相互融合,從新視角提出新穎的主題,培養兒童靈活的思考能力。強調兒童表現力的重要性,通過觀察、感受、思考、探索、討論、表演等形式激發兒童的參與性、創造性和自信感,讓兒童從中了解各種文化、生活技巧或是某些才藝。

通過特殊的運營管理形式使兒童博物館展示具有靈活性和流動性,迎合兒童的興趣需求,刺激兒童的學習熱情,使兒童博物館擁有持續的訪問率,實現博物館的價值。

(二)趣味性的展示內容

1.故事化的展示語言

故事的功能是把生活的規則告訴給兒童,是兒童理解這個世界的認知方式,通過故事兒童確認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兒童早期的故事教學,把故事作為穩定幼兒情緒,促進幼兒語言、智力發展,增長知識,啟發想象,鍛煉記憶,是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故事在情節上對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故事語言以及涉及的知識內容都是相對淺顯的,兒童通過故事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被傳達的內容和知識。兒童博物館運用故事化的展示語言,不僅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而且淺顯易懂的內容能對兒童起到實質性的教育作用。韓國國立中央兒童博物館運用一些故事視頻向兒童介紹韓國古代家庭文化。兒童通過故事短片很快就能對古代的建筑、社會構成、飲食、文化等脫離現實生活晦澀難懂的內容形成初步的印象,并產生進一步了解學習的訴求。

2.簡單易懂的展示內容策劃

針對于兒童的展示內容有別于一般面向成人的展示內容,這些內容需要進行策劃安排。基于兒童學習能力的限制,展示內容的量不能過多,展示空間也不能過大。內容過多項目瑣碎反而會使兒童感到混亂無法理解。將展示內容具體化更有深度地進行展示能使兒童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另外,豐富的展示內容可以通過頻繁更換進行展示。在展示中導入時間的概念,會使展示更具有新鮮感和靈活性。每次的展示內容集中而少量并能經常變換主題是適合于兒童特征的展示形式。

博物館的娛樂教育使兒童產生初步印象而開始對歷史文化產生興趣后,再通過學校的深入有條理性的教育,不但能增強對知識的記憶獲得更豐富廣泛的知識,同時還能對學習產生興趣。兒童積極學習掌握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博物館的娛樂教學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能很好地達到培養兒童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體驗式展示空間的營造

1.生動的現場空間

現場空間是展示的主體部分,所以現場的空間構成和動線安排是吸引兒童的重要因素。在空間設計上要考慮到“兒童指向性設計(Child-Oriented)”。它是以空間主要的使用者——兒童的發育水平、興趣、要求等為前提的。兒童博物館展示空間構成要強調兒童與空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動線安排上可以提供多條路線,根據每條路線都能遇到不同的經歷,從而激發兒童主動探索體驗的熱情,使整個空間成為兒童參與和溝通的展示過程。

現代展示設計已經不是簡單地將展示品陳列出來,而是參觀者在展示現場通過空間溝通(Space Communication)進行現場體驗。兒童博物館體驗展示的類型有直接體驗和感覺體驗。直接體驗展示一般有制作式(Hands-On)展示、交互(Interactive)展示、游戲(Playing)展示、試演展示、參與(Participatory)展示等展示形式。而感覺體驗展示則是通過五感體驗,讓兒童可以在展示空間里觀察、聆聽、聞、觸摸、對話。

現場體驗空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再現空間。再現空間是指圍繞主題將生活中或自然中現實空間環境以1:1的比例,或者以某個特定比例縮小或放大再現進行展示演出。兒童博物館展示運用再現空間讓兒童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貼近生活的展示環境可以使兒童對空間不會產生陌生感和抵觸感,讓兒童在熟悉的空間環境中盡情地感受現場體驗。

2.媒體空間 (Media Space)

媒體空間與現場空間不同的是,現場空間是直接展示展品的空間,而媒體空間是為展示目的運用Multimedia進行加工的展示空間。比如利用數碼創造炫麗的Digital 3D Space,或者利用水、光、植物等自然物創造具有哲學性、文化性的空間,通過色彩、聲音、質感等刺激五感的感覺體驗空間。

兒童與成人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成人通過邏輯思維進行思考學習,而兒童主要通過身體體驗進行感覺和經驗學習。兒童的五感相對于成人更為敏銳,對聲音和色彩特別敏感。所以兒童博物館的展示空間運用大量的媒體空間進行展出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說現場空間是一種空間體驗的話,那么媒體空間就是一種時間體驗。在媒體空間營造上,Media影像設計在現代展示設計中得到大量運用。與電視電影傳統影像制作不同,Media影像設計是專門為展示主題服務的影像制作。它已經從傳統影像制作中分離出來,成為展示設計中的一個獨立的專業環節。

在兒童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運用了娛樂教學理論,成為最前沿的博物館展示理念。娛樂教學(Edutainment)的主要形式就是體驗游戲和兒童教育電視節目。因此,Media影像設計成為兒童博物館展示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影像展示讓兒童在觀賞美輪美奐的影像短片過程中展開一場愉快的時間體驗之旅。

二、中國兒童博物館展示策劃提案

(一)展示主題與展示流程(Storyline)策劃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博物館,它在國家文化遺產保護、中華文明展示、愛國主義教育、國際文化交流等方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要讓博物館完全與國際接軌,除了藏品、學術、教育,應更注重博物館展示理念的升級。作為國家博物館,展示更側重于專業性和學術性,然而同樣作為非營利的社會教育機構,則更應該考慮不同參觀者的需求。將博物館展示對象進行市場化細分,其中有一部分參觀者是非常重要的人群卻也是被相對忽略的,那就是兒童。針對于兒童的展示有其特殊性,應區別于常規展示。

國家博物館的常設展廳展示主題為“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綜合常設展廳的展示主題針對于兒童提出兒童博物館的展示主題為“中華文明體驗之旅”。整合中國的文明史,針對兒童進行重新梳理,提出展示流程(Storyline)為“我們是炎黃子孫(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禮樂文明—衣與裳—家和國—偉大的創造”。

兒童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布局運用中國傳統兒童游戲“七巧板”的元素進行規劃設計,并結合展示流程安排展示路線,分為兩條主線,一條為主展示館參觀路線,一條為參觀主題活動路線。兩條路線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空間設計也相對開放。

(二)展示內容與展示形式策劃

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博物館展示首先在策劃階段要確立吸引兒童的主題,然后把展示內容具體化、深入化展出。兒童體驗展示空間設計體現直接體驗和感覺體驗形式,通過傳統媒體和多媒體相結合,營造媒體空間進行展示。

展示產業不斷更新進步,促使現代展示設計從強調展示形式到越來越強調展示理念和展示內容策劃;從注重對展品的宣傳展示到注重服務參觀者的人文設計;從單一的陳列形式發展為復合型的展示形式;不但要將日新月異的高科技運用于展示中,而且注重人性化的感性設計;從展示空間營造到通過空間溝通(Space Communication)進行展示體驗,展示產業作為服務行業正在逐漸貼近人們的現實生活,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人們精彩生活的一部分。

博物館展示作為一種展示種類,不但具有學術性,觀賞性和教育性也是其非常重要的特點。針對兒童的特殊博物館——兒童博物館是博物館產業走向專業化細分后的產物。兒童博物館與家庭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通過吸引兒童的趣味展示,為兒童提供娛樂教育服務。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博物館將承擔起大眾教育的社會職能。博物館將不再只為專家學者研究提供史料,而在提高國民素質的過程中起到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的作用。博物館展示也將從文物遺址陳列逐漸演變為大眾教育的服務形式,為普通大眾提供休閑娛樂并具有教育性的場所將成為博物館新的社會職能。

參考文獻:

[1]韓進之.教育心理學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Choi,Bo Ah.兒童體驗館活躍性研究[J].韓國設計博覽,2007.

[3]Lee,Kon Mu.快樂的歷史體驗——兒童博物館[M].國立中央博物館,2005.

[4]Ryu,Kun Pil.兒童文化空間策劃案研究[J].展示設計研究,2010.

[5]Sung,Jung A.作為教育空間的兒童體驗館展示策劃[J].展示設計研究,2010.

篇(5)

[關鍵詞]現當代 博物館 展示空間設計 新元素

[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5-0091-02

博物館發展至今,經歷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其演變經歷從私人到公有、單一功能到多元功能、單一學科到多學科、非專業到專業,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現在國內的博物館都辦出了不少特色,在不同程度上都進行了改陳,對舊的展示設計進行了革新,使用了多種新材料、新技術。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中國電影博物館和北京首都博物館,它們把當今最具創意的展示手法、最先進的科技設備大膽地運用在陳列設計中,令觀眾耳目一新。當今的展示設計是以科技和藝術為手段,并利用傳統或現代的媒體對展示環境進行系統地包裝、裝飾的過程,并營造出幽雅和舒適的展示環境。隨著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博物館文化在經濟與社會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博物館展示設計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博物館已成為社會和國家間相互交流合作的文化紐帶,也是科學技術及文化宣傳的窗口,它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充當著其他行業或媒體不可替代的角色。世界各國為展示自己國家的科學、歷史、經濟、文化的發展及成就多是不遺余力的,實際上博物館就是要展示國家發展的魅力,表現民族文化的精彩。

一、簡約設計理念的興起

簡約主義源于20世紀初期的西方現代主義,它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簡化到最少的程度,對色彩、材料的質感要求很高。因此,簡約的空間設計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達到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效果。在展示設計中,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令當今展示手段的形式豐富多彩,陳列展品的展示材料都出現了可持續使用、環保、綠色的材料。不過,設計可能需要像油畫、服裝或者家具一樣展現出它們的物理背景和社會背景。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應該把它們作為美學物品來強調和對待,甚至把它們當作“研究性”藏品的一部分來處理。如此多的內容要分配,化繁為簡、合理配置,營造綠色環保的展覽空間是勢在必行的。

二、強調展覽環境的色調

上海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以冷暖顏色劃分陳列展示主題,展廳中大量運用大面積的色彩配置,它的設計意念是用大面積的色塊突現空間視覺效果,通過冷暖顏色的對比營造出不同的陳列空間環境。不同內容的陳列展示空間會隨著色彩面積、色量等因素的增減,對觀眾的視覺和心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內容的陳列展示空間會隨著色彩面積大小的增減,色量等也會隨之增減,對于觀眾視覺的刺激與心理的影響也會隨之增減。如1cm2的黑色會產生清晰、干凈的視覺效果;在1m2的黑色面前,則會產生一種嚴肅、沉悶的心理感受;當人處在100m2的黑色環境中時,會產生陰森恐怖的心理反應。1cm2的大紅色使人感覺鮮艷可愛;1m2的大紅色使人覺得興奮激動;但當人處在100m2的大紅色包圍中,會有過分刺激而造成的疲倦之感,進而產生一種難以忍受的煩惱。上海博物館在設計色調的控制中做的工作非常仔細,首先在電腦中設計出兩到三種的陳列主題大色調,然后在地下室用1:1的空間選用兩種不同的色調制作出模擬場景,隨時可以修改。它的展示設計使用大面積色彩,選用亮度高、彩度低、對比弱的色彩,給人帶來明快、持久和諧的舒適感。利用中等面積的色彩對比,如設計圖案的配色中,鄰近色組及亮度通過對比,選出既能引起視覺興奮、又沒有過分的刺激色彩與亮度。小面積的色彩常用鮮色和亮色形成強對比,如小展品、小標志等,可引起人們的注意。上海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注重色塊與色塊之間的鏈接關系,因為形狀是色彩存在的形象要素之一,一個顏色的出現總是伴隨一定的形態同時被我們感受。形狀也會由集中到分散逐漸分割,盡管畫面總的色量未變,但對比的效果卻大大改變了,給人高雅、舒適的感覺,讓人感覺很安靜,放下緊張的心情來看展覽。

三、通過舒適的照明燈光營造展示環境

展示照明設計的品質取決于光的分布結構所傳遞出的信息和內涵。光的分布結構有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光照凸顯物體形態并產生濃重的陰影,常用于突出展品;間接光照通過作用于其他介質的漫反射傳遞,光弱且不具有明確的指向,常用于營造環境。光分布一是用直接光照的方式烘托展品,二是整體展示環境得益于發光墻壁在四周介質上制造的漫反射效應。光和色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共同擔負著傳遞視覺信息的作用。在展示照明設計領域,以色溫度和演色性來度量光的色彩品質。北京電影博物館就大量運用光照射的原理,營造展廳氣氛,它的光源變化較多,有層次,同一色彩在不同光源下,可呈現出不同效果;而展覽中同一光源選擇不同色彩,造成了不同的展示效果。它利用光色和固有色之間衍生的復雜效應,對營造美妙的展示照明環境產生了很好的視覺。通常色溫度,是人類對色溫的反應,它來自生活體驗,是建立在視覺和觸覺等感官基礎上的情緒反射。我們把色溫對空間中的材質與色調的不同作用特點,及對物體表面的色彩屬性的烘托或強調的功能進行調配。如高色溫利于烘托暖色調的環境,低色溫則常被用于表現金屬質感。色溫一種是低色溫照明與金屬地板以及藍色頂棚營造出的高科技展示氛圍。色溫二種是高色溫照明對暖色調的環境烘托。

展示設計中的光對立體塑型與質感表現的作用是光通過對空間的塑造,直接影響觀者心理。只有運用正確的光源與光色、科學到位的照明器械以及準確的調光對焦,才能塑造出理想的空間意象,提供優美的展示環境,過多地運用光照明會使參觀者疲勞。北京首都博物館在展示文物的時候運用了很多“有情感”的光照明。設計者認為光可以表現思想、情感、內心活動的特點,所以在光照明這一項目中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利用源于立體物凹凸表面的明暗差異,呈角度的光源配置并通過調整適當的投光角度和光強度大小,可使字體或展示裝置獲得清晰的立體表現。立體感的塑造一方面是由人工照明塑造出了卵形展示裝置的立體感。立體感的塑造可通過對投光角度和光強度大小的調整,使字體或展品結構獲得清晰的立體美感。

表現物體表面的質感及突出部分所構成的紋理,需要與之平行的光照來表現。為了更好地刻畫物體細節質感,應避免過強的照明。好的質感表現,有助于豐富展示效果。質感表現是對于從屬地位的背景裝飾而言,強光有利于弱化其質感細節,從而達到烘托主體的目的。同時可以選擇平行照明對金屬肌理進行表現。首都博物館的光照明的確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其巧妙地利用光的原理、光的折射、光的角度把展品真實地體現出來。

四、可體驗嶄新的展覽環境

展覽設計作為人、展品、環境溝通的媒介,設計者一般會考慮到觀眾對于展覽內容和背景故事的了解。展覽主題通常是被動的,在策展時需體現與觀者的協調與平衡,博物館應合理選用材料、選配展品來服務大眾。近幾年來,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給設計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觀眾在網絡空間里創造定制的、個人化的獨特體驗。如“溫哥華藝術畫廊舉辦的‘Massibe Change’展覽觸動人的感覺神經對客觀事物做出判斷、理解、認知,它使觀眾處于展品的包圍之中,甚至連他們站立的地板都是展品的一部分。這樣一來,無論是在展覽的開始、中間還是展覽結束之后,參觀者們都能完全地投入到展覽中去”,徹底體驗和觸及展覽的主題范圍內的最深層次。

篇(6)

關鍵詞:現代展示 ,生態設計, 互動 ,虛擬實境

一、現代展示設計及其趨勢概述

展示設計是一個有著豐富內容、涉及廣泛領域并隨著時展而不斷充實其內涵的課題。展示設計的核心在于展示,旨在解決參觀者與展品及展示空間之間的互動關系,以達到在特定空間內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和語言傳達特殊的信號和意義,從而擴大影響,標榜理念的作用。在展示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也往往都是需要解決展示空間以及展示手段和媒體的運用。

赫伯特·拜耶早在《展覽與博物館設計的面貌》一書中說道:“展覽設計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新的學科,作為大眾傳播與集體努力和影響的力量與多種媒體的頂點。視覺(形象)傳播的整合方式組成了一種引人注目的復雜體:語言作為形象的印刷(載體),圖片、繪畫、照片、雕塑物、材料和外表、色彩、光線、運動、影片、圖表等等都是作為符號象征,所有有形的與心理的方法的運用產生了展覽設計的強化和新的設計語匯。”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新的技術和手段得以不斷參與到展示設計中,(如現代聲像技術、 攝影技術、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等),隨著這些新技術,新材料的一起到來的是人們接受信息新的方式,而這勢必帶來展示設計在概念,思維以及設計方法和趨勢方面的轉變。因此,新的材料,新的設計概念,新的信息傳播和接受方式,使得現代展示設計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和趨向,如:設計人性化、參與互動性、信息網絡化、設計多樣化以及虛擬現實化等。但在這些特點和趨勢中,給人印象最深刻,影響也許最深遠的當屬展示空間的生態設計、展示手段上的虛擬實境和即時互動的發展。

本文將以幾個較大規模的與較固定性的博覽會場、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展示空間和展示手段的設計分析出發對這些趨勢進行闡述。

二、展示設計空間的生態設計

在地球資源日益匱乏,環境日趨惡化的形式下,生態設計被認為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數字化時代的大背景下,生態設計已成為現代設計研究熱點和主要內容。展示設計中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即包括展示空間的設計,這就意味著在進行展示空間設計時,要充分利用新的材料,在滿足展示設計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在這個方面, 2010年舉行的世博會場館設計,可以說是較好的例子。

(一) 新技術手段的使用

2010年在上海舉行的世博會的主題之一就是強調環保和城市發展,因此生態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世博會各參展國展館設計中得以貫徹,節能成為各場館的設計要素。

以意大利場館為例,世博會意大利場館是意大利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對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和溝通的橋梁。整個場館的造型呈一個60x70x20米的方塊“盒子” 狀。方盒子被貫穿整個建筑的玻璃線條有機的分割為多個獨立的、非對稱的體塊,通過樓梯、電梯、自動扶梯、連廊等交通組織,其功能各有不同又相互聯系。

為了實現展示空間的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意大利場館在空間設計上使用了最新生態軟件進行實體模擬,改進原方案的不足。通過生態設計分析軟件ECOTECT進行防火分區的分隔、核心筒的消防疏散、房間的采光通風、外墻半透明的視覺效果等方面的生態設計分析。利用先進的技術措施,既解決了展示空間所需的展示功能問題,又提升了其美學效果和生態性。

(二) 新材料的使用

有了生態設計分析的支撐的同時,新的材料的運用也是整個意大利場館展示空間設計中重要一環。主入口的玻璃大堂和中心庭院以及六條縱橫交錯的玻璃分割線條為整個室內環境帶來了良好的采光和自然通風條件;外墻采用透明混凝土+雙層ETFE膜結構作為維護結構外墻,所有的玻璃均采用高透光和低輻射的LOW-E中空玻璃,從而保證了建筑生態性的實現。其中,外墻上采用的“透明混凝土”是一種先進的新型材料,它的特點是可以透過墻體看到另一面的景象,墻體的不同部位設置不同透明度的透明混凝土板材,從外面看上去,整個建筑如夢如幻,充滿想象的空間。

三、展示手段上的虛擬實境

就展示手段來說,考察資訊和知識的傳播與展示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其演化可以大致分為5個時期:口耳相傳時期,文字描述時期,影音接收時期,電腦科技時期,以及虛擬實境時期。而數字化時代虛擬展示將成為未來展示設計的主要趨勢和補充。

蘇澤蘭(Ivan Sutherland)設計的第一個頭戴式顯示系統的出現宣告了虛擬實境的誕生,這一技術原來曾經只在電玩及專業領域內使用,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及成本的降低,至今已經在非常廣泛的范圍內得以應用。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 VR)是指由計算機生成的即時性的模擬環境,經過技術處理及程序計算可以讓使用者產生身臨其境一般的影像或感官;同時使用者也可以通過一些輸入設備和計算機的展示產品及資料產生互動。故事化、 情節化、場景化的聲光電全媒體技術等等,這一切理由都使得虛擬實境成為展示設計發展趨勢的重要方面。

相對于傳統的展示手段,虛擬實境具有展示效率高,效果生動逼真,信息準確性好等特性。對于一些不方便搬運的展品可以進行模擬,網絡的發達又幫助展示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實現了資源和能源的更少消耗。例如現在悄然興起的虛擬博物館,即是以博物館為主題,結合電腦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展示平臺。

此外,由于虛擬展示平臺的和其他媒體的互動性好,擴充性佳,便利性等特點,尤其其環境控制也優于傳統的實體展示平臺,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都使得虛擬實境的展示平臺有著更為富于想象力和多元化的前景。誠如王受之在《世界現代設計史》中所說:社會的發展又對展示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終將造成展示學科的更新換代, 因此,展示設計在數字化時代必將產生與之相適應的設計文明。

四、展示手段上的即時互動

展示設計從根本上來說是人(觀眾)與物(展品陳列、展示環境)之間的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宗旨則是力求達 到信息的完美溝通。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超媒體技術的應用推廣,極大地改變了展示設計的技術手段。

而展示的互動性設計可以說最為符合現代信息的傳播理念,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單方面傳播,展示的互動性設計的基本精神是倡導民主與開放,倡導尊重與溝通。目前正在興起的即時互動展示設計, 嚴格來說是虛擬實境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在虛擬實境的展示概念中包含了互動(interaction)、沉浸(immersion)與想象(imagination)三個方面。就互動來說,它是以觀眾為主體的一種角色的轉換。它更能調動參觀者的積極性,互動的展示設計,打破單一的靜態展示、有助于創造積極和令人愉悅的學習和展示環境。例如:北京故宮的三維建筑模型互動展示,英國丘吉爾博物館的互動年表等。

探討互動展示設計的策略,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歸類:

(一)基于“觀眾為中心”的互動設計策略;根據觀眾與展示本身之間交流方式歸類,如:參觀型、觸動型、操作型等,這方面利用比較多的是天文館,科學館等等。

(二)基于“數字信息化為基礎”的互動設計策略;

(三)基于“主題性”的互動設計策略;從展示主題的性質入手,根據展覽主題選擇不同的展示方式,如:過程展示、構造展示、綜合展示等,制定出適當的互動設計策略。例如一些美術館和博物館的展品的虛擬展示。

例如從臺灣故宮博物院所開發的“智慧型人機互動展示” (Human Interaction Computer and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Computer and Intelligent Interface)的博物館展示經驗來看,其中的多重解析度指觸互動桌,互動虛擬顯影展示的魔幻水晶球系統等創造了新的展示體驗方式以及積極愉悅的博物館展示學習環境。其中結合南宋范安仁《魚藻圖》而制作的凌空觸物人機互動裝置以水波虛擬顯影及電腦視覺感知科技,音效等配合動畫呈現,利用影音、情景效果和人機互動裝置等多媒體應用于博物館展示活動中,達到了展示設計藝術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有機結合,加深了觀眾整體的博物館參觀經驗.

五、結語

如今,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高速發展既對展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新的設計理念,同時也為展示設計提供了先進和多樣的手段和技術,為現代展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 因此,也只有把握住社會和時代的脈搏,了解展示設計在當前和未來的需求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進行展示設計實踐。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 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 0 0 4

[2]韓斌.展示設計學[M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6.

[3]朱曦 苗嶺 周東梅.展示空間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6

篇(7)

摘要 空間是建筑的靈魂,也是建筑藝術區別其它藝術門類的根本所在,塑造空間是建筑師永恒的主題,著名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在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中,秉承“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創造了許多新穎的空間形式,完美的空間藝術既富含中國傳統文化,彰顯了蘇州地域特色;又極具創新,體現了時代特色。本文以不同形態的入口空間、院落空間、幾何形態空間和光影空間為例,解讀分析了空間藝術在蘇州博物館新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空間藝術的形態特征和景觀特色。

關鍵詞:蘇州博物館 空間藝術 入口空間 院落空間 幾何形態空間 光影空間

中圖分類號:TU-86文獻標識碼:A

蘇州博物館新館是貝聿銘先生于1991年宣布退休之后,在經歷了德國歷史博物館、日本美秀博物館、盧森堡現代藝術博物館之后而為家鄉貢獻的“封刀之作”。博物館滿載著貝聿銘先生濃濃的鄉情,雖然早年接受西方包豪斯教育,并在國際舞臺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華裔的血統、東方文化的烙印、葉落歸根的夙愿都使得蘇州博物館新館呈現出與大師以往作品的極大不同。“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使博物館既富含中國傳統文化,彰顯了蘇州地域特色,又不僅僅是單純地繼承傳統。在設計上,蘇州博物館極富創新地將中國傳統的院落式布局輔以最為擅長的幾何造型、玻璃金字塔、光影效果、剪力墻和鋼結構,譜寫了一曲歐美樂風中融合了東方神韻的美妙的旋律。 “中而新,蘇而新”的“蘇”系主要體現在蘇州古城風貌和人文內涵的融合上,而“新”則主要體現在材料上,新材料的不同組合,使得“新”充滿了“蘇味”,變成了創新的“蘇”和創新的“中”。

“中而新,蘇而新”設計理念指導下的蘇州博物館新館,用玻璃、鋼結構、花崗石片、粉墻等材料塑造的建筑空間輔以姿態優美、線條柔和的文竹和紫藤樹,在剛柔相濟的對比中,和諧之美油然而生。

一入口空間

蘇州博物館新館坐落在古城歷史街區的齊門路與東北街交叉口上,從這兩條街口望去,建筑造型突出:與當地傳統民居粉墻黛瓦遙相呼應的灰白色調;鋼和玻璃材質的時代感;鑲嵌花崗巖片的新穎屋頂;與周圍環境基本接近的尺度,所有這些,都勾畫出建筑形態上強烈的輪廓線條,沖擊著人們的視覺。而沿著東北街自東往西、街邊高大的梧桐樹也換成了花臺中細小的柳樹,與西側外墻簡潔的城市空間共同為主入口打下伏筆,這種斬進式、具導向性的入口空間處理手法,可謂獨具匠心。

入口通常是很特別的地方,所有建筑的喜悅和悲傷,以及期待和不安都集中在這里。

入口大門將入口空間劃分為內外兩部分,外部空間則由大門、新建的仿古商業街、南邊的小河及對岸民居圍合出門前廣場,適宜的尺度,富有蘇州水城傳統的空間格局,玲瓏剔透中彰顯著不俗的大氣。

入口大門是一個鋼與玻璃構成的通透的門樓,在這個門樓的設計中,既含有中國傳統建筑門文化的造型元素――重檐,又加以現代材料――玻璃和鋼構架,并賦予其嶄新的風格。但是由于入口大門其整體尺度不大,二重檐的大門頂部在比例上稍顯過大。邁進鋼和玻璃構成的通透的門樓是入口庭院,十字形的鋪地明顯地具有導向作用:東、西向的是賣品部和票務處,正對面是入口大堂,在庭院的西北和東南聳立的松樹有著迎客和送客的分明寓意。小小的入口庭院與入口大門圍成的內部空間尺度宜人,傳統而現代。

二院落空間

中國傳統建筑的特點是單體建筑形象融于群體序列之中,講究建筑群體的整體感和完整性,單體建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通過院落空間進行流動,并依靠院落空間來完成其功能的聯系與轉變,孤立的單體建筑尚不能構成完整的藝術形象,建筑的藝術效果主要依靠整個群體建筑的序列來完成。

院落空間是中國傳統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蘇浙地區,院落空間除了上述所示的功能作用之外,在文化傳承、園林景觀塑造甚至在改善局部小環境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蘇州博物館新館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特點,在總體布局上充分考慮了周邊環境以及單體建筑與群體上的關系,將整個場館分為三大塊:中央部分是主入口、入口內院、大堂和中心庭院,西部為展廳部分,東部為行政辦公、教育和餐飲部分。用院落空間劃分的三條軸線的群體布局和東側原有的忠王府格局看上去十分和諧,建筑尺度的把握也十分適宜,主體建筑檐口高度被控制在6米之內,考慮到東邊的忠王府和北邊的拙政園,高度為16米,二層的中央大廳建筑和展廳建筑被安排在稍遠之處,與拙政園雖然有高墻相隔,但是地處中心庭院的墻體非但沒有阻斷新舊建筑的關系,反而使得蘇州博物館成為了歷史悠久的拙政園的現代化延續。

蘇州博物館新館設有較多的大小不同的院落空間,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位于中央大廳北部的主庭院,這座在古典園林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極具創意的山水園林占用了大約整個場館五分之一的空間,它既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又極富創新思想,是中國傳統院落空間的現代詮釋。

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構思上,貝聿銘先生有一套獨創的“插枝理論”,即有好的土壤和根就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好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傳統就活了。基于“插枝理論”,便誕生了從忠王府嫁接而來的“江南四大才子”文徽明當年親手栽種的紫藤,從而使得紫藤園延續了500年的文化血脈,院落空間打上了深深的吳文化的烙印。

主庭院位于中央大廳北部,東、南、西三面均由不同的建筑相圍,北面與拙政園相鄰,站在中央大廳的落地玻璃窗前,主庭院的全貌可一覽無余。

主庭院由鋪滿鵝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曲直小橋、八角涼亭、竹林等組成,所有這些均系在古典園林元素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它既不同于蘇州傳統園林,又不脫離中國人文氣息和神韻。園中水景始于北墻一角,而此墻之外即拙政園,水仿佛由拙政園而來,無形之中,墻內外已經融為一體。北墻之下的片石假山是貝聿銘先生所獨創,當傳統的太湖石假山藝術已經達到爐火純青且已無法超越時,他另辟蹊徑獨創的片石假山,便能夠別具一格融合巧妙,清新輪廓剪影效果,新舊園景筆斷意連,達到“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大師境界。

三幾何形態空間

蘇州博物館新館從中央大廳到各個展廳甚至連交通空間都較多地使用了幾何形態的空間形式,我們知道這也是貝聿銘先生慣用的空間設計手法之一,大師的幾何設計語言豐富多變,在不同的作品中往往會考慮“傳統的形制”并引入“變化的因素”,以適用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要求。

例如,同一時期并先于蘇州博物館新館的日本美秀博物館在解決了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問題后,現代與傳統相融合便成為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了,其主體建筑通過對日本江戶時代農舍形象的提煉,將傳統的歇山式屋頂進行幾何抽象化設計,大框架的出挑與抽象的幾何形態既讓人能聯想到江戶時代農舍的輪廓,極具美學意義的剪影效果;又展現出時代的新面貌,傳統與現代在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幾何建筑形體與日本美秀博物館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蘇州博物館在整體布局上采用的是傳統的院落空間式,但是其通過院落空間營造出的寧靜、親切、樸實、華麗的幾何建筑空間,不論從整體構思、結構形式還是材料選用上都或多或少地能看到日本美秀博物館的影子,中日雙方的東方風格在這里很好地相互融合。而蘇州博物館大量采用的幾何形體在塑造了豐富的室內空間的同時,還憑借灰白兩色的基本色調傳遞了粉墻黛瓦的蘇州地域特色,在幾何形態的尺度上與江南傳統民居非常統一。

蘇州博物館新館運用了大量的三角形、菱形、平行四邊形等幾何構成,以及無數的直線為不同的室內外空間創造了動人心弦的美妙旋律,特別是幾何形態的屋頂,在形式上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斜坡屋頂,而在材料上沒有使用傳統的木材,而是用鋼材和玻璃將其替代,這種創新一方面突破了傳統大屋頂沉重、壓抑的束縛,另一方面在表達地域特色的同時也很好地解決了采光問題。

位于入口前廳與中心庭院之間的八角形中央大廳,二層、高度16米,是整個建筑群體的最高高度,而其坐擁中軸線的重要位置,則凸顯出中央大廳在整個建筑群體中的重要作用。幾何空間造型也是整個建筑群體的視覺中心。在中央大廳內部設有園孔造型的檢票口以及向東西兩側展開的天窗廊道,連接著各個功能區,落地玻璃窗外則是既有蘇州特色,又不失現代感的中心庭院。

空間是建筑的靈魂,也是建筑藝術區別其它藝術門類的根本所在,物質與精神是建筑空間的基本屬性,建筑空間的塑造是建筑師永恒的主題。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極大成功,幾何形態空間的運用可以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博物館類型的建筑并不是一般常規性的建筑,其對功能、形態有著特殊的要求,貝聿銘先生恰好認識到了這一點,憑借其對幾何空間駕輕就熟的深厚功力,他以幾何形態空間為特色的蘇州博物館新館獲得眾口一致的好評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光影空間

“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聿銘先生的名言,與蘇州博物館幾何形態空間相對應的是光對空間意境的營造,從而產生光影空間,光影空間不但改變了人們的視覺感受,它還將本來相互隔離的室內外空間通過光線的流量和角度使之產生互動,達到營造室內空間意境的目的。

從貝聿銘先生退休后的四個作品來看,其共同點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材料基本上都是采用玻璃、鋼材和混凝土,充分利用玻璃的透明和鋼材的輕巧以及混凝土的厚重,讓光線透過玻璃并將玻璃和鋼架的輪廓投射到室內或地面或墻面或人身上,產生出如幻影般的光影空間。

例如,德國歷史博物館蜿蜒在三個樓層之間的螺旋式的玻璃中心柱和玻璃包裝挑高三層的大廳,寬敞明亮、現代、動感,旁邊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舊館建筑被引進來,新舊時空在這里交匯,猶如光和影的重疊。

在城堡遺址上建造的盧森堡現代藝術博物館本身就像一座城堡,頂部那座棱角分明的高高的玻璃炮塔和二層畫廊的玻璃頂在透進大量陽光的同時產生了如時光隧道般的光影效果。

日本美秀博物館同樣使用玻璃和鋼架做屋頂,但是與同處西方的德國歷史博物館和盧森堡現代藝術博物館略顯不同的是,屋頂出現了濾光作用的仿木色鋁合金材質格柵,具有木紋柔軟質感的鋁合金格柵使得光線柔和的投進室內,格柵的的使用使得屋頂呈現出半透光性,它一方面使室內空間的光影變得朦朧起來,營造出溫馨、雅致的的空間環境,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內斂、含蓄的東方文化的品性。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光影空間塑造與日本美秀博物館如出一轍,主要表現在頂部和側向的兩個進光方面。在其頂部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將天窗開在屋頂的中間部位并運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鋼構等元素,頂部天窗玻璃與鋼架支撐之間也使用了木紋質感的鋁合金格柵來取代傳統建筑中的雕花木窗,投進室內空間的自然光線通過格柵的調節和過濾所產生的層次變化,以及不同空間光線的明暗對比,仿佛能讓周圍的線條流動起來,呈現出柔和、朦朧的意境,如詩如畫,妙不可言,別致的光影空間透出東方文化的韻味。而從側向投進的自然光線則由格柵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光線以漫反射的形式進入室內,以滿足博物館陳列物品的要求。

自然光線透過考究的格柵射進室內空間,使室內空間變成獨具性格的光影空間,光影隨著時間的變化游弋在大堂、展廳、走廊、扶手、樓梯、墻面和地面上,產生不同的光影空間,光影空間使得原本平靜、安逸的角落變得活潑輕快,同樣使得喧擾、熙攘的人群融入了靜謐祥和的氣氛。

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空間設計理念,是貝聿銘先生一貫倡導的,并體現在他一生的作品中,其共同點是:設置內庭和院落,將內外空間利用內庭和院落聯系起來,空間產生流動而不再靜止,使建筑源于自然并融入自然。

參考文獻:

[1] [日]香山壽夫,寧晶譯:《建筑意匠十二講》,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簡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无矿码直接观看| 大地资源第一在线| 国模大尺度啪啪|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 中文字幕人妻伦伦|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俞拍视频| 和邻居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图片区小说区另类春色| 中国东北老太婆内谢|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日韩欧美群交p片內射中文| 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性性性性性色大片免费的 |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国产精品制服|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 |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正在播放东北夫妻内射| 啊轻点内射在线视频| 亚洲永久无码7777kkk|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把插八插露脸对白内射|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 双腿张开被9个黑人调教影片|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 国产女人喷潮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