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銀行卡產業論文

銀行卡產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0-31 23:11: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卡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銀行卡產業論文

篇(1)

【關鍵詞】銀行卡產業;運作流程;治理規則

銀行卡的產生和發展為貨幣支付系統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截至2004年底,全球累計發行銀行卡達到36億張,銀行卡交易總額近10萬億美元,其中消費交易總額達5.58萬億美元,現金及轉帳交易總額近4.5萬億美元。1993年到2003年,維薩卡(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的交易額年平均增長16.7%,有專家預測,美國個人銀行卡支付方式的市場份額將從2001年的29%上升至2020年的48%,超過現金和支票交易,成為最主要的貨幣支付方式。銀行卡是眾多商業銀行基于資金融通和結算的便捷,降低貨幣支付成本,提高競爭能力和經營效益,在一定協議基礎上的聯合經營而產生的。銀行卡的發行、支付、結算等流程涉及到銀行、消費者、商戶等多個利益主體,其運行機制、交易費用和行業治理規則不斷受到銀行、監管機構、消費者、商戶以及學術界的爭議。我國銀行卡產業起步晚,發展速度快,在運作流程和治理規范方面,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問題和矛盾,自2003年深圳市幾家商場先后出現因刷卡手續費過高而拒絕使用pos機的銀商糾紛以來,上海、武漢等許多大城市也先后出現類似的糾紛,以及近期出現的銀行卡年費的制定和跨行查詢費用引發的消費者的不滿與非議等事件,其實就是我國銀行卡產業運行機制不健全、治理不規范的典型反應。本文擬通過分析該產業運作機制和運行特征,考察西方銀行卡產業的治理理念和規制措施。

一、西方銀行卡產業的運作流程

銀行卡產業以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為載體,以銀行、專業化的中介服務組織、商戶等機構為主體的企業群體,為社會提供電子支付和消費信貸的服務。提供和享受銀行卡服務的參與者包括持卡人(消費者)、發卡人(發卡銀行)、與銀行卡組織簽訂pos協議的特約商戶、收單人(提供信用支付的銀行)以及為銀行卡產業運作提供交易平臺的銀行卡組織,它們共同構成銀行卡產業復雜網絡(見下圖所示的銀行卡運作流程圖)。依據收單人的不同,銀行卡組織分為封閉式和開發式兩種,前者的銀行卡組織集發卡人和收單人于一體,如美國的大萊卡(Diners)、發現卡(Discover)以及日本的JCB卡等等。后者模式中的發卡業務與收單業務由銀行卡組織中的成員銀行獨立承擔,如維薩卡(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以及中國的銀聯組織等。

銀行卡產業運作流程圖

發卡人與持卡人之間構成了銀行卡發行市場的供需關系,收單人與特約商戶構成了收單市場的供需。在發行市場上,持卡人以支付卡費以及遵守一定的使用規則為前提而持有銀行卡。根據持卡動機可以將持卡人分為銀行卡交易者和銀行卡周轉者,前者是將銀行卡作為現金和支票的替代品,一般不輕易使用銀行卡提供的信貸服務,即使使用,往往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足額償還,銀行很難獲得貸款利息受益,銀行主要依賴卡費獲利。后者更主要的是將銀行卡作為融資工具,以支付較高的利率使用銀行卡提供的信貸額度。發卡人以其服務質量和收費標準參與發卡市場的競爭,在權衡成本與受益的基礎上,決定銀行卡的發行數量和發行對象。

收單人與特約商戶構成收單市場的供求雙方,銀行卡的支付與信貸功能在便利消費的同時,還能夠刺激消費,激發消費熱情,接受銀行卡支付方式的特約商戶就能夠獲得銷售額增長的受益。據調查,美國的83%的商戶因為接受銀行卡付款而使得銷售額增加。商戶接受銀行卡付款方式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這個成本就是商戶扣率,也稱為手續費。根據接受銀行卡支付方式所帶來的受益與成本比較,商戶做出是否成為收單人特約商戶的決策。在成為特約商戶之后,收單人負責提供設備,并負責設備維護和做出付款承諾,資金的結算風險由收單人承擔。持卡人持卡消費后,由發卡人從交易金額中扣除交換費后的余額支付給收單人,收單人再從中扣除商戶扣率,將余額支付給特約商戶,至此,銀行卡支付手續就全部完成了。

從銀行卡的運作流程和機制來看,銀行卡組織、銀行、特約商戶和持卡人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雙邊市場”關系。所謂雙邊市場,Rochet和Tirole認為,當平臺向交易雙方收取的費用總水平A=Aα+Aβ(其中Aα、Aβ分別為平臺向買方和賣方收取的費用)不變時,Aα或Aβ的變化會對平臺的總需求和平臺實現的交易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具有這樣特征的平臺市場就可以被認定為雙邊市場。在銀行卡流程中,A表示為銀行卡交易平臺總費用,而Aα、Aβ分別代表持卡人支付的卡費和特約商戶支付的商戶扣率,卡費是影響持卡人規模的主要因素,商戶扣率直接決定簽約特約商戶數量的多寡,同時,卡費、商戶扣率的變更也是持卡人、特約商戶和銀行組織沖突的根本原因。

銀行卡的持卡人規模與特約商戶規模要對應,任何一方規

模過大,而另一方規模偏小,都會對銀行卡的使用價值、便捷性帶來影響,這就形成了銀行卡產業雙邊市場形成間接網絡外部性和使用外部性的特征,銀行卡產業的間接網絡外部性是指銀行卡的特約商戶越多,持卡的便捷性和使用價值就相應提升,持卡人所獲取的持卡受益就越大;另一方面,銀行卡發行規模越大,特約商戶受理銀行卡業務的價值越大。使用外部性也稱為成員外部性,即雙邊市場的某一邊的需求決策影響另一邊的成本與受益,對于持卡人來講,如果選擇現金支付而棄用銀行卡支付時,特約商戶的現金管理成本上升,同時特約商戶會節省銀行卡手續費成本,銀行卡支付系統的每一端用戶的選擇決策,會對另一端的用戶的福利產生影響。只有當消費者和商戶同時對銀行卡有需求時,銀行卡服務才具有價值。為了保持銀行卡的持卡人和特約商戶規模上的平衡,銀行卡組織一般會通過調整交換費率來實現這一目的,交換費是特約商戶通過收單人向發卡人支付的一種費用,交換費變化直接影響到卡費和商戶扣率的變化,也反應了銀行卡運營成本在持卡人和特約商戶之間的分攤比例。

二、西方銀行卡產業治理規則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銀行卡產業與其他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在運作流程和產業特征方面具有明顯的差別。銀行卡產業中的銀行卡組織之間、發卡人之間、收單人之間以及發卡人與收單人之間在銀行卡組織內是相互合作、共生共榮的關系,而在客戶市場(吸引持卡人、簽訂特約商戶)上又是競爭關系。相互合作關系容易引發市場壟斷,尤其是在當今支付電子化、結算網絡化的趨勢下,更容易形成對商戶、持卡人的強勢地位。強勢地位主要表現在交換費、額外收費等方面。銀行卡產業內部的相互競爭又會導致排他行為的產生。因此,銀行卡產業治理機制主要集中在銀行卡組織排他性、額外收費、交換費確定等方面。

(一)銀行卡組織的排他性準則

銀行卡組織的競爭本質上是提供銀行卡結算平臺的競爭,銀行卡組織為保持競爭優勢和壟斷,往往會限制其成員加入其他銀行卡組織,不得保留雙重成員身份,這就是排他法則。維薩卡在1976年以前一直遵循排他性法則,其成員之一的沃爾森銀行信托公司曾于1971年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針對維薩卡公司反壟斷訴訟,要求維薩卡解除排他性準則,允許其同時加入維薩卡和萬事達卡組織,美國聯邦法院認為商業銀行同時開展兩種品牌的銀行卡業務,可使得持卡人和特約商戶都能夠受益,最終裁定維薩卡公司制定的排他性準則違反了發壟斷法,維薩卡公司于197年取消了限制其成員擁有雙重銀行卡組織成員身份的規定。銀行卡組織的排他性準則還表現在禁止其成員發行封閉式銀行卡組織的銀行卡,該項規則在1998年也遭到了訴訟的命運,美國運通公司向司法部指控萬事達卡和維薩卡公司不允許其成員發行運通卡,違反了市場自由競爭法則,美國司法部經過調查后,支持了運通公司的訴訟請求,認為該排他準則降低了市場產品多樣性,損害了銀行及其消費者的權益。

Hausman、Leonard和Tirole(2003)研究了維薩卡和萬事達卡雙重成員身份對銀行卡組織競爭的影響問題后,認為,從理論上來說,排他性準則的取消,使得成員銀行能夠將一個銀行卡組織轉移到另一銀行卡組織,成員銀行的這種行為促使銀行卡組織增加研發資金的投入,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必然導致支付工具的多樣化,卡費和交換費的下降,為成員和持卡人、特約商戶提供更為安全、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服務。在美國,隨著排他性準則的放松,主要銀行卡組織的特約商戶扣率由1982年的2.7%下降到了2001年的1.82%,所提供的服務水平卻在不斷的提升。銀行卡組織的排他性準則在美國、歐盟以及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受到了廣泛質疑,并有逐漸消失的趨勢,支付結算、信貸消費的相互融通成為銀行卡組織治理的方向之一。

(二)交換費率的制定規則

銀行卡組織的主要職責是為銀行卡的支付結算提供平臺,通過聯合各發卡行制定適當的交換費率來平衡持卡人規模與特約商戶規模,滿足消費者的持卡消費、信貸的便捷、低成本和安全的需求,同時滿足特約商戶的促進銷售,擴大市場規模的需求。維薩卡公司認為,交換費率的共同定價機制節省了各發卡人和收單人的雙邊磋商的談判成本,而在反壟斷部門看來,交換費的共同定價機制有礙于銀行卡產業競爭,受到了質疑和訴訟。1984年NaBanco控告維薩卡的集中定價機制違反了謝爾曼法案,要求采取零交換費,法院以信用卡集中定價模式并沒有獲取超額利潤為理由判VISA勝訴。數年后,以沃爾瑪、西爾斯牽頭的幾百萬零售商戶維薩卡、萬事達卡公司等對簽名借記卡交易收取了過多的費用,歷經7年官司之后,最終以維薩卡公司和萬事達卡公司向零售商們屈服而告終,同意降低簽名借記卡扣率、允許商戶有權不接受其簽名借記卡,并支付高額賠償款項。2002年,澳大利亞聯儲根據著名經濟學家MichaelLKatz所提交的“Katz報告”,對澳銀行卡產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通過引入競爭,打破銀行卡產業的壟斷;取消銀行卡組織“反額外收費”規則,并對價格進行嚴

格的管制,要求交換費降低四成。Gans和King(2003)在分析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改革措施后認為,改革措施難以為繼,因為以發卡人和收單人通過雙邊談判方式替代共同定價機制確定交換費率,這必然導致交易費用的增加,難以提高銀行卡產業的效率,也不一定符合社會效應優化的目的。

在制定交換費率標準方面,有三種理念,分別是從銀行卡組織成員利潤最大化、銀行卡交易量最大化、社會福利最大化角度來制定交換費率,分別代表了銀行卡組織成員、特約商戶(消費者)和社會利益訴求。Wright等人(2004)在假設(1)發卡市場和收單市場均為完全競爭市場,以及(2)特約商戶接受銀行卡支付僅僅考慮受益的多寡,而不考慮接受銀行卡支付的策略效應,研究了銀行卡組織利潤最大化、銀行卡交易量最大化以及社會福利最大化三種情況下的交換費率差異,結果顯示,如果在銀行卡交易量最大時,交換費的增幅(特約商戶費率同比增加)大于持卡人的卡費增幅,那么有足夠的利潤激勵銀行卡組織進一步提高交換費率,此時依據利潤最大化制定的交換費率要高于基于交易最大化考慮而制定的交換費率。同樣,在銀行卡交易量最大的情況下,若特約商戶的銀行卡業務的平均受益大于商戶扣率,,則以銀行卡交易最大化為標準的交換費率低于基于社會福利最大化考慮而制定的交換費率,即低于社會最優化的交換費率。Wright還系統研究了銀行卡組織設定的交換費與社會最優交換費率偏離的情況,為監管機構提供了理論依據。

從交換費率的共同制定價機制方式來看,確實具有壟斷的表象,但由于銀行卡產業具有雙邊網絡市場產業特征,網絡外部性大大限制了銀行卡組織運用壟斷力量的能力,如果銀行卡組織試圖從一個市場獲得較高的壟斷利潤,例如,設定較高的交換費率,收取較高的商戶扣率,過高的價格必然會減少市場需求,在網絡外部性的作用下,商戶對銀行卡支付需求的減少會降低持卡人使用銀行卡的效用,從而影響消費者的持卡使用規模,整個網絡的交易量大大降低,這并不符合銀行卡組織的初衷。從這方面來看,交換費率的共同制定機制具有壟斷表征,卻有完全市場競爭內涵,歐盟委員會也認為,由于監管機構確定滿足社會最優條件的交換費率缺乏操作可行性,目前確實沒有找到比交換費共同定價機制更好的替代方案。在可預見的未來,在銀行卡產業,共同定價機制仍然是交換費率制定的主要方式。

(三)禁止額外收費規則

禁止額外收費(no-surchargerule)規則,是指銀行卡組織禁止特約商戶在持卡人進行持卡消費、信貸、結算支付時,向持卡人收取銀行卡組織規定收費項目以外的費用。美國的銀行卡組織大部分采取禁止額外收費,而歐盟國家的銀行卡組織對此則允許特約商戶自主決定是否收取額外費用,但真正采取的額外收費的銀行卡組織是比較少的,例如瑞典、新西蘭等允許額外收費的國家,采取額外收費的特約商戶分別占其總量的5%和10%,因為絕大多數特約商戶認為對持卡消費收取額外費用是“不友好”的行為,不僅會影響銀行卡的使用率,而且會有損本企業的形象。學術界對額外費用規則的作用和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概括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額外費用對交換費中性的影響,所謂交換費中性,是指交換費的高低不應該影響消費者的持卡消費決策、不影響特約商戶的利潤以及彌補發卡行的成本。禁止特約商戶收取額外費用,只能被動接受銀行卡組織制定的交換費率,降低了特約商戶基于服務質量、銀行卡成本等方面調整商品價格的能力,最終直接影響特約商戶在不同交換費率下的利潤水平;二是禁止收取附加費用會扭曲不同支付工具間的競爭,妨礙自由市場競爭,影響社會福利。西方學者研究認為,額外費用對社會福利影響的臨界點在于,當銀行卡組織將較高的轉換費轉嫁給特約商戶,而對持卡人收取較低的卡費,較高的轉換費成本使得商戶以收取附加收費形式轉嫁給持卡人,降低了消費者的銀行卡需求規模,但在另一方面,較低的卡費刺激了銀行卡的市場需求,因為附加收費引起的銀行卡需求減少量與因為卡費降低而增加的市場需求量二者相等,則附加收費率就是符合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臨界點。具體的講,如果發卡人發卡成本和收單人的支付成本之和減去特約商戶的銀行卡業務的受益后,小于持卡人的卡費成本,此時特約商戶收取附加費用,持卡人除了承擔了較高的卡費,還要支付附加費用成本,持卡總成本上升,使得發卡人所提供的銀行卡服務低于社會最優水平。

篇(2)

論文關鍵詞 信用卡犯罪 合法權益 偵防對策

自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我國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以來,我國的信用卡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截至2011年末,全國累計持卡量29億張,人均擁有量2.13張。伴隨著信用卡業務量的大幅增加,信用卡犯罪數量也隨之攀升,據公安部統計,對該類案件的立案數從2008年的大約兩千多起發展到了2011年的兩萬多起,且犯罪手法、技術更是層出不窮,出現了一些新型的信用卡犯罪。它不僅直接侵害了信用卡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嚴重破壞了金融秩序、威脅了金融安全。因此為了切實維護廣大持卡人及金融機構的切身利益,促進信用卡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就有必要在分析當前新型信用卡犯罪的類型和特點,闡述其原因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偵防對策。

一、當前新型信用卡犯罪的類型

所謂信用卡犯罪,是指以信用卡為侵害對象或工具詐騙、盜取、獲取不法利益,嚴重破壞金融管理秩序、依法應受刑事處罰的一類行為的總稱。此處的“信用卡”,是指由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具有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帳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這一解釋使得《刑法》中的“信用卡”的范圍實質上與《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及實際工作中所稱的“銀行卡”的范圍相一致。因此信用卡犯罪也就是銀行卡犯罪行為。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信用卡犯罪的手段和技術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新型的信用卡犯罪行為,當前主要有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竊取、收買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犯罪;偽造信用卡犯罪;信用卡詐騙犯罪;非法信用卡中介及信用卡套現犯罪;利用互聯網實施的信用卡洗錢、詐騙犯罪;以電話、短信等方式,利用信用卡進行的詐騙犯罪等。即在信用卡犯罪中,既有竊取、買賣信用卡信息犯罪,又有偽造信用卡、盜刷信用卡犯罪;既有非法套現、惡意透支犯罪,又有短信詐騙犯罪,其犯罪行為滲透到信用卡產業從申領、使用到發卡、管理的各個環節,涉及罪名也涵蓋了偽造金融票證罪,信用卡詐騙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和非法經營罪等罪名。

二、新型信用卡犯罪的特點

由于信用卡犯罪的發生和發展的速度往往與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成正比。因此隨著信用卡業務的快速發展,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新型的信用卡犯罪,表現出犯罪數量迅速增長、跨區域作案明顯、犯罪手段狡猾多變、犯罪成員成分廣泛等特點,具體表現如下:

(一)犯罪數量急劇增加且跨區域流竄作案明顯

伴隨著信用卡業務的迅猛發展,信用卡犯罪數量也急劇增長。據統計,2010年1月到10月,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1.9萬起信用卡犯罪案件,挽回經濟損失近6億元。其中僅破獲信用卡詐騙犯罪案件就達1.4萬起,同比上升達1.7倍。且就在2011年1月到4月底,全國公安機關已破獲信用卡案件5600余起,繳獲涉案信用卡2.58萬張,挽回經濟損失1.3億元,并抓獲行動前在逃的信用卡犯罪嫌疑人450余名。另外信用卡犯罪行為人為了逃避打擊,往往利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訊手段和資金支付結算方式等,跨區域流竄作案明顯。如不少犯罪分子在甲地盜取銀行卡信息、在乙地制作偽卡、在丙地等數地盜提資金,或利用POS機異地移機套現如:犯罪分子或是在甲地騙領POS機后帶到乙地套現,或是通過互聯網等方式聯系賣家,從甲地租用POS機后帶到乙地套現,或是采取在POS機加裝撥號器或使用“大聯通”方式將固定POS機虛擬成移動POS機等科技手段,繞過監管,跨地區移動套現等。

(二)犯罪手法狡猾多變且不斷翻新

隨著信用卡的普及、互聯網的發展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信用卡犯罪手段不斷升級,且常常緊跟打擊防范措施的變化和新業務的發展而不斷翻新,從公安機關已破的信用卡犯罪案件看,既有通過傳統的刷卡類交易實施犯罪的,也有通過網絡購物、電子機票訂購等新興的無卡類交易進行犯罪的;既有通過偷窺、在ATM機上加裝盜碼器、在商場的POS機上安裝側錄裝置等手法盜取信用卡信息的,也有在網上設置木馬程序等手段竊取信用卡信息的;還有當持卡人在ATM機上操作時,騙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利用電話、短信方式,謊稱“中獎”、“特惠低價”等理由,誘使持卡人向不法分子賬戶轉賬。還有的利用四通八達的網絡,采取黑客入侵、網絡詐騙、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竊取或破獲信用卡密碼等形式完成信用卡犯罪行為的實施。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當前新型信用卡犯罪手法的狡猾多變和不斷變化的特點。

(三)犯罪成員成分廣泛,團伙作案居多且具有犯罪產業化現象

在信用卡犯罪成員中,既有慣犯,也有偶犯,既有農民、工人,也有學生、無業人員等,甚至還有金融內部人員,具有職業的廣泛性。他們為了竊取他人或銀行的資產,通常結伙作案,如在偽卡詐騙犯罪中的一批地緣性職業犯罪團伙,他們常常以宗族、同鄉為紐帶,長期流竄于各地,通過在ATM機加裝盜碼器、針孔攝像頭等竊取銀行卡信息后盜提卡內資金。另外當前制作偽卡及盜碼器等信用卡詐騙工具的行為以及非法套現行為已呈現集中化、產業化的趨勢,偽造信用卡從零星制造向作坊式甚至產業化發展,導致信用卡犯罪出現犯罪產業化現象。

三、新型信用卡犯罪的原因

當前信用卡犯罪越來越猖獗,對社會和人民群眾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體系不完備、監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信用卡的發展在我國處于快速增長階段,但發卡行的管理機制還不完善,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技術設施和手段還跟不上信用卡市場發展的需求。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有關金融活動管理的法律和制度跟不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內外部的監督制約機制和監督設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監管方面客觀上也存在一些“真空”地帶。

(二)金融機構自身的缺陷

金融機構自身對于信用卡業務的開展存在諸多缺陷,為犯罪行為人提供了可乘之機。表現在有的金融機構負責人對市場經濟形勢下的信用卡犯罪缺乏應有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對保障金融資金安全的措施不得力或者措施落實不到位,有的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各大商業銀行之間的無序競爭和審查把關不嚴,導致銀行卡業務風險上升。各商業銀行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一再放寬銀行卡的準入條件,審查制度形同虛設,致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業務知識不熟悉,工作責任性不強,致使虛名辦卡、惡意透支極易得逞;另外,信用卡加密技術落后,犯罪嫌疑人或犯罪組織很容易便能獲得卡上信息,從而仿照發卡銀行發行的信用卡非法制造偽卡或者非法修改作廢信用卡的磁條信息,將偽造的假卡供自己或轉賣他人使用。

(三)信用卡持有者防范意識薄弱

信用卡持有者警惕性不高,或將信用卡轉借他人,或將信用卡遺忘在取款機上,或隨意丟棄自動取款機打印出來的憑證;不注意自己信用卡賬號、密碼和身份資料的保密;隨意將自己的身份證借給別人,而不知其借用身份證的用處等等,都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四、新型信用卡犯罪的偵防對策

鑒于上述新型信用卡犯罪的類型、特點和多發的原因,為了維護信用卡各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并促進信用卡業務的健康發展、維護安全穩定的金融秩序,就必須堅持打防結合的偵防對策,大力打擊和預防這類犯罪。

(一)拓展案件線索來源并建立信用卡犯罪信息庫

當前信用卡犯罪已經成為金融詐騙犯罪的重要表現形式,且犯罪數量與日劇增,因此為了充分打擊這類犯罪,應改變過去被動受案的方式,積極主動拓展案件線索來源??赏ㄟ^公開舉報電話和舉報信件郵寄地址、接受來電來信來訪、開通網上舉報專欄等多種形式受理群眾舉報,利用銀行網點、銀行自助機具、特約商戶營業場所、派出所等張貼、顯示或發放宣傳材料,廣泛發動群眾,廣辟線索來源。另外應廣泛收集、存貯信用卡犯罪的各種情報信息并建立信用卡違法犯罪黑名單庫和犯罪信息數據庫,以充分發揮“情報導偵”的作用,為全面、準確、及時地打擊信用卡犯罪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

(二)加強警務協作提高打擊和防范力度

鑒于信用卡犯罪跨區域作案的特點,因此要有力打擊該類犯罪就必須加強公安機關內部以及公安機關與相關職能部門的緊密協作,即加強公安機關和金融機構之間、公安機關內部各部門、警種之間的協作配合,充分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在公安機關與人民銀行、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及中國銀聯間建立信用卡違法犯罪聯絡員制度,創建應急聯絡、信息通報、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并將辦案中發現的信用卡管理漏洞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方法以聯席會議的形式及時對各金融機構管理部門進行通報,要求各銀行部門修正相關的管理制度,并在本單位內部對犯罪分子的手段和方法進行通報學習,以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杜絕和減少此類案件的發生。

(三)充分利用視頻監控技術偵破此類案件

篇(3)

關鍵詞:雙幣卡 信用卡 中國銀聯

一、信用卡概述

信用卡按幣種可以分為單幣卡和雙幣卡。雙幣卡指一卡同時擁有外幣和人民幣兩個賬戶。由于雙幣卡具有國內國際暢通無阻的優勢,目前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推出了雙幣卡,成為了中國信用卡市場的主打產品。

BIN號即信用卡的卡號??ㄌ柕那傲粩底钟蒝ISA、MAS,TER或銀聯等銀行卡組織給予,后面的數字由簽卡銀行自行決定。2002年。中國銀聯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申請了在國內和國外通行的國際標準“6”字頭銀行標識代碼。另外,根據ISO的規定,“9”字頭的BIN號是作為國內卡的BIN號,由各國自主決定分配方式。BIN號的意義在于銀行卡采用誰的號誰收費。如果采用VISA或者MASTER的BIN號,那么國際銀行卡組織就在收費和未來競爭上掌握了主動權。中國銀聯只能處于被動地位。而我們的雙幣卡則多以VISA或者MASTER的BIN號開頭。

信用卡的收入主要由信用卡發卡費、信用卡年費、逾期透支利息、取現利息、手續費和掛失補卡費等組成。

二、回顧聲討雙幣卡

2006年6月,中國銀聯開始向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呼吁叫停雙幣卡,希望恢復到全部只發行人民幣單幣卡或者外幣卡的狀態。

自2002年12月3日,以招商銀行在國內大規模發行符合國際標準的雙幣卡為標志,中國銀行業開始了一場暴風驟雨式的信用卡“圈地運動”。雙幣卡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從金融創新的供給角度來看,全球化、技術、競爭和利潤是雙幣卡產生的驅動因素。

站在全球化角度來看。經濟全球化是事實。要素資源逐步在世界各個國家自由流動,中國與世界的交往也增多,為雙幣卡的誕生提供了基礎。

從技術的方面來講,信息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銀行結算網絡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一卡雙賬戶可以高效率低風險地運行。

從競爭的角度來看。全球經濟走向一體化,競爭在這個快節奏生活的時代愈演愈烈。人民幣的單幣種信用卡因其國外結算渠道的劣勢而暫時不能與國際銀行卡發卡組織的信用卡公平競爭。

從利潤角度來看,一個銀行的創新由它的創新利潤驅動。對于雙幣卡,銀行每發一張,國際銀行卡發卡組織即會給予中國境內銀行一定的補助。

從金融創新的需求角度來看,伴隨著世界各國經濟交往的增多,世界文化等領域的交往也增多。而雙幣卡由于其便捷的特性而深受持卡人歡迎。與此同時,在人民幣業務未全面開放前,外資銀行為了與中資銀行競爭,爭到市場份額,通過同內地商業銀行開展“國際合作”,進人中國內地的信用卡業務。

雙幣卡既然擁有如此之多的好處,為什么還要叫停雙幣卡呢?主要理由有:資源浪費;利益矛盾;營銷違規;人民幣單幣種銀行卡優勢明顯等四個因素。

三、抓住機遇、走向世界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為世界貨幣多元化做出了貢獻。但是美元在當今世界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雙幣卡憑借這種貨幣優勢流行于中國國內。眼下,美國的次貸危機影響著全球經濟,世界宏觀經濟不景氣,而中國受這次金融危機影響不嚴重。中國銀聯完全可以利用此次機遇。將人民幣單幣種信用卡推向世界。

1、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雙幣卡之所以便捷,其主要憑借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中國銀聯要想在國內甚至國外推行人民幣單幣種信用卡,必須有強勢的人民幣作為支撐。只有人民幣幣值穩定堅挺的條件下,人們才會對人民幣形成良好的預期。人民幣才能被大多數國家作為結算貨幣。而眼下世界各國對美元都處于觀望狀態,推行人民幣結算將會為銀聯單幣卡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保持信用卡競爭機制。如果我們在銀聯逐漸成熟的適當時機,取消雙幣卡給VISA和MASTER一定的生存空間。允許其在國內使用自己的網絡提供結算服務時,銀聯并不會形成壟斷的局面,VISA與MASTARD可以和中國銀聯相互競爭。這樣可以保證中國信用卡市場的完善發展。

3、大力建設銀聯結算網絡渠道。國家可以進行產業政策傾斜,對中國銀聯提供資金政策支持,鼓勵其在海外以共建、租用和自建等多種形式建設結算清算網絡。這樣的政策比直接叫停雙幣卡的政策更有效,也不會出現中國移動逼宮小靈通退市的尷尬局面。在銀行業中,信用卡業務的客戶都是中高端客戶。如果現在就叫停雙幣卡對銀行來說,客戶維護工作將成為各銀行很大的問題。

4、拓展銀聯服務內容,提高銀聯服務質量。銀行業屬于服務行業,信用卡成功與否取決于自身的服務。當物質條件都已具備后,服務內容自然也就會豐富起來,服務的質量會有質的提高。雙幣卡提供的服務內容和質量遠比人民幣單幣種信用卡高很多,雙賬戶僅僅是其中的一項服務,因此雙幣卡年費較高。當銀聯的人民幣單幣種信用卡的硬件設備達到一定程度,服務自然高效多樣,投入必有收益。持卡人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總之,中國銀聯如果能夠抓住這次機遇,調整深層次的戰略。將人民幣單幣種信用卡推向世界。真正成為國際銀行卡發卡組織,才能解決自己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電子貨幣銀行金融

貨幣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階段:商品貨幣、紙張貨幣和電子貨幣。從貨幣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貨幣制度的變遷是為了提高貨幣流通速度、降低貨幣流通費用,從而降低商品交易費用。20世紀70年代以來,電子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一體化使經濟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特別是以因特網為代表的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使人類社會逐步向信息社會邁進。由于金融業對信息有超乎其他產業的特殊需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在這個網絡經濟時代,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金融業在業務處理、顧客服務、經營決策、管理拓展方面的技術環境。這些革命性的變革無疑都必須依賴于貨幣及支付手段相應的電子化。電子貨幣的出現和發展是20世紀末支付領域最為引人注目的事件,它正在并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改變銀行的經營方式。由于在降低交易費用上的巨大優勢,電子貨幣取代傳統通貨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當然電子貨幣對傳統銀行業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商業如何應對電子貨幣的沖擊就成了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一、電子貨幣相關概念解析

20世紀以來,電子商務在世界范圍內悄然興起,作為其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也隨之產生和發展。電子貨幣的產生被稱為是繼中世紀法幣對鑄幣取代以來,貨幣形式發生的第二次標志性變革,并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應用與發展不僅會影響到電子商務的進行,而且會影響到全球的金融體系。

(一)電子貨幣的定義

電子貨幣就是由消費者(及相對的特約商戶)占有的,存儲在一定電子裝置中,代表一定的貨幣價值的“儲值”或“預付價值”的產品。具體而言,這里所講的電子裝置通常包括兩種形態:以IC卡為媒質的智能卡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電子貨幣載體。電子貨幣的貨幣價值以數字信息的方式存儲在電子裝置載體中,表現為各種各樣的儲值卡、智能卡,以及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支付的貨幣形態。電子貨幣不是紙質的,也不像電子資金劃撥一樣涉及到銀行,這種新的貨幣形態可以離開銀行的中介作用,在交易過程中不用同存款發生密切聯系。就其現階段而言還只是一種新的支付形式,還要以現有存款為基礎。

(二)電子貨幣的特性

1、電子貨幣是以計算機技術手段為依托,通常以各類電子設備(如智能卡)及計算機存儲器為價值載體的貨幣

電子貨幣主要有卡類和計算機兩種載體。以卡類為載體的電子貨幣,卡中的芯片能夠根據事先存儲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銷售終端或其他設備(如電子錢包)的指令存儲和處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設備和終端,卡中代表金錢的信息可以被識別,并且按照指令進行轉移。而以計算機為載體的電子貨幣進行交易時,需要借助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交易前要先下載或從發行人那里獲得專門的軟件,通過特殊的軟件和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實現電子貨幣數額的計算和轉移。這種強大的存儲和處理能力是傳統的提款卡所不具備的。提款卡主要是通過輸入密碼同中央數據庫相聯系,通過中央數據庫增減相應的金額,卡本身不存在代表電子貨幣信息的增減。

2、電子貨幣是一種信息貨幣

電子貨幣說到底不過是觀念化的貨幣信息,它實際上是由一組含有用戶的身份、密碼、金額、使用范圍等內容的數據構成的特殊信息,因此也可以稱其為數字貨幣。人們使用電子貨幣交易時,實際上交換的是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傳輸到開設這種業務的商家后,交易雙方進行結算,要比現實銀行系統的方式更省錢、更方便、更快捷。

3、電子貨幣價值傳送的無紙化

電子貨幣是現實貨幣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職能的虛擬化,是一種沒有貨幣實體的貨幣。電子貨幣是在電子化技術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無形貨幣。一般來說,電子貨幣的價值通過銷售終端從消費者手里傳送到貨物銷售商家手中,商家再回贖其手里的貨幣。商家將其手里持有的電子貨幣傳送給電子貨幣發行人從其手里回贖貨幣,或者傳送給銀行,銀行在其賬戶上借記相應金額,銀行再通過清算機構同發行人進行結算。整個過程是無紙化的。所謂無紙化是與票據、信用卡相比較而言。而且,電子貨幣可以在各個持有者之間直接轉移貨幣價值,不需要第三方如銀行的介入,這也是電子貨幣同傳統的提款卡和轉賬卡的本質區別。電子貨幣在這一點上,很類似于真正貨幣的功能。

4、電子貨幣是可以進行支付的準通貨

電子貨幣能否被稱為通貨,關鍵在于電子貨幣能否獨立地執行通貨職能。就目前而言,電子貨幣可以起到支付和結算的作用,但電子貨幣只是蘊涵著可能執行貨幣職能的準貨幣。首先,電子貨幣缺少貨幣價格標準,因而無法單獨衡量和表現商品的價值和價格,也無法具有價值保存手段而只有依附于現實貨幣價值尺度職能和價值儲藏職能;其次,由于電子貨幣是以一定電子設備為載體—智能卡和計算機,其流通和使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設施條件及軟件的支持。因此,尚不能真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最后,盡管目前電子貨幣最基本的職能是執行支付手段,但是現有的各種電子貨幣中的大多數,并不能用于個人之間的直接支付,而且向特約商戶支付時,商戶一方還要從發行電子貨幣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收取實體貨幣后,才算完成了對款項的回收,電子貨幣不能完全獨立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可見現階段的電子貨幣是以既有通貨為基礎的新的貨幣形態或是支付方式。

二、電子貨幣對傳統銀行業的挑戰

伴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網絡化,銀行的主要功能由依賴于存、貸款數量的資金中介功能,向為顧客提供電子清算服務和信息服務功能的重心傾斜。在這一變化中,傳統銀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信用創造等在法律上如何定位;二是如何保證電子貨幣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規避電子清算系統風險;三是銀行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如何向信息化經營轉變,與金融電子化趨勢相適應。

(一)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

目前國際間對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這一金融監管的對象的認識尚存在較大分歧。歐洲大陸各國認同這樣的觀點,即電子貨幣的發行應該包含在金融機構的業務中,其發行主體應該屬于金融監管的對象之一。1998年,歐盟委員會在歐盟理事會提交的指令草案中規定,發行電子貨幣的機構與傳統意義上的“信用機構”享有同樣的市場準入權利和相同的競爭條件。這體現在:第一即使電子貨幣發行機構無意從事傳統信用機構所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務,它依舊有權在整個歐盟成員國范圍內自由從事經營活動;第二電子貨幣發行機構只接受設立地成員國一國的管理和監督,這也使其在經營條件上與傳統的信用機構完全相同。在美國和英國,占主導性的觀點則是,若對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進行嚴格的監管和限制,會損害民間機構的技術開發和創造精神,把電子貨幣的發行限定于金融機構還為時過早,因為一些證券公司、特殊貸款公司、非銀行支付供應商、信用機構也能提供電子貨幣服務。如果將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限定于中央銀行,則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和沖突。因為貨幣是中央銀行獨有的利益,它來自貨幣發行權,即能使市場參與者將其負債作為貨幣的權利,該利益反映在對生息資產通過以發行貨幣的方式進行無息或者低息融資的回報上。如果法定貨幣被私人電子貨幣所取代,這部分中央政府收入來源就會喪失或者減少。如果由中央銀行以某種形式發行電子貨幣,不僅可以向消費者提供無風險的電子支付產品,還可以換回貨幣收益的損失。但這樣做的代價很大,因為政府的介入會沖淡市場活力的發揮,抑制私營領域的發展,阻礙進一步的金融創新,而且高風險的新興商務可能會浪費納稅人的錢財。從目前來看,各國只允許銀行發行電子貨幣,從而有利于對其監管。

(二)銀行的結算職能

隨著小額結算方法的多樣化,以及開放式網絡結算服務使用者隊伍的不斷擴大,結算業務作為銀行固有業務的地位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結算業務的提供者已超出銀行范圍。例如電信、交通、旅游等行業發行的名目繁多的、儲值性質的磁卡或IC卡,實際上已成為新形式的“結算帳戶”。例如儲值卡的發行公司,在銷售卡時,即與購買者之間產生了借貸關系,這筆資金是在儲值卡使用時逐步清算的。這種資金清算,與銀行存款用作結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這些行業能用更低的價格,通過電話、因特網,提供更貼近顧客需求的服務,那么在結算業務領域,銀行將可能被其他行業奪去更多的機會。

另外,以往企業間交易的買賣雙方,其資金授受都是通過銀行中介進行的,銀行可以從中收入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但是,隨著金融EDI的應用,促進了貨款的相互抵沖及企業間的差額結算,這對企業無疑有效地削減了手續費支出。同時,隨著企業EDI應用的發展,這種結算方法必將在企業集團內部普及。其結果是,雙方的交易信息不必通過銀行即可相互交換,貨款的抵沖也不必經過銀行即可進行,銀行不僅喪失了手續費的收入,而且無法掌握企業的資金流向。這對銀行的結算職能及資金監督職能又是一個挑戰。

(三)結算網絡的國際競爭

電子貨幣、電子結算發展的結果,將為使用者跨越國境利用由外國經營者提供的結算服務創造了更多機會。特別是由于因特網的發展而形成了世界范圍的通信網絡,以電子貨幣進行的結算服務,已出現無國籍化的動向,國內金融機構與外國機構之間將處于直接競爭的環境。如何增強結算網絡的國籍競爭力,已成為各國銀行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同時,為了保護使用者利益,1997年5月,10國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會議(G10)下設的電子貨幣作業部的報告書中指出:關于跨越國境的電子貨幣及電子結算的使用,在法律、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管轄權問題是復雜的,并且某些方面可能是不明確的,即使是對國內的使用者,其保護措施和監督體制也不盡完善。因此,由外國主體發行的電子貨幣和提供的結算服務,目前應限定其范圍。

三、電子貨幣對商業銀行經營的沖擊及應對策略

我國已由中國人民銀行為牽頭單位,配合國家各主要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聯合建設中國金融數據通信網和全國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充分利用金融系統電子化基礎設施,加強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職能,加快資金周轉速度,以逐步確立和完善我國支付清算體制,加快實現全國范圍內銀行卡跨行、異地支付業務授權及清算信息自動交換。目前,我國金融卡發卡量超過10300萬張,全國金融卡信息交換中心和清算中心已建立,金融衛星網擁有646個衛星站,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和700多個縣,全國電子聯行平均每天往來5萬多筆,轉匯金額平均每天達800——1000億元,大大提高了轉匯效率,縮短了資金在途時間,平均每天為企業減少利息開支500萬元。金融卡的發行,使得消費群體、商業領域和銀行之間形成了互相支持、簡易方便、安全可靠、促進發展的緊密關系,非金融卡發卡量突破1億張,廣泛地應用于交通、水電、煤氣、醫療衛生、安全保衛等方面。

(一)電子貨幣對商業銀行經營的沖擊

1、對銀行生存和經營的挑戰

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使得網絡銀行的出現成為必然。就目前而言,網絡銀行有兩類:一種是完全依賴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網絡銀行,另一類是指傳統銀行運用公共互聯網,把網上銀行業務作為銀行零售業務柜臺的延伸,達到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目的,并節省銀行的經營成本的模式,完全意義上的網絡銀行即第一類網絡銀行。根據美國BoozAllen和Hamilton公司1996年4月公布的調查報告,網絡銀行經營成本僅相當于經營收入的15%——20%,而傳統銀行的經營成本占到了收入的60%,開辦一個互聯網銀行所需的成本只有100萬美元,還可用電子郵件等技術提供一種全新的真正的雙向交流方式,而建立一個傳統銀行分支機構需要150萬——200萬美元,外加每年的附加經營費用35萬——50萬美元。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網絡銀行業務成本優勢顯著,對傳統銀行的經營已構成威脅。

2、對客戶市場占有率的沖擊

電子貨幣是通過電子網絡發行并可在全球范圍內流通的貨幣,這就使一國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的權力被打破,于是世界上那些擁有先進技術和大量資本的機構和個人(如軟件公司、電信業者、中介業者等)像商業銀行一樣都將發行和經營電子貨幣作為其主要業務。這種狀況給商業銀行進行信用創造的基礎帶來了嚴重沖擊。如果其他公司發行了代表自己品牌的電子貨幣,那么這些公司就可能越過銀行單獨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其中包括向客戶提供電子貨幣。電信、交通、旅游等行業發行的名目繁多的、儲值性質的磁卡或IC卡,實際上已成為新形式的“結算賬戶”。例如儲值卡的發行公司在銷售卡時即與購買者之間產生了借貸關系,這筆資金是在儲值卡使用時逐步清算的。這種資金清算與銀行存款結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這些行業能用更低的價格,通過電話、因特網提供更貼近顧客需求的服務,那么在結算業務領域銀行將可能被其他行業奪去更多的機會。

3、對銀行經營方式的沖擊

傳統銀行的銷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廣泛分布的營業網點,獲取規模經濟的途徑是不斷追加投資和多設網點,發展的基礎是資金利差。隨著電子貨幣的出現,其經營方式將受到極大的沖擊。一方面電子貨幣的使用多依賴于計算機網絡系統,這就使僅有廣泛分布的營業網點而沒有便利的計算機服務網絡的銀行經營寸步難行;另一方面電子貨幣的多樣性會無形中削弱銀行信貸的規模,也將使得銀行賴以發展的基礎發生動搖。因此一些金融界有識之士指出,商業銀行如果近幾年內拿不出可行的電子貨幣,那么其他電子貨幣發行單位將搶占更大的市場。這無疑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二)我國商業銀行應對電子貨幣的策略

電子貨幣產品的開發對銀行業務發展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目前,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步伐的加快,各家商業銀行的競爭生存意識迅速加強,利用金融業務及工具創新來擴大市場份額的工作力度日益加大,各家商業銀行都已意識到了電子貨幣市場所蘊藏的巨大商機,哪家銀行在該領域領先一步,其就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1、加快金卡工程建設速度,開發以金卡為核心的表外業務品種

1993年國務院聽取電子部關于實施電子貨幣工程(金卡工程)的總體方案,并于1994年成立了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標志著我國金卡工程的開始。我國金卡工程的應用目標是先從銀行卡(信用卡、智能卡)起步,建立現代化的實用電子貨幣系統,具體而言就是建立和完善銀行卡授權、結算、發卡、流通、服務體系,最終減少現金流通量,以電子貨幣(信用卡、智能卡)替代現金流通,與國際金融支付體系接軌。實施“金卡工程”發卡銀行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通存通兌,可以實現銀行電子化、網絡化。

“金卡工程”最初的重點在于推廣信用卡和其他銀行卡的應用。這是由于我國網絡環境相對歐美而言比較差,且我國的支付工具也相對比較落后,現金交易占了交易總金額的很大部分,支票和信用卡的使用仍處在起步階段。因此,確定先發展銀行卡為支付工具,再在此基礎上發展智能卡。智能卡是銀行卡發展的比較高級的形式尤其是智能IC卡。目前在我國12個金卡工程試點城市銀行卡信息交換系統全面投入運行。1999年初,各商業銀行卡發卡量達1億多張,銀行IC卡300多萬張。我國IC卡產業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IC卡在我國的生產、應用發展更是迅猛。目前已在金融、商貿、交通、電信、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旅游人口管理以及公共事業收費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我國IC卡發卡金融機構達55家,發卡量達3.8億張??梢允芾磴y行卡的飯店、商店、賓館等特約商戶約13萬家,各金融機構裝備的自動柜員機總計5萬臺,銷售點終端機34萬臺,全國受理銀行卡的電子化業務網點13萬個,截止2002年交易總額為84532億元。其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世界平均增長的水平。我國金融電子化系統建設己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實施了電子貨幣(銀行卡)工程。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種類較多,使用范圍局限性較大,使用成本較高,尚不方便快捷。因此我國四大國有獨資銀行應加快信用卡合作開發步伐,將現在的四大信用卡合為一卡,增強信用卡的服務功能。一方面方便客戶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商業銀行降低成本,提高競爭能力。同時為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創新提供合作的條件。四大國有獨資銀行可率先統一表外業務創新的標準,開發以信用卡業務為核心的各種新型服務工具,隨著金卡工程的實施推動我國電子貨幣的使用,同時加速電子貨幣創新步伐,用以抗擊網絡銀行對其業務的可能沖擊。

2、積極開發新工具,進行業務創新

一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擴展原來的銀行業務如在柜臺之外辦理存款取款,開設個人理財賬戶如消費賬戶、投資賬戶、外匯交易賬戶等,以辦理及個人消費信貸、教育投資信貸、投資組合工具等業務,積極與各大型商場、超市等電子貨幣使用頻繁的單位聯系,在以上單位設立POS機等,將銀行、單位、政府、個人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以商業銀行為核心的龐大的服務網絡,以降低風險,增加收益,抵御電子貨幣帶來的商業銀行收益減少的危險;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進行網上銀行業務的創新。隨著以IP網絡技術為主導的信息革命的深化,傳統銀行以存款、貸款和轉帳結算為主的資金信用中介將逐漸弱化,因為新的在線電子支付的手段不斷更新將不斷削弱銀行在結算方面降低貨幣流通和商品流通過程交易費用的比較優勢,從而網上業務的重點將日益向為公司和個人提供理財咨詢和金融增值服務方面轉移,Internet網、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使傳統銀行在分支機構和結算體系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借助Internet網,總分行制商業銀行能夠在網上實時、快捷地提供個性化、互動性極強的金融服務,結算支付將逐漸成為廉價的、甚至在將來是免費的無償金融服務,因為這是網上銀行爭奪客戶和網上金融市場份額所內生的競爭機制的必然結果,網上銀行將日益向網上證券交易、網上保險、網上拍賣和其他網上投資業務方面發展,網上銀行在這些領域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務,隨著網上銀行電子貨幣資金的相對充裕,網上投資理財技能將成為稀缺的信息資本,銀行業與證券業將日益走向融合,關于投資咨詢和理財的信息資本的運營效益將日益成為決定網上銀行成敗的關鍵。

3、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主要營銷方式

電子貨幣的應運而生使商業銀行之間和其他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對電子貨幣的流通總規模有重要的影響,從而商業銀行的職能必須進行重大轉型,商業銀行之間將為爭奪網上電子貨幣支付、結算上的市場份額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為此商業銀行必須不斷地提高在線電子貨幣支付和結算的服務質量,甚至會導致這幾項業務走向完全的免費,商業銀行和其他在線金融服務企業爭奪網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權更加激烈。網上商業銀行爭奪網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權在本質上就是爭奪網上客戶群,就是爭奪網上金融市場份額。網上銀行收回經營成本所依賴的經營收入和資本收人,將主要依賴網上廣告收人、投資理財咨詢服務收人和馳名品牌、商業銀行的馳名網站門戶的數字化品牌在股票市場增值。商業銀行要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進行金融創新,提供與其需要相適應的電子貨幣類的金融服務。同時采用一定的激勵手段,如為強化消費者信心,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對在使用電子貨幣中遭受損失的客戶給予一定的賠償。商業銀行要真正建立起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模式,使客戶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享受銀行提供的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務,爭取占有更多的顧客群。

4、建立完善的電子貨幣支付系統

安全性一直是電子貨幣使用過程中最為關注的問題,就總體形勢來看,為保證Internet下信用卡支付的安全性,VISA、Mastercard、Microsoft、Netscape和GTE等專門簽訂了Internet信用卡支付的安全電子交易協議,以期建立更加安全的Internet信用卡支付系統。目前正在運行的無條件匿名電子支付系統和可記錄的匿名電子現金支付系統能在相當程度上保證電子貨幣支付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網絡安全技術的局限,目前人們對銀行電子貨幣安全性的擔憂并未減輕,任何經營電子銀行業務和電子貨幣業務的機構都希望他們的帳戶管理和風險管理系統能受到嚴格的控制,能夠防止虛假電子貨幣在系統上進行交易。但事實上,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條信息途徑的使用,系統的安全性越來越難以得到保證。計算機黑客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網絡進入電子銀行系統。安全性風險的防范越來越重要。對于電子貨幣業務,如果安全系統被破壞,則可能導致欺騙業務發生。而對于其他形式的電子銀行業務,未經授權的闖入既可為銀行帶來直接損失,也可以產生其他問題。例如電腦黑客通過網絡闖入電子銀行業務系統,尋找使用客戶的機密材料,使客戶利益受損。而缺乏對系統的嚴密控制,外部的第三者闖入系統設置病毒,會給銀行帶來更大的損失。電子銀行及電子貨幣既可能遭受外來者入侵,更容易受到內部職員的破壞。某些心術不正的職員可通過在暗中獲得的數據進入客戶的帳戶竊取資金,而另外一些職員不經意的錯誤也可能對銀行計算機系統的運行產生危害。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繼續努力,建立真正完善和安全的電子貨幣支付系統,促進電子貨幣業務的發展。

結論

雖然我國金融電子化起步較晚,離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距離,但近年各家銀行相繼推出了各種與電子貨幣有關的服務,主要集中在零售業務領域。例如,使用信用卡支付的銀行POS系統,以及使用IC卡代替現金用于小額支付的預付式系統等。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內網絡用戶的不斷擴大,社會對電子貨幣、網絡銀行業務的需求必將迅速增長。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面對信息技術進步、金融國際化、傳統銀行業務衰退等國際性發展趨勢,重新認識銀行固有的結算、信用創造、資金中介等職能,重新檢討銀行業務的發展方向,制定新的經營戰略,是經營管理層當前的重要任務。其中,對目前正在開展的電子交易業務,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如何與Internet結合,應積極研究并及時展開工作。首先抓緊時機上網,以防再度發生被搶注“域名”事件。網絡銀行業務可從信息、提供信息服務、咨詢服務開始,直至全方位的交易服務,分階段逐步展開。否則,將會喪失發展機遇,其損失無可估量。

參考文獻:

(著作)金光華、田昊箭、王蓓、刑林明:《電子貨幣》,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5頁。

(著作)唐應茂:《電子貨幣與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9-83頁。

(著作)趙立平:《電子商務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67頁。

(著作)陳進:《電子商務金融與安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5-46頁。

(著作)姚立新:《電子商務下的金融創新與運作》,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第93-99頁。

(論文)陳穎:《電子貨幣發展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影響的思考》,《廣東經濟》2006年第7期,第72頁。

(論文)孔立平:《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的影響與對策》,《商場現代化》2004年第13期,第56-58頁。

(論文)陳湛勻、李文斌:《我國網絡銀行與電子貨幣發展研究》,《新金融》2000年第8期,第34-39頁。

篇(5)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 信用卡產業 資產證券化 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770(2011)010-024-04

一、引言

2004年以來,中國的信用卡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經過幾年的擴張式經營,從2009年開始,在盈利水平趨于下降、風險管理難度加大、經營規模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各機構開始逐漸轉變經營策略。同一年,美國信用卡危機全面爆發,并開始向英國等歐洲諸國蔓延。目前來看,美國信用卡危機未對中國信用卡產業造成重要影響,但是給經營策略調整和發展中的中國信用卡產業敲響警鐘。

在研究美國信用卡危機時,我們注意到資產證券化業務對信用卡危機的爆發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美國信用卡產業在以下方面受到嚴重沖擊:一是隨著次貸危機的發展,房屋抵押貸款出現問題的信用卡持卡人由于財務狀況不斷惡化,償債能力相應下降,其信用卡違約或壞賬率相應上升;二是隨著次貸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相關的公司出現經營困難,并通過裁員減薪來減少成本開支,受其影響,即使沒有抵押貸款的信用卡客戶也會因為收入減少或失業造成信用卡還款困難;三是由于周轉資金短缺,更多的消費者可能從其他支付方式轉向使用信用卡支付,導致透支額猛增。

在金融危機的深化過程中,信用卡資產證券化受到的沖擊程度雖然在逐步加重,但是與房產、汽車、設備等抵押貸款資產證券相比,時間相對滯后,程度相對較輕。信用卡資產證券化拓寬了發卡機構的融資渠道,通過轉移資產提高了發卡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在信用卡賬戶出現違約的情況下,發卡機構還資人執行催繳和資產清收等職能,提高了相關中間業務收入。此外,信用卡資產證券化提供的資金來源及資本杠桿作用,支持了信用卡業務規模的迅速擴張。但不能忽視的是,資產證券化是一把“雙刃劍”,信用卡拖欠率的不斷上升及市場預期壞賬率的不斷增長,使得信用卡資產證券的發行量會不斷下降,從而放大了發卡機構的業務風險。

目前,信用卡資產證券化業務尚未在中國開展,主要原因是信用卡業務發展還不成熟、信用卡應收賬款不具備證券化資產規模、充足的流動性導致商業銀行缺少信用卡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內在動力、信用卡風險管理水平較低、缺少具有公信力的外部評級機構等,但是隨著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信貸需求的增加,中國信用卡應收賬款證券化業務發展空間很大。該業務的開展,將有助于中國信用卡產業傳統盈利模式的改變,成為信用卡業務融資問題有效解決的方式之一。

二、中國信用卡市場發展情況

1995-2001年的十幾年間,中國信用卡發卡規模一直較小。入世后,隨著銀行領域競爭的加劇,國內銀行開始加大中間業務投入,特別是大力發展信用卡業務。各發卡銀行相繼成立信用卡中心,將信用卡業務獨立運營,并紛紛推出獨具特色的信用卡產品,加強宣傳和營銷。

從2003年起,中國信用卡發卡量和跨行交易額開始迅速增長。截至2010年末,中國信用卡發卡量達到2.54億張,約為2002年末的11倍;中國信用卡發卡機構約有61家,其中全國性發卡機構超過16家,正式運營的信用卡中心超過15家。目前,信用卡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非現金支付工具。據中國銀聯統計數據,2010年中國信用卡消費交易筆數和消費金額分別是20.78億筆和2.40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從金融危機開始,中國信用卡發卡量及跨行交易水平增長速度呈放緩趨勢,不過180天以上未償信貸余額卻大幅上升,雖然增長率有所下降,但比率偏高,這一點不得不引起監管部門或有關機構的特別關注?!?009年支付體系總體運行情況》顯示,2009年中國信用卡發卡量為1.9億張,同比2008年增長30.4%,增速回落27.3個百分點。2010年中國信用卡發卡為2.5億張,同比2009年增長24%,增速進一步回落,這表明“信用卡發卡從高速增長逐漸轉向平穩增長”,

三、信用卡持卡者人口統計特征及透支行為關系

市場拓展的重要對象之一就是客戶,信用卡業務的客戶主要由持卡者(人)和特約商戶組成。持卡人在用卡過程中,無論是消費還是透支取現,作為交易前端,持卡人的行為均會為各機構帶來中間業務收入。鑒于此,有必要研究信用卡持卡者人口統計特征及透支行為之間的關系,各機構在就可以更好地在市場細分和定位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營銷組合策略。

關于信用卡持卡者的人口統計特征與其透支行為之間的關系,中國學者主要采用非概率抽樣的方法,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數據錄入和分析均使用SPSS(10.0、16.0),采用列聯表分析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以楊蓬勃和寧薛平(2009)研究為例,統計結果顯示,一是在性別分析中,有透支習慣的男性持卡人(58.3%)比女性持卡人(41.7%)多;二是在年齡分析中,年齡在22歲以下有透支習慣的持卡人(30.6%)比22歲以上的持卡人(61.1%)少;三是在婚姻分析中,有透支習慣的已婚持卡人(55%)比未婚持卡人(45%)多;四是在學歷分析中,有透支習慣最多的是本科持卡人(52.8%),其次是碩士及以上學歷(27.8%),最后是專科學歷(19.4%);五是在家庭收入分析中,家庭收入越低,控制能力越強。此外,江明華和任曉煒(2004)對職業進行了分析,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工作的信用卡持卡人的透支習慣比較高,合資和外資企業工作的信用卡持卡人透支習慣比例比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信用卡持卡人高。

四、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的國際比較

國際金融危機給美國信用卡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大沖擊。與美國相比,中國信用卡產業并未受到嚴重影響,在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平穩向好的大背景和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下,正在穩步推進中。但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國信用卡行業在整體發展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大型信用卡機構在發卡量、貸款余額、信用卡額度使用率等指標與世界主要發卡機構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走好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一)差距之表現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最大的信用卡機構在透支額、消費額、消費筆數等部分指標與標桿卡機構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見表1和圖1。

(二)表現之深層次問題

目前,雖然中國最大的發卡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躍居為世界第四大發卡銀行,但單就發卡量這一項指標來講,中國信用卡產業與美國等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也引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即發卡量與消費額、透支額等其他核心指標相比,并不對等。

在各項信用卡核心指標中,發卡量被業界認為是最重要的指標,無論是從刷卡手續費分潤比例,還是消費額、透支額的產生。縱觀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卡量雖然快速增長,但是有效卡量所占比例不高,相當一部分信用卡為未啟用的“抽屜卡”,由于經營策略和營銷導向等問題,無效卡量居高不下,這就導致了卡量“不斷增長”,但是使用率卻較低的原因。此外,中國人均GDP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這也是制約消費額等指標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五、對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一)中國信用卡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與模式創新

目前,利息、回傭和年費仍為中國信用卡收入結構中最重要的來源,盈利模式較為單一。而循環信貸功能使用率較低、免年費營銷政策普遍使用、商戶回傭率水平逐年下降等因素,制約了原有盈利模式的增長。改變現有盈利模式,如引入信用卡資產證券化業務等,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信用卡盈利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

1.美國信用卡資產證券化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信用卡危機再次證明,證券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是信用卡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劑;另一方面,證券化產品和機制本身所蘊含的潛在風險可能對金融系統甚至實體經濟產生重創。目前,中國信用卡資產證券化的業務基礎尚還薄弱,證券化法制環境以及個人信用體系還都不夠完善,從整體上看,中國信用卡資產證券化的市場環境尚不成熟。從風險控制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美國的信用卡資產證券化發展過程中得到以下啟示:

一是盡管信用卡資產證券化可以有效轉移和分散發卡機構的相關風險,但其運作機制和傳遞鏈條增加了整個金融系統的潛在不穩定性。二是對信用卡資產證券化的過度依賴會降低發卡機構應對危機的能力。所以,加強對信用卡資產證券化規模的控制,強調市場的適度發展,可以防止發卡機構對信用卡資產證券化工具的過度開發。三是個人信用的過度擴張將為信用卡資產證券化市場埋下隱患。因此,加強對發卡機構的監管,可以為信用卡資產證券化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建立源頭上的保障。四是科學規范的評級體系是信用卡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火墻。因此,提高評級機構的信息透明度,有利于減少評級機構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五是謹慎設計和發行過度復雜的產品,避免產品設計的內在缺陷。

2.中國信用卡應收款證券化開展模式

開展證券化業務需有與之配套的客觀環境,如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豐富的金融產品,靈活的融資制度,健全的法律體系等,這都需要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國際上較為典型的證券化開展模式有美國的政府主導模式、加拿大的半政府模式及歐洲的市場化模式。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上發展相對滯后于國際市場,信用卡業務本身也起步較晚,國內信用評級體系尚不完善,在現有市場條件下,信用卡應收賬款證券化業務發展初期應突出政府的作用,通過政府干預,創造符合中國國情的證券化市場運行機制和法律環境,在監管、稅務等方面構建框架,創造市場,保障信用卡應收賬款證券化這項新業務的順利開展。

(二)后危機時代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的建議

面對利好的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中國各信用卡機構應該主動承擔起信用卡大發展的重任,并在服務社會、推動經濟發展中獲得自身的成長。

1.中國信用卡產業的下一步發展重心

一是去盲目化,真正實現向精細化經營的躍升。未來幾年,中國信用卡產業要在實現規?;洜I的基礎上,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計劃、決策、控制和考核的精確,進行目標、標準和流程的細分。根據客戶需要研發新的產品、制定新的銷售策略和服務舉措,以達到服務客戶、擴大規模、控制風險、挖掘潛力的經營目標。切忌盲目追求“量”的增長,忽視“質”的下降,從而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二是大力推進芯片卡應用,加快銀行卡跨行業滲透。目前,芯片銀行卡只占發卡總量的不足5%,芯片銀行卡的應用水平更是與電信、電力、醫療和社保等行業不相匹配,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接受程度的不斷提高,從安全性、支付渠道、功能應用等方面,芯片卡必將成為銀行卡未來發展的方向。為此,應研究出臺芯片卡替代磁條卡的成本分攤和鼓勵政策,推進以金融標準規范實現各行業芯片卡的“多卡合一”。

三是結合國內客戶消費特點,推進分期付款業務發展。西方國家持卡人習慣了超前透支消費,其平均循環信用率可達到75%以上,而國內持卡人的傳統消費觀念是“量入為出”,導致了中國信用卡支付功能的使用遠大于其消費信貸功能。如果發卡機構不考慮國內客戶的消費觀念,過于強調信用卡的消費信貸、循環透支功能,不僅不能滿足國內客戶的真實需求,還會造成授信資源的浪費和潛在風險的增加。大多數發卡機構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紛紛進行行內聯動,整合個人貸款與信用卡產品功能,向特定申請人推出專項分期付款業務。

四是加速構建與產業規模相匹配的風險保障體系。隨著信用卡業務規模的擴大和精細化經營水平的提高,各信用卡機構需要盡快構建與業務規模相配套的社會征信體系和信用卡風險防范管理體系,強化風險硬控制。通過縱深推進內部評級法,提高異常交易的識別計量和監測水平,有力防范各類風險。

2.需合力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目前,中國信用卡產業中還存在諸如政策、法律、信用、市場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部門、立法司法機構、社會、行業間等各界合力加以解決。

一是重視加強產業規劃,出臺產業促進政策。目前,中國信用卡產業基本處于各機構自行規劃本行業務、自由發展的狀態,作為一項重要產業,政府部門對信用卡產業發展尚未制定一個統一規劃。我們認為,應把信用卡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獨立產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統籌安排,制定出相應的產業政策,并給予政策上的傾斜,鼓勵持卡人用卡消費和商戶受卡,為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產業環境。

二是加強立法打擊犯罪,加大產業法律保護。隨著信用卡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各類信用卡糾紛與日俱增,信用卡惡意透支、欺詐、違法和犯罪行為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信用卡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與信用卡相關的現行法律法規無法全面規范信用卡產業相關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而現行《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頒布于1999年,只是一部專業性很強的法規。盡快促成《銀行卡條例》的出臺,對銀行卡的發行、受理、清算、業務技術標準、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責任等做出明確規范。

三是完善個人信用制度,加強征信體系建設。目前,我國個人征信體系數據較為分散,開放程度較低,商業銀行、公用事業、郵政、電信、保險等非政府機構搜集的個人征信數據處于相互屏蔽狀態,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個人征信數據平臺,加劇了銀行和申請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并成為誘發信用卡欺詐風險和違約風險的潛在隱患。當前亟待進一步完善社會征信體系,與公用事業、政府部門和其他行業合作,擴充信息類型和信息來源,優化征信體系的管理,同時適當增強征信記錄的靈活性,以避免征信記錄僵化而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在建設與使用上,可以考慮有償的方式。具體來說,人民銀行擴充相關行業信息時,可依照數據數量、數據質量等標準對行業信息提供單位予以費用補償,而各機構在使用時也應支付相應的費用。這就可使得信息采集、使用能進入良性循環,支持征信體系建設的長遠發展。

四是規范行業自律機制,維護市場經營秩序。信用卡產業有著完整的、涉及面很廣的產業鏈,應促進產業鏈良性互動,提高供應商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共同抵制、嚴肅查處以惡性經營競爭手段擾亂信用卡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強信用卡風險的聯合防范,共享止付名單系統、不良持卡人系統和不良商戶系統。

參考文獻:

1.范懿亮,《中國信用卡應收款證券化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黃儒靖等,《談美國信用卡危機及對中國信用卡市場發展的警示》[J],中國外匯理財,2009(3)

3.邱昆,《信用卡應收款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前景分析》[J],金融與保險,2010(8)

4.楊喜孫等,《對我國開展信用卡資產證券化的探討》[J],海南金融,2007(5)

5.魏鵬,《2010年信用卡產業發展綜述及對未來展望》[J],深圳金融,2011(2)

篇(6)

論文摘要:本文以市場營銷學為理論工具,從信用卡的特性出發,對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營銷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商業銀行的渠道特點,總結適合信用卡的渠道營銷策略。

信用卡是指由金融機構憑申請人的信用發行的,持卡人憑發卡金融機構的信用向特定金融機構取得現金或者向特約商戶取得商品、服務等,并按照約定的方式清償賬款所使用的電子支付卡片。1985年,中國銀行發行了我國第一張信用卡,這張卡有透支額但沒有免息期,只能稱為準貸記卡,與傳統意義上的信用卡還有一定的差距。2003年,招商銀行推出了真正透支名息、循環信用的信用卡。信用卡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信用卡的利潤主要來源于循環信用、利息、年費和手續費收入。其中,按照人民銀行的規定,信用卡的透支年利率高達18.25%,與銀行其他資產業務相比,利潤巨大。在西方國家,信用卡業務已成為許多大銀行的主要業務和重要利潤來源,花旗銀行信用卡業務收益幾乎占其純利潤的20%,美國運通公司更是憑借運通卡,支撐了其70%的利潤來源。美國第一資訊國際集團北亞區總裁李勵祖預計,到2013年,中國銀行業收益的14%將來自信用卡業務,僅次于貸款業務。信用卡業務被稱為中國零售金融市場最后一塊奶酪,成為了國內外各大銀行(包括其他金融發卡機構)競相爭奪的對象。同時,來自海外的諸多發卡銀行,如JCB、匯豐、渣打、東亞及花旗均已開始對中國的信用卡市場進行滲透。面對來自海外金融機構的競爭,國內商業銀行以市場為導向,結合自身優勢,合理應用信用卡營銷策略,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顧客,獲得競爭優勢。

一、信用卡營銷的核心特點

信用卡業務的利潤主要來源于信用卡年費收入、商戶收單收入及信用卡透支帶來的滯納金收入。信用卡收入來源主要圍繞信用卡本身的功能而獲得,所以,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營銷本質上是一種服務營銷,商業銀行是通過向持卡客戶提供一系列的信用卡服務來獲取利潤及服務費用的。信用卡只是銀行提供服務的一種載體,銀行不僅為持卡人提供基本的刷卡消費服務,還為持卡人提供短期信貸服務,有的銀行還為持卡人提供各式各樣的專項特色服務,譬如為女性持卡人提供消費折扣等。因此,信用卡營銷是一種面向終端顧客的服務營銷,而服務營銷本質上是以提供優質無形的產品和服務為主要內容,以創造顧客滿意和顧客忠誠為最終目標的營銷。

二、國內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同質化

雖然各大銀行都在對客戶細分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推出了不同品種的信用卡,如:大學生卡、百貨聯名卡、女性卡、旅游卡等,但是各家銀行推出的信用卡品種基本趨同,通常是一家銀行推出了一種卡,其他銀行在短時間內也會推出類似功能的信用卡,產品差異小,功能同質化日益加劇。如建設銀行推出姚明卡和交通銀行的劉翔卡,兩者無論在金融服務或其他增值服務方面都極為接近,僅在卡片外形和名稱上有明顯區別。

(二)營銷渠道單一,重發卡輕實效

現在各家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營銷渠道上,為了快速搶占客戶群,一般均采取銀行網點人員營銷,直銷團隊發卡以及發卡外包等渠道進行信用卡發卡。這種下任務的營銷方式達到了發卡數量增長的目的,但對于忽視了信用卡帶來的收益。有的發卡人員為了完成任務,往往發的都是“人情卡”、“任務卡”,客戶質量不高。以這種重發卡經實效的營銷方式導致了一批睡眠卡”客戶,造成信用卡動戶率低下,影響了信用卡的收益增長。

(三)低價策略成為主要營銷手段,價格戰愈演愈烈

信用卡業務因為利潤豐厚,吸引各家銀行紛紛參與競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銀行為了爭取客戶,大打價格戰,紛紛采取降低甚至免收各種手續用來爭取客源。信用卡收入主要有信用卡年費、轉賬手續費、透支利息、資金沉淀及掛失補卡費等,國外商業銀行信用卡收入主要來源之一就是信用卡年費。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一般都采取免除年費來吸引顧客,同時加大了對刷卡客戶的禮品投入,有時禮品價值大于客戶給銀行貢獻額,影響了信用卡的收益率。低價策略是最簡單的信用卡營銷策略,長期的低價策略不僅損失了銀行的部分利益,最終帶來的只能是低水平的價格競爭。沒有足夠盈利水平,很難保障發卡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持續投入,最終將造成銀行無法維持對客戶承諾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造成客戶流失。

(四)促銷活動缺乏吸引力

為促進信用卡營銷,除提供年費減免、手續費折扣、發卡贈禮等優惠外,各家商業銀行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引導客戶使用信用卡。但各家商業銀行的促銷活動基本趨同,缺乏總體規劃與創意,還停留在刷卡贈禮的層面上,存在形式單調、創新不足、廣告宣傳不準或宣傳過度、承諾的服務不實等問題。

(五)信用卡功能創新性不足,對客戶權益的保障性較差。

隨著客戶需求和層次的多樣化,各商業銀行紛紛進行了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了各種品種和功能的信用卡,承諾給持卡人提供專屬于信用卡的各類服務,如優惠購物、機場貴賓服務、秘書服務等,但對產品功能的創新水平仍處于較低層次,思路狹窄,不能完全適應客戶的真實需要。在發卡時,各家商業銀行往往向客戶宣傳信用卡的各種功能,吸引客戶辦卡,但客戶真正成為信用卡客戶后,商業銀行對客戶權益的保障卻往往流于形式,承諾給予信用卡客戶相關的優惠服務而無法確實保障客戶能享受到,容易引發客戶對銀行品牌的不信任。

三、信用卡營銷的改進策略

(一)加強信用卡品牌建設

信用卡產品的同質化導致了客戶對信用卡品牌印象不深,忠誠度低。品牌是的一種無形資產,對信用卡營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商業銀行將自己的產品與競爭者的產品區分開來,有助于提升信用卡客戶規模,培養持卡人對銀行品牌的忠誠度。商業銀行要想在信用卡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必須強化銀行品牌意識,深化其品牌價值,增加其品牌競爭力。在信用卡營銷中,可以通過戶外廣告宣傳、信用卡增值服務、名人推薦、信用卡VIP客戶權益、贊助體育賽事活動、獨家的卡面設計等方式,形成品牌效應,吸引客戶。同時,還要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增加信用卡持卡人的權益,積極滿足客戶的需求,使客戶逐步形成對信用卡品牌認同,從而提高客戶對信用卡品牌形象忠誠度,最終產生對品牌的歸屬感。

(二)建立信用卡營銷體系,開展業務聯動營銷

信用卡不是一項獨立業務,信用卡營銷與銀行公司業務、個人業務、負債業務關系緊密。為應對市場的不斷變化及同業競爭,商業銀行必須多部門聯動的信用卡營銷體系,對相關業務部門職責及互動關系進行整合,使各金融業務品種與信用卡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協調配合,建立高效整體聯動,對市場和客戶快速反應的運營體系。譬如,商業銀行對于本行的公司客戶,在拓展傳統銀行結算及信貸業務的同時,可對公司客戶開展全方位的綜合營銷、立體營銷,針對公司員工批量營銷信用卡,針對公司推出公務卡等,在大力拓展優質客戶規模的同時,求得公司業務和信用卡業務的雙贏。

(三)應用科學合理的價格策略

為了應對信用卡業務的激烈競爭白熱化,國內許多商業銀行為完成計劃任務,往往不惜成本采取低價策略,使得價格戰愈演愈烈。定價對信用卡利潤水平及其穩定性有重要影響,商業銀行應當嘗試采取合理的價格策略,一方面運用管理會計方法,精確核算信用卡的成本和收益,實現單一產品核算,合理確定信用卡的價格。另一方面,在對客戶的信用卡使用行為進行細分的基礎上,采用行為調整定價、關系定價、感受價值定價等手段,建立既能盈利又利于競爭的價格體系,如對于對價格敏感度不高,重視服務質量的客戶,通過提供更多信用卡附加價值,如貴賓服務、秘書服務等,讓客戶覺得物有所值,從而達到維持既定價格水平和保證贏利的目的。

(四)加強促銷宣傳,培養信用卡消費文化

與歐美國家相比,國內消費者更習慣現金消費,對信用卡的不了解,沒有形成刷卡消費的生活習慣,影響了信用卡的營銷及盈利。為提高信用卡交易額,減少“睡眠卡”,商業銀行應采取多方面的促銷措施,培養消費者持卡消費的習慣。如營業網點免費發放信用卡知識宣傳手冊,使客戶逐步了解信用卡的功能;通過廣告、網絡、電視節日或公眾人物對信用卡消費進行宣傳,培育信用卡消費群體;加大物約定商戶的拓展力度,為持卡人營造便利的刷卡環境等,鼓勵消費者持卡消費,創造信用卡消費文化。

(五)重視客戶細分,加大產品創新力度

隨著客戶需求的多樣化,金融技術的提高,信用卡功能創新在信用卡營銷及品牌推廣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縱觀國內信用卡市場現狀,信用卡產品功能發揮的并不充分,大量睡眠卡、低效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信用卡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產品創新必須建立在客戶細分的基礎上,通過市場細分確定不同客戶群的具體需求,仔細分析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根據客戶對信用卡的功能需求,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再將適宜的產品推銷給適宜的消費者。譬如對于經常在商場消費的客戶,推出百貨聯名卡,讓持卡人在商場消費的過程中享受相應消費服務,如購物保障、積分回饋、消費到一定額度贈送禮品、持卡人生日贈送禮消費券等服務,滿足客戶刷卡需要。通過完善信用卡的各種初期服務以及客戶權益,不僅能使持卡人體會方便快捷的消費感受,還能使持卡人獲得信用卡帶來的諸多優惠和安全保障,體現了銀行對持卡人的全面關懷,贏得客戶對信用卡的信任,加大用卡頻率,既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又能夠保證銀行收益。

參考文獻

[1] 辛樹森主編.銀行卡業務.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2] 周建偉.市場細分原理與銀行卡市場營銷策略.中國信用卡.2004.8

[3] 辛樹森主編.個人金融產品營銷.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篇(7)

第三方支付 商業銀行 盈利

1背景

2008年以來,我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迅猛,其中2008年到2010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的年增長均在60%以上,到了2015年支付結算規模已達到23.3萬億元。其中,第三方網絡支付是其最具活力也是份額較大的業務模式,2015年我國第三方網絡支付交易規模已超八萬億元。第三方網絡支付作為互聯網金融中最為成熟的業務模式,其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們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盈利增長的擔憂。

2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的競合分析

2.1合作分析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核心業務是存貸業務,而支付結算業務一是收入較少,二是其收入主要與金額有關,所以大量繁瑣的小額支付結算業務對早期的商業銀行來說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此,商業銀行將其小額支付結算業務(包括小企業、商戶和個人業務)交給第三方支付機構去做,并為其提供網銀接口,以此提高銀行結算效率。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與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龍頭展開了一系列合作,主要包括互聯網借貸和金融產品的網絡銷售方面。

2.2競爭分析

(1)支付結算業務的競爭

零售支付領域服務的欠缺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發展機遇,大型支付平臺的客戶規模并不亞于商業銀行,分流了網上銀行的部分業務。降低了人們使用銀行卡和網銀進行支付結算的頻率,尤其是快捷支付的出現,讓商業銀行失去了前臺接觸客戶的機會,轉為后臺的資金通道方。

(2)產品銷售業務的競爭

第三方支付平臺己經成為理財、保險等產品銷售的有效渠道,弱化了商業銀行作為代銷渠道的絕對主導地位。負債業務方面,第三方支付為互聯網貨幣基金提供了很好的銷售渠道,使得余額寶之類的互聯網貨幣基金迅猛發展,分流了銀行大量低成本存款。資產業務方面,第三方支付占據了大量網絡商戶和用戶的支付數據,有利于其互聯網借貸業務的發展,并且在這方面與商業銀行的合作也更占據主導權。

3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對商業銀行盈利影響的機理分析

3.1對中間業務的影響

(1)對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影響

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爭奪銀行客戶、降低銀行手續費率和調整銀行利潤分配三方面,導致了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收入的下降。

首先,第三方支付基于其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支持多銀行多方式付款,擁有大量的忠誠客戶直接使用。其次,商業銀行為了競爭,紛紛開始降低手續費率,導致了銀行手續費收入的下降。最后,由于第三方支付的獨特優勢,銀行在很多時候已不得不與第三方支付進行合作,包括線下收單以及網絡支付方面,銀行將手續費收入一部分分給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造成銀行收入的下降。

(2)對銀行銷售業務的影響

第三方支付平臺銷售基金和保險產品,并且收取比銀行更低的手續費,打破了原來由商業銀行壟斷的金融產品主銷售渠道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銀行的收入。

銷售基金方面,主要通過費率優惠的方式搶占市場。減少基金公司對于傳統銀行渠道的依賴,并且投資者持任意銀行卡均可購買基金公司產品。銷售保險產品方面,保險公司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和電子商務平臺對接,在平臺上建立門店銷售產品;一種是為平臺提供定制化的保險產品;第三種,是為保險企業提供行業解決方案,解決保險公司的收付費問題,提高資金的流轉效率。這三種形式都可以通過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幫助保險公司在保險銷售網絡化的前期降低成本,免去保險公司單獨與各家銀行談判的成本。

3.2對利差業務的影響

(1)對銀行負債業務的影響

第三方支付對負債端的影響主要是對銀行存款的影響。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客戶資金沉淀和理財產品的銷售會導致部分銀行存款的流失,抬高銀行存款成本,對銀行的盈利產生影響。第三方支付賬戶備付金一方面能夠造成銀行存款的流失,另一方面平臺可以將這部分穩定的資金通常采用單位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和協定存款等方式存放于銀行,其利率明顯高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因此也將造成銀行負債成本上升。

(2)對銀行資產業務的影響

影響銀行資產業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促進P2P平臺的發展,二是利用其業務優勢直接開展互聯網借貸業務,這些都將對商業銀行當下乃至未來的貸款業務形成競爭,減少銀行資產業務收入。

首先,P2P網絡借貸使網絡上具有一定風險偏好資金找到了投資之處,同時也能夠滿足一些特殊群體或業務的融資需求,對銀行的貸款業務產生了一定影響。其次,第三方支付平臺在多年的運營中已經積累了足夠的交易活動數據和業務經驗,因此其可以基于自身數據和客戶優勢,開展互聯網個人消費金融和小微企業網絡借貸業務。

4建議

4.1強化網絡思維,開拓長尾市場

商業銀行要轉變營業思路,積極擁抱互聯網思維,擺脫原本“二八定律”的固有思維模式,重視以前并不能來帶豐厚利潤的長尾市場。

4.2注重客戶體驗,提升渠道功能

商業銀行本身具有海量的資源和客戶優勢,在此基礎上更應突出對客戶體驗度的重視,提升支付結算、產品銷售的在線業務能力,提升PC端和移動端的多種渠道功能實現。

4.3積極研發技術,堅持產品創新

在信息技術大爆炸的時代,商業銀行要提升人員專業能力,加大研發力度,從而提高產品研發能力,有針對性的提供支付結算、資金借貸的創新型產品服務,并加以推廣。參考文獻:

[1]李媛.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J].上海金融,2014(8):93-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va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av综合av综合无码网站|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又大又粗欧美黑人aaaaa片|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男人下部进女人下部视频|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特大黑人娇小亚洲女|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加勒比一本heyzo高清视频|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 岳把腿扒开让我添|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大屁股xxxx| 中国鲜肉gay高中xx禁18网站|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中文字幕av在线一二三区|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综合网五月俺也去|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