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管理學分析論文

管理學分析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9-27 23:18: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學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管理學分析論文

篇(1)

選修課程主要是,為進一步地拓寬博士研究生專業基礎理論、擴大知識面及培養能力而設置的課程,除設置一定數量的專業選修課程外,還應要求研究生選修部分跨專業或跨學科的課程;為了拓寬研究生的視野、促進研究生主動關注和了解學科的進展,還應開設學術講座和學術討論性質的課程。我國大部分大學按照跨學科的原則設置體育學選修課程,以體現選修課程的多樣性特征。

從我國12所院校博士培養方案看(表7),不同的二級學科在選修課程內容側重不同。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作為體育學一級學科培養單位,在選修課程的設置上具有靈活性,北京體育大學在博士生培養方案中,提出選修的指導原則,要求選學與研究方向有關的相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新思維新方法,以豐富和擴大知識面,提高科研能力,根據本專業和研究方向需要,學校又無力開設的課程,博士生可到有條件的外校選學1~2門相關課程,博士生的課程選擇自由度大,從具體選修的課程分析,課程的內容豐富、范圍廣泛。上海體育學院選修課程通過體育科學技術前沿探索專題講座形式完成2學分,每個學生至少參加4個專題講座,經導師批閱合格后,才能獲得學分。

表7 我國12所院校體育學博士選修課程設置情況一覽表

選修課程名稱

北京體育大學

運動訓練學理論、體育社會學理論、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學校體育

學、體育管理學、運動解剖學、計算機、體育統計、體育測量、體育科研方法、邏輯學、導引養生功、第二外

語、生物實驗課、外聘專家講座、可外校選學1~2門相關課程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科學技術前沿探索專題

華東師范大學

運動生理學、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運動營養與促力輔助劑、第二外語

福建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導論、體育科研方法論、邏輯學、運動訓練學、體育統計與SPSS、國內外前沿知識專題

蘇州大學

體育社會學、體育經濟學、體育產業學、分子免疫學、高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醫學文獻檢索、

社會研究方法選講、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華南師范大學

管理學概論、社會學概論、經濟學概論、文化學概論、社會心理學概論、哲學史、休閑娛樂概論、體育原理

清華大學

根據研究課題需要,選修校內其他研究生課程

山西大學

體能訓練、體育教學論、神經生理學、體育實驗設計方法、運動選修

河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研究、健身理論與方法、運動生物力學科研方法、跨學科選課(2門)

東北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實驗研究設計與方法、網球運動、高爾夫球運動

北京師范大學

8次前沿講座

浙江大學

國際體育體制比較、休閑體育文化、國際體育資本的投融資策略、國內外體育法案例分析、體育市場營

銷策略和策劃、行政法學、項目管理

綜合性大學體育學博士點選修課程設置具有其特色。例如福建師范大學側重工具和方法類課程,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蘇州大學開設了拓展研究生知識的社會學、經濟學和生物學課程和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類課程;東北師范大學開設網球運動、高爾夫球運動等有利于博士生未來社會交往需要的課程;華南師范大學和浙江大學開設了涉及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心理學、哲學等跨學科的人文社會學課程,擴大學生的視野,體現綜合性大學的課程資源優勢。

總之,我國體育學博士選修課程的設置以跨學科為原則,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特別是綜合性大學的課程資源優勢,設置符合博士研究生培養要求的選修課程。

4.4 課程學分

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教研[2001]1號文件)指出:“改革研究生培養制度和培養模式,形成有利于高層次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實行彈性學制。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2~3年,博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4年,具體由培養單位自行確定,允許研究生分段完成學業,并規定學年累計在校的最長年限”[10]。就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制度而言,一般有學年制、學年學分制和學分制3種。從我國12所院校體育學博士培養方案可見,除了北京師范大學沒有實行學分制外,其他的大學都實行學分制,這不僅有利于博士研究生教育個性化的發展和培養,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多樣化管理模式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國際、國內校際間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相互交融、學分互認,加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學分制的完善是時展的召喚,學分制具有彈性學制的優點,也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圖3可見,我國11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所修規定總學分存在差異性,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所規定的學分最高,分別達26學分和23學分,華南師范大學規定學分最低,為12學分,其他大學的規定學分一般控制在18學分左右。在不同大學的課程體系中,不同模塊課程學分的分配也存在差異。在公共課程中,我國體育學博士外語課的設置大部分為2~3學分,但是上海體育學院的外語課程學分為9學分,占所修學分的39.1%,山西大學把第二外語作為公共基礎課,而東北師范大學的外語課程學分為3學分,占所修學分的16.7%;在專業學位課程中,河北師范大學開設4門課程12學分,占所修學分的63.2%,浙江大學只開設體育管理的理論與實踐1門課程2學分,占所修學分的11.8%;在選修課程中,北京體育大學選修課程學分為12學分,占所修學分的46.2%,蘇州大學開設了9門18學分的選修課程,浙江大學開設了7門選修課程11學分,東北師范大學只開設了3門選修課程7學分。選修課程是學分制的基礎,沒有健全的選修制,就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課程的選修化是世界課程發展的趨勢,符合我國體育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要優化體育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減少必修課比重,適當增加選修課比重,為實行更加靈活的學分制創造條件。

附圖

圖3 我國11所院校體育學博士課程總分設置狀況(學分)直方圖

篇(2)

一、“學術失范”的社會學闡釋

學術規范是一個以學術界和學術共同體的大致認同和確認為前提的,具有歷史繼承性和動態性的系統,是在長期的科研學術活動中形成的多維度、多層次的道德公約和行為準則,是一個具有普適性的指示系統,要求學術界和學術共同體必須嚴格遵守。其內涵豐富,絕非僅僅指學術研究的道德規范和學術論文的格式規范。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卡姆(EmileDurkheim)將“失范”一詞引入社會學,描述的社會規范和社會價值出現不協調時的一種混亂無序的社會狀態,他將失范注釋為:“一種準規范缺乏、含混或者社會規范變化多端,以致不能為社會成員提供指導的社會情境“失范只是暫時的規則匱乏狀態,社會習俗仍舊可以規定和協調的社會器官和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社會分工論,1893)“能夠限制個體欲望的特殊規范類型的缺席狀態”(自殺論,1897)。可見,失范是一種制度性,文化價值和道德倫理性的規則缺席或弱化的狀態。借用社會學“失范”理論“學術失范”表現為特定時期發生在學術領域的、學術規范的弱化甚至喪失的一種無序狀態。學術失范的表現各式各樣,作為學術研究成果之一的學位論文失范也屬于其范疇。

二、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學術失范的主要表現

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的學術失范的主要表現為四類:

(一)學術道德層面的失范

學術道德規范是指學界或學術共同體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應該具備的學術理想和核心價值觀念以及從事科學研究應遵守的學術倫理準則,強調的是一種嚴于律己的境界。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術道德失范突出表現為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截取拼湊和大篇幅抄襲剽竊的現象;或采取改頭換面篡改、編造、杜撰科研數據或參考文獻的現象。如此往復,大量低水平重復和學術垃圾導致了學術泡沬的產生,其危害不言而喻。

(二)學術研究程序層面失范

學術研究程序規范包括選題要求、文獻調研、形成假說或觀點的要求、術語界定的要求、制定研究計劃的要求、收集和篩選資料的要求、擬定大綱的要求、格式行文的要求。程序性的失范其實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操作技術性的失范。行政管理專業學位論文多數是對已學理論的梳理或重組,缺乏實證性、創新性;對文獻的檢索搜集不夠,積累不夠充分,對相關領域、相關研究的前沿和動態了解不足,選題缺乏新意和深度;學科的強應用性決定了部分選題開展須建立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而多數學生懶于調查實踐、閉門造車,甚至編造數據,主觀臆造論文結論;參考文獻數量較少和質量不高,外文資料的搜集不足,對文獻缺乏批判性和整體性的把握,所選文獻的信度沒有基本的判斷,文獻綜述不到位等。

(三)學術研究方法層面失范

“科學研究方法論探討科學研究的發生、形成、檢驗以及評價的方法論問題,以期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方法論的橋梁。不同的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研究價值和學科特性,行政管理學在其學科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種研究取向,分別為解釋性研究、詮釋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以概念演繹和理論分析為主,缺乏科學主義的實證思維方式,缺乏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訓練,尤其是實證研究方法的訓練。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位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幾乎沒有涉及研究方論的運用,有部分同學文章中提到研究方法的應用,但是顯然不懂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關系。

(四)學術制度層面失范

制度規范是學術規范制度化的產物,是保證學術研究的價值得以實現的明文規定,具有約束性和強制性。主要包括程序規范,管理規范、評審規范和處罰規范等。目前,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存在的制度性失范,主要是日常論文管理工作的統籌不夠科學,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安排學生實習、有指導論文進展、另外兼顧學生就業;評審規范設置相對科學合理,但是評審制度落實有待改進,使得評審不夠嚴格,有效的監控流于形式,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不夠,起不到防范的作用。

三、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位論文失范原因探究

(一)生態因素:先天的規范缺失和后天能量釋放不足

從行政管理學學科建設和學科教育發展歷程以及我國學術規范建設的歷程來看,該學科學術規范先天不足,后天功能萎縮。我國行政管理學科教育和學科建設以及學術規范建設歷程二者在時間上錯位,學術規范建設晚于學科教育和學科建設,以致起步的符合中國實際的行政管理學術活動在十多年的進行中無章可循、無范可模;在行政管理學科發展中,忽視了行政管理專業學科特色的學術規范建設,而且長時間的討論和爭鳴,沒有明確權威的規范加以規制行政管理學的學術研究。行政管理學學術規范的功能發揮不夠充分,基本規范的實操內容沒有很好的得到普及,本來具有的正能量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功能趨于萎縮。

(二)價值因素:價值觀偏離和規范內化的失敗

在社會轉型期,受到西方功利主義價值觀的負面影響和學術規范價值內化失敗,導致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作祟,使學生越來越重視實用價值和實際利益,價值觀偏離了學術研究的核心價值觀。這是因為行政管理學科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直接導致學生科研基礎能力的知識欠缺;教學方式傳統,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不足;寬松的學生管理和評價制度缺乏有力的外在監督,使學生順利畢業,但是難以就業,求職時“萬金油”專業顯得毫無競爭力、加上外在就業環境的嚴峻沖擊,學生浮躁的心變得躁動,部分學生疏于學業參加沒有任何挑戰的社會鍛煉,部分學生致力于死記硬背備戰考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敲門磚,各屆學生如此往復地為現實利益奮斗著,現實利益的實現成了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由學術規范內化的學術求真意識、學術創新精神從未和他們有過任何交集。

(三)能力因素:學生自身科研積累和科研能力不足

基于我國高等教育法的要求,本科生應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本科生的關注重點則是通過順利畢業,迅速找到心儀的工作,普遍對如何提高學術素養和學術能力不感興趣。本科生普遍缺乏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習慣人云亦云;資料檢索和文獻鑒別、文獻批判、文獻整合綜述能力不足,通過分析、鑒別社會現象與其關鍵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構建研究假設、模型能力欠缺,選擇適宜測量指標,設計調查問卷和抽樣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力、和學術話語表達能力需加強;極為重要的是論文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方法論理論和實踐訓練的極度欠缺。

四、行政管理專業學位論文失范的矯正對策

(一)注重過程監督和管理

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不是一般的等同于學科課程的教學工作,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須長期規劃的動態師生互動和學生成長過程。要樹立大論文觀念,即把本科生畢業論文作為凝聚其基本科研能力的體現,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貫穿大學四年全過程,時間長、方面多、環節多,做好過程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在總體培養思路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把上述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任務,實施路徑和應達到標準,真正形成前呼后應的遞進關系。要根據培養要求,細化具體內容,制定相應措施,做到培養過程有布置、有檢查、有督促、有評價、有激勵,不斷促進學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培養嚴謹的科研作風和態度

治理行政管理學術學位論文失范要從大學入學開始抓起。針對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教育,學術界和高校要結合我國轉型時期新的時代特點不斷促進學科的自身建設和發展,引領行政管理學界逐漸形成“求真、創新”的良好學術風氣,建設專門的行政管理學學科特點學術研究規范,通過多種手段,切實落實在新一屆行政管理本科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使這種規范通過長時間的約束逐漸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和科學基本素養。另外,以本科生導師制為先導,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在重視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開展專業化的研究方向的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導師的研究取向,最好能參與學術課題的相關活動,體驗和模擬科研的操作,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熱情。

(三)建立相應課程及考評體系,奠定論文寫作基礎

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的規律,科學規劃和統籌本科生教育的培養階段和教學管理計劃。各高校要根據自身學校的類別、培養目標等,建立科學的行政管理學課程評估體系,合理評估現有的課程設置,根據不同需求合理設置公共基礎及通識類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方法與技能課程等模塊的權重,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為學術研究提供基礎支撐。重點要協調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之間的比例關系,均衡定性課程和定量課程的比例。加強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方式,將學年論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與畢業論文融為一體,在研究生入學考試時凸顯本科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實際考察學生的基礎科研積累和科研訓練狀況。

(四)遵循科研訓練漸進原則,提升科研素養

在本科生教育階段就應該科學規劃,將畢業論文撰寫要求的基本素養融入到整個學科教育和培養過程中,以必修學分的形式要求學生積累基本的科研素養,有了這種平時的積累并將平時的學術積累滲透到畢業論文中,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論文撰寫環節的孤立和滯后,而且也可減輕指導教師的工作強度,以提高論文的指導質量,進而提升論文水平。具體來講,就是要樹立大論文觀念,科學規劃,建立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一般范式,將整個本科教育階段分為有機聯系的整體,把本科一、二年級作為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儲備階段,奠定論文開展的知識性功底;在三年級開始以畢業論文寫作的流程為模擬,完成課程論文的考核,進而將基本學術規范內化到學生的科研行動中。

(五)完善和落實相關制度,規約關聯主體的相應行為

篇(3)

我國學者對如何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進行了一些研究,如研究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必要性、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如何加強對畢業論文選題和答辯環節的控制P1,但沒有從用人單位、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指導教師和學生多角度調查分析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現狀和原因,提出的對策措施缺乏全面系統性和針對性。國外高校對于本科生和應用型碩士沒有論文寫作要求。我國高校將畢業論文寫作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需要從源頭、過程和結果控制和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

2.財會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現狀

為了了解財會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現狀、成因,本課題分別對用人單位、學校本科教學管理人員、論文指導老師和大四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2.1 對財會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評價

全部被調查人員中,63.83%認為一般,21.27%認為較好,14.9%認為差。

2.2 對財會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作用的看法

被調査用人單位人員中,83.3%認為可反映本科生專業水平,77.8%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文字表達能力鍛煉機會。被調查學生中,51.6%認為可檢驗所學專業知識,43.2%認為可訓練和提高寫作能力。

2.3 財會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被調查用人單位人員中,83.3%認為缺乏邏輯性和分析問題不深刻,66.7%認為抄襲現象嚴重,83.3%認為文字表達能力一般,16.7%認為很差。80%的教學管理人員認為是重結果、過程管理不到位。被調查指導教師認為是缺乏自己的觀點(84.2%)、抄襲現象嚴重(68.4%)和缺乏數據和圖表(63.2%)。68.4%認為是學生不重視,63.2%認為是學生寫作訓練太少,47.4%認為是資料數據搜集不充分。被調查學生中,89.5%引用比例超過20%,其中,引用比例30%-50%的占45.3%。92.1%表示寫作能力不足;89.5%表示很難提出自己的觀點;84.7%表示難以獲得第一手數據資料;67.9%表示外文資料難查。

2.4 對財會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改進建議

被調查用人單位人員建議選題聯系實踐和平時多練。被調查教學管理人員中,80%認為需加磕搐導環節;70%認為應對畢業論文指導和寫作實施全過程監控;70%認為應抽查,30%認為應普查。被調查指導教師中,68.4%認為需增設寫作課程;78.9%認為畢業論文成績評價體系應由教務處和專業教師制定;52.6%認為要提高畢業論文成績的權重;52.6%認為要建立科學的指導教師獎懲政策。被調查學生中,62.1%認為有問題就要請教導師;53.4%的認為應給本科生更多科研實踐機會。

3.提高財會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

3.1 提高畢業論文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修改培養計劃,提高畢業論文的學分權重,引起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二是加大對優秀畢業論文的獎勵力度,激勵學生寫好畢業論文;三是嚴格答辯資格審核,對于不認真完成的不合格畢業論文不允許進人答辯環節。

3.2 增加寫作學習和練習環節

一是在培養計劃中增設寫作課程,使學生接受系統的寫作訓練,掌握規范的論文寫作方法;二是鼓勵學生根據專業課程內容撰寫學術論文,為后續的畢業論文寫作奠定基礎;三是學校給本科生設置自主創新基金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積極申請和完成,激勵學生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寫作水平。

3.3 完善本科生畢業論文成績評價指標

對本科生畢業論文成績的評定除了論文最終成果的質量,還應該注重過程評價。論文總評成績評定應采用百分制,由指導教師評分(40%)、評閱教師評分(10%)和答辯小組對答辯成績評分(50%)三部分分數加權平均得到。評價指標應包括選題(符合專業目標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文獻閱讀與綜述(文獻閱讀充分,材料詳實,列舉的研究成果是最新的,與選題相關度高,具有權威性;引用規范;綜述得當)、觀點(有創新點或自己獨特的見解)、科研能力(研究方法科學;數據真實,計算無誤)、邏輯結構(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論點突出,邏輯性強)、工作量(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各項任務)、寫作水平(文理通順,語言準確,無錯別字)、答辯情況(陳述流利,回答問題正確)。

3.4 制定指導教師工作制度和獎懲政策

應建立指導教師工作制度,明確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和獎懲政策,適當增加指導論文的折算工作量,約束和激勵教師投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

4.結論

篇(4)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辦學成效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基本概況自2001年招收首屆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研究生以來,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充分利用武漢大學優越的辦學條件和豐富的辦學經驗,主動與政府部門合作,努力拓展辦學空間,為社會提供人才培養服務。2001年至2015年,已連續招生2139名,已畢業學生1327名。圍繞MPA專業學位教育工作,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大教學管理力度,教學質量穩步提高,MPA研究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學位論文總體質量較高,MPA研究生畢業后的反響普遍較好,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廣泛贊譽。武漢大學MPA教育的辦學成效第一,MPA研究生素質普遍提高。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緊密切合社會公共管理部門的實際需求并充分利用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綜合優勢,從培養方案的制定到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都嚴格把控MPA培養質量關。學員通過對公共管理專業理論的系統學習,既夯實了MPA研究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又增強了運用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第二,MPA學位論文質量高。自首屆MPA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起,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就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及《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論文實施細則》以及《武漢大學MPA教育中心關于學位論文印制規格的規定》,嚴格論文導師遴選程序和論文指導規范,加強指導,嚴格答辯,保證質量。在全國MPA首批院校中較早地實行了MPA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制度和優秀MPA畢業論文評選制度,加上從2010年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開始的論文重復率檢測制度,武漢大學MPA畢業論文100%參檢,符合要求后進入匿名評審程序。正是這些有效的措施保證了武漢大學90%以上的MPA學位論文符合選題實踐性強、格式規范、內容充實、理論聯系實際、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或學術水平的要求。第三,MPA畢業生質量高。自開辦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以來,武漢大學在招生錄取工作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寧缺毋濫”的基本原則,每屆MPA研究生的錄取分數線都確定在與武漢大學在全國高校綜合實力排名相稱的水平上。MPA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并且嚴格教學管理、規范培養程序,在已畢業的MPA研究生中,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系統學習和訓練增強了工作能力并提高了管理水平,進而在事業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他們中獲得提拔任用者有之,研究成果受到有關部門重視和采納者有之,更有不少的MPA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武漢大學MPA教育的主要辦學特點

辦學目標思路清晰,學科基礎優勢明顯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能、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能熟練從事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針對上述目標,學校明確了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辦學思路,即依靠學校力量、依托所在學院,面向實際部門、服務地方建設,發揮學科優勢、打造特色方向,強化教學管理、保證培養質量,拓展辦學空間、穩步創新發展。武漢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教育有著優良的傳統和深厚的基礎,積累了較為雄厚的教育資源,教育教學質量深受社會贊譽。

辦學組織保障有力,管理制度建立完善

篇(5)

關鍵詞:管理學學 教學改革 創新模式

以國家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工程為契機,重點針對管理學課程進行大膽改革,主要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改革,通過改革構建管理學課程教學新模式,即理論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系統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和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實習綜合化、實驗教學現場化、畢業實習社會化),使管理學的教學從以往抽象、枯燥變為形象、直觀和具體,激發了學生學習森林管理學的樂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1]

一、實現管理學學理論教學模式

1.教學內容系統化:利用多媒體課件和音像教材等將管理學的不同時期,集中展示在課堂上,使學生對于課程知識有一個整體認識。并在教學中積極將最新科研成果融進授課內容中;增加了管理學識別教學內容,加大和強化管理學習。

2.教學手段現代化:進行多媒體教學和電化教學,便于同學在網上自學。同時,結合管理進行現場教學。自行研制管理微機化管理系統、創建了數字化教研室、為與國內外專家交流、實踐教學中的認知及實驗室的開放奠定了基礎,開發智能化試題庫,有效地實現教考分離。[2]

3.教學方法多樣化: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學導式、啟發式、討論式、專題式等教學方法、

二、實踐管理學教學模式

1.教學實習綜合化:把與管理學密切相關的認知課程綜合在一起組織企業教學實習(如工廠,企業,社區等),這樣既保證了知識的系統性,又節約了教學實習經費。

2.實驗教學現場化:一些實驗內容如管理學分類部分教學中的管理學的識別等采用現場化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3.畢業實習社會化:在指導畢業論文環節,更多地讓學生從社會中挖掘題目,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3]

三、調整教學內容,適應時代的需要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在許多專業基礎課的總課時數被壓縮的情況下,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所有知識都“灌輸”給學生,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專業特點要求,減少與專業關系不大的內容,增加與專業知識關系密切的內容。并根據學科發展增補了新的內容,同時注意把學校實驗室的一些科研成果和新知識等引入課堂充實教學內容。而對分類及類群部分作簡要概述,詳細內容則留給管理學分類學這門選修課講。這樣一方面符合教學大綱要求,適應了時展需要,使教學跟上學科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學以致用。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管理學課程“易懂難記、枯燥無味”,這是初學者普遍反映的問題。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力素質為主線”原則指導下,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要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關鍵是重點突出,開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程生動有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這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筆者進行了幾方面的改革探索。[4]

1.首先,認真鉆研教材并熟悉教材,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擬出關鍵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和做筆記,克服了盲目性。

2.其次,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展示知識的系統性、突破重點。由于管理學課程內容多而系統,在講課時,我們多采取承上啟下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先提出與所要講解的重點相關的問題,然后用“邊講邊繪邊記法”變教材的靜態內容為動態內容;對復雜而難點多的內容,通過由宏觀到微觀或由局部到整體的途徑,突破重點、一般結論上,除用精練概括的語言外,也常用動態的表解作出結論。這樣不僅克服學生掌握知識的片面零散、死記硬背,而且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靈活應用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如此啟發式教學法,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能突出重點,教學效果較理想。[5]

3.注意與學生交流學習心得,檢查聽課筆記。利用課間或實驗課輔導時間,到學生當中,與他們交流、談心。有助于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共同問題,也有利于老師針對學生情況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授課方式。這是促進教學效果和質量不斷提高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培養自覺學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自主性的有效方法。[6]

4.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作用,開展科學研究活動。知識經濟時代,新技術新知識的不斷增加與更新,多學科間的密切交叉與聯系,要求高校教師一方面必須經常參加科研活動,查閱相關科技文獻資料,獲取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7]把它們引入課堂,讓學生及時了解掌握該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另一方面,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擬出不僅是管理學教學本身的內容,也應涉及當前科研、生產中與管理學有關的問題,并提供一些查找線索。[8]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2]謝欣.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管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路[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8(10)

[3]黃志堅.管理學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8)

[4]吳振成.徐長瑞;;贊科夫的教學論思想與我國教學改革[J];日本學論壇;1982年04期

[5]戴星東.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學院[J];日本學論壇;1982年02期

[6]王嘉惠.政法院校教育工作必須改革[J];現代法學;1983年03期

篇(6)

關鍵詞:檔案學高等教育;中國;加拿大;比較研究;武漢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1引言

檔案學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的重要責任,同時,檔案學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國檔案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筆者選取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與政務信息學系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作為中加檔案學高等教育的兩個典型機構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中加在檔案學高等教育方面的異同與優劣,使我國檔案高校明確自身優缺點,進行調整完善,以更好地適應檔案事業發展的需要。

武漢大學檔案學專業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湖北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設立的檔案管理特種教席,為我國檔案學教育之濫觴。目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與政務信息學系在教學水平、科研實力、教育層次等方面,均走在全國檔案學教育的前列,是中國檔案學高等教育的極佳典型。196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創辦了圖書館學院;1981年,圖書館學院與歷史學院合作開始招收檔案專業碩士研究生,開了整個北美地區檔案專業碩士教育的先河。1984年,圖書館學院正式更名為“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目前,哥倫比亞大學設置了種類豐富的檔案學研究生培養項目,包括檔案學碩士、檔案學碩士(原住民研究方向)、檔案與圖書館學雙碩士、哲學博士(檔案學方向)等,且為檔案工作人員提供進修教育,成為北美地區檔案學高等教育的典范。此外,2009年,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成為iSchools聯盟第31位成員,這是唯一一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成員機構,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也是該聯盟的成員之一。因此,二者在檔案專業成立的背景、現實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可比性。

2中加檔案學高等教育現狀比較

2.1培養層次。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學專業,培養層次分為博士、碩士、本科教育三個層次。2003年,經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武漢大學建立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博士后流動站,招收檔案學博士后高級研究人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檔案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完整的教育體系有利于學生形成扎實的專業功底,同時,也可能由于教學內容較為集中,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范圍相對狹窄。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的檔案學人才培養層次起點較高,從培養碩士研究生開始,向上延伸至博士層次。學院招收所有正規大學任意學科背景的本科畢業生進入檔案專業學習,但學生成績在本科期間至少在“B+”以上,同時,還招收外籍學生,為國外培養檔案人才。

通過比較,我們可發現,兩個學院在培養層次上存在較大差異。我國三個層次的培養模式,其中,以培養本科學生為主體,主要原因是我國各級檔案機構數量眾多,且社會整體檔案意識不斷增強,人才需求量大。而加拿大的檔案學高等教育起點高,且可為國外培養專業人才,與加拿大總體教育水平高密不可分。

2.2培養目標。武漢大學檔案學專業在不同培養層次其培養目標亦不相同:在本科階段的教育中,要求學生“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各種信息機構從事檔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技能”:在研究生階段,則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從事研究、敦學或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注重學生“教學”與“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碩士階段,則主要培養學生“能夠高效地計劃、實施和提升檔案館保存、組織和有效利用社會記錄信息的能力”,注重對檔案從業人員工作技能的培訓;在博士培養階段,主要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能夠從理論和方法論角度豐富檔案專業核心知識,通過研究創新貢獻于信息學領域及其學科的發展”,意在提升檔案學教育的發展水平。

通過培養目標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兩國雖然都認為檔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加拿大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因而,直到博士層次才主要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而我國則始終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而,設置了不同的培養層次來貫徹這一專業教育理念。

2.3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是反映檔案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指標。為了便于比較,本文選取了兩個學院檔案學碩士課程進行分析,課程設置詳情見下表。

武漢大學根據時展的要求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例如,設置了《電子政務原理與應用》、《數字檔案館原理與技術》等課程。學院設置了4個研究方向,包括:檔案學理論與應用;電子文件管理;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檔案管理現代化。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補修課三類,應修學分不少于28學分,學科通開課不少于8—10學分,研究方向必修課不少于4學分(至少2門),其余為選修學分。

自1981年設置檔案學課程以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緊密結合本國檔案工作發展的現狀,不斷調整課程的設置。學院要求學生應完成48學分的課程,其中,24分為核心課程,24分為選修課程,以及一些0學分的課程和實踐活動(例如參觀)等,有研究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寫畢業論文。在畢業論文的要求上,中加兩國存在較大差異,在我國,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是獲得碩士學位的必要條件,而加拿大則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進行選擇是否寫畢業論文。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檔案學碩士課程設置

通過兩個學院碩士課程的比較,我們還可以發現,兩個學院課程設置,均具有濃厚的院系背景色彩,武漢大學設置了許多與政務信息相關的課程,而哥倫比亞大學則設置了圖書館學相關課程。

2.4師資隊伍。根據相關統計結果,近年來,我國檔案學專業教師在數量與質量上都有了較大改善:從職稱結構上來看,2000年至2008年,全國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檔案學專業教師數量逐年增加,由52人增至84人,增長約61.5%;從學歷結構上看,2000年至2008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檔案學教師數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6人增至2008年的129人,增長近4倍。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擁有較強的師資隊伍,經調研,目前,檔案系共有教師10名,擁有“正高”、“副高”職稱的教師占整個師資隊伍的80%,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60%。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除了擁有12名檔案專職教師外,還擁有26位兼職教師,共29人擁有蹲士學位,占師資隊伍的76%以上。兼職教師來自當地一些信息機構或大學圖書館、城市檔案館,擁有非常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通過調查,筆者發現,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師資隊伍中一個非常突出的特

色——教師的國籍構成多樣化,分別來自加拿大、美國、英國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多國文化與檔案信息資源的溝通與交流。

3啟示

我國檔案學教育具有多層次的培養模式,有利于系統地培養檔案人才,這是我國的優勢。同時,也存在問題與不足,應進行一定的改革。

3.1在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化的前提下,分類型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SAA”)在1982年和2004年,分別開展了對檔案工作者職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并根據得出的結果指導檔案研究生教育和檔案就業工作的開展,使美國的檔案學高等教育取得r良好的教育效果,成為世界范圍內檔案學教育的典范。而我國與加拿大都沒有檔案工作機構為高校檔案學教育進行類似的實際調研,并指導其制定培養目標,這是兩國檔案學教育的共同缺陷。

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分為本、碩、博三個層次,其中,本科教育是整個培養體系的基礎,碩士、博士階段均以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為主。在本科教育階段,教師就應指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對本科畢業后希望直接從事檔案工作的學生,增加其專業技能性課程的比重,并為學生積極提供實習機會;而對有研究興趣的學生,在本科教育的后期,就要注重他們研究能力的培養,為他們開設基礎研究理論與方法的課程。不可否認,當前,我國檔案學研究生大都處于導師助手的位置,在導師確定的研究課題下,負責基礎性的研究工作,不具備“獨立從事研究工作的能力”,顯然,不符合碩士、博士階段的培養目標,這也是制約檔案學基礎理論發展的瓶頸。

3.2課程設置在堅持特色化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相關學科的內容。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檔案學課程體系中,特別是專業核心課程,體現了濃厚的“檔案”特色,如,設置了《檔案古文書學》、《檔案文獻管理與著錄》等課程。由于其檔案學專業是由圖書館學院與歷史學院合作建立而成,因此,課程和培養項目的設置還體現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該校檔案與圖書館學雙碩士項目中,要求學生完成檔案、圖書館學兩個學科的基礎課程,培養學生適應文檔一體化、圖書與檔案管理一體化工作需要的能力,使之成為“復合型”人才。

教育部檔案學學科指導委員會提出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要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人才。檔案學高等教育要真正達到此目標,必須在保證學生學到專業核心知識的同時,打通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隔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也大都依托歷史學或圖書館學建立起來,長期以來,為了保證學科發展的獨立性,我們過多地關注削弱甚至消除與歷史學、圖書館學有關課程,今后,我們應該適當增加這些相關課程的內容,達到“厚基礎”的人才要求。此外,為了適應學科、職業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應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如英語、計算機能力。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加強以計算機網絡設備和數據庫為主要內容的檔案信息化基礎建設,是“十二五”期間檔案工作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在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特別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時,要著重加強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

篇(7)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性方法,分兩個階段展開。第一個階段,為了解旅游本科專業課程結構,根究中國國家旅游研究院的《中國旅游教育機構統計報告》,選定61所在2000年前設置旅游學院的大學為研究樣本,從這些大學官方網站收集到48份本科教學大綱,根據Ring[5]與吳必虎和黎筱筱[6]的學科分類對48份旅游教學計劃進行內容分析。第二個階段,為理解中國旅游管理本科課程設計過程及面臨的問題,對資深旅游教育者進行深度訪談。首先根據國內外文獻設計訪談提綱,涉及專業發展歷史、課程開設狀況、課程評估機制、專業之間的異同、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根據大學旅游本科專業開辦的歷史、學界認可度及其知名度以及區域分布選擇北京、天津、大連、上海、廣州、重慶等地區10所大學作為便利抽樣的樣本。首先通過郵件寄發邀請信給這10所大學的旅游學院院長,邀請他們本人或指派一個合適的人接受大約45分鐘的面對面的深度訪談,有7個大學愿意接受訪談。本研究所有受訪者均為在旅游領域有十余年教研經驗的教授,都參與過或者現在仍直接參與所在學院的課程設計,因此本研究的深度訪談仍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訪談獲得受訪者同意后進行了錄音。訪談結束后立即對訪談資料進行第一輪的手工編碼,把編碼的結果與謄錄好的訪談文稿發給受訪者進行審查,對經過審查的資料進行第二輪的編碼作為最終分析使用。深度訪談的同時收集7所大學旅游專業教學計劃,旨在比較他們在專業培養目標、課程組成方面的異同。

二、實證結果

1. 旅游本科課程的構成與培養目標

我國旅游本科專業課程的內容構成主要分為三大塊――管理課程、旅游課程與會展課程(見表1),其中管理課程是主要部分,所占比例最高。在48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管理課程所占比例達42.8%,所有6個酒店專業中所占比例達到73.8%,10個會議經濟管理專業中所占比例為32.8%。像飯店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管理學、餐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危機管理與財務管理等都歸為管理課程。同時,旅游規劃、旅行社管理與生態旅游專業核心課程主要為旅游業方面的,其旅游課程在課程總數中所占比例各為53.7%、34.8% 與 88%。但是即使這些課程在旅游課程名目下,有些仍偏向旅游地理學科,比如旅游規劃專業開設的區域旅游規劃、城鄉旅游規劃與計算機扶助旅游制圖,生態旅游專業開設的旅游生態學、旅游景觀生態學與旅游林學等課程。由于中國旅游管理專業屬于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工商管理一級學科所要求開設的核心課程必須開設出,所以管理類課程所在比例就非常高。20世紀90年代國家鼓勵發展旅游教育,一些歷史、地理、語言、社會學等學院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并促進學院創收紛紛開設旅游專業,盡管專業名稱相同,但是他們的師資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這樣就使某些專業開設的課程具有明顯的原有學科的痕跡。由課程大綱內容分析可以發現會議展覽與獎勵旅游是中國旅游本科教育中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在所有旅游專業中占課程總數的比例為0―5.6%。

旅游本科課程培養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三種類型――溝通技能、服務禮儀與計算機使用,還有少量的學校培養攝影、茶道與自我閱讀等能力,但是其他重要的個人技能,比如個人發展、跨文化交流、團隊工作與問題解決能力、社會與個人責任方面的知識很少出現在課程計劃中。其次,旅游本科課程強調語言能力。不管在中國還是其他很多國家旅游課程中都強調語言能力,絕大部分專業都至少提供一門旅游專業英語課程,有些還提供第二外語作為選修課,種類廣泛的語言課程也支持了強調外語的觀點:很多大學提供涵蓋聽說讀寫至少2個方面的英語課程,有些甚至還把口譯作為主要選修課。另外,中國旅游課程對科研方法訓練不足。72所院校中只有5所院校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課程,三所院校是旅游研究外文文獻,其他兩所是研究方法與設計,在課程總數的比例為0―1.3%。研究方法課程較低的比例反映了中國旅游本科教育中對科研訓練的不足。

2.旅游專業課程設計過程

有4位受訪者說他們有一定的規定,隔年修改教學計劃并且當準備開設新專業或方向的時候或者增刪課程的時候需要經過一個組織良好的程序,通常由學院院長與教授組成一個教學委員會,當決定修改專業計劃的時候就召開一個會議。有時候,當教師希望開設或取消某一課程的時候,他(她)要提交一個論證報告或申請,并且由教學委員會討論。教學委員會把會議決議上報給校教學委員會以表明接收了這種修改。另三所大學的受訪者說,盡管當他們決定修改教學計劃的時候有一定的程序執行,但是往往由院長或教學院長基于他們個人對旅游業發展變化的認識或教學需要進行修改。

對課程設計過程的訪談結果顯示,政府與教育者是課程的決策者并且旅游本科課程的其他利益相關者――業界、在校學生或校友――偶爾參與這個決策過程。只有一個受訪者提到他們當開始開設一個新專業高爾夫球管理時試著探尋業界的期望并且與業界人士進行溝通,并且最終從這種溝通中獲益良多。因為他們認識到業界對本科生的期望是具有更多的運動管理的知識而不是操作知識,否則基于當前的師資與現有資源他們不可能獲得這種認識并且不符合學院既有的教學與研究方向。最終學院考慮到現有的體制與教學資源把業界需要的高爾夫球管理變通為俱樂部管理。三個受訪者承認在現有實踐下,即使有必要,其他利益相關者也很少能夠參與課程設計過程。另一個受訪者反映,公立大學甚至沒有認識到諸如業界和學生也是利益相關者。因為官方對高等教育機構的評價準則幾乎是純學術的,旅游專業也無不例外,即使旅游學被認為是一種應用性的社會科學并且需要與實踐緊密聯系。

3. 旅游本科課程設計面臨的問題

首先,缺少旅游課程評價與總體質量標準。當問到對中國旅游本科課程的評估與質量標準時,受訪者說基本上沒有一個專門針對旅游課程的相關標準。

其次,師資緊缺,實習機會缺乏。師資緊缺是7位受訪者共同反映的問題,由于沒有合格的教員,一些想開設的課程沒有開出來。另一個例子就是由于師資缺乏,一名講師一個學期主講多門課程,即使有些課程脫離了他們的學術專長。對教師學歷的高要求也被認為是師資缺乏的一個原因,有些實踐課程或管理層次的課程如果由具有業界經驗的教師講授效果可能更好,但是在我國那些具有實踐經驗的人通常沒有獲得較高學歷,所以不能在旅游本科教育機構謀取一個教職,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課程質量。由于用人單位喜歡聘用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如果旅游本科生在畢業前沒有積累足夠的實踐經驗,那么用人單位的這種偏好就會進一步影響到本科生畢業后的就業。

最后,學科定位影響課程設計。現在旅游管理是在管理學目錄下,制約了旅游學科的發展,因而也影響旅游本科教育以及課程設計。當旅游業在1978年起步的時候當時中國政府決定促進入境旅游的發展以賺取外匯,旅游專業最初設置在經濟學目錄下。當興辦旅游企業后如何管理旅游與飯店企業的開始出現,因而教育部1998年高校專業目錄調整的時候決定把旅游專業設置在管理學目錄下以響應這種需要。但是隨著中國旅游業在過去十年里的發展,休閑與游憩開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部分,與此同時,休閑研究、旅游社會學與旅游人類學逐漸出現在旅游本科課程中,但是考慮到只有2年的主要課程的學習時間,還要留出來半年到一年給實習與論文寫作,其實只剩下一年到一年半的專業課程學習時間,如此短的時間造成很多課程無法開設。

4. 不同高校旅游本科課程設計的比較

專業培養計劃顯示,絕大部分教學與專業培養目標是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與指南制定的。教學計劃里面都有相應的運營與管理技能、實務與理論能力方面的類似要求,同樣也強調對旅游本科學習打下多學科與跨學科的知識基礎。但是,就期望畢業生擔任的職位與職業要求的表述方面,每一個專業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差異的。比如南方某大學的會展專業預期他們的學生畢業后從事會展業的規劃、營銷與公共關系、談判、經營與收益管理方面的工作。另一個例子是西南某師范大學旅游管理與酒店管理兩個專業在培養目標方面也有差異。對旅游管理的專業培養要求是了解營銷、文化與旅游業,能夠從事調查、制作計劃與促銷,擅長寫作、數理統計與信息工作;酒店管理對學生的要求是了解管理、文化與商業,能夠制定計劃,勝任服務與宣傳工作,擅長外語、信息技術與溝通工作。同時,某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要求他們的學生能夠從事定性與定量研究,基本了解國際酒店與旅游業實務,也要求他們的畢業生遵守工作道德規范,這一點在其他的專業目標與要求里面沒有發現。東部某師范大學要求他們的畢業生勝任旅游行政與企業管理中的高級職位,同時希望他們的學生能夠尋找研究缺口,利用可能的研究方法從事調查并且寫出可以匯報的研究結果。

開設課程方面,我國旅游本科課程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通選課與專業課,盡管在專業課下面可能會有不同的單元,比如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專業課的比例比通選課大,占到所有課程總數的50%以上。在西南某師范大學與某財經大學,將畢業論文、實習與社會實踐單列,而東部某師范大學與南方某大學則包括在專業課單元里面。四個專業計劃里面畢業論文大約都占到畢業要求學分的3%~4%,而社會實踐所占的比例在每個教學計劃里面都不同,從2.5%到8.2%不等。西南某師范大學分配給社會實踐的學分是畢業論文的2倍多,某財經大學教學計劃分配給實習與實地研究的學分也比畢業論文多。南方某大學在實習與畢業論文分配的學分一樣多,東部某師范大學分配給畢業論文的學分比實習的更多(6∶4)。在四學年里面,對畢業學分的要求從155―180個學分。

旅游本科課程專業課之間的異同。首先,旅游本科主干課程幾乎不一樣,有些專業把宏觀層次的課程,比如旅游心理學、旅游社會學作為他們的專業必修課或專業基礎課,但是其他專業把這些課程歸為他們的選修課,而有些大學在他們的旅游管理與會展專業都沒有提供這兩門課。其次,不同專業之間的必修課與選修課名單中提供的課程也不一樣。最后,同樣專業方向下的課程也有巨大的差異。但是,就旅游管理涵蓋的學科范圍來說,旅游本科課程的內容有些類似,并且都強調信息技術與禮儀。

三、結論與啟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樱花|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欧美xxxx18性欧美|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人妻少妇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videosex性欧美|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脱了我奶罩亲我奶头好舒服|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激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97一期涩涩97片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蜜桃av抽搐高潮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久久最新地址获取|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亚洲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草草影院发布页|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中文字幕人妻伦伦|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版综合|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