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信息素養論文

大學生信息素養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2-14 01:29: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信息素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信息素養論文

篇(1)

1.1信息環境及學校教學模式的變化

在傳統的信息素養課程教學中,受制于信息設備及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信息檢索課程沒有設置實踐操作環節,只能進行一些純理論的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師資力量欠缺等狀況。使得大學生信息素養課程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致使信息素養課程的選課人數不多,信息素養教育逐漸被教學主體邊緣化。在網絡化、智能化教學趨勢的變化中,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逐漸普及,大多數大學生基本都擁有筆記本電腦及智能手機等上網終端。同時高校都加大了信息通信的硬件和軟件的投入,給大學生營造了一個便利寬松的信息環境,很多同學在教室、圖書館、寢室都可以隨時進行信息查詢。此外學校的教學模式逐漸走向網絡化、智能化,很多在線課堂的興起,培養了大學生利用互聯網自學課程的習慣。很多高校嘗試應用微媒體進行教學,這種模式逐漸被大學生接受,所有這些外部信息環境的寬松使得大學生逐步適應了在智能信息環境下進行課程學習的模式。

1.2師資力量及學生信息素養的變化

近幾年隨著教師學歷逐步提高,教師在課程教學環節中將豐富的信息資源及專業的檢索技巧傳授給學生,從調研數據中發現,具有研究生學歷以上的教師教授的一些專業的檢索方法和技巧都逐漸影響著大學生平時的檢索習慣。同時學生在接受新事物時,共同學習、互相交流、自我提升,逐步提升了信息素養的專業水平,因此教師學歷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因素。

1.3家庭教育及社會發展趨勢的變化

隨著互聯網普及社會智能媒體的推廣,現在的家庭教育從小就給學生培養信息意識,同時在信息獲取渠道中也無形中助推了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此外隨著社會信息化發展速度的增快,很多政府部門、教育行業、商業機構逐步用新型智能化媒體進行服務,這些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得在校大學生在無形中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能。

2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嬗變

2.1由單一教育模式到復合模式的變革

將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程整合,遵循課程的標準和規范,將信息素養教育嵌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是目前信息素養課程改革的趨勢。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是指授課教師以大學生用戶及其需求為中心,將信息素養教育內容融解嵌入到日常課程學習、生活和虛擬環境中。很多高校已經開始將圖書館信息資源利用方法全方位地嵌入專業課程教學計劃之中,把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通過專業教師與圖書館員協作的教學模式,拓展了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廣度和深度[4]。

2.2由粗獷式教育模式到精細化教育的改變

隨著信息科技與各類課程緊密結合趨勢增快,信息素養教育模式逐漸由傳統粗獷式教育模式轉變成精細化的分層多階段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大學生個性化、精細化、階段化的教育需求。同時分層多階段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也體現出立體化、多元化、合作化、實踐化、研究化的特性。不同年級、群體、學歷、年齡的學生對信息素養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應該針對學生不同的特性構建分層多階的教學模式,依據學生信息素養的差異性,在課程內容上體現針對性[5]。分層多階段信息素養教學模式,。

2.3由被動授課到主動推送的改變

從湖北省各層次高校信息素養課程情況調查表分析。目前高校開設的信息素養教學的模式基本為傳統的授課模式,以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為主,而對學生綜合評判及創新能力方面較為忽視。此外教師授課的的模式也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教師被動的進行課堂教學,雙方都缺乏互通交流的機制和有效平臺。隨著新媒體逐步滲透到課堂教學領域,利用新型媒體,不僅可以提升大學生微時代的信息素養,改變教學主客體的交流瓶頸,也可以提高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完善程度。很多高校都利用APP軟件進行信息推送服務。

2.4由分散向集中的演變

進入信息時代,處于眾多新媒體交互開放的時代,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必將要由分散、獨立的培訓體系轉化為集中統一的學科教育平臺模式。教育方式也逐步轉變成經常化、網絡化、自主化、多元化[6]。建設科學合理的信息素養學科服務平臺是將來信息素養課程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如上海交通大學就利用Blackboard在線教學管理平臺在國內率先進行了學科服務平臺的嘗試。經過檢驗,事實表明教學效果及課后反饋讓教育主客體非常認可。利用這種學科服務平臺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研究性與協作性,從而使得信息素養教育模式轉變為跨界復合教育模式。

3全媒體時代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挑戰與思考

3.1由課堂教學模式向MOOCs模式轉變

信息素養教學模式在新媒體日益智能化的時代應盡快適應互聯網時代教育環境的要求。幕課的出現正好讓信息素養教學借助MOOCs模式得以優化。如圖7黃如花《信息檢索》課程。采用線上、線下學習活動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滿足受教育者個性化學習需求。借助MOOCs課程教育模式的優勢可以增強課程的參與度,促進對教學成果進行反思,使得教育主體可以教學相長。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日益變化的教育新技術、新觀念才能使得信息素養教育課程跟上時代的步伐。

3.2由單一課程培訓模式轉變成教學培訓體系

信息素養課程一般只有大學才開設,由于課時限制,很多學生并未真正掌握信息素養的基本技能。此外信息素養培訓體系并不完善,從小學到高中處于斷層狀態。因此應借鑒美國信息素養培訓模式的經驗。政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將信息素養教育納入幼兒園及中小學課程體系中,從基礎教育抓起。高校教育主管部門也需要制訂信息素養評價體系及標準的課程體系。此外高校還應該組建教學團隊,依托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教學培訓體系,成立信息素養教學委員會,進行信息素養職后再培訓。多與發達國家信息素養課程進行對接,使得信息素養能全面推廣,上升至國家戰略層次。

3.3由教學環節融入到學生社團活動平臺中

近年來,讀書節成為高校圖書館推介資源的一個較為成熟的專題活動,而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培訓也是推動大學生閱讀的外在因素。因此,開展讀書節系列活動時,將信息素養培訓融入其中,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得信息素養培訓借助社團活動,開展更靈活的教育方式。如,我校一年一度的讀書節期間,就設置信息檢索競賽環節,通過學生參與,使得學生在信息素養整體能力方面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4結語

篇(2)

圖書館作為大學生教育的補充,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其一,豐富的文獻資源可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供“第二課堂”。在當前國家重視高等教育的形勢下,各高校的圖書館都在努力推進自身建設,尤其是加大了對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擴充了數據庫資源,增強了圖書館的數字服務能力。從圖書、期刊的數量、種類及文獻的連續性上都有了量與質的改觀,使得圖書信息的查詢方式更加簡化、數字化,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圖書館在日益改進與完善中,逐漸成為學生信息補給的“第二課堂”,為大學生創造了一個適宜閱讀與學習的良好環境。

其二,高科技的廣泛運用為圖書館普及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成為必要補充。隨著現代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視聽、縮微、復制、終端檢索等現代化設備在圖書館被廣泛采用。高校圖書館通過這些設備和場所輔導學生掌握計算機檢索文獻、信息的方法和途徑。還可以通過獲取網上數據庫的使用權限,建立網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本館與外界信息溝通的橋梁,發展和延伸館藏信息量。使學生能夠利用各種功能強大、靈活方便的檢索工具,進行光盤檢索、聯機檢索,在網上瀏覽、查詢信息,從而提升他們的信息能力。

其三,高素質的信息服務人員是大學生提供信息搜索方法和教育的必備條件。當前,高校圖書館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能,在知識結構、專業機構、綜合能力等各方面不斷提高對信息服務人員的要求。因此,多數圖書管理人員都具備知曉圖書館藏的信息查閱能力、服務導航能力、文獻搜索能力和信息識別能力,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網絡技術知識,又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各種網絡檢索工具,懂得專題聯機和光盤數據庫的檢索語言和結構,從而能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檢索語言,掌握檢索方法和技巧,能為學生提供廣、快、精、準的信息。

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途徑

圍繞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需求,圖書館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建設。

其一,設計與開發適合我國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測評工具。測評工具在國外著名大學早已普及,如美國匹玆堡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等多所高校圖書館共同參與的SAILS(StandardAssessmentofInformationLiteracySkills)項目,就是這樣一個測評工具。它共有142個問題,涵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每個學生只需選擇回答其中的40個問題,即可對該學生的信息意識及信息獲取與評估能力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該工具因操作簡易且實用性強,可作為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的一個測評依據,或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具體情況開發一個新的測評系統。測評的問題應全面覆蓋信息素養的各個方面,并且應體現信息素養在年級、性別及學科方面的群體差異性。具體測評可分階段進行:最初,測評可利用新生入館教育的機會進行。一方面,能使圖書館充分了解新生的信息素養現狀;另一方面,在接受測評時,各種有關信息素養的提問能啟迪學生的信息意識,引發學生對自己信息需求及信息能力的思考。其后,對大二、大三的學生利用圖書館時隨機進行測評。測評數據可反映出學校信息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在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需要大量利用圖書館時進行測評。這既是對過去學生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結果的一次檢驗,也是了解畢業生信息素養的有效方式。

其二,可對學生分年級進行信息素養的教育。采取分年級分專業的方式進行信息素養的培養。對于大一新生,可采取以培養信息意識為教育重點的方式,輔之以信息資源基本知識及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育。以新生入館教育為主,信息檢索基本知識專題講座為輔,使大一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在其大學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對圖書館的認同感,啟迪他們的信息意識。對于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可重點進行信息能力的培養,輔之以信息道德基本知識的學習。可采取分專業開設信息檢索課和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由專業課老師、圖書館員共同承擔。教學內容包括與專業相關的信息資源特點、功能、評估標準及方法的介紹、各種檢索技能、檢索方法的學習和實踐等。對于大學四年級學生而言,主要是進一步加強對其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修養的培養。培養方式主要融合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進行。在論文指導老師及圖書館員的聯合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畢業論文課題資料的收集、加工、分析與整理工作,可使學生的信息敏感度、信息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與提高。

篇(3)

1緒論

本研究旨在了解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中計算機基礎能力與全球標準差異性,嘗試建立一種運用全球共通性信息素養的檢驗平臺,以評估臺灣地區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是否達到國際標準,并提供給產業界在人力資源發展規劃者、教育界在實際教學領域工作者及教育和信息能力培養的相關單位,了解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中計算機基礎能力的整體概況,并將信息素養中計算機基礎能力具有顯著影響的學生背景因素,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在規劃大學生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能力相關課程設計、研習進修、檢測的參考,也可成為產業界對于人力資源招聘、培育、發展等規劃的參考依據。希望制定出信息素養中計算機基礎能力培養目標,提升臺灣地區高級人力資源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達到全球標準,強化國際競爭能力。

1.1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快速且正確掌握信息并將其轉變為知識者,即掌握最大的優勢與競爭力(許淑蓮,2004)。科技大學生是臺灣地區產業界高級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在此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素養能力成為現代科技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而計算機基礎能力又是信息素養能力中最基礎的一環。因此,產業界除了解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中計算機基礎能力中差異外,還要在全球化競爭的產業環境下,隨時和全球人力資源的信息素養作比較,以了解臺灣地區高級人力資源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落差。因此,運用全球共通的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檢驗臺灣地區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中計算機基礎能力是有必要的。本研究具有下述三個動機:

(1) 應對全球化的競爭時代

信息化的社會中,培養民眾具備信息知識與應用能力,已成為各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各國陸續推動相關的信息教育計劃,為其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奠基(邱德青,2005)。

(2) 提升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能力

信息教育是培養使用者能利用計算機工具將所搜尋的信息作進一步篩選與分析整理,成為有用的信息,并有效地養成學習者創造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何榮桂,1999)。而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利用現代信息科技的輔助來促進教育發展,提升科技大學生的信息素養,以適應世界信息化發展的潮流和臺灣地區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3) 與國際接軌的信息科技―計算機基礎能力

從1994年至2005年,有一些專家學者對信息能力作過研究介紹(戴建耘、吳正達、張明文、鄭福昌,2006),但僅限于問卷方式,且較偏向理論,欠缺實證性與全球性的比較,尚未發現其運用國際標準為實施平臺并以數據為證據的實證研究分析與比較。因此,本研究希望用實證性研究的方法,從國際化標準的信息能力指針檢測來建立評估模式,探討科技大學生在全球信息科技素養標準的情形。

2.2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討臺灣地區科技大學生在全球共通性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領域中三項能力指針的信息素養能力的差異性;以學生背景變量進行統計分析,以評估影響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的因素。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1) 評估各系學生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

基于全球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檢測科技大學生在計算機基礎領域及其領域中的三個指針所顯示的信息能力程度的差異性。

(2) 評估學生背景變量對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的影響

以科技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領域成績表現,評估有哪些學生背景變量會影響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

2文獻探討

2.1產學合作

有別于一般的產學合作模式,本研究通過產業界、教育學術界及國際認證界三方面的國際性產學合作模式,運用全球化標準的檢測工具,進行以全球化數據為基礎的實證分析、比較與評估研究。

學校教育除了加強理論與實務結合,同時也要讓學生對產業界有寬廣的視野,培養學生在進入產業界前的基本能力,以創造工作機會(Chaffanjon, 1994)。產學合作系結合學校教學資源及企業技術資源的合作策略,以達成共同培養技術人力的目的(江義年,2000)。全球競爭力愈來愈激烈,企業已不能長期立于不敗之地(Steele, 1989),因此需要刺激合作來增進公司利益(Hamel & Prhahlad, 1994)。

近年來,臺灣地區的產業界和教育學術界對于經由國際產學合作,進行人力資源評估與培育的分工與合作模式,已逐漸開始產生共識,通過此國際性產學合作模式,其研究結果將為產業界、教育學術界及國際認證界三方所共享,將研究的價值層面提升到國際化平臺。

2.2信息素養能力

社會轉型與信息科技迅速的發展和擴充引發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信息通訊科技教育不能停留在保存知識和應用技術的層面,而是走向善用信息的信息素養(戴建耘等,2006)。培養將來能在學習型社會中“掌握信息的成功自學者”成為信息通訊科技教育的首要任務,能夠獲得和使用信息更是每位世界公民的基本權利(WSIS, 2006)。為此,各國紛紛將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教育課程轉變為信息素養的培養,以建構學生處理信息的知識(Bereiter, 2002)。聯合國于2005年推動科技善用者(Power Users of Technology)計劃,善用信息與網絡通訊科技(ICT)成為世界各國二十一世紀的關鍵指針之一。

信息素養已然是現代科技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專業知能,然而我們至今尚未有具備全球標準與信效度的檢測工具,來檢測科技大學生在全球信息素養標準的各項能力。

2.3IC3計算器綜合能力考核國際認證

全球教學研究與考試管理中心Certiport與全球信息素養委員會GDLC(Global Digital Literacy Council ) 在2001年共同邀集各國信息、教育、行業企業專業人士,進行建立全球信息素養能力標準與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認證考核的可行性研究與發展工作。科技的變遷快速,全球化的ICT能力標準項目,需要動態地、不斷地更新,才能符合實際教學、工作與生活上的需要。有鑒于此,Certiport平時收集或征求考生、教師、學者專家以及企業界用人單位的意見,每兩年作一次版本的更新,讓全球的信息素養ICT能力標準項目能動態式、不斷地調整與更新(戴建耘,2005)。至今,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IC3證照通行全球超過128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參加Certiport全球認證測驗中心至2007年12月已經超過500萬人次,每月約有八萬人左右參加考試。

IC3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考核國際認證分成三大領域(Domain)作為學習與能力評估與考核的依據,分別是計算機基礎(Computing Fundamentals)、常用應用軟件(Key Applications)、網絡應用與安全(Living Online),請參考表一。計算機基礎含有3個能力指標;常用應用軟件含有4個能力指標;網絡應用與安全含有4個能力指標(戴建耘、思遞波,2008)。

3研究設計與實施

3.1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的輔英科技大學信息管理系、保健營養系以及物理治療系三個系一年級學生,共127位學生為取樣對象。先以敘述性統計分析學生背景資料,并以通行超過128國家,已有500余萬考生接受考試的Certiport全球計算機綜合能力測驗平臺,進行科技大學生在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考試;藉由與Certiport的產學合作,運用Certiport的全球化龐大的成績數據庫進行數據探勘,擷取出需求數據,繼之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vANOVAw,檢定不同系所學生,在IC3計算機基礎領域的各個指標能力成就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以獲知各系所學生在計算機基礎領域之各項指針能力的信息素養能力特性,并比較三個系之間的差異;再將調查問卷所得的學生背景變量數據,以多元回歸統計來分析有哪些背景變量因素能夠影響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本研究將所得的資料以統計軟件包SPSS 10.0 進行統計分析。

3.2研究限制

(1) 本研究只選取輔英科技大學信息管理系、保健營養系以及物理治療系一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因此,針對本研究結果與發現的推論須謹慎。

(2) 影響信息素養能力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參考歷年文獻(戴建耘等,2006)后,選擇以性別、年齡、每周使用計算機時數、計算機課程修課情形、接觸計算機的年數等學生背景資料來進行研究。

(3) 本研究采用國際認證IC3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標準中的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為本研究之范圍,對于IC3的其他不同領域之信息素養能力,不納入本研究范圍。

3.3研究工具

全球信息素養能力檢測工具很多,由于本研究期望了解輔英科技大學學生與國際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差異情形,故必須選定具有全球公信力及具備全球數據庫之國際認證檢測工具。根據全球認證專業研究與管理中心Certiport對于IC3(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計算機綜合能力認證所進行的信效度檢驗報告顯示,IC3具備信效度vCertiport,2003w;這也可從戴建耘(2005)的研究報告中獲得一致的結果。所以本研究采用IC3計算機綜合能力認證為本研究之檢測工具。

3.4研究架構

本研究參考近年來學者探討信息素養相關文獻數據及博碩士論文(郭碧明,2003)、(柯云娥,2006)、(謝宜芳,2002)、(魏令芳,2002)、(林麗娟,2002),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僅限于以問卷方式為主,尚未發現其運用國際標準為實施平臺、以數據為證據的實證研究分析與比較。本研究以全球信息科技素養標準IC3國際認證的計算機基礎領域檢測成績及領域中的操作系統、計算機軟件與計算機硬件等三項個別能力指標的正確率,來了解各系學生在信息素養能力上有無顯著差異;并以性別、年齡、每周使用計算機時數、計算機課程修習情形、接觸計算機的年數等背景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以評估影響計算機基礎領域信息素養能力的因素。并期望此研究結果能提供教育機關規劃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研習進修、檢測的參考。本研究之觀念性架構如圖1 所示。其中成績搜集服務器與成績資料倉儲為Certiport考試中心所提供的資源,經由數據挖掘技術,提供本研究所需的學生信息能力相關數據,用以和學生基本數據所提供的背景變量進行統計分析之用,以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成績為依變項,并將學生背景變量當自變項,進行包括指標成績與成績表現等進一步的分析與比較工作。

圖1本研究架構圖

4資料分析與討論

4.1學生各項背景資料

學生各項背景變數計有:性別、年齡、每周使用計算機時數、接觸計算機的年數、計算機課程修習情形。學生各項背景資料經敘述性統計分析之結果如表二所示。

4.2各系學生在IC3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表現

表三列出各系學生在IC3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能力表現,以信息管理系表現最佳,通過人數16人,達34.8%;物理治療系表現最差,通過人數只有7人,達15.6%。因此需特別加強物理治療系學生在此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教育。但是以信息管理專業角度來看,未通過計算機基礎領域能力考驗的比例高達65.2%,也是值得留意的現象。

4.3各系學生在IC3計算機基礎領域及三項能力指標的差異性

表四與表五列出各系學生在IC3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成績及其領域的三項能力指標之平均值與標準差,以及進一步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分別對IC3計算機基礎領域及3項能力指標進行分析的結果。從兩個表中得知三個系學生在“計算機基礎”(F=8.65, p

4.4學生背景變量對計算機基礎信息素養能力的影響

為了了解哪些學生背景變項會對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能力造成影響,本研究針對性別、年齡、每周使用計算機時數v時數w、計算機課程修習情形v學分w以及接觸計算機的年數v年數w等學生背景變項,以多元回歸分析來評估其對信息素養之計算機基礎能力成績vYw是否有顯著的預測力,標準化后如方程式(1),所得分析結果如表六所示:

Y= -.068×[性別]-.224×[年齡1]-.087×[年齡2]+.058×[時數1]+.110×[時數2]-.199×[學分1]+.025×[學分2]-.256×[年數1]-.114×[年數2] (1)

就方程式(1)得知,3個對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成績具有顯著預測力的背景變項分別為計算機課程修習情形v學分1w、接觸計算機的年數v年數1w與年齡v年齡1w,而其對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的影響程度大小順序為:接觸計算機的年數為首,年齡次之,計算機課程修習情形為末。性別與每周使用計算機時數因其回歸系數的絕對值皆小于 .2,相對小于其他背景變項的回歸系數絕對值,對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成績較沒有顯著的預測力。

5結論與建議

5.1國際產學合作模式的研究優點

以往使用的信息素養能力檢驗工具,因施測的對象與地理范圍受到局限,對于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研究,只能與臺灣地區其他學生作比較,無法提升至全球平臺上進行全球性比較。通過與國際認證產業及國際信息產業的產學合作模式,能夠使用具備國際公信力、信效度的檢驗工具,基于全球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標準,探討臺灣地區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中計算機基礎能力相對于全球方面的成就定位狀況,并了解與分析科技大學生在不同計算機基礎能力上程度與就讀系所之間的差異關系。這種通過國際產學合作將研究范圍擴及全球平臺位階的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 解決了局限于臺灣地區的研究限制,將研究國際化,并可將研究的信效度提升至國際位階領域。

(2) 可探討研究對象于全球共通水準平臺上的表現比較。如本研究的結果,可得知輔英科技大學學生基于全球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標準,所表現的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能力。經由此種測評的研究模式與結果,可協助該校或教育界、信息能力培養單位與產業界了解科技大學生在全球范圍中的表現,更為有效、正確地認識與研討出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的教學與培養重點。

(3) 將臺灣地區研究樣本加入國際樣本中,增進總樣本的多樣性與國際化,提升全球性評量的信效度,這是一種雙贏互利的結果。如本研究采用國際認證為研究的檢測工具,強化IC3國際認證的樣本多樣性與國際性,也優化IC3評量尺度的信效度。

5.2研究結論與建議

采用“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IC3)-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國際認證”來分析輔英科技大學三個系所學生得知:僅26%學生通過IC3認證檢驗,達到全球標準,其中又以信息管理系的通過率最高。信息管理系在計算機基礎領域與操作系統、計算機軟件以及計算機硬件等3項能力指標表現最佳,保健營養系次之,物理治療系殿后。但是信息管理系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領域通過率也僅達34.8%,值得再深入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分別對IC3基礎領域及三項能力指標進行分析,得知在計算機基礎領域以及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硬件兩個能力指針都具有顯著差異。再進一步以事后比較法分析,得知信息管理系在計算機基礎領域以及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硬件兩個能力指針表現都優于物理治療系。其中,又以物理治療系學生的表現較弱。本研究選擇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成績為依變項,并將學生背景變量當自變項投入于多元回歸模式中分析,得知計算機課程修習情形、接觸計算機的年數與年齡三個變項達到對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成績有顯著的預測力,為其主要影響因素。分析以上結果,對于本研究樣本的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狀況,提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1) 學生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普遍低落,達到全球標準的人數不到三成,顯示臺灣地區在培養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方面的努力,仍然需要加強,建議透過以下作為,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

* 教育行政機構與學校合作,通過施行獎勵措施與執行證照認證,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信息素養能力認證檢測,獲得國際認證,提升整體學生達到國際標準的合格率。

(2) 信息科技相關學系的科技大學生相對于其他非信息科技類系所大學生,其信息素養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有較佳表現,又以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硬件兩個能力有著顯著的表現差異。建議通過以下作為,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

* 學校探討分析信息科技相關科系與非信息科技相關科系在計算機基礎能力方面的課程差異,并且適當安排課程,盡量縮短兩者間在計算機基礎能力方面的課程差異,特別是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硬件兩方面的相關課程。

(3) 計算機課程學習情形、接觸計算機的年數與年齡三個學生背景變量,對科技大學生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有顯著影響。學生學習越多計算機課程、接觸計算機的歷史越長久及越年輕人群,其計算機基礎領域的信息素養能力有較佳表現。建議通過以下作為,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中的計算機基礎能力:

* 學校增加學生學習計算機相關課程的時數。

* 教育行政機關通過制定教育政策,提早學生接受計算機相關教育課程或活動的年齡層,以增長學生接觸計算機的年數與提早學習計算機相關課程或參與相關活動,認識與使用計算機相關科技。

最后,期望此研究結果能提供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規劃科技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相關課程設計、研習進修、檢測的參考,也可成為產業界于人力資源招聘、培養、發展等規劃的參考依據。而后續研究方向建議可針對其他信息素養能力領域和能力指標作實證研究,完成全面信息素養能力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Bereiter, C. (2002). Education and mind in the knowledge age. Mahwah, New Jersey: Erbaum Associates.

[2] Certiport (2003). IC3Validation Brief. Utah: Certiport Inc.

Chaffanjon,M.(1994).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10(2), 36.

[3] Hamel, G., & Prahalad, C.K. (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4] Steele, L. (1989). Managing Technology. NY: McGraw-Hill.

[5] WSIS - World Sub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06).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Building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Global Challenge in the New Millennium.

[6] 江義年.以產學合作模式發展技術人力資源之研究[J].技術學刊,2000,15(1): 139-148.

[7] 何榮桂,吳正己,賴錦緣,藍玉如.各國信息教育課程實施概況及其對九年一貫信息課程之啟示[J].課程及教學月刊,1999,2(4):1999,43-59.

[8] 邱德青.科技文摘專刊[N].文匯報,2005,563.

[9] 吳亞君.航天科技教育產學聯盟策略之研究[D].臺灣師范大學工業教育系博士論文, 2000.

[10] 林麗娟.大學生信息素養學習模式與影響因素分析[J].圖書館學刊,2002,(31):6-17.

[11] 柯云娥.傳播學門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研究[J].圖書與信息學刊,2006,56(2):96-116.

[12] 許淑蓮.提升技術學院非信息類系學生信息能力之規劃研究[R].臺灣:2004年度國科會成果報告,2004.

[13] 郭碧明.大學生信息素養與網絡認知之探討:以高師大學生為例[J]。圖書與信息學刊,2003,46(3):11-27.

[14] 戴建耘,吳正達,張明文,鄭福昌.中學教師數字素養能力與全球標準比較之模式建立與試探[C].臺灣商管與信息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大學.2006.

[15] 戴建耘.一種動態式全球計算器綜合能力標準建構模式---網絡與計算器核心能力標準與國際認證[C].中美技職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師范大學.2005.

[16] 戴建耘,思遞波..IC3計算器綜合能力總考核國際認證[M].北京:鐵道出版社.2008

篇(4)

信息素養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來的,他將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解釋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資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

一、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一)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

信息素養是當前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更是一種綜合能力。目前,綜合我國專家學者的研究,信息素養是信息化社會中個體成員所具有的各種信息品質,包括信息知識、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覺悟、信息觀念、信息潛能、信息心理等。在高等教育領域,大學生信息素養包括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術所創造的新環境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二)信息素養存在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方面

對于信息的敏銳察覺、甄別篩選、選擇使用,體現在學生們生活和學習中的方方面面。面對生活中購物、出行、旅游、飲食等紛繁復雜的物品,需要進行信息識別和選擇適合自身的商品;學習中考試、畢業論文、找工作等等事項同樣需要大學生群體對信息有較強的敏感度和篩選的能力,才能找到最優的方案。因此,信息素養已經深深根植于大學生群體生活之中。

二、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缺乏足夠的信息意識

很多大學生對于缺乏足夠的信息意識,對信息素養的概念感到陌生,甚者完全沒有聽說過信息素養的概念。據一份調查顯示,只有25.1%的同學表示了解信息素養的概念,很多學生不知道去哪里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45%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信息素養意識,對信息不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對信息也不具備深刻的判斷力。在筆者的工作中也發現,許多大學生在畢業時都不知道怎么使用學校的知網萬方等基本的數據庫,也很少瀏覽關注圖書館動態,不會查詢和選擇畢業論文相關的資料和文獻。

(二)較弱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信息捕捉獲取能力、信息分析鑒別能力、信息處理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表達能力。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大學生擁有很多信息查找的途徑,知識數據庫、圖書館、網站、論壇、微博、微信、QQ等等,但當面臨問題時,很多學生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樣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信息,即使查找到一些,也無法從中篩選和鑒別真偽,選舉有價值的信息,也不會主動找圖書館館員尋求幫助。

(三)信息道德的缺失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信息的快速傳遞提供了便利,但同時也遭遇了信息傳遞繁雜,良莠不齊,信息傳遞手段多種多樣,參差不齊的現象,存在許多虛假、詐騙等違背道德規范的毒瘤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大學生群體是網絡信息傳遞的主體,但是對于信息的甄別能力較弱,因此出現許多大學生傳遞非法或違背網絡道德的信息而不自知的現象。大學生信息道德的缺失如不加以重視,提高警惕,會出現觸犯相關法律法規的想象,將會對大學生自身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

(四)信息素養與實踐應用脫離

圖書館實施信息素養表現為各行其是,缺少與其他學科結合的意識,與科研課題教學和畢業設計的實踐脫鉤,教學效果不理想。很多學生表現為信息意識淡薄,學習方式墨守成規,獲取信息能力較弱,面對不良信息時不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信息責任感。面對專業課題項目不知如何全面快速地獲取相關資料,不能掌握學科領域的最新前沿信息,不能跟蹤專業發展方向進行動態研究。畢業后在復雜的生活環境中不能進行獨立的實踐研究,這些現象表明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與實踐應用是嚴重脫鉤的,高校圖書館在對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方面存在嚴重缺失。

三、圖書館做好信息素養的具體措施

(一)開展文獻檢索課程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途徑

現在很多高校為在校的大學生開展了信息素養有關的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讓學生學會收集專業信息,上機實踐為主,理論學習為輔,培養學生信息資源利用的能力。高校圖書館承擔著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任務,需要做好課程設計、課程教學和課程輔導等細化工作,讓學生真正學習和掌握信息檢索等方法,培養他們信息素養的能力。

(二)開展講座與培訓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途徑

圖書館應該根據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關于圖書館利用、數據庫專題、信息利用等的講座以滿足學生對于信息檢索和信息利用的需求。同時做好開展信息檢索課程教師的素質教育的培訓,提高文獻檢索課程任課教師信息素養的能力。

(三)做好新生入館教育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措施

每年新生入校之后,高校圖書館都會安排有新生入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除了包括有圖書館簡介、圖書館使用指南、圖書館操作流程外,還應該加入信息基礎知識、信息利用技能、信息獲取、信息接受、數據庫簡介和利用等內容。讓大學生一進入學校就建立其信息素養的意識。

(四)利用好圖書館網站、微信、QQ群等網絡平臺

篇(5)

關鍵詞:信息素養教育;科技查新;嵌入式教學

一、引言

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1974年最早提出信息素養的概念時認為,“信息素養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涌現,信息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素養也有了更為深廣的內涵。2015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中對信息素養的定義為,“包括對信息的反思性發現,對信息如何產生和評價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創造新知識并合理參與學習團體的一系列綜合能力”[1]。如今信息素養不僅包含對信息的檢索、獲取、使用、傳播、共享、評價等能力,也包含了對信息及知識內容的創新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僅僅依靠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是無法達成的,而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則能事半功倍。

二、廣東省高水平大學信息素養教育現狀

2019年3月1日至15日,通過網絡調查和電話咨詢相結合的方式,對廣東省10所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和8所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調研結果顯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信息素養教育主要是以文獻檢索課為主、以專題講座和培訓為輔的傳統模式,還很少開展嵌入科研和教學的信息素養教育;在被調研的18個高校圖書館中,18個館均有面向師生的關于數據庫使用方面的專題講座或培訓,有17個館開設了文獻檢索課程,有12個館開展了新生入館教育,只有廣州大學圖書館進行了基于科技查新的嵌入式信息素養的深度實踐。

三、廣州大學圖書館以研究生開題查新為載體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實踐

(一)研究生論文開題查新工作的開展。科技查新是指以反映查新項目主題內容的查新點為依據,以計算機檢索為主要手段,以獲取密切相關文獻為檢索目標,運用綜合分析和對比方法,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做出文獻評價的情報咨詢服務[2]。研究生在論文選題到開題報告撰寫的過程中,對選題方向、實施方案等的修正調整都是以文獻檢索、獲取、研讀、綜合分析對比為基礎的,為研究生提供論文開題查新服務可以將信息素養各種能力的培養嵌入到學生的科研和學習中,是實施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廣州大學圖書館研究生論文開題查新服務與一般的科技查新服務的不同之處在于,研究生不僅僅是項目委托人,而是要參與到完成報告的每一個環節,是完成報告的主體,查新員的定位是指引和輔導,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二)研究生論文開題查新的成效。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廣州大學圖書館先后為來自建筑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生物學院和數學學院的506名研究生提供了個性化的論文開題查新服務,指導研究生熟練使用檢索工具、全面準確地收集文獻、深度閱讀并綜合分析文獻,進而調整選題方向、提煉創新點、優化研究方案,顯著地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和學位論文質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生導師的指導效率,得到了研究生院和相關院系的肯定和好評。(三)經驗總結和方案優化。廣州大學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取得顯著成效主要得益于兩點:(1)采取了合作式教學,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是基于圖書館與相關職能部門、院系以及研究生導師之間的緊密合作。圖書館在開展研究生開題查新服務前,有針對性地推廣普及科技查新服務,得到了研究生院和相關院系的支持,2012年10月,研究生處擬定了《廣州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查新暫行規定》,要求理工類研究生申請學位論文開題前必須提交開題報告和科技查新報告,各相關院系也在研究生開題前積極配合圖書館安排學生參加開題查新培訓,開題查新過程中查新員與研究生導師之間也有頻繁的互動交流。(2)采取了體驗式學習。不同于傳統文獻檢索課與應用剝離的模式,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中檢索、評估、使用等技能的學習是依托也貫穿于具體的研究任務(論文開題)中,老師的教學是問題導向式的,學生的學習是深度體驗式的,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因而掌握得更全面而深刻。廣州大學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也存在兩個局限有待改進(圖1虛線框部分):(1)因廣州大學圖書館沒有開設文件檢索課,學生的檢索技能較差,導致個性化輔導環節效率較低,存在很多重復性講解,可充分利用圖書館既有資源,比如推送數據庫使用培訓、各種專題報告、微課資源、慕課資源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解決共性問題,從而提高輔導效率。(2)因人力資源有限,未能好好利用用戶反饋系統。開題報告的完成并不意味著服務的結束,重視用戶反饋,提供追蹤服務可使信息素養教育具有可持續性,同時也能累積數據、及時發現問題、指導優化現有流程和模式。

四、啟示

篇(6)

1.信息素質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是圖書館與讀者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是社會終身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元信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實施切實有效的信息素質教育,是適應圖書館發展的特點,滿足讀者對知識的學習和檢索的需求,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教育職能的有效途徑,

1.1信息素質教育是信息共享的必然途徑

讀者自身獲取與處理信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其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效果。信息素質教育可以引導讀者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獲取全球范圍的信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通過信息素質教育,圖書館發揮了自己的專長,為其發揮社會教育職能,提高信息資源共享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從信息發展的角度來看,信息素質教育使圖書館的信息共享加強。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全面推動社會的信息化進程要求每一位社會成員都要有一定的信息共享意識和信息能力,信息素質教育啟發了讀者的信息意識,觸動了他們的信息需求,促進了全民的信息共享,推動了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2信息環境的變化要求信息素質教育創建新的教學模式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信息獲取、組織和傳遞方式的巨大變化,計算機成為信息獲取的主要工具。信息素質的培養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圖書館利用教育”以及一般的“文獻檢索與利用”的范圍,其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適應“基于資源的學習”,即以信息社會存在的各種現實的信息資源作為學習工具,并利用這些工具進行信息的存取訪問、組織和評價等,從而實現學習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創新原有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信息素質教育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借助于網絡平臺,逐漸滲透到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研究中去,圖書館館員和專業課教師的合作逐漸成為未來信息素質教學的主要趨勢。

1.3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指向

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群具有特定性,主要是在校師生。在校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棟梁,承擔著更多的科學、技術、教育的發[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 dylw.NET第一論文 網]展重任,對其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研究能力的要求較其他人群更高,許多國家和高校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有著不同程度的重視。一個人的知識如果很匱乏,就不可能具有創新性的思維能力,但知識信息量越多并非意味著創新能力一定就增強。關鍵還在于個體所掌握的知識結構是否合理,是否能為創新活動提供幫助,所以獲取什么樣的信息和如何獲取信息變得至關重要。圖書館館員在培養學生信息搜集、處理、分析等信息素養能力的過程中,要逐漸轉變為注重信息意識、信息能力等教育,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并把這些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造力。這是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也達到大學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2.多元信息環境下信息素質教育的創新

在多元信息環境下,高校信息素質教育要緊扣科學發展的最前沿,提醒、教導學生搜集國內外最新的文獻資料,并要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網絡技術水平和外語水平,具備較強的檢索能力,學會以最快最經濟的方式在圖書館、互聯網上、信息機構和盈利性的咨詢公司等部門獲取紙質或數字型信息,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大學生為教育目標。

2.1改進文獻檢索課教學內容,嵌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學模式從一元化轉換為多元化

長期以來,信息檢索課作為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了一元化的教學模式。通過信息檢索課教學,信息檢索的理論和方法得到了系統的講解,用戶信息素質和檢索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但是由于該課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公共選修課,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授課缺乏一定的專業針對性,加之沒有規范的教學大綱和統編教材,在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等方面依學校條件和教師水平的高低而不同,出現了很大的隨意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得教學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在多元信息環境下,圖書館員作為教學助手嵌入到專業教學課堂或網絡教學平臺,有機地將信息素養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把信息檢索技能、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專業教師與圖書館員的協作使學生掌握專業課程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與物流學院合作,將信息素養教育嵌入到《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與專業課教師相配合,專業課教師填寫對文獻信息的要求,圖書館員負責擬定信息素養課程教學策略、教學大綱,收集大學生就業主題的相關信息,對涉及就業的前程無憂等數十個網站進行鏈接,進行推送式服務;把學生的實踐環節帶到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進行模擬面試和招聘禮儀的教學,現場演示企業信息的檢索,彌補學生社會經驗不豐富、對企業了解不多的不足,與其他學院相比,參與教學的五個班的學生在專場招聘中取得了較高的簽約率。對課程學習前后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變化進行測試和分析,根據測試分析結果為學科教學和信息素養教學提供改進的參考建議。另一方面是在信息檢索課程教學中融入專業課教學,在平時的信息檢索課教學中,分析學生的專業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檢索技巧的引導,筆者上學期擔任建筑類專業學生的信息檢索課教學,在課余收集了“中國建設科技網”等數十個建筑專業學術網站、建筑專業電子期刊和館內的交通運輸科技資源數據庫等,推薦給學生,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2把信息素質教育融合到多層次的教育活動中,教育方式從單一層次拓展為多層次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是多方位、多角度且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單靠一門文獻檢索課是遠遠不夠的,應多階段、多層次的開展,除了課堂教學外,教育無時不在,在提供信息服務的過程中有意識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第一,開展多層次活動,推動信息素養教育。 圖書館可通過開展新書刊宣傳、展覽工作。宣傳館藏,提高書刊利用率;開展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的講座與培訓,內容可涉及信息報告、網絡知識、科技文獻寫作、圖書館利用、數據庫檢索;開展外語、計算機應用知識等專業技能培訓,為讀者的職業技能“充電”,使其有能力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開展網絡信息咨詢、網上信息查詢等活動,與讀者進行多層次的交流,激發讀者學習網絡技術的興趣,引導他們真切感受數字化圖書館;舉辦各種免費的科普展覽、書法繪畫展覽、音樂欣賞、經典影片觀摩等,使讀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社會功能,不斷培養他們的信息觀念,強化信息意識,全面提升讀者的整體信息素養;第二,通過免費培訓課程加強對實踐環節的指導。數字環境下圖書館涉及很多新技術,要講解清楚這些技術及其應用是很抽象的,而指導用戶自己去接觸就會變得具體和容易理解。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舉辦面向不同層次的讀者、以滿足不同信息需求為目的的免費培訓課程,大部分課程由各數據庫的專業培訓師來進行,少部分由圖書館資深館員來進行,形成面對面、手把手的指導,避免了用戶教育的枯燥乏味,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讓用戶在不斷的實踐中通過更為直接的感性認識掌握檢索技能和圖書館利用知識。

2.3信息素質教育目標從單純檢索技巧的培養轉變為對讀者個人知識能力的培養

信息素質教育是一個對讀者“授之以漁”的過程,信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具有學習、使用、創新知識的能力,成為適應學習型社會的持續的、終生的學習者和創新者。首先,培養讀者學習知識的能力。面對海量的信息和知識,學習者必須先找到學習的目標和適合的工具,對學生而言,專業課的學習內容主要由專業培養計劃決定,學生自主選擇的余地不大。但學生課余時間多,學什么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正確的學習方向和適當的學習工具的選擇就變得很重要,網絡信息時代,學習的工具日新月異,常見的學習工具有:搜索引擎、百科型網站、問答型網站、在線論文庫、信息評價工具、信息訂閱工具等。要讓學生具備正確選擇的能力,這就要求信息素質教育介入對讀者進行學習能力培養,學習工具的功能并應用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其次,培養讀者共享知識的能力,要培養用戶的共享知識能力,就需要讀者具有知識轉化的能力,大學生應積極和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識,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教師通過外化共享自己的隱性知識,學生通過學[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 dylw.NET第一論文 網]習內化形成新的隱性知識,學生要把知識外化,就必須進行知識學習,使隱性知識外化為顯性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會進一步加深,從而加深對該知識的掌握。信息素質教育為讀者打開知識共享的途徑,通過如機構知識庫、SNS網站、各類即時通訊工具(如微信、QQ)等,用戶可以從簡單的共享做起。讀者可以在QQ、微信或自己的博客上發表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這也是共享知識的簡單易行的途徑;最后,在信息素質培養積累的基礎上,培養讀者創造知識的能力,成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2.4搭建網絡交流平臺,推進在線學習

隨著圖書館數字化的發展,圖書館網絡交流平臺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整合圖書館相關的知識庫、電子資源、安裝信息檢索工具軟件以及提供相關幫助學習和使用信息工具,為讀者提供相互學習和研究的空間并及時培養讀者相應的信息檢索能力,是圖書館面臨的新挑戰。以數字化圖書館作為平臺,圖書館擁有的各種資源為基礎,通過電子郵件、留言板、論壇等相互交流,使信息素養教育的方法更加靈活、更加多樣,以增強讀者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滿足讀者合理的信息需要。形成協作式、交互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學習氛圍。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不但使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成為可能,而且與傳統教育模式相互補充,強調教育的交互性和個性化,共筑立體的多樣性教育模式。在線教育內容包含傳授文獻信息知識,提供虛擬檢索,設立幫助系統和疑難解答。同時具有網上交流及查詢功能,近年來許多圖書館引進了許多多媒體學習資源,以滿足圖書館讀者在線學習的需要。如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引進的“新東方在線”,以新東方的師資為基礎,運用新東方的培訓資源制作精品網絡課程——“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新東方在線擁有400多門精品課程,包含留學考試、學歷考試、英語充電、職業教育、英語類和非英語類等多語種課程,極大地拓展了讀者的學習途徑,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

3.結束語

圖書館作為信息[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 dylw.NET第一論文 網]服務機構,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專業的信息人才。圖書館人應該充分發揮在信息素養教育上得天獨厚的優勢,不斷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創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館員為主導,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讓信息素養教育貫穿到圖書館工作的每個環節,積極推進信息素養教育,培養學習型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琳.信息共享空間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探究[J].現代情報,2009,(7).

[2]朱麗華.數字環境下圖書館用戶教育工作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6).

[3]張曉娟.信息素養;標準、模式及其實現[J].圖書情報知識,2009(1):17-23.

[4]劉孝文.信息素養及相關概念的學術梳理[J].圖書館雜志,2008(4):12—13.

[5]邱璇.高校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啟示[J].圖書情報知識,2009(6):75,80.

[6]李迎春.高校圖書館大學生讀者教育的思考[J].圖書館,2010(2):126-127.

篇(7)

筆者近期以徐州工程學院下屬14個二級學院,專業橫跨輕工、經濟學、管理學、農學、文學、理學和教育學等共31個學科中的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為問卷對象,就其信息素養暨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抽樣調查,得到的結果頗為出乎意料,窺一斑而略知全豹,由此而引發的思考,對于加強當前中國大陸高校學生信息素養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或許具有某種程度上的普遍意義或啟示作用。

一高校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

眾所周知,由于歷史原因和基本國情所致,中國大陸高校學生進入大學之前接受的乃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缺乏積極主動獲取信息的習慣和能力。而一旦邁入高校大門,在一個相對寬松的自主環境中,面對高校圖書館大量的文獻資源頗有些無所適從,也包括海量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或網絡信息……既無法迅捷有效從參差各異的各種信息中找到自己課業所需要的內容,又不時地被各種不良信息所誘惑,有些甚至沉溺于網絡游戲而無法自拔……不同程度地染有網絡語境下的“信息焦慮綜合癥”。[2]

根據我們的問卷抽樣調查,絕大多數高校同學(包括本科生和碩士生)即便對信息社會信息資源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其獲取和利用高校館藏信息資源的能力卻處于較為原初直觀的低級水平:不少同學習慣上懶得使用“專業搜索引擎”獲取最新科研信息,而有的同學則還不了解高校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及信息檢索方法,對如何獲取文獻資源特別是電子信息資源極為陌生,更遑論所謂“快速、準確、廣博、全面、精煉、最新”地查找到自己學業或科研所需的真正信息了。調查顯示,高校學生對高校館藏文獻利用率不足37.8%,82.4%的同學不會使用報刊索引,數個廣義中文專業91.6%的同學不會使用有關索引查找古典文學資料,高達95%的同學“想不到”要去利用近在咫尺的電子圖書館,97%的本科生和41%的碩士研究生不會使用諸如PPT之類軟件用于展示自己的論文成果。除上述情況,問卷抽樣調查結果還反映出相當部分的高校學生有目的地利用信息資源及積累信息資源的能力較差,許多同學通常沒有目的和計劃地閱讀書刊。在遇到需要參考文獻的情形時,由于大部分同學平時缺乏鑒別、篩選和利用信息的訓練,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從何處下手,造成盲目借閱的局面。此外,對信息之需求普遍存在著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過分功利應急心理,也是信息素養不高的一種重要表現,如筆者就經常看到,同學們為了應付不時出現的針對高校在校學生的學術研討會、論壇之類的論文征文活動,或為撰寫畢業論文之需,匆匆前往院圖書館“收集”素材,東拼西湊,生拉硬扯。可以想象,如此操作,怎么可能做出富有原創性的學術成果呢?當然只能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此次問卷抽樣調查也反映出了這一在高校同學中長久存在的弊端。

綜上,我們認為,高校學生信息素養現狀的確不容樂觀。鑒于信息素養的滯后或落伍,毋庸諱言,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在融入全球化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時,注定首先已經棋輸一招,我們怎么還可能指望其能夠大面積地在國外同行面前出現領先奇跡呢?

二信息素養的內涵及加強中國大陸高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國際情報學界一般認為,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 Defined)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保羅·澤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1974年5月,時任美國信息產業協會(U.S.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主席的保羅·澤考斯基指出:“信息素養即利用大量的信息手段及主要信息資源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的技術或技能”,信息素養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傳統文化素養的延續和拓展;使受教育者達到獨立自學及終身學習的水平;對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運用;必須擁有各種信息技能,如對需求的了解及確認,對所需文件或信息的確認、檢索,對檢索到的信息進行評估、組織及處理并做出決策。[3]作為這一經典定義的補充,亦可參照《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中的有關文字,使其在理解上更臻全面準確:“信息素養是指個人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以及高效準確地搜索、評估與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4]”

很明顯,伴隨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信息素養的基本能力絕非一成不變,其內涵當然應不時地被充實、豐富、修正甚或更新。然而歸根結蒂,它不外乎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獲取信息、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傳遞、創造信息的能力,并將上述能力運用于實際問題之解決及產生創新性思維的信息綜合或創造能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信息素養比較注重強調個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認知和積極判斷信息的基本品質,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以通過正確科學地培養與訓練后獲得的能力或技能。

誠如海德格爾、福柯等科學、哲學家所預言,21世紀目空一切的技術理性全面充斥人類生存空間,這是一個技術統攝一切壓倒一切的工具理性的時代。在這一時代,信息化技術和工具飛躍發展,就業竟爭的嚴峻現實和生存挑戰迫使人們早已牢固樹立起了終生學習的生存理念,而自主學習則是這一生存方式的前提條件,自主學習乃歐美國家大學生的主導學習方式。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高等學府培養大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甚至比講授書本知識更為重要。而信息素養乃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因此加強高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非常緊迫且必要:

第一,當今信息時代,知識節點不僅繼續以幾何級數呈爆炸式遞增,而且新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知識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已。據摩爾定律,計算機硬件平均每18個月全面更新一次[5],這意味著從事這一行當的專業人員如果不能及時自我更新知識結構,那么最多一年半后,他所面對的將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面對如此快速的知識更新,即便傳道授業解惑于某一專業領域的高校教師本身,也無法想象其能夠全面而又及時地吸收、消化本專業不斷更新涌流出的大部分新知識。所以,課堂教學永遠滯后于外界傳播的更新過的相關知識與信息。有鑒于此,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準確、迅捷地獲取有價值信息能力即信息素養的培養,無疑將占據比學習課堂書本知識更重要的位置。

第二,鑒于高校學生畢業后就業的嚴峻形勢及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訴求,要求高校畢業生必須具備“T”型知識結構——某一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扎實造詣精湛與跨專業吸納相關學科最新成果的敏銳感悟及轉型創意。有鑒于此,近年各高校紛紛提出要建立“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培養模式,但多數只是停留于美好的愿望或響亮的口號而已,至于如何操作,鮮見行之有效的系統的培養路徑。然而筆者認為,若能從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入手,進而建構起自主學習之系統行為模塊——或許當不啻為一種極富成效且可復制推廣、可持續操作的高等教育新型范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行高教模式的缺陷。

第三,系統地學習、研究某一學科或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這種毋庸置疑極其重要且十分必要的兩基訓練,對于當下生存境況中的大學生來說,不僅遠遠不夠,而且似乎多少有些類乎修身養性情調的奢侈——須知當今大學生的在校學習與訓練乃其不久之后走上社會求生存謀發展的唯一手段。進入大學之前的各階段以“應試教育”為核心模式的教育或訓練,導致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大學階段如不加大力度全力彌補,更待何時?豈不誤人子弟?

三加強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三個層面及具體操作模式

信息素養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的意識或感覺及信息快速、準確處理能力為目標的教育,但它又絕非一種純粹的技能訓練,而是要培養學生具有適應信息社會的知識結構,開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發散型、批判型思維能力的素質教育。針對高校學生目前信息素養之現狀,具體操作宜采取三個層級的教育模式,將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分為初級培訓、中級培養和高級教育三個層面:對于剛入學的新生,進行信息基礎知識和信息檢索基本技能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最基本的信息獲取能力與信息捕捉感覺等基本素養;針對大二、三年級的學生,可進行專業類檢索工具和較系統的信息資源利用能力的培養教育,重點為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及學習主動性;而對于大四及碩士生階段的同學,則可進行一定程度相關信息理論、情報理論的教學及實踐,進一步拓寬學生專業信息感觸、采集、利用和評估的視野與能力,在承擔相關研究課題的科研實踐過程中,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轉換信息——情報——知識最終達成知識創新的綜合性創造型信息處理技能和素養,從而使自身信息素養暨自主學習能力產生質的飛躍。為達成這一教育目標,建議可采取以下操作模式:

第一,完善教學體系結構,在高校教學行政體系中使信息素養教學占有其應得的“合法地位”。必須看到,信息素養與道德情操素養、文化知識素養、身體素養、心理素養一樣乃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養構成要素,信息素養理應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白了這個原理,就應該在教學體系結構方面對此予以完善,比如將文獻檢索與電子文獻檢索課程作為對學生進行基本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列入所有專業之公共必修課。具體操作時,應注意這樣幾點:首先,可適當調整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注重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科技與人文并重的理念,在加強對大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訓練的同時,將信息素養培養有機地融入其中,寓教于樂,使二者同步增長。與此同時,應對網絡知識進行普及,試想,當下信息時代,網絡語境遍及生活的各個角落,作為一名大學生不管哪一專業都必須了解網絡知識,包括:網絡與通信基礎知識,網絡安全知識,簡單網絡的組建與維護。其次,必須進行文獻檢索課程內容的改革與調整,以適應信息時展的要求,比如通過新增設的“網絡信息檢索”課的學習,以達到掌握信息檢索的基本知識,掌握利用網絡信息檢索獲取信息的基本技能。再次,可將信息素養教育滲透到相關課程教學中,除上述提到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外,亦可將文獻檢索課程與學生的具體專業相結合,促使文檢教學內容具體化。

第二,培訓教師,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優化教學方法,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毋庸諱言,鑒于中國大陸的高教體制,絕大多數高校教師讀研期間亦未接受過信息素養教育的系統培養和專門訓練,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以至罕有在后來的教學工作中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學生信息素養的訓練。另一方面,相當部分教師早已養成了傳統教學的習慣,根本無意于有意識地將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主要手段去應用。信息時代,一名高素質的稱職教師在教學中理應積極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鼓勵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收集、分析、評估與教學有關的信息,注重培養學生追蹤本學科發展最新趨勢的能力,并將這些內容納入到學生本門課程的成績考核當中。毫無疑問,教師只有擔負起信息素養教育者的角色,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認識信息資源的價值,滿足其對獲取信息的需求,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傳遞信息素養,在“潤物細無聲”的言傳身教中養成自主學習這一受益終生的良好素質。

身處變幻莫測的當今信息社會,面對即將來臨的日愈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在校所學專業知識老化半衰期之日趨縮短,為使其畢業后獲致起碼的生存空間及生活資料來源,培養高校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刻不容緩,必須盡快納入高校教學行政框架之中,予以充分的體制保障和學時保證。不言而喻,信息時代條件下的自主學習,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這正如同以往時代的自主學習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一樣。具體說來,高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即培養學生獨立地進行知識信息的收集、整理、鑒別、轉化并加以掌握、創造的能力。信息素養的高低乃能否獲得成功自主學習的保證,它已成為衡量當今信息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整體水平的重要指標。與此同時,國家信息化戰略的全面實施,也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教學,必將成為高校教學科研新的培養目標及成果評估的重要指標。綜上所述,信息素養已成為當今大學生們的一項新的必備屬性,成為其不久后叩開就業大門的一把金鑰匙。而根據最新抽樣調查問卷結果觀察,目前形勢并不使人樂觀,有鑒于此,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暨自主學習能力亟待加強。當然,高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乃一內涵豐贍的系統工程,絕非臨時抱佛腳地開設幾門應景課程就能解決,這需要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戰略決策、各門學科專家集群的評估論證與方案實施及高校師生協調配合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熊丙奇.教育熊視———中國民間教育觀察[M].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08:24.

[2]譚楚子.網絡語境下的“信息焦慮綜合癥”與圖書館經典作品“深度的閱讀”[A].知識創新與圖書館服務:第四屆上海國際圖書館論壇論文集[C].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99-305.

[3]岳霖.網絡社會學[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331,3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可以直接看的无码av| 男人边吃奶边摸下面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最好免费观看高清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 | 日韩|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69影院一|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性色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寂寞少妇做spa按摩无码|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69 |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丁香|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 欧美性生交活xxxxxdddd| 医院人妻闷声隔着帘子被中出|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被夫上司强迫的女人在线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