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1 15:41: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保產業調研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通過資料收集、訪談、調查問卷等多種方法,對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發展及環保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環保人才需求學歷以本科和大專為主,具備一定工作經驗者優先,環境工程技術方向的人才需求量較大。結合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的實際情況,建議在環保專業學生培養方面應依托企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學生的實習實訓。
關鍵詞:
環保產業;人才需求;秦皇島市
環保產業是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環境產品和服務活動、為防治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1]。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環保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產業規模顯著擴大,現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在此背景下,環保人才的需求應該更為迫切,但環保類專業的學生實際就業情況不容樂觀,被網絡評為就業最差的十大專業之一[3-4]。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一所以培養環境保護專業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譽為中國環保系統的“最高學府”和培養環保人才的“黃埔軍校”。學生的就業情況關系到學院未來的發展,因此,新形勢下了解與環保產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對環保人才的需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其對于制定環保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通過對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對環保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行調研,了解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發展對環保人才未來的需求狀況,弄清目前環境類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與部分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的訪談結果,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為學院制定環保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提供建議。
1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發展及環保人才現狀
1.1環保產業發展狀況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從1990年開始迅速發展,在秦皇島市環境保護事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5]。目前,秦皇島市環保產業類型已涵蓋環保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服務、潔凈產品生產四大類,主要以環保產品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為主。其中,環保產品是指用于防治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設備、藥劑和材料、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包括大氣污染治理設備、水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設備、環境監測分析儀器儀表、環保藥劑和材料等,秦皇島市環保產品生產目前主要集中在前兩方面;資源綜合利用是指對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的加工處理,利用廢棄物生產各種產品;環境保護服務是指與環境相關的服務貿易活動,主要包括環境技術與產品研發、環境工程設計與施工、環境監測、環境咨詢、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廢舊資源回收處置、環境貿易與金融服務等,秦皇島市的環境服務業剛剛起步,但發展迅速;潔凈產品是指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包括新產品的生產、消費及使用后的回收與再利用)對環境友好的產品。1997—2011年全市環保產業產值增長情況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秦皇島市的環保產業在1997—2011年發展迅速。產業產值從1997年的3.30億元增長至1999年的3.73億元,產值增長速度為6.28%;從1999年的3.73億元增長至2004年的7.20億元,產值增長速度為14.07%;從2004年的7.20億元增長至2011年的14.24億元,產值增長速度為10.23%,由于2011年的產值是部分產值,所以此期間的產值增長速度較慢。2004年,秦皇島市GDP為443.56億元,其環保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為1.62%。同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占全國GDP的比重為2.80%。說明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環保產業的發展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1.2環保人才現狀2010年,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從業人員7105人,其中,獲得高級技術職稱、中級技術職稱從業人員數量分別為242人、465人。具體從業人員職稱所占比例情況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從業人員中獲得高級技術職稱、中級技術職稱的比例分別為3.41%、6.54%。2011年我國環保產業從業人員中獲得高級技術職稱、中級技術職稱的比例分別為2.10%、5.10%[6]。說明秦皇島市環保產業技術優勢明顯,環保人才技術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環保產業獲得認可的技術及相關職稱評定人員數量依然較低,總體人才結構層次偏低。
2秦皇島市環保人才需求分析
2.1從業單位性質分析對2013年秦皇島市環保產業進行調研,共有35家企事業單位參與,其中,事業單位3個、國有企業1個、集體企業1個、中外合資企業2個、私營企業28個。具體從業單位所占比例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從業單位中大多為私營企業,占從業單位總數的80.0%,且以中小型環保企業居多。這與河北省的基本情況類似。河北省環保產業中企業單位占93%~95%,事業單位占5%~7%,企業中國有企業占的比例不到10%[7]。郝英君[8]通過調查發現,高職環保專業畢業生就業更青睞國營企業,占畢業生總數的50%以上;其次考慮的是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占畢業生總數的30%以上;最后才是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合資企業等。但由表1可知,國營企業僅占從業單位的2.86%,事業單位僅占從業單位的8.57%,這與畢業生的就業意向存在矛盾,也是環保人才的需求迫切但環保類專業的學生實際就業情況不容樂觀的原因之一。這需要各高校及時掌握就業信息和人才需求狀況,加強就業指導,引導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
2.2人才數量需求預測2004年,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從業單位數量從1997年的21個發展到55個,從業人員為5812人[9-10]。到2010年從業單位數量為61個,從業人員為7105人。具體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從業人員從2004年的5812人增長到2010年的7105人,平均年增長速度為3.40%。同期全國環保產業從業人數年均增長速度為10.4%[6],可見目前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仍然不足,環保產業規模有待進一步發展壯大。
2.3人才類型需求預測2015年6~7月份各大招聘網站中,秦皇島市對環保人才的招聘信息共有222個職位,其對環保人才的學歷層次需求、工作經驗需求和職位方向需求狀況如圖3所示。學歷層次需求方面,222個職位中對環保人才的學歷需求以本科、大專學歷為主,分別為83個、79個,占全部職位的37.4%、35.6%;碩士學歷需求僅為2個,占全部職位的比例不足1.0%;不限學歷的職位有58個,占全部職位的26.1%,多為環保銷售類職位。這說明秦皇島市環保產業對環保人才的學歷需求以本科、高職為主,本科略占優勢,所以環保專業高職學生通過“專升本”、“專接本”等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工作經驗需求方面,222個職位中明確表示接收應屆畢業生的有26個,占全部職位的11.7%;需要1年以下工作經驗的職位有26個,占全部職位的11.7%;需要1~3年以下工作經驗的職位有52個,占全部職位的23.4%;需要3~5年工作經驗的職位有49個,占全部職位的22.1%;需要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職位有22個,占全部職位的9.90%;不限學歷的職位有47個,占全部職位的21.2%。這說明秦皇島市需求環保人才的職位大多需要工作經驗,有149個,占全部職位的67.1%。這就要求高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應該加強實習實訓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職位方向需求方面,環保人才招聘較多的職位方向有環境工程技術、環境監測、環保銷售、環境影響評價等。其中,環境工程技術人才指的是掌握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等污染控制技術,具備環境工程基本設計、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操作、環保項目施工與管理及一定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人才。222個職位中需要環境工程技術方向的職位最多,有76個,占全部職位的34.2%;其次是環保銷售和環境監測,分別為37個、35個,占全部職位的16.7%、15.8%;環境影響評價等方向需求較少。這是因為在環保產業的環保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服務、潔凈產品生產四大領域中,秦皇島市的環保產業主要以環保產品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為主。我國環保產業從業人員年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為環境保護服務,年均增長速度為17.3%,遠高于同期全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6%的年增長速度[6]。近幾年秦皇島市環境保護服務發展較快,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的發展,將會帶給環保專業學生更多的職業方向選擇。
3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環保專業學生培養的建議
3.1依托企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需求環保人才的單位包括:各級政府環保部門、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等。目前,需求高職畢業生最多的是私營企業,大部分高職畢業生是在環境治理、監測、管理或技術服務的第一線工作[11]。通過以上調查分析可知,當前秦皇島市環保產業中私營企業居多,而且多為中小型企業。所以,依托企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更能適應社會與市場需要。在課程設置上,學院環保專業學生的培養應當時時關注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的發展及其人才需求狀況,根據工作崗位的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在課程考核上,學院環保專業學生的課程考核應與本市企業要求的相應職業技能標準相融合。在教學方法上,需要學院環保專業的專職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密切關注本市企業技術動態,靈活運用包括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把最新的知識、最實用的技術傳授給學生,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學院還應該依托本市企業,通過外培內引等多種途徑建立一支具備“雙師”能力的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3.2校企合作,加強實習實訓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今后對環保人才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高,特別是一線的環保技術人才。通過與秦皇島市環保企業負責人的訪談得知: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希望畢業生不但要掌握環保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具備實際操作能力,能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但目前畢業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環保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實習實訓,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是學生實踐職業技能的重要場所,通過校內實訓基地能夠再現生產過程或工作崗位的需求,滿足學生技能訓練的要求。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可以利用現場的生產設備和員工培訓條件,增強學生學習的直觀性,縮短書本知識與具體生產的差距,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11-04-05).
[2]叢麗娜.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4(4):67-69.
[3]耿世剛.我國環保行業職業教育發展狀況及展望[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1(1):1-3,22.
[4]顧玲,崔迎,婁紹霞.高職環保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7):5727-5729,5732.
[5]勞期團.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11(1):56-57.
[6]吳舜澤,逯元堂,趙云皓,等.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綜合分析報告[J].中國環保產業,2014(8):4-17.
[7]劉建秋,蘭國謙,郭利鍵,等.河北省環保產業發展調查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2):131-133.
[8]郝英君.高職院校環境專業就業情況調查———以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2014屆畢業生為例[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4(6):84-88.
[9]張敬宇.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發展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1999(2):43-44.
[10]劉鐵樹.秦皇島市環保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河北環境保護,2006(1):38-40.
依據國際經濟與合作開發組織( OECD) 的定義,環保產業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與減排,為污染清理及廢物處理等方式提供設備與服務的企業,也包括廣義的能夠在測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環境破壞方面提供有關產品與服務的企業和能使污染及原材料消耗最小化的潔凈技術與產品。如今,環保產業已被大多數發達國家列入高科技產業加以扶持,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我國對環保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環保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投資市場的資金需求與日俱增,然而目前我國環保產業投融資體系仍然以政府直接投資為主,資金來源狹窄,民間和外國資本少有介入,資金供需矛盾尖銳。巨大的資金缺口已經成為制約環保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完善投融資機制,創新投融資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是保證我國未來環保投融資需求的當務之急。為適應環保產業在新形勢下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對環保產業傳統的投融資方式重新進行審視,建立起新的投融資機制,風險資本作為一種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創業扶持型資本,不僅符合環保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能有效滿足環保市場的資金需求,吸引風險投資進入到環保產業領域,是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2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現狀
2.1中國環保產業投資現狀
2.1.1環保投資總量狀況
通過研究2005~2011年的全國環保產業投資總額狀況,可以看出在這7年中,環保產業資金的投入總額逐年遞增,占GDP的比重也在波動中上升,至2011年已經達到7114.0億元,是2005年的2.98倍;占GDP的比重也從2005年的1.31%上升到2011年的1.5%,上升了0.15%,如圖1所示。
圖1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增長變化
從圖1可以看出,全國環保投資總額經歷了一個由平緩到陡峭的上升過程。其中,2005~2006年投資總額上升緩慢,2006年投資總額較上年沒有多大變化,經歷了1年的停滯之后,從2007年開始,全國加大了環保投入力度,投資總額迅速上升,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2008~2009年環保投資總額上升緩慢,但經濟稍微好轉后,2011年環保投資總額達到最高值7114億元,占GDP比重的1.5%。
2.1.2環保產業投資結構分析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共由3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和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全國近幾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大幅增加,其中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推進,加大了城市環?;A設施的建設投資力度,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使得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產業水平明顯提升(表1)。
在環保投入的3個組成部分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最多,大約占環??偼度氲?0%,且增長速度也很快,從2005年的1289.7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4557.2億元。其它兩部分則在2005~2008年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下穩步上升,但2009~2011年則呈下降趨勢。
2.2中國環保產業融資現狀
現行的環保資金投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條:①新建項目“三同時”環保固定資產投資,簡稱項目基本建設環保投資;②更新改造資金投資;③城市建設和維護費投資,也叫城市建設環保投資;④排污費投資;⑤對治理污染、綜合利用實行獎勵政策;⑥國家和地方財政的環保投資。近年來開通的其它環保資金渠道還有:銀行貸款和國外資金(包括國外貸款和各種捐贈),這也是我國環保融資的重要來源。
2.2.1政府環境保護融資
政府投入環保行業的資金是我國環境保護投資的主要來源,主要有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預算內更新改造資金、城市建設維護稅和超標污染費等。從政府融資角度來看,這些資金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投入、國債發行、環境保護基金、排污費的征收、使用者收費以及環境基礎設施產權交易等。
2.2.2企業環境保護融資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投資資金還有一小部分來自企業。我國企業環境保護融資主要包括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排污費補助資金、企業債券和股票市場融資等渠道。
2.2.3其它機構在環境保護融資方面的作用
其它機構,特別是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在環境保護融資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資金導向和商業融資方面。但受環保企業高風險性的影響,銀行為其提供的資金是極其有限的。
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環保產業仍以政府投資為主,對政策依賴性較強,這一方面與環保產業外部性的特征有關;另一方面源于環保產業的市場化機制不夠完善,政府雖然鼓勵建立多元化的環保投融資主體但并未獲得明顯成效,民間和外國資本引入不足。在拓寬環保投融資渠道、加大環保投融資力度等方面,環保產業有很大的拓展余地。
3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資金供需矛盾分析
3.1中國環保產業投資需求
(1)國外研究表明,當一個國家的環保投資占其同期GDP的1%~2%時,才能大體上控制環境污染的發展;而要使環境質量發生明顯的好轉,則花費在環保上的投資需占其同期GDP的3%~5%。從目前世界各國的現狀來看,大多數國家用于環保的投資是占其GDP的0.5%~3%,其中發達國家為2%~3%,發展中國家為0.5%~1.2%。近年來,我國環保投入雖然逐年增加,但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達51.93萬億元,而“十二五”時期,中國生態環保投入總值達3.4萬億元,平均每年為6800億元。按照這一比例估算,目前我國污染治理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約為1.3%,剛剛達到基本控制污染的范圍。要進一步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需要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引入更多資金投入。
(2)為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約束激勵,為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和政策環境。2012年國務院頒布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在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積極扶持資質良好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進行融資,并且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政府政策傾斜環保產業不只停留在法律條文規定層面,而是給予了環保企業一系列切實的優惠政策。一是在產業政策方面,繼續環保產業鼓勵發展目錄及配套政策,引導環保產業的發展方向;二是財稅政策方面,進一步完善資源綜合利用減免稅的優惠政策,如綜合利用產品減免增值稅等。三是融資方面,環保行業比傳統行業更容易獲得信貸資金,而銀行也會優先處理環保項目。在有利的大環境下,環保產業潛在的市場投資需求將得到釋放。
(3)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我國環保產業發展迅速。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環保產業產值規模復合增長率在15%~20%之間,2010年環保產值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到2012年,我國環保產業從業單位共有3.5萬多家,從業人員近300萬人。這一系列數據足以支撐我國環保產業的中長期投資利好推測。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推動環保企業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進一步融資及上市等需求將引發新一輪的“資金荒”。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預測“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為3.4萬億元。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如何得到滿足,是當前我國環保產業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3.2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資金供需矛盾
導致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問題及資金供需矛盾的根源在于環保產業資本市場化進程過于緩慢。目前,我國仍然沿襲了過去以計劃為主的環保產業運行機制,從而導致當前的環保產業投融資體制與市場經濟不適應,產生諸多弊端,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環保投資總量不足。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快速,然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也日益突出。經濟增長效益較低,資源消耗嚴重,環境質量堪憂。從時間上縱向比較,我國不斷增加環保投資額,但增長速度扔不及GDP增速,并且增幅也不穩定,時而增加的多,時而增加的少,這說明我國的環保投資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從空間上橫向比較,環保投資無論從總量上,還是從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來看,同發達國家水平相比相差甚遠,環保產業的發展滯后于經濟的發展,也落后于發達國家環保產業水平。
(2) 投融資主體單一。由于環保產業資金投入大、技術風險高,且周期較長,因此這種巨大經濟利益是以間接、長遠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所以環保產業所需資金僅僅依靠各企業自身的實力難以承受。而目前,全國的環保產業投融資體系以政府直接投資為主,資金來源狹窄,不能給企業發展以激勵和促進。并且由于長期以來,在中國環境治理的過程中,環保投資依靠政府的思想嚴重,市場難以發揮作用,并且現有的環保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中小企業,規模不大,效益不高,資金積累困難,貸款更難,引進外部資本十分有限。這樣一方面使得大量的社會閑置資金找不到投資方向而游離于環保產業之外,金融機構的資金也無法順利放貸出去,而另外一方面,我國環保產業由于存在大量資金缺口而發展緩慢。
(3)投融資渠道有限,投融資機制創新不足。從融資角度看,財政投融資仍然是目前彌補環保資金不足的主要渠道。長期以來環保投資主要是國家財政資金、銀行資金、自籌資金和利用外資資金等,在少數城市嘗試了BOT、“用戶集資”等形式,投資渠道仍然不夠廣泛。
一方面我國環保產業有巨大的發展前景,資金需求量大漲,另一方面由于環保產業的市場化機制不夠完善帶來的資金供給不足,環保產業投融資供需矛盾十分嚴重。紓緩了環保產業資金供需矛盾,急需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引入風險資本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2014年1月綠色科技第1期4風險投資介入環保產業的作用分析
風險投資是一種投融資體制,是指風險投資機構主要以權益資本的形式,把資金投向極具發展潛力的創業企業或創業項目(主要是高新技術產業),以期企業成長到相對成熟后退出,從而取得高額資本回報的一種資本運作方式。
4.1風險投資介入環保產業的作用
環保產業的特點及風險投資的特征決定了風險投資介入環保產業的必要性。環保產業的特征表現為:高風險性、高投入性、高回報性。而風險投資追逐高風險、獲取高回報并在運作中不斷分散、化解風險的特征使其與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高收益、高增長的特征不謀而合,從而成為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我國的環保產業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公益性的事業,主要靠政府投資,市場化程度很低。由于沒有形成刺激其發展的合理價格體系和缺少內在的利益驅動,產業總體發展速度緩慢。在環保產業中引入風險資金,對于加速我國環保產業市場化,促進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極其重要的。風險投資介入環保產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新的環保產業運行機制的建立,推動環保產業資本市場化。風險投資的介入打破了國內環保投資主要依靠政府主導的局面,引領民營資本進入環保產業,有利于提升環保投資市場化程度。吸引風險資本進入環保產業可以使環保產業的活動運用市場機制進行運作,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直接投資環保產品的生產或技術服務,建立起有效的投入產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機制,使企業逐步成為環保產業投資主體。而政府則主要通過提業政策和相關扶持政策為引導,不斷培養和發展環保市場,為企業創造盡可能大的市場空間。這樣,政府可以實現由“投資主體”過渡到“規范者和推動者”的角色轉變,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尤其是企業在環保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2)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環保產業效率。風險投資可以充分調動民間資本,有效解決環保產業投資需求和社會資金逐利性之間的矛盾,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風險資本利用并購引入、吸收其他企業的技術,整合企業間的技術力量,完善企業的產業鏈,短時間內極大地擴張企業的規模,實現強強聯合,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占領更多的市場,再去并購,良性循環滾動發展。通過這種資本運作方式,風險投資一方面利用充裕的資金,擴展企業的品牌,幫助環保企業實現對外并購外延式擴張,不斷擴展產業領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淘汰和關閉落后企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3)拓展融資渠道,擴大產業的發展規模。目前我國環保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幾乎所有的企業在發展中都面臨著資金不足和自身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環保企業在發展階段中面臨巨大的用于擴充本身的產能和科研的資金缺口,不僅存在巨大的資金需求,同時伴隨著高度的風險及不確定性。僅僅依靠內源融資很難滿足環保企業發展需要,風險資本一方面給具有快速發展潛力的公司帶來發展所需的資金,另一個方面利用在國內環保投資領域合作伙伴的廣泛資源,給投資的企業帶來先進和適用的環保技術。為環保企業和民間資本搭建一個廣闊的平臺,調動大量民間資本注入環保產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環保產業面臨的資金難題。有利于扶持創辦一批具有高新技術的環保企業,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4.2風險投資對環保企業推動作用的案例分析
本文選取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研究分析。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9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廢物管理和環境服務的高科技環保企業。2001年11月,上海聯創、中國風險投資、深圳高新技術投資服務公司投資東江環保1200萬元,獲24%股權,其中聯創投資800萬元,占16%股權,中國風險投資和深圳高新技術投資服務公司各投資200萬元,各占4%股權。2003年成功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于境外上市的民營環保企業,首日掛牌,較招股價就高出24% 。上市以后,東江環保以100% 到200% 的速度增長,原來10 多萬元的利潤,兩年時間已達到2000多萬元。從當初的一個盈利微薄的個體戶到高速發展的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縱觀其發展歷程,在這一系列華麗蛻變的背后,風險投資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風險投資除了資金投人,還有知識、經驗、能力和品牌等多種資源的投入,為東江環保帶來了許多無形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優化了發展戰略,并且形成了獨特的業務模式。風險投資商提出:企業要立足于國民經濟的產業鏈,服務于產業鏈,摒棄了過去一味“賺錢”的經營理念。在這一經營理念的指導下,公司形成了“廢物處理為業務主軸,通過將廢物的處理處置、資源化利用和環境工程及服務相結合,鑄造完整的環保服務業務鏈,形成工業和市政廢物綜合管理與資源循環的全能固廢處理服務平臺”的發展戰略,積極完善業務鏈和區域布局,使公司逐步成為綜合性固廢處理環保服務商。此外,投資商還提出:作為循環經濟項目,要注重自身技術,不能造成二次污染,變廢為寶以及轉化的效率尤其重要。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企業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意識開始逐漸成形,此后東江環保一直致力于推進工業廢物資源的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他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各種廢物,形成了“廢物-資源再利用-產品”獨特的業務模式和產業鏈。
(2)改善經營管理。投資方幫助下,東江不但建立了比較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而且通過各種手段整合企業的內在資源,使其原有的資質、技術、商業模式等,得以發揮更大的作用。自從東江環保引入風險投資以后,公司管理制度便開始積極與國際接軌,大批引進各類高級人才,公司治理結構也變得規范和透明。在風投機構的幫助下,公司改變了原有的家族企業管理模式,過去單一的股權結構也有了很大改善,通過股權的結合,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了人才,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3)拓展業務范圍。三家投資商分處于上海、北京、深圳,這是中國3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也是東江環保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地域分布上為東江環保的業務擴展提供便利。在上海聯創的幫助下,2001年11月,東江環保成功進入上海浦東市場,與清華博士組建上海新禹環保有限責任公司,成為目前上海最大的民營危險廢物處理企業。此外,通過風險投資,東江環保還在四川成都成立了成都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有限公司,這是成都市唯一一家從事危險廢物處置及資源利用的環保企業。風投企業的幫助推動了東江環保各項業務的區域拓展和市場布局,目前東江環保的運營網絡已經覆蓋了廣東省、長江三角洲和華中的眾多工業發達城市,通過規模擴張始終保持在中國工業廢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業務的龍頭地位。
(4)引進社會資源,充當“技術橋梁”。風險投資公司不僅是投資者,而且是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之間的橋梁,某種程度上起到技術中介的作用。在風投企業的牽引下,東江與多家環保機構與學院組成策略性聯盟,其中包括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天津大學及中南大學并且與多個地方政府成立了應對相關突發事件的專業小組,還與多家知名高校及企業展開了合作。如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法國威立雅。這些策略性聯盟及合作不僅為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也為集團提供最新的行業發展信息,擴張了產品渠道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
(5)提高企業效益。風險資本進入前,公司的總資產為3300萬元,凈資產為2800萬元。兩年后,東江總資產達到1億2千萬元,凈資產已超過1億元。風險資本進入前的2000年稅后利潤為90萬元。而2002年末稅后利潤達到2100萬,增長超過20倍(圖2)。
圖2風投進入前后對比
東江環保是一個環保企業與風險資本聯姻的案例,作為一個民營環保科技企業,成立初期,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業務的不斷增加,企業面臨著進一步融資的需求。與此同時,舊式的家長式管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管理混亂,人力資源短缺”等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東江環保想要做大做強,引入外部投資是必然的選擇。風險投資資金雄厚、使用時間長,短期內無償還責任,能夠有效改善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結構,解決企業融資問題;此外伴隨資本投入的品牌、經驗、能力等多種資源的投入更是其他股權投資所不能比擬的。風險資本由于其自身特有的優勢最終獲得了東江環保的青睞。而良好的財務狀況,明晰的戰略目標,明朗的行業發展前景及產品競爭力則是東江環保吸引風投機構的優勢所在。在投融資雙方坦誠合作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期”,東江環保與風險資本的結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風險投資的進入,不僅給東江環保帶來了有形資產,更帶來了很多“無形”價值:除了通過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為企業規范經營,提高管理水平帶來很大的收益,各家風投機構豐富的資源和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不僅給企業帶來了穩定的技術支持,對于產品渠道的擴張,業務的拓展也提供諸多裨益。在幫助企業成長的同時風險資本也獲得了驚人的回報。2008年2月,深圳高新投通過股權轉讓方式退出,6年間的投資回報達到30倍以上。2012年4月,東江環保在深圳中小板IPO上市。中國風投和永宣創投所持股份全部轉為A股,以東江環保發行價計算,這兩家機構的賬面回報倍數分別高達79.09和65.63倍。
從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風險資本進入環保企業是環保產業市場與先進技術、資本、管理的結合,增強了企業的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有利于其自身獲得高額利潤,實現互利共贏。
5風險投資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建議
從以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風險投資進入對環保產業的推動作用巨大。同時也應注意到,目前我國目前的風險投資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資本市場尚不健全,風險投資機制尚不成熟、外部運行環境滯后( 包括證券市場尚不健全,產權市場不完善等),風險投資公司介入環保產業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資風險和進入障礙。為了實現環保產業的持續性發展,必須運用資本市場手段,廣泛籌集風險資本,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外資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資金來源多元化、投資穩健的風險投資格局。對此,提出的建議如下。
5.1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環保產業屬于政策引導型產業,對國家政策有較強的依賴性。雖然我國為了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出臺了配套的鼓勵政策,但覆蓋面仍不夠廣泛,環境經濟政策體系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如排污收費制度、排污許可證交易制度等都需要有進一步的改進;對于那些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環境基礎設施,政府應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免除或減輕其稅負,提高環保產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比如新加坡政府規定,風險投資最初5~10年免稅;美國政府為了鼓勵私人風險投資,對風險投資的60%免除征稅,僅對其余的40%按50%征收所得稅。而我國現行的稅收優惠主要對象是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等,而不是針對具體的科學研究開發項目,風險投資基本享受不到稅收優惠。同時,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外部環境也亟待改善,有關風險投資資本籌集、項目選擇、知識產權保護、股權轉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資本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中還存在著許多阻礙風險投資正常進行的不利因素,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和發展中予以解決。此外,要盡快建立起為環保產業風險投資服務的專業性中介機構,包括行業協會、標準認證機構、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環保項目評估的市場調研機構、環保融資擔保機構等,為環保產業中風險投資活動的正常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5.2培育多元化的風險投資主體
由于我國的風險投資事業起步時間不長,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民辦官營”的現象,在不少地區的風險投資活動中,政府仍是風險投資活動的主體。這樣,一方面造成我國風險資本來源,不能擔負起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任;另一方面,社會大量的閑置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方向,而一些重大的科技項目卻要依靠國外貸款解決。因此,利用風險投資發展環保產業應當多渠道并舉,培育多元化的風險投資主體。要本著“多方投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發揮不同投資主體的作用,擴大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對風險基金的發起應實施寬松的準入政策,鼓勵企業、保險金融機構及富有的個人積極參與風險投資活動。
5.3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環保產業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它的發展需要一批即懂技術又懂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同樣,風險投資活動的開展也要求投資者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因此,風險投資在環保企業中的成功運作,除了要有合格的創業者之外,還要有具有創新精神的風險資本家,這些人要有豐富的技術、管理、營銷、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識,熟悉資本運作,能夠敏銳發現和捕捉環保產業中的商機,在眾多的環保高新技術中發掘出最有潛力的投資對象。這就對環保企業的創業者和風險資本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當前我國高級人才缺乏的情況下,應當充分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通過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盡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環保產業創業者和風險資本家隊伍。
關鍵詞:環保產業園; 規劃布局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y many industry, based on the working practic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ark planning methods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layout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環保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是依據清潔生產要求、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園區。它通過物流或能流傳遞等方式把不同工廠或企業連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使一家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或能源,模擬自然系統,在產業系統中建立“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尋求物質閉環循環、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產生最小化。
一、環保產業園區的特征和類型
1.園區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緊密圍繞當地的自然條件、行業優勢和區位優勢,進行環保產業園區的設計和運行;
(2) 通過園區內各單元間的副產物和廢物交換、能量和廢水的梯級利用以及基礎設施的共享,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廢物排放的最小化;
(3) 通過現代化管理手段、政策手段以及新技術(如信息共享、節水、能源利用、再循環和再使用、環境監測和可持續交通技術)的采用,保證園區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4) 通過園區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運行,企業、園區和整個社區的環境狀況得到持續改進。
2. 園區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1) 具有行業特點的生態工業園區,例如廣西貴港國家生態工業(糖業)示范園區;
(2) 具有區域特點的國家環保產業園區,例如對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改造的生態工業園區。
此外,按照當前的建設狀態和園區單元間聯系程度的不同,生態工業園區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已具有較好生態工業雛形的工業區域或園區。建設重點是在完善已有的生態工業鏈的基礎上,形成穩定的生態工業網。
2) 尚未建成或尚不具有規模的園區。建設重點是以生態工業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建設一個新的工業園區。
3) 門類較多、企業數量大的工業區域或園區(如我國的大批國家和地方級的科技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重點是在這些園區中引進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觀點和生態設計方法,使產品生命周期中資源消耗最少、廢物產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由此優化產品結構,并合理構建和完善產品鏈,從而提高資源效率,降低環境排放,為園區尋找新的增長點,促進園區的持續發展。
4) 虛擬園區。其園區企業在地理上分散,但仍然組成一個生態工業系統。建設重點是從廢物循環利用、資源梯級利用入手,遵循市場價值規律,規劃建設生態工業網絡,建立企業間穩定、持久的物質和能量流動關系。
二、園區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 指導思想
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將發展生態工業與發揮區域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相結合,與引進高新技術、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相結合,與區域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生態保護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
2. 基本原則
園區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1) 與自然和諧共存原則(2) 生態效率原則(3) 生命周期原則(4) 區域發展原則(5) 高科技、高效益原則(6) 軟硬件并重原則
三、園區規劃的步驟
園區規劃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 規劃隊伍建設:建立規劃隊伍,包括領導機構和技術機構。
2. 園區規劃范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園區范圍,原則上不得占用新的土地作為工業用地。需充分利用現有工業區域、污染的廢棄地區。
3. 現狀調研階段:主要調查和分析園區以及周圍區域內當前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背景,現有行業和企業狀況,物流、水流和能流,廢物產生和處置,現有生態工業雛形,環境容量和環境標準,可能的廢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產業鏈等。
4. 規劃目標確定:針對園區建設的指標體系中各類指標,提出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目標應盡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5. 方案設計階段,包括:
(1) 總體框架設計:根據現狀分析結果,結合規劃目標,進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從而給出園區的總體框架設計,包括主要的工業鏈、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的設計。
(2) 產業發展規劃:主要行業的發展定位、產品規模、支持項目等。
(3) 入園項目篩選和入園項目指南:篩選和提出最初的入園項目(包括工業項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由于園區一般是一種開放式結構,因而需對今后的入園項目制定入園項目指南。
(4) 政策設計:制定相應的園區管理措施、鼓勵政策。
(5) 支持系統設計:如企業孵化器、信息共享設施、廢物交換系統、教育培訓、研究和開發、環境管理體系、清潔生產審核等。
6. 投資和效益分析:包括園區的投資預算,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分析。
四、園區的規劃方法和技術
1. 對于各類生態工業園區,規劃方法的共同特點是:
(1) 園區規劃應建立在傳統的城市和區域規劃、園區規劃和環境規劃方法的基礎上。傳統的規劃方法,如系統規劃法、數學規劃法、空間規劃技術(如GIS工具)等均能在環保產業園區規劃中發揮作用。
(2) 由于生態工業本身的特點,規劃中應納入清潔生產、生態效率、工業代謝、副產品交換、生態設計、生命周期分析、聯合培訓計劃、公眾參與等思想和相應的方法。
2. 主要技術手段
(1)物質集成 (2)水系統集成 (3) 能源集成 (4)技術集成 (5)信息共享 (6)設施共享
五、園區建設的指標體系
園區應按照下述四類指標體系進行規劃建設:
1. 經濟發展指標 ;2. 生態工業特征指標;3. 生態環境保護指標;4. 綠色管理指標。
9月8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下稱《決定》)。
此前《財經》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已擬就《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參與政策調研和文件起草的人士透露,《決定》此前已經在很大范圍內征求意見。而《規劃》內容還需補充完善,時司或將推至今年年底。
密集決策調研
決策高層第一次公開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在2009年5月份。去年5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出席財政支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國務院總理召開三次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聽取經濟、科技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與會者就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發表了看法。
11月3日,在向首都科技界發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中,將新興戰略性產業表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他強調,要逐步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科學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關鍵。
2010年2月,國家發改委會同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20個部門和單位成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部際協調小組”和相關文件起草組。
此后的3月~4月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思路研究部際協調小組成員部委開始了全國調研。由發改委等起草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亦同時征求各方意見。
參與調研的科技部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陳志博士介紹說,調研分為區域調研和領域調研前后兩個階段。區域調研集中在三個區域:湖北、湖南作為中部地區省份代表,廣東、上海代表發達地區,另外還包括東北地區。調研內容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技術創新、市場培育、人才培養、標準制定以及財稅政策、投融資政策等。
回京后,調研組又分領域進行了多次座談,部分企業家和科學家代表參加座談,相關文件起草工作隨后進行。
參與《規劃》起草工作的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吳濱博士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所涉及的領域,都需要較長時司的培育,大規模推廣應用也需要一定時司。大家目前的共識是將《規劃》內容寫得實一些,強調針對性,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盡量避免政策“通用性”。據發改委宏觀院產業所所長王昌林介紹,目前《規劃》還在編制和研討過程中。
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企業室主任張曉文對《財經》記者表示,相較于國務院的《決定》,《規劃》涉及的內容更多更細,涵蓋很多產業,包括較多技術性內容,目前還在研究和制訂當中,計劃于今年年底左右出臺。
“七領域”版本演變
《決定》確定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
據《財經》記者了解,經廣泛征求意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版本與此前相比有所變動,如海洋工程和航空業,目前都已并入高端裝備制造業;新醫藥和生物育種擴展為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包含了原來的電動汽車,并在其中擴展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一項。
曾參與地方調研的科技部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段小華博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相比此前版本,目前確定的領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集成,這與各產業之間融合的趨勢有關,也與帶動一些領域發展的意圖相關。
吳濱表示,在七大領域之下,還包括20多個重點方向,不排除其中的重點方向有所調整。
業內人士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例,2010年年初的《2008~2009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1.41萬億元。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測算,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可達2萬億元。
另外,“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還預測,未來三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產值有望達到4000億元,2020年廣義生物產業市場規??蛇_6萬億元。
扶持政策高含金量
《決定》在財政、稅收、金融、國際化和市場等方面,都列出了扶持政策?!兑巹潯穭t將對這些政策進行細化,比如在節能環保,能源價格、資源稅收、新型商業模式等方面都需要配套政策支持。另外,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站建設、新能源的上網定價等,都將有所突破。
發改委宏觀院產業所有關人士表示,《規劃》中即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政策,最主要的還是財稅扶持和優惠政策。
此次《決定》指出要制定完善的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據了解,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首先是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的財稅政策將參照和借鑒高新技術產業政策。高新技術產業目前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現行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另外為鼓勵自主研發,按照規定,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具體政策是,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人當期損益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增值稅方面,部分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一定比例稅負之外的稅款即征即退,但該政策只針對軟件和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等。
據段小華介紹,在組織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共研發和市場培育方面,政府將出臺不同以往的舉措,眼下呼聲較高的“重頭戲”是財政和金融相結合的政策,它體現著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的耦合,可引導大量民間資本的跟進投入,包括資本市場、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方方面面都要發揮作用。
據悉,在財政和金融政策方面,中央層面早已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設下伏筆。2009年10月底,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啟動實施新興產業創投計劃,首批與北京等六省市合作,吸引社會投資參與,發起設立20只創業投資基金。該基金旨在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設立之初即募集資金約9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0億元,相關省、市財政投入12億元,社會資金近70億元。
截至目前,20只創業投資基金中已有16只組建完畢,公開掛牌。
在8月28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金融市場分析年會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戰略性新興
產業需要一個培育孵化的過程,初期高投入、高風險的特征十分明顯,政府參與創立的創投基金,就是要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問題。
此外,此次《決定》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化融資方面也多有著墨,指出要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
協調政府與市場作用
段小華分析指出,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建立適應其發展階段的科技投入政策??梢砸罁鹇孕孕屡d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科技公共投入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階段應當是新興產業的形成階段,即孕育期和成長初期。具體來說,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就處于新興產業的孕育期,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則處在成長期,都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而信自、產業則處于發展期,更要強調競爭。業內人士表示,說到底,就是在各個階段如何去協調政府和市場作用的問題。
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企業室主任張曉文表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個重要原則是,政府不能管得太多。新興產業的發展路徑,不能像此前的4萬億投資計劃那樣,主要依靠政府投資,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和企業的力量。
在中央層面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之前,全國很多省市的相關政策已先行。比如,8月30日湖南省下發《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所列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七個領域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節能環保。這一版本與中央層面有所差別,后者包括的“新能源汽車”被“文化創意”取代。
內容摘要:本文在客觀分析浙江省環境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環境治理的科學理念和經驗,提出浙江省強化環境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浙江省 環境管理
近幾年,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像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工業固體廢棄物等12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都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指標內,大氣環境質量也已基本達到國家的二級標準,主要水系的水質基本保持穩定,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也開創了新局面。這些成就固然可喜,但我們還應認識到浙江省自然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積為0.5畝,不到全國的一半,大大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警戒線。浙江的經濟要進一步發展,只能走低消耗、低污染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環境管理在保證浙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通過調研發現,浙江各地市在環境管理方面進步顯著,但是,問題依然突出。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政府主導,公眾缺乏參與積極性。環境管理不只是政府的行為,應是全社會的職責。目前,政府行為貫穿了環保工作的絕大多數環節和領域,對個人及企業參與協助環境管理不夠重視,公眾缺少參與監督環保的渠道。
強制性政策主導,缺乏市場化手段。現階段,政府主要通過出臺一些強制性的政策進行環境管理,較少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也沒有給予企業足夠的激勵以協助環境管理。政策實施成本過高,嚴重影響了環境管理的成效。
環保產業的發展還有待提高。浙江省的環保產業發展較早,有先發優勢,環保產業的基礎好,發展的速度相當快,還出現了一些頗具特色、具有一定規模的環保產業群,如玉環填料、諸暨電除塵器等。但浙江省的環保產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環保產品單一,環保產業種類單一,注重環保產品的生產,忽視環保服務業的發展。
國內外環境管理經驗
國際經驗
環境管理做的比較好的國家,如日本、美國、新加坡、德國等,在環境管理的立法思路上有較大的不同。日本以闡明國家的基本環境政策和理念為重點,對環境保護的基本制度、組織方法和責任義務作原則性的規定,不作具體規定;美國的環境管理立法是從預防源頭污染著手,推出了一系列自愿合作伙伴計劃,把環境管理模式從強制性轉變為鼓勵性模式,鼓勵企業超越現有的規定和標準;新加坡則強調全民共同參與環境管理。
在環境管理手段方面,環境管理績效好的國家間存在較多的共同點。首先,嚴格的立法。雖然不同國家的立法思路有差異,但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及標準都非常嚴格。
其次,廣泛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在環境管理發達的國家,廣泛允許污染許可證和資源配額的交易,征收污染稅、原料稅、產品稅、資源稅、排污費、使用費、補償費等,提供財政補貼、優惠貸款和環境基金,建立環境資源損害賠償責任,實行押金―退款制度等。
最后就是要強調公眾積極參與。利用市場機制解決環境問題是一種低成本的有效途徑,采用經濟手段則能對個人和企業有激勵作用,鼓勵公眾協助、參與環境管理。在環境管理較好的國家,公眾都具有極強的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
國內經驗
建立綜合的環境管理體系 上海市政府建立了一個多目標、多層次、半封閉、循環漸進的環境管理體系,所謂的多目標指不僅重視環境污染的控制、治理,還關注自然生態、生物的多樣性和資源的合理使用;不只局限于上海市范圍,還考慮周邊地區和流域;不能僅著眼于當前需要,還要兼顧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多層次是指環境管理分三個層次,即決策層、執行層和服務支持層,決策層負責制定全市環保規劃、計劃以及規章制度,確定本市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項目等;執行層是指各專業委員會和區縣政府,負責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實施相關的環保措施;服務支持層是指相關的職能部門,負責對決策執行后的結果,運用統計、審計、監測等手段,對執行情況進行定量分析、評價、反饋信息和總結,提出改進辦法;而半封閉、循環漸進是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再根據執行結果做相應調整,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改進環境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績效。
江蘇省建立了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制度,包括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環境、資源、能源、產業、城鄉建設等重要技術經濟政策的制定,重大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產品的推廣應用等內容,涉及重大決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與發展科學咨詢制度、部門聯合會審制度、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保障制度、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公眾參與制度、可持續科研開發和成果推廣制度、環境保護目標管理與考核獎懲制度、重大決策監督與責任追究制度、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教育培訓制度。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云南省同世界銀行、亞洲銀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及德國、芬蘭、荷蘭、日本、加拿大等外國政府都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先后啟動了“世行貸款云南環保項目”、“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全球環境基金自然保護區管理項目”、“中荷合作云南森林資源保護與社區發展項目”等一批合作項目,有力推進了云南省的環境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績效。
近年,天津市以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國際合作非?;钴S,已同美國、德國、日本、瑞典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多邊合作關系。其中,與瑞典的第三期合作已經轉入了“推行企業生態效益分析和清潔生產技術與設備方面”的研究,與德國某技術公司的二期合作項目轉向推廣“有效益的環境管理”模式,提高中小企業的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水平。
優化產業結構并鼓勵清潔生產 近年,深圳市大力發展質量效益型、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的綠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重視新產品的科研和開發,鼓勵清潔工藝和清潔生產,積極發展高效清潔的二次能源。
廣州市把清潔生產作為企業減污增效、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重點工作,組建廣州市清潔生產促進中心,建立促進清潔生產的激勵機制,運用經濟和市場手段調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對實施清潔生產的試點企業、重點污染源防治項目以及對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污染物少的技術工藝的推廣應用給予優先資金扶持,對重點污染排放企業強制實行清潔生產審核。
浙江環境管理的指導思想
樹立生態中心主義的環境觀
長期以來,人類中心主義環境觀一直起著主導作用。按照這個觀念,只有人力才有價值或具有內在價值,其他非人類的動植物種群只是作為滿足人類需要的手段或工具。當代生態環境失衡等問題都是在這種觀念下產生的。
現在,我們應該樹立生態中心主義的環境觀,以對待人類的方式對待動植物種群和景觀等,不僅要保護公眾健康、有效利用自然資源,還要追求環境公平、體現對非人類物種的道德義務。
以效率、公平、權利為決策準則
保護環境需要巨額資金,從對財政負責的角度看,需要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決策方法,有效分配資金,合理利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作為環境管理決策的依據,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一個主要缺陷是只關心總凈效益,不考慮成本與收益的分配。決策時若只考慮效率,會導致不公平的后果。因此,決策還需兼顧分配公平。具體而言,環境管理的分配公平包括環境保護計劃的公平、環境分配計劃的公平、地區間環境問題的公平處理以及代際公平。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還存在一個局限,就是沒考慮某些法定的抑或道德上的基本權利。環境管理的決策還應該重視“每個人都享有在有益于健康的環境中生活的基本權利”,并把這種權利延伸到人類之外的動植物種群及生態環境。
浙江強化環境管理的對策
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實施環境管理是一種低成本的手段,環境管理部門應更善于運用市場的手段,減少強制性行政手段的使用,為個人及企業協助環境管理、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提高更多激勵。根據“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合理調整環境資源價格,減少或取消補貼;調整現行的能源稅,引進新的環境稅,對環境有害的產品征收消費稅,實行差異稅收,扶持引導環保產業的發展;更大范圍的實施可交易的排污許可證制度;給予環境投資項目的優惠貸款利率,推行環保投資的有償使用。
擴大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的渠道
這不僅需要通過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來提高參與環境管理的意思,還應該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激發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的熱情,擴大參與的渠道。
具體而言要繼續加強傳統的宣傳教育手段,除了宣傳普及涉及環境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外,還要重視環境知識普及,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宣傳工具,有選擇地宣傳一些兼顧經濟和環境利益的正面典型,對群眾關心的環境“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普及環境權的觀點,讓公眾知道自己擁有什么環境權利,該如何行使這些權利,以及能獲得什么利益;大力扶持民間環保社團組織的發展,環境管理部門應加強與其合作,讓這些組織發揮更大的作用;實行環境信息公開化,降低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充分發揮環保舉報熱線的監督作用,進一步落實有償舉報制度,鼓勵公眾積極參與。
推進綠色GDP核算體系
核算綠色GDP,要建立資源環境的實物量核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價值量核算;加強自然資源損耗監測,統計由資源過量消耗、排放廢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損失及社會生產過程中的自然資源消耗;統計環保支出,包括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和恢復環境而發生的各種費用、為環保而設立環境管理機構發生的各項費用、降低和改善環境污染的研究開發及利于環保的設施支出;對推動社會進步和造成社會無序和發展倒退的“支出”進行區別統計。
發達國家常用“公眾評估”的辦法核算綠色GDP,也就是由相關的專業部門和較獨立的咨詢機構在較大范圍內進行公眾咨詢,調查公眾對生態影響的評估,然后總結公眾的評估意見,并作為綠色GDP的補充。
推進環保技術創新
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資源消費結構,堅決遏制部分行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現象,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產業的發展,逐步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
積極扶持無污染、輕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視生態建設,發展綠色農、林、牧、漁產業,加大水資源保護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力度。
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環保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環??萍既瞬诺呐囵B,鼓勵企業環保科技的投入,增強企業自主研究開發水平,組織開展技術和裝備攻關,提高環保設備成套化、系列化水平。
關鍵詞:住宅;環保化;產業化
引言
在過往的住房建造中,由于沒有形成標準產業化,造成許多不環保的現象。完全有礙于長遠穩定發展。因此了解并且將住宅環保產業化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十三五”規劃公布了十個任務目標,其中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懊利愔袊笔兹胛迥暌巹?,而近來全面放開的二孩政策,將會影響到我國的人口政策的調整,這樣看來,調整后的人口政策將會對將給房地產行業產生長期的影響。把生態文明建設和房地產建設結合起來思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此來看,重慶市的環保型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必須得到推進,尤其住宅的環?;貏e值得關注和發展。
一、環保型住宅產業化的意義
國家發改委環境與資源保護司副司長李靜曾說,環保型住宅的發展對我國未來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著深遠意義。國務院曾提出了推廣節能建筑的目標和措施,我國住房總面積達數百億,而住宅的單位消耗資源量卻是發達國家的數倍,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各種資源材料的耗費巨大,而其中不乏可循環利用的資源,每年產生的工業廢棄物成億噸計算,這些工業廢棄物若能被循環使用,不單單是減少對環境生態的破壞還能減少非常多的污染排放。
隨著經濟的持續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相應的也變得較高。由于住房作為特殊商品,因此對住宅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住宅的環保性尤為突出。而觀察以往的生產和發展模式,并不是長久發展之計,不單土地資源有限,對于環境來說也將受到極大的考驗。因此國家已經開始采取措施為改善這一情況。通過督促開發商使用環??裳h材料,在房屋的空間構建上也提出需要到達節能省地等,一系列措施旨在使得我國住宅環保成為一種產業化。
二、重慶市環保型住宅產業化發展現存問題
1.技術材料問題。住房環保在技術和產品難以供給。目前,我國的一些節能低耗的材料使用范圍不廣。相應的技術水平也由于需求量受限而停滯不前。因此重慶市在住房建筑上多使用傳統方式,技術陳舊切材料不環保。重慶市在住房建筑上的產品質量和技術跟不上環境的發展,則影響了環保型住房產業化得腳步。
2.標準制度問題。環保型住房產業化缺少執行標準和規章。在重慶,住房建筑在環保方面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執行,所以住宅建筑中存在很多的浪費。目前,重慶市現有規章制度范圍模糊,條則不清,對建筑節能只有總的要求和使用的局限范圍,難以輻射所有建筑類型做到真的節能環保。
3.機構設置問題。相關機構設置不健全。一些政府官員未能真正認識到住房節能環保的重要性,重慶市在住房建筑方面并未設立相應的監督人員,也未能將這樣理念宣傳到位,未能使得廣大群眾真正意思到住宅環保化得必要性。如此一來,阻礙了節能與環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推行。
三、重慶市住宅環保產業化的發展建議
1.將建筑材料選用標準化。在建筑上所使用的大量材料必須符合3R概念(即Reusable可重復使用、Restorable可再生使用、Recycling可循環使用)。使用的材料無害于人體,也需對環境友好。如限制使用實心粘土磚,采用可再生塑鋼、一級可在循序使用的材料等。只有盡量的使用環保且可再生的資源才能給夠做到真正的住宅環?;?,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2.將節能節水設備標準化。由于重慶日照充足,住房的建筑設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陽光照明和采暖,杜絕因為設計不合理而出現的資源浪費。例如外國先進城市就有整個住宅社區的大部分能源是來自充分利用地表熱的熱泵和光能轉化為電能而提供的。而水資源的利用上,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設計能夠收集雨水,日后可重新用于植被灌溉。流量低與無水堆肥式廁所及節水龍頭應被統一配置。此種種技術與配置被納入建筑標準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3.空間利用標準化。迄今為止,重慶由于山多地陡的獨特地貌,因此在空間的開發上依然是被動的,缺乏綜合性的規劃,導致局部區域空間的利用率低,空間資源浪費嚴重。因此將規劃標準制定出來非常有必要,由政府統一規劃和監督,在居住區環境設計、建設、管理等諸多方面,不單單要體現高效環保,也要在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在空間規劃上考慮到老人及殘疾人。不但將環保概念停在表面,也融入生活。
4.建筑時間標準化。將建筑過程統一標準化,建筑層數確定一般都存在一個合理完工時間,應該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監督幫助下,盡量讓其在合理時間內完工。有助于建筑方將精力和資金集中使用,縮短建筑周期,節約資源減少排放,利于環保。
5.對環保型住宅產業化大力宣傳。在住宅環?;系男麄饕矐撟龅饺娓采w重慶市。讓追求住宅環保成為基本需要后,才能使得住宅環保變成產業化。發展住宅環保成為產業化即為推廣節能省地環保型的住宅,不僅僅是對傳統建造方式的改進,更是對傳統生產和消費觀念和既定模式的嚴重沖擊,全面的宣傳也使得人民與政府齊心協力推進生態環境的發展,使得住宅環?;蔀橹貞c市的特色。
6.針對環保型住宅產業化成立專業小組。由于重慶市住房建筑的逐年增加,重慶市環保局可以就如何貫徹落實住房環保的產業化,成立相應的技術顧問小組,就先重慶市住房環保遇到的技術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針對重慶的特點提出方案。使得開發商遇到類似的問題能夠有部門可以找,不會使得解決問題停留在理想層面。
四、總結
有效推進住宅環保產業化,有利于住宅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效能的上升,減少能源的消耗,改善人居環境,使得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發展住宅環保成為產業化即為推廣成熟環保型的住宅,不僅僅是對以往的建造方式的改進,更會對傳統生產和消費觀念和既定模式產生巨大影響。尤其大力發展城市化建設,對綠色環保環境的需要強烈增加,而在住宅建造方面對相關環保問題上,并未有切實有效的法律法規,健康環保材料的升級和結構與空間的優化亟待解決。在建設環保化上還需廣為宣傳。重慶市政府已經開展專題調研,同時學習借鑒其他先進城市的經驗,學習交流“十二五”規劃實施、“十三五”規劃編制、行動計劃制定、多規合一等方面的經驗與做法,旨在發展重慶市環保型住宅產業化,既使得住房發展向人群健康和生態環境風險防控擴展,又使得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想在重慶市推行將環保型住宅產業化,還面臨嚴峻的挑戰。(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靜.發展節能省地環保型住宅建設環境資源節約型社會[J].住宅產業.2007
[2] 唐燕秋,劉德紹,李劍,蔣洪強.關于環境規劃在“多規合一”中定位的思考.環境保護[J].2015
[3] 濱州市房地產開發管理辦公室.濱州市:推進新建住宅全裝修工作.促進住宅產業化的實現.住宅產業.2012
[4] 謝偉.綠色住宅DD專向“三個適宜”的城市發展目標-.經濟技術協作信息[J].2007
《現代企業文化》:王總您好,公司選擇環保產業,特別是選擇垃圾焚燒發電領域,是出于哪些考慮?
王久華:中德環保公司是1996年成立的。公司投身環保行業,主要是考慮我國經濟在30年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中,存在著大量粗放式的生產和運營,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沒有達到目前發達國家的標準。雖然我國GDP總量成為世界第二,但全國各地不斷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形勢嚴峻的環境污染,使得借助歐美先進設備和技術進行環境全面治理和保護,刻不容緩。因此我們力求通過在環保行業的艱苦創業,為國家長治久安、為城市綠色發展、為低碳經濟、為中華民族打造一片綠水藍天,做一些貢獻。
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垃圾焚燒發電。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我國城市化進程非???,農村人口大量進入城鎮,2011年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史無前例地出現了城市人口比例超過50%,首次超出農村人口的歷史轉折。雖然這是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象征之一,但由此帶來了城市垃圾處理的世界級難題。事實上,城市人口產生的垃圾遠遠大于農村人口。目前全國有7.5億城市人口,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平均可達1公斤,由此推算全國城市每天垃圾新增達75萬噸,這是一個極其驚人的龐大數字,每個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堆起來都像小山一樣。但是我國目前垃圾處理的方式和技術還不盡人意,這些垃圾或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或堆積、或填埋在城鄉結合部。這種簡單堆放或填埋,造成目前各地城市“垃圾圍城”的危局,其危害觸目驚心。二次污染更是巨大,不僅氣味四處飄散,垃圾滲濾液悄然滲入地下,對空氣、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危害影響深遠。而且,這種處理方式也大量侵占寶貴的城市發展用地、威脅耕地紅線,擠占城市空間。
《現代企業文化》:垃圾焚燒發電有哪些好處?中德環保公司的技術處于什么水平?
王久華:處理這些堆積如山的垃圾,目前的方法就是垃圾焚燒發電,既可節省土地,不污染空氣、土壤和地下水,還能變廢為寶。
垃圾燃燒時產生熱能,可以推動發電機發電,發電之后的水蒸氣可以繼續給城市供熱取暖,從而能夠節省大量煤炭。雖然目前我國煤炭儲量很大、產量很高,但是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這種不可再生煤炭資源,將在三四十年采掘之后枯竭,這對未來我國能源資源形成嚴峻挑戰,必須及早探索和找到未來綠色能源發展之路。同時,我國還要考慮未來子孫后代的生存空間問題,不能繼續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不可持續的傳統經濟發展之路。
目前,對于中國城市來說,垃圾焚燒發電是處置城市垃圾的必由之路。從西方國家非常垃圾處理的發展史來看,也是如此。發達國家的垃圾焚燒發電的技術手段已經成熟,歐盟垃圾焚燒發電的尾氣(如二惡英)排放標準比中國目前的標準更為清潔,比汽車尾氣還干凈,大大減少了污染甚至可以接近零污染的排放。借鑒其成功經驗和技術,對我國環境保護非常有利,可謂是利國利民利企業的多贏解決方案。
目前中德環保通過引進國外先進垃圾處理技術、并經過公司研發團隊的努力,不僅對其進行吸收消化、同時還進行改造創新、獲得了不少專利,為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迅速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作貢獻。業內的目標是在國內的每一個城市,都能建立一座現代化垃圾焚燒發電廠,使每一個城市的垃圾得到符合更清潔標準的處理,爭取在三五年內使我國的城市垃圾處理、垃圾焚燒發電有一個質的飛躍。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這對公司股東、對國民經濟、對群眾百姓健康都是有利的。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使整體環境、我們的城市和鄉村,變得越來越美麗,早日實現美麗“中國夢”。
《現代企業文化》:公司為什么選擇在德國主板上市?公司提出并實施的“環保外交”是什么概念?
王久華:我們從國內市場起步,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在德國主板上市。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IPO是很嚴格的,在主板上市更難。包括上述著名500強跨國公司在內,目前也僅有三百家左右在主板上市。德國主板市場對于上市企業要求很高,在公司治理、風險控制、合規運行、業績要求、投資者關系、法律監管等方面標準非常高。但嚴格的標準,在另一方面使得能在德國主板上市的公司,擁有了更好的公司形象和發展后勁,有了在技術、融資和市場進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間,這是公司選擇在德國主板上市的重要原因。
我們公司在2007年上市,只是萬里剛走出了第一步。在這之后,則對公司規范化、標準化、效率效益、技術、品牌、財務和內控等管理體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外部資本市場的倒逼機制,也使公司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在國內、國際樹立起良好的信譽和形象。良好的公司形象、高效合規的公司運營、技術和管理團隊的提升,遵守同樣的法律法規等增加的企業透明度,讓我們與德國及國際巨頭合作在同一游戲規則之下,減少了溝通并建立互信的時間成本,公司在2009年戰略轉型后,與世界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公司―美國卡萬塔公司,德國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集團等相繼確立戰略合作。
在市場拓展方面,陸續簽訂了云南昆明,甘肅蘭州等省會城市的大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其中蘭州的3000噸日處理能力,成為中國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
與國內A股市場只能IPO一次融資不同,在德國主板IPO,就能進行后續的第二、第三次資本融資,也打開了低成本債務融資大門。由于國內外市場潛力巨大,公司在美國紐約建立了美國存托憑證交易平臺,打開了在世界最大資本市場增發的渠道,并準備在明年或后年在股價合理回歸之后,準備在香港實現德國―香港兩地掛牌交易,實現美、德、香港三個全球主要資本市場都能為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資金支持。另外,也與美國等國際投資公司合作,設立了中美全球新能源私募基金,以金融杠桿撬動更大的資金市場,支撐中德環保的高速發展。以上的成績,在中德17年的發展歷程中,只有在5年前德國上市,并在3年前戰略轉型后,才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業績。這是公司選擇在德國主板上市,并在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后,沒有選擇退市轉板,而是堅持至今的原因。
公司提出并實施的“環保外交”概念,是按中德設定國際戰略,展開和亞洲、非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國際合作,用高質量的、并符合發展中國家垃圾處理特點的適用環保技術,推進發展中國家保護環境、改變垃圾治理困局的嘗試。自從中國走出國門,在非洲等世界各地開拓中國經濟發展急需的石油等礦產資源后,一些西方國家出于各種原因,指責中國是與老牌西方國家一樣在走“掠奪資源,污染環境”的新殖民主義之路。如果利用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支持中德這樣的環保企業,出口先進環保設備,并建設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急需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就能解決長期困擾這些國家的因缺乏先進技術和資金而日益嚴重的環境保護問題,則可以贏得這些國家的信任信賴,大大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這種“環保外交”,會有力推動我國在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這種“環保外交”,以投資和出口拉動我國環保產業,有利于實現我國出口的升級換代,在化解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減少因購買美國、日本國債而造成外匯儲備購買力縮水的同時,還能獲取合理的對外投資回報。
《現代企業文化》:中德環保公司的核心技術有哪些?如何實現引進技術的本土化?
王久華:核心技術方面,最關鍵的是焚燒、發電和尾氣處理技術。以尾氣處理為例,目前歐盟排放的標準是最高的。焚燒有一個問題,即二惡英劇毒物質問題,曾在2008年及2009年在國內引起很大的爭論。業界人士認為,二惡英是一種化合物,在焚燒過程中,300―500度時會產生,但是達到850度溫度以上時,停留2秒,二惡英的分子鏈會斷裂,即二惡英可被殺滅。
我們引進的是歐洲的成熟技術,根據中國垃圾的特點進行了技術研發,獲得了十多項專利?,F在中國二惡英排放標準是1納克,中德公司通過控制爐溫等達到“3T”要求,并經過化學及物理多重處理流程,可以降低到0.1納克,不僅超過國標,而且達到歐盟標準。
歐洲、美國的垃圾處理體系是源頭分類、回收的、不可回收的要分別投放不同的垃圾箱,從而提高了垃圾處理效率。而我國的垃圾是基本不分類的,即使老百姓分別投進了垃圾箱,但是在垃圾車集中回收、運送時,又混裝在了一起。另外,中國垃圾中,餐廚垃圾較多,含水量大,處理起來很麻煩,焚燒時消耗大量能源,這也是一個技術難題。
對此,我們進行了技術攻關研發,對未分揀垃圾的處理,取得了技術突破,實現了既能高效焚燒、同樣垃圾發出更多的熱能,又能高效發電使同樣的熱能發出更多的電。同時,通過技術和設備的本土化,降低了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成本。我們國家目前投資3―4個億可以建立一座垃圾處理場,而在歐洲則要投資3―4個億的歐元,是我們的八倍。這是因為它技術很先進、但設備很昂貴、人員工資也高。中德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經過消化吸收和改造提高,國內本土化定制生產OEM,成本大大降低。企業要盈利無可厚非,中德走出了一條經過實踐檢驗發展之路,將世界先進技術與國內本土垃圾現狀結合,研發出適合我國市場需要的技術和設備,實現企業利潤的合理增長。
《現代企業文化》:作為我國環保產業的領軍企業,中德環保公司的企業文化是怎樣的?您是怎樣看待企業文化建設的?
王久華:說到企業文化,它是一種可以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實現企業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能承擔一定社會責任的企業管理模式,它應該是能夠整合各種資源,包括技術資源、人力資源、市場資源、管理資源,并能夠使企業成為百年老店、實現基業長青的思想文化體系。
在歷史上,我國的山川河水與人基本是和諧共存的,歷史畫卷和唐詩宋詞中反映那么多秀美壯麗的自然風光,說明在中華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在過去大部分時間中,自然環境保護是很好的,只是到了近百年內才受到了人為的破壞,當然也有天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