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新聞學本科論文

新聞學本科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10 06:58: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聞學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聞學本科論文

篇(1)

作者:央視評論員楊禹

自從四川大學新聞系“擬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一說傳出后,社會上褒貶不一,爭議很大。10月22日,央視《朝聞天下》節目播出了記者對四川大學領導和新聞系負責人的采訪。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在直播節目中隨即發表評論指出,不贊成川大新聞系“以新聞作品代替本科生畢業論文”,本科畢業論文不僅不應取消,還應加強,因為本科論文是大學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

楊禹指出,近年來我國新聞學高等教育發展很快,遍地開花。大量的新聞系新聞系畢業生雖然總體水平不錯,但暴露出一個普遍缺陷,就是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脫節。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新聞學師資和課程設置脫離新聞實踐。川大有關負責人希望學生能夠更多地、更早地進入到新聞實踐當中,這是有益的。但如果按照川大的新規定,可以用學生學習期間發表的新聞作品來替代畢業論文,就值得商榷。新聞教學增強實踐性,和新聞教學保持學術性,這之間并不矛盾。現在很多走上職業崗位的記者,把新聞寫成了論文;而他們在學校里,又把論文搞成了新聞。不能簡單地以學生的新聞作品就代替了畢業論文的重要作用。我們要珍惜高校里的新聞學教育和學習,在增強實踐的基礎上,提高對學生的畢業論文要求,而不是把二者對立起來,用一種形式代替另一種形式。

針對校園里普遍存在的對本科畢業論文的輕視現象,楊禹指出,當我們抱怨學生們“剪刀+漿糊”來糊弄畢業論文時,要探究一下,如何加強對這種現象的約束,而不是因此而取消論文;當我們抱怨老師不重視本科生畢業論文時,也應探究一下,這些老師為什么不能來完成自己的教育職責。楊禹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是大學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現在從大學畢業生里,找到一個英文說得利索的,比找到一個中文寫的利索的人,要容易得多。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無論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就是不太會用中文寫作的方式,將自己對一個問題的系統的邏輯思考表達出來。因此,我們不能輕易地放棄本科畢業論文這一要求,而是要結合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用更多的辦法來提高本科學習中實踐與理論學習的結合度,最終使本科畢業論文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引導和檢驗作用。

篇(2)

一、無論實踐,還是教學、研究,都離不開理論的思考和積淀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我國的老子也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那么,當細節成為一種習慣,又折射出怎樣的一番理念?在趙教授的房間,記者就看到很多剪報,整整齊齊,分類清晰。

問():這習慣是您2001年到了學校工作后開始的嗎?

答():實際上當年在媒體工作時就有這個習慣,那時會剪輯一些新頒布的政策和一些好的新聞理論文章,對實踐工作有很大益處。現在不同,更多的是剪輯一些好的新聞案例和學術論文,收集資料,書籍、報刊,包括網絡的都會有。一些有里程碑性質的新聞事件是我們都該銘記的,比如孫志剛事件,比如“非典”,比如汶川地震、比如北京奧運會等等,這些都是對中國社會發展進程有影響的大事。在這個歷史進程中,都有新聞工作者的卓越貢獻,也是課堂教學的鮮活案例。

:您當年以長江日報評論理論部主任身份調到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使得您做這一決定的最大動力是什么?

:很多人喜歡問這個問題。在媒體工作了那么多年,很想對自己的實踐做一個理論梳理。我在媒體工作時獲得過全國好新聞一等獎、湖北省一等獎、特別獎,還受到的表揚,有的策劃活動還被總結后在全國推廣。同時,也寫了幾本書,如《新聞策劃》《應用新聞論》《新聞公關藝術》《與靈魂對話》等,對新聞實踐以及一些社會實踐進行思考。還出版了一些獎勵學的書籍。在媒體工作時,也應邀在大學講過課,但是這些都不是系統的理論梳理,到高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后會更方便。當然,轉行也和當時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發展需要有新聞實踐經驗的老師有關。這里,我要感謝市委宣傳部的支持和新聞學院的抬愛。

:我看到,進入高校后,您不僅出版了兩本“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聞報道策劃》《現代新聞評論第二版》),還出版了專著《我們說了些什么――一個新聞學教授的歷史回眸》《社會進程中的新聞學探尋》和多篇有影響的論文。您的新聞評論課還被評為華中科技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和教學質量一等獎,這在一個主要以工科為背景的學校里是很難的。從實踐者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理論研究者,您覺得這個轉變中有障礙嗎?如果有,是什么?

:做記者和教書肯定是兩種不同的職業,雖然都屬于新聞的大類。媒體工作做的大量是采訪和報道工作,面對的是受眾,遵循的是新聞傳播規律。到了高校面對的是學生,要按照教學規律辦事。但是理論的思考和積淀,無論你從事實踐還是教育、研究都是不能缺少的。剛才說過,當年在長江日報工作時,我就發表了一些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及新聞學的一些論文,1992年還被評為全國心理學科普積極分子,這項獎勵湖北省只有兩個,另一個是精神病防治院的院長。獲得這項獎勵不是說我做得有多好,而是湖北省心理學界對我的心理學科普工作的肯定。到了高校工作后,我開始思索新聞教育的問題,寫了比較多的關于教學包括新聞評論教學的論文。這些思考都來自教學實踐,同時又都為教學服務。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老師,教出些優秀學生,遠比發表幾篇論文、出幾本書、做幾個課題更重要。

:當年您在課堂上說的一句話,“新聞學博士生不會寫消息”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種質疑和您曾是一個新聞實踐工作者有關對嗎?您覺得學術界贊同嗎?

:當年我的原話是“新聞學博士連最常見、最簡單的消息、通訊、言論都不會寫,我認為是不合格的畢業生,至少我會在論文答辯時提出質疑”。經新華社報道后,引起了業界和學界的熱議。這里面折射的是新聞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矛盾問題,而熱議則更好地說明了人們對其的關注程度。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中國的新聞學教育還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新聞學生,業界需要什么樣的新聞人才,這兩者之間還是脫節的。其實,不僅僅是新聞界,其他學科也有同樣的問題,計算機博士不會做程序,醫學博士不會看病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曾提出過“三不問”原則,即“不要問我從哪里來”、“不要問我研究什么”、“不要問我畢業到哪里去”,即不論你讀研或讀博以前來自哪個學校和專業,不論你在校期間研究的是哪個方向,也不論你畢業以后從事什么工作,只要進了新聞學院的門,就要按學院培養新聞人才的要求進行學習和生活。如果以前學的不是新聞學專業,就要利用在校期間補上這一課,打好基礎,積累就業資本就更是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

而我們老師,無論你帶的是本科生、碩士還是博士,除了開啟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外,更多的是要讓學生深切地了解新聞是什么、新聞工作該怎么做等最基本的問題。還是那句話:實踐促進理論研究,理論更好地為實踐服務,在新聞學中這點尤其突出和重要。

這里透露一個信息,最近我們學院準備招聘在新聞業務上(紙媒、廣電、廣告)可以沒有博士學位的優秀實踐人才為大學老師。我認為,如何對不同的高校人才采取不同的評價、考核、聘用機制,以利于他們成長,發揮作用,這是當前高校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高校與媒體采取實質性的措施合作辦學,將是以后辦新聞學院的方向。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我們新聞評論教育的特色

施拉姆當年出任衣阿華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構建學院發展藍圖時曾說過:“我們所要造就的學生是整個大學中最適合于理解和談論他們所處的那個世界的學生。”而現在華中科技大學的新聞評論特色班的同學們,正在趙教授和他的團隊的帶領下,談論著我們身處的世界。

:我去您評論特色班里上過一次課,同學們的思維非常活躍。我想知道,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特色教育的“特色”體現在哪里?

:十年前,之所以想到在華中科技大學開展新聞評論特色教育,與我在媒體多年從事新聞評論寫作和研究是分不開的。當時我已經在全國的一些報紙,諸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表過一些有影響的評論。我深感新聞評論在媒體報道中的重要性,以及新聞評論對于我國社會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也感覺到了新聞評論興起的趨勢。而現在業界對新聞評論的重視、時評的復興正說明這點。凡事要掌握趨勢,趨勢背后是規律使然,規律的掌握靠智慧,智慧是從知識中來,知識來自于學習,這個學習就包括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

當時創辦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團,受到了學校黨委宣傳部和前校長楊叔子院士的大力支持,這點讓我們很感動。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的評論特色教育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先是成立評論團面向全校學生,從中培養特長生;2005年開辦新聞評論 方向班,至今已經辦了六屆;2006年成立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這些都是在全國高校中首屈一指的。

說到我們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課程設置和教師資源配置上都與現行新聞學院不同。我們在大二提前開課,分為兩個學期授課,第一學期開始講《新聞評論概論》40個課時,下學期有80個課時,分別是《新聞評論思想與思維》《廣播電視評論》《中外新聞評論比較》《新聞評論名家名作評析》和《社會認識發現專題》(邀請我校學院教授授課),由五位老師分別授課,還有一門《深度報道》課。在兩個學期之間我們安排學生進行一次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培養學生觀察和解讀社會的能力。在課堂上安排媒體工作者為學生上課,同時和媒體合作在《中國青年報》《雜文報》《長江日報》等媒體為學生開辟專版或專欄,與電視臺合作辦節目。二是將新聞評論的理念與媒體的實踐相結合。從2007年開始,我們一直和嘉興日報進行合作,幫助他們組建新聞評論部,在全國招聘新聞評論部人員,實施“評論記者”工作機制,受到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和高校、媒體的關注和好評。為此,嘉興日報還在我校從2007年至2012年設立“嘉興日報獎學金”,獎勵優秀新聞學子,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也促進了他們的成長。

:十年了,您覺得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特色教育成功嗎?成功在哪里?

:這條路我們雖然走了十年,但是還不能說十分成功,這里有現行教育體制的問題,也有我們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問題。對于一種教育、對于一個學校,它的成功和自豪在哪里?自然是學生。我們很高興,這么多年培養出了一些優秀的學生,他們目前在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出版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嘉興日報、東莞電視臺等媒體工作,中國青年報的曹林和南方日報的周虎城撰寫的評論還分別獲得過中國新聞獎。另外,我們還為一些高校培養了評論課老師。當然,我們的努力與很多新聞學院的業績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也正是我們舉辦“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特色教育十年會”的一個重要考慮。

:正如你所說,目前我國的媒體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聞評論,各大媒體不斷增加評論版面和評論欄目,您怎樣看待這種現象?這對我們學校的教育又將產生什么影響?

:進入新世紀以來,包括人民日報不斷增加評論版面,中央電視臺增加特約評論員,對新聞事件進行現場點評和解讀,各個省級媒體、都市報、網站都是如此,中國新聞獎還加大了網絡評論的獎項,這些都說明了新聞評論在媒體實踐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媒體和高校又大量地缺少優秀評論實踐和教學人才。高校應該從社會實踐的需要出發,調整和加強我們的學科和專業,使之更好地為他們服務。我們辦了這個新聞評論特色班以后,很多媒體和高校向我們要人。這也說明了,學校培養和媒體需要的缺口很大,也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責任感和壓力。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新聞學院開辦新聞評論特色班,以滿足這個需求。

最大的愿望就是創辦“中國新聞評論學院”

十年,對于人的一生也是一個不短的時間,對于一個付出心血的人來說,則更為珍惜;而對于一個依然展望下一個十年的人來說,又是如何地感慨和懂憬?

:新聞評論特色教育會在華中科技大學一直辦下去嗎?

:我希望它能夠堅持下去!新聞評論特色教育是應時代的需要而生的,它也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完善和壯大起來。我想新聞學院的領導和同仁們會有這種境界和舉措。

:您做過那么久的媒體工作,一定知道模仿的力量有多大,您認為華中科技大學的新聞評論特色教育如何才能堅持下去?

:十年過去了,我們很慶幸在新聞評論教育上做出了一點成績,在新聞評論教育和理論上做出了一點的探索。但是,更多的思考正是新聞評論教育特色該如何堅持下去。目前新聞評論教育方面,全國高校只有本科的教材,還沒有關于新聞評論方面的研究生教材。今年,我已經完成了《新聞評論研究引論》,交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另外,我指導的博士生從新聞傳播、社會發展和人的認識論三個方面做了新聞評論的博士論文,準備在此基礎上出版一套“新聞評論學研究博士論叢”。這樣,我們就有一套從本科、碩士和博士不同層次的教材和研究資料了。今年準備申請試辦新聞評論方向的專業碩士班。

新聞評論人才的培養,僅靠一個學校辦一個新聞評論班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創辦“中國新聞評論學院”,使其成為專門培養評論員(含深度報道記者)和評論老師的“黃埔軍校”。這個學院可以有兩種培養模式,一種是依照用人單位的要求,實施訂單式培養,從新聞單位招聘學生進行轉崗式的教學培養。另一種則是哪里來哪里去,對現在媒體和高校從事評論寫作和教學的人員進行脫崗培訓。我們將請國內最優秀的大學教師和媒體評論員擔綱授課,學員到媒體和大學進行評論實踐。有了這樣高規格、專業化、實踐性的強化訓練,我想是可以緩解目前中國新聞評論人才奇缺的現狀的。我希望與有魅力有實力的媒體合作,共同開創這項新事業。

:我們知道您入選了理論建設和研究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新聞評論》的首席專家。今年4月,“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特色教育10周年研討會”就要召開,這將是一次怎么樣的會議?

篇(3)

論文寫完初稿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之前的幾次初稿中,我的致謝這部分總是空著的,我清楚地明白,寫完這部分,我離畢業也就很近了。

論文的寫作過程是痛苦的,但終于寫完的時候,我已經沒有了疲憊,也沒有長舒一口氣,而是百感交集。六年的喻園求學生涯,將劃上一個句號,我的最美好的大學生活也將關上大門,從此,我將真正走出校門、踏進社會。

清楚記得自己在2002年9月剛入校的時候的稚嫩情景,而如今的我,早已完成了許三多式的華麗轉身,而眼前這一切,我要感謝太多太多的人。

首先,要感謝我的父母、家人,沒有他們,我的大學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績。面對熟悉的親人,我們反而很難表達愛意。或許只有借助這樣的機會,我才能放開聲音對父母說聲謝謝!在我25年的人生、18年的求學生涯中,他們給了我太多的幫助和支持,是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使我得以安心求學。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工人,但他們給了我太多,父親是70年代的省勞模、正直踏實,母親善良勤勞樸實,他們是我成長的不竭動力。太多太多的事情讓我難忘,最終化為兩個字謝謝!

其次,要感謝我的老師們,沒有他們,我的大學不可能取得如此進步和成長。首先,感謝我的導師趙振宇教授,這篇論文是在趙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論文從選題、構思到定稿無不滲透著導師的心血和汗水;在兩年的碩士研究生求學生涯中,趙老師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學風使我受益終身,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其次,感謝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張耀老師,感謝新聞學院的全體老師,特別是吳廷俊和劉潔老師,感謝輔導員王瀟瀟、陳琳老師及學工組的何立群、夏、羅曼老師,感謝研究生工作部的金凌志、鄭小建、劉老師,在6年的學生生涯中,他們或給我指路照明,或教會我怎樣做人做事,或教給我知識與技能。衷心地對他們說聲謝謝!

第三,要感謝我的朋友同學,沒有他們,我的大學不可能如此值得留戀。感謝本科期間三羊齋的兄弟們張楊、楊揚、湯河,感謝碩士期間的五人組張瑞棟、鄭煥堅、胡金波、徐劍橋,感謝所有給我提供幫助的師兄師姐們,感謝新聞學0201班、06碩新聞班的同學們,感謝我所參與的每一個社團中結識的朋友、同志,這些都是我大學的最寶貴的財富。

第四,要感謝我所參與的每個社團,沒有它們,我的大學不可能如此豐富多彩。感謝《新聞青年》報、新聞學院學生會、《華中大研究生》報,感謝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會、《青年時代》雜志、新聞學院研究生會、06碩新聞學黨支部。我的大學,我的社團,我的精彩!感謝我所有的實習單位《南通日報》、《江南時報》、《湖北日報》、《南都周刊》及我的所有實習指導老師。

如果說今天的論文算是一種成果,我想一定要奉獻給以上所有要感謝的人。

篇(4)

[關鍵詞]民國報刊;報紙新聞函授;經驗成效;現實意義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月10日,《新天津報》在第五張第四版上刊登了新天津報附設新聞函授學校的招生廣告后,提出了“要造開發新聞界的工具,要墊未來新聞界的基石”。一些有志于從事新聞工作的知識青年開始陸續報名。

當時,國內新聞專門學校不多,修業時間較長,上學的費用較高,這讓很多有志于新聞事業的寒門子弟望洋興嘆。這時的新天津報社已經歷十余年的發展,不僅擁有了現代化的新聞出版管理經驗和技術資源,同時也網羅了一批新聞行業的精英。為培養新聞人才,新天津報社以資源優勢組織開辦了函授職校。于是,新天津報社附設新聞函授學校以較短的學業時間,較少的學習費用,能接觸知名新聞工作者,還能獲得就業機會等諸多條件吸引了一批失學、失業以及有志于研究新聞基本學術的青年、中青年前來學習。

1937年2月1日,新天津報社宣布附設新聞函授學校正式開校。

函授學校辦公地點設在新天津報社。新天津報社社長劉髯公任新聞函授學校的董事長,函授學校的主要職員有:;董事張士駿(大律師,河北省立法政學院畢業);董事韓馨巖(會計師,河北省立法政學院畢業);董事陳菱君(兼教務主任,日本新聞協會附屬新聞學院畢業);董事姚一達(兼總務主任,河北省高等師范畢業);董事王夫(兼文書主任,北平鐵路大學畢業);董事張翕如(日本水產學校畢業),以上人員均兼講師職。

函授學校設課程15門,學期一年,學額不限,隨時可報名。畢業考試后授予證書。成績優良的,一半由學校負責介紹職業,一半由新天津報社優先錄用。錄用后起步待遇是二十元至四十元,次優的學員可以聘為通訊員,也給予津貼補助。

函授學校的講師均為新聞專門學者,有幾位是留學日本東京新聞學校畢業的,有幾位是國內大學畢業的,還有幾位是資深從業者,具有實踐經驗和社會人脈。

函授學校對社會承諾:只收講義費,全年40元,生活條件不好的,可分三期交款。學員可獲精致的校徽,還可享受八折購買新天津報社出版的各種舊報。函授學校的講義由報社每周寄發學員。

自1937年1月10日始,新天津報在每星期日出刊的第五張第二版(后在四版上)刊登函授學員的照片,后又增加了學員年齡和學歷或經歷情況。至1937年6月30日,共刊登了50名學員的照片和信息;自1937年1月31日始,新天津報在其第五張第四版上開設了“新聞學”專欄,刊登講師的講義、學員作品還有學校的消息,直至1937年6月30日,專欄結束。時任新天津報社畫報主編的王夫,董事陳菱君等都多次撰寫講義或論文。時在日本東京學習新聞的劉髯公長子劉承年也快寄新聞學稿件,專門介紹近代新聞通信的新工具及在列強中的運用情況。劉承年是劉髯公的接班人,承年關心辦學、撰寫新聞學講義曾讓髯公十分高興。

1937年7月,新天津報社社長劉髯公拒絕替日寇宣傳而登報聲明自行停刊。8月,劉髯公被捕入獄,10月,被保出獄后不久在其家中被日本特務暗殺,之后,新天津報社開辦的這所新聞函授學校,隨著天津淪陷、劉髯公的去世,草草結束了。

今天看來,新天津報社利用較大版面開辟新聞學專欄,刊登講義、論文、學員感受、組織討論,在短期內迅速向社會推廣了新聞學知識、從業職業道德、提升了民眾對輿論監督作用的認識,同時,在報紙上刊登學員照片和個人簡歷,從側面扶助了失業學生就業。這些經驗對我們今天利用報紙本身開展新聞學理論和新聞寫作培訓,多角度服務受眾群體具有借鑒意義。

注釋:

(1)劉髯公故居(新天津報社),建于民國時期,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意式建筑風格。總面積2330.16平方米,共36個房間。前樓是住所,后樓是報館。劉髯公故居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篇(5)

一、存在問題

根據筆者近5年來對新聞專業畢業論文的管理情況來看,隨著本科教育教學管理的加強,新聞專業本科畢業生撰寫的畢業論文質量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畢業論文選題忽略了新聞專業的特性一社會性,沒有緊扣社會熱點問題,理論分析過多,實證研究較少;在理論分析的論文中引用他人材料和解釋過多,自己的觀點和評論不足,深度不夠,論文模式依然是“是什么一為什么一怎么辦”的步驟,尤其在“怎么辦”階段,對策拍腦瓜,方案想當然的問題相對突出。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偽命題”的理論分析為主,科學嚴謹的實證研究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大量的理論性課程的設置導致學生掌握的只有理論性知識,實踐課程和實踐環節的缺失,使學生游離于實證研究之外,也不懂得運用何種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二是師資隊伍的不健全也是實證研究類畢業論文缺少的原因之一。目前,進行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壇的教師,沒有在媒體工作和一線實踐的經歷,師資隊伍的單一性和實踐型教師的缺失直接影響實證研究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即使學生選了實證研究類的題目,老師也指導不了。三是畢業論文的時間安排對畢業論文的選題也會產生影響,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這段時間學校基本沒有集中授課的課程,大部份學生忙于就業、考研,精力難以放在論文寫作上。且有的學生在外地,與指導老師基本上見不著面,論文指導僅限于網絡指導和電話指導,理論性的論文選題更利于畢文的完成。

二、對策思考

一是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和根本,它規定人才培養的規格,預期了學生的發展方向。應用型新聞人才與傳統學術型新聞人才的側重點不同,它強調了學生的應用和動手能力。作為新聞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人才培養方案中應用型這個特性應貫穿于學生四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應用型不僅是對新聞專業外在的層次規定,也是新聞專業本身內在的要求。新聞學屬于社會科學范疇,其培養的人才大部分工作在社會第一線,接觸社會基層的方方面面,相關社會科學的基本素養對于新聞專業來說必不可少。因此,在課程設置中,除了必要的理論課程和專業素養外,還要增加提高學生調查研究能力的課程和綜合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這樣,學生才能運用專業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完成畢業論文寫作這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二是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一般說來,應用型本科院校新聞專業籌建時間不長,師資以年輕的教學型教師為主,他們大都是來自高校的畢業生,不僅在理論教學上有所欠缺,而且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經驗。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之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者,其專業素養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所培養人才質量的優劣。因此,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青年教師的培養可以采用做訪問學者或提升學歷、學位的方式,通過進修來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拓展教師的研究領域,這對于畢業論文的指導是很有益處的。同時,由于新聞專業本身的特性和應用型專業的特點,實踐教學經驗在畢業論文創作,特別是實證研究類的論文創作中起了很大作用。這就要求論文指導老師本身要具有一線的工作經歷,因此,學校在培養青年教師時,除了注重理論素養的提高外,更要重視專業技能的獲得,要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青年教師的培養要實行“引進來”、“走出去”原則。“引進來”,指聘請媒介一線有實踐經驗的新聞從業者開設專題講座,為教師講授現實中媒介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操作,掌握媒介的最新知識;“走出去”,指將青年教師送到媒介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學習各類工作技能和實踐經驗,使得自己更加符合應用型新聞人才培養的需求。

三是加強論文指導過程的管理。論文撰寫是一項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從論文選題到開題報告到中期檢查到論文答辯,環節眾多,有效的管理是保證論文進度和質量的關鍵。第要加強選題指導。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個環節,學生感興趣的選題是論文良好的開端。論文的選題要提前規劃,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結合自己的課程學習和各類實踐進行思考,而不是要做論文時才開始找論文題目。其次,新聞專業是一門社會科學,規劃選題時要從新聞專業的實際應用性出發,尋找有研究意義的課題,避開似是而非的“偽命題”。因此在選題時,建議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選取實際問題。最后,選擇課題要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避免大而空的論題,如果論文的題目“假”、“大”、“空”,那么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因沒有切實研究,只能采用“復制+粘貼”的方法來完成論文。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論文題目選好選準了,后面的寫作才能扎實有效的開展。第二,要加強過程管理。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大部分學生已經外出實習,在論文的指導過程中,學生與導師面對面地交流的次數不多,畢業論文的進程和質量難以管理和監控,如何有效地對畢業論文進行管理是值得思考的。筆者認為,在眾多的流程中,要抓好論文的開題和中期檢查這兩關。撰寫論文開題報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調研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開題,學生閱讀大量文獻資料,對前人的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創新點和自己研究的方向。在開題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構建論文框構,明確論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對策和解決的主要問題,定下論文的基調;在中期檢查過程中,老師對論文寫過程中的研究方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指導,明確下一步的寫作進程。這兩個環節,指導老師要與學生面對面的指導和交流,落實每一個環節,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深入地研究和撰寫論文,而且還避免理論研究論文中的抄襲現象,改變以前的“剪、貼、拼”的論文寫作模式,最終寫出有新意的論文。第三,要重視基地建設。實證研究類論文源于生活,學生只有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因此,指導學生撰寫實證研究類的畢業論文時,需要相應的實習場所和實習基地。對應用型新聞專業來說,對口的實習基地就是報社和電臺、電視臺、各類網站等媒介單位,要建立相適應的媒介實習基地,特別是網絡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實習基地,保證新聞專業的學生有大量的、長期的機會在新聞一線接受鍛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并進一步做更加深入的實證研究。

三、改革設想

篇(6)

記者昨日從四川大學獲悉,因“川大新聞系擬取消本科畢業論文”消息而備受關注的《關于堅持“高質量、多樣化”原則進一步加強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補充意見》終于浮出水面。該《意見》規定:該校將“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可以多樣化”。改革不僅僅針對新聞系,而是對該校所有專業都適用。同時,該《意見》還首次對論文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進行規范。

據介紹,《意見》明確提出了各學科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標準、基本要求和實施細則。根據《意見》,今后四川大學本科畢業論文可以是傳統形式的畢業論文(設計),也可以是反映學生真才實學和創新能力的與專業相關的作品、設計、調研報告、競賽取得的成果、參加科研訓練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取得的成果、在報紙雜志發表的優秀文章等。各學院要組織專家,對多樣化的畢業論文(設計)制定規范要求和評價標準,經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查通過后實施,并報教務處備案。

記者看到,這份文件僅對“多樣化”進行了框架性的要求,而具體如何實際操作,則下放到了各個學院。

解讀1

(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

根據設想,新聞系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將主要有兩種變化,一是選擇論文以外的其他方式,比如編導類專業的學生可以拍紀錄片,主持類專業的學生可以策劃一檔新節目。二是依然選擇寫文字論文的形式,比如做社會調研,寫作方式也不再拘泥于“參考文獻”的模式。這些文字類的、非文字類的畢業設計都將經過探討以后細化。

解讀2

(川大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博導黃宗賢)

不管如何多樣化,我們學院的每個同學不管什么專業,都必須形成書面畢業論文。作為一個綜合性大學,該院既要重視學生們的藝術創作、藝術實踐,同時也要注重他們在理論上的歸納和提升。寫論文是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在理論上的一種升華,比如一個表演系的學生演了莎士比亞的一個角色,我就問他是如何塑造這個角色的?綜述目前對莎士比亞某個劇集或者角色的塑造有哪些風格哪些流派?還存在哪些問題?我們這種多樣化論文強調跟自己專業結合更緊密,寫起來可能更有難度。

今年大四學生就可適用

據了解,為保證多樣化的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和教學要求,各學院制定的管理

辦法將對以下問題作出明確規定:一是指導教師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要求和各學院對指導教師工作的管理監督機制;二是制定各種類型畢業論文(設計)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比如:作品的形式和數量,競賽的種類和成果的等級等;三是制定各種類型畢業論文(設計)考核辦法。包括要求提供的附件材料,評分標準,答辯要求,成績評定辦法等;四是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程序。對畢業論文(設計)開始的時間、各階段內容、最終完成時間、成績評定時間和檔案管理等作出具體規定。

補充意見要求,新規從公布之日起施行。也就是說,今年該校的大四學生開始寫論文時就可以用“多樣化”完成畢業論文。另據了解,包括四川大學的省內許多高校工科的畢業論文早已由畢業設計來取代。

篇(7)

認為別人該知道傳播學的想法是霸道的,因為即使學了傳播學的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時,完全是一頭霧水。曾經有學生在畢業論文答辯完畢的當天,誠實地對我說:“老師,您別看我要畢業了,那個傳播學我就不知道講了些什么。”對一個學科來說,這不算好狀況。外界對傳播學很生分也就罷了,傳播學內部人士對傳播學是什么不太明了也無興趣,讓人不得不深思。造成生分狀況的根本原因來自本學科建設的緩慢。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這都是很現實的基本問題,而在我國目前更突出一些。從傳播學的學生到傳播學的教師,我積累了很多的感觸。傳播學教育,尤其針對本科生的傳播學教育,目前最迫切需要改變的是教材建設。教材的改變需要從三點入手:第一點,全面消化歐洲批判學派和美國經驗學派的現有研究成果。第一點是前提,打個不貼切的比喻,好比是動物過冬儲備的脂肪。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傳播思想各種文化都有論及,但不是每種文化都生長了傳播學,傳播學所探討的問題又是每種走入現代的文化所共同面對的。所以我們必須引進先行者的成果。第二點,教材的編寫宜體現這樣的目標:推動學生思考他們自己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價值,思考自己生活其中的歷史和文化,審視自己所處的時代。第三點,教材要有很強的中國味道。這種味道是從教材內容里清清淡淡散發出來的,沒有堆砌的痕跡。如果本科生傳播學教材在這三點上真正做到了突破,所培養出來的本科生在學科素養上會得到很大改觀,傳播學的本土化可以說是落到它該落的地方了。假以時日,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為學生高度接受之后,按傳播學原理,它的效應可以放大,以一及十,能夠為傳播學營造繼續生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傳播學教師可以參照的教材很多。國外譯介的傳播學教材偏重歐美,其中又以美國為多,其他國家的很少。這些教材基本上是大眾傳播的著作。而大眾傳播只是傳播學的最醒目領域,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不是對人類的命運來說最至關重要的領域。這種局面與我國的新聞學教育現狀有關系。我國的傳播學學科都作為新聞學專業學生的必修科目,不可能像國外有嚴格區分的新聞學專業和傳播學專業,傳播學作為新聞學學生的理論課而存在。

即便大眾傳播學,所譯介和本國編寫的教材也多有偏頗,重在美國,忽略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果。近兩三年所翻譯的美國傳播學教材中增加了歐洲學者們的理論成果部分,但篇幅不是很多。歐洲國家中英國的教材因對通俗文化的研究被介紹進來,但不像美國那樣系統且更新及時。美國傳播學教材中小約翰的《傳播理論》,功底扎實、理論高屋建瓴,鮮有別人能超越,不過,那本書本來不是本科生教材。這種局面造成了即便在大眾傳播學方面,也是缺胳膊少腿的:大眾傳播學教育基本上在用經驗學派這一條腿走路。聯系到傳播學的費廷斯格的認知不和諧理論,一個瘸子走路的樣子在人的心里引起的感覺是不舒服的。這里沒有笑話殘疾人的意思,但一條腿的現狀會讓學生們不理解:美國的月亮真的那么圓嗎?如果不是,為什么從頭到尾都在講美國?

我國編著的傳播學教材目前體現了譯介的兩大缺陷:第一,狹隘地集中在大眾傳播領域。第二,消化了大眾傳播學的經驗學派一派的理論,對批判學派的理論還處于初步整合的階段。不過,老師們都普遍意識到了這兩大缺陷,組織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政治傳播、跨文化傳播和健康傳播的國外專著和教材都陸續譯介了進來,同時許多人都在致力于消化批判學派的成果,相信高度整合的傳播學教材不久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由于不同的理論取向,英國和美國的傳播學教材非常不同。英國教材重在揭示我們所經歷的但不常深思的另外一面,把傳播問題放到宏觀的社會結構和人類歷史、文化之中,又高又遠,龐大壯觀,眼光卻是懷疑和批判的。這樣的教材接受起來肯定艱澀一些。美國的本科生教材編寫的都很淺顯,但并不意味著不教給學生另外一種看待日常生活的眼光,它們也會給人“原來可以這樣想”的感覺,但它們往往集中挖掘一個問題而略了其他,好比挖井,上了癮一般挖得深了又深。這樣,兩個國家的教材視野都能激發聯想,啟發學生思考許多問題。這些教材在體例上沒有像我國那樣分割成第一節、第二節和各節中的一二三四,在許多我們看來很關鍵的問題,甚至沒有給出嚴格的定義,而是給學生很寬泛的一個概念,論述也很靈活。我很長時間很奇怪,事后回想起所讀過的教材,印象深刻的觀點和事例為什么是這些教材里的,而不是來自體例嚴格用語嚴謹的國內教材?后來我總結了一下,歸功于這些教材所體現的教育價值觀,而這價值本是人作為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所應該擁有的,它理當是所有學科所共同追求的,帶有一定普適性。眾所周知,今天大學生的培養和10年前相比,社會環境都大不相同了。10年前我們可以畢業之后選擇另一個行業就業,一切重新開始都來得及。如今學生們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往往意味著選擇了今后從事的行業。現在的畢業生規模和國家的產業結構導致學生們在填寫志愿時要非常慎重:一定要照顧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否則不僅讀書時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畢業后還要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新聞專業的學生們少不了無奈之余放棄了心愛的專業而來的,但很多都是本著自己的興趣而做出的選擇。前面說過,我國的傳播學理論基本上是給新聞專業的學生講授,如果認為新聞學不需要太多理論,實在是謬見大矣。新聞學教育重在傳授給學生新聞的制作細節和制作過程,它的培養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為新聞媒介組織輸送采編人才。而這種技巧的培養是有前提的:它也必須遵循教育的基本目標――培養能夠完整認識自己的人,明白自己活在世上的價值在哪里。這個教育目標對新聞專業的學生很重要。搞新聞的尤其特殊,因為每個新聞人較之其他職業的人,所經歷的乃是雙重的人生:他/她自己的和他/她每次采訪所構成的人生。他/她總要經歷顯著的、異常的、緊迫的、重要的那些人和事,還要體會時間爆炸的感覺:仿佛歷史的旁邊就站著自己。新聞人的職業人生和他/她的自我之間存在著緊張,這緊張交集在一個個體之內,本身就是一個傳播學問題。傳播學需要借鑒心理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的理論,充實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和組織傳播的內容,并且要和學生們以后要經歷的職場生涯密切聯系起來講授。這些內容不僅幫助學生們看清自己,也深入思考自己和社會的關系。這合乎傳播學的社會科學性質,它所要求的審視的眼光,首先就是審視自己。其次,激發學生思考自己所處的歷史、文化和時代。許多傳播問題說到底是文化的問題,而文化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植根于歷史之中,充溢在吃喝拉撒的行為里。再往深里講,傳播問題是我們的心靈問題。文化里隱藏著和再生著我們的心靈問題。歷史和文化中免不了讓人傷心的教訓和讓人擊掌叫好的經驗,有時一則小消息的采寫蘊含的意味就很多。就大眾傳播來說,自舊上海《申報》以來,媒介領域有太多東西可以為傳播學教材所用。晚清以來,我國跌宕的歷史也能為大眾傳播提供足夠多的旁證素材。傳播學更是一門積極觀照現實社會的學科。網絡普及開來后,整個社會在對新一輪信息革命的適應中,遭遇到許多問題,至今仍然在摸索中。傳播學教材必須體現本學科對新傳播階段的摸索,這有一定前沿性,對學生來說是必須的,教師必須幫助學生仔細地觀察這個社會上與本學科有關的主導領域。

我讀美國的傳播學教材,發現一向稱“我們地球”而非“我們美國”的美國學者們在編寫教材時,除了跨文化傳播,大眾傳播教材都相當地“我們美國”。拿電影的發明來說,對愛迪生的貢獻寫得很仔細,對歐洲發明家的貢獻一句帶過。對本國的傳播理論條分縷析,其他國家包括歐洲那些國家的簡單介紹完事。我們的日常生活本來已經被高度美國化了,課堂也要被美國化嗎?從穿的衣服、吃的食品、看的電影、聽的歌曲到圖書館里能夠借閱的傳播學教材,學生們還能看到另外的世界嗎?我國本來有豐富的傳播資源,目前缺乏的是傳播學的本土化,但這并不意味著在課堂上動輒“美國”。韓劇之熱并非韓國文化在熱,而是韓劇中體現的價值觀和國人的心靈構成了共通的意義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我國豐富的傳統傳播資源。傳播學沒有在我國本土化,并不意味著我國沒有傳播思想。中國的傳播學教材必須散發中國的味道,而不是動輒“美國”。這是為什么我認為傳播學教材的編寫目標以激發學生思考自己所處的歷史、文化和時代的緣故,這樣的目標與傳播學本土化不僅沒有沖突,且是必須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琪琪女色窝窝77777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绿色 |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拔萝卜视频播放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99久国产麻精品66| 成人黄色网址|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另类老妇奶性生bbwbbw|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艾草|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大全| 女人被狂躁到高潮视频免费网站 | 被伴郎的内捧猛烈进出h视频| 日韩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h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少妇性l交大片| 久久毛片少妇高潮|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欧美男男freegayvideosroom| 亚洲第一区无码专区| 性videos熟女意大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波霸爆乳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 欧洲美女熟乱av|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老鸭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