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全國經濟發展狀況

全國經濟發展狀況精品(七篇)

時間:2023-12-29 15:03: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全國經濟發展狀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全國經濟發展狀況

篇(1)

關鍵詞:特色經濟;勞務經濟;農民增收

勞務經濟在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帶動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相對于資本要素所得。勞務收入要低得多,而且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因此,單純的勞務經濟發展解決不了農民的持續增收問題。特色經濟是以當地特色資源為基礎,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的一種模式。特色經濟的發展可以將資源稟賦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進而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優勢,為農民增收提供不竭的源泉。內蒙古農村自然資源稟賦好且具有勞務經濟基礎,因而構建一種與之資源稟賦相符的農民增收模式,具有現實意義。

一、內蒙古特色經濟與勞務經濟發展的狀況

(一)內蒙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其構成狀況

內蒙古農民增收模式的探究,需要了解內蒙古農民收入現狀。2000-2009年內蒙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00年的2038.00元/人上升到2009年的4937.80元/人,年均增長率達15.81%;內蒙古歷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高于同期西部的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2000-2009年,內蒙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西部平均水平高656.48元/人,但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低270.14元/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比西部低0.32個百分點,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1.51個百分點。

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及轉移性收入分別從2000年的人均287.63、1690.81、24,58和35.18元增加到2009年的人均900.4、3277.5、137.3和622.6元,分別增加612.77、1586,69、112.72、587.42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3.67%、10.43%、50.95%和185.53%。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是內蒙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但家庭經營性收入的絕對額遠遠高于工資性收入,工資性收入的增長率遠高于家庭經營性收入的增長率。

從內蒙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比重及變動趨勢看,家庭經營性收入所占比重呈逐漸下降趨勢,工資性收入所占比重呈逐漸上升趨勢。2000-2009年。內蒙古人均家庭經營性收入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從2000年的82.96%下降到2009年的66.38%,年均下降率達2.22%:人均工資性收入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14.11%上升到2009年的18.23%,年均上升率達3.25%。

(二)內蒙古特色經濟發展狀況

農村自然資源稟賦狀況對農村特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顯示,2009年內蒙古農村人均耕地及林地面積為9.75畝/人和1.81公頃/人,分別居西部第1和第2位,均居全國第2位:人均森林面積及人均牧草地面積為0.98公頃/人和126.60畝/人,分別居全國第2和第1位。

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對自然資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2009年內蒙古農產品中,糧食總產量分別居西部和全國第2和第12位。其中,谷物、豆類、薯類產量分別居西部第2、第1和第6位。居全國第12、第2和第7位:油料總產量居西部第2位、全國第9位:甜菜總產量在西部和全國均排名第2位:羊絨和奶類總產量在西部和全國均居第1位。大牲畜飼養年底總頭數居西部第3、全國第4位;牛、馬、驢、騾、駱駝年底頭數分別居西部第3、第5、第3、第3和第2位,分別居全國第4、第5、第4、第3和第2位:羊年底總頭數在西部和全國均排名第1位,其中山羊和綿羊年底總頭數在西部和全國均排名第1位。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由1978年的29.58%上升到2009年的45.94%,上升16.36個百分點。

依靠農村自然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經濟是農村居民增加家庭經營性收入的重要途徑。農村自然資源的豐裕度是發展特色經濟的基礎,特色經濟的發展狀況可用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性收入衡量。2009年。內蒙古人均家庭經營性收入及其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為3277.50元/人和66.38%。分別居西部地區第1和第3位:2000-2009年,內蒙古人均家庭經營性收入為2277.52元,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為73.83%,分別居西部地區第1和第2位。可見。內蒙古人均家庭經營性收入及其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均居西部前茅,說明內蒙古特色經濟優勢明顯,特色經濟發展對農民增收的作用顯著。

(三)內蒙古勞務經濟發展狀況

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勞務收入。內蒙卉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的上漲主要得益于勞務經濟發展帶來的勞務收入的提高。2000-2009年,內蒙卉、兩部及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勞務收入分別為194,88、354.55和482.53元,內蒙古分別比西部及全國的平均水平低159.67和287.66元/人;內蒙,古、兩部及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勞務收入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2.91%、33.67%和28.20%,內蒙古分別比兩部及全國的平均增長率低10.75%和5.29%。可見,內蒙古勞務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表現為農村居民人均勞務收入及其增速均低于同期兩部及全國的平均水平。

篇(2)

【關鍵詞】區域金融;區域經濟;金融發展

一、引言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一個良好的金融體系所提供的高質量的金融服務,有利于促進一個地區實體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河南作為全國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經濟大省,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差距也是十分明顯的。河南就要在全國率先實現中原崛起,這就需要有強大的金融業作為支撐,金融業的強大是經濟強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當前經濟發展已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正在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轉變。一定要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河南在中原崛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如何實現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更好地提高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發揮區域金融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是一項值得重視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研究

國內外對區域金融與區域經濟相關理論的研究由來已久,而真正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有大量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1969年,Goldsmith研究了各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得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同步發展。自此之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成為經濟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傳統金融理論的研究對象多是發達國家,遠遠不能適應經濟金融發展的要求。

在我國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路磊對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得出結論:金融資產與國民生產總值高度相關,二者在時間上呈平行上升趨勢。談儒勇認為在中國金融中介體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周立在其專著中,揭示了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路徑。此外,還有很多學者對我國區域金融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展開了研究,這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啟迪和基礎,但對中國區域金融發展與地區經濟增長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三、河南區域經濟與金融發展狀況

(一)經濟運行狀況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主要可通過總量與結構兩個緯度來刻畫,據此本文從GDP總量、產業結構和不同區域角度分析河南省經濟發展狀況。從2002到2007年,全省GDP由6035億元增加到150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2365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8280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441億元,增長139%。從產業結構看,2007年河南省產業結構為15.7∶55.0∶29.3,這說明河南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的重大轉變。這些成就標志著河南省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成為河南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由于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狀況的差異,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形成了四大經濟區域,即中原城市群、豫北經濟區、豫西豫西南經濟區、黃淮經濟區。從2007年河南各地區的GDP看,中原城市群GDP達8610.51億元,而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黃淮經濟區分別為1608.40億元、1894.75億元、2930.71億元,中原城市群GDP占了河南省的57.36%,河南省四大經濟區發展呈現不平衡狀態。

(二)資本形成狀況

資本形成即投資,對它的變化進行觀察有助于從動態的角度理解經濟增長的狀況與動因。據統計,河南省資本形成總額呈逐年遞增趨勢。

19962002年河南省資本形成總額平均每年增加164億元,增長幅度不是太大;而2003年資本形成總額達到2786.46億元,較2002年增長312.27億元,增長速度開始加快;20042007年期間,資本形成總額有了大幅度增長,四年間資本形成總額平均每年增加1395億元。雖然河南省資本形成總額的增長速度在不斷加快,但與發達省份相比較其資本形成總額仍然較低,且增長對投資的信賴度還比較低,因而維持河南經濟增長更具有持久性。

(三)金融發展狀況

根據《河南統計年鑒》,河南省金融發展情況的各個總量指標增長都很快,其中各項存款余額平均每年增長14.9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平均每年增長13.69%,從而為企業的投資提供了豐厚的信貸來源;各項貸款余額平均每年增長11.21%。各項存款余額增長較快于各項貸款余額增長,其原因一是監管當局對存貸比例的控制,二是出于防范風險考慮,金融機構控制貸款的發放。

四、河南區域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描述性統計分析可以發現變量數據的一個總體性規律,但難以對其背后的動因進行更深入有效地分析,因而這里我們對河南省區域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關系進行計量實證研究。

(一)貸款與GDP關系的實證

貸款是銀行金融中介機構將居民儲蓄轉向投資的基本渠道,研究這一指標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看貸款變化是否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二是可以觀察一個地區銀行中介機構的發展是否適應了當地經濟增長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為此,本文用OLS法對河南省GDP與貸款L總額進行了回歸,所得結果如下:

GDP=5203.972+2.9071L

(3.374)(9.2915)

R2=0.9350

式中括號內的值為T統計值(以下相同),模型的判定系數R2為0.9350,說明方程的擬合優度較高,而且貸款L的系數為正,表明貸款總額變化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具體地說,在2000年至2007年期間,河南各項貸款余額L每增加一元,將使河南省內生產總值增加2.9071元,證明各項貸款余額對GDP的增長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

(二)各項存款總額(DT)與GDP關系的實證

利用OLS回歸結果為:

GDP=1824.2436+1.2641DT

(2.1385) (12.99)

篇(3)

關鍵詞:人口系統;經濟系統;協調發展

人口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存在著無法割裂的內在聯系,人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和最終歸宿,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口數量、人口質量、人口結構及其變化的狀況,同時在一定條件下決定人口發展。盡管如此,由于發展之間的關系千差萬別的,不同地方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有很大的區別。本文主要針對人口和經濟協調發展展開論述。所謂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即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如果既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實現了充分就業,又較好地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就是實現了人口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要實現人口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在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的同時,保持社會經濟的適度增長,盡可能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經濟效益。

一、協調發展評價模型構建

(一)指標選取與指標權重

本文采用分層評價模型進行協調發展綜合評價,根據協調發展指標體系,分別選取了經濟指標(作為逆指標的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和GDP、人均GDP、財政收入、第三產業值占GDP比重、城鎮化率等正指標)與人口(包括大專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與平均教育年限等正指標,總人口、人口密度等中性指標和自然增長率、嬰兒死亡率與總撫養比率等逆指標)指標等一級指標。然后采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一級和二級指標的權重。

(二)指標數據的無量鋼化處理

由于本文采用的指標數據具有不同的單位,這可能會對評價結果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對它們進行無量鋼化處理,使其波動范圍縮小到0和1之間。最常用的方法是極差標準化,其公式如下:

正指標計算公式為:

經濟這種標準化所得新數據的值越大越好。

(三)協調發展系數計算

協調發展系數強調兩子系統的協調情況及發展水平。在文中先用協調系數來評價兩系統的協調狀況,其公式為:

Cij=exp(-k(ui-uj)2)

其中:Cij表示第i系統與第j系統的協調系數;Ui表示i系統的實際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得分),Uj表示j系統的實際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得分);K=2/S^2,S^2為Ui和Uj的方差均值。

即使協調系數能反映兩系統的協調情況,但不能反映系統當時所處的發展水平。當Ui=0.7,Uj=0.7時,i系統與j系統的協調系數為1,而當Ui=0.9,Uj=0.9時,系統i與系統j協調系數也是1,但是后者兩系統的發展水平明顯高于前者。所以本文還引入了協調發展系數指標。其公式為:

D=(Cuiαujβ)1/2

其中:D為系統i與系統j的協調發展系數;C為系統i與系統j的協調系數;α,β為權重,且α+β=1,具體到人口與經濟兩系統,設為α=β=0.5。協調發展系數是一個正指標,數值0和1之間,值越大說明該地區人口與經濟協調發展狀況越好。

二、我國人口與經濟協調發展區域評估分析

本文利用2007年人口、經濟發展水平作為截面數據,對全國各地區人口與經濟協調發展狀況作綜合評價。因為,反映人口發展水平的三種指標較難取,本文在對指標數據進行無量鋼化處理時用最佳狀態值1。

(一)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利用林凡元文章中所用的專家打分結果,根據AHP方法分別構造出了人口系統和經濟系統的判斷矩陣,然后通過計算獲取了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分別為3.095195和3.038711。人口與經濟指標的特征向量如表1所示。

(二)人口與經濟發展綜合水平與協調發展評價

本文選取我國各地區2007年的人口與經濟發展指標數據,首先根據正指標、逆指標不同,進行數據無量鋼化處理人,其次根據加權平均法,將人口系統與經濟系統發展水平指標無量鋼化數據與各指標對應權重值乘積來表示,其公式為:

本文運用Matlap軟件以上兩矩陣相乘得全國各省市人口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實際發展水平,然后根據協調系數和協調發展系數公式求得全國各地Cij和Dij值,即具體值與排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全國各地區人口系統與經濟系統綜合得分中,人口系統綜合得分均高于經濟系統綜合得分,這可能由本文在無量鋼數據里面人口密度、嬰兒死亡率和平均人口受教育年限等指標引用了最佳引起的。C與D值前七位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天津和福建等東部沿海地區;后四位是海南、湖北、湖南和吉林等地區。主要原因是在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人力資源比較豐富,人口素質較高,因此東部地區人口與經濟比較協調發展,而在其他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程度較低。

三、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表明,我國人口與經濟發展水平雖然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經濟總量保持高速增長,人口增長率較穩定,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發展迅速,但是各地區發展區際差距比較明顯。東部地區協調發展系數均為較高,中西部地區較低。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區協調發展系數都大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口發展綜合得分與經濟水平綜合得分較接近,協調性好,并且人口與經濟發展整體實力較強。我國其他地區在人口與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得不協調問題。分析結果表明,海南、湖北、湖南、和吉林等地區存在嚴重的不協調性,協調發展系數都排在后面,從表2中最后一列可以看出一種共同特點,即人口水平排位在經濟發展水平前面。也就是說,在這些地區人口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主要原因是人口發展速度跟不上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2、達莫達爾N·古亞拉提.經濟計量學精要[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李慧京.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M].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

篇(4)

[關鍵詞] 環渤海經濟圈;概念;發展;意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25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20- 0041- 03

1 環渤海經濟圈概念簡介

自法國學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區域經濟圈(帶)”概念以來,區域經濟圈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區域經濟圈”是由一個或多個核心城市與若干相關的周邊城市組成的在空間上密切聯系、在功能上有機分工并相互依存的城市群體。究其實質,區域經濟圈更多的是經濟和文化方面的概念,而不是行政區概念,實質上就是經濟、文化圈,是城鎮化和市場化的共同產物。“區域經濟圈”是區域經濟協調合作的產物。區域內的個體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互補缺陷,進而通過有機整合達到使總體效益大于局部單純相加的效益和的目的。“區域經濟圈”一般是指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心和增長極,在我國具有這種意義的經濟圈主要有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的環渤海地區主要是指環渤海區域渤海沿岸的主要城市以及相關區域構成的環渤海經濟帶,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部分城市。廣義上則是包括了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在內,河北、遼寧、山東等中部幾省市所構成的廣大的行政區域。

2 環渤海經濟圈主要地區發展現狀

2.1 北京和天津發展狀況

(1)從總體發展水平來看,2007年,京津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 21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07%,占整個京津冀的45.14%,占整個環渤海經濟圈的18.78%;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別達到56 443元和42 783元,是全國人均GDP的3.51倍和2.99倍。目前北京和天津的第二產業增長迅速,占GDP的比重繼續提高;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一二產業所占比重低于全國水平。

(2)從產業結構看,北京從1995年開始由二三一型結構轉變為三二一型結構,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真正達到產業結構高級階段的地區之一。目前北京和天津已建立起以能源、冶金、化學及化學制品、機電、食品飲料、紡織縫紉六大行業為支柱的,偏重型工業結構的體系。

(3)從利用外資水平看,北京和天津2007年實際利用外資額達到7 280 652萬美元,占京津冀的85.95%,占整個環渤海經濟圈實際利用外資額的22.47%。十五期間,北京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22.1億美元,超過“十五”預期目標的16.5%。“十五”期間天津市實際直接利用外資達到103.35億美元。截至2007年底,在津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10個,世界500強企業已經有114家在津落戶。

2.2 河北發展狀況

(1)從總體發展水平看,2007年,河北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8 836.9億元,占整個環渤海經濟圈的2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3 017元,是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1.23倍。

(2)從產業結構來看,河北省三次產業同樣呈現出“二三一”特點。2007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 370.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 703.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 763.2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5.6∶52.9∶31.5。

(3)從利用外資看,目前,河北省以“環渤海,環京津”為重點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達179.1億美元,其中2007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19.80億美元,居全國第12位。

(4)從河北和北京、天津的聯系來看,在京津冀區域中,北京和天津居于梯度高端,河北居于梯度低端;從行業分布來看,北京和天津主要在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占優勢,而河北在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占優勢,這都為京津冀地區實現經濟一體化創造了條件。

2.3 山東發展狀況

(1)從總體發展水平來看,2007年山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 890.73億元,占整個環渤海經濟圈的40.3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6 925元,是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1.6倍。其中工業增加值7 799.3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5%,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2)從產業結構來看,山東省同樣呈現“二三一”特點,山東GDP的結構大體上相當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基本處于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過渡的前期階段。2007年,三次產業比重為11.5∶56.3∶32.2,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山東正在成為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

(3)從利用外資來看,2007年,山東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為866 423萬美元,占整個環渤海經濟圈的45.48%。到2006年底到山東省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00多個,其中投資最多的是香港和韓國。從產業分布來看,工業領域的投資項目在外商實際投資額中占主要份額。

(4)雖然山東經濟整體上處于較高的水平,但在其內部也存在不平衡。山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同山東沿海地區存在相當大差距。但是這些地區之間的要素卻存在著互補性,這種互補性為山東省內部經濟的進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

篇(5)

難點一 如何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標

在調查過程中,統計局局長大都認為我國縣域眾多,而且各自發展特點各異,發展模式也各不相同。如何建構一個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來衡量各地縣域科學發展狀況就成為一個難題。部分統計局局長認為應針對不同縣域發展的不同特色,分別設置不同的指標體系。但大部分統計局局長仍認為建立全國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具有可比性。其代表性觀點有:

有統計局長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縣域經濟取得顯著成績,農業產業化不斷加快,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小城鎮規模日益壯大,基礎設施狀況逐年改善。但總體上看,我國縣域經濟起步低、基礎差,經濟活動單位普遍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創新能力弱。建立一套全國統一標準的縣域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無疑有助于各縣域地區科學地評價本地經濟的發展狀況,促進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

有統計局長指出,特色經濟往往是各地根據當地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能源等實際情況開發、發展起來的。這些經濟形式雖然在當地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支柱性的作用,但這類經濟的發展也應同時納入縣域科學發展的衡量體系之中。通過既能體現各地特色、又能統一衡量的指標,來全面、科學地衡量其發展狀況。因此,在指標體系中,還是應該以統一性的指標為主。

有統計局長認為,縣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微觀基礎,它貼近物質資料生產的實際,處于行政管理和政策落實的前沿,是城鄉各種矛盾交匯之處,是中國基本的行政和經濟單元。縣級政府是真正的地方政府,縣域經濟是真正的地方經濟。縣域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個體民營經濟為經濟發展主體,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結構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從總體上來說,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弱勢經濟。因此,縣域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應該充分體現縣域發展的獨特特點,選取最具縣域代表性的指標。

難點二 如何選取最具操作性的指標

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統計局長都認為對縣域地區科學發展的評價,需要將各個指標進行量化,并通過數理統計的方式,對各地的發展狀況進行科學的排序。但是在數據來源上,統計局局長的意見有所分歧。有的局長認為應該主要以各地統計局所統計的客觀數據為主要來源,有的局長則認為應適當增加通過實際調研所獲得的主觀指標。

有統計局長強調,縣域的科學發展狀況,需要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來衡量。而要想保證統計結果能夠為大家所承認,能夠更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以客觀指標為主。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客觀指標都可以實實在在地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體現縣域發展的實際水平。而且這類指標,統計局已經形成一套科學的、合理的統計方法,完全可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我想這對于我們整個指標體系是否最終可以得到一個準確的統計結果至關重要。同時,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評估指標概念要清晰,表達方式要簡單易懂,數據來源要易于采集,操作途徑要切實可行。要充分考慮在日常操作中的方便程度,并盡可能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評估的自動化與信息化。只有使兩者有機結合,才能使評估體系能真正發揮其對縣域發展進行引導、評價和分析比較的功能。

有統計局長指出,我國傳統的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倡導經濟的快速增長。相應地,我們統計部門的統計工作,也大多以當地的經濟建設為主要統計對象,對于社會建設、文化、政治方面的統計相對較弱。而科學發展強調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提倡經濟、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統籌協調發展。相應地也需要增加對縣域地區社會發展、文化發展等方面的統計,這一方面對于很多地區的統計局來說,都是“短板”。大多數統計局對于此類指標的統計還缺乏相應的經驗。如指標體系中的“村民自治選舉投票率”、“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等,都是一些新增加的指標。

有統計局長認為,非常贊成縣域科學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的相結合的做法。近年來,我們縣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是老百姓總是還有一些不滿意,其原因可能就在于縣域的發展沒有切實體現老百姓的意愿。通過“公眾滿意度”這一主觀指標,就可以很好地反映老百姓的心聲,以更好地指導縣域的科學發展。

難點三 如何測量公眾對縣域科學發展的滿意度

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統計局局長都對公眾滿意度指標持肯定態度,但同時也談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該指標的操作難度很大。如果處理不當,不僅無法客觀反映公眾的滿意程度,還可能使得評價結果失真,從而影響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其代表性的觀點有:

有統計局長強調,縣域科學發展是一個多維的復合系統,不是所有因素都能量化,這就要設計一些定性指標來反映,有些定性指標所含信息量的寬度和廣度,要遠大于定量指標。設計定性指標關鍵是通過相應的途徑和形式給其確定分值,如通過公民評議,可以對“滿意度”這一定性指標給予量化。“公眾滿意度”指標是該評價指標體系的一個創新,此前的評價體系中都沒有出現過。但是既然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那么人民滿意與否,理應成為縣域科學發展的主要衡量標桿。我認為,這個指標設置的非常好。

有統計局長指出,公眾滿意度,說到底是要反映老百姓的心聲,但是如何真實地、客觀地反映老百姓的想法,在實踐中是一個難題。我建議人民論壇雜志社可以在部分地區先行試點,看究竟通過何種方式,能夠達到真實反映群眾呼聲的目的。還有,各縣域的老百姓肯定不可能通過一個一個采訪、統計的方式來進行,如何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本,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有統計局長指出,公眾滿意度是一個主觀指標,但是在指標體系中,同樣需要轉化為可以量化的指標,最終才能進行有效的統計、計算。但是如何保證這一指標測算、匯總、計算過程的公開、透明,并進而保證所獲數據的科學性,可能還需要相關監督部門的介入。但是由誰來充當監督主體,是地方政府、老百姓、還是第三方機構,還是各類參與主體的結合體,這個也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難點四 如何超越傳統百強縣的評價指標體系

各地統計局局長大多認為,面對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等發展理念,既有的百強縣評比已經不是中國縣域經濟的“真實照片”。

有統計局長指出,不可否認的是,經過多年評比,百強縣已經成為一種品牌,測評結果已被廣為引用,成為反映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綜合性指標,也習慣性地作為方向性指標來指導投資者的投資行為。這份由國家統計局的榜單被眾多官員和學者譽為“把脈縣域經濟發展的權威依據”。正是百強縣的這種“名片效應”,造成了全國各地對百強縣的追捧。但是在傳統百強縣的33項評價指標中,共涉及了39項統計指標,其中使用頻度最大,也是對評價結果影響最大的指標主要有兩個:地區生產總值和年末人口總數,其中GDP直接或間接影響8項評價指標,年末人口總數直接或間接影響11項評價指標。從綜合評價測算方法看,GDP、年末人口總數、地方財政收入是影響綜合評價結果的最重要指標。這就使得傳統百強縣的評比實際上被異化為“GDP至上”的評價體系,從而忽略了其他指標的考核,這顯然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的理念。

有統計局長指出,如果換一套考核體系,在評比的指標中增加民生指標、生態指標及社會和諧指標的權重,今天的“先進”很可能會變成一種“落后”。分析“百強縣”指標體系不難發現,影響結果的主要是GDP、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而能體現民生、生態環境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等指標則是缺失的。這就使得有些百強縣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雖然連續實現兩位數增長,可當地居民卻普遍感到自己的收入與別人的差距越拉越大;有些地方每萬人擁有病床數連年遞增,可百姓覺得住院看病越來越難;有些地方統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但很多高校畢業生對自己的工作很不滿意;有些地方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不斷創歷史新高,老百姓卻普遍反映消費不起……按照現有的評價體系,有許許多多的縣成為地區首富,但大面積的貧困仍然存在,特別是在中西部的資源開發型縣域,這種現象的發生更是屢見不鮮。

難點五 如何更好地體現縣域地區的動態發展

在調查過程中,各地統計局長也紛紛表示,科學的縣域發展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當前,更要著眼于未來,把當前的發展要求和未來的發展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

有統計局長指出,評估指標有相對指標和絕對指標之分,有關社會經濟發展程度測量的指標、城市競爭力指標大都采用絕對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人均預期壽命等,但這些指標不能反映一個時期內增長的比率,各地發展基礎不同,環境條件差距大,縣域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改善程度、增長程度上,所以應盡可能用相對指標來測量一個時期內縣域發展狀況。同時要保持各評價指標的統一性,一方面就評價指標體系的內部關系來說,同一指標的涵義、口徑范圍、計算方法、計算時間和空間范圍等,都必須統一;另一方面,就評價指標與外部的關系來說,還要與其相對應的各類統計指標等具有統一性,這樣才能有可比性,才能根據評估的結果在全國或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比較和分析。

有統計局長強調,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在指標的內涵、指標的數量及體系的構成上均應保持相對穩定性,這樣可以產生比較參照作用,測定可量化工作的工作業績。這就要求在建構指標體系時應盡量選取可以按照時間序列排序的矢量指標,而對于一些由于公共部門某些臨時任務而設置的考評指標則應盡量避免選入常設考評指標中,或者經由一定的改造處理后并入某項考評指標的內容中。但是缺乏比較基準的數字資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須與其過去的指標結果加以比較,才能顯示出發展水平的高低。因而,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也應在相對穩定性的基礎上適度增加動態指標。

有統計局長認為,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的發展觀,它不僅關注現時的發展,更關注未來的發展。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審視縣域經濟的發展,就不能僅僅考察縣域經濟的當前發展狀況,還要考察其長期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縣域經濟評價體系大多集中在當前經濟發展的考察上。在這種短期評價體系下,縣域的發展常常變得目光短淺,往往為了追求近期目標而損害長期利益,如盲目上馬一些短期有利可圖而沒有前途、即將淘汰的項目,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發展后勁不足;再如投資技術含量低、能耗大的項目,造成短期經濟效益較好,但資源耗費過大,影響到今后的發展并造成環境的污染。

難點六 如何增強指標體系的引導性

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統計局局長都認為建立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對于促進縣域地區的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就如何增強指標體系的引導性方面,大致有三類觀點:第一,縣域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主旨就在于通過對縣域科學發展的評價,總結縣域科學發展的成功經驗,分析縣域科學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來引領縣域地區的科學發展;第二、該體系的重心在于引導,而不在于評價;第三,評價體系應著眼于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不在于即時發展的排名。其代表性的觀點有:

一些統計局長認為,科學發展,仍然是以發展經濟為中心。發展仍然是當前我國各縣域地區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因為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有效地提高縣域地區的經濟實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指標體系中仍應有體現縣域經濟發展狀況的相關指標。如當前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方財政收入”指標都能較好地反映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

篇(6)

關鍵詞:河南省;產業結構;經濟發展;互動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61(2012)04-0076-04

20世紀中葉以來,西方經濟中長期經濟學的應用促進了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伴隨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以及后期創新系統方法的運用,產業結構調整等理論也相繼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注重各個產業之間關聯度以及產業各階段的發展狀況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創新技術和服務業的完善引入產業動態分析中,并以此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河南省經濟發展同樣也走進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時期,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提高當前中原區經濟發展的迫切任務。

庫茲涅茨曾指出經濟增長不僅僅是一個總量發展的過程,而是部門變化與總量變化互相依托的,只有將它們同時納入總量結構框架中才能夠恰到好處的平衡。事實上,在現代經濟發展理論中,經濟增長的表現只能作為內部結構轉變的一個剖斷面,尤其是對于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而言,隨著各項收入增長帶來的貿易、需求、生產要素等結構方面的變化,對經濟增長影響最直接的則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化,尤其是三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動對經濟增長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河南省經濟發展環境及其產業結構特點分析

河南省是我國內陸地區心腹地帶,是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是我國重點經濟發展區域的開發基地。河南省位于我國縱橫陸路交通系統交匯處,是東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地,同時,也是繼我國發展“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經濟發展區后的又一個新起之秀。該區域作為我國中部地區人口和經濟最為密集地區,經濟發展在全國經濟發展區域中趨向定位于重點交通和物流集散中心、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基地、原材料生產加工基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創新基地。

河南省作為我國的人口大省、農業生產大省、經濟大省,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升級在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影響下,新型的服務產業和科技產業對于提升和拉動河南省經濟發展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從省內城市經濟群看,鄭州、洛陽、開封等城市在經濟區域發展中對邊緣經濟區域的交通、商業物流、金融服務等行業具有持續帶動作用。對外經濟區域中,對加強和促進毗鄰經濟地區發展能夠起到互動發展、優勢互補的作用,同時,對于帶動中部地區經濟的崛起和拉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南省經濟發展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升,與改革開放前相比,產業結構調整日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提高。河南省地處我國中原地帶,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業結構特點。農業仍舊在第一產業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工業是拉動第二產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重工業中原材料工業和采掘工業的比重較大,具有技術含量的加工工業則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第三產業發展呈上升趨勢,但與周邊的東部省份和沿海地區相比,河南省第三產業的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從內部的產業結構來看,河南省自主創新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較慢,傳統產業和基礎產業則趨向飽和狀態。所以,發展河南省內陸新興經濟大省,對于國家實施中部城市崛起戰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現階段經濟發展環境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十二五”時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是河南省建設經濟大省最為重要的任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是取得經濟競爭優勢的先決條件。從河南省歷年的統計年鑒來看,產業內部的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仍面臨很多現實問題。

(一)產業之間比例不協調

第一產業在經濟結構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二、三產業平均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對未來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第三產業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更是較大。因此,河南省產業結構中農業是經濟收入的主體部分,而對經濟增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第二、三產業則相對落后,與周邊的河北、山東、江蘇等省份相比則差距更大。

(二)資源條件制約了產業結構升級

從河南省產業內部結構看,產業多以資源開發型為主,尤其是煤炭、冶金、建材等原材料的加工產業比重較大,而能夠拉動經濟增長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環保產業仍處于待開發狀態,特別是對具有高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產業的發展仍處于摸索階段。自“十二五”以來,礦物制造業、金屬冶煉業、化學加工業、電力供應業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53.1%,但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其人均占有資源量偏低,這對河南省GDP的整體提高將起到極大的制約作用。

(三)產業結構引導經濟增長消耗能源大

河南省經濟增長速度雖然一直是等同或略高于全國平均發展水平,但經濟增長方式表現出來的則是粗放型經營管理模式。自“十二五”期間,河南省GDP每增加萬元,消耗能源就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倍,用水量高于全國4倍,而對于廢棄物和廢水的利用率卻不足45%,同期低于發達國家資源利用率2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這種產業結構引導下GDP增長取而代之的是資源高消耗,這就意味著河南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多以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所消耗資源指標過高而取代。

篇(7)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 經濟發展水平 綜合評價

一、引言

經濟發展是社會、國家和某個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們衡量某一個地方的發展情況主要是看他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同樣要想改變一個地方的生活水平,首先要了解這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因此,對經濟的發展現狀的研究就顯得十分有意義。

二、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就是設法將原來的指標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互相無關的幾個綜合的指標來代替原來的指標,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從中可取幾個較少的綜合指標盡可能多的反映原來的指標信息。

三、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步驟

1.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指標具有可比性。

2.計算數據表的相關系數矩陣。

3.對應于相關系數矩陣,求其特征根,以及對應的特征向量,,。

4.根據特征根的計算結果,確定主成份分量的個數。計算累計貢獻率,稱為前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一般來說,當累計貢獻率大于80%時,就選取前個主成分量,從而可對個主成分進行綜合分析,得到主成分量,

5.根據各主成分量方差貢獻率,計算各地區的經濟發展評價指數。

四、數據的選區

我們選取了全省11個地市的八項經濟指標,包括: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外商直接投資;城鎮居民人均支配;農村人均收入。數據來源于河北省統計局網。

我們利用spss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其結果見表

我們可以看到由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已達到91.78%,超過了85%,故選兩個主成分就可以了。我們得到下面主成分公式:

第一主成分分析在各個變量上的系數均為正,而且數值上相差不大,大都在0.3~0.4之間。各個變量的系數可解釋為在此變量對各個地市的經濟發展貢獻率,主成分代表各個地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大小,即的數值越大,該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城鎮居民人均支配和農村人均純收入這兩個指標,可以認為說明了各個地市的人們生活水平,所以的值越大,表明該市的人們生活水平越高。

根據(分別代表第一、二主成分的貢獻率)可計算各個地市的經濟狀況的西歐那個和實力,各個地市綜合實力得分和排名見表中。

表 河北省11地市經濟狀況主成分得分及綜合得分

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綜合得分 綜合得分

名次

得分 名次 得分 名次

石家莊市 3.102 2 -1.275 11 2.603 2

承德市 -2.415 10 -0.192 7 -2.161 10

張家口市 -2.214 9 -0.456 9 -2.014 9

秦皇島市 -0.303 6 1.228 2 -0.128 6

唐山市 5.706 1 0.231 3 5.081 1

廊坊市 0.445 4 1.996 1 0.622 3

保定市 0.100 5 -0.765 10 0.001 5

滄州市 -0.702 7 -0.330 8 -0.659 7

衡水市 -2.613 11 -0.066 4 -2.323 11

邢臺市 -1.828 8 -0.191 6 -1.641 8

邯鄲市 0.721 3 -0.179 5 0.619 4

五、結果分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將河北省各個地市的經濟狀況發展水平進行了排名,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排名的合理性。

1.唐山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最好,綜合實力也是最強的。唐山市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現在已發展成為全國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同時,唐山市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腹地,與北京、天津構成了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金三角”。

2.石家莊、廊坊、邯鄲、秦皇島的經濟發展排在唐山之后,但也在全省的上游水平,經濟發展狀況較好。其主要是這幾個地市位于河北省中間線,是建設經濟發展的隆起帶。

3.張家口、承德、衡水的經濟發展處于全省的下游水平,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其主要原因有產業結構不太合理,農業占主要地位工業化重要標志的加工工業發展滯后,使該地區經濟缺乏必要的自我積累。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真人二十三式性视频(动)|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色诱久久av|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а√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欧美肥婆性猛交xxxx|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忍不住的亲子中文字幕|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2020 |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野外做受三级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老妇大p毛茸茸|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