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村居家養老的現狀

農村居家養老的現狀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26 14:53: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居家養老的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村居家養老的現狀

篇(1)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它是建立在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基礎之上的以國家制度,政策法規管理為保證,以居家養老為形式,以社區福利服務為依托,利用社區服務網絡資源與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將社區深入到老人家庭,為居家老人提供各種類型的福利服務,是社區服務和家庭養老的現代養老模式。在這種養老模式中,老人既可以享受到家庭提供的精神生活方面的滿足,又可以享受到國家,集體和個人關于物質方面的滿足。

一、農村居家老的現狀

根據對安徽省利辛縣調查顯示,截止到2013年全縣總人口約為194萬,其中60歲以上的約占15%,其中65歲以上的占總人口的7.59%,農業人口占總人口93%,其中超過97%的老年人采用居家養老的方式。可以看出我縣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針對居家養老問題我縣初步制訂了一系列解決養老問題的措施,利辛縣整合養老服務資源,加大對公辦養老的機構建設。利辛縣“1952計劃”引領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中心確定在交通條件、人居環境較好的城關鎮蘇店敬老院和王人鎮西城養老服務中心,轉型試點工作正在進行中。并且對全縣“百歲老人”進行再次年審,逐戶逐人拍照、備案,截止2014年10月20日,全縣確認健在的百歲老人91人,發放津貼327600元。雖然我縣在大力建設農村養老機構,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問題。但是農村居家養老模式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完善。對此利辛縣采取一些措施如下:

(一)利辛縣實施低保“三步走”戰略

利辛縣孫廟鄉從2014年11月13日至12月20日,對全鄉低保對象進行審核。本次審核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宣傳發動,要求各村充分認識城鄉低保年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做到低保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第二階段為入戶調查,要求各村嚴格按程序進行,填寫入戶調查表,進行民主評議,張榜公布,對民主評議未通過的對象不予上報。第三階段為總結上報,要求各村對城鄉低保年審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的總結。

(二)利辛縣加大財政力度,建立鴻福老年公寓

由財政投資600余萬元建成的一座容納近300人的鴻福老年公寓,是落實民生工程的重點項目。鴻福老年公寓為這里的孤獨老人提供完備的健身器材,專業的護工,并且這里的醫療機構定時給老人們檢查身體。利辛縣政府正立足于我縣各鄉鎮實際情況,不斷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建立人性化的老年人服務中心,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制監督機構,讓這里的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三)構建并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利辛縣“四輪驅動”抓好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工作。2014年以來,我縣城關鎮創新思路,加大宣傳扎實抓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截止到2014年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已完成34120人,年度參保率完成100%。“四輪驅動”工作具體如下: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鎮黨委政府把城鄉養老保險工作納入對各村的年終考核,為保證此項工作快速推進,實現全鎮動員,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立足服務,強化宣傳。組織人員深入各村分組開展政策宣傳,同時采取廣播以及發放宣傳單、張貼標語等形式進行深入宣傳,營造良好的參保繳費氛圍。三是政策傾斜,激勵參保。對參保積極的群眾加大政策傾斜力度,調動參保積極性。四是加強調度,按時通報。要求各村每天安排人員值班,方便參保群眾保費征繳,每天向主要領導匯報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進度情況,通報各村參保進度。

二、農村居家養老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撫養比提高

利辛縣60歲以上老年人口截止到2013年約為15%,高于我國平均老齡化人口約有5%。并且90年代以來我縣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生活結構和觀念在不斷的更新,又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政府主張“少生優生”所以大多數新生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人口撫養比在不斷的提高,由傳統的“多子養老”變成了現在的兩個年輕人贍養“四個”甚至“八個”老人的現象。如今的農村家庭結構逐漸呈現4-2-1的狀態,中間人不僅要贍養上一代還要承擔下一代的教育,生活以及今后的發展。勞動力的撫養負擔越來越重,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直接老年人的撫養比不斷提高。

(二)城鄉經濟二元化,傳統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

利辛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僅是5900元。只占當年全國農民8896元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二,低了將近三千元。而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為29547元,是利辛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倍多。近年來我縣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和城市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差別相距甚遠。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大多數鄉鎮出現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僅沒有得到提高,而且還要撫養小孩在物質和精神方面都是雙重危害。

(三)現有的養老保障體系薄弱

由于利辛縣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養老和醫療機構相對不完善,好多鄉鎮的社會化養老機構,如養老院,福利院等由于經濟資源的約束養老機構數量有限,而且條件比較落后。如本人的戶口所在地利辛縣汝集鎮勝利村的養老院,十幾個村共有一個養老院而且養老院是原來小學改造的,沒有供老年人活動的場地,各方面的設施不完善條件比較差。政府缺乏有效的監督容易導致醫療人員哄抬藥品價格,致使老年人病而不愿醫的現象。

(四)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傳統孝道文化的弱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現代化,年輕人越來越向往外面的世界,走出家庭已經成為現在農村的普遍現象,“家文化”變的越來越弱。傳統孝道的淡化,導致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代溝”的形成更是加重了老年人的孤獨感。“養兒防老”的思想已經過時,依靠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來維持農村家庭養老的可能性受到沖擊,本人經過調查和生活經驗發現大多數成年后的子女都會和老人分家,分家后如果距離遠與老人的聯系是非常有限的,而單純依靠土地獲得經濟收入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的投入,一旦老年人喪失勞動力,不能從土地上獲得收入,那么他們的生活將會非常困難。

(五)資金不足,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功能不健全

一方面由于利辛縣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政府對居家養老的社會化服務機構支持力度不足,滿足不了廣大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據調查,我縣社會化服務機構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大多數服務人員是附近鄉村在家務農的婦女,她們沒有專業的養老服務的知識和經驗。對老年人的身心發展起不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本身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機構,對民營企業的吸引力不足。這樣一來居家養老只能由政府包辦,政府包辦的結果就是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和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

三、完善農村居家養老政策建議

(一)優化居家養老服務資源配置,推進居家養老社會化

就利辛縣養老體系薄弱和養老資源配置不協調的具體情況,利辛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科學的養老體系建設發展規劃,滿足農村廣大地區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實現養老服務資源與城市功能對接。結合利辛縣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等,充分利用農村社區豐富的資源,以農村社區為載體,以居家養老為切入點,把農村社區服務引入引入家庭。

(二)加快各類養老服務資源的培育和發展,提升服務隊伍的專業化

針對服務人員的具體情況,進行專業化和技能培訓,實現職業資格制度,不斷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人化水平。以此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多樣性的居家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在精神和物資方面的需求。

(三)加強傳統孝道文化和家庭養老模式的推廣與宣傳,營造和諧的居家養老模式氛圍

由于利辛縣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大多數勞動力選擇了出門打工這一普遍現象,導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的惡化。這種“聚少離多”的情況,不利于傳統孝道文化的傳承發揚。因此,加強傳統孝道文化的宣傳與推廣非常必要,利辛縣政府有關部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鼓勵和倡導年輕勞動力認識到行孝的必要性。

針對利辛縣農村居家養老情況,利辛縣政府在不斷深化改革,根據全縣各鎮實際情況做好社會化服務機構的整合工作,加大服務監督機制。同時也要鼓勵家庭成員養老的積極性,對家庭成員進行思想動員。做到家庭,老人,社會和服務者之間的銜接更加合理化。

參考文獻

[1]黃麗麗,盧冠超.《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農村居家養老模式的價值與保障》.[J].經濟研究導刊.2012年第24期.

[2]陸文軍.《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淺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4年第1期.

篇(2)

【關鍵詞】留守老人;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大院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3)06-062-2

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吉林省農村青壯年大量外流,出現很多空巢老人,老人養老服務問題日漸突出。現在吉林省農村仍然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而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實現是需要子女在身邊,但現在由于青壯年大量外出,這種養老模式已經不成立。客觀上需要政府或社會來補位,發展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來滿足這些群體的需要。

一、吉林省農村養老服務的現狀及困境

農村養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吉林省養老服務社會化從上個世紀90年代在政府的推行下開始,時至今日,養老服務社會化還沒有真正完成。原因有兩點:一是養老服務需求不足,真正到養老機構去尋求服務的都是“三無”老人、孤寡老人、殘疾老人,養老服務的規模較小。盡管有些社會力量進入,但由于市場小,導致過度競爭,收費價格上不去,服務也無保障,發展不起來。二是政府或明或暗采取退出方式,希望把這個責任拋向社會轉移財政壓力,從而加劇了這個問題。正是由于這兩方面原因,老百姓更加不信任養老機構。

基礎設施問題。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按國家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要求,鄉鄉鎮鎮辦起了農村敬老院,幾十年來,部分敬老院仍然是陣舊、簡陋、陜小,沒有得到改善和發展,有的經濟困難鎮的敬老院目前已經成了危房。只有少數經濟狀況好的鎮敬老院的規模、檔次得到了提高,達到了國家級、省級模范敬老院標準。正因為這樣,農村敬老院只能滿足五保對象的供養,多一點的也只供養了40多人,少的只有10多人。在當今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農村敬老院的狀況已經到了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地步。

思想觀念的問題。從群眾的層面來看,傳統觀念的影響,使老年人不能從家庭中“走出去”,也不愿將服務“請進來”。東北農村有一個幾千年的老傳統。有子女的年老長者,不管家庭條件有多么好,子女也不愿將自己的長輩送到養老機構去,長者本身更不會要求去養老機構寄養,如果這樣,會讓人們議論為“不孝”。在農村請“鐘點工”、“保姆”來照料照顧老人,也會被視之為奢侈和小輩不孝。雖然老年人需要社會化的養老服務,但總認為自己有子女,不是五保戶,入院或請人回家服務在臉面上很過不去。從干部的層面來看,部分地方干部認為,養老是家庭的事,只要把農村五保戶、城市“三無”對象供養好就可以了,所以對設立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就不是很重視。

管理機制問題。由于土地、建設、規劃等部門側重于城區重大項目的考慮,民辦養老機構的申批、立項、規劃建設受到一定的制約,社會福利社會辦,大力發展和鼓勵民辦福利機構建設的空間小,投資環境和社會氛圍還沒有形成,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仍有障礙。

農村養老保險收效低,難以解決農民養老問題。農村居民中失地農民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沒有了生產資料,無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今后的生活就要依靠社會保障體系來保障。具備勞動能力的外出務工人員,多數也只能維持家庭生活。老了以后怎么辦?養老的費用從何而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養老保險,需要個人支付的部分經費有的農民拿不出,政府承擔的部分經費,有的困難地區政府承擔不起。農民的養老問題仍然有后顧之憂。現在實施的新農保政策雖然基本實現全覆蓋了,但收效也低,很難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

有一個好的跡象是吉林省率先開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工作,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就是在全省最基層的村屯,利用閑置的校舍或農房,經過適當改造建成的集老年人生活、學習、照料、醫療、健身、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為老服務場所。旨在以最小的投資,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目前已在琿春松原等地農村開展試點工作,計劃在2011年底有60%的村建成居家養老服務大院,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村都將建有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居家養老服務大院是一條做好農村居家養老工作的嶄新的、有效的途徑。

二、發達國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經驗分析

從十九世紀中后期開始,發達國家就陸續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目前,發達國家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22%。在長期應對老齡化的實踐中,西方國家形成了許多養老模式。

(一)家庭養老

即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主要由具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對老人提供贍養服務的養老模式。由于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具有較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及家庭成員的獨立意識比較強,老人大多不采用家庭養老方式,法律也不規定子女對老人負有贍養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以東方文化為底蘊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家庭養老仍占主體地位。該種模式適合不愿意脫離熟悉環境且子女有經濟能力、閑暇時間、照顧精力和照顧意愿的老年人。

(二)居家養老

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它與家庭養老的區別是:居家養老服務的提供主體是依托社區而建立的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而家庭養老服務的提供主體是家庭成員。居家養老模式將居家和社會化服務有機結合起來,使老年人既能繼續留在熟悉的環境中,又能得到適當的生活和精神照顧,免除后顧之憂。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接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生活照料、休閑娛樂設施支持等。居家養老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老年社區、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是與其他養老模式相結合的產物。該種模式適合子女無暇照顧,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離開原有熟悉環境的老年人。

(三)機構養老

即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該模式的優點在于通過集中管理,能夠使老年人得到專業化的照顧和醫療護理服務,無障礙的居住環境設計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點在于容易造成老人與子女、親朋好友間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較高。西方發達國家大多對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實行分級管理。根據身體健康狀態、生活自理程度及社會交往能力,老年人可分為自理型、半自理型和完全不能自理型三級,從半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再分級,日、德分成六級。不同級別的老年人入住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主要有以下幾類:養老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

三、吉林省農村養老服務模式探討和對策分析

綜上所述,從家庭養老模式向多樣性社會養老模式發展是必然趨勢。人口老齡化加劇,給傳統養老模式帶來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四二一”,甚至“四二二”式家庭(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允許生兩個孩子)日益增多,子女贍養老人的負擔越來越重。工作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也使一些子女對老人無暇顧及。同時,生活觀念的轉變,一些老年人也不再和子女住在一起,許多老年人家庭變成了空巢家庭或獨居家庭。在這樣的背景下,繼續沿用傳統的家庭養老的模式已很難適應當前社會養老的需求,探索新的養老模式刻不容緩。

(一)轉變農村的養老觀念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成為核心家庭,單純依靠子女們去養老已經很不現實,所以在積極廣泛地開展對青年和子女尊老、愛老、養老教育的同時,也要對老人進行相關養老觀念轉變的教育。要有意識地、主動地從思想上變“依靠子女”為“依靠自己”,從主觀上減少對子女的期待。在思想上、精神上樹立起不依賴子女的觀念;在行動上養成并形成一種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來完成老年生活中的各項任務的習慣,逐步形成一種“自養”和老伴間的“互養”的養老方式。同時,全社會要努力創造條件為提高老年人自養能力提供各種制度的、物質的和精神的社會化服務。

(二)逐步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農村養老的社會化

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與現代化社會相適應的、能有效地分散風險的制度。目前我國農村老人養老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贍養,而子女的外出務工往往不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援助,這就意味著留守老人如果單純依賴家庭養老,則有著比較大的風險和不可預見性。新農保只要在總結經驗教訓、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加以不斷調整和完善,在不遠的將來,農村留守的老人就會逐漸從中受益。

(三)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

如果實行社區養老、福利機構養老,就必須有養老服務設施。可以利用當前鄉鎮企業閑置的廠房,特別是鄉鎮教育資源整合后完全空置的鄉村小學等房產,改造成適合農村老年人居住、生活、醫療保健、娛樂的老年服務設施機構。讓大量的留守老人多一個家庭養老之外的棲身之處、人際交流的場所、休閑娛樂的平臺,給予農村老人在家庭之外的精神慰藉和文體生活,提高老年的生活質量。

(四)對高齡或行動不便的低齡留守老人,政府要提供不同的服務

1.大力推進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工作。根據吉林省的實際情況,居家養老服務大院是目前最為經濟、最為可行的一種社會化養老形式,老年人既不用離開家又可以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實現了就近養老,而且,居家養老服務大院集養護與娛樂為一體,頗受廣大老年人的歡迎。

對于居家養老院的經費,一部分由入住老人支付,有條件的地方由村集體出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由政府支出,這個政府不僅指鄉政府,還包括縣、市、省甚至是中央政府,養老問題不僅是村和鄉的責任,也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另外,還可以通過以老養老的方式,解決部分經費問題。在農村,60-70歲的健康老人仍然存在一定的勞動能力,可以從事基本的勞動,進行日常的生活照料。基于這種情況,可以在養老院內部選擇部分這樣的老人進行以老養老方式的看護,這既促進了老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可以消除生活習慣等日常差異帶來的影響。

篇(3)

關鍵詞 社會資本理論 農村空巢老人 居家養老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88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Rural Empty-nesters

under Social Capital Theory

――Take Zhuji City as an example

SU Xiaolong, YANG Yunjiao

(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Zhuji,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Zhuji City, Zhejiang, for example, the use of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alysis dilemma faced by home care, social capital formation and changes were made to empty nesters trust family and others low, home care is the lack of consensus on norms, personal relationship network cause unreasonable difficulties, and on this basis, given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ocial Capital Theory; rural empty-nesters; home care

1 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1.1 農村空巢老人

王晶①把農村空巢老人界定為兒女長時間不在身旁的農村老人,不包括兒女與老人分隔寓居但仍居一村的情形。李鋒清②把農村空巢老人定義為在歲數上超出65歲并且與兒女分隔居住在異地的老年人。黃弈友③認為農村空巢老人是指歲數在65周歲及以上,而且他們的兒女在外地就業和生活,子孫與親戚沒有在老人身邊給予照顧的老人。本文中的農村空巢老人是指年齡在60歲以上,身邊無子女共同生活并照顧的老年人。

1.2 居家養老

JohnGiles④表示,家庭養老盡管依舊作為老人養老的首要形式,然而隨著傳統家庭結構逐步被代替,父母與兒女同住的可能性連續降低,老年人承受經濟、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養老支撐也在漸漸下降。學者Vullnetari和King⑤對阿爾尼亞國家出現的移民現象進行深入剖析,發現子女外出使得家庭生活關照資本削減,成員供應照料的實力下降。學者Johnson⑥提到,社區關照便是為有不同需求的空巢老人提供不同類別的生活服務,來達成改善老年人在家里獨自生活的一種養老的方式。

1.3 社會資本理論

羅伯特?普特南⑦從社會資本存量的方面進行探究,并指出社會資本主要表現出信任、規范及網絡等組織特點。卜長莉教授⑧社會資本是在一定的文化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如信任,互惠,合作行為的內部規范,以利益或者群眾的目的組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形成的社會關系網絡。盧祖詢⑨認為,社會資本是社會資源動員,如社會網絡,信任,它本質上展現的是在社會互動過程中的信任、參與、互幫互惠和人際網絡的構成。本文所指的社會資本是指個體或者團體之間的信任、互惠、規范和人際網絡。主要運用該理論就如何培育社會資本,進而破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進行探討研究。具體包括從互動、信任、互惠、規范層面探討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社會資本的具體策略。

2 諸暨市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現狀的實證分析

至2013年底,諸暨市老年人總人口219309人,占總人口比例20.38%;至2014年底諸暨市老年人總人口231811人,占總人口比例21.46%,老年人增長數為12502人,城鎮老年人家庭空巢率達50%以上。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得出,諸暨市已處于老齡化社會。

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諸暨市農村空巢老人晚年的生活狀況和接受到的養老服務水平的高低,筆者走訪了諸暨市農村居委會、民政局、敬老院、農村社區以及空巢老人的住所,同時進行了抽樣訪談,發出問卷87份,收回問卷68份,實際有效問卷60份,無效問卷9份,走訪當地村民50余人次。

2.1 經濟供給情況

調查顯示,諸暨市農村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微薄而且收支平衡性低。從收入水平來看,填寫了月收入的老人總共有60人,其中1000元以下的有17人,1001~2000元的有25人,2001~3000元的有11人,3000元以上的7人。分別占總數的28.33%、41.67%、18.33%、11.67%。這說明在被調查空巢老人中,中低收入水平的空巢老人占到70%以上,他們所能承擔的養老費用有限。從收入來源看依靠子女撫養提供費用的占46.3%,靠政府低保金提供生活費用占21.8%,靠自己勞動所得自給自足的占14.7%,靠退休金的占17.2%。

篇(4)

關鍵詞:

農村;家庭養老;養老保障制度

中圖分類號:

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2002901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已成為各國關注的重要而緊迫的問題,與許多國家養老社會化進程相比,我國的老齡化還呈現失能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貧困老人比例高等特點。據統計,目前我國有失能老年人3600萬、高齡老年人2200萬、空巢老年人9900萬、貧困和低收入老年人2300萬,這給我國養老保障制度建設帶來極大壓力。截至201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占總人口的14.3%,而大約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農村,因此中國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農村和農民。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村發生了廣泛、深刻的變化。這種轉型是前無古人的制度變遷,是農村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的整體演進,是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必然結果。農民世代靠血緣實現社會保障的傳統范式被打破后,如何構建新的社會保障體系顯得尤為迫切。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障機制,實現農民的老有所養,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中國農村現行養老模式主要有社會養老保險、社區服務計劃、家庭養老。不同的養老模式各有特點,如何有效地將之結合,是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構建的關鍵。

1家庭養老模式的困境與出路

家庭養老模式是指以血緣為紐帶、以家庭為單位、由家庭成員對老年人提供經濟資助和生活照顧。家庭養老模式有其深刻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在我國農村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的持續推行,農村家庭結構由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轉化,家庭規模的小型化使子女負擔加大;另一方由于社會發展和競爭加劇,農村資源的限制使得農村人口持續外流速度加快,這些問題都會造成家庭養老的困境,家庭養老模式的功能有弱化的趨勢。

但是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經濟相對落后,今后社會的變遷將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人類對親情的渴望,家庭在為老年人提供悉心生活照料、精神安慰、情感維系方面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因此,家庭養老模式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作為農村養老的基本方式。因此,養老制度設計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所出現的家庭養老的變革基本上是在傳統框架里的建設性完善,而不是對傳統的徹底拋棄。可以考慮采取實施家庭養老資助計劃。即指政府對承擔養老責任的家庭給予補貼或獎勵。這種做法不僅可以降低社會養老的資金投入,還可以滿足老年人寂寞失落的情緒,并有助于營造家庭養老良好運行的社會環境。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與現狀

社會養老保險是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我國早在1986 年由民政部牽頭開始著手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試點工作,國務院于1991年出臺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同年在山東牟平縣組織試點,隨后在全國逐步推廣。但推行效果不甚理想。1999年國務院對已有的業務實行清理整頓,停止接受新業務。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由于覆蓋面小,農民投保能力有限,保障水平低,缺乏規范管理等,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直至2009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在全國10%的縣(市、區、旗)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以保障農村居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為目的,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養老待遇由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凡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愿參加新農保。“新農保”制度在實踐中依然存在問題:一是基礎養老金太低。中央政府補貼55元,如果農戶每年只繳100元,等到退休的時候,55元加上個人賬戶,大概一個月只能領取七八十元,顯然難以起到養老保障的作用;二是統籌層次低,由各縣統籌管理農保基金,易造成基金的違規挪用和侵占;三是投資管理政策不完善,農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有難度;四是缺乏專門的農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法規等。在我國未來老齡化越來越重的趨勢下,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勢在必行,但上述問題的存在表明,在農村社會經濟結構轉型時期,如何發揮社會養老的功能,實現養老資源的有效配置,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3農村社區養老計劃的作用和局限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

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在

于:讓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社區養老讓老人既享有家庭溫暖、又能體會同齡人認同,一種“雙贏”策略。

在我國農村,贍養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年人,多年來實行的是以五保戶和養老院為主要形式的社區集體養老制度。農村社區養老的物質基礎是農村集體經濟的物質豐富和管理完善。農村稅費改革減輕了農民的整體負擔,但也削弱了縣鄉兩級的財政實力。村級集體經濟趨于瓦解,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又相當有限,致使原來由鄉鎮統籌和村級集體經濟負擔的部分五保戶和其他一些農村貧困對象失去了救濟保障。在欠發達地區的農村,情況更為嚴重。一些符合五保政策的對象,因為財政下撥資金有限而被擋在五保門外,未能實現應保盡保。各地集體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直接影響到集體養老的普及和規模化發展。

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大量的農村人口,特別是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農村青年進城務工搞基礎建設,而城鎮戶籍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的松動,促進了農村勞動力流向城鎮。長期的聚少離多導致社區養老應該是未來農村養老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發展和完善我國農村社區養老模式:一是大力發展農村社區養老的志愿者組織,鼓勵和倡導農村閑散居民和熱情村民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二是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在各村建立老年人活動室,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娛樂活動場所或成立老年人興趣組織,特別是老年人協會,這些都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老年人精神生活緊張的壓力,為老年人度過一個健康、充實、快樂的晚年提供物質條件。三是在農村建立社區養老示范點或互助養老幸福院,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及娛樂休閑等服務。為此各級政府需要嚴格執行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的扶持政策,按時足額發放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的開辦補貼、運營補貼。

總之,隨著社會轉型,老齡化進程形勢的嚴峻,要求我國必須立足基本國情,構建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社會養老為支撐,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度普惠型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鄭功成.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未來發展[J].勞動保障通訊,2003,(3).

篇(5)

論文摘要:根據有關文獻及二次數據分析,對中國農村養老歷史和現狀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的框架和發展思路,指出經濟支持和生活照料是養老保障體系的兩個基本內容。為促進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逐步形成,經濟支持方面應以強制儲蓄積累為主,生活照料方面家庭應是關鍵,政府的責任是建立統一的政策框架。

1問題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養老保障是城鄉居民都應該享受的一種基本公共產品。長期以來,我國公共產品的供給一直實行城鄉分割的“雙軌”制,占全國總人口60%以上的農村居民被排除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成為必然趨勢。要使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決策落到實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和著力點是增加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政府有責任也有能力構建制度化、可持續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風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我國將在2010年迎來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在此之前正是人口負擔相對較輕的“黃金時期”,也是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不容錯過的有利時機。要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養老保障,必須在指導思想上按照現代社會保障的科學理念,恰當地處理好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土地保障與基金保障、劃類保障與普遍保障三大關系。

2文獻回顧

    目前,在農村養老的模式選擇方面理論界仍然存在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在于農村未來應當以家庭養老方式為主還是以社會養老為主。家庭養老派認為,由于農村老人數量極大,農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權,因此從主體來說,農村養老應以家庭為主,社會為輔,提倡老人自養,樹立自我養老意識;而社會養老派則認為,社會養老保險是我國農村養老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社會化養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礎。隨著核心家庭增多、土地的收人和保障功能被不斷削弱、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日益弱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削弱,農村家庭養老面臨未曾遇到過的挑戰。盡管目前還存在種種不如意的地方,但從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角度看,農村養老方式的轉型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2.1國際上養老保障的主要模式

    根據養老保障提供主體來劃分,存在正規養老保障和非正規養老保障兩種保障方式。非正規養老是指由家庭成員(包括老年人自身、配偶、子女或其他親屬、朋友等)為老年人提供經濟供養或照料服務,非正規養老以家庭保障為主要特征,強調發揮家庭在養老中的作用,所以又稱為家庭養老。正規養老是指由政府機構或非政府機構為主體,向老年人提供經濟支持或照料服務,正規養老以社會保障為主要特征,強調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源在養老中的作用,又稱為社會養老。在老齡化社會中,采取何種養老保障模式是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對老年人的經濟支持和生活照料,也存在多種不同的保障方式。

2.1.1經濟支持是老年人養老保障的基礎目前世界各國實行的養老保障計劃中,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案。一是普遍保障的社會保障制度。這種保障模式很好地解決了保障覆蓋面的問題,也基本解決了老年人的貧困問題,但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會造成政府財政負擔過重,對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并不是一種可行的養老保障方式。二是繳費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繳費制度籌集養老金,保障金的給付水平與繳費水平相關聯。其中主要包括兩種形式:現收現付制和儲蓄積累的基金制。不同形式的保障制度面臨不同類型的風險。現收現付制主要面臨人口老齡化、失業率上升和政治壓力;基金制能夠很好地化解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影響,但在長期通貨膨脹和金融市場不完善環境下,能否有效運行卻值得懷疑。因此,許多國家出于分散風險的考慮,試圖建立一種多支柱體系,實現養老金來源的多元化。三是社會救助。社會救助是國家幫助最貧困群體的一種方式,老年人往往是社會救助的主要對象,但確定社會救助標準是決策者常常面臨的難題。一方面能夠幫助救助對象擺脫貧困狀態,另一方面要避免影響人們養老保險繳費的積極性。四是家庭保障。在絕大多數國家,不論是否建立了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多數人仍然會在不同程度上承擔撫養家庭中老年人的責任。在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贍養老人是子女的法律義務,政府也采取了稅收、補貼等政策,鼓勵家庭繼續發揮養老作用。

2. 1. 2照料是指幫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的各種援助和協助照料不但要幫助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動,而且要滿足老年人的社會和情感需要。如moroney認為:“照料是照料者和被照料者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包含情感、態度、知識和技巧,在這種關系中,被照料者受到照料者的尊敬和幫助,以提升他們的福社和促進他們的發展。”家庭照料、機構服務和社區服務是三種基本的照料形式。從居住方式來看,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是老年人兩種基本的生活方式,而從服務提供者的角度來看,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體系包括非正式照料系統和正式照料系統。

2. 2中國農村老年保障歷史和現狀

    資料分析表明,歷史上中國養老保障主要以家庭養老為主。1949年以后,中國養老保障制度呈現鮮明的城鄉二元性。農村養老保障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初的家庭保障,人民公社時期的集體保障,80年代至今的以家庭保障為主、保障多元化三個時期。

    從經濟支持的角度講,目前我國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主要包括家庭供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居民退休養老制度、商業養老保險和其他養老基金、五保供養、土地承包經營等收人。其主要特征表現為:家庭供養為主,但家庭養老功能趨于弱化;社會保障覆蓋率低,地區差異大。從農村老年生活照料體系現狀看,中國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家庭照料、社區照料、服務機構照料等。從整體上講,中國農村老年養老服務基本上處于自發、自助狀態。家庭照料為主,但缺乏對照料人的支持。2000年中國農村60歲及以上老人中約67%與子女或孫子女共同生活,與配偶一起居住的占25.3%,單獨生活的占7. 6%,只有不到1%的老年人生活在敬老院等養老機構中。

2. 3各種因素對農村人口養老模式選擇的影響

    通過對二次調查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性別、年齡、家庭年人均收人、社區經濟條件、社區人際互助及尊敬老人觀念等7個變量對農村人口養老模式選擇呈現非常顯著或比較顯著的影響。

2. 3. 1性別和年齡對養老風險的影響比較顯著從性別看,女性更擔心養老問題,在擔心養老問題上,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7: 10。從年齡看,年輕人更擔心養老問題,年齡越小越是擔心養老問題。這與農村中女性經濟條件處于劣勢、計劃生育政策、家庭規模減小及養老方式變遷的背景不無關系。

2.3.2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和社區經濟狀況3個變量對養老觀念的影響也非常顯著文化程度越高的農民越傾向于認為養老只能靠自己;家庭人均收人水平越高、社區經濟條件越好的農民越擔心自己的養老風險;社區人際互助關系越差,社區內農民對自己的養老越表示擔心。按滕尼斯的社區理論,經濟發達地區較多地具有現代社區性,不如傳統社區那樣擁有良好的人際互助關系。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收人越低和人均土地面積越多的農民越指望親戚能提供養老支持;健康狀況越差、家庭人口越少、尊敬老人觀念越強的農民越期望社區提供養老保障。而通過養老保險來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似乎只是富裕農民與傳統觀念較少農民的期望:農民的家庭收人水平越高、“養兒防老”和尊敬老人觀念越弱、對老年人基本權益保障期望值越高的農民越期望通過養老保險來解決養老問題。男性比女性、年輕的比年老的對政府提供老年救助更抱樂觀態度,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期望通過政府救助來解決養老問題,越是相信老年人基本權益有法律保障的農民越相信政府會為老年生活提供救助。

    陳彩霞認為,在集體經濟被削弱、集體組織渙散的農村地區,集體供養制度難以保證被供養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社會養老保障雖是今后發展的方向,但對今后一二十年內要進人老年期的老人發揮不了太大作用。王義才認為,目前我國農村老人的主要生活來源是家庭贍養和土地收人,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實行計劃生育后,這兩種養老保障方式在保障能力和保障可靠性上都發生了變化,其中,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土地養老風險較大。必須從我國農村實際出發,尋求新的養老辦法。王梅等認為,中國農村家庭養老保持了相對完整的傳統格局,自我供養和子女供養是兩種主要形式,但經濟供養水平很低。

3中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制度設計

    在中國農村建立養老保障體系,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社會基礎。同時,無論是經濟支持還是生活照料,都呈現出資源供給的多元化趨勢,只是由于缺乏系統化的、制度化的養老保障體系,各種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是對養老資源的制度化和公共產品化,在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設計上,政府的責任是建立適合經濟發展水平的制度框架,并提出相應的實施政策,保障社會化是制度設計的基本取向,保障主體多元化是重要手段,建立全國統一的體系是最終目標。

3.1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

    經濟供養和生活照料是老年人的兩項基本生活需求,經濟支持體系是基礎和前提,養老服務體系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因此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包括經濟支持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兩個相對獨立又相互支持的子系統。

3.1.1多層次經濟支持體系多層次的農村養老經濟支持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層次,社會養老保險。養老金將成為未來絕大多數農村老年人經濟收人的主要來源,儲蓄積累養老保險是適合當前中國農村的保障模式。第二層次,土地經營收人。土地是廣大農村居民另一個相對穩定的收人來源,土地經營收人也是農村居民進行養老儲蓄的主要來源。第三層次,家庭資助。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家庭仍是養老資源的主要提供者,但家庭中老年經濟供養的代際交換形式將發生根本性轉變,即由子女直接向老年人提供贍養費,轉變為個人儲蓄積累繳費。此時,家庭資助將以兩種形式出現:一是當老年人達到當地基本生活標準時,子女和親友的資助可以建立在自愿基礎上:二是當老年人不能達到基本生活標準時,可以考慮由子女或其他贍養人承擔強制性贍養義務。第四層次,其他收人來源。鼓勵其他各種形式的養老投人,如個人儲蓄、商業保險、各種形式的養老基金以及社會捐助等。第五層次,社會救助。主要形式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1.2多支柱養老服務體系按照我們的設想,未來中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將是涵蓋家庭養老、社區服務和機構養老的多支柱體系。

    家庭照料是老年服務的主體。居家養老仍將是中國今后最主要的養老方式,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它符合多數老年人及家庭成員的意愿,便于家庭成員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可以保持老年人生活的相對獨立性,養老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在養老模式的選擇中,應首先考慮保持家庭養老的主體地位。

    社區服務是家庭照料的重要支持和補充。與機構養老相比,社區服務成本相對較低,服務方式可以更為多樣化和個性化。社區服務有兩個重要職能:一是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服務;二是為家庭照料人提供支持服務,維系和增強家庭照料功能。

    滿足特定需求是機構養老的發展方向。在養老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養老機構的目標應該針對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如農村“三無”人員,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長期照料的老人,在養老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機構養老發展的規模和目標,將有限的公共資源投人到最需要的地方。

4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發展路徑

4.1農村養老經濟支持體系的發展思路

4.1.1啟動強制儲蓄積累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完全自愿的原則不利于社會福利的增長。個體在經濟決策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風險認知盲點,國際經驗也表明,農村居民特別是低收人者很少愿意定期繳納保費,1999年中國農村養老保險出現的大量退保現象也支持這一判斷。面對日益臨近的人口老齡化高峰以及潛在的養老保障風險,我們建議盡快推行強制性農村養老保險。對這一方案的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國力的增強,政府有能力承擔養老保障體系的改革成本;農民收人增加,初步具備了養老保險繳費能力;2010年前的一段時期,中國人口負擔相對較輕,改革成本較低。強制性儲蓄積累可以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分階段推行。國際上一些國家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4.1.2確定個人、集體和政府相結合的繳費方式繳費方式采取個人交納、集體補助和國家扶持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增加政府對低收人群體進行補助。以個人繳費為主。保費可以以稅收的形式征繳。針對大多數農村居民生產的周期性和收人不固定的特征,為農村居民提供按月、按季度、或按年度等多種靈活的繳費方式,被證明是切實可行的方案。集體可根據其經濟狀況予以適當補助。政府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時,承擔對低收人人口的繳費補貼。貧困人口的繳費差額由省級財政和中央財政共同支付,并由中央政府與省級政府根據補助人口的規模、收人水平等因素,協商分擔比例。

4.1.3實行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一管理目前農村養老保險實行縣級統一管理,存在基金規模小、增值渠道不暢、管理機構眾多、監管成本過大等問題,不僅會帶來更多的市場風險,還會使各縣的保障水平逐步拉大距離,不利于農保基金的宏觀平衡。因此,農保基金的管理必須適度集中,以省級為單位統一管理,同時設立專門的基金管理機構,將基金的投資運營與一般經辦業務分開,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4.1.4以年齡為基準確定養老保險計劃的目標人群,合理確定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繳費和領取年齡,繳費年齡調整到18歲以上的未在學人口;領取養老金的下限男女都定為60歲,不宜降低女性的領取年齡。當前未繳費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應與基金分開,設立專門的養老計劃,避免空賬問題的產生。

    根據各縣級單位的家庭人均收人的一定比例,設定一個固定的繳費基數。為適應農村居民不同的承受能力和保障水平,對于低收人貧困人口,一種方案是以其家庭當年實際收人為繳費基數,實際繳費與應繳費之間的差額部分由政府財政補足;另一種方案是完全由政府代為繳納。

4. 1. 5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除繼續對現有的五保戶和符合優撫條件的老人提供救助外,還應當對生活在貧困家庭的老人提供生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是社會保障體系中最后一道安全網。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具備了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物質基礎。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應以省(直轄市、自治區)為主體,中央財政給予支持;各省可以設立不同的保障線,發達地區可以高一些,貧困地區可以低一些;養老保障水平要參照當地居民維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支出來確定,同時要考慮到與養老金支付水平的平衡。中央財政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

4. 1. 6保障農村居民對土地的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是廣大農村居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把政策規定、合同約定的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法定為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具有物權性質的土地財產權利。首先要確保農民對土地使用的處置權利,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杜絕土地流轉中的侵權現象。其次要保障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規范土地轉讓和征用中的價格形成機制,提高補償標準和分配方式,使失地農民切實得到補償收益和妥善安置。

4. 2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思路

    中國老年服務體系的發展應以服務需求為中心,在保障老年人得到基本生活照料的基礎上,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老年服務。

4. 2. 1機構養老服務開發養老機構的基本目標人群是農村五保對象,失去自立能力、需要長期照料的老人,自愿人住的健康老人。在農村老年人服務需求調查基礎上,確定機構養老服務需求的規模和基本服務內容。目前農村機構養老的主要內容仍是日常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在當前農村敬老院的基礎上,根據老年人規模和服務需求,可增設老年公寓及其他養老機構,逐步建立農村機構養老服務網絡。鼓勵養老機構在確保滿足“三無”老人基本服務的前提下,擴展服務范圍,向其他老年人群及需照料人群提供服務,并按照統一的標準收取費用。

4. 2. 2社區養老服務開發政府部門應在老年人服務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社區基本養老服務項目。在每個村設立社區老年服務中心,其基本職責是:對老年家庭的定期走訪和生活狀況評估,監督和支持家庭照料人履行贍養義務,組織志愿者服務和老年互助;依托鄉鎮敬老院和衛生機構,提供院外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

4. 2. 3家庭照料服務開發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后,子女的贍養義務更多地體現在生活照料方面。家庭照料作為主要的養老服務方式,在中國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對照料人的支持服務是家庭養老模式得以延續的一個重要保證。對于家庭照顧服務的開發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完善。繼續倡導子女贍養老人,明確贍養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的義務,并通過簽定《家庭贍養協議書》等方式,明確財產繼承、土地使用權轉讓等權益與是否履行贍養義務相結合。在農村社區內成立家庭照料者支持中心,為家庭照料者提供資源、信息咨詢,組織照料者進行溝通交流和互助活動,并向社會傳達照料者的聲音,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4. 2. 4服務提供機構的開發與配置中國農村養老服務提供機構主要是敬老院,而且以政府舉辦為主,遠遠不能滿足養老服務需求。從近期來看,由于中國目前養老服務領域的非政府機構還處于培育階段,因此,政府還應根據需求繼續增加新的養老設施和服務機構。從長期來看,實現服務提供者的多元化是大勢所趨,非營利性機構、營利性機構和慈善機構,將逐步成為養老服務項目的主要提供者。政府的主要職能在于制定政策規劃、資源配置、制定服務標準和監督實施。

篇(6)

中國未富先老

于2010年11月1日零時開展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六普”),于2011年4月28日截止。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公布了“六普”的主要數據。

這次人口普查,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 按照國際慣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數比例達到7%,就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中國也采用這個標準。從各省份“六普”數據中我們看到,在65歲及以上人數占比一項中,達到10%的省份有6個,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五普”)時增加了5個。越過7%“紅線”的省份已經達到了26個,比10年前過“紅線”的省份多了13個。而低于7%“紅線”的僅有廣東、寧夏、青海、新疆、等五個省份。對比10年前的“五普”數據,老齡人口比重前五的省份已經由原來的東部地區開始向全國范圍擴散。“五普”顯示,65歲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五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為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北京市、天津市,比例最高的上海達到11.5%。這些省份主要位于東部地區。10年后,65歲以上人口占比前五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是重慶、四川、江蘇、遼寧、安徽,其中,比例最高的重慶為11.56%。這五個省份已經不再局限于東部地區,而是在中國四個不同的區域。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趨勢,然而由于歷史、社會、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又有自己的特點:老齡人口絕對數量大。根據“六普”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為1.77億,是世界之最。預計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3億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比發達國家地區的老年人口總和還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快。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而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29個百分點,可以看出中國正在跑步邁入老齡化社會;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發達國家的老齡化伴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呈現漸進的步伐,當其65歲人口占7%時,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而中國的人均GDP僅為800美元,可以這樣說,發達國家是先富后老,而中國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高齡化情況明顯。預計到2015年,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達到2400萬,約占老年人口11.1%,年均凈增高齡老人100萬,增速超過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高齡化進一步加速。高齡人口喪偶和患病的機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差,更加考驗社會的養老保障水平。

中國養老面臨空前壓力

每年的重陽節前后,老人們會得到格外的關注:領導慰問,親友來訪,政府送來津貼禮品,這些都會讓老人家里和養老院里熱鬧一番。但老人臉上的笑容、節日的喜慶氣氛、社會的一時關注,卻不能掩蓋中國老齡化社會的現狀,不能緩解養老問題給社會帶來的壓力,不能化解老人缺養的現實問題。更何況,中國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已經“未富先老”,這意味著社會能提供的資源非常有限,各方面對此的準備也顯得格外倉促。

醫療保障體制不健全

中國老年人口是高患病、高傷殘、高醫療費用的群體,他們消耗著近80%的醫療資源,醫療費用占整個GDP的8~9%。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占其一生醫療支出的約2/3。老年人平均健康壽命僅占壽命的70%,而長達10年左右幾乎被各種大小病痛所困擾。完全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由2000年2260萬增至2012年4000多萬,增長近一倍。由此導致醫療保險支出急劇增加,2012年達2030億元,比2004年上漲235%。

雖然經過了30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城鄉、區域間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醫療保障體系與醫療公平不相適應等。由于醫療資源分布向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集中,特別是醫療衛生技術人才明顯集中在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這就使得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設施落后,老年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而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全國只有享受國家公費醫療保障的少數人得到了較實在的醫療保障,其他均處于一種較為脆弱的醫療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費比例逐年攀升,個人負擔加重,醫療公平明顯不足。從實際醫療消費看,一些老人即使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但由于統籌基金起付標準設置的門檻過高,參保老人自付醫療費用比例高,很多老人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支付就會嚴重不足,且存在較大缺口,參保老人不得不用現金支付很高的醫療費用,這給低收入和多病老人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全民基本醫療保障對醫療費用承受能力提出更高挑戰。

相較于歐美國家,中國還存在“兩低”現象,即養老保險覆蓋率較低、統籌層次低

從參保人數來看,在中國,納入基本社會養老保險的人群只占總人口的15%,低于20%的國際最低標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理論上應當覆蓋全體公民,但目前實際覆蓋率還很低,城鎮職工2.7億人中,參保的有1.8億;城鎮非從業居民2.4億中,參保的只有3千多萬;農村居民7.6億人參保。

從養老保險資金的來源和支付看,不同身份和不同地域的就業者差別也極大。就不同身份來說,對于公務員以及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就業人員,個人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金,這部分人的基本養老保險金主要來自國家財政預算;對于其他事業單位,特別是已經改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其職工按照企業職工繳納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金;對于企業職工而言,其基本養老金又由兩個部分構成:社會統籌賬戶基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其繳費和使用也均由兩個部分構成;對于城鎮個體工商業主及城鎮個體工商戶從業者和零散就業人員而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后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這樣的參保方式也造成了被保險人隊伍的參差不齊。

除了上述規定本身對不同勞動者的差異之外,為了照顧到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這一事實,國家有關養老保險體制的政策法規在一些具體操作方面也給了省、市、自治區一定的自。

目前由于還沒有建立起國家層面的養老統籌格局,絕大部分還是市縣級統籌,個別省份建立了省級統籌,養老保障制度的“適用性”和“便攜性”差,有關養老保險具體的改革方案、政策制度和基金的調劑等問題都是由地方政府決定,而各地在繳費和待遇標準等具體政策方面千差萬別,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養老金積累已達幾百個億,而老工業區及一些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地區卻收不抵支,養老基金難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調劑,致使勞動力跨區域流動也存在著諸多的困難。而各地根據自身情況所制定的一些地方法規則使全國養老保險體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進一步遭到破壞。

由于養老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中國養老保險收支嚴重不平衡。據統計,1980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是13∶1,1990為10∶1,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銳減到3∶1。此外,每年新增退休人員300多萬人。有專家指出,雖然現行的一些新規在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方面邁出了扎實的一 步,可是要解決中國養老金危機, 從長遠看來,還必須使巨額的隱性債務缺口有所著落,使國家統籌和個人賬戶上有所積累,否則,光靠當期財政補貼難以應付老齡化高峰所帶來的壓力。所以如果現行政策不盡快改變,社會統籌養老金收支均衡赤字將在2016年后凸顯。

養老資源嚴重缺乏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得最快、老人最多的國家,養老已經成為中國年輕人必須面對的難題之一。隨著計劃生育這代獨生子女的雙親衰老,越來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將面臨經濟上、時間上等諸多的養老問題。

家庭養老一直是中國養老的主要方式。然而,獨生子女政策造就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結構,注定了這種方式難以為繼。“80”后們結婚后面對的是兩個人要贍養四個老人,甚至更多,其間的緊張和壓力已經日漸體現,加之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新舊思維變化,造就了兒女和老人在贍養上必然的差異態度和行為沖突。盡管社會養老在中國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但在信奉“養兒防老”的中國,把失能老人送進養老機構仍是很多家庭不得已的選擇。

盡管近年來中國養老服務事業有所發展,但與老齡化進程加速、社會養老需求不斷增長的形勢仍不相適應。養老資源緊缺、服務水平低下、體制機制滯后已成為制約中國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三道“門檻”。

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老年人口為1.69億,養老床位約250萬張,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不到15張,不僅與發達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數約70張的水平差距很大,也低于有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20至30張。

目前,中國大多數民辦養老院還處于投資階段,大多數養老院都是靠對租用的民房倉庫或閑置房屋進行改建,不但存在環境差、設施陳舊簡陋等問題,很多建筑設計也不符合老年人生活習慣,且往往因缺乏資金無力改建或因受場地限制難于擴建。

另外,中國養老服務大多停留在基本的生活照料上,服務水平不高,服務方式單一。民辦養老院的服務相對落后,整體管理水平較低,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由于護理人員缺乏,一個護理員往往服務七八個甚至十幾個老人,使老人無法得到精心照料。

雖然各地都認識到了養老產業的可觀前景,但不少民辦養老機構都反映,作為民辦福利機構,雖然國家政策表示要給予支持,但目前基層政府和部門管得多、服務得少。

一位民辦養老機構的負責人表示,她創辦的養老公寓是當地養老服務社會化的試點,但還是障礙不少。有些部門認為社會福利事業是政府的事,懷疑企業參與的動機,處處設防。一些民營養老機構還反映,國家對福利機構用地、用水、用電的優惠在多數地方成了一紙空文。

由此可見,當前中國的養老服務業要健康地發展,就必須要掃清體制、機制障礙,按照政府與市場相互支撐互相促進的思路,政府負責提供基本的養老經濟保障,通過市場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既保證公益性與福利化,又促進養老市場健康發展。

探索中國養老出路

目前,中國有三種養老模式——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探索中國養老出路,并不是摒棄這三種模式,而是改善這三種模式,關鍵在于這三種養老模式真正能給老年人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機構養老

主要的養老機構就是敬老院,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老人不愿意選擇到敬老院養老。除受傳統觀念影響外,受訪的老人表示,去敬老院養老不自由、飲食不衛生、服務不到位,在敬老院消費遠遠高于在家養老。敬老院自身硬件設施差、服務產品單一、可供老年人精神養老的條件缺乏,成為很多老人不愿意到敬老院的一大重要原因。

很多敬老院入住率不到一半,經營不佳,難以滿足老人養老的需求,原因還是養老機構自身問題。在經營不佳的狀況下,只能低成本運行。而低成本、低服務,最后導致需求方減少。其實,養老市場存在很大的供需矛盾,首先是人才缺乏,包括高端的管理人才、普通的照料人員和護理人員。加上大家對養老業的陌生,很少有人會投資養老市場,這就導致低成本運行,所提供的也是不完善的服務。

養老不是沒有需求,這么龐大的一個群體,關鍵是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產品。養老不只是三餐一睡、一張麻將桌,養老機構應該是一條龍服務,應該興辦老年學校、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醫療康復中心,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等,讓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里真正的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老人的孤獨感和對生命消亡的恐懼感。除了精神照料,還要滿足老人多層次的需求,老人們是需要交流、溝通的,是需要運動的,關鍵是怎樣科學、合理的安排。現在居家養老模式中的“日托照料”,就是體現出對老人的精神照料、飲食照料、運動照料、疾病照料,個人愛好、個人興趣、健康狀況等全方位的照顧。

另外,居家養老模式中的“家庭照料”也很關鍵。“家庭照料”不只是需要一個保姆,因為保姆做不了一個專業護理人員的工作。比如,老人得了疾病從醫院回到家后,能吃什么?什么時間睡覺?什么時間吃藥?甚至在看護的過程中,出現病情的反復等,這些問題是需要一個專業的醫生或者具有護理經驗的人員對其進行照料,才能夠解決的,更重要的是保姆難以解決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

但是,居家養老模式并不完全能解決老人的生活問題。有很多老人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的,他們更希望能夠有一個地方可以住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應該到養老機構去,就應該到看護中心去。但是,我們又沒有那么多的資金去建那么多的養老院,所以建一些居家養老照料中心,讓不同層面的老人都能夠找到一個適合自己養老的方式,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而且,現階段讓所有的老年人都選擇去養老院養老并不現實,更多的老年人還是要居家養老,但是現在的居家養老概念需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養老,它更主要是一種借助社會力量的社區服務模式。

社區養老

較之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模式有明顯的優勢。因為社區能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通過社區成員和志愿工作者的調查,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此外,社區作為家庭之外老年人生活的第二空間,有利于老年人形成自己的人際網絡,熟悉的環境使得他們可以更好地溝通感情等。

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社區養老,將其列入地方發展與社區建設總體規劃,成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議事日程和工作目標;進一步完善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打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對社區養老服務產業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稅收優惠,降低其運營成本,使其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加大資金投入,給予財政支持,建立專項基金,同時還要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捐助,保證社區養老的發展和相關設施的建設。

近年來,中國已經開始考慮在住宅設計上逐漸適應社會老齡化的發展,比如有些社區提倡創建無障礙社區等,目的就是為了給老年人以及行動不方便的人群提供方便。同時,衛生間內做好防滑措施,房屋應當寬敞明亮,屋內光線充足。另外,在老年人家中安裝報警系統,報警系統可隨時與社區工作人員或者小區保安進行互動等。

不僅僅住宅要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社區更要注重老齡化發展的趨勢。作為老年人主要活動的場所地,社區應該盡可能地為老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娛樂場所,讓老年人老有所樂。

同樣,一些社保方面的專家認為,以社區為核心、家庭為基礎,專業的老年衛生機構為依托,集預防、醫療、康復、護理和臨終關懷為一體,構建社區-家庭雙向互動的養老體系,是未來養老模式發展的一種方向。

資料:主要發達國家養老啟示

美 國

在美國,雖然社會非常發達,但是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真正進入機構養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養老。很多美國老人都拿著退休金到風景優美、適宜養老的國度、地區養老,如美國的退休老人到佛羅里達、夏威夷、墨西哥海濱購房長住,安度晚年。

目前在美國的一些地方,“以房養老”已被許多美國人認為是一種最有效的養老方式。美國是“以房養老”模式的鼻祖。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開始為了自己的養老而購買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給年輕人使用,利用年輕人支付的房租來維持自己的退休生活。由于美國的房屋出租業比較發達,美國人支出的房租大約占個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比較可觀。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和一些金融機構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養老”的“倒按揭”貸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經驗。“倒按揭”發放對象為62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種形式,前兩種與政府行為相關,后一種則由金融機構辦理,不需政府的認可手續。除美國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貸款業務發展比較快的國家之一。

美國伊薩卡市是紐約州下屬的一個相當于縣級的小城市。全市人口約4萬多人,其中有一座規模中等的養老院,生活著約100位老人,這所養老院屬于中上等水平,是全美養老連鎖企業之一,每位老人入院前要交納一筆不菲的費用。養老院拿這筆錢搞投資以創值、增值,他們的股票還上市,這些都由經濟專家管理和經營,并得到政府的支持,所得大部分用于養老院事業。老人用賣掉自己房產的錢來安度晚年,他們不為子女留遺產,也不給子女增加負擔。

養老院設備齊全,環境優美。院內有圖書館、大禮堂、舞廳、音樂廳等各種活動室,餐廳是自選式的,能自理的老人可以到餐廳選擇愛吃的食品,不能自理的有專人推著輪椅到另一個餐廳用餐。大院內種滿各種樹木和鮮花、室內走廊寬敞明亮,擺放多種綠色植物和花卉、兩側墻上都裝有扶手,每隔不遠就有舒適的座椅。老人的子女也經常來養老院看望他們的父母。

為了防止老人整天生活在暮氣沉沉的氛圍中,他們把幼兒園請進養老院、孩子們的餐廳與老人的大餐廳在一起,他們的歡聲笑語給老人們帶來了歡樂和活力。有的老人沒事就到幼兒園來看孩子們嬉笑打鬧。一些有能力的老人,每人親手鉤織一個毛線的小被子,送給幼兒園供孩子們午睡時用,而孩子們通過與老人的接觸也潛移默化地了解到,除爸爸媽媽以外,還有這樣一個人群,就是爺爺和奶奶(因為在國外極少有祖孫三代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這對培養孩子們的愛心也是有益的。該院還定期把動物園里的小動物運來,供老人和幼兒園的孩子們參觀。還定期舉辦音樂會,一些被護理員推著輪椅來的老人,雖不會和大家一起唱歌,但可以看得出,他們的情緒也受到感染,變得愉快興奮。

盡管中美養老社區產業環境不同,但是美國的案例至少有以下啟示:首先,在中國養老社區看似前途無限,但是這筆錢未必好掙。在具體運營過程中,各種服務細節千頭萬緒,能否打造成熟的產品是成功的前提;其次,介入養老社區產業應理性規劃,切忌一哄而上,尤其應注意財務風險,穩健擴張;再者,無論“重資產”模式還是“輕資產”運作,老年社區的生意要長遠,只有回歸到基本的服務品質,才是王道。

歐洲

歐洲的國家政策傾向于讓老年人居住在獨立的公寓中。建筑將三種元素結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區功能和生態目標。代表樓盤有荷蘭弗萊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通過建筑元素的集合處理,讓老年公寓不顯孤獨。

異地養老、跨國發展養老產業在歐洲漸成潮流。挪威的卑爾根、奧斯陸、貝魯姆等市已經先后在西班牙南部開設了大型養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產價格,充足的陽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老年人。北歐其它國家的老人到西班牙養老,看中的不僅是那里的自然環境,還有功能齊全的養老設施、良好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保險服務等。與此同時,西班牙的實業家們也盯緊了那些希望來西班牙養老的北歐人的“錢口袋”,異地養老實在是一項互利雙贏的好事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和老年人所認可。

歐洲養老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不僅僅吸引了歐洲的企業,許多歐美一流的大公司也開始搶灘登陸。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務提供商加國安老院,已在德國開辦9家聯合企業,在英國開辦了15家,正在開發西歐市場。該公司在倫敦附近開設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費用雖高達4000英鎊,但仍客源不斷,經營業績一路飆升。

據歐盟和美國退休者協會2006年的一份報告,在挪威、荷蘭和丹麥,96%的老人獨居,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巨大。在英國,居家養老服務是老齡產業最活躍的一個因素,價值110億英鎊的居家養老服務產業,多數被大公司控制。這個市場在德國也很強盛,目前有10000多家養老院為體弱的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服務老人數量近8年內上升了23%。

英國的老年社區建筑規模大,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開設的課程和組織的活動超過80種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設施與功能區劃分,是集合了居住、商業服務、度假療養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社區。英國是世界上較早進入“銀發”時代的國家,對老年人采取的社區照顧的模式,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這一模式,對于逐漸步入老齡化的中國,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義。現在,英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000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75歲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萬。英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已增至71歲,女性更是增至77歲。如今英國已出現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貝克斯希爾、海斯汀、伊斯特邦等,這些度假城市風景如畫,退休的老年人紛紛遷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齡人口已占20%~50%。

在丹麥,目前最流行的是自助養老社區(DIY),環境優美、設計精當。在那里,老人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約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塊兒釣釣魚、養養花,共同建設屬于他們自己的家園,獨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飲、花園,個性化的小手工藝車間、小農場等,老人們只要想到的,在這兒都能得到充分地滿足,他們還可共同租用特別的照料服務,這種社區在哥本哈根郊區每月要1000歐元。

德國的養老社區特點是老年住宅與養老院相結合。德國老年產業分為兩種體系:社會住宅體系,養老院體系。社會住宅體系里的老年住宅,內部多為無障礙設計,政府對老人住房采取補貼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產主與民間福利團體簽訂提供服務的合同,該合同可成為房產主獲得建設資金貸款的融資條件。養老院體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種接近住宅形式的養老院。在規劃上,設計者把社會體系的老年住宅和養老院毗鄰建設,以便在設置服務網點和急救站時,兩者能共用。

亞洲

日本老齡人的生活質量是在良好的社會保險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實現的。提供無障礙設施的老齡人住宅產品、具有看護性質的老齡人住宅產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產品。代表樓盤有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產品與其他租售性質的住宅產品混合設計在一個生活社區內,突出自助自理。

據日本總務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統計,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達2227萬,占總人口的17.5%。隨著社會的發展,養老方式也逐漸由家庭走向社會,其中,把居家養老與社會養老結合起來,是目前日本流行的養老方式。日本的企業在養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種嘗試,松下國際電子公司已經設立了專門的養老院部門,準備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綜合型養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機器寵物玩耍,還能通過互聯網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系。韓國三星等公司也在積極開拓針對不同消費層的老年公寓。

在新加坡,養老院一般興建在成熟的社區中。公寓戶型一般分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為一位或兩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間,住宅的戶型設計及內部結構設計都出于標準的特殊化考慮。

鏈接:國內養老嘗試

重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提前全國一年實現全覆蓋

重慶于2009年7月于全國率先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提前全國一年實現全覆蓋,基礎養老金比國家標準高25元人民幣,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1600元人民幣。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參保人數達到1102萬,其中農村戶籍983萬,城鎮戶籍119萬,參保率為85%。老年參保人員共362萬,其中農村戶籍304萬,城鎮戶籍58萬,共發放養老金55.87億元人民幣,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南京試點以房養老

2012年4月22日,南京市民政局下發《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將通過一系列舉措,使南京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據悉,在養老保障方面,南京將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試點工作,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高齡老人養老補貼制度,到2015年時實現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南京鼓勵商業保險企業、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部門建立公益性中介機構,開展“以房養老”(也叫住房反向抵押,貸款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給金融機構,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試點業務,使老年人基本生活有切實可靠的收入保障,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青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基礎養老金翻番

從2012年7月1日起,青島市將提高青島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從以前的55元人民幣/月提高到110元人民幣/月,實現基礎養老金待遇翻番。預計將直接惠及全市93萬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進一步提高青島市248.7萬參保城鄉居民的幸福指數。為此,每年增加財政投入6.16億元人民幣。屆時月平均養老金將達到202元人民幣左右。截至2012年2月底,青島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累計參保人數248.7萬人,待遇發放人數89.4萬人,累計收繳保險基金71.8億元人民幣,發放養老金23.4億元人民幣。月人均養老金147元人民幣左右,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實現了人人享有社會保障。

河南省“全民養老”納入試點數量全國第一

篇(7)

[關鍵詞]農村養老;養老模式;多元養老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3.89;C9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0)11-0033-03

近年來,我國各地農村老齡化的腳步有所加快,農村家庭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新形勢下農村養老的需要,農村的養老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不但會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還會影響城市工業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一、農村養老模式調查分析

為了解農村養老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以大連為例,在大連北三市普蘭店、瓦房店和莊河的農村地區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1200份,收回有效問卷為997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83.1%。

(一)家庭養老方式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在現有養老方式調查中,約有28.8%的人群選擇家庭養老,因此家庭養老目前仍然是大連農村主要的養老方式之一。選擇家庭養老的287個樣本的年齡分布集中在30-79歲之間,其中30歲-39歲占35.9%;這些樣本中約有53.6%的人接受過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約24%的個體處于離婚或喪偶狀態,51.9%的子女出外打工或者上學。

1.經濟收入對家庭養老的影響。調查將經濟收入劃分為自有儲蓄、土地收入和子女供養三大部分。家庭養老的意愿將取決于對經濟收入的滿意度。選擇家庭養老的調查樣本對于自有儲蓄滿足養老需求的滿意度均值為2.72,對土地收入滿足養老需求的滿意度為2.59,均介于不滿意和一般之間;對子女經濟支持的滿意度為3.2,介于一般和滿意之間。對自有儲蓄和土地收入滿足養老需求的滿意度越高的農民,其選擇家庭養老的可能性越小;對子女的養老經濟供給的滿意度越高的農民,其越傾向于選擇家庭養老。這可能是由于農民自有儲蓄和土地收入滿足養老需求的能力強,可以使他們作出更多的養老選擇;子女的養老經濟供給多,說明子女對父母更孝順,因此,選擇家庭養老不僅僅可以滿足物質需求,更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精神需求。

2.慢性疾病支出對家庭養老的影響。選擇家庭養老的調查樣本對慢性病支出的滿意度均值為2.53,介于不滿意和一般之間。在調查走訪中得知,大連農村多數居民患有慢性疾病,患者年齡有向年輕化發展的趨勢。因此,慢性疾病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民對養老模式的選擇。因為慢性疾病要求長期看病就醫,農民的現有收入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很難滿足對于慢性疾病的治療費用的要求,若不及時治療在以后的救治中會花費更高的費用,無奈之下只有選擇向兒女求助。因此越不能滿足慢性疾病支出的農民其依賴子女的程度越高,選擇家庭養老的可能性越大。此外,相對收入偏高的物價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對家庭養老以外的養老方式選擇。

3.文化程度對家庭養老的影響。在選擇家庭養老的人群中,多數以小學文化和初中文化為主,分別達到了21.6%和34.8%。我們將各個文化層次“小學以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及以上”分別賦值“1”、“2”、“3”、“4”、“5”,得到各地區家庭養老人群的文化水平均值,普蘭店、瓦房店、莊河的均值分別2.93、2.80、2.63。對應的三個地區的農民的家庭養老的比例分別是26.0%、28.3%和31.8%。由上述數據描述可以得知,由于文化水平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區的農民選擇家庭養老的概率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文化水平的差距導致對于“養兒防老”這個傳統理念的認可度也有所不同。長期以來,以“養兒防老”為代表的孝文化對文化程度偏低的農民的養老行為起著約束作用甚至是導向作用,受這種思想的束縛,很多農民認為只有與兒女在一起安度晚年才是合理的、體面的。導致他們在年輕尚可奮斗之時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的身上,等待將來子女的回報,很早的把自己的養老模式定格,從而忽略了其他養老模式。而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農民會進行更多理性的思考,而不是把晚年的幸福安康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如果條件允許,他們會選擇其他的養老模式。[1]

(二)自我養老方式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在此次實證調查中,約有34.4%的農民選擇自我養老,而且北三市的比率基本趨于一致。可見自我養老依然是大連農民的主要養老模式。這些樣本中約有92.2%的農民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13.0%的家庭為獨生子女家庭,25.3%的家庭子女在城鎮上班。

1.農民個人因素對自我養老的影響。調查將個人因素分解為身體健康、受教育水平、精神生活狀況三方面。在瓦房店地區,農民的受教育水平均值為3.1395,自我養老的覆蓋率為35.1%;普蘭店地區的農民教育水平的均值為2.3871,自我養老的覆蓋率為31.4%;莊河地區農民教育水平的均值為2.9717,約有31.8%的農民選擇自我養老。北三市三個地區的精神健康的滿意度均值(3.3953、3.3118、3.3019)和身體健康的滿意度均值(3.5814、3.6452、3.5189)趨于一致,因此,可以認為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滿意度一定的情況下,受教育水平對農民家庭養老的選擇有著直接的影響。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農民思想的開放程度和獨立意識,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放棄對子女養老依賴的可能性越大,就越能依靠自我進行養老。

2.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對自我養老的影響。通過對相關若干變量均值的差異比較,提取如下變量作為依據:“對鄉鎮養老院滿足養老需求的滿意度”、“對于鄉鎮提供的老年娛樂活動的滿意度”。結果發現,當農民對養老院滿足養老需求的滿意度相對較低的時候,更傾向于選擇自我養老模式。從對鄉村提供的娛樂活動的滿意度來看,瓦房店地區的均值為2.82,高于其他兩個地區,其自我養老的比率也超過其他兩個地區。因此可以說,對鄉鎮娛樂活動滿意度越高的地區的農民,越趨于選擇自我養老。因為,農民在自我養老的同時不僅僅是滿足自我在物質上的需求,更有一種精神生活的寄托,娛樂活動可以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

(三)社會養老保險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在此次調研中,僅有約18.3%的被調查者(包括多選)將社會養老保險作為自己的養老方式。這反映出目前大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還相當低。

2009年,大連出臺了《大連市金州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將試行和推廣。為了解北三市農民的參保意愿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我們在調查中請調查樣本對《辦法》中規定的5種補貼標準進行選擇,并增加了“不參加”選擇。結果顯示,5.4%的樣本選擇不參加,48.1%選擇個人年繳100元國家補貼30元,21.4%選擇個人年繳費200元國家補貼35元,13.8%選擇個人年繳費300元國家補貼40元,7.4%農民選擇個人年繳費400元國家補貼45元,9.2%的農民選擇個人年繳費500元國家補貼50元。由此可以預見,即使在大連農村地區實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將近50%的農民都會選擇最低的投保檔次。下面對大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

1.政策執行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調查發現,很多農民愿意將即將推廣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較。從問卷的結果分析來看,選擇個人年繳費100元的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為2.47;選擇個人年繳200元的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為2.77;選擇個人年繳費300元的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為2.8;選擇個人年繳400元的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為2.9;選擇個人年繳費500元的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為3.09。由此可見,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直接影響其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投保檔次。如果農民對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比較滿意,那么該農民將認為這項政府政策是可信的,將積極參與其中,并提高繳費金額;反之,他們將對政府政策抱有遲疑的態度,缺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勉強參與的原因多為從眾心理。

2.社會養老金增值程度對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農民對社會養老金逐年增加的滿意度也成為制約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的因素。當農民對于社會養老金逐年增加的滿意度提高,其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可能性增大,其個人繳費的額度也會提高。調查發現,選擇個人年繳費200元的農民對養老金累加的滿意度為2.2,選擇個人年繳費300元的滿意度為2.36,選擇個人年繳費400元的農民的滿意度為3.00。因為農民在進行社會養老參與時,將現在的資金支出視為一種投資,勢必會考慮到資金的保值與增值問題,所以養老金的逐年增長為農民參保增加了信心。農民期望在古稀之年能夠獲得與當地的物價相符的養老收入,過上富足的生活。

此外,本研究從家庭人均收入、子女收入的穩定性兩個維度對家庭經濟條件可能對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發現絕大多數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愿望一定程度上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而且從較高收入的人群的選擇來看,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民的參保意識還不強;本研究還分析了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兩個方面對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農民對其精神生活質量的滿意度不高,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熱情也不高,身體健康狀況不好的農民,更希望能夠從社會養老保險中獲得一些政府補助,以滿足年老之時看病吃藥的需求。

二、構建農村多元養老保障體系

通過調查分析,本文認為農村養老模式改進的總體思路是:構建大連農村多元養老保障體系,即在科學的養老觀的指導下,以家庭養老方式為基礎,以社會養老保險為支撐,積極發展社區養老,形成多種養老方式并存、合理搭配、自主選擇、適時調整的養老保障新格局,在推進全域城市化的進程中,實現農村養老與城市養老同步發展,真正使農民老有所養、老有善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具體地說現階段的農村綜合養老模式應該以家庭養老(自我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為重要配合方式,以社會養老保險為重要補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養老保險的地位和作用應該逐步提高,由重要補充發展成為主要支撐,同時社區養老也逐步成熟和完善,其作用逐步大于家庭養老,進而實現農村養老由家庭化向社會化的轉變。整個體系的構建和發展過程應該是漸進式的過程。

(一)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作用

家庭養老?熏指老人生活在家庭中,由家庭成員為其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務。養老內容包括經濟供養、日常生活照料(主要指身體照料)和精神安慰三個基本方面[1]。家庭養老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1)在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個功能方面家庭養老具有無可替代性;(2)家庭養老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這種代際交換關系比較易于接受并且具有超穩定性。從家庭養老面臨的外部環境來看,符合傳統的養老觀念和孝道。在和諧社會背景下提倡和諧家庭的構建等社會環境以及現有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家庭養老仍是目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農民養老的基礎方式。

但是家庭養老模式有其自身的劣勢和面臨一些問題。主要有:(1)老年人的供養直接受子女的經濟收入的影響,缺乏穩定性并且具有很大的風險;(2)農民收入水平低,加上計劃生育引起的人口結構變化,造成子女養老的經濟負擔過重;(3)年輕人外出打工雖然在經濟上緩解了養老的物質壓力,但是這樣必然造成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不足,老人們的精神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使得老人苦不堪言。另外傳統的農業經濟面臨解體,家庭為主體的養老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有關調查發現,農村傳統居住方式的改變造成的代際分離使得許多農村年輕人沒有贍養父母的孝心孝道,導致家庭養老功能逐漸減弱,還有年輕夫婦“重幼輕老”的現象,這些因素都使農村家庭養老模式受到了嚴重威脅。

(二)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現階段由于政府財力和農民收入的限制,農民繳費和政府補貼標準都很低,農民每年可領取的養老金還很微薄,所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還是其他養老方式的補充。但是從長遠看,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乃是長久和根本之計,應該努力使其成為農民養老的支撐手段。

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需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強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宣傳,引導農民投保的積極性。前文的調查顯示,農民的參保積極性還不強。實際上,農民非常迫切需要農村養老保險,但是參保意愿和水平受到個人、家庭、社區等綜合因素的影響[2]。可以說,農民的參保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其參保意識和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的了解程度。加強宣傳教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時要注意宣傳的超前性和持久性。

2.政府加大投入,扶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應該得到政府公共財政的支持。國內學者經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各方出資比例合理的情況下農民的參保意愿較強。隨著政府和集體的出資比重提高參保人數也會有相應的增加[3]。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試點中規定的政府補貼比例還很低,不僅缺乏對農民投保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對年紀已經較大的農民來說所能領取的養老金太微薄,所起到的養老作用極其有限。因此政府應該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力爭適度提高政府補貼比例。

3.維護制度的穩定性和社會性,保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持續發展。制度缺乏穩定性和社會性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致命傷。就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來說,政府部門應深入跟蹤調研,發現問題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如解決好流動農民工和失地農民的賬戶銜接問題等;努力打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區域性、封閉性和排他性,保持其穩定性和社會性,促進其健康持續發展;可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對符合參保條件的農民實行全面參保,并逐步提高投保檔次。

4.加強對養老基金運營的管理,確保基金保值增值。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健康發展的前提,否則,當面臨較大的長期資金支付壓力時將難以為繼。應建立專門的農保基金運營管理機構,探索農保基金市場化的投資管理模式,政府制定政策和法律,加強宏觀指導,增強農保基金管理的規范性,規避和減低農保基金運營風險,確保農保基金保值增值。

5.拓寬籌資渠道,吸引更多的非政府組織參與農村養老保險。現階段政府財力的限制必然要求政府加強政策引導,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推動新農保的工作中來;同時,非政府組織規模的擴展也為其協助政府參與社會管理,解決社會和民生問題創造了條件。鄉鎮企業和農村個體戶可以為其職工和幫工繳納養老金,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慈善機構可以幫助政府籌資,或者給予農民直接的捐助。這些關鍵要靠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

(三)發展農村社區養老模式

大連市沙河口區首創的家庭養老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不僅對城市的社區養老有所啟發,也給農村社區養老以重要啟示。目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的個人或社會組織建立起了農村家庭養老院,這是農村開展社區養老模式的一個縮影。農村社區養老是指以社區為載體,以農村社區基層組織為主導,發揮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多方面的力量,充分動員社區中的財力、物力和個人自愿為老年人的安老、養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使老年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繼續留在家中留在熟悉的環境中和親人們、熟悉的鄰居朋友們一起安度晚年[4]。從農村社區養老的一般釋義中不難看出,社區養老實際上是家庭養老的一種傳承和改進,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動用社會的力量向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幫助。

目前農村發展社區養老模式應抓住兩個重點:

1.建設養老院進行集中養老。對于子女常年在外或者不方便照料的獨居老人提供入住、看護、治療等服務。具體做法:(1)政府投資興建公辦養老院和大力發展農村民辦養老機構相結合。貧困地區的養老院通過主動創收來發展,經濟較好的地區可以將養老院產業化吸引個人和企業投資建立較高標準的資費養老院[5];(2)制定養老院統一行業規范和收費標準,政府指定專門部門進行監管;(3)加大社區養老的宣傳,鼓勵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提高養老院的入住率。

2.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形成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具體做法:(1)可采取全托管和半托管相結合的形式,白天家里沒有人照料老人將老人集中到活動室,晚上老人回到家里。或者安排社區服務隊到家中照顧老人;(2)發展慈善事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辦文化娛樂室建設健身活動中心等形式,開展多樣化的社區養老;(3)積極引導和鼓勵廣泛的力量參與發展農村養老事業,發揮農村民間組織的作用,可以將農村空閑的婦女集中起來組建社區養老服務隊輪流照顧老人。可以借鑒日本發揮民間力量的經驗,鼓勵成立農村養濟民間組織,這些組織以民間力量為依托,對這類組織要健全機構、強化管理、保證監督。(4)建立老年自治組織,充分挖掘社區內的養老資源。不僅農村婦女和其他志愿者擔當服務照料老人的工作,社區內年輕一些或者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也可以服務照料其他更年長和體弱的老人,還可以采取老人互助的形式,使老年人不僅老有所樂,也老有所為。

此外,政府應為社區養老提供政策支持,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擴展資金來源渠道;建立農村社區醫療服務體系,為社區養老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華平.略論“三方養老”機制[J].西安社會科學,2008,(4).

[2]樂章.現行制度安排下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參與意向[J].中國人口科學,2004,(5).

[3]陳思駿,盧盛峰.從國際經驗淺析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完善[J].時代經貿,200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性做久久久久久|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对白嫖老妇胖老太|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xxx|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电影| 偷窥日本少妇撒尿chinese|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日日躁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国产高颜值大学生情侣酒店|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少妇|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jizzhd精品欧美|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 国产zzjjzzjj视频全免费|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男人j放进女人p全黄|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在线| 忍不住的亲子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被按摩的人妻中文字幕| 少妇厨房愉情理9仑片视频|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国产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内射夜晚在线观看|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丁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