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30 15:23: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石油化工基本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石油化工企業;基層單位;新員工;入職培訓;模式
企業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部分,因此員工工作能力與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受企業的重視。石油化工企業主要從事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的石油、天然氣的加工生產,業務對象的特殊性使得該類企業對基層操作員工的技能操作要求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與此同時,隨著在石油化工企業的現代化生產中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儀器設備運用,這也提高了對一線員工的工作標準要求。進入基層單位的新員工雖然大多經過學校的正規教育,已建立了基礎知識體系,但是面對高危工作環境、復雜操作流程以及全新的設備儀器,要想短時間適應工作,融入企業,僅靠自身的適應能力是不夠的。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員工的發展離不開培訓,在石油化工類企業高速發展的今天,選擇有效的新員工入職培訓模式作為企業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將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入職培訓的內涵及其作用
1.入職培訓的內涵
培訓是指組織為了提高員工學習和工作的有關能力,改善員工工作業績和組織經營績效而采取的一系列有計劃的人力資本投資過程。這種能力包括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入職培訓是一種專門為新員工設計和實施的培訓模式,是企業將聘用的員工從“學院人”、“社會人”轉變為“職業人”、“企業人”的過程,同時也是新員工從組織外部融入到組織及團隊內部,成為團隊一員的過程。在企業培訓管理、實施的運作中,系統培訓模式最為常用。完備的培訓系統模型包括四個階段:需求分析、培訓設計、培訓實施以及培訓評估。新員工的入職培訓作為培訓中的一種,同樣也適用此種模型。
圖1培訓系統模型
2.石油化工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的作用
成功的新員工入職培訓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它可以促使新員工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適應企業的主營業務和管理方式,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盡快適應新崗位;同時,它能幫助新員工盡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員工問的團隊意識,營造積極的合作氛圍;此外,它還能更好地激發新員工的工作興趣,發掘其工作潛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石油化工企業的精細化發展不僅需要擁有良好技能的技術性人才,更需要企業文化認同者和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創造性人才。新員工往往帶著極高的工作熱情與期望進入企業,但是面對新的環境,特別是石油化工企業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的特殊環境,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和極大的心理壓力,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對新環境的適應。因此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搭建針對性的培訓模式對于幫助基層新員工消除緊張情緒,熟悉工作環境,掌握必要技能,快速成長并發揮新生力量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尤為重要。
二、石油化工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的基本做法和存在問題分析
當前,石油化工類企業對新員工的培訓主要采取從公司到廠級,再到車間、班組,統籌安排、分級實施、統一考核的培訓模式,培訓期通常持續1年時間。在公司級和廠級培訓階段主要以集中培訓為主,通過采用定期講座、集體討論、視頻等形式,就企業文化、企業經營戰略和安全知識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培訓;而進入車間級后則以定崗實習的形式進行,主要通過以集體授課的形式進行崗前安全培訓,進入班組后則采用一對一的師帶徒結合案例分析的方法,就崗位基本任職能力進行培訓,內容涉及生產流程、工藝指標、設備管理、操作技能。培訓計劃的制訂根據培訓層面的不同順次由公司、廠級、車間聯合完成;評估則主要采用論文答辯結合自我總結、導師與單位評價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判。在這個過程中,培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前期需求分析不足
由于石油化工企業的特殊性,其人力資源管理中新員工的招聘與培訓存在脫節的現象,加之內部二次分配的既定程序,基層單位通常在與新員工正式接觸前就已經制定好了培訓計劃,不可避免會出現培訓計劃太過刻板,忽視了新員工的個體差異性,很少考慮在崗位需求和員工的基礎素質之間尋找平衡點。與此同時,當培訓計劃涵蓋的周期較長時,培訓期間根據受訓者的反應和階段性培訓效果進行調整的情況不多,造成入職培訓靈活性不強。
2.培訓周期與培訓內容的矛盾沖突
由于前期需求分析不足,同時抱著能讓新員工盡快適應環境、迅速成長的急切心態,企業在制定入職培訓計劃時,通常把自認為重要的內容全部安排在培訓中;加之對時間成本的顧慮,企業通常盡可能縮短培訓周期,使得培訓表面上面面俱到卻無法讓新員工留下深刻印象。入職培訓的短期安排與培訓內容的雜亂性沖突不僅難以幫助新員工盡快了解企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的焦慮和壓力。
3.培訓方式與方法上的缺陷
石油化工企業基層單位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必須掌握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識、企業文化、團隊建設、企業發展戰略、生產流程等多層次的內容。面對如此繁雜的知識體系,長期以來,企業習慣于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方式,新員工也因為對新環境的不熟悉,習慣于被動的接受。其入職培訓的基調主要以知識灌輸為主,在激發新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創造性方面較為薄弱。
三、對石油化工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模式的構思
1.搭建入職培訓閉環模式
入職培訓的有效性取決于培訓供需的一致程度,其前提條件就是要通過培訓師與受訓者之間的及時溝通形成對等的信息流,因此在傳統的培訓系統中應加入溝通和反饋的環節,以形成一個閉環模式。
根據石油化工企業的特殊性,可以將新員工從廠級培訓,到車間培訓,再到班組培訓以及接近一年的學徒學習,這一系列過程看做是新員工的入職培訓階段。不論是整個的系統過程,還是單次的具體培訓,反饋和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培訓師與培訓安排者如果缺乏溝通,不可避免培訓內容的重復和培訓內容的缺失。隨著培訓的推進,單位與新員工之間的實際了解程度,取決于得到信息的真實程度,而得到信息的準確度取決于溝通的有效性,所以良好的溝通和反饋可以起到為培訓樹航標的作用。具體來說,一方面新員工的特長、喜好等個人特征逐漸顯露,單位對新員工的崗位勝任力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需要調整原有安排;另一方面隨著新員工對環境和崗位職責的認識逐漸加深,其需求也會逐步明確,因此在培訓的每一階段,培訓師應與受訓者充分溝通,重新了解受訓者即時需求,適時調整培訓計劃。與此同時,應該重視培訓中的階段性評估,評估的結果可以做為培訓計劃調整的
依據之一。
2.優化培訓模式的具體措施
(1)以需求調查分析為基礎,量身打造培訓計劃
當前,許多企業的入職培訓都采用一成不變、簡單重復的批量培訓方式;而有效的入職培訓絕非量販式的培訓模板,它要求在培訓的過程中逐漸根據對受訓者的了解細化、調整計劃。若在崗位分配前沒有條件進行因人配崗,那么因才施教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新員工之間存在個體差異,那么入職培訓的要求則可劃分為共同的基本要求和因人而異的特殊要求。入職培訓前期可以將相應崗位所需的基本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共同的培訓計劃;在一個月后,根據考核和溝通了解新員工的掌握能力,并對其在實習過程中所需的幫助和指導進行摸底,作為下一個培訓計劃調整和細化的依據。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為使培訓計劃的制定更具針對性,調查的方式最好采用一對一的面談,或直接讓員工參與制定自己的培訓計劃,據此每月月初對當月原有計劃進行調整和完善,做到培訓計劃量身打造。
(2)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重視啟發式教學
石油化工企業對員工的操作能力和突發事件的判斷和處理能力要求較高,同時其人員設置往往比較精簡,因此新員工不僅要對理論知識和操作流程熟練掌握,更要學會活學活用,以具備獨立頂崗的能力。工藝流程中關鍵崗位的某些操作環節會受到主觀因素影響,僅憑按部就班地遵守操作規程很難達到最佳效果。由于不同師傅的經驗和習慣各異,師傅的教導又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新員工容易形成“師傅說應該怎么做”而不是“我該怎么做”的思維方式。為了削弱這種影響,可在新員工掌握基本知識后,采用情境模擬的方式,例如把操作流程和突發事件的假設做成卡片或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電腦模擬,讓新員工獨立思考、單獨判斷,并進行對應的模擬操作。
另一方面,如今進入基層單位的新員工通常是大學生,企業應根據他們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的進度,鼓勵他們自愿參與技術革新等創造性開發活動,避免強迫式的任務分配。在安全條件得以保證的前提下,基層單位若能根據崗位培養的需要和實際操作的重難點,引導他們將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則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責任感,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創新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3)以交流溝通為紐帶,重視對過程的管理
在石油化工企業的培訓體制中,入職培訓計劃的制訂者通常是領導、各級管理層,但作為培訓活動實施者的卻是生產一線的師傅。從整個入職培訓過程來看,絕大部分時間的培訓都是新員工與其師傅之間一對一的交流,因此師傅實際上才是培訓過程和效果的直接體會一方,從理論上來講具有培訓評估的絕對發言權。但在實際中由于師傅在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自身水平的局限性,他們更傾向于簡單、重復的操作性培訓,而缺乏對培訓系統性和前瞻性的考慮。在培訓評估環節,對新員工的考核評估由師傅、基層單位的負責人以及廠級的管理者、人力資源部門多方共同完成,但培訓者、受訓者與領導之間往往不能直接三方溝通,彼此的信息不對稱,因此評估結果的準確程度會受影響,并影響后續培訓效果。因此,只有加強對過程的管理,才能保障入職培訓有序、有效地開展。過程管理在這里體現為兩方面:一是加強對新員工學習效果的綜合評估,重視情況的反饋;二是加強與新員工的溝通,深入了解培訓者的情況,并對培訓者行為采取合理控制。
(4)引導新員工自學,變被動接收為主動汲取
石油化工類企業要求員工清楚行業水平、國家標準,熟悉進口設備說明等,這些都將成為員工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它們的更新速度較快,很大程度上需要新員工通過自覺學習而得。企業層面首先需要給予信息支持平臺,例如以車間為單位建立自己的圖書室,以崗位為單元在網絡平臺上建立談論群并最新的工作動態及新技術信息;同時,企業也需要組織各種形式的研討會,例如根據崗位類別將新員工進行分組,提供適當的課題與資料搜索途徑,讓新員工自學相關內容,并合作完成課題,車間定期進行輔導,課題結束時組織各組進行學術探討。
由火災案例可以看出,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石油化工企業涵蓋面很廣,從國有大中型企業到到民營中小型企業,而且有的石油化工企業三番五次地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這說明石油化工企業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已不再是個案,不再是偶然現象。現階段石油化工企業火災爆炸事故、火災頻次上升驚人,并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石油化工企業火災形勢嚴峻,已經影響到了現階段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1)企業自身消防安全主體意識不高,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實。大連中石油近期發生的5起火災爆炸事故,有4起是責任事故,這說明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沒有落實,形同虛設。(2)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忽略消防安全。部分企業建成投產后,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重生產,輕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基礎工作非常薄弱。平時缺乏對生產設備及消防安全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和檢查,造成設備性能下,現場設備“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有些單位不舍得消防投入,對于消防設施器材不及時維修保養和更換,致使小火變成大災,泄漏變成爆炸。(3)沒有內部消防安全監督體制或內部監督不到位。很多民營中小型石油化工企業內部沒有消防監督管理部門,除了政府職能部門的外部檢查外,不象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大型企業有上級安全部門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將火災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而中石油、中石化近年來部分單位火災爆炸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也可以說明,某些國有石油化工企業的內部消防監管管理是不到位的,是流于形式的。(4)對消防安全技術人才不重視,致使消防安全技術人才缺失嚴重。部分企業員工入廠教育,只進行了簡單的生產技術培訓,沒有落實消防安全培訓制度,沒有進行滅火預案演練,員工不懂得崗位的火災危險性,沒有掌握基本的防火、滅火基本知識,不懂得初起火災的撲救和疏散逃生的知識。這也是石油化工企業發生火災事故和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后造成群死群傷的重要原因。(5)沒有消防安全許可和生產經營違規。部分石油化工建設項目沒有認真執行消防安全審查、消防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消防安全設施竣工驗收,造成個別企業在未取得相關審批手續的情況下開工建設或投入生產,造成了先天性的火災隱患。(6)我國化學工業整體基礎較差、技術水平不高,大多數石油化工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工藝落后、設備簡陋、自動控制水平低,安全生產硬件先天不足,容易造成工藝火災的發生。1994年5月1日施行的《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18號)(以下簡稱公安部第18號令)是2002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管理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主要依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管理主要特征為“二證一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安全審核意見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安全許可證(經營、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準運證》,這突出了消防部門對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安全管理的絕對權威。2002年,由于《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第344號令)(以下簡稱《條例》)的頒布實施和公安部第18令的廢止,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消防安全管理逐漸形弱化,主要表現出在以下2個方面:(1)管理職能上的弱化。公安部第18號令具體規定了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或者使用、銷毀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要求,隨著公安部第18號令的作廢,同時“二證一書”的取消也使消防機構對石油化工企業管理力度下降,由于“責權”不統一,這也造成了消防部門管理積極性下降。(2)公安消防機構自身弱化了對石油化工企業的管理而加強了對石油化工企業的火災撲救和搶險救援工作。從《消防監督管理規定》(公安部107號令)和最近的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中可以看出,公安消防機構從以前的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二個重點在向人員密集場所傾斜,從“二手都抓,二手都硬”到主抓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其次,石油化工企業中涉及到的常見化學物品有1800多種,而且專業性較強,這要求公安消防機構的消防監督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對石油化工企業更好地進行監督管理,目前在很多中小城市的消防支隊特別是縣區的消防大隊,這方面還有所欠缺,這也造成了部分石油化工企業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和消除。根據《條例》任何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場所都必須經過安全評價合格才能取得證照,安全評價機構作為中介機構,在目前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場所安全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有些安全評價機構里消防安全技術力量有限,在安全評價過程中不一定發現消防安全方面的問題。甚至有些安全評價機構為了逐利,將不合格的單位評估為合格,造成消防安全隱患。國務院《條例》同時規定,建成的危險品場所每兩年必須進行一次安全評價,評價不合格就要收回核發的證照,這也對安全評價機構不管是技術力量還是道德準則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石油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對策
(1)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加強對石油化工企業的消防安全管理。在目前形勢下,公安消防機構對石油化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不能放松,在消防部門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品管理職權進一步弱化的情況下,公安消防機構應加強石油化工企業的消防監督檢查,并適時開展專項整治。應與公安部消防局布置開展的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建設”相結合,提高石油化工企業單位的消防安全意識和防控火災爆炸的能力,及時發現隱患,督促整改火災隱患。(2)公安消防機構要加強石油化工企業消防監督管理隊伍的建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在新建、改建、擴建石油化工企業的消防審核、驗收中嚴格把關,防止留下先天火災隱患。(3)公安消防機構應充分利用當地安監部門的管理優勢,部門聯動,杜絕石油化工企業的失控漏管,同時公安消防機構應及時把對石油化工企業的消防監督情況,特別是火災隱患情況通報給安監部門,做為安監部門對石油化工企業證照年審的參考依據。當地安監部門在進行石油化工企業建設立項和評估時應充分聽取消防部門的意見,可以考慮吸收消防部門相關技術人員為專家組成員。(4)國家應從法律法規上細化責任,對評價機構從嚴管理,從而促進評價機構業務素質和法制、道德素質的建設。(5)對石油化工企業,國家相關部門要出臺相應法律規范和技術標準,要求石油化工企業加大消防安全投入,采用先進科學手段,加快自身安全化改造,從工藝上改進消防安全條件,全面提升石油化工企業工藝區、儲罐區等重大危險源的消防安全水平。(6)石油化工企業應認真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61號令[2002])的規定,樹立單位消防安全主體意識,認真履行消防安全各項管理制度,切實提高單位員工發現和整改火災隱患的能力,提高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提高組織疏散逃生的能力及消防宣傳培訓教育能力。
[關鍵詞]工程實踐 教學模式 綜合實驗 認識實習 生產實習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1-0084-03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化工專業)以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加工利用為背景進行人才培養,滿足國家能源化工發展重大戰略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是教育部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校化工專業具有鮮明的石油石化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石油加工類專業課程的開設,包括“石油加工工程I”、“石油加工工程II”與“有機化工工藝”3門專業限選課,“近代煉油技術”專業選修課,以及40學時的“石油加工工程實驗”必修課;2.在國有大型石化企業設立了實習實踐基地,以此為依托開展專業認識實習與生產實習;3.絕大多數專業教師有著良好的石油實踐背景,不僅講課案例多與石油有關,而且為學生提供的畢業論文(設計)題目以及大學生課外科研訓練題目也多與石油相關;4.學生就業去向主要是石油石化企業以及與此相關的單位。
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我校化工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主要通過實驗、實習、設計、科研訓練、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進行培養,其中在專業實驗與實習方面進行了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項目導向的研究式專業綜合實驗模式
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石油加工工程實驗是我校化工專業的重要專業實驗課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程研究與實踐能力,創新了實驗教學模式,優化了實驗教學內容。石油加工工程實驗的開設以項目研究為導向,主要內容包括30學時的油品綜合評價實驗和10學時的中試演示試驗,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協作意識與表達交流能力。
油品綜合評價實驗以原油評價為核心,先通過對原油的實沸點蒸餾切割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減壓餾分和減壓渣油等不同餾分油,然后讓學生分組完成各個餾分油的性質測試,最后小組內部匯總各位同學的測試數據,撰寫綜合實驗報告,提出原油的可行加工方案,并答辯匯報。[1]通過這一研究式綜合實驗,使學生掌握了原油蒸餾和餾分油性質測試的基本方法,模擬了石化企業對原油評價的整個研究過程,體會了石油煉制工業過程的內涵,學會了針對原油性質確定合適的加工方案,不僅學習鞏固了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并通過最后的答辯環節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
中試演示試驗依托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強大的科研平臺和化學工程學院中試科研基地而開設,主要內容涉及原油的二次加工過程,包括渣油溶劑脫瀝青、多功能提升管催化裂化、固定床催化加氫、碳四烷基化以及冷模流態化。學生分組參加中試演示試驗,指導教師結合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講解各中試裝置的用途、原理、特點、工藝流程以及相應技術的工業應用狀況等,并進行現場提問與討論。通過中試試驗的訓練,引導學生了解了石油化工工藝發展的最新動態,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放大意識以及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并激發了學生的科研和實踐熱情。
二、“校內―校外―校內”的三段式實習模式
實習是工科專業工程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將學生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實踐過程,是深化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途徑。我校化工專業的實習環節包括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三部分。其中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分別在大二暑假和大三暑假進行,主要依托校外實習實踐基地來開展。但是目前大型石化企業的自動化和技術集成程度越來越高,在企業“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學生幾乎失去了動手操作的機會,在企業現場的實習“只能看,不能動”,致使實習效果不佳。
為解決上述問題,提高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學校在校內建設了學生可以動手操作的實踐基地,包括設備拆裝實驗室和煉油化工與自動化仿真實踐教學基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并實踐了“校內―校外―校內”的三段式實習模式。學生首先在校內實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到校外實習基地(煉油企業)進行現場實習,最后回到校內實踐基地進行操作訓練。
(一)認識實習
認識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煉油企業,對企業、生產車間、生產裝置有個初步的印象和概念,簡單了解主要的煉油工藝過程、原油及石油產品,掌握加熱爐、換熱器、蒸餾塔、反應器、泵、風機、壓縮機、管道、閥門等常見單元設備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主要用途等,并為《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認識實共2周時間,首先在校內花約2天時間學習加熱爐、換熱器、蒸餾塔、反應器、機泵等常見單元設備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及主要用途。然后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一周的現場實習,主要是在煉油廠參觀典型化工設備,如泵、風機、換熱器、過濾機、精餾塔、反應器等,請企業技術人員講解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另外,簡單了解石化企業對原油的加工流程、典型加工過程,如常減壓、催化裂化、加氫、重整裝置等。通過現場學習,使學生對石化企業單元過程設備以及由其組成的工藝過程有初步的感性認識,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最后回到校內的設備拆裝實驗室,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和現場的參觀實習,對照圖紙進行設備拆裝實習,了解化工設備內部的實際結構及特點,如蒸餾塔的塔盤及裝填方式,壓縮機活塞、進氣閥和排氣閥、離心泵的軸承座等的機械密封結構,安全閥和控制閥的執行機構的特點等。通過拆裝實習,學生對設備的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有了直觀和深入的理解。
(二)生產實習
我校化工專業生產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煉油企業的生產過程,熟悉原油特點、實際加工方案及主要加工過程的工藝流程,了解或掌握某一生產車間的原料與產品、工藝流程與原理、產品質量控制指標與控制方法,加深理解主要工藝設備的結構、原理和操作,培養學生的安全與環保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并為《石油加工工程》、《有機化工工藝》和《近代煉油技術》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生產實共4周時間,具體實施步驟如圖1所示。首先結合煉油企業的具體實習車間,在校內用兩三天時間學習原油加工方案與主要工藝過程的原料、產品、工藝流程、操作參數等理論知識。然后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兩周的現場實習,并采用“集中-分散-考核-集中”的現場學習模式。[2]第一個“集中”是指學生進入企業后,請企業培訓人員向學生集中介紹企業概況、車間概況、安全與環保規范及案例等,并到石油化工安全實訓基地接受與企業員工類似的安全培訓。“分散”指的是將學生分配到具體的車間進行崗位實習,熟悉學習車間的生產原理、工藝流程、原料處理、產品精制及用途、裝置特點及作用、工藝操控、事故處理方案等。“考核”是指崗位實習一段時間后,由指導教師逐一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現場考核。最后一個“集中”是指現場實習結束前一兩天,由指導教師分組帶領學生對企業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對各車間以及其之間的聯系有一個宏觀的了解。通過現場實習,培養學生的生產安全與環保意識,了解石化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生產車間與崗位的工作環境與規范要求,熟悉工藝過程與生產原理。最后回到校內的煉油化工與自動化仿真實踐教學基地,進一步學習主要煉油工藝過程的原理、流程,特別是產品收率與質量調控方法,并進行操作模擬,了解裝置的開停工操作,掌握工藝參數調整對產品收率與質量的影響規律、生產事故的排查與處理方法。通過仿真實踐環節,解決了現場實習“能看不能動”的缺陷,培養了學生的工程運行能力。與此同時,學生要完成生產實習報告和仿真培訓報告,按照標準繪制現場實習車間與仿真單元的詳細工藝流程圖。
■
圖1 生產實習實施步驟示意圖
三、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
實踐基地是開展工程實踐教學的載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實習質量與效果,因此需要加強實驗室與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3]為更好地實踐三段式實習模式,我校在校內建設了設備拆裝實驗室和煉油化工與自動化仿真實踐教學基地,并在燕山石化、華北石化、石家莊煉油廠等建立了穩定的實習基地,與燕山石化共同建設了國家級石油化工安全實訓基地。
(一)設備拆裝實驗室
設備是拆裝實驗室的主體。為此,從石化企業引入了一批典型設備,如換熱器、壓縮機、熱油泵(單級與多級)、計量泵、螺桿泵、控制閥、安全閥等設備;專業教師提供了不同類型的蒸餾塔盤;設計建造了加熱爐、往復泵、軸流泵、蒸餾塔、反應器等有機玻璃動態演示模型。
(二)煉油化工與自動化仿真實踐教學基地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學校于2010年建成了煉油化工與自動化仿真實踐教學基地,包括煉油化工過程的仿真培訓系統和催化裂化半實物工藝流程仿真系統兩部分。
煉油化工過程的仿真培訓系統基于霍尼韋爾先進的ePKS(即Experion過程知識系統)DCS控制系統及Unisim模擬平臺。該系統與目前石油石化企業仿真培訓系統一致,與企業保持技術零距離。該系統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包括一套ePKS DCS控制系統;第二部分包括5套Unisim仿真模擬系統和5個標準工藝模型(常減壓CDU、連續重整CCR、柴油加氫DHDS、加氫裂化HCU、催化裂化FCCU),其中催化裂化FCCU模型為定制開發,與所建設的半實物工藝流程仿真裝置匹配。
催化裂化半實物工藝流程仿真系統按照真實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進行8:1比例縮小建設,包括反應再生設備、塔、壓縮機、機泵、換熱器、空冷器等設備構件,體現提升管反應、兩段再生、外取熱、原料摻渣油、小回煉、催化裂化產物分離、液化氣生產、汽油處理和穩定等過程的特點。裝置內不運行實際物料,部分重要輸入輸出數據與真實DCS相連接,以DCS控制系統為中心,獲取操作員仿真培訓系統中催化裂化五套標準工藝模型的數據,反應―再生和分餾系統的重要數據在實物裝置上顯示,重要閥位數據可現場顯示和調節雙向傳送。
(三)石油化工安全實訓基地
石油化工安全實訓基地是我校與燕山石化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共同建立的。在基地的規劃與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燕山石化公司的設備、人力、場地、師資條件,并融入學校在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了實訓基地的技術水平。該實訓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實訓基地位于燕山石化教育培訓中心,包括基本安全技能實訓室、現場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實訓室、提高型安全實訓室三部分。基本安全技能實訓室包括個人防護基本技能實訓室、搶險救護基本技能實訓室、安全監測技能實訓室、公用工程現場模擬實訓室、危險品標識實訓室五部分。現場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實訓室包括電氣安全實訓室、危險化學品物性測試實訓室、現場直接作業環節安全管理技能實訓室、應急救援能力實訓室、事故模式預測實訓室。提高型安全實訓室包括人機工程安全實訓室、設備危險性預測實訓室、綜合現場管理實訓室。
四、結束語
實踐教學是培養工科專業大學生的重要教學環節,伴隨我國高等教育對工程教育的重視,近年來各高校紛紛強化工科專業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工程實踐教育的實施需要依托有良好的實驗室和實踐基地,更要有可行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專業創建了良好的專業實驗教學條件與穩定的大型國企實習基地,并擁有中試研究基地、設備拆裝實驗室、煉油化工與自動化仿真實踐教學基地等特色校內實踐基地,以及石油化工安全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專業教師多年來致力于工程實踐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具有石油特色的工程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如項目導向的研究式專業綜合實驗教學模式、“校內―校外―校內”三段式實習模式。良好的工程實踐硬件設施與可行的實踐模式相結合,必將培養出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李瑞麗, 徐春明. 石油加工工程綜合實驗的教學與實踐 [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7, 24,(4): 108-109.
[2] 孟祥海, 孫學文, 周亞松. 提高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生產實習質量的措施 [J].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S2): 124-126.
[3] 劉淑芬. 以教育規劃綱要為指導全面提升工科高校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J]. 大學教育, 2012, 1(8): 27-28.
[關鍵詞]企業學習;應用型人才;過程裝備;實踐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033-02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現在本科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務。[1] [2]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要體現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培養學生通識、專業能力與素養為重點,重構教學內容體系,提升實踐教學的地位,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3]實踐教學的實習實訓是鍛煉其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中企業學習環節是學生認知工程、學習工程應用、培養工程素質和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4]通過參加企業學習,學生可以在工程實踐中提高實踐能力,積累實踐經驗,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適應社會的初步能力。
一、企業學習模式的構建
(一)企業學習的基本要求
學生在企業的學習實踐是彌補自身工程經歷缺陷的好機會,也是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工程實踐的難得的過程。因此,對學生提出如下要求:
1.深入了解現代企業特點、企業管理及企業文化。
2.熟悉行業發展對工藝優化及裝備功能、結構改進要求,掌握石油化工過程裝備及其零部件設計、制造、維護等環節的操作規范。
3.熟悉典型石化裝置及單元設備的操作流程、維護、檢修方法及規范。
4.熟悉石油化工各單元設備性能參數控制原則、方法及實際操作,在參與項目中培養社會化責任感、環境保護意識、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質量管理理念。
(二)企業學習方案的制訂
校企雙方均設有企業學習聯系人。企業學習方案中的各環節均由專業和企業共同研究制訂。
(三)企業學習環節
企業學習共計40周,包含認識實習、操作實習、項目實習、崗位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以企業導師指導為主,學校導師為輔。
1.認識實習
設置在大二第一學期,共1周,安排到石化公司和裝備制造公司進行。要求學生認知專業和行業,了解企業文化、管理體系,企業生產與社會需求的關系,了解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工藝流程。考核方式為實習報告。
2.操作實習
設置在大三第一學期,共4周,安排到石化企業的培訓中心進行典型石化裝置的仿真操作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裝置在生產、維護、改造等過程中的開停機、切換、性能參數調節、簡單故障處理等專業技能,培養裝備操作、協作意識與組織管理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考核方式為上機考試。
3.項目實習
設置在大三第二學期,共4周,安排在石化公司、裝備制造公司及設計院等進行。要求掌握石化設備技術改造流程、相應的設計與制造規范及標準,掌握石化設備的設計方案、可行性報告、說明書、圖紙等的編撰原則及繪制規范。考核方式為答辯。
4.崗位實習
設置在大四第一學期,共13周。安排在石化公司、裝備制造公司進行。頂崗學習石化設備的設計、制造及檢驗,石化裝置的管理、維護及檢修。要求熟悉典型石化設備設計制造的全過程,參與石化裝置的現場管理與維護,熟悉裝備檢維修的各項規程,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樹立全面工程理念。考核方式為小組匯報和實習報告。
5.畢業設計
設置在大四第二學期,共18周,以企業導師為主,學校導師為輔,在石化公司及設計院完成典型石化設備的設計工作。畢業設計題目一人一題,由專業、企業、學生三者共同參與擬定,由企業負責人與專業負責共同審定。考核方式為答辯。
二、企業學習模式的實踐
(一)認識實習
認識實習1周,安排的地點有三個,分別是校內的實訓基地、大型石化公司、大型石化裝備制造企業。
在校內實訓基地,學生主要參觀乙烯裂解裝置模型和機泵拆裝實訓基地。通過參觀裂解裝置模型,學生了解了典型石化裝置及工藝流程,認識了典型石化設備形貌,熟悉了石化設備的位號標注。在機泵拆裝中心,學生真正見到了典型化工用泵和壓縮機,了解了其結構原理、結構及操作規程。在石化公司,通過企業技術人員的講解,學生了解了現代企業、企業管理及文化,熟悉了企業生產過程及產品的包裝運輸。在石化裝備制造企業,學生參觀了典型石化設備的加工制造及檢驗過程,了解了石化設備的結構、零部件形貌,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操作實習
操作實習4周,安排在石化公司的職工培訓中心和石化公司車間,各兩周。在培訓中心,邀請企業的資深培訓專家給學生講解某一具體裝置的開車、停車及故障處理等仿真操作過程,學生通過練習后,參加上機考試。然后,學生進入該裝置對應的車間進行現場實習,學習現場操作的基本知識。
(三)項目實習
項目實習4周,安排在石化設計院進行。由專業教師團隊提出要求,企業提供設計題目并指派具有工程師職稱以上的指導教師。企業負責對學生進行準員工式的培訓。在企業指導教師和學校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學生完成簡單單元設備設計或工藝配管設計。實習過程中,學生熟悉了設計標準規范和設計過程、工程圖紙的繪制、工程設計文件的撰寫等,具有初步的工程素養和能力。
(四)崗位實習
崗位實習13周,安排在石化裝備制造企業8周,石化公司5周。在石化裝備制造企業,學生在企業指導教師帶領下,學習了石化設備的設計、制造、組裝及檢驗整個過程。實習過程中,根據實習的進度,安排了石化設備設計、換熱器制造工藝、反應器制造工藝及壓力容器檢驗等四次講座,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在石化公司,在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生參與裝置中設備的日常管理、巡檢、檢修與維護等工作,熟悉了石化裝置的管理規范。
(五)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18周,安排在石化設計院。由學院提出要求,企業提供設計題目并指派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指導教師。企業負責對學生進行工程設計的培訓。在企業導師為主學校導師為輔的指導模式下,學生真題真做,完成了復雜的單體石化設備的工程設計過程,掌握了相關工程設計標準、規范的內容及使用,練習繪制符合工程要求的成套圖紙,撰寫規范的設計說明書。這樣使學生進一步提高了工程素養和能力。
三、企業學習實踐的效果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企業學習模式從2011級學生開始實施,現在已經進行了一個循環。盡管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如學習內容難于細化和落實,有些企業熱情不高等問題,但在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還是較好地完成了一屆學生的企業學習。通過一系列的企業學習環節,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得到了系統的工程訓練,對石化裝置和生產流程有了深刻認識和理解,熟悉了設備的設計、制造、組裝、檢驗全過程以及裝置、設備的管理、維護和檢修,受到從立項、撰寫可行性報告、開題、設計到繪圖的典型設備設計的系統訓練。從企業學習各個環節的考核結果看,企業學習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 注 釋 ]
[1] 劉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2011(2):57-60.
[2] 管天球.地方高校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08(15):69-70.
“十一五”期間,中央作出了“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的重大戰略部署,明確新疆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特別明確進一步加大對兵團的投入,支持兵團參與新疆油、氣、煤炭等優勢資源的開發,發揮兵團維穩戍邊作用,為加快兵團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動力保障。利用新疆豐富的煤炭、鹽和石灰石等資源,在石河子等地建設80至120萬噸聚氯乙烯及系列產品基地,在大黃山等地建設120萬噸煤焦化生產基地。依托新疆石油化工基地,創造條件參與上游、積極發展中游、大力開發下游石化產品。利用南疆天然氣資源,建設以甲醇及下游產品為重點的天然氣化工基地。發展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大對銅鎳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初步形成采、選、冶配套的生產體系。提高鉀鹽、膨潤土和石棉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形成系列產品加工能力。為了跟進本地區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大力培養具有地方特色的化工專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石河子大學化學工程專業是2005年經自治區教育廳批準開設的新專業,該專業依托地區產業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等迅猛發展優勢,對具有地區特色的化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構建了符合地方工科院校實際的、具有地域化工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基本形成了“地區優勢產業+化工”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化學工程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根本性指導文件,是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基礎,是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反映了學校人才培養的思想方針和教育理念,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石河子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是依托化工原理、傳質與分離工程和化學反應工程等重點學科設立的工程類專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第一課堂作為培養學生的主渠道,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習方法,保證培養的基本規格;第二課堂教學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二者相互作用,構成培養體系。方案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體現國家教育方針,實現工科專業培養目標;
第二,遵循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規律,體現學院重點專業的辦學特色;
第三,拓寬專業口徑,加強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
第四,堅持化學工程科學教育與工程實踐訓練并重,突出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五,培養能把握化工技術發展方向和前沿目標,具有地域特色的化學工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凸顯化工和生物基礎融合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構建學生知識結構的中心環節,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體現化工學科內在規律和學校學科特色,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極為重要。我校化學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性教學、全校任選課等六大模塊。課程體系凸顯出化工與生物基礎課程的融合。
第一,公共基礎課重視人文、法律基礎和外語、計算機綜合素質培養,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公共基礎課包括數學、物理、外語、計算機、法律等。其中計算機、外語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公共基礎課共3分,816學時。
第二,學科基礎課以基礎化學為平臺,凸顯化工和生物基礎,實現化工理論與地方特色化工生產的有機結合。學科基礎課包括數理基礎板塊、工程技術基礎板塊、化工基礎板塊。數理基礎板塊包括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工程力學;工程技術基礎板塊包括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基礎等;化工基礎板塊包括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化工過程模擬等;地方特色的化工板塊包括石油加工工藝學、天然氣加工工藝技術、煤化工、酶工程、生物反應工程等基礎學科。學科基礎課共38.5學分,846學時。
第三,專業必修課把握地區特色化工行業科學的發展方向與前沿,強化學生化工工程專業的背景與特色。專業必修課包括微生物工程、催化作用原理、綠色化學、分子生物學,化工分離過程等。專業必修課共38學分,720學時。
第四,專業選修課以地區優勢化工產業為依托,形成化學工程與工藝和生物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專業選修課包括環境生物技術、高分子化工、聚氯乙烯工藝學、精細化工工藝學、材料化學導論、現代生物技術、環境工程等。專業方向選修課共41.5學分,756學時。
第五,實踐性教學強化學生化工學科實驗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性教學共35學分,計劃35周完成。
第六,全院任選課要求學生至少選修4個學分72個學時的化學工程專業以外的其他學科課程,以培養綜合素質。
完善化工雙基礎的實踐教學和以實習基地為平臺的實踐環節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現代素質教育要求高等教育通過各種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化學工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學,實踐環節教學體系由實驗課程、實習課程、畢業論文(設計)組成。
1.實驗課程教學體系
實驗課程立足兩個方面,即強化化工基礎和專業實驗學生綜合動手能力培養。在化工基礎實驗方面,以基礎化學為平臺,強化基礎化學實驗課程建設,同時,開設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加強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具有明顯化工知識優勢。在化工專業實驗方面,增加設計型、綜合型及自主實驗型教學內容,以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實驗思路、實驗技術、實驗設計、數據處理、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的全面訓練。
2.實習課程教學體系
實習課程包括化工過程狀態仿真模擬實習、CAD上機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由于受條件和經費限制,校內實驗室不可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實習要求,因此必須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核心,穩定和擴展校外實踐基地,全面提升實習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現在專業院系已經和新疆天業集團公司、新疆化肥廠、獨山子煉油廠等疆內8家化工企業簽訂了定期實習合約,能夠滿足學生實踐教學的需要。
3.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體系
畢業論文(設計)是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大學期間學習知識的總結和應用,因此組織好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對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有重要意義。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校內進行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基礎上,開展校企共同培養畢業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由校企根據企業生產科研實際選題,進行共同指導。
關鍵詞:以能力為目標;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2-0122-02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對外交流的日益加強,外語能力已成為高職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在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要把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作為高職英語教學的中心任務,并緊緊圍繞學生的崗位就業需求,培養學生就業所需的符合崗位需求的職業英語能力。
然而,現有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仍較普遍延續著“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課文逐字逐句譯,中文“滿堂灌”,完全是傳統的單向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手法方面,基本上繼續使用黑板、課本、粉筆、筆記等老方式,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沒有充分使用,即便使用多媒體教學也只是停留在將黑板搬到電腦屏幕的水平,這不利于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提高。因此,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一定要結合職業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英語語言的基本特征和各行業的具體要求,合理選擇高職高專英語教材,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努力克服高職高專英語傳統教學的不足,進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內容、方式和手段的新改革。
以職業英語能力為
目標的課堂教學設計
英國教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這句話用在教學上再恰當不過了。在分析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依據學生未來的職業特點,設計一種以英語能力為目標的新的教學模式,它主要以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為中心,建立新的課堂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面試、求職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用英語完成本職工作的能力等多種基本職業能力。同時,課堂教學不再是講解式、填鴨式,而是通過情景創立、任務式、案例演練、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創建以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技能發展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課堂,引導學生動腦、動筆、動口地親身體驗。課堂教學實際活動以模擬學生的職業生活體驗為前提,從學生親身體驗出發,在“做中學”。整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忘卻課本,回到現實生活中,每一個步驟的設計都是開放式的,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在這些設計中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在互動中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不斷地學習。隨著教學設計的展開,它可以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可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思維想象空間。
教學案例
本案例教學內容是新編實用英語第二冊第八單元應用寫作部分——英文簡歷(Applied Writing——Resume)。案例主要圍繞如何撰寫英文簡歷這個話題展開。這一題材學生很感興趣,但他們對如何撰寫簡歷,對求職該做些什么準備工作缺乏了解。許多即將畢業的學生對英文簡歷的書寫感到茫然。他們通常生搬硬套別人的簡歷,或是將中文簡歷生硬翻譯,錯誤百出,以至于讓用人單位對其英語水平產生懷疑,進而影響他們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此案例對學生有很好的現實指導意義,能激起他們對將來所從事職業的向往,促使他們為走出學校踏上新的人生征程作好準備。
(一)能力訓練目標
能力目標:第一,能夠結合自身技能、經驗、教育背景撰寫完整的英文簡歷。第二,能夠發現并解決簡歷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知識目標:第一,掌握英文簡歷制作基本規范。第二,掌握英文簡歷基本構成要素。第三,掌握英文簡歷常用詞匯。
(二)能力訓練任務
第一,通過比較兩篇英文簡歷的正反實例材料,讓學生探討出英文簡歷制作基本規范。第二,通過填制表格,讓學生歸納總結出英文簡歷的基本構成要素。第三,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對相關英文簡歷詞匯歸類并進行聯想記憶。第四,提供相關資料,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寫出英文求職簡歷。
(三)能力訓練設計過程
本案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教學活動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充當指導者角色。
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些供需見面會的圖片,以及一張煉油廠招聘操作員崗位的招聘廣告,通過提問引出本次課的任務。
1.What does this picture show us?
2.What should we bring with us if we go to a job fair?
3.Can you write your own resume in English? Can you put everything about yourself — your life story — on a single sheet of paper?
通過展示生動的求職圖片,創造真實情境,使學生產生期待和向往心理,并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協作與會話交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構建,為整節課作好鋪墊。
第二階段:任務準備(見圖2)
在本階段中,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圍繞與任務活動相關的內容進行討論、交流,為任務實施做好相關準備。
在本環節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抓住典型實例,給出兩篇英文簡歷的正反實例材料,提出任務,讓學生在對比、思考、分析、討論中概括出制作英文簡歷應遵循的基本規范。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督促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用英語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各小組派代表在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講解,用英語闡述各自觀點。本環節提升了學生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以及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Step 2 Finding out Necessary Elements in a Resume(5 minutes)
以任務驅動為導向,教師向學生發放一張含有英文簡歷基本要素的可選項表格,提出任務,讓學生結合自身特點選擇英文簡歷中應包含的內容,讓學生在填表過程中歸納總結英文簡歷的基本構成要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讓學生思考如何注重英文簡歷內容,做好職業規劃,展示自身綜合素質。
Step 3 Action Words learning(10 minutes)
通過小組合作對相關英文簡歷詞匯歸類并進行聯想記憶,每組成員分配不同任務收集英語簡歷中同類詞匯,讓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同時,針對學生所學為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化工專業詞匯滲透,增加與未來職業崗位相聯系的實用性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體現“工學結合”的內涵,以培養學生用英語完成本職工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
在本節的實踐環節中,以崗位所需英語為目標,創設崗位情境,把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其圍繞工作的需要合理地設計。針對所教學生為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設計一個招聘化學分析員的招聘廣告,讓學生根據此廣告寫出英文求職簡歷,以提高學生未來職業中所需的英語應用能力,并通過交流,體驗、感悟寫簡歷的過程,提高實踐能力。
本教學環節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評價。各小組在組長組織下評價本組學生自制的英文簡歷,并在其中選出優秀作品。教師對優秀作品進行點評。
結語
構建“以英語能力發展為中心”模式下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設計,是以英語語言基本知識與行業基本職業技能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最新研究理論為指導,集多種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設計。通過具體案例——英文簡歷的撰寫過程來認識這個教學設計,同時,在任務中不斷拓展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各種情景交流活動,促使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在體驗中不斷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環境,創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提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內涵和質量,對全面培養學生聽、讀、說、寫、譯的能力起到作用,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能有效地使用英語交流,從而提高自身英語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職業崗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楊彥如,王文博,韓志偉.高職教學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3]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教材編寫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沈陽工業大學遼陽校區,遼寧遼陽111003)
[摘要]本文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改變傳統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模式,結合現階段我國工程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整合課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出發點,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培養,針對自動化專業探索了創新實踐教學新體系。
[
關鍵詞 ]卓越工程師計劃;自動化專業;教學體系;構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091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列入中國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一個重要計劃,近年來,產業界對卓越工程師的需求呼聲漸高。無論是實現安全生產、提高產品質量、推進節能減排,還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都需要國家培育出數量足夠、能夠面向生產一線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工程教育,而我國工程人才質量的國際排名仍比較靠后,其本質是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導致企業大量需要的技術型、實用型人才嚴重缺乏,造成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是高等工程教育缺少產業界的參與,也與未建立全國統一的、能與國際接軌的注冊工程師制度有關,導致我國工程一線領軍人才十分稀缺,已成為制約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關鍵因素。
我校自動化專業已有30余年的辦學經驗,該專業辦學中充分發揮毗鄰中國石油遼陽石油化纖公司并與其聯合辦學的優勢,突出化工自動化的專業特色,致力于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業實踐和應用能力強的工程應用型人才”。針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本專業依據面向石油化工行業的特點,在總結前期辦學的基礎上,創立了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構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工程實踐培養體系與運行機制,發揮企業具備真實工程環境和先進的工程實踐條件的優勢,充分利用企業工程經歷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與企業共同制訂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通過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因此,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的構建非常必要和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能夠使自動化專業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和合理的生存空間,提高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就業能力。
1合理定位
培養人才的合理定位是專業建設及其持續發展的基礎,我校自動化專業以服務遼寧經濟建設和石油石化為主,面向全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理論扎實,專業實踐和應用能力強的工程應用型人才,主要服務于生產第一線,以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為主,在現場從事自動化系統的調試、運行、安裝、維護、技術改造等工作。經過大學四年的培養,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成為卓越工程師的優秀后備人才。在所制定的“3+1”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原課程體系進行了整合和優化,突出學科基礎課的作用,對專業課程和專業實驗內容進行整合,突出專業特色,3年內完成相關理論課程的學習,第4年根據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到相關的企業去,選擇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環節的內容,由校內和企業的指導老師共同完成選題、開題、實驗(設計)等工作。
2科學合理設置整合課程
自動化專業的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本著面向基層的、適應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突出化工自動化方向專業特色;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同類專業設置平臺課。在整合教學內容過程中,力爭保證專業骨干課程的系統與完整,基礎課與專業課有良好的搭接平臺,專業課之間內容良好銜接。對自動化專業的每一門必修課課程設置的依據、教學環節的設置、教學方式要求等進行充分的討論,確定各部分組成與要求、各理論課平臺結構與組成、理論課與實踐環節如何銜接,如何實施教學等。在課程數量上、內容增減、學時安排、課程之間的前后銜接、講授順序上都做了相應比較合理的調整。對一些基礎課講授內容和學時進行調整,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對于專業課,力爭使學生學精學透,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體現精化專業、強化專業實踐和應用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原則。
3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探索創新實踐教學形式,適應人才培養需求
自動化專業實踐環節教學內容包括校內實踐環節和校外企業實踐,校內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國防教育與軍事訓練,金工實習,各專業課實驗,單片機應用技術實訓、過程控制仿真實訓、PLC及變頻實訓、電氣控制技術實訓等;校外企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認識實習,企業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
在校內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方面,以實驗、設計實踐、工程實踐、課外科技活動四大模塊建立了校內實踐教學體系。按照新的培養模式與教學內容體系,在保留了必要的基本實驗的條件下,精簡內容單一的驗證性實驗,設立了部分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項目,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實驗者、參與者。在創新實踐教學中重視學生科技制作實踐的能力,開展了學生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以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校外企業實踐教學中,認識實習采用請企業指導教師來學校講課及帶學生進廠的形式進行工程實踐指導。企業指導教師將企業熟悉的生產工藝及流程、自動化裝備水平、控制技術等內容向學生進行專項介紹。企業專業實習主要以聯合企業結合產學研創新實踐體系推行學生在企業培訓基地與生產基地現場交替實習方式和到車間定師傅、定崗位的專業生產實習模式。利用石化公司機電儀石化實踐基地的DCS系統,對實際裝置控制系統進行DCS組態、組態后參與實際裝置的設備安裝、運行維護和故障處理;采用實踐認知、技術實訓、生產實踐、工程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漸進的方式,強化訓練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術技能,并在實習過程中,使學生真正參與了企業生產運行與管理,工程項目的構思、設計、執行、運作等,獲得了卓越工程師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畢業設計采用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指導的方式,解決企業科技和管理方面的重要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在此階段學生作為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參與企業的科技開發或技術難題攻關,要求畢業設計在結論和展望中應提出改進自動控制系統的新思路或新方案,使學生提早進入工程環境,為培養適合企業實際工程應用能力的工程師人才奠定基礎。
4結論
教學體系合理構建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基于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自動化專業教學體系構建是在培養人才目標合理定位的基礎上,對教學體系的安排細化到具體的安排,主要反映到開設的科目、配備的學時,基礎課、專業課、必修課、選修課以及實驗課、實訓課的劃分和安排。對于自動化專業而言,本身具有非常強的應用性,課程內容與專業技能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當前工程產業上許多新興技術諸如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現場總線控制、機器人等被廣泛應用在自動控制領域,由于它的投資較大,系統復雜,這就導致各高校在這方面的教學,往往落后于生產實際。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卓越工程師,所構建的新教學體系目標遵循以下原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自動化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控制科學、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應用與網絡技術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并需要受到良好的工程實踐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開發軟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從而“以培養專業技術能力為主線,貫徹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和共同提高”的教學建設原則,實現整體優化,保證培養目標和培養層次,建立符合自動化專業的教學體系。
在教學體系構建實施過程中,設定各類課程所占的比重是重要的環節,在總的學時不變的情況下,各類課程比重的設定是一個矛盾的問題,為了深化該類課程教學效果勢必希望增加所占比重,同時必然會影響整個課程體系的全局發展。為實現卓越計劃的培養效果,改變傳統一成不變的課程安排模式,采取動態的安排方案加以實現。課程安排方案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基礎課程奠定基本知識,通過選修課程激發學生興趣,最后通過專業課程加以深化。為了遵循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目標,課程的安排體現了系統性、實用性和前瞻性。第一學年是打下基本知識基礎和培養基本技能的時期;第二學年提前安插專業選修課是為了讓學生能具體明白自己的專業是做什么的,具體的方向有哪些,從而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興趣;第三學年的主要方向則是專業技能的培養,側重點在實際的操作,并在此過程中挖掘出優秀的學生加以重點培養,讓他們參入具體的項目中來;第四學年,教學的重點不應該僅僅放在畢業設計上,學生在上學期基本上完成了所必須修完的學分,時間反而相對比較充裕。利用這段時間可以結合學生就業的興趣方向,將前期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加以深入細致的研究,為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更進一步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2]黎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關鍵問題研究[J].同濟教育研究,2011(3).
[3]佟維妍,楊松,魏寶武,等.多重維度構建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市場,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