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27 16:36: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篇(1)

1 對象性理論:教育的基本問題、基本矛盾

1.1 教育的基本問題

從對象性理論角度來看,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就是對教育中的基本問題和基本矛盾進行研究。關于教育的基本問題,目前不存在統一的說法,黃濟在《教育哲學》一書中認為教育哲學是從教育的基本問題出發,而他列舉的教育“基本問題”主要包括教育的社會職能、人的發展與教育、教育目的、知識論與教學、道德論與道德教育、美學和美育、教育科學的發展等。而從楊小微、葉瀾的《在實踐變革與理論創新的互動中發展中國教育學》中可以看出,他們認為教育基本問題是集中于對人、實踐和學科的關注。

因此,在教育基本問題的具體范圍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必須了解教育基本問題的本質,一旦明確這一點,就相當于給研究找到了靈魂和立足點,便不必再拘泥于確定一個具體范圍。

為了了解教育基本問題的本質,必須確定“基本問題”的含義。在教育這個大范圍下,關于這一點,鄭金洲在《教育通論》中說到:“所謂基本問題,通常指‘根本性’、‘穩定性’、‘綱領性’的問題,它的變化和發展決定其他問題的變化和發展;他自始至終存在,并不隨時代變遷而沉浮;他居于最高的抽象層次,籠罩著教育學的全部范疇,奠基著教育學的所有規律。”①因此,教育基本問題具有以下兩個特征:一是貫穿教育始終,不會隨著時代變化、教育改革或其他任何原因而發生淡化、消亡;二是存在于各個教育領域、教育層次,不是某個具體教育領域特有的問題。此外,無論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等,都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存在。因此,它們屬于教育基本問題,是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的對象。而對它們進行研究得到的成果又可以指導各領域、各層次教育的相關問題,從而踐行了教育基本理論的普遍指導性意義。

因此,那些具有基礎性、決定性、普遍性特征并伴隨教育始終的問題,便是教育基本問題。而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教育基本理論包含的內容。

1.2 教育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也叫根本矛盾,是指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并規定事物及其過程本質的矛盾。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教育中自然也不例外。教育中的要素除了自身會發展外,要素與要素之間也是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它們之間的矛盾成為教育發展的推動力。而教育基本理論要把握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為了從根本上掌握教育發展的態勢。因此,教育的基本矛盾,即為普遍存在于教育中并貫穿教育始終的具有決定性的矛盾。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自教育誕生時就一直存在,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制度的改革,他們之間的關系始終是教育中無法忽視和抹滅的存在,而且二者之間關系的變化會深刻影響著教育的其它問題和關系。當然,各個種類、層次的教育中都有這一關系的存在。

因此,了解了教育基本問題和教育基本矛盾的本質,就等于掌握了教育基本理論的對象性理論內涵,從而教育研究和教育實踐更加有據可循。

2 方法性理論:教育研究方法論

“歷史上,教育學的理論發展每一次大的變革與突破,往往是由于在方法論上首先出現了革新與突破。”③因此,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除了需要從對象性理論角度來探討其內涵外,還必須了解其方法性理論方面的問題。

教育研究方法論是關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論,是關于教育研究的哲學,作為一門學科,它以教育研究中的哲學問題為研究對象。④教育基本理論從根本上進行教育哲學問題的研究,形成教育研究方法論體系,從而可以指導教育研究方法的選擇、運用,并決定著教育研究的走向和最終結果。

正因為教育研究方法論決定著教育研究的方向,那么便存在著選擇何種教育研究方法論的問題。在每個時期,占主導地位的教育研究方法論決定著該階段的研究方法、途徑和成果等。歷經哲學方法論、科學方法論到目前的教育研究方法論,目前依舊沒有關于研究方法論的定論。《教育研究方法論探索》中堅持和倡導的“教育研究的人文科學方法論”值得思考和學習。

篇(2)

關鍵詞:職業教育學;研究范式;構建

作者簡介:馬君(1979-),男,回族,寧夏同心人,天津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基本理論。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8)03-0008-03

一、庫恩“范式”論及其對學科發展的啟發

(一)什么是“范式”?“范式”理論是庫恩歷史主義科學哲學的核心內容。庫恩認為,“一個范式就是一個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所共有的東西,而反過來,一個科學共同體由共有一個范式的人組成?!薄翱茖W共同體”是“在一種絕大多數其他領域無法比擬的程度上,他們都經受過近似的教育和專業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鉆研過同樣的技術文獻,并從中獲取許多同樣的教益?!币虼?,“范式”在庫恩那里被理解為科學家集團所共有的理論背景及框架、共有的傳統和信念。總而言之,“范式”是某一科學家集團在某一專業或學科上所具有的共同的知識基礎、信念,這些共同的知識基礎和信念規定了他們在基本理論走向、基本觀點及基本方法上具有可通約性(commensurability),為他們提供了共同的理論模型和解決問題的框架,從而形成為該學科的一種共同的傳統,并為該學科的發展規定了共同的方向和歷史路徑。庫恩認為,“取得了一個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許的那類更深奧的研究,是任何一個科學領域在發展中達到成熟的標志?!比魏我婚T學科只有具有“范式”才配稱科學,才能成為獨立存在的學科門類。任何一門學科在沒有形成“范式”以前,只處在前科學時期,在該時期,科學工作者們各持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對各種問題無不互相爭論、莫衷一是。只有有了共同的“范式”,科學家集團才可以通力合作,在共同的背景和傳統下共同發展、貢獻。

(二)“范式”論對學科發展的啟發:1.一個學科能夠獨立存在和發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調整對象和研究方法不是僅有的因素,該學科在邏輯層面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及基本問題將決定該學科重要的研究方向;2.不能僅從學科內部的邏輯結構找尋依據,而應當同時從該學科的學術傳統、共同的理論背景與信念及從業人員有無組成自覺共同體等方面找尋依據,這種界定方式將會使我們對該學科的理解更立體、更具歷史感;3.一門獨立而成熟的學科的發展應具備規范化的特質,即該學科的從業人員應有共同的學術傳統,這些傳統將構成該學科進行自我組織、自我評估和自我證明的重要標志,也是獲得學術認同的重要方面;(4)應將學科的發展放在生動的歷史境遇中考量,充分顧及學科本身與歷史現實的互動關系,從而使學科發展具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自己的傳統,使學科內容具有生命力。

二、職業教育學研究范式的“真空”狀態及其原因分析

(一)職業教育學的研究還沒有形成自身獨特的基本理論框架,即沒有自己理論分析的邏輯起點:包括基本問題意識及其提問方式、基本概念和自足自給的理論體系。在基本理論問題上,依然沒有完全擺脫經驗體系的窠臼,以相對分離的經驗形態和職業教育領域的工作形式作為職業教育學的基本理論表達;沒有完全從普通教育學的邏輯框架中擺脫出來,有的甚至直接將普通教育學的邏輯框架套用在職業教育學上;沒有深切體認職業教育實踐領域的嶄新發展,尤其沒有全面把握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因而該學科的現有基本理論很難恰切地概括和統攝中國職業教育的實踐。

(二)職業教育學的研究沒有形成自己獨特(或達成共識)的方法,這其實也是我國各社會科學學科發展進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在職業教育學學科表現得尤為明顯。由于缺乏自身獨特的方法論構建,職業教育學研究在獲取研究對象中缺乏應有的學科篩選,往往簡單地將現實的職業教育生活事實直接當作職業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缺乏應有的學科反思,因而很容易形成學科建構對實踐的亦步亦趨,喪失學術研究應有的自主性。

(三)沒有形成成熟的學科交流平臺和自覺的學術共同體,因而在學科體制上依然呈現出明顯的邊緣性和分散化特征,制約了職業教育學科向縱深發展。首先,職業教育學研究的從業人員依然沒有按照嚴格的學術傳統和平臺形成學術共同體,很多學科點的從業人員多是其他領域的人員,甚至有一些屬于“玩票”性質,他們從事職業教育學的研究是少有學科自覺的,有濃厚的經驗實用和點狀分散色彩,相互之間也缺乏關聯度,因而在職業教育學研究中很難形成學術積累,也很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學術爭鳴;其次,職業教育學學術性組織不健全,嚴重缺乏學術組織應有的學術自治品格;再次,職業教育學研究沒有形成自己真正的公共論壇、學術交流載體和權威雜志或真正的旗艦期刊。

三、構建職業教育學研究范式的幾點思考

(一)在職業教育學“公共論壇”的建設上,要建設真正的精品學術刊物,除了在經費上要重點扶持外,也要給予其重大的智力支持,使其在職業教育學研究領域真正樹立學術上的權威性。加強職業教育學學術組織和從業人員的規范管理,杜絕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身份混同現象,大力增強學術組織的自治能力,賦予職業教育學研究者團體以更多的學術自治權力。另外,職業教育學學術組織必須加強學術自律,進一步加強學術權力運行程序與規則的制度建設,按照學術權力自身運動發展的法則實現高度自治。

(二)在職業教育學研究中真正確立獨立成熟學科應有的基本問題意識,包括基本的提問方式、基本問題群和基本的理論框架及方法論。因此,職業教育學研究應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一是對中國職業教育的歷史進行學術上的科學解說,二是能夠在理論上解決實踐中突出而普遍的問題。在研究方法上,職業教育學研究要有跨學科研究的超前意識。在研究內容和領域上,主要整理和闡釋職業教育的歷史及職業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以及在現階段職業教育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而普遍的現象,比如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若干問題研究、職業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理論與模式的研究、職業教育與社會或教育公正公平問題的研究、職業教育與人的發展問題的研究以及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觀、課程理論和師資培養理論模式研究等。對這些現實問題的關注將使職業教育學研究在基礎理論層面具有很大的突破可能,從而為形成具有廣泛解釋力的理論范式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思維契機。

(三)理順學術研究內在機制,建立和培育良好、健康的學術規范與氛圍。這主要涉及到兩點:一是職業教育學研究者個人的學術品性與能力,二是職業教育學的學術共同體建設問題。

四、跨學科研究是職業教育學研究的可能范式

(一)跨學科研究正成為進行學科研究的趨勢。學者孟衛青認為,“現代科學的特征是越來越專門化,科學分裂為無數學科,它們又不斷產生新的亞學科。這種分科研究確實給西方科學帶來可觀的成就。然而,過分專門化卻使各科研究的范圍日益狹小,也使科學進步的步伐放慢,其結果是,科學工作的成效本身成為問題”,“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許多社會現象和問題(包括教育)不是一門學科的學者能單獨解決的,而需要會同相關學科的學者,并以此為基礎才能發展出相關學科間基本是共同的工作假設、共同的理論模型、共同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的語言。這就構成科學整合的基礎,也使得科學研究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成績,許多新學科應運而生。”西班牙比較教育學者費蘭?費雷爾認為,“近來,跨學科研究已是一種確定的科學做法,而單純的多學科研究正在逐漸失去意義?!?/p>

(二)跨學科研究的基本含義。跨學科研究是從研究對象本身的具體豐富性出發,立足于問題,采用一切有利于問題解決的策略,并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將源生并分散于其他各學科的方法、技術和手段組織成有機的方法體系來解決問題。這個有機的方法體系,是所研究問題及其所屬學科的獨特方法體系,而不是其他有關的多個學科方法的機械雜湊??鐚W科研究是綜合提煉其他各學科的研究方法、策略、技術、手段等而促成的一種研究方法上的超越。就職業教育學而言,跨學科的職業教育學研究就是對職業教育學相鄰學科方法、策略、技術、手段“職業教育學”化后的綜合、提煉與超越。

(三)跨學科研究的基本特征??鐚W科研究的基本特征,就是學科的交叉性,它承認事物聯系的整體性與相互作用的復雜性,由此產生了它的理論與方法的綜合性和普遍性。具體來講,跨學科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實踐性。大量事實證明,跨學科研究能卓有成效地解決現實發展中所提出的、已經或可能面臨的綜合性問題。這種研究的主要活力在于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為它主要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服務的。職業教育學的學科性質(作為交叉學科)及職業教育本身的特性決定了職業教育學就是一門實踐的學問,運用跨學科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2.研究對象的復雜性??鐚W科研究的對象大都是一個復雜系統,其中包括系統的運行、宏觀管理和決策等一系列的復雜問題。其一,復雜性在于研究對象包含著許多因素,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不能分解更不能人為地舍去一些,保留一些,即使其中一個微小的因素都將對系統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二,這種復雜性,除了指研究對象由多個因素構成外,尤為重要的是指這些因素構成一個動態的系統,它有完整的結構而不能“拆零”。這一點告誡我們,職業教育學的研究要注意職業教育系統的完整性或不可分割性,過去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拆零”研究方式已不可取,是有害的。其三,跨學科研究實現了研究主體的變革,使研究主體從個體發展到群體主體。群體將產生群體效應,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行的、綜合的方法。這樣,勢必會產生對學科發展有利的新的認識論、方法論與價值觀。

(四)職業教育學的跨學科研究需要一個過程。首先,需要培養研究者的跨學科意識??鐚W科意識的培養需要讓研究人員了解職業教育學的學科性質,使研究人員了解職業教育學研究是研究關于職業教育規律的,其研究范圍是有人參與的職業教育活動和問題,但從一個學科研究職業教育學不能認識職業教育學的復雜性,容易導致片面的深刻性。其次,培養研究者跨學科的研究能力??鐚W科研究能力的培養,需要從研究者的知識結構方面入手,跨學科人才的培養,需要本著教育的一體化精神,保證研究人才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全面儲備。當前高校注重通識教育和通才教育,是這方面很有益的探索。再次,要有職業教育學跨學科研究的制度保障。跨學科教育研究轉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教育研究組織結構的重組,這種重組在研究對象和選題層面上表現為學科之間的交融和整合。由于我國科學管理體制和分科教育傳統的影響,很多跨學科研究因為制度方面的原因導致立項困難、研究協調困難等方面的問題。推進職業教育學的跨學科研究,科研管理體制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科研管理機構對待跨學科職業教育學研究課題應該從智力支持、資金配備、人員協調等方面給以應有的關照。

參考文獻:

[1]金林南.中國高等教育學研究的“范式”論思考[J].江蘇高教,2005(1):7-9.

[2](美)托馬斯?庫恩(金吾倫,胡新和譯).科學革命的結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孟衛青.教育研究的跨學科取向[J].教育評論,2003(2):33-34.

[4](西)費蘭?費雷爾.有關教育研究趨勢的一些想法[J].教育展望.2000(3):15.

篇(3)

一、初等教育學的基本學科概念

厘清學科內的基本概念問題是學科建設發展的起點,因此,需要在某些基本概念問題上達成共識和統一,這樣才能在矛盾和發展中推動學科的建設。

(一)初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作為正在建設發展的二級學科,擁有獨特的研究對象是初等教育學學科發展的前提之一。但有關初等教育學研究對象的問題,學術界尚未達成明確一致的看法。同樣作為二級學科并且發展逐漸成熟的高等教育學這門學科,很明確地提出將高等教育作為本學科的研究對象。因此,很多學者直接借鑒高等教育學的研究成果,認為也應將小學教育作為初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但我們不禁會問,到底什么是小學教育?關于小學教育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針對小學教育的概念性問題,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解釋:第一,認為小學教育是一個與其他學科并列的獨立學科;第二,認為小學教育是一個獨立的教育類專業;第三,認為小學教育是教育體系當中與其他教育階段平行但具有重要基礎特性的階段。由此看來,不同角度理解下的小學教育也存在著概念性的分歧。那么,如果初等教育學這門學科將小學教育作為其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的定位究竟是小學教育這個專業本身還是小學教育這個階段過程?若以小學教育專業作為研究對象,那么與之相關的專業發展性問題應作為其研究的主要內容;若以小學教育這個教育過程階段作為研究對象,那么在小學教育這一基礎教育階段過程中涉及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應作為研究的重點來思考;抑或是這兩者皆應有所研究。因此,想要明確初等教育學理論研究的內容,首先需要研究者對研究對象及其相關的基本概念問題做出明確一致的界定。

(二)初等教育學的邏輯起點

邏輯起點是對理論體系的基本問題進行回答所必須使用的關鍵概念,是理論體系中最簡單,最抽象的概念,和歷史起點具有一致性,是對認識角度、構成事物的基本矛盾、事物的細胞或細胞形態、構成事物的原始的基本關系等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那么,對于初等教育學來說,構成其最基本的、本質的、一般的單位是什么?而這一基本單位同時也是形成初等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命題的最基礎的概念。很明顯,若將小學教育作為初等教育學的邏輯起點并不適宜。因此,有學者提出將小學兒童作為初等教育學的邏輯起點。小學兒童恰恰是小學教育中最簡單、最一般的本質規定,是構成小學教育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單位,且滿足了邏輯起點的四個要件,因而是初等教育學科建設的邏輯起點。

對于上述觀點,筆者也秉持一致的看法。因為“立足學生,以兒童為本”是小學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宗旨,小學教育的一切理論和實踐都應是以“小學兒童”為基點并圍繞其展開。而這一點從教師、教學、學校等這些學校教育的構成要素上都有所體現。例如,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小學兒童”是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制定的核心理念,同時是衡量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終立足點。從我國新頒布的2012年《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學生為本”的教師教學宗旨,而國外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美國等所頒布的全國教師專業標準中也明確表示學生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是衡量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終指標。因此,小學兒童無疑是初等教育學學科研究中最基本、最本質的單位。

(三)初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初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與其邏輯體系、研究內容等密切相關。初等教育學不是教育學理論在小學教育中的簡單應用,而是依據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借助兒童發展心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成果,針對小學兒童特點、小學教師專業特性、小學教育實踐等探討形成自身的基本理論,以小學教育的現象、問題、規律為研究對象,并致力于解決小學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筆者認為,首先,初等教育學的學科性質是一門科學理論,這里不僅強調其理論性,同時更需關注其科學性??茖W理論性質的的體現不僅在學科本身,即發展本學科獨特的理論體系;還包括吸收相鄰學科的科學知識,如心理學、生理學等,除此之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理論知識及研究成果也應納入學科的發展之中。其次,初等教育學也應是一門應用理論。因為它還關注小學教育現實當中存在的問題,從實踐問題中生成理論以指導實踐。

(四)初等教育學的學科范疇

要明確初等教育學的學科范疇,首先需明確初等教育學的學科位置及它在學科體系中與其相關他學科的關系。初等教育學雖作為一門正在建設和發展的學科,其最終發展的明確目標是成為與高等教育學這樣的相關學科所平行的二級學科。但同時,作為教育科學體系當中的一門學科,教育學是其一級學科。因此,對于初等教育學來說,明確與教育學的學科范疇的區別,確定其獨特的研究內容是促進其學科范疇日益明晰的重要條件。

二、初等教育學的理論體系研究

按照潘懋元教授的解釋:“學科的科學理論體系,一般認為首先應當確定它的邏輯起點,從邏輯起點出發,借助邏輯手段,按照學科的內在規律,層層推導,逐步展開,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構成嚴謹的邏輯系統?!睂τ诔醯冉逃龑W來說,其邏輯起點是小學兒童。小學兒童則是形成初等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命題中最基本、最簡單的單位。因此,初等教育學的理論體系研究要以小學兒童為起點,圍繞小學兒童展開研究,探討小學教育的基本規律,從而形成初等教育學的理論體系。同時,筆者認為值得強調的是我們是圍繞“小學兒童”展開研究,進行初等教育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而非“兒童”,這一點是需要引起研究者們的注意。以“兒童”為邏輯起點所建立的理論體系是兒童學,而我們所強調的“小學”兒童則不僅關注兒童,同時還關注兒童的社會角色身份及兒童參與成長活動的“場”。

三、初等教育學的方法論研究

研究的方法論與研究方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研究的方法論是指研究者的基本立場、研究角度和相應的一套概念和假定,是研究者進行問題研究的思維模式和指導思想。研究者借助這樣的視角來關注、思考、研究教育理論或教育活動。筆者認為,作為一門尚未成熟的學科,初等教育學方法論問題的研究可以借鑒其他學科的方法論視角,但同時也要在發展中不斷突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需要初等教育學的研究者們在研究過程中打開思維、大膽創新,通過學科交叉或遷移,生成新適合于初等教育學的方法論。

例如,現在有些學者采用現象學的方法論、生命哲學的方法論等新興的研究角度來研究小學教育進而發展初等教育學,相信這樣的指導思想會使初等教育學學科的發展站在一個更加宏觀的高度。其實,不管是教育學還是初等教育學,它都是一門研究復雜性問題的復雜學科,這樣的學科特點都要求其方法論的研究要多元化、動態化。因為研究內容的復雜性和發展性所需要的指導方法論也應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所以,我們不強調初等教育學的方法論是固定的,但卻需要研究者創造出一些能夠支撐學科發展的范式,這些范式的發展和變化是推動初等教育學方法論系統化的基礎。

四、“元初等教育學”研究

元研究是學科發展中自我反省意識發展的必然?!霸醯冉逃龑W”的研究則是對初等教育學這個學科本身問題的研究,而非小學教育當中的現象和實際問題。對于初等教育學來說,作為一門正在建設和發展的學科,其尚未建立和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但筆者認為,盡管初等教育學學科理論體系的研究仍處于朦朧的狀態,我們仍可以借用“元研究”的思路,采用倒置的研究方式推動學科的發展。比如,我們可以站在“元初等教育學”的高度來思考初等教育學的理論陳述、理論體系、發展機制、學科構建、進步方法等,以理論的構想來推動實證的研究也是促進學科向前發展的方式。

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以正向的思維方式對問題進行研究以促進問題的發展和解決,但若我們能夠站在另一個更高一層的方法論層面上來指導研究,這無疑會使我們促進學科發展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確。

五、初等教育學的學科建制

初等教育學的學科建制問題,歸根到底是建設支撐初等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理論實證問題。就需要我們思考下面這些問題:該學科建設的必要性、學科建設的意義;學科建立后需要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樣的人來研究,研究又是為了什么,所研究的這些成果能否支撐學科的發展,支撐學科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等等。這些與初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相關的基本問題包括學科建設的價值、學科建設的動力、學科建設的核心,以及推動學科建設的“問題”和“人”即研究內容和研究隊伍的建設都是發展初等教育學學科建制的關鍵。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明確是促進初等教育學這個學科日益豐富、日益成熟的前提。

篇(4)

關鍵詞 中學物理 教育 新課程改革

1 引言

21世紀,國家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將越來越取決于教育的發展、科學技術和知識創新的水平,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因而,在中學階段嘗試創新教育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物理學科是門源于自然的基礎學科,同時又是培養人思維的嚴密性、邏輯性和創造性的最好學科之一。

概括而言,目前我國中學物理教育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大問題。第一應試教育現象依然嚴重。第二,缺少實踐動手環節。第三,缺少科學思維方式的熏陶。中學物理教育改革必須積極融入其中,轉變教學理念、反思自身弊端,構建完整的教師知識結構,在為基礎教育改革注入活力的同時拉動自身改革,提升競爭實力。

2 中學物理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應遵循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注意聯系社會、生活的實際,突出科學技術與社會相互聯系和影響的觀點。中學物理課程和教材、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方法與模式、中學生物理學習心理與特點、中學物理教師的素養與職后培訓諸方面。

3 中學物理教育系課程改革的對策建議

3.1注重教材編寫的知識和技能

(1)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規律的教學。只有對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有了較好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注意將物理內容圍繞物理學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展開,避免過多地羅列和陳述識記性的知識。

(2)重視實驗及實踐活動的設計。物理學離不開實驗,實驗是物理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實驗不僅是訓練學生實驗技能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學生認識、學習和研究事物的有效方法,因此教材非常重視實驗的安排與設計,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2聯系實際,突出STS的思想

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加大學習興趣的培養物理的基本理論某種意義上是枯燥的,老師必須轉變角色,變物理“講”師為物理教育工作者、教學上的組織者、設計者和教練者轉變為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積極實行啟發式和交互式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理論聯系實際,是真正學好物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引入物理問題。突出STS的思想。促進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

3.3關注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1)中學物理教師的基本建技能。除了能用教育學與心理學來指導、研究教學外,中學物理教師還應具備以下幾種基本技能。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假設的能力、制訂計劃與設計使用的能力、選擇科學探究的方法及選擇所需器材的能力、分析影響問題的因素和控制變量的能力、分析論據的能力、有評估探究過程、探究結果的意識、交流與合作的能力?,F代的教育理念對中學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具專業性的要求。

(2)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科學教學手段,如計算機多媒體技術、CAI輔助課件、交互式教學、啟發式討論教學等加強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力求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為教師營造教學創新的環境,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提供民主的氛圍和豐富的資源,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注意開放性,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4)為不同潛能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可做“彈性”處理,以便為不同智力潛能的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

3.4注重培養學生思維

中學物理教育中具有許多的思維方法,其中有兩種很典型:以根據牛頓三大定律所建立起來的經典物理學的確定性線性思維方法,以現代量子論和愛因斯坦為代表的非確定性發散型思維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我自身的物理教學啟示,物理教育改革要從確定性線型思維方法逐步向非確定性發散型思維方法過渡??v觀物理學史,一個新的物理學理論能夠得以創立,在其背后除了有一定的物理學思想作為它的認識論基礎外,還伴隨著新的科學思維方法的出現。

3.5努力反映科學的文化內涵

科學文化是求真務實,人文文化是求善求美。物理課的學習應該是在學習物理內容的同時關注物理與人類社會的關系,了解科學的文化價值。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重視強化物理思想史教育,首先應充分體現物理學概念、規律產生、發展的全過程。積極倡導懷疑精神,鼓勵學生發問。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和思索問題,而懷疑是創新的心理動力,是思維獨立性、自主性的體現,是發問的前提。

4 結束語

新時期中學物理教育要創新,不僅要樹立新觀念新思維,還要注重創新教學,充分發揮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開展師生互動、交互式教學,加強學科間滲透,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當代物理教育有必要講究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素質教育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涵蓋轉變教育思想、改革課程教材、優化課堂教學、創新授課方式、完善教育管理、改進教學評估等素質教育必須深人到每一門學科、每一所學校,成為每一位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為核心,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5)

一、語文知識素養

教師的勞動是一個復雜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要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的了解?!百Y之深,則左右逢源”。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從傳統的知識觀來說,有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等;從現代知識觀來說,則包括言語知識和言語行為知識。統而言之,語文教師的語文知識素養主要體現在語言學、文字學、文章學、文藝學等方面。

(l)語言學。語言學概論,了解語言的本質、結構及其發展規律,了解語言與社會以及其它學科的關系,了解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語言學的發展趨勢;學習現代漢語,掌握現代漢語的系統知識。懂得普通語音學,熟悉漢語的聲、韻、調,掌握漢語拼音方案和普通話語音系統;了解語義學和詞匯學的基本原理,通悉語義和語境的關系,掌握詞的構成和組合規則,明確詞的基本意義與引申意義、比喻意義之間的關系,熟知辨析詞義的方法,把握詞語的感彩,熟悉詞匯的發展變化。學習古代漢語,具有較為系統的古漢語基礎知識。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熟悉古今詞義的變化了解古漢語的句型結構,熟悉古代重要辭書的查檢方法。

(2)文字學。學習文字學,把握文字的性質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發展規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學好漢字學。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掌握漢字的音、形、義的構成,熟悉漢字的筆畫、筆順與各種結構,掌握規范漢字,掌握查檢漢字的各種方法,掌握識字法,正字法和寫字法。另外,要明確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3)文章學。學習文章學,首先要了解文章學的基本理論,掌握文章本身的構成規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結構、表達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內部聯系。學習閱讀學,研究文章的閱讀、分析和鑒賞。掌握各種實用文章的閱讀方法,熟悉各種閱讀方式、明確各種閱讀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閱讀的反應過程和訓練方式,懂得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學習寫作學,掌握寫作的基本理論及常用文體知識,對內容與形式、素材與題材、思想與思路、語言與文風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對中學生的寫作起到切實而有效的指導。

(4)文藝學。學習文藝學,了解文藝學的基本理論,掌握文學作品的結構規律,學習中外文學史,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基本內容,熟悉各個時期主要的作家與作品,對馳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見的作品。學習美學,懂得一些美學知識,懂得結合語文教材的特點進行審美的教育。懂得一點文藝和文藝批評的的基本理論,提高對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的分析與鑒賞能力。還應對電影、電視、戲劇、曲藝、音樂、美術知識有所涉獵。

二、普通文化知識素養。

(l)思維科學。首先,要通曉它的基礎理論――思維學,其次,要懂得它的技術理論――科學方法論,再次要熟悉它的應用理論――思維培育學。思維培育學,包括抽象思維的培育、表象思維的培育、直觀動作的培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育等等。

(2)社會科學。語文課程有著廣泛的社會內容,語文教師要具有很強的理解語言的能力外,還必須有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才能準確地把握思想內容。要學習中國歷史,尤其是近代史;經濟學、法學、文化學、學習民族習俗、風土人情:學習人際交往等。此外,還要關注哲學、倫理學、地理學、環境學、軍事學等的發展。總之,要博覽群書,了解社會,體味人生。

(3)自然科學。語文教師雖不直接向學生教授系統的自然科學知識,但無論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語文教材中的有關介紹自然科學的說明文,就必須弄懂文中所介紹的有關科學知識,如宇宙學、氣象學、物候學、生物學、生物學、物理學等等;大而言之,‘要培養21世紀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建設者,使他們從小就具有很強的科學意識。如果語文教師對課文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地學等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甚至一竅不通,就勢必會在教學中出現科學性、常識性的錯誤。

三、教育學科知識素養

(1)教育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當學習教育的基本理論,比較系統的了解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方針、教育的目的、過程、內容和方式方法;學習比較教育學,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從中獲得借鑒;學習課程與教學論,了解課程的基本理論;學習理論,開闊視野,從中吸取有益的養料。應關注教育和科學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

篇(6)

〔中圖分類號〕 G622.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14—0052—01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課堂教學的優劣得失,直接影響和決定教學質量和效果。課堂教學中有時會遇到“冷場”的現象,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表情呆滯,師生互動不能積極開展,教學效果極差。異常現象的出現使教師很困惑,部分教師無所適從而歸罪或遷怒于學生。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我個人認為這不是學生的錯誤,而是教師存在問題。是由于教師的課前準備不充分造成的,是由于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扎實導致的。教師要善于分析困惑的誘發原因,積極探索消除困惑的對策,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提高自身能力

課堂質量低是由于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扎實導致的。要提高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使教師得心應手地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首先得夯實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功是指教師履行崗位職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完成教書育人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具體內容包括:理解新課標和把握新教材的基本功;備課的基本功;運用教學語言的基本功;設計板書的基本功;應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基本功等。教師要練好自己的教學基本功,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提高職業道德,培養敬業精神。新課程提倡“一切為了學生”和“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新理念,為了學生的良好前途,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要以“勤”字當頭,抓好做實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2.加強業務自修,積累教學基本功。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補充專業知識,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好知識儲備;教師需要不斷地鉆研教學方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好技能準備;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的認識規律,讓教與學的活動遵循一般的自然規律。

3.開展教研探索,以教研促創新。教師要善于積累教育教學經驗,要善于發現行之有效的教學新方法,在教學中不斷地求證和完善,將新成果再運用到教學當中去,達到以研促教的教學效果,取得教育方法的革新。

二、把握好每一節課

1.正確分析學生和認識學情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教師在制定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前,首先要分析學生和認識學情。定位與備課時,分析學生學習過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教與學的思想方法,以及學生個體的差異等,確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分析學生、了解學情,教師才能在制定教學設計中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選取教學素材,優選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展開教學工作。

2.充分分析和挖掘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與學的中介,提供教與學的基本信息。教師要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調整、補充和完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變得現實、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同時還要領會本小節教學內容在課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做到了心中有課標,腦中有教材,才能為科學地制定教學設計奠定基礎。

3.優選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任務、達成學習目標所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方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以及教學的效果。教學方法既有傳統經典的方法,又有摸索自創的方法,方法很多。解決同一個問題也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方法的優選很重要。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篇(7)

一、提高教師素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

教師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又的確是關系素質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師素質,既需要教師自身堅持不懈地加強道德修養,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外在環境。在當前形勢下,高等院校必須正確分析市場經濟給師德建設帶來的新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為師德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通過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不斷提高教師及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整體素質。

一是要充分認識到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首要的是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導,也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教育思想滯后,教育觀念陳舊,是當前制約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一大思想障礙。只有教育思想轉變了,教學目標才能由單純的傳播知識轉變到在傳播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上來。教育部對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提出了具體的“三個轉變”,即要把唯社會價值或唯主體價值觀念轉變為在滿足社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體價值,使社會價值與主體價值協調平衡的價值觀;要把傳統的知識價值觀轉變為含知識、能力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要把急功近利的教育發展觀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發展觀。這就為實施素質教育指明了具體的、明確的方向。

二是提高教師素養重在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應該說目前的教師隊伍業務素質普遍較高,但業務素質并不能替代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是靈魂,文化素質是基礎。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重中之重是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教師素質重在師德建設。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教育的質量,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只有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才能為素質教育的實踐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高等教育是培養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強調素質教育并不是輕視或忽略專業教育,而是如何將知識、能力、素質融為一體,培養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務強、素質高、發展潛力大的專門人才。

三是提高教師素養要培養教師科學的創新精神。教師是引導學生進入科學殿堂和激勵學生攀登科學高峰的領路人。崇尚科學,弘揚科學精神,進行科學創新,是教師的主要職責??茖W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教師的科學精神體現在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在教學中敢于提出疑問,提出自己的新見解,并不斷地探索真理;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自然地融入到授課內容之中,既要灌輸知識,更要教授方法,既要學習先賢,又能突破陳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高校管理隊伍首先必須是有科學創新精神的隊伍,這樣才能把學校辦成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才能有效地推動素質教育,不做知識的傳聲筒。

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

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教學的現代化進程。

一是要調整專業結構,修訂教學計劃,制定綜合素質培養計劃。根據素質教育的特點,在調整專業結構時,一方面要考慮市場對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在制定培養目標時,要體現基礎素質、專業素質、人文素質的結合,既要有短期的職業技能素質教育,也要有學生健康持續發展所必須的基本素質教育,并針對培養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針對專業人才需要特點,確定培養目標和人才業務規劃。在確定人才業務規劃時,應體現素質教育的全面性,對德、智、體、美、勞等素質應給出具體的規定。(2)明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并對課程體系按照能力和素質結構分塊與重構,使課程模塊與能力素質結構形成清晰的對應關系。能力素質結構可結合專業特點劃分為基礎理論素質、基本技能素質、崗位技能素質、一般人文素質等模塊。在設計素質模塊的具體內容時,應能體現社會適應性、多樣性、可選擇性的特點,保證教學計劃的靈活性,體現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的特點。在課程結構及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適應社會發展對知識更新的需要。(3)明確實踐教學環節以及對實踐技能的基本要求。(4)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合理安排課程的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根據我國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專業理論輕人文、實踐的狀況,在學時的分配上,應適當向選修課、實踐課、人文課傾斜。

二是要鼓勵教學過程與教學管理創新,構建素質教育的內在激勵機制。

改革課堂教學組織結構,積極實行討論式、小組式、創新式教學。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是重中之重。在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改進教學手段,努力實現全方位的多媒體教學;另一方面要對教師進行新型教學方法的培訓,鼓勵教師采用實物教學、案例教學等直觀的、感性的教學方法,鼓勵教師改進傳統的課堂組織結構,進行教學過程的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在线 | 中文|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日本免费观看mv免费版视频网站|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乱码午夜-极品国产内射 |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又a视频|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无码骚夜夜精品|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国产精品刮毛|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东北老女人高潮大喊舒服死了|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v|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软件|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老熟妇性色老熟妇性|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 亚 洲 视 频 高 清 无 码|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久久www免费人成人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