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護理風險論文

護理風險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25 09:51: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風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護理風險論文

篇(1)

(一)一般資料

采用等組實驗法設計,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患者產婦1638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26.05±1.15)歲。其中初產婦1068例,經產婦570例,陰道產1320例,剖宮產318例。將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間的產婦1626例設為對照組,年齡21~43歲,平均年齡(25.98±1.20)歲。其中初產婦1060例,經產婦566例,陰道產1316例,剖宮產310例。兩組年齡、分娩方式、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科護理人員共32人,均為女性。學歷:本科(含在讀)12人,大專(含在讀)15人,中專5人;職稱:高級2人,中級10人,初級20人;年齡:40歲以上5人,30~40歲8人,30歲以下19人。

(二)方法

1.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以護理服務項目為評價對象如特、一級護理,危重病人護理,病房管理等。科內設立質控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質量檢查為主要模式。

2.實驗組

采用改革后的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以評價醫院護理質量管理體系以及護理工作質量指標(基礎護理14項和專科護理47項)、患者滿意度為標準。科內人人是質控員,針對科內的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或不良結果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區分風險或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嚴重程度和頻率,而采取正確行動為主要模式。

(1)風險識別:①患者風險識別:將當天入院、婦產科常見危重癥(如宮外孕、產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宮破裂、臍帶脫垂、新生兒窒息等)、大手術患者、診斷不清、治療效果不佳、潛在安全隱患(如跌倒、墜床、自殺傾向等)的高危患者設為重點監控對象。②工作人員風險識別:將護理隊伍中的低學歷、低職稱的護士人員視為臨床經驗欠缺,加大婦產科臨床護理的不安全因素。③探視者風險識別:攜帶危險物品如玻璃、利器、易燃物品等進入病房的探視者以及精神異常、醉酒等神志不正常者,不遵守探視制度、非探視時間留院過夜者,視為安全隱患。

(2)風險評估:①制定評估護理風險的監控內容,列出重點監控的基礎護理指標和專科護理質量指標:藥物使用錯誤、高危藥物外滲、輸血反應、患者跌倒、運送意外事件、深靜脈血栓形成、醫源性皮膚損傷等定為基礎護理評價項目,以及產房產后出血、產后脹痛和陰道分娩尿潴留等定為專科護理評價項目。②設立從事婦產護理專業的各級護理人員考核指標,根據能力審核準入資格。責任護士應具備:熟練完成各項基礎護理和部分專科護理工作,準確執行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用藥和護理,觀察記錄患者的反應等條件。輔助護士應具備:協助完成生活照顧性基礎護理及非技術性護理工作,測量和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物理降溫、準備各類護理技術操作的物品等能力。

(3)風險處理:①建立三級質控網:科內建立以護理組長為核心的三級質控網:一級為責任護士和高級責任護士自控,即對自己的護理工作進行自查、自糾;二級為護理組長督導,即對責任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檢查和督導;三級為護士長監控,即制訂科內各項工作的流程、考核標準和工作內容,每日檢查和指導責任護士的工作,每周進行護理查房一次。②實施前瞻性管理:根據《廣東省醫院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指南》(粵衛函〔2010〕244號)中的助產專科護理質量指標,設立質控標準,落實非懲罰性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醫院建立的信息網頁中填報《不良事件報告表》,對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從“人”“機”“物”“環”“法”5個方面,確定近端原因,分析事件的相關因素,分享經驗和教訓,及時糾正行為偏差。科內當月匯總不良事件的信息,針對發生的可能性、嚴重程度、頻率等特點,找出事故根由,進行整改,如增加設施、改善條件、優化流程等,避免更嚴重或更廣泛的失誤,并作為科內下月護理風險監控的重點指標。③實行護士層級管理:以責任護士雙班制,新老搭配,實現護士分層級管理,建立護士長一護理組長一責任護士一助理護士為層級框架,所有護士排班按A,a、P,p、N,n雙班模式,由上級護士(A、P、N)擔任當班組長,與下級護士(a、p、n)搭班,實行層級幫帶。④建立護士核心能力培訓制度:根據護士的不同職級、崗位、職責和權限等,制定產科護士N1、N2、N3等級的核心能力培訓計劃,通過完成查房、會診、病例討論等形式提升各職級的護士專科能力和質控水平。

3.管理效果評價:

(1)基礎護理質量指標評價:統計兩組患者6項基礎護理高風險項目:藥物使用錯誤、高危藥物外滲、患者跌倒、運送意外事件、深靜脈血栓形成、醫源性皮膚損傷等發生例數。

(2)專科護理質量指標:統計兩組患者3項產科高風險項目:產房產后出血、產后脹痛和陰道分娩尿潴留等發生例數。

(3)患者滿意度比較:使用我院護理部制定的滿意度調查表,在患者出院前1d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二、結果

篇(2)

1.1一般資料

1.1.1患者情況選取2012年8月~12月實施風險管理前于我科接受手術治療患者180例作為對照組;選取2013年1月開始實施風險管理1年后,于2014年1月~5月于我科接受手術治療的21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

1.1.2護理人員情況我院手術室護理工作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27.6±2.3)歲;其中護士10例,護師8例,主管護師2例。

1.2方法

以科室為組成單位,推舉護士長為組長,建立風險管理小組,護士長、小組長、小組成員構成三層管理體系,形成對臨床護理風險的管理及管控,風險管理小組負責及時掌握各類護理信息,召開會議,管理日常工作和總結,提出改進舉措,護士長則對總結之后的護理風險信息及時上報,采取實際對策;在工作中,將風險教育以及法律意識都納入到護理工作者的培訓教育中,加強對護理人員護理安全責任的教育,通過邀請相關專家來我院講座,促進護理人員對有關案例的討論,深入了解風險事故,提高風險意識;對我科室近些年來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深入剖析,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使護理工作者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可以精準判斷風險因素,并能夠自主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根據本科室日常工作特點以及常見風險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要求人人必須掌握,并能實際操作,遇到風險事件的發生可以及時、有效處理;構建不以責任追究為目的的不良事件報告制度,鼓勵工作人員對發生的不良事件上報并針對問題制定相應、可的對策,進一步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①患者護理質量各項指標;

②患者對護理工作者工作質量評分,內容包括責任心、服務態度、溝通能力以及操作熟練情況,每項25分,共計100分;

③護理工作者風險意識評分,內容包括風險管理、風險因素的認識,風險管理態度以及應急能力,每項25分,共計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數據處理應用SPSS17.0軟件。

2結果

①護理質量:患者投訴情況、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及滿意情況應用后均優于應用前,組間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②工作質量:護理工作人員在責任心、溝通能力、服務態度以及操作熟練程度方面評分應用后均顯著高于應用前,P<0.05。

③風險意識:護理工作者對于風險管理、風險因素的認識,風險管理態度以及應急能力應用后均較之于應用前顯著提高。

3討論

篇(3)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手術室患者為研究對象,男37例,女31例,年齡14~71歲,平均(38.2±6.3)歲,病程5d~11年,平均病程(2.3±1.0)年。其中包括擇期手術、急診手術。分階段法將其分為兩組,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常規護理管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風險管理法,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常規管理下行風險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手術前風險管理

手術室護士接待患者時,須仔細核對患者的科室、名字與住院床號、年齡、手術所用藥物、手術方法等,確保手術患者與手術通知單一致后再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皮膚、病情、整體情況作準確評估,并詢問患者病史、藥物過敏史等,了解患者生命體征、肢體功能等情況。在患者將所有問題問答完整后再開始進行護理操作;若患者意識不清楚,則由家屬完成問答。

1.2.2手術時風險管理

護士在手術前檢查手術所需器械與藥物是否準備完善,并檢查藥物的規格、質量。在手術中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壓瘡的預防護理。暴露手術野、采取措施避免墜件發生。術前核對患者資料,包括驗血報告、麻醉方式等。手術后嚴格核對藥物與器械的數量,再進行切口縫合。手術用藥嚴格核對藥物名稱;用藥前核對藥物質量與濃度,以及用藥時間。使用抗生素時,須采取藥敏試驗后再選擇適合藥物。輸血時,確保配血單、血袋是否符合,確定血型、血袋號碼與血液量,再次核對后方可進行輸血。輸血過程中,必須嚴密觀察患者的輸血反應。在手術時密切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在檢查患者具體情況后,向醫生報告。

1.2.3手術后風險管理

手術完成后,將切片標本置于標本袋中,并填寫好患者的基本信息,再將標本送檢。若為一般護理標本,須在手術后作處理,固定于甲醛溶液10%固定液中,在核對檢查后申請清單,隨后放置于待檢處,確定無問題后再送檢。護士長落實監督制度,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規章制度和流程作進一步完善。讓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手術中所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了解,并將實際情況告知患者,將手術風險公開化、透明化。提高護士的風險防范意識,組織定期學習相關法律。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后糾紛、投訴發生率進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患者滿意率為91.18%,對照組為67.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投訴、糾紛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4)

參與本次調研的昌化人民醫院和於潛人民醫院均位于浙西山區,2012年通過浙江省二級乙等醫院評審,分別有內科、外科、婦產科病區和急診、手術供應室共6個護理單元。護理單元與設備科之間無電子信息平臺,并且因人員理念等原因,在設備使用管理中就存在較多問題。因此護理單元設備風險管理要借鑒上級醫院的先進管理理念,但在管理模式不可生搬硬套,需要因地制宜,持續改進是關鍵。通過2011年8月—2014年8月共3年的聯合探索,2家醫院完善了醫院設備管理制度,設備科根據臨床需求采購護理設備,避免了浪費和重復采購。定期維護保養,設備故障明顯降低。通過改進工作流程,增加了設備技術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自豪感,績效有據可查。同時提高了醫護及設備技術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預見、防范能力;醫護同時培訓,不僅降低了設備臨床使用風險,更密切了醫護關系,更有利于患者管理。設備培訓納入在職繼續教育,進一步優化了護士知識結構,提升了護理安全性。自護理單元加強設備管理以來,未發生設備故障引起的醫療糾紛,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患者在本地醫院,2011年平均病床使用率95.7%,2012—2013年平均床位使用率為106.5%。與改進后相比,改進前因設備故障引發的各類事件比改進后高2.81倍;設備管理改進后故障引起的事件發生概率下降了64.5%。可見設備風險管理對策行之有效。同時提高了醫護及設備技術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預見、防范能力,設備意外事件漏報率下降85.0%,提升了護理安全性。改進前2家醫院由設備引起的醫療糾紛發生了3起,賠款數額近百萬,改進后未發生設備故障引起的醫療糾紛。由此可見,護理單元做好因地制宜的設備管理,可以為醫院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設備風險管理中還有很多環節需要繼續完善和提高。如設備管理和技術人才培養問題。2家醫院設備管理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專業人員奇缺,業務水平低下等現象,導致眾多設備報廢、維修時間長、修好率低、維修成本高的現象發生。在實踐過程中,還發現各相關科室的協調仍需加強,護理是醫療重要組成部分,醫生的設備管理理念需要進一步更新等。

2調研方法

2011年8—10月對2家醫院做了設備儀器數量和使用情況及護士、設備技術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和存在問題的調查統計,2011年11—12月制作魚骨分析圖,尋找問題環節,制定對策;2012年1—12月應用PDCA思維模式不斷改進,包括多形式培訓、使用維修三聯單等;2013年1月—2014年8月每季度進行總結,找出具體操作中反復的問題,持續改進。

3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規章制度不健全

管理者普遍重視人員的管理,輕視對物的管理,醫療器械安全性和應用質量是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被忽視,更導致防范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如未認真履行設備相關的計量檢定及年檢檢定按期確認,可能存在設備未定期進行計量檢定或超年限使用。而現在患者自身保護意識增強,對一些設備上的計量合格證、檢定合格年限等標記相當重視,從而容易引起醫療糾紛。

3.2醫務人員設備風險意識薄弱

護士長在平時的護理質量考核中,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理論及操作技術抽查多,而對設備使用的相關知識抽查少,導致護理人員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和意識淡薄。如大多數護理人員對設備保養和維護意識淡薄。保養和維護不當,導致設備性能退化、故障或損壞,設備帶病工作是風險的又一大來源,既傷害了患者,也影響了醫院的效益和形象。更有一些醫生對于設備風險缺乏整體意識,認為儀器使用管理是護士的責任,于己無關,對儀器性能不學習了解。這種思想不僅影響了醫護之間的關系,還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指令。

3.3設備科被動工作

護理單元有故障報告才予以維修,定期檢查流于形式,軟件資料不完整,一旦發生投訴糾紛,無據可依。

4設備風險管理的對策

4.1健全規章制度

4.1.1建立人員培訓、考核和認證制度和采購制度,建立崗前培訓和操作上崗制度,推行器械使用前檢查制度。這種院內的“用前檢查”和使用培訓及操作上崗制度的逐步實行和推廣,有助于器械應用質量的提高,降低風險。

4.1.2對設備使用質量控制所涉及的人員、使用規范,設備科和護理單元共同制作操作規程、使用指南及手冊。嚴格定期進行計量檢定和預防性維護。及時張貼鑒定合格標記,對破損的標記及時補貼,對檢定即將到期的設備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系,重新檢定,合格者換貼新標記,確保醫療設備的完好可靠性。

4.2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4.2.1加強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培訓。護理部每年不定期組織護士長風險管理學習,特別是對新上崗的護士長。要求護士長具有分析設備臨床使用的風險認知能力,并對護士進行培訓。護理單元將設備使用的相關知識納入科室的業務培訓計劃中,對科室一些高新技術的設備,指定專人進行重點培訓,讓其在臨床上發揮骨干和業務指導作用;對科室現有的設備及急救設備進行全員培訓,達到人人過關,要求熟練操作,能正確維護和使用,并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抽查和考核,以了解護理人員的掌握程度。

4.2.2對護理單元的所有設備儀器進行分類,編號,在應用前進行全面的風險因素評估,查找可能發問題的環節,制訂有針對性的護理防范措施。

4.2.3一些設備儀器為英文界面或者英文說明,因多數醫務人員英語能力薄弱,所以這一類設備要確定能否調試成中文界面,不能調試的使用前制作中文說明,懸掛于設備旁以作提示。簡單的英文提示要強化記憶。

4.2.4對科室重要設備(如呼吸機)、新進的設備,在醫療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后,要求本院的醫護人員一起參加廠家的培訓,待其熟練操作,掌握全部功能后才能驗收。

4.2.5將設備儀器使用故障納入護理意外事件,由當事人填寫報告表,非護理設備同時報醫院不良事件,科室每月進行分析改進,護理部每季度分析整改。

4.3改進護理單元與設備科各自為政的工作流程

篇(5)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1月-12月實施風險管理的精神患者150例設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齡33~68歲,平均(36.42±5.12)歲;觀察組患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齡37~70歲,平均(35.25±6.07)歲。

1.2方法

1.2.1加強護理人員軀體疾病的知識培訓

精神患者多為老年人,又多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軀體疾病,患者的主訴能力較差,增加了精神科護理的難度。因此,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軀體疾病的知識培訓,內容包括: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判別低血糖的臨床表現、處理低血糖方法等。

1.2.2提升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

定期組織精神科醫護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書寫護理記錄,保證護理記錄的“真實、及時、準確、具體”,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將病情及時告知其家屬。注意護理記錄的存檔備案,提高證據意識,強化法律意識。早、晚間護理人員都需要對病房進行檢查,一旦發現違禁品應立即收繳,貫徹一日一小檢,一周一大檢的工作制度。

1.2.3注重合理用藥,避免藥物中毒

對于精神患者,臨床主要采用精神疏導加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抗精神病藥的不良反應大,對于患有低血糖、心臟病、冠心病等軀體疾病的患者尤為明顯,最為普遍的就是鋰鹽中毒事件。在對精神患者實行護理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合理用藥與個性化用藥,建立護理表格,記錄患者用藥后的軀體反應。

1.2.4加強“三無”人員的護理

對于警察局與民政局送來的“三無”人員,按照診療制度,全部進行艾滋病與乙肝病毒檢驗,明確患者是否存在毒癮,避免發生科內感染。

1.2.5強化對重點患者的護理

部分精神病史長且病情嚴重的患者容易出現傷人、自殘的沖動,因此要將此類患者安排在方便觀察護理的床位,護理人員每隔15~20min巡房一次,做好巡房記錄,避免發生意外事件。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意外事件發生率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以派發問卷的方法調查患者家屬對于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總分100分,>80分為滿意,79~60分為基本滿意,59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9.0進行,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意外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意外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家屬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5).

3討論

篇(6)

1.1一般資料

我院兒科2010年7月-2013年7月接收治療的患兒320例,其中發生護理投訴63例。兒科共有護士16名,年齡18~35(22.1±3.2)歲;學歷:本科4名,大專9名,中專3名。

1.2方法

首先,建立護理風險因素防范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并選擇3名技術水平高、護理知識性強的護理人員作為護理組員,對我院發生的63例護理投訴的護理風險原因進行分析。

2結果

對63例護理糾紛的護理風險原因進行分析后,了解到引發護理糾紛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四類分別是護理差錯類、意外情況類、服務質量類以及護理記錄類。確定護理風險原因后,制定針對性、有效性的護理防范對策,顯著降低護理糾紛率。

3討論

3.1兒科護理風險原因

3.1.1護理差錯類:

護理差錯類主要指的是患兒的查對問題,如用藥問題、輸血、輸液以及標本送檢等。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受到生理解剖特點因素影響,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尤其是嬰幼兒出現不適,不能用語言準確、清晰表達,進而導致出現問題,如患兒嘔吐后蒙被或者誤吸,則易導致患兒出現心搏、呼吸驟停的現象;另外,對患兒給予靜脈留置針穿刺時,護士操作不夠規范,導致出現外套管斷裂在血管內的現象;對患兒進行輸液時,間歇期間或夜間,小兒好動,易導致出現留置針滑出的現象,進而導致出血;此外,部分護士剛上崗,專業知識不強或者臨床經驗較為缺乏,不能對患兒病情進行準確判斷,出現誤診,進而導致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

3.1.2意外情況類:

意外情況包括種類較多,如患兒跌倒、墜床、墜窗、墜車、燙傷、骨折、割傷、氣管異物、食管異物以及物品墜落砸傷等。另外,患兒自身發育不夠完善,平衡功能不好,易摔傷;患兒對醫院環境存在較強的好奇心,對危險認識不足等,進而易與危險物品相接觸;此外,患兒家長安全意識不高,離開患兒時,將開水杯放置在患兒周圍等,均會增加患兒出現意外傷害的風險率。

3.1.3服務質量類:

服務質量類主要指的是護理人員的態度和技術等方面,如護理態度差、技術能力低等。對患兒進行治療時,其藥物均為護理人員配置,如藥物配置過早,那么易降低藥效或者出現污染,不能保證治療效果,嚴重者給患兒帶來身體傷害;另外,護理人員錯誤計算藥物使用量,出現藥物量過多或藥物量不足的現象,對患兒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部分護士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較淡薄,對患兒護理態度不好。

3.1.4護理記錄類:

護理記錄類主要指的是護理記錄內容不夠全面、準確或者不及時。護理文書是對護理行為的及時性、準確性以及有效性進行判斷的重要依據,其是對整個護理操作過程進行記錄的重要文件。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文書記錄不夠重視,導致出現差錯。

3.2護理風險的防范對策

3.2.1實施護理學習,提高護理人員能力:

由于兒童年齡較小,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將自身感受準確表達。因此,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主要培訓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方面的內容,使護理人員能夠對不同疾病和并發癥的表現進行了解和掌握。一旦患兒出現異常現象,能夠及時判斷其病情,給予對癥治療,提高治療有效率。另外,在兒科疾病日益復雜、多變的環境下,護理人員要與時俱進,增強自身專業知識,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兒的護理效果,增強護理安全性。

3.2.2加強管理,安全用藥:

為有效避免意外的發生,要加強護理人員管理,尤其是對業務能力差、責任心不強、資歷低以及安全意識淡薄的護理人員,要注重提高護理工作責任制,依據責任到人的制度;加強管理,增強護理人員自身責任心,切實做好護理工作。另外,注重加強用藥安全,加強護理人員用藥管理,使護理人員能夠準確掌握用藥劑量和時間,保證患兒用藥的準確性、及時性;此外,對護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護士的敬業精神,使其嚴格遵循操作規程執行,確保用藥的規范性,增強患兒用藥安全性。

3.2.3嚴格規范護理文書:

保證護理文書和醫療文書的一致性,護理人員將患兒入院治療到康復出院的整個護理過程真實、詳細、及時的記錄,并嚴格檢查各個環節,每天認真檢查、核對;另外,科室進行質量監控,定期審查護理文書,并在科室通報審查結果。

4小結

篇(7)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療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齡為12~78歲,平均年齡為(32.6±2.8)歲,其中有11例患者進行肱骨粗隆間內固定手術,有12例患者進行擰脊柱手術,有27例患者進行關節置換手術,其他手術患者14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風險評估,首先,設計風險評估單,我院通過多次會議討論,以《護理安全應急預案》等相關條例為依據,并結合我院骨科具體的護理工作情況,設計了風險評估單的內容,具體的評分內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壓瘡風險、跌倒墜床風險、病情變化及其他5個方面,具體的存在風險預測包括壓船風險預測、器械風險預測、跌倒墜床風險預測及其他4項。在存在風險方面,主要分為有發生和未發生兩個方面。在風險評估單設計出來以后,由護士對患者的5項風險進行評分,并在存在風險攔打“√”,如患者已經出現壓瘡,則在壓瘡發生一欄打“√”。評估的時間分別為患者入院時,及以后的每周進行三次評估,每次評估間隔為一天。通過風險評估,了解高風險患者,并在護士交接班時進行風險評估單的交接,并做好高風險患者的防護措施。最后護理人員應該做好護理風險的防范工作。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有2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3%。對照組有8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3討論

在對骨科患者進行護理時應用風險評估,不僅需要對風險評估單進行合理設計,而且還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準確的判斷,并做好風險防范護理。患者在入院24h內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主要采用的是ADL評分,通過評分結果,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這樣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從而降低患者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在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以后,需要針對評估結果采取防范措施,若患者存在壓瘡風險,應對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降低壓瘡的發生。針對已經發生風險的患者,可采取積極的應急措施,并按照事先設立的風險預案對患者進行檢測,同時做好相關的記錄。在使用器械的過程中也容易導致風險的發生,因此,對器械評估也是非常重要的,護理人員要及時發現器械所存在的風險,消除安全隱患。護理人員還應加強風險評估單的管理,護理人員應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填寫評估單,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護理長應對其風險評估單進行核對,并監督護理措施的執行,從而將評估的準確性提高,使風險的防范發揮作用。風險評估護理不僅能夠增強護士的護理風險意識,而且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質量,風險評估護理保證了骨科患者的安全,降低了風險的發生率。我院通過對骨科64例患者進行研究,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4%,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研究結果表明,風險評估護理能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風險發生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男生射精高潮视频网站|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少妇一边呻吟一边说使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性生交大全免费看|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欧美性xxxx狂欢老少配|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 丰满少妇熟女高潮流白浆| 国模大尺度啪啪|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亚洲男同gay片|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三级片在线看|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欧美精品videosex性欧美|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欧美日韩精品|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黄色网站|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比比资源先锋影音网| 性饥渴艳妇性色生活片在线播放| 天堂资源中文网|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亚洲熟妇色xxxxx亚洲|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