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出生率和生育率的區別

出生率和生育率的區別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26 14:53: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出生率和生育率的區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篇(1)

關鍵詞:人口結構狀況 人口紅利 人口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C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6-0116-04

一、引言

30多年的人口生育政策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制造了中國奇跡,據有關調查報告顯示:最近30年來,我國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價勞動力大軍,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奇跡,勞動力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6.8%。隨著不斷降低的生育率,不斷加速的老齡化,我國人口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人口中的老少人口關系已經發生了徹底的逆轉,坐享人口紅利的時代在不久的將來將一去不復返,我國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價值觀念和文化習俗等都將伴隨人口結構轉變發生劇烈沖擊,將會面臨巨大的社會經濟問題。在我們享受“人口紅利”豐厚回報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今后可能面對的人口“負債”,我國必須及時調整人口生育政策,通過提高生育率來緩解我國人口結構變化。

二、人口紅利的內涵

人口紅利的概念是由國外經濟學家在研究東亞經濟奇跡時首先提出的。1998年,聯合國人口基金在《世界人口現狀(1998)》中正式使用人口紅利一詞,使人口紅利這一概念逐漸為學界認同和使用。美國學者大衛·布魯姆(David E. Bloom)和杰弗里·威廉姆森(Jeffrey G.Williamson)等在研究人口轉變對東亞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時首次提出“demographic gift”,即人口禮物或紅利。此后,David E Bloom等明確提出人口轉變將產生有利于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即“demographic dividend”,指出生育率、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給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機會窗口 。

國內學者如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研究中指出了“人口紅利”期人口年齡結構的一般特征,即“中間大,兩頭小”,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都比較低,有利于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社會負擔相對較輕的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即“人口紅利”或“人口機會窗口”。同時,陳友華等學者指出,“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是交替出現的,“人口紅利”只是一個相對短暫的歷史機遇期 。

“人口紅利”是在人口轉型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機會窗口”,其實質意義落腳于人口的負擔系數,也稱撫養系數、撫養比,即人口總體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它表明,從整個社會來看,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負擔多少非勞動年齡人口。一般研究中,將50%的人口負擔系數作為“人口紅利”與“人口負債”的分界線。 。即人口負擔系數小于或等于50%稱為人口機會窗口期,也可稱為人口紅利期。人口負擔系數即是社會總撫養比,計算公式如下:

少兒人口指0-14歲的人口,老年人口和勞動人口有兩種算法:

一是按我國現在執行的退休制度, 15-59歲為勞動年齡,則勞動人口為15-59歲的人口,老年人口為60歲及以上人口;二是若退休延至65歲的話,15-64歲為勞動年齡,則勞動人口為15-64歲的人口,老年人口為65歲及以上人口。按勞動年齡的兩種算法可以算出兩種撫養比,即社會總撫養比(一)和社會總撫養比(二)。

三、建國后我國的人口狀況和人口紅利分析

1.建國后我國的人口狀況

建國后我國的人口狀況變化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高速增長期,1949~1970年;快速放緩期,1971~1978年;平穩波動期,1979~1990年;穩步放緩期,1991~2010年。

1.1高速增長期。建國初期,在“人多力量大”、“偉大母親”和“多生多光榮”等鼓勵多生多育口號的號召下,我國人口出現高速增長,從1949年的54167萬人增至1970年的82992萬人,年均增加人口數2620萬人,年均增長20.526‰。雖然這個階段死亡率由于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的不斷提高而迅速下降,但由于超高的出生率帶動了我國人口的高自然增長率。

1.2快速放緩期。70年代初,我國人口專家預測:未來我國人口將暴增,我國將承受巨大的人口壓力。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開始提倡“只生一個好”,我國人口出生率開始快速下降,從1970年的33.43‰迅速下降至1978年的18.25‰,年均回落1.898個千分點;雖然死亡率這個階段趨于平穩,但隨著出生率的快速下降,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隨之迅速下降,從1970年的25.83‰迅速下降至1978年的12.00‰,年均回落1.7288個千分點。

1.3平穩波動期。1978年計劃生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以后,我國更加堅定不移地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生育率迅速下降,死亡率趨于穩定,但由于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前我國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經進入生育年齡,所以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呈現平穩波動狀態。

1.4穩步放緩期。從1991年起,我國出生率開始呈穩步下降態勢;人口死亡率在1991~2003年間繼續維持穩定,但從2004年開始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比重不斷提高而逐步回升;人口自然增長率隨著出生率的穩步回落和死亡率的回升呈逐年穩步下降。

2.建國后我國的人口紅利狀況

隨著實行計劃生育前我國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1949~1978年間)逐漸進入勞動年齡,我國勞動人口數不斷增加,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斷提高;隨著我國計生政策的不斷深化,我國的育齡婦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我國的少兒人口數也隨之迅速減少,少兒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也呈迅速下降;隨著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的預期壽命也不斷提高,老年人口數隨之不斷增加,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也呈穩步提高。在勞動人口數不斷增加和少兒人口數迅速減少的雙重作用下,我國的少兒撫養比迅速下降,雖然我國老年撫養比也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穩步提高而不斷提高,但抵不過我國少兒撫養比的迅速下降,故我國社會總撫養比還是隨著少兒撫養比的迅速下降也呈迅速下降趨勢。

2.1若退休年齡延至65歲來算(即國際慣用算法,也是我國六普以前的算法)。從表2可以看出:在1953年,我國社會總撫養比高達68.61%,其中少兒撫養比高達61.17%;到1964年,隨著少兒撫養比的迅速提高,我國社會總撫養比也隨之迅速提高,高達79.37%;到1982年,我國實施計劃生育后少兒撫養比的迅速回落,我國社會總撫養比也隨之迅速回落,為62.60%;之后隨著少兒撫養比的穩步回落,我國社會總撫養比也隨之穩步回落,到1990年已經降為49.83%,剛好低于50%的臨界值;到2010年六普時,我國社會總撫養已降為34.28%,遠遠低于50%的臨界值。以上分析說明:若按退休年齡延至65歲來算,1990年我國已經處于人口紅利期,到2010年我國已經處于人口紅利的高峰期。

2.2若以我國現有的退休制度來算(2010年六普起新的算法)。勞動年齡按15~59歲來算,從表3可以看出:2000年五普時,我國少兒撫養比為34.36%,老年撫養比為15.70%,社會總撫養比為50.05%,比值剛好等于50%。2010年,我國少兒撫養比為23.70%,比五普時下降10.66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為19.02%,比五普時提高了3.32個百分點;社會總撫養比為42.72%,比五普時下降7.33個百分點,社會總撫養比為42.72%,比50%的臨界值低7.28個百分點。以上分析說明:若按我國現有的退休制度來算,則2000年我國剛進入人口紅利期,隨著少兒撫養比的迅速下降,社會總撫養比也隨之下降,到2010年我國已經處于人口紅利的高峰期。

四、未來我國人口紅利的預測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讓我國現階段獲得巨大的“人口紅利”,為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紅利”的對立面是“負債”,不斷加速的老齡化和不斷降低的出生率催生了我國“人口紅利”的耗盡,以下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和我國建國后歷年1%人口抽樣數據對我國未來的“人口紅利”進行預測。

1.2011~2035年我國人口狀況的預測

1.1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的測算。從圖1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國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呈有序波動,波動較為平穩,在2000~2010年10年間,我國人口的出生率從2000年的14.03‰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11.90‰,年均下降0.21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從2000年的7.58‰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4.79‰,年均下降0.279個千分點。根據2000~2010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的波動情況,我們可以推測2011~2035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也將延續2000~2010年的波動規律,從而可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從推算出的2011~2035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情況表(表1)可以看出:到2028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將降為負數,即我國人口總量開始停止增長(見表1)。

1.2人口總量及每年出生人口的推算。從表1中2011-2035年的自然增長率和出生率及2010年六普時我國人口總量可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國的人口總量和每年出生人口數(見表2)。

2. 2011~2035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推算

2.1 0~64歲人口死亡率的預測

從表1可以看出:從1978~2005年27年間,我國死亡率波動較為平穩,基本保持在6.50‰左右波動,但從2005年開始呈逐年上升態勢,主要是由于不斷加速的老齡化引起的,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1953年的4.41%緩慢提升到1990年的5.57%,而后迅速提升至2000年的7.10%,到2010年已經高達8.92%,按照聯合國的定義, 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

所以可以推斷2005~2010年我國人口死亡率逐年上升是由于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不斷提高引起的,而0~64歲人口的死亡率仍然較為穩定,從而可以假設2011~2035年我國0~64歲人口的死亡率將保持2010年六普的水平。

2.2 0~64歲人口數的推算

2.2.1第一步根據2010年六普時我國0-64歲分年齡的人口死亡率可以推算出0-64歲分年齡的人口存活率,推算公式為:

2.2.2第二步根據表5中的每年出生人口數、2010年六普時我國0~64歲分年齡的人口數和第一步推算出的0~64歲分年齡的人口存活率來推算2011~2035年我國0~64歲分年齡的人口數。

如2011年推算公式為:

3. 2011~2035年我國人口紅利的推算及預測

根據以上推算出的2011-2035年的人口總量、0~64歲分年齡的人口數、60歲及以上人口數和65歲及以上人口數來推算出2011-2035年我國人口年齡構成和撫養比(一)和人口年齡構成和撫養比(二),按我國現有的退休制度,我國社會總撫養比從2011年開始逐年上升,到2017年將達到50.16%,社會總撫養比即人口負擔系數開始大于50%,這將預示著對我國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口紅利即將在2017年消失。隨后逐年繼續提升,到2035年,社會總撫養比將高達79.01%,其中老年撫養比將高達57.52%,到時我國將肩負著沉重的老年撫養負擔。

若我國把退休年齡延至65歲的話,則我國社會總撫養比從2011年開始逐年上升,到2032年將達到50.82%,社會總撫養比即人口負擔系數開始大于50%,這將預示著我國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口紅利也將在2032年消退。隨后每年以2個以上百分點的速度提升,到2035年,社會總撫養比也將高達57.24%,老年撫養比將高達38.36%,我國的人口紅利也將很快耗盡。

五、計生政策調整迫在眉捷

30多年來我國堅定不移地執行計劃生育國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國嚴峻的人口暴增形勢,也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但隨著人口紅利的即將消失、超低的生育率和不斷加速的老齡化,我國的人口結構已經從擁有大家庭和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年輕型人口類型逐漸轉向老齡化結構,再加上現有的計生政策給我國帶來了男女比例失調、貧富差距加大和獨生子女家庭面臨諸多社會問題等,我國的計生政策已經到了必須及時調整的時候,必須通過提高生育率來緩解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

1.我國現行的計生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49條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同時《婚姻法》也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生育政策:推行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況之一者,由夫妻雙方共同申請,經縣級(含縣級市、區,下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可按人口計劃及間隔期規定安排再生育一個子女:

1.1經市(不含縣級市)以上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織鑒定,獨生子女患非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1.2再婚夫妻,一方生育過一個子女,另一方未生育過的;或再婚前雙方各生育過一個子女,離婚時依法判決或離婚協議確定子女隨前配偶,新組合家庭無子女的;

1.3婚后五年以上不孕,經縣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鑒定患不孕癥,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后又懷孕的;

1.4獨生子與獨生女結婚的;

1.5夫妻中一方在礦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崗位作業連續五年以上,現仍從事該項工作的;

1.6夫妻雙方均屬農業人口,第一個子女是女孩的。

2.計生政策調整必要性和緊迫性

2.1人口總量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據2011~2035年我國人口總量測算:2011~2035年,我國人口總量基本上能控制在14億內,并將在2028年停止增長,隨后將逐年下降。

2.2超低的生育率。六普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育齡婦女生育率為1.18,遠遠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人口學上的人口更替水平生育率為2.1,意味著下一代人口相對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

2.3不斷加速的老齡化。六普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60歲及以上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3.32%,65歲及以上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92%。隨后將逐年提高,根據推算:到2035年,我國60歲及以上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高達32.13%,65歲及以上占總人口的比重也將高達24.40%。按照聯合國的定義,60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

2.4人口紅利即將消退。以我國現行的勞動制度,即以15~59歲為勞動年齡來算,我國人口紅利將在2017年消失;若把退休年齡延至到65歲的話,則我國人口紅利也將在2032年消失。而我國的大部分行業還是處于勞動密集型,距現代化還有一段很長的路。依靠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人口紅利消退經驗在東亞國家特別是日本的身上也得到了驗證。據有關數據顯示:在1960年代后期,日本總撫養比穩定在45%左右,這種均勢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初期,這段時間是日本的輝煌時期。但從1990年代開始,隨著年輕勞動人口比重的不斷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斷提高,老年撫養比開始不斷攀升,成為日本經濟步入長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2.5現有的計生政策已經漸漸不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是男女比例日漸失調:現有的計生政策讓我國傳統的觀念承受巨大考驗,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催生了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流產,讓我國新生兒的性別比例日漸失調(見表3),將給今后社會發展帶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二是貧富差距加大:現有的計生政策讓獨生子女擁有較大的財產繼承,而農村的二胎特別是越窮越生的子女長大后面臨與獨生子女較大的經濟差距,產生尖銳的社會矛盾。三是獨生子女家庭面臨著一些社會問題:部分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溺愛,以至于長大后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又將肩負沉重的養老負擔;隨著新一代獨生子女進入婚育年齡,男婚女嫁、傳宗接代和姓氏傳承等中國傳統觀念嚴重困惑著獨生子女家庭,也造成了一些社會問題;失獨家庭在經歷了“老來喪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了再生育能力,只能獨自承擔養老壓力和精神空虛,帶來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有些機構已做了樣本統計:目前中國15歲至30歲的獨生子女總人數約有1.9億人,這一年齡段的年死亡率為萬分之四,因此每年約產生7.6萬個失獨家庭,按此統計,目前中國的失獨家庭至少已超百萬。

2.6生育需要一個周期。人口結構的變化有其規律,從出生人口變成勞動人口至少需要15年,不能等人口紅利已經消退了再來調整計生政策。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生孩子是一個周期,并不像中國缺少糧食就可以從國外進口一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并不是通過國際勞工就能解決的。”我國人口生育政策是時候進行必要的調整了,必須及時通過提高生育率來緩解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

六、計生政策調整的幾點建議

1.首先建議馬上放開單獨家庭的二胎政策

婚姻不象買賣商品那么簡單,無法也不能提前設定條件,所以雙獨家庭比重相當低,其實更多的是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婚姻家庭。雖然我國已經放開了雙獨家庭的二胎政策,杜絕了“四二一”家庭的出現,但我們不能忽視了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婚姻家庭,他們面臨的社會問題也不容小視:獨生子女方家庭父母的養老問題、中國人傳統的姓氏傳承和回誰家過年過節等問題嚴重困擾著單獨婚姻家庭。建議馬上放開一方為獨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二胎政策,盡可能緩解現有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諸多社會問題。

2.其次建議有條件地放開其他家庭的二胎政策

到2017年,放開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二胎政策,但要適當加大生育間隔期,以緩解由此帶來的人口增長。選擇在我國人口紅利開始發生轉折時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又適當地加大生育間隔期,有利于進一步緩解我國即將到來的人口結構變化,也不會帶來人口總量的劇增。因為全面的二胎政策基本上接近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對人口總量不會太大影響。

3.再次建議全國實行統一的計生政策

對現有的計生政策進行微調,采取不分地域、不分戶籍在全國實行統一的計生政策,既能更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速度,也有利于提高人口總體素質和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因為從1978年計劃生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以來,其實真正全面實行嚴格一胎化政策的只有城市戶籍人口,而我國城市戶籍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很小,2010年六普時僅為29.14%,而占總人口比重高達70.86%的大部分人口實行二胎化甚至更多胎,甚至越窮越生,最后影響孩子的戶籍上報和教育,很多失學兒童特別是失學女童大都出于多胎生育家庭。而且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村除戶籍以外其他幾乎與城市沒什么區別,實施城鄉無差別的人口計生政策更有利于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4.最后建議嚴格執行和落實婚育政策

相關部門應制定嚴密的措施,確保婚育政策落實到位,不但能有效地把我國的人口總量控制在預期范圍內,還能夠彰顯公平。當前的婚育政策很多基層落實不到位,還存在較嚴重的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據六普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15-64歲的育齡婦女中:存活子女數達3個及以上的占了13.39%,其中存活子女數為3個的占了9.43%,存活子女數為4個的占了2.91%,存活子女數達5個及以上的占了1.05%;在2009.11.1–2010.10.31間一年內有生育的育齡婦女中:按生育孩次算,其中生育第三孩及以上的占了6.55%,按育齡婦女年齡分,其中15-19歲的育齡婦女占了2.35%。

參考文獻

[1]王穎,佟健,蔣正華.人口紅利、經濟增長與人口政策[J].人口研究,2010,34(5):28-34.

篇(2)

2011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47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4萬人,出生率為11.93‰,死亡率為7.14‰,自然增長率為4.79‰。2011年末,中國沿海地區總人口為58072萬人,比上年增加384萬人,沿海地區人口總量占全國人口的43.1%,比上年增長0.8個百分點。沿海地區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區為海南省,出生率達14.72‰;除海南省外,沿海地區中高于全國人口出生率的地區有廣西和河北。沿海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地區仍是海南省,人口自然增長率達8.97‰,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于全國的有海南、廣西、廣東、河北、福建、山東。沿海地區城鎮人口占沿海地區總人口的58.6%,高出全國近8個百分點。據2006至2011年間統計數據顯示,沿海地區人口逐年增加,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也逐年增長,反映出人口趨海移動的趨勢。2006至2011年沿海地區人口年均增速達0.93%,比全國人口增速高出0.43個百分點,其中人口增速最快的是上海,增速達3.6%.

2人口趨海性移動原因分析

2.1政策性因素改革開放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口遷移主要是政府行為,特別是大規模的遷移都是國家決策的。一般的工作調動、分配錄用、學習培訓等具體遷移都要得到所在地方政府的勞動人事部門批準同意,數量相對較少。封閉的遷移政策和嚴密的戶籍制度造成了人口的相對固定,農民離不開土地,市民離不開崗位。改革開放后,沿海經濟飛速發展壯大,對人才和勞動力需求日益增多,國家開始調整人口遷移政策,地方政府對遷移人口可根據需要選擇接收。另一方面,政策放寬后,允許下放干部和知青返城,以及后來的“買房落戶”、“家庭團聚落戶”等政策,又促使大批人口遷入沿海城市。這時,國家對流動人口的政策也由限制到放開,流動人口規模的逐年擴大,曾形成聲勢浩大的民工潮。在經歷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十幾年的增長之后,由于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地方對人才質量選擇要求的提高,人口遷移開始從高峰回落。但由于流動人口素質低,敏感性差,其發展慣性滯后于國家政策,直到90年代后期,流動人口增幅才有所下降。另一個原因則是,流動人口一方面在沿海發達地區求職時學會了許多技能和經營管理方法,同時也積累了相對可觀的資金,回鄉辦企業,并吸納本地貧困人口,而不再遠行千里之外謀職擇業。然而,中國人口向沿海聚集的總趨勢在一定時期內是不變的。

2.2經濟差距經濟原因永遠是驅動人口遷移的動力。在寬松的流動人口政策下,經濟差距是人口移動的主要動因,沒有經濟上的較大差異,人口既不可能大規模遷移,也不會大規模流動。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差異的大小,控制著人口移動的流量。區域經濟差異越大,形成的拉力和推力也越大,人口移動的規模也就越大。而且從當前移動的特點來看,主要是農村流向城市的上行移動。由于沿海地區改革開放率先發展,經濟迅速崛起,促使沿海與內地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經濟上的差異吸引著中西部人口向沿海省區遷移流動;同時沿海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也需要企業管理、經濟金融、政法監察、商貿服務、城市建筑、交通運輸、信息通訊、環保監測、工程設計、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種類型、各個專業和各項技能的人才和勞動者。沿海地區,特別是沿海開放城市三資企業的高額收入、優惠政策、優厚待遇、醫療衛生和子女就業等一系列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與那些中西部貧困地區形成鮮明對照和強烈反差。這種強烈的無形的吸引力牽動著有文化有技能的內地人口,逐步形成了人口遷移流。

2.3社會和環境差距自然和地域形成的差異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內陸地區不可能人為創造出沿海的自然環境。科技進步的差異也促使社會進步的不平衡。沿海地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塑造了適宜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科技進步帶來了居住、信息、交通、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良好的生活環境。據2006年統計,沿海地區在許多方面都優于內地。例如,人均住房面積、城市煤氣普及率、城市園林綠地面積、縣級以上政府部門所屬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獻機構、高等學校、衛生機構,劇場、公園、圖書館等文化娛樂設施建設等。特別是沿海大城市,自然和生活環境更好,科技和社會進步程度更高,使人們感受到了現代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沿海地區的環境和社會條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將優于內地,這必然吸引內地人口繼續向沿海地區移動。

2.4城市化水平沿海城市以其較高的經濟社會文化水平和環境質量吸引著大量人口遷入。但實際上這種接納能力與區域面積和人口密度關系不大。因為沿海土地面積并未增減,而只是行政區劃和利用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按照國家縣改市的規定,需具備一定的工業規模和城市功能才可以改制,而不決定于人口多少。天津的濱海新區、大連的金州區、青島的嶗山區和黃島區、上海的寶山區和浦東新區、舟山的定海區和普陀山、廣州的天河區以及新崛起城市深圳和珠海的市區等均由原來的縣或郊區改制而來。使原來以農業為主,承載少量農業人口面積相同的土地,迅速擴展為城市用地,人口容量也隨之迅速擴大,因而能夠承載大量增加并持續不衰的流動人口。

3中國沿海地區人口發展趨勢預測

3.1資料選取中國是人口大國,盡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嚴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但由于基數太大,人口的增加速度仍然很快。直至近幾年,人口的增速才有所減緩。然而在沿海地區,影響人口增長的最主要因素往往并不是人口的自然增長,而是其他地區人口向沿海地區的遷移。因此,不同于一般的人口預測,沿海地區人口的預測不僅要考慮人口的自然增長,同時還要考慮當地的各種社會及經濟因素,以確保盡可能全面、系統、準確地了解中國沿海地區未來人口的發展情況。人口變化并不是一個單純的人類繁殖問題,它也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其變化規律往往與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人類受教育水平、醫學發達程度、以及國家政策有著密切關系。沿海地區的人口變化,則更為復雜。一方面,由于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生活水平較高,受教育程度高,因此國家人口控制政策執行情況較好;但另一方面,也因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快,就業機會多,投資收益高等原因,是內陸人口紛紛向沿海地區遷移,導致沿海人口實際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人口自然增長率。因此,在采集預測所用資料時,除了搜集歷史人口統計數據外,還需采集各地區歷年的生育率和死亡率、適齡婦女數、分年齡段人口以及相關經濟數據等。

3.2模型選取由于人口分布和發展的特殊性,既要考慮到人口的自然增長,又要考慮到國家的人口生育政策,人口的遷移等各種情況,因此在進行未來人口與測試,不能簡單地采用一般數學公式,而要結合諸多因素而采取特殊的人口預測模型。近年來,中國人口學家對此作了許多研究,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預測模型。在對數據資料和參考文獻進行比較分析后,本研究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來進行預測。

3.2.1人口年齡推移法人口年齡推移法是分年齡人口預測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首先假定要預測地區未來各性別年齡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不變,且不考慮人口遷移問題,及人口處于封閉狀態。其基本思路是某年x歲的人數乘以從x歲活到x+1歲的存活率就等于下一年x+1歲的人數,以此類推可得到再下一年x+2歲的人數。預測所需數據包括基年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口數,基年不同年齡婦女的生育率(或者一般生育率),基年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人口的死亡概率(或死亡率)。

3.2.2羅杰斯蒂曲線法由于第一個模型比較理想化,所以本文又建立一個羅吉斯蒂曲線法模型。因為不管從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從人民的生活保障角度出發,政府都會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來控制人口的增長,所以這種狀態下,一個城市的人口容量必定有個最大值,這正好符合羅吉斯蒂曲線法。3.2.3平均增速法平均增速法是利用歷史一定時期內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對未來時期人口規模和數量進行預測的方法。

3.3沿海人口發展預測結果由于人口平均增長速度在描述人口變化過程中,只能作為一個短期指標來使用,如果用于長期預測則必須假定一切人口變化因素都是固定不變的,而這恰恰是人口變化所不能達到的。因此,平均增速預測結果只能作為一個短期預測的比較參考,而不能用作長期預測,尤其是2050年以后的預測結果。從羅杰斯蒂曲線法預測結果來看,自2020年后,大部分地區人口都已接近極限人口容量。尤其是河北省、天津市、遼寧省、山東省及江蘇省,人口幾乎保持不變,這種情況是符合中國政府要在21世紀中葉實現人口零增長的政策的。只有上海市增長比較快,然而實際上上海市的人口自90年代后期開始就已經進入自然負增長了,其總人口的增加表明了大量流動人口向上海市的涌入。在對所有預測結果進行比較后發現,用各種方法預測出來的未來人口發展規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2020年前后達到零增長或負增長,但在具體人數上卻有所區別。總的來說,平均增速法數值最高,羅杰斯蒂法最低。根據以上預測結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未來50年中國人口分布“東密西疏”的基本格局不會有變化,這種格局是歷史上長期形成的,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變化的區域特征及差異密切相關。2)年齡結構變化趨勢。由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長期處于低生育水平,中國未來年齡結構變化主要呈現兩大特征:顯著的“人口紅利”和迅猛的人口老齡化。這兩個過程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在各區域人口的變化趨勢之中。在未來十幾年里,各區域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都將不同程度地增長,而且都高達70%以上。2020年之后,隨著生育率長期處于低水平,各區域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都將趨于下降。與此相對應,各區域人口老齡化速度在2020年之后都將顯著加快。到2050年,東部沿海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30%或更高。中西部地區也將超過20%。所以在存在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城市大量的不充分就業和事業的情況下,在未來十幾年持續的“人口紅利”時期,要為不斷增長的如此高比例的勞動力人口提供就業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嚴重挑戰。同時在2020年后老齡化的到來,又將給中國的老年保障和養老體系帶來更大的挑戰。

4沿海地區人口發展的主要問題

隨著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長,城市的土地面積擴張相對增長緩慢,在城鎮化的進程中,人口繼續由農村向城市、由內地向沿海遷移,形成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給大城市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中國東部沿海的一些特大城市就出現了城區人口急劇膨脹、住房短缺、房價高速上漲、就業競爭激烈、公共交通設施略顯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沿海地區的三個城市群,即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與京津冀地區,已經發展成為經濟與技術密集區,但許多重要城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膨脹問題。具體而言,東部發達地區城市的膨脹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4.1人口密度過大,空間處于高負荷狀態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人扣13.7億,人口密度平均為142.7人/平方千米,沿海11省市人口密度均大大高于全國平均值。其中,上海市人口密度最高,為3654人/平方千米(表4)。由于近些年來流動人口規模越來越大,并且大部分跨省流動人口都流向了沿海地區,因此東部沿海地區城市的人口密度也越來越大,進一步加劇了東部地區的人地矛盾,人地關系緊張。在三大城市群中,目前上海浦西的人口密度達到了3.7萬人/平方千米,北京和廣州城區的人口密度分別為1.4萬人/平方千米和1.3萬人/平方千米。而目前世界主要大城市如紐約、倫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0.85萬人/平方千米。

4.2住房價格節節攀升,城市基礎設施供給能力不足人口總量與人口密度的迅速上升,必然產生對住房的迫切需求。在短期內就會形成巨大的住房供給缺口,房價不斷上升。如今,房價急劇攀升、居高不下已經成為沿海發達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同問題。房價持續過高大大超出了普通群眾的承受能力,任其長期發展下去,將給房地產市場和金融系統帶來巨大的隱患。同時,沿海地區城市相對密集,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基礎設施落后、無法滿足生產和生活需求的狀況,特別是大城市交通擁堵一直為群眾所詬病。另外,教育、醫療、文化娛樂、休閑等公共場所不足也給群眾生活帶來了不便。

4.3環境污染問題加重,居民生存質量下降在沿海地區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城市人口和經濟的急劇膨脹,城市生態系統的承受塔里不斷加劇,環境污染為題日益嚴重。一是大氣污染,城市工業企業的發展排放了大量的煙塵、粉塵和有毒氣體,另外隨著汽車越來越普及,汽車尾氣排放也成為重要污染源。二是水污染,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不僅污染了流經城市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也污染了地下水,為城市持續的水供給和城市環境帶來了隱憂。三是固體廢棄物,包括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污染。根據有關部門的抽樣調查,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在57%左右,危險廢物集中處理率為60%左右。大量的固體廢棄物熱和更好地處置,也是城市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四是噪聲污染和光污染。特別是隨著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光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4.4城鎮化速度加快,質量有待提升沿海地區的城鎮化水平盡管已經處在全國領先水平,但是進一步加快速度、提升質量還有需要突破的瓶頸。尤其是三大城市群,盡管已經成為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但是與發達國家的城市群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5制定沿海地區人口政策的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中國人口趨海移動的趨勢不會改變,沿海地區仍將面臨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沿海地區在制定人口政策時,除了要穩定低生育水平,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5.1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增強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產業聚集的載體。盡管東部地區已經聚集了眾多的人口,人地關系比較緊張,但從整體上看,東部地區城鎮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并要注重提升城鎮化內涵,特別是增強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使城市群成為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動力。

5.2改革城市管理服務體制和機制,使流動人口享受市民待遇東部沿海地區聚集了全國大部分的流動人口。流動人口為流入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于城市管理服務滯后于經濟的發展,對流動人口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使得絕大多數流動人口不能享受和常住人口同等的權利,既不利于流入地城市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流動人口自身的發展。改革城市管理服務體制和機制勢在必行。

5.3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對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再加上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使很多城市人口處于亞健康或疾病狀態。改善人居環境,舒緩城市人口的生活壓力,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在現代城市越來越重要。人居環境已經成為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5.4建立區域創新體系,提升區域競爭力沿海地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要實現率先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努力建立區域創新體系,不斷提升區域競爭力。區域創新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東部沿海地區要抓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機遇,努力突破當前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科技水平還比較低,高新技術產業在整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還不高,產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存在著較大的對外技術依賴,不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科學研究實力不強,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匱乏;科技投入不足,體制機制還存在不少弊端”等瓶頸,通過建立區域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帶動其他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形成國家創新體系,以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服務。

6結語

篇(3)

數學模型的難點在于建模的方法和思路,目前學術界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建模方法,例如概率論方法、圖論方法、微積分方法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方程思想建立數學模型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實際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不是連續型的,例如人口數、商品價格等都是呈現離散型變化的趨勢,碰到這種問題可以考慮采用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組的方式進行表示。有時候人們除了想要了解問題的起因和結果外還希望對中間的速度以及隨時間變化的趨勢進行探索,這個時候就要用到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組來進行表示。以上只是簡單的舉兩個例子,其實方程的應用極為廣泛,只要有關變化的問題都可以考慮利用方程的思想建立數學模型,例如常見的投資、軍事等領域。利用方程思想建立的數學模型可以更為方便地觀察到整個問題的動態變化過程,并且根據這一變化過程對未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預測,為決策的制定和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利用方程建立數學模型時就想前文所說的那樣,如果是離散型變化問題可以考慮采用差分思想建模,如果是連續型變化問題可以考慮采用常微分方程建立模型。對于它們建模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據幾個具體的實例說明。

2方程在數學建模中的應用舉例

2.1常微分方程建模的應用舉例

正如前文所述,常微分方程的思想重點是對那些過程描述的變量問題進行數學建模,從而解決實際的變化問題,這里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例1人口數量變化的邏輯斯蒂數學方程模型在18世紀的時候,很多學者都對人口的增長進行了研究,英國的學者馬爾薩斯經過多年的研究統計發現,人口的凈相對增長率是不變的,也就是說人口的凈增長率和總人口數的比值是個常數,根據這一前提條件建立人口數量的變化模型,并且對這一模型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解:假設開始的時間為t,時間的間隔為Δt,這樣可以得出在Δt的時間內人口增長量為N(t+Δt)-N(t)=rN(t)Δt,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式子。dN(t)dt=rN(t)N(t0)=N{0(1)對于這種一階常微分方程可以采用分離變量法進行求解,最終解得N(t)=N0er(t-t0)而后將過去數據中的r、N0帶入上述式子中就可以得出最后的結果。這個式子表明人口數量在自然增長的情況下是呈指數規律增長的,而且把這個公式對過去和未來的人口數量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還是相當準確的,但是把這個模型用到幾百年以后,就可以發現一些問題了,例如到2670年的時候,如果仍然根據這一模型,那么那個時候世界人口就會有3.6萬億,這已經大大的超過了地球可以承受的最大限度,所以這個模型是需要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地球上的資源對人口數量的限制。荷蘭的生物學家韋爾侯斯特根據邏輯斯蒂數學方法和實際的調查統計引入了一個新的常數Nm,這個常數就是用來控制地球上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數,將這一常數融入邏輯斯蒂方程可以得出以下的式子。dN(t)dt=rN(t)(1-N(t)Nm)N(t0)=N{0(2)該方程解為N(t)=Nm1+NmN0e-r(t-t0)一個新的數學模型建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驗證它的正確性,經過研究發現在1930年之前的驗證中還是比較吻合的,但是到了1930年之后,用這個模型求出的人口數量就與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誤差,而且這一誤差呈現越來越大的變化趨勢。這就說明當初設定的人口極限發生了變化,這是由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可以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多,導致人口極限也呈現變大的趨勢。

2.2差分方程建模的應用舉例

如前文所言,對于離散型問題可以采用差分方程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例如以25歲為人類的生育年齡,就可以得出以下的數學模型。yk+1-yk=ryk(1-ykN),k=0,1,2,…即為yk+1=(r+1)yk[1-r(r+1)Nyk]其中r為固有增長率,N為最大容量,yk表示第k代的人口數量,若yk=N,則yk+1,yk+2,…=N,y*=N是平衡點。令xk=r(r+1)Nyk,記b=r+1。xk+1=bxk(1-xk)這個方程模型是一個非線性差分方程,在解決的過程中我們只需知道x0,就可以計算出xk。如果單純的考慮平衡點,就會有下面的式子。x=f(x)=bx(1-x),則x*=rr+1=1-1bx因為f''(x*)=b(1-2x*)=2-b,當|f''(x*)|<1時穩定,當|f''(x*)|>1時不穩定。所以,當1<b<2或2<b<3時,xkk∞x*.當b>3時,xk不穩定。2.3偏微分方程建模的應用舉例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有多個狀態變量同時隨時間不斷的變化,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采用偏微分方程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還是以人口數量增長模型為例,根據前文分析已經知道建立的模型都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對于人類來說必須要將個體之間的區別考慮進去,尤其是年齡的限制,這時的人口數量增長模型就可以用以下的式子來表示。p(t,r)t+p(t,r)r=-μ(t,r)p(t,r)+φ(t,r)p(0,r)=p0(r);p(t,r0)=∫r2r1β(r,t)p(t,r)d{r其中,p(t,r)主要表示在t時候處于r歲的人口密度分布情況,μ(t,r)表示的r歲人口死亡率,φ(t,r)表示r歲人口的遷移率,β(r,t)表示r歲的人的生育率。除此之外,式子中的積分下限r1表示能夠生育的最小歲數,r2表示能夠生育的最大歲數。根據人口數量增長的篇微分方程可以看出實際生活中的人口數量與年齡分布、死亡率和出生率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與客觀事實正好相吻合,所以這一個人口增長模型能夠更為準確地反應人口的增長趨勢。當然如果把微分方程中的年齡當做一個固定的值,那么就由偏微分方程轉化成了常微分方程。另外如果令μ(t,r)=-r,p(t,r)=N(t),N(0)=N0,φ=rN2(t)/Nm,那么上述偏微分方程就變成了Verhulst模型。偏微分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相當廣泛,物理學、生態學等多個領域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建立偏微分方程來求解。

3結束語

篇(4)

[關鍵詞] 學術出版 圖表數據 數據核對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5) 04-0039-04C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以及各行各業的全球化規模化發展,產業連續增長的數據積累對于總結分析各種信息、研判未來,具有重要的經濟學術文化價值。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進步反映到學術出版領域,就是近年來注重行業、專業數據積累的圖書選題比例明顯增加。

基于數據積累在學術出版中價值的提升,書稿中需要編輯處理的圖表數據內容明顯增多。由于數據來源的復雜性以及作者對數據使用方式的多樣性,圖表數據類稿件中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編輯只有具備足夠的耐性和觀察力,掌握一定的技巧,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驟,才能梳理修正各種問題,解決由于各種原因遺留的疏漏問題,盡可能消滅硬傷。本文主要從文字編輯的角度,總結分析數據類書稿的編輯處理方法及需要注意的環節,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編輯質量。

1 圖表數據典型問題及其編輯加工

由于學術書稿的寫作過程很長,涉及數據信息龐雜,作者又會隨著實際情況的發展變化和研究思路的調整改進對數據和文字進行反復修改整理,這就導致作者交到出版社待編輯處理的原稿,可能出現多種與數據有關的問題。因而,只要書稿正文涉及數據,不管它與圖表內數據是否有關系,都需要編輯注意審核,從不同角度仔細核對、計算可能存在的錯訛。

1.1 文、圖中的數據本身有錯誤

當書稿的文字表述涉及權威部門的數據或比較完整的調研數據,并將總數據和比例變化連續羅列出來時,編輯需要注意檢查核算數據本身是否有錯,尤其是一些總量指標的年度變化百分比,如果連續幾年的總量和變化量都有,就一定要計算核對。例如,下列材料中連續羅列了五年的廣東茶葉出口數據,如果編輯不進行核對計算,就不會發現第一個18.7% 是錯的,應該是18.1%。

據《廣東統計年鑒》,2005年廣東出口茶葉13795噸,同比大幅下降40.46%;2006年出口茶葉11293噸,同比下降18.7%;2007年出口茶葉9181噸,同比下降18.7%;2008年廣東出口6334噸,同比下降31%。

正文和圖表中的調研樣本總數和各部分的比例數也容易出錯,必須仔細核對準確。比如圖1,要確保圖中各個數據準確無誤,先要算出圖中總人數219+85+45+20+131=500人,然后再核對各比例數值是否正確,最后還應檢查核對圖中數據與正文文字表述是否一致。餅圖最常見的錯誤是各部分比例之和不等于100%,所以,編輯在加工餅圖的百分比數據時一定要計算一下各部分比例之和,如果不等于100%,就一定要退作者重新核實。這類問題稍微留意質疑一下不難發現,關鍵是要有這個意識――角角落落都有錯的可能。

圖1 餅圖比例問題

可見,有些錯誤僅僅通過核對圖表數據與對應的正文不一定能發現,還需要檢查圖表本身,需要從數據來源、資料來源或者排版制作環節找原因。此時,編輯的作用就是發現問題、提醒作者核實修改,并進一步完善。圖表數據較多的書稿,從上下文到圖里圖外、表里表外都容易出問題,沒有一定的經驗基礎進行全面核查,這些問題難免有遺漏。因而,就書稿中的數據問題多與作者溝通,培養、指導作者隊伍形成良好的數據處理習慣,從源頭上遏制數據漏洞,才是減輕編輯工作負擔的根本方法。

1.2 表題、圖題及圖表說明等與圖表數據內容不符

圖表文字差錯,如表題、圖題表述與圖表內容不一致,圖表中的各組成元素如圖例文字、圖題、表題不規范或有錯誤,也容易被遺漏。因此,編輯在加工圖表時,即使是文字很少的結構圖、圖標圖例、圖題、表頭和表題,不僅要核實圖表中的數據是否準確及與正文是否對應,也要注意核實表頭、表題、圖題與圖表數據內容是否相符,圖例是否準確。注意不要顧此失彼,不要僅僅重視文字比較集中的大表大圖,忽視表頭、圖題、圖例。

圖表數據是容易出錯的地方,而且一旦出錯,就是硬傷,無可辯駁。處理圖表數據類書稿,必須重視數據核實整理工作。例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有較大影響的皮書系列,尤其是行業皮書和財經類皮書,有行業或學科年度數據積累功能,因其注重應用統計學、社會學等研究方法,不少書稿中有較多的圖表數據,需要編輯對其形式、內容正誤進行核對整理。本文也正是筆者對數據類皮書書稿中各種常見錯誤的一個歸納總結。

如表1,表中的收入合計數和最后兩列的比例數是通過表內數據計算出來的,經常有錯訛,編輯必須重新核算,以便確認是否需要作者檢查核對原始數據。表中的數據單位也是經常出錯的地方,如表1中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數據――總量數據和比例數據,單位應該是兩個――萬元、%,不應只是“萬元”。

表1 內、外資服務業稅收收入情況 (單位:萬元)

因而,編輯要明確,圖表中的數據必須重新核算,依靠“文責自負”或“數責自負”恐怕過不了關,因為作者和編輯考慮同一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作者往往側重創作思路和文獻梳理,對于他們最終提交作品的呈現方式、表現形式,編輯一定要檢查。尤其是當同一數據或相關數據間斷地出現在不同頁面上時,必須注意對上下文相關數據的核算或核對,只有勤跨頁來回翻查比對才能消滅數據紕漏。

核對數據需要有很大的耐性,一個一個核對,不能有半點馬虎,尤其在龐大的表格、大量的數據面前要按捺得住。從編輯的角度,雖然不便查找原始數據或數據來源,但檢查形式是否正確就足以發現不少問題,通過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經常也能發現總和數、百分比數是錯的。發現錯誤后,編輯可將問題反饋給作者,讓作者確認準確數據,這正是責任編輯的職責所在――增強學術作品的嚴謹性,讓細節經得起推敲。因而,從編輯的角度檢查數據問題,直接的目的雖是為了通過圖書質量質檢關,但在客觀效果上可以幫助作者查漏補缺,完善學術成果的表現形式。

1.4 小 結

表中、圖中數據尤其是很多大表格中的數據需要從多個角度核對,稍有疏忽遺漏即可能出錯,而且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以此為基礎的數據必然出錯,并導致相應的文字表述出現偏差。所以,對于全書數據源類的大表格,必須認真核對,不能偷懶,而且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把數據核實準確,為后面的分析提供扎實可靠的依據。

要處理好書稿中的數據問題,必須尋求高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具體問題單獨解決,一遍只解決一個同類問題,如標題級別、圖表序號、圖表數據和單位規范性等,這樣容易達到高質量、高效率、無遺漏。如果經常編輯同類書稿,熟悉各種情況下的問題類型,也可以根據書稿特點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一遍同時解決多項任務。例如,書稿中需要解決的項目比較多,而且比較有規律,處理時就可以實現流程化,按部就班,一項一項落實到位,不遺漏項目,也能保證準確率。

2 圖表數據問題來源例析

2.1 作者易疏忽遺漏的問題

(1)遺漏數據。如圖2,作者提供的原圖中只有趨勢線,缺少橫縱坐標軸的具體數據,使整幅圖的表意非常模糊,失去了圖表數據具有直觀價值的依據。若不提醒作者補充,就會將瑕疵留在出版物中。

圖2 國籍構成變化

(2)遺漏縱軸或橫軸的數據單位。缺少數據是失誤,漏掉數據單位同樣不能精確顯示圖表的具體意義和價值。書稿插圖中橫縱軸都沒有標注單位的情況很常見,也很容易被忽略。表格中此類問題也不鮮見,尤其是當表中數據類型較多時,表格缺數據單位或漏某項數據單位的情況經常出現。編輯在書稿出版印刷前,必須將這些遺漏補充完整。

(3)坐標軸數據格式錯誤。例如,增長率變動趨勢一般用百分數表示,標注單位為百分號(%),要注意縱軸數據不應是小數而應為整數,這不僅是要符合增長率的常見表示方式,也是為了與全書同類圖表的格式實現統一。雖然縱軸的小數從數值大小來說與整數表示是一樣的,但不符合常規,應統一為整數百分比形式。

(4)遺漏項目。例如,圖題中有明確的項目數,某些確定數目如31個省份的得分散點圖,但圖中可能只有30個省份,缺了一個。這種錯誤有一定的隱蔽性。

(5)縱軸單位標注不妥。當同一坐標軸內有多個對比項目且單位不同時,可以用雙縱軸曲線圖或折線圖來顯示,以明確區別不同的單位,不宜只用一條縱軸。例如,婦女總和生育率這個指標的單位是“人”而不是“‰”,因此,在同一張圖中如果只有左側一條縱軸顯示總和生育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等指標就不太合適,需要在右側補充一條縱軸,左側縱軸單位為“‰”,右側縱軸單位為“人”,這樣區分就比較明確了。

圖表的內容與形式內涵非常豐富,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創新滿足內容表達的需要,從而充分體現作者的創意和作品的學術價值,這是圖書內容生產的客觀需要。具體到書稿編輯環節,就需要特別注意承載豐富內容與形式的圖表可能存在的問題,圖表是容易扎堆出錯的地方,一張圖表可能有多個錯誤,編輯必須熟練把握各種可能出錯的情況,把問題徹底解決干凈。

2.2 排版人員易生成的制作錯誤

有些圖表數據錯誤是由排版制作人員造成的。在把作者提交的Word文件轉化為排版文件的過程中,通常需要重新制作各種圖表,這時就可能出現數據或文字錄入錯誤。

(1)圖例不對應。如圖3,柱狀圖中分別用豎紋、橫紋等區別上升、下降和保持三類指標的個數及其所占的比例,作者提供的該類圖一般問題不大,問題經常出在排版制作環節。因為制作人員在重新制作此類圖時,選用的柱圖底紋可能與作者原稿中的豎紋、橫紋略有不同,加上制作人員不知道書稿內容,就容易出現三類指標數量與比例的不對應或者順序混亂,把柱狀圖各部分的底紋或灰度深淺填反了。這就需要編輯對各類指標的數量與比例進行具體核對,糾正制作過程中產生的混亂和錯誤。

圖3 創新指標動態變化結構

(2)數據不對應。這是一種常見的錯誤類型,如表格中的數據與圖中數據點為一一對應關系,但經常出現圖中數據與表中數據不對應或者圖中數據與坐標軸上的刻度位置不對應的問題。這類錯誤不復雜,關鍵在于編輯是否將表中數據與圖中對應各點逐一核對檢查。如表2數據與圖4中的折線點數據是一一對應的,圖4將表2中的數據以折線圖的形式展示出來,但制作出來的圖中數據點與表中數據經常“對不上號”。容易出現同類問題的還有柱狀圖、雷達圖等。碰到此類圖表,編輯需要將原數據與圖中數據點仔細比對,并檢查折線圖、柱狀圖、雷達圖上的數據點與坐標軸上的刻度位置或大體范圍是否對應。

表2 2001―2009年金磚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變化

圖4 2001―2009年金磚國家創新競爭力評價分值變化趨勢

3 數據統計中的政治問題

這類問題不常見,但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外國人或來自國外政府或學術機構的數據,其政治立場或觀點會體現在統計數據中。比如,由于中國港澳臺某些歷史時期在管轄歸屬上的特殊性,外國人在圖表數據或者文字表述上,會把香港、臺灣列到中國之外,香港、臺灣的數據經常是不與大陸數據一起統計的。這種情況下,編輯一定要注意檢查描述圖表的對應文字的表述是否有問題。如對表3的文字表述,“三種中國籍準定住者中,‘日本人之配偶等’規模最大,為43771人”,如此表述,實際上沒有把來自臺灣的中國籍準定居者算上。不管外國人這么表述是無心之失,還是不懷好意或者是惡意從數字文字上圖謀分裂中國,作為專業編輯必須發現問題,弄清楚中國籍準定居者“日本人之配偶等”人數為46317人,而不是43771人。

表3 廣義在日華僑的人口規模和構成(2012年12月) (單位:人 )

另外,對一些比較特殊的國家數據及其文字表述要提高警惕。例如朝鮮,其與韓國的歷史現實關系會體現在某些國家似乎很“客觀”的數據中。這類細節問題,是需要質疑才能發現的,不然很容易遺漏。比如,“中國(32.5%)、韓國和朝鮮籍(26.2%)、巴西籍(10.1%)、菲律賓籍(10.1%)、秘魯籍(2.5%)、美國籍(2.4%),這6個國籍的外國人占了在日外國籍人口總數的83.8%”這段話中,“6個國籍”很明顯是把韓國和朝鮮當作一個國家來統計了,把民族與國家混為一談,此處最好改為“6個來源地”或“7個國家”。編輯要當心這種情況可能被小題大做,不小心會變成外交事件。

4 結 論

篇(5)

一、上半年工作進展情況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緊緊圍繞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的重大戰略部署和人代會確定的工作任務,繼續堅持“工業主導,項目拉動,產業升級,富民強市”的發展思路,按照“推動‘一城兩區’建設,帶動‘六業’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圍繞“連年進位,三年翻番,力爭十五年以后使**成為##’”的總體奮斗目標,傾力實為,真抓實干,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十一五”開局之年的良好開端。

截止6月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43億元,同比增長17.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12.35億元,同比增長56.53;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6142萬元,同比增長65.5;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0922萬元,同比增長85;各項存款余額達到48.65億元,同比增長11.84;各項貸款余額達到42.29億元,同比增長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63億元,同比增長14;全市總用電量達到17854萬千瓦時,同比增長8.52,其中工業用電量達到6402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0.04。

[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寫作無憂!]

(一)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按照“唯此唯大上項目,重中之重開發區”的工作思路,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用于開發區土地收儲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商引資和項目開發搭建好平臺。上半年,A工業集中區已收儲土地185公頃,并完成投資5300萬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共建設道路6000平方米,給水管線2659延長米,供電線路4000延長米,排水管線9500延長米,打井3眼,為項目建設奠定了基礎。緊緊抓住吉林省推進長吉經濟一體化戰略的契機,在原B工業集中區的基礎上,建立包括B辦事處、C鎮和D鎮的**工業園區,目前已上報省政府申請建立省級開發區。

與此同時,我們突出了招商活動的實效性。上半年,我們組織專業小分隊多次赴“長三角”、“珠三角”開展專業招商,聯系洽談項目30余個,成功引進5個。緊緊抓住&&市退二進三、城市東移的有利時機,組織了上百個招商小分隊進行逐戶、分片摸底,共聯系線索100余條。我們還抓住省和&&市組織經貿活動的契機,制定并實施了招商計劃。目前已進行了三次項目簽約。1月5日,在**賓館有17個項目進行了簽約,協議投資總額5.2億元;3月24日,在省賓館成功召開了有省市相關部門和300余名企業家參加的**市投資環境說明會暨項目簽約儀式,簽約項目21個,簽約內資12.6億元,外資450萬美元;6月17日,在**賓館有15個項目進行了簽約,協議投資總額5.73億元。

截止6月末,全市共新建投資額500萬元以上項目63個、續建項目44個,到位內資8.85億元、外資1518萬美元。在新建和續建的107個項目中,投資超億元的項目有12個,占總項目的1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2.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43。

(二)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根據省及&&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部署,為使我市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有實質性進展,我市組織了省和&&市新農村建設試點鎮、村申報工作,經省及&&市批準,D鎮為省試點鎮、九郊辦事處新立村和E 鎮F村為省試點村,卡倫鎮和氣村為&&市試點村。同時,按照省和&&市要求,我市確定G鎮H村為**市試點村。重點實施了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了S辦事處新立村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從我市農村工作實際出發,重點抓了三項工作。

一是優化調整了種植業結構。今年全市玉米播種面積9.8萬公頃,其用玉米3.5萬公頃;水稻播種面積2.4萬公頃;大豆播種面積1萬公頃;苗木花卉、蕓豆雜糧、兩瓜蔬菜等經濟作物2.8萬公頃。投資200萬元,開展了全生境農田滅鼠,共投放鼠藥670噸,農田滅鼠300萬畝,可挽回經濟損失4000萬元。

二是推進了“四個一”工程建設。新增“四個一”標準屯120個、標準化小區28個、規模戶260個。生豬發展到65萬頭,黃牛19萬頭,家禽1230萬只。同時,圍繞畜牧業發展,開工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217個,其中已建完97個。

三是加強了林業水利建設。上半年,投入資金320萬元,完成造林綠化任務6100畝,栽植苗木231萬株。完成農田基本建設129.4萬立方米。實施了W白家險段、W灌區節水改造、牛頭山水庫除險加固等續建工程和飲馬河堤防險段的應急度汛工程建設。全面做好了防汛準備工作,防汛物資儲備到位。

(三)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提升經濟承載能力

一是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按照“南移、北提、東遷、西建”的思路,推進了城市建設與發展。在北部老城區,重點實施了巷路鋪裝、管網改造和綠化工程。即將完成4000平方米巷路改造工程,完成了3200戶城區給排水分戶改造工程,完成了1100米**大街給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了工農大街、健康路、曙光大街、九郊路1.4萬平方米的路面、下水、井體和邊石維護等工作,實施了二道街150盞路燈改造工程;在南部新城區,中央大街西側輔助車道完成了路面鋪設和馬路邊石鋪裝工程,規劃二號路土方工程完成75。四舒繞越線城區段拓寬征地拆遷工作順利完成,目前正在打通施工便道和回填基礎。福星新區二期10萬平方米住宅樓工程和小南河帶狀公園建設工程正在緊張施工;在東部營城區,重點實施了沉陷區居民一期搬遷后拆遷工作和二期搬遷準備工作,啟動了搬遷后的土地資源整理工作。國家投資的營城煤礦廢棄土地148.17公頃,通過復墾新增耕地78.26公頃,總投資972萬元,現已投入600萬元,為確保耕地質量,正在進行客土回填工作。目前,我們委托吉林 大學對九其公路北側180公頃土地進行了地質勘測,正在著手準備對沉陷區整理后土地進行規劃設計工作,擴大后續發展空間;在西部城區,重點圍繞新農村建設,開發新立民俗村,一期18棟12萬平方米新立小康示范村工程正在施工,該項目不僅打造了西部出口靚麗的城市景觀,而且可以有效拉動城區面積的迅速擴張。為了高標準做好城市發展規劃,我們投資555萬元,聘請了全國知名的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南部新城控詳規、小南河修建性規劃。目前,合同已經簽完,首期已付166萬元,即將進場開展規劃設計。

二是公路建設進展順利。在公路建設上,目前,32公里龍蔣公路工程正在施工,8月末可竣工通車。德農(**境內)連接線7公里新建工程即將通車使用。配合環&&一小時經濟圈高速路建設,我市境內的42公里公路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對其塔木至更新、其塔木至小錦洲兩段破損嚴重的路面進行了維修,達到了正常通車。今年全市通村水泥路要完成425公里,現已完成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城市管理得到加強。圍繞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切實加大了城市綜合治理力度,環境衛生得到了有效清理,市容市貌明顯改善。開展了整頓出租車市場秩序專項戰役,并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城區交通運營秩序明顯好轉。完成治理鍋爐2家,治理餐飲業油煙污染11家,對固定噪聲源嚴格監測監管,實行了有效控制。

(四)以機制體制改革為動力,努力增強縣域經濟活力

一是建立完善招商引資新機制。繼續實行大項目領導包保責任制,對有招商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任務的部門和鄉鎮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修改完善了招商引資政策和考評機制。制定了開發區項目指標和稅收分成政策,鼓勵引導各鄉鎮的招商引資項目向工業集中區擺放。在繼續實行2.5‰招商引資獎勵政策的基礎上,年初按照市委意見,政府決定拿出200萬元作為招商引資獎勵資金,重獎對招商引資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激發了全市招商引資的積極性。

二是建立完善開發區管理新機制。在原有開發區管理體制基礎上,重新明確了開發區各部門的職能,對開發區內設機構人員全部采用聘任制,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績效工資制,推進了開發區工作的開展。開發區對企業采取一對一的跟蹤服務形式,開展“全過程、全方位”服務,提高了項目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是全力推進公有制企業改制。去年我市對88戶國有企業和52戶集體企業進行了改制,在此基礎上,上半年重點著手處理了改制后的遺留問題,制定了公有制企業改制的整體方案,重點做好省、&&市督辦的10戶重點改制企業的迎檢工作,并結合企業改制,對全市國有企事業單位閑置房地資產進行公開招租出售,增值近600萬元。

四是建立鄉鎮財政管理新體制。在調查鄉鎮稅源基礎上,制定了“劃分收入級次、核定收支基數、超收全額留用、實行上限控制、短收扣減經費、超支不予補助、政策一定五年”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從今年起市財政每年拿出1400萬元對鄉鎮預算內人員工資、辦公經費等實行財政統撥。同時,著力構建公共財政框架,大力推進部門預算,今年部門預算已由去年的12家增加到49家。五是建立教育資金管理新體制。根據國家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制定了農村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管理使用和鄉鎮教育債務化解方案,實行了農村教育轉移支付資金鄉有、局管、校用的體制,保障了農村教育投入,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五)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一是科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3項,申報國家級科技計劃1項、省級科技計劃5項。投資110.9萬元,新增遠程教育設備726臺套,完成了農村遠程教育二期工程建設。投資47萬元,增加職業教育硬件投入,推進了職業教育發展。積極實施了扶貧助學工程,上半年,全市15001名中小學生享受到了129.3萬元的“兩免一補”補助。實施了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提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40鄉鎮中學和中心校合并的目標。

二是衛生計生工作穩步推進。進一步鞏固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今年全市有49.73萬人參加了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77.7,高于全省74的平均水平,共籌集參合資金2241萬元。對報銷政策進行了調整,取消了住院報銷起付線,提高了報銷額度。今年1—6月,參合農民中有7.15萬人受益,報銷金額占當年參合資金的34.5,其中住院報銷金額3000元以下的有7944人,3000—5000元的有145人,5000—10000元的有59人,10000元以上的有34人。有效緩解了農民看病難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有了新進展。加強了艾滋病、結核病、出血熱等控制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開展了麻疹疫情的應急接種工作,防止了疫情的蔓延。至6月末,全市人口出生率為2.5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8‰,計劃生育率為97.07,穩定了低生育水平。

三是文體廣電事業不斷進步。開展了“龍騰盛世”大型彩燈展、航天知識展、圖書宣傳周、文化進社區、文化下鄉和消夏廣場等系列群眾性文體活動。組織開展了營業性網吧專項整治工作,規范了網吧經營行為。在省十五屆運動會冬季項目比賽上,我市獲1枚金牌、4枚銀牌。 投資300萬元,實施了影劇院改造工程。城區有線光纜新鋪設20公里,鄉鎮完成有線電纜鋪設100公里、光纜鋪設38公里。新發展農村有線電視村28個、城鄉有線電視用戶1000戶。投資250萬元,增加了廣播電視硬件設施,有效提高了采編播質量。新增固定電話4200戶、小靈通電話120__戶。協調爭取資金2500萬元,實施了&&至營城66千伏輸電工程。

(六)以為民排憂解難為出發點,努力促進社會穩定

一是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扎實推進。進一步加強了營城采煤沉陷區的組織領導,調整了領導小組,下設了政策組、財會組、拆遷組、安置組和督查審計組等五個工作組。新區建設和搬遷準備工作有序進行。完成了北礦、韭菜地、十八棟居民區地質結構及部分危房的專家鑒定工作。加強了對上爭取和協調工作,新增安遷1300戶的調概工作已通過省級評審,國家發改委批復后可增加安置資金8000萬元。同時,經協調爭取,我市已列入省里棚戶區建設試點。

二是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良好。開展了“春風送崗”活動,召開各種規模招聘會26場次,有2200人通過招聘活動就業。開展了7個專業(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培訓2560人次。實施陽光工程培訓1863人、轉移就業1154人。安置了425名下崗職工從事社區治安員和勞動保障服務員。1—6月,全市共開發就業崗位7200個,全口徑勞務輸出19.7萬人。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43,510人,工傷保險人數達到3401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2,309人,按時足額發放率達100。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9,256人,非公有經濟組織參保人數達到15,929人,城市低保及時足額發放1100萬元。投資500萬元,新建3000平方米**社會福利中心主體工程封頂,10月1日前交付使用;投資2150萬元,新建農村敬老院4所、改造8所、擴建5所,正在抓緊施工,10月末可完工并交付使用。殯儀館已經完成選址和征地工作,正在考察設計建設方案,探索經營管理新模式。

三是社會穩定工作取得實效。重點做好改制企業、營城沉陷區穩定工作,對各種矛盾、問題做了詳細排查、超前化解,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減少了越級集體訪,沒有發生進京集體上訪。加大了市長公開電話工作力度,上半年共辦理各類投訴5000余件,為市民解決了大量生產生活難題。全市共抓獲和打處各類違法犯罪分子533人,挖出和摧毀各類犯罪團伙10個,打掉團伙作案成員48人,破獲刑事案件324起,偵破重大經濟犯罪案件15起,__功案件4起,整治治安復雜場所82處,查處治安案件556起,繳獲贓物520件,為國家、集體和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80余萬元。

四是安全生產形勢相對穩定。開展了以“安全發展,國泰民安”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活動。培訓企業法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817人。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安全等重點領域進行了集中專項整治,開展了春季和節日期間消防安全大檢查,對人員聚集場所進行了專項治理。建立健全了重大危險源監控、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管理機制和預警救援機制。完善了安全培訓教育中心,組建了礦山事故搶險救援中心,投資100萬元,建立了煤礦瓦斯遠程監控中心,有效提高了事故搶險救援能力。

五是市場整頓工作取得實效。開展了“3.15”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上半年共辦理申訴43件、舉報35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萬余元。實施了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工作,對38處市場、3000余戶食品經營業戶進行了專項檢查清理,取締非法經營業戶9戶,收繳假劣食品5000公斤。檢查藥品經營、使用單位607家,立案358起,結案347起,收繳假劣藥品36個品種,標值7萬余元,取締無證經營企業3家;實施了“放心肉”工程,堵住了病害肉品流入市場,保證了消費者身體健康;開展了“紅盾護農,依法維權”活動,對全市農資經營業戶進行了嚴格檢查,查處化肥案件11起、種子案件10起,收繳假劣種子4447公斤,有效地凈化了農資市場,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

(七)以軟環境建設為核心,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是強化了政務服務效能。上半年,共走訪招商引資企業40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18戶,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35件。為適應新的行政管理服務方式,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我市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中心總面積5800平方米,首期進駐部門33個,開設窗口113個,目前正在試運行。

二是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對全市各重點涉軟部門的行政執法行為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重點解決了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等問題。1—6月,共審核批準行政執法部門到企業監督檢查17次,拒絕審批6次,有效地規范了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行為。

三是加大了 涉軟案件查處力度。認真受理涉軟問題投訴,做到“舉報必查、查必有果、限時反饋”。目前,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9件,其中協調解決6件,正在辦理3件。

四是加強了民主法制建設。啟動了“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辦理人大議案2件,代表意見、建議47件,政協委員大會發言7件、政協提案37件。

以上七個方面是上半年政府做的主要工作,此外其它各項工作都隨著時間過半,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務。

二、當前工作面臨的形勢

總的看,上半年我市各項工作開局良好,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如果說上半年工作是起跑的話,那么下半年的工作就是沖刺,沖刺的速度如何、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而要做好下半年工作,就必須對我市發展形勢有一個理性分析、客觀把握。當前我市經濟發展形勢可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話,差距依然很大。近幾年,我市發展較快,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排位連年進位。20__年,全國縣域經濟的地區生產總值平均為38.44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平均為1.32億元。而我市去年的地區生產總值是93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是2.12億元。可以說在綜合實力上,已高于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平均水平,即使與非沿海地區一些實力較強的縣域比,也不遜色。

但這是不是表明我們就真的發展得很快了?成為經濟強縣了?答案并不是。首先,與全國百強縣比,我們不僅有差距,而且差距還很大。20__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的平均地區生產總值是197.8億元,平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是8.2億元,我們分別相差103.8億元和5.1億元;其次,與省內發達縣域比,也有差距。去年延吉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8.32億元,是我們的2.6倍。磐石市今年預計GDP實現140億元,財政收入實現6億元,也高于我們年初確定的目標。去年我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3.1億,比上年增長33.7,應該說增幅是相當大的,但位次卻由全省第4位下降到了第5位。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我們是發展很快,但外地的縣(市)也都在加速發展,而且一些縣市發展比我們還要快;第三,與相鄰縣區相比,個別的發展指標也有差距。去年我市的財政收入在&&外四縣一區中是最高的,首次突破3個億達到3.1億元,但在某些單項指標上還有差距。去年,德惠GDP實現128億元,農安GDP實現126億元,榆樹GDP實現135億元。而且德惠市在綜合競爭力上被評為東北地區十強縣,為我省獨家。雖然這些縣區的人均GDP不如我們,并有發展基礎、人口總量、土地面積等因素,但仍說明我們的經濟總量還有差距,要實現十五年后成為&&“昆山”的目標仍然任重而道遠。

第二句話,困難仍然不少。從外部看,一是招商引資的困難。上半年我市總體招商引資的形勢是好的,但大家在招商中也都會感受到外地那種咄咄逼人的態勢。現在,各地都瞄準“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和周邊大城市“退二進三”戰略,競相推介自已,搶項目、搶市場。招商政策不斷推陳出新,尤其表現在地價上,有的給出了零地價。招商手段則是千變萬化,甚至不惜搶別人的項目,挖他人的墻角。在這種形勢下,要招大項目、招好項目,就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二是完成指標的困難。今年&&市建立了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對各縣區的工作采取定量的指標加以考核,一些指標定的較高,剛性較強。從招商引資看,上半年,我市累計到位內資8.85億元、外資1518萬美元,雖然較歷年同期比有很大進展,但五、六月份招商引資黃金期已過,要完成全年招商引資內資15億元、外資3380萬美元的任務,困難還是相當大的。從固定資產投資看,上半年,我市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43,是近六年來同期固投完成最高的年份,但也只完成了全年目標的33。加之目前運作的大項目,雖然投資規模較大,但要分期分批實施,體現到今年的投資量并不是很多。要完成全年38億固投指標,壓力也是相當大的。三是項目用地審批的困難。今年國家土地宏調政策繼續延續,土地供應總量繼續執行嚴格審批的政策,農用地轉建設用地指標繼續從緊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市項目建設用地的難度。四是信貸政策緊縮的困難。為遏止投資增長過快和貨幣信貸投放過多的勢頭,從今年4月份開始,央行陸續出臺了上調貸款利率、定向發行央行票據、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緊急叫停政銀“打捆貸款”等一系列調控措施。由于信貸政策緊縮,增加了項目開工建設的難度,使經濟運行環境日趨偏緊。

從內部看,在經濟領域中,一是財政收支平衡和增收的困難仍比較突出。截止6月末,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6142萬元,全市一般預算支出33598萬元,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同時,由于國家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正常滾動晉升等政策性減收增支等因素,今年財政增收困難很多。此外,目前一些招商引資大項目還未完全發揮效益,而且原有煤礦產能與去年比增幅也不會很大,要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仍然很重。二是產業結構還不盡合理。20__年全國百強縣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是11.8∶55.3∶32.9,而去年我市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是26:35:39。目前,百強縣非農產業比重已超過九成,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勞動力約占70%。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市的工業化程度還比較低,產業結構還不盡合理。表現在一產上,我市仍屬農業大市,作為弱質產業的農業發展空間有限,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非農化進程還較為緩慢,“三農”問題仍制約著其他產業乃至整個經濟的快速增長。表現在二產上,近年來我市工業快速增長,但國家鼓勵的高新技術產業、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發展還不夠快,勞動密集型、資源依附型等低技術低附加值傳統產業仍占主導地位。產業關聯度低,龍頭骨干企業群體剛剛起步,產業集群和規模效益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表現在三產上,我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9,目前全世界平均水平為64,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45。服務業不發達,就不能為其他產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就難以促進其他產業的專業化分工和技術創新。這些都影響我市縣域競爭力的提高。

在社會領域中,一是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加大投入的困難。由于本級財力有限,我市在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投資強度還不夠,還有許多欠賬。比如在開發區建設上,按照當前園區建設標準,基礎設施投資每平方公里要在8000—15000萬元之間,才能保證功能完善,滿足企業進區需要。而我市近幾年來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才在**經濟開發區投入1.2億元左右。可以說就開發區而言,基礎設施投入僅僅是開始,還遠遠不能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在公益事業建設上,投入也遠遠不足,尤其是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還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城鄉差距仍然較大;二是農民增收的困難。農民增收渠道相對狹窄,農業市場化程度較低,農村貧困人口不斷增加等問題還不能得到有效化解;三是社會保障的困難。目前,我市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愈萬人,并以每年20__人的速度增加,每年需開發3萬個就業崗位才能滿足就業需要,而目前我們開發的就業崗位根本滿足不了就業需求。我市現有城鄉低保人員5.3萬人,占總人口的6,部分下崗失業人員、城鎮低收入居民和貧困地區群眾的生 活還相當困難。

在思想領域中,我們思想解放的程度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不僅僅是群眾,包括一些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在干部層面,還存在著因循守舊、墨守陳規的思想,一些部門和干部在解放思想上喊得響、做的少,在招商、開放以及變通政策等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在群眾層面,受大東北文化的影響,群眾的創業意識還不夠強,存在小富即安、老守田園的思想,破除思想障礙的任務仍然比較繁重。

第三句話,前景非常樂觀。冷靜客觀的分析形勢,我們確實存在著很多不利因素。但也應該看到,我們有很好的發展基礎,有很強的發展優勢,有很多的發展機遇。

從發展基礎上看:一是有良好的政治基礎。近幾年來,在市委的領導下,全市幾大班子不爭論、不埋怨、沒雜音,同頻共振,埋頭苦干,形成了旺盛的人氣,凝聚了強大的發展合力;二是有良好的人文基礎。目前全市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進,加快發展的愿望十分迫切,廣大干部群眾人心思變,創業的熱情異常高漲,省和&&市對**的關注和支持持續升溫,振興**、發展**、繁榮**的大氛圍大氣候已經形成,這為我市快速崛起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三是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經過幾年的打造,我市已形成了醫藥、食品、機械加工、礦產能源建材、現代服務業和旅游業等六大主導產業。同時,金鑼、駿升、龍家堡煤田等超億元大項目將相繼達產達效,一批國有企業改制后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優勢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四是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十五”期間,經過幾屆班子的不懈努力,到20__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3億元,五年平均遞增20;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18.3億元,五年平均遞增41.1;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31161萬元,五年平均遞增20,其中,本級收入實現21206萬元,五年平均遞增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5億元,五年平均遞增43;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350元,五年平均遞增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60元,五年平均遞增10.3%。基本完成了奠定基礎、儲備勢能的前成長期的縣域發展階段,加快發展的各種優勢正在加速轉化,發展的后勁正在蓄勢待發。所以在研究“十一五”規劃的時候,我們提出了到“十一五”末期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5億元、稅收7.35億元的目標。從現在發展勢頭看,超額完成這個指標是沒有問題的。僅從目前我市運作的12個超億元項目來看,“十一五”期末可實現稅金22億元;**經濟開發區項目建設每年將以1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十一五”期末項目投資可達到100億,預計實現稅金4億元。僅此兩項合計可實現稅金26億元,即使按照實現50稅金計算,“十一五”期末至少也會提供13億元的稅收,加上目前3個億的稅收基數,全口徑財政收入將突破10億元大關,實現翻兩番的目標。

從發展優勢上看:一是區位的優勢。我市是典型的城郊型縣域,位于長吉兩大中心城市之間,在區位上與昆山位于上海和蘇州之間有相近之處,屬于那種易發生經濟高速增長現象的“超級城市區”,可以較好的接受大城市輻射帶動。

二是交通的優勢。長吉高速、長吉北線、長圖鐵路、九萬公路、九雙公路和龍嘉國際機場構筑了“三橫兩縱一空”立體化交通格局,而且即將建設的環&&一小時經濟圈公路、長吉高速鐵路都將通過我市,既能滿足大運量、低成本的要求,又能適應便捷、快速的需要,有利于各類資源的流動,這種密集的主體交通網絡與區位優勢的融合,拓展了**的發展空間,縮短了**與外界的時空距離;三是資源的優勢。**是一個集礦產資源、水資源、能源、土地、生態環境于一體的縣域。&&地區建設用砂石基本都來自我市,&&重要的水源地就座落在我市的上游;華能電廠項目正開工建設;龍家堡煤田也已經啟動建設,此外,西營城、波泥河也都有極具開采價值的原煤;營城有4.2平方公里國有土地整合后可開發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將加快旅游業發展步伐,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一輪競爭中,我市將盡顯優勢,成為新的投資熱土。

從發展機遇上看:一是宏觀政策的調整給我們帶來了機遇。當前,國家為抑制投資增長過熱,繼續實行宏觀調控,主要特點就是“兩緊閉、一關閉、一保留”。“兩緊閉”,即堅持把好土地、信貸兩個閘門;“一關閉”,即堅決遏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一保留”,即有保有壓,在緊縮的情況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這樣的宏觀政策背景,從表象上說對發展不利,但辯證的理性的分析,實質上是給我們帶來了生機。總理在6月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了16字方針,即“突出重點、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適度微調”。這里的“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正是給我們不發達的地區帶來了一線生機,“區別對待”的這個區別就是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區別、城市與農村的區別、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節能環保行業的區別、產能過剩行業和朝陽行業的區別等等。這個“有保有壓”也就是保不發達地區、保農村、保民生、保朝陽項目等,壓的是發展過快的地區投資增長,壓的是大城市房地產建設規模,壓的是鋼鐵、電解鋁、水泥、電石、鐵合金、焦炭等過熱的行業,壓的是別墅類、政策不鼓勵類項目等的違法違規用地行為。這個16字方針,有利于國家“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的深入實施,有利于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歷史任務。所以說,只有在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情況下,我們不發達地區才能贏得新一輪發展機遇,才能在夾縫中走出去,突出重圍。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居全國第一位,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得以快速發展的最好實證。另外,伴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進一步深入實施,政策效應將更加顯現。國家在財稅金融、礦產資源開發、國企改革和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出臺了一些傾斜的政策。總理在6月6日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指出:“繼續支持東北地區實施棚戶區改造計劃,加快采煤沉陷區治理。”這預示著國家將繼續對棚戶區改造和采沉區提供政策支持,這對我市發展極為有利。同時,新農村建設中央將拿出3397億用于“三農”,我市也將爭取到一定的政策和資金。二是南資北移、南企北移和大城市的“退二進三”給我們帶來了機遇。當前,沿海發達地區由于快速的經濟發展,受能源、土地價格和優惠政策到期等因素制約,創業成本加大。受利益驅動,一些企業和項目也將會加速北移。此外,一些不適應在城市發展的工業企業將逐步外遷,目前,落戶我市的企業相當的部分來自&&和周邊城市。&&市國有工業公司14萬職工、500戶企業有相當一部分要退出大城市,這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招商引資機遇。三是長吉經濟圈的加速推進給我們帶來了機遇。王珉省長特別關注吉長經濟帶的建設,提出要在長吉經濟帶中建設幾個工業區,作為結點帶動長吉經濟隆起帶發展,重點考慮在長吉兩市的中部規劃建設一個大的工業區,而這個工業區只能在我們**選定,前面提到的**工業園區就是抓住了這個契機。同時,興隆山玉米工業園和空港開發區的規劃和建立,也將為我市的快速發展提供最直接的動力,這些將帶動我市經濟有一個歷史性的騰飛。

綜上所述,我們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可以預測,到“十一五”末期,我們成為吉林省的排頭兵不應該有問題;10年后,遠遠走在省內其它縣市前面不應該有問題;15年后,實現成為&&市“昆山”的目標不應該有問題。屆時,**不僅是吉林省腹地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且將成為長吉兩市的“金腰帶”。

三、下半年重點工作

20__年政府全面工作已在人代會上做了 報告,現在全年工作已經過半,下半年只有進一步加大力度,進一步加快速度,才能確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務。在認真抓好《政府工作報告》和政府全體會議各項工作的同時,按照新的形勢和任務,要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繼續抓好招商和固投工作

一是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年初對各鄉(鎮)、辦事處、各部門分解的招商和固投任務,指標是剛性的,必保如期完成。當前,一方面要提高已簽約引進項目的開工率,加快推進華能電廠、龍家堡煤田、駿升農用機械、德源電廠、海伯爾生物制藥等超億元大項目的建設進程,力爭使在談項目盡快落戶建設,使在建企業盡快投產,使投產企業盡快達產,使建成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不斷壯大我市經濟總量。另一方面要繼續加緊加快招引項目,特別是要注重招引有牽動力有影響力的朝陽企業,積極洽談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

二是進一步強化開發區建設。按照建設省內一流開發區的要求,卡倫工業集中區要繼續大干、快上、多投,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搭建招商引資和項目開發的平臺。今年開發區的招商和投資指標,必須全面完成。要加快運作**工業園區的報批工作,爭取盡快得到批復。同時,要抓緊搞好土地資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營城土地資源和政策優勢,招引項目落戶,構建接續產業集群。

三是進一步強化項目包裝儲備。要瞄準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沉陷區治理、棚戶區改造以及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政策信息,搞好項目的包裝儲備和對接工作,用活各類政策和各種人力資源,爭資金、爭項目、爭補助、爭貸款、爭國債、爭轉移支付,用政策性資金和項目擴張我市固定資產投資,擴大縣域經濟總量。

(二)繼續抓好財政稅收工作

一是強化稅收征管。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確保完成年初確定的財政稅收任務。要落實組織收入責任制,財政、國稅、地稅等部門,要盯住指標不放松,按序時進度組織入庫。在鞏固稅源的基礎上,要搞好稅源調查,積極挖掘財源,開展好資源型企業挖潛和清理建筑市場稅收兩個戰役。對房地產開發商和建安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采取委托征繳等辦法,使其依法納稅。對煤礦、灰場、砂場等工礦企業要進一步規范繳稅行為,保證應收盡收。

二是優化收支結構。繼續做好優化稅收收入結構、政府財力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工作,努力增收節支。要千方百計壓縮各種招待費、會議費等彈性支出和一般支出,全力打造“節約型”政府。要進一步整合專項資金、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等財力資源,集中財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三是加強對上爭取。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各項政策,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及時掌握國家和省重點投資方向,把握對上爭取主動權,增強可用財力,推動經濟發展。

(三)繼續抓好穩定工作

一是抓好安全穩定。要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加強對重點部門、重點行業、重點部位的監管力度,集中力量打好煤礦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兩個攻堅戰,搞好非法小煤井的巡查監控,防止死灰復燃。針對今年雨水較大較勤的實際,各鄉(鎮)、辦事處,各部門及礦山企業要做好山體滑坡、透水等災害的預防工作。加強交通管理,全力做好“暢通工程”工作。堅決杜絕群死群傷等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促進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

二是抓好社會穩定。要抓好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預防打擊犯罪的快速反應機制,嚴厲打擊各種刑事和經濟違法犯罪活動。要打擊侵害投資者利益、壟斷市場經營和危害勞動者人身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力度。要依法及時受理、審理和執行域外投資者及企業的案件,切實保證企業和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打造自由、寬松、平等的創業環境和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熟女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护士xxxxhd少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日本va午夜蜜芽在线电影|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大地资源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加勒比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麻豆md0077饥渴少妇|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 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18禁止午夜福利体验区| 内射夜晚在线观看| 毛茸茸的中国女bbw|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综合国产人|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台湾成人娱乐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