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現值計量論文

現值計量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5-22 04:12: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值計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值計量論文

篇(1)

關鍵詞:現值計量目的方法現金流量折現率

從《資產減值》準則第二條“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及第六條“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的規定可以看出,資產減值的計量問題集中在公允價值和現值的計量。比較而言,難點在于現值的計量。

一、現值計量的目的

現值是基于資金時間價值基礎上的現行價值計量屬性,一般用于描述資產、負債、收入及費用等會計要素未來現金流量的現行價值。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2000年2月頒布了第7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會計計量中應用現金流量信息與現值》,著重推薦了在缺乏市場價格的條件下應用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來確定公允價值,通過現值計量,應能捕捉到形成公允價值的各項要素,并考慮這些要素產生的經濟差異:第一,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或者在較復雜的案例中對一系列未來現金流量按其發生的不同時間的估計;第二,對這些現金流量的金額與時間安排的可能變量的預期;第三,用無風險利率表示的貨幣時間價值;第四,內含于資產或負債中的價格的不確定性;第五,其他難以識別的因素,包括不能變現、市場不完善等等。故FASB主張以公允價值作為現值計量的唯一目標。

而IASC于1998年4月把“折現”(Discounting)改稱“現值”(PresentValue),并在2001年的《現值問題文稿》中指出:在財務報告中,現值計量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保證,如果各現金流量在經濟上是不同的,就按不同的金額計量;如果各現金流量在經濟上是相同的,就按相同的金額計量。在財務報告中使用現值是為了滿足三種主要的計量目的,即當公允價值不能直接在市場上觀察到時,估計有關項目的公允價值;決定采用實際利率法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決定資產或負債的特定主體價值。雖然IASC的觀點中同樣把估計公允價值作為現值計量的目的之一,但因為資產減值計量的基礎是可收回金額,其計量是從管理者的理性決策出發的,即當資產發生減值后,企業或者將其保留,或者將其出售,管理者要做出這一決策就需要估計資產的銷售凈價和使用價值,并進行比較以此做出決策。因此,從其實質內容來看,資產減值中現值技術的運用應該是用于決定資產的特定主體價值。可見,IASC認為運用現值技術計量的目的主要是決定資產的特定主體價值。

我國作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成員國,對公允價值的定義也主要采用IASC的觀點。根據《資產減值》第八條“企業按照上述規定仍然無法可靠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的,應當以該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其可收回金額”的規定,按照一般認識,如果某資產或負債或某基本類似的資產或負債的價格(價值)在市場上可被觀察到,就沒有必要用現值(現值的市場估價已被包含在價格中),然而如果被觀察的價格不能得到,現值計量常常就是估計該價格(價值)應為多少的唯一可用的技術,因此可以認為在資產減值準則中現值的計量目的就是為了估計可回收金額,即特定資產的價值。

二、現值的計量方法

現值計量方法的選擇是現值計量中的核心環節,現值計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期望現金流量法(也稱期望現值法),采用反映可能結果范圍的復合現金流量和無風險利率來估計公允價值。另一種是傳統現值法,采用一套單一的估計現金流量和單一利率來估計公允價值。IASC和FASB均允許主體在兩種方法中進行選擇,但現值計量的目的不同,其計量方法也就不同。

FASB在第7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會計計量中應用現金流量信息與現值》中對比了兩種計算現值的方法——傳統法(TraditionalApproach)和期望現金流量法(ExpectedCashNowApproach)。這兩種方法在不同的環境下,都可以用來估計一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公告認為,無論是哪種方法,在具體應用時都應該遵循以下4條指導原則:(l)在可能的程度內,對未來現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計應該反映對有關未來事項和不確定性的假設,這些假設是市場參與者在決定是否通過公允的現金交易來獲取一項資產或一組資產時必須要考慮的。(2)用來折現現金流量的利率所內含的各種假設應該與估計現金流量時所內含的假設相一致。否則,一些假設的影響將會被重復考慮或者被忽略掉。例如,10%的利率可以被用于貸款時的合同約定現金流量(ContractualCashFlows),它反映了這筆貸款未來特有的違約風險;但同樣的10%不能用來對這些預期現金流量進行折現,因為這些約定現金流量中已經包含了未來違約相對應的風險溢酬。(3)現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計不應受主觀偏見和其他與被估資產和負債無關的因素的干擾。例如,如果故意低估凈現金流量,以增強某項資產未來表面的獲利能力,就會使計量產生偏差。(4)現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計應該反映可能結果的范圍,而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最可能、最悲觀或最樂觀的金額。

《資產減值》準則由于沒有規定具體的計量方法,因此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但就目前資產減值的計量而言,既然現值計量的目的主要是決定資產的特定主體價值,那么現值就應反映市場的期望,而市場的期望又不是唯一的,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如果確定一套單一的估計現金流量和單一利率根本無法反映市場的期望,并且這一套單一的估計現金流量和單一利率也無法較為準確地確定,計量的可靠性不強,不符合會計的基本原則。只有用概率對市場行情進行估計,做出各種假設,考慮所有可能的現金流量的期望值和概率而不是只尋找一個最可能的現金流量期望,才更為完全、科學和合理。正因為期望現法把計量的重心直接放在了對現金流量的分析和計量時所采用的各種假設上,能有效地處理未來現金流量在金額、時點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因此期望現值法比較合適作為資產減值中現值的計量方法。

如果計量方法不統一,必然在操作上留下人為選擇的空間,為操縱會計處理,粉飾會計信息提供了機會。

三、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確定

《資產減值》準則對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內容及確定依據等規范問題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1、現金流量的內容

根據《資產減值》第十條規定,預計的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應當包括:(1)資產持續使用過程中預計產生的現金流入;(2)為實現資產持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現金流入所必需的預計現金流出(包括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發生的現金流出),該現金流出應當是可直接歸屬于或者可通過合理而一致的基礎分配到資產中的現金流出;(3)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處置資產所收到或支付的凈現金流量,該現金流量應當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志愿進行交易時,企業預期可從資產的處置中獲取或者支付的、減去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確定原則

《資產減值》準則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時,企業管理層應當在合理和有依據的基礎上對資產剩余使用壽命內整個經濟狀況進行最佳估計。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應當以經管理層批準的最近財務預算或預測數據,以及該預算或預測期之后年份穩定的或者遞減的增長率為基礎,企業管理層如能證明遞增的增長率是合理的,可以以遞增的增長率為基礎。建立在預算或者預測基礎上的預計現金流量最多涵蓋5年,企業管理層如能證明更長的期間是合理的,可以涵蓋更長的期間。在對預算或者預測期之后年份的現金流量進行預計時,所使用的增長率除了企業能夠證明更高的增長率是合理的之外,不應當超過企業經營的產品、市場、所處的行業或者所在國家或者地區的長期平均增長率,或者該資產所處市場的長期平均增長率。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應當以資產的當前狀況為基礎,不應當包括與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尚未作出承諾的重組事項或者與資產改良有關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也不應當包括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或者流出以及與所得稅收付有關的現金流量。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現金流量的確定有幾個方面的風險調整:首先,現金流量的確定必須對資產剩余使用壽命內整個經濟狀況進行最佳估計,以最近財務預算或預測數據及該預算或預測期之后年份穩定的或者遞減的增長率為基礎;其次,增長率不應當超過企業經營的產品、市場、所處的行業或者所在國家或者地區的長期平均增長率,或者該資產所處市場的長期平均增長率;第三,現金流量不應當包括與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尚未作出承諾的重組事項或者與資產改良有關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以及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或者流出以及與所得稅收付有關的現金流量。經過三方面的風險調整,從而使確定的現金流量考慮了相關的風險。

3、折現率的確定

在現值計量中除估計未來現金流量外,還需要估計折現率。折現率是企業在購置或者投資資產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折現率的估計同樣取決于現值計量的特定方法,因為折現率的估計必須和現金流量的估計一致,避免風險因素的雙重計算或漏計,如果現金流量是按稅前基礎確定的,折現率也應按稅前基礎確定,如果現金流量的計算已包含了相關的風險調整,折現率就不應反映這些風險。反之,如果現金流量是按稅后基礎確定的,折現率也應按稅后基礎確定,如果現金流量的計算未包含相關的風險調整,則折現率必須應反映這些風險。

《資產減值》第十三條“在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已經對資產特定風險的影響作了調整的,估計折現率不需要考慮這些特定風險。如果用于估計折現率的基礎是稅后的,應當將其調整為稅前的折現率”的規定就是折現率確定的基本原則。

從以上現金流量的確定原則可知,《資產減值》準則在現金流量的確定上已經包含了相關的風險調整并且是按稅前基礎確定的,故在折現率的確定上就不應反映這些風險并且按稅前基礎確定。

雖然從準則中可以明確折現率的確定原則,但在折現率的具體選擇上相對來講過于簡單,為會計人員的運用職業判斷流下了很大的空間,同時也為利潤操縱的提供了可能。從長遠的規范來看,在后續完善中,應出臺相關的操作指南,對折現率的具體選擇作出統一規定,避免會計人員在減值處理上的隨意性,規范我國的會計行為。

其一,可以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第49條規定,折現率可以通過對類似資產生前市場交易中的內含利率,或具有單一資產或資產組合的上市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進行評估得出。如果特定資產的利率不易于直接從市場上獲得,企業應使用替代利率以估計折現率,企業可以以采用類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技術確定的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企業的增量借款利率或其他的市場借款利率為起步進行估計,綜合考慮資產使用期限結束時整個期間的貨幣時間價值和未來現金流量在金額或時間方面偏離估計數的風險后確定。

其二,由于借鑒也存在估計,操作上依賴于會計人員職業判斷,難以操作。我們可以采用簡單辦法,一般可以選擇的折現率有企業資產投資之初所預計的報酬率、企業最近某一期間的平均資本成本、同行業平均資本回報率、市場借款利率等。在操作上,通常計算債券、股票價值投資的折現率可為投資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計算債券發行價格的折現率可為市場利率;計算實體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可為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計算股權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可為股權資金成本;計算償債基金的折現率可為銀行存款利率等,會計人員在具體適用中可以視不同情況選用。結合準則第二條“該準則主要適用于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以外的其他減值的處理。生物資產、存貨、投資、建造合同資產和金融資產等相關準則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的規定可知,該準則適用的對象主要集中于實體性資產的減值處理,故在折現率的具體選擇上可以采用企業的加權資金成本。

參考文獻:

[1]張奇鵬:《淺談資產減值會計的確認與計量》,《商業會計》2006年第3期。

[2]毛新述、戴德明、姚淑瑜:《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5年第10期。

篇(2)

論文關鍵詞:人力資本,群體價值,收益模式

引言

人力資本就作為一種生產要素而言,它是指存在于人體內的具有經濟價值的所有知識,技能,體力和健康等的總和,但是人又會受很多內在的不確定的因素影響,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不一樣的。因此人力資本的價值并不能像物質資本那樣在靜態下進行精確的貨幣計量,而只能在人力資源的使用過程中根據人力資本的價值轉換形式加以確定。按照這個思路,國內外的專家相繼提出了一些傳統的計量模型,但是由于存在各種因素,計量的數據也只能作為參考,與實際相差較大收益模式,并不能作為企業人力資本價值核算的依據,也很難用于實踐。對此,筆者在對傳統計量模型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特定的范圍,提出了新的模型,試圖運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解決人力資本價值計量問題。

一、現有企業人力資本價值計量收益模式的比較及修正

人力資本群體價值的貨幣性計量方法主要有非購入商譽法,經濟價值法,和未來凈產值折現法。它們考慮到了人力資本的產出價值,能在較大程度上反映人力資本創造經濟利益的能力。但是這些模型在計算人力資本群體價值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還是值得商榷的。

(一)、非購入商譽法

商譽法最早是由赫曼森在1969年提出的。他認為,企業過去若干年累計收益超過同行業平均收益的一部分乃至全部都可以看作是人力資本的貢獻,這部分超額利潤應通過資本化程序確認為人力資本的價值。

V為人力資本群體價值; I為本企業實際凈收益; P為企業總資產; i為行業投資報酬率或行業投資利潤率。

這種方法是將企業的超額利潤通過上述模型資本化為人力資源價值論文開題報告。它的優點是得到的人力資本價值是基于過去每年的實際收益數額,而且不是對未來收益進行估算,相比更具有的客觀性。

但是從理論上說,商譽評價法還是很不完善的。首先,僅把超額剩余價值作為人力資源價值是不合理的。其次該模型只能計算能夠獲得超額利潤的企業的人力資源價值,對于大多數只能獲得平均利潤的企業是不適用的。

(二)、經濟價值法

經濟價值法又稱為“未來收益法” 。該方法認為,人力資本的價值就在于其能夠提供未來的收益,它是將企業中人力資本在未來一定時期所實現的盈余折算為現值,然后按企業人力資源投資占全部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進行分配。

V表示人力資本群體價值; Rt為第t年的企業未來凈收益; r為貼現率; ht為第t年人力資源投資占總資產投資的比例; T為人力資本價值的計算年限。

它的優點在于:首先經濟價值法用未來盈余計量人力資本價值的基礎比較符合資產定義中“提供未來收益”這一重要屬性特征。其次將包含正常利潤的全部盈余而不僅僅是超額盈余作為人力資本價值的基礎,這樣反映較全面。另外收益模式,這種方法重視對人力、非人力資源的投資比率,并比較人力資源和非人力資源對組織的貢獻的大小,有利于企業調整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

但此種方法仍有如下局限性:首先,這種方法只適用能獲得利潤的企業。其次,即使企業獲得利潤,模型反映的也只是反映了人力資本的剩余價值而不包含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因此這種方法同樣也明顯低估了人力資本的價值。

(三)、未來凈資產折現法

這是我國學者文善恩等人在1996年提出的。他的主要觀點是根據馬克思的價值理論提出的。

V表示人力資本的群體價值; V0表示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M0表示剩余勞動所發創造的價值; g1和g2分別表示必要勞動價值和剩余勞動價值的平均增長率。

未來凈產值折現法的難點在于需要不斷的對g1和g2調整。雖然該方法計算出的人力資本價值是以企業全部剩余價值為計算基礎的,但是它把全部利潤都歸為人力資源的貢獻,也就否定了其它非人力生產要素的貢獻。

二 新建模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對非購入商譽法模型的分析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人力資本價值應該包括必要勞動價值(v)和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m)。這種方法不僅沒有計算人力資源的必要勞動價值(v),而且剩余價值(m)也只計算了一部分,僅僅用超額剩余價值來反映人力資本的價值,大大低估了人力資源的價值。因此新模型計算的人力資本群體價值應當包括勞動者創造的全部價值。其次非購入商譽模型使用的未來收益部分僅僅是超額利潤而不包括正常利潤。根據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理論,任何一個企業獲得超額的利潤只能是暫時的,從長期來看利潤必然會被更多新進入者平均化論文開題報告。這樣,如果當一個企業的利潤額等于或者低于行業正常利潤額時,企業的人力資本就沒有價值甚至為負價值。這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否定了人力資源這種重要經濟資源的貢獻。因此新模型中使用的未來收益應包括企業的全部利潤。

(二)、對經濟價值法分析

經濟價值法沒有到考慮企業的收益為負值時企業群體人力資本的計算。這樣收益模式,當企業虧損時,不僅沒有剩余價值,人力資本的必要勞動價值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新模型的建立必須保證人力資本的必要勞動價值不受企業盈虧的影響。其次經濟價值法和非購入商譽法相比在計算人力資本群體價值時雖然考慮到了正常利潤,但是將部分盈余作為人力資源的價值只是反映了剩余價值,而沒有包括必要勞動價值。因此新模型的建立不僅要反映人力資本的剩余價值還要體現人力資本的必要勞動價值。

(三)、對模型未來凈資產折現法分析

首先,模型選擇不同增長率g1和g2分別來反應V和M增長,但是這樣即不方便計算也很容易產生誤差。一般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高新企業人力資源總投入也會隨之規模性增加,因此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增長率來近視地反應V和M的增長。由于短期內企業的經營效率是很難改變的,財務政策短時間內一般也是相對比較穩定,因此新建模型選擇了可持續增長率(既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不變的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來計算人力資本群體總價值的增長。但是與之相適應也要縮小新模型的適用范圍。其次,該模型并沒有給出價值的計算依據,實用性也不強。新模型根據馬克思的價值理論,采用工資報酬作為必要勞動價值的計量依據,同時吸取經濟價值法的優點,采用人力資本對企業利潤的貢獻額作為剩余價值的計量依據,方便了計量。

三、新建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通過對現有模型的分析可見人力資本的群體價值實質上是由兩股現值流構成的,一股是企業人力資本預期的一系列的工資薪酬的現值和收益模式,一股是人力資源資本參與企業利潤分配額的現值和。

公式中,V表示人力資本的群體價值; I0 為基期人力資本貨幣性報酬性報酬總額; R0 為基期企業利潤總額;h為人力資源投資占總資產投資的比例; g為為企業的可持續增長率;r為貼現率; T為人力資源價值的計算年限;

人力資本的貨幣性報酬I0 和企業的利潤總額R0 都可以通過企業的基期年度財務報表直接獲得。人力資本的投資率h可以根據人力部門提供的人力資本年度投資額(包括工資福利,各種保險以及教育培訓費用等)占企業流動資產的投資額、人力資本投資額和固定資產的折舊額之和的比重計算得到。可持續增長率g=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公式中的相關比率均可以通過財務報表中的數據計算得到。折現率也可以近似采用行業的投資回報率。

(二)、模型的適用范圍

在預測范圍上,新模型的特點決定模型主要適用于人力資本對利潤貢獻額較大、短期內利潤增長率相對比較穩定的高新技術行業。起步期的企業一般都能獲得超額增長,增長率短時間內變動幅度較大。成熟期的企業只能獲得平均利潤,利潤增長的空間不大。衰退期的企業利潤一般是呈負增長的論文開題報告。因此模型主要適合于處于成長期高新技術企業。這種類型的企業利潤增長率比較穩定,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的資產,而且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人力資本的投入也會隨之增加,短期內占企業的總投入相對比較穩定。在預測時間上,根據競爭均衡理論,一個企業通常不可能在競爭的市場中長期取得超額利潤,其投資成本回報率會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新模型計算的人力資本群體價值只能是短期的,這也與高新技術行業的人才流動性較強,更新速度較快相適應。

(三)、模型的可行性檢驗

案例背景資料分析:

河南戴康公司是一家主營網絡軟件開發的小型網絡公司。高端人才就是該公司的主要資產,公司每年財務預算中人才招聘、培訓等方面的投資額占投資總額的比重也比較固定收益模式,近幾年都維持在40%,該行業在該地區近幾年的平均收益率為8.5%。戴康公司員工的80%均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整體創新能力較強而且公司目前正處于穩定的成長期。公司近期對于人力資源群體價值做出的專業評估值為1530萬元。

計量過程如下:

1確認計量范圍

利用建立的模型對戴康公司的人力資本群體價值進行計量。

2收集數據

根據戴康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可得:

單位(萬)

年度

2008

2009

收入

1000

1100

工資福利費用

330

363

凈利潤

50

55

股利

20

22

股東權益

330

369

負債

60

66

總資產

390

429

銷售凈利率

5%

5%

總資產周轉率

2.5641

2.5641

權益乘數

1.1818

1.1818

利潤留存率

0.6

0.6

可持續增長率

10%

10%

我們可以以2009年為基期來計算B公司在未來四年的人力資本群體價值。

3代入模型

由上述資料可得 I0 = 363 R0 =55 h =0.4 g = 10% T= 4 r=8.5%

計算可得V=1593.95

4模型評估

模型測量值1593.95萬元與公司專業評估值1530萬元的誤差范圍約為4.18%。誤差出現主要是兩個因素造成的,一是后期投資回報率的變動,二是基本工資增長率和可持續增長率不一致。但誤差范圍小于10%,考慮到模型的簡便性,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因此模型基本可靠。

四、結論

一方面,新建模型通過對現有模型的計量依據和計量方式的修正,并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新建模型的可行性,豐富了現有的人力資本群體價值計量模型。另一方面,新模型在計量范圍上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在準確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全明.論人力資本經營[J].中國人力資本開發,1999 (11).

[2]李健民.人力資本通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3]段興民、張志宏.中國人力資本定價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4]傅頎重解資本收益—人力資本視角下的資本收益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篇(3)

[關鍵詞]公允價值 新會計準則 運用

2007年l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實施的會計準則,在多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如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為了防止公允價值被濫用出現利潤操縱,準則又“人為”謹慎地規定了公允價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取得與計量”。

一、公允價值在準則中的運用

(一)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運用

在新會計準則下,對于非現金資產抵債業務,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由于在清償債務時非現金資產類別不同,其公允價值的計價依據也不同,非現金資產屬于企業持有的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且該金融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金融資產的市價作為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但該金融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采用規定的估值技術等合理的方法確定其公允價值;如果非現金資產屬于存貨、固定資產等其他資產,且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其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其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上述兩種情況不存在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合理的方法確定其公允價值。

(二)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運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可以采用兩種價值計量模式,即公允價值模式和賬面價值模式。其中,公允價值模式是指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或者換入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該項交易具有商業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三)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中的運用

企業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其中,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通常應當以市場交易價格為基礎確定。

金融工具的后續確認采用了混合計量模式,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而對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及貸款和應收款項、其他金融負債采用按實際利率計算的攤余成本計量。

二、公允價值在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允價值的獲取和使用問題

采用公允價值而引起的價格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所以通過損益表反映出來,它直接影響到企業財務的各項指標和財務信息的正確性,因此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和技術是計量中的關鍵,由于我們目前交易市場還存在很多問題,公允價值的確定辦法有待于進一步規范。

(二)公允價值計量可能引發會計人員的盲目排斥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人員也已經熟悉了歷史成本模式的操作,而對公允價值的內涵、計量與報告方法等還相當陌生,因此,很可能導致他們由于思想、習慣上的偏見而對公允價值計量盲目貶低、排斥和拒絕。

(三)運用公允價值的市場條件不夠成熟

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資產或負債缺乏完善的市場,難以通過市場取得有關公允價值的完備信息。在目前情況下,如果不顧客觀條件的限制運用公允價值必然會帶來公允價值的濫用,并最終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

我國目前金融市場不規范,利率和匯率還未完全市場化,運用公允價值缺乏參考標準,專業人才、信息系統以及數據欠缺使得對公允價值的取得和披露都缺相應的技術支持。目前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的商業銀行,在編制會計報表時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大多是通過外部會計師詢價來確定的,同時不少金融工具項目如果沒有相關市場價格,其公允價值不易確定。

三、我國會計業務中推行公允價值的建議

由于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公允價值運用面臨困難,為此提出以下幾種建議。

(一)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條件

公允價值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完善公允價值在我國應用的市場條件,首先積極培養各級市場,獲得客觀市價。雖然公允價值并不就等于市場價格,但是市場價格畢竟是最客觀、最可靠、也是最簡便的公允價值的來源。所以當前應該努力培育各級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和二手交易市場,從而使公允價值的取得更為客觀、直接。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專業水平

確定公允價值的過程需要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如運用現值法確定公允價值時,預期現金流量的估計、用于折現現金流量的利率的選擇都需要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因此,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培養具有懂理論會實務、職業道德高尚的會計人員是公允價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備條件,也是降低應用公允價值計量成本的需要。

(三)加強公允價值確定的現值技術的理論研究

有關公允價值的確定原則來看,活躍市場中的市價是公允價值的最好證據,但當不存在活躍市場時,可以采用包括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在內的各種估價技術,來提供對公允價值的良好估計。我國由于活躍市場相對缺乏,公允價值的確認和計量將更多地依賴現值技術。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現值對公允價值及其應用的探討技術,努力學習國際上在現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從而為取得公允價值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

[2]鐘子英.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金融工具準則中的應用評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8,(10)

[3]藤輝.淺議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及其應用[B].中州煤炭.2008,(1)

[4]盧士月.公允價值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B].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9)

篇(4)

摘 要 固定資產準則的頒布,對財會工作有了很大的影響,給會計職業判斷帶來了新的挑戰, 對會計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重新樹立準則的管理意識,注重準則的整體布局,掌握會準則操作規則,把握準則的變化趨勢,以期更好的適應當前的財務工作。

關鍵詞 固定資產 準則 財務影響

當前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是固定資產領域內必須遵循的準則,它對固定資產的確認、初始計量、后續計量、處置、披露等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規范,對固定資產會計信息質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財務工作產生了影響,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一、固定資產會計信息的功能

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的最重要對象和內容就是固定資產管理,固定資產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最重要的勞動資料,支撐企業價值的創造。企業的生產規模、生產能力是通過固定資產顯現的,是企業可以長期使用的不改變其實物形態的主要勞動手段。固定資產的核算,除設置 “固定資產”賬戶外,還設置“累計折舊”賬戶、“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戶,分別用以反映固定資產損耗的價值,以及固定資產減值情況。固定資產價值體現在現有其原值與折舊、減值準備的差額,體現了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及其客觀存在的價值,因而在資產負債表中以賬面價值標示出來,確保提供真實可靠的價值信息。

二、準則主要變化

較先前適用的《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準則有顯著的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確認。準則取消了對單價的規定。將固定資產重新定義,取消了不合理的將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論文格式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的規定。對固定資產確認進一步細化,界定了單項固定資產認定方法,同時首次將符合固定資產定義和確認條件的備品、備件以及維修設備等納入固定資產范疇。

2.初始計量。準則在遵循固定資產計量的實際成本原則下,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將公允價值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增加了棄置費用資本化的規定,對于企業在資產廢棄時承擔的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義務的支出,以現值計算確定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3.后續計量。增加折舊年限的限制,將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資產使用的限制納入折舊工作當中。細化后續費用的確認,對于新改造支出、修理費用等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計入固定資產原值,否則計入當期損益。對于固定資產減值一旦提取,在該固定資產處置前不得轉回。企業至少應當于每年終,要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定期復核。

4.處置。在調整固定資產盤盈的處理上,可將固定資產盤盈作為前期差錯處理同時對細化固定資產被替換部分的終止確認。

5.披露。準則新增加了信息披露的內容,除了披露有關固定資產確認條件、原價、折舊、 減值等常規的信息外,還要披露準備處置的固定資產名稱、賬面價值、公允價值、預計處置費用和預計處置時間等事項。

三、對財務工作影響及對策

新的準則的變化,對會計職業判斷帶來了挑戰,對會計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學習,認真應對。

1.確定標準,界定范圍。固定資產單價標準的取消,以及一項固定資產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符合固定資產條件的,可以分拆列作單項規定資產的規則。在單價標準上,應堅持生產經營中主要勞動資料的原則,會同管理部門聯合確定;在固定資產分拆上,應堅持不同組成部分壽命、提供經濟利益方式的差異原則,必須會同管理部門、技術部門等聯合確定。

2.體現使用價值,明確入賬價值。固定資產使用價值主要體現為生產能力,是固定資產的原值。固定資產增加的來源不同,其原值的確定方法和內容也不盡相同,但主要是實際成本與公允價值兩類,后者又主要是棄置費用的現值、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中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未來棄置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與棄置費用折現率成為其中的難點。對此,在準則允許范圍內,可以聯合有關技術部門、管理部門確定初步方案,再咨詢有關金融專家予以確認。

3.調整賬面價值,提高判斷水平。固定資產原值確定后,折舊、減值以及定期復核成為影響賬面價值的三個直接因素,均涉及到會計職業判斷。可收回金額又有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的凈額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種計量方法。在方法選擇上,應遵循凈額法優于現值法原則, 以盡量提高減值計量的可靠性;在所選擇方法的操作上,凈額法中公允價值的確定,更多的需要相關專業人員或機構的參與,現值法中各期現金流量與折現率的估計,更多需要企業管理層的支持;在所選擇方法的影響上,應著重關注減值提取后不得轉回對企業業績、風險、 形象、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堅持客觀性基礎上提高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

4.鑒別后續支出,計量當期損益。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確認與計量直接關系到當期損益的計量。更新改造比較容易鑒別,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固定資產修理費用通常是為了保持固定資產使用價值,一般應該費用化。而有些支出則要遵循原則是,增加該固定資產未來現金流入量或提高固定資產使用價值的支出,應該予以資本化。

篇(5)

[論文摘要]:為適應會計國際趨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使會計信息能夠更加準確、客觀地反映各種復雜的現實經濟業務,2006年財政部對準則進行了修訂,出臺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本文以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2001年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為依據探討了有關債務重組的定義、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新準則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等債務重組中的會計準則問題。

一、引言

為規范債務重組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1998年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1]。該準則以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基準,債務重組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然而實際工作中,許多公司卻利用準則中的這種規定進行盈余管理,一些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把債務重組視為保牌、摘帽的法寶。為了利潤操縱,2001年財政部頒布了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2]。將非現金資產抵債的計價基礎由公允價值改為賬面價值,債務人因債務重組產生的差額不再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而是全部計入“資本公積”,從而避免了對公允價值的濫用,抑制了部分利潤操縱行為。但是這種規定有悖于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難以協調。在充分考慮到經濟環境變化以及修訂前準則實施情況的基礎上,2006年財政部對準則進行了修訂,出臺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3],重新定義了債務重組的概念,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本文根據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以下稱新準則)和2001年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以下稱舊準則)探討了有關債務重組的定義、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新準則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等債務重組中的會計準則問題。

二、債務重組定義

國際上對債務重組所下的定義從總體來講反映了兩種思路,一種是廣義的債務重組,一種是狹義的債務重組。廣義的債務重組認為所有涉及修改債務條件的事項都應視作債務重組。最能體現這種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會計指南第11號將債務重組定義為:“為了改變或解除債務人對現存債務的責任而采取的行動,其中不包括債務的消除和可轉換債券轉為股權”。狹義的債務重組認為只有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且債權人對債務人做出了讓步事項的才視作債務重組。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的是美國。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第15號公告的定義是:“債權人因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基于經濟上或法律上的原因,對債務人做出的平常不愿考慮的讓步事項”。

新準則[3]把債務重組定義為:“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讓步的事項”。新準則把“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作為債務重組的前提條件,把“讓步”作為債務重組的必要條件。而舊準則[2]的定義是:“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決同意債務人修改債務條件的事項”。可見舊準則是廣義的定義,而新準則為狹義的定義。

筆者認為這樣修改主要基于以下原因:⑴債務人沒有發生財務困難時發生的債務重組的會計核算,其實質屬于捐贈,適用其他準則;⑵企業破產清算時發生的債務重組,屬于非持續經營條件下的債務重組,非持續經營條件下的債務重組不屬于債務重組準則涉及的范圍,其會計處理由相關的會計規范子以規定。在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時,情況比較復雜其債務重組無論是否屬于持續經營,本準則也不予涉及。⑶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時所進行的債務重組,如果債權人未做出讓步,則不涉及會計的確認和披露。因此將債務重組的定義恢復為1998年準則的定義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

雖然新準則對債務重組的定義在文字上與1998年準則的定義[1]一樣,但新準則的適用范圍比1998年準則的適用范圍廣,這是由于債務重組定義對“讓步”的判斷標準不同,1998年準則未采用現值計算,而新準則借鑒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第15號公告的做法,采用現值計算來判斷債權人是否做出了“讓步”。

新準則規定,以修改債務條件(包括延長債務償還期限、延長債務償還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長債務償還期限并減少債務本金或債務利息等)進行債務重組中,債務人將來應付金額的現值與重組債務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重組收益,確認為當期損益。對于債權人而言,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收到現金、受讓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享有股權公允價值、將來應收金額現值的差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應先沖減減值準備),作為債務重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受讓非現金資產按照公允價值入賬。現值更能真實反映債務人、債權人在債務重組活動中的利得和損失,現值概念的引入,使得債務重組具體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進一步趨同。

三、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一)公允價值的概念。

公允價值亦稱公允市價、公允價格。各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概念的表述不盡相同,但基本意思是一樣的。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指出:“公允價值,指在一項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自愿的雙方交換的一項資產或清償一項債務所使用的金額。”英國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中的定義是:“公允價值,指熟悉情況、自愿的雙方在一項公平交易而不是在強迫或清算拍賣交易中,交換一項資產或一項負債所使用的金額。”我國將其定義為:“以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二)用以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

債務重組采用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計量:

(1)非現金資產屬于企業持有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產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確定其公允價值。

(2)非現金資產屬于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其他資產且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其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其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采用上述兩種方法仍不能確定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合理的方法確定其公允價值。

(三)恢復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價值的意義

從理論上講,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能合理、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①公允價值更能體現某一時點上資產或負債的實際價值。②有助于全面反映債務重組對企業的實際影響,正確分析企業的經營成果。如以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資產轉讓損益與債務重組損益的性質不同應分開核算,只有公允價值的運用才能清楚地將其區分開來。

恢復公允價值,保持會計準則的一致性。在新的會計準則中由于在《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企業合并》等具體準則中部分引入公允價值,為了保持會計準則的一致性,在債務重組準則中應引用公允價值計量。

恢復公允價值,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我國企業要開展世界貿易,就要提供符合國際慣例的會計信息。公允價值計量通常被認為能為決策者提供最為相關的信息代表了財務會計未來發展的方向。目前,公允價值已被越來越多國家的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采用。

四、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一)債務人的處理

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超過清償債務的現金、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所轉股份的公允價值、或者重組后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在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所規定的金融負債終止確認條件時,將其終止確認,計入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

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分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非現金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規定,以其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非現金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其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非現金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其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

(二)債權人的處理

債權人應當將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受讓資產的公允價值、所轉股份的公允價值、或者重組后債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在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所規定的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條件時,將其終止確認,計入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等。重組債權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應當先將上述差額沖減已計提的減值準備,沖減后仍有損失的,計入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沖減后減值準備仍有余額的,應予轉回并抵減當期資產減值損失。債權人收到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非現金資產的,應當以其公允價值入賬。

五、新準則執行中存在問題的探討

(一)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實際操作問題

國際會計準則中涉及到公允價值計量的具體準則已有幾十個之多,公允價值會計在各國理論與實務的發展也正顯示出蓬勃生機。同時,我國的市場環境和會計人員的素質正在不斷的完善和提高,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將是必然的。而且會計本身就是要傳遞真實、公允的會計信息,公允價值應該是最真實、公允地計量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本身并不存在問題,它之所以會被利用來操縱利潤,往往是因為市場環境和人為因素。而在目前市場經濟不完善,尤其是生產要素市場存在缺陷的條件下,公允價值的取得和現值的計算在實際操科中可能存在不少問題。實際操作時能做到的只能是選擇最接近公允價值的計量,尤其在資產或負債不存在公平市價的情況下,需要通過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來探求公允價值的情況。大多數時候,公允價值的確認只能來源于雙方協商,那么公允的程度就有待提高了;同樣現值利率的取得也會存在具體困難。這些都給公允價值計量留下可選擇的空間。在日前市場機制不健全,投資者還要以企業財務報表指標作為投資決策依據,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尚不合理的情況下,不排除因受自身利益驅動的高級管理人員可能利用此進行利潤調節和會計造假的情況。筆者認為在目前的環境下,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要注重相關輔助機構的工作質量,如評估機構、工商管理部門、物價部門、稅務部門等,建立好相關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想辦法提高這些部門的工作質量,把市場環境因素的影響減到最低,恢復公允價值的公允。

(二)關于重組收益的問題

新準則規定,以債務轉為資本清償某項債務,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的股權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作為重組收益,確認為目期損益。相比舊準則而言,重組收益最終計入了目期損益,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差作為資產轉讓損益。然而就如98年準則,一些虧損的上市公司就利用債務重組獲取額外的重組收益及巨額利潤,以使虧損減小或是扭虧為盈,維持報表利潤,使會計報表不真實。這就需要修改現金流量表的相關項目。由于債務重組不是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它的損益并不能給企業帶來相應的現金流入或流出,因而對當前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所以,在編制現金流量表時,應把由于債務重組產生的收益或損失從補充資料的凈利潤項目中扣除,這樣對凈利潤調整后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才會是真實的數據,也只有這樣才能使現金流量表的主表和補充資料中所反映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項目相一致。因此為了保證新準則的順利實施,應在現金流量表的補充資料中增加一項債務重組凈損益,作為凈利潤的調整項目,專門反映債務重組產生的損益。這樣處理可以較清楚地了解債務重組收益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提高會計數據的質量。

六、結語

2006年我國財政部頒布的,是在2001年修改1998年公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的基礎上做出的進一步修訂,它更能反映現實經濟運行的特點,同時與國際會計準則在保持一致的基礎上更為其體,更其有操作性。新會計準則體系的貫徹和實施,對于進一步規范我國的資本市場,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建立和完善企業制度,促進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篇(6)

[論文摘 要]在現代金融工具中,作為一種高風險的避險工具——衍生金融工具被很多企業所采用,但是由于它的價值確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采用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計量還是公允價值計量,成為了會計界研究的問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的相關性、可比性以及可預測性,但在我國的推廣運用中也需要進行完善。

1 歷史成本計量在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中的不足

在一定的計量尺度、特定的計量單位下,采用一定的計量屬性來記錄經濟事項金額的過程稱之為會計計量。包括四個方面:計量尺度、計量單位、計量對象和計量屬性。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這五種計量屬性,是目前為止會計界所采用和認可的方法。企業對相同的會計要素采用不同的計量屬性,會表現出不同的貨幣數量,從而使財務成果和經營狀況反映出不同的會計信息。為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同時又要考慮到一致性和可比性,會計主體不可能任意采用一種或同時采用幾種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因此必須加以一定的選擇和應用。選擇何種計量屬性反映會計信息才能達到最真實、客觀、有效的會計目標的計量模式,是我們在會計發展過程中需要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問題。

歷史成本是取得時的原始交易價格,可靠性強。但是在物價變動明顯時,其可比性、相關性下降,難以真實揭示企業的財務狀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公允價值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正有與歷史成本成為兩大主要計量屬性的趨勢,甚至有人認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極有可能在21世紀的上半葉成為主流,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將逐步退出會計計量的歷史舞臺。近幾年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將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確認的計量和后續期間重新開始確認(fresh-start measurements)的計量所追求的目標。

傳統財務會計業務是屬于實際已經發生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依據歷史成本計量。傳統財務會計的會計計量應該客觀、公允地反映計量對象的價值,這樣可以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作為一種高風險的避險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多數衍生金融工具是人們對未來利率、匯率等因素的發展變化所做的主觀預測,其發展結果可能是利得,也可能是損失。這種不確定性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計量方面來講成為了一個難點。如果再繼續按照傳統財務會計依據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進行核算和計量,已經明顯不適用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它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確認入賬、后續計量都會產生核算的誤差,而且也影響著衍生金融工具在會計報表中的信息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客觀上要求對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進行變革,采用更具相關性的計量屬性。在相對靜止的經濟環境狀態下時,對企業的資產采用歷史成本法計量,可以準確地確定其原值和增值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資產的風險和帶來收益多少的不確定性加大,企業所代表和擁有的是一種生產能力或創造未來有利現金流通的能力。此時,企業一部分資產的計量屬性就應該更偏重于運用公允價值計量來體現其價值。也就是說,這類無形資產、衍生金融工具等軟資產的計量應該以價值取代傳統會計所強調的成本。

2 公允價值計量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的解決

所謂公允價值,IASC在IAS32中將其定義為“熟悉情況并自愿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結算的金額”。FASB的定義類似,它在SFAS107中指出:“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在自愿的交易者間交易所采用的價格,而非強迫的或清算的出售價格。如果金融工具具有適用的市場價格,該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應是交易數量與市價的乘積。”交易從合約簽訂到對沖,再到交割或換回原有資產,衍生金融工具都要經歷一段時間和過程。然而市場價格是不斷變化的,采用歷史成本計量的話,就與不斷變化的市場價格相脫節。要想反映衍生金融工具這一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就應該按照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場真實價值變動進行計量。這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較為合理。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總是隨著金融市場行情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用公允價值代替歷史成本進行會計計量,更符合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質。公允價值之所以能夠較優于歷史成本計量衍生金融工具,原因在于:

首先,采用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能夠提供的資產、負債和收益信息具有更好的相關性。會計信息既要相關又要可靠,這是會計的中心要求。所以相關性與可靠性是會計信息的兩個基本質量特征。但是這兩個基本質量特征往往難以平衡,有時甚至相互沖擊。企業采取的會計計量方法,有時為了加強相關性而削弱可靠性,反之亦然。因此在不過分損害一個信息特征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另一個特征,以保證信息的整體效用,這才是最優的解決方案。

歷史成本計量之所以成為最基本的計量屬性,在于其具有較強的可靠性。但是由于歷史成本會計計量不確認資產負債在初次計量之后的價值變化。隨著市場的變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變動幅度較大,這些項目的現時價值

會與歷史成本產生差異,這時的資產負債表就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用戶就無法合理利用財務報表對衍生金融工具及企業所面臨的機會和風險做出評價,也就是缺乏了會計計量的相關性。實證研究表明對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相關性與可靠性相比,相關性居于更重要的地位。以公允價值確認信息可以提高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的相關性,因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交易復雜性、品種多樣性、高風險性、杠桿性、價值變動性等特征,用戶需要更相關的信息以評價企業的機會和風險,判斷收益的不確定程度。因此,采用公允價值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計量,使那些缺乏歷史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得以在財務報表中得到確認,避免表外信息的繁縟。而且對于資產負債按公允價值變動確認成本所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可使財務報表上的資產負債價值與其目前的實際價值一致,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相關性,便于更有效地為用戶評價其投資的風險、企業的經營業績以及企業管理當局的決策績效。

其次,公允價值信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預測性。由于公允價值反映了當前經濟情況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反映了市場決定的預期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反映了當前經濟情況的變動程度,使得不同時點發生的或不同企業所控制的相同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致的公允價值。而歷史成本數據只反映交易發生時經濟情況對當前財務狀況的影響,不同時間取得相同的衍生金融資產,可能會由于取得成本的不同而無法進行合理客觀的比較。

公允價值提高了可預測性,一方面,公允價值信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所以在考慮當前經濟狀況和風險類型的條件下,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信息比歷史成本數據有更強的預測能力,較好地代表了衍生金融工具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基礎;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與金融市場關系密切,其價值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而變化。在持有合約的過程中,合約的市場價格就是公允價值的最好依據,以此公允價值來確認和計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具有更好的預測性。

3 以公允價值作為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公允價值作為計量依據的出現是必然的,由原始購置成本會計計量轉向現實市場價值會計計量是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我們應客觀地分析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價值計量的優劣方面,在衍生金融工具計量方面采取積極穩妥的步驟予以推行。公允價值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公允價值如何運用及運用前景如何的問題。在我國雖然已經出臺了針對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會計準則,但仍需要完善,在實際可操作性上還存在很多問題,而且極易為管理當局所利用作為利潤操縱的工具。采用公允價值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會計計量,那么作為公允價值估計值之一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只有合理地應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才能得到與決策相關的能近似反映公平交易額的現值,也才可以用來作為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因此,在我國存在的現狀情況下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計量以公允價值為基礎來更好地進行會計核算,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首先,我們需要完善市場信息網絡化建設,完善公允價值的來源渠道。

實踐表明,公允價值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在一個完善的競爭市場中,最好的公允價值計量基礎就是市價。加快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信息化的建設,使信息的使用者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得公正的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得到公允價值,就能夠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確認達到真實可靠。大量的網絡化企業不斷涌現,大量的網上交易數據成為公允價值計量的資料來源,我們可以實現會計部門與市場信息之間的網絡并行,使公允價值信息及時被收集和處理。

其次,加強會計及金融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使從業人員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

會計人員的職業水平決定了會計準則的有效實施程度,企業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注重對專業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包括使之了解國際金融業務,學習金融衍生品的特性,掌握新會計準則,將其運用于實踐操作中,在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核算中保持客觀核算,避免其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粉飾財務報表的工具。

最后,要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運用評估和審計等手段保障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我國的會計人員素質尚待進一步提高、市場提供信息的獲取性差等情況的存在,公允價值可能成為管理當局操縱利潤的工具,使得在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規范的同時,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需要充分運用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審計和制約。這就需要會計師事務所的專家、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企業客戶審計小組等合乎資格的審計評估中介機構進行監督和制約,達到保障信息真實有效、可靠地反映業務情況的目的。

綜上所述,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的方法,代表了財務會計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計量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將使財務信息更具相關性、可比性和可預測性等價值。但是,如果操作不當,在確認公允價值時人為歪曲或會計人員素質較低引起過大誤差等,將會導致公允價值計量偏差,就有可能成為操縱會計信息的工具。所以我們應該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使剛剛起步的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得到更好的應用與完善,使公允價值的未來朝著光明的方向

發展。在我國的實務中,針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會計計量采用公允價值進行核算已經達到一致性。但在目前我國的會計環境下,其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全國推廣公允價值還需要各環節的配合,包括國家政策、企業實踐、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榮林.金融工具會計研究[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

[2]耿建新,徐經長.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新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朱海林.金融工具會計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篇(7)

[關鍵詞] 公允價值 會計準則

新會計準則從2007年1月1日起實施,至今已一年有余。在新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概念的全面引入是亮點之一,但也同時引發了較大的爭議。本文就將公允價值在我國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做一粗淺的探討。

一、公允價值的概念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而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由此可見,我國對公允價值的定義與IASC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大體一致。

二、公允價值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相關的公允價值難以確認和計量

雖然市場經濟在我國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們仍然面臨公允價值難以取得的問題。主要是我國沒有像西方國家一樣發達的交易市場。在公允價值難以取得的情況下,會計準則要求運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將會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有許多會計要素如資產和負債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可供觀察的交易價格,將未來現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在的現金價值的現值計量,往往就成為估計相關價格即公允價值的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但因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點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等都是不確定的,在計量的操作上往往難度很大,因而現值計量的復雜性亦就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不易推行應用的難點

2.關聯方交易嚴重影響交易價格的公允性

我國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之間的交易非常普遍,尤其是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關聯公司進行債務重組,資產交換等交易中,交易價格缺乏公允性的情況時有發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關聯方交易粉飾報表,虛增會計利潤。另外,公允價值是通過市場確認的,但市場環境是復雜多變的,有的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市場交易價格,有的卻無法尋找而只能估計,尤其對于長期性的應收應付之類的項目,在市場環境的預知性上難以把握。

3.會計人員素質影響準則實施

會計人員的素質對會計準則的正確實施影響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和會計準則中會計方法的運用。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比較差,因而在制訂會計準則時,應盡量減少職業判斷的余地和要求。就公允價值而言,采用現行市價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及時收集和應用交易商品的市價,采用估價技術,熟悉理財學方面的知識,經過綜合分析、判斷,才能熟練地操作。同時,會計人員還應具備計算機方面的技能,以擺脫復雜的計算,減少人工計算的失誤,提高精度。客觀地講,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離這一要求尚有差距。

4.公允價值再次可能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工具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下,或者出于維持公司業績或者配股的需要,通過債務重組確認重組收益來改變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例如:上市公司的一塊資產(或股權)賬面價值1億元,卻以1.5億或更高的價格出售,以前需現金交易時,證監會還規定,至少必須50%的的轉讓款到賬才能計算收益,現在非貨幣交易也可以輕而易舉地作利潤了。資產置換雙方都將各自的非貨幣資產高估,然后互相交易,雙方賬面上虛增了利潤。這種人為因素的影響使資產信息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甚至帶來任意操縱會計數據的可能性,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質疑。公允價值計量、債務重組收益可以進利潤,使包裝利潤又有了可乘之機。

三、 建議

1.加強公允價值的理論問題研究

對公允價值的理論研究有助指導其應用實踐,當前的重點應是對公允價值的相關性、可靠性及其與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等其他計量屬性的關系研究。

2.培育和完善信息市場、價格市場

我國目前資產信息、價格市場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時地公開各種資產的最新市價,因此公允價值難以得到合理的確定,其可操作性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和培育市場價格體系,使企業各項資產的市價得到公正合理的確定和公開,以便各個企業確定的“公允價值”有據可依。

3.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和道德操守

新準則的實施,需要對會計人員進行將長期的會計培訓,需要不斷地去強化,這是忠于準則精神執行的必要條件,是一項基本功;另外,公司治理結構的調整,內部控制的健全,高層管理水平的提高,都綜合性地對公允價值的執行有著重要的影響

4.加強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管力

企業具有一定的會計政策選擇權,這就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選擇的主觀性,利用公允價值等會計政策選擇權對公司財務報表業績進行重新整合,平滑利潤,所以證券監管部門應加大對企業會計選擇權的監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雖然目前公允價值在應用中仍具有主觀隨意性、可靠性難以保證、實際操作難度大等缺點,但這些都不會成為應用公允價值的障礙,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完善和經濟環境的逐漸完善,公允價值的理論將日臻完善,會計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必將得到普遍的的推廣。

參考文獻:

[1]葛家澍:會計計量屬性的探討一市場價格、歷史成本、現行成本與公允價值.會計研究,2006,(9):11~14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贝把腿张开我要添你下边l| 国产无码av|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精品|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欧美颜射内射中出口爆在线|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成全高清在线播放电影| 亚洲日产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中国a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137肉体摄影日本裸交| 日产学生妹在线观看|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69动态图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国产sm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欧美两根一起进3p做受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导航| 天天澡天天添天天摸97影院| 一本久道综合色婷婷五月|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少妇暴力深喉囗交3p| 寂寞少妇做spa按摩无码| 日本动漫瀑乳h动漫啪啪免费|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9九色桋品熟女内射|